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说课范文

时间:2023-06-04 08:36: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说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说课

篇1

二、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的目标任务

省本级计划组织200余名专家名师,开展300多场送教下乡活动。活动以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面向基层服务农村为原则,以服务欠发达地区和最基层农村学校为重点,通过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把高水平师资、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新教育理念送到农村,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同时,通过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名师与农村中小学建立广泛联系,逐步形成名师、名校长资源全省共享的社会氛围和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计划安排

送教下乡服务月于2009年10月中旬全面启动,计划派出200余名专家名师,安排各类送教活动309场,其中安排名师示范课60场,评课165场,专题报告64场,座谈交流17场,工作坊3场。具体送教计划如下:

1.送教内容: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调研指导

送教日期:2009年10月中旬,送教地点:*中学、黄岩第二高级中学,举行送教活动63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高中各学科专家15人(其级教师6人),听课120节,评课交流61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63场。

2.送教内容:“特级教师大讲堂”

送教日期:2009年10月中下旬,送教地点:*中学、*十二中,举行送教活动14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科学。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专题讲座、主题论坛

活动安排:派出高中各学科专家17人(其级教师11人),听课13节,评课交流13场,专题报告1,共计14场。

3.送教日期:2009年10月下旬,送教地点:余姚举行送教活动33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初中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小学语文、英语、地方课程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座谈交流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11人(其级教师2人)。安排听课22节,评课交流22场,座谈交流11场,共计33场。

4.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2日—23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中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式:专题报告、经验交流、校本培训指导、工作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6人。安排专题报告1场,经验交流4场,校本培训指导2场,工作坊2场,共计9场。

5.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9日—31日,送教地点:**市农村中小学,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式:观摩教学、说课评课、专家讲座、案例分享、工作坊

活动安排:派出名师4人、专家4人。安排观摩研讨课4场,说课评课4场,专家讲座3场,工作坊1场,共计12场。

6.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8日—30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8场。

送教组织单位:*师范大学

学科:初中数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8场。

7.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8日—30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8.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8日—30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9.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9日—31日,送教地点:*市云和县农村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数学、小学校长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2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5场,共计9场。

10.送教日期:2009年10月底,送教地点:*市中等职技校,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

学科:职教文化课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2人。安排名师示范课2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6场。

11.送教日期:2009年10月底,送教地点:*市中等职技校,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

学科:职教专业新课程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2人。安排名师示范课2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6场。

12.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上旬,送教地点:*市*县,举行送教活动8场。

送教组织单位:*师范大学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8场。

13.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上旬,送教地点:*市*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8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初中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8场。

14.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上旬,送教地点:*市*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英语、科学;小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15.送教内容:幼教“送教下乡”活动

送教日期:2009年11月9日—11日,送教地点:*市*县,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早期阅读指导

活动方式:专家报告、示范教学活动展示、互动交流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6人,特级教师1人,省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获得者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节,评课4场,专题报告1场,共计9场。

16.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中旬,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17.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中旬,送教地点:*市平阳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18.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中旬,送教地点:杭州市淳安县农村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19.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市莲都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小学语文、数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20.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市定海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科:初中语文、小学语文、中小学美术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21.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市普陀区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科:初中语文、科学、音乐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22.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东阳市技校,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

学科:职教文化课、职教专业新课程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23.送教时间:2009年11月25日—27日,送教地点:*市开化县农村中小学,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式:专题报告、专家咨询、校本培训指导、交流互动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安排专题报告1场,专家咨询1场,校本培训指导2场,交流互动2场,共计6场。

24.送教内容:高中新课程“轻负高质”教学调研

送教日期:2009年11月26日—27日,送教地点:桐庐中学,举行送教活动1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专题报告

篇2

一、接近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本文所说的“接近性”,是指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运用教材、传授知识、阐述观点、组织活动时所包括或隐含的语义、信息,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学习基础、认知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重合、相似或接近,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般认为,“接近性”是一个新闻学概念。《新闻学大辞典》对“接近性”的解释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指事实同新闻受众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距离,距离近则新闻价值大,距离远则新闻价值小。新闻发生地点与新闻传播地点间的空间距离的远近,对新闻价值的影响很大。人们对发生在身边事情关心的程度,一般要胜过对发生在遥远地方事情的关心。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会因自身需要产生亲切动机和依赖动机,即接近心理。某些研究证明,新闻受众对那些可以满足自己需求的信息最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感。构成新闻接近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新闻的事件、地点、人物等都与新闻受众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受众对新闻中的熟悉或相同、相似之处,都会构成接近感,促使受众愿意下功夫了解,甚至探索研究。从中可以看出, “接近”就是兴趣,“接近”就是喜欢,越“接近”就越有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与新闻传播有一定的类同性。新闻传播需要得到受众的认可才能达到传播效果,教学也需要学生认可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正因如此,思品课教学可以从新闻学理论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一个时期内,新闻宣传更多的以传者为中心,因而其传播是单向的。教学也是如此,一个时期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因而教学更多地体现为灌输式、填鸭式。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新闻理论也在不断进步之中,新闻传播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变,传播方式由单向向双向转变,形成了传者、受者的互动。教学也是如此,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化,变教师单纯讲向师生互动转化。因此,新闻学中有关“接近性”理论可成为接近性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接近性是其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接近性是有助于最初的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改编自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的《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把接近性放在那些有助于最初的人际吸引的因素的第一条来进行讨论: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接近性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源。尽管接近也可能诱发敌意,大多数攻击和谋杀都发生在住得很近的人们中间,但接近性更容易产生喜欢。对于那些沉浸于神秘的浪漫爱情幻想的人来说,接近也许是乏味的;但是社会学家已经证实,大多数人的婚姻对象是那些和他们居住在同一社区,或在同一个公司或单位工作,或曾在同一个班里上过课的人。环顾四周想一想,如果你要结婚的话,他或她也很可能是居住、工作或学习在你步行可及范围之内的人。由沙莲香主编的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材《社会心理学》有关“熟悉”的说法,对接近性更容易产生喜欢作出了解释: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与我们接触及交往越频繁的人,越容易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说所谓的“曝光效应”。前几年颇为流行的一首歌曲《同桌的你》,就反映了时空的接近性带来的熟悉与喜欢。社会心理学家们所讨论的多局限于“人际”,其实“人物”或“人事”的关系也是这样。人们对熟悉的物品会有依赖感、安全感,如开自己的车,因为熟悉而放心,而临时换一辆他人的车就会担心:性能好不好,刹车灵不灵,轮胎气压足不足,等等。对熟悉的事情,则听到会感觉亲切,起码不会对该事表示怀疑。这也是社会心理学对接近性教学法提供的理论依据。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赋予了“接近性”更丰富的内涵。苏联教育心理学家M.M.季亚琴科在《高等学校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所谓“接近性”是教育过程中群体和集体心理泛化的表现,主要指师生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心境、意见、自觉性、友谊、团结的水平和同情、厌恶等等。王振宏、李彩娜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在论及“恰当而灵活地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时强调,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来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效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和学习基础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他们在论及“建立有效课堂常规的原则”时指出,“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课堂常规的制订既要以课的类型和课堂环境为依据,又应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行为能力”。他们在论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时认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及实施形式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这里所说的“符合”就是“重合、相似或接近”,就是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和学习基础重合、相似或接近;制订课堂常规要与学生的年龄和行为能力重合、相似或接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特点和规律”、综合考虑“年龄特征”。其既重视生理上的接近性,又强调心理上的接近性。既强调学习基础的接近性,又强调行为能力的接近性。总之,“接近性”是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它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管理、健康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都强调了“接近性”。

二、接近性教学法的路径选择

从接近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中可以看出,接近性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接近性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发展之中,其也为接近性教学法提供了诸多实现路径。它既可以从时间、空间上接近,也可以从语言、行为上接近。

(一)时间接近法

所谓时间接近法,就是时间距离的接近,体现在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所应用的教学资料,应尽量体现时间上的接近,即在教学中所应用的知识、信息一定要新,要与新闻报道一样讲究时效性,跟上或大体跟得上实践的变化。

任何事物都有时间上的序列,从心理学角度说,人们往往对新近的事物更感兴趣,鲜活的、水灵灵的,总是惹人喜欢的。新闻业的兴旺发达说明了这一点:因为追求“新人新事”是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而新闻业正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这一需求而产生和发展。初中生自然也有“从众”心理,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说的多是陈年旧事,会让学生兴味索然,而多讲一些“新事”,自然能达到时间的接近,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施时间接近教学法时,初中思品课教师要对课文中的一些事例进行时间距离上的“改造”,对教材上的事例时间进行“拉近”处理。因为无论如何更新出版,我们的课本总有个时间上的滞后性,如我们现在所用的课本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距今天已过了好多年了,不少“人事”已是“人是物非”“事过境迁”。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中的“相关链接”是“截至2003年12月31日”的数据,说到“全球有4亿人使用因特网”“我国上网人数7950万人”。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如果在讲课时采用这样的“老”数据,肯定会被学生“吐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1997年11月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后,形成半年一次的报告机制。2012年7月19日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这“新”数据与课文中的“老”数据已是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当然,属于历史范畴的“时间久远”,不在时间接近法讨论范围之内。

(二)空间接近法

所谓空间接近法,就是地理距离的接近,体现在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所应用的教学资料,应尽量就地取材,联系本地、本校的实际甚至联系学生和教师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而尽量避免远距离的事例。

任何事物都是一定的空间布局中发生、发展和运动的。从心理学角度说,人们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与地理距离成反比:距离越小,兴趣越浓;距离越大,兴趣越淡。而我们所采用的课本,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其编著所考虑的空间是“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其中的许多事例对当地学生来说,看不见、模不着,因而引不起他们阅读、了解、理解的兴趣。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施空间接近教学法时,就要对课文中所讲的事例进行空间距离的“改造”,变远距离为近距离及至零距离,变外地为本地乃至本校,变“他们”为“我们”及至“我”,让教学事例成为发生在学生周围或身上的事,给学生一种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从而使比较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指导,这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的《珍惜新起点》时,就可以大力实施空间接近法:说到“新学校,新同学”就可以说学生所在的自己的学校,说学生自己的同学;说到“创建新集体”,就可以说自己所在的新班级;说到班级同学的“团结协作,互助前行”,也不用说课本上的“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一个班级”,而说学生自己所在学校的班级就是了。这样近距离的事例,会让学生兴趣大增,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中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就笔者所在的义乌来说,就可以由教师或家长带着学生上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异国风情街进行参观,从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元文化,感受到改革开放对我国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距离产生美”也有其心理学依据,它属于空间接近法的反向案例。

(三)语言接近法

所谓语言接近法,就是初中思品课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他所采用的语言体系应与学生日常所用的语言体系相同、相似或相近,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教师与他们是“同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多地接受你提供给他们的信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语言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外来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初中生也会受到社会及家庭成员的影响。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网络交流也越来越普通,网络语言也就应运而生,风生水起,且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人民日报的一句“给力”曾让网民们欢呼,今天已是风光不再。在笔者撰写此稿之前,“元芳你怎么看”遮天盖地、漫山遍野,但月满则亏、盛极则衰,不久就呈消退之势。正是语言的这些特性,表现为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语言体系,会有不同的语言爱好。如果缺少持续地学习和自身语言体系的进步,不同的年龄段之间就会有很大的语言年龄差。就“社会人”而言,坚守自己年龄段的语言体系并无大碍,而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如果这样,就会使学生有“你out了”的感觉,会与你“隔代相望”,增加语言沟通的难度,弱化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了让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初中思品课教师就必须在语言上与时俱进,充分让学生感觉到你与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减少沟通上的“语言障碍”。

