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8:36: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员工管理原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Abstract: the incentive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to motivate employees work enthusiasm effective means, but some enterprise practice find that not all of incentive was effective. Not the right incentive mode not only failed to mobilize stuff, or even just the opposite.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should be in the basic i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ups,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search for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asures, this article to enterprise case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to set up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asures basic principles.
Keywords: effective incentives; Incentive principle; case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激励管理的基本概念
激励管理,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目标的系统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激励实施方式体现为两种:一是物质激励,二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按照激励的方向分类又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所谓负激励是指惩罚和批评等。激励理论还要求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贯穿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激励管理在员工管理中的案例及分析
企业制定激励策略时,常因缺乏制定原则而陷入误区。那么制定激励策略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案例入手分析。
案例1:公司某项目经理参加管理学培训后,应用了如下激励理论:首先是放权,让员工有充分的决策权,赋予其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同时改变以往批评责备的管理方式,采用赞扬和赏识方式来沟通。一段时间后,员工积极性不仅没有提高,不满反而增加了。员工一致认为,经理是通过花言巧语欺骗他们工作,他们希望的是与责任对等的薪酬水平。另外,由于经理只表扬,一些犯错的员工没有得到惩罚,引起群起效仿,经理的威信和管理效力也开始降低。
以上案例中经理的出发点是想采用激励来鼓励员工,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其症结首先是对该群体体选错了激励方式。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人的追求分为五个等级,依次是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价值需要。只有当低一级的需要满足时,高一级别的需要才表现出来。项目部员工正是为生计奔波时期,对生存和安全的要求最为迫切。然而经理的激励措施只让员工工作内容和责任增加了,收入却没有提高,劳动与报酬不对等,自然产生不满。其次,经理一直发表鼓励的,表扬的言论,当看到一些犯错员工没有受到惩罚时,其它员工心理出现不平衡,认为经理软弱缺乏原则。
该案例说明:激励首先应该按需激励,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讲,党物质激励的刺激不起作用时,精神激励往往更有效。其次,应坚持双向激励,激励不是一味的鼓励和表扬,必须奖罚分明,维护公平公正的形象。
案例2:项目部的技术员小陈通过研究,对现有施工方案进行了改进,使成本大幅降低,施工速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工程已按照原方案开工,无法调整,新方案未能立即实施和推广。一年后,新开的项目采用小陈方案后,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当年年底召开表彰大会上,小陈受到表彰,也收到了奖金,但是小陈却没感觉到任何动力和鼓励。原来这一年,小陈因为自己的贡献不被得到认可,心灰意冷,认为花心思在创新上没有意义,一年后,小陈觉得发展前景渺茫,便辞职了。
以上例子中看出,小陈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创新潜质,但由于成果迟迟得不到承认和鼓励,创新热情受到打击,由此逐渐放弃和荒废创新,直至个人潜力被完全扼杀。公司流失了一个潜在的优秀人才,小陈的职业发展也受到影响。
有效激励应该是及时的,公开的。让受激励人立刻感受到冲击,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更高一步的工作中。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被认可的愿望,只有及时的给予激励,才能不断提供动力源泉。
案例3:公司对外聘职工考核转正,后勤的王师傅多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获得考核组认可。为了激励王师傅,特批王师傅转正,王师傅收入也实现双倍增长。第一年,王师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尚能完成工作,但一年之后,他的积极性逐渐下降。领导非常不解,认为公司将你由外聘转正了,抱住了铁饭碗,巨大的激励应该换回感激和回报,为什么反而不积极。
以上案例中,不难发现王师傅积极性下降的原因,首先是王师傅在自己岗位上没有得到升迁希望,与之前大的激励相比,没有持续的激励来刺激王师傅努力工作。其次王师傅转正后一下子抱定了铁饭碗,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压力顿时降了下来。
该案例说明激励首先应该是持续的,不能奢望一次激励起到一劳永逸的功效,持续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不竭动力。其次,激励应是适度的,过低的激励起不到刺激作用,而过高的激励将过分抬高期望值,一旦激励力度达不到之前的水平和期望,则激励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有效激励对策和原则
对以上案例,应采取如下措施做到有效激励。案例一中,员工职责增加时,需随着提高收入,实现劳酬对等,经理也应理解负激励也是激励,除必要的鼓励,对问题员工要及时批评和惩戒。案例二中,企业应吸取教训,对一些好的方案和思路要通过及时激励搭建平台,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同步发展。案例三中,可将王师傅的一次大激励分为若干个小激励,细水长流持续激励,如采用适度增加待遇,待遇逐渐提高,预转正及考核转正等步骤实施。转正后,要通过培训,让王师傅看到更好发展前景。
由此,可以总结有效激励管理的五个原则。即应坚持按需激励、正负激励、及时激励、持续激励及适度激励的方法和原则。企业应针对不同员工,不同时期等具体情况,在激励原则的基础下,制定激励管理措施。
总结
激励管理是企业设计的一系列外部管理手段,在提高企业的员工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若不分对象、不分时间的单纯激励,往往适得其反。因此,企业应追求最有效的激励管理,立足自身情况,深入分析,在坚持按需、正负、及时、持续、适度原则的基础上,研究针对本企业的激励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良好精神环境的营造需要公共关系管理幼儿园所营造的精神环境决定着幼儿园发展否充满生机与活力,精神环境是影响人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关系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及发展。城乡结合部幼儿园良好的精神环境,既包括包括幼儿园内部的职能部门之间和教职员工之间配合默契、步调一致,教职员在工作中是心情舒畅、团结一致、士气高昂的,同时也包括幼儿园与周边或有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本部门的工作得到大家的信任和理解。幼儿园实施公共关系管理可以达到的目的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协调幼儿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精神环境。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公共关系管理原则
(一)公共关系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一致性原则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幼儿教育目标,它是幼儿园开展一切活动的依据。幼儿园在制订工作计划时,要考虑到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性,使公共关系管理常规化、系统化。公关目标要围绕着幼儿园的总目标来制订,把公关活动作为幼儿园所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公关目标要通过有意识的、有规划的、连续的、全方位的公共关系活动来实现,不是仅靠零零散散的有限几次公关活动就能达到的,公关活动的开展要与管理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
(二)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原则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倡导儿童利益优先,我国政府签署《儿童权利公约》,并且将儿童优先发展这一原则要求写入了宪法。作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机构,幼儿园要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公共关系管理中所开展一切活动要符合幼儿实际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
(三)专人负责的原则幼儿园公关人员应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全面的交际能力,能准确地把握时机;同时要正直、热情、耐心,热爱本职工作;一切从本园利益出发,不厌其烦地向公众解释和宣传本园的目标和宗旨。(四)全员参与原则幼儿园公共关系涉及到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不是几个工作人员能独立完成的,特别是在当前师资短缺的城乡结合部幼儿园,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因此,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全员参与到公共关系活动中来,自觉地建设和维护幼儿园良好形象。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公共关系管理的内容和途径
(一)理顺内部公共关系
1.园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把握整体办园方向。园长的角色具有多重性,是受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各种管理关系的制约的,可以说,园长既是幼儿园管理的主体与承担者,又是幼儿园管理关系的创造者。]园长要把握好幼儿园发展的正确方向,理顺内部关系,树立幼儿园良好形象,使园所始终处于和谐状态。首先,园长要掌握用人之道。园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教职员工的内在潜力,使每个人的才能与智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理顺学校内部关系时,园长要认真分析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人才分类,做到人事相宜,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此外,还要避免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内部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的出现。在整个幼儿园内部做到人人都有事干,事事都有人干,教职工各尽其力,各尽其才,有效实现内部公共关系结构的优化。其次,优化幼儿园人际环境。园长应加强幼儿园管理中的人文精神,要深入教职工中去,通过与他们平等真诚地交谈,清楚了解教师的心理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教职工,关心爱护教职工,用情感手段激励他们热爱事业;对他们的缺点不能苛刻指责,要热情帮助使之改正;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给予奖励,激励他们奋发上进。园领导在管理中要尊重教职员工的人格尊严,避免高压式的管理方式,尊重他们的知识,尊重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隐私。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要能够首先做到,为教职工树立榜样。在幼儿园管理中要明确责、权、利的关系,激扬正气,鞭挞邪气,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同时,还要注意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教师,能够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有容人雅量,把大家团结在一个祥和、温馨的大家庭中,要避免任何削弱了集体战斗力的矛盾发生。
