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6-04 08:36: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园林和景观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48-0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作为城市商业化与繁荣化的标志物,作为城市建筑的最典型表现,各种高楼大厦屡见不鲜,面对城市,也就是面对高楼。鳞次栉比的大厦,各具特色的展示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与审美风格。在欣赏这些或高贵或华美或前卫或科幻的现代化建筑群的时候,人们难免会觉得有几丝疲劳与冷漠。因此,如今美好的园林景观环境带给城市中人们贴近自然的享受便更为重要,园林景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硬件设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人们不会总是呆在水泥房子里,动物的本性永远是向往自由空间。那么这种贴近自然的人造自由空间是如何以科学方法精心设计呢?这需要我们根据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着手。

在园林中,园路铺装和山、水、植物、建筑等共同构造园林景观的统一体。园路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园林各个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能引导人流和疏导交通,而且将园林绿地规划成不同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在城市现代化的今天园路及其铺装更有寓意更规整更有装饰性。因此,园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规划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畅通,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地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那么我们应该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意境创造: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是构成绿化园林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2、空间处理:为园林建筑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狭长空间的感觉很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园种植物疏密相间,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3、线形变化:由于广场建筑或者道路的平行直线条较多,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感,增加园林的丰富性动态园林的均衡性。

4、植物配置:设计中可以选择按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植物,早春开花的桃花、迎春花、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龙柏、桧柏等,这四季的植物配合,总的配置效果遵循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设计原则。同时也选用了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使游人来到公园树木葱葱、花木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释放身心压力,感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植物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象征着新生与活力,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绿色的草坪与园中其他的绿色点缀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公园在有限的空间里,制造出无限的意境。绿色草坪设计是集科学性与人性化为一体的设计,因为这种绿色的视觉大餐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使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引起干涩而疼痛的双眼得到了极好的放松。

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体现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延续,要以科学的方法解读和设计好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有保护意识而不是开发利用意识,中国的园林建筑景观就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发展的典型代表,建筑依附着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地貌而建,依照地势,地形,水流设计出亭台楼阁,水榭花亭,使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与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内涵上从文化历史中挖掘元素,以求达到人们心灵的暗示和传统空间的营造。其中园林小品体现生活性、趣味性、观赏性、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自然。其尺度适宜,做工精细,富有寓意和文化内涵。

篇2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 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篇3

1 场地保护性设计内涵与方法

1.1保护性设计

场地的保护性设计,首先是尊重和保留场地的历史积累,要求场地在发展中得到保存。在此前提下,才是场地的修饰与改造,以及创新的设计语言与设计形式的附加,最终科学和艺术地展示场所的精神,以及更充分地保护场地,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审美需求,使其与现代生活所需保持和谐。场地的保护性设计,是对场地本身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一种积极的设计手法。

1.2保护性设计方法

(1) 保存式设计

保存式设计,即对场地中原有的资源和肌理,包括场地构件、设施、大型树木等的原样保留,不做任何改动而直接成为设计目标场所的构成要素。不同于对历史文物的标本式、隔绝式的保护,保存式设计是从景观规划的视角考虑将历史遗迹自然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场所,并形成良好互动。

(2) 改造式设计

改造式设计,即对场地中原有的资源和肌理,如建筑、设施等进行一定的修缮,通过设计改造,保持或调整事物本身的功能或景观特点,从而更好地运用原有条件下的景观基础设施寻求与新景观元素之间一种搭接和贯通,作为设计目标场地的新景观元素。利用原场所中的构架进行改造再利用的做法,既科学,又能体现场所记忆。

(3) 仿建式设计

景观设计应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改变及协调新环境下各种元素间新的融合,在原有的场所资源基础上延展出新的功能与艺术空间。仿建式设计,需要设计师在阅读和理解场所后,有效地提取场地原有的历史信息、象征精神与文化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做出定位,并仿照场所的特点定位,利用局部重建、变化尺度和造型、添置构筑物等方法,将旧场地景观复制扩大至整个目标设计场所,展示给使用者一个新的印象。

(4) 就地取材

设计师对场地的设计改造建设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原场地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对场地原有材料加以利用,减少设计改造过程中对原有资源的浪费以及生产、加工和运输材料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就地取材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并对保存场地的历史文脉、传递场所信息提供帮助,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共赢。

2 场地设计的对策

为了合理地处理好场地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一个系统整合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具有特定场所感和人文精神的园林景观空间环境,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在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1 与周边环境协调性

