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

时间:2023-06-04 08:38: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标准

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大规模的农地整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现代化;通过建设用地空间整合,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

二、目标任务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从现在开始至2014年6月,全面完成长河、桥南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成集中连片、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的高标准农田,促进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民进入城镇集中居住,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阶段(2014年9月)。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在镇相关单位共同商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工作计划、全面进行部署、排定工作日程、制定工作方案、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有力、有效开展。长河、桥南要实事求是地摸清项目区范围内涉及拆迁农户、拆迁面积以及被拆迁农户安置意向,为镇政府拟定安置方式、安置房屋数量提供依据。

(二)拆迁协议签订及清障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地上附着物全部拆除清理,根据有关政策测算安置费用,制定安置方式,做到拆迁和补偿安置透明、公开和人性化。对于进县城集中安置农户,由农户填写进城购房信息表,经镇、村两级签字盖章后报县城市资产经营公司集中做好安置工作。对于进镇安置农户,一律在镇长河集中安置小区集中安置。

(三)土地平整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6月)。通过平整土地、疏沟填塘、铺设道路、修闸放涵、架设桥梁、建设防护林、整理弯沟曲河等,达到田成方、林成网,田、林、路配套,沟、渠、田衔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田间小气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项目区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通过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增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排、降、蓄”功能,使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

(四)项目验收阶段(2014年6月)。项目土地整治工程结束后,镇各相关单位要对照省国土部门验收标准,抓紧完善资料,确保通过验收。项目通过验收后。认真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流转承包土地实现连片规模经营,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四、工作要求

篇2

二、落实保障,整合项目

近年来,审计机关对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的审计并作出“农发项目专项资金投向准确、管理规范,财务真实,取得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的结论。究其原因是农业综合开发有成功的管理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形成规模出效益。明确整合范围。根据中央关于整合支农资金的要求,探索新的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道路、扶贫开发等其他支农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合理开发。坚持整合原则。在现有政策和体制下,以县为单位,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的原则,围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将各类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避免重复投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搞好整合规划。科学规划是整合支农资金的前提。要科学编制中长期总体规划,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强调上规模;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强调上档次;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上水平。

在资金投入方面,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好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申报和资金管理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同时,合理调度资金,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各类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其次,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和农民增加投入。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广泛吸引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资金投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农民对直接受益工程建设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三、科学分配,精细管理

在土地治理项目的资金安排上,建立竞争立项机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为增强项目立项的透明度,充分调动各乡镇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竞争立项、择优立项原则,每年初步确定4至5个乡镇为年度农发项目预备区。县领导领导小组织项目竞争立项答辩会,各乡镇在现场进行竞争立项演说,陈述本地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开展情况,由专家评委根据各乡镇的陈述情况,从乡镇领导班子、具体问题解决承诺、项目区自然资源优势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现场打分,确定1至2个乡镇为本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正式立项的乡镇与县人民政府签订《农业综合开发目标责任书》、《项目建设廉政承诺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科技推广承诺书》,将项目建设纳入对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篇3

1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困难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1 总体工程难点与对策

农田水利工程本身涵括的知识比较多,操作起来较为复杂,并且用到的操作人员及相应器械较多,施工不集中,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施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施工人员之间要团结有序的开展工作。只有仔细完成每项任务,才能提升施工效率。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施工,施工后按照相关验收标准进行检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分项工程难点与对策

分项工程主要包括沟槽机械开挖、斗渠和农渠垫层施工、混凝土施工、道路下软基施工等。在进行沟槽机械开挖时,对沟槽机械开挖的施工组织和协调要求较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通过现场施工员与机械操作员进行施工现场的勘察、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的方法来达到要求,并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整和解决。在进行斗渠和农渠垫层施工时,由设计图纸可见,U 型槽的两侧是回填土,在施工时,边墙外侧砂垫层铺筑没有依托物,因此较难成型,断面也达不到设计要求中的弧形断面,在斗、农沟边墙外侧沙砾时垫层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在施工时,在回填土和垫层的交界面建立一个模板,先进行回填土工作,然后当回填达到设计中要求的后,将模板撤掉,在槽外侧和回填土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沟槽,再进行槽外侧砂垫层施工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U 型槽的两侧垫层断面也会增大一些。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工作时,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较多,例如出现蜂窝情况,那么可能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于厚,振捣的不够密实或是漏振,模版缝隙没有堵严密,导致水泥浆的流失等原因。在进行道路下软基的处理工程时,要对软弱地基的涨缩性和易风化性等各种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地质水文的变化予以重视。

