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流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05 08:45: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际交流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篇1

1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加重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2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 通俗性特点: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等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2.2 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2.3 短暂性特点: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2.4 综合性特点: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2.5 强化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2.6 礼貌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3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 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妇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并告知患者哪一瓶液体刺激性、损伤性大,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再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患者对化疗药物有所了解,自觉配合,减少外渗风险。

3.3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正确的选择血管,合理地选择给药途径,来减少外渗的发生。

篇2

一、非语言交流的定义

非语言交流所传递的信息占交流总信息的比重大致为75%,研究表明,非语言“渠道”所传递的信息时常比语言本身更为丰富,那么,何谓非语言交流呢?

Samovar 指出,“非语言交流涉及交流过程中对话双方所构建的一切非语言环境,该环境对双方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由此看来,非语言交流方式即指未使用任何语言方式情况下的信息的传递或交换方式,信息的传递或交换不借助口头语言,服饰、表情、动作、嗓音、音调、眼神都属于非语言交流方式,它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成为了信息传递的一种媒介。

二、非语言交流方式的重要性

Miller 曾指出,“交流过程中,语言(话语)所传递的信息只占7%,剩余的93%的信息通过面部表情(55%)和语调(38%)来完成传递的。”由此看来,非语言交流行为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在信息交流中构成了一种重要的信息媒介并影响着交流效果,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非语言交流的具体方式

1.肢体语言。根据朗文现代英语词典的解释,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方式,它通过肢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或意图;肢体语言包括手势,姿势,表情,眼神和距离。

肢体语言可能是非语言交流的最普遍方式,它在非语言交流中传达最多的信息,我们的坐姿,站姿,走路的方式,在群体中的位置,都有助于他人对我们的思想,情感,意图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一个人的举止,如牙关紧要,眯起眼睛或瘫坐的姿势可以传达愤怒,怀疑或不感兴趣的信息;反之,长久的眼神接触,侧耳倾听,面露微笑则传达认同,关心或同情的信息。肢体接触,比如握手,触摸,拥抱,推攘,拍背等都传达一定的信息。

2.位置与距离。位置也可以传递相应的信息,人际交往中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面对面,肩并肩,背对背等。合作关系的人们更倾向于肩并肩并排的坐姿,而竞争关系中的人们更多的是面对面的位置关系,因此,相对位置关系传达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们之间的距离远近也时常传达出相应的非语言信息。每一种文化对于空间的应用都有相应的规则,这些规则即便是不成文的规定也深刻地影响着该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交往;某种文化中的被解释为相互吸引与爱慕的行为,在其它文化中可能被理解为基本的礼仪客套,不同文化环境中,不同的空间规则使得误解时有发生。个人空间划定了人际交往中的隐形界限,这一看不见的界限却能敏感地被感知,尤其当他人进入了他人的“领地”,一些人需要更大的私人“领地”,因而与他人交流时会保持更远的空间距离,打破这一无形界限会使他们产生不适感甚至愤怒心理。

3.服装与饰品。服饰是通过物品来进行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方式,服装、饰品,甚至化妆都影响着人际交流中信息的传达,它们可以传递出诸如场合(正式或非正式)、地位、品味、个性等信息。

不同的制服体现出不同的职业类别,如校服、警服、职员套装等,再如非洲部落首领独特的服饰来象征权力和地位。Seal指出,“穿什么衣服(或不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饰品(或不戴什么饰品),一定会传达出一些关于你的信息。”如果你喜欢运动,你更倾向于购买运动套装或运动鞋,甚至会购买最喜欢的体育队的队服。通过服饰,人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他人的兴趣、品味和性格。

4.副语言。研究人员发现,排除或无视语言本身的信息影响,一个人的语调、音高、音质、语速等都会传达一定的信息。作为信息的载体的声音,其本身的质量也成了信息的传达者,虽然副语言的传达有时非常微妙,但它们就伴随着我们的声音一同传达着信息。温柔、同情、悲伤、爱慕凭借音高的变化来传达,严厉、敌意、愤怒、鄙视借助声音的响度来传达。副语言成为副语言交流中最有力的渠道之一。

四、非语言交流的应用

1.商务活动中的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在面对面的商务场合中大量存在,包括商务会议、商讨、协商以及其他社交场合。由于国际商务活动与跨文化交流紧密相关,加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成为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教学活动中的非语言交流。教学场合中非语言交流的大量使用可以帮助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比如,学生举起手来就传达有疑问或有表达观点需求的信息,教师的微笑或皱眉传达出友好与和善或不满意的信息,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点头或摇头来传达认同满意或不认同不满意的信息。

