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05 08:45: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常规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常规教育

篇1

窍门一:和家长精诚合作

案例:开学第一天,欣欣第一个冲进教室,和我匆忙问早后,就跑到区角玩起来,还没等我说话,欣欣奶奶就进教室又是给欣欣擦背又是叮嘱要吃早饭。这时陆陆续续又来了三四个家长,一会儿看看餐桌上准备的什么吃的,一会儿检查杯子是否干净等等,让我们正常的晨间活动难以进行。于是,我向园长申请让一些不放心的家长留下,了解一下我的教学。在观看了一个半日活动以后,家长们都十分满意地离开了。

之后,我组织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们推选一些积极主动的家长当助教,并让助教及时地给其他的家长讲孩子们的情况。慢慢地我和家长们的关系越来越近,他们对我也越来越放心了。

反思:班级常规工作做得好不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比如家长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对孩子在幼儿园的适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常规教育中幼儿的问题行为,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原则应基本达成一致,否则再多的教育也只能事倍功半。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必须耐心给家长作指导和解释工作,以取得全体家长的支持与信任,才能把班级常规工作做好。

窍门二:与孩子亲密无间

案例:一次餐前活动,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来做手指游戏,于是就用激励的口吻说:“胡老师要请一名坐得最乖的小朋友。”顿时孩子们都坐得直直的,希望我能看到他。我觉得孩子们都准备好了,就随口叫了一个小朋友瑞杰,而此时我感觉到没有被叫到的孩子都很气馁。我的这一举动不但没有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严重打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于是,我又说:“凡是愿意当小老师的小朋友,都可以自学手指游戏,只要学会了都可以来当小老师,以后的餐前活动就由你们来教小朋友们学习新的手指游戏”。之后的时间里,一些小朋友对手指游戏特别感兴趣,而我也成了他们的“学生”,还会得到这些“小老师”的表扬。

反思:有句古言说得好:“亲其师则亲其道。”孩子们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老师,才会听这个老师的话。就拿这次活动来说,我只请了瑞杰一个小朋友,就会给孩子们发出这样的一个信息:“胡老师只喜欢瑞杰,不喜欢我”,如果我当时不及时改正,可能就会导致一部分的孩子和我越来越疏远,而我之后的改变,就会让孩子们觉得只要努力学习,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喜欢。事实也证明了,我和孩子们的关系也变得也来越好,很多时候孩子们会心疼我的嗓子,只要我一说话就会静下来仔细地听。

窍门三:让孩子自我管理

案例:区域活动时,轩轩生气地冲着瑞瑞大吼:“我们区人都满了,你到其他区去玩嘛”,瑞瑞没有理他,这时鹏鹏过来对瑞瑞说:“你可以到医院来看病”,瑞瑞很不高兴地说道:“我才不当病人”,“那一会儿我们再换着当。”貌似他们达成了协议,瑞瑞就跟着去了角色区,由于这是好不容易找来的“病人”,大家都格外优待,瑞瑞愉快地进行了他的区域游戏活动。活动结束后,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有序的区域活动”的讨论,我决定让孩子们自主管理区域活动,使他们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根据孩子们的想法,制作了门禁卡,每个区域必须要有门禁卡才能进入,每个区规定了一次容纳人数,以及只要两个小朋友协商好就可以互换位置等等。

反思:大班的孩子其实已经知道什么是规则,我们老师要做的是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们有了这样一种自律行为,对他们的一生将会非常有利。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放手给孩子们主动权,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感觉到自身的力量。那么,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但不会故意地违反规则,还会努力地去保护他们的“成果”。

窍门四:制度切实可行的目标

案例:我们制定了班级的奖惩制度,如遵守规则一次可得一颗星,违反规则一次减一颗星,得五颗小星星换一颗大星星,三个大星星换一件神秘大奖。然而前几次的评比都不顺利,每个孩子总有一点小问题被其他孩子抗议:“茜茜今天没睡觉”“小康区域活动大声喧哗”等等。很多小朋友由于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星星就渐渐地失去热情。后来我每次活动只提出一条要求,只要能达到这一条要求就可以得到星星,渐渐孩子们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

反思:对孩子们的要求太高,常会使一些努力了还是达不到要求的孩子失去信心。所以我们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先达到一定要求,再努力地把更多的事情做好,既能让孩子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又有努力奋斗的目标,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好。同时,规则必须有坚持性,一旦制定了,就要坚持执行下去,这样规则对于孩子们来说才具有约束力,遵守规则才更有积极性。