2.提高教职员工的公共关系主体意识。首先,要健全幼儿园民主管理机制。幼儿园良好的公共关系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使他们在工作中具有方向感、信任感、成就感和温暖感。公共关系管理特别重视对话在管理当中所起的作用,强调在管理者与教职员工之间要建立正常、通畅、制度化的对话渠道。通过对话,管理者可以很好地向教职员工解释园所的政策和活动,明白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更好地开展工作;教职员工也可以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向园所管理者反映意见及改革建议。管理者与教师通过对话充分做到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让每个教师都能参与进来,能有机会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充分表现自己。同时,管理者还要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尤其是当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时候,让他们了解幼儿园领导是如何作出决策的,并对领导的工作进行监督。其次,帮助教职员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幼儿园的工作是烦琐的、辛苦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园所领导重视和积极开展组织内部的各项公共关系活动,培养广大教职员工敬业乐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用全园教职工所共同信念和认可的目标宗旨来组织、动员和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认同个人与园所的关系,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并且把日常工作与高层次的价值目标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以自己的才干实绩赢得同事和家长的承认和尊重。
(二)重视外部公共关系
在课题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领导者相对更重视内部公共关系的管理,忽视了外部公共关系工作和其重要性,认为只要园所内部公共关系协调了,教育教学质量就可以上去了。园所与外部公共关系是决定园所良性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园所外部公共关系的影响作用,时时处处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同时,要充分理解外部公共关系的复杂性,打破封闭保守的思想框框,对外界进行深入的了解,细致的分析,慎重对待不同的外部公共关系。
1.正确认识园所外部公共关系。幼儿园外部公共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与家长的关系。幼儿园与家长的关系是幼儿园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园所不仅要把家长当作幼儿园的服务对象和教育合作者,更要把家长当作幼儿园公共关系的首要对象。在管理中,园所要调动家长关心、支持、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家园合作,帮助他们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密切亲子关系。实现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2)与社区的关系。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总是处于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社区具有结构的稳定性、相对独立性、发展不平衡性等特点。]幼儿园作为社区的教育机构,应根据其所处社区的特点,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主动做好社区工作,整合和利用幼儿教育资源,推动社区学前教育发展。(3)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在办园过程中,幼儿园要主动通过与主管部门的联系,取得理解和支持,协助幼儿园解决办学经费、师资等各种问题。(4)与政府的关系。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执行机关,有教育、文化、卫生、财政、审计等机构,具有有公共服务职能。园所应当与这些机构搞好关系,争取政府对园所的了解、信任与支持。园所要主动与有关的政府机构取得联系,善于调动政府人员支持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以赢得政府的信任与赞誉。(5)与新闻媒介和专家的关系。新闻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快、影响力大的特点,是沟通园所与大众的桥梁。园所应与有关新闻公众建立经常联系,邀请他们参加园所举行的活动,为园所作广泛的宣传报道,通过新闻媒介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园所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主动与幼教专家联系,利用他们的专长为园所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以促进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更快更好的发展。(6)与小学的关系。儿童的成长有一定的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明确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4]幼儿园要加强儿童入学所必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带领儿童参观小学、开展联谊活动等措施,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的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2.广泛收集信息。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园所要发展,就需要广泛收集与己有关、于己有用的各种信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必要的手段汇集在一起,以此为基础作出正确决策。农村幼儿园可以通过接送幼儿时的随机沟通、亲子活动、家长座谈会、发问卷、家园联系册等方式来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教师座谈会或对上级领导以及有关专家进行访谈来听取对幼儿园的各种反映。有条件的园所还可以通过外出参观了解其他幼儿园管理上的新举措,为本园管理提供参考。
城市园林建设的好坏以否是城市明信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等已经严重破坏了城市环境,城市的环境质量也严重下降,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来投资。因此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是必要的。
1.2城市园林建设有利于美化环境
城市的污染日益加剧。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工厂的增多导致空气污染加重、有害气体的排放、已经影响了市容市貌,城市园林建设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有利于改善市容市貌。
1.3城市园林建设有利于人类健康
园林建设有利于改善环境,使得人们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并且各种花材和艺术造型有利于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降低生活压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的园林建设使得城市的绿化做到合理的布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同时生态环境的和谐美丽,有利于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保证精力的充沛,也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与文明进步。
二、城市园林设计的原则
2.1因地制宜
要求明确在明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在规模上的要求、充分调查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技术条件水平、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根据用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具体如下:(1)要考虑的是植被的选择,如何选择达到最优,因地制宜,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生态习性,根据具体的环境区域来选择最适合的植被。比如街道周围的绿地建设,它要求植被具有吸尘、隔音、美化作用,因此可以选择对水、土、肥要求不高、易于修剪、并且抗性强、的树种。综合性公园则可以建立具有很多枝干,高大密集、能够庇荫的乔木以及可以休息的灌木或者草坪。工厂周围可以进行防护,美化环境。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植被建设来进行合理的配置。(2)根据当地的城市风格建设,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是融合在一体的,不能与城市建设显得格格不入,需要根据当地城市的整体风格相联系。(3)根据当地人们的习惯进行建设,包括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对户外活动的要求,选择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适合当地人们的风格进行城市园林建设。五是考虑到当地的空间时间限制,根据空间的大小,选择树木的种类多少,以及植被的组合美化和组织空间,协调城市建设,不影响正常的城市建设。
2.2讲求统一
进行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需要做好规划建设,城市园林建设也是如此,城市园林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栽种植被、或者说着进行开湖建设,而是应该应该遵循美的规律,讲求规划的统一,将园林建设放到整个城市规划中,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建设设计之前,准确掌握各种学科知识,建设的时候综合运用美学、美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做到科学建设规划,同时做到艺术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艺术性就是在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求能够满足人们的观赏活动需求的同时达到美的效果,发展性就是在园林建设中能够达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或者提升人们的美学意识。只有做好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艺术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才能更好地进行园林设计。
2.3天人合一,和谐建设
城市园林建设最好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偏向自然的和谐,原始生态环境是最美的,要求在计划设计城市园林建设的时候,尽最大的努力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行生态建设,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把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和谐运用到城市园林建设中,同时也要求园林绿地建设在具有实用性的基础上,总体上做到协调和谐,在做到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要体现不同的风格的同时也做到和谐配置。比如公园的、风景点的建设做到美观、色彩丰富。寺院或者古迹周围做到庄严、肃穆。植物的种植考虑整体的效果,包括形、色、味、声的和谐等等,体现不同且和谐的风格。
2.4经济实用
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其中包括建筑材料、不同规格的苗木的选择、施工成本等方面的同时,做到事半功倍。具体如下:(1)具体运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价格较低、独具特色并且适用性强,易于种植,可以进行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建设费用。(2)进行经济树种的种植,可以种植一些经济树种,比如柿子树、银杏、核桃等等,这样既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3)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地面挖掘。也可以依附于城市的建筑进行设计,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的投入。
三、施工管理要求
3.1做好前期工作
首先应该明确园林建设的基本内容,做好工程范围内的工作,具体如下:(1)熟悉设计的图纸,按照要求设计,并且检查设计的图纸是否齐全、完整,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还有进行现场的勘察,勘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施工现场的交通,是否有利于大型车辆的运行,是否妨碍了当地的交通安全。施工现场的地形是否符合建设要求,是否需要开挖,或者周围的居民是否需要搬迁等等。施工现场的水电方面是否能够保证供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资源方面的情况,并且做好相应的预算。(2)绿化问题,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绿化,并且与当地的环境、人文等各种因素做到有效地结合。并且了解勘察当地绿化的适合时间,种植适合的植物。(3)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对施工地区的垃圾、废弃物进行清除,并且铺设好相应的管道。