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具体分析

以一个农田水利工程为例,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此工程是某县 2010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第19 标段,砂石道路,长度为5公里,路基础的宽度为4米,路面的宽度为3.5米,原地面在压实后填筑土方并进行压实,压实后的厚度为25cm,路面为碎石灰土,厚度15cm,碎石灰土路面的两边各培了宽度为25cm 的路肩。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工程的总体施工方案和技术上的选择为:先进行基底处理工作,进行土方调配和机械配置,并进行填筑和碾压、检验、平整等工序的施工工作,土方的调配坚持“移挖作填,就近取土,减少运距”的原则,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尽量做到平衡、经济且合理。路基的施工严格的按照“四区段、八流程”的工序来进行,在填筑之前,根据不同的填料选择不同的机械类型,并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压实的工艺试验,确定实验的参数是科学合理的,然后在全合同段开始组织施工,尽量做到一次成型。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会涉及到路基工程的建设,在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然后才能够进行施工。下面我们具体叙述一下施工程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路基的边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外延伸30cm,这样才能够保证路基能够压实严密;为了保证对路基厚度的严格控制,应该按照厚度松铺的方式,每层30cm进行分布;为了保证路基的平整性,我们首先应该使用推土机进行最初的整平,然后使用平地机进行再次找平,具体的施工方向应该是从路中间向两边推,来回反复三次,个别不平的地方应该使用人工来进行整平;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应该从慢到快碾压四遍才能够保证和相关标准符合,在检查合格后在进行静压,路基经过上面的施工后,基本可以达到表面平整光洁、我们再进行监测压实度,然后我们需要填写路基监测报告,在监理公司审批合格后在进行第二层的路基填筑,具体的工序和上述相同,然后是进行施工总结报告。总之,我们应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路基工程质量,这样才能够使整个水利工程得以高质量的完成。

在进行水利工程中路基填筑的过程中,施工企业最经常选择的方法是水平分层填筑。这种方法主要就是按照路基的横断面的宽度进行分层填筑,如果路基的原地不清楚,我们应该从最低处开始进行分层填筑,在填筑的时候应该保证每一层都经过严格压实,使之满足相关工程要求后,在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我们使用的压实设备是自行式压路机,根据每层的松铺程度来进行压实,一般来说路基填筑的运输距离是十分长的,如果运输距离在100m之内,我们只需要使用推土机就可以了,如果运输距离超过了100m,我们就需要使用挖掘机、转载机、推土机之间相互配合,在压实完成之后,查看路基表面没有松散、不平整的现象。一旦发现不合格的部分,我们就需要立即解决,保证后面工序的正常进行。路基工程的好坏也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3 农田水利工程砌筑方法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石体砌筑质量,我们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砌筑之前,我们应该对需要使用的砂浆进行实验,选择最佳的配合比,保证强度能够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同时编制试块的相关试验报告,在施工现场对试块要随机制取,在进行浆砌石体的砌筑之前,我们应该把砌体表面的清理干净,在砌筑的时候应该保证砌体表面是湿润的。如果在砌筑的时候中间出现了间隔,这就会导致砂浆的初凝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再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在砂浆的强度满足2.5Mpa的时候再继续,同时清除掉原来砌体表面上形成的浮渣,应该尽量避免砌筑时产生震动,这会对下层的砌体产生影响。在勾缝的时候,应该对原有的砌缝进行平实,同时保证墙面的干净,砌体的砌筑应该选择铺浆法,一般的厚度应该保持在20~50mm之间。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外界温度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对施工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砌体的位置和尺寸是可以存在一定范围的偏差,但是不应该超过相应的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农田水利的施工质量。科学的选择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能够保证质量的基础因素,特别是对施工中的难点,需要引起相关施工部门的注意。

