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8:36: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情景式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教学改革之后,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一进行实践,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作用。情景式教学法作为当今广泛应用的有效教学法之一,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现有的器材、设备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尤其是在对重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一些难度稍大的动作,学生很难懂,而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去学习,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而且,在情景中的反复练习,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舞蹈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进行舞蹈创编,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一定的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极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情景式教学法主要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为主,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下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主动地去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有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由于整个过程中大多都是以各种舞蹈动作学习和练习为主,长时间如此势必会引起学生对舞蹈的反感,而且,经常性做一些舞蹈动作的话,也会让学生产生疲劳的现象,疲劳状态下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通过情景式教学的应用,可以引入一些音乐搭配舞蹈练习,音乐可以起到舒缓人体神经的作用,减少学生的疲劳。当然,任何情景中都存在一定的休息间隙,这对缓解学生的疲劳无疑是最有效的。
二、情景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情景式教学实践中,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以及现有的素材等因素来创设情景,同时,还要将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1)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进行了解。要想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工作,同时这也是创建学习情景的基础,而在此之前,必须要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进行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要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进行调查,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舞蹈水平的不同,对其做到因材施教,并将其作为创建教学情景的参考依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为关键,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会不自觉地对舞蹈知识产生兴趣,而且,这也是情景式教学方式实施的关键所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来说,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等特点,再结合教材大纲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通过良好的氛围来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增加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授课的感染力和直观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情感,并快速地进入情景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应对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创新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同时还要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模式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效率。
(1)对教学目标的创新。首先,要考虑到新形势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目标,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进行考虑。其次,要打破传统教学目标的束缚,彻底解放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思路,拟定学生的发展计划,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基础水平对学生展开不同的学习规划,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2)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很多教学环节过于老套,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景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实践中,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情景式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例如,对幼儿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欣赏以及创编;让学生就自身对舞蹈的了解和掌握进行表演,其他的学生经过观看后,再对其给出一定的评价和建议,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而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评价和建议让其他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起到互补的作用。在这个情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做学生情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和主宰者,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网络上搜寻一些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来完成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引用一些当今的热门舞蹈,这都会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作用。
(4)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情景式教学在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需要教师有着较高的授课能力。教师首先要对情景式教学有着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情景式教学与舞蹈创编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其次,教师要充分掌握情景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在教学中将情景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后,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将情景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不能一味地提倡教学创新,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作用。
2灵活性原则———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做灵活的选择.多样的教学情境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或者是音像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是学生的共同探究;教师还可以利用实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变化的方式让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期待,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情境的调动和影响下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呈现了一种“我要学”的积极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会学”从而达到“学会”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第一章声现象中“声音是什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给学生播放一些音频,如蝉叫、老虎叫、鸭子叫、钢琴声、笛声、喇叭声等,让学生去思考: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你为什么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声音,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共同去思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会积极地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究问题,促进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
3兴趣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关注情境的趣味性.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充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倾向,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授之以渔”,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物理知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了学习的欲望,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当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地探究后,学生会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第十三章简单电路中“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游戏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游戏中教师要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些物体的图片,有些是家用电器,有些不是,让学生去对他们进行评定.同时还有一些卡片上面是一些有关家电的简单的常识性问题.如:什么是电源?电路的三种状态是什么?为什么在连接电路前必须断开关?短路是什么等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抽卡片,并且对自己所抽到的卡片进行回答,每答对一题给自己的小组加一分.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的小组游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学生都会积极认真地思考问题,让自己的小组能够脱颖而出.