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8:3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院临床实践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状况可概括为“下不去、留不住、提不高”,且多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医疗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改变这种现状,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取消了卫生保健专业,增设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旨在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同年卫生部115号文件,农村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用型卫生人才,具有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实践能力,毕业后从事疾病的初级诊治、转诊服务和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与护理等工作。并规定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只能到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执业。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农村医学作为一个新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现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生源多为初中起点,采取的是“3+1模式”,即3年理论学习+1年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当中大多院校多沿用大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特别是临床实践阶段,多安排在综合医院,分为内、外、妇、儿、传等科室进行实习,这与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难以满足学生在农村社区医学一线工作及今后发展的需要。
我院自2010年9月设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为改变该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上的不足,通过不断研究和探讨,决定在临床实践阶段过程中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内容,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社区医院定位更贴合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社区医院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这与农村医学专业毕业定位农村,从事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在社区医院实践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参与到就诊的患者诊疗活动,提高了临床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家庭健康访查、义诊及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生理保健,将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
二、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在的发展趋势
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医学实践教学的最佳场所。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医学生必须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之中, 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同时进行医疗实践, 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现场指导, 用真实病例进行教学。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环境及条件, 运用循证医学( 实验证据) 的原理, 让学生从问诊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分析、归纳, 做出最终的诊断, 使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区的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中得到提高。另外,学生也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行各种健康调查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让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体察社区民情,了解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和对健康知识的渴望, 认识到做好社区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职业意识和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感。
三、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
目前大多医学院校逐渐认识到社区医学对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开展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临床实践基地的院校还较少。当前, 发展合作医疗和基层卫生事业, 办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 是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大批实用性的卫生技术人才, 因此只有将建设社区医疗实践教学基地与医学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学校和社区共办共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医学高等院校才能实现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并进而形成医学高等院校的鲜明办学特色。
四、加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社区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
社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对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要求他们能对急、危、重症病人做到鉴别病情,及时准确给予恰当诊疗, 并做好必要的转诊工作。这些都需要他们有较强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目前, 社区医疗机构的在岗人员医疗水平较低, 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 很难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要, 不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将社区医院设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开展社区医院师资培训,也能促进社区医疗水平的发展。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卫生人员严重匮乏、学历层次低、业务能力较差、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新形势下,为了改变农村基础医疗水平低下、卫生人员严重短缺这种现状诞生的一个新型专业,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该专业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依托政府―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讨和摸索,才能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0〕115号文件.
[2]刘 伟 孙 乾 孙晓琪.医学院校要加强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30-131.
[3]赵锡荣; 程卫兵。农村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33-35.
中图分类号:R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22-01
1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
临床教学在高等院校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从国内外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来看,高等医学院校总是将实践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且越来越被重视。传统的医学教育过程,通常包括基础课程教育环节、临床课环节和临床实习环节这三个环节。现在,西欧的部分发达国家都开始在本国推行美国模式的医学教育方法,已将传统的医学教学的三个环节改变为两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分别是基础与实习两个环节,将临床课环节改成了在临床轮转实习中进行教学,而这就将医学教学与其他专业的教育区分开来,体现了此专业的特殊性,并加强与强化了临床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对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被医学教学界所认可,临床教学基地是临床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设施,基地建设的好坏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起到了决定作用,并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优秀程度。
2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在临床教学工作上的认识和重视不一
现在大部分的都能意识到教学、教研对医院综合水平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实习医院与教学医院在临床教学教育基地建设上的投入不太多。因为这部分医院受到本身条件的约束与认识不够深刻的影响。部分临床带教教师认为真正的医生都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忽视了培养其他专业学生的临床知识,这就使得学生的课程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只在本专业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水平。
2.2 临床教学基地配套制度建设陈旧
现在大部分的临床教学基地都具备了较完善的制度,并且在基地的内涵建设上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仍有一些的临床教学基地在运转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形式工作多,但内涵建设不足;硬件设施齐全,但软件不配套;规章制度多,但没有针对性。上述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行之有效的配套制度。例如,在带教期间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反馈与监督机制,使得带教老师在教学方法、能力、态度上存在的问题很难得到改正。从而使临床教学效果与质量受到影响,并阻碍了医院综合水平的提高。
2.3 各临床教学基地的条件与教学水平存在着差异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每个临床教学基地所承担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许多的临床教学基地需要负责多个学校的临床教学任务,而且所面临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大部分临床教学基地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就选择增加带教队伍,但是对带教老师的选择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使得带教队伍的整体水平不够。此外,部分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也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例如教学档案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都没有设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每个教学基地所拥有的资金不同,而在建立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就会考存在着不同。而这些原因都会使临床教学效果与质量受到影响。
3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3.1 严把建立临床教学基地的质量关
为了缓解因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与临床教学基地不足产生的矛盾,为了使更多的毕业实习学生能够有实习基地,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更多的临床教学基地。但是,在建设临床教学基地时一定要重视基地的质量,并要加强在投资与管理上的力度。高等医学院校要利用与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的理论教学、临床带教实习等工作承担起来,不单单可以医务者的操作能力与理论水平,还可以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3.2 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为了使学生可以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的发展相适应,临床带教老师应该将培养能力与开发智力作为教育重点内容,将其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主要做法是将实践为中心、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中心。所以,帮教教师可以采用试学导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前按给学生没留下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本堂课的内容,并通过见习和讨论需找到答案。因为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医疗实践性强的特点,并且是教材中所没有的,这就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而教师在这个时候,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施进行充分的利用,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对临床资料、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充分的利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医院在对临床技能考核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要将医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意识提高上去。对于学校而言,其要不定时组织有关人员联系、指导、监察教学基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对教学基地的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学基地老师的临川教学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并且要定期对老师进行考核,评选出有优秀的临床教学基地与优秀带教老师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并对其进行一定奖励,将带教效果、表现、职称晋升与表彰奖励捆绑到一起。