篇4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要求,“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一、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1、 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为管理原则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 以预防、预控为管理措施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3、 以质量标准为管理尺度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4、 以科学、公正、守法为职业规范

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 提高施工设计质量管理水平

(1) 施工方案的编制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应在施工之前确立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和施工部署,选用基础施工方法,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前准备工作计划,以及劳动力、施工机械、材料等需要量计划;在工程开工之后,分阶段编制施工方案,譬如在主体结构阶段、装饰阶段等,重点是对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项需要量的调整为主;施工方案的编制应该有技术负责人主编,并由各相关部门参与,使其发挥真正指导施工的作用;施工方案的编制,还要做到动态管理,使其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 因地制宜完成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在批复“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的,施工图要按照以下标准设计:首先,选择较优的技术经济指标,使得工程能够满足排灌功能,还可以尽量少占农田;其次是在在施工图上标识灌溉片区沟、渠、路等的平面位置,为避免部分沟渠及建筑物留下质量隐患,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地裁弯取直,与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相符合;最后是计算确定根据沟渠灌溉面积、排水面积、地下水埋深,根据地质条件优化其纵横断面。

2、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加强原材料进场控制

建筑材料进场后,施工方要会同发包方、监理人员对进场材料的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查,特殊材料还要有实验报告和生产许可证,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主要材料必须进行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检验不合格时,要加倍取样或全数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原材料不得使用。水工金属结构、启闭机及机电产品进场后,有关单位应按合同进行交货检查和验收。安装前,施工单位应检查产品是否有出厂合格证、设备安装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对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变形、受潮、损坏等问题应做好记录,进行妥善处理。无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得用于工程中。

(2)确保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

施工中如果有一道工序存在质量缺陷或隐患,将直接影响下道工序及后续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而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每道工序完工后,由专项质检员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申请验收,监理人员应严格依据国家现行水利工程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合格签字确认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发现质量问题,则要求施工方进行修理或返工,处理完毕后,再按上述程序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必须保证每道工序质量过关,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3)加强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力度

监理单位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以为发包方和工程项目服务的态度,有效控制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投资、进度等目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不能为施工方的投机取巧做掩盖,也不能迫于发包方的压力做有损于工程质量和人民利益的事。对施工原材料、半成品、每道工序、隐蔽工程等的检验与确认,都应该实事求是,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坚决不能改为合格。

3、质量验收

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 是鉴定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提交工程实体、提交技术资料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处理和进一步改进提高的过程。当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施工完毕后, 要及时按相应的质量评定规程和质量验收标准、程序及方法,并依据合同授权范围,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量验收和评定。对存在的质量缺陷要全面登记并及时加以分析, 一方面要明确提出处理方案,改进工程质量; 另一方面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后续工程施工质量。

(1) 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是指被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 在隐蔽前所进行的检查验收。由于检查对象会被其他工程覆盖, 给以后的检查整改造成障碍, 故尤为重要, 它是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过程, 经验收后必须出具隐蔽工程验收结果报告。

(2) 单元( 分项、分部) 工程的验收单元工程应按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单元( 分项、分部) 工程完成后,承包单位应首先自行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设计文件,相关验收规范的规定后, 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申请,由监理工程师予以检查、确认。如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则予以确认验收;如有质量问题则指令承包单位进行处理,待质量合乎要求后再予以检查验收。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3)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承包单位应先进行竣工自检,自检合格后,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竣工初验,包括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竣工验收所需的文件资料:材料供应商发票、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以及各种相关的技术性文件等。施工承包单位必须提交竣工图, 并与已完成工程、有关的技术文件进行对照核查。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拟验收工程项目的现场进行检查,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指令承包单位进行处理。对拟验收项目初验合格后, 总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的验收申请报告予以签认, 并上报建设单位,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正式竣工验收。

总之,在农田水利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操作实行,根据实际的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处理。在施工时要采取一套合理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实现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树林. 在土地整理施工过程中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4)

