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高效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4 08:36: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的高效学习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的高效学习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3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22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部分学生有厌恶数学之心

初中生已经正是接触数学的学习多年,有些学生由于贪玩或其他原因,跟不上初中数学的学习,成绩较差,致使其厌恶数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也有些学生虽然数学成绩尚好,但并不喜欢思考,从不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对数学的学习也并不感兴趣。这些学生由于心理原因都不能正确把握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初中数学。

(二)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如今,新课改实行多年来,依然有部分教师不注重新课改的内容,沿用曾经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范进行数学方面的教学,其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思想老套,不适用于当今的新课标教育,其教学方式无法切入重点给学生直观地讲解和理解,致使学生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也有一些教师教学心态不端正,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这些教师有的具有一些副业,例如当家教等,他们课下不认真备课,课上不努力讲课,不认真对待学生,没有尽到教师应有的责任,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滑。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缺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正确学习方法,做题分不清入手点,无法切中要害的抓住数学题的入手点,在学习方法做题方法上都存在缺陷。

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想要学生人人学好数学,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下。

1.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很多初中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不单是因为其天生不喜欢数学,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跟不上数学的学习,进而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在某些考试的过程中适当地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出一些较简单的题,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就感,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应该为他们设置一些问题,并且多表扬、少批评,使之拥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

初中阶段,有些学生开始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课堂不积极配合教师,这些学生时间一长便失去与教师之间的默契,也会渐渐跟不上功课。因此,初中学生上课应该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讲课,多参与到教师的提问当中,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很简单,也才能更加用功学习。

3.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讲课和课下留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多通过做游戏或者举例子的方式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热爱数学,认为数学并非仅是抽象难懂的。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增强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先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了然于心,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全面的解答。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情感波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最后,教师要灵活改变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模式尽量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1.理解数学理论

初中数学理论包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等,学生一定要重视数学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对不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圆的性质”时,学生应当注意圆的外心、内心、中心、重心等不同概念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2.重视推导过程

数学的推导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以令学生更加深刻领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更加深刻地记住不同的知识点。例如:如图,AB=DC,AC=DB,试证明∠ABD=∠ACD。

解析:学生在解答的过程概念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学中全等三角形性质通过已知条件AB=DC,AC=DB和图中两三角形的公共边BC,证明ABC≌DCB,之后再证明∠ABD=∠ACD。

3.灵活运用不同解题方法

学习数学的方法很多,因此解答数学题的方法也很多,有些时候有的题不能单单通过理论知识的研究去解答,而是要适当选用更合适的方法。

总之,我们应该注重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使学生快速高效的完成其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篇2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就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篇3

一、在新课教学时进行小组合作

每节新授课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了重点,就相当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有的虽是重点但思考难度不大,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就让学生独立解决,有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有困难,这时组织小组合作,不仅能较好地解决问题,而且对所学内容理解更透彻。有些学习内容具有探究学习的价值,通过合作学习不但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又能使他们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通过交流集合集体的智慧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案例一:求平均数。在教学平均数时,出示两组学生投篮的信息,且两组学生的人数分别是3人和5人。让学生比较哪组的投篮成绩好,怎样比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后反馈,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一是一个一个的比,二是把各组的成绩加起来比总数,三是把各组的成绩加起来除以人数比平均成绩。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好?为什么?再通过讨论汇报交流,达成共识,学生不仅说出第三种方法好,而且还说出为什么,从而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理解透彻。

二、在操作实践中进行小组合作

观察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象,动手操作为学生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知。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操作的材料,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分析研究,揭开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引导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是,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操作任务,需要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共同合作。

案例二:用火柴棒摆正方形。

此游戏安排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1节《用字母表示数》,在离下课还有5分钟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火柴棒,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小组成员配合尽可能多地摆出正方形,并由一人专门负责记录火柴棒的根数和正方形的个数,最后再组内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最多的小组摆了10个正方形,用了31根火柴棒,我就以此为例提问:“这31根火柴棒你们是怎样得到的?”小组1发言人:“这31根火柴棒我们是这样得到的,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其余的9个正方形每个用3根,所以,总共用了31根。用算式表示4+3×(10-1)=31。” 小组2发言人:“我们是这样想的。如果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需要4根,那么10个正方形需40根。可是除去第一个正方形,其余的正方形都少用1根。所以我们的算法是:4×10-9。”小组3发言人:“还有。就是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3根火柴棒搭成的,10个正方形就需要30根火柴棒。但第一个正方形多用了1根。因此,是31根。列算式是:3×10+1。”…此时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答案已是越来越多,这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发言,尽可能多的想出其他的方法,并充分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然后我又提问:“你们觉得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当正方形的个数为n个时,火柴棒的根数是多少?”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算式:①3n+1,②4+(n-1)×3,③4n-(n-1)……此时课堂的气氛也达到了,每一个学生的神经都在跳动。其实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通过类似的小组合作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使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在知识梳理时进行小组合作

