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8:38: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国学教育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主讲教师
职称
系、部
教学团队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本教案
授课学时
2
本次课标题
项目一国学经典诵读
授课班级
及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主要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阐述)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并有感情诵读《论语》、《孟子》等选段;能够运用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和学说来指导实践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处理周围的人与事。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根基-----儒、道、墨、法家等学派思想文化的精华与成就;掌握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和为人处事的原则方法。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孝顺父母、感恩他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积极向上、勇敢坚强、宽容豁达的人,能够很好地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善于沟通、善于合作、善于分析、善于组织的基础管理素质。
教学
主要内容
一、 《论语》、《孟子》等选段的人文内涵
二、 儒、道家等学派思想文化的精华与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论语》、《孟子》等选段的人文内涵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难点:结合现实论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对我们的启示
备注
一、新课导入
语文课作为我们的母语教育贯穿于人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我们最熟悉的语言,可是大家真的学好了吗?当你的朋友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安慰他;当你被某篇文章感动时,你却感慨为何自己就不能表达;当外国友人问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时,你却在偷偷查看“百度百科”。因此到了大学我们仍需学习语文,这节课我们一同诵读中国国学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读一读:结合注释翻译熟读国学经典
1.《论语》(选段);
2.《孟子》(选段);
3.《道德经》(选段);
4.《庄子》(选段)。
(二)议一议:结合儒、道家等学派的思想文化,说说自己对选文的理解
1.儒家文化:“仁”是核心;
2.道家文化:辩证思维;
3.墨家文化:“兼爱”为核心;
4.法家文化:核心思想“法”、“术”、“势”;
5.兵家文化:战略与军事;
6.阴阳家文化:阴阳五行学说。
(三)看一看:观看《百家讲坛》,解读名家思想
1.于丹教授讲孔子;
2.易中天教授讲法家与道家。
(四)比一比:选读《史记·商君列传》并讨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对我们的启示
1.分小组讨论并选一名代表阐述观点;
2.诵读选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3.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
(五)练一练:围绕P11-13的内容,写一写墨子“兼爱”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及意义。
三、教学小结
本次课按“读一读议一议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讲授、影视播放的教学手段,采用诵读鉴赏、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赏析国学经典选文,理解儒、道家等学术派别的思想文化;让学生能够论述古代圣贤的哲学理论对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启示。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教学流程管理为手段,以提升教学研究实效为基石,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推动我市教育事业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二、奖励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一)质量奖
1.高考质量奖
以学校前一届上线情况、本届毕业生生源基础和一、二本实际上线人数(以招生办认定的数据为准)为依据对学校进行奖励。①一批本科每上线1人,奖励200元、二批本科每上线1人,奖励100元;②以我局划定的优质生源情况为基数,一、二批本科上线人数每超过1人,奖励1000元;③清华、北大每录取一名,高中学校奖励5万元,选送的初中、小学各奖励1万元;④参加学科奥赛,获省级一等奖,每1人次奖励学校5000元,获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每1人次奖励1万元。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奖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奖按正考合格率对学校进行奖励,进入全省同类学校前10%的学校奖励10000元;进入湘潭市同类学校前两位的,奖励5000元(不重复奖励)。
3.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奖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奖以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体育测试和优质生源贡献量为依据对学校进行奖励。
①综合评价质量奖。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分乡镇办中心学校、民办市直初中、学校学生人数在210人以上的农村初中学校、学校学生人数在210人以下的农村初中学校4个类别分别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奖励。一等奖奖10000元,二等奖奖5000元。
②综合评价提高奖。在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质量综合评价中,中心学校提高5个名次,初中学校提高30个名次,奖励5000元。
③优质生源奖。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乡镇办前500名、市直民办前500名,且在湘乡就读高中,按每生500元标准对生源学校进行奖励。
4.小学质量检测奖
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质量检测中,按各学校检测学科生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进行综合评价,分市直城区和农村乡镇两个系列对学校进行奖励,乡镇前三名的中心学校奖励5000元,第四至第六名的中心学校奖励3000元。市直城区第一名奖励5000元,第二名奖励3000元。
(二)教学教研成果奖
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评价结果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据进行评价和奖励。
1.基础教育奖励基金奖。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类别,每年奖励12名,奖励标准每人5000元。其产生办法是:小学以我局及湘潭市组织的质量检测和学校常规管理为依据,由中心学校(市直以学校为单位)推荐,我局考核认定;初中以同一科连续三年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获全市一等奖的对象(当年连续三年获奖人数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同一科连续三届获一等奖教师)中产生,并有论文(评奖年限内)或成果在湘乡市级以上获奖,由中心学校(或学校)推荐,我局考核认定;高中根据学考、高考和学校常规管理情况,学校推荐,我局考核认定。
2.基础教育改革课题成果奖。本项奖励每三年一届,由我局统一组织,逐级评审,奖励标准:一等奖奖励1200元;二等奖奖励1000元;三等奖奖励800元。
3.艺体成果奖。在湘潭市中小学“艺术百佳”评选中,荣获“艺术百佳”称号的学生,按每生200元标准对学校进行奖励。在湘潭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前六名的学校分别给予奖励,团体第一名奖1000元,第二至三名奖800元,第四至六名奖500元。由我局委派代表湘乡参加湖南省和湘潭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大型文艺竞赛活动,获一等奖的奖3000元,获二等奖的奖2000元,获三等奖的奖1000元。
(三)教育教学管理奖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在各中小学中每年评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5个,每个单位奖500元。
2.义务教育阶段控流保学工作先进单位。根据各乡镇办的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每年评选控流保学工作先进单位8个,每个单位奖500元。
3.教学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奖励在每年高考、学考、中考指导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每个单位奖3000元。
