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05 08:4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合同管理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合同管理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 F715.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们的合同意识越来越强,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工作。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应对合同修改、变更、补充、中止和终止。加强合同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造成不必要的效益损失是施工企业各级管理者应关注的。

一、当前企业合同管理的特点

1 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信誉的经济,市场主客体是构成整个市场的基本要素,合同则是确保市场主客体权益、维系主客体关系的基础和纽带,而合同法对合同起着规范和保护的作用。就中钢集团马矿院来说,我院与技术服务方、工程承包方、外委项目供应商方等合作方均存在合同关系,如果在合同管理上不够严谨,一种情况是我院利益受损,另一种情况是使信誉受损,从而失去市场,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

2 合同管理是确保企业利益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客体的关系就是合同关系,而且在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客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必须通过合同来明确,合同也是界定市场主客体利益的准则和依据。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所以合同所界定的利益受法律保护,违规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不论是技术合同、购销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还是劳动合同等,合同的制定、对双方的监督、自身的合同履行等都是确保企业利益的需要。

3 合同管理是企业发展市场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经济体制,它的本质特征是竞争。市场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自由而有序的竞争,这是市场成熟的表现。市场经济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市场经营主客体的自由性;二是无中央和地方之分,无部门之别的统一性;三是所有市场经营主体可以平等进入的公平性;四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竞争性。这些特点,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合同则作为统一、严谨的市场规则,确保了这些特点的存在,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果视合同为儿戏,对合同管理持粗放的态度,破坏市场的自由性、统一性、公平性和竞争性,影响市场的规范运作,损害市场主客体的合作关系,最终必将遭到市场的淘汰。

二、基于风险的现阶段企业合同管理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得的经营自愈发的全面,与此同时企业面对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只有在遵守市场竞争的规则下,才能顺利的参与市场交易和竞争,也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和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在市场竞争规则中,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商品交易和竞争的组织,合同是实现企业商品交换的重要的手段,也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关键。然而,在合同的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包括合同签订中的风险,合同履行的风险以及合同变更的风险等等。为了规避合同管理中的一些风险,增强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合同管理开始逐渐被企业所重视。

1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的管理

合同风险包括合同诈骗、无效、权利残缺、主体不合格、条款有瑕疵等风险。企业如果不能控制合同风险, 就不能避免经营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利益损害,如引发法律纠纷, 轻则债权难以实现, 重则威胁企业生存。合同风险管理要从机制人手,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明确责任归口管理部门、岗位, 建立合同承办人、授权委托、审核会签、台帐、归档、专用章管理制度,使每份合同都处在受控状态之下, 工作流程有章可循, 实现合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 有效地防范、化解风险。但完善、规范的规章还须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 严格按制度操作, 防止当事人制造合同陷阱, 人为挑起事端, 阻碍合同正常履行, 谋取非法权益。

2企业合同管理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和企业利益的实现。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制度,以实现企业对合同签订、履行、监督、审查等一系列的管理为目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以及自我完善。在企业合同管理中,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是重中之重。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分为客观风险和主管风险,由于客观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合同风险管理主要是实现对主观风险的管理。合同管理风险中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商业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在这三种风险中,而法律风险是以势必承担法律责任为主要特征。

三、规避风险的企业合同管理建议

1培养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的根本目标。强化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意识,是有效的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最终化解风险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要加强培养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是比较容易培养的,这也是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审查制度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法律关系呈现出来,这就要求企业要制定一定的制度或是管理机制来确保合同关系由决策变为现实,在合同管理中,全方位、全过程、法律化和科学化的对企业合同进行管理,才能有效的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这些管理制度中主要以建立企业合同授权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为目标。这些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

在企业合同管理中,除了要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还要建立比较健全的合同审查制度。合同的合法性是合同能够生效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在合同审查中首先要对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在合同合法性的前提之下,再对合同的条款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审查,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审查制度,有利于企业合同由决策变为现实,能更好更全面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实现企业的效益。

3对企业合同实施规范化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独立的承担着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和获得经济效益的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对企业能否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和经营性风险的基础性工作。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将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企业长足发展。规范化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能够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结束语

合同管理就是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等行为的审查、监督、控制的总称。合同管理的目的是依法维护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履行对市场的承诺, 提升品牌形象, 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雪平.浅谈如何运用合同为企业保驾护航[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4)

篇2

1 我国通信工程管理的现状

科学合理的通信工程管理体系在我国通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通信工程作为我国建设过程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信工程的当务之急是提升当前管理的质量水平。现阶段,我国通信工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都是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当今时代信息发展所要求达到的速度不相符合,这样就容易使得管理与工程运行的脱节,不能确保整个通信工程的高效运行。我国的通信工程管理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改革与创新的难度比较高。通信管理人员的技术以及管理方式的落后,使得我国传统的通信工程管理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2 通信工程管理特性

2.1 技术特殊性

通信工程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工程,它具有独特的技术性。因此在实际的通信工程建立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选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作业。作为一个专业的通信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通信信息相关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实际的通信工程操作经验。对于一些新上岗的技术人员必须要进行前期的培训,并通过相关基础知识的考试合格后才可以上岗,上岗时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挥和指导。

2.2 工序连贯性

整个通信工程的每个管理项目都是一步步紧密联系的,整个过程具有连贯性,所以要确保每一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保持整体的持续运作。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仅靠个人或则某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协调运作的,需要每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管理部门负责执行整个通信信息管理过程,技术部门则负责给予技术上的支持,监督管理部门则需要对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日常进行的工作进行监督,这三个部门间应互相监督,互相建议,优化整个管理过程。

2.3 应用差异性

由于市场上通信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类型众多,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存在着应用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应用都有自己固定的标准体系,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应用中的通用型和差异性就会造成所计算出来的定额与实际不符。这种问题虽然不时常发生,但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

2.4 过程复杂性

通信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涉及的管理层面比较广,层次也较强。通信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项目的审批、确认、以及项目的可行性都是进行通信工程管理工作的前期内容,在前期准备中还需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和项目进程表。这些前期的准备工序繁多且筹备时间长,其中还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工程进度的开展,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对待。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项目的成本,监控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等。此外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在工程结算后,还要对工程进行评估和资金清算以及材料的盘点等。整个通信工程的每个工序都是环环相扣的,其中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其他环节的展开和进度。

另外,除了人为的因素影响到通信工程管理的进度外,自然因素也是影响工程管理进度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暴雨、泥石流、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轻者会拖慢通信工程的进度,严重者会摧毁通信工程的设备致使整个工程无法进行施工等,进而导致通信工程管理无法开展。