在教学环境中,非语言交流的使用使得师生双方获益良多,它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在非语言交流的帮助下,即便有词汇量的限制,学生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师。

五、结论

“你用发音器官说话,但你用整个身体交谈。”由此看来,对非语言交流进行探索是必要的,它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他人思想、看法、态度和情感的了解。

篇3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8-02

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职生赢得就业竞争的实力体现。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青睐会交流、善沟通、懂协作、人缘好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可以肯定地说,在专业水平大体相当的前提下,人际沟通能力就成了在就业竞争中胜出的法宝。为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向近300家单位发放了《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在回收的280份有效问卷中,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回答“贵公司最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中,无不例外地选了“人际沟通能力”一项;在“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最需要培养提高的能力有哪些”的问题中,用人单位也都选了“人际沟通能力”。由此可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探讨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95%的企业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是员工的必备素质;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能够与企业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善于与人打交道,及时捕捉商机,获取各方面信息,既是员工自身得以发展的一项关键技能,又是企业提高服务品质、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渠道。人际沟通能力是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最被企业看重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和接触,感觉到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普遍欠佳。现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性格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有的学生由于天生胆小害羞,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的学生个性孤僻,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往。由于缺乏正常的沟通交流,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难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真正关心和帮助。本课题组对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性格原因遭遇人际沟通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0.5%。例如,在2012年11月份的一次就寝纪律检查中,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辅导员发现有一个女生躲在宿舍走廊尽头哭泣。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询问,才了解到该生是入学未满一个学期的2012级学生。该生由于对刚接触的专业生疏,感到学习较吃力,总担心学业难以顺利完成,看到周围的同学却学得轻松自在,其思想压力日益加重,以至于抑制不住痛哭。其实,对新专业有生疏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这是多数新生的同感。如果该生能够及时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获知同学的感受,获得教师的开导,这种心理压力就能及时得到化解。

二是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在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就读高职院校没有出息,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自我孤立、自我封闭,压抑、抗拒正常的交往需求,不愿、不敢、不想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久而久之阻碍了他们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

三是家庭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这种生长环境使许多独生子女自小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觉,缺乏人情往来和对他人应有的尊重。脱离小家庭进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后,他们仍习惯于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很少与他人交往,遇到问题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由此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二、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

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衡量高职生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需求,在抓好专业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和提高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多数学生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一个人今后走上社会的重要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是否交际是由个人性格决定,不想也不愿去改变,因而缺乏积极与人沟通交往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一个人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人际沟通能力的作用,认识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备的素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种能力。

(二)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通过回答问题、分组(下转第16页)(上接第8页)讨论、模拟情景、情节演绎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配合,使课堂成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灵活、生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心理素质,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人际沟通的范围。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与众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班级内多开展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集体活动;鼓励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谊交友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广泛开展文体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才华的过程中掌握为人处世的原则,学会与人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学生人际沟通的技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演讲与口才、现代社交技巧、沟通的艺术等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传授、强化训练等方式,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水平。

(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积累社会经验,更能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个假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研,比如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结果作为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通过这种适当加压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体验生活、主动融入社会、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人际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正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重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赢得竞争。

【参考文献】

[1]林琼.高职院校工科生沟通能力现状与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2(6)

篇4

2结果分析

2.1对外交流活动的类型统计按照对外交流的不同内容、方式,我们将其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出国与美国、法国、德国三所姐妹学校的交流访问。此类交流访问的特点是有本校老师带队,学生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全方位的冲击。

(2)观光访问或参加其他社团活动、比赛。此类交流访问往往是个人行为、学生活动主题和目标明确,学生会因社团性质和自身爱好不同而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有所侧重。

(3)在国内接待各国代表团并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此类交流访问的特点是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国外的代表团介绍本国的文化。从问卷和访谈结果统计,从数量上来看,我校学生对外交流活动内容和类型是比较广泛的,但是还是存在部分活动时间偏短且比例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由于出国交流时间有限,一般在7天左右,对深入了解一种文化的时间往往过于紧张。较深入的对外交流活动通常只能涉及一部分学生。但恰恰是这些学生在问卷和访谈中更多地报告自己收获颇多。

2.2对外交流活动对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的影响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人际关系心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然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不能靠纸上谈兵,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广泛接触他人、了解社会。对外交流活动就是一种极好的情境组织形式,对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1)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在对外交流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了解其他文化优点。学生在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审视不同文化下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更有利于在学生学会继承本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国文化中精华。同时,在对外交流中,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学习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人,养成对不同文化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

