畜牧业前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2 09:01: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畜牧业前景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畜牧业前景分析

篇1

民和县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青海省梅花鹿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在青海发展薰衣草产业的建议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之我见

发挥农机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同仁县农牧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整顿农机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青海省农牧厅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讲座

浅谈海晏县特色农牧业发展途径

加快发展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的建议

加强我省重点渔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

浅谈农村微生态养殖的应用与展望

青海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化隆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植物检疫的任务和措施

确保羊群安全越冬的六种措施

无公害蔬菜苜蓿芽的栽培技术

生菜冬天的栽培技术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加快发展青海畜牧业之我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动物检疫现状调查与思考

海晏县农田野燕麦影响小麦产量的调查

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与对策

河南县三江源区生态保护项目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祁连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浅析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发展海晏县农牧区畜牧业的对策

浅谈门源县皇城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影响民和县小尾寒羊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循化县冷水养殖发展思路

门源县发展特色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于在青海省推广微生态养猪模式的几点意见建议

关于加快改善基层草原站基础设施建设几点意见

青海省公路运输环节进省动物防疫监督探微

浅谈门源县俄博沟村推广种植青杂四号油菜的主要做法

退化草地牧草免耕松土补播与撒播镇压式播种技术在喷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

青海5个地区淡水钩虾线粒体DNACOXⅠ基因的序列比较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强化土地管理维护农民工权益

浅论大通县城郊型县域经济的发展

祁连县牦牛“复壮”工程进展及展望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几点思考及措施

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海南州奶产业现状及今后的对策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对称多县草地退化的探讨

对西宁市饲料生产与销售情况的思考

小麦倒伏原因分析及措施

整合资金集建培植能人经营推进规模养殖——对循化县积石镇新建村养殖示范点经营模式的调查报告

同仁县草场承包工作调研报告

对互助县八眉猪保种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前景分析

草食牲畜单一畜种能繁母畜比例发展指标验证计算法

集约化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保护建议

篇2

论藏羌文化与阿坝州“一线五片”文化产业总体发展布局

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提升阿坝州文化旅游业及其产品转化策略

松潘县新农村建设思考

浅议黑水县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适应市场需求加强“阿单九号”营销

沙棘在阿坝州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与产业化开发思路

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藏区质监特色

浅析GIS在阿坝州的应用前景与构想

浅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

阿坝州高载能工业技术创新的思考

阿坝州发展肉鹿养殖业的建议

浅析金川县飞蝗及其防治措施

羌绣文化产业发展探讨

关于提高岷江柏、滇柏容器育苗技术及降低容器育苗成本的探讨

对阿坝州特色水果发展的思考

阿坝州高原金针菇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精解

侍俊同志在阿坝州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肖友才同志在阿坝州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杨登云同志在阿坝州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对阿坝州知识产权工作的思考

对阿坝州“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及完善过程的思考

英美两国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林业损失及灾后重建措施

浅谈地震灾后汶川县生态恢复对策

论灾区恢复重建藏羌美好新家园的辩证持久战

浅析若尔盖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粉尘污染及治理浅析

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依靠科技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金川县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可行性研究

中高海拔山区芹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及病虫防治简介

科研新成果优质青稞新品种“阿青6号”

阿坝州委州政府召开2007、2008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浅谈民族素质与民族地区发展

引进国外智力促进科技创新

阿坝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重视农机安全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从市场变化趋势看小金县农业结构调整

金川农村移民多渠道生产安置初探

人畜共患炭疽病的防控与对策

爬山虎治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表及裸岩前景分析

浅谈川西北高原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对发展的思考

阿坝州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产业的设想

小金县退耕还林之我见

阿坝州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红原县草原、草地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辐射松优良种源及优树选择初报

甜樱桃在小金的表现情况及发展分析

强化民族地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怎样让学生学好钳工技术

篇3

[7] 彭里.重庆市畜禽粪便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4.

[8] 刘艳丽,杨斌,孙治旭,等.云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源现况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2,44(3):49-52.

[9] 冯猛,邱忠平,白磊磊,等.四川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07-108.

[10] 刘永霞,瞿丽雅.贵州省畜禽养殖的污染状况及其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136-138.

[11] 孙瑞敏.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水现状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0(5):33-42.

[12] 郑伟,邓晓莉,翟俊,等.重庆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经济适用技术探讨[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1,31(2):43-46.

[13] 王俊华,陈俊敏,付永胜,等.四川省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0(5):150-152.

[14] 金丹越,白献宇,金相灿.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调查与处理方案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9):96-99.

[15] 严婷婷,王红华,孙治旭,等.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9,29(4):46-48.

[16] 韦秀丽,李萍,高立洪,等.重庆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J].南方农业,2010(3):75-80.

(下转第243页)

(上接第240页)

[17] 汪宴廷,赵晶晶.四川农村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调查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2(7):16-17.

[18] 林绍霞,林昌虎,何腾兵,等.贵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有机循环经济研究[J].贵州科学,2007,25(4):61-65,76.

[19] 张霞,阮建雯,蔡宗寿.云南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7):48-52.

[20] 徐继先,戴丽,杨志新,等.滇池流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6):70-82.

[21] 胡雪飙.重庆市畜禽养殖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及污染防治对策[D].重庆:重庆大学,2006.

[22] 陈开勇.四川畜牧产业化进程与发展模式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4.

[23] 高玉龙.贵州省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24] 葛长荣.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思考[J].饲料工业,2012,33(20):1-6.

篇4

1.1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草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是生产总量和生产方式仍然明显滞后,尤其是饲草料供需缺口巨大,严重阻碍了草食畜牧业乃至整个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1.2农牧结合的需要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但是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巨大约束,“调结构、转方式”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

1.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推行“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变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增加青贮玉米、青贮甘蔗和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通过粮食过腹转化增值,加大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才能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1.4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2年,我国人均口粮消费下降了16%,肉蛋奶消费上升了226%。未来的粮食问题不是口粮短缺,而是饲料粮保障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小麦、玉米、稻米是人们俗称的粮食,其实,畜产品实际上也是粮食。从这个角度来讲,发展食草型畜牧业也是为了改善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选择。

1.5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更加严厉的环保法规相断出台,特别是我区“美丽广西”建设活动的全面深入推进,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粮改饲,可以将养殖粪污施肥还田,很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符合国际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2发展前景分析

2.1粮草资源丰富

广西气候温暖、降水充足,适宜鲜草生长,目前天然草地有1688万亩,可利用面积1266万亩,年鲜草总产量900万吨。另外,玉米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94万亩,玉米籽粒产量269万吨,秸秆产量54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48万吨;甘蔗是广西最大宗经济作物(广西是全国产糖第一大省),种植面积1620万亩,原料蔗产量7630万吨,秸秆产量229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120万吨。丰富的粮草资源为广西推进“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奠定了有利基础。

2.2草食畜牧业基础好

“十二五”期间,我区畜牧业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2015年末,我区牛存栏445.94万头,出栏149.28万头;羊存栏202.64万只,出栏205.33万只;奶水牛存栏8.98万头,鹅出栏1082.4万只,兔出栏757.1万只。良好的草食畜牧业基础,对牧草饲料需求量非常大,发展“粮改饲”有可靠市场。