(四)行为接近法

所谓行为接近法,就是思品课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在授课内容中融入学生所喜欢的、所痴迷的活动内容,让他们感受到你是他们的同类,你与他们一样“好动”“好那样动”。总之,就是投其所好。

一般来说,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也有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初中思品课教师也许与学生已有一定的年龄差,也就有了“行为差”,但你虽说不能与他们有一样的“行为”,但你要深入地了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把他们的爱好、兴趣融入到讲课内容之中,把自己“退回”到初中年代。如在上到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并进》时必然会涉及“早恋”的问题。就如何防止与矫正初中生早恋倾向,教师可以“以身试法”,说说自己初中时可能有过的“早恋”现象:“记得班上有位女同学,不知怎么搞的,我老是会想到她,在上课时也会禁不住看她一眼。”教师的这一行为,与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就有了自然的接近。然后,教师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再接着谈自己对“早恋”的看法。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初中生们会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对教师的建议愿意听取采纳。如上八年级上册第6课《网络交往新空间》时,必然会涉及“网瘾”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坦然面对,说到自己也曾上网成瘾,也喜欢玩游戏,然后进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会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有时是无意的,有时则是有意的,即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以此达到教学目的。有意施加影响的技巧很多,其中初中思品课教师要想方设法、殚精竭虑地与学生进行时空、言行等全方位的接近,使学生把你当成“自己人”,达到“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三、接近性教学法的原则把握

接近性教学法充分体现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就“接近”而“接近”,不能本末倒置,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认定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目标性原则

所谓目标性原则,就是接近性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无论是接近性教学法的路径选择,还是教案实施,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而进行。

实施接近性教学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不是就“兴趣”而“兴趣”。我们可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左右驰骋、上下翻滚,可以稀奇古怪、千变万化,但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一切围绕教学目标,一切为教学目标服务。总之,“接近”只是手段,完成教学目标才是目的。比如基础知识是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前提和理论来源。能力主要来源于对基础知识扎实、灵活、全面、熟练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中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以理解记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做到运用自如,才能对各种社会现象或时政热点进行思考、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接近性教学法的过程中,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储存、掌握、运用的能力。

(二)针对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原则,是说初中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既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既包括他们的生理特征,也包括他们的心理特征,遵循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接近性教学法。否则,就会变得无的放矢,“对牛弹琴”,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三)引导性原则

所谓引导性原则,就是在实施接近性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与学生的作用都得以有效发挥。

接近性教学法,更多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体现了“投其所好”,但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不能因此而信马由缰、“放任自流”,而是要牢记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好像是一名好导游,引导观赏者游览到景区的主要景点,欣赏到美景,感受到人文。

篇3

本学年,开发区中学在市区教科研中心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坚持以“成长”文化为主线,精细化教学管理,加大课程整合力度,以推门听课提质量、课后服务见真情,立足集体备课、构建高效课堂,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肯定和一致好评。现就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最是书香能致远,人文校园诗意浓

阅读是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的行为,书香是学校人文精神的体现。耕读,让校园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成长,是幸福完整教育生活凝结的圣洁成果。学校继续组织“成长”读书会活动,营造清风缕缕、书香满园的良好读书氛围,引导师生耕读在流光里、成长在书香中。

1.定期组织教师读书论坛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为老师们推荐了五本教育专著,为了展现与分享教师暑假读书成果,先后组织了以“书香开中,相约初春”“阅读提升核心素养”“悦读悦享促专业成长”“阅读点亮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四次教师读书论坛活动。教师读书论坛是开发区中学教师“成长”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读书论坛不仅分享了教育书籍,更重要的是交流了思想,让老师们在阅读中寻找教育幸福,在交流中启迪教育智慧。

2.组织学生读书系列活动,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学生伴书快乐成长,读书活动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1)节日课程诵读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纷呈,学校借鉴这些节日,编写了一系列节日经典诵读内容,主要开展了《元宵灯》《清明吟》《端午情》《中秋月》《重阳恩》《冬至情》传统节日的相关诵读活动,诵读时间安排在相关节日期间。

(2)诗情四季诵读活动。学校依照季节特点,引领师生阅读与季节相关的古诗词、现代文等,开展了“春兰诗韵”“夏荷词语”“秋之韵”“冬之魄”经典诵读活动,并把诵读成果通过诵读比赛、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出来。

(3)读书节系列活动。4月20日上午,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我校举行了以“书香伴成长,智慧享人生”为主题的读书节启动仪式。在读书节系列活动中,还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教师”等评选活动。

(4)多次组织“成长杯”学生现场作文比赛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4月份和9月份,我校分年级开展了“成长杯”学生现场作文比赛活动。比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赛题目由教导处统一出题。学校对获奖学生进行了颁奖表彰,把优秀作品张贴在走廊文化墙上,让学生观摩交流。

(5)组织诗词大会活动。5月24日下午,在树人堂举行了“快乐成长,浸润人生”读书节活动之诗词大赛决赛。

(6)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10月17日上午,我校邀请到了山东省京剧院的艺术家们,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丰富的戏曲盛宴。学生们亲身体验、互动表演,感触深刻。师生们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净化了心灵,激发了师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精细管理提质量,课后服务见温情

为使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我校继续采取教导处和年级教研组两个层次对教学工作实行有序管理。教务处负责全校教学活动的监控调度,各年级主任携手教研组负责日常管理,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及各项任务的完成,在充分发挥年级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通过他们了解教师中的一些思想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教学管理中起到教务处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继续从“备、上、批、辅、考、评”诸环节着手,加强教学常规检查。

学校定期召开大规模的教学工作会议,由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参加,商讨集体备课的要求,部署近期工作要点。每学期组织二次大规模教学常规检查,及时通报解决出现的问题;导学案周周检查及时反馈;才宝上传情况督促检查,制定上传方案,确保教师按时完成上传任务,上传总数量达到2万多件。本学年主要开展的教研活动有:

1. 青蓝工程促成长。每学期初组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业务素养,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于6月4日——6月14日举行了“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比赛活动,活动的开展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2.积极承办市区教科研活动。3月份,学校成功承办由市教科研中心主办的“日照市化学创新实验说课比赛”,成功承办市语文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3.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5月份,全区初中六个“名师工作室”在开发区中学正式挂牌,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4.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学校在狠抓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尤其注重老师的课堂教学。本学年,我校开展了“领导干部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及中层领导根据学校课程总体安排,不打招呼,即兴性对任何年级、任何科目、任何教师的课程进行随堂性听课,随时掌握该科目课程在本学期的进度情况、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对课堂教学接受情况,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

5.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工作。我校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本着“倾心奉献,服务至上”的原则,制定了详实的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放学后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系列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服务意识,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切实地解决了父母不能按时接送孩子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家长的赞誉和好评。

三、社团活动展风采,特色课程助成长

我校认真落实课程方案,规范各级各类课程,积极开发建设校本课程。

1.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全课程。我校严格按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课程。开全国家课程科目,按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安排表要求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

2.突出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根据山东省对地方课程开设要求,在各个年级开设了传统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人生规划等必修地方课程。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各年级分别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地方课程。我校还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学科研究性学习,加大对学生劳动技术与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经常性参与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3.积极开发建设校本课程。我校进一步开展了学段之间、学科之间和社团活动的整合工作,构建“成长”课程体系。11月26日,我校得到著名歌手刘隋山同意,将他的原创歌曲《成长》免费授权为学校“成长”课程体系主题歌。目前,我校“成长”课程体系已在1.0版的基础上向2.0版升级。2.0版的学生“成长”校本课程内容更完善、结构更清晰、评价标准更具体,与国家、地方课程结合更紧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校的社团活动在“成长”课程体系的指引下,独具特色,开展地如火如荼,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社团活动集中在七年级和八年级,每一级开设的学校课程都近20种,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自由申报,学生走班学习。学校现在开发的社团活动有38种,有特色的主要有:轮滑、健美操、武术、航模、机器人、围棋、象棋、陶艺、十字绣、编织、素描、水粉、国画、书法、经典诵读、戏曲、器乐、成长文学社、青春导航等社团。下学期,七年级的新社团还增加了新的师资力量,特别邀请到有专长的家长到校担任社团的辅导老师。

每个周三的下午,伴随着第三节上课铃声的响起,校园里也热闹起来:戏曲社团音韵铿锵,经典阅读社团书声琅琅,合唱社团歌声悠扬,武术社团活力四射,航模社团妙趣横生,小记者社团才思敏捷,陶艺社团趣味盎然,女红社团心灵手巧,青春大讲堂梦想飞扬……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已经在我校生根开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2018年4月举行的全市诵读活动中,我校隋璐轩和万菲获得一等奖。在2018年日照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暨“中国体育彩票杯”日照市中小学生羽毛球联赛中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二名、混合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2018年高中艺体特长生招生考试中,共有16名学生被各高中拟录取,其中有12名学生被重点高中拟录取。10月27日,在全市中小学生国防知识竞赛中,我校再次获得初中组第一名,再次代表日照市出战山东省国防知识竞赛。11月在“山东新华杯”中小学生国防知识竞赛中,我校代表日照市出战省中学组比赛,获得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市第二届“小小演说家”颁奖展演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启动仪式上,隋璐轩、万菲、刘阳、刘欣四位选手荣获初中组一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日照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决赛中,高岩获得一等奖、陈基煜获得二等奖,王志远、郑博远获得三等奖。

四、立足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多措并举,立足集体备课,强化教学教研。

1.请进来,传经送宝情深切

为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3月15日下午,学校特别邀请到日照数学界知名专家田献增老师来校,为全体数学老师作《AASL策略——基于系统思维的课程开发的研究》的专题讲座。12月3日下午我校又邀请田献增老师来校,为全体数学老师指导数学应用情境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问题。为了督促教师们把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12月13日下午,田老师再次来到学校参与了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本次数学应用题专题研究系列活动,全体数学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数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真正学到了引导中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方式方法,领悟到了数学中的教学智慧。

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11月27日下午,学校特别邀请到新营中学的陈德福老师来校,给全体语文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语文中考教学专题指导讲座。陈老师的讲座生动亲切,幽默风趣,富有语文味,紧贴中考各专题教学实际,让全体教师受益匪浅。12月7日下午,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又参加了“全区初中语文中考与命题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从杨波校长激情澎湃的讲座中,老师们明确了中考考场上各种类型题型的解答思路和技巧,茅塞顿开,收获多多。

为提升教师的物理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12月5日下午,开发区中学特别邀请到新营中学物理名师崔维英来校,做了初中物理教学交流的专题的报告。老师们懂得了不仅要勤奋努力,还需要多动脑研究课堂教学,从集体备课上下功夫,从团队合作中要质量。

2.走出去,虔诚取经意更真

为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2月6日,学校部分教干教师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前往莒县三中,深入课堂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教师们观摩了莒县三中教师的展示课,聆听了莒县三中焦校长的报告,更新了教学理念,为今后的教学教研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12月6日,同行的教干教师又到莒县小店镇中心初中进行了参观交流,听取了该校领导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汇报,查阅了教学相关档案材料,走进了课堂进行了观摩学习,对该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实验教学、校本教研、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交流,满载而归。   3.真落实,他山之石可攻玉。

为有效落实各教研组集体备课,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学校规定了各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具体活动时间,采取“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四定措施,领导干部分工挂靠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确保各教研组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

12月12日上午,学校在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全体教研组长和初三备课组长会议,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集体备课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营造了良好教研氛围,为学校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师们结合自己教学实践,针对学习的收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了真诚的沟通与交流,达成了三点共识:教师应当多读书、多积累,做学者型教师;教师要把功夫花在教学上,让每一节课都有效、高效;各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多研究中考题,准确把握中考动向。

学无止尽,取长补短。“走出去、请进来”活动的开展,“四定”集体备课的落实,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问题导学,专题教研多样化