3.2有效地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部署
人员作为城市园林设计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个高效的施工组织,其中包括人员众多,比如说设计师、项目经理、技术质检、材料供应商、运输维修人员等等,合理分配工作,确定哪些人负责前期准备工作,那些人负责绿化装饰工作,哪些人负责植物的栽种工作,还有养护工作等等,保证施工队伍能够有效的进行工作,保证人员的充足,并且能够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等等。并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规范、标准,充分了解设计图纸以便顺利进行施工。
3.3做好材料准备
在城市园林建设这一大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充分的材料准备,包括基本的大型机械,还有中小型机械的引进等等,并且确保好完好率和出勤率,注重维修和包养,还有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比如树种的选择,保证种类、数量的充足。
1.1人为的因素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人为的不合理操作因素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为的不合理施工操作引发事故发生主要表现为:一是水利水电的作业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者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因麻痹大意产生错误操作而引发事故问题,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二是施工作业人员的从业素质不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能力不够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处置安全突发性问题时缺乏经验,在事故发生时没有及时有效的控制现场,致使安全事故不断加大。
1.2施工设备的因素
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除去人为的因素以外,施工设备材料等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安全事故的另一重要方面。通常水利水电施工是一项劳动较为密集的工程项目,在操作的过程中,人与机械所接触的时间较长,几乎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工作人员来进行对机械设备的操控,并且在机械设备和人为操作时存在相互交叉的局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所以在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应该做到及时排出存在危险的因素,做到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1.3环境因素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是最难把握的,同时环境因素也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是水利水电的施工环境几乎都是户外作业、高空作业或者是水下作业,同时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温度的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危险系数将会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项目施工的场所难以确定集中在某一个地方,多数是随着项目工程的需要而不断改变,施工流动性较大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的管理原则
2.1全方位综合性的管理原则
水利水电在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同时在一定范围里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可确定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提前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另外对于一些无法预料的随机性安全事故,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无法做到相应的预知时,就只能通过强化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者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督。
2.2强化施工安全的主体性原则
水利水电施工所涉及的因素非常的广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对不是某个人的行为就可以避免的,因此要充分的调动从事施工作业人员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来,具体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当中。避免在管理层面上松下紧,出现逐级弱化的现象。同时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安全问题谁管理谁负责,从领导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层层落实把关,运用考核的机制来落实安全责任制。
2.3预防为主的原则
根据相关安全事故发生的数据分析,许多的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其发生的原因是因为项目工程施工的前期,没有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所以在施工的过程的前期,做好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指导和培训,把安全问题排除在萌芽阶段,从而有效的减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另外还需遵循强制性原则,在施工中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做到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个人或者部门都应受到相应的惩罚。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有效策略
3.1制定和完善施工安全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确保一个项目有序施工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需要说明的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必须要严格参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章制度的条款必须通俗易懂,突出重点,让人看起来就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参照所建立的制度进行日常的工作指导。
3.2强化员工施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水利水电日常的施工过程当中,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从业技能的培训,是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的实际需要。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涵括了培训的对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形式以及培训的效果等。同时对培训的对象应该做到具有相应的层次性,不同的对象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也完全不同,因此培训的内容必须具有相应的针对性,保证不同的施工作业人员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有所成。另外培训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现场讲解、集体示范以及开设专门的培训班等等,把安全意识和日常的考核机制纳入到受教育者的考核当中,从而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加清楚的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一、新公共管理视野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公共部门管理理念落后
作为公共部门,其价值理念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还是有着诸多不同的,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因此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在公共部门得到落实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困难的。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公共部门管理观念跟不上,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每天的工作内容也就是进行员工的出勤、考核等,除此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工作要做[1]。
(二)用人机制不完善
环境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将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所以构建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是构筑良好环境的重要方面。就人才选拔上来说,虽然现在公共部门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公开考试、竞争上岗的机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原则,但是综合考量我们会发现,这种人才选拔机制还是未能消除某些因人情关系或是家族因素等造成的一些不好的现象的出现,而这些存在着的不公平对于社会来说危害是相当大的,使得相当多的人对于公平竞争心生疑虑,使得人才无法得到充分发掘。
二、新公共管理视野下完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径探讨
虽然新公共管理模式源于西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公共管理模式又是对公共部门改革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对于人事制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公共管理模式有很多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一)加大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创建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那些优秀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才吸纳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迎来了很多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加入到了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而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首先就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地要求。所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们要及时调整并完善人力资源结构系统,加大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还要能够有效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创建并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综合竞争力,这也将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二)及时进行观念上的转化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公务员个体被视为一种生产技术要素亦或是一种成本,他们领取工资、福利等,对组织资源进行着不断地耗费。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按规定办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及义务。但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则认为,人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无限创造力而且开发潜能很大、能够连续使用的、价值创造能力很强的、优于其他资源的资源。要重视人才的价值,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出信任、尊重、学习、合作、沟通等准则的精神。观念的转化必将能够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稳步向前,人力资源管理者也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去考虑,例如如何在尊重个性的同时维持共性等问题。
(三)使弹性管理进一步得到深化
