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8:36: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48-0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作为城市商业化与繁荣化的标志物,作为城市建筑的最典型表现,各种高楼大厦屡见不鲜,面对城市,也就是面对高楼。鳞次栉比的大厦,各具特色的展示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与审美风格。在欣赏这些或高贵或华美或前卫或科幻的现代化建筑群的时候,人们难免会觉得有几丝疲劳与冷漠。因此,如今美好的园林景观环境带给城市中人们贴近自然的享受便更为重要,园林景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硬件设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人们不会总是呆在水泥房子里,动物的本性永远是向往自由空间。那么这种贴近自然的人造自由空间是如何以科学方法精心设计呢?这需要我们根据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着手。
在园林中,园路铺装和山、水、植物、建筑等共同构造园林景观的统一体。园路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园林各个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能引导人流和疏导交通,而且将园林绿地规划成不同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在城市现代化的今天园路及其铺装更有寓意更规整更有装饰性。因此,园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规划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畅通,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地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那么我们应该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意境创造: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是构成绿化园林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2、空间处理:为园林建筑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狭长空间的感觉很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园种植物疏密相间,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3、线形变化:由于广场建筑或者道路的平行直线条较多,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感,增加园林的丰富性动态园林的均衡性。
4、植物配置:设计中可以选择按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植物,早春开花的桃花、迎春花、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龙柏、桧柏等,这四季的植物配合,总的配置效果遵循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设计原则。同时也选用了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使游人来到公园树木葱葱、花木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释放身心压力,感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植物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象征着新生与活力,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绿色的草坪与园中其他的绿色点缀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公园在有限的空间里,制造出无限的意境。绿色草坪设计是集科学性与人性化为一体的设计,因为这种绿色的视觉大餐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使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引起干涩而疼痛的双眼得到了极好的放松。
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体现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延续,要以科学的方法解读和设计好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有保护意识而不是开发利用意识,中国的园林建筑景观就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发展的典型代表,建筑依附着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地貌而建,依照地势,地形,水流设计出亭台楼阁,水榭花亭,使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与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内涵上从文化历史中挖掘元素,以求达到人们心灵的暗示和传统空间的营造。其中园林小品体现生活性、趣味性、观赏性、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自然。其尺度适宜,做工精细,富有寓意和文化内涵。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 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1 场地保护性设计内涵与方法
1.1保护性设计
场地的保护性设计,首先是尊重和保留场地的历史积累,要求场地在发展中得到保存。在此前提下,才是场地的修饰与改造,以及创新的设计语言与设计形式的附加,最终科学和艺术地展示场所的精神,以及更充分地保护场地,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审美需求,使其与现代生活所需保持和谐。场地的保护性设计,是对场地本身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一种积极的设计手法。
1.2保护性设计方法
(1) 保存式设计
保存式设计,即对场地中原有的资源和肌理,包括场地构件、设施、大型树木等的原样保留,不做任何改动而直接成为设计目标场所的构成要素。不同于对历史文物的标本式、隔绝式的保护,保存式设计是从景观规划的视角考虑将历史遗迹自然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场所,并形成良好互动。
(2) 改造式设计
改造式设计,即对场地中原有的资源和肌理,如建筑、设施等进行一定的修缮,通过设计改造,保持或调整事物本身的功能或景观特点,从而更好地运用原有条件下的景观基础设施寻求与新景观元素之间一种搭接和贯通,作为设计目标场地的新景观元素。利用原场所中的构架进行改造再利用的做法,既科学,又能体现场所记忆。
(3) 仿建式设计
景观设计应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改变及协调新环境下各种元素间新的融合,在原有的场所资源基础上延展出新的功能与艺术空间。仿建式设计,需要设计师在阅读和理解场所后,有效地提取场地原有的历史信息、象征精神与文化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做出定位,并仿照场所的特点定位,利用局部重建、变化尺度和造型、添置构筑物等方法,将旧场地景观复制扩大至整个目标设计场所,展示给使用者一个新的印象。
(4) 就地取材
设计师对场地的设计改造建设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原场地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对场地原有材料加以利用,减少设计改造过程中对原有资源的浪费以及生产、加工和运输材料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就地取材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并对保存场地的历史文脉、传递场所信息提供帮助,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共赢。
2 场地设计的对策
为了合理地处理好场地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一个系统整合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具有特定场所感和人文精神的园林景观空间环境,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在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1 与周边环境协调性
场地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包括场地周围的地理特征、气候环境、交通状况、建筑分布、人群特性、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露天空间特征等对场地设计的影响。要解决好人流、车流、物流、主要出入口、道路走向、停车场、建筑物的体型、层数、朝向、空间组合、竖向设计、管线布置及建筑间距、用地和环境控制指标等。其设计均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以确保其各设计内容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
2.2 遵循生态理念
