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05 08:45: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篇1

随着花生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其受到病虫害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彻底,将会严重的影响到花生的产量,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下大力度开展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降低其消极影响,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花生在生长过程当中出现的病害种类较多,如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烂果病等,面临的虫害则主要是食叶虫和金龟子。诱发病虫害的原因较多,人为因素、气候条件、周围作物影响等,如果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将会严重的威胁到花生的生长,由此可见,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在花生不同的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下面本文就对不同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第一,花生播种前期的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在花生播种前期,出现较多的病虫害就是真菌性的病害,如果其大面积的爆发,将会威胁到花生茎基部、茎部、根部和叶子的成长,这一病害主要在每年的6月为高发季节,7到8月再次进入高发季,因此说,在这一阶段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能够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确保花生根部以及叶部的健康成长,并为后期花生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说,做好花生播种前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是保证后期花生成长的重要举措。

第二,花生幼苗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花生幼苗期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是冠腐病和红蜘蛛。当花生幼苗迁入到花生田之后,花生开花前和花期这段时间内,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病害,做好这一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确保下一阶段花生正常开花结果,并保证了花生的质量和产量。在这一时期一定要确保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到位,不会对花生的开花和结果带来负面的影响。

第三,花生结果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花生结果期,也会发生两次较大规模的病虫害,即6月中旬和8到9月份,病害通常出现在叶子上,同时花生的茎部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害,尤其是当天气变冷之后,潮湿地区的病害会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花生病害的防治工作,能够保证期后期的健康成长,这一阶段是花生最后的成长期,只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够确保花生的总产量。

总体来讲,花生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危害,将农民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并有效的保证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在防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花生生长的始终,并增强种植人员的防范意识,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工作,并要第一时间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和效果。

2 花生病x害防治的优化策略

上文中简要分析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就重点对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论述。

第一,培育抗病虫害的花生品种。随着技术的发展,抗病虫害的花生品种逐渐发展起来。花生品种的抗性就表现了其在逆境当中对于不利环境的反映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花生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机会就会降低,尽管其产量也会相应的减少,但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称之为一种科学的防治措施。从目前来看,当前种植的花生在抗性品种的选择上已经有了较好的普及状况,尽管产量低,但品质较好,农民的经济效益也会相应提升。所以说,在今后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当中,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品种成为防范病虫害发生的首要任务,可以借助于技术的优势确定优良的花生品种。

第二,农业防治病虫害的优化措施。一般情况下,在土壤以及种子当中会带有花生病害菌越冬,如果连年种植的话,将会使得花生植株的生长较为衰弱,如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带有菌的化肥,将会带来大面积病虫害的爆发,在这一情况之下,就需要对农业的防治病虫害措施进行优化升级。可以通过深耕深翻的方式将田间的病株残体去除,降低病菌的携带率,不能够使用带有菌的化肥,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排通积水,防止出现洪涝灾害,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花生植株的抗病能力。

一块田地当中要合理的轮作,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花生的产量。在种植花生之前,最好是种植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并且要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种植,实行水旱轮作。同时需要注意,在播种之前可以通过短期灌水的方式,将田地间的病菌杀死,这样就能够为后续的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花生收获之后,也需要及时的深翻天地,减少病菌,为确保下次种植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第三,现有防治措施的优化升级。当前,对于花生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措施和药物措施,而要想更好的实现防治的优化升级,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具体来讲,就是利用花生病虫害同样存在天敌的食物链特征,寻找花生病虫害的天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花生的保护,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对于物理防治,则可以在现有的水平之下,优化灯光诱捕的方案,多设灯源,并且将灯源的高度调制最佳状态,在灯下设置水源或者是胶质网,诱捕害虫。同时,也能够将引诱剂放在灯源附近,这样能够加大对于害虫的吸引力,更好的诱捕害虫。

对于害虫的防治,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药物防治,但是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老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合理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需要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并且要控制好使用的方法和时间,使药物的使用不能够威胁到食品的安全。

第四,花生种植技术的优化升级。对花生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要提升花生的种植技术,就需要借助于技术的力量,为此,要配备好现代化的农机具,实现集成播种、施肥、保墒合垄等全套技术,并用现代农艺操作代替传统的播种技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为了更好的降低病虫害,在花生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构建起花生种植防控机制,形成区域保护,将可能会引起花生病虫害的因素排除。

3 结束语

花生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为了能够确保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一定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本文就结合自身种植实际,对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种植工作能够有所帮助,通过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升花生种植的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慧艳.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现代农业研究,2016(11):62.

[2]李彬.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吉林农业,2016(10):96.

篇2

1 森林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森林与生态系统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森林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世界上是最为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营养结构与空间系统更为复杂,并且其总利用率也非常高。对于森林而言,其可利用的净辐射非常高,并且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森林的作用

2.1 森林的涵养水源极其丰富,能够有效防止江河发生泛滥

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土地上没有植被,这样就不能够充分对雨水进行截留,最终导致洪水没有任何的阻碍物而出现了泛滥的情况。此外,由于土地上的植被缺少,最终导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造成了河床的淤积,最终使河床抬高,进而造成了库容减少,严重削弱了泄洪的能力。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其作为防洪的根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的主体结构比较复杂,可以有效拦截降水过多的情况,最终将地表径流成功的转为地下径流。总的来讲,如果是在雨季,森林能够将洪峰的流量大量削弱,最终延缓了洪峰的侵袭时间。在雨水量少的旱季,森林又可以有效将枯水流量增加,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将枯水期缩短。