4 结语
高等医学院校基地建设在培养医学人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高等医学院校要重视基地的建设,解决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该文建议高等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医院的主导作用、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严把建立临床教学基地的质量关,依据这些建议提高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基地建设质量,为果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 陈勇,赵有红,黄华,等.南京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
[2] 刘红梅,李淑华,车英林,等.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
临床教师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学科发展的品质、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医学科研工作水平与新技术新疗法的创新能力和境界。因此,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已经成为医学院校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对强化临床医学院的学科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要深化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岗位聘任重要性认识
1.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
基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各级各类学生全学程几乎超过一半的时间在临床医学院完成临床课程教学、见习和实习任务,从而达到学生临床实践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临床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过程,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为抓手,通过对临床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实绩、学术水平的考核以及临床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的强化,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师职业素质、医疗服务能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在岗位聘任过程中对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参加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形成以临床教师职务岗位聘任政策为导向,强化激励与约束的平衡,激励发展临床教师临床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形成临床学科可持续建设发展的正能量基础,为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2.“学院型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
“学院型医院”很早就受到研究型大学成功发展的启示。如今,美国一流的临床医学院均为学院型医学院,其取得的成就使美国在世界医学科学与高等医学教育居于主导地位。
大学临床医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构成,要实现“学院型医院”的建设发展目标,其应具备学科齐全、学科水平高、专业特色明显和创新能力强这四个基本特征。首先,临床医学院只有学科齐全,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并通过人才培养延伸到对本医院学科发展的支持;其次,在学科齐全基础上,无论是优势学科还是教育学科都必须有较高的水平,才能够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完成基本医疗服务任务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解决疑难杂症的专业特色,“能提供其他医院提供不了的医疗服务”;最后,是创新能力的要求,即必须具有知识、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创新能力,以创新性的应用基础科学研究推动临床医学发展。因此,学院型医院的四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临床医学院必须有一批有影响的学科、一批有带动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有一支能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热心医学人才培养、努力做好科学研究的学科队伍作支撑。而临床教师就是集医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一身的医学人才,因此以临床教师教学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为抓手,引领临床教师参与临床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以提高临床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完成好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任务,保证医药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需要
国家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强化医疗服务公益性,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同时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换句话说,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院的公立医院既要在激烈竞争中求发展,又要努力保证人民满意的医疗服务,医院势必会对教学功能和学科建设有一定程度的弱化,临床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精力投入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分散。因此,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临床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结合公立医院改革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人事制度,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通过临床教师的岗位聘用制度的推进和落实,进一步加强高校的临床学科队伍建设,保障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
临床教师岗位聘任工作需把握的关键环节
1.科学设置临床医学院教学机构与编制岗位,发挥编制岗位的本质效能
临床医学院教学机构与编制岗位设置是实施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科学合理编制好临床医学院教学机构与编制岗位设置,编制配置原则是关键。
鉴于临床教师教学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的实质与内涵,编制岗位设置要强调教学机构设置和学科功能的强化,因此教育教学统筹原则应为编制配置的基础原则,以切实保证主体编制用于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具体可包括教学机构原则、教学职务岗位规模比例原则、教学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原则和教学职务岗位编制循序配置原则等。其中,通过教学机构原则明确编制配置要在临床医学院所属的教研室和有研究生培养任务的研究机构范围内,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予以配置;通过教学职务岗位规模比例原则来明确教学岗位的整体规模;通过教学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原则以明确教学岗位教授、副教授与讲师不同教学职务的结构比例;通过教学职务岗位编制循序配置原则来建立临床教学编制岗位滚动配置模式和编制岗位的开放体系,实现理想配置设计基础上的阶段性配置,既考虑到实际也考虑到发展。同时,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对临床教师学科建设岗位责任要求,还要全面考虑并坚持优势学科与学科平台加强原则、临床基础应用研究支持原则和发展学科扶植原则等,以确保编制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而发挥编制岗位服务学科发展的本质功能。
2.科学制定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条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研究表明,个体职业发展的目标明确且设定合理,其本人就很容易受到激励,也就不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因此,要调动临床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岗位聘任条件,不仅为岗位聘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发挥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导向作用,包括作为临床教师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医疗水平的导向,体现在教学实绩、学术水平、师德与医德考核等。同时,实行聘期监督制度,打破终身制,通过对聘期岗位聘任政策的不断调整,强化临床教师的责任意识,不断适应临床医学学科发展要求,保证聘任工作能够有利于临床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有利于临床教育教学和学科科研整体水平质量的提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健全和完善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的评审机制,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健全和完善聘任工作的组织和程序,是实现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工作规范、公平的重要保证。高等医学院校都在摸索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的评审、聘任工作的规律,逐步健全聘任组织,完善聘任程序。鉴于高等医学院校的地位,尽管临床学科比较齐全,但即使同一学校内的各个相同临床学科水平也不尽相同。为了使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优势学科资源全面和充分利用,科学研究实现各医院的共享和优势互补,高等医学院校可以二级或三级临床学科为切入,以临床专科学院或临床专科学系为载体,确定临床专科学院(系)学术追求、学术引领和学术民主的原则,明确临床专科学院(系)的学术权力,授权由学校临床专科学院(或学系)负责本学科拟聘教师的学术评议工作,实现临床专科院系的学术统筹,保证职务岗位聘任的质量,带动各临床医学院相同临床学科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各临床医学院成立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委员会,负责本学院临床教师教学职务聘任工作;学校成立临床教师教学职务聘任委员会,作为学校临床教师教学职务聘任最高评议机构。通过建立和完善两级管理、学术统筹的评议机制,保证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工作的质量。
4.强化考核管理,形成长效激励机制,确保临床教师发展内动力的可持续性
聘后管理是实施岗位聘任制的重要环节,要不断强化考核管理,保证岗位聘任效果的可持续性。通过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聘期和聘期内应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聘期考核,了解临床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和业绩成果,发挥岗位聘任的持续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从而更好地调动广大临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工作质量。聘期期限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自行设定,多为3年,有些高校基于实现学校规划任务和学科岗位履职的有机结合,聘期期限为5年。
在聘期考核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考核管理的效能,有些高等医学院校在推进并实施岗位聘任的聘期考核制度基础上,实行了中期考核模式,如5年聘期的“3+2”聘期模式,即在5年聘期中,5年聘任,3年考核。在3年中期考核时,依据临床教师所聘岗位的聘期内业绩要求,凡考核能够达到相应岗位业绩条件者,可续聘原岗位至本聘期结束,到下一个5年聘期时再根据学校相应的岗位条件,进行下一个聘期的竞聘上岗;凡中期考核不能够达到相应业绩条件者,将依岗依条件重新予以聘任,以进一步实现临床教师发展内动力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临床教师岗位聘任工作的深入思考
1.坚持以人为本,有效降低临床教师的流失
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打破了教学职称评审的终身制,按照聘期考核的聘任条件进行聘期管理和考核,无论在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中都会有落聘人员。为有效降低临床教师的流失,临床教师岗位聘任工作不仅要关注源头和过程管理,更要关注后期管理工作,保证细节落地。高等医学院校和临床医学院校院两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立足于思想上引导、事业上帮助,坚持将考核聘任和思想工作协同开展。学校和各临床医学院的主责部门要对落聘人员进行逐一分析,针对问题,及时与落聘人员沟通,讲明政策,化解不良情绪,指出努力方向,同时人事部门作为主责部门要会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主管部门因人制宜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鼓励他们勤勉奋斗,通过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努力,再重新回到教师队伍中来。
2.坚持破格聘任制度,加快高水平临床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在临床教师教学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临床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对临床学科发展急需的或在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工作中有一定成就和贡献的中青年骨干还需要建立破格聘任制度,打造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良好平台。破格制度的评价标准和任职条件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队伍实际,以促进临床教师快速成长为主旨,使临床教师中的中青年骨干,虽不具备所要晋升职务的任职年限,但基于他们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中的突出业绩,鼓励他们破格聘任到高一级别的教学职务岗位,在此平台上经过努力成为临床学科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为“学院型医院”的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医学院校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医学院校要以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不断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临床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医药卫生及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志安,吕兆丰等.构建学院型医院的实践[J].中国医院, 2009,13(3):25-27.