总之,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需要用心、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才能把这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让幼儿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幼儿园)

链接>>

班级常规管理三策略

策略一:情境暗示,建立常规

实践告诉了我,常规的建立要科学、合理,不能由成人包办,应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在建立常规时,要运用情境的暗示,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乐于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间接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策略二:环境图标暗示,理解常规

瑞吉欧教育工作者把环境称做除了班上两位老师之外的“第三位老师”,它赋予了种种特殊意义,虽然环境不会说话,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在建立幼儿常规时,针对幼儿由于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育尚未完善的特点,要采用由枯燥、单调的语言提示转化为隐性的环境提示,通过充分发挥图标暗示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理解规则,并内化常规意识。

篇2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77-02

我校是新昆山人子女指定学校,外地学生在我校的比例为三分之二强,好多学生小学是在民办学校或老家学校上的,养成教育与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德育教育难度很大。要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德育进行分层分类教育?

一、初一年级的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净”“静”

1.静,首先指的是身要静。初一的孩子好动,这不是坏事,但他们大多好乱动,无节制。因此,我要求学生能坐得下来,能坐得住,这样才能去学习、去思考;其次指的是口要静。初一的孩子喜欢说话,这也不是坏事,但他们好乱讲话,好喧闹。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保持安静,在课间不吵闹,在自习课上不讲话,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思考氛围;第三指的是人要静。学习要想有好的效果,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它需要人静得下来,心无旁骜。因此,我要求学生心要静,学的时候不能想着吃、喝、玩、乐,不能总去看着别人在做什么事,而是要静下心去做自己的事。

2.净,这个字对学生的要求就是穿着打扮。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干净、整洁、朴素大方,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不攀比、不铺张浪费的习惯。教室卫生要洁净,只有在洁净的环境里,人的身体才会健康,心情才会舒畅。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要求班主任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组,班级、包干区的劳动值日,包干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净,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心灵要纯洁。初中生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我通过班级两侧墙壁文化布置,学习园地、荣誉栏的张贴利用用名言警句来熏陶,通过每周评选主题不相同的每周之星的评选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再加上早晨的每日点评,每周的主题班会,我要求班主任利用众多方式来培养学生纯洁的心灵。

二、初二年级德育工作的重点是“进”“敬”

1.进,要求学生要有上进心,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也要知难而进。进入初二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而在初二同学心中,自己像是学校的老大,刚刚入学的初一没本事,初三的又要进入中考备战阶段,自然最后剩下的就是初二的同学们,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因此在初二特定的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生个体所显现的相对比例偏高的不良心理、情感和行为特征,就是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初二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适应了学校环境,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我放松的表现。所以我要求班主任加强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学习常规教育,制定了《陆家中学学生一日行为量化考核方案》,要求班主任每天一考核、每星期一汇总,做好汇总表,每周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学生贴上五角星,汇总表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内,通过此项工作培养学生争先进位的意识。

2.敬,我在选择班级文化标语中给班主任推荐了这样一句话——“成人成才,崇德崇美”,我认为中学生到校学习,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怎样做人,也就是成人、成才。而且是先成人,再成才。敬,就是孝敬,听父母的话、理解父母的用心;敬,也是尊敬师长、尊敬老师、敬重长辈;敬,还是同学之间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敬,还是男女同学相互尊重,合理交往,健康成长;敬,更是敬畏之心、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珍惜光阴、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不留遗憾。我通过一个“敬”字,把中华民族的这些优秀传统、美好道德情操融入其中,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言会来书写好“人”字,做一个真正的人。

三、初三年级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竞”“精”

篇3

一、常规: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

教师通常会说:“幼儿常规不好什么都白搭!”言外之意,常规就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于是,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往往要对幼儿进行大量的常规训练,让幼儿跟着教师的口令反复地“休息”与“坐好”,教师几乎都是让幼儿全部安静地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后才开始她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为了批评、指责、纠正某个幼儿的违规行为,教师往往要中断正在进行的内容,将其他的幼儿从对该内容学习的“沉浸”状态中“唤醒”,并将他们带到一个无关的时空中,好比一个人被高高举了起来,然后一个突然的外力把他们从高处拽下来,那种失落感是不言而喻的。在教育活动中,配教老师往往充当的是一个纪律和常规的维护者的角色,他们不断地盯着孩子,看他们哪个不认真而进行干涉,却忘记了他们观察并记录儿童学习与成长的工作……然而,常规真的是教育活动的前提吗?