2.2 其在水土保持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只有能够有效的保护植被不收到伤害,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旦森林的植被被大量的破坏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最终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3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削弱噪音

森林除了能够防洪外,在气候的调节、空气的净化以及削弱噪音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全力开展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能够有效加快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最终有效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3 病虫害给森林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近年来,受到病虫害影响的森林面积逐渐扩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病虫害是一种隐形的危害,被列为影响森林安全敌害的一种。森林的病虫害主要是害虫对植物的根部、枝干以及枝叶等组织进行破坏,最终造成了森林生物量大面积的减少,严重阻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 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4.1 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扩大与保护

近年来,人们也不断研究有效的措施来扩大森林资源,人工造林就是一项合理的措施,并且近几年人工造林的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的品种比较单一,就有可能导致病虫害严重的增加。我国诸多人工林以及公益林等数量的增加也十分迅速,随着其不断的增加,我国病虫害的防治任务也有所加大,所以,只有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扩大与保护,才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完善。

4.2 环境保护的急切,生物防治的关键

人们在进行森林病害的防治时,最先采用的方法主要为生物的方法以及化学方法。但是,由于是刚开始试验,因此,化学药品的品种以及使用的计量都很少,可是获得的效果却很有效,森林再次出现病害间隔的时间非常长,并且经济费用较低。

对于森林病害而言,采用化学方法来进行防治具有的优点为防治效果比较明显,见效的时间短,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并且几乎不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大面积的防治中。其缺点为要求使用的人员一定要能够密切注意,因为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小心就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会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对人、动物以及植物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对于生物病虫害而言其优点非常多,其可以直接消灭害虫,可以将生物的组成成分进行改变,对生物不会造成任何的伤害,并且不会出现残留以及污染的问题,可以一次性消灭害虫,使其不会出现再次侵害。并且与化学方法相比,其对害虫的控制性非常强,也不会使害虫出现任何的抗药性。任何的方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其在使用后见到的效果较慢,并且进行人工繁殖这些技术十分复杂,其防治效果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自然条件等。

5 总结

为了保证生态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能够认真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不断进行改革的深化,最终将管理工作有效进行落实,找到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最终使森林中的各个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有所增强,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

篇3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67

森林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环保价值和经济价值。但病虫害侵蚀会影响森林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受到严重的损害[1]。近年来,为保障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我国强调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坚持防治与营林协调进行,有效解决了森林病虫害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1 害虫种类日益增多

随着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重,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森林资源保护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然而现实却是我国森林资源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为破坏和病虫害的影响。据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森林病害虫种类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35种,提升到了2015年统计的50多种,而且其种类演变趋势还有着继续增加的现象。森林病虫种类的日益增多,给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工作难度。

1.2 入侵病虫威胁加大

入侵病虫是一种生态入侵的自然规律现象。所谓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其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消弱使人难以置信。据统计,我国森林生态入侵病虫典型有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病、枣食蝇等,这些典型的森林生态入侵病虫没有天敌,因此大量繁殖,这不仅导致了森林物种多样性减少,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2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问题

2.1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森林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大多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地区受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制约,先进的病虫害防治设备或仪器投入不足,防治手段落后。这些地区大都依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致使森林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严重,病虫天敌逐渐减少,使一些繁殖能力较强和具有主动传播能力的顽固病虫存活,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2.2 森林病程害监测预报工作有待提高

森林病程害监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但从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水平来看,工作水平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2]。如我国森林动态信息收集一般由y报灯来收集,但由于种种原因,测报灯的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各地区没有按时登记、整理虫子数据,没有人对病虫害进行鉴定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未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3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3.1 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

林业企业、林业部门、人民群众等要认清森林病虫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以争取全民参与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中来。在宣传工作中要注意加大法律法规以及相应条款的宣传,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尤其要加强对生态入侵有害病虫的宣传,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识,以防患于未然,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3.2 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机制

要完善责任体系,督促林业企业和机关成立特定部门,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建立分组管理机制,设立责任制。由上级带领下级,明确任务,联合防治。要确保全民参与,建立《森防病虫害目标管理责任状》的监督机制,抓好督促检查、验收工作,真正发挥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机制的作用;加大森林病虫害工作的资金投入。各级林业部门要向上级机关争取更多的防治资金,政府应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量,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县级政府及林业单位也应尽力筹措资金,发挥全民力量,多管齐下,保障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提升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水平

要督促各林业管理部门即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动态和范围,提升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水平。要用高科技的手段来使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加强预防工作,必要时建议使用微生物农药来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进一步规范森林植物检疫监测预报工作,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对监测预防数据要检查及复检,并实时预测,以防止危险森林资源的有害生物通过人为活动传播蔓延。

篇4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22-01

1 当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从现阶段的工作情况来看,一部分林业部门的领导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对于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重视,无法清楚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将大量的经费投入到经营方面,而忽略了林业防治工作的开展,种种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林业病虫害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防治体系不够健全

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科学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普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得不到落实,健全的防治体系尚未建立,这些都对防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制约[1]。同时,由于投入的防治资金不足,对林区病虫害监测工作不到位,导致林区出现大面积病虫害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各处解决措施,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给整个林区带来无法预估的经济损失。

1.3 林区树木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林业经济活动当中,木材仍占据主体地位,因此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林区往往会种植更快速生长的树木,进而导致所种树木的种类单一,而这种树木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整个林区的生态系统过于单一,造成了树木抗病虫害能力的下降。