[2] 陈兴炎等.谈医药卫生改革语境中的临床教师队伍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5(1): 76-78.
[3] 吕兆丰.强力整合临床学科打造医学优秀人才培养基础[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z1):135-136.
[4] 韩德民.大型公立医院应向“学院型医院”转型[N].健康报, 2010-02-08.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国民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民族地区尤为严重。目前我国民族高校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课程相对独立,重复交叉内容过多;实验教学多以验证实验为主,对民族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存在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思维判断能力不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育模式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为此,教育部卫生部正式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对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系统布置和整体设计,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民族大学医学院2012年成为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入选民族地区高校,为了保障此计划在民族地区顺利有效实施,我们拟开展“民族院校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专题研究。
一、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等教育承担着对社会变化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任,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人才流动的国际化,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势在必行,民族高校医学人才培养也不能例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我国医学类院校招生规模过大,在校人数超过了办学条件的承载,各种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给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因此,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目前面临着如下许多困境。
(一)严重匮乏的病人资源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病人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他们可以选择医院、医生,尤其是日益强烈的维权意识,他们有权拒绝实习和见习医生。病人的“不配合”与“拒绝”增加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难度并制约着临床实践技能教学。
(二)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对学生实习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国家各种相关法规不断出台。如《执业医师法》《规培政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这些相关法规的落实对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不仅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使得医疗机构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制定了相关限制临床实习生的一些规定。加之,近年来的医疗环境差,医患纠风多,使得临床带教老师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训练的机会。
我院2012年成为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入选民族高校。为了保障此计划在民族地区顺利有效实施,我们拟进行“民族院校卓越医生人才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找出规律,为民族地区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保驾护航,探求一种能适应于民族院校的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构建民族院校的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便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非直属的附属医院,拓展社区医院实习点
现阶段临床教学和实习是我校医学教育最棘手的问题。承担着我校临床教学和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任务的仅有一所二级附属医院。虽然学院和附属医院正在努力进行医教协同,但短期内仍无法解决这个十分突出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积极争取,已将我市一些实力强、条件好的三级以上医院,如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纳入为非直属性附属医院,弥补我们医学生临床教学和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不足。借鉴民族兄弟院校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大力推进医教协同,保证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卓越医生肩负着社区医疗服务的使命,为此,我校在全市范围内联系了4个社区医疗站为我们卓越医生见习和实习基地。
(二)强化临床实践技能教学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临床技能操作不断更新。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对我们的卓越医生人才培养,重新修订了卓越医生临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制定了配套的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临床实习手册、临床技能操作大纲。同时,制作完成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示范光盘,以规范临床实践技能训练。
(三)加强临床技能操作考核
执行分专业多站测试,由学院的专家组成巡考小组,对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教师进行考前培训和监督指导,采取随机抽签形式,统一考核操作打分尺度,提高考核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此外,加大其在毕业考试中分值比例,即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占50%,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考试占50% ,并规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有一票否决权,不合格者不能毕业,考核合格后方能毕业。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把好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关;为医学生毕业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和规陪进行预适应。
(四)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我校不惜高薪引进15名全市范围内的学科带头人,以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对在职的临床课教师加大学习进修力度,一个是送出去,在现有临床医生不足的情况下,每年派出多名临床课教师赴国内一流临床教学医院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临床带教水平;另一个是请进来,把相关专家请来定期举办院内临床教师培训。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把临床带教工作与个人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组织临床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开展院校两级临床教师教学竞赛。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热情和教学质量。
(五)积极参加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不断总结经验
国家卫计委、教育部为了加强医学生的“三基”培养,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全国范围开展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已举办了六届。我们从第二届开始参加,我们将抓住这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向兄弟院校学习,总结我们在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和培训中的经验教训,程序化、细化我们的培训流程,不断提高我院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六)学习借鉴在教学改革中走在前列学校的先进经验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断学;电子教学;教学资源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临床课程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课程的一把钥匙,对于培养学生基本诊断知识、基本诊断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塔里木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是校“十一五”重点建设课程,也是校精品课程,在电子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教学资源。
1图片资料
兽医临床诊断学主要包含三大内容,分别为症状学、方法学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论。很多症状单靠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明白,若辅以图片便会直观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图片资料的搜集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一是临床搜集。课程组教师通过带教实习、基层锻炼、科技服务、课题研究以及门诊值班等途径搜集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典型症状图片;二是参考书扫描。一些优秀参考书如《牛病彩色图谱(第二版)》《犬猫疾病临床图谱》以及《猪病诊断彩色图谱与防治》等书中的图片典型而清晰,可通过扫描手段获取,作为课程重要的参考资源;三是QQ群征集,为了更好地进行辅助教学,课程组建立了兽医临床诊断学QQ群,该群以历届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为主,此外还有一些从事畜牧兽医生产实践的人员,通过他们可以搜集到很多和课程有关的图片,用于课程教学[1]。
2视频资源
视频教学具有连续性、典型性和重复再出性,是最好的教学辅助方式之一。在再现方法操作上优于图片资料,因此可将兽医临床诊断学基本诊断方法及常用临床操作技术制作成视频资源,并上传课程网站供学生在线观看,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深入理解,开阔视野,锻炼诊断推理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及规范操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及现场诊疗过程制作为视频资源,有助于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提高兽医临床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视频资源可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3种:一是示教视频资源,即将临床基本诊断法和常用治疗技术,通过课程组讨论和实践,规范操作要领,然后录制成视频资源,上传网络供学生使用;二是临床诊疗视频资源,即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将遇到的典型病例以及具体的诊疗过程用数码摄像机录制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后用于辅助教学的视频资源;三是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即将精心设计和组织的课堂教学全过程,请专业人员用摄像机录制下来,通过技术处理,上传到课程网站供学生观摩的教学视频资源。
3电子图书
课程组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100多部与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相关的专业电子图书,如《临床检验手册》《宠物疾病诊疗手册》《牛病防治大全》等,动物涉及到牛、羊、猪、犬、猫、鸡、鸭等多种动物,内容涵盖了动物的饲养管理、疾病诊疗、防治方法以及实验室诊断等。电子图书资源通常有针对性地提供给想了解某方面知识的在校学生,或从事生产实践的已毕业学生,或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以供他们参考使用[2]。实践证明,该电子图书资源对提高上述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参考网站
