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园林设计范文

时间:2023-06-05 08:45: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特色园林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特色园林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43-01

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日益雷同是现阶段我国景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要从根源上杜绝这种“雷同趋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实事求是,回归自然,根据地域的客观差异性,研究地方人文环境作为立足点,反映到设计作品里,并加以捉摸创新,即能产生富地域特色园林设计思路。

一、地域文化与园林设计关系研究

(一)地域文化

本文立足于这一广义上的概念进行研究分析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在某一特点区域长期积累、形成、发展、升华的脑力及体力产物。具有地区性和差异性。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结构、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等。

(二)地域文化于园林设计关系研究

地方的园林设计主要是地域文化的空间表现形式,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文明随之提升的主要体现,记录了设计这一建筑时人们普遍的观念意识、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而已经建筑好的园林景观会反作用于居住在周边一带的居民心理、行为变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带人的人文变化。总的来说就是新文化创造新新园林,新园林反作用新文化。

二、富地域特色的园林设计思路

(一)突出表现地方空间特点

设计者在对某一地域进行园林设计时应该要先“做功课”,即对该地域的整个空间环境背景有所了解,首先是宏观方面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结构、社区地理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地理特征、造园功能、布局特征、总体特征等,其次是该座城市整体空间布局样式、布局原则、规律等。

(二)突出表现情感意义的园林设计思路

第一、形式表现新颖。形式表现是本地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好像本地方言一样,赋予地域一定的性格特征。我们都知道在园林设计中,不管哪个国家,哪位国际型设计师,都会用到植被、水体、建筑等相似的元素,但当作品完成后风格、艺术创造力等方面基本上完全不相同。这就是他们将自己融入本地的地域文化中,根据自己的见解创造出来的富有独特性的设计。

第二、在客观的地域文化中加入主观感受。设计者在做园林设计“功课”时,会在特定情景中产生一种固有的情怀,比如英雄纪念碑唤出了人们对烈士们的缅怀、崇敬之意。设计者对地区的理解必然会带着自己的偏见或喜恶,这种偏见喜恶是设计者多年来受到的艺术修养、生活体会、文化见解有着密切关系。但是这不是主观感受的全部,真正合格的设计师应该在诠释自身感受时考虑到当地文化的需求,尊重当地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表现。设计师是将自己融入到地域文化中,为一群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逻辑思维的人们创造属于他们所需要的环境。

(三)尊重自然

园林设计产物——园林景观本身就是一个人造的自然环境,它主要由植被组成。设计者应该将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整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作为园林设计的自然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于地域气候生长的“自然环境”。

(四)尊重地域文化

首先,地域文化是经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形成与传统文化相呼应的地域文化。它是具有地方性的礼仪风俗、道德习惯,园林设计必须在尊重地域传统的前提下完成。其次,园林设计要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比如藏族园林主要体现朴质活泼的格调。然后是,是一个地方人们以生命捍卫的精神领域,园林设计应以宗教文化为主题,比如:伊斯兰信徒的园林,主要呈以喷泉为中心密封式建筑的形式,反应阿拉伯人居住习惯及对绿洲的渴望。园林设计者应该在满足这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自由发挥创造。尊重地域文化是能够切实反应当地人生活状态、价值观念的园林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三、总结

篇2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在关于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论述。

一、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突出特色

目前,有不少人认为园林景观设计等同于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园林景观设计被引人简单化境地,客观上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结果,多同而少异,缺乏内涵和特色。对此,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突出园林的特色极其重要。每一个园林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有与众不同,才能被众人记住。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主要分为自然生态美和文化生态美两个方面。自然生态美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美,它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一种原初的美和直接性的美。将自然生态美作为主题的园林,一定要注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文化生态美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能够融合共生,它们的潜能能够得到自由实现所呈现出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文化生态美的集合体,其中包含了诗歌、绘画、雕塑等等。自然美和人文美并不是冲突的,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主题,即要确定到底要以自然美为主还是人文美为主,这才能集中展示园林的特色。每个地方都应打造自己的特色,让游客耳目一新、过目难忘;让本地居民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识,增强其自豪感。

二、跳出园林景观设计的误区,提供精品

我国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市场较为混乱,大有敷衍应付之作。景观设计师心理浮躁,出现精品难觅的状况。特别是现在的景观设计大多陷人了误区,比如:在设计上盲目追求高档次,不管设计出的作品是否能产生社会效益;盲目地效仿国外的园林设计风格,照抄照搬,不考虑本地特色和人民的需求,缺乏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盲目追求豪华精致,向旧时代的皇家园林看齐。结果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得不到群众的拥护;乔木+灌木+草坪植物搭配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最佳生态模式,但是被一味地滥用等。

园林景观设计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修建这个园林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面子工程的话,那完全没必要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这些资源可以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如果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那么可以去问问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园林,可以去采纳群众的观点和意见,

或许群众的想法没有园林设计师的那么专业,但是只有群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三、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和谐,以人为本

注重园林设计的和谐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园林内景观配置的和谐;二是园林景观设计与人的和谐。园林内景观的配置要和谐指两个方面:一是某一种景观的配置要和谐。例如园林中植物的配置要和谐,这就涉及到植物树种的选择、植物布局的策略、不同冠形植物间的搭配、植物颜色的选择和搭配等。二是在园林中山、水、石、林、路、草坪等景观的配置要和谐,不能顾此失彼。山有真山和假山,有真山的要注重在原有山体的基础上创新,将其雕琢为更美的景观。假山的营造不能随意为之,要模仿自然真山,不仅要外形像,更重要的是模仿其自然之性,让人不见其假但睹其真。水是最具韵味的景观,它有生命、有神韵。水有静态之美,宁静的水面宛如明镜,让人看了心平气和;水也有动态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会让人不禁怀疑是银河落九天。石和林则给人一种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感觉,沏一壶茶、听几声鸟鸣,微风吹过,神清气爽。路径亦有意趣,有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草坪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园林景物的基调。在园林设计中,山、水、石、林、路、草坪等景观和谐地配置,将能使园林更受欢迎。园林景观与人的和谐表现在现代园林设计应考虑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多注重“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

四、重视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与时俱进

园林景观设计创新要注重理念的创新,注重与时俱进。如生态园林的设计、节约型园的设计、低碳型园林的设计等等。创新也可以融人地域特色。创新不一定是创造出新的东西,也可以是更新、改变。很多西是可以变废为宝,这也是一种创新,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时候换一换思维,可能就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五、现代园林景观特点