场所性具体表现为领域性与环境认同,设计时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区域环境特性,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因势利导地造就复合生态位的城市人居环境景观。为了使场地内景观设计达到改善周围及内部空间的微观气候的目的,实现人与外部环境之间平衡与协调,场地设计应基于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力求对所处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最少的破坏和影响。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场地处理要因地制宜,遵循生态规律,尽量寻求约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冲击的方法,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种群,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以提高该区域的生态价值。
因此,在场地处理中应考虑当地的土壤、植物、材料、文化、气候、地形等条件。对交通流线方向、管线布置、竖向设计,力求充分结合场地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尽量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减少对原有生态植被的影响。尤其对场地设计中的绿化布置,一定要与建构物、道路、管线的布置一起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植物绿化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降尘、减噪、美化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2.3 强调内部各活动空间布局合理性
场地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山石、水体、植物、广场道路、园林建筑、雕塑小品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并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使各功能区对内、对外的行为能合理展开,各功能区之间既保持便捷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做到动静分开、虚实结合、疏密对比等;其次,合理布置各种动线(交通流线、人流、物流、能流)及出入口,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同时,明确景点的主从关系,完善空间布置,并根据用地特点及工艺要求合理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环境设施等。
所以,场地内部各活动空间的布局既要满足生产、生活的功能要求,达到技术经济合理性,又要满通运输和卫生、安全等技术和规定的要求。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景点设置紧凑、交通流线清晰、短捷、通畅,避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要注意各活动空间有较好采光、通风、防火、抗震、减噪的功能,达到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力求技术上经济合理。
2.4 体现场所精神
场地设计是文化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园林设计与文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看成是风景园林中的文脉。由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美学情趣、等级观念、社会差别和传统技艺的不同,场地环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显现出绚丽多姿的风采,并在长期的园林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体系。一旦园林设计结合场地历史条件进行纵横围合与内外延伸,充分挖掘场所精神,必将具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不同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和乡土风情。纵观我国造园发展历史,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还是现代园林景观建设,都是对当地场所精神进行了充分挖掘,并吸收与运用了传统造园手法,使其与山、水、环境有机地配合,表现了不同的情
调,体现出特定的文化情怀。
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捕捉场地场所精神,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是场地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样不但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而且还能弘扬和保持当地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借以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丰富园林意境。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积淀成熟,场所的景观也因保存城市发展轨迹而有其特殊的精神与文化。园林景观设计的上策就是保存场所的遗留,让景观从基地中自然生长,并不断壮大,这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要求,也是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完美结合与体现,更加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1.前言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 园林景观的生态效应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追求绿色,向往大自然,因此,住宅小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的角度,探讨了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为建设和谐、文明、环保的住宅小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2.当前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特点
以现代住宅区举例,混合式的建筑布局数量较多,行列式的布置在现在小区建筑中占大多数,周边式的布置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多,人均占的绿地较少,建筑的楼层较高密度也大。周边高而中间偏低小气候明显。在小区附近的高层建筑较多,呈现一个“盆地”的形式,小气候明显。鉴于光照强度大,为使光照更大,居民的外墙贴瓷片,窗户跟阳台大多用了玻璃,墙外也以彩色粉刷。而其阴面不是浓荫,但也造成眩光现象,对于好光的植物的生长帮助较大。居住空间质量的标志是绿化环境,它起着空间景观的丰富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它还是居民相互间交往活动的地方,不再出现之前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促进居民问的交往以及“家”的范围的扩大。
在各式各样的造景要素的策划跟组织上,居住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和形态的塑造方面都要在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作为一个有机部分的居住环境,对居住区环境跟区域环境的关系在很大范围内起协调作用。
3.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3.1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类型
当前的住宅小区,其园林景观设计大致可分为(观赏型、绿化型、点缀型和参与型)四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这四种类型代表了当前的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1)观赏型
观赏型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虽然比较具有观赏性,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基本上所有的小区园林中的景观都是封闭式的,无法亲近。
(2)绿化型
绿化型一般以较大面积的绿地草坪为主要景观,有时候也会加以一些回廊、花坛、少量假石以及简易的锻炼场地或游乐场。这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增加了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但是比较单调,不具有变化性。
(3)点缀型
在住宅小区沿主要道路或出口的地方有几颗大树,或者是在一栋栋排列的楼层之间,在沿墙角培植了一排或几排矮灌木。
(4)参与型
参与型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首先注重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互动以及相互参与,以形成生态式住宅小区的靓丽风景。参与型的园林景观不但指的是人与自然的互动参与,还指与住宅小区园林“参与”区域大景观,使之相互融合,进而形成更为宏大的园林景观。
3.2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 充分利用原有空间扩大绿化面积
在小区绿化方面,有其规定的面积标准,必须保证有超过35%的绿化率,对于绿地本身要有超过70%的绿化率,在绿地中的硬质景观要保持在30%之内,这些数字越小越好,例如:建筑小品、喷水池、道路、雕塑、地坪等。对于一个小区,其绿化质量虽不能只通过数字来体现,设计师们必须为能有更大的绿化面积做出认真的考虑。目前居民居住的楼层都比较高,小区的绿化不能只得利于低层的居民,在楼层居中以及高楼层的居民也应可以有对绿地有直观的感受。