2.3产生效益可观

2.3.1经济效益

我区种植青贮玉米亩产量大约为6吨/年(全株),按照目前我区收贮公司对全株青贮玉米收购价350元/吨计算,亩产值2100元。而种植普通玉米亩产玉米大约0.9吨/年,按收购价2000元/吨计算,亩产值1800元。种植青贮玉米比普通玉米每亩增收300元/年,提高16.67%。以试点项目计算,种植青贮玉米饲草料2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4200万元,助农增收600万元。而据资料可查,全株青贮玉米的可消化率可以比秸秆加玉米高30%以上,一般每3~3.5千克全株青贮玉米中约含0.5千克玉米籽粒。如育肥牛每天喂青贮玉米20千克或喂玉米秸秆加玉米粒26千克(24.5千克秸秆+1.5千克玉米粒),同样获得日增重0.6千克;按市场青贮玉米青贮料600元/吨、一般玉米秸秆青贮料400元/吨计算,每天喂青贮玉米成本为12元,而喂一般玉米秸秆加玉米粒的成本12.8元(玉米粒2.0元/千克),喂青贮玉米比喂玉米秸秆加玉米粒减少饲料成本0.8元,饲料成本降低6.25%。

2.3.2社会效益

规模发展“粮改饲”草食畜牧业,既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还可以对稳定肉制品、奶制品市场供应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拉动家畜屠宰业、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增加税收。全株青贮玉米收割时省去了脱粒、晾晒、处理秸秆等环节,能够有效缓解收割时农村缺青壮年劳动力的问题。另外,规模种植青贮饲草料,也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按人均可种植5亩计,每种植1万亩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同时,大规模推广粮改饲,可以拉动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养殖业的发展,并可带动辐射周边农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生态乡村”建设。

2.3.3生态效益

“粮改饲”的前提是一定要种养结合,草食家畜养殖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后,就近消纳利用,既可以培肥地力,又可改善耕地结构。“粮改饲”还可以带动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通过全株青贮养殖,不仅不用考虑秸秆的二次收贮问题,而且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就是通过收集家畜粪尿,推广“家畜-有机肥料-粮食(牧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生态能源开发建设。同时,利用家畜粪尿或沼渣,起到了改土肥土的作用,解决因化肥用量越来越多所造成的土壤理化性状日益劣化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化肥用量及有害物残留,这既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存在的问题

3.1种养加工生产规模小

种植业各家各户小地块分散种植,养殖场和饲草加工厂规模也小且分散,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导致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低。

3.2“粮改饲”尚未形成产业

由于“粮改饲”刚起步,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种植、加工、销售和养殖产业链还没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没有形成一体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3.3机械装备和科技支撑不强

没有适合南方坡地小块地作业的饲草收获机械,人工收获成本高;青贮微贮加工储存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缺乏适合广西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

4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粮改饲”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新常态下发展现代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粮改饲”工程推进,形成从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围绕发展中遇到的,如金融协调、土地流转等问题和困难,不断优化完善扶持推进粮改饲发展的政策,营造出有利于粮改饲发展的政策环境。

4.2推广试点经验及时总结

兴宾区、武宣县作为我区2016年“粮改饲”试点县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并加以推广,遵循政策引导、农户自愿、市场拉动、因地制宜、合理改种、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的原则,根据草食家畜养殖规模和发展潜力和当地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因素,结合种植条件,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选择“粮改饲”作物种植品种,发挥耕地产出最大效益。

4.3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补助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尽可能吸引社会力量和资金来参与“粮改饲”项目实施,积极协助项目承担主体通过贷款或引进民间资本,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融资机制,确保饲草料种植和收贮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4.4提供技术支撑

成立“粮改饲”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区)农业、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县(区)农业、水产畜牧兽医部门二层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水产畜牧兽医站站长为成员,并以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畜牧总站等相关科研院校为依托,解决种植、青贮和加工环节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在种植加工等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技术指导,加强协作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学习培训与技术交流,提高技术支撑水平。

篇5

一、吉林省生猪生产的发展现状

吉林省在1989年实现了猪肉自给,1990年首次外销生猪,完成了由生猪调入省到生猪调出省的转变,此后外销量逐年增加,1995年外销数量首次超过100万头。另外,1992年全省生猪饲养量达到1009.2万头,突破1000万头大关;1997年达到2179.2万头,突破2000万头大关;2005年达到3050万头,突破3000万头大关。

目前,吉林省为生猪生产自给自足略有调出省份,近年来,尽管生猪市场价格不够稳定,也曾出现过价格大起大落,养猪严重亏损的现象,但是总体上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生产规模方面,近几年,吉林省生猪生产有长足的发展。生猪生产呈现稳定增长势头,人均猪肉占有量也逐年增加。2004年和2005年全省生猪发展到2750万头、3050万头;人均猪肉占有量分别为52.96公斤、58.52公斤,都在全省人均肉类占有量的50%以上,2005年猪肉产量与肉总产量的比为50.97%。可以说,生猪生产占据了吉林省畜牧业的“半壁江山”。

吉林省生猪的出栏量、存栏量和猪肉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4-2007年生猪出栏分别为1750万头,1950万头,2000万头,2200万头。2004-2006年末存栏头数分别为1000万头,1100万头,1200万头;猪肉分别为143万吨,158万吨,159万吨;生猪出栏率分别为175%、177%,167%。其中,2004年与2005这两年增长速度较快:出栏速度增长超过10%,存栏头数增长超过7%,猪肉数量增长超过5%。2004年吉林生猪出栏率175%高于全国平均生猪出栏率128.25%。从作为产业发展成熟程度标志之一的出栏率来看,吉林生猪生产率较高。从整体上来看,最近几年生猪出栏头数增长率稳定在11%左右;生猪存栏头数增长率稳定在10%左右。体现了吉林省生猪生产的平稳性。

生产方式方面,长期以来,吉林省养猪业一直停滞于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状态,直到1989年以来,吉林省生猪生产方式由推广使用暖棚喂猪开始,加大品种改良进程,增加生猪饲养、饲料等的科学含量,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水平和商品率迅速提高,相当一部分养猪户开始走上了规模化生产道路。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生猪饲料来源日益丰富,过去“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养猪原则已经基本改变,养猪业正朝着科学饲养的方向发展。同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促使养猪业逐渐由零散饲养、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地域差异对生猪的生产方式影响比较大。吉林省按各地饲料的构成、自然环境、饲养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地域差异性可划分为三个畜牧区:西部平原区、中部平原半山区、东部山区。中部平原是吉林省商品粮基地的主体部分,粮豆产量和商品粮产量均占全省半数以上,铁路纵横、公路成网,以农副业饲料为基础的舍饲养猪业发展趋势最好。西部平原属于科尔沁大草原的一部分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同时由于该区域耕地多,水利条件好,养猪业有一定发展。东部山区,因受土地资源限制,人均耕地,人均粮豆产量均少于中、西部,养猪业发展水平一般。