篇5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土地整治的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而经济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建设占用农用地不可避免,大量耕地的减少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实现国家粮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20世纪90 年代后期,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耕地的质量也在不断降低,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并且开发需要的经济和生态代价很高, 因此通过土地整理,进行农田整治,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里面,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子规划,但现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视,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差不多达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等重要程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规划的论证程序与总体规划一致。评审的级别提高了,省一级的土地整治规划由国家评审,市一级的土地整治规划则由省评审。另一方面内容也丰富多了,在规划前期阶段要对度设立的专题进行全方位的论证。 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是“稳量、提质、增效 ”,除了有效补充耕地数量外,将更加突出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耕地保护,从以数量管护为主,转向数量、质量、生态保护相统一,更突出土地生态景观建设和政策制度创新。

土地整治规划将分类型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组织实施重大工程以保障土地整治目标的实现。本文将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结合土地整治规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研究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本研究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土地整治规划的意义主要包括:

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展土地整治工作

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村庄拆迁、整合的力度,改变村庄体系内村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重塑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同时,通过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可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1.3 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土地整治规划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研究,将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农村城镇化进程,调控土地和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缩减农村建设用地,为经济建设提供发展空间。从长远来看就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

2 我国土地整理的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理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公元前1066 年的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后来的秦汉屯田制、西晋占田制、北魏隋唐的均田制等,直到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都未间断过。建国初期,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进行土地权属变更;20世纪50 年代的化将土地收归集体 ;70 年代,以全国农业学大寨为目标;80 年代土地整理以推行农村联产承包制及兴办乡镇企业为主线,土地利用方式和用地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0年代开始以编制土地利用具体规划来大力发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方向进行了土地调整。

2000 年 10 月 1 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程和验收标准颁布实施;2003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国土部编制实施了《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0 年以来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研究和著作也对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依据。由于土地整理的地域性较强,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2005年该标准的研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已展开了试点,随着工程建设标准研究的全面推行,将更有利于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科学合理、因地制宜为

项目区服务。 2006 年 11 月 7 日颁发的《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成的部分加上中央财政专项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等开支。资金收缴使用方面,坚持“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在我国土地整理尚未产业化,融资渠道较窄的情况下,为土地整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金保障。近年来我国在村庄规划和整治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在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2.1 上海郊区对“迁村并点”的相关研究

迁村并点是将郊区县中现有规模小、用地大、基础设施落后的自然村居民迁入择点而建的中心村或集镇, 并将原居住宅基地还耕。 中心村作为非城市化地区的基本居住点,是指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承担一定地域范围内农村人口的居住及生活服务功能的农民居住地。通过迁村并点,可以解决现有自然村过多过小的问题,提高土地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解决耕地严重浪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过高的问题。可以精简农村的管理机构,形成合理的村镇网络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以推动城市化进程。迁村并点的对象主要针对以下几种情况:原有分布零乱、规模较小的自然村落,市政工程引起的原有村落的动迁,由于土地征用而造成的动迁。迁村并点的选点原则:向集镇和工业区靠拢;依托大市政和道路交通;选择基础较好的自然村或500 户以上的大村拓展建设;另建中心村。迁村并点的归并原则:一般村落向交通便利的村落集中;经济落后的村落向经济发达的村落集中;小规模村落向大规模村落集中。中心村的规模按照规模效应的角度并参照市区内最小组团的配套水平,同时考虑农村的人口密度远低于市区水平,可将中心村的最小规模定为 1000-1500 人。

4.2 北京郊区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及调整土地产权,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涵是指从宏观上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布局的调整和从微观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内部结构、布局调整的综合措施。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利于节约用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实现。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利于发挥基础设施的规模效益,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分为三种策略模式,分别为:包入式策略模式,指由于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展将附近的村庄直接包入;迁弃式策略模式,指原居民点的人口全部迁移离开,作为村庄功能丧失的一种居民点发展方式,其结果是使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使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归并式策略模式,指将几个相邻近的农村居民点在其自发改造过程中,利用宅基地的审批管理等手段引导其归并至其中某个居民点,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 利于公建和市政设施配套的现代化农村居民点,即中心村;征用式策略模式,指一部分农村居民点由于建设工程需要土地被征用,村庄被拆迁,人口直接进入城区、镇区或选择接近就业点的大型居民点进行安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与市场结合模式 、市场运作模式和自主整理等多种模式。

