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范文

时间:2023-06-02 09:03: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篇1

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

根据国家档案局2006年颁布的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重新制定了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归档办法和要求,把立卷归档工作纳入各职能科室和业务部门的职责范围和考核目标,下达归档计划和归档任务书,并做好监督、指导工作,以确保每年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定期归档。

对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因医院综合档案所涉及的面广,如科研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等,这些档案资料的形成没有规律性,无法参照其他门类的档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收集,收集和管理起来难度较大。而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常因其他工作较忙而无法将精力放在档案管理上来,且大多数人未经过正规的档案专业培训,档案业务知识掌握较少,管理技能相对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邀请档案主管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和培训,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参观考察,不断学习各兄弟单位的好作法、好经验。

2 推进档案收集工作的规范化

我们在文件形成阶段就对文件结构、纸张规格、书写材料和规则等加以规范,并对区分全宗、分类立卷,划分档案保管期限,案卷编目装订与排列等一系列工作都推行了标准化,这使我们接收的档案有了明确具体而统一的质量要求。如红头文件的形成,我们规定必须到医院办公室填写文件签署单,分管领导签批后再发行。为使全院书写墨迹统一,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到保管室进行讲解,对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墨水不予采购。对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我们采取退回原科室,修改后再上交的办法。实施档案标准化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归档档案的质量,为实施现代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篇2

同志在对档案工作的指示中曾提出:“努力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把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质量,提高档案的保存、检索和使用效率,为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努力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是摆在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以期高校档案管理提升档次。

一、 应提高高校档案制度化管理水平

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的行为准则。依法治档,依法护档,依法用档,就要求各级各类单位依照国家档案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关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比如:《档案实体分类法》《档案管理办法》《档案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规定》《库房管理规定》《声像档案保管制度》等等。同时要努力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建立一套系统有序的管理体制。只有增强档案管理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坚持照章办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把好部门自身关,才能确保档案的安全和质量。

二、应提高高校档案信息化技术化管理水平

档案是一种信息产品,又是人才信息资源库,合理利用这种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及获得最佳效益,这是档案管理的宗旨。实施科技兴档,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是实现档案信息利用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著录与标引、编目、检索、统计自动化替代所有手工抄写工作,实现档案的自动化处理和网上查询,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探索档案的现代化管理。通过构建网上档案服务平台,把已有的档案目录数字化,建成目录查询系统,以便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把部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建成各类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服务,可以大大方便师生检索和查询资料,有利于查到、查全。从而更好地提高档案的服务水平。

为了使管理上档次,应配备密封的档案密集架或档案柜、计算机和缩微设备,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机构合理、管理科学、设备先进,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高校档案馆。高校档案馆不仅要收集校内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汇编,还要广泛收集兄弟院校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利用。不但各高校档案馆之间要相互协作,而且也需要在其外部与高校图书、情报等其他信息系统取得协作,在制定和实行业务、技术标准化上协调一致,才能适应现代高校档案工作的社会功能和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规模。真正实现电子文档一体化,实行文件自动收集、编目、鉴定等档案管理工作,使高校档案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三、 应提高高校档案馆的安全化管理水平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与利用等六个部分。档案的管理是由人来实现的,那么档案的安全保障就要求上至分管档案馆的校领导、档案馆馆长、副馆长,下至馆内各科室负责人以及一般管理人员,都应高度重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防范措施可以通过在各科室设一名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防火、防盗安全教育培训,警钟长鸣;严格实行总控制室值班制度,对档案库房实行24小时监控等采取这些方式加以确保。

2.在保卫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落实防盗防火相关工作措施。加固档案库房、资料室的门窗,安装技术防范设施,防止失窃案件发生。库房配备手提式灭火栓,并定期检查更换,确保长期有效;严禁在馆内吸烟和防止易燃易爆、易引鼠的物品;做到人走断电,切断库内电源;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线路安全使用情况,做到及时维修,确保安全运转;加强对库房建设要求,加大消防设备设置和更新力度,对消防报警及控制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增强防火灭火的能力;在库房内设烟感、温感探头,并与总控制室主计算机相连,实现人工处理和自动处理均可的能力;采用气体灭火的形式,避免采用水或干粉灭火对档案产生破坏作用,从而杜绝火灾隐患。