二、吉林省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猪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吉林省生猪生产的传统模式是农户家庭的分散饲养方式,饲养过度分散,集约化程度偏低。全省规模饲养的生猪占总数的比重小,农民传统饲养的猪还占主导地位。规模化饲养程度方面:省内比较,不如羊和家禽;国内比较,不如北京等地区。吉林省猪肉供给主力仍然是每户养猪4、5头的家庭农户,生产规模小,效益不明显。从饲养规模来看,饲养规模越大的,收入和利润相对越高、每个人工和每头生猪所带来的利润越多,成本利润率越高。吉林省生猪生产规模和所具备的发展条件相比,玉米资源等自然条件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养殖水平也难以保障。吉林省发展生猪的主要优势是饲料充足、劳动力价格低廉。然而,正是低廉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吉林养猪业一直在“千家万户一齐上”的低水平上徘徊,大多数农户沿袭传统的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农户散养存在着管理水平低、养殖技术落后、猪的品种差、生产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等缺点。这种小规模、低质量、低效益的生产模式,不仅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也浪费了大量饲料,生猪出栏时间较长,猪肉质量不高。其中脂肪型的肥猪,由于不符合城市居民消费习惯,很难卖出好价钱。生产规模小,分散饲养不仅使先进的生产技术难推广,劳动生产率难提高,更重要的是小批量产品进入运销环节较困难,增加了流通成本,包括屠宰、分销和产品标准化的成本。另一突出特点是农牧结合,劳动分工不明显,效率不高。分散饲养的农户由于在种地的同时养猪,对市场价格波动缺乏预测,对生猪的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不十分了解,常常反应过度,非常盲目,因此抵御生猪市场风险能力很弱,使自己养的生猪无法卖出好价格,容易亏损,还最终导致生猪的产量难以稳定。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影响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导致恶性循环。

生猪养殖业是竞争性强的行业,但是我省农村富余劳力多、致富门路窄,养猪业是传统行业,成为广大农户的首选,传统的家庭饲养,一部分自食,一部分出售。规模化养殖方面,一家一户的分散的生产方式、极小的生产规模与国内生猪生产发达省份以及先进的农业大国相比确实差距很大。国外、省外的实践表明,发展养猪业应尽量专业化、集约化,办专业村、专业乡和大型养猪场,真正启动产供销一体化的功能,养殖亏损经营补,低谷亏损高峰补,只有这样,生猪生产才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对此,应当看到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应当是养猪乃至整个农副业生产及优化的方向,应当看到吉林省在这方面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自己的国情省情,不盲目攀比,不急于求成,尤其是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拔苗助长,只能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三、吉林省生猪生产前景预测

吉林省生猪生产在完全自给的基础上还有剩余,且剩余量逐年增加。近年吉林省猪肉供给量增长加快,这主要是因为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畜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的结果。最近几年出栏量增长比较接近,按照2004-2007年的出栏增长速度拟合计算得出2015年生猪出栏量将达到3305万头。按照2004-2006年的增长速度拟合计算得出2015年生猪存栏量、猪肉产量将分别达到2100万头和233万吨。因为生猪存栏量、猪肉产量增长总体为加快趋势,所以届时的实际数据可能比上述的预测数字大些。

参考文献:

[1]姜会明,苗齐,鞠善宏.吉林省建设畜牧业大省的奋斗目标与政策选择.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02):7-13.

[2]秦贵信,于维耀.吉林省养猪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吉林畜牧兽医,2001,12.

篇6

一、特种经济动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

1.信息不畅,盲目性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组织性。由于农村信息不畅,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加之相关部门指导监管不利,往往导致一哄而上,大起大落。

2.管理不到位,特种动物涉及的品种较多。目前,多为自发养殖,缺乏统一管理,在调种、饲养、饲料、疫病防治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科学引导、宏观调控、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相关行业配套不健全。

3.销售市场不规范许多地区没形成成熟的交易市场,体现不出优质优价,使养殖业缺乏后劲。产品的深加工投入、技术水平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特种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前景分析

特种经济动物依其利用价值不同可分为毛皮动物、药用动物、特禽类。在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时,要对该动物的养殖前景进行详细分析,选择最适合的养殖品种。

1.吉林省毛皮动物养殖前景分析

毛皮动物养殖业已经成为我省大农业中一项重要产业,其前景广阔。我们应该稳步、因地制宜地发展,要与全国发达地区同步,与世界接轨,上档次、上水平。毛皮动物产业应当以水貂为主,其次是银狐和蓝狐,适度发展其他小宗的毛皮动物(貉、兔、海狸鼠、麝鼠等)。要重视优良种源的推广工作,提高兽群的整体质量。我省毛皮动物养殖业除了具有巨大的国内外裘皮制品消费市场外,其优势还在于有冷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饲料资源和广阔的适宜饲养的区域。只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稳步发展、不断努力,我省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广阔的。

2.吉林省药用动物本文由收集整理养殖前景分析

(1)据相关调查报道2007年5月25日,“中国梅花鹿故乡”双阳成立了鹿业协会,2006年末,双阳鹿只存栏达到14.7万只,占全国梅花鹿总量的26.9%,占全省的43.4%,鹿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已开发研制出鹿副产品系列60余个品种或品系,远销东南亚各地。双阳区鹿乡镇的鹿产品一条街,品种齐全,质量上承。随着养鹿形势在逐渐好转,养殖户的心理期盼和养殖热情也开始升温,各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扶持优惠政策。在保持良性发展的前提下,筹备成立地方鹿业协会。以养鹿大户为主体,吸收所有鹿户参加,协会执行宣传政策、协调关系、监督市场、平抑价格、信息服务、推广技术和规范经纪人行为等作用。大力抓好良种繁育,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彻底改良低产鹿群,研究并推广先进鹿繁育技术,开发鹿产品加工,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蛙类前景分析

近年我省各地兴起了养蛙热,主要体现在长白山地区养殖蛙类,蛙类可食用、可药用,价值比较高,吉林省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大量的人工养殖林蛙供应市场,所以吉林省林蛙养殖前景非常乐观。

3.吉林省特禽养殖前景分析

(1)山鸡前景分析

吉林省山鸡养殖业从近期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全国雏山鸡价格回升,商品山鸡销价上涨,且货源偏紧,市场行情见好。山鸡养殖业继续呈平稳发展态势。

(2)肉鸽前景分析

自2001年6月起我省养鸽业第四次陷入低谷状态,因全国上规模养鸽场从原来的600家猛增到1 050多家,高度分散的养鸽户更多,种鸽存栏饲养量超过500万对之多。其市价不断跌落,从10元/只跌至6-7元/只,有的地区跌破4-5元/只。但我省养鸽业自2003年开始再次回温,市场需求趋旺,市价走高,乳鸽销价在12~15元/只的空间中运行。

(3)绿头鸭前景分析

吉林省是绿头鸭的研发基地,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产销两旺,全国每年消费绿头野鸭2亿只左右,年出口绿头鸭保持在2000万只。市场需求来看,吉林省绿头野鸭仍有很强的市场卖点,但市价回温缓慢,发展趋向平稳。

三.如何搞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

1.加强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管理指导

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需要有配套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各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规程、标准,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规章的要求对饲养场(户)进行管理和指导。