我校继续依托“问题导学,技术助力”研究,积极开展“构建高效课堂”实验行动。本学年,教导处继续开展了“问题导学,技术助力”课堂展示沙龙活动,先由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上示范课,再组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以多种形式督促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1.校本培训多元化。我校利用假期多次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内容有才宝应用、希沃一体机使用等,9月6日上午,组织了近两年新入职的教师校本培训活动。分别从导学案的使用、小群体管理、教学基本规范、常规检查方案、才宝平台的操作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了细致的培训。

2.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我校把9月作为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让质量成为发展新动力”为主题的“教学质量月”,开展了以“查、看、谈、听”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常规督察活动,进一步唤起全校师生对教学质量高度重视的责任心,有效促进了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3.组织重点课题培训会。10月23日上午,教育部委托重点实验学校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英语教师培训会在我校举行。会上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北京读伴儿英语负责人闫小旭老师、技术支持赵老师亲临指导、培训。

4.组织青年教师说课活动。12月20日,我校组织了信息化教学说课比赛活动,有6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参加了比赛。老师们说课过程表达自然流畅,内容完整规范,充分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5.组织教师学科技能比赛活动。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12月份组织了教师学科技能比赛活动。比赛是在教师学科素养大赛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考查教师对学业测试试题的熟练程度和解题速度。本次解题大赛各学科共评出一等奖 41名,二等奖46名。

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并结出了累累硕果。10月上旬,我校马红老师代表山东省赛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一路过关斩将,经过层层角逐,最终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两年,在省“一师一优课”比赛活动中,有3位教师获得省优课奖,12位教师获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在近期组织的区优质课评选中,有11位教师获得一等奖,并将代表全区参加市优质课比赛。今年,有6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截止目前,54人获省市区“教学能手”称号。

优质课频繁获奖,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高超的专业水平,也展现了我校以人为本着力提高教师素质的新成果。我校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发挥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的作用,创建品牌学校,为新时代学校的发展书写更加华美的篇章。

六、成长的幸福,别样的精彩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下学期年,我校还开展了以下精彩活动:

1. 说普通话、写方正字、做新时代的推普员。9月10日至16日是第二十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的活动有: “推普手抄报”评选活动,“小手拉大手”活动,啄木鸟纠错字活动。

2.光与影的交响曲。10月下旬,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光与影的交响曲”摄影大赛。大家踊跃参与,共收到摄影作品300余幅。经过专家评审和集体投票,共评选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35名和优秀奖若干名。获奖的摄影作品入选了学校第十八届艺术节书画展。

3.书画进校园,翰墨润无声。10月26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 “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开发区关工委领导、区教育文化体育局领导、区书法家协会、区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们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为学校师生送来了一场书画艺术的盛宴。著名书法家张树林及其他书画家与爱好者们同场书画并进行现场指导。

4.让爱你的人为你自豪。11月9日上午,我校邀请到了全国著名感恩教育讲师刘老师来学校为学生做了一场以“让爱你的人为你自豪”为主题的励志教育报告会。学生们理解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他们纷纷许下青春的誓言。

5. 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会。11月28、29日中午,我校特别召开初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就是要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自身生理与心理成长的变化,正确处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6.召开学生校长助理会议。11月30日,学校召开学生校长助理会议,学校部分领导、教师和40名学生校长助理参加了会议。学生校长助理依次发言,畅所欲言,分别对常规管理、学习秩序、校园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困惑和建议。校领导就他们提出的困惑一一耐心解答,采纳了合理化建议。

7.以智慧和行动创新每一天。12月初,学校历时一个月的科技节落下帷幕了。本次科技节以“玩科学、学科学、爱科学”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同学们专注的眼神和操作中,显示了一群热忱、投入、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科学少年。

七、今后的工作方向

成绩属于过去,辉煌还待明朝!面对美好的未来,我们还需做如下努力:

1.组织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大集体备课管理的监督力度,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

篇4

——课改研究重点突出。今年高考成绩优异,一本上线3600多人,较去年上升5.9个百分点。重点比率约为15.16%,比上年提升5.3%,名列全省前列。

——中职教研卓有成效。省赛获103块奖牌,国赛获19块奖牌,继续居于全省前列。高职(单考单招)考试,上线2730人,上线率高出比全省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275人,比去年增加139.1%,占全省本科人数的27.2%。

——科研指导扎实有力。编写教材30本,专著4本,个人著作7本;省级以上刊物72篇(其中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22篇);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结题的省级以上课题23项,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1项。

第一部分 2014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学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紧缩、外包业务受限、迎评任务剧增等困难,但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斗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创思路、求发展,全年工作圆满完成。

在“三位一体”培训结构日趋完善、提升空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培训课程作为发展的重中之策,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促进教师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教师培训创新。以“课程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为载体,重点推进“名师工程”,选送和培养26位名师申报省报特级教师,其中17位名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在结业的班级中,以“高端理论研修”为切入点,全力提升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专业素养,293位学科带头人顺利结业。践行“异地蹲点教学”的培训模式,高中9门学科969位教师完成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化三阶段式”和新教师的“主题课例式研训”,引领26位高中语文青年教师开展跟踪培训,161位新教师顺利结业。

2.推进干训工作研究。以“构建教育管理个人知识”为目标,依托理论学习、实践蹲点等途径,65位名校长课程领导力显著提升。采用“聚焦问题、现场教学”的培训模式,209位校长圆满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写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题的“十二五”校长骨干校(园)长培训任务。“三阶段两基地参与式”在新任职资格校长班培训反响良好。依托教育管理研究分会年会,成功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265校长参加,并交流管理经验。

3.加强德育研训建设。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实践研究,推行“隐性知识显性化”研训模式,11所“__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学校”和10个“市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在中小学德育专业化建设上取得明显实效。组织开展“高一起始年段班集体建设策略”和“高中生生命教育”主题教研活动90人。精心策划德育学术研究评比活动,有53篇论文入选全省德育论文评比,13篇获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20%。切实加强学校德育骨干教师培训,115位德育骨干教师圆满完成19个专题讲座、3次参与式培训、6次实践蹲点培训任务。启动家庭教育 “送百场,惠万家”农村科学家教巡回辅导服务60人次,有效促进了社会大德育网络体系建设。

4. 继续教育规模稳定。圆满完成教育部下达指标,在校注册学员达到1000多名,其中,新招学员80名,毕业113名。硕士研究生班、全日制大专班的合作办学前期工作准备就绪,进一步强化了稳规模、求发展的学历教育发展思路。迎评、机测等工作基本到位,顺利通过省普测示范中心抽测工作,有效指导全市普通话测试5200人。

面对新旧高考政策实施的严峻形势,我们保持清醒,明确守住稳发展,关注重点领域,集中精力抓考试研究,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以增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性。

1.深化调研工作内涵。以市本级高中为主,落实新课程教学和“高三后阶段复习有效性”教学调研,为全市高三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特色办学进一步落实。顺利完成精品课程交流平台建设,以“一校一方案”为根本要求,加快推进选修课程建设,编制出版《生涯发展与管理》等选修课程4册。认真落实《指南》,深入开展基层幼儿园专题调研,进一步强化园本培训工作,启动早教指导中心工作,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幼教教研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以“随班就读”为重点,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教研,积极推进普特融合活动,全面启动特殊教育学习教材研制,

文化课教育和康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得到有效开展。2.加强学科教学指导。重点抓好高三复习的研讨与指导,强化各级各学科地市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有效推进地市联合高考研讨活动。加强学科基地指导,16个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已经转型到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上,选修课程开发和学科选修教材编写进展顺利,学科建设样本、校本研修先导、课改实践先行团队等方面示范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正式启动高中各学段的选课走班制度。重视学科课程建设,规范精品选修课程评比,6个项目入围全省微课程开发评比。出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建议》,编著15门学科课程整合培训教材135册,校本课程开发取得实效。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深化“基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教育改革”主题,与会人员达到4000人。

3.推进监测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测试卷、学考评估卷、模拟测试卷和中考测试卷的命题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中考、高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有效跟踪和评析高中教学质量。依托网上阅卷系统,进一步加强高三模拟测试成绩分析,注重大样本采集的有效性,数据分析的时效性明显提高,为调整高三教学策略提供强有力依据。关注新高考改革,高考一本率创历年新高,列全省第4位。继续规范教研系统“三项评比”,有序推进大市“双高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轻负高质”课堂典型发挥实效。努力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基于学习与成长力培育的评价”改革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我市教育质量增量评价和绿色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研究初中升学综合评价,全面推进中考改革,所命题的4门科目被评为全省中考优秀试卷。初高中空中智慧在线课堂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推进均衡教育奠定了基础。

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发挥优势,重视能力培养,运用竞赛机制,在调整中稳增长,为中职教育长远发展筑基铺路。

1.巩固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以36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抓手,圆满完成12个专业577名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和6个项目2356人的职业学校教师指令性培训任务。精心组织31个专业328位教师开展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获得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的省级表彰,成绩在全省列第三。取得8个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参赛资格,成绩居于全省前列,有效促进了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2.推进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指导力度,省赛共获19金、41银、43铜好成绩,金牌数列全省第二;取得20个国赛项目参赛资格,共获3金、15银、3铜,总成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继续重视高职考试指导工作,今年2730人上线,上线率达95.6%,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21.4个百分点,上本科线275人,比去年增加160人,占全省本科招生人数的27.2%,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4人为专业高考状元。重视浙江省第六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工作,我市共获得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12件,并推进多所学校成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室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业实验室。

3.落实和深化职教教研工作。组织6个专家组,对全市16所省等级以上职业学校开展了2013年度“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和“教科研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教学管理专项评估,形成10万字的《__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评估报告》,为我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职业学校,在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建立考核量化标准,联合市教育局对首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共15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进行了年度绩效考核,对新申报的第四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进行了实地核查和评审,全力推进专业创新基地建设。成功举办全市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专题培训班,为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好头、起好步。加强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文明风采”活动有序开展。在2014年度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市选送的119件作品有84件获奖,其中一等奖9件、二等奖32件、三等奖43件,获奖率70.1%,高出全省平均获奖水平10.1个百分点。

在研教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始终把科研兴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管理,注重转型,强化指导,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1.优化课题管理。已经形成开题“一题一例一策略”、结题“一课一法一报告”的课题管理模式,课题指导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多角度多层次抓实抓好课题评审申报工作,省教科规划课题中立项50个,省厅教研课题立项42个,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270个,市教改专项课题立项59个,年度重点调查研究课题立项56个。有重点有计划改进跟进课题管理指导工作,完成40项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9场教育教学规划微型课题中期研讨活动,500项课题结题培训。多元化常态化分步分层推广优秀成果,教科研基地示范辐射作用得到发挥,桐乡六中“五点同步”教改成果得到推广,市实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题成果得以转化。

2.加强科研指导。组织开展__市第六轮教育科研基地的中期检查与调研指导工作,以“教育科研创新与管理机制建设”为主题,通过听、查、问、看等形式,听取调研学校教科研工作情况汇报,查阅教科研课题、成果等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开展教师座谈,听取学校对目前教育科研的困惑与我市教育科研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调研学校主导性课题、骨干教师课题等进行实地指导,全力打造我市教育科研工作高地和重要科研孵化平台。以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为重点,完成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市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辅导班2个培训项目,优秀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以农村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下乡活动,携手基层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开展__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评审工作,共评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7篇、二等