1.4 盲目使用农药

不规范使用农药是目前大多数林区存在的问题,在大部分的林区工作人员的固有思想中,农药使用的剂量越大以及范围越广,则可将病虫害彻底清除,然而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行为是极不可取的。盲目使用农药不仅仅会增加林区的防治成本,还会提高树木病虫害的耐药性,根本无法彻底根除林区的病虫害。

2 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的有效对策

2.1 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度与资金投入

在针对林业地区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国还未真正形成一套统一的措施,相关林区管理者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明显不够重视,从思想上对林业养护方面认识不足,并且缺乏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2]。因此,要想从源头开始完善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则需要提高林区管理者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宣传力度,从意识上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资金投入方面,对于国家以及林业部门所设立的防治专项资金要积极进行争取,确保防治资金的流动渠道有所保障;合理敦促地方政府加大对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量,针对病虫害情况严重的地区要进行综合性诊治;积极调用社会舆论与人民群众的力量,采取合理的手段将社会中投入到环保与森林保护的资金用来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2.2 提高病虫害检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区管理者也应积极引用最新的检测技术,更新现有的检测设备与程序,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建立起更加科学的林业检测模式,利用最新的检测模式去精确了解林区树木的健康情况,确保每一颗树木健康成长,有效地抑制住病虫害问题的产生与扩散。

2.3 提高林区病虫害整治技术

要想提高林区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就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基础,更新并提高现有的病虫害整治技术,再在专业防护人员的操作下,开展病树的清理养护工作。此外,技术人员还应对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并解决,坚持贯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方针,并且在保证病树得到有效整治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思想,种植更多优良品质的树木去改善整片林区的质量,在实现林区全面绿化的过程中,将病虫害防治工作与林区的生产发展同时进行。此外,林区管理人员对于林区的安全防范要时刻保持警惕性,避免林区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采取人工与农药相结合的方式对林区病虫害进行整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计划,并要求相关工作人T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到位,保证病虫害防治技术得到有效地发挥。

2.4 控制病虫害疫情源头

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况分析,影响林区兴盛与衰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林区树苗的检疫工作是否到位,这也是我国林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和防护基本原则[3]。根据现阶段我国制定的林区检疫技术标准来看,林区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并完善以下几点:1)加大林区防疫的宣传力度,提高林区周边局面的生态保护意识,要积极与当地居民产生互动,取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共同参与到林区治理的工作当中。2)进入或经过防疫林区的车辆人员要进行严格仔细的排查,并且不仅仅要密切关注新栽种树苗的健康状况,还要避免出现因问题疫苗流入林区而造成大面积减产的情况。3)加大林区防疫的工作力度,定期检测修整城镇周边的绿色植物,进一步增加城镇的绿化面积。以上所述的种种林区病虫害防治方法,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对病虫害疫情源头的控制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离不开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从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进程来看,对其造成最大影响的是来自于病虫害的威胁,所以,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下发展我国林区需要做好的首要工作。然而在现阶段我国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相关从业人员一定对这些问题提高重视,并通过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度与资金投入、提高病虫害检测技术、提高林区病虫害整治技术以及控制病虫害疫情源头等方式去做好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而推动着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26-01

目前,森林病虫害问题是国家应该重视的因素,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病虫害防治环节,引进其它种类的树苗,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执行能力,重视相关防治技术,增强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提高。

1 森林病虫害产生原因

1.1 人为因素

在森林病虫害问题产生过程中,人为原因是森林病虫害最主要的发生因素,一些管理人员为了增加森林经济效益,大量的砍伐树木,并且没有根据森林地质情况对树木种植工作加以优化,导致森林无法向着原生态化方向发展,甚至多数森林已经开始向着人工化方向发展,此类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减少生态林数量,还会降低森林自身抗病虫害能力,使病虫害问题频频出现,对国家森林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一些森林管理人员在种植树木的时候,单一的繁殖一个品种的树木,没有引进先进品种的意识,导致出现林木整体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对森林资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2 缺乏先进的防治方法

目前,部分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还在应用传统的防治方式执行工作,不能根据森林病虫害的演变创新防治方式。同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在使用毒性较强的药品执行工作,没有意识到药品使用的危害性,对树木、环境、土质造成影响,甚至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虽然药品的杀虫效果较强,但是其副作用对人类的影响是较大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提升自身工作效率。

1.3 生产过程联系不密切

在森林林业生产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执行各个环节工作时,没有将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其他工作联系到一起,使病虫害问题愈演愈烈。同时,病虫害的繁殖能力较强,部分防治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病虫害繁殖问题,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重视绿色防治技术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相关人员应该对绿色防治技术加以重视,为保护生态环境努力。首先,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状况引进其动物天敌进行防治,将小飞娥等能够防止病虫害的虫卵植入森林中,将森林划分为几个区域,科学、合理的安排植入区域。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药物的使用,提高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效率,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2.2 药物使用技术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绿色防治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就应该利用药物对病虫害进行处理,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药品的时候,要对其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为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防治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水对药物进行稀释,根据药品说明书喷洒药物,这样,就可以降低药物的浓度,减少有毒物质的含量,不仅可以解决病虫害问题,还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

2.3 重视监管工作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监管工作加以重视,大力宣传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森林病虫害问题的重视,及时发现森林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并且存有备用药品,以供应急使用。要阶段性的对森林进行检疫,保证提升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大绿色管理力度,为环境质量的强化努力[3]。