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通过各种手段搜集了84个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网站,其中外文网站74个,中文网站10个。在外文参考网站中,涉及到兽医学科的各个方向、各种组织及各种动物,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如小动物诊疗技术(courses.vetmed.wsu.edu/samdx/home/)、兽医护理学(斯坦福医学院)(med.stanford.edu/compmed/animal_care/guidelines.html)、内科临床问题解决方法(vet.ohio-state.edu/assets/courses/vm718/index.html)、伦敦大学皇家兽医学院提供的兽医操作练习游戏(rvc.ac.uk/review/Pitfalls/pitfalls.htm)和世界兽医协会(worldvet.org)等。以上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有选择地参考,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专业英语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5 教学课件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教学手段改善的最基本要素,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重任[3]。传统的板书很难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课程组结合新疆南疆地区兽医临床诊疗实际,优化课程电子资源,制作出符合学生(包括民族学生)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并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试题集及参考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弥补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导致的知识信息量不足,课程组编制了兽医临床诊断学试题集及参考答案,并上传课程网站以供学生学习使用。试题集以章节为基本单位,题型多样(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及材料诊断题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可作为课外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4]。另外,在试题集后附有简明扼要的参考答案,其中论述题只提供框架要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试题集及参考答案上传网络后,其浏览率最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7 电子教材
目前,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材仍选用东北农业大学主编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实习指导》,该实验教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临床基本诊断方法的需要。但是,近2年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除需要基本的临床诊断方法外,还需要一些其他临床技能。为此,课程组结合新疆南疆兽医临床实践的实际需要搜集了大量资料,汇编了《兽医临床操作技术》电子教材,并上传课程网站,供学生学习使用。该电子教材内容除了涵盖一般的临床诊疗技术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畜用绳结和动物年龄鉴别等。实践证明,《兽医临床操作技术》电子教材的编写及应用,为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8小结
综上所述,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教师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手段搜集典型资料,结合教学实际科学整理,最终以不同形式用于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9参考文献
[1] 杨笃宝,雷留真,王振勇,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6):47-49.
非直属附属医院是近几年随着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规模扩大而建立的一种新的临床教学基地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不但利用了现有的医疗资源,而且节约了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成本,更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教学意识,从而实现了医疗和教学相辅相成的双赢。2001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到:医学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有足够的临床教师投入教学,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1]。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主体是学生,核心是临床带教老师,老师水平影响着临床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关系到非直属附属医院中新的临床教学基地模式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的关键问题。
1.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
1.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非直属附属医院是由原有的实习医院转变而来,教学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原实习带教老师基本上是医院的年轻医务人员,该部分人员承担了较多实习带教任务,转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后,有教学经验的医生基本上是中青年医务人员,导致教学师资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较少,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又不一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导致师资队伍结构比例失衡,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不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临床医生长期从事单一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疏于教学活动,临床教师队伍中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跨专业、多学科的知识,特别在交叉学科方面知识不足,先进教学知识和教学理念欠缺[2]。
1.2教师教学意识不足,医疗、教学素质参差不齐。
非直属附属医院由于自身机构设置属性的定位,医疗任务繁重,医疗压力较大,医生习惯于每天忙于应付疾病诊疗和医患沟通。加上教师在科研、晋升等方面的压力下,临床教师在职称晋升、,科研成果等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这两方面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临床医生的教学积极性,临床带教老师普遍有重临床轻教学的现象,对学生的教学情况多是支配学生做些诸如采集病史、记录病程、换药和导尿等力所能及的简单诊疗活动,较少从理论联系实践方面指导学生学习,也较少规范地对学生进行集中授课、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学意识对比专职教师和直属附属医院医生有明显的差距。师资方面,多数临床教师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欠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出现医疗和教学素质参差不齐等现状。医院对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关系欠缺合理规划,对医疗和科研人员奖励较多,教学奖励较少,导致医疗、教学效益差距悬殊,从而导致临床老师的教学动力不足[3]。
1.3临床教师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系统讲解能力不强。
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多数承担着繁重的医疗任务,医务人员每天忙于日常医疗活动,重视日常诊疗疗效,重视诊疗操作技术的提高,在现有规范的临床诊疗路径体制下,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特别是对前缘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不善于及时学习。该现象造成临床教师基础理论薄弱,在给学生进行临床教学时对单科病种讲解较深刻,但是系统讲解能力不强,教学模式单一,常出现老师一人讲、学生多人听的现象,缺少教学互动。
2.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2.1完善教学管理体制,规范临床教学制度。
医院在成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后由单一的医疗责任变为医疗和教学并重的临床教学型医院,这要求医院转变单一医疗的观念,及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如成立各学科教研室,指定分管教学领导,各临床学科教研室任命主任和教学秘书具体负责学科内教学工作,建立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管理,从体制上理顺教学管理。同时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制定教师聘用制度、教师试讲、集体备课、教学查房和教学考核等教学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
2.2医院要重视教学工作,增强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
领导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下属的意识行为,医院的领导是医院教学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核心,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做到领导重视教学,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成效将影响到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建设,认识到临床教学对医疗科研、医疗水平及医疗效益潜移默化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医院领导在医院方针政策的制定上要突出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临床医生从事教学、热爱教学,树立教书育人、教学促医的意识。
2.3建立教师选拔和教师培养制度,加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临床教师素质将直接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水平,在成为医疗和教学并重的临床教学型医院后,非直属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师选拔和培养上要进行改革,对原有实习生带教经验的临床医师进行综合选拔,通过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聘任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地选拔优秀的临床医生进行带头教学,示范教学,以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医院建立健全教学奖励措施,对教学态度好、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反映优秀的老师进行多方面的奖励和支持,引导医生从事教学。同时引进名师到单位进行示范教学,或将医生送出去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多举措并行加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4]。
2.4加强与高校和直属附属医院的沟通协作,内外结合共促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和直属附属医院在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非直属附属医院在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到高等医学院校和直属附属医院去学习考察先进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方法等,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医院,同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加以改进,内外结合共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临床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决定临床教学的质量,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对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和医疗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了才能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后备医务服务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卫科教发[2001]212号.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50-02