奖23篇、三等奖34篇,有效提升了提教师教育信息化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认真开展“我与课程”科研论文专题评选活动,评出一等奖32篇,二等奖83篇,三等奖169篇。以“我们的评价”为主题,征集教育评选论文322篇,150篇获奖,推进了教育叙事研究。以市属科研管理为重点,成功举办市属学校教科室主任论坛、微型课题中期研讨、科研片组等活动,市属学校教育科研质量有所提升。以“两刊一编”为平台,引领展示全市教育科研发展,为学院科研深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注重心理研究。继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建设,加强全市10所省一级心理辅导站管理,1所成为全省心理特色培育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展示、论文评比、专业知识说课比赛、心理咨询个案的同伴督导、高考备考心理辅导专题教研、高中心理选修课程研发等研训活动,完成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暨C级证书培训6场1600人,C证面试通过率达90%。积极参与组织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社会公益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收到广泛好评。

面对学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有序有力,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建设,着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1.加强党建工作。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六项禁止”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细化责任分解,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清廉务实为民”蔚然成风。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委班子及成员认真对照277条征集意见建议,深入查摆问题、谈心交心,形成23条班子整改意见和11条班子成员整改意见,目前整改率达到99%,学院党委的凝心聚力作用成效显著。全体党员的实践学习更加深入,重温“六个一”活动,到社区认领“微心愿”43个反馈良好率100%,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携手行动,让党员更贴近群众,赢得了一线教师的良好评价,有4名党员受到市属“七一”表彰。

2.推进文明创建。组织力量,全院人员共同参与,按照市级文明单位责任分解表落实工作,形成评审材料10卷66册,在市文明办的细心指导下,已被拟定为市级文明单位,公布于__日报。充分发挥工会领导作用,认真落实教代会审议制度,审议修订《学院评聘方案》,科学制定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有效地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退休教师和老党员管理,落实两项待遇,充分发挥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作用,并依托实验学校,圆满得完成了早教园和空中课堂建设,使学院的退教工作取得创新性发展。有序推进社区结对、综合治理,经常性开展社区联谊共建活动10次,充分发挥学院教育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帮助格林社区在业余党课、科普讲座、文艺表演等方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校园绿化保养,树立标识标牌,烘托文明创建氛围,并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及时修理,为全市研训工作创设了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3.强化服务管理。起草学院公文规范性文件,收文发文1500件,档案归档1600件120卷,未发生差错问题,为有效推进学院上情下达奠定基础。按照学院发展规划,认真制订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完成岗位聘期考核,进一步规范人事管理,较好地完成2人人动工作。出台学院车辆管理和使用办法,坚持用车预约登记制度,公务用车更加科学,累计出车369次。安排各类培训293班次,用餐14000人次,累计收支突破千万元,总务后勤保障更加到位,浪费现象明显改善。

继续深化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以党风带院风,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1.落实整改措施,防止“”抬头。对在今年教育活动中查找的问题,按照整改方案,逐步得到落实,并将整改结果进行公示,自觉接受职工和服务单位的监督。

2.加强党建工作。开展有计划的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制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六项禁止”精神,细化责任分解,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清廉务实为民”蔚然成风。建立党员进社区等考核机制,开展携手行动,让党员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3.推进文明创建。加强市级文明单位责任分解落实,有效助推学院各项工作开展。认真落实教代会审议制度,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社区结对、综合治理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加强管理,推进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地运行。建立包括培训、教研、科研等在内的工作考核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三位一体”培训结构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把教师培训课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策,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促进教师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教师培训创新。重点推进“名师工程”,以“高端理论研修”为切入点,全力提升市级名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专业素养。继续实行“异地蹲点教学”的培训模式,开展高中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化三阶段式”和新教师的“主题课例式研训”,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推进干训工作研究。以“构建教育管理个人知识”为目标,依托理论学习、实践蹲点等途径,提升名校长课程领导力。圆满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写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题的“十二五”校长骨干校(园)长培训任务。

3.加强德育研训建设。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实践研究,完善11所“__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学校”和10个“市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考核办法。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面对新旧高考政策实施的严峻形势,集中精力抓考试研究,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以增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性。

1.深化调研工作内涵。落实高中新课程教学和选课走班教学调研,为全市高中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引导学校特色办学。认真落实《3—6岁教育指南》,进一步强化园本培训工作,启动早教指导中心工作,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以“随班就读”为重点,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教研,积极推进普特融合活动。积极研究和推进中考改革,改进高中招录办法。

2.加强学科教学指导。强化各学段各学科地市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有效推进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学科基地指导,有效推进选修课程学科建设样本、校本研修先导、课改实践先行团队等方面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举办第十七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开设空中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3.推进监测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测试卷、学考评估卷、模拟测试卷和中考测试卷的命题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中考、高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有效跟踪和

分析高中教学质量。注重大样本采集的有效性,为调整高中教学策略提供强有力依据。认真贯彻落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性学科“统测”工作要求,努力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基于学习与成长力培育的评价”改革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发挥优势,重视能力培养,运用竞赛机制,为中职教育长远发展筑基铺路。

1.巩固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以36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抓手,圆满完成十二五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任务和专业技能指令性培训任务。

2.推进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指导力度,继续办好中职学生技能节。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学分制管理。加快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促进校企的紧密合作。

3.落实和深化阶段性教研工作。以“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教科研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建立考核量化标准,实现中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再提高。

始终把科研兴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管理,注重转型,强化指导,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篇5

部分传统名校或热点学校,在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方面已达到较高的高度,不少学校凭借三流校园、二流生源、一流师资和相当好的管理,创造了一流的中好成绩,实属不易。

可以说,考试科目就分数来说,在现有生源渠道、硬件设施、评价机制下,学生的升学潜能得到较好挖掘。学校教学质量(包括分数)新的增长点在非考试科目,如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历史、生物、地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等非中考科目或非中考常考科目。这些科目,就课程比例来说,周课时达18课时左右,接近周总课时的一半。仅从课程比例来看,保质保量开好上好非考试科目课,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意义非凡。就学科地位来说,非考试科目在学生人生中作用不小,也很实用。现在,政府和学校已经积极改善教学硬件,教师有条件精心教好上好非考试科目课,让学生爱上非考试科目,使之成为学校质量新的重要增长点。

二、学校质量新的增长点在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

学校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在课堂,育人的主要渠道也在课堂。提供合格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理想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想方设法开好校本课程。有专家指出,课程经历就是人生经历,我们传授的知识,不能太功利,所谓“有用”的知识要教,暂时“无用”的知识也要教。今天“无用”,不代表明天无用;现在“无用”,不代表将来无用。

近年来,有的学校以前瞻眼光和社会责任,创办资优班、培优班、艺术教育实验班,为部分智力过剩或有特长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有的学校开设语文阅读课、英语口语课、书法课等校本课程,拓展学生视野,为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终身阅读的习惯服务;有的学校每年举办四节,即谷雨读书节、金秋体育节、探索之旅科技节、希望之星艺术节等,让每一个孩子参加,让每一个孩子每年有两三次上全校大舞台的机会;有的学校创办文学社、广播站,舞蹈队、健美操队、棋社、合唱团、体育俱乐部、城市少年宫等单个或综合的社团组织,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场所和平台。北京十一学校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样本,它启示我们,如果初中学校也能开出几十门有影响的选修课,能形成几十个有实力的社团,能达到每周2~5个下午或4~10节课的固定时间上选修课或开展社团活动就能带来办学的新特色,新路径;如果我们的老师人人能开选修课或带社团,学生人人参与选修课或参与社团,就能带来办学的新气象、新水平,就有了学校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

三、教师校本研修和教师学习力的持续发展

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写道:“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多大,社会或家长期望有多高。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目前的师资,校长不能选择,但可以培训提高。

一是对教师开展四级培训。入职教师――青蓝工程,合格教师――研修工程,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著名名师――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等。我们要树立“培训是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培训就是福利,培训就是机遇”的理念。

二是坚持两项制度。其一是坚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并回校汇报制度,一年一至两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外出学习,省外、国外都要有。教研组教师外出学习后必须写好学习心得在全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全校发言介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省内外、国内外的优秀同行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效果?需要我们了解、思考,实践。其二是坚持市校两级教研制度,一周一次,常抓常新。有效开展问题教研,组内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探索,然后集中交流;探索开展网络教研、主题教研、同课异构、资源建设、试卷分析等;也可以赛促研,开展磨课、听课、说课、评课、仿课、陪课;可开展反思、交流、展示、表彰等。如外出赛课的模式: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备课组定基本框架,教研组定基本内容,专家组定基本形式,市中心组指导细节。

篇6

1、补齐高中学校硬件短板。一是投资1000万元,按照省级示范高中配备标准,尽快为两所高中配足配齐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二是积极争取中省项目,完成县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和操场改造完善,大力改善高中办学条件。

2、抓好薄弱学校升等改造。一是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争取中省市项目支持,为全县村级小学按国颁标准配足配齐教育教学设备,使全县中小学内部设施配套基本实现标准化。二是争取中省项目资金1729万元,实施师生餐厅、学生宿舍、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体育场地改造等5类项目工程,进一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3、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并落实省上“电子白板班班通”项目设备60套。

4、强化农村薄弱学校帮扶措施。切实加大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并将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综合工作考评之中,评选表彰一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5、加快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进程。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标准,整改完善、查漏补缺,认真做好各种数据审核和申报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全力争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二、以岗位培训为抓手,不断增强两支队伍素质

1、抓好各类师资配备。一是争取解决7所新建镇公办幼儿园师资配备问题,确保7所镇公办幼儿园今年投入使用。二是继续通过省考和人才振兴计划、免费师范生就业等途径,招聘一批短缺学科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强化教师业务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专业标准,推动校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改进校长教师培训方式,切实加强岗位培训、交流培训等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培训,年内完成国家级及省、市、县四级各类培训3500名,同时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适时外出交流学习,大力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和教师执教能力。

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立名校长、名教师评选奖励长效机制,年内评选县名校长10名、名教师50名,推荐市级学科带头人10名,并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优秀人才落实相关待遇,为真正干事创业的校长和教师提供脱颖而出的平台。

4、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为全县教师逐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逐人进行体检,确保全县教师身心健康。

三、以深化学校管理为抓手,深入推进教育改革

1、建立学校班子综合研判制度。根据《校长专业标准》等文件,建立完善学校班子综合研判制度,通过现场查看、工作述职、民意测评、个别谈话等程序,组织开展全县学校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将研判结果纳入学校综合工作考评,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评优数模、提拔任用、交流轮岗的主要依据,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

2、建立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探索县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办法,实行校长和教师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合理流动,推进师资均衡配备,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制定刚性激励政策,对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和轮岗交流教师实行倾斜支持政策,调动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积极性。

3、建立绩效工资分等发放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和分配办法,按照中省规定,严格落实《县教育系统教职工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试行)》(政教发〔2009〕302号),将教师30%的绩效工资按照工作实绩考核结果由学校实行分等发放,从而规范学校财务支出结构,从机制上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4、建立学校管理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学校管理创新专项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激励全县学校争创知名学校,年内创建省级知名学校1所、市级5所、县级30所,以知名学校创建活动引领全县学校实施管理创新、增强发展内涵、提升质量水平。

四、以高效课堂改革为抓手,全力提高教育质量

1、努力深化高效课堂改革。一是实施高效课堂建设深化年活动。深化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核心竞争力,不拘一校一法,倡导百课争鸣,百花齐放。加强备课环节,名师引领,教研跟进,促进交流,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总结试点校区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评选表彰高效课堂示范学校30所、优秀教师50名,编印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全面推广适合我县教育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二是组建“课改专家组”,以专题讲座、名师大篷车、高效课堂论坛等形式,科学指导学校课改工作,全面促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