游戏的情境可以让学生非常主动地学习,而且组际之间的竞争,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去努力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4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会使教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自己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在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不能够随心所欲,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并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就要具有科学性的原则,这样学生才可以积极地围绕着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进行学习和探索.例如在学习第十章力与运动中“物体的浮与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提高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挤扁了的牙膏皮、空的有盖塑料小瓶、乒乓球、生鸡蛋等物体,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回答:将如下物品浸没在水中后松开手,它们将如何运动?有了实验的结论,学生们自然能够轻松地回答出问题.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去思考:用怎样的方法可以使原来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并使其浮在水面上,可以给学生提供盐、小硬币、玻璃杯等实验器材.实验本身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了,提高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度,让学生可以愉快地学习.而且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得出来的,增加了可信度,学生亲历了学习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开拓学生视野
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有趣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使情景创设多了一些手段,直观、动感设计,合适的配声、愉悦的色彩和丰富的教学案例,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推销策略”和“市场定位”等知识点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我国著名营销专家韩庆祥教授的《实战营销》光盘,影响力很大,说服力很强,并且播放完之后再给学生讲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授“广告策略”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几则广告,如尿不湿广告、安踏的广告,化妆品的广告,五粮液的广告等,通过教师的评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广告的设计。
3创设故事情景,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的全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对这门课程就很快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在不脱离教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当的讲一些经典故事,创设一些故事情景,能够为学生学习知识点奠定基础,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广州某外资公司招聘营销员,工薪丰厚,应者云集,但一看到要求应聘者向“某寺庙推销梳子”这样的考题时,许多考生望而却步。在组织学生讨论中,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大胆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紧紧围绕“怎样向寺庙推销梳子?”这个中心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阐述、提问、争论,思路越辩越清晰,留给学生的启示也慢慢呈现出来。
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营销人员面对市场,要随机应变,透过市场表面现象去抓住潜在的机会,挖掘市场创造市场。用小故事来讲述营销的大道理,以轻松、诙谐、幽默的方式来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容易获得苦于学习枯燥理论学生的喜爱。
4创设模拟情景,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创设模拟情景,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模拟表现,从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所学科目的内在含义。
比如推销这一节,由于推销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技能。仅靠“说”和“听”是学不到真正本事的,必须让学生亲自去操作。所以在讲授这这节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技巧,我不断地模索和总结了以下新的方法。①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分组到商场、超市考察,写报告,现场观摩,并参观商品陈列,推销,这对课堂教学是很好的补充。②分组推销,每节课让学生自备商品,分别扮演买方和卖方,在课堂进行商品推销,卖方伶牙俐齿,采用多种推销技巧说服顾客购买,而顾客也是很刁钻,千方百计刁难卖方,推销场面非常精彩,学生评委在现场打分,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推销技能。③问题多元化教学,全班学生纷纷以顾客的身份来提出许多问题,再让某个学生以推销员的身份来逐一解答,这样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加强了对课本内容的巩固和反思。
总结课上,同学们针对推销内容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仔细安排筹划下次的推销行动。这样,课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和不足,迅速反馈回来,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和解决。通过多次反复,同学们普遍认为:这样授课,针对性、目的性强,听得有趣,学得有劲,比起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5营销模拟实验室教学,达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构造一个有效的无风险的营销环境,让学生扮演企业营销主管的角色,从各个角度分析营销案例,进行营销决策,并且得到决策的结果,然后做出下一阶段的决策。这种模拟营销的方式,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培训质量,又避免了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决策风险。这种模拟营销的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在实际演练中,学生们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意识,这些感受和经历,对他们毕业后的择业和工作都将会大有帮助。
1 创设情境的内容要有目的性、客观性、情趣性和可接受性
选择情境的内容是情境习作教学重要的前提条件,习作从内容入手,创设的情境内容恰当与否,将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一,目的性。创设的情境内容一定要根据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创新性能促进其创造性发展的内容。
第二,客观性。学生习作要求写有意义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那么提供的情境,就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意义,才有利于启迪学生正确的思想,使学生习作的内容丰富有价值。
第三,情趣性。情趣是观察的原动力,情境内容生动有趣,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使其身临其境地观察、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真实的情感,达到熟悉和把握习作对象的目的。
第四,可接受性。创设的内容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生实际,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创设习作情境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习作教材训练的要求,才能创设出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想了解、乐于观察、有利于作文训练的情境内容,为写作打下基础。如“吹鸡毛”、“打电话”、“贴鼻子”、“升旗”、“课前五分钟”等内容。
2 情境作文的教学程序
新的教学课标要求:“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设的情境内容,再现了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一步一步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和练习、认识事物、表达真情实感呢?首先,设计大的程序,在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获得有关习作内容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及深切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回忆口述,试写表达情境,按由说到写的训练顺序,训练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自由表达情感,写成习作。归纳起来,创设情境,训练作文的教学程序是:情境观察——情境口述——情境试写——评价提高。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的每一个环节,展示情境的每一个步骤及情境的效果,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印象,使观察训练与说写有机结合,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习作课堂教学效率。
(1)情境观察: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也是情感的发源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孩子们按一定顺序精深、细致地观察,深入地体验生活引感。如一次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爱的一中植物,我要求学生写《校园的榕树》。习作前我带着学生来到校园的榕树下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大部分同学都能讲出这棵榕树的特点是高大、粗壮、茂盛。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应该怎样把这棵榕树的高大、粗壮、茂盛写具体。学生甲马上说:“校园的榕树真高啊!它差不多有我们三层楼那么高。”学生乙说:“这棵树真粗壮啊!我们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把它合抱住。”学生丙接着说:“这棵榕树枝叶的枝叶密密层层,犹如一把撑开的绿绒巨伞。”我进一步问道:“校园的榕树这么大,这么美,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与快乐呢?”同学们有的说:“春雨绵绵,榕树为我们挡风雨,让我们能和平常一样游戏、活动。”有的说:“夏日炎炎,榕树为我们遮太阳,我们在树下活动,觉得格外凉爽……”可见,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情境口述:情境口述是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获得写作素材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回忆情境,进一步分析事物的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按一定的顺序,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技术和实践完成的培养。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所以在回忆口述情境训练中必须先提出要求:按顺序回忆,想好再说,说清楚主要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同时,要求注意听别人说,进行补充,通过说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交流提高。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命题,进一步明确表达什么,强化情感。如上《为老师唱歌》一课时,孩子们命了《难忘的一课》、《心声》、《难忘的的歌声》、《心愿》、《祝福老师》、《师生情》等,每一个题目都包含着孩子们体验的情感和要表达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