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的工作相较从前,需要更为高效和灵活,为适应新公共管理模式,政府的人事管理工作也要在机制体制上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确保公务员队伍的高质量。国际知名的政治学家和公共行政学家,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欧文.E.休斯,在他的著作《公共管理导论》中谈到人事制度改革时,他指出“一场运动已经开始,它旨在打破僵化的等级制度结构并提供灵活性。”[2]虽然近几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实现了大量的人员分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上述“运动”的响应,但是不得不承认,要想打破我国公务员体制内“只进不出”的情况,还需要在创建相应的降职以及解聘制度流程方面多下功夫。时代的发展使得我国政府用人选拔机制的单一性弊端日益明显,选拔条件多元化是发展的需要,所以,将雇员制度纳入人事制度当中这是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新公共管理理念在中国得以被实践的重要体现。
(四)加强经验整合,完善现有管理体系
由于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在管理方法、目的方面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作为公共部门,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公平、公正;而私营机构则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有一段时间,一些国家发现长期以来的福利制度的实施使得公共支出方面高的惊人,尤其是经济情况不景气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了,这严重提升了政府开支、降低了工作效率。为了走出这一困境,一些国家的公共部门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开始了新一次的变革,强调要积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为提升公共管理效率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使得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在管理方面越来越贴合。不论是公共管理还是私营机构的管理,都是要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对于公众来说公共部门所能提供的职位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资源,而这一资源是在人事部门的掌控中的。[3]公共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企业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方法,并与自身现有管理办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摸索出一套更适合自己的管理办法。在公务员中实行弹性入、离职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公务员终身聘用制改革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在结合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不但引入了竞争这一概念,而且还能以自己的管理理念对私营机构产生影响。
作者:苏晓蕾 单位:唐山市就业服务局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公共行政
1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一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
2新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
首先,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
其次,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此而重视赋予“一线经理和管理人员”(即中低级文官)以职、权、责,如在计划和预算上,重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计划,强调对预算的“总量”控制,给一线经理在资源配置、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充分的自,以适应变化不定的外部环境和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三,与上一点紧密相联,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即主要通过法规、制度控制),而实现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示标(performanceindicator)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由此而产生了所谓的三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ency)和效果(effect)等三大变量。
第四,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一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和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如“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固然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共服务都应由政府直接提供。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
第五,在看待文官与政务官的关系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存在着明显的分野。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文官(包括高级文官)保持政治中立和匿名原则;新公共管理则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特别是对部分高级文官应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因此不应将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截然分开。事实上传统公共行政的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在现实中也根本行不通,因为国会、总统等政治机构及政务官对于政策问题往往只是提出原则性目标,而具体的政策方案是由行政机构及文官制定并加以落实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即政治决策的过程,其间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文官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当文官对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心存疑虑甚至不满时,他们甚至会蓄意阻挠执行。除此以外,文官所拥有的五大优势决定了文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支配政务官的决策,一是任期优势,事务有的任期长,而政务官随政府更换任期短(美国政务官平均任期仅22个月)。二是专业知识优势,这是事务官长期在一个部门任职而政务官调动频繁的必然结果。三是信息优势。送达政务官的信息由事务官筛选加工,而筛选加工信息大有文章可做。四是时间优势。事务官主要精力放在部内工作上,而政务官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议会质询、内阁会议、联系选民等事务上。五是人数规模优势,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比例严重失调。在这种情况下,若硬性规定文官的政治中立,既不可行。也不合理。它只会使文官失去政治敏感性和对公众要求的响应力,只有正视行政机构和文官的政治功能,才能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即除了尽职尽责地执行政策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善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公共服务理论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卢梭、霍不斯至马克思,他们对于政府的产生与性质的论述有根本的差异,但是在政府为人而产生和存在这点是共同的。柏拉图将政府的产生和存在当作一种正义或者一种“善的实现”,是人类自觉地通过政府这种组织实践达至幸福的途径,人们“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集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就叫它做城邦。”亚里士多德进而指“出城邦是一个至高而广阔的社会团体,人类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发展到卢梭时,他提出政府是一种公意。有人们各自让渡一部分权利所订立的契约,本质也是为人民所拥有,为人的目的服务的。霍布斯把政府的本质定义为:“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人都对他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而与上述不同的是,马克思对政府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历史的划分,发现两种不同性质的政府:私有制度下的政府和公有制度下的政府,后者是政府和人民的价值高度同一的政府,实现人与人的本质的完全同一。在对新公共管理进行性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新理论。丹哈特夫妇提供了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比较的一个代表性范式,他们提出了对服务行政有相当指导意义的七个方面:(1)服务而非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4)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5)责任并不是单一的;(6)重视人而不止是生产率;(7)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夏书章先生对此有这样的评价,“在传统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之后,出现新公共服务运动,并非偶然,故不论它们之间的理论观点和具体内容上的分歧和争议如何。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和不容忽视,即强调或提醒公共管理主要是或者归根到底是公共服务的性质。”与新公共管理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观念之上截然不同的是,新公共服务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观念之上的,是建立在公共行政人员为公民服务并确实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之上的。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主要体现在:①新公共服务呼吁维护公共利益,“当公民能够根据公共利益去行动时,社会的广泛利益才能从一个独立的、孤立的存在中脱离出来,并转变成一种美德和完整的存在,向社会奉献的过程最终使个人变得完整”,这种观念大大超越了建立在个人自利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理论。②新公共服务强调尊重公民权利。新公共服务的倡导者坚持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是不同于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的,“公民具有一种公共事务的知识,一种归属感,一种对整体的关切,一种与自身的命运休戚与共的社群道德契约”。新公共服务倡导者相信公共组织如果能在尊重公民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的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③新公共服务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新公共服务看到当今政治生活领域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政策制定方面的变化,政府不再是处于控制地位的掌舵者,而只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更多的利益集团直接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中。新公共服务认为行政人员应该意识到,公共项目和公共资源并不属于他们自己,作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而不是企业家,他们是“公共资源的管家、公民权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街道层次的领导者”,将越来越多地扮演调解、协调甚至裁决的角色。
4启示
第一,新公共管理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如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长期存在着因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基础瓶颈”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加强“产业管制”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非国有产权进入这些领域与国有产权合作或单独投资和经营,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和压力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条 为保障事业部工伤员工能够获得及时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事业部所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条 安全环保处
