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4 08:36: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专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24-0071-03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 年7 月1 日正式实行以来,北京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北京市农业经济发展中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北京市密云县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在合作社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近几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通过分析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创建全国百家无公害蔬菜示范县之一。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密云县积极发展以“企业+基地+公司”为产销模式的蔬菜经济合作社组织,全县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得到蓬勃发展。密云县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到2012年为止,全县共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25个,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11.94%,参与农民达到5 957人。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其他专业合作社同步发展(表1),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2012年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达到2.54万元,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资产规模看,2012年密云县12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3.498亿元,占全县23类行业合作社总资产的25.93%,居行业领先地位。其中资产总额超过1 000万元的蔬菜合作社有11家,占全县所有资产超过1 000万元的合作社的47.83%,资产总额在500万~999万元的有8家,占全县同类合作社的20%。

2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布局

2.1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各乡镇的区域分布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及人口分布等存在差异,密云县17个乡镇合作社数量分布情况不尽相同。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的乡镇是西田各庄镇,有24家;除此以外,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超过10家的乡镇有河南寨镇(19家)、十里堡镇(18家)和太师屯镇(12家),其他乡镇(密云镇、穆家峪镇、溪翁庄镇、北庄镇3家,东邵渠镇、高岭镇7家,新城子镇、古北口镇4家,不老屯镇9家,巨各庄镇6家,石城镇1家)蔬菜合作社数量都在10家以下,其中大城子镇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各镇合作社数量分布情况来看,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区域分布不均衡。

2.2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分布

从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看,资产总额在1 000万元及以上的合作社数量比重最小,仅占9%;比重最大的是资产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达到了50%;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仅占40%,其中资产总额100万~499万元的占24%,500万~999万元的占6%。总的来看,合作社资产规模的分布也不均衡,近3/5的合作社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

2.3 密云县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参与成员数

合作社参与成员数是合作社发展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从密云县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量看,溪翁庄镇与密云镇各合作社平均成员人数超过150人,其他各镇合作社平均成员人数都在100人以下,有6个镇合作社平均成员数在20人以下,其中大城子镇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表2)。从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与各镇蔬菜合作社数量对比可以看出,西田各庄镇、河南寨镇、十里堡镇虽然蔬菜合作社总数居于密云县各镇前列,但这几个镇各个合作社平均参与成员数较少,每个合作社带动菜农户数较少,各镇蔬菜合作社菜农参与规模大小存在差异。

3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除了存在区域分布、资产规模分布、参与成员数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外,以下问题也比较突出。

3.1 品牌意识不强,阻碍蔬菜合作社发展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多为产销大户或“本地能人”,他们多数为初、高中毕业,种植经验丰富,但缺乏先进产品营销意识。从调查数据看,只有河南寨镇下屯种植专业合作社、古北口镇龙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个合作社拥有注册品牌或进行过产品认证,仅占所有合作社数量的5.6%。其他蔬菜专业合作社均未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大多数合作社未能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因此,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3.2 产后加工严重滞后,影响蔬菜合作社产品高位发展

密云县蔬菜合作社缺乏蔬菜加工能力,蔬菜冷藏成本较高,合作社生产的蔬菜以直接销售为主,销售利润较低。密云县只有12个乡镇(穆家峪镇、十里堡镇、西田各庄镇、东邵渠镇、新城子镇、冯家峪镇、古北口镇各1家,河南寨镇、太师屯镇、高岭镇、石城镇各3家,北庄镇2家)共有21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与蔬菜相关的加工企业更少,其中12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中只有3家拥有自己的加工企业,不能满足密云县现有蔬菜加工能力的需求。

3.3 资金缺乏,限制合作社科技化、信息化步伐

科技化、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3]。密云县蔬菜合作社也开展了多种方式培养农民的科技化、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能力。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与涉农高校合作培训等方式,蔬菜种植户的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对市场供求信息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但由于资金缺乏,大部分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信息来源和传递主要依靠密云县政府和农业部门,没有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市场信息交流存在滞后性,影响农产品交易的时效性。从调研数据看,蔬菜合作社都没有自己的专门网站,都依靠农业部门、合作社服务中心网站进行信息交流,不能体现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特色。

4 促进密云县蔬菜合作社合理发展的建议

4.1 发挥蔬菜合作社组织功能,培养内部人才,吸引外部优秀人才

积极发挥合作社的组织领导功能,结合蔬菜产业的特点,对菜农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合作社为纽带,广泛联系涉农院校、科研部门,建立长久的培训交流机制。提高合作社理事长的领导能力,使“带头能人”的能力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大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注重引进大学生村官,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合作社,服务合作社。