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场面:当幼儿完全沉浸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的时候,他们通常不会违规,他们会把全部的能量投向了眼下的活动之中,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违反纪律。一次,教师开展《小小面包师》的活动,让幼儿洗干净了手,在干净的桌面上和面粉、做面点,说这是大家为自己准备一部分午餐,幼儿的劲头十足,表现出了平时很难见到的投入;还有一次,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提供了电饭煲、青菜、肉泥、大米、糯米浆,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做饭、煮汤、搓汤圆和煮汤圆,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却没有一个人捣蛋。可见,当幼儿投入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中的时候,他们发自内心地,体现出了极大的学习自主性体验着需要的满足,此时,教师强调常规和纪律则成为多余。纪律的问题从来就是人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才发生的。所以,教育活动开展的真正的前提是幼儿真正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常规。

反过来看,常规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教育活动的前提的?显然,是在幼儿对活动没有产生的真正的兴趣时。此时的教育活动便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任务,幼儿不能发自内心地活动,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加之他们尚不具备成人那样的自我控制能力,于是违反常规与纪律的情况便频频发生。教师也就在此时举起了纪律的“大旗”,维护常规为顺利完成预定教学任务服务。事实上,教师平时忙的不外乎二件事:一是绞尽脑汁地安排、组织教师认可的教学内容,二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保障措施一一维护常规和纪律控制,同时回避可能的安全事故。于是常规自然就成为了前提。

二、常规教育:仅靠教师的要求能行吗?

常规不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这并不等于说,幼儿园不需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了。常规教育是需要的,但教师应该怎样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呢?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规则,“不能乱丢玩具”、“不许大声说话”等禁令,限制幼儿的行动,而当幼儿出现了违规行为的时候,教师通常采取的是讲道理甚至压服的手段,迫使幼儿“就范”,教师这样做,其实是把规则当成是一种外在的对幼儿的要求,并认为幼儿是可以被动地接受这种要求的,但这样做的效果很差,因为幼儿还不具备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行为模式的能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反复多次的讲授、强调常规要求之后,幼儿能讲出其中的很多道理,似乎“懂得”很多道理,但很难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他们在“讲”这些道理的时候,其实是在讲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所以,常规教育不能依赖由“外”到“内”地强迫灌输与反复强化规则,不能让幼儿被动接受规则,而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内生”出规则,引导他们主动建构规则。为此,教师必须:

篇4

常规教育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入园的第一天。孩子们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往往感到害怕而不知所措,这时告诉他们“做什么,怎样做”,他们是乐意接受的,并且第一次的印象会成为良好习惯的开端。幼儿园有趣的内容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服从常规要求,开始了师生间亲切的互动,这是常规教育的情感基础。

如何使常规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1、首先,应合理安排和学会运用一日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地组织和恰当地指挥。作为班上的所有教师最好在班主任的主持下集体讨论确定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特别是幼儿自理生活的环节,对幼儿的行为要求以及保教人员的分工配合。

2、寓常规教育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也将自理生活、人际交往、对事对人对己的情感态度等渗透在常规教育中。例如:走路文明、说话轻声、姿势自然、不抢先、不推撞、室内不奔跑;说话有礼、找人帮忙说“请你……”,与人交谈看着对方,注意倾听、积极应答、室内不大声叫喊;行动不任意打扰别人、无意打扰主动道歉等等。

3、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做到一致和一贯,随时贯彻师生行为规范表,当违反规范要求的行动出现要及时提醒纠正。一旦形成习惯便成为幼儿的自主行动,不需教师时时提示。效果是幼儿愉快,教师轻松。班级常规其实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往往是时松时紧,不坚持。

4、常规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述关系密切。建议常规过程中对规则的解释应立足于集体生活秩序的需要,切勿从“听话、做好孩子”等目标出发以免误导。规则一旦建立,在实施时教师的语句要明确简练,语气要坚定,不需要多说理。若有个别孩子不愿服从,你可用“大家这样做,你也要这样做”来要求他,即用集体行为来约束个体行动。常规教育中发指令并不是生硬命令或无理斥责,而是要以礼相待。

5、重视建立一些细小的行为规则,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便如:摆放坐位两张椅子间相隔一拳给较宽的空间,可防止拥挤碰撞;集体活动开始找空位坐,可防止争坐位而耽误时间,离开教室前把椅子整理好,可节省时间;端椅子规定姿势,可防止碰撞;集体外出或洗手、取饮水等主动站队等待,防止拥挤也节省时间;要拿别人手上的东西,用礼貌语言协商,防止争论;室内不奔跑,不大声说话,有利于保持安全、安宁的环境等等。经验证明,上述常规幼儿都能养成,关键在于教师随时注意及时指导。