(一)安全环保处为本实施细则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规定的制定、修订工作。
(二)负责做好工伤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处理、现场保护、现场事故的初步认定及工伤的申报工作。
(三)负责对重伤以上事故报公司调查处理,并全力配合调查工作,或在公司授权的情况下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及上报工作。
(四)负责在接到通知后协助事故发生部门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紧急救治;负责做好工伤台帐的登记建档工作。
(五)负责负责通知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办理工伤人员医疗费用的申请手续工作。
第四条 综合管理处负责做好对工伤人员的探视和慰问工作。
第五条 安全环保处负责事业部工伤资金的申请,负责与人力资源部做好对接工作,做好工伤人员的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的材料的申报及工伤保险管理工作。
第六条 事故发生部门
(一)负责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调度及安全环保处,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紧急救治。
(二)负责在工伤事故发生后按照《电石事业部事故、事件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做好工伤事故的上报工作。
(三)负责指定一名负责人做好受伤人员住院期间相关事宜的协调工作及住院费用的结算工作。
(四)负责填写“员工工伤事故登记卡”,做好员工工伤申报相关资料准备工作。
(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负责随时关注工伤人员的恢复状况直至工伤人员康复。
第三章 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
第七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环保处确认,按照工伤申报: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死亡时间以医院证明为准;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员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旧伤复发的。
第九条 员工由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伤残或死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酗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杀或者自残的。
第十条 员工发生工伤,经治疗医疗期满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按国家制定的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对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的员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进行等级鉴定。
第十一条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第四章 工伤申报内容
第十二条 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工伤人员所属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上报事业部相关部门,48小时之内将有关材料(受伤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书复印件、医院初次诊断证明、工伤人员或当事人书写事故经过,签字并按手印、员工伤亡登记卡一式三份、旁证人员书写事情经过,签字并按手印)报事业部安全环保处,未按规定进行上报的每拖延一天扣罚工伤人员所在部门100元,由于工伤人员所在部门延误上报时间,由该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三条 工伤人员在出院当日需将申报工伤的其他材料:出院证明、费用清单、医院复印的病历、员工停工留薪期表、片子等,交至综合管理处,由综合管理处备案后上交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 员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进行治疗的,应当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治疗,紧急情况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病情稳定后由事业部联系人力资源和财务确定联系转入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员工发生工伤后未按要求到工伤定点医院进行就医治疗的,所发生的费用由工伤人员支付。
第十五条 确定为工伤的员工符合规定治疗,工伤员工所需的挂号费、住院费(按照普通病房标准)、医疗费、药费、就医路费等工伤医疗费用,按照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服务标准的费用从市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按照就医规定超出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服务标准的费用由工伤人员上报公司,由公司进行处理,工伤人员住院费用超出普通病房标准的由本人支付。
第十六条 确认为工伤的员工在治疗期间,治疗非工伤范围的疾病,其医疗费用由本人支付。非工伤范围疾病的费用由吐鲁番地区工伤保险部门确认。
第十七条 工伤人员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吐鲁番地区工伤劳动部门鉴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由市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十八条 员工因公负伤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实行工伤医疗期,医疗期的时间由指定治疗工伤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出示证明,并由吐鲁番地区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经吐鲁番地区市劳动局审批后认可。医疗期一般不能超过12个月。
第十九条 员工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暂时停止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医疗期停工期间,工资待遇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工伤人员伤残等级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由吐鲁番地区工伤保险部门按月支付伤残津贴,由公司按月缴纳医疗保险费,工伤人员达到退休年龄的上报公司,由公司办理退休手续。
第二十一条 工伤人员伤残等级达到五至十级的,由吐鲁番地区工伤保险机构按照伤残等级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未达到伤残等级的并按规定支付医药费。
第二十二条 因事业部委派工作而发生人身伤害的,由事业部安全环保处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根据情况确认为工伤,吐鲁番地区工伤保险部门不予确认工伤,受伤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事业部工伤人员所在部门上报公司支付。
第二十三条 员工因工死亡,按照吐鲁番地区工伤保险规定由市工伤保险机构支付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第二十四条 工伤人员旧伤复发,由工伤定点医院在"诊断证明书"中出具诊断结论,需要治疗和休息的,由事业部报公司工伤管理部门备案,由公司工伤管理部门上报市工伤保险管理部门同意,方可继续享受工伤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条 工伤员工需要住院治疗的,在本县住院期间由公司按照出差伙食费补助标准的70%发放伙食补助费,住院治疗的员工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陪护的,由工伤人员所在部门派人进行陪护,陪护人员工资待遇由所发生部门按照原工资待遇执行,陪护人员按照公司出差伙食费补助标准的70%发放伙食补助费,按公司规定发放交通费的不再报销往返路费,未发放交通费的按照公司规定核发交通补助费。因特殊情况需要外聘护理人员的,由事业部上报公司同意后,按公司制度执行。
第二十六条 因受伤人员伤情严重,父母不在本县的,父母从内地或疆内来探望伤者发生的往返路费、住宿费用、伙食补助费由事业部上报公司,经公司工伤管理部门许可,按公司制度执行。
第二十七条 工伤员工出院后,在停工医疗期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由医院出具证明,由事业部上报公司,经公司同意,聘请他人护理的费用由公司根据现行护理价格支付;由事业部派人护理的,护理人员每月工资按原标准发放。
第二十八条 工伤员工出院后,在停工医疗期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由医院出具证明,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员工医疗期满,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生活护理等级标准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第二十九条 工伤员工需往内地治疗的,经指定医疗机构出具证明,由吐鲁番地区工伤保险机构批准方可转入内地治疗,就医费用由公司先垫付,在就医地点交通费用报销50元/月,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用按照公司员工差旅报销规定执行,费用超过工伤规定部分自理,治疗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吐鲁番地区工伤保险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不予支付的其他费用自理。
第三十条 经批准前往内地住院治疗的员工病情较重,需要护理人员陪护的,由公司支付相应陪护时间的工资,在就医地点内交通费用50元/月,前往就医地点的路费(火车、飞机、长途汽车、轮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用按照公司员工差旅费规定执行,超过差旅费规定的部分自理。
第六章 工伤保险管理
第三十一条 依据工伤保险医疗机构指定医院,公司指定的工伤医疗机构为:托克逊县医院。
第三十二条 在指定医疗机构治疗,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要转院的,需经指定医院或医疗机构、工伤保险机构出具证明,并经事业部上报公司同意后方可转院。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期满仍不能正常工作需要继续治疗的,必须有指定医疗机构医院证明,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吐鲁番地区劳动局工伤保险处批准后,可继续享受医疗期,其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处给予报销。
第三十四条 因工伤后医疗期满已恢复劳动能力而未上班,又无医院证明的,所发生的缺勤日按照事业部考勤管理制度执行。
第三十五条 因工负伤人员在医院治疗期满后,应向治疗医院诊断机构要求出具用药、检查治疗明细单、各类检查治疗结果、费用结算票据等票据并交公司工伤管理部门。
第三十六条 发生事故,未按规定上报的,一经发现按照隐瞒事故不报进行处理,除按照事业部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外,由该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按照公司、事业部《工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全额承担工伤人员所发生的所有费用,事业部不予垫支。
第三十七条 工伤人员对伤残等级、护理依赖等级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要求重新鉴定。重新鉴定结果一致的,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不一致的,当事人免交鉴定费。
第三十八条 工伤人员在紧急救治时所需的费用先由工伤人员所在部门垫付,治疗期间所需费用由事业部上报公司,先由公司垫付。工伤人员在治疗期间用药与伤情不符或经医院通知出院而拒绝出院所发生的费用,经工伤保险机构核实后不予以支付的费用,从本人工资中扣除。
第三十九条 工伤人员由于“三违”所造成的工伤,除按照事业部有关考核标准处理外,视责任、事故、情节轻重,扣罚事故责任人所支付工伤费用的5%-30%。
第四十条 返聘退休人员、实习生和其他人员发生工伤,按照工伤保险待遇进行认定,评定伤残等级、核准待遇,所发生的费用由事业部上报公司,由公司支付,并且按照第三十八条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 对未参加工伤保险前发生工伤的人员,根据当时工伤档案记载被确认为工伤的,属旧病复发的,经公司工伤管理部门同意,按照规定到公司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公司医疗机构不能治疗的,经公司医疗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治疗费用必须经公司医疗机构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公司工伤管理部门方可按照规定给予报销。
第四十二条 工伤员工所在部门,要对每一起工伤认定、待遇审批做好建档、存档工作,做好员工因工伤亡事故登记、统计、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四十三条 由于工伤事故涉及到的法律纠纷,工伤赔偿、处理等,以国家司法机关判定为准。