创造条件发展区域性特养业加强区域经济调研,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区域发展优势的地区,引导和扶持养殖场(户)逐步从村内生活区转移到村外,建立生态养殖小区,制定标准化生态小区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各级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水、电、路、绿化和沼气等多方面基建入手,促进传统、落后养殖方式的转变。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培养龙头企业,把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业推向产业化运作的轨道,实现产品的加工增值和直接出口,扩大产品销量,规避市场风险。

篇7

项目负责人:崔义峰 陈科宁

技术依托单位:陕西正大有限公司

概 述

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顺应国家产业政策,拟在我省扶县武功县武功镇建立基础母猪300头商品仔猪猪标准化繁育基地。

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优质商品仔猪供不应求。而且农户素有传统养猪习惯和经验,养猪生产已逐步地向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转变。

建设优质生猪良种繁育项目,可以同蔬菜、苗木等种植产业有效结合:养猪业可以提供种植产业优良的有机肥料,提高蔬菜果品质量,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并可以有效调整并优化农村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村养殖种植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

第一章 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据统计的现状:20__年,全国存栏48200万头,出栏61800万头,猪肉产量4702万吨,而真正好的品种仅占当年肉类总产量的14.9%。

陕西省近年来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畜牧业强省,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实现了全省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为适应陕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标准化养殖项目。该项目将采用“种猪基地自繁自养”的经营方式和“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科学管理”的经营方针,创建绿色肉品养殖基地。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目的

一、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二、促进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三、发展绿色品牌产品,带动区域养殖规模。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意义

一、该项目建设是消费市场的需要。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安全、优质、新鲜及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二、本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率,降低养猪生产成本的需要。

三、本项目的建设是养猪业标准化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需要

四、推广标准化养猪利国、利民、利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 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新鲜、优质的猪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优质安全的猪肉食品较少,因此,肉猪销售市场潜力更大,而且售价比一般猪肉市场售价高,带动了当地农民养猪增收,发展了当地经济。

一、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1、生猪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母猪补栏难以同步,正是切入和发展的良好机会

2、生产效益显著,生猪补栏谨慎

3、猪肉价格市场分析

根据农业部对347个县的定点调查,20__年4月末,肉猪的市场价格为110.65元/千克,同比增长46.43%;猪肉价格为18.72元/千克,同比增长38.74%。按目前的价格水平,养一头商品猪获毛利300-350元,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企业每头毛利400元以上。

4、我国猪肉消费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__年1月-11月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为每月1.67千克,与20__年同期消费量基本持平,占肉禽类消费比重为55.31%。

二、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有专家预测,到20__年,我国人口达14亿以上,人均肉类消费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约70千克,其中猪肉约为45千克(占65%左右),猪肉的需求量为6300万吨,以平均体重82千克计算,需出栏肉猪7.[,!]68亿头。

第二节 产品销售

一、自繁自养,标准化养殖,提高蓄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产业经营模式,是生产经营真正做到种猪供应标准、养殖管理标准、防疫标准、治病用药标准、流通外销统一。

二、实施绿色品牌战略,使企业推销出的产品成为信誉高的著名品牌,并对公司的产品注册商标,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应用现代先进的食品生产危害性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可从良种繁育、养殖育肥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控制,制定科学养殖生产技术规范和技术管理措施,确保终端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四、强化养殖基地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优质高效养殖技术与无公害饲养技术。

五、该项目建成后,建立猪肉定点销售网点,形成信息畅通、反应迅速、高效运营的市场销售网络。搞好猪肉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拓宽销售渠道,进行网上销售,争取取得最佳的销售效果。

第三章 技术方案

一、技术来源及水平

依托陕西正大有限公司养猪生产管理技术。

二、总经营流程

本项目采用整体经营一体化模式,建立全封闭的良种繁育体系。

三、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的总体指导原则: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四良配套

本项目采用两阶段饲养、“全进全出”的流水线生产工艺流程。 以达到有计划地配种繁殖、合理利用猪舍和相关设备、全年均衡产仔的工厂化生产。

四、 项目技术工艺标准。

品 种:正大优良种猪。

工艺设计:采用正大集团生产流程及标准化设备设施。

布 局:两点式饲养方法,分为母猪区和育成区,所有项目都设参观通道。

生产方式:以周为生产节律,分段两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全部生产过程实行电脑控制、自动化饲养方式。种猪年产2.25胎,母猪每胎活仔数10头,母猪分娩率高于85%,仔猪平均出生重1.5公斤,21天断奶仔猪重6.5公斤,断奶仔猪成活率97%。

营 养:采用正大集团养猪标准营养体系,全价颗粒饲料。

疫病防治:采用正大疫病标准化控制。

环境控制:采用正大养猪的环境控制标准,实行温度、湿度、通风、空气质量等综合环境自动化控制。

粪便处理:全部粪便污水采用沼气发酵处理。

五、 疫病防控制度

(1) 按照NY/T 5033的规定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2) 种猪必须从无疫病区的种猪场引进。

(3) 种猪引进后至少经4-6周隔离检疫,期间确诊健康无病原体带入的,根据原种场免疫史,对症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后,方可进入猪群。

(4) 生产场原有的猪群发生传染病时,要划定疫区,进行封闭隔离,限制猪群移动,加强消毒,禁止工作人员进出,防止疫病扩散,再选择疫苗、血清、药物、以减少损失。

(5) 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对所有的猪只进行隔离扑杀或焚烧,以免疫病扩散。

(6) 每年对猪群进行一次疫情检测,并结合猪群抗体水平修订和完善 免疫程序。

(7) 病死猪及其产品按GB-16584的规定进行处理。

(8) 养猪场定期进行灭鼠和无害化处理,药瓶等废弃物按GB -8596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四章 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主要目标

建设300头基础母猪的标准化商品仔猪繁育基地。

第二节 项目内容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1、设计原则及建设标准

推行“自繁自养”产业化运作模式确保绿色商品猪产品基地的建立。

2、建设规模

利用养猪场原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扩建新的猪舍,建设年存栏基础母猪300头、种公猪8头的养猪场。全负荷生产年出栏5000头商品仔猪。

二、项目规划和布局

1、项目布局

分为三大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包括按工艺流程布置的各栋猪舍、更衣室、消毒室、隔离室、值班室等。生产辅助区包括兽医室、饲料加工间、水塔、配电房等。生活区包括生活办公区等。

第三节 项目的技术关键

一、仔猪繁育工艺

本项目采用自繁自育、两阶段式饲养、“全进全出”全年均衡饲养的标准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舍内采用自动引水、人工送料、人工清粪的生产模式。

1、品种选择

采用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

2、生产工艺

采用分阶段、“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采用同期措施,批量定期配种,批量生产,以每周为一个生产周期,保持每一生产阶段的固定性。

二、绿色优质商品猪生产要求

生产过程的具体要求是:

1、生产标准化。

2、品种选育、营养科学化。

3、疾病防治规范化,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

第四节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国和国行业标准《种猪场建设标准》以及建设部有关土建标准。

建设工厂化养猪场,猪舍内的环境条件执行GB/T17824.4《中、销型集约化养猪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二、养猪场设备

种猪的饲养设备包括猪栏、保育箱、饲料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清粪系统、通风系统、卫生防疫系统、供电系统及饲料加工设备。