3 通信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成本投资管理

通信工程的规模大小决定着通信工程的成本投资多少,如何有效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是整个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首先在施工前,要请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对整个工程经济效益进行评估,要确保工程的建设是具有发展与牟利的前景。然后在规划整个通信工程的蓝图进行规划,并根据蓝图的方案,预算出所需要的投入资金。在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后,要严格根据事先的规划进行施工,在材料的选材与使用上都应与事先规划的一致。如果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产生了额外的资金使用,应该及时记录好资金的使用用途,以及整个施工工程的可行性再进行确认,确保这一笔额外产生的资金费用不会影响到通信工程的继续建设。最后在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做好工程的清算工作,应及时做好工程成本投资的核算并做好最终报表,以确定整个工程的投资成本。

3.2 工程中的进度管理

合理地优化通信工程的施工程序,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工程的进度。施工工程进度的决定着工程的成本投入,进度快的工程可以有效的节省建设资金和人员费用,但在追求进度的同时还要确保工程的质量。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的程序和人员分配可以提高整个通信工程的建设进度。一旦出现脱节的现象,就应该马上进行人员和施工进度的调整,对于一些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工程拖延,切不可盲目的让通信施工技术人员日以继夜的加班赶进度,要确保施工技术人员有足有的休息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加快后期工程的建设进度。

3.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需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加强管理。第一阶段是通信工程动工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有关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及设备和人员的安排要事先准备好,有关项目的建设要预先跟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和报送审批,确保工程可以如期开展。第二阶段是在施工中,首先要进行精确的预算,编制进度工作表。其次需要根据进度表严格施工,按时按质达到进度表的要求,对出现与进度表不符进程时,需要及时重新调整进度表,以及找出阻碍进度的原因。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把控材料与人力的分配和使用,控制整个项目的资金预算。第三个阶段是工程的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工程的清算,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根据验收的准则对工程进行检查,以确保工程验收的顺利通过。

3.4 完善通信工程的管理流程

如今,物联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信息网络中,发展潜力巨大。通信工程的管理应该与物联网的技术联合,优化管理流程,提高通信工程管理的效率。要想实现通信工程管理的高效运作,就必须对物联网进行完善。完善物联网中相关的传输、定位以及信息收集的环节。因此,在通信工程管理施工前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建设进行计划和调查,要了解清楚工程的建设方案以及建设目的,包括后期的运行效果等。只有对整个通信工程进行事先的资料收集和了解才能使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物联网的技术进行高效的管理。通信工程的管理人员应完善项目的绩效和评估管理流程,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通信工程的技术施工人员在通信设备的安装与调试阶段,应当严格按照上级给予的方案进行安装。在安装前可以利用物联网的优势提前对项目的整体环境进行了解。

4 结束语

通信工程渗透到每一个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对通信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确保整个通信工程的正常运作。为了更好地的建设通信工程,我们需要认真仔细的对待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在通信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信工程的高效运作,从而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孙亮彪.浅谈通信工程中的管理策略[J].通信信息,2015,7:196-198.

篇3

“留守儿童”的含义为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广义泛指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就成了当今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是新事物,史无前例,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而它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1、心理素质差,人格发展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胆小、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有被歧视的感觉和强烈的自卑感、心理负担过重、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

2、学习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性格较内向,少发言,常常不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持久等等。部分“留守儿童” 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认为“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3、思想品行问题较多。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纪律涣散,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养成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由于不便联系监护人,无法监管,部分“留守儿童”还常与社会无职青年勾结鬼混,把歪风邪气带进校园,教师若严管就逃学,造成辍学。

4、安全隐患较多。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二、形成原因

1、社会因素。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打工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及各地不同教材影响教育衔接、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的失衡,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因素。家是生活的港湾,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心事。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指导。而此时最亲最近的父母却不在身边,致使他们没有安全感,也无法明辨是非,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父母托付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代管的,他们忙于自己的农活与家务,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再说隔代抚养易形成溺爱现象。其次,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的巨大落差,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学校因素。目前学校教育侧重于学生在校时段的管理,重视学业成绩的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不够,无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硬件设施不足等等。而在农村,广大农民教育观念陈旧,加之“新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和急利主义“打工潮”都给留守儿童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教育和管理对策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是每个农村中小学一直关注,一直努力不懈在做的工作。

1、 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近年来,我校结合自身的特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中队辅导员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责任制。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拟定了三期方案,分别就不同的侧重点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同时这三期方案又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构建比较系统的留守儿童特殊教育方案。第一期: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爱的关怀”系列活动,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灵,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乐观开朗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到关怀,给予学生爱的力量,预防亲情缺失。第二期:在关怀的基础上,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管理”系列活动,加强留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管理。缺乏学习监督自制力差是留守儿童的特点,需要进行有效的督促,增强留守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中树立信心。第三期:加强上两期方案的成果的延续,通过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协调学校、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开展“关注留守儿童—— ‘家长学校’”系列活动,使留守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2、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了便于系统地探讨这部分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规律,各班认真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主要包括学生的住址、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班主任手册”。各中队辅导员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3、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

关爱留守儿童,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我校建立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组织机构。建立起了“爱心图书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并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我们着重强调了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4、 开展了“1+1”、“几+1”帮扶结对活动

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他们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并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几+1”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树立学习的信心。

5、 抓好心理疏导

结合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留守儿童,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多拿一只眼睛看他们,多与他们沟通,想办法联系其父母,了解其家庭情况,托付照顾情况等等,关注他们的发展变化,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其在学校能得到更多的呵护与关爱,使他们留恋学校生活,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以达到安心学习,舒心生活的要求。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其收效良好。

篇4

"现代科学正逐步走向分支化和一体化。当今的科学如同一棵健壮生长的大树,迅速的分化,产生大量的分枝,故而学科也越来越多,越分越细。与此同时,综合科学、边沿科学也不断出现,从表面看感觉毫不相关、极不相同的学科也开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甚至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其创新能力,其结果使得科学知识内容开始越来越复杂。

 

科学的数量集约化已经超出了人们日常认识能力。这种科学发展的规律加速了人们思想方法的改变,导致了系统性思维方式的出现。至此,观察者在考察问题时要以"系统"为中心而不再以实物为中心,另一方面,在认识一切客观现象实体的同时,还须将其作为一个系统,以及一个更高级系统的部分和要素。现代系统哲学强调系统的存在和构成,同时也关注对系统事物的发生、转化、关联等方面的认识。科学一体化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同学科存在的共同规律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不仅审视科学发展的各个领域或分支,而且更加注重考察科学的整体以及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的整体化,要求人们的思维方法必须具有整体性。高校的科研团队管理也是如此。

 

一、系统哲学视角下的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

 

高校科研团队是由一些科学研究人员以科学技术创新为目的而组成的研究性群体。团队成员之间知识共享、技能互补,科研发展愿景相同,而且共同承担研究责任。科研团队由团队主持者和团队若干成员构成。团队主持者要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背景,其权威来自专业影响力。团队成员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团队科研工作,并且能够自我管理;团队主持者拥有管理权,而决策权掌握在各位成员手里;科研团队中人人平等,共同参与项目的研发。非团队运作的科研群体与科研团队有着明显的区别,只有依存度高且个人目标服从群体目标,有着科研共识的群体才称得上是科研团队。依系统论的原理看来,高校科研团队仿佛相当于一个"企业",它包含个人的、团体的、社会的、物质的等几方面要素,也可看成一个"合作系统".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的核心就是诸多要素的协调与发展。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诸多大学将"进军世界一流大学、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较高科研水平"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奋斗目标,指向建设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故而特别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经费的申请。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部分高校和近年来新升本科高校,他们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科研能力有限,受困于一些自身的局限,科研工作很难有大作为。如何在科研项目申请、研究工作中取得进步并获得相对优势呢?怎么去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怎么去研究具有创新性、颇具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呢?