篇5

一、案例――方枪枪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篇6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第二章班主任的职责中的第八条明确指出班主任的职责是“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下面我就本人在班级常规教育方面的一些细节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常抓纪律细节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当每一位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了,那班级管理才会轻松自如,有的放矢。而我在班级纪律教育中的细节主要表现在“自觉推车进校门、认真上好早读课”等方面。

对于骑车的同学要做到自觉推车进校门,并且要按次序摆放整齐,并专门安排人员进行督促检查,每天开展“谁的自行车摆放最到位”评比活动。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利用这句警句名言,教育学生,要充分利用每天早上的的宝贵时间,自觉早读。同时强化培养课代表的能力,教她们如何带领大家早读,怎样管理好早读纪律。并且在每天的晨会课加以汇报,然后针对当天的情况做出适当的教育,要求他们做到老师在和老师不在是一样的,都能认真早读。

二、打扫卫生细节化

对于班级的卫生工作,除了安排每天的值日生外,我还充分运用班干部这些小助手,让班级的卫生工作顺利开展。六年级临近毕业,对于卫生方面的细节学生在意识上往往是放松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一方面除了要求组长带领好组员认真打扫外,另一方面还要求卫生委员和劳动委员每天轮流进行检查督促,有问题及时反馈给值日组长,联合组长进行解决。

另外,我还教育每一位学生养成“见到垃圾随手捡起”的习惯。像我班的包干区是从教学楼大门到传达室的这一片水泥场,卫生工作尤为重要,假如不做好,直接影响到校容校貌。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在上学、外出吃中饭、傍晚放学回家的时候,只要见到垃圾,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要马上捡起,不要让每一个垃圾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过;同样在教室里也要做到这样,并要求互相检查督促。这样不仅减轻了值日生的工作,又使每位同学接受了“自觉保持地面清洁”的教育。

三、礼貌文明细节化

1.语言文明的细化。不单单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更关键是语言文明,与人交往谈吐文明。课间不说脏话、粗话,不骂人。这些情况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做到,只是有几位男同学经常表现的不文明。为此我所做的是不厌其烦的对其进行教育,做到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充分体现班主任教育的周而复始性。

2.课间行为的文明。主要让学生做到,不追逐打闹,严禁危险性的游戏活动,另外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赃物,纸屑等垃圾及时入箱。

3.坚持佩戴红领巾。让学生晓之以理,然后导之以行。我让学生明白: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中华民族今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爱护它。

4.课桌摆放整齐,不乱涂乱画。在这一点上,我是充分抓住07年学校撤换新课桌椅的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爱护课桌椅,并且摆放整齐”的教育。然后根据班级地面上玻璃线的划分进行排课桌,学生按着线排,都能对齐。但仅这一点还不够,我要求学生互相检查,注重平时,不让自己的课桌椅在课间有“出格”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了整个大组课桌椅编排的整体感。

四、人人锻炼细节化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对于学生来说每位同学的身体就是自己学习的本钱,我是这样教育学生的,为此要求他们从每天的两操出发,锻炼和爱护自己的身体。早操铃声响,马上集中,做到静齐快,而且出操行进时应该两个两个对齐,上下楼梯靠右走;做操时整齐、合拍、协调。对于做操时出现的问题,如队伍没有保持在一直线上;几位同学的动作不到位、不协调,谁谁谁思想不集中做错了等等,及时的在晨会课进行教育,抓住契机;有时进行单独教育,让学生明白你的老师也是很较真的,让他感到自己也不能马虎。另外,眼保健操除了安排人员进行专门督促检查外,我还从用眼卫生、为什么要做眼保健操等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并且做到位是至关重要的。

五、班级布置细节化

班级的布置很重要,因为那些也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方面。就拿黑板报来说吧,每一次的内容都有大家学习的知识,包括健康知识、廉洁文化、雷锋精神等等。为此我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育的细化。黑板报具体落实到个人,分工进行,我只是在版面设计上指导一下,其他的都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而学习园地、走廊墙面则是充分展示学生才能的平台。所以我组织同学先后布置了个人图画展、英语小作文展、手抄报展等,学生们都积极参与,效果良好。