(2)小区的原始状态的改造
目前在建小区的初期,通常都是先观察地貌,推平之后再建筑和绿化。这样原始的地貌就被破坏了。小区的建设初期,理应考察好地貌。建设时应对古树名木以及地貌做相关保护并加以利用。因为在小区文化气息、特色等方面可以通过古树名木、自然遗风等文化的积淀给体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居民生态意识的提高。
(3)景观健身设施、道路、雕塑等户外空间
在小区的绿地设计中,健身设施、道路、雕塑的安排考虑时,应综合考虑、合理的量化景观的小品尺度、树木的尺度以及建筑的尺度。在扩大绿地面积时,应考虑到每个人都要有适当的室外活动空间,充分考虑每个人参与园林的因素。在没有人参与的绿地是没有意义的、缺少品位以及没有感知的。绿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参与性、公众性以及开放性,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居民在绿地中聚集活动,能够充分体现“人居”、“人聚”的特点。在“人聚”方面,健身设施以及景观道路的科学布置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3.3住宅小区合理组织景观空间
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空间设计。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应该采用多种空间组织的方法,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结合设计理念和小区的原有空间状态,充分利用小区空间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各种需要,扩大小区的绿化面积,提高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
4.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语言表达是植物配置,采取优良的植物培植来突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地域特色以及自然性。
4.1住宅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是:
(1)遵循植物和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原则。了解住宅小区的地质条件以及植物特征特性、光照的强度、土壤理化的性状和湿度等;了解植物生长的高度和适应性、开花期花色以及绿色期等。主要途径有改地适植物与改植物适地。改地适植物包括土壤管理、灌溉、整地、施肥以及混盘等技术;改植物适地包括育种、引种驯化以及选种等。
(2)根据住宅小区不同功能与性质的绿地选择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要适当搭配高度。植物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例如可以种植乔木和灌木;而在植物种植区的面积比较小时,则要选择比较低矮的植物种类;在花坛的边缘可以选择一些蔓生种类或更为低矮的植物,以此衬托出鲜花的美丽。
(3)要对植物的色彩搭配进行协调,植物的配置需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使之具有明艳丰富的季节变化。在落叶树边可以选择一些常绿性植物:在麦冬、葱以及沿阶草等常绿树边则可选择一些花期较长以及花色明亮的植物,例如紫萼、玉瞽等。
(4)符合住宅小区本身的风格。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设计要符合住宅小区的原有风格,如日式枯山水风格庭院为酝酿实时禅意,采用石材与简约的绿色,不会采用大规模斑斓色彩的植物,相反,欧洲小镇特色就是以大片的繁缀。而作为国际大都市,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体现本地特色,吸纳更多的西方园林环境实践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当地和周边的地方资源,弘扬中国建设环境艺术的优秀传统,营造五彩缤纷、各有个性的园林环境。
4.2充分利用建筑本身与植物、自然山体以及水体进行造景
如果小区有水体,则可以利用水岸线的自然轮廓曲折,用自然的石矶、山石驳岸等形式进行造景;如果是建于山体之上的建筑就可以利用自然的建筑、园路及山坡进行造景以及进行植物配置,从而达到园林景观和建筑的共融和谐。
5.结束语
随着绿色理念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逐步回归,不少住宅小区在建设自己的园林景观时开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其设计模式。在设计中,要做到几者的相互协调,相互运用新手法、新理论,为人们创造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新家园。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时间并不长,通过了几十年的创新推广以及园林设计者的努力后,才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已经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1)富有个性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出现。我国部分城市为了实现城市设计的整体要求,结合世界,通过科学的景观设计,反映整个城市的历史内涵及文化底蕴,进一步健全现代园林绿地系统,并创造出质量高、环境好、指标先进的园林绿化作品、游乐设施以及景观雕塑等。此外,在园林系统绿地的规划方面,已经逐渐形成带状绿地、块状绿地以及混合型绿地等空间布局模式,从而全面展示该城市的乡土风情,并逐渐提高该城市的品味[1]。
(2)现代园林设计已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我国部分城市非常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合理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以此确保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较为盲目。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迅猛发展,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抄袭问题及盲目跟风问题日益严重,已有的园林景观建筑无法满足公众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欣赏要求。加之园林景观建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复制已存的园林景观,并未结合该地实际情况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这在增加园林景观建设费用的同时,还降低了该园林景观建筑的实际效用[2]。
2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2.1坚持生态化发展原则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切不可随意改变该地生态系统,应结合该地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化改造。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这也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园林景观建筑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笔者建议从下述三个方面入手,高度关注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1)硬质景观应注重质量设计。
(2)充分运用成熟的新材料及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性思想及新观念,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3)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和园林景观的结合。
2.2注重园林景观的多样化设计
人们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性及差异性要求正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多样化设计发展原则,在凸显自身特色的同时,还应注重设计的多元化。
2.3注重竖向设计
在合理平面规划的同时,还应强调竖向设计。因为现代园林景观既要有文化内涵、艺术感,还要有诗情画意。高品位的园林景观建筑,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情操,让人们在上班期间放松心情,还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笔者建议加强园林景观的竖向设计。且竖向设计还能够满足人和园林环境的情境交融,实现园林建筑和环境的整体协调。此外,在竖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规模大小和设计布局模式等,全面提高现代园林景观的品质,将竖向设计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加强造景效果,满足文化内涵及实用功能的实际需求,并丰富娱乐活动等。
2.4注重地域性设计特点