4.2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促进蔬菜加工产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密云县政府加强了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密云县蔬菜合作社得到了迅猛发展。但蔬菜加工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影响了蔬菜产业的效益提高。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蔬菜加工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蔬菜合作社建立自己的加工企业,使蔬菜加工企业享有合作社所拥有的政策优惠,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合理引导蔬菜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的发展,建立大型冷库,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使合作社、加工企业以较低价格使用。同时要加强对“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的监管,严防公司侵害合作社与农户利益的事件发生。

4.3 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蔬菜合作社的市场信息传递能力

合作社要加强内部融资能力。由于蔬菜种植户自有资金有限,再加上金融机构对所贷出款项无法跟踪监督以及蔬菜生产的不确定性,造成农民贷款的难度很大。首先,在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实行联保贷款,可以分散贷款风险,解决小农户燃眉之急。其次,由密云县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建立专门针对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农民联保贷款的“担保法规”,也可以出资成立专门为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还可以允许合作社之间互相担保,以此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渠道保证,促进合作社发展。

同时,蔬菜生产易受到供求关系、运输及劳动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上蔬菜生鲜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因素是影响蔬菜种植户收入的重要因素。蔬菜合作社要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市场信息的及时传达,为蔬菜销售畅通及价格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家林.石林禾谕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253-254.

[2] 郑丹,王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2):138-140.

[3] 区海杰.从化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选择[D].兰州:兰州大学,2011.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getable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n County

CAO Meng1, LIU Ruihan1, WANG Liangzhong2

(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102206;

2.Specialized Farmers Cooperatives Center of Miyun County in Beijing )

Abstract: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125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n country, w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an county, such as the

imbalance in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assets scale distribution, shortage of talents, lack of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erfec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lso presented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increasing policy support and broaden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so on.

Key words: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Vegetable industr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叶类蔬菜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blvt-21)” 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0-009)”和“北京农业产业安全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项目

曹萌(1988-),男,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篇2

按行业划分:从事种植业的有71家,占总数的52.2%,涉及蔬菜、蘑菇、甜玉米、香蕉和绿化苗木、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从事养殖业的有59家,占总数的43.4%,涉及牛、猪、鸡等畜、禽类养殖;从事运输业的有4家,占总数的3%,涉及农产品、矿产资源的运输服务;从事加工业的有1家,占总数的0.7%,涉及竹艺产品加工;服务业的有1家,占总数的0.7%,涉及农机销售、租赁、维修等服务。按注册资本划分: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有93家,101——499万元之间的有33家, 500万元以上的有10家。

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发展的过程中,__县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和办法。

(一)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强化合作社管理力度。各管理部门间要明确职责,强化沟通,在合作社成立、运行和注销各阶段尽职尽责开展服务。探索县工商局和供销社的信息交流机制,在登记注册合作社的时候要把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审查关,不能降低办社的标准和要求,避免滥竽充数。建立巡回排查制度,加强对合作社的抽查管理,主动协助合作社落实相关章程,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进行指导,对已经失去经营能力的合作社要引导带头人进行注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正确发展。

(二)加大政策和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一是进一步改进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合作社专项发展基金,逐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快推进全县“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和抵(质)押文秘站:融资工作,疏通“三农”融资渠道,让有资金需求的合作社及涉农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破解融资难题;三是构建和完善“三权”交易平台和服务机构,在已建立 “三权三证”抵(质)押交易服务中心基础上,充实工作人员,完善运行章程,为“三权三证”抵(质)押交易提供保障;四是引导金融机构改善信贷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建设,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密度;五是加大引进力度,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快进入农村市场,有效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形成良性竞争环境。六是加强银保合作,鼓励保险公司与涉农银行机构建立广覆盖、多层次、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银保互动机制,开展涉农信贷保险业务,提升保险在涉农贷款中的渗透度,逐步探索分散农村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七是建立完善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探索拓宽农业农村财物保险范围,研究“三权三证”等资产保险投保情况与涉农信贷授权授信及利率浮动的挂钩机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

(三)加强业务指导培训,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继续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到专业合作社任职,加强对合作社及其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等业务指导与培训,提高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生产技术、懂市场营销、会经营管理、有奉献精神的骨干队伍,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形成功能多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3