(2)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问卷和访谈都发现,参与对外交流的学生有被承认和被欣赏的心理满足。这大大提升了学生自我意识,建立起更好的自信和自尊,也在对外交流活动中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找到自身要改进、提升的方向。

(3)锻炼了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相处的技巧。

高中生对外交流中的很大障碍就是过于羞涩、缺乏交往的经验。所以在对外交流之前,我们为学生进行模拟场景训练,如:帮助学生创设了类似条件和机会,不同的实践背景和场景,会涉及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这可以让学生模拟体验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实际沟通能力。此外,学生在对外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上动机明显加强。总之,对外交流对提升当代高中生的国际化视野、个人竞争实力和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促进学校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思考

3.1实践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的对外交流形式还是有局限性的。对于较枯燥、没有互动的讲座,学生兴趣不高,纷纷表示对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没有特别大的锻炼意义。相反考察类或互动多的对外交流,和有具体文化特色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得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3.2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在对外交流中更多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从而易产生“拿来主义”等负面效应。所以,作为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如何更好的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增强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还是非常重要的。

篇5

护士在从事护理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及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求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审美能力,加强护生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教育必不可缺的部分。现今,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护理院校等教育部门关于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的开展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导致护理生在参与实际工作中在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护理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在本文中,谈及了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现状与问题,并且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正文

一、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发现现今许多的护理生都意识到自身修养以及内在气质的提升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更好地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护理礼仪规范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对于新手护士而言,即使已经意识到自身的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护理礼仪规范的人并不多。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做到与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大部分的医院纠纷都是由于护理人员与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不良沟通所导致的。毫无疑问,这是他们在职业能力中的一大弱点。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护理素质、规范的礼仪以及优秀的沟通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体现。

二、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1、许多护理院校对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足够的重视度,在这些护理院校里,该课程甚至被边缘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教育体制与模式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根本原因,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一旦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与约束,缺乏硬性规定,护理院校所毕业的护理生必定是对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护理生对于专业化、高质量护理礼仪规范教育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只重视专业硬性技能,却忽略了人文教育,有些护理生认为这些人文教育学科不重要,难以真正下功夫去对待这些人文教育的课程。毫无疑问,这是明显不符合培养专业性、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根本目的。

三、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的建议

1、选择高素质、专业化地师资来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高素质的师资容易对护理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当所选择的师资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美学素质的时候,其所讲述的课程必定也是具有其个人的独具的特色之处,让学生从课程中真正的领悟到礼仪的重要性与技能,真正掌握到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技巧。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的审美修养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以老师为榜样,真心向老师学习。通过正面的引导,高素质的师资以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护理生打造了高质量的职业品牌,激发了护理生的职业情感和完善了其职业素质。

2、从加强护理生道德修养与素质出发,改变只重视礼仪表面动作的训练的现状。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护理生在学校的课程中忽略自身职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护,缺乏对护理礼仪规范、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那么其在实际性工作中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护理人员礼仪服务的要求。

3、可以通过其它课堂的辅助作用,弥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际应用技能的不足。虽然许多护理生已经顺利通过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训的考核,卷面上是掌握了护理礼仪的基本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但是每个护理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别,难以在实际性工作中也做到专业化的护理礼仪规范,理论与实际脱离。这个问题必须经过一个深化且长期的训练,方可得到解决。

4、案例实训:

(1)语言沟通方面:

案例分析:张护士看到明天要做手术的陈阿姨站在角落叹息,于是张护士主动向前安慰她:“陈阿姨,您是不是在担心明天的手术?您的主刀医生有精湛的医术,多年的临床经验,请您放心吧!”

篇6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79

Abstract Students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 of learning finally entered the ideal university campus, after entering university age and thinking is relatively matur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an accomplish many things, but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survey data, we found tha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lso has many problem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problem that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college students encounter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confidence, and thus becom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alented peopl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在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当代的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如一些大学生孤僻傲慢、难以接近、话语苛刻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人际沟通问题。所以,我们的教育机构就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分析造成大学生人际沟通问题的原因,从各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大学生掌握良好的沟通交流方法,从而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1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具体问题

1.1 以自我为中心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会从中发现部分大学生都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他们在交流和行动中,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总是要求他们顺从自己的意愿来说话和做事,当他人不按照他的意思来说话做事时,他就会发脾气,以恶语攻击对方。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都是很自私自利的,他们会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有人反对他时,他会不听别人的劝告,致使人际关系非常紧张,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造成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想办法,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品质。