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首先应满足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然后融合该地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建筑。我国各个地区均有自身的地域特征,每个地方的现代园林景观应充满地域风格,并有所创新,还要充分利用该地资源,降低物力成本及人力成本。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大众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单一建筑,而应当融入更多艺术化的气息,因此城市化的风景园林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能够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让人民感觉到一种愉悦的气氛,因此这是建筑方面的一种质的飞跃。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中,我们更加倾向于自然景观的特征体现,必须要在建筑过程中保证自然和和谐,从而让整体达到一种有机的统一,这也是时代进步的特征,体现了建筑方面的文化底蕴。
一、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设计
在风景园林自然景观设计工作中,我们必须要着重关注地形设计,因为这是保障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大体上而言,在一个环境中,我们首先需要考察地形,这是比较实质性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地形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并且就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景观中的所有景物能够以一定形式存在着,而且,这些景物必须要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在设计上需要注意很多的方面,要力求平衡各种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韵律,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与此同时,需要注意自然景观与人为建筑的一种美学结合,两者需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而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对地形进行合理把握和利用,地形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生态建O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低碳经济理念,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建筑发展策略,与此同时,也需要把握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大力创新设计理念,让自然景观变得更加现代化。
二、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土壤设计
土壤设计对于风景园林自然景观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成败,因为所有的工作都要立足于土壤之上,所以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它的影响。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考虑现代化的自然景观所具备的特点,尤其是一些植物的特点,要深刻把握住这些核心特色,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从而使得自然景观中植物所需要的土壤具有合理性,例如土壤需要具备充足的肥力以及一定程度的保水性。如果风景园林中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恢复设计模式之中,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好对于土壤的测量工作,要对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测试,对于那些受到污染的土壤,应当采取生物疗法,如果措施不能够有效进行的话,则需要把土壤进行移除,然后换上优质的土壤。
三、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设计
植物配置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点的工作,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让植物的搭配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美观性。对于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植物选择上,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深入探讨,应当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理论,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从而尽可能地把自然景观的特点展现出来,给游客们留下印象深刻的回忆。除此之外,必须要严格分析各个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保证植物的营养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尽可能的形成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让现代园林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并且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大体上而言,植物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也就是当地的乡土植物。这些种类的植物在某一地区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因此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非常容易适应园林景观中的土壤,而且也不会过于排斥大气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群体,与此同时,这也能够具有一定自我养护的功效。其实,我们必须要合理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不同植物所具备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它们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不同的生态效益,因此,工作人员们必须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植物造景所产生的生态高效益,从而把各种植物进行合理搭配。第三,我们必须要遵从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也就是考虑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以及动态稳定性,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当尽量让群落的结构变得复杂一些,从而保障生态系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建设。
四、风景园林设计中水的设计
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水这个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更好的呈现出园林的特点,我们就必须要运用好水做好水的设计工作,这种水的存在主要是指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因此,应当充分从生态角度进行考虑,首先对水质进行清洁,确保其清澈干净、无污染,然后需要保证水质在风景园林中的各个角落都能够存在,让各种大型动物植物得以健康成长,创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五、结语
总而言之,自然景观在风景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探索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最终为提升风景园林景观质量而不懈努力。
园林景观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一直在不断提高,良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使人们享受自然、放松心情,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促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结合
我国部分城市把生态环境问题列为城市发展的第一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体现很明显,通过科学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将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二)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逐步完善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些城市将管理和创新结合的较好,通过仔细分析本地的历史文化、城市发展、自然风景等实际情况,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同时,促使环境规划更好的实现。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忽视园林景观建设的地域性
我国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盲目的拿来主义,很多园林景观大同小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考虑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等因素,不仅增大园林景观建设成本和后期维护难度,还不能满足当地城市的实际需求,失去园林景观应有的作用。