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为我国的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正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对之策,且将该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剖析,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该技术的难点、重点以及优点。在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充分认识施工特点,对于特殊复杂的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1、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难点与对策

1.1 总体工程难点与对策

农田水利工程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民生工程,所包含的交叉作业比较多,而且需要投入的相关设备和人员数量也比较大,施工作业比较分散,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做到合理组织施工,进而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对于水利工程中的一些细节应该保证各施工组织人员的密切配合,例如铺涵管、修筑田间道路等等。如果能够保证每项工作都能够认真仔细的施工就一定会减少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施工企业能够利用自身所有的技术能力来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还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工程质量标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保证业主、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之间能够协调一致,在施工完成以后能够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的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检验,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丝攻质量。要尽可能地保证土地的平整合理化,做好各方面工作的衔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保证各方面的测量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并把测试结果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只有做到这些菜能够使工程得以合理安全的完成。

1.2 分项工程难点与对策

分项工程主要包括沟槽机械开挖、斗渠和农渠垫层施工、混凝土施工、道路下软基施工等。在进行沟槽机械开挖时,对沟槽机械开挖的施工组织和协调要求较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通过现场施工员与机械操作员进行施工现场的勘察、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的方法来达到要求,并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整和解决。在进行斗渠和农渠垫层施工时,由设计图纸可见,U型槽的两侧是回填土,在施工时,边墙外侧砂垫层铺筑没有依托物,因此较难成型,断面也达不到设计要求中的弧形断面,在斗、农沟边墙外侧沙砾时垫层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在施工时,在回填土和垫层的交界面建立一个模板,先进行回填土工作,然后当回填到设计中要求的高程后,将模板撤掉,在槽外侧和回填土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沟槽,再进行槽外侧砂垫层施工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U型槽的两侧垫层断面也会增大一些。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工作时,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较多,例如出现蜂窝情况,那么可能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于厚,振捣的不够密实或是漏振,模版缝隙没有堵严密,导致水泥浆的流失等原因。在进行道路下软基的处理工程时,要对软弱地基的涨缩性和易风化性等各种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地质水文的变化予以重视。

2、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具体分析

以一个农田水利工程为例,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此工程是某县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第19标段,砂石道路,长度为5公里,路基础的宽度为4米,路面的宽度为3.5米,原地面在压实后填筑土方并进行压实,压实后的厚度为25cm,路面为碎石灰土,厚度15cm,碎石灰土路面的两边各培了宽度为25cm的路肩。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工程的总体施工方案和技术上的选择为:先进性基底处理工作,进行土方调配和机械配置,并进行填筑和碾压、检验、平整等工序的施工工作,土方的调配坚持“移挖作填,就近取土,减少运距”的原则,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尽量做到平衡、经济且合理。路基的施工严格的按照“四区段、八流程”的工序来进行,在填筑之前,根据不同的填料选择不同的机械类型,并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压实的工艺试验,确定实验的参数是科学合理的,然后在全合同段开始组织施工,尽量做到一次成型。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会涉及到路基工程的建设,在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然后才能够进行施工。下面我们具体叙述一下施工程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路基的边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外延伸三十厘米,这样才能够保证路基能够压实严密;为了保证对路基厚度的严格控制,应该按照厚度松铺的方式,每层三十厘米进行分布;为了保证路基的平整性,我们首先应该使用推土机进行最初的整平,然后使用平地机进行再次找平,具体的施工方向应该是从路中间向两边推,来回反复三次,个别不平的地方应该使用人工来进行整平;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应该从慢到快碾压四遍才能够保证和相关标准想符合,在检查合格后在进行静压,路基经过上面的施工后,基本可以达到表面平整光洁、我们在进行监测压实度,然后我们需要填写路基监测报告,在监理公司审批合格后在进行第二层的路基填筑,具体的工序和上述相同,然后是进行施工总结报告。总之,我们应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路基工程质量,这样才能够使整个水利工程得以高质量的完成。