前言

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成员余暇时间中广泛开展的,以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满足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是一种渗进社会每一个细胞的体育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余暇时间迅速增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急速转变,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正在逐渐得到改善,社会体育成为一种参与程度极高的社会文化活动。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样化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兴体育专业。它从最初只在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院校开设扩展到各大师范、医学、农业、综合等类型的高校。回顾近1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办学规模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同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作为新兴专业在各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任务繁重艰巨。本文从当前社会建设和专业发展需求出发,对目前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关加强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对策,力求为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提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平顶山学院2009 2010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10年来相关教育文件和研究论文,收集参考多所高校,其中包括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新升格本科院校以及部分行业院校等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教学计划和管理方面的资料。

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现状和调查材料,结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情况,进行综合推理与分析。

数理统计法对相关调查结果分别进行数理统计与分类。

2、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通过专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在课程主干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与资源配置上,有针对性的解决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使教学方法及教学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

(2)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方向。对现行社会体育专业设置进行改造,灵活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规格要求的关键。据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结合高校办学实际而确定。我校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开设缺乏自身特色,专业设置主要依靠借鉴其它院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经验,没有很好的与我校自身特点相结合。致使学生困惑不清,迷惘不明,处于模糊状态。其主要根源是对此新专业的设置评估论证缺乏科学定位。

(3)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体知识结构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和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据文献资料当中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显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泛“双师型”和高水平的名师。2)缺泛新兴项目的教材与教法。

(4)科学合理的制定新设学科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充分拓展学生的就业前景。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高峰期,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市场转轨的宏观背景下,建立在经济发展平台之上的新兴交叉学科社会体育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虽然我校09年招收了第一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就业定向指导应该从现在开始。社会体育专业本身是一个地区差异性比较大的专业,在经济发达人均收入较高地区,人们参加社会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因而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要好。我校位于河南平顶山市这样一个中原地区的工业城市中,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考察和认识,只有充分掌握了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3、对于平顶山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体育事业调整的需要。

高校体育院系专业面向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001年10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举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这是我们国家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一种职业定位,也表明了高校体育院系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社会体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养,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并能适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的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工作者中学体育教师,但是随着我省中小学教育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教育人才市场的建立,城市和农村重点乡镇中心初中体育教师数量已基本配齐,各级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量在逐步减少。因此,在一定范围内,社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调整和完善势在必行。

3)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需要

首先,可以成立以健身行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训与考核方案等。

其次,通过与健身机构和大众体育社团的接触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这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分批到健身俱乐部或健身场馆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见习,对将来的就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在第七个学期集中组织学生到协议健身俱乐部进行专业实习,由俱乐部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安排经验丰富的私人教练、会籍顾问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完成专业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按照俱乐部新员工的培训计划进行入职培训和考核,根据俱乐部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培训考核情况择优录取。

第三,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广泛挖掘社会资源,与健身行业的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把教学、科研、企业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注重专业教学效益,而且注重社会教学效益,依托专业兴办相关健身产业,建立了校内模拟健身俱乐部,如健美操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网球俱乐部等,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与比赛工作,初步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

4、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结构、课程安排、培养方向等方面的调整,使学生通过学习社会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初步形成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并着重研究了学校也社会之间如何更好的形成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毕业后在社会中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最终能够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参 考 文 献

[1]吕树庭,招乐辉。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J】。体育科学,1998,18(4):10-13

[2]马维平,许晓音1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1体育学刊,2005,12(14):711

[3]刘善云,仇丽琴,刘保华,马晓卫,田向国。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2007: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0)

篇4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财经大学2014年度校级“创新强校工程”教研教改一般项目及广东省教研教改项目“构建‘三维’平台,创新日语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78-02

1.全国高校日语教育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过去15年,在大学扩招的大形势下,伴随着中日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大学日语专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李爱文(2011)统计,我国开设的日语专业大学的数量仅次于英语,成了名符其实的“小语种”、“大专业”(修刚,2008)。数量的膨胀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由于诸多高校日语专业大多以培养日本语,日本文学或日本文化的专业人才为主,结果培养目标过于雷同,导致供需失调。顺应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1998年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认为培养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等五个特征。随后诞生出了诸多的“日语+ a”(修刚,2011)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a” 代表“其他专业方向”。代表性的有“日语+旅游”,“日语+IT”,“日语+经贸”,“日语+商务”等。其中“日语+商务”最被青睐。根据李爱文(2011)的统计,“日语+商务”的高校达到235所,占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总数的35%。