(二)园林景观缺乏个性
部门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追求更快的建造速度、更高的经济效益,将园林景观批量化生产,并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园林建设像工厂的定型开发,如此标准化批量生产是导致很多景观“千城一面”的重要原因。园林景观设计属于艺术的一种体现,硬性将其标准化,会严重损害其应有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化特征。
(三)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合理
一些城市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对植物的地域性和多样性考虑不周,或者在园林里种植上百的树木,价值昂贵,虽然增加了数量,但是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土壤情况,忽视植物生长的实际条件,使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四)对园林景观重建设、轻管理
一些城市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忽视了完工后对园林景观的日常维护工作,因日常管理不到位,园林景观很快就会失去活力,许多植被会在短期内枯萎,甚至死亡,使园林景观成为“一次性”工程。
三、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园林景观生态与城市本身生态的完美结合
园林景观已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可以实现,与城市本身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结合城市自身生态发展的需求,使园林景观生态和城市本身的生态系统完美结合,这样,园林景观设计能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有利于树立新的城市形象,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为了满足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绿地,使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而且还能在忙碌的现代化生活中放松心情。
(二)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长远规划保持一致
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节能型城市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工艺手段、高科技材料,来降低城市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几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城市长期发展的规划目标,确保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和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使得城市将来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保持一致。
(三)加强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的体现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慮周围居民的实际需求,设计者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使园林景观和环境较好的融合,更要使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景观的别致、美好,使他们心情愉悦,全面提升现代城市的科学性、生态性以及艺术性,促进现代化城市的综合发展。
(四)向着多学科、高综合性方向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会应用到建筑学、规划学、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更要调动感性的一面,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者要加强和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沟通,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设计思路,综合各领域知识,促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未来园林景观设计必定以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基准,集合众多学科领域的先进知识理论,并体现生态与艺术的特点,实现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五)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以本地物种为主,在选择多样化物种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相互搭配的科学性、艺术性,让乔、灌、草三者有效的结合,促进植物之间的和谐生长,在满足设计者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1.1 不负责任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设计园林的方案中,有些方案在设计时确实大放异彩,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略显困难,出现的具体问题设计师很难可以解释明白,最后这种园林设计方案往往有两种结局,一种改变原有的设计结构,二是不得不放弃。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师没有考虑到实际的环境以及顾客的需求,盲目的追求创新,盲目的对景点进行丰富,只要提供设计方案就可拿到设计费等心理在作怪。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这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在目前我国的园林设计圈中存在的还不少,不认真对待自己设计的园林绿化项目,不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就很难达到自己预计的效果。
1.2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人性的关注不够
景观设计忽略对人性的关注的最大责任人便是设计师本人。面对一个设计任务,设计师往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来研究形式,风格,手法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多设计师把建成后的形象视为设计的最大目标。建筑作品强调使用功能是大家可以理解的,而在园林设计中往往忽略他的使用功能,即使考虑了使用功能也大多是把设计的休息桌椅等视为使用功能的体现。广大市民似乎对这些类似于桌椅的设计相当满足,赞叹颇多,但这并不是真正体现人性的设计,这种误区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1.3 缺乏复合型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人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园林设计行业发展速度也很迅猛,但截至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的园林设计行业的竞争比较混乱,无序可循,不过最大的缺陷是缺少复合型的专业设计人才。这种需求一方面要求设计人员具有过硬的园林设计技术,另一方面要求设计人员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以及理论知识。北京林业大学的朱建宁教授曾经就园林界存在一种建筑化倾向提出批评:园林设计师在照明设计中不顾照明的具体效果,却热衷于追求上“档次”的豪华灯具;另一方面,在一些公共绿地上使用的灯具却十分简单粗糙,虽然符合了夜晚照明的基本要求,但却忽略了白天景观效果。
2 相关的对策
2.1 应形成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园林设计也要适应这种新的需求;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在建设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建设汇总。生态园林可能是未来园林行业发展的总趋势,但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生态园林的概念,对其理解也存在偏差。很多人认为生态园林就是多种树,减少建筑物的数量。准确认识生态园林的概念可以帮助更好地建设生态园林,虽然目前大多数人对生态园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从生态园林建设在国外的发展来看,大多把生态园林定义为“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体现了人们追求与自然共生的愿望,也提高了人们的自然志向,通过学习与观察,认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创新园林设计新观念。
2.2 正确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