现代园林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很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六、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为此,设计师应该:

第一。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人爱采摘和捕获;人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了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他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丁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第二。 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狠,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第三。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也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如果你不经历青藏高原的缺养,也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这里的人会成为释迦牟尼的选民。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第四。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

城市景观是人类欲望和理想在大地上的投影。在近万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人类为摆脱自然力、神权、君权以及围城般的约束,今天终于走进了一个天地人神和谐的人性化的时代。

回来吧,诗意的场所;回来吧,人性的空间;回来吧,那故事的地方。

参考文献:

篇3

1.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息、交流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房地产行业急速升温,房地产开发商对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也越来越重视,不惜重金邀请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参与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很多西方的建筑和景观设计理念传人中国,欧式园林景观、各种形象艺术雕塑等出现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中,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随着居住区园林景观渗入到居民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也在逐渐的改变。小区居民的住宅逐步走向人性化,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开始步入时代的潮流。

2.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特色

2.1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关注环境人性化,以保障居民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传承地域性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营造优美而又宜居的景观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住宅小区创建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对于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城市道路的拥挤不堪,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通过大量种植绿色植物,水产养殖等来美化小区的生活环境。

2.2园林景观的居民审美设计

城镇化日益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压力,人们很少有时间投入到艺术的欣赏和研究上,不过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标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人们更加渴望在工作或者学习之余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放松身心,因此,在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审美设计上,更加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符合人民大众的总审美标准,如景观小品设计。景观小品是指摆放在小区或园林中,起到装饰或衬托作用的艺术作品,比如假山、人工小溪等。我国现代园林尽管设计还是多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如壁画、雕塑作品等,多受西方建筑风格和文化习俗的影响,棱角分明,烘托了良好的园林气氛,更符合广大居民的审美标准。

2.3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和住宅建筑风格及城市环境相符合

现代居住区建筑形式具有多样性,不同密度的居住区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对于高密度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以满足功能和改善小区空气环境为主,确保人们的交通畅通,拥有适当的健身和娱乐场地,通过大量种植绿化植物来改善空气环境。低密度居住小区内居民数量有限,他们更加注重宁静的空间,追求亲近的大自然和诗情画意、可游可居、陶冶性情的艺术境界,从而感受鸟语花香和植被丛林的生态自然景观。其设计理念在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议

3.1注重生态效益

植物是天然的环保物质,它可以自动调节环境和气候,以及生态系统中各不同层次的动物、植物之间食物链、食物网的关系,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在居民住宅小区内适当养殖和栽培植物,能充分利用阳光和水分等天然资源,净化整个居民的生活环境,让景观充满色彩感和层次感,让居民生活更加和谐。

3.2打造生态园林

打造生态园林是促进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主要原理是利用植物的代谢功能,不仅能够打造高水平高功能的园林景观,同时能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将不同品种的植物移植到特定的群落当中,在地下不同深浅处形成不同的根系,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根系生态系统,促进住宅区地下水的净化和循环,因为地下的根可以吸收大量有害物质,其代谢产物多为无机物,不仅无污染还能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养料,增强土壤肥力,净化土壤。

3.3设计上要创新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现代的城市规划不是单纯的指绿化面积的大范围增多,而是从整体布局上整体考虑,既要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要给广大市民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城市规划在技术上需要长久支持,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停变化,人民群众对于城市规划的需求也不一样。在城市规划之中,融合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就很好地从需求变换的角度考虑,满足了社会环境下的个性化需求,并加快了城市建设的脚步,并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

一、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的现状分析

结合美与环境同在的特色园林景观,对区域的整体布局要求非常高。结合了建筑设计与规划,使之与自然环境共存,整体和谐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愉悦感。

但是现如今,我国在大规模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脚步,带来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恶劣。随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看重生活环境的质量。推进城市规划,不仅要从提升自我经济,更要注重长久发展,追求自然和谐,要注重人与环境共同发展相结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现有状况分析,很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并未大范围实施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但是,随着环境变化的速度之快,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城市规划中融入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刻不容缓。虽然近些年来,在城市规划进程中,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必要性,并着手从加入特色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来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并根据各种环境上的差异、地方上的特色等,争取打造出完美而有特色的城市。

二、特色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打造有特色园林景观的城市,是为了迎合现代大众对生活品质及其美的追求。城市规划不仅仅只是该城市人民的自我享受,更是代表这个城市,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一种光荣形象。因此,城市规划中越是带有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就越能给整个城市增光添彩,越能是城市风景如诗如画,环境更加舒适健康。,特色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就由此体现:

(一)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

物质文化需求是建立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生活不可能一成不变,城市也不可能只有一种风貌。因此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在变,城市规划也就必须跟随着一起改变。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社会形态,它反应的是人民物质条件改善下的生活环境变化,既能满足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也能满足人民因为娱乐需求带来的乐趣无穷无尽。与此同时,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层面上的高度升华,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日常的生活出行若是缺少美,就及其单调乏味。城市规划中融入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就像是给城市生活注入一条新鲜的血脉,使原本生活更有青春的张力,更能给人民带来不可忽视的愉悦感受。

(二)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保护虽是被讨论非常多的一个话题,但是它确实有被讨论的必要。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离不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类的生命安全都岌岌可危,因此,与生态环境直接挂钩的城市规划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个城市的规划,必须是在生态保持平衡的前提条件下。现代城市建设的楼宇林立,很多时候都破坏了原有的绿色环境,因此,现有的特色园林设计中结合绿色生态,打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形态。城市规划并不是单纯的为城市经济体制做贡献,只有真正改善现有的环境问题,给大众带来切身感受,真正享受美好环境带来的乐趣,让整个城市都融入到城市规划带来的人身体验之中,用心与自然交流,共同生存。

(三)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规划中融入特色园林景观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形象的覆盖面非常广,简单来说,城市形象就是整个城市给人的一种深刻印象。例如北京、上海等地,都是国际大都市的代表,不管是从经济繁荣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整个城市的现有规划,给人的印象都及其深刻,这就是城市形象带来巨大影响。现在,很多城市的建设目标都是朝着体现城市形象而去。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城市的特色都会随之有些小差别,如老北京的胡同与现代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都是慢慢改变的。城市规划很好的融合特色园林景观,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万万不可缺少。