在整理复习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自主联系新旧知识,把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案例三:四边形的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四边形》中,我们学习了五种图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复习课开始,我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合作学习。其中第一组的复习主题是平行四边形,第二组复习主题是菱形,第三组矩形,第四组正方形,第五组等腰梯形。教师向学生出示小组活动的流程。

学习活动流程说明:

1.每个小组成员应首先独立完成自己选择的练习题(如矩形一组的同学就复习矩形的内容),通过测量或比较,找出这些图形的特征,针对各个小组面临的学习任务,相互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在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设计小问题。

2.共同讨论每个人自己选择的四边形的信息,解释所碰到的问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同时还准备好如何向其他人讲解这个内容。

篇4

随着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各地中学都加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管理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初中数学教师以及相关领导、责任人应当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魅力和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将通过考试作文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过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特征①,没有将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只对课本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地阐述和讲授,或将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产生烦躁情绪和厌倦心理,对数学学习的高效进行十分不利。

在课程改革广泛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新型初中课堂教学应当把学生作为教学―学习关系的核心和主体,充分、深入地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个性需求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采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②。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讲课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框架内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可能出现的难点和疑点纳入教案中,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和不同学生间的认知偏差,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制定难易适中、紧扣教材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问题和错误。

在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启发性指导,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设立学习、探究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③。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能强烈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控制好课堂节奏,让学生的注意力时刻跟上教学进程,并敦促学生展开主动、独立的思考,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和不解,并予以解答。

在新型教学―学习体系中,主体和核心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活动的重点目标④。初中数学教师要找准自身定位,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路人,在教学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以及活泼、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状态。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状态的变化,通过对课堂提问和课堂情境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提问、讨论,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已知理论的基础上探寻未知的领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在探究与辨证中体味、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数学的魅力,对自己学习主人翁的身份产生认知和认同。比如在讲解初中数学中同位角的概念时,可让学生在学习时展开自主思考,发现其与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内在联系,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论。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各种讲解内容、讲解方式的利与弊,吸取成果经验以及失败教训,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发现、探索出更符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身份由主体向引导者的过渡,认识到学生身份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变,并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结束语

数学是所有涉及生产建设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学科的基础之一,数学学习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初中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数学概念学习的延伸和高中、大学高等数学学习的前提,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都面临着进一步的转变和改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准,初中数学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机构要充分重视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利用各种先进手段和有效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注释】

① 李青.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 亚太教育,2015(19):30.

② 任芬.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21-222.

篇5

在日常教学中,课堂低效一直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课堂低效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不少老师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锻炼。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是高效。那么如何才能成就高效的、有趣的、独特的数学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就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构建初中高效课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为了减轻数学老师的教学负担,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当达到这样的效果后,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活跃课堂气氛是极其重要的。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很多数学教师上课仍比较呆板,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数学老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现代教学的思想,让初中数学课堂可以像语文课堂一样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从此喜欢上数学课。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比较欠缺的恰巧就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因此,要想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数学老师就需要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时候,可以这样来引入的:早上爸爸让小明去买早饭,爸爸告诉小明,他要吃两根油条、一个大饼、一碗豆浆,妈妈要吃一根油条、一碗豆浆,小明自己要吃一根油条、一个大饼、一碗豆浆,同学们小明去买早饭的时候他会怎么和老板说呢?他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呢?问题提完,学生都十分的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对于这个可能每个学生都做过的事情,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如,在讲述数学几何理论的时候,可以讲讲发现者欧几里得的故事,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和研究发现这个原理的,并鼓励学生向欧几里得学习。教师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一定要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在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应该同样发展,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理念中,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数学教师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新鲜感,使可以自觉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讲解根据物体影长求物体实际长度时,可以将学生聚集在操场,根据国旗杆在太阳直射下所产生的影长,根据公式,求得国旗杆的实际长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该公式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它无处不在。