1.2 自我封闭

同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从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他们喜欢用各种伪装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掩盖起来,不让别人了解和接近自己,不与任何人分享所思所想,拒绝别人的关心和询问,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刻堤防别人,不与别人深入交流。他们往往非常多疑,很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眼光,自尊心非常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出现一些问题,他们会做出极端的思维判断,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学生是由于家境贫困,使其内心非常自卑,不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出身,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他们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不知自己该与人说些什么,造成这些大学生的自我封闭状态。

1.3 不会解决矛盾

在经过访谈和调查后,我们发现很多大学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当交流不顺利时总会发脾气或与人争吵,他们未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事情越来越遭。有一部分学生争吵过后,还能化解矛盾,使关系缓和。良好积极的沟通是与人相处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所以对学生展开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教学非常重要。

1.4 受网络不良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大学生喜爱借助电脑或手机进行网络聊天或娱乐,以取代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但是这种交流模式对学生未来发展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终将要步入社会、走进职场,与同事和领导相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所以学生应该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自己的思路,平日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交流,掌握处理各种矛盾的方法,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手机娱乐上。大学生要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磨练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提高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2.1 开设人际沟通课程

在大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入人际交流的课程教学,对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这门学问进行研究,从以往的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在人际沟通课程上,我们主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在人际交流中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在人际沟通课程安排上,一定要人性化、专业化,建立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机制,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交际水平的目的,以高质量的授课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大学教师、授课人员进行专业化培养,从而使教师的执教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使学生进步得更快。掌握交流的原则和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把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技巧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深受启发。学生把平时学到的沟通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使每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加以分类整理,为大学生们建立心理档案,通过观察和了解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实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2 净化网络交流环境

既然大学生都热衷于网络交流,那么我们教师也可以积极运用网络来传递正能量,从中发现哪些学生的思想存在偏差时,及时进行引导和制止,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正能量传播平台,营造畅所欲言、正面积极的交流环境。但是网络交流再方便,也不能替代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还是要掌握交际沟通的技巧方法。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宣传网络安全和法律底线,建立良好的学校网络交流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学习和提高,并能维护网络信息环境的健康发展,不散布虚假信息,不造谣生事,不恶语攻击他人等,一起来营造诚信合法的网络交流环境,有原则地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学校还要针对学生开设网络咨询室,通过这个平台来帮助更多的人,以解决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由于网络空间具备隐匿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3 搭建其他沟通平台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为学生搭建人际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升华自己、提高自己,比如“读好书”活动。学校可以把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作为阅读周,让学生多阅读多感受,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大学生的内心足够强大,并能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交流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别人认可,希望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学生通过学习,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从而拥有个人魅力。在学校的网络交流平台上,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演讲、论坛、知识问答、比赛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为集体争光,从而凝聚学生的集体力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有助于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学校要积极组织其他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学校还要多听取学生的心声,多采纳学生积极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共同提高。

2.4 适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由于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在学校也会有一些冲突和矛盾存在。基于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已经非常必要,由于大学校园人数特别多,所以单独的心理咨询室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必须增加团体咨询室,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使大学生抛弃固有的思想模式,以一种开放式的思想模式去与人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通过学校的培养训练,使大学生们增强团队意识,使大学生们更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大学生在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感受到分享和信任的快乐,从而真诚地接纳朋友、畅所欲言,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程度,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关爱,使他们逐渐放下戒备,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突破自己。心理辅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使他们可以跨越心理防线,勇敢地接纳别人,成为善于交流、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高素质人才。

3 小结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学校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能力更强、素质更高、性格活泼、善于交际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通过学校的人际素质培养,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掌握为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从教育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思考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篇7

平时看到很多医生埋头于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但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很少顾及。主要原因是医生对交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技巧缺乏,或者以太忙没有时间为由加以忽略。但事实上,如果你不重视交流,不在实践中训练交流的技巧,你就无法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培养出信托式、朋友式的医患关系,也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

前不久,有从国外回来的朋友感慨地说,他发现,在国内看病,医生与患者很少交流。他自己有一次在一家大医院看门诊,10分钟里,对面的医生就没正眼看过他一回。他知道医生很忙,眼睛要配合手忙着写病历、开化验单。但不管怎么说,医生目光交流的缺位,总让他觉得自己没被很好地重视。拿着处方离开诊室,心里装的不全是踏实。