 

这是高校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问题之钥就是组建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科学研究团队,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存在的现状有:一是"近亲联姻"多、"内外结合"少.高校许多团队是硕博士导师和其学生组成,这些团队研究方向较为固定,互补性差,创新活力有限,难有大作为。二是"方向负责人"多、"战略大师"颇少。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总量在迅速膨胀。如数学一科,就有一千多个研究方向,像亚里士多德、莱布尼兹、庞加莱那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如今是寥寥无几。一个学者精于所学学科的一二个方向已属难能可贵,精通多个研究方向的人才更是不太现实的问题。这样,一个学科的多个研究方向就有多个负责人。他们带队组成一个或几个研究团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开展工作。各方向负责人彼此之间缺少创新目标的牵引,难以形成合力支撑整个学科发展。三是"拉郎配"多、"自由恋"少。团队主持者为了申请项目的需要,临时按研究分工在各专业选取相关人员而组建的科研团队。这些团队目标指向单一,即以申请完成项目需要为前提、功利性强、短期行为多、稳定性较差。目前高校缺乏具有相同研究志趣、学科知识互补的人才的自主结合。跨专业、跨校、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研究团队更显珍贵。

 

二、系统哲学视角下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和作用

 

1.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一是研究目标要明确具体,研究方向要特色鲜明,具有独创性。研究目标和方向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当然也可以根据现实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但一般来说,团队的核心研究方向应该具有阶段的相对稳定性。二是科研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所谓的"优势互补",就是团队成员各有所长,有的成员是擅长理论分析,有的成员是擅于实验操作,有的成员擅于市场推广等等。尤其是在强调"产学研"一体化的今天,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显得至关重要。三是民主是主旋律。科研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共赢、互为依存,擅于倾听、各有贡献。四是科研团队的总设计师是团队领导者。

 

他不仅学术精湛,而且还善于沟通。不仅是管家,而且还是外交家,在争取项目和外部资源方面擅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五是科研团队新成果的产生具有高效性和持续性。群体的智力资源整合了每位成员的个人智慧,新成果的产生较之于单兵作战更快捷、更持久。六是责任共担、荣誉共享。科研团队的成员具有相同的目标期待,在工作过程中,他们分担责任,荣辱与共。完成工作目标时,共同接受奖励与激励。

 

2.高校科研团队的作用。一般来说,高校科研团队的作用主要有:一是科研团队的构建与创新工作有利于高校特色学科的培育。高校的办学特色在于特色学科。高校可依据现有的科研实力及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目的组建科研团队。

 

通过科研团队成员协力攻关,获得科研成果,进而促进学科特色的形成,支撑学科及专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人才培养。

 

科研团队以团队主持者为核心进行建设,团队主持者必须是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跨学科的学识背景,具有较高专业影响力和沟通管理能力的"帅才".学术带头人遴选学术骨干和学术新秀组建科研团队,这不仅利于科研目标的完成,更重要的是研究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三是有利于科技创新。科研团队成员有着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专长。他们间学科互补,在一起合作交流、探讨切磋。各种意见的碰撞与争论都有利于创新思想、方法的产生,这样容易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利于产生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四是有利于科研方向的整合。一些具有较好的学科背景和良好研究基础的学术精英带头组建科研团队,这不仅能够对其已有的研究方向进行提高和扩充,而且还可以使各成员的研究力量得到较好的凝聚,使得科研团队中的各种力量紧紧围绕既定的研究方向,形成研究合力.

 

三、系统哲学视角下建设管理的影响因子和遵循的原则

 

系统哲学强调系统性,探讨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必须考察科研团队的影响因子。科研团队的影响因子概而言之有五个:适度的规模、专业技能的互补、相同的绩效目标、和谐的团体精神及责任的共担。

 

第一,适度的规模。团队成员不能过多、过杂,专业背景要精心选取,否则在相互交流时就会遇到较多困难,很难在科研工作中达成一致,从而会造成成员之间凝聚力低、团队忠诚度差、彼此之间缺乏信赖。

 

第二,各成员专业技能互补。科研团队在开展科研工作时,需要三方面的技能。首先要求各成员有扎实的专业教育背景,也就是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其次是团队成员要受过科研方面的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团队工作强调合作共赢,各成员都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其实对于团队来说只有成员间精诚合作,风险共担,才能攻克难关,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三,绩效目标相同。团队的存在依赖于各个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绩效目标。它是团队凝聚力的源泉,亦关乎团队工作的成败。在共同目标的统领下,成员开展研究工作。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具体的、可量化的若干个子目标,依据完成情况对成员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

 

第四,和谐的团队精神。成功的科研团队应该拥有自己的团队文化,各成员拥有较为一致的科研指向,并且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进而才能提炼出和谐的团队精神。在这一精神统领下,各成员才能完成团队共同的目标。

 

第五,责任的共担。团队主持者和各成员共同承担着团队责任,责任有大小和不同。这里所说的共担不仅指个人责任感的问题,而是成员之间的互动,即责任与信任。这是支持科研团队完成科研任务的重要保证。

 

基于此,科研团队管理工作应该遵循如下的原则:从宏观层面研究,也就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团队的管理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结合校情,因势利导。校系(院)相关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及人事、教学等相关部门,要有意识培养、引进相关学科人才,因势利导组建科研团队,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其尽快成长壮大起来。第二是精挑细选,逐步培育。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与各系院紧密合作,对全校的人才构成及传统科研优势进行评估,提出构建科研团队方案。同时,对学术带头人和团队成员进行培养,可邀请同行专家做讲座,交流研究经验,或者派出人员去学习提高等等。第三适时调整,兼顾稳定。科研团队中的人员构成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动态平衡,及时处理科研团队内外部的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保证科研团队整体的效能。正确对待新老交替现象,只有掌握好适时调整的原则,才能保证科研团队工作的连续和有效性,方能使科研团队具有良好的战斗力。

 

从微观层面研究,也就是科研内部的自我管理也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凝心聚力,适度激励。团队领导者工作中要注意培养成员集体荣誉感、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提高工作向心力,注意"物化"方面的奖励和利益分享。激励时必须区别对待,贡献有大小,回报亦应不同。第二是群策群力,适当授权。科研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科学技术创新,因而同时亦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团队主持者对各位成员有适当的授权,令每位成员能够适度参与决策,方能使其各尽其责。

 

团队领导者决策压力减轻了,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更具战略意义的课题。三是智力整合,知识共享。好的科研团队是整合了各成员的创造智力为群体智慧、努力营造知识共享的科研氛围,使成员能够自觉自愿地付诸科研行动。

 

综上,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事关大局,微观上说影响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和学校的发展;宏观上说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的产生。因此,管理者要将科研团队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子系统来对待,绝不是一个部门、几个人就可以做好的。高校管理者要以战略发展的高度,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2](美)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J].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79(1)。

 

[3]乌杰。系统辩证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340.