3.档案的“八防”科学储藏保护措施,也是档案安全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档案库房必须采用密封的档案密集架或档案柜存放档案。采用空调来调节库房的温湿度以防止霉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繁殖。每个库房内应设有两处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区域网与总控制主计算机相连,对库房温湿度实施24小时监控。每逢雨季到来之时,要在库房内放置除湿机以降低库房内水分的含量,保证库房内的相对湿度。每周使用一次臭氧发生器,杀灭库房内的霉菌孢子,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总之,要求档案馆在安全防护和技术管理方面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调节库房的温湿度,净化库房的空气(包括除尘、灭菌、防蛀、排除有害气体),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4.档案的保密工作就是要杜绝泄密事件发生。要做好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分别是档案的库房管理、档案的管理、档案的解密等,档案管理人员不得将无关人员带进档案馆,不得外泄档案中的秘密,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所用的各种草稿、废纸等,不得乱扔乱抛,应按保密要求处理或销毁。

篇3

0.前言

档案信息化技术管理作为一种知识管理先进的模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的信息化技术为档案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改善档案管理繁杂的工作,也可以冲破以往档案管理的局限性,实现档案管理透明化,做到部分档案资料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1.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新时代档案管理的目标,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进而形成档案信息远程传输和社会共享的完整服务体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的模式由原来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作为重点,转向以档案实体通过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作为重点。实现档案实体的信息化,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提取和加工,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益。

1.1档案管理科学、方便、快捷

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各种报表还可以自动打印。

1.2检索查询更为方便

传统的检索方式为: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上面的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档案的检索与查询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即时查询,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显得更为方便简洁。

1.3档案的查借阅工作更加可控

传统的档案查借阅多以手工为主,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档案的查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同时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按时归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2.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面临创新与安全的挑战

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二是为了确保档案安全。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其它应用系统整合的情况,对于整合必须用创新思维来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同时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本身存在安全缺陷,不仅硬件资源易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且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也易受到病毒的侵扰和毁坏。

2.2面临标准化、法制化的挑战

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档案的立法也相对比较缺乏,甚至对超过五十年的历史档案必须解密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造成大量档案因密级问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2.3技术支持不全面

一是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若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二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我们多数单位使用的平板扫描仪虽然价格便宜,但速度慢,无法适应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完成转化的要求。

2.4领导重视不够,档案信息化意识不强

在当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各级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视不够,档案意识淡薄,不像对待经济建设那样下力气去抓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建立规范体系

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信息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专业,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同时,档案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所以要制定统一的、标准的规范体系。

3.2完善安全制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落实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人是档案信息化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为此,要提高档案人员的警惕性,利用安全技术手段从根本上铲除黑客对信息系统的威胁。

3.3提高技术支撑

技术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生命。首先,要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硬件设备并添置相应的配套设备,防止电磁干扰、辐射等影响,从源头上减少自然毁损概率。其次,要设计开发出通用性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融合贯通。其三,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软、硬件安全运行。

3.4加强人才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作为信息化社会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电子文件管理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档案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树立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意识。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4.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根据我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结合实际,从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保密、利用、鉴定等方面入手,制定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分类标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向自动化转变,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一体化管理。

4.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现代化过程中,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以纸质档案为主发展为纸质与磁盘、光盘、缩微等新型载体共存的局面,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利用,极大增加了档案的信息存储量,而且开发利用速度快,具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档案载体的多元化、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以及档案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档案部门逐步走向社会,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可以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档案的各种规律,不断改善档案的管理水平,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可以为档案利用者提供多种查询手段,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4.3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篇4

0 引言

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不仅记载着学校的办学历史,而且记载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能、勤、绩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已经进入信息化、电子化阶段,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化管理,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根据我校档案工作的现状谈谈个人对新时期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涵盖了高校人事、文件、教学、科研、基建、财务、校产设备、学生学籍管理等多个方面,它的发展变化,是随着高校的发展一路走来的。要做好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1 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并赋予其4项主要职责。办法还规定“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这些规定的推出有助于高校领导更新观念,增强档案意识,了解本校档案工作的现状,统筹全校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把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领导必须加以重视,应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做到“三纳入”,“四同步”,即纳入学校的计划和规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1.2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建立系统有序的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始乱终废。要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凭规矩办事。第一,高校档案机构要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综合规划全校档案工作,拟订和落实本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如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等,这就在细节上保证了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第二,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保障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第三,强化档案行政部门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坚持照章办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依法治档,依法护档,依法用档。