朋友的感慨涉及一个经常为我们很多医生所忽略的问题:交流。在各种人际交流中,医患交流是一种特殊的又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交流。医学实践可以说是一种医患交流的实践。好医生的成功除了得益于他自身的勤奋学习外,也得益于他们与患者、同行、社会的成功交流。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少医生朋友,不大重视交流,也不大会交流。这样的医生即便学富五车,但他对于患者的成功救治、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对于推动医学事业进步的“贡献”率都是要打折扣的。这样的结果让人感到遗憾。

现代社会需要交流,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再多的高科技设备的运用都无法也不应该取代或阻隔医患间彼此渴望真诚交流的心路。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医护能力与病家的满意度和受同事的欢迎度并不一定成正比。引起病家投诉或不满、同事难以相处的很多原因,往往并不是对该同志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不认同,而是因为他缺乏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与别人谈话少有笑脸,语气生硬、不耐烦,病人或家属有事找他,他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爱理不理的态度。换言之,这位同志之所以医患关系紧张、不受人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缺乏必要的亲和力。

营造良好的人际亲和力需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交流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要拥有爱的情感,这是亲和力的本质。作为一名医生,只有发自肺腑地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安静地倾听病人的诉说,才会有体贴的触摸,才能与病人产生亲和力,让交流在关爱中温暖地流动起来。当然,医患交流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医患对话,医患交流是艺术,是医生的品德、修养、知识、技术、能力、经验等各种积累高度浓缩的结果。我们当医生的都应该学会与患者的交流,因为医患间彼此都渴望真诚交流的心路。

篇8

商务谈判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这一特征决定了谈判双方的语言对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具有重大的影响。由于谈判双方各自的语言都表现了自己的愿望、要求,当双方的愿望与实际所得相一致时,双方可以维持并发展某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一方的愿望与其实际所得不一致时,如果处理不当,双方所构成的某种人际关系就有可能解体,甚至破裂。由于谈判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来体现的,因此,语言艺术有助于谈判双方人际关系的建立、巩固、发展、改善和调整。

1.2 合理的运用语言艺术,能够营造良好的谈判气氛

商务谈判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商务谈判是人们协调彼此的利益关系,满足各自需要的行为过程,人们必须从理性的角度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根据一定的规律、规则来制定谈判的方案和对策。另一方面,商务谈判活动是由特定的谈判人员进行的,在这种活动中,谈判人员的知识、经验、情绪、情感及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又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谈判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使谈判陷入僵局。只有运用艺术化的处理手法,才能及时化解谈判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困素时,能保持反应的灵敏性和有效性。语言就具备这种艺术性。在整个商务谈判过程中,不管是初次相见,还是出现困难时,均可用语言的艺术来营造良好的谈判气氛。

1.3 合理的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化解矛盾,缓和气氛

商务谈判反映着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与依存关系。在谈判过程中,双方都会设法为自己争取较多的利益,而任何一方获得的大小和需要满足程度的高低,又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另一方的利益和需要的满足。出色的语言表达,即使是反驳、说服、否定对方要求的话,也能够使对方听得入耳;否则,即使是赞同、认可、支持对方之类的话,也有可能使对方反感。

例如,在商务谈判开局时,谈判一方夸夸其谈,离题万里,造成开局失控,谈判无法正常进行,而他自己还感觉良好。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对方应如何处理呢?反应之一可能是表现得很不耐烦,断然打断对方的话:行了,我没时间听你的天方夜谭,还是谈真格的吧。反应之二可能是选择时机,并悄悄地接过话题说:你说的我亦有同感,很有趣,休息时咱们好好聊聊。现在让我们先商定一下这次谈判的议程,好吗?自然而然,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必将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方式之一:往往会使对方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不高兴甚至羞怒,从此埋下相互鄙视的种子。方式之二:处理得体,既照顾了对方的面子,又提醒了对方要洽谈的问题,并会顺利地进入正式谈判。由此看来,语言艺术能够化解矛盾,缓和气氛。

商务谈判的重要性02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各自的语言,都是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因此谈判语言的针对性、灵活性很强,谈判人员要做到有的放矢。模糊,罗嗦的语言,会使对方疑惑、反感,降低己方威信,成为谈判的障碍。针对不同的商品,谈判内容,谈判场合,谈判对手,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使用语言,才能保证谈判的成功。这也需要掌握一些使用语言艺术的技巧,这里我们只浅淡一下问与答技巧。