场地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包括场地周围的地理特征、气候环境、交通状况、建筑分布、人群特性、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露天空间特征等对场地设计的影响。要解决好人流、车流、物流、主要出入口、道路走向、停车场、建筑物的体型、层数、朝向、空间组合、竖向设计、管线布置及建筑间距、用地和环境控制指标等。其设计均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以确保其各设计内容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

2.2 遵循生态理念

场所性具体表现为领域性与环境认同,设计时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区域环境特性,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因势利导地造就复合生态位的城市人居环境景观。为了使场地内景观设计达到改善周围及内部空间的微观气候的目的,实现人与外部环境之间平衡与协调,场地设计应基于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力求对所处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最少的破坏和影响。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场地处理要因地制宜,遵循生态规律,尽量寻求约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冲击的方法,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种群,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以提高该区域的生态价值。

因此,在场地处理中应考虑当地的土壤、植物、材料、文化、气候、地形等条件。对交通流线方向、管线布置、竖向设计,力求充分结合场地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尽量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减少对原有生态植被的影响。尤其对场地设计中的绿化布置,一定要与建构物、道路、管线的布置一起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植物绿化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降尘、减噪、美化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2.3 强调内部各活动空间布局合理性

场地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山石、水体、植物、广场道路、园林建筑、雕塑小品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并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使各功能区对内、对外的行为能合理展开,各功能区之间既保持便捷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做到动静分开、虚实结合、疏密对比等;其次,合理布置各种动线(交通流线、人流、物流、能流)及出入口,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同时,明确景点的主从关系,完善空间布置,并根据用地特点及工艺要求合理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环境设施等。

所以,场地内部各活动空间的布局既要满足生产、生活的功能要求,达到技术经济合理性,又要满通运输和卫生、安全等技术和规定的要求。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景点设置紧凑、交通流线清晰、短捷、通畅,避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要注意各活动空间有较好采光、通风、防火、抗震、减噪的功能,达到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力求技术上经济合理。

2.4 体现场所精神

场地设计是文化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园林设计与文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看成是风景园林中的文脉。由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美学情趣、等级观念、社会差别和传统技艺的不同,场地环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显现出绚丽多姿的风采,并在长期的园林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体系。一旦园林设计结合场地历史条件进行纵横围合与内外延伸,充分挖掘场所精神,必将具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不同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和乡土风情。纵观我国造园发展历史,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还是现代园林景观建设,都是对当地场所精神进行了充分挖掘,并吸收与运用了传统造园手法,使其与山、水、环境有机地配合,表现了不同的情

调,体现出特定的文化情怀。

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捕捉场地场所精神,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是场地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样不但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而且还能弘扬和保持当地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借以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丰富园林意境。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积淀成熟,场所的景观也因保存城市发展轨迹而有其特殊的精神与文化。园林景观设计的上策就是保存场所的遗留,让景观从基地中自然生长,并不断壮大,这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要求,也是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完美结合与体现,更加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篇4

1.前言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 园林景观的生态效应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追求绿色,向往大自然,因此,住宅小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的角度,探讨了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为建设和谐、文明、环保的住宅小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2.当前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特点

以现代住宅区举例,混合式的建筑布局数量较多,行列式的布置在现在小区建筑中占大多数,周边式的布置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多,人均占的绿地较少,建筑的楼层较高密度也大。周边高而中间偏低小气候明显。在小区附近的高层建筑较多,呈现一个“盆地”的形式,小气候明显。鉴于光照强度大,为使光照更大,居民的外墙贴瓷片,窗户跟阳台大多用了玻璃,墙外也以彩色粉刷。而其阴面不是浓荫,但也造成眩光现象,对于好光的植物的生长帮助较大。居住空间质量的标志是绿化环境,它起着空间景观的丰富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它还是居民相互间交往活动的地方,不再出现之前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促进居民问的交往以及“家”的范围的扩大。

在各式各样的造景要素的策划跟组织上,居住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和形态的塑造方面都要在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作为一个有机部分的居住环境,对居住区环境跟区域环境的关系在很大范围内起协调作用。

3.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3.1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类型

当前的住宅小区,其园林景观设计大致可分为(观赏型、绿化型、点缀型和参与型)四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这四种类型代表了当前的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1)观赏型

观赏型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虽然比较具有观赏性,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基本上所有的小区园林中的景观都是封闭式的,无法亲近。

(2)绿化型

绿化型一般以较大面积的绿地草坪为主要景观,有时候也会加以一些回廊、花坛、少量假石以及简易的锻炼场地或游乐场。这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增加了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但是比较单调,不具有变化性。