三、城市规划如何融入特色园林景观设计

虽说城市规划中融入特色园林景观设计非常有必要,但是,如何高效的将特色园林景观设计融入城市规划又是一个重要问题。例如,适当的结合生态环境,确保安全有效;政府出台长久的城市规划政策,建立久远的规划理念;加强城市地标建设,使之有效的结合城市形象等等,都是非常有效融入特色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途径。

(一)结合生态环境

重视生态环境文明共同建设、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大多数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并坚持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合理的分配园林景观布局安排,将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各种效益结合在一起,得到均衡发展。在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中,设计者将生态环境的建设融入城市规划是必然趋势。与自然相结合就是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直是大家追求的一种理想环境,生态环境很重要,但是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很重要,城市规划不能抛弃任何一方单独发展,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并尊重当地的民族特征及其文化元素,追求整体平衡。

(二)长久的城市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不可能只是短时间的建设,从整个选址与布局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必然是一段长远过程。因此,城市规划融入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必定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城市规划对个性化与精细程度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是综合性的项目,在整个城市的构架中,面临着许多不可小觑的困难与阻碍,这些阻碍在某些方面需要得到政府及其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模拟城市建设,对未来的城市建设建立一个长远的发展展望,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三)建立城市地标

特色城市的建筑主要是结合了相应城市的地理条件及其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考虑,依附一种人性化的原则来代表整个城市的文化,并营造一种良好的居住氛围。城市特色就是建立在城市规划之中,一般是依靠现代技术的先进性来充分保留原有的艺术果实,但是又能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具有现代特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城市形象的建设很大程度上都是将人文关怀与未来的憧憬相结合,而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苏州园林等地,都极具当地特色,非常能代表那种江南山青水秀的亮丽风景,城市地标也由此建立。

四、结语

居民环境的改善必须依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目前也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与自然,物质与美的追求都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之一。城市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为了尽快改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丰富人民的日常生活,陶冶情操。特色园林景观的设计有机融合使得居民生活优越感提升,进而也加重了人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只有在城市规划中高效的融入特色园林景观设计,才能满足人民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整个城市的格调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苏俏云. 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

篇5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79-02

实训基地是教学过程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1]。我院园林专业开设于2011年,校外实训基地资源丰富,有东莞植物园、深圳园博园等。校内实训基地相对较少,作为一名园林专业课老师,需身临其境、现场分析的教学内容,用PPT讲解,总觉有些纸上谈兵、相去甚远。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因同时负责学院团委宣传工作,团委每年艺术节工商模拟市场、绿色植物领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这些工作交织,促使展开校内园林实训基地与校园文化结合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一、校内园林实训基地与校园文化结合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调查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2]。在论证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时,进行了四项调查:

1.省内外五所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比对

我校园林主要课程有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等,有园林规划制图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主要课程有公共景观规划设计等,有实训平台――“创意工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园林主要课程有园艺企业管理、园艺产品营销等,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资助的“省级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多功能智能园艺温室等;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主要课程有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有花艺制作实训室等16个实验实训室、4000园艺综合实训温室、1800植物多样性温室等;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主要课程有园林植物栽培及运用等,因搬入新校两年在建校内实训基地“绿林花园”,待建“盆景园”等4个校内实训基地。

2.本校园林大二学生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需求调查汇总

学生需求:①学会基本园林经济植物种植培育与养护;了解园艺公司经营流程;②建立有关设计与规划的园林模型室,学生设计规划的成果能以模型形式展现出来;③把植物栽培、施工管理、设计分开,建立必需的实训基地;④基地实训的内容和市场、社会联系要密切一些,也可以和校外一些企业小项目合作,让同学积累经验,帮助就业。

学生建议:①插花实训室;②模型制作实训室;③制图室;④建立植物培养基地;⑤建立植物标本或模型展房;⑥提供全套测量工具的设计规划实训室;⑦建立苗圃基地和植物营销管理基地;⑧室内花卉培养室;⑨插花专业实操室;⑩室外微型楼盘展示基地。

3.61份园林大二学生《东职校园景观规划书》规划意见汇总

现状分析:①环境优美,原生态自然景观特征明显;②校园面积大、空旷,缺乏特色代表景观和文化元素;③自然环境利用不够,绿化结构欠合理,绿化过于简单,缺少细节表现等。

设计思路:①突出岭南地域性特色,传统与创新、历史与未来结合;②静态改动态;③打造校园文化旅游景点、设计独特新颖、富内涵的景观小品等。

规划项目:①校园正门入口校道改造规划;②活动中心右侧草坪改造规划;③学生宿舍前景观改造规划;④、新教师楼前空地规划设计等三十余处规划意见。

4.第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部分活动内容

①“绿植领养”环保活动;②“科技文化伴我行”系列活动;③摄影展;④模型制作大赛;⑤圣诞工商模拟市场活动等39项活动内容。

四份调查显示了学校实训基地数量、学生需求、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些情况。因校内园林实训基地少,学生提出需要;现有校园环境简单,学生提出改造建议;跟园林专业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喜欢。这就引起思考:能否利用建设校内园林实训基地,改善校园环境,打造专业特色和环境特色?在建设园林实训基地基础上,开发与专业紧密相关的院级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既满足半工半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些学生实际需要,还可整体规划校园环境,开发文化品牌,突出特色,提高人文素养。

二、校内园林实训基地与校园文化发展结合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优势

1.从专业建设上,打造特色专业

学科特色是大学特色最主要、最鲜明的标志。要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办出公认优势 [3] 。

把校内园林实训基地当成企业来经营,提高实训基地效益最大化。实训实习、生产、销售与校园文化结合,有目的的针对专业实习、生产、管理、营销设计校园和社会活动,加大效益产出,让社会参与进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学生就业率。

把校内园林实训基地当成最便捷的实习场地来建设。想学生所想,减少外出实习诸多不便,保证学生实操的时间和效率,提高实操能力。

例如:针对园林专业课程(园林树木及栽培养护、插花与盆景艺术、园林植物造景、园林花卉学等),建设室外植物栽培园,按照园艺公司的运营模式经营管理。让学生一边实践植物栽培,一边了解植物订购、装运、销售、发配等,为学生走入真正工作岗位做好衔接。