高等教育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强调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早”实践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早期接触临床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医学生培养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专业实习组成,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但由于学科界限分明,各学科之间、尤其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造成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学生也只有在学完前三年的基础课后,在第四、五学年学习临床专业课和专业实习时,才能接触临床、接触病人,从而导致基础课与R床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是强调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早期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如临床前期教学中即设置有临床医学导论、医患关系等课程,向医学生提供早期接触病人的环境和条件,让医学生在与病人和临床接触过程中,了解、熟悉和学习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
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进入临床感受医院和医生,认识疾病和病人,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①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专业感受实践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本课程除了介绍医学模式、医疗关系、疾病概论等相关知识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安排一定的学时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教学。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带领下进入教学医院,主要了解医疗工作的基本程序,学习观察如何接待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交往沟通等基本技能,学生写出观察记录分析表,由教师判定成绩。②在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PBL教学和案例教学,以病案讨论为纽带,实现前期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早接触。通过让学生早期、多次、反复接触临床和接触病人的实践活动,一是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接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在医学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就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终身为病人服务的专业意识。
二、早期接触科研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独立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受到了特别重视。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低年级学习阶段科研训练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
1.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教学之中,促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主要是在基础医学相关实验课的整合改革中增加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如在机能学和分子检测与分析等实验课中引入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项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或课题性质,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综合性训练,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实践,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或自主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尽早进实验室,尽早接触科研。一是鼓励教师提供足够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同时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科技实践教学成为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12人次在全省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二是鼓励学生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积极申报国家、省、校三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即在教师指导下从查阅文献、书写标书、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乃至论文修改和发表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近五年我院医学系学生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支助达25项,通过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实施一系列业余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早期接触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主要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来促使他们早期接触社会。
1.积极探索校外社会实践的方式和途径,将社区实践融入本科教育的早期阶段。早期接触社区的活动包括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义务咨询等,由学院或系部组织,并选派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一般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如结合全科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必需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并以社区的流行病或慢性病实例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疾病调查的问卷设计、现场调查,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大力_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如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可集中联系到社会实践基地或自发组织回到学生家乡所在地进行,至少安排一周时间深入到社区、街道或乡镇医院等基层卫生医疗部门,调查当地基层卫生保健状况,了解基层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协助基层医院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到医院做义工或导医等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根据调查报告和实践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并计入学分。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在经过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目前已进入内涵发展和提升质量的建设阶段,通过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实践教学模式,对实现“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1)张阳,牛聪等.基于临床导论课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内容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02-103.
(2)刘铁滨,符晓华,张坚松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3):191-19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超声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6名影像专业的住培医师,按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两组人员年龄分别为(26.92±1.08)岁和(26.90±1.19)岁,男性16名,女性30名,均为研究生学历,观察时间为3个月。
1.2 教学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该科轮转的20名住培医师归为传统教学组,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科轮转的26名住培医师归为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住培医师入科后进行入科宣教和入科考试,由科秘书统一排班,在科室7个诊室轮转,然后随机由不同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边操作边讲解,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操作和夜间值班,按时参加每周一次的科室业务学习,出科前参加出科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接受入科宣教和入科考试后,有科秘书安排固定的带教老师,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结合该科疾病特征进行临床思维训练,每周进行一次典型案例的PPT交流汇报,练习妇产超声诊断思维方法,出科前参加出科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
1.3 培训后理论考试
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满分100分)和操作技能考核(满分100分)。理论考试两组均从计算机题库中随机选题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要求独立上机操作并书写规范报告单20份,现场再由考核老师复查患者,评估学生的操作及测量手法规范,报告单描述规范,诊断客观合理,漏误诊情况,整个诊疗过程要包括询问病史和必要的鉴别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P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规培医师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的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临床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传统医学的教学模式是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部分组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而规培生的临床教学可以起到有效的衔接作用,使医学生正真转变成临床医师,以适应现代医疗的需要。在规培生的临床教学中教会学生在面对疾病时应该如何考虑,如何处理,强调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注重临床思维的训练,是实现基础-临床的衔接和转变,行之有效的途径。
临床思维一般是指医师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对各种疾病的具体认识,并按照这一认识指导医疗活动的思考过程。深入研究临床思维,有益于医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减少误诊和误治,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那么我们在规培生的妇产超声临床教学中如何认识临床思维能力及如何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呢?