2.4 重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病虫害防治效率,所以,相关单位应该意识到其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在聘请防治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要对其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进行严格的要求,保证其能够胜任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聘用之后,管理人员要根据其优势分配工作,使其能够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展现自身作用,同时,要阶段性的对其进行培训,保证能够利用新兴技术执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国家森林事业的发展努力。

结语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短缺,人们对树木的利用使得森林资源濒临匮乏,再加上病虫害问题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导致国家环境出现较多问题,相关人员应该重视森林病虫害问题,创新自身工作方式,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效率,重视农药的使用规格,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国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国家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篇6

据区植保站调查监测,我区今年早稻穗期病虫害发生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稻瘟病,稻飞虱呈重发生态势。目前,稻瘟病在全区各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仍呈继续扩展蔓延之势;

稻飞虱前期迁入早、数量多,近期田间虫量增长快,呈大发生趋势,部分田块已达到或接近防治指标。纹枯病丛率15~20%,接近防治指标,正处于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稻纵卷叶螟近期大量迁入我区。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6月我区雨水较常年偏多,极易造成稻瘟病的暴发流行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危害。早稻穗期稻瘟病和稻飞虱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若早稻穗期防治不力,上述病虫将对早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二、充分认识当前早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各村委会、场必须对当前早稻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把早稻病虫害防治作为当前农业生产一项紧迫任务。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抓紧部署,加大宣传力度,确保防治工作组织到组,宣传到户,责任到人,技术到田,尽快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把好病虫害防治关,确保今年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三、狠抓防治工作措施落实

(一)广泛宣传,积极服务。各村委会、场要通过板报、会议和各种宣传媒体等多种途径,把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及时向广大农民宣传。尤其及时把镇农业服务中心印发的《病虫情报》,张贴到村民小组,通知到户。特别是要做好偏远村组、外出务工人员之家、防治观念差的农户的宣传和指导工作。让广大农户掌握病虫科学防治方法,及时进行有效防治。

篇7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69

引言

水稻是广西地区非常重要的农作物,是广大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但从病虫害防治工作整体现状来看,防治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个别地区病虫害集中爆发问题仍时有发生,导致了稻农种植效益蒙受了较大损失。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该项工作进行研究,以期不断提高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整体水平。

1 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控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足

受知识和农技水平等因素影响,广西地区,特别是山区地区的不少稻农,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依靠经验防治病虫害的现象还很普遍。认为病虫害发生是避免不了的,一旦发生,依靠农药喷洒就可以有效治理,不会给收成带来很大影响,并未认识到提前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发生水稻病虫害后,农户往往都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导致病虫害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即使大量使用农药,也无法很快消杀,既造成减产减收,也提高了种植成本,损害了自然环境,而在广西很多地区都有着深刻惨痛的经验教训。

1.2 过度使用农药

过度使用农药是目前广西地区水稻种植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虽然农药使用短时间内见效快、消杀效果好。但从长远角度看,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各种病虫害不同程度的形成了抗药性,一些千辛万苦研究的新型农药,使用不了几年就失去了作用,还得继续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研究新药。这致使所用农药标准越来越高、毒性越来越大,使用成本逐步上升,但同时却污染了环境、农药残留进入了人类食物链,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稻田内原本病虫害的各种天敌也同时被灭除,这同当前所提倡的绿色、无机、环保种植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1.3 防治技术较低

防治技术不高是困扰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因素。因为很多虫害特征比较明显,不少稻农一眼就能看到,基本可以做到一发生就消杀掉。而水稻病害在发生初期的发病症状并不特别明显,不注意观察往往被忽视掉,如水稻叶螟病,初期只偶尔出现一些白边,如果不及时防治,则很快大面积出现,后期再如何防治,也导致水稻减产。另外,虽然基层农技部门对农药使用也做出了推荐,但有的稻农凭经验、图成本,偏听偏信选用了一些价低质次的不合理或高毒性农药,致使防治效果很不好。在喷洒时,配比不科学、喷洒不均匀,导致水稻上部病虫害防治不力。或者选用高毒性农药,即使一时控制了病虫害发生,但一段时间过后,病虫害又集中爆发,且农药残留过高,市场难以售卖。

2 改善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措施

2.1 强化重视程度

应大力依托农技下乡途径,将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送到稻农手中,着重为他们介绍水稻病虫害发病机理特征、农药使用方式、田间管理要领等,大力推广优质抗病抗害水稻新品种种植,使稻农真正认识到科学防治病虫害对于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意义上。在宣传手段上,要依托报纸、短信、广播、电视等新旧媒体,全方位进行农技知识宣传。各级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在此方面给予各种优惠,如就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对新型农药进行价格直补,定期组织农技知识巡回宣讲团,降低优质水稻品种市场价格,定期组织稻农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训等,都可以有效提高稻农科学化防治病虫害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

2.2 实时监控病虫害发展

地方政府应指导当地农技科研部门建立水稻病虫害整体监控预警机制,联合水文、气象、农业、测绘等部门现代化、专业化力量,构建病虫害预警联动机制。对辖区出现的常规性和突发性水稻病虫害,要适时组织专业部门和人员会商研究,及时研判病虫害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办法。同时,依托短信、微信等通讯手段,第一时间将病虫害情况通报每名农户,确保防治工作提前提早。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每个村落、每个种植区都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区域病虫害情况监控,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即掌握、迅速防治,以免耽误病虫害最佳防治期。