3、农田水利工程砌筑方法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石体砌筑质量,我们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砌筑之前,我们应该对需要使用的砂浆进行实验,选择最佳的配合比,保证强度能够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同时编制试块的相关试验报告,在施工现场对试块要随机制取,在进行浆砌石体的砌筑之前,我们应该把砌体表面的清理干净,在砌筑的时候应该保证砌体表面是湿润的。如果在砌筑的时候中间出现了间隔,这就会导致砂浆的初凝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再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在砂浆的强度满足2.5Mpa的时候在继续,同时清除掉原来砌体表面上形成的浮渣,应该尽量避免砌筑时产生震动,这会对下层的砌体产生影响。在勾缝的时候,应该对原有的砌缝进行平实,同时保证墙面的干净,砌体的砌筑应该选择铺浆法,一般的厚度应该保持在二十毫米到五十好摸之间。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外界温度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对施工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砌体的位置和尺寸是可以存在一定范围的偏差,但是不应该超过相应的标准。

4、结束语

为了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重视施工技术的选择,特别是对施工中的难点。文章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难点、路基施工、砌体浇筑的方法进行阐述,为了能够帮助相关人士更好地进行施工,进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上半年河南省夏粮单产、总产双提高,秋粮长势良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增长10%以上,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1.夏粮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全省小麦播种面积8090万亩,同比增加40万亩;亩穗数、千粒重比去年增加,穗粒数比去年略减,单产比去年的791.6斤略有增加,达到799.8斤;总产在去年637亿斤的基础上增产9.8亿斤,达647亿斤。自去年麦播以来,河南接连遇到冬春连旱、晚霜冻害、灌浆期降雨等大范围自然灾害,但豫北新乡、安阳等地和豫南南阳、信阳等地仍然实现了增产,豫东驻马店、周口等地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豫西洛阳、三门峡等地有所减产。多灾之年实现丰收,主要在于河南历来将粮食生产作为核心任务、政治任务,全省上下的工作力度都很大。近三年全省累计投入353亿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了一批抗旱应急工程,改造中低产田4500多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9亿斤;加快主导品种推广,五大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近6600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80%;加强病虫害防控,今年全省病虫害防控面积达1.89亿亩次,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033万亩次,同比增加250万亩次。

2.粮食价格同比小幅上涨。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2元/斤,比去年提高0.1元/斤,对市场价格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据省农调队调查,上半年农民出售小麦的均价为1.21元/斤,同比提高16%。目前滑县、鹿邑小麦市场价在1.2元/斤左右,比去年同期提高0.1元/斤,新乡市大型面粉厂新麦收购价为1.25元/斤左右。由于市场价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近日中储粮已停止在河南进行托市收购。玉米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上半年均价为1.11元/斤,同比提高2.3%;大豆价格明显上升,上半年均价为2.41元/斤,同比提高11.2%。农资价格比去年有所下降,上半年尿素、碳酸二铵、复合肥的价格分别为2234元/吨、3578元/吨、2940元/吨,分别同比下降4%、4.7%、6.2%。

3.生猪和家禽价格下跌明显。河南不仅是粮食大省,也是养殖大省,肉、蛋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一位。河南生猪价格自3月以来持续下跌,上半年均价为14.2元/公斤,同比下跌10.4%,猪粮比平均为5.99:1,其中4月猪价最低时达11.8元/公斤,养一头猪亏损200元左右。生猪价格在5月下旬才止跌回升,目前为14.4元/公斤。据省农调队调查,84.6%的生猪养殖户不看好今年的盈利前景。家禽养殖业亏损更为严重,自3月底第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后,肉鸡价格和销量大幅下跌。4月14日肉鸡价格跌至7.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39%,而当地肉鸡保本价约为8.3元/公斤。鸡蛋价格从2月份9.6元/公斤的高点持续下跌,4月底最低达7.6元/公斤,此后一直在低位徘徊,6月下旬为7.8元/公斤。为弥补家禽养殖业损失,省财政已筹措7067万元资金,对种禽场、规模较大的家禽养殖场给予补贴,并支持龙头企业收储禽类产品。