1 问的艺术

谈判中的提问是摸清对方的真实需要、掌握对方的心理状态、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进而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问是很有艺术性的。比如有一名教士问他的神父: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这个请求遭到断然拒绝。另一名教士说:我在抽烟时可以祈祷吗?抽烟的请求得到允许。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一个被批准,另一个被拒绝呢?原因就是问话的艺术性。被同意的理由是在抽烟休息时还念念不忘祈祷,不忘敬拜上帝没被同意的理由是祈祷时心不专一,用吸烟来提神,对上帝不恭不敬。其实,这就是提问题的艺术,哪此方面可以问,哪些方面不可以问,怎样问,什么时间问,这在谈判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做到有效地发问,就要掌握问话的艺术与技巧。

篇9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定型期,心理发展的困扰期,情感情绪复杂多变,他们消极情绪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均高于积极的情绪,他们表达情感方式由外露逐渐转变为内隐。

加之,中职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学习上曾经受挫而生活上又远离父母,内心容易苦闷、孤独和烦恼。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受生活阅历、交往经验和自身品德修养的限制,许多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偏差,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迫切的交往愿望,乐于与人沟通,渴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调节不良情绪,培养与别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意识,为今后的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老师,除了给学生讲授教材中的交往礼仪知识以外,还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交际技巧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校园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中职生学习较差,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一般都不被老师喜欢,甚至被斥责批评。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老师“敬而远之”。因此,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帮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对学生应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合理的期望值会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密切与教师的关系。反之,可能使学生因期望值过高而丧失信心,或者因期望值过低而自暴自弃,在学习上放弃努力。二者都会导致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

2.教师要积极表扬,恰当批评

教师应该用发展、公正的眼光评价学生,尤其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当学生犯了错误,如: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触犯纪律等等,批评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方法,尽量不要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批评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辞不要过于偏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拓宽交际渠道,促进同学间交流

班级中的交际渠道很多,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增加讨论课、合作探究课、社会实践课等课型,尽量创造同学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课后,教师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拓宽交际的渠道,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彼此尊重、和睦相处,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增进彼此了解。如:开展“班级是个大家庭”“我和你”等班会,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中的礼仪。组建各种兴趣活动小组,让他们在玩中学会团结合作;举办演讲赛、篮球赛等,让他们在比赛中建立友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提供了舞台,促进了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和温暖。

三、树立正确的交往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在思想观念上消除模糊和错误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另外,教师要利用课堂活动、交际实践活动等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有:

1.微笑

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和谐温馨的氛围。微笑是人际交往的剂。真正的微笑应发自内心,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装饰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是打开社交大门的“通行证”。

2.要欣赏赞美别人

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美,这是人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有的同学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清高自傲,孤芳自赏,觉得没有人配做自己的朋友。不会真诚赞美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也不会喜欢和接纳他。

3.要学会感恩

感恩之心是火,能融化千里冰封;感恩之心是水,能滋润万顷荒漠。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会赢得广泛的好人缘,从而成就自己。

4.互利双赢原则

在人际关系中,无论对方在意与否、计较与否,首先都要主动、周到地考虑对方的利益和需要。只有“双赢”才能共同发展。

5.诚信

诚信是人与人正常相处、平等交流、共同生活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准则。待人以诚,才能人待以诚,才能得到理解、信任、尊重和帮助。

总之,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切实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17-01

中科院心理素质教育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不善交际的占80%以上,有明显心里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1]有许多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因人际交往能力差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多年来学生一直在以考学为指挥棒的压制下,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学校忽视了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进入大学后也很少有专门、系统的培训课程,导致大学生智商高,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再加上现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迅猛发展,各种网络交流工具的出现,这又给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困扰。

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大学生才能的发挥。人际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来源于人际交往状况的好坏,人际交往状况的好坏,又直接来源于人际交往素质的高低。人际交往素质高,交往状况就是和谐友好的,人际交往素质低,交往状况就会不友好,人际关系就会疏远、恶化。[2]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在校还是将来走入社会,处在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团体中,就会拥有愉悦的心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将自身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是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不断完善自我。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通过自身实践获得外,另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就是从书本上获得或者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交往能力,能很好地和更多的人交流,在天南海北的交谈过程中,向自身知识系统输入新鲜的血液,提高对人、对物、对自身的认识,在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逐步健全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是有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化。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人社会化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这一系列单独一个人是不能完成的,拥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能更好地完成社会化,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四是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能很好地与人交往的人,每天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很和谐的环境中,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能拥有愉悦的心情,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把双刃剑,其匿名性、开放性等给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带来了积极作用,但它的虚拟性又给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带来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网络交流工具具有匿名性,言论相对自由。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可以将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不愉快的事情在网上讲出来,因为没有人认识,没有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学生在网络上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看法,即使发表的言论、观点有失偏颇,遭受到网友的嘲笑或是抨击,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会被揭穿,能很好地保存颜面,从而增强自信心。