2 加快档案信息化步伐,搞好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

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档案包括“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突破了高校档案原来所涵盖的以纸质、录音带、录像带、实物等传统档案载体的藩篱,突出了电子或数字载体在新时代档案物理载体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档案数字化及现行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确保馆藏重要档案、照片、底片及录像档案数字化的一项重要的档案建设。随着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渐趋完善,许多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理,文件管理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多采用大量的电子文件。高校电子信息档案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化管理的过程。把电子文件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管理好、开发好和利用好,并得到长期保存,使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是所有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2.1 适应文件载体的变化,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以纸质为载体的文件是在文件形成以后,先由文书部门立卷,再交档案部门归档,一般文档一年归档一次,基建等特殊档案完工年归档。经过长期实践,它已形成一整套严格的归档制度,它包括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的案卷质量要求,归档手续,为高质量档案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于电子文件的归档,我校采用的方法是: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参照本校制定的各单位纸质文件归档范围,并应包括相应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为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档案工作者提前参与各单位的电子文件形成过程,在电子文件系统的设计之初,档案工作者必须对电子文件生成系统的软硬件和数据结构及归档、维护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使电子文件能有效地进行归档。电子文件归档主要采取物理归档方式,并可根据电子文件内容与性质的不同选择网络传输归档方式或介质传递归档方式。各单位在每年文书归档的同时进行与纸质档案相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归档,并按照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中要求的电子文件格式、大小,通过校园局域网将电子文件全文传输到“南大之星”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专职档案员再进行全校档案系统整理,编目上架以及开发利用工作。

2.2 适应文件载体的变化,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 纸质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只要在档案库房内做到排列整齐,按规定借阅,杜绝丢失,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潮、防光、防尘、防高温,修表加固和字迹恢复等,一般室温控制在摄氏14度—24度,湿度控制在45%—60%既可。利用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而电子档案的载体易老化变质及信息多媒体、新存贮介质的产生和发展、病毒入侵等都会影响电子档案的安全。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首先要抓好电子信息存储载体,特别是磁性载体的安全防护。定期拷贝,对长久保存的电子信息应该拷贝到耐久性好的可写光盘载体上。光盘应放在盒中直立存放,做到防尘、防变形,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远离强磁场、热源,并与有害气体隔离。一般室温控制在14oC—24oC,湿度控制在45%—60%。对于经常产生新数据的电子档案系统,可选用性能较稳定、费用较低的磁带介质作为数据载体。二是做好数据备份工作,采用软件备份与人工保护相结合,保证信息安全。三是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安全,实行内部网与一切外网的物理隔离,设置登录限制和使用文件权限的限制,这样,就可以既保证数据共享,又保证数据的安全。四是预防病毒,防止网络系统遭受侵害。在计算机系统安装高可靠性的防火墙,经常更新杀毒软件,预防病毒入侵。

2.3 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是一种信息产品,又是人才信息资源库,合理利用这种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及获得最佳效益,这是档案管理的宗旨。根据时展的需要,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利用工作是检验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的试金石。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有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现代的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以馆内阅览为主体的接待利用,又有档案展览、档案公布、二次文献出版、网上查阅等利用方式。网络档案管理使档案利用率大大提高,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所具有的检索速度快、传播速度高、信息量大等特点,给高校档案的利用工作带来新的飞跃,利用率提高,范围也以校风为主逐步向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转变。高校档案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主要功能是:文件上传、网上查询、网上阅览,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建立了必要的专门数据库,如: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部门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馆藏基本目录数据库”、“学生成绩档案数据库”、“学生档案数据库”、“人才数据库”、“重大科研成果数据库”等,为利用者提供了直观、快捷、开放的档案信息服务,也符合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高等学校档案机构应该面向学生开展服务的重要体现。

3 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

档案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仅要有档案知识、历史知识、情报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复印等技术方面的知识。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突出了国家人才兴档、科学管档的决心。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如果仅仅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上,就不可能满足现代档案工作的要求。只有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资源建设上,才能使档案工作越来越科学高效。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做到:

3.1 加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是为高校的全面建设事业服务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它要求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具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及正确的行为规范。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既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又有耐得住寂寞、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既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档案管理的基本技能,又有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行动;既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又能全面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将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操作管理技术熟练运用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档案工作工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一切服从、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服务的思想,克服重管轻用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档案的服务水平。服务过程中要做到态度热诚,细心周到,百问不烦,用满腔热情做好自己的工作。

3.2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强,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要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关键是要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作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是既懂得档案管理,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高素质“通才”。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应该着重在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吸纳、整合能力上下功夫。提高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并适当设置档案专业的课时,传授有关档案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档案界的研究动态、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拓展学习领域,更新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实行档案全方位综合管理,使档案专业人员无论是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等方面,都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使高校档案工作始终顺应时展,符合时代要求,把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登文,王薇.新时期提高高校档案工作管理能力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