2、扎实开展教学资源应用。一是抓好校校通、班班通项目及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管理和应用,大力开展常规多媒体教学、电子备课实效性研究,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电教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抓好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培训工作,组织远程教育设施使用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电脑制作辅导教师培训等,不断提升全县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的能力。三是抓好电化教学竞赛活动开展,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说课竞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评赛、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征评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3、不断强化质量提升措施。一是下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对小学、初中之间教学质量相互衔接与促进的研究和指导,探索实施贯穿各个年级质量形成及评价考核的新机制,切实加大教学质量检测监控和奖惩兑现的力度,尽快在义务段学校之间形成个个强内涵、校校争名优的竞争态势。二是稳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指导两所高中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促进两所高中形成各自的管理特色、教学特色、文化特色和课程特色。加大对教师教学工作日常考核及学生管控力度,将日常检查考核结果纳入终端质量评比之中,强化质量形成过程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效益;改革高考奖惩模式,实施高一、高二、高三联动推进的激励措施,促使各个年级合力抓质量、保提升;科学优化高考备考策略,扎实搞好模拟练考、质量分析和研究指导,及时吸纳高考改革信息,切实加强与省内外质量名校的交流力度,学习借鉴外地的好做法和先进经验,全力提高高考复课质量,力争实现2014年高考工作新突破。

五、以第二课堂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1、切实加强德育教育。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始终,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切实抓好“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组织力量编写印发地方教材《美丽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争取省市县重视和支持,努力办好县青少年宫和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力争将其创办成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2、不断强化体育艺术教育。严格规范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学,并将其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充分利用学校青少年宫,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体质。积极开展兴趣小组、学生才艺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评选表彰100名优秀学生和50名优秀建设者。

3、努力改进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抓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指导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编印校本教材,扎实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积极开展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和心理健康讲座,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六、以学校骨干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幅提升职特幼教办学水平

1、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以县职教中心内涵升级为抓手,改革职教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年内完成职教招生1500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10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000名,实现与2家全国职教名校联合办学,并创建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使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把县职教中心创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2、保障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建立县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特教特办,积极协调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经费和师资人员,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及特教未来发展进行统筹谋划和安排,促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推动我县特殊教育迈上新台阶。

3、狠抓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奖补政策,完成省市下达的村级公办幼儿园改造建设任务。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城区和有条件的镇发展学前0-3岁早期教育。制定和完善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标准,建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考评办法,把“启智健体”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开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专项督查整治,改革幼儿园教育方式,推广游戏教学、活动教学等有效教学方法,促使全县幼儿教育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大力开展示范幼儿园创建活动,年内创建1所省级、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及10所星级民办幼儿园。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力争年内使我县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8%上。

七、以法制教育为抓手,下势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1、强化师生法制教育。一是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法制教育的要求,采取专题培训及法制报告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10学时的法制培训,提高校长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施教的水平。二是切实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模拟法庭、法律进校园、宣传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活动,不断强化学生遵规守法意识。

2、狠抓学生安全教育。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制度,以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防上当受骗等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并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指导督查学校幼儿园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3、严抓隐患排查整改。按照《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落实教职员工安全职责,实行校园安全日查、周报、月汇总制度,坚持每天开展一次校园安全检查,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整治,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中队力量,切实加大校车运行监管及城区学校上下学时段交通治理力度,全力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4、加大奖惩激励力度。大力开展学校安全管理评比表彰活动,年内创建2所市级“平安校园”,评选10个校车安全运行先进单位、安全管理示范学校30所、安全管理先进个人80名。同时实行学校安全工作“黑牌”警告制度,对学校安全工作失误的学校进行黑牌警告,取消其评优资格,并对校长及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通报,进一步促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八、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篇7

本学期,我校深入贯彻2020年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健康至上意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和线下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题研究,提高学业考试备考的针对性,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全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教育,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在区教体局、教师进修学校的具体指导下,针对本学期疫情防控下的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线上常规教学管理,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规律,总结混合式教学经验;规范办学行为;狠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校本教研,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育创新工作的实施;引领教师深入开展基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教学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围绕学科学期课程纲要,促进课堂教学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转变,寻求教学质量、教研特色的新突破。打造“干净、文明、安全、满意、幸福”的“五美”学校,文明健康学校,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灵动”课堂。

三、主要工作

(一)常规工作

1.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淄博市初中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规定》和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教研工作常规,促教学效益的提高。

2.落实三级课程,做好学校课程开发开设工作。保证国家课程开齐开全,地方课程符合要求,校本课程丰富多彩。

英语、数学教师利用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六、七年级教师依托学校“梦想中心”建设,利用“一对一”教学手段,学校教师利用新的空中课堂直播室和高水平综合实践创客教室以及万校云、希沃助手、洋葱教育等各类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体卫艺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在研学旅行、国学教育、文明志愿服务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3.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课例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带头示范作用,探索完善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灵动”信息化课堂建设,提升我校“421”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4.注重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完善和发展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组共同体。围绕《周村区关于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我们本学年重点打造学校教研组共同体。启动仪式后,进一步完善了共同体章程和活动计划,确保共同体活动的有序开展。使教师自我发展、同伴互助发展、集体专业发展为一体,共生、共享、共进。

5.加强学业考试研究,重点抓好八、九年级学业考试备考工作。各级部每周进行至少1次学情检测工作,教导处负责阅卷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

(二)创新性重点工作

1.坚持利用“晨读、午写、暮思” 推进传统国学进课堂,打造我校传统文化、鲁商文化、丝绸文化校本化研究的教学特色。

2.本学期重点围绕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特点,摸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形成线上教学经验总结1份并附有PPT,上报参评线上教学案例11份,上报参评教育信息化教学课件案例7份,各级部均总结撰写了线上教学亮点工作总结。3月3日以后每天上传教学资源十几份,坚持了近三个月。线上教学以来每天坚持上下午巡课形成巡课报告一百多份并及时发送给主要领导和级部。3月22日开始每周对四个级部的各科作业进行督查。制作宣传展板2块,撰写制作“秀米”宣传稿件10篇,组织开展线上教学问卷调查并撰写分析报告1份。

3. 分管领导、教学管理干部深入级部、学科组、备课组调研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召开线上教学工作会议进行工作调度,开展集体备课,组织线上教学公开课活动,帮助级部和学科组、备课组制定教学计划,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冲击,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高。共召开不同层级的线上教学工作推进会、部署会、研讨会40余次,各科开展网上集体备课305次,线上家长会20多次。

4.正式开学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协调配合学校兄弟处室积极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制定《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方案》《疫情期间学生上下学方案》《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衔接计划》等制度、方案、计划文件29份。撰写分析报告2份。

5.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建设XXXX中学中考考点,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准备工作繁琐复杂,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可以说出色的完成了此项重点工作。

6.本学期为提高学校学情检测分析的质量,更有效地助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导处基于大数据分析,建设开发出一套过程性动态成绩分析系统,目前已完成测试处于试用阶段。

篇8

2、作好教材培训工作,帮助教师吃透教材、深挖教材,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深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抓好新课程备课研讨会。每学期开学初都要举行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互动交流式学科新课程集体备课活动。以此为平台,促使教师养成教材研究常态化、深度化的习惯。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例为载体,采用重点课例剖析法对典型课进行系统、精细的研究,围绕“真诚、深刻、精致”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5、开展以实施有效教学和常规教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以教研组为依托,以落实课标用好教材为基础,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重点,让教师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利用同课异构、主题研究课、教师之间听常态课、观看名师课、人人上一节亮点课等校本研修手段,浓化研究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6、扎实开展联片教研。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和联片教研组长的作用,在联片校范围内的每一所学校至少开展一次联片教研活动。

7、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好各种教学比赛。有: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评比、校园歌曲比赛等。

8、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网上教研的研究。借鉴远程教育研修的有效方式,通过学科教研网页进行网上集体备课、在线观课、评课等活动,以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做好*年教学评估工作,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发展提高上,把评估与学习相结合,评估与指导相结合。

10.发挥兼职教研员的辐射作用,在教研服务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在区域内或在联片校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二、科研工作

以解决现实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重点,以应用研究为主,以“面向实际,面向学生,面向一线”为工作方针,全面开展好教育科研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教科研工作的中心,抓住课程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1、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科研网络

(1)加强二级管理职能。

全区教育科研实行区、校二级管理。

区教育科研室是全区教育科研中心,负责对全区教育科研的统一规划、组织、指导和立项研究、评审验收等管理工作;组织对优秀科研成果和教改经验的总结、鉴定、评奖和推广运用;开展教育决策咨询;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组织立项研究解决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促进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

学校是教育科研的基地,既要接受市区级科研部门的指导,承担区下达的教育科研任务,负责具体的实施与管理;又要负责对本校教育科研的规划和组织,并立项解决对本校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提高办学效益。

(2)提高队伍研究水平

力争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研究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专、兼、群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骨干作用,发挥其研究、组织和教育科研的职责。

2、加强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改革

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带动教研、促进教改;选准突破口,推进整体改革。继续开展健康心理生活实验研究工作,扎实开展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活动。每位教研员、教师都要树立小课题意识,从工作实践中寻找研究内容,切实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科研与教研的有机结合,突出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教研员要帮助、指导已立项的教师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解决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

3、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组织和支持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有计划地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创新教育实验研究要有新的突破。

4、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

科研领先,常规压阵,向管理要质量。要把课堂教学的管理与指导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主阵地,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化的研究》课题研究为依托,探索我区常规教学及管理的特点、规律和提高常规教学与管理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广常规教学及管理的成功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益。

5、加强课题管理,确保研究质量

我区共有国家教育学会课题1项、省教育学会课题15项,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校课题12项,创新基地校课题9项,个人课题64项。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服务,确保课题研究质量,以便顺利结题。

工作要点:

1.各校上交已立项课题研究各月活动安排。

2.各校及时上交国家、省、市级课题资料备案。

3.到学校了解课题研究情况。

4.参加秦皇岛市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现场会。

5.开展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6.编撰《*教育》第六期、第七期。

7.举办第五届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检测暨第六届学生手脑奥林匹克创新竞赛。

8.《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化研究》阶段小结。

三、师训工作

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能力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突出培训工作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师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培训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青年教师,重点培训骨干教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我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建设,不断推进教师培训方法的改革,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2.培训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研修,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2)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综述,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3)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运用、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等;(4)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教育研究专题;(5)走出校门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开扩视野,增长知识,借鉴经验;(6)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3.实施策略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为重点,力求培训模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模式,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活动安排

(1)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①师德培训:针对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对教师进行行为规范及礼仪培训。(观看录像+研讨反思)

②新教材培训: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教材教法培训,并举办“案例研讨”。

③学科教师教材教法考试。(1次)(区级)

④依托天网地网人网做好关于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及班主任培训。

(2)岗位培训

①利用自身资源,对部分学科作总结提高培训(继续开展新课程经验交流活动)。

②聘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与北京东城区联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聘请优秀教师作课、说课,共同研讨。(每学期1次)

③开展专题性的业务领导论坛工作。

④依托市级干训工作做好我区的校长提高培训工作。

⑤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

(3)组织参加河北省*年中小学教师培训

①小学、初中、高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②高中英语教师高级研修;

③小学薄弱学科培训者培训;

④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4)完成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5)充分利用“*教师研修工作室”、*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培训等博克,组织教师学习,并参与网络教研、论坛

(6)落实《*区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和使用办法》

(7)检查指导学校校本培训工作

(8)组织教育管理干部及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

(9)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及交流教师的管理

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1.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含高中)电脑制作、机器人竞赛活动,择优参加市级评比。

2.完成我区中小学河北远程教育网会员制工作。

3.组织*年度*区优秀CAI课件展示交流活动。

4.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择优参加市级评比。

5.认真组织好*中考信息技术学科的考核工作。

6.组织中小学*年优秀课件制作与评比活动,择优参加省市级评比。

7.真抓好电教教材费的使用和管理,做好08年春、秋季电教教材的征订、发放工作。

8.一步加强对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设、指导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电教课题的研究工作。