3.1 培养规培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其他影像手段无法替代的参考价值,如何出具一份无限接近患者盆腔真实情况的超声报告单,是作为一个妇产超声诊断医师职业生涯一直需要修炼的能力,培养超声诊断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是达到这一愿景的有效方法途径。为什么有些超声医师手中的探头可以扫查出病灶,而有些医师做不到,这虽然与各自掌握的基本操作技巧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临床思维能力运用的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妇产超声诊断临床教学中不断地告诉学生,只有想到这个患者有可能是什么疾病或者什么病理过程,你接下来的超声扫查才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主动的、有目的去发现一些影像,帮助你证实或排除最初的假设,有利于做出更合理的超声诊断。
3.2 妇产超声诊断临床思维训练
(1)询问病史很重要。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月经史,生育史,前次超声检查结果以及其他影像手段检查结果,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前期接受治疗的疗效情况。例如妇科各种疾病常见症状主要有阴道出血、白带异常、急性或慢性下腹痛、下腹部肿块、闭经、外阴瘙痒和不育,那么一个育龄期妇女出现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无论伴或不伴腹痛,妇产超声医师均需考虑到异位妊娠的可能性,有意识地探查宫腔和双侧附件区是否存在妊娠囊情况,这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十分必要。当然,女性盆腔除了生殖系统外,还有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了解这些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症状也有利于妇产超声的鉴别诊断。
(2)充分认识影像的不同是基于病理改变的不同,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病理组成却有着相似的超声影像。这就是在妇产超声诊断中存在着丰富的同图不同病、同病不同图的影像特点。以畸胎瘤为例,由于瘤组织包含毛发、脂肪、骨骼等成分的多少不同而呈现多种影像特征:“瀑布征、面团征、脂液分层征、星花征”等;而对于有便秘病史的患者,粪块的回声与畸胎瘤的“星花征”影像十分相似。
(3) 充分认识妇产科疾病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这一特点在妇产超声的临床诊断中极为突出。这是因为卵巢、子宫腔内膜均受雌激素水平的调节,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例如子宫内膜在月经增生早期呈“三线型”,而在月经的分泌期呈“强回声型”。同样这种动态变化在产科则更为突出,这是由于胎儿及其附属物随孕程和产程的进展发生变化。
(4)重视超声诊断结果的跟踪随访。对医学影像生来说经常阅读临床病案资料包括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对提高疾病的超声影像认识和出具更加客观准确的超声报告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误诊漏诊及罕见病例,要通过阅读文献和专业书籍重新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包括该病的解剖胚胎学、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病理分型、临床症状及治疗、超声典型影像特征及其他影像学手段特征、疾病预后转归、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最好能将上述内容做成PPT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学习,一起分析漏误诊原因。
(5)超声诊断线索或超声分析思维方法的传授。关于这一点的提高是一个长期不断努力的过程,而且需要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功底,才可以做到,不同的疾病略有不同。虽然对于规培生来说,由于时间短、上手操作的机会少、理论知识尚不完善、经验欠缺等因素,一开始全面掌握妇产超声所有疾病的诊断策略很难,但是先从临床常见病、尤其是夜间急腹症的超声分析思维方法学习开始,是很有必要的。简单举例:探查到患者左附件区低回声病灶,第一步要做的是进一步判断病灶的来源即解剖定位:左侧卵巢、左侧输卵管、子宫左侧壁、还有少见情况如来源于韧带、后腹膜、其他系统(消化道、泌尿道)等,问题解决以后;第二步鉴别诊断包括判断物理性质:假如上面的病灶是来源于子宫左侧壁肌层,那么你需要一一考虑都有哪些可能性: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型)、子宫肌层内膜异位囊肿、子宫畸形、滋养细胞病变等子宫肌层病变。这一步需要调动所有的知识信息储备包括不同疾病或病理改变的超声影像特征、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前期的询问病史,通过仔细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回声,判断物理性质:囊性、实性、混合性,并进一步判断可能的疾病是什么。这个例子是给大家展示了思维过程即超声分析思维方法,只有思维过程合理、正确,诊断才会准确无误。做到以上两步一份客观的诊断报告就基本呈现了,至于良恶性及病理性质的判断需要慎重和更多的经验积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16-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学生完成院校教育后,在国家认定的医疗培训机构或者其他相关机构进行的系统的医学培训,其目的是提高临床技能,即按照国家统一规范的培训标准,培训出合格的住院医师,它是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 19 世纪末,提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经过百余年的实践和完善,其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台湾地区都已建立和制定了政府主导的有章可循的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和政策。自 2002 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不断引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践。目前,临床路径教学法以及导师责任制等是国内出现的较先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方法。因此,本研究尝试将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有机结合,对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细致研究,并评价其实施的效果,以探索出一个高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住院医师的培养工作,让年轻医师全面发展,成为医疗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选取 2013―2016 年参加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全科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 20 人,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二)方法
实验组通过临床路径教学法和导师责任制结合方式进行系统培训,对照组按常规的口腔修复科培训计划和要求培训。通过组织问卷调查满意度及出科考试成绩,分析两组的差异。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 SPSS13.0,计量资料采用记为 ±s 形式,对两独立样本进行 t 检验,P
二、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问卷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1。
(二)出科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出科成绩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三、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就问卷调查满意度和出科成绩而言,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在差异性上有统计学意义(P
结合之前学者的研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应用临床途径教学法规范教学流程,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临床途径是医疗人员在对某种疾病进行大量的病例诊治及分析后,制定的按照严格次序的规范化诊疗计划,该诊疗过程在日常诊治中可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临床途径教学法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老师住院医师日常出现的问题被针对性教学,规范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临床路径表单使带教老师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操作可以“放手不放眼”,哪些操作需要亲自介入,这样既让住院医师获得充足的临床操作经验,又保证了治疗质量。
2.应用导师制有利于住院医师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培养其独立分析能力。导师责任制是指通过严格考核和观察后,结合该医师的职称及教学水平,选出高质量的导师,并对其分配相应数量的规范化培训生,由导师针对固定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以师生双方合作互动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导师的责任感被提高了,导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被发挥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在导师的引导下,学员能激发个性化的思考,随机应变,不断寻求新诊疗方案,在系统地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又能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临床途径教学法与导师制相结合,取长补短,使规范化培训更有成效。由于两种教学法各有优缺点,我们为了寻找更好的规范化培训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到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中,可以扬长避短,既解决了临床途径教学法范小,不灵活的困境,又规范了导师制灵活度过大,治疗标准不统一的难题。
鉴于我院口腔科尝试开展的床途径教学法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见成效,远期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考察,我们将不断探索,开阔思维,不断在教学路上做出改进和调整,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 红,丁 胜,周 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
[2]唐国瑶,陈建俞.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历史演变[J].医学探索,2006(2)
[3]张大伟,赵广跃.临床路径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6)
1 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医疗模式和医疗体制改革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断改革及调整,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实践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医疗模式由“供给式”向“需求式”服务进行转变。医院的竞争手段也开始逐渐商业化,患者的身份由病人逐渐向顾客转化,这就导致了医患关系开始向消费关系定位。患者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医院或者医生进行挑选,从而使患者对于医疗手段及人员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这对于临床实践教学中实习生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实习生的资历以及阅历都非常的有限,而患者对于医疗的要求又在不断提升,因此近年来不断出现患者不配合实习生实习工作的现象,患者与实习生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患者对于实习生的不满意会给医生带来声誉以及对医生治疗结果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许多医院不愿让实习学生多动手实践医疗技术的核心循环。实习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遇,这无疑会增加临床实践教学的难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制约着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1]。