 

[4]胡其图。论中国高校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5]张秀萍,刘培莉。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6)。

 

篇5

引 言: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设备的应用也随之变的越来越普及,几乎涵盖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消防、能源动力、生态环保等所有领域。在机械设备投入到正常的施工使用前,必须对其机电设备进行必要的安装与调试工作,以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了机械设备能否正常应用,能否保证人身的安全以及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1 机电设备安装中常见的问题

1.1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设备安装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容易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导致机电设备各部件的连接出现松动,甚至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

1.2噪声大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建设工程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上升,所以在机电安装工程中需要对噪声控制进行严格控制,各类风机、暖通、给排水、变压器等动力机电设备,由于旋转的惯性力会引起设备产生振动,通过设备底座、管道与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产生振动和噪声,通过空间进行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影响,不满足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所以是建设工程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1.3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低

作为机电施工人员要清楚的认识到,质量是工程的根本,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人员要牢记这一点,不断强化质量第一的意识,此外,除了使机电设备达到使用功能外,还应与建筑物档次标准相挂钩,即提高建筑的客观性。

2 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相关改善措施

2.1 对安装工作要总体布置、统一安排

对大型安装工程,由于设备多,安装环节多,因此对每一项安装都必须有总体布置,做到统一安排,施工队中必须有一个统一指挥的机电队长(或项目副经理)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处理,集思广益,多征求职工的工作意见。作为管理人员对各项安装要了如指掌,对下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缺什么材料和配备件,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都要心中有数,该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到位,这样才不至于在安装工作中造成停工待料的被动局面。

2.2 安装工作要有主有次

一个工程具备开工条件,首先得有电源,其次要有动力源,有提升装备(包括井架、提升绞车)。要想达到短期开工之目的,安装工作必须有主有次,分轻重缓急。只有对安装变电所、压风机,井架、提升绞车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安装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2.3 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

机电工素质低是造成安装速度和安装质量低的人为因素。机电工在安装时,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般安装知识,熟知安装标准,该找平的必须找平,该连接的部位螺栓必须一条不少,该穿地脚螺栓的部位必须一条不少;电工在设备供配电上应做到按规程规范接电,对供电设备开关、控制盘应做到提前检修,接好电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运转。

3 机电设备的调试

3.1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仅是需要组织安装的设备需要调试,即使是在原有的设备上进行更新和改变,都是需要重新进行调试。调试过程应遵循“五先五后”原则,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考核时,机械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当主动对设备的现实技术情况以及操作方法等,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以此作为日后撰写技术报告以及解决遗留问题的依据。

3.2 要以"安全第一"为准则

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能急于求成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所有配电屏、柜和设备的送(受)电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行"送(受)电令"制度。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不论是送电还是受电,都要在双方监理的监督下完成。

3.3 形成有关工程调试数据资料

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有的监理人员只是用巡视的方法简单地介入调试过程,不熟悉调试情况和调试结果,对调试资料中的数据持怀疑态度,往往不及时签署或要求重新安排调试,造成资料延迟、失真或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体现监理在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作用。

3.4 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是大型机电设备初次投入使用进行安装和调试的详细记录,也是进行技术以及财务等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是一种技术性文件,其内容专深、具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撰写时,应当注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在技术报告的结尾处,应当对给予安装与调试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致以谢意。

4 特种设备的管理

4.1重视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施工现场设备由于经常超负荷运转,作业环境恶劣,必须对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重要的特种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吊篮等还应进行专项检查。特种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后,由项目部机械管理员负责管理,项目部必须要求租赁单位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一月二次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日常保养情况,各种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各种限位器是否灵敏可靠,连接部位的螺栓是否松动,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塔吊、施工电梯附墙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尤其是塔吊的附墙架的制作是否符合塔吊说明书的要求,附墙架的安装是否符合塔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电梯限速器是否按规定进行检测,工作环境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以及特种设备带病运行的现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项目部应出具书面通知,要求特种设备产权方立即进行维修和整改。

4.2特种设备的选用及现场管理要求

特种设备租赁前,使用单位主管设备人员,必须对租赁单位进行考察,实行货比三家,择优租赁,租赁的塔吊、施工电梯最好是出厂日期在五年之内,正规生产厂家生产制造的,高度50米以上的建筑最好使用63吨米以上的塔吊。特种设备安装使用前项目部必须向公司主管部门申报《特种设备使用申请表》,并提交特种设备的安装资料和设备本身相关资料,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安装。特种设备的安装、顶升、拆除必须由取得相应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的单位承担,安装人员、操作人员、信号指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特种设备安装、顶升、拆除过程中,项目部主管机械设备人员和安全员必须到现场进行监督,填写《建设工程起重机械安装(拆除)监视记录》。特种设备安装或拆除前,项目部必须对安装、拆除队伍进行严格的审查,严格把握各种证件的有效关,特种设备安装拆除资质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资格证是复印件的,应加盖安装、拆除单位公章,使用制造厂家的安装资质时要有制造厂家的委托安装证明书,严禁使用伪造证件、冒用证件或证件不齐全的安装作业队伍。特种设备安装完毕必须报当地特检中心进行检测验收,合格后,由公司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经由项目部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正式使用。

4.3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现场作业必须制定特种设备相关制度和标准进行管理,对施工现场作业的特种设备操作作出具体指导,项目工程开工前,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画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特种设备的具置,尤其是塔吊和施工电梯的位置,应考虑安装位置有利于特种设备的安装和拆除,附墙架的设置,塔吊的作业半径合理地覆盖工程的作业面,群塔作业时一台塔吊的塔身和另一台塔吊大臂的臂尖最小距离保持2米,高位塔吊的最低位置的部件与低位塔吊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米,同时制定群塔作业防碰撞措施,也可安装塔吊防碰撞报警装置。特种设备安装完毕经检测合格后开始使用前,项目部机械管理人员必须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规范,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交接班记录,严格遵守特种设备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现象。