(3)点缀型

在住宅小区沿主要道路或出口的地方有几颗大树,或者是在一栋栋排列的楼层之间,在沿墙角培植了一排或几排矮灌木。

(4)参与型

参与型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首先注重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互动以及相互参与,以形成生态式住宅小区的靓丽风景。参与型的园林景观不但指的是人与自然的互动参与,还指与住宅小区园林“参与”区域大景观,使之相互融合,进而形成更为宏大的园林景观。

3.2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 充分利用原有空间扩大绿化面积

在小区绿化方面,有其规定的面积标准,必须保证有超过35%的绿化率,对于绿地本身要有超过70%的绿化率,在绿地中的硬质景观要保持在30%之内,这些数字越小越好,例如:建筑小品、喷水池、道路、雕塑、地坪等。对于一个小区,其绿化质量虽不能只通过数字来体现,设计师们必须为能有更大的绿化面积做出认真的考虑。目前居民居住的楼层都比较高,小区的绿化不能只得利于低层的居民,在楼层居中以及高楼层的居民也应可以有对绿地有直观的感受。

(2)小区的原始状态的改造

目前在建小区的初期,通常都是先观察地貌,推平之后再建筑和绿化。这样原始的地貌就被破坏了。小区的建设初期,理应考察好地貌。建设时应对古树名木以及地貌做相关保护并加以利用。因为在小区文化气息、特色等方面可以通过古树名木、自然遗风等文化的积淀给体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居民生态意识的提高。

(3)景观健身设施、道路、雕塑等户外空间

在小区的绿地设计中,健身设施、道路、雕塑的安排考虑时,应综合考虑、合理的量化景观的小品尺度、树木的尺度以及建筑的尺度。在扩大绿地面积时,应考虑到每个人都要有适当的室外活动空间,充分考虑每个人参与园林的因素。在没有人参与的绿地是没有意义的、缺少品位以及没有感知的。绿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参与性、公众性以及开放性,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居民在绿地中聚集活动,能够充分体现“人居”、“人聚”的特点。在“人聚”方面,健身设施以及景观道路的科学布置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3.3住宅小区合理组织景观空间

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空间设计。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应该采用多种空间组织的方法,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结合设计理念和小区的原有空间状态,充分利用小区空间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各种需要,扩大小区的绿化面积,提高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

4.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语言表达是植物配置,采取优良的植物培植来突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地域特色以及自然性。

4.1住宅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是:

(1)遵循植物和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原则。了解住宅小区的地质条件以及植物特征特性、光照的强度、土壤理化的性状和湿度等;了解植物生长的高度和适应性、开花期花色以及绿色期等。主要途径有改地适植物与改植物适地。改地适植物包括土壤管理、灌溉、整地、施肥以及混盘等技术;改植物适地包括育种、引种驯化以及选种等。

(2)根据住宅小区不同功能与性质的绿地选择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要适当搭配高度。植物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例如可以种植乔木和灌木;而在植物种植区的面积比较小时,则要选择比较低矮的植物种类;在花坛的边缘可以选择一些蔓生种类或更为低矮的植物,以此衬托出鲜花的美丽。

(3)要对植物的色彩搭配进行协调,植物的配置需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使之具有明艳丰富的季节变化。在落叶树边可以选择一些常绿性植物:在麦冬、葱以及沿阶草等常绿树边则可选择一些花期较长以及花色明亮的植物,例如紫萼、玉瞽等。

(4)符合住宅小区本身的风格。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设计要符合住宅小区的原有风格,如日式枯山水风格庭院为酝酿实时禅意,采用石材与简约的绿色,不会采用大规模斑斓色彩的植物,相反,欧洲小镇特色就是以大片的繁缀。而作为国际大都市,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体现本地特色,吸纳更多的西方园林环境实践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当地和周边的地方资源,弘扬中国建设环境艺术的优秀传统,营造五彩缤纷、各有个性的园林环境。

4.2充分利用建筑本身与植物、自然山体以及水体进行造景

如果小区有水体,则可以利用水岸线的自然轮廓曲折,用自然的石矶、山石驳岸等形式进行造景;如果是建于山体之上的建筑就可以利用自然的建筑、园路及山坡进行造景以及进行植物配置,从而达到园林景观和建筑的共融和谐。

5.结束语

随着绿色理念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逐步回归,不少住宅小区在建设自己的园林景观时开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其设计模式。在设计中,要做到几者的相互协调,相互运用新手法、新理论,为人们创造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新家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