2.3 施行科学防治手段

短期内,应以在水稻种植区普及农药预防病虫害手段为主要方式,针对当地水稻生长不同时期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推广施用最佳农药品种,且应以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逐步淘汰高毒性农药。经济较好的水稻种植区,可逐步开展无人机喷洒农药和自动化喷洒,减少农药白白流失,扩大农药规范化使用范围,能够获得很高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长期时间中,应教育广大稻农积极创造病虫害滋生蔓延的不利条件,用自然的力量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大力推广生态水稻种植技术,普及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选育耐害耐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农业示范田,向广大稻农全面展示新型绿色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和效果,以点带面形成级联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

2.4 加强技术性指导

政府应统筹各相关单位,邀请专业农业专家,对本地区水稻病虫害发展特点、趋势等充分调研,研究制定水稻重特大病虫害预防处置办法。在7、8月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适时选定有代表性的地域,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重点病虫害,召开防治工作现场观摩会,研判病虫害发生发展态势,拟制防治手段措施。要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包村包户,于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稻农科学使用农药,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将病虫害影响范围和程度控制到最低,做到虫情害情不减少减缓,人员不撤回、支援不降低。

2.5 严把市场监管

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对农资农药市场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农药和水稻种子进入农户手中,减少各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要教育广大稻农应从正规有资质的农资站等单位购买农药,对那些遍布城乡的售卖农资产品的小超市、杂货店等安排专人定期检查,一经发现制假售假,必须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渐普及惠农连锁超市,开展农资产品下乡活动,降低正规农资产品的价格,畅通售卖渠道,使广大稻农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合格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渐推广各种低毒无公害农药,既确保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也实现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无形中提高了水稻价格,实现了增产增收。

3 结语

水稻种植关系着广西地区广大农民生存生计,关系着农村地区社会安全稳定,相关部门和农技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着力普及广大稻农病虫害防治科学知识,使他们认识到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水稻成为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有力帮手。

参考文献

[1]苟在阳.四川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技服务,2014(12).

[2]徐月华.永定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5(5).

篇8

引言

如今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与利用,从林业建设角度分析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良好的管理与防治措施不但可以优化人们生活环境,也可以提高人们的居住与生活质量。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相关林业部门要积极进行创新,从林业经济发展长远角度出发,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起来,从而实现管理与防治的有效性,积极避免森林病虫害发生,为国家林业建设尽微薄之力。下面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了几点策略分析:

1森林病虫害的现状与特点

1.1现状

森林的病虫害是指病害与虫害两种,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由于区域较为广泛,所以森林资源覆盖率十分高,一些树木更是十分茂密,在此当中必然会存在一些病虫害问题,就目前分析,病虫害面积也不断扩大,病虫害的种类更是繁多,会造成森林林木死亡的就有200多种,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更是呈现增长趋势,也会隔年发展,对于林业发展建设来说是非常大的阻碍,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些现状是客观存在的,会影响到林业资源的有效管理,也不利于提高营林水平的提高。

1.2特点

从森林资源产生病虫害的特点与成因方面看,要想提高防治水平,就需要了解其危害特点,也要深入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2.1首先明确病虫害的突发性,突发性是不可遇见的,直接影响到林业建设,这种突发性因素也有很多,只能以预防为主进行治理,这种感管理模式下,必须以有效的控制能力提高,进一步落实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管理能力。

1.2.2森林病虫害产生与危害较广泛,引起发病的危害面积大,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虽然十分重视病虫害防治,但因森林资源广泛,病害产生也较为广泛,甚至有些病害难以被发现,长而久之,就会造成整体病虫害的蔓延,部分区域增长也十分明显,所以,应该引起重视,也需要进一步全面的开展防治工作。

1.2.3森林病虫害发展速度快,如今各个地区联系紧密,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在此过程中,森林病虫害传播更是十分快速,其传播甚至存在于各个区域之间,通过参考分析,有些区域发生病虫害问题,不久就会传播到临近区域,造成林业资源管理的经济损失,此外,在病虫害管理方面,应该重视灾害发生,明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而降低传播速度。

2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原则

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来说,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并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防治原则,首先防治过程要重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结合实际发展规律进行合理控制,预防是前期营林工作需要明确的一部分,做好预防不但节约成本,而且对日后林业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患于未然不仅仅需要说,必须在进行营林工作的同时给予实际行动。即使是在病虫害发生时,也必须做到合理控制,避免发展整体传染等危害。最后我们必须坚持奖罚分明的原则,对于不重视营林工作,并在其中投机取利的行为必须严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管理好林业发展,也能够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进而保证科学合理的防治同时提高森林健康经营与发展。

3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3.1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首先,做好对森林病虫害的预报是基础工作,在预防工作方面。需要结合相关部门,积极进行森林资源以及病虫害现状调查,通过预警机制的建立,形成一套良好的预防机制,通过预防机制的确立尽量提高对辖区范围林木资源的检疫工作效率,结合自身经验与水平,积极进行大规模病虫害预防,提高预防的综合能力。其次,提高对森林病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意识决定行动,认识到森林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各部门才能主动投入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对各区域林业部门来说,在森林病害防治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认识,结合我国最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要求,针对自身规划提出的林业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森林病害防治工作,提升全县森林病害防治工作成效。