但是在“日语+商务”教学模式欣欣向荣的景象下却日益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对于“商务”内涵理解的不清晰和课程设立的逐渐趋同;其次,讲授“a”的教师培训,招聘及授课语言问题等。为此,笔者以广东地区高校日语专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广东省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商务课程设置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学校基本都有“日语+商务”的特色方向。调研的重点放在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高校如何把握日语语言,文学,文化等相关课程和商务方向课程的基本比例关系;二是比较人才培养目标的异同点。即各校是如何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来体现出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查后,总结出如下5种基本模式:

2.广东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模式一: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传统综合性大学,立足传统日语模式。中大日语专业成立于1978年,历史较长。98年设立了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以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学,文化课程为主干,研究和授课相结合。社会人文底蕴丰厚,课程以培养学生比较扎实的日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对日本文学、文化的了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日语语言能力为主。具有大致相同人才培养目标的还有以下一些其他大学。深圳大学日语专业设立时间较短,注重日本文化和文学研究;广东海洋大学,创立于2007年,有日语翻译,日本语言文化两个方向。把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学科追求;肇庆学院把培养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功底,日语综合技能较强为目标;惠州学院培养具有运用日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了解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日本国社会文化,

模式二:以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表述比较模糊。起初以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为主,后来加入了商务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复合型和研究型两个方向的培养。虽然这里所强调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内涵并不明确(即a所代表的专业方向),但是因为课程设置中开设的日本贸易经济等相关的课程基本属于商务范畴,所以这里暂且把它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也看成“日语+商务”方向。与此雷同的是华南理工大学日语专业,其创立于2002年,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同时开设有数学,计算机等公共选修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课程。广州大学日语专业创立于2004年,培养实用型高级日语人才。和国家及教育部所倡导的应用型和外语复合型人才相近。但是明确表明了有商务日语,日语语言,日本文化等三个方向。

模式三: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代表,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专门性外语类综合大学。从1970成立东语系日语教研室,之后并入了新成立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成立时间达到了45年,是一所有历史传统的外国语大学。78年就已经获得了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作为广东省高校首屈一指的省级名牌专业,其人才培养覆盖了学士,硕士,博士等三个层次。有30名左右的硕士生和5名左右的博士生。在全国日语教育及日本学研究界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教学基础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日语专业每年招收六个班,其中三个班为语言文学方向,三个班为翻译方向,4年前开始增设两个班为商务经贸方向。其中报名经贸方向的学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开设多个方向的班级,选修课互相共享资源的课程设置模式。

模式四:以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本身某种传统优势特征的大学。这些大学的日语专业创建时间普遍较短,几乎都是大学扩招后成立的。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日语专业创立于2003年,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国际商务方向有四门课程必修和两门选修课程。广东工业大学培养“日语为主、经贸为辅”,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商务课程包括商务日语、外贸业务与单证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日语专业成立于2005年,农工为其优势专业。以应用型日语高级人才为培养方向,把培养熟知跨文化交际的规则和技巧,了解国际商务运作基本程序和规范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五邑大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和日本文化基础知识,熟悉国际贸易、商法、金融、单证运作、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能灵活运用日语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涵盖了管理学导论、国际商法、商务日语、商务日语信函、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日语洽谈、日本经济、日本企业文化等,开设的商务课程比例较大。东莞理工学院,培养了解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韩山师范学院成立于2007年,培养有特色的日语应用型人才,有商务日语方向。这些院校的日语专业创立时间短,在日本语言文学,文化为主的基础上,加入了4-7门商务方向的课程,力求在掌握日语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方向的知识。但是占授课总体课时并不高。

模式五:华南师范大学等师范类日语专业,似乎和商务有一定的关联。专业批准时间是1982年,硕士点是2010年。从其培养目标来看,与其他大学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略有不同,倾向于外事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培养外事、外经、外贸所需要的日语翻译、日本学研究以及日语教育等方面的人才。突出涉外领域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其开设的课程除了专业主干课程之外,这可以从外事翻译、经贸翻译等课程设置看出来。

3.广东高校日语专业商务方向分析

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广东的各个高校日语专业几乎都设有日本经济或者商务方向的课程,但是所占课程比例较低。都几乎把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这使得不论哪个级别大学的日语专业培养目标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商务”的解释显得不是非常的清晰,没有明确本校独特的商务内容的表述。有点“ 赶时髦,随大溜”的感觉。为改变这种情况,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优势资源,重新整合,丰富“a”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各校日语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界.1998(4).

[2]李爱文.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4).

[3]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5).

[4]修刚,李运博.中国日语教育概览1[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