三、奖励的控制条件
1.凡出现乱收费、节假日成建制补课、违法生育、超计划大班额、安全责任事故等问题的,取消相应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奖参评资格。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运动安全 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家长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其达到人生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运动快乐的时候,做到快乐运动、安全上课。
一、充分准备,提高安全意识
丰富的运动安全知识是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学院已经学到体育专业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储备同样是体育老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同其他老师一样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在本节体育教学课堂内容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也应大体写出来(这也是体育教案与其他老师做上课准备不同之处);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安全事项,把安全隐患消除在上课之前;了解本次上课班级学生的基本体质状况和天气变化造成的学生身体体质变化等,以备学生发生意外。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防备运动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尽心上课,保证安全运动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方位做好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特殊课程,老师需要防止和尽可能减少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意外事件。老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简单科学施救方法,并且做到易懂详尽,以防为主。
首先,全面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开学时的第一堂体育课就应当全面地讲解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简单处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摔倒、扭脚、磕碰、出血、刮擦、碰撞、器械伤害及过度疲劳等意外现象。
再次,严格组织课堂,检查学生穿戴特别是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等安全状况。每一堂课前要讲解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专项运动不规范造成的不适,如篮球是许多学生的爱好,但是篮球课中运球之手臂动作有运球时五指要张开,用手指及指根以上部位与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如整个手掌都触球则易造成运球坚持时间不长且易劳累,跑步中岔气等问题。还有,在体育课中分组对抗或比赛中出现的由于身体过度接触造成的意外更需要老师及时化解和制止,否则会出现如打架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后果;有女生的班级更需要老师注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要一概而论强制要求去练习或训练;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到肌肉放松及心理放松;同时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不适应和病痛等现象。
最后,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老师必须做好的一点,如哪些运动或动作可以独立做、可以协作运动或保护运动等。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晓一些体育运动不安全事项,还要教会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简单、科学合理的救护知识,告诉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动作和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一些意外时理智科学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人为地造成二次伤害,留下遗憾。同时及时表扬严格规范、有效防范、合理运用安全知识的同学。
总之,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体育运动愈加有兴趣。但这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
三、及时总结,服务教学
45分钟的课堂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结束。每一堂课后,体育老师要将本次课上出现的运动安全事故或意外记录下来,以备今后课堂教学时参考和应用,避免出现类似的运动安全意外和失误,也为出现的意外提供有效资料和指导。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过桥
1.谁能说说“过桥”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过桥”,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过桥”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又放起边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过桥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过桥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过桥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过桥)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过桥面,小同学过桥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过桥)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过桥去)
(4)在河水漫过桥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过桥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过桥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背过去
又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过桥)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过桥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要起边放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来过过去过往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4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西字头。
板书:—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第5笔竖弯“”,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起来起床起始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1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一边旁边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4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开放放手解放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出示小黑板练习书后第二题:
(1)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
(2)(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3)(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1.读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一读填好的句子,体会填上的词语的意思。
(1)河水漫过小桥的“过”字和背过来的“过”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过的“过”是超过的意思,背过来的“过”是通过的意思)
(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学”“放学”)这表示两个什么时间?(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动作不同方向的词。(过来、过去)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1)从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从字义上比一比,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