3.2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农药等化学防治手段,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作为林业部门要尽量采用生态绿色的化学农药,既要达到保护森林的作用,又可以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同时保护害虫的天敌种群,不可以随意捕杀害虫天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病虫害天敌种群的作用。其次,尽量采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的效果好,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开展森林病虫害治理的过程时,从害虫爆发的原因、特点入手,进行治理方式的制定。改善农药喷施技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积极鼓励当地农业部门以及企业采用涂茎、根施以及注射等先进的农药喷施技术,最好不要使用喷雾的技术方式,这样在提升了病虫害治理效果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保护周围环境。

3.3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必须要结合营林手段,积极从林业现代化发展出发,明确抚育伐,积极继续产业化发展,对此工作人员要集合一定的森林环境卫生管理,积极提高病虫害的控制效率,针对抗病毒药物的投放后,应该提高重视,对于具有珍贵林木资源的林场,更要以病虫害防治为根本,重点进行高抗病能力的培养,也要积极进行新方式的探索。

3.4对林业工程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且要重点建设。建设的前提必须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进行归纳,融入建设其中,进而通过同步实施,同步规划,建立有效融合机制。例如:在引进品种的同时就要杜绝带危害性病虫的种苗,提高对幼龄林的管理与抚育。在有林木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同时及时采用隔离方式,严重的对其进行焚烧,避免进一步扩散,在采伐的同时更要重视林木保护,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确立管理机制并建立责任机制,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责任人,出现问题必须给予严惩,从人为因素上杜绝发生病虫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进一步明确分析,在林业经济发展基础上,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病虫害管理,有针对性的病虫害管理应该从林业的生产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入手,积极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不断提高林业生产效率,通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行,也进一步提高防治能力与技术发展,这样也可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此外,相关工作部门也要给予重视,通过森林病虫害防治促措施的提高,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娜.分析森林病x害发生特点及防治[J].江西农业,2016,(03):39.

篇9

桑蚕业是我国一种较有特色的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桑蚕价格的上涨,桑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随着桑蚕业规模的扩大,桑蚕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变得更加艰巨,因此,桑蚕业就需要根据桑蚕业养殖的地方的地域气候条件来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病虫害预防机制,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措施来保证桑蚕的安全生产。

1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优势

桑蚕业已经有着千百年的发展史,它也是大部分桑蚕业种植区域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人们以前对桑蚕经济价值不了解,使桑蚕业养殖一直都是靠天吃饭,而并非靠养殖人员自身的技术来实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同时改变人们经济状况,桑蚕业就需要引入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来尽量缩短城乡差距,同时提高桑蚕的功效,降低人们的工作劳动强度,增加人们的经济效益。广西一直是桑蚕业最大的桑蚕养殖基地,而广西贵港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为21.5℃,贵港市的主要气候灾害便是春秋干涸、汛期局部暴雨洪涝。因此,针对这种气候因素,在广西桑蚕业采取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便能省时、省力、高效、高产的进行家蚕养殖,而这种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培育的桑蚕大多都是优质、生命力强、创伤小、抗病能力强且茧质优良的桑蚕,这对提高桑蚕业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帮助。在桑蚕业利用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可以让养殖者每次每人养殖5~8种类型的家蚕,提高养殖效率,降低蚕农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蚕农的收入。这种情况下,便可以让养蚕合作社和养蚕小组的开设变得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桑蚕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1]。

2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

2.1小蚕共育技术

在桑蚕业有句俗语便是“养好小蚕一半收”,这体现出推广小蚕共育技术重要性。具体做法是:蚕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3~6户蚕农自行建立养蚕室,然后制定工作表来监督掌控蚕室的温度、空气湿润度、卫生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引进优良桑苗

桑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桑蚕质量的高低,良好的桑苗在抗病性、高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因此,通过引入优良桑苗便能节省蚕农的人力、物力,对蚕丝增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引入优良桑蚕品种

优良桑蚕品种是获得优质蚕丝的关键,只有保证了桑蚕质量才能确保蚕丝的品质。而优良的桑蚕一般都是抗病性强、蚕茧产量高、质量又好且效益极高的桑蚕,如此便可以结合桑蚕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平均气温21.5℃、降雨量1600mm、无霜期353d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蚕种。

2.4利用大蚕4~5龄全面省力化饲养技术

大蚕4~5龄饲养是一季蚕中饲养最繁忙的时期,这个时间段高效技术可以有春季室外大棚地铺条桑育和室内蚕台育的方式。

3桑蚕的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贵港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降雨量和阳光都充足,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桑树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桑园内的小气候闷热潮湿,如此便让很多病虫得以繁殖蔓延[2]。目前,在桑蚕业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过分看重和依赖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着效果好、成本低的优势,这便让广大蚕农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缺乏科学用药的意识,当他们发现药物也不能完全杀死病虫时便随意加大化学药物的浓度,最终形成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而让病虫对此药物产生抗药性,让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艰难的局面。

3.2防治不够科学

在桑蚕业,蚕农在种植桑树和养殖桑蚕时大都是采取平时随意“侦查”下,当发生病虫害时便直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的方式,使得病虫害发生初期没能及时扼制从而让害虫进入高龄期,让病虫害防治工作错失最佳时机。这种状况的发生就是由于蚕农太过注重治疗而轻视预防的重要性,殊不知防治工作中防在治之前,只有先预防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3.3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不够完善

桑蚕业中蚕农较为分散,各个地区不同户的蚕农桑蚕的病虫害防治时间、地点、方法、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和浓度都有所差异,这些因素便让桑蚕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在根本上达不到防治目的,使机制平台信息不够健全,在病虫害暴发时得不到具体的防治,无法掌握病虫害发生态势。