1.2 全国就业形势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学生找工作自由化,竞争机制的整合给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随着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进行临床实践教学的实习生大部分为临近毕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忙于职业选择阶段。他们的主要心思都用在了准备简历等推荐材料及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交流会以及面试等工作问题上,精力难以集中在学习医疗技术的实践上。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有所分心,甚至会出现迟到、早退、脱岗等不良现象。因为比起这段短时间的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选择显得更加重要。还有部分学生在准备考研或者其他就业出路,考研等相关考试严重影响了实习生在医院的表现。很多医院都出现了实习生不愿为自己增添劳动负担,不愿意接诊或者收治患者,临床操作时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在招聘、面试时,临床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无法在推荐材料中真实体现,就业单位也普遍存在着只关注学校和专业而忽略临床实践教学水平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失去价值和意义,无法使医学生从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中走出来。因此,全国的就业形势对于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日益严重[2]。
1.3 卫生法规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医院对医疗事故的防范均有所加强,很多先进诊疗技术的操作限定了使用者范围,实习生被划为范围之外,而且要求实习生不可以分管病床,这就导致了实习生临床实际的操作机会明显减少,有些医院甚至还规定了实习生不可以书写病历等医疗文书,这都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因此,卫生法规对临床实践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4 其他因素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 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模式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很多教学医院并没有客观的实习考核制度以及完成实践学习考核的标准,这使得实习生的成绩以及出科成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带教老师也常常凭印象为实习生打分,甚至有些带教老师不管实习生的表现好坏而给出不符合实际的分数,从而打击了实习生的积极性。而且有些教学医院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不符合实习的基本条件,硬件设备配套不满足实习生的基本要求,缺乏专门的示教室、科室,实习生人数过多而没有办法却必须安排实习,这对于实习生的实践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2 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
2.1 临床实践教学的长远任务和目标 临床实践教学的长远任务就是要立足于为实习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其目标是将实习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认可的专业性医学人才,这样才能够使临床实践教学的意义与医学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达成一致。
2.2 临床实践教学要适应医疗模式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 临床实践教学要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适应现行的医疗模式和医疗体制改革,转变旧的医患模式观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实习生的实习方式由学习型转变为服务型,以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要求。
2.3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要从根本上实现临床实践教学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使临床实践教学条件符合实习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从硬件设备和学术教育两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并给予实习生一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条件。让实习生真正的学习到专业医疗技能[4]。
2.4 临床实践教学的展望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将医学人才从学校推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它是学生向医疗工作者转型的最关键环节,关系着未来医疗人才的基础建设和未来发展。而现代临床实践教学虽然已经能够基本完成对实习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社会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果临床实践教学在国家政策的变化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方向,把培养合格型医疗人才作为首要任务的基本性质不改变,临床实践教学一定会朝着长远、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阐述了现代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为未来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指出了一些方向。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对未来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护理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探讨其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深入访谈法,对12名护理专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并及时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从访谈内容中提炼出两个主题: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认到重要性但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包括对效果的不确定、角色冲突、缺乏归属感、潜在的职业危害及经济顾虑)。结论教师普遍认为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参与临床实践现状并不理想,这主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与自尊的需要等得不到满足有关。
临床实践可以提高护理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和信心,提高其护理理论和实践授课能力。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高校]安排专职教师以短期进修、见习带教等方式参与临床实践工作,以提高护理专职教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防止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脱节。目前国内也有关于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报道[,但多以临床实践的经验介绍等一般性报道和临床实践现状的量性研究为主;在影响临床实践的因素上也主要从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下临床等客观因素出发,没有从教师需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全面反映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曾参与临床实践的高校护理专职教师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并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立意取样法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有目的地选取12名从事护理教学的初级和中级职称教师进行质性访谈。年龄28~37岁中位年龄295岁;男1人,女11人;其中已获得硕士学位者6人,硕士在读6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5人;有临床实际工作经验者(不包括实习经历)人。
1.2方法
本研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采取深入访谈法,以获取受访者的真实感受及体验。访谈以“请您谈谈您对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看法及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主题展开。访谈尽量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具体时间不限,以受访者认为已经较准确全面地说出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止。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及时将访谈录音内容逐字记录。将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与本研究有关的内容并进行归类,形成相关主题,并返回受访者处求证。在资料分析处理过程中尽量以受访者原话呈现,对部分表述不明确的内容经核实后予以修正。
2结果
2.1主题一: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态度
2.1.1认识到重要性在访谈中,12名护理专职教师均表示出临床实践是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有帮助。“每次学生听我讲在临床碰到的实际例子的时候学习兴趣会更浓一些,对书本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如果我给学生举的例子是我在临床实际碰到的,会讲得比较生动,会有自己的体会,不会干巴巴的,而且举例的时候更自信一点,如果是虚构的病例总是怕与实际不符,说的时候感觉底气不足。”
2.1.2参与积极性不高
受访教师对参与临床实践的意愿及态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来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仅有2名教师表示非常愿意并喜欢参与临床实践。“我很喜欢下临床,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长时间不去就发现很多东西跟不上了”“;上次去医院的时候她们正好要体格检查考核,很多护士不会,我在学校正好教这部分内容,我就示教了一次正确的检查方法,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挺好的。”8名教师存在愿意但不喜欢参与临床实践的矛盾心理。“我心里是很想去临床的,但在医院又觉得呆着不舒服”“;我是愿意去的,但是现在每次去的时间太短了,匆匆忙忙的。”2名受访者在访谈中表现出不愿意或不喜欢的态度。“如果可以不去临床那我就不想去了”“;我不愿意去,在那里基本学不到什么知识,浪费时间”“;目前这种临床实践的方式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2.2主题二:影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