网络交流工具具有跨时空性和开放性。由于在高等院校学生人数多,上课时间不集中,能真正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很少,甚至是没有,导致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很狭窄。而网络交流工具的跨时空性和开放性,使大学生的交友范围不再受空间、地域、层次、年龄的限制,能和素昧平生的人侃侃而谈,互相交流思想,丰富人生阅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网络交流工具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大学生在网络交流工具上能设立具有特色的主页、网站,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表达自我,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平台的交流机会是均等的,人人都有发言权,大学生的自由、平等精神得到彰显,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

(二)消极影响

一是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困难。基于网络交流工具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

交流工具进行人际交往,过分依赖网络交流工具,就会减少和交流对象包括本地朋友见面交流的机会。网络交流工具是缺少情感的,缺少现实世界才有的人情味,长期利用它来进行人际交往,就会对现实人际交往缺乏耐心。另外,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交流工具,就会忽略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导致性格孤僻,人际沟通能力弱化, 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困难。

二是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利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交流,能用虚拟的身份说些虚情假意的话,传播虚假信息,若将这种习惯带到有严格伦理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现实社会中,就会受到谴责,不被信任,从而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

三是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远。过分依赖网络交流工具,花在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弱化了社会属性,减少了对人、对事、对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关注,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远。

【参考文献】

篇11

一、体育课中的师生交往

在体育课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体育课中重要的人际交往之一,因此借助于师生交往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多与学生说话,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并且态度要和蔼可亲,不要一脸严肃,语调严厉,这样就使学生因畏惧教师的威严而不敢和教师进行交流。说话时语言内容要生活化,使学生感觉到教师是非常容易接近的、容易相处的人。学生和教师有了交流的胆量和愿望,才会主动地请教教师上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且学生信任了教师,就更愿意去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动作、练习,间接地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2.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交代学生的任务、练习方法、比赛规则、需要注意事项等事项时,一定要耐心。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总是用苛刻的语言说学生,“真笨”“弱智”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随口而说,学生只能在教师的训斥中,战战兢兢地练习,就更不敢和教师进行语言上、行为上的交流了。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学生的交流;教师的语言内容,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拥有正常的人格。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是很重的,并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动作要领,而后让学生自行练习,就算是完成了全部的体育教学要求。

3.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关心一个人是走进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条件,只有教师多关心学生,才能和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在这种良性的关系当中,学生才能和教师真正地进行交流。众所周知,教师永远是学生最先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学生进行模仿的材料。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人际交流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怎样与人进行交往。尤其是针对班级内一些内向的学生和说话不择交流对象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改掉他们自身的交际弊端,对以后学生进入社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我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因为从小处于单亲家庭,所以性格很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在体育课上,也因为胆小而常常躲在不被别人注意的角落里,对于跳高、跳远等活动根本就不愿意参加。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关心他的一点一滴,渐渐地我取得了他的信任,而且逐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因为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所以在体育课上,我经常对他进行鼓励,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鼓励性的眼神,一个称赞性的手势,都给他带来勇气,渐渐地他的性格开始变得开朗起来,也愿意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了,体育活动也愿意参加了,在操场上也时而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正是我的鼓励与支持,才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他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勇敢。

二、体育课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

在学校生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和学生之间的相处比起来,显得少了很多。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该注意调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为学生指明交往的方法。同学之间实际相处的时候,往往不择方式,不择语言,甚至个别男生之间还会有一些不文明的举动,还有的出现欺负其他同学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是我们教师主要要调节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我们要纠正个别性格不良、不会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同学的坏习惯,使他学会怎样与其他人进行相处,怎样进行交流。

1.培养学生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励自我的动机形式。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进行竞争;一个团体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其他团体进行竞争。合作则是一种集体同心协力的活动,这种合作是为了使整个团体获得好的成绩而相互之间的一种交流协作。因此教师要通过体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竞争与合作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竞争要有前提限制,必须在限定的范围之内,不能无序、无品德地恶意竞争,并且不能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之情。合作过程中要树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想观念,只有精诚合作才能获得成功。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是非常有利的锻炼。

篇1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Build Knowledge-based Human Interac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s

CHENG Yaling

(Shiyuan College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226)

Abstract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th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of all external conditions of the synthesi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s a part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mbined with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to explore the interpersonal construct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be able to better facilitate learning.