一、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路施工现场管理实质上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在生产现场的深化和体现。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追求企业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在生产现场的最佳结合,实现施工企业整体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具体优化措施有:第一,均衡地组织施工生产,实现施工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在不影响生产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市场供求,为用户提供经济环保的建筑材料,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第二,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从根本上杜绝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优化人力资源,组建高素质的施工团队。第四,加强定额管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物耗及能耗降到最低,减少物料积压占用资金。
二、高速公路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变更大,浪费多。由于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设计阶段的计划无法执行,实际施工过程中被迫修改,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以姜眉公路宝鸡段为例,该工程的施工地段在秦岭深山的古褒斜道上,地质结构复杂,路线沿红岩河、龟川河逆流而上,穿山跨河,桥、涵、隧工程项目多,雨水的冲刷使姜眉公路宝鸡段原工程设计在很多地方存在不完善或不尽合理之处,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只有变更原设计才能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2.工期短,难度大。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繁多,对建设的速度要求过快,往往是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就有很多高速公路在等待开工。然而,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测绘管理方式还属于粗放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难以精确控制土石方费用,耽搁工程进度,测量工程事故也时有发生。
3.监督管理不严。有些公路监理责任心不强,承包人没有预先提出质检申请,监理却做了质检工作,出现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违反了施工监理的正常程序。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如在路堤的填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分层厚度和压实度,要求每填筑完一层,承包人必须自检,监理要抽检,压实度合格后才能填筑上一层。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的承包人只强调施工进度,未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监理也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监理程序。企业自检、监理抽检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二者缺一不可。
三、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化,现场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现场设备布局科学安全。
二是经济性原则。采用先进技术,有效地使用各种资源。降低建筑运行费用,使建筑造价得到节约。也就是说,要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消耗率降低至最低。材料尽可能选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尽量对工农业废弃物材料进行再利用。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产生循环经济效益。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施工现场涉及的人员多,部门杂,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它可以高效地协调施工生产活动,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聪明才智,克服主观随意性。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四、提高高速公路施工管理质量的策略
1.做好高速公路质量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使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工前要认真学习合同文件、落实岗位职责。各个单项工程开工前,要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工程施工严格考核,做到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与“技术规范”操作。通过教育与考核,实现全体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挂牌作业。
2.落实高速公路质量管理责任制。为了加强质量管理,施工企业中标后,要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建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处、专业工程施工队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成立工地试验室、质量自检组、资料整理组,各尽所能,各司其职。项目经理作为质量第一责任人,质检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工程施工处以各处处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质量自检员负责该处的质量自检工作。施工队以各队队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队的质量自检工作。制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质量责任,层层落实。
3.严格执行高速公路质量控制程序。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在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要先上报后开工,在施工中,要先由施工企业进行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申请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4.加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工地试验工作。项目经理部要成立工地试验室,并配备业务精通、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试验人员,认真开展工地试验工作,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工程开工之前,项目经理部要组织技术人员对导线点、中桩和高程进行反复测量,使之达到闭合要求。保证中线和高程误差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对公路路基中线及各个桥涵构造物的平面位置、高程、预制构件的几何尺寸等进行严格控制,使各项测量成果均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5.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在工程全线开工之前,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法,确定各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用于指导全线工程的施工。便于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优秀的企业走出国门,树立了中国企业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但是,这一切并不能说明我国企业就已经国际化了。回顾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楚地发现,企业不仅业务上要实现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实现人力资源素质的全球化。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优秀的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如何去获取他们、激励与发展他们成为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优秀的企业不仅要拥有优秀的员工,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不断培养出优秀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劳动合同对于双方是一种契约,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责任是指用人单位应该为员工提供工作岗位,支付符合员工所提供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标准的报酬,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不满和要求;与员工有冲突时应相互信任、协商解决;保护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由于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对员工责任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在实践中还亟待完善,下面就几个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1.一些企业存在着不同的雇佣员工制度
劳动合同是保障员工权益的法律武器,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是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有些企业对一些临时性和季节性岗位,或者艰苦岗位所使用的是一些劳务派遣的员工,这些企业与正式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务派遣的员工则没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有些甚至与劳务派遣的机构也没有签订相关的合同,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容易产生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可见,当前一些企业存在着正式员工和劳务用工两种不同的用工制度。
2.员工工资及福利的差别
在这种不同的用工制度下,必然会导致员工之间的工资和福利差距的问题。有的正式员工虽然钱拿了不少,但对这份工作满意度却并不高,导致这些员工没有责任感和压力感,对这种同工不同酬的差别待遇,劳务员工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不满情绪和不公正待遇感,从而影响劳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潜能的发挥,进而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作用。
3.忽视员工的健康安全
职业病、工伤已成为对员工伤害最大的健康安全问题,有些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专人来负责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生产,甚至连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没有。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不给员工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在职业病问题上,有些企业剥夺了员工的知情权,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企业并没有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和产生的后果告知员工,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从不组织相关员工进行体检,有些检查了,但对一些检测不符合健康标准的员工没有进行跟踪处理,或者调离原工作岗位,或给该员工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在员工换岗或离职时,也不告知员工该职业给员工带来的危害,对员工今后不适宜从事某些工作没有给予任何建议。
4.缺乏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机制
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优秀员工的获得无疑有两个途径,一是将更有能力的员工引入企业,二是提高企业当前员工的个人能力。企业应该以最少的培训成本来换取最大的收益,这就要求以员工胜任能力的提升作为培训的要求,应该对员工承担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进行培养,不仅提高个体的胜任力水平,同时提高企业整体的胜任力水平。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责任改善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逐步改变同工不同酬的状况