2.从校园环境上,打造特色校园。

校园环境与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建造露天实训基地,体现实训基地的教育性与实用性,后期建设利用实训基地的效益产出,达到自给自足、不断更新,取得一举多得,突显特色所在的优势。

建设具有科学、前瞻、现实、通用性的大型校内园林实训基地。既满足教学需要且统一规划校园环境,使校园环境有整体性和人文内涵。解决师生教、学、生活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倡导师生参与,让师生们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归属感。

例如:针对园林专业课程(插花与盆景艺术、园林植物造景、模型设计与制作、园林设计规划、设计鉴赏学等),在新教师宿舍楼前空地建造类似深圳园博园形式的中外著名景观微型园,突出特点--让学生自己打理微型园。学生在园中能一边学习体会微型实景,一边模仿制作模型,还可以种植盆栽制作花艺,不断丰富和改造此园,将此园打造成学校的一个特色旅游景点。

3.从校园活动上,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校园品牌建设都有一个契合点,如何寻找这个契合点,体现文化传承性与创造性,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21世纪职业发展趋势预测指出,21世纪急需农业科技、环境保护等人才[4]。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顺应时代需求,我们开发品牌可以挂靠园林专业的特点进行。

例如:设计“绿浪花海”大型品牌活动,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从春天万物复苏到广东春节花市文化展现,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展文化活动。三月是生命复苏的季节,在当月开展植物领养活动,由园林专业同学栽培植物,分给每个宿舍领养,一定时间进行宿舍种植比赛、宿舍植物创意展览、宿舍创意盆景赛、毕业生与新生进行宿舍植物传递活动;在工商模拟市场进行植物售卖;种植相应花束,在感恩节、母亲节等各大节日里售卖;还有迎新花市等活动,发动学生创造实习、生产、管理、销售的思维及能力,打造专业、活动内涵。

三、校内园林实训基地与校园文化发展结合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前景

在实现这一特色实训基地之前,这些都还属于设想阶段,这一切设想都是站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展开。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建立适合的校内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缩小在校教的、学的,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衔接差距;平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让职业学校教的不是跟在社会需要的后面跑,而是与社会需要并行甚至领着社会需要跑。在建设的同时加入特色,突出特色。相信这样的发展,是能使学生真正受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宇恒.园林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2,(03).

篇6

Abstract:Jilin University Library Speci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Library building in Jilin Province,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lin University Library Special Resources strategy.

Keywords:Jilin;University Library;Special Resources

吉林省高校图书馆作为本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之一,应注重做好本地区特色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研究和构建特色文化资源系统和服务平台,有利于高校在文化研究上与地方文化发展密切联系,还能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实现,笔者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试对吉林省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1.吉林财经大学概况

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唯一的一所财经类本科院校,从组建开始,即对其发展作了科学定位,即立足吉林省,服务全国,把学校办成省内知名,国内一流的财经类大学。作为一所财经类地方高校,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在藏书建设方面,从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以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为依据,教学科研藏书为中心,财经类信息资源为特色的藏书体系[1]。

2.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既体现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长期发展策略,又是衡量所在院校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网络检索的便利性日益提高,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正成为一种趋势。同时,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子资源利用率大幅度增加,馆藏资源日趋同质化。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时展,更好的吸引读者,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是摆在图书馆馆员面前的主要问题。特色馆藏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搞好特色馆藏建设不仅有助于优化馆藏,提升用户满意度,也有利于图书馆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形象[2]。

3.吉林省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十分注重对财经类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主要开展财经特色文献、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为突出吉林省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收集入藏后,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而建立特色文化。信息资源专藏及专门阅览室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有利于保持收藏的完整性,提高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吉林省特色文化研究、服务教学和科研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应有的重要作用。为此,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设立了本校教工发表文献专区,专门收藏本校教师科研成果资料。

4.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4.1 做好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工作

4.1.1 明确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范围

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收集的范围主要包括地方报刊、地方年鉴、地方丛书、地方史料、碑刻、族谱及地方人士的著述等,对于吉林省高校图书馆来说,收集与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及科研有关的信息资源更是责无旁贷。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重点建设的实验室有:研究中心,经济模拟研究所、物流产业经济与智能物流实验室及低碳经济研究所。两个编辑部,分别为《税务与经济》编辑部和《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主要收集经济相关专业的文献及信息资料[3]。

4.1.2 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理、甄别、类聚

特色文化资源是记载地域内自然、社会和历史发展变化及影响的特定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称誉,对了解与研究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物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研究了解地情知识、为当地制订地方建设规划、实施科学决策、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4.1.3 采取多种收集方法

由于吉林省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具有多样化及分散性的特点,因此,应广开收集渠道,拓宽收集途径,采取多种收集方法。首先,负责采集的人员,要了解掌握地方文献的收藏。与分布、出版发行情况;经常与当地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等文化机构保持业务联系;多与专家学者沟通,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定期到民间采集资料;关注读者反馈意见。另外,由于吉林省高校的教师都较为注重对本地区特色文化的研究,有的高校还设有专门的科研部门,他们在进行教学和科研时,往往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与这些教师和部门建立顺畅的交流渠道。一方面图书馆采访人员要主动联系,及时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也能从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中(诸如查新、专题书目、数字资源、专家工作室等)得到启发和帮助。这样,双方就建立起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4]。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对吉林省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建立了“长远规划,整体论证设计,分阶段实施,联合共建”的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体系,通过多渠道采集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相关文献,主要有书目预订、征集、交换、捐赠、委托收集、网上搜索引擎收集等,对于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还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收集,例如通过摄影、CD、VCD、DVD、录音、录像,制作成磁带等声像资料,甚至以电子资料的形式上传互联网。

4.2 加强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在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时,首先是对吉林省地方特色文献的情况进行调查、整理,确定要建设的目标、重点、主题,然后利用采集网络对吉林省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评价和排列,剔除不相关的内容,对符合要求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同时进行描述和标引。这样,经过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开发后,就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献资源体系,可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2.1 编制专题目录和综合性评述

开展服务的人员,需要多与读者沟通,制作新书简介、专题目录等,同时要综合运用目录、索引、文摘、综述等工具和手段,以及网上信息检索、网上文献传递等服务形式,广、快、精、准地为各类专家学者传递文献信息。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在开展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服务时,还常举办各种报告会讲座等活动,力求多主题、多途径、多层面满足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需求,吸引广大读者利用图书馆[5]。

4.2.2 开发建设特色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

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应当重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利用其丰富的特色文化信息资源优势,做好深层次特色数据库建设,建立充分反映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的独一无二的特色文献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索引数据库及全文数据库),丰富网络信息资源,打破高校图书馆现有的馆藏重复和短缺现象并存的状况,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做准备,更有效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4.3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开发吉林省文化信息资源,人才是关键。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懂得图书馆专业知识、民族文献知识,又应掌握计算机网络、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6]。此外,还应通过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在高校,学科建设是龙头,专业教学是永恒的主题。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对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与开发时,必须与本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术研究、地方发展构建一个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平台[7]。

参考文献:

[1]胡绍军.浙江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011(10):45-48,64.