另外,我感觉常规教育的关键细节还是在于:针对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充分利用晨会课和班会课进行常规教育,使得每一位学生每天都在接受规范自我的教育,真正做到像《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所说的经常性的教育。

篇7

3、同化:即把那些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于人的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个性生理、心理品质。所谓内化,实质上就是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们的外在素质的内化过程,也就是人的思想、意识、观念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观念、伦理道德等对学生的熏陶,许多是通过无意识、无目的,潜在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一定文化环境和社会道德环境中学习、生活,就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感染,暗示或对其进行模仿,逐渐实现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积淀,可见外界环境刺激通过人的意识或无意识发生作用,使人格、心理从量变到质变,形成主体的内在素质。

体育课的特点比其他学科更具小社会的雏型,一组综合练习,一个分组练习,一场教学比赛等等,以其不同于德育和智育的特有本质及其独特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身心素质的发展。

体育教学常规是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学规律、原则而提出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它是教学科学化、最优化的某些具体体现。制订执行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功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保证,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爱公物、懂礼貌等优良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体现在教学常规的规范执行。教学常规执行服务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教学常规互相促进、同步提高,而且同样凝结着内化的过程,只是程度不同。因此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教学常规要体现素质教育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二、教学常规要切合实际、可操作性不搞形式主义。

三、教学常规要具有稳定性,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

四、教学常规要有权威性、严肃性,并要坚持严格执行。

具体的体育教学常规是:

一、教师:

1、熟悉大纲、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备场地器材。

2、优质施教。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观点,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科学合理运用各种教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器材(如多媒体、录像、投影仪等电化教学手段)。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穿运动服、鞋、教态亲切、自然,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清晰,口令正确,声音宏亮。3、文明执教。为人师表,保持师生和谐协调的气氛,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无故离开课堂,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课。

4、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小结,整理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统计好课的运动负荷分析图表,考核测验成绩等。

二、学生:

篇8

由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还固守传统教育的经验,从而使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在内容上,要求上都显得十分的僵化。例如:在我们幼儿园经常看到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围坐在一起,上课时,不许孩子随便讲话,有的孩子因为积极发言或抢断别人的话,就会遭到教师的批评。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心灵,而不是利用强势压迫使人服从。我们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传统的班级常规教育的危害。

2. 班级常规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单一

班级常规教育应该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一日活动的许多环节,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把握常规教育的契机,但有时我们教师却不能发现和不会把握教育契机,即使发现了,在进行常规教育时也只会用批评、命令、说教、甚至惩罚的方法,比如:幼儿午餐时,总会把饭粒撒在地上、桌上,有的教师只是一味斥责。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积极向上的环境,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提醒幼儿不要浪费粮食,有的等吃完饭后自己清理一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活动让幼儿了解农民的辛苦劳作,只有幼儿真正了解某些行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结果,才会将规则内化为自觉的要求。

3. 过度强调常规教育,教师工作精力分散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特别是上公开课前,我们会发现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条条框框,例如:发言之前要举手,操作材料不能乱拿,按事先安排的,到相应的小组中活动等。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幼儿的身心个性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收获了许多,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

在班级的常规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成为活动实施制定的小主人。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孩子对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所在环境的创设应着重体现幼儿的参与,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区域活动阅读时光中,孩子们对图书角中的五彩缤纷的书籍及里面形象生动的画面十分感兴趣,时常里面挤满了来光临的顾客,可是里面的吵声、说笑声影响到其他区域中的孩子,乃至于过一段时间里面的书籍不是边角被撕掉就是封面不知去向,甚是可惜。面对这一现象,我把问题抛给了幼儿,让他们去解决。在常规教育中有许多规则是要幼儿记住并执行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受益者,感到规则是他们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

三、发挥环境的指引作用

《纲要》中强调了无论各种环境应是满足孩子多方面需求的,能使他们获得经验的。对于班级常规教育,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例如: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在宽敞的教室里横冲直撞,跑来跑去,于是我就考虑是不是教室的空间太过宽阔?于是我便把教室环境做一些改变。穿插不同的区域环境,让教室不显得太空旷,孩子们在教室跑步的机会自然就少了。在不同的区域的地板上贴上小脚,在角色区内挂适量的工作牌,不同的教育内容摆放不同样子的座位。环境的暗示,还可以提醒、指导幼儿的行为,久而久之幼儿受环境的影响。