当代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我国的园林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形象,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纵观我国各大农业院校,在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往往采取“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的模式。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就必须抛弃这些僵化的,保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要重点培养人才的“基础性、适应性、创造性”。通过系统而理论的课程学习,重点培养人才的美学知识,以及过关的园林设计技能等专业性、技术性更强的复合型人才。
2.3 要遵循低碳节能原则
在21世纪,这是一个追求低碳的时代,设计师在对园林进行设计时应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把低碳节能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园林经管的设计中来。合理有效的灯光设计不仅可以起到节能作用,而且可以起到美观的效果;在对灯具进行设计时,还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特性,既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又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特点,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环保节能。
3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而持续的发展,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较多弊端,多年来园林设计市场相对混乱,鱼目混杂。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评价标准不一,开发商更多的注重的是商业炒作而非真正的眼光。而相关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迫使了很多优秀作品流产。景观设计师难以寻觅。所以,当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要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
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2、西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设计方向
随着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西方,园林的演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和现代园林。在这个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的功能要求的发展变化,演变发展了丰富的设计手法。现代植物景观在保留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以及建筑材料这7类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功能,设计方向倾向于由一些特点突出的乡土或归化植物与其生境景观组成各类不同的自然景色。例如,他们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立自然保护地,种植当地的一些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以展现沼泽、荒野等自然景观,营造天然的生态园林。
例如,在1937年,詹森和赖特在美国春田城附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他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养护工作较少,对园林的管理费用投入较低。随着植物的自然生长,林肯纪念园的园林植物景观逐步稳定下来,各类草原植物得到了生长的空间,进一步突出草原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此后,法国景观设计大师吉尔·克莱芒在《动态花园》中提出:“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克莱芒强调突出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个方向。
二、我国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十分注重遮荫、营造气氛以及装饰等方面的功能。古代园林设计者凭着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理阐释自然山水,充分把握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特征,并以写意的手法设计每一处植物景观。他们把乔、灌、草等植物高效分布在庭院之中,逼真地模拟了峰峦沟壑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们还善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和空间表现手法。
2、中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一方面,我国现代的园林植物景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园艺式植物景观、盆栽式植物景观和自然乡土植物景观成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3个设计方向。美国《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中的六重尺度概念是这3重植物景观设置方式的划分标准,即10cm×10cm(器官观赏尺度)、1m×1m(质感尺度)以及10m×10m(形体与空间尺度)。然而,国内有关这3个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例如,在园艺式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国内能充分应用各类观赏植物,使得植物类型和色彩极大地丰富,但是过分强调整形修剪和和装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的管理费用过高,有违生态自然观。而盆栽植物景观的设计上,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局部景观效果,但却需要建设苗圃,从而提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设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园林设计者更加注重遮荫、赏玩、装饰以及组织引导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并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游憩、防护和生态功能,而营造山林气氛的功能有所减弱,以植物景观作为建筑材料和生产的景观类型则大大地减少,反映了园林设计理念的新转变。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将不断提升,成为景观设计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结语
分析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园林技术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园林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实践植物景观的各种功能,其设计手法和造园方式自成系统,赢得了世界的赏析。而中国古典写意的园林设计手法也更趋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的丰富设计经验对于建造今天我国的园林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深入研究和学习,取长补短,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景观艺术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而备受重视的一门艺术,它是集社会、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一个时代综合因素的结合,园林景观艺术代表着社会经济和人文历史的发展程度,优质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城市规划的水平,也能从侧而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综合发展状况.因此,掌握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全面提升设计质量,尤为重要。
一、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与生存环境的保护
当前,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迅速,广大民众对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不再陌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例如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的灭绝以及资源枯竭等,对生态平衡带来极大影响,同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威胁,进而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降低。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应该树立环保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展开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发展绿色、环保城市的一个关键性手段。所以,强化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极为有利。