三、采用现代化的、多元化的、信息化的教学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初中数学课堂正逐步使用现代化的、多元化的、信息化的教学工具。这种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虽然增加了数学老师备课时的工作量,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上课时的课堂压力。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数学教学,不但让学生可以方便理解数学概念和定义,提升了教学层次感,同时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模型,增加了图形的立体感,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比如,我在讲解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时,在验证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时,如果仅仅按照书的内容让学生看看、读读,有些想象能力不太好的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如下的一个动画演示给学生看,这时学生可以充分直观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确是中心对称图形。再如,在学习七年级“图形的运动”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生动形象地演示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变化,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有趣的变化,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让学生进行探究,总结归纳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好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探究,归纳总结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正是道出了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这样一道题,如下图,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顺次连接E、F、G、H,得到的四边形EFGH叫中点四边形。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探究:

当四边形ABCD变成平行四边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 ;

当四边形ABCD变成矩形/菱形/正方形/腰梯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各是 。

最后再让学生总结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由原四边形的什么决定的。有了这样的探究归纳总结,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后进生一个样,这不利于优、后进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使好、中、后进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实行“分层作业”首先要将好、中、后进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布置作业时对各个等级的要求是不同的。

比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运动场跑道周长400 m,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同时出发。

(1)如果他们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走200米,那么几分钟后小红与爷爷相遇?

(2)如果他们同向而行,5分钟后小红第一次追上了爷爷,你知道他们的跑步速度吗?

(3)在(1)的条件下,如果改为在同地、同向而行,爷爷先走1分钟,那么几分钟后小红与爷爷相遇?

三道题出示后,我提出了要求:请选择其中的题目完成,C级学生做对第(1)题得100分,B级学生做对第(1)(2)题得100分,A级学生(1)(2)(3)道题全对得100分,B、C级学生每多做对一题加50分。要求一出,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解题中。对于第(1)题,三个层次的学生均能解决,第(2)题,A、B级学生能解决,C级学生相对困难一些,第(3)题,B级学生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这样的设计既给了各层次学生探究的机会,又巩固了基础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保护了各学习层次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课堂效率也得到提高。

高效课程教学须根据实际情况,呼应当代素质教育准则,以学生为主导,加强教师自身道德品质、教学素质、独立思考习惯、奉献精神的重视和培养,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上,充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素材,采用现代化的、多元化的、信息化的教学工具,不断实现课程教学的高效、完善,使课堂教学迈上新台阶。

篇6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 在初中数学每学期的总复习中,复习面广,内容较多,时间紧迫,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笔者认为, “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 ” 的复习方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1.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期末的总复习必须要较全面系统,作出全面的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的知识重讲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而应该合理地系统一下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所以,复习中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学生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究竟掌握知识状况如何?,老师,首先可进行全面试探反馈。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练习,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等知识结构网络。同时,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并提出自己的复习计划。

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可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

2. 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

做法是:一重视学生的 “ 分层导学 ” ,发展共性,培养个性。复习过程中,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在分层导学中,帮助优生确立主要目标 ―― 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 ―― 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困生主要目标 ―― 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二是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三是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 “ 总复习错题集 ” ,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 “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3.“ 找缺陷、强反馈、切提高 ” 的复习思路

“步步反馈,逐层提高” 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去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老师应恰当组织复习,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篇7

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时期,主要看重的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它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谐并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而高中数学则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它更看重的是课程是否可以自由选择,以弘扬学生的个性以及考虑未来的人生为目标。

一、初、高中数学过渡不是很衔接的因素探析

1、课标教材内容的衔接不顺。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在设计教材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实际,尽量体现实际,因此,教材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在把知识的宽度进行了扩展,而教材的难度却极大的降低了,所以主要表现为练习题又容易做且题量又少,代数式的计算很少,常量计算是最主要的,这很接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重要的是符合感性认识循序渐进的转变为理性认识的客观规律,所以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运用。但高中数学却不是如此,与初中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2、初高中的学习在环境方面的不同。高一新生在经过紧张而激烈的中考后,终于到了自己心目中的高中,认为自己的理想已经实现,学习暂时可以告一段落,所以很多同学都处于全身心的休息状态,并且在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里开始高中生活并适应高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虽然他们在还没有进入高中之前,就已经知道高中数学的难度很大,而且有些内容还很抽象,比如函数和映射等一些概念。所以,刚开始就出现了紧张,畏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3、初高中数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内容讲授的很详细,且类型分的很齐全,所以学生只需死记硬背,把具体的概念以及数学公式和老师讲过的同种例题进行熟悉掌握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但是高中数学教师由于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不了解,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征等不熟悉,而且课程的改革导致高中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初中数学课上,学生可以积极自主的学习,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但是高中数学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创新的思维,还对其思想的深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具有批判精神。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归纳总结数学学习的方式和规律。但是很多学生却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究其原因,是他们依然运用初中的学习方式。