根据生产工艺各阶段需要的猪栏数进行认真的计算,并留出必要的调动用栏,使猪栏不在任何一个阶段缺少和余剩,既不影响生产,也不浪费建筑面积,使生产车间达到最佳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章 效益及市场风险分析

第一节 效益分析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项目采用现代化设施养殖三元商品瘦肉型猪,是对传统养殖方式的突破,有利于培植区域支柱产业。该项目的建成可大大推动武功县一方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当地25户农民(每户饲养100头育肥猪),年出栏5000头育肥猪,每户增收3万元。对推动区域养殖业现代化及当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副产品利用分析

养殖业的副产品――猪粪,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后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当地苹果等种植业的单产和质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从而使养殖业、种植业形成良性循环。

三、预期经济效益分析

每年出栏优质育肥猪5000余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 150万元。

四、社会效益

实施本研究项目的目的就是探索改善和控制猪舍环境的有效措施,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以保持猪群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从这点看,它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现实的和显著的。

第二节 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

对养殖业而言,疫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全面采用“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科学管理”的经营方针,并且由高级兽医专家全程指导,确保疫情的发生和防治。

另外市场风险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何来掌控这一规律,除了自身的严格管理外必须壮大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在把握市场盈亏周期规律的同时,优存劣汰,更新品种,适时增减出栏数量。

第六章 计划实施进展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第一节 投资预算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0万元,流动资金60万元。

1、建设投资

该项目建设投资300万元,主要包括:

(1)工程费用22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180万元,设备购置费40万元。

(2)引种费80万元。

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以经营成本费用基数,按扩大指标估算法(资金率按20%计)估算,该项目所需全部流动资金60万元。

三、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为120万元,个人贷款资金80万元,需 财政配套支持资金160万。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

1、资金使用计划

该项目申请的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引种费以及设备购置费及部分土建工程。

自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其余的土建工程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和铺底流动资金。

2、资金管理

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门账户与项目资金核算机构,接受商业银行及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发挥资金效益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销售收入估算

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销售收入为150万元。

篇8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50-1

畜牧养殖业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一部分,随着他的不断壮大,对家畜排泄物的处理也成为政府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我国畜牧业养殖发展速度相当快,但是对家畜排泄物的处理方式却还是停留在最原始的倾倒了之的落后处理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会对周围的空气、土壤和水体产生污染,还大大浪费了排泄物中原本拥有的营养价值,所以需要及时的总结科学处理家畜排泄物的方法,尽快改变现在的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方式。

1 我国目前家畜排泄物的处理现状

家畜粪便曾经是历史上农田耕种中的最主要的肥料,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合成肥料之后,人们就开始觉得捡出粪便又脏、又臭,而且体积又庞大,就放弃了对这种传统肥料的使用,因此家畜粪便资源也就不能循环利用了。

1.1 粪便简单堆积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最开始是由于农村家庭自产自销的简单养殖方式,既处理了家畜的粪便问题,而且还可以作为农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料,但是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来说,这样简单堆积的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还消耗了人工,再加上有些养殖场的管理技术跟不上就有可能让这种粪料的堆积成为家畜染病的污染源,尤其是在养殖繁忙期,对家畜粪便的管理跟不上,还会对养殖的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处理不好的话,还会导致粪便自身的养分流失,无助于有机肥的生产。

1.2 厩肥收集后输出卖掉

这是多数小型家畜养殖企业采取的处理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可以立竿见影的取得收入,而且还减少了人工的管理,简单易行。但是收集卖出厩肥的车辆、人员总是进进出出的往来于许多养殖场地,既不能保证消毒,也不能保证检疫,所以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容易将家畜疫病带进来,成为家畜养殖场中家畜疾病防止控制的难点。一旦疾病传入养殖场,防控起来的工作就更加困难了,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而使这种小型的养殖场倒闭关门,损失惨重。

2 改进畜牧养殖场粪料处理的方式

2.1 利用家畜粪料生产肥料

中国数千年的农业发展史已经证实了利用粪便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传统的将粪便制成农家肥的方式主要有填土、垫圈或者是堆肥的方式,目前制作肥料的方式还是堆肥法,因为它仍是处理各种废弃物的有效方法之一,常用的堆肥方法就是任其自然发酵,但是这种方法不仅会让粪便中的NH3损失,没有办法控制臭气,而且还会大面积的占用场地,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因此现在有很多研究机构研究出可以在堆肥中掺入高效发酵微生物或者是物理、化学调理剂等,把堆肥控制在适当的水分、温度、氧气条件下进行发酵,既控制了恶臭,缩短了发酵时间,又减少了氨气的挥发。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最终产物处理出来后臭气较少,而且干燥,容易包装和撒施。但是也存在缺点,就是过程中有氮气的损失,虽然缩短了处理时间,但是需要的时间依然较长。

2.2 利用家畜粪便生产沼气

我们所说的厌气池就是沼气池,就是将有机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利用自然微生物或者是接种微生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CH4,这种处理方法也存在优点和缺点,优点也是最终产物恶臭较少,而且生产的CH4还可以作为能源来利用,缺点是NH3挥发损失较大,沼气池占地面积也很大,而且还只能就地处理。美国针对这种弱点开发出了一种厌氧消化器,虽然体积变小了,但是它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操作也需要十分小心。

2.3 副牧结合

岳西县传统的养殖特产农产品是蚕茧,大力发展桑蚕是当地农村家庭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夏季、秋后由于气温的问题,不利于养蚕的生产,但是又不能造成桑叶的浪费,所以大家都开展其他的副业,例如养羊,桑叶可以作为山羊的饲料。在岳西县内,大量的葛藤不仅固土性能好,而且生长快、产量好,是发展山羊养殖难得的饲料,应该积极开发利用。

3 结论与展望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养殖场都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技术进行家畜粪便的处理,进行资源的再利用,但是企业本身内部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例如环境管理粗放、投资力度不足、技术单一、粪便利用率低等等。家畜粪便既是污染源,也是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对家畜的粪便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循环利用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把资源化技术进行一定的科学组合,使家畜粪便能够得到多层次的循环利用,有效的解决家畜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照现在的家畜粪便处理现状来看,把几种处理方法综合起来有机利用才是家畜粪便资源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展跃平,小山•太.畜禽粪便堆肥化试验[J].当代畜牧,2002,(11):35-36.