4.农民外出务工形势基本稳定。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增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均同比小幅回落。但从3月开始,工业经济运行效益逐步好转。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42亿元,同比增长12.7%,较1-4月回升1.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目前河南省内务工形势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外出农民工大规模返乡情况。加上近年来河南积极发展县域产业聚集区,本地用工需求不断增长,劳动力供求形势比较紧张,有100多万人口的鹿邑县也出现招不到工的现象,需要到邻近的安徽亳州招工。滑县阳虹家庭农场耿爱丽反映,农场给长期雇工李双标的工资是每天70元,如果不是他爱人有残疾、家里有小孩,恐怕他还会嫌工资低,要出去打工。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上半年夏粮产量和价格小幅上升、省内务工保持基本稳定,为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打下了较好基础;但生猪和家禽价格下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给农民增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表现在数据上,一季度河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21.3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去年同期的13.7%下降近3个百分点。省统计局预计上半年河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速低于去年。总体来看,宏观经济形势对农业的影响小于对二三产业的影响,对省内务工的影响小于对省外务工的影响。

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是粮食主产区的永恒主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从调研情况看,当前促进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1.粮食主产区平衡增粮与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农民增收需要高效农业,二者始终存在冲突和矛盾,这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调研情况看,目前这个问题越来越紧迫。一方面,保粮食抓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滑县是全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近些年抓粮食生产不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错过了许多上工业项目的机会,陷入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发展怪圈。2012年,全县粮食总产高达137.75万吨,连续21年保持全省第一产粮大县,而县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还不够全县教师一年的工资。滑县为保住小麦第一大县的荣誉,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且纳入乡镇年度考核,效果比较明显,但行政推动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县里同志讲,目前国家对各地粮食生产没有硬性约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配套扶持,政策跟上,抓粮食生产会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增收入调结构的压力越来越大。十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翻一番目标后,各地纷纷出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主要内容都涉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滑县八里营乡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全乡耕地12.8万亩,其中高标准粮田10万亩。2009年全乡开始洋香瓜大棚种植,实行“两瓜一菜”生产模式,平均每亩净收益1.2万元,是种粮收益的10倍多,全乡开始时只有300亩,2011年发展到1.4万亩,去年发展到了2.5万亩。刘苑村360户,户户种香瓜,30多户在县城买了商品房,60多户买了小汽车。在比较效益的推动下,附近村庄群众种植香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调整结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乡里同志讲全乡10万亩粮田能否保住将是个问号。此外,工商资本等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农业对粮食生产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新乡市延生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之前从事房地产开发,2009年开始投资3000多万元从事有机蔬菜种植配送,当年在延津县流转土地500亩,计划到2015年达到5000亩。目前,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越来越普遍,在逐利冲动下大多从事高效农业,对粮食生产的冲击是必然的。目前粮食播种面积能够保持稳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还有大量普通农户在务农。一些地方农业部门的同志讲,结构越调整、新型主体越多、非粮效益越高,种粮的就会越来越少。地方农业部门甚至有同志担忧,如果不采取过硬措施,再过10年,河南粮食核心区的地位恐将不保。

2.种粮大户和基层干部希望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释放出土地资源,加上农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户种粮、家庭农场种粮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我们调研的滑县、鹿邑、延津三县的土地流转面积均超过20%,新乡市家庭农场发展到697家,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到283个。但由于土地流转费用越来越高,种粮大户面临成本不断增加的现实。受工业租赁农村土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租地农户的影响,近年来河南的耕地租赁价格明显抬高,每亩达到1000元以上,甚至超过沿海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价格。从调查的3个县的情况看,目前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还比较有限,比如滑县仅对种粮大户给予每亩100斤小麦的土地流转补助,鹿邑仅对种粮大户给予小麦“一喷三防”补贴和免费提供病虫害防治器械,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均享受不到,种粮大户的心理不平衡。特别是随着租地成本不断上升,种粮收益的空间受到挤压,种粮大户也出现非粮化倾向。鹿邑县贾滩乡种粮大户卢满意,今年31岁,2008年外出务工返乡后开始从事粮食规模种植,目前流转土地800亩,一年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除去850元农资、人工成本和1000元租地成本,没有大的灾害的话每亩地每年可以净赚200-300元。卢满意告诉我们,现在种粮食也只能靠规模赚点钱了,如果租金再提高粮食就没法种了。为了提高收益,他已经把100亩玉米改种棉了,每亩多收入1000多元。卢满意现在就盼着国家给种粮大户增加一些补贴,他说那样还可以再多种200亩。在探讨如何扶持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时,一些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认为,靠提高粮食价格空间有限,如果粮价过高,许多农户可能收回流转的土地自己种,多数倾向把补贴增量补到种粮大户土地流转环节。