5 结束语

总之,机电安装工程是一个大概念,其涉及面很广,学科跨度也很大,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我们应给与足够的重视,本着安全、优质、美观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规章,并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确保机电设备施工的质量,成功地完成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A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计划和统计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以项目施工为原始载体,施工计划根据业主要求、工期限制性和项目本身目标进行拟定下达,然后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进行现场检查与监督,及时记录统计,经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得出项目运行状况,反馈给项目管理者,然后对比计划,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纠偏或者补救,这样循序往还,最终使项目运行在可控的良性状态。但是由于计划统计工作本身的特点和施工生产、管理的复杂性,使计划统计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先从个人观点简述计划统计工作特点和其中存在的弊端。

一、计划工作的特点和计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工作需要做到全面性。由于施工项目大多存在工期长、结构物复杂、劳力和机械等生产要素流动性大等特点,这样就需要计划的制定者切实深入地了解施工现场,综合考虑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囊括各个方面,使计划具有全面性,否则将达不到项目部的整体目标。

计划工作需要做到系统性。由于施工项目涉及到的分部分项工程多,而且复杂,这就要求计划的制定者做到面面俱到、合理伸展,既不能大而宽泛,又不能小而钻细,合理、适当、系统的计划安排在实施起来也是很方便、高效的,对后期的统计分析也能打下很好的基础。

计划工作要求具有可行性。由于计划是要付诸实践的,因此计划的制定者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实际、胡编乱造,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不仅不能使施工生产走上稳定有序的状态,还可能会导致施工生产更加混乱,因此,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现场情况、切合实际,才能保证施工生产按照既定计划目标推进。

计划工作需要严格执行性。一个再美的理想若不投入实际行动,那也是一朵未开放的花苞,永远展现不出美艳来,而一个再完美的计划若是不付诸实践或是简单应付,那它也就是一张废纸,所以,一旦计划制定后就要坚决按计划执行,遇到问题要解决,遇到干扰要排除,这样才能起到计划应有的意义。

计划工作要求有奖罚措施。因为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干扰或者问题,若制定了计划没人去实施或消极应付,或者遇到问题就低头退缩,那么计划就无法实施下去,也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计划也就等于没有,失去了意义,因此,合理的奖罚措施能够调动计划实施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所计划的目标。

通过计划的特点我们可以窥见计划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系统性不足,很多项目制定的计划往往大而宽泛,或者甚至没有计划,全凭拍脑袋干活。二是缺乏可行性,部分项目在制定计划时只一味地看重目标,却不满足实施计划的生产要素,或者是直接不符合现场实际,胡编乱造计划,只是应付了事。三是执行力不足,不少项目部存在着制定了很好的计划后就不管不问,或者不痛不痒地喊喊口号,没有严厉地执行惩罚措施和合理的激励措施。当然,这些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只要努力、积极地面对,结合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及指导,做好思想动员和业务培训学习,严格执行已制定计划实施管理办法,相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二、统计工作的特点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1、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反应情况,进行科学地统计分析,提供相关统计资料,为制定政策、下达计划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2、对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实行统计检查和监督;3、为管理工作、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因此这也就决定了统计工作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统计工作要做到完备性,一套完美适用的统计报表必须做到简单、明朗、全面,使统计的数据能有效、全面地反映出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统计对象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体现统计工作的意义,才有说服力,进而为下一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的资料支持。

统计工作要求准确性,准确性是统计分析的生命所在,要坚持客观,符合现场实际,这样才能揭示统计对象在特定的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其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统计工作要求及时性,由于施工环境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变化,要想通过统计数据察觉出实际问题,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要及时,这样才能快速反馈信息,进而采取合理措施,达到既定目的。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具有生产周期长、生产要素流动性大、变更设计多等特性,这就造成了统计数据容易出现变动和差异,加上不是所有施工实物量都能用现有的报表体现出来,有的工程实物量非常繁杂,为准确、及时地掌握其生产进度和成本带来很大不便;其次,统计数据的提前性也决定了数据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再者,项目上重视度不足,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也使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项目决策者转变观念,重视统计工作;企业加强统计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对统计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力度,施行持证上岗制度;统计人员要加强自我充电,储备业务知识。2、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提高数据质量是每一个统计人员的责任所在,努力使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地汇报上去,保质保量、准时地做好统计报表,深刻、细致、全面地分析统计数据,找出需要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决策者。

三、计划统计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施工计划是以施工现场为载体,已施工管理为抓手,以统计工作为助力,使施工进度、质量、投资稳定、高效、有序地推进,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项目要求。统计是以施工计划为前提,以施工现场为载体,以实际施工现场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后,及时、准确地反馈有效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施工管理服务。而项目要想按照所要达到的目标推进,有效的施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合理的计划和准确、及时的统计工作正是有效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和统计的相辅相成,计划统计与施工现场的有机结合,为施工管理提供着强有力地安排和指导。总之,对于一个完美的施工管理模式来说,施工计划、统计工作就是施工管理的左膀右臂,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四、结语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趋于完善,这种成熟和完善对指导企业良性发展意义非凡。同时市场信息繁杂冗多,影响因素渐增,企业发展环境变幻莫测也对企业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在如此严峻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做决策时就需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及时了解发展动向、调整发展思路,这样才能使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纵观企业管理手段百花齐放,然而计划统计工作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管理中却必不可少,而且显得尤为重要,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大至国家GDP、CPI等,小至每个家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都需要有计划、有归拢统计,否则重则影响社会稳定,轻则饿肚子。曾看过这样一幅统计对联:“计山计水计经济囊括四海,统天统地统社会包揽五洲。横批:天下归一统”,从这副对联中可见计划统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而项目施工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份子,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做好计划统计工作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前言: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企业节能意识的提高,以提供节能升级和改造服务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SCO)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崛起,一种新的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首先在美国、加拿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是指节能服务企业按照合同规定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服务和融资服务,并从用能单位改造后的节能效益中取得投资回报和经营利润的一种新型商业运作模式。具体来讲,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就项目节能指标、技术支持和投融资方式达成一致并订立合约,在合同期内,为客户提供用能诊断、项目设计改造、融资等一系列相关服务,节能服务公司拥有建设改造项目的所有权,对整个项目工程运行的管理和运营负责,通过用能企业的节能效益中获取其投资回收和营业利润;合同期结束后,节能设备整体被无偿移交给客户,此后由用能单位自己继续经营项目。

我国引入合同能源机制较晚,但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的节能服务的新模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0年4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 号)文件(下面简称为《通知》)、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制度参考。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