篇9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部署,我县曾于1982年陆续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农业资源调查工作,并于1983年相继编制完成了县级的《综合农业区划》和县直各专业部门区划。20年来对指导全县不同区域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开发性生产的不断深入,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体制和市场需求主体的变化更为新时期的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各级政府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和依据,尽快编制完成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既是《农业法》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新形势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必然要求。新颁布实施的《农业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农业资源区划,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资源区划或者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区划,建立农业资源监测制度。”农业是由生态、技术、经济组成的社会系统,而农业资源区划正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原则,旨在研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间最大差异和区内最大相似性,目的是指导和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

*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总目的,全幅员地更新调查和分析评价农业自然资源、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的现状、优势和潜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合理确定不同类型的农业功能区,按照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与优势产品的布局和规模;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为核心内容,因地制宜的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追求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区划要以监测调查、分析评价资源为手段,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要高站位、宽视野地评价研究资源开发战略和资源保护政策,以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

三、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

这次在我县开展的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拟就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资源中的土地、农业、林业、水资源、气候、畜牧、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农村资金、交通及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经济等15个专业的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展开调查和分析。

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国土资源局承担)

主要是调查土地资源的类型、面积、质量、利用现状、空间变异、生产潜力等情况。

(1)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2)园地(果园、桑园、其它园地);

(3)林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

(4)牧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

(6)交通用地(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7)水域(河流、水面、湖泊、水库、坑塘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水上建筑物);

(8)未利用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裸岩、石砾地、田坎)。

2.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这次农业资源以土壤、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农用土地资源流转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评价作为重点内容。

(1)土壤类型(土类、亚类、土属、土种)、数量、分布、适宜性等。

(2)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

(3)各类土壤的微量元素状况;

(4)粮食生产状况(品种、规模、区域分布、产值、商品率等);

(5)蔬菜生产状况(品种、规模、各类保护地的面积、区域分布、品牌注册、无公害认证、产值、商品率及产业化水平等)。

(6)农用土地流转状况(土地流转形式、规模、效益等);

3.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由县气象局承担)

(1)热量资源:主要调查和分析评价气温、农业界限温度及积温、地温及初终霜日期、无霜期等;

(2)光能资源:主要调查分析日照、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及光热生产潜力等;

(3)降水资源:主要调查降水量、土壤水分状况、蒸发及干燥度等;

(4)主要气候灾害调查及评价。

4.水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水务局承担)

(1)现状可利用水资源量;

(2)地表径流与地下水埋深现状及变化分析;

(3)水质及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价;

(4)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状况及预测分析;

(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水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5.林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林业局承担)

(1)林业用地中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

(2)用材林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3)四旁树、农田林网的规模及蓄积量;

(4)林业用地的土壤和植被状况及其它立地条件;

(5)退耕还林规模及分布;

(6)果树(按品种)面积、产量及分布;

(7)近几年新引进果树品种的栽培规模及效益;

(8)果品生产品牌及商标注册情况;

(9)设施果树的生产规模及分布;

(10)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状况;

(11)果品出口、产业化加工状况及效益;

(12)森林覆盖率现状和变化分析;

(13)林业病虫害及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6.畜牧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畜牧局承担)

(1)各种作物秸秆、藤蔓、枝叶产量、饲用量及利用率;

(2)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及产量;

(3)饲料生产(含青贮饲料、块根饲料、饼类饲料、糠麸粕渣饲料)规模及产量;

(4)各类畜禽品种、饲养量、出(存)栏量和畜禽产品产量;

(5)畜牧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及专业化水平;

(6)畜牧业生产效益分析及新技术推广普及状况。

7.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水产局承担)

(1)内陆水域面积、可养殖水域面积、已养殖面积;

(2)0—2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潮间带面积、已利用的浅海面积、潮间带面积;

(3)海、淡水产品总产量、养殖产量及捕捞产量(能分出品种或大类);

(4)海、淡水水质污染状况及分析;

(5)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现状及消长变化;

(6)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

(7)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品种、规模及效益;

(8)渔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9)水产品出口、产业化规模、水平及效益分析。

8.农村能源调查与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生物质能的生产规模、数量、折标煤的数量及开发利用状况;

(2)地方性常规能源蕴藏量及开发利用情况;

(3)太阳能及其利用;

(4)其他形式能源(风能、地热、沼气等)的数量、开发利用的形式及规模;

(5)商品能源用量消长分析;

(6)生产、生活用能现状及问题分析;

(7)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潜力。

9.农村人口及农村劳动力调查及评价(由县统计局承担)

(1)人口数量(总户数、总人口、乡村户数、乡村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组成:对人口进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数量分析;

(3)人口分布:研究人口的分布规律和地区差异;

(4)劳动力数量: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人口数、乡村从业人员数、劳动力系数(劳动力占人口数比例)等;

(5)劳动力质量: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农村各类人才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专长及其发挥情况;

(6)劳动力利用结构:劳动力在农村各产业的构成和比例,应特别注意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利用结构问题;

(7)农村劳动力利用率;

(8)劳动力生产率调查分析。

10.农村资金(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资金来源及数量;

(2)农业投资和效果调查分析;

(3)农村消费能力的调查评价。

11.农业技术装备的调查和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农业技术装备的数量、种类、增长变化、拥有量与需要量;

(2)主要农业装备的组合分布、利用率、水平、技术与经济效果(包括实际机耕、机播、机收面积);

(3)农村用电量、化肥、农药施用量、农用薄膜使用量和以地膜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

(4)农机总动力、实有机电井数量、有效灌溉及旱涝保收面积;

(5)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2.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调查分析(由县发展计划局承担)

(1)农业生产区域的演变与形成;

(2)区域农业生产的水平与经营规模、方式等特征;

(3)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各业的内部结构变化分析。

13.农业经济效益调查与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单位农产品成本、资金利用率、产值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劳动利润率等;

(2)农机作业、水利灌溉、施肥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调查分析。

14.交通运输条件的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交通局承担)

(1)交通运输的部门结构、运输方式和特征,对农产品运输的适宜性;

(2)农产品、生产、生活资料的流向、流量与运输能力的平衡状况;

(3)农副产品的运输费用、损耗、运输管理等问题。

15.外部社会经济环境调查和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主要调查分析市场与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等基础设施条件、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等。

四、农业资源调查及分析评价方法

此次县级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是继1992年我县农业资源数据更新调查完成后,又一次大规模的资源更新调查工作,各级领导和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都要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予以高度重视。本着“严肃科学、讲求实效、勤俭节约、提高质量、依托资源、服务发展”的原则,确定如下资源调查和评价方法:

1.自然资源类数据更新调查

这次农业资源区划中的土地、土壤、气候、水资源、林业、畜牧、水产、农村能源等自然资源类的数据,均须按本专业最新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资源调查实施细则,以调查时或2003年底的数据为基期,再次更新调查自然资源数据,以确保农业区划的数据新、时效强。

2.社会经济类资源数据统计调查

农业资源区划编制中涉及的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农村资金、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经济效益、交通运输条件、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等资源数据,按省要求,均采用2003年年底县统计部门的数据,统计部门没有的,引用专业部门掌握的数据,专业部门没有的,则须制定系统的调查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以确保主要资源数据无遗漏、全幅员。

3.分析评价的原则和重点

在自然资源具有多种适宜性的情况下,社会经济资源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应遵循系统论评价原则;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长远与当前相结合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其评价的主要内容为:资源的结构和分布,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资源潜力和优势度,各种资源空间组合效应与农业利用模式选择等。各专业资源评价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技术、经济、社会效果的统一性,明确各专业资源分析评价的重点。

4.专业组的职责和任务

这次县级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拟恢复组建土地、气候、水资源、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综合区划等8个专业组。专业组是在*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并完成本专业的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制定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工作实施细则;组织指导各部门完成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工作;组织验收各部门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成果;完成县级资源调查数据汇总;撰写完成本专业县级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成果报告(含图表及多媒体形式成果);按要求向综合区划专业组提供上报本专业的资源数据。