[2]智翠兰.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2011(4):40-41.

[3]顾剑.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1-13.

[4]杨治容.高校图书馆学校特色资源建设探讨[J].现代情报,2011(12):63-65.

[5]周欣平.全球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18-27.

篇7

甪直镇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处于生态旅游区的小镇,从其实际的景观风貌和具体的区位特征、功能定位来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将其定位成:集山水林田街相互渗透的,集文态、业态、生态以及形态相互整合的小镇。

一、特色小镇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一)设计理念

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我们能够借鉴国外一些优秀的设计,进而确保现代与传统之间的融合,同时应当进一步创新建筑材料与材质的选用,尽可能的使用一些生态化的新型材料,借助于立体化设计,确保景观、建筑和人的和谐。最后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人的具体需要来对公共场所进行设计,真正创造出一个适合现代人居住的空间,为人们创设出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

(二)设计原则

第一是生态原则。对于人们居住环境的设计,借助于对绿化、风、水以及采光等各种自然要素的科学设计,为人们创设出一个个性化的居住环境,尽可能的让人们接近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第二是健康原则,在进行小镇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功能与审美需求的平衡,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法,对景观实施艺术化处理,同时重视对噪音、视线等的遮蔽,比如冬天时应当确保光线充足,夏天应确保环境阴凉。同时还必须要科学的分配各种树种,营造出更加修身养性、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环境;第三是人文原则。对特色小镇园林景观实施设计时必须要融入地方特色,彰显出地方文化特征。

二、甪直镇园林景观设计问题及对策分析

甪直镇目前的景观设计较为单调,同时也不具备景观效果。即便是常绿针叶林较多,但季节变化不是非常明显,无法给人更多的景致,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另外生物多样性不足,群落结果也不够科学。镇林中常绿树种仅仅是杉木与慈竹,林下灌木类型较少,地被种类基本上是早熟禾类。同时,甪直镇环境效益较低,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生态服务功能。林区中缺少原始植被,基本上属于人工林或者天然次生林,植被层次结构较为单一化,林下地被植物较少。即便是能够有效的带动附近生态环境的优化,但却会招引鸟类,造成森林群落物种减少,阻碍生物群落的多元化发展。在进行林相改造时,应当确保改造之后的结构科学、特色突出,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出其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作用,真正让其成为一个天然的生态彩屏[1]。另外,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树种,之后实施更加合理优化的配置,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规划,实现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最终能够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林。对园林服务功能予以优化,确保景观林能够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处在古镇东边位置的江南文化园可以说是甪直镇人民政府保护古镇、拓展旅游的关键性项目。江南文化园中目前已有的道路存在被破坏的情况,景点也相对较少,没有进行优化整合,同时观赏性不是非常丰富,必须要予以重新规划设计。按照当前的实际情况应当对各个景点予以整合,对各个景点实施合理布置,增强园林景观的观赏,从而吸引更多的游人。在一些景点进行改造时,还应当配合对该景点的植被进行修复,合理的实施疏林。另外,要突出江南文化的内涵,把江南文化真正渗透到园林景观中来,促进景观文化内涵的提升。

三、基于甪直镇的特色小镇园林景观设计启示

(一)和谐统一

园林景观可以说属于小镇的象征与缩影,也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了该小镇的文化价值追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相互辉映,不但可以有效增加小镇的价值追求,还可以优化我们的人居环境。不管是景观中的湖水,亦或是景观外热闹的人群,都可以依靠这条自然景观轴进行更好的融合[2]。园林中的风景变化多样、丰富多彩、动静结合,如同一副生动的油画。人行系统和主入口之间隔离开来,在商业区尽头进行分流。小镇中的各类不同景观和小镇实现了平衡与和谐。植物、雕塑、土地、水源等相关元素和建筑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真正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二)亲近自然

特色小镇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坚持生态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让人们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到自然。但是部分设计人员并未从思想认识上得以更新,仅仅是将居住环境内的园林当成是了展示品与陈列品,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意义。对于特色小镇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尽量的借助于本就有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营造出更加自然化与人性化的环境[3]。对于中央湖景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好日落、日出、风力以及潮汐等各种自然现象,实现共生统一的目的。对于绿色植被的选择方面,应当充分的考虑到不同植物类型的枯荣期和花期,采取科学交替种植的方法,确保景观区中能够绿意盎然。

(三)生态环保

根据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要求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对于特色小镇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来说,生态环保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园林景观的设计从某方面而言便是对户外空间以及户内空间的自然设计。在特色小镇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充分的结合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等各方面的要素,尽可能的做到尊重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交替使用小尺度空间设计与大尺度空间设计方式,合理的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时间以及空间等各种不同的要素,构建一个绿色生态的自然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色小镇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的生态环境,结合应用学等多种专业知识,根据人性化、自然化、生态化以及美观化的目标来实施设计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确保人、镇、景观以及园林之间的和谐,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杨从暄.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14(02):109.