(一)类似工程总承包模式。在《通知》颁布以前,我国没有相应于合同能源管理收入确认和税收的制度,不少人把这种制度看做是类似于工程总承包的的一种机制。不同之处在于,合同能源项目具有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的特点,客户在项目建造之初不付费用,在合同期间以节能效益给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服务费,相当于分期付款。而从税收的方面来说,节能服务公司会根据项目的总体造价、节能收益、利率等方面的因素与客户商定价款分期支付的金额和期数,并根据开具各种发票确定企业所得税。对于建造过程中发生的设备费、工程费,视同客户购买,节能服务公司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合理上浮后给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客户以此进行进项税抵扣;而节能服务公司根据设备、工程费和成本的差额缴纳增值税。对于提供技术服务获得的费用,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按应税劳务的5%缴纳营业税。

(二)EMC模式。EMC模式与BOT模式相似,是一种建设方提供的“建设――经营――移交”的合同。采用这种模式,企业应该按照应收价款的公允价值确认建造收入,并分以下情况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1)若节能服务企业根据合同,有权在项目建设成后的一定期间内,从接受节能建设改造合同另一方无条件地收取确定金额的货币或其他金融资产作为报酬的;或当经营项目公司期间收取的相关服务费低于某一限定金额时,由合同授予方根据约定补偿的差价,节能服务企业应当将其作为金融资产进行计量。(2)若根据合同规定,节能服务企业在建设完成后,从事相关项目经营活动的一定期间内有权利向获取节能服务的对象收取费用,但数额不能确定时,节能服务公司不能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而应当在收入确认的同时确认无形资产。

从税务方面来说,节能服务以前不被税务机关认可为一种“服务”,在国务院颁布《通知》之后,它才正式被规属于“服务业”,根据营业收入额征收营业税,并可享受营业税减免政策优惠。不过随着2012年国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展到现代服务业,节能服务产业也开始由征收营业税转变为征收增值税。根据财税 [2011]111 号文件,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包含在研发和技术服务下,相关企业属于“营改增”的试点范畴。根据相关规定,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6%的增值税缴纳税率,并可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以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但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

二、两种模式的比较

从税收的角度说,由于把节能服务公司简单地看成是一般销售企业,销售节能设备价款和设备成本间的差额要缴纳增值税不能减免,节能服务收入相应的营业税可以减免,这使得节能企业要多缴纳一部分增值税,实际收入减少。第二种模式的会计处理更多的从这类业务的经济实质出发,更好地体现了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且,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行政策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扶持,为节能企业减免增值税,另外,客户还能获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

篇8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89-02

一、引言

合同管理贯穿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尤其在当前的背景下,世界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仍将持续,国家拉动内需的方针不会改变,电力等基建投入加大,使得合同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凸显。实际上,良好的合同管理可以避免、预防或减少各种纠纷,促进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具体分析合同管理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总结进行合同管理的措施和方法重点,并从责任成本的角度,探讨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的实施思路和改进策略。具体而言,本文将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分析其合同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合同管理在责任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责任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阐述实施合同管理的工作要点和应用实施,建立可持续的创利和创誉运行机制。

二、合同管理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般而言,合同是指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总合同是主合同,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大法。为履行主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合同”不仅指合同文本,也包括工程履行过程中的各种签证和书面确认单据。因此,电力企业合同管理除了对合同文本进行管理,还要对书面原始证据进行保存和管理。项目目标分解过程中,派生出的各种经济合同包括劳务、购销、租赁等合同,以及分包合同等都需要进行积极的管理。总体来看,合同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合同标的以独立工程项目为中心,多结构、多层次的特点明显。二是项目的邀约条件存在差异,地域性和行业性特征明显。三是合同标的内容复杂、金额较大,合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四是合同签订后,各种要素必须按计划到位,计划性严格。

合同管理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管理是进行成本管理的核心

电力企业的项目实施全都是通过一系列承发包合同来实现。通过对承包的内容、范围、工期和质量标准、索赔条款等条款的制定和履行和对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各部门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履行职能范围,责任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机制。

(二)合同管理在具备纽带作用

责任成本管理实际上贯穿了项目的全过程,责任单元的责任预算以合同文本形式实现,是合同管理的基础,也是制约合同双方行为的准则,是联系的纽带。

(三)合同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合同文件中具有明示或暗示的合同条款或,以及环境关系,与承包人的切实利益相关,电力企业可以结合工程特点利用合同权利组织施工,提供符合约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对其违约行为进行索赔等。有效的合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潜在亏损,促进责任风险的分摊。

三、从责任成本的角度谈合同管理的工作和要点

责任成本,即按照责任者的可控程度归集责任者所应负担的成本。责任成本管理指的是将直接发生成本和费用归结到各生产单位和业务部门,将其作为责任单元,并采取合同形式逐级进行承包的方法。责任成本管理包括设计和施工方案优化、变更索赔管理、管理费用控制等关键环节。当前,电力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大量的纠纷案件是由于合同意识淡薄、经营运作不规范、履约不力等管理责任缺陷造成。因此,企业在实施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要能够以企业合同档案管理部门为中心,以项目合同管理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和保证体系,使所有的经济活动处于可控状态,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从责任成本的角度看,合同管理的工作和要点如下:

(一)加强对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要加强电力企业对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合同管理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实际上,合同管理涉及工程招投标、谈判签约、履行变更及索赔等诸多方面。企业内部核算单位、各职能部门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类经济合同。因此,要针对项目特点,采取外培内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的档案合同管理人员,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将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管理网络,覆盖施工企业各个层次。同时,要重视合同缔约签订前的分析工作。电力企业应该确保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为履行合同奠定基础。在施工项目投标阶段,合同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招标文件进行评审,分析合同难点、风险,形成书面报告,有效指导投标报价。在合同签订阶段,要再次对合同文本进行研究,对发现业主开脱责任的条款等问题反复论证,降低合同风险。

(二)对合同履行情况要进行实时跟踪

在履行阶段,合同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由各责任人具体控制,对费用与控制指标经常进行对比,对超标情况及时反馈并查找原因。企业档案合同管理部门要从宏观角度对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三)加强索赔管理

项目履约中,要认真分析研究合同,把准变更索赔方向,要重视合同履约过程中的索赔管理。要加强分包、分供合同的管理。同时,要及时组织项目竣工清算与结算,集中管理资金和财务。

参考文献

[1] 李泓,郑凤君,赵玉珍.试论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2] 朱丽青.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研究[J].建筑技术,2006,(5).

[3] 谢瑞通,韩建平.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2009,25(1).

篇9

Abstract: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in real estate enterprise manage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l estate enterprise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 estate enterprise contract management proposes management methods.