经研究,各专业组在完成本专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提交本专业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报告,可不进行划区;综合区划专业组须在分析评价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农业资源区划的编制。

五、步骤及时间安排

按省政府要求,到明年底完成全省市、县两级农业资源区划,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均须严密组织,精心谋划,其具体步骤及时间安排是:

1.宣传发动,任务部署阶段(2004年8月中旬前)。按省政府要求完成文件起草、方案制定、召开会议、部署任务、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2.准备阶段(2004年8月底前)。县直各专业组制定并上报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必要的专家论证,完成相关技术培训。

3.县级各专业资源外业调查阶段(2004年9—12月)。

4.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汇总及补充调查阶段(2005年1—5月)。县直各专业组完成外业调查数据并进行汇总,期间须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典型调查,撰写成果报告,绘制成果图表。

5.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成果汇总阶段(2005年6—8月)。

完成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汇总及成果报告编撰,图表绘制,并请专家论证,复制印刷各类资源区划成果。

六、上报成果要求

1.县须向市上报下列成果

(1)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报告10份;

(2)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县级农业资源区划图5张;

(3)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县级农业分区基本情况统计5套;

(4)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题报告、典型报告(不少于8个)10套;

(5)各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报告,每专业10份。

2.要求县直各专业组须向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下列成果:

(1)8月30日前上报本专业资源及分析评价实施细则5份;

(2)2005年6月15日前上报本专业资源调查及分析报告10份;

其中:农业资源专业组须分别完成土壤、农村能源、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农用土地资源流转5个成果报告;林业资源专业组须分别完成林业和果树生产2个成果报告。

篇10

1 考察的基本情况

1.1 蕲春县再生稻生产和湖北省再生稻品种利用情况 蕲春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93万hm2,从2000年开始,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2016年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万hm2,主要品种为新两优223、两优6326、淮两优608等杂交籼稻品种。常年于3月20-25日播种,4月20日开始栽插,5月1日前栽插结束,按照常规水稻栽培用量施用基肥、分蘖肥和孕穗肥,头季稻在7月上中旬抽穗扬花,8月10-20日收割,在收割前10d第hm2施用尿素150kg和氯化钾90kg作为再生稻的促芽肥。收割时留稻桩高度40cm,收割后3d内施尿素150~225km/hm2作壮苗肥,通过科学水浆管理及有效病虫防治,再生稻在9月15日齐穗,10月下旬收割。一般头季稻产量9000~9750kg/hm2,再生稻产量5250~6000kg/hm2,由于再生稻几乎不打药而无农药残留,且稻谷品质相对头季稻要好,稻谷价格也相对较高,在当地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省肥的特点,普遍受到农民的欢迎。

据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专家介绍,该省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水稻主要以杂交籼稻及常规籼稻品种为主,目前全省有14.67万hm2再生稻,主要品种以两系杂交籼稻为主。以蕲春县为例,该县常年有249d的无霜期、1300mm的降水、16.8℃的日平均气温、2100h的光照时数,再生稻生产、生态条件独特,该县再生稻种植规模和种植水平为湖北省之最,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1.2 饲料油菜品种推广应用情况 在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到,由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领衔的团队近几年研究开发了华协1号、饲油1号、华油杂62等饲用油菜品种,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示范推广应用达上千万亩,该项技术主要是利用春小麦收割后8―10月份期间的70~80d农田空闲季节的温光水土资源,种植专用饲料油菜品种,以收获终花初期油菜全株的鲜草,解决冬春青饲料短缺为目的,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持续发展开辟新路。该项技术较种植其他类型的牧草具有种子成本低、鲜草产量高、营养价值优等特点。

2 苏北沿海地区再生稻种植前景分析

2.1 种植再生稻有技术基础 盐都区农科所曾在20世纪80年代培育过常规中籼稻品种盐籼203[1-2],作为再生稻也在南方稻区(包括蕲春县)推广应用过一段时期[3],杂交籼稻制种和种植水平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农户已熟练掌握杂交籼稻的种植技术。只要有适合的品种,完全可以进行再生稻种植生产。

2.2 温光等气候资源能满足再生稻的生长需要 盐都区地处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无霜期218d,日均气温在15.4℃,年10℃的初日在4月5日,20℃的终日在9月24日,气温较大陆季风气候区的蕲春县早春升温迟,晚秋降温慢,种植再生稻后期温光资源能够满足再生稻的生长需要。据此,理论上盐都区种植杂交籼稻的再生稻必须在4月10日播种,5月10日栽插结束,8月20日收割,方能使再生季稻在9月15日齐穗,并有较好收成。目前全区常用的水稻品种基本以粳稻为主,对这些品种的萌芽再生能力和对早播早栽的适应性还未进行试验研究。但据了解,蕲春县种植的两系杂交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2016年作为我省首例,在常州溧阳市上兴镇桥东村进行了2hm2的示范种植,头季稻产量9225kg/hm2,再生稻产量为3750kg/hm2 [4]。

2.3 农户对杂交籼稻的品种选择习惯可以因政策引导而改变 盐都区在1995年前后是以杂交籼稻为主栽品种,后来由于杂交籼稻增产潜力不足,逐步被粳稻所替代。近十年来农户已习惯种植粳稻,且粮食部门也基本只收购粳稻。目前杂交籼稻只有个别农户因特殊用途零星种植。但只要粮食部门与农户通过订单模式,约定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籼稻品种,农户应该能够接受种植籼稻品种;粮食部门也能通过单独收贮、单独加工、定向销售来提升自身效益。

3 苏北沿海地区饲料油菜品种应用前景分析

油菜作为喜冷凉作物,本身兼具油料、绿肥、饲料三重特性。经过定向选育的饲料油菜更具成本低、饲草产量高、营养价值优等特点,且盐都区气候也适宜油菜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因稻麦轮作季节矛盾而致的冬闲地进行种植,在盐都地区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有利于草饲动物养殖业发展。因受限于高质量的饲草产量,全区草饲动物养殖规模较小。在稻收后的11月份播种饲料油菜,可以部分解决草饲动物的冬春饲料补充问题,同时通过建立农牧循环体系,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二是用作绿肥培肥地力。未进行种养产业结合的地方,种植的油菜可以直接在水稻栽播前15d进行耕翻埋青,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4 几点建议

篇11

前言:通用航空水平直接发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通用航空较之以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通用航空水平仍然比较低,因此,要对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从而为我国通用航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通用航空的概述及综合效益