篇8

作者简介:刘兵(1980-),女,黑龙江绥化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强国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研究”(编号:2015SJD655),主持人:魏银霞;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校级教育研究课题“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研究”(编号:FYJY/2014/19),主持人:刘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7-0046-03

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DNA,它决定着高职院校的“性格”和命运。示范性高职院校不仅要在实训教学设备、校园基础设施、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更要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提升内涵品质,从而真正成为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和文化建设的模范。

一、特色文化建设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发展的必要性

(一)能否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制定适合自身文化的发展战略决定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

按照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学校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在学校发展的第一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与能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学校发展的第二阶段,学校管理主要依靠一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在学校发展的第三阶段,学校管理主要依靠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这是一种从必然走向了自由。不要认为文化虚无飘渺,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发挥引导、规范、激励全体师生的重要作用。文化如果已经融入人们的血液中,它就是无坚不摧的力量。[1]在全社会共同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树立文化兴校、文化育人、文化管理的教育理念,以文化的方式培养人、教育人,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统领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能否营造和创设突显人文关怀和职业特色的文化软环境关乎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发展的持续力、创新力和生命力

相对于示范性高职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服务设施等静态的物质环境而言,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规章制度及学校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动态的软环境或者说精神环境更能从深层次上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真正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诠释着高职院校精神的真谛

无论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是时代精神的融合,无论是自身文化的创新,还是企业文化的借鉴,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凝炼着、诠释着和践行着高职精神。作为高职院校中的典范,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在不断积淀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觉醒和反思,培养自身的文化自觉性,真正发挥文化引领的示范作用,以实际行动阐释高职精神的真谛。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缺失

高等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一词中的应有之义。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往往认为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个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因素,从而无形当中忽略了高等性特征。其主要原因,一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历史积淀不够深厚,二是和办学者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不无关系。但是,正如杜威所说,“职业教育”并不是营业教育(trade education),不是专门做行业的教育,做专门行业的教育是机械的,用不着心思和高深的学问,只希望养成本行的专业技能就算了。[2]因而,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排除外在干扰,打破惯性思维,走出认识误区,高瞻远瞩地规划自身的文化发展战略,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精神、区域精神、传统精神融会贯通,渗透于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中去,在探索和尝试中孕育、培养和弘扬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文化的碰撞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即使作为佼佼者的示范性院校也倍感压力。一是市场经济时代下学校优良传统的传承、发展问题。当我们一谈到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时,自然而然会想到“校企合作”、“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相适应”、“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学校实力、社会贡献和办学声誉”等内容,所以外在文化环境的变化对高职院校的历史传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高职院校如何在市场经济时代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利用市场经济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资源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学校历史发展中的“惯性”思维的突破和革新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既不能简单移植国内外其他高职院校的具体做法,也不能照抄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现成经验,更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需要不断摈弃陈旧的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打破落后的机制和体制,激发全校上下推陈出新、锐意进取的热情。三是如何把示范性高职校建设经验与积累转化成学校的文化内涵与发展动力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也有了深刻的教训。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继续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在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上下功夫。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矛盾

为了促进学校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个部门和教职工的行为,加强学校的制度管理十分必要。然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改革力度比较大,制度革新比较快,学校要求比较高,工作强度比较大,教职工会产生一些不适甚至是抱怨。因而,示范性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依靠管理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兼顾教职工的心理和利益诉求,制度管理既不能太严苛,又不能形同虚设、软弱无力。然而,怎样使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性化恰到好处,恐怕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探索和尝试。无论如何,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所学校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关键是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反馈不要混入“看关系、走人情”等人为因素,而要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的因素,包括制度出台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公正合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度架构的人性化等,从而真正进入到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沟通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

(四)示范性高职院校技术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礼仪教育的失衡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于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而技术技能教育理应首当其冲,但是如果仅此而已,则自然而然使高职院校与其他社会培训机构毫无二致。示范性高职院校在领导能力、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建设环境,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除了继续在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外,更应该在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礼仪、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上费心思、花心血。然而,大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教育还停留在职业规划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公共课和校园文化活动层面,重技能轻素质的观念仍然很浓厚。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培育具有优良取向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塑造杰出的学校精神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作为对学校成员的期待、要求和规范,它激励、维系和约束学校中所有成员的行为。[3]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学校最根本、最持久、有深远影响的精神信仰与价值追求,是融入学校全体师生言行举止和内心深处的价值理念。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满怀着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虔敬心和责任感,唤醒、提炼和重构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一要动员全体师生梳理、解析和挖掘学校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凝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和融汇贯通,形成、阐述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三要通过教学管理、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等方式使学校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中去,使他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逐渐领会、感悟、体验以及弘扬和发展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职业人,使其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广泛的文化知识、高尚的职业操守。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崇高的师德修养,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研能力,才能担当起培养职业人才的重任。二是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推进自身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真正把人才作为支撑学校科学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通过理念创新、制度改革、环境优化等途径为师生的成长和进步开辟道路。三是高职院校利用与普通高校、企业、政府和其它社会组织开展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在提升高职院校的技术贡献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同时,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和崭露头角的机会。

(三)提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为了维护师生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全面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制度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然而如何保证制度制定更科学、规范和合情理,如何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如何加强制度问责机制建设都是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校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更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谐与长远发展。一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研发水平以及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目标,全面梳理和重新整合新旧制度,构建科学、统一和完整的制度体系。二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吸收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逐步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再向文化管理的转变,使学校管理更加民主化、法制化和人本化。三要加强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考核和监督,建立师生及第三方评价和反馈机制。

(四)加强礼仪建设,促进学校文化的习俗化

毫无疑问,礼仪文化建设对学校形象和师生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全国上下积极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示范性高职院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注重礼仪养成、营造文明环境、开展评比表彰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素质、规范品行的通识礼仪教育和职业礼仪教育,其中包括购物礼仪、进餐礼仪、住宿礼仪、乘车礼仪等公共场所礼仪教育,教师礼仪、学生礼仪、服饰礼仪、上课礼仪、同学礼仪、开学礼仪、毕业礼仪、校庆礼仪等学校礼仪教育,以及求职礼仪、公务礼仪、社交礼仪、公关礼仪、商务礼仪、旅游礼仪等的训练。一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宣讲和传播活动,普及礼仪知识。二要在实践教学、文化活动、学校管理中加强师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加强礼仪训练和评比。三要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学校的重大庆典、校园的文化活动习俗化、品牌化,营造重礼仪、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环境。

(五)改善物化环境,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

一是把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特色、教育理念与景观布局、楼宇设计紧密结合,突显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二是充分发挥专业院系师生的聪明才智,打造彰显职业文化氛围的工作室、宣传栏和实习实训基地。三是有效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校报等传播工具和图书馆、演播厅、思想论坛、各种沙龙等开展与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联系、丰富多彩的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发动师生积极参与爱护环境、美化校园的日常活动中去,使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真正成为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对于园林设计来说,设计好的作品,要有好的设计思想的支撑,而我们在园林设计当中,通过充分融入特定的地域性文化,可以说是园林设计当中的一个有益尝试。我们让设计出来的园林作品,既能够满足人们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较好地体现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点,达到了园林设计作品与欣赏者的共鸣,不断地丰富本地居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体现园林设计的实用与文化的价值。