2.2.1对效果的不确定
是否能学到知识是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重要因素。“有些科室带教老师比较认真,我觉得学得挺多的,那我还是很愿意去的”“;除了附属医院外,最好还能去一些其他的大医院,这样能学得更多”“;带教老师既带实习生又带我们的话,一般我们就没什么操作机会了”;“我以前在临床已经工作了好几年,护理操作也很熟练,但是临床实践还是跟着护理带教老师做日常护理工作,这样基本学不到什么,我希望能让我自己去学我想学的东西”“;不同年资教师应有不同的临床实践方式及目标。”
2.2.2角色冲突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碰到自己教过的学生也在那里实习,总觉得挺尴尬的,所以有时候尽量避开,不和他们一起工作”“;有一次我和一个学生跟同一个带教老师,当时学生说有个患者的静脉不好打,让我去打,当时我觉得心理压力挺大的,如果我没打进,那觉得太没面子了”;“带教老师一般也不教我们,她们觉得我们也是老师,可能比她们懂得更多,就让我们自己看看,不会和我们主动说一些相关知识”“;我怕万一做错了会被护士笑话”“;当学生的时候自己做得不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做老师了,总觉得如果做得不好会被人嘲笑。”
2.2.3缺乏归属感
是否有归属感也是影响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我比较喜欢去我熟悉的科室,那里的护士、医生都认识了,感觉好一点”“;跟在医生后面查房时,医生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如果护士长能先介绍一下我可能会好些”“;刚去科室的时候,谁都不认识,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挺难受的。”
2.2.4潜在的职业危害
部分教师表示对参与临床实践工作的安全问题及职业危害存在顾虑。“万一因为我的操作不当,发生医疗事故该怎么办?”;“我们不是经常在医院,所以很多操作都生疏了,带教老师有时候也不敢放手让我们做,说实话她如果真让我做,我也不一定敢”;“真不想去下临床,医院病毒、细菌这么多”“;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头扎伤,万一这是个艾滋病患者怎么办?”
2.2.5经济顾虑
“临床实践与其他工作任务相比较,在各方面都不平衡,下临床也不算工作量,又没有补贴,还不如多上几节课”“;我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如果不上课去下临床或者外出进修,其实经济压力挺大的。”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职教师普遍认为临床实践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践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临床实例及密切联系实际,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但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人在表示愿意参与临床实践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喜欢的态度,因此目前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并不理想。根据访谈的结果,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不主动进行临床实践的现象可能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尚未满足所致。
3.1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与受访的12名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的临床实践方式学不到知识,不能达到临床实践的目的及效果是影响其临床实践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护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教授护理操作相关知识,还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这就要求护理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熟悉临床护理工作内容,还应重点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新技术新进展等。目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以直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方式为主,难以学习到护理工作以外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医院缺乏相应的带教制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带教老师对带教方法和内容也存在困惑。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会产生枯燥乏味、学不到知识的感觉,不喜欢参与临床实践。
3.2尊重与自尊的需要
教师在参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仍以教师的角色要求自己,觉得教师应懂得更多,当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面对自己曾经的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往往不被患者、护士及医生所理解和认同,他们认为教师就应该在学校上课,来医院能做什么?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3.3爱与归属的需要
护理专职教师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对临床工作环境及医护人员不熟悉。陌生的工作环境、缺乏共同的话题导致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产生孤独感及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时间较短,医院也缺乏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院没有提供工作服、储物柜等,而这些更加重了教师的无归属感。归属感缺乏会导致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影响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3.4安全的需要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危害因素中,护理工作的潜在职业危害影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随着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对临床实践中护理安全问题的关注开始增加,也导致教师对参与临床实践工作存在顾虑。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以保障教师的临床实践工作。
3.5生理的需要
对于少部分青年教师,刚刚成家立业,积蓄较少,有的还需承担房贷等压力,经济因素仍是影响其临床实践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4对策
可见,要提高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应从满足教师各层次需求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教师临床实践现状及提高临床实践效果。
4.1建立个体化的临床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模式主要有短期进修、参与临床见习带教、不定期下临床了解新技术新进展等方式。应根据教师的不同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及个体化需求,建立相应的临床实践目标、方式及内容。
4.2完善相关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制度
2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向学生的课堂授课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必须通过实施“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际运行中,学校可以采用“正反面录像教材”的互动式临床药学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案例的形式模拟临床实践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首先让学生观看学习后指出其中的错误,然后由授课老师再进行有效点评,最后播放正确的教学录像。并通过设计运用模拟药店现场,采用对话式临床药学教学方案,即由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某类药或某种疾病的处理知识,在备课时准备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正确答案,并在课堂上模拟药店现场,由老师扮患者或家属,学生扮药师。整个过程由老师问,学生答,最后由专家进行点评[2]。这种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用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3积极创造临床的实践机会
临床药学是药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直接面向病人,研究与实践临床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因此,学生的临床实践尤为重要。我国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在药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医疗实践技能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药学理论知识,而不太关注重临床实践,因此存在着课程设置上的比重安排不合理问题。临床药学本科教育阶段由于多采用4年制,药学专业实习和临床实践实习仅有不到1年左右的时间。而国外的临床药学教育多采用5年或6年的学制,除了平衡药学理论课与临床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外,更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时间,很多的医学院校在临床实践的时间长达2年时间,并且在学生入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临床工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既要学习药学知识,又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时间矛盾,保证了学生对临床专业实践的学习时间,加深了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理解,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有效开展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努力创造尽可能多的临床实践教学机会。此外,学校附属医院的药学部在教学中的承担的角色十分重要,药学院与医院药学部应共同商讨,利用附属医院的有利条件安排临床药学学生的课程和实习。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应包括临床科室的轮转、药学部内实习和专题实习等三部分。在临床实践学习的最初阶段,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各专业科室普遍存在、且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入手[3]。在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后,再由医院的临床药师带教,参与临床科室的专业查房,临床药师的药学查房,并以典型患者为切入点,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4]。而在临床各科室的实习时间,应该要求长于1年,临床药学学生应在专业医师或各专业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在各科室进行轮转,参与临床查房,学习如何提供药物治疗建议或意见,充分与病人、医生、护士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全方位的系统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实践技能。本文来自于《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4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