Key word: real estate enterprise, contra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房地产开发就是通过企业投入资金购买土地,经过专业人员策划、设计、实施和销售获得投资利润的过程;目前,绝大多数房地产公司没有勘察、设计、施工等能力,很大部分的工作必须通过合同形式委托其他企业实施;所以,房地产企业的合同及合同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决定企业的经营成败。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合同管理。

一、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约意识。

我国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中“依合同办事”的原则未能真正深入人心。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在商业领域合同即是法,在建设工程中贯彻法治理念,实施“合同之治,契约之理”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条件的唯一选择。然而遗憾的是,人情为大合同为小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合同的作用在合同签订完成之后往往就已经结束了。在遇到问题时,很少有人会去对应合同,去判断属于何种合同事件,按照合同应当如何处理。往往依据经验、依据习惯处理,靠人情做文章。认为搬出合同就是摊牌、就是撕破面孔、就是要打官司了。因此,不愿意伤和气。

2、合同很难严格履行

我国目前工程管理、合同管理整体水平不高,无论是房地产公司、还是施工单位都很难严格履行合同,常常双方都有违约行为。如房地产公司工程款不及时支付、施工单位工作质量有缺陷、工期延误等。由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双方最后还是采取协商解决的办法。

3、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普遍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是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审查、控制;经常造成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大型房地产企业虽然制度健全;但也存在一些制度流程不合理了,执行流于形式等现象发生。

4、缺少综合专业素质高的合同管理人才

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中,具备工程、法律、成本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合同管理人才不多,大部分合同管理人员仅具备成本专业方面的知识,缺乏工程管理及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实践经验,难以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特点

1、合同管理的时间跨度大。

房地产开发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项目从拿地至竣工交付小业主所经历的时间长达数年,其对应的合同同样具有履行时间长的特点。

2、合同管理内容的多样性。

房地产开发所涉及的合同包括土地出让、资金借贷、勘察设计、施工、物资采购、监理、销售等类型,这些合同的内容、形式各不相同。每种类型的合同往往又会签订数个以上的合同。如施工类合同包括土方合同、桩基合同、总包合同、门窗合同等。

3.合同管理的经济效益明显。

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合同价格高,使合同管理的经济效益明显。合同管理得好,可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

4、合同管理受外界影响大,风险大;

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涉及面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如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法律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等。这些因素房地产开发企业难以预测,不能控制,但都会妨碍合同的正常实施,造成经济损失。如: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部分房地产企业采取放缓开发进度的措施,这务必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

5、合同管理涉及部门、人员多

合同管理在企业内部几乎涉及各个部门、人员。在外部涉及到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银行、监理单位、购房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等。

三、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方法

1、增强合约意识

合约意识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严格实施“合同之治,契约之理”。出现纠纷时,依据合同办事,而不是通过人情办事。这就要求做到在签订合同时,在合同条款中须认真推敲和详细约定,做到“有言在先”、“丑话说在前面”,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另外,房地产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也应适当考虑承包人的权利与义务对等,而不能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把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要求强加于对方。

2、建立并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建立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签订之前的调研和准备、合同签订的协商和谈判、合同执行过程和执行后的评估全流程依法有序的进行管理。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分析并修订合同管理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

3、培养或引进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才

合同管理是高智力的、全局的,同时有是专业性、技术性强的极为复杂的管理工作。要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的成功,企业就必须有一批从事合同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

4、建立标准化合同

制定出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标准化合同可以在合同订立、修改和审批的等环节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速了合同的签订速度,降低了项目合同的风险,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在合同标准化的具体实施上,我们应采用2\8原则,房地产项目中20%的合同往往占据了80%的成本支出,凡事抓重点和主干,我们将这20%的重点合同和其他一些必要性合同进行各自分类和同类合同比较分析,参照本公司的特点和行业特点,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合同格式和框架,并以此生成一个标准合同模板。

四、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应认真分析本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固有的合同管理思维;结合公司的特点并运用科学的合同管理方法,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模式;以便降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合同风险,为企业的盈利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地勘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除了财政项目外,地勘单位也承揽了越来越多的市场项目,因此经济合同管理的工作量大为增加,但由于各单位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相差较大,在合同管理的具体过程中,很多单位的合同管理仅体现在签订合同时的登记、保管、借阅等简单工作上,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层次都很低,远远没有达到现代经济社会对合同的管理要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签订合同前未进行充分论证和相对方调查,存在较大风险;第二,合同内容十分简单,基本合同要素不完整,不符合标准合同要求;第三,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合同管理的制度和程序不合理,缺乏对合同履约过程的监控;第四,合同管理单纯是静态、孤立的档案管理,没有与项目管理其他部分紧密结合,导致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二、结合项目管理,加强合同管理的基本思路

合同是项目实施的依据,是项目管理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合同管理必须在项目管理体系内才更加具有针对性,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体现在合同履行程度的好坏上,所以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孤立于项目管理的其他部分而存在。地勘单位必须调整项目管理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管理工作方法、理顺管理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升级改造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强对项目事前、事中的管理能力,目的是实现项目全周期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安全、进度、资金实现全程监控。而针对合同管理,则需要在学习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地勘行业特点加以改进,实现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系统性以及动态管理。具体来说,应以强化项目管理为目标,将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始终,通过建立适应现代项目管理的合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并加强部门间的有机联系,紧密围绕合同的各个要素,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来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合同管理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减少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运行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使地勘单位生产经营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转变。

三、地勘单位加强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合同管理基础性工作

1.建立并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积极推进合同管理制度化,从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长效性以及实际工作特点出发,把“建章立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严、抓实、抓好。应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对合同管理工作流程进行适当调整,逐步建立起“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项目实时监控为手段”的项目管理体系,尽力避免合同管理中的漏洞。此外,还应建立合同管理的定期培训制度,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各项管理规定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2.加强相对方调查和管理。应对拟合作单位进行充分的调查,确保合作前对其知根知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客户名录和协作队伍名录。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两个名录进行动态分类管理。针对客户,不但要将顾客满意度调查做好,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还要遴选优质客户,谋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达到降低客户开发成本,促进市场经营活动,减少合同履约风险的目的。针对协作队伍管理,应制定管理办法,做好协作队伍的审查考核管理工作,合作期间要严格规范分包单位行为,促进其不断提升管理及技术水平,保证项目达到规范化标准。

3.规范合同文本。地勘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要求,及时调整、修订适合本行业、本单位特点的合同统一文本及安全协议,并对文本的使用进行规范,不但可以提高合同签订审核的效率,还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保护单位合法权益。

(二)做好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

1.强化项目投标管理。通过投标而来的项目,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等要求及合同文本格式、项目的合同金额等重要信息也通过投标报价得以确认。据此签订的合同,通常是投标过程的一种延续,因此应做好投标管理工作。同时,应把好项目投标授权委托书的开具关,并对被授权人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此外,应优化标书审批流程,明确各部门审批职责,加强对投标文件的审核,同时对招投标相关资料进行妥善保管,方便随时查阅。

2.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对重大项目应进行尽职调查,了解项目真实性,充分分析项目在现有政策、环境、技术、安全、经济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相关论证资料交院统一保管。这些论证工作中,项目预算尤为重要。预算工作贯穿于项目始终,是对项目的全流程管理,也是使项目效益处于可控状态的关键性工作。因此预算编制要科学规范。项目实施前应对对项目大额成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尽可能贴近实际。地勘单位应制定符合自身使用的利润率控制标准,为有效进行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提供标尺,为市场项目的洽谈提供依据。同时,应把预算利润率低于利润率控制值的项目作为督察重点,有针对性的督促各单位做好项目论证、控制好成本,保证资金的回收。