一、地域性文化与园林设计概述

我们在开展地域性文化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的相关探讨之前,有必要先理清“地域性文化”、“园林设计”的内涵。

就文化而言,泛指人类群体和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等抽象无形的人类创造,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如工具,货币,艺术等等。而“地域性文化”这一概念,指的是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有地区特点的区域性文化。正因为区域性的差别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样,园林作为人们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人类的文化传承不断发展至今;而今的园林设计,主要指的是通过自然界特有的形式,运用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来处理建筑、自然和人的关系,使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优化凝练,更加的宜居、适居。

我们通过将地域性文化融入园林设计,这是现代园林设计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园林设计来说,可以不断开拓园林设计的艺术内延空间,提升园林设计的品味,彰显园林设计的文化意蕴。而对于地域性文化来说,通过园林设计的形式,来彰显地域的文化特色,不失为一种好的表达方式。如果地域性文化在园林设计之中,得到了传统的继承和充分的表达,可以激发当地人对其地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更好地保护和弘扬这一特色的传统文化。

二、地域性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一)地域性文化要融入园林设计,成为园林设计的创作源泉

对于园林设计来说,如果我们只是照搬国外或教科书的设计理念或者设计图纸,完全不顾及新的园林景观的地域特点,那么,可以说我们设计的园林设计作品,就缺乏了必要的“地气”,甚至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相关园林作品的落成,也可能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效果。我们的园林设计者,要将地域性文化要融入园林设计,成为园林设计的创作源泉[1]。

例如,我们在上海设计相关的园林作品,就要考虑到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将园林作品中,融入海派的文化符号。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园林作品,就在无形之中与上海本地的欣赏者达成了默契,相关园林作品的落地,也会得到该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可以说,通过地域性文化融入园林设计,使其成为园林设计的创作源泉,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也随之打开,创作的园林设计作品也更加个性和特色十足,不断提升园林设计的视野,也不断彰显园林的地域性文化特点。

(二)地域性文化要融入园林设计,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文化符号

对于园林设计来说,说到底也是在进行精神文化的创作活动。如何创造出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园林形式?这也是广大园林设计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园林设计来说,不仅要融入现代的与传统的因素,还应该积极融入地方的地域性文化因子[2]。

例如,我们在苏州进行相关的园林设计,若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文化特色,那么我们的园林设计作品落地之时,必然会饱受诟病,更有甚者可能被要求重新,推倒重来。因而,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之时,要积极地将地域性文化融入园林设计,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文化符号,创作出既有区域性文化品味的园林作品,又能够不断拓展园林设计的空间,可以说,园林设计与地域性文化的结合,可以使园林与地域性文化二者相得益彰。

(三)地域性文化融入园林设计,不断提升园林设计的文化品味

对于园林设计工作来说,面对大量推陈出新的设计作品,设计者要在其作品之中“出新”,可以说是比较难的。那么,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当中,可以考虑将地域性文化融入园林设计,不断提升园林设计的文化品味,这是一个良好的设计尝试。对于园林设计来说,要提升其品味,就要合理地加入一些文化因子[3],而地域性的特色文化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设计者可以考虑,用园林设计的作品,来表达特点的地域性文化。

例如,我们在凤凰县开展园林设计,就可以尝试考虑运用凤凰县所独有的地域性文化,来设计相关的园林作品,做到既能够通过园林来表达凤凰县的文化特色,又能够通过对凤凰县特色地域文化的引入,提升园林设计的文化水准,这可以说是园林设计技法的一个新的、有益的尝试。

(四)地域性文化融入园林设计,要选择典型的地域性文化融入设计

对于园林设计来说,在进行地域性文化融入园林设计的尝试之中,要注意选择区域内典型的文化因素,来融入园林设计之中,提升园林设计的整体水准。

例如,我们在绍兴市进行园林设计之时,在面对底蕴丰厚的越文化之时,若我们不分芜杂的将各类越文化因子融入园林设计作品之中,我们的园林设计作品就有可能出现地域性文化因素的滥用的情况发生,因而,我们可以就某一个文化主题,或者撷取越文化中的兰亭文化,来进行园林设计工作,这一我们的设计的园林作品,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兰亭园林设计作品,能够充分彰显绍兴市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而且可以通过设计者将兰亭文化因子融入园林设计作品,提升该作品的文化品味。设计者通过选择典型的地域性文化融入设计之中,可以取得相互的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既能够彰显园林设计的独创性,而且承载了良好的地域性文化因子,这也是园林设计的一个极致的体现。

(五)地域性文化融入园林设计,要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

地域性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之时,采纳一下地域性特色文化因素的同时,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融入现代设计技法,将地域性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4],创作出既有地域性文化特色,又充分运用了现代设计技法,将地域性文化的特点充分而全面的凸显出来,可以说,让人们在欣赏园林设计作品的同时,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当地的地域性文化,进行着文化的追寻和反思,不断地深化对本地文化的认识。可以说,通过现代技法的介入,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文化所隐藏的内在审美特色,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来。例如,苏州市近年来的一些园林设计作品,在融入当地的地域性文化因素的同时,也充分借鉴了现代的园林设计理念,在继承园林设计传统的同时,有所突破,这是园林设计工作中,所需要的艺术创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当中,要恰当地融入地域性文化。对于园林设计来说,通过地域性文化的介入,提升了园林设计内蕴,而地域性文化在园林设计作品之中渗透,也彰显了地域性文化的特色。作为园林设计者,我们只有立足于地域性文化的园林设计,才能够设计出更多的园林作品,助推园林设计品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航,赵伟韬,侯阳. 朝阳地域文化特色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2)

篇10

二、园林设计中需注意的因素

2.1充分表现出园林自然风貌

绿色植物表现出的自然风貌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将这一因素完全掌握,通过对园林建设区域内的建筑、地貌信息的有效分析,设计出与园林周围建筑、地貌之间和谐性更加优秀的园林作品。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树木、灌木、花草之间的布局调整,使园林景观整体效果具有多样的生态环境,也要根据不同城市区域进行不同的植物选择,这样才能使园林自然风貌完全体现出来。园林设计过程中也要注重植物色彩之间的搭配,部分色彩之间的混淆搭配会给观赏者带来视力疲劳感,这样不仅使园林自然风貌没有体现出来,而且园林景观整体观赏性与功能性受到很大影响。