二、关于初、高中数学的顺利过渡和衔接

1、对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要全面掌握。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掌握初、高中这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差异性,主要从以下内容展开调查工作,即初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知识内容,教学目标和理念,以及教材体系和评估,教学手段等。同时还要调查初、高中学生在学习方面需求的差异,全面了解在课程要求和配套教材上发生了哪些改变,以此为基础,来改变数学教学的手段,以符合高中数学教学具体实践的变化。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55-01

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初中教师重视语数外学科,对其他学科没有足够重视,这与新课程理念相悖,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及时纠正这种错误思想理念。初中政治教学里,充分发挥政治的思想引导作用是目前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课题,伴随政治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教学必须强化教学研究,潜心研究学生和教材,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把教学改革的成果用到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成效。我国传统政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单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及教学内容严重脱节等。政治教学过程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它需要学生融入情感,很多教师只重视知识考点,忽略学生政治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教学方式单一,影响学生迁移知识;传统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学处于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完成教学目标,很多教学会经常删减和考试无关的内容,实践活动也被取消,导致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及经验严重脱节。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成效的措施和方法有以下这些。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指引着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要彻底解决政治教学问题,必须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严格根据新课程、新教材的标准和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要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建立和时展同步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清楚自身的教学地位,不要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权威作用,而应该主动发挥他们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也需要不断改革教学,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明确树立改革创新的目标。教师是学生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情景间的传递者,因此,良好的教师队伍和教师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学生掌握教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师需要有良好心理素质,才能使他们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这对学生主动学习政治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精神,才能指引学生用政治思想分析现代社会问题;再次,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立场坚定,实时了解国家大事,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思想结构和更新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延展性的提高。

二、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

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严重弊端,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且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照本宣科的方法也严重滞后于社会的进步。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掌握如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例如,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九年级思想品德《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难点和重点设计为一个探究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看法与观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领悟教学内容的程度。教师可以将一些生动有趣活动添加到课堂上,使课堂形成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轻松接受知识。教师注意帮助学生把个人生活和政治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改进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载体,教师要通过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对教学使用做一些创造。例如:增加教学内容、利用校本课程、活化演示方式。政治学科对整个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它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引领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性知识,也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添加,使教材信息量变得充实,也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关心社会发展》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作为素材添加到课堂上,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形成的教育渗透力更强。政治教学工作中,教师整合政治教学和校本课程,把它们充分融合,使教学成效更强。

四、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政治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也要能够整合教学资源。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教师可以设立第二课堂,让学生注意关注时事,使学生通过媒体学习增加自己的信息量。教师让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形成自己对社会的思想认识。虽然初中和社会接触不多,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们也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例如,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用社会事件或案例作载体,不断深化教学成效。诸如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劣质产品安静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展开分析,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政治教学,且可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初中政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政治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综合实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要优化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政治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整合教育资源,给学生的成长发挥提供保障。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84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生有效进行学科学习的保障,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本文就几种能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趣味教学法

所谓趣味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趣的方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同时又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趣味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重途径,引起了广泛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将趣味教学法落实到了教学中。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将趣味教学法,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在实现趣味教学法教学目的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认为,教师在将多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在快乐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果教师单纯的采用一些方法使学生感到快乐,却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联系不大,这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趣味教学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又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有效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分层教学法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也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较之于其他方法,教师在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麻烦,同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运用该法时要多下工夫。本人认为,教师在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有效掌握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将该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应该对该方法的内涵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其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明白其设置步骤等,为将该方法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奠定基础。