四、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每一个活动结束后过渡到下一个活动期间,总是会引起混乱的时候,比如:在吃早午点过渡到喝水这个环节,快的小朋友早就没事了,他们趁着老师照顾其他没有吃完的小朋友的时机,逗留在卫生间或其他隐蔽的地方打闹,秩序比较混乱。于是我在这些环节安排了一些小型的民间游戏,让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这样即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又使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对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班级教师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如: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和配班老师一个负责提醒和协助幼儿收拾活动器材,一个提前在语言区的地毯上等待幼儿,这样避免了收拾好的幼儿无事可做、去别处玩或打闹。

篇9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74-02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人物画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篇10

一、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理解

那么班级常规的含义是什么?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指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更顺利地开展。

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虽然微小,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及方法

1、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洗手后不擦手也是个总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巧有一段时间,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灵机一动,把洗手变成给手洗洗澡。我说:“不擦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就:“不擦手,小手应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之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学遵守。

3、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午睡前要叠好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叠,有的孩子在地上叠,很不卫生。抓住矛盾,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特别是“系扣或拉锁上衣怎么挂”的问题,有的说把扣都系上,有的干脆叠起来……其中一名幼儿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上衣挂在椅子靠背上,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当天中午脱衣服时,没有一名幼儿再把衣服放在床上或地上叠,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看来,幼儿自己出得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4、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5、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小朋友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6、更新观念,挖掘常规教育资源

未来全球教育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幼儿必须从小了解、认识其生存的客观环境,学习与人共处,而且会用一定的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掌握以上四个“学会”。

篇11

预习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在教师上课前阅读新教材,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使得头脑中相关的旧知识清晰起来,增加它的可利用性和稳定性,使相关旧技能熟练起来,便于探索学习,区还能使学习心向指向未来学习的内容。预习后学生上课时容易和老师配合好,发挥师生双边的能动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长期的预习还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发展。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首先,为了看懂课文的内容,会有意识的查字典认识生字,在脑子里概括文章大意,遇上不懂或难懂的地方会与人交流或上网查阅,碰到一些课外小实验还会动手做。中物理的预习,第一要会阅读课文;第二要能读懂课文内容;第三要能摘录课文重要知识,第四要会提问题。由于初二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强。指导学生预习应注意以下要求:一、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包括前言)在课内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帮助学生利用词典解决生字、生词以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解释。 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采用布置预习思考题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中心内容和要点。 三、在学生对物理课文的结构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物理课文的一般结构。物理课文的一般结构是: 1. 提出一个物理现象或一个问题(可能是一个实验) 2. 分析现象(观察演示实验,推理、推导等)形成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或得到一个新的物理规律。 3. 新概念,新规律的文字、数学表达式、单位、适用条件等。 4. 新、旧概念或新、旧规律的比较(区别与联系) 5. 新概念、新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注意点)。四、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划出重点内容和不理解的内容,以便上课时可以集中注意力听自己不理解的或重要的内容,提高听课效率。对不理解的内容要学会变成问题,向同学、教师、家长和网络请教。学生认为重要的章节或内容要鼓励他们写一些读书笔记,除摘录重要内容外,还可写些学习心得体会,教师要事先示范读书笔记的式样和方法。 五、引导学生自觉上网查寻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并归类整理,与教材提供的内容作比较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追求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 上课

篇12

安排好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并报教辅站,认真学习有关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文件、规定及技术要求,明确管理职责,加强机房的平安意识教育,做好惯例的平安防范、捍卫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演讲,作好“远教设备”平安工作记录。模式三项目学校和计算机工程学校机房必需装置红外线监控报警系统。模式一、二项目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装置红外线监控报警系统,但都必需要做好24小时值班防范,各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必需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和专门的教研组。制定值班表报教辅站备查。如因管理失误,造成远教设备损坏、流失的必需严格按学校与教辅站签定的远程教育设备平安责任书》追究责任。

二、各远程教育项目学校要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用记录、管理日志。落实远程教育工作实效。

1制定校本培训计划。要求项目学校80%教师都能掌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2设备纳入学校国资管理的档案。

3立积极配合当地党员活动室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以及积极为当地农村群众学习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制度。

争取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能充分利用现代远教条件,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或方案。开设一定比例的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做到让每个学生每周都有1个小时的上机时间;能通过教学光盘或卫星资源上几次课,看一次思想品德、卫生、法制、平安、环保等方面的电影或专题教育节目,具体要求如下:

1利用卫星接收机实时收看、录制教育12套及空中课堂节目;

2利用ip数据接收软件接收、保管有关教育的节目;

3利用通视软件接收、保管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