3.加强核心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粮食主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与基础设施水平高度相关,加强核心产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这次调研接触的许多同志普遍反映,目前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比还存在非常大的距离。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是五龙治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合力。发改部门有千亿斤粮食工程,财政部门有农业综合开发,国土部门有土地整理,水利部门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部门有高标准农田建设。说是在县里可以整合使用,实际上很难做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鹿邑县常务副县长陈涛讲,由于每一个项目实施规格不一样,验收标准不一样,县里很难整合。全县各项资金加起来也不少,每年不下几千万,但由于撒胡椒面,效果很不理想,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少总体规划,项目区内的普通农户把农业生产视为副业,很少对财政投资的基础设施进行管护,造成资源浪费。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亟需配套的基础设施,但流转的土地未必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内,享受不到项目的好处,自身又无力进行大规模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本就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加强规划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强化核心产区,发挥最大效益。

4.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金融保险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新型经营主体由于其经营规模、资金投入都比较大,对资金和农业保险需求比普通农户更加强烈。鹿邑的种粮大户卢满意反映,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缺资金,每年光土地租金就要八十万,还要在麦收之前先把钱给农民。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先付一半租金,等麦收之后再付另外一半。农信社可以几户联保,但最多只能贷十万,解决不了问题。谈到农业保险,普遍反映目前农业保险保额太低,远远不能满足新型经营主体需要。以小麦为例,保额为311元/亩,即在绝收的情况下,一亩地才能获得311元补偿,还不抵化肥农药的投入。而且河南几乎不会发生绝收现象,这样一亩地只能获得一百多甚至几十元的补偿,农民认为很不值。鹿邑农业局马守勤局长反映,每到小麦、玉米播种季节,保险公司都在县里宣传农业保险,但农民都不愿意参加。滑县、鹿邑作为河南的粮食生产大县,小麦、玉米保险至今都没有大面积开展起来,关键就在于供求没有契合点。保险公司管理农业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农业风险水平缺乏清晰认识,对灾后查勘定损缺乏技术力量,对农业大灾风险缺乏分散渠道,因此不敢提高农业保险保额,唯恐一旦遇到大灾出现超赔。虽然财政部2012年发文支持保险公司提高保额,农民也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保费,但各地保险公司仍普遍将小麦玉米保额设定在300元/亩左右,而且对于大棚保险、农作物制种保险等投保物价值更高的保险,开办积极性不高。

相关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建立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完善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补偿机制,保护种粮积极性。调动产粮大县政府抓粮积极性。实施用“财政转移支付换取粮食安全”战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取消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使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达到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改革产粮大县政绩考核指标,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产粮大县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加快建立粮食主销区与主产区、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主销区粮源有保障。调动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逐渐成为提供商品粮的新型经营主体,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应当实施差异化政策,将新增补贴向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补贴力度,探索向种粮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免费供应良种、优惠价格直供农资,并优先提供农机具购置补贴,充分发挥补贴的产业引导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运行的功能作用,调动规模经营主体种粮的积极性。保护普通种粮农户利益。农业“四补贴”具有较强的普惠性,应保持稳定和完善,持续释放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积极信号,保护和提高普通农户种粮积极性。

2.划定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议在粮食主产区划定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严格界定生产方向和土地用途。在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规划平台上,加强部门协调和资源整合,农业、财政、发改、水利等部门各司其职,政策、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功能区倾斜,明确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类项目向核心功能区集中,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向核心功能区聚集,把核心功能区建成粮食稳产高产高效区。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作为重点区域,把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受益对象,着力加强灌溉排水、土壤改良、道路整治、机耕道、电力配套等工程建设,尽快出台解决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晒粮场、机库棚建设用地的办法,创造规模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