(二)对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引起重视

教师在将分层教学法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1.注意适用频率。分层教学法虽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可过于频繁的使用,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2.作出科学分层。在使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科学分层,只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教师才能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应该引起教师注意,只有克服了这些方面,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既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小组讨论法作为一种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也有其适用的范围。针对简单易懂的数学问题,教师一般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而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或者在学习中很多学生都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之间可以就知识点展开讨论,这样通过学生共同的努力,困难必定被解决,同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的发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例如:在解决同一道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就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通过小组学习,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知识点,同时,也为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提供了平台,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虽然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并没有频繁的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定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例如教师在讲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定理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实例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题目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省略部分教师的书写步骤,节约出更多的时间,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多类型数学题目的讲解。

篇10

1 创设情境,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好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把自己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它是老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的一座桥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MIT认知科学百科全书》中指出,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

2 调动学生,体现学生自主参与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有些老师在上单元复习课时,复习课仅仅是在形式上得到了体现,实质上照本宣科把本章内容抄了一遍.这样做的作用最多是起到了回顾了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可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这样的复习课老师觉得很轻松,但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这样的复习课效率会高吗?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独立,也可分组)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了一章的知识结构.在上复习课时,许多学生以枝状式、列表式、主线式等形式整理出了本章的知识结构,而有的学生却另辟蹊径用图画式,等等.通过这样的复习[HJ1.45mm]和自己的归纳、整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达到了更加深入的程度.

笔者在上《机械能和内能》这一章的复习课之前,安排学生先自主整理本章知识网络,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好这一章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投影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请全班同学对这些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一些亮点和不足.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当学生遇到一些困难时,老师作适当的点拨,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学生会说的、会做的相关内容老师一概不讲,学生有困难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复习课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突出重点,体现复习课的针对性

我们知道,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由很多知识点组成的,在这么多的知识点中有重点、难点,有学生易懂的也有学生感到很困难的.老师在组织教学时不能全面开花,而应突出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像我们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一样,作为主人应该招待好每个客人,但对于那些重要的客人我们还要把他们招待得更加细心、周到一些.同时我们在组织复习时还要把相关的知识作适当的整合、拓展,最终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留心学生经常会在哪里犯错误、哪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哪些题型的解题方法、思路不够清晰等方面的信息.复习课一定要突出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切忌普遍撒网、漫无目的,要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总结归纳和重新整合,使之系统化.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本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对那些重要的实验和科学思想、方法要掌握.既要横向联系又要纵向联系,使这些知识、方法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网络.

在《机械能和内能》这一章的复习课中,要以能量为主线,让学生知道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而且每一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等).对于本章复习可以把全章知识编织成如下网络

如果在中考的总复习中,可以在这个网络的基础上再把其它几种形式的能量(化学能、核能、生物能、电能、太阳能等)扩充进来,从而形成有关能量的完整体系

4 关注发展,体现方法和能力

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凝结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是物理学的精髓所在.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剖析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方法的新情境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在对某些知识和题型的复习时,老师还要注意相关模型的建立,因为模型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在构建物理模型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加工,采用恰当的方法,找出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这样就可以使新问题顺利实现模型化,构建起符合新情境的物理模型.

篇11

通过对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课程中作为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系统都不是很完善,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导致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使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参考和借鉴,教学内容的控制难度也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就变得重要起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教学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把握,对教学大纲与教材认真研究,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强调重点,并定时总结,注意将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新学知识点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这门现代化的学科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这个学科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当学生取得进步或者成绩优秀时,要适当的给予鼓励,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三、将课本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外,也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的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上机实践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四、通过有效措施,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

篇12

“高效课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现代学习方式。教师努力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初中物理,增强学习的热情。

一、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在以“主动参与、乐意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构建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到:

(1)在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调控和反思,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等。在探究学习中要力争做到: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整理求证、表述结果。

(2)在交流意识和交际能力方面,要有强烈的交际意识和合作意识,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3)在个性和情感方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二、新的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简介。

“高效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感情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地互动;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整理;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课改以来,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情感经历“兴趣盎然——跌宕起伏——身心愉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四点工作:

(1)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尝试,敢想敢说,保护他们的每一个创造欲望。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迸发出的每一点思维的火花,教师都给予适时适度的肯定、鼓励或赞赏,真正使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法灵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得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追求“活、趣、新、奇”,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逐渐变成持久兴趣。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以往先讲规律,再机械训练的做法。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不自觉地运用了数学归纳思想方法。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方法,形成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既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学会了怎样合作学习。

(4)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老师不包办代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

“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教师要改变角色,学生也要改变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只有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相信我们的努力必定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杨玉新.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罗辉.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介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