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需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留住员工,发挥员工的潜能,就必须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而正式工和劳务用工两种不同的用工机制下,必然会导致员工在报酬方面的不同,如薪水福利、养老保险、公积金缴纳等。特别是当两种类型的员工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公正的待遇感尤其显得突出,从而达不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随着我国劳动用工法律的不断完善,对劳务派遣的管理将会越来越规范化,作为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考核机制。淘汰表现不好的正式员工,对表现优秀的劳务派遣工可转为正式员工或晋升,从而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让员工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开发,促进企业的发展。
2.进一步加强劳动安全生产
有些企业为了求生存、发展,为了完成目标,他们超时间、超负荷、超强度地工作,员工容易身心疲惫,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作为企业应该减轻相关岗位的工作负荷,让员工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减少劳动保护用品的投入,剥夺员工的知情权,以致一些员工在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企业应该设立相关的劳动安全部门,让专人负责劳动安全生产,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劳动安全生产培训,让员工从观念上确实意识到安全生产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劳动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注重人力资本的权利和地位激励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需求,还有对社会地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作为企业的核心人才,这类员工对权利和地位的追求甚至超过经济层面。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对这类员工的激励。企业应该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晋升通道,让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得到最好的结合。这样员工会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
4.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情感管理机制
了解员工的思想、不满和要求;与员工有冲突时应相互信任、协商解决,这就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能有效降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恶性冲突,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稳定的心理契约则是达到这种和谐关系的重要标志。当员工的心理契约得不到重视和满足时,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不满,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当这种不满日益增加时,员工就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员工会认为企业“破坏”了双方的心理契约。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情感管理机制,在员工和企业间形成良性的双方心理契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获取人才、留住人才、激励和发展人才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责任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是展现一个企业或者组织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深入探析薪酬管理公平性也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的一个重要课题。怎么样利用薪酬的公平性原则激励企业或者组织里面的人力资本,激发其潜力,是值得当前企业管理者深思熟虑的。近些年以来在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的失衡成了公众开始热议的话题。只有缩小薪酬差距,实行薪酬的公平性原则,才会使员工提高薪酬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作出更多的贡献。
1薪酬公平性原则概述
薪酬公平性原则是薪酬设计的基础,无论什么地方的员工都希望能够获得公平的薪酬待遇,所以员工都是希望薪酬的设计是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的,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才能有效实现薪酬的激励作用。设计薪酬体系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公平性原则,它可以作为一个心理原则,也可以作为一个感受原则。
1.1公平的分类
薪酬管理系统的公平性可以根据管理阶段的不同分为两种:薪酬管理结果的公平性和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按照员工所参照对象的不一致又可将薪酬管理结果的公平性分为薪酬的外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性和个人公平性。
1.1.1外部公平
当企业内部员工发现自身的薪酬水准跟外部同行业相同类型职位的薪酬水准相比较明显较低的时候,其满意度就会大大降低,可能会导致员工有不愿意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的想法;如果员工感觉到自身的薪酬水准与外部类似职位薪酬水准相当的时候,其满意度就会比较高,就会使得其积极的参与工作。
1.1.2内部公平
在企业中都会设置各种不同的职位,各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需要的技能以及岗位责任是不一致的。所以就需要采取比较科学的管理办法,探析出企业内部不同职位之间的相对价值来体现这种企业内部的薪酬公平性原则,使得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提高。
1.1.3个体公平
这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绩效报酬上,主要表现在当员工感觉自身的工作内容与其他员工的工作内容相同或者类似时,但是绩效方面又需要体现出优秀、一般和不良的情况,使得绩效的收入存在比较合理的差距。这样才能体现出企业对于员工个人贡献度的认同及不同个人对企业贡献的差异性。
1.1.4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薪酬的管理过程及薪酬的实施方式也会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薪酬公平性原则的看法,比如企业中如果存在暗箱操作来决定薪酬水准及不必要薪酬保密的政策,就可能会导致员工对企业薪酬制度的不认可。所以公开透明以及充分与员工进行沟通达成的薪酬决策而定制的薪酬制度,才容易被企业员工所认同,使其更加容易接受这种薪酬管理。
1.2员工对公平的感受
员工对薪酬公平性原则的感受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外面其他类似企业比较产生的感受,即外部公平;二是员工对企业薪酬体系的分配机制及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感受,即分配公平;三是将自身薪酬与企业内部其他类似职位的薪酬作比较所产生的感受,即内部公平;四是对企业内部薪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公开性产生的感受,即过程公平;五是对当前获得的薪酬结果的感受,及结果公平。
1.3公平性薪酬的意义
企业的薪酬系统设计的公平性会直接反映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上,员工对企业薪酬系统感觉不公平的时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对工作也显得不积极,会大大降低员工在工作中的投入度和责任心,使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大大降低,也不再珍惜当前的工作,只会寻求更低层次的比较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或者换工作。在员工对企业薪酬系统感觉公平时,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都大大提高。因此薪酬管理中的公平性原则非常重要,它就像在赛场上一样,只要当规则是公平的,大家才会愿意去接受结果,不管好坏。
2造成薪酬不公平的因素和影响
2.1造成不公平的因素
导致薪酬不公平性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酬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受传统的平均主义公平观的影响深远;②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③薪酬管理过程中与员工缺乏必要的沟通;④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⑤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竞争机会不公平以及外部薪酬环境不规范等等。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影响薪酬不公平性的原因,值得企业高层管理者考量。
2.2不公平薪酬对员工的影响
在员工受到不公平的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员工便会作出以下的几种选择:第一,降低自身的产出;第二,降低自身的投入;第三,改变自我的认识;第四,改变别人的看法;第五,换一个工作场所;第六,换一个参照的对象。
3实现薪酬公平性的措施
为实现公平性的薪酬制度,在定制薪酬管理策略的时,需要做全方面的考虑,要考虑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员工个体公平性以及薪酬管理之间的薪酬协调。本文从职位分析和能力评价等角度出发,对企业促进薪酬公平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实施做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薪酬满意度调查
可以通过薪酬满意度调查去真正的收集到员工对薪酬福利水平、薪酬结构、薪酬的决定性因素、薪酬的调整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员工对企业薪酬管理的评价和期望,做到真正了解员工的需求,然后在薪酬的设计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3.2薪酬市场调查
通过薪酬市场调查来确定企业薪酬水准与外部薪酬水准的差异是解决薪酬外部公平的方式。企业在经过薪酬市场调查之后可以掌握到整个市场的薪酬水准及其动态,尤其是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准,以此来确保自身企业各个岗位薪酬水准的合理性,确保自身所设置的薪酬水准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一般情况来说,企业的薪酬水准要高于市场上的平均水平才具有竞争力。所以企业制定与市场水平相当的薪酬水平是企业吸收和保留人才的关键。企业在定制薪酬水准的时候不光只考虑以上的观点,还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实际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的情况,然后再做选择。选择薪酬水准领先的策略,还是跟随市场上的薪酬水平的策略,亦或是高层员工薪酬水平高于市场水平,基层员工低于市场水平,又或者是下低上高的策略,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此外,在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的时候还要分析企业的支付能力,当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后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有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如何找寻到一个相匹配的契合点是关键,这就需要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去深入探析。
3.3合理的绩效考核
对员工的薪酬定位不能是一个固态的结果,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体系,薪酬管理中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对工作绩效做一下浮动和适时的调整。由此看来在科学的考核系统下,企业应该对员工考核和薪酬级别的浮动制定出合理公平的规定,这样来确定不同的绩效考核等级对应不同的薪酬级别,把员工对企业做出的业绩和贡献度融入到薪酬系统中来,这样才能展现出薪酬的导向性作用,在确保了企业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性的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员工工作的动力。
4结语
薪酬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来说显得特别的重要。企业应该持续关注员工对于薪酬方面的期待,了解外部市场薪酬水平,同时建立内部相对公平和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实现薪酬制度管理过程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不断提升员工的薪酬满意度,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黄燕 单位:国网重庆奉节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唐久玉.薪酬激励对核心员工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10).