4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4.1科学利用化学药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蚕农依然可以以化学药物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但也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蚕农在防治工作中,要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化学药物的种类、用量及药物的浓度,特别要注意不能在一个时期内长期使用一种药物,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3]。同时,在防治工作中要结合贵港市当地冬季偏暖夏季偏高的气候条件来及时清理桑蚕养殖基地,在养殖基地还可以通过安装诱虫灯等工具来诱捕害虫。

4.2加强培训,提高蚕农基本素质

蚕农会有重治轻防的理念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桑蚕的科学防虫防病知识不够了解,缺乏科学防治理念。因此,桑蚕业要加强对蚕农技术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桑蚕养殖知识,努力教授他们对于科学防治桑蚕病虫害的知识,提高他们科学防治病虫害技能,提高蚕农基本素质。从养殖基地的实际情况来指导蚕农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工作理念基础上做好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4.3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

政府应根据村落养殖桑蚕的实际情况在各村落建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通过给各个村落配备专业预测设备来及时掌握桑蚕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播报准确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如此才能让蚕农在病虫害预报信息的基础上实时对桑蚕病虫害进行监测,确保发生病虫害时能够利用化学防治或是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来快速应对,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桑蚕养殖不受影响。

5结语

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需要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如此才能保证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用。

参考文献

[1]冯延胜,吴义飞.桑蚕的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浅谈[J].南方农业,2016(26):71-72.

篇10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19-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工业时代,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植树造林成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造林工程若是单一树种,特别容易吸引某种特定害虫,且病虫害繁殖能力非常强,对造林工程的破坏非常大。因此,研究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处理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需要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造林工程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够有效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净化空气,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造林工程易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到造林工程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避免病虫害对造林工程的影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造林工程中病虫害的发生。

3 造林工程病虫害特点

3.1 危害范围广

在我国造林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在樟子松等单一树种的种植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危害范围广,难以进行控制。病虫害的繁殖能力较强,如果没有及时对病虫害等进行处理,害虫的繁殖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威胁到整个森林的存在。我国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都是由于病虫害而遭到破坏,森林面积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森林的长期稳定生长。

3.2 病虫害种类多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病虫害种类多,目前已知的病虫害种类就达到了几十种,并不断有新的虫害出现。以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樟子松为例,樟子松森林中常见的病虫害有松针锈病、赤枯病、红斑病、松枯梢病、松梢螟、球果螟、松毛虫等,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各不相同,给樟子松病虫害防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处理办法

4.1 加强预警

病虫害预报监测工作是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预警工作,将病虫害的预报监测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管辖的林区内开展病虫害情况调查,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林区病虫害情况,做到发现森林病虫害后第一时间内进行防治。由于造林工程病虫害发生速度极快,相关部门要以县级监测中心为基础,以省级重点监测中心为骨干,以国家级监测中心为龙头,建立并完善检疫御灾体系、病虫害防治预警体系以及防治减灾体系,不但要能够掌握林区内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区域性的预警,还要结合林区气候条件以及实际的森林资源情况等对林区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长期的监测与预警,以便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2 多手段防治

4.2.1 生物防治

在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杀灭害虫。因此,保护害虫的天敌非常重要。与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对林区环境和人畜等危害程度较小,具有长期性的优势。以樟子松松梢螟和球果螟防治工作为例,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放蜂治螟,在每年松梢螟和球果螟产卵集中的时期,采用寄生蜂保护器,培养长距茧蜂,使其寄生到松梢螟和球果螟幼虫体内,进而消灭害虫。

4.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使用简便,效果明显,对林区没有污染。具体来说,造林工程中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隔离法以及诱杀法等。人工捕杀指的是对病虫害中个体较大的、容易捕捉的害虫,工作人员可以动员林区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杀,并配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成本低、效果显著;隔离法则指的是对于一些传播速度快,扩散迅速的害虫,为了防治病虫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保护其他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资源,工作人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地与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之间建立隔离带,从而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诱杀法指的是工作人员利用害虫的某种趋性进行诱捕,这种防治方式使用简便,经济高效,常见的诱杀法有灯诱捕杀法等,其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杀。以樟子松松毛虫防治工作为例,在松毛虫上树之前的早春时期,工作人员在樟子松树干距离地面1 m处缠绕毒绳或者是塑料环,要注意在用毒绳隔杀松毛虫幼虫时,毒绳药物有效期要在松毛虫上下树开始后的一个月左右。采用塑料环时,环的宽度要略微宽于松毛虫体长,缠绕前要将樟子松塑料环下有沟缝的粗皮进行刮平,以阻止身体较小的幼虫钻过。

4.2.3 化学防治

在现阶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结合林区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农药市场上选择合适高效的化学药剂。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在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进行用药,用最少的用药得到最佳的效果。对于造林工程中的一些常见病虫害,要使用对口药物,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化学药物进行配兑,以杜绝滥用、乱用现象。以造林工程中常见的樟子松为例,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樟子松松针锈病时,可以在樟子松上喷洒25%浓度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是15%浓度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其用药间隔为15 d,喷洒2~3次。另外,62.25%浓度的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70%浓度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5%浓度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采用化学防治方式防治樟子松赤枯病时,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气候情况,在樟子松上喷洒20%浓度的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以及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洒3~4次。另外,还可以喷洒40%浓度的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和75%浓度的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间隔为15 d。

5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造林工程中对病虫害常见的处理措施之一。以樟子松为例,当樟子松林区发生松针锈病、赤枯病以及红斑病等病虫害时,工作人员要加强林区的抚育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林区,保证林区通风性、透光性良好,尽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严禁调运带病的苗木以及上山造林,防治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6 结语

总而言之,造林工程病虫害危害范围广,种类繁多。在实际的防治工作过程中,人们要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加强预警,进行抚育管理,并合理选择防治方法,以促进造林工程中林区资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永禄.工程造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3(22).