9.进一步加强*年自制教学具、动植物标本的开发研制工作。争取有5件以上的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

10.组织初中毕业与升学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按上级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制定试题及评分标准,落实考务方面的各项措施,确保考试工作安全顺利实施。

11.继续做好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工作,在进一步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篇9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培训的政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越发呈现出“需求导向、凸显实践”的动态化发展理念和地域性、体系性、多元化等新特征。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它的实施为发展新时期教育,尽快实现教育为本、教育强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大前提下,必然需要依循最新教育政策,考量农村美术教师内在需求,建立契合度更高的“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培训方案。

1现有美术课程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国培计划”课程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有国家持续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助推和相关配套支持,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从某种角度来讲,最影响培训效果的就是课程问题。为了更深度地认知河南省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实施的现状,更好地推动改革的有效实施,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近年来所承办的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为研究基础,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社会调研等方式对参培教师进行调研,以明晰当下培训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有5.9%的学员对“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初中美术)的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研修(培训)课程和活动、研修(培训)资源等方面评价一般;有2.1%的学员认为“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小学美术)在满足学习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教学设施与条件方面评价一般。这说明学员对培训课程的丰富程度、适切性和实践性方面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学院认为当前“国培计划”课程体系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目标定位过高,课程针对性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农村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2)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理念的宣传与贯彻力度不足,针对如何提升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有待加强。(3)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与实操课程安排不足,既没有特别贴合农村的教育教学实际,也没有将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更大程度的推广传播。(4)与名校以及校外机构如艺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结合力度不够,需进一步开拓参训教师的视野以及将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进行推广。(5)村组及家庭教育模式是农村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内部体系,目前课程体系中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村组教育结合方面的指导和研究内容相对薄弱。(6)针对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发展需求方面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2农村美术教育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基于课程凸显的问题以及对近三年“国培计划”的监测和反思,学院认为乡村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学研究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学技能训练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并考量参训教师年龄结构、不同学历等因素的差异性,对现有“国培计划”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科学化定位,建立多元化、阶梯化的目标体系,整体提升农村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探求美术背后的文化意义是一项重要目标。美术文化的多重含义和价值决定了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增强对作品的解读力成为重要目标。其次,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技能训练、审美意识培养割裂的现状,因此,还应设置技能课和美学、艺术概论等融为一体的课程,提升教师全方面地素养。再次,当下是一个视觉文化时代,视觉符号无处不在,如何更好地衔接、解读当代艺术成为重要议题,增设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相关专题也成为必须要考虑的内容。最后,相对抽象晦涩的理论性课程,参训教师更关注创作实践和考察类课程,对主题式和案例化教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五、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增强数据库建设,落实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建构多形态的课程体系。如随着各类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智能化,参培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有明确的要求。总之,需尽可能地增强课程间的衔接性、多元性、前沿性和适配性,以专家、名师、参训教师共同建构“学术共同体”,推动课程结构的科学化。最终,学院将改革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对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理解和对学生发展的认识,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并将之应用到教育教学行动中。(2)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升教师对《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理解。(3)系统学习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教学。(4)提高美术教学专业技能,培养具备专业美术理论、娴熟美术技能与良好教学素养并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骨干美术教师队伍。(5)增强对地区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感悟力,探索开发学校美术与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相结合、适合农村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掌握具有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6)提高农村美术教师整体素质,使其获得自主专业发展知识与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为农村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骨干队伍。总而言之,改革目标可以简化为: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与主要内容;学习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掌握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情境的创设与营造、信息技术与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内容。

3农村美术教育改革方案的特色与创新

3.1主题设计

在具体课程方案设计过程中,学院以《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原理和主要内容,强调了改革方案的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农村美术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参考和研究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蒲公英行动”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吸收相关研究成果。(2)深化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学习,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学习方式进行系统化的重点分析和解读。(3)掌握美术教育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以地方特色和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为契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反思和评价,使参训教师从实践中掌握课题论证和研究的基本流程。(4)提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以研修过程中的教材成果为基础,将进行地方文化特色教材和校本课程教材的设计、说课、评课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等作为课程主体。改革方案的课程构成如图1所示。(1)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模块包括两部分。师德修养:模范教师师德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新方向;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专业理念: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测评、政策解读与学生艺术实践;教师自身专业发展。(2)专业知识模块包括四部分。教育知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发展知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诊断。学科知识:核心素养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及其教学;用普通人视角看艺术———美术鉴赏、美术欣赏与美术批评。学科教学知识:艺术教育发展趋势与农村应对策略实践型思考。(3)专业能力模块包括六部分。教学设计:美术教材的分析与内涵挖掘;美术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教学实施:学校美术工作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实践基地校本教研观察;典型美术课例评析;村组与家庭教育。教学评价:中学美术的观课、说课、评课、微课;新课程观下的美术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域美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及民间美术进课堂的尝试。班级管理:合作方式完成美术作品的策划与实施;美术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之微课与翻转课堂;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3.2培训方式

改革方案坚持实践性、情境性、贴近性、开放性原则,立足于培养农村美术教师的“核心技能体系”,即注重学员在实践与交流的过程或情境中,经过不断地体验、感悟和反思后形成的知识,使之不仅为受训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支持,同样满足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具体的培训方式有专家讲座、参观考察、教学研讨、实践探究、集中指导、案例分析、协同创新等多种方式。学院还开展“1+1”系列学术研究项目,即学术+实践,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专业,以自愿报名方式,由硕士研究生联系参训教师形成结伴帮扶,设计系列主题课题,在自媒体平台系列培训研究成果。

3.3考核评价与成果转化

篇10

一、以先进理念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

规模设施上台阶后,如果缺少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那么学校的发展就有可能流于浅表。近几年,硕放中学以先进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着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一)积淀学校发展理念,引领师生的态度和行为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发展有了一定的优势和基础,尤其是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通过多次合并,汲取了不同文化的精髓。在整合传统文化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全体师生共同恪守的硕中精神―“做最好的自己”、校训―“修德 达智 健体”和核心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获得最佳发展”的核心精神。“做最好的自己”,体现硕中人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修德、达智、健体”,训导硕中人尚德至善,成就智慧,强健体魄;“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每个教育对象,也体现了办好现代学校与培育现代新人的完美融合,更体现了教育满足人的成长幸福。从横向看,教育要满足所有学生,即所有学生的成长需求,从纵向上看,学校要提供学生发展的健康快乐的成长营养,以学生为本,以成长为基,以健康为要,以快乐为上。“让每位教师获得最佳发展”,教师也应该是一个不断丰富、全面发展、逐步走向成功的情智载体。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还应当具备教师发展的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使所有参与其教育过程的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二)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形成师生的共识和观念

学校践行优质教育对学校管理的要求,完善学校制度,建立一个章程、两大方案、三套流程、多种考评机制,形成脉络清晰、职责分明、奖惩有度、信息通畅的管理体系,着力打造科学、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一个章程,指《无锡市硕放中学章程》;两大方案,指《人事聘任方案》《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三套流程,指德育、教务、后勤三大流程;多种考评机制,主要有自评、教师互评、学生对教师评价、领导专家对教师评价以及家长对教师评价。

学校在教师管理上积极探索,不断尝试,形成了目标引领、精神引领、价值引领、专业引领和科研引领五层次引领法,在制度约束人的同时,开拓创新,注重精神的引导。目标引领―目标是成功的希望、圆梦的基石。要梦想成真,我们首先引领每个教师去寻找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直至成功。用个人终极目标引领,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精神引领―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教师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不断追求“上善若水,大象无形;水无常态,大爱无声”的人生最高境界。倡导“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品格”,鼓励教师全面阅读,勤于摘记,构建丰富的心灵家园。价值引领―教师的教育工作影响深远,其精神融入了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成长就是教师价值的实现、生命的肯定。我们用这种价值观引领教师发展,持之以恒地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让师生共同成长。专业引领―我们注重从专业上加以引领,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我校与洋思中学结对,聘请洋思中学校长来校传授经验,组织骨干教师利用假期远赴洋思实地考察、学习;我们与澳大利亚朵思中学缔结为姐妹学校,通过交流开拓视野。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学习,自我提升。一批批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成长。许美华老师、闫超伟老师、诸锡昌老师等十几位老师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华晓明老师、邹萌菁老师等近十位老师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学新秀。近两年来,顾青老师、杨晓奇老师等近30位老师在省市级说课赛课比赛中获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逐步增强,优秀教师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科研引领―积极组织引导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十一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创新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新课程改革中动机设计策略研究》掀起了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探究的热潮,形成了专题带动、方式创新、教师广泛参与、具有实效的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在《城市化转型期中学生思想现状的调差与教育策略研究》的探索中,初步了解掌握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态,为教师教育对症下药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十二五”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继续深入研究,获得了部分物化成果。科研与教学齐抓,加深了教师思想的深度,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能力。最近三年,全校有近15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邹黎明的论文《从一道几何试题谈起》、何碧峰老师的论文《运用多种方法,优化物理教学》等多篇高质量的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整合学校文化资源,满足师生的需求和发展

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

1.抓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用环境熏陶人。

校园环境文化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文化能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在制度文化和教师文化建设的同时,重点营造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学生文化。如标语牌和宣传展板、班级名片、校园十景,走廊文化、餐厅文化、运动文化等,这些文化设施以其独特的神韵召唤激励着学生,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以及20多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愉悦了他们的身心,让学生在各种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价值,释放潜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学校精心选择了十个有内涵有特色的地方,形成校园十景:校训石、腾飞雕塑、乐台、百年紫藤、行知农场、馨香亭、感恩石、石语、清溪、品香苑,并对校园十景进行深度解读,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2.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用人文培养人。

大多数教师都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业,都希望自己过得有价值、有意义。走进我校校园,宣传橱窗里展示的学校办学思想和目标、师生荣誉、各种活动图片等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我校在各项工作中及时地了解教师有什么要求,困难、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困难看成是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要求看成是自己的要求;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善于深入群众,善于做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每位教师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激励教师努力奋斗,展示自我,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把学校建成温馨的精神家园。要营造和培养教师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教育教师,为青年教师的学习、成长、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优秀的教师在各种活动中显现出来。

抓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干群之间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解决他们的困惑,消除误会和隔阂,在领导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似的人际关系。学校积极倡导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学校专门购置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人手一本,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等教学资源,定期向教师、学生开放。学校行政会议理论学习宣讲等制度的实行,为我校营造了书香校园的氛围。

二、以创新精神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学校注重课堂建设,确立了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的理念,树立了对学生全面评价,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观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具有社会意识、具有综合素质技能的现代公民。

(一)打造高质量的课堂

1.向教学科研要质量。

学校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把握“学”与“教”的辩证关系,以此为抓手,开展教学研究。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课后及时进行评课,既能肯定长处,又能指出不足。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强调集体备课制度。发挥教研组的引领作用,在课堂教学的技巧、方式方法、学生自主性的调动等方面,进行策略性的引领和指导;备课组活动加强集体研究和集体备课,关注教学进度、达成度、明确教学重点、难点,重视教学例题的选择,统一各层次学生的作业。重视专题研讨。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教学会诊,帮助教师自觉放大有效教学的亮点,排除各种无效教学的行为,坚持为“学”而“教”的理念不动摇,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着力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2.向过程管理要质量。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教学“五认真”为抓手,完善制度,细化要求,常态化地开展随堂公开课、中层领导推门听课、学生座谈、问卷等活动。加强作业管理。各备课组精选习题,统一作业,通过完成情况分析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度。完善各种评价制度。坚持多方位评价教师,自评、互评、专家评、领导评、家长评,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形成综合评价。