[2]颜映梅.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
[3]张四龙.论薪酬公平的内涵与现实[J].改革与探索,2004,(6).
“两全”绩效管理的原则为各级组织“工作有目标,管理有责任”,全体员工“人人身上有责任、各个肩上担指标”。绩效考核是以公司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目标分解,责任落实,使管理者与员工在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努力方向上达成共识,并根据一定的考核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与评价,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工作绩效。通过实施“两全”绩效管理,能够将公司的总体目标逐级分解,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切实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对标意识、创造意识、效益观念和盈利意识,提高各级人员的执行力、履职力和创造力,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证公司年度整体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公司安全、健康、科学发展。公司“两全”管理按照“定目标、定评价、定责任”的管理体系,促使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自觉履行责任、主动接受工作任务、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并不断创新工作标准。“两全”管理以为员工薪酬管理提供依据、为员工岗位职务调整提供依据、为员工奖惩提供依据、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为目的;突出提供“两种帮助”,即为管理者选拔人才提供帮助、为管理者改进员工关系提供帮助。通过实施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促进公司与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管理者与员工就工作目标和如何完成目标达成共识,形成开放活跃、积极参与、主动沟通的公司文化,增强公司凝聚力。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并将业绩考核结果与工资收入分配和职务岗位变动挂钩,激发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有利于持续提高各专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两全”绩效管理目标及考评体系的建立
通过深入研究EVA考核方法,将公司业绩指标与经营目标挂钩,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公司的各职能部门、各关键岗位,实现公司效益与部门绩效、员工绩效联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绩效联动。根据省公司下达的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对照省公司确定的公司经营、生产、工程和前期等考核指标,结合本公司实际,建立了公司“两全”绩效管理目标及考评体系。绩效管理目标体系由可量化的经营指标和文字描述的保障指标两部分构成,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定性、分解、执行,不断优化各种指标,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能力,有效评价个人的工作业绩,充分发挥员工向上的积极性。以影响公司整体业绩的关键要素为重点,在综合考虑公司基本状况因素的基础上,分解确定公司年度分类指标及月度分类指标。在指标设定中,要充分分析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对公司总体目标的影响,考虑公司产业类别、发展阶段、管理模式、区域差异和员工队伍状况等综合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关键指标,确定分类指标的数量,根据其与整体业绩的影响度和关联度分别设置每项指标的权重。选取的指标要可量化和简单易行,不重复、不遗漏。按照对标一流、同类可比、责任倒逼的原则,采取对标、对表、对照的方法,积极收集历史数据资料或机组设计值、集团公司系统内或省内其他风电公司、全国同类型公司或机组相关资料,同时积极与国内国际同行业一流先进公司,特别是国内风电公司开展对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测算各项考核指标的“基准线、目标线、创优线”的标准值,精确找出定位,明确努力方向,进而提出公司目标的年度及月度“三线”标准值。为了保证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建立了考评体系,明确了考核方式、考核程序及挂钩标准,将公司经营发展目标与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至部门、员工。通过将公司的利润总额、发电量、负债率等考核指标作为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员工工资密切挂钩,形成了员工与部门的联动考核,以及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指标性质、考核目的、考核对象将考核周期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评价方法为对公司所属各单位、本部各部门及负责人的考核由其分管领导进行,按照考核指标的考核周期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确认,依据“三线”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考核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员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依据“三线”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site to keep the goo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order,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principl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only continuously optimize sit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create the most benefit of project.
Keywords: construction; field management;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管理的含义及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从现场开工到工程的竣工、验收交付。在这个阶段,工程施工单位、供应商、项目管理(咨询、监理)公司及设计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各自的工程任务,并通力合作,按照实施计划将项目的设计经施工一步步形成符合要求的工程。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对人员、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对项目质量及进度的控制,以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资源条件下,以尽可能快的进度,尽可能低的费用(成本或投资)圆满地完成项目施工任务。它是项目管理最为活跃的阶段,资源的投入量最大,管理的难度也最大、最复杂。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管理的最重要内容。现场管理水平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成本、质量和进度),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对提高施工项目劳动生产率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控制得当,和谐有序的施工现场将会极大限度地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因此,在遵循经济效益的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水平,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最终完美协调成本、质量、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创造项目的最大效益。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三、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二是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三是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只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再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四、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
(一)精简施工现场人员, 组织一支高效的施工团队
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精简施工现场人员,组织好一支高效率的施工团队,不仅能有效地节约项目在人工方面的费用支出,而且能极大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创造出项目的最大效益。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管理人员要在每位员工的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创造项目最大效益的意识,不然员工素质低下,观念上的落后必然导致行动上的错位,劳动生产率低下,最终使效益白白流失。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动员全体员工树立起竞争意识,转变观念,才能为项目创造最大效益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合理使用材料和设备,做好保护工作
材料费占全部工程项目成本的65%一75%,而对其管理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认真计量验收,同时坚持佘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此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现场材料流动情况的影响,因此应将材料储存场地选在对施工现场影响最小的地方,也就是说通常不要在项目场地附近堆放材料。
(三)规范生产施工。严格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项目质量控制好能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增强时常竞争能力。首先,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按定额规定的人力、物力设备的消耗,筹建出满意的工程项目产品。这里必须指出管理不是追求高质量和最完美的工程,而是符合预定目标,符合合同要求的工程:在符合项目功能、工期和费用要求的情况下,追求尽可能地提高质量,不出质量事故,保证一次性成功,通过质量管理避免或减少损失和错误。
(四)组织一条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项目工期比合理工期
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项目成本的提高而影响进度的因素很多,如人为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加强对进度的控制,就应该将这些因素转化为对进度有利的因素,同时处理好为控制进度所采取的措施与成本和质量的关系,组织一条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因此,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并在实施过程中监督项目以及各个工程活动的进展状况,在工程过程中记录各工程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进度。
(五)保护现场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