1.1通用航空的概述。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航空和商业航空外,对社会开放的民用航空,通用航空涉及到航空服务保障、金融保险、航空制造等多个领域,在农业、工业、建筑行业、畜牧业等都有广泛的应用。通用航空具有机动灵活、快捷高效等特点,能在自然灾害、战争等其实,为人们提供及时的救援,同时通用航空还能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有利的支撑,因此,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事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通用航空的综合效益。通用航空具有很高的综合效益,据统计,在农业作业中,利用通用航空飞行作业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完成大面积农业喷洒作业,其喷洒效果和效率都远远高于人工作。以造价为75万元的小型私人飞机为例,按每年飞行时间为100个小时计算,其维护费用为6-7万元,同时还需要3-4个飞行员,如果全国拥有1万架这类小飞机,就能创造75亿元购买费用,并且还能创造6-7亿元维护费用,还能为社会提供3-4万个工作岗位,由此可见,通用航空事业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通用航空事业的社会效益不仅仅局限于提供社会工作岗位,通过通用航空事业,能极大的提高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水平,为我国运输航空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通用航空发展最快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共有20多万架,这些通用飞机每年可飞行2770.5万个小时,同时美国还为这些通用飞机设置有20500多个机场,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通用飞机每年能为美国创造15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同时还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约130万个就业机会。同美国相比较,我国的通用航空事业发展十分缓慢,据统计,在2011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机仅为1154架,供通用航空飞机使用的机场仅为70多个,通用飞机的年飞行时间仅为50.27万个小时,同时在通用航空的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美国的通用航空设施则十分完善,由此可见,我国的通用航空发展还比较落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通用航空的发展前景

3.1市场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通用航空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借鉴国外航空发展成功经验,来促进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我国通用航空将会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市场环境,据我国民航部门预测,在未来的5年里,我国通用航空飞机将会增加到1-1.2万架,供通用飞机使用的机场将会达到1000多个,创造的价值达到1500亿人民币,同时通用航空的发展,还会带动通信、电子、制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的颁布,我国通用航空领域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并推行先行试点的发展策略,同时预计在今年将会完成低空低于设备、空域划分、空管标准体系等基本工作,逐步开放低空空域。

3.2技术发展趋势。在通用航空技术方面,美国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通用航空技术,首先在航空导航方面,美国的通用航空导航采用星基和陆基相互结合的方式,航空飞机上配备多种无线电导航设备,然后利用无相信标导航台、甚高频全向信标导航台、测距地面台、仪表着陆地面台等对航空飞机进行导航,从而实现对通用航空飞机的实施导航。在监视方面,美国通用航空飞机采用ADS-B技术,并结合1090ES数据链和UAT数据链进行协同监视,实现对通用航空飞机的动态监控。在管理方面,美国构建有一套完善的通用航空交通管理体制,美国的机场能为通用飞机提供飞行计划服务、气象服务等多种飞行服务。而我国在这些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要积极的借鉴美国的通用航空的发展技术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通用航空技术,从而为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3通用航空娱乐消费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们逐渐将消费重心转移到娱乐方面,尤其是在城市中,人们在娱乐消费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通用航空娱乐消费是一种享受型消费,近几年,人们对通用航空娱乐消费的热情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学习私人飞行驾照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在今后几年内,我国的通用航空娱乐消费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好。

3.4航空制造业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我国工业逐渐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就为我国航空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大型飞机市场被一些发达国家垄断,因此,我国航空制造业将发展重心放在通用航空方面,这就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4、总结

通用航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在通用航空发展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积极的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通用航空发展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通用航空发展策略,稳扎稳打,树立良好的战略眼光,从而为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12

引言:小麦历来是__县的优势农作物,在阿勒泰全地区范围内都占有较高的比例。__县加工的“光明”、“冰山”、“ 攀星”牌面粉在全疆面粉市场中享有较高声誉,远销至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

自20__年以来,由于连续遭受旱灾,__县压缩了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打瓜和油葵等节水性农作物。据统计自20__年至20__年,小麦种植面积递减。如何依托种植优质小麦给__县农业发展找到出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调研,供决策参考。

一、优质小麦的概念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且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能够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的小麦。目前为各行业人士共同接受的小麦品质评价主要指标是小麦的容重、湿面筋的含量和质量。

二、发展优质小麦的国内大环境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我国小麦目前已具备年生产1至1.18亿吨的能力,这对于保障粮食供给,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小麦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一般小麦调销不畅,大量长期压库,财政巨额补贴逐年加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呈不断增长势头,市场上优质小麦供不应求,主要靠外调或者进口解决。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我国优质小麦的进口量为10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16%;小麦进口额为0.3亿美元,占粮食进口总额的11%。

三、__县种植小麦的优势及发展现状

(一)__县种植小麦的优势

__县位于阿勒泰西部,东接福海县,南邻和丰县,西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北连哈巴河、布尔津两县,行政区域面积8222平方公里。__县气候干燥、凉爽,远离海洋,纬度北纬47°58′,平均气温3.6℃,无霜期为118-140天,海拔700-1000米,热能资源较充分,全年日照数2941小时,耕地多是栗钙土,土壤有机质丰富,无盐碱化威胁,具备了种植优质小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据研究资料表明__县优质小麦的种植条件与世界上生产最优质的硬红小麦区加拿大西部相似。__县工业不发达,畜牧业比重较大,有机肥丰富,农区没有污染,是我国少有的绿色食品基地。

__县种植的优质小麦在传统上素有白皮、含水量低、皮薄、出粉量大,质硬,面筋值高,蓬化度强的优点;平均单产高达370公斤以上。

(二)__县种植优质小麦的现状

__县优质小麦的主要产粮区分布在托普铁热克乡、托斯特乡和恰勒什海乡。因干旱缺水__县每年种植优质小麦面积波动较大,小麦单产量出现下降。

(三)__县优质小麦的产销现状

20__年,我县收购小麦8685吨;20__年收购小麦4705吨,20__年收购小麦7000吨。每年收购的小麦80%都是外销,20%属于本县居民消费。

目前__县的优质小麦已打造出“光明”、“冰山”、“ 攀星”等面粉知名品牌,由于我县优质小麦品质高,口感好,在面粉市场中享有较高声誉,优质小麦在市场上很畅销。但由于这几年种植面积的缩减,__县优质小麦现已无法满足阿勒泰全地区的食用量,更无法满足于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

__县特一粉在阿勒泰地区质量与计量检验报告中可以看出,1、__县特一粉的各类指标完全合格,2、尤其是在水分、灰分和面筋值,远远高于国家优质小麦标准值。

四、__县优质小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在缺水的__县,由于受水资源的制约性,使得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逐年缩减。相比较小麦亩均效益低、需水量大,农民改种打瓜和油葵等节水、效益好的经济作物。

(二)规模化连片种植推广困难,优质小麦生产的保质要求难以达到。我县优质小麦多为农民家庭经营,存在着种植随意性和规模较小的现象。

(三)优质小麦产品单一,规模化加工量小,缺少竞争力。__县目前面粉加工企业仅三家,小麦产品也仅有“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三种类型。

(四)没有实现优质小麦优质价,无法提高__县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__县优质小麦加工成的面粉,在销售价格中基本等同于其他县市价格,并没有优质小麦优质价格。

五、__县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前景分析

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才是我们的根本出路。现就我县发展优质小麦前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__县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则,每年需确保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应在5万亩左右。要做好主产区分品种分区种植,粮食收购部门实行分类分仓收储,保证加工企业能得到优质原料。

(二)加大滴灌小麦的试种面积,为我县节水小麦的发展寻求出路。

(三)加大__县外聘专家、技术人员为种植优质小麦做技术培训指导,提高优质小麦的品种品质,使小麦亩产能达到400公斤以上,且加大高产小麦的种植面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