3.向高效教学要质量。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科研要质量,向45分钟要效率。在不断尝试中,学校总结归纳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五步法”:低起点、小步子、高密度、快反馈、勤辅导。分类指导,整体提高。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采取分类指导措施,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普及与提高两不误。布置分层作业,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AB作业,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二)打造生命化的课堂

努力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的生命体验为重点。更新教师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一个声音”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各抒己见”;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能主动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智慧,表达他们的内心体验,表达他们的情感,且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并时刻体味到人格的自主性和尊严。教师也能找准自己的“心理位置”,重新调整心态,充分展示他们的教育智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实施开放式教学,为课堂注入生命活水。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生物课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数学课指导学生到操场测量旗杆的高度,美术课引导学生用画笔展现校园的美景……课堂教学一旦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进了充实的活力。

关注学生每一点发现或者进步,充分尊重学生,适时鼓励学生,将学生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来对待,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教育的尊重。

在全体教师多年来的努力下,学校在新区教培研中心组织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的优秀率、全科合格率、毕业率、均分等多项考核中,始终保持前三位。

三、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程引领师生共成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我校的课程建设,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德才兼备的“专家”。最充分地为学生设计“菜单”,最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差别化“菜单”是我校课程建设最大的特色,也是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的有力抓手。给学生创造多元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校本课程,从多元的角度审视自我、挖掘自我,找到自身的特长,捕捉成功的机遇,提升自己的素养。

(一)精心设计,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选择和设计,始终坚持结合学校及地方特色为原则,遵循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发展需求。

1.航模。

学校依托毗邻苏南国际机场的优势,着力培养学生对航模的兴趣爱好,设计了航模课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2.双语。

无锡新区正大力实施教育国际化,打造国际教育先导区。硕放中学处于对外交流展示的前沿,为了提高学生在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积极开拓双语阵地。英语沙龙、英语角、双语课、口语大赛……各项系列活动丰富多彩。聘请外国教师来校交流讲课,安排教师出国进修学习,组织学生到新加坡韩国等国修学培训……一次次的国际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3.禅绕画。

这是一种心灵治愈的绘画活动,在作画的同时,心灵呈现冥想状态,进而达到自在、心静的效果。在画禅绕画的过程中,需要用九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结合思维的冥想,去释放压力,创作有趣的作品。既能帮助人放松心情,也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许多学生在接触和尝试了禅绕艺术之后,都会深深爱上禅绕画。通过各种形式来享受禅绕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我们相信,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禅绕艺术,是对生命艺术的一种非常优美的诠释方式。

除此之外,学校还精心选择了硕放乡土历史、晨钟文学社、监测站、地球小卫士、篮球、乒乓球、乐队、泥人、脸谱等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供每一位学生选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

(二)载体拓展,创造满足学生的自我展示

1.细心指导,发展特长。

学校在开设校本课程超市的同时,还会细心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陆铭屺的笛子小学有基础,如今已达十级,我们就建议他参加乐队课程,并以他为主组建一个小型乐队;周舜的二胡已达十级,学校就以他为中心,聚集一批学过二胡或者喜欢二胡的学生,组成二胡的社团,展开活动。

2.创造平台,展示自我。

学校通过节日文化活动: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和科技节,为学生搭建平台。不论是手工还是舞蹈,不论是绘画还是书法,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在学校的舞台上崭露头角,绽放异彩。

四、以德育为先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我校秉持“让每个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在德育教育创建工作中确立德育特色的外显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深化至学生品德自我教育,提升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当前的初中生拥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自主、独立和平等地迫切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循循善诱的启示激励。

1.自主设计,生涯规划。

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特长,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引导学生规划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涯发展计划。把“自我经营的能力、规划与行动的能力、利用时间的能力、处世和交往能力、对周围环境主动适应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作为学生个人生涯规划中能力发展的7项指标,使学生的自我发展志向明确,目标清晰。

2.自主管理,自我监督。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有责任有义务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因此,学校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升旗仪式由学生主持,广播操打分由学生进行,五项常规评比由学生自主打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独特作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校、班级的管理中来,以“值日班长轮流负责制”、“团队文明礼仪岗”、“学生督导队”、“诚信考场”等系列形式,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自我管理的成效是显著的,硕中的学生都以学校的主人自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未有违法事件发生,违纪事件也是极少数。

篇11

如何找到牵动乳源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走出自身发展的困局?乳源几届党委政府深入调研,积极思考,广纳良言,最终确定了“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让教育优先发展,带动全县各项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于是,乳源迎来了教育大发展的春天。

山沟里矗立起花园式校园

走进乳源,但见大山连绵,沟壑纵横,这里的老百姓生活依然并不富裕,楼房仍显得稀少。但总不时闯入眼帘,令人惊喜的,是一所所漂亮的学校。这里的每一所中小学校都几乎是花园式的校园,绿树成阴,宏伟的教学楼错落有致。每一所中小学校都几乎拥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或200米运动场。各种功能室基本配备,校园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尤其是近年新建落成的坐落于县城以北的县高级中学和县城以南的县民族实验学校,校园设计新颖、布局合理、气势恢弘、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一流。这一切,不能不让到访的每一个人欣喜万分。如此一个小县穷县,却办起了现代化的大教育,无不令人深深为之感叹。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不仅是县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同时也是该县普通百姓的一种普遍共识。勤劳、善良的瑶乡人民抱着宁肯少吃一顿饭也要办好教育的雄心壮志努力奋斗着。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集资办学,到2003年一个年财政收入当时仅几千万元的小县穷县,举全县之力投入1个多亿建设起一座现代化的县高级中学,三年后又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起民族实验学校,这需要何等的胆识和气魄。每年县财政投入教育经费都占整个财政支出的50%以上,甚至于达到70-80%。尽管这样,县财政的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乳源县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教育投入。

1992年的春天,乳源通过热心人的牵线搭桥,迎来了香港港九纺织染业职工总会一群善长仁翁,他们爬山涉水,来到了广东最高的石灰岩乡镇――当时的红云镇,帮助石灰岩山区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红云希望小学。16年来,乳源恪守“诚信有道,真情感人”的原则,大力争取港澳热心人士的支持,积极引进希望工程,共筹得建校资金6000多万元。如今,漂亮的希望工程学校遍布乳源城乡。

山区里学校点多面广,不利于集中资源,乳源县发挥优势,创办优质教育。该县早在2004年起,就积极抓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逐步实施集中办学。该县依据“立足长远”、“规模办学”的原则,秉持“成熟一所,调整一所”的思路,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扎实用好省下拨的专项资金,县财政补给不足部分,建好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饭堂、厕所和运动场,让学生拥有“四位一场”,即:有学位、有床位、有餐位、有蹲位,有运动场等。到2008年5月止,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较高标准地完成了全县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逐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2007年又全面起动危房改造工程,彻底消灭了校舍危房,使集中办学学校硬件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2007年秋,总投资4008万元的新民族实验学校顺利落成并开学。民族实验学校是集中办学的样板学校,学生是全县各乡镇五六年级和初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免学杂费和住宿费,并给予每人每学期130元生活费补助,减轻了瑶族学生的家庭负担。这样全县该年段所有瑶族孩子都能在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一流、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中享受到优质教育。

2003年前,乳源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3000多人,但全县只能提供500个高中学位,另有600多人到市里或邻县高一级的学校就读,还有约2000多名初中毕业生早早告别了学校,外出打工。为改变乳源落后的教育现状,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乳源斥资一亿多元,建起一座占地300多亩,可容纳5000多个学位,拥有一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高级中学。同时,投入改造资金500多万元,增量扩容了乳源职业高级中学,使高中学位增加至6000多个,基本满足了高中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块让教师幸福成长的乐土

乳源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通过提高待遇,培养留住优秀人才,引进全国优秀教师,成功建设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全县2190名教师里,有高级职称教师69人,中级职称教师1270人,两项占全县教师的61.14%。该县教师参加省市各类教学比赛优势明显,几乎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各学科,均获市一、二等奖,部分学科教师还代表市参加省比赛获得殊荣。自“十五”以来,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市以上各种教学杂志上发表的有230多篇,获市以上奖励的有900多篇。

几十年来,乳源从未发生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尤其在几次的教师工资调整中,提高教师工资补助标准,使教师工资待遇高出同期参加工作同级别公务员工资的四至五百元。在乳源高级中学建设之初,为吸引优秀人才,以年薪分别为10万、7万、和3-5万元面向全国择优招聘校长、副校长以及优秀教师,并对受聘的校长、教师在住房、家属就业和子女人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招聘广告在全国推出后,立即引来八方人才应聘。在连续几年的招聘中,共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高中专任教师近200名。乳源积极构建激励机制,大力表彰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多种激励手段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积极性。教师这一职业在乳源逐步被更多的人所青睐,教师这一身份让乳源的教师们感到了一种尊严和荣耀。

乳源努力打造教师幸福成长的平台,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大赛、双三课(备课、上

课、说课)评比、“分片教研”“送教下乡”“中心备课组活动”、校本教研等活动,使所有在职教师都拥有一个个展现才华、沉心教研、磨练提升的良好舞台。该县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引导各校开展好青年教师培养活动,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人人制订专业发展目标,调动教师内在动力。多年来,大批教师参加学历培训、技能培训、脱产进修、在职培训等培训学习。华南师范大学在该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办网络教育本专科班,在县高级中学开设了研究生课程班授课点,参加本专科学历进修学习教师达到了500多人,70多名骨干教师和校长参加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班的进修学习,教师在家门口就可参加大学和研究生课程进修。创新的培训培养方式和浓郁的进取氛围,使乳源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教师,如赵雄英、邓、盘新玉等多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陈松英等三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

乳源县采取五项举措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公开招聘,广纳贤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乳源县就实行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每年面向社会公开公平招聘素质高能力强的新教师,不断给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2003年起每年县高级中学都高薪向全国择优招聘优秀教师,为乳源高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二是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校长竞争上岗。2003年一2005年,对村一级小学校长、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及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成功聘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和中层领导,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三是每年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督导评估,各中小学形成了你争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教育内部的生机与活力极大地显现,讲学习求上进蔚然成风。

一切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乳源县就重视学生的全面身心健康成长,扎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竞赛活动,促进了学校文化的丰富与多元。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素质教育在全国逐步引起高度重视,该县教育行政部门认为,素质教育是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办优质教育希望之所在,于是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无论哪一任班子,都要将研究解决教育问题作为全县发展的战略议题,整体推进教育向前发展。县教育部门更是全力掀起了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的热潮,多次组织全县校长和骨干教师前往全国素质教育起步最早的湖南汩罗参观学习,同时加强学校办学思想的研究,树立并坚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在推行素质教育中,乳源县大刀阔斧,从应试教育最大弊病入手,在学校及校长、教师考核中把下面几点列入刚性条件:一是坚持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破除分主副科教学的思想,全面开齐开足课时,全面提升各学科教学水平。二是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积极培育本校的传统特色项目,引领带活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三是重视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四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学校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使学生健康成长。

2004年秋季开始,县中小学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实验阶段,积极推进县域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初步构建了以县中心教研组、片中心教研组和学校学科教研组“三级联片”教研活动体系,推进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心备课组活动、分片(联校)教研、送教下乡已经成为全局教研工作的“三把斧”,“双三课”已经成为学校常规教研活动,有效地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及教师的整体素质。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汉族文化和适应现代生活遇到障碍较易产生自弃心理,在交往中易产生自卑心理以及小学低年段学生“双语教学”的特殊性等问题,民族学校开展了“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发展”“双语教学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心理教育”等课题研究,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有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县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并获广东省“吴汉良教育管理二等奖”。瑶区学校还积极开展民族特色教育,如少数民族美术、体育、刺绣等,民族实验学校开发了《瑶族传统文化》《瑶族体育活动》等四门校本课程。