(二)有利于城市居民生活的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城市园林景观区,是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最佳场所。园林景观区内包含一定文化特色的风景和绿色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极为有利。
(三)有利于特色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开始逐渐朝国际化方向发展,然而受到商品化、标准化的影响,城市特色发展逐步消失。园林景观建设通过生态自然的方式,让城市与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使城市蕴含极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对城市地方化、民族化建设,以及民族文化的展现,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二、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景观设计没有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如今,我国大部分的园林景观设计均是直接模仿西方国家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这就造成具有法国浪漫气息、德国简约淡雅等欧式园林景观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可见到,有的甚至是完全抄袭模仿。这就直接与我国的文化风俗背道而驰。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深厚,而很少有园林景观能将这些独有的特色展示出来。
(二)景观园林的设计和施工脱节
通过对诸多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施工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出现严重的脱钩现象。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施工人员不能充分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和意图,使得大部分园林景观工程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三)园林景观设计忽视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更偏重于表现其表面形象特点,却忽视了园林景观的功能性需求,这就使得大多数的园林景观只是徒有其表,而实用性不强,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人写意、赏景等精神需求。久而久之,人们就只能认识到园林景观的表面作用,即只能用于美化城市环境,却不能体会到它的内在作用,即调节人们的心情、释放人们的压力,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就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四)不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只关注一样植物
当前,许多园林设计师不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只关注一样植物,然而,由于生物多样性能够满足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促使良好的生态环境稳定下来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也衍生出自然景观,要想城市景观具备一定的活力与生机,就必须以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为基础,倘若只种植一类植物,那么将会对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缺少个性,盲目地模仿
无论哪一件园林作品,都必须具备它所特有的风格与地方特色,必须要深层次地反映该地方的浓郁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内涵。但是,迫于近代中国历史的缘故,我国园林受到西方园林风格地影响,导致我国普遍存在欧美式园林,各个地区的人们均加以模仿,丧失了中国园林的风格与个性,所以,对于各式各样的园林风格,园林景观设计师要神形俱到。基于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欧美园林设计的精华,再与当地所特有的文化相结合,以开发出带有创造性的作品。
三、加强园林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施工管理体制
施工项目的管理其本质是一项对人员的管理,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明确施工的主体要求和施工计划,使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节奏一致,步令统一。只有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摆好管理人员的位置,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建立管理人员的信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使施工管理工作得到更好落实,促进工程的整体成本降低,达到预期管理目的。
(二)加强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只有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双方相互交换各自的观点与看法,才能有效的避免设计与施工的脱钩。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让施工人员彻底地理解设计人员的真实设计理念与设计意图,并且能够按照设计图纸顺利地进行施工,尤其在塑造多维景观空间、植物大小、植物种类、姿态定位以及颜色搭配等方面,施工人员更应该与设计人员进行有必要的交流沟通。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该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勘探,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并与施工人员共同制定施工方案,这样就会降低施工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缩短施工周期。
(三)加强植物的配置设计
新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想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对植物配置的方式有所创新以及突破,并将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非常注重树木之间的搭配以及配置形式,从而实现因地制宜,进而达到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配置的方式。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精心挑选植物品种,并敢于尝试全新的植物配景手法,同时其还应善于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对植物进行养护,进而充分利用植物配景。
(四)严格控制工程使用材料,保证工程质量
不少小环节在园林景观施工中都是因为使用材料不达标最后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面对这样的情况,应遵循控制不合格品程序中的详细要求,对材料的使用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由项目负责人最终定夺出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方法及影响程度。一通常情况下,要确保施工质量的提高,较为常用的控制手段有返工、退货等。同时还应做好把关工作的预控,如样板先行的方式的采取来对此类事情的再次出现进行规避,确保工程效果及质量符合设计的要求。
(五)园林景观管理模式建设
在很多方面园林景观建设同时也类属于很其他多工程,因此也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施工方法及管理经验。要结合实际园林景观工程情况来进行管理模式建设,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并做出新的管理模式。目前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建设是直接挂钩的,同样也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对园林景观建设进行优化设计,如利用project软件设计工程的周期,通过网络对最新要求进行实时发送,并视频远程监控施工现场及其过程。
结束语
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一项实践性与艺术性极强的复杂工作,需要广大设计和施工人员,不仅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还要了解植物生长习性、地区气候、文化特点等,并掌握先进的园林施工原理和技能,从而确保园林景观工程的合理性与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姜磊.关于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分析及措施解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01.