(三)强化合同执行过程的监控工作

1.加强合同流程管理。地勘单位通过健全的监控体系,保证所有项目都在合同签订后实施,从而确保各类项目的实施过程,都处于单位的监管中。此外,还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从合同洽谈拟定,合规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核,合同登记保管,合同技术、安全以及廉政风险监管都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会签流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强化分包合同与主合同联系,签订分包合同必须满足主合同和成本预算的要求。

篇11

1 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大、履约时间长、合同内容庞杂。因此,客观上要求在签订合同时要字字斟酌,力争合同条款细致严密,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在实际工作中,甲、乙双方由于缺乏合同管理的经验,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

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有的甚至仍然采用口头委托的方式下达任务,待工作完工后再补签合同,这样的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

1.2 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的原则

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之分。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由发包方制订的,在招标阶段合同条款已经写入招标文件,中标单位投标就视为认同招标文件的所有条款,投标单位处以弱势地位,这也就造成了合同条款大都仅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同时,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管理,大量的施工队伍与建设规模失衡,致使业主在建设工程承包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出一些苛刻和不平等的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由于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承包商为了获得工程,只好接受。个别承包商在实施这样的工程合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会采取偷工减料或非法分包、转包等手段,给工程建设带来隐患。

1.3 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组织、评审机构

一些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1.4 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等,尤其是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

2 抓好合同管理的对策

2.1 把好合同签订关

签订工程合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各工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指工程设计变更或工程签证导致工程增减的结算条件和结算方法),因为不同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直接关系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合同文本应尽可能选用由国家颁发的通用性合同文本,再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和招标文件以及发包人承包商双方谈判结果来起草。合同文本必须准确表达双方谈判确定的意思,做到条款不漏项,文字表达严谨,不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词语。

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其要点是:合同是否合法,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合同双方责任和权利是否清楚,付款方式以及结算价款的确定是否明确、罚则等。

2.2 做好合同实施管理

工程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要深入理解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使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作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特别是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索赔与反索赔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合同双方攻与守的关系,是矛与盾的关系。

2.3 重视合同后评估

合同后评估是合同管理的总结阶段,往往不为人所重视,其实合同后评估工作是件很重要的工作,它是对合同好坏、管理得失的评估,它可为下一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合同后评估工作主要是总结合同执行情况,对合同管理好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发现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对过时、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以及不严谨、容易被对方索赔的条款要加以改正。

3 加强合同管理的几项措施

3.1 采用合同示范文本,合同管理精细化

合同示范文本是针对当事人缺乏订立合同的经验和必要的法律常识,由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合同示范文本对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陈列,以便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参考,它的作用是提醒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更好地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防止事后发生纠纷。由于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完整,调控齐全,双方责权明确、平衡,从而风险较小,对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分担也比较公正合理。

项目建设各方要重视合同管理机构设置、合同归口管理工作。做好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授权、合同公证、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3.2 管理人员专业化

篇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也逐渐与国际接轨。近十几年来,合同管理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对进度、质量、投资起着总控制与总协调的作用,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特点

在工程建设前,双方需要签订建筑合同,建筑合同的特点主要有:合同主体的严格性;合同标的特殊性;合同履行期限的长期性;计划和程序的严格性;合同形式的特殊要求。考虑到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影响合同履行的纠纷,因此《合同法》里规定建筑工程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合同管理周期长;合同管理效益显著;合同管理变更频繁;合同管理系统性强;合同管理法律要求高;合同管理信息化要求高。

二、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企业合同签订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许多建筑企业经营运作不规范,一般的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合同履约时间长且内容庞杂,所以需要在合同中完善这些细节,做到权责分明,但是实际上双方由于缺乏合同管理的经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自身法律保护的认识,在订立的合同时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2011年,某地级市建委抽查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100个,发现有72%的合同不规范。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未用正规文本进行,有些合同甚至采用口头约定,这样就产生了引起法律纠纷的导火索,影响建筑工程建设的进程和企业发展。

2.合同管理体系结构不健全。早期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内容逐渐落后,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很多的重要问题在基本约定中并没有体现,文本存在较大的漏洞。而且当下的合同管理体系也存在问题,分级管理权责不清,授权管理混乱不健全。管理程序存在错误,很多规定的制度不能有效的被执行,缺少监督和控制。

3.合同双方行为不规范。合同当事人应该自觉遵守合同条款规定,履行合同义务。从法律上来看合同双发是平等的,没有主从之分。但是实际当中建筑工程的承包人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例如,有些承包商为了获得承包权,通过非正当手段或虚假投标获得建筑工程项目。另外,某些发包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随意扩大自己的权利,逃避责任约束。例如:发包方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违法发包;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验收合格后,不及时办理账务结算,拒付工程款等。

4.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失。建设合同内容复杂,涉及知识面广,需要相关人员既要懂得建筑专业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也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的经验的积累。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这样各方面素质较全面的专业人员确实很少见的,另外缺乏专门的培训,这也是造成合同管理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完善建筑合同管理的措施

1.强化法律意识,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在签订建筑工程合同时,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对合同的条款往往未经仔细推敲就草率签订,致使对方在违约情况下,自身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签订工程合同过程中,承包商要树立较高的法律意识,要对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尽可能的减少合同纠纷,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项目建设各方要重视合同管理机构设置、合同归口管理工作。做好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授权、合同公证、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2.规范招投标工作,严把合同签订关。招投标各方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标和竞标,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招投标程序合法、严谨。在规范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中,还需要加强对承包商资质和诚信度的考察,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其要点是:合同是否合法,是否需要公证和批准;合同双方责任和权利是否失衡,确定如何制约;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以及如何补救;双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生歧义及时沟通等。

3.做好合同实施过程的监督及索赔管理。任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都要加强合同管理,分析不可避免的风险,工程合同签订后就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合同管理人员要理解合同条款,加强日常管理,要做好应对各种纠纷的准备。在建筑工程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索赔问题是难免的,分析合同索赔的可能性,以便采取最有效、最科学的合同管理策略,索赔与反索赔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合同双方路议论9960812维护各自权益的必要手段。

4.切实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人是合同管理中最活跃的角色,也是合同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各单位应设置合同管理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工作,加强对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素养的培训。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做出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从而为国家财政节省建设资金。

我国建筑企业项目合同管理已经有一些改善,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这中间存在的差距还是不能小觑。动力源自压力。虽然,道路艰辛,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叶丹峰,郜诗戎.建设工程“阴阳合同”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建筑经济,2004年第6期

[2]王福元.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