大胆石撑起乳源教育的绚丽前景

普及义务教育实现高质量。1996年县“两基”通过国家验收,近年更是各项“普九”指标由相对脆弱向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普及转变。目前,“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基本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目前,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毕业生毕业率为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4.5%,辍学率为0.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7.77%,三残儿童入学率为98.8%,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

高中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县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规模从八十年代初的仅几百人增加到416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八十年代的不足20%达到69.2%。高考上线人数一年一个新高,从2002年重点上线6人、本科上线58人,发展到2006年83人上重点本科线,上本科线335人,上线率达46.2%,跃居韶关市之首。2007年在1015名高考考生中,共有53名考生进入重点本科线;进人第二批本科线的考生274人,比去年增加22人。入本科线考生共有327人,本科上线率为34.46%。

课程改革取得新突破。原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在调研乳源县基础教育的整体情况时,充分肯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2005年3月16日至17日,全省21个地市教育局、学校参加“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研讨会”,与会代表聚首乳源,共同交流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上乳源高级中学作了专题报告,与各地教育局和其他几十所学校进行了交流。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以“创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为主要形式的德育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小学及初中质量抽查成绩逐年提高,每学年组织一次全县性的中小学生大型文艺晚会和体育竞赛,均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近年来全县中小学获市以上奖励(含各种荣誉、学科比赛、教研成果等)685项(次),特别是在参加市学科及市各类艺体比赛中,获奖的等次均在全市的前列。

民族教育发展获好评。2006年11月2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来自中央两部委和全国各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和教育部门的领导

和同志们,在青山绿水,气候宜人的粤北山区乳源欢聚一堂,参加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乳源瑶族自治县基础教育取得的成绩,并将其概括为“三个无”、“六个有”和“六个优”,即无危房、无入学难、无欠账;有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比较高的义务教育,有发展很快、质量较高的高中教育,有良好的教育设施,有相对均衡的教育结构和较协调的教育发展体系,有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篇12

一、2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通过了省“创建依法治校达标县”验收。一年来,在实施依法治校工作中,成立了组织机构,建立了督导检查机制;制定完善了师生权利和义务、学校章程、师生申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县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学校管理日趋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20**年6月,顺利通过了省检查组的评估验收。

----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对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估验收。20**年我们努力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和文件,编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资料汇编》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估知识问答》,印发至全县各乡校,构建起教学评估工作的长效机制。20**年10月,顺利通过了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验收。

----学校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120多万元,全部用于各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完成了4所小学的校舍新建工作和13所学校的改扩建任务,共整修和新建校舍260多间,围墙700多米,总建筑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广川中学教学楼和宿舍楼、龙华中学宿舍楼工程也已交付使用,建成了高质量的寄宿制学校;梁集中学和孙镇中学、河渠中学和广川中学顺利实现合并。

----全县中小学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我们对全县中小学微机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全县中小学新增微机室35个,微机1900台,使微机室达到了180个,微机总量5400台。**年,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启动,累计投资750多万元。全县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113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06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各35套,覆盖全县113所农村中小学。20**年11月29日,我县“农远工程”高质量的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得到了全面落实。取消了规定以外所有收费项目,与各乡校校长签订了《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责任状》。建立了定期检查制度。省市检查组曾先后3次对我县进行突击检查,均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学校“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20**年,共查处6起乱征订、乱收费、乱办班问题,处理教育干部教师8人,有效遏制了“三乱”问题的发生。市纠风办、物价局等四部门多次进行专项检查,给予了高度评价。教师不足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全年共招考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79名,全部分配到边远学校任教,充实了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国家惠民政策得到了认真落实。全年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824万元,切实使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

----素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各乡校都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学生升学的参考依据,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实现了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目标。加强了六种常见病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各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部分学校还建起了心理咨询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突破。20**年高考,全县本科上线人数达1879人,本科上线率达到61.2%,其中景中本科上线人数1415人,本科上线率达到了90.7%,并有3人考入全省理科前100名,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实现了景中高考历史性的突破。梁集高中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跨进全市普通高中先进行列,通过了市级示范性高中验收。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以“三排查一强化”(即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漏洞,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整顿活动;启动了学校安全工作评估机制,强化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推行了“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广大师生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同志们!

过去一年的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与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节拍还不适应。一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职业教育较为薄弱,基础教育还存在薄弱乡校;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三是县镇学校班容量过大,个别乡村学校生源不稳,控辍保学任务仍很艰巨;四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音、体、美、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等学科教师仍然短缺。五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理论素质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部分学校的管理还比较粗放。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教育系统要着力改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我们要着力在做好“三大转变”上下功夫:

一是由搞好学校建设为重点向增强学校发展内涵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我国教育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要求“上好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搞好学校建设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向发展学校内涵、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在学校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当前教育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市里把20**年定为了“教育质量提高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加大干部教师培训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二是由重点建设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转变,积极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一种期望。过去一段时期,由于一直实行重点发展模式,我们投入了很大力量去发展一些重点学校,各类教育都有不同级别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导致教育失衡问题十分严重,城乡之间、乡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促成重点学校“高人一等”的同时,也大大挫伤了薄弱学校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也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伤害,从而引发了择校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普遍渴求,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均衡的配置教育资源,更多地向薄弱学校倾斜,缩短学校之间的差距,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是由重点发展普教向大力发展职教转变,实现普教和职教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工商企业就业,社会对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急需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与之相适应。但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较小,办学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大批初中生毕业后选择到本地或外地工商企业打工,由于缺乏专业技能,难以找到好工作,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高、工资水平低的工作,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缺乏专业技能已成为就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建设高标准、高水平、规模较大的职业教育学校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对提高我县人才素质和能力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力在发展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努力做好职教中心和龙华职业高中建设,全力做好职教招生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改变我县普教和职教“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状;大力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20**年的主要工作

20**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认真学习承德学区建设经验,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是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乡村行政区划,设立学区中心校,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统筹管理学区范围内学校的教育教学,并以学区建设为基础,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以评估激励机制为手段,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二是认真编制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初中布局调整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实施。到年底,全县国办学校撤并为145所。整体新建3处完全小学,异地新建景州镇中学,力争明年新学期开学前交工投入使用,完成景州镇中和车庄中学的合并工作。

-----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学前三年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提高适龄幼儿入园率。要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园质量。广川、温城、北留智三个乡镇要力争再分别新建一处公办幼儿园,其他乡镇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规范化幼儿园的数量,现有幼儿园要在提高办园条件上下功夫,年内力争建成两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要加强各级幼儿园管理,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积极抓好县域内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的登记造册和审批备案工作,做好幼儿园办园资格年检审,严格审查各幼儿园的办园资格。加强幼儿园教材管理和使用,统一使用省编幼儿教材。深入开展学前教育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全县学前三年教育的健康发展。

要进一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切实保障“三残”儿童就学的权利。在现有特殊教育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三残”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加强特教学校的建设,增加学校的招生数量,强化随班就读点管理,搞好师资培训,提高特殊教育老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全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高中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20**年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普通高中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积极谋划新高中学校建设;坚持以内涵建设和内涵发展为主,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力争把梁集高中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优化普通高中规模结构,努力促进均衡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启动**中学体育场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力争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大基础投入力度,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抓好两项“调整”,即调整办学思路,调整专业设置;实施“两大工程”,即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职教中心整体搬迁工程。全力做好龙华职业高中招生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使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强化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坚决制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抓规范、抓管理、强特色、创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民办教育的办学活力。

-----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设施改造工程。严格落实省市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取暖设施改造工程专项资金足额到位,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所有取暖设备和施工队伍一律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各乡校要做好工程后勤保障工作,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前提下,确保施工时间和施工质量。

(二)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造一流行风校风

一是坚持把教育行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和四项工作制度,狠刹“三风”,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打造**教育廉洁、高效、务实之风。二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到实处。做好经费落实工作和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从严治理“三乱”问题。三是全力做好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各寄宿制学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明确资助对象及认定标准,合理分配名额,严把贫困生界定关,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存在营私舞弊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予以处理。

(三)大力实施“三名一强”工程,积极打造**教育品牌

一是培育名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学生满意度、教学成绩、现场做课、获奖情况等为依据评价教师,让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分别授予教学能手、教学状元、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知名教师,以名师文化为引领,培养一批教育教学专家,打造一支“高标准、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二是打造名校。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量化方案,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锻造名校,打造精品,带动全县教育快速发展。三是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名校长。关注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富于组织协调能力和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中小学校长,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四是建设教育强县。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办特色学校,追求优质教育,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一大步,三年上一个大台阶,五年再造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大力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

一是强化教学管理。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采用“三论”(讨论、争论、辩论)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实行民主办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三是运用“环境育人”的理念,架构新型校园文化体系。重点抓好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激励和熏陶广大师生。

(五)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坚持实行依法治校,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抓好新《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落实,进一步规范组织机构建设。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制工作队伍,夯实一个法制工作基础,创设一个良好的依法治校环境,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巩固学校法制教育进课堂成果,确保法制教育“四落实”。积极做好各乡校校长、主管校长和法制办主任的培训工作。切实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是创新教育理念,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乡校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切实做好适龄儿童入学工作,对不满6周岁的儿童,不得入学;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分设快慢班、重点和非重点班、实验班和普通班;要重点整治中小学校“三多一长”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和学习时间过长等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5天教育教学时间。

三是依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各乡校要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坚持实行辍学生月报告制度。要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控辍方案,采取依法空辍、管理空辍和助学控辍等多种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四是加强学籍管理,坚决抑制择校风蔓延。坚决杜绝公办中小学校跨片招生,严格实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严格实行班额标准化管理,认真解决好班额过大问题。

五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机制,推动中小学校管理在上新台阶。全面落实《衡水市普通中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机制,深入开展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机制,以评促改。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要强化教研室职能,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五课一思”(即备课、讲课、评课、听课、说课和课后教学反思)活动;实施“双百”工程,即组织百名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精选100名全国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制成光盘发至各校,充分利用“农远工程”设施,对全县广大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引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抓好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推进三级课程和新课程标准落实;并做好薄弱学科的教学工作。

二是要坚持育人为先的宗旨,狠抓德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标准,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国史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文体活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让孩子学会感恩,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切实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经常性的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爱的真谛,由衷的生出感恩之心,自觉地回报社会、回报亲人。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强体育、健体魄、促发展**学校体育阳光工程推进计划》,加强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提高体育课的开课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健康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认真抓好音乐和美术课的开设,积极组织筹备好**第七届艺术节。

(七)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为确保顺利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验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2006年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的基础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设语言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推普”宣传活动,积极选拔培养省市级普通话测试员和普通话骨干教师,强化师生培训,使适龄教师普通话达标率和中小学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合格率均达到100%。

(八)大力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利用,提升我县教育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积极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实验条件。各乡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和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等文件精神,摸清底数,做好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到年底,每个乡镇至少要有1所学校建成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并完成全县中小学实验室及其他功能室和管理人员电子建档管理工作。

----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制定《20**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大力开展三类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即网管人员培训、学科教师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培训。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学研究人员,深入到教学第一线,指导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到年底,在全县建成市级农远工程示范性学校2-3所,县级示范性学校5-10所,顺利通过全市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检查评估。

----要积极推进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大力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各乡校要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经常购买一些使用价值高、思想性强、富有教育意义和收藏价值的书籍,做好图书的更新与维护工作。要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并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图书馆要对学生经常性开放,方便学生随时借阅书籍。积极参加市一级、二级中小学图书馆的创建活动,力争年内至少有2所学校达到省一级图书馆建设标准。

(九)进一步健全安全考核机制,积极构建安全和谐文明校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