(一)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相应的地域范围之内,利用相关技术及园林艺术手段等,通过园路的布置、建筑的营造、地形的改变及植物的种植等创造新的自然环境。相关人员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确保园林环境带有很强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功能,并且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一些设计人员强调园林与景观之间的区别,但实际上两者并无本质差异,对其进行刻意区分并不恰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可分为软景观与硬景观,相关分类需要设计人员给予重视。
(二)现代园艺技术简述
在现代园艺技术中,主要分为观赏园艺与花卉园艺。传统类型的观赏园艺主要包括植物的生产、具体的栽培等。但是,伴随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具体技术的革新,现代园艺技术中的观赏园艺也逐渐向着良种栽培、种苗的生产、花卉引种等方面发展。除了观赏园艺之外,花卉园艺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花卉园艺在室外主要被用于城建及绿地种植中,而室内运用主要指的就是居室园艺,包括插花、盆景等。
二、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方式
(一)商务建筑方面的设计
伴随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建筑区的数量越来越多,成为了我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务建筑区内,为了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很多商务建筑都会选择园林景观进行建筑区布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建筑区自身的艺术氛围,并且可以提高建筑品位。在商务建筑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选择营造景点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商务建筑园林设计相融合。设计人员还需要利用现代园艺的相关技术,选择合适的绿色植物、花卉等,创设与商务建筑相吻合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在具体的设计中,相关人员不要选择平面设计形式,而应当创造一种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更为重要的是,设计人员需要在商务建筑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做好必要的功能性设计,强调其自身观赏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实用性。某设计单位在为一处商务建筑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将其与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并且十分重视功能设计。设计人员选择了装饰性较强的花卉等对休息区的桌椅进行点缀,在凉亭的打造方面也选择了可用的绿植,并且在园区内的池塘中种植了一些滨水植物。这样就保证了该商务建筑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园艺技术的紧密结合,也使园林景观设计在具有美观性的同时兼具功能性。
(二)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在我国大多数的住宅小区中,绿地的覆盖率是有较为严格的标准的,对于高档小区而言,绿化面积至少需要达到园区总面积的35%,公共绿地的宽度也要达到8m,绿地面积至少需达到4000㎡,且绿地不能背光。这样一来,很多住宅小区都会在内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满足绿化要求的同时对整体环境予以优化。设计人员需要在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结合小区自身的地形及土壤环境等,还要结合小区所处位置的气候等去选择相适合的植物。设计人员在为小区园林景观选择观赏树种的时候,应当选择成活率较高、养护较为简单、可以显著改善住宅小区植被结构的种类,比如北美香柏等树种。
(三)观光园的园林景观设计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观光园目前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体现。在对观光园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园区内的区域分别选择合适的植物,可以将乔木植物、灌木植物、水生植物等共同组合在一起,比如将云杉、丁香、西府海棠及睡莲等共同组合,从而确保观光园内的景观更有层次感。对于观光园的道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在道路两旁选择一些植被,提升园区道路的美观性,还要在观光园内部的建筑周围点缀上花卉等,这样才能确保观光园园林景观设计的灵动性,达到浑然天成的设计效果。
三、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现展中不断与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这也确立了现代园艺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园艺技术中主要包括有花卉园艺与观赏园艺等,这些主要技术不仅被引用于住宅、商务建筑等园林景观设计中,还会被应用于绿地、街区甚至节日花草的彩化处理中。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认识到现代园艺技术的重要价值,并且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等将两者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现代园艺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也能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新发展。
作者:周逢旭 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
参考文献:
[1]应碧君.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J].中国林业产业,2016(02).
园林在我国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在《周礼》曾出现“园”和“圃”的概念,在此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园林景观,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晋隋以后私家园林相继出现,在明清时期我国园林艺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以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两种形式。在国外,园林艺术最早出现在《圣经》中,它用来描述《圣经》中所罗门皇城的绝美景色。西方的景观艺术有别于中国的园林艺术,它蕴含着异域风情文化,与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不同的美感,但美在人心中是无差别的,是没有国界的。孙筱祥教授在《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中详细地论述了园林的艺术特征,它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统一结合,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是美与园林的有机统一。通过空间布局进行美的表现,使得静态美感与动态美感相结合,同时搭配色彩理论进行实践设计,以达到在园林设计中对美的追求。
二、以植物运用阐述园林艺术特征
植物是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既可以体现自身的绿化作用,又可以进行艺术造景,同时对空间进行分割。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植物的特性,可将植物大致分为灌木、乔木、花卉、地被。孙筱祥教授在书中阐述了两种园林种植设计,一种是规则式种植设计,另一种是自然式种植设计。在西方的园林设计中多采用的是规则式种植,讲究排列对称,其表现形式多为几何图形,这样的种植设计会产生一种阵列感和几何图案美。我国的园林种植多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这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息息相关,追求以小见大、移步换景的美感,讲究自然美和意境美,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节奏、韵律、对比达到统一,并通过设计配置使植物自身的色彩在不同季节中均有美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