2.2园林设计应体现出地域特色

园林景观中体现出的地域特色是园林设计中应重点注意的因素,部分地区与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或传统文化,所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将地域特色完全融入其中。园林设计中的地域特色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地域特点作为出发点,通过植物布局设计、种类选择以及整体布局调整,使地域特色完美融合到园林景观中。园林景观可以反应出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历史文明特色,园林设计过程中的植被选择尽量以所处地区植物为主,这样可以使园林设计整体地域特色更加明显。

2.3观赏性与功能性共存

园林景观的主要功能不只限于观赏性,同时也具有很多有益于城市环境的优秀性能,所以,园林设计中要将园林整体功能性完美发挥出来,使其在具有观赏的同时,可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同时对环境气候产生有效的微调节作用。园林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之间的有效结合,不仅使园林设计完全遵循美学设计基础原则,还能具有生态学中自然调节这一优质原理。通过优质的园林设计可以使整体效果更加唯美,在吸引城市居民对其驻足欣赏或游历其中时,可以为城市区域空气发挥良好的净化作用;可以对噪声污染进行一定的收集作用;也对城市整体微气候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环境质量。园林设计过程中要以自然因素作为主要设计原则,减少辅建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要根据园林建设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设计,减少因过于追求园林景观整体效果而破坏原有环境现象发生。园林设计过程中减少豪华配套设施的应用,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自然风貌这一因素,也能为地区财政减少园林建设投入,使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到正确的方向上。

篇11

2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空间布局的应用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空间布局艺术性的核心在于布局的美观性与合理性,这就要求要重视空间的灵活运用及园林的动静分区、相互融和。城市规划建设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且需要涉及园林建筑、植物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筑、植物等内容合理划分园林空间,能使园林更加错落有致。在进行城市园林空间布局时,必须要保证园林建筑、植物等内容布局的合理性、协调性,不仅要考虑到这些内容摆放的具置,还要考虑到整体空间布局效果。另外,在园林选址上,必须要掌握整个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平面场地,才能结合实际进行园林场地的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的美观性。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园林的比例、节奏变化等内部格局,才能保持园林环境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在园林中充分体现出现代艺术价值。

2.2植物绿化的应用

植物绿化是现代生态园林设计的精髓所在,其在满足植物生长的同时将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等要素配合起来,以发挥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特点。在现代园林艺术中,植物绿化能发挥着丰富、美化空间的效果,而大部分的园林景观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艺术的应用刘 瑾(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山东 淄博 255130)都与植物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植物种植设计和停车场的结合,能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空间特色。在设计形式上,将竖向的常绿植物配合横向圆形突起地形,可形成树阵式排列,使其形式别具一格。而在植物种类的配合时,常绿植物和地被植物之间的结合,能起到很大的景观效果。园林植物造型艺术形式较多,如配植、花卉、草坪等造型形式。在园林设计中,可从植物的造型用途、美学原理及当地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考虑,以充分体现出园林植物绿化的艺术价值。

2.3小品艺术的应用

硬质小品伴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现代城市的各个场合中应用,如在城市公园、广场等。现代艺术品具有着独特、新颖的造型,并以简洁、流畅的外观体现出其自身内涵,且与一个独特的方式展示出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各种事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优秀的小品艺术能给不同类型的园林带来不一样的空间、特色,且内涵往往需要人们用心去交流、思索,使人们在思索中更好地感受园林独具特色的小品艺术性,使园林各具时代特色。

2.4雕塑的应用

雕塑作品作为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要素,其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广州雕塑公园,通过在公园中应用不同形式、不同时代的雕塑景观,不仅能更好地展示园林的艺术性,也能充分体现园林的时代特性;如公园中的百米浮雕,能很好体现岭南地区几千年来的经济文明发展史;又如“吮田螺”、、“荔枝”、“鸡公榄”等独具广州风情的雕塑作品,能体现出昔日广州人民的风情习俗;公园中的雕塑与园林艺术相结合,并集历史、文化及社会等要素为一体,能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性及时代特性。如今,随着雕塑造型所采用的材料越来越广泛,且造型越来越丰富,并结合了现代及古典要素,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而且,还可以园林植物上进行雕塑,既能体现现代环保艺术,也具有较好的养身及审美价值。

篇12

地域性文化是一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随时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的程度和方向发生了显著的不同,即地域性文化差异。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能够展现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还能对当时的经济和政治起到推动的作用。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民族性,并且是以整体的方式来不断融合和发展的,从而形成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同时,在传承的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为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2园林设计

随着人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提高,在对一个区域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人们迫切希望其地域性的文化能够在园林设计中充分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该区域的文化内涵、生活品味及审美观念等。园林设计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给居民带来一定的荣誉感,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从整体来看,将园林设计和地域性文化进行融合,建设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园林和提升这一区域的文化和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地域性文化与园林设计的融合

2.1地域性文化为园林设计者提供全新的设计思路

在当下,园林设计的主要问题就是设计思路的照搬照抄,导致最后所有的设计内容大同小异,雷同版本过多,缺乏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而如果将地域性文化与设计进行融合,就会为设计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还能提高园林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园林设计者,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思路和设计亮点才能博得人们的青睐。如果一味追求模仿优秀的设计,最终并不能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只能是别人的翻版,最终会被人们所抛弃。

2.2地域性文化成为园林设计的文化特色

在地域性文化和园林设计理念相融合时,园林设计者要注意,将地域性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凸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能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设计能力。同样在设计中,各种物质文化的融入可能还会带来冲突感和矛盾,这时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要为了全部融入而忽略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对浙江省绍兴市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只需要把兰亭文化在设计成果中重点展现出来。因此,最终所呈现的设计作品一定要把最重要的地域性文化通过园林设计展现给世人,这样既能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又能展现出优美的园林设计效果。

2.3地域性文化与园林设计要与时俱进

将园林设计与地域性文化进行结合,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一大亮点。同时,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不但要参考当地的文化还有融入这个时代的先进设计理念,这样设计出来的成果,才能与时俱进。可以让人们以一种现代的眼光去欣赏具有现代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园林,把这种地域性文化赋予了一定的现代色彩,并通过园林设计成果展现出来,这同样也是园林设计的一个新思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