[2]牛有林.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 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市政建设离不开环境绿化,园林树木建设是城市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的不同部分都需要园林树木建设。道路绿化、公园绿化、小区绿化等环节中,都需要对树木进行栽种和管理,为美化城市环境做出相应的贡献。园林树木不但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减少环境污染,所以,必须对园林树木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园林树木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不但影响树木的美观程度,也大大降低了园林树木的寿命。为了避免病虫害给城市绿化带来的巨大损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园林树木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园林树木的病虫害十分复杂,并不是单一的病害或者虫害,而是多种病害或虫害同时发生,而且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加重树木的灾情。正是由于园林树木病虫害的这些特点,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对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在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一些传统的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也产生了一些病虫害防治的绿色技术,下面对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中的绿色技术和传统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2 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中的绿色技术

2.1 生物防治技术

在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的绿色技术之中,比较重要的是利用生物防治的技术。所谓生物防治就是通过对园林中的有益生物或者基因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和稳定,防治园林树木中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通常从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是采取有效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密度,还有一个方向是要防止病虫害的入侵。

通过对园林树木病虫害密度的控制,能够抑制园林树木病虫害的大面积蔓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治病虫害,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控制园林树木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害虫的天敌可以从国内的其他区域或者国外进行适当的引进或者移植,通过异域的天敌对当地的害虫生长进行控制。同时可以对本地害虫的天敌进行保护和利用,将本地的害虫天敌作为天然的杀虫剂使用,大量繁殖害虫天敌,在园林树木区域进行释放,抑制害虫生长。防止病虫害入侵就是将园林树木根部或周围存在的有益微生物作为天然的屏障,对树木进行保护。

2.2 生态控制技术

生态控制技术是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可以通过生态学的相关手段,有效防治园林树木的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是在生态原理的指导下,在整个园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对园林之中的生物关系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抑制病虫害的生长,为园林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这种方法可以将园林生态系统中的有益生物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有效控制园林树木的病虫害。

3 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的传统方法

3.1 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是在树木栽种和管理期间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首先要选取优质的树苗进行栽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率。对浇水、施肥等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同时要对树木的病虫枝叶进行及时的修剪,保持树木之间的通风,从源头上减少树木的病虫害。物理防治是通过对园林树木进行热处理和机械阻隔等方式,对树木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法要控制好热处理的程度,避免对树木造成伤害,主要方法有薄膜覆盖等。

3.2 化学防治方法

篇12

1 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覆盖率增加,防治难度不断提高

近几年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很多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气质量差、湿度降低等问题,为了缓解各种环境问题,多处开展人工造林的运动,但是由于树种比较单一,森林防治病虫害的能力明显减弱,大约80%的林地面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虫危害加剧的现象,并且全球的气温都在回暖,气温上升给病虫害提供滋生的温床,而目前在防治策略上显得较为薄弱,无法应对突发性的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

1.2 病虫害种类增多,增加防治难度

随着现在气候不断异常,过去很多次要虫害在当地上升为主要的灾害,过去的病虫害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病虫害不断涌现,例如过去较为严重的桦尺蠖、鼢鼠、天牛(类)等虫害至今未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造成很大的损失,而新侵入的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每年病虫害对木材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影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1.3 顽固难治,爆发现象常有发生。

杨尺蠖、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是病虫害防治中很难根除的病灶,表现出频繁出现,并且易形成规模化的破坏和杀伤力,而目前资金的投入不够造成监测系统不发达,防治工作很被动,没办法在病虫害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前将其扼杀和控制下来。很多顽固的病虫害一旦爆发造成无法控遏制的破坏。

2 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对策

2.1 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造成损失统计每年有很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首先,根据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管理制明晰,国家、集体和机构甚至个人多方面、多渠道的开拓资金的投入力度,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其次,各级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时间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提前预警,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调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尽快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根据受益方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病虫害防治经费。

2.2 加强组织领导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只有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森林病虫害一旦发生,并且迅速蔓延将会导致经济和生态蒙受重大损失,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政策把控上给予一定方向性的引导,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从生态环境维护的角度看,实现森林的安全性具有一定国际意义,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为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森林病虫害与火灾等灾害相比破坏力极强,并且防止工作更加艰巨且富有挑战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2.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随着科技手段被逐步广泛的应用,病虫害防治工作也离不开高新科技的支撑,而预测预报可以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各地还应该把预防的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合适的高新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可能出现的严重危害。目前,人工造林的面积越来越大,坚持走生态林业的道路,选择优良的种苗,不要单一化的树种,尽量实现混交林,加强森林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林场森林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实现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共同发展的道路。因国内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使用大量农药,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故应禁止使用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等,减轻二次灾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在技术上改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我国林木森林病虫害防治应加强预防措施,综合治理,再结合目前防治的实际政策下,加强领导政府的干预力度,把控方向性的决定权,在一定技术支持前实现更好的政策贯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