Key word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terpersonal alternately

0 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发生巨大的变革,学习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中才能开展,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赖以存在的条件,是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外在因素,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学习过程的顺利开展。目前,不同的学者对学习环境持有不同的理解,有场所论、条件论、因素组合论等,综合各种理解,本文侧重于条件论,即学习环境是支持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的所有外部条件的综合。这些条件既包括物质性的,如教室、计算机、网络等学习资源,也包括非物质的因素,如学习氛围、人际关系、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本文主要讨论非物质环境中人际交互环境,从分析知识建构过程的角度出发,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人际交互学习环境的构建,为更好的促进学习。

1 知识建构与学习环境

1.1 对知识建构的理解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授得到,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其它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中的一个核心术语,固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则是由每个人赋予其意义的,其间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理论假设和知识经验背景。但是,个体建构的知识未必是合理的,所以它需要与群体或共同体进行交流,在协商过程中,追求知识建构的合理性。它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合作。

1.2 人际交互学习环境对知识建构的影响

1.2.1 影响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基础条件,不同的学者对学习环境有不同的理解,有场所论、条件论、因素组合论等,其中何克抗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这种组合即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因素,根据这种观点,学习环境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学习资源的设计,也要考虑到人际互动因素。综合各种观点可把影响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又可归纳为为物理环境――学习情境,社会环境――人际互动,文化环境――学习资源。由此可见,人际互动也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重要一部分。

1.2.2 人际交互学习环境对知识建构的影响

人际交互学习环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过程,因而这种交互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它通过影响学习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即影响知识的建构。

其一,人际交互环境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可降低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影响知识建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知识的建构的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知识的建构是学习个体积极主动完成,而学习动机的降低导致学习者不想学习,或没兴趣学习,更不用谈主动完成。其二,影响学习者的认知,认知是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情绪,支配着学习者的行为,是影响知识建构的心理环境,人际交互学习环境通过影响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而间接影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其三,影响到学习者的行为,行为是内部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对外界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如:学习者表现出不想学习的状态来表示它对学习环境的不满。在人际交互学习环境中,交往的平等性,交往的方式等都可能影响到学习者的行为。

2 人际交互学习环境的构建策略

人际交互学习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然而,学习活动的开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可以把人际交互学习环境中的交互分为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其它社会成员之间的交互。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为主。

2.1 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学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的地位及角色也随之改变,教师由教学者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但教师的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不因此而减弱,而是扮演着更多的角色。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学习活动的开展顺利进行,减少了学习者学习的挫折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作为参与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能促进学习者之间人际交互的强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维持和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2 提高学习者互动的积极性

根据钟志贤教授知识建构的观点,个体建构的知识未必是合理的,因此需要与群体和共同体进行交流,构建合理的知识,由此可体现,学习者之间交互的重要性。交互不仅仅是增强学习者之间的情感,还是学习个体构建合理知识途径之一。因此,促进学习者的互动对于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设计任务,分配小组,营造互动学习环境。任务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有的学习任务个体就能够完成,有的需要小组的合作,以任务来驱动小组合作,以任务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其二,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学习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常都会遇到一些难解的问题需要求助其它的学习者,教师对于这些相互帮助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之间应该多交流。针对教师的提问作出积极回答的同学,无论回答对错,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其三,学习者互动意识的培养。有的学习者不交流,并不是他不会交流,而是没有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当遇到难解的问题时,要不独自苦思冥想,要不就放弃,这都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因此要增强学习者意识到互动的重要性,有问题就应该请教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到团体的讨论中。

2.3 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地位

交往教学论认为良好的交往氛围可以帮助学习,平等的交往关系能引发学习者的交往动机,促进交往双方的理解和合作,轻松和谐的交往也能激发主体的灵感,点燃创新的火花。只要有利于学习的互动学习者应该都可以进行,教师要给予学生互动的机会,并且每个学习者互动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2.4 培养学习者的团体意识

学习中的人际交互体现的不仅仅是学习个体,而是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交互过程是在多人的参与下完成的。由此表明,人际交互环境是由一个团体构成,而团体意识是促进人际交互的内在动力。因而,增强团体感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由此,培养学习者的团体意识刻不容缓,要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团体意识,让学习者在学习团体中找到归属感,真实的体会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意识到团体的重要性。

3 结束语

学习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建构的良好环境。人际交互学习环境是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需要与他人的交流协作,在交互的过程中,构建正确合理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觅,钟志贤.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8.8.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