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8:45: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共享的特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共享即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将不同企业(或其内部独立会计单元)、不同地点的财务业务(如人员、技术和流程等)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将企业从纷繁、琐碎、重复的财务业务中剥离出来,以期实现财务业务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一种管理手段。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世界公认最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实现集中核算与管理,并取得了巨大成效。随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欧美等国家开始推广,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而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许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海尔集团、中国电信等。一项来自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财富500强企业和超过80%的财富100强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英)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的经济投入,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事实上,一旦思维转变过来,数据就能被巧妙地用来激发新产品和新型服务。数据的奥秘只为谦逊、愿意聆听且掌握了聆听手段的人所知。”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新时期,正如美国官员所说,“过去3年里产生的数据量比以往4万年产生的数据量还多”。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每天的信息存储量高达2.2ZB,而大型企业集团单体产生的数据量已达到10万TB级,并仍呈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规模将较现在扩大50倍。全球企业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
财务数据作为企业最重要、最庞大的数据信息来源,在企业财务活动日益复杂、集团规模日益庞大的今天,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安全等问题考验和制约着企业集团的更高一层发展。而伴随着以云计算为标志的新时代的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集团再造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处理效率提供助益。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规模效应、知识集中效应、扩展效应和聚焦效应,实现企业会计核算处理的集中化运作,整合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提高企业财务模式的扩展和复制能力,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琐碎的财务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另外,财务共享模式的集约式管理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屏蔽性和安全性,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企业财务决策支持能力,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构建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先期评估
首先,应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企业集团在决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应及时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将企业决策层领导纳入其中,并下设项目团队,具体建设业务由项目团队负责推进和监督。项目团队应吸纳财务人员、IS专业人员等,也可邀请第三方咨询人员,制定评估计划、范围。其次,做好数据搜集工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企业多个职能部门和业务流程,应做好多方面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主要有人事数据、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等,如当前财务人员的基本信息、企业资产信息、财务业务流程信息、业务量等。最后,准确定位财务共享中心。项目团队将搜集整理的信息进行筛选汇总,并形成分析报告,上报管理机构,由企业决策层依据评估信息及企业发展战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出准确合理定位。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
首先,共享中心的科学选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应综合考虑诸如成本收益、基建设施、地方政策、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项目团队应制定多维评判指标体系,对候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次,确定共享中心服务规模和共享范围。在规划设计阶段,共享中心组建团队应依据企业集团规模和结构,集团所处行业,集团运营模式及业务流程共享范围等,从建筑配置和IS配置等方面合理框定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满足基础设施保障需求。最后,就项目建设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制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团队应就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资源需求和经济效益进行投资收益分析,科学反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为企业集团发展带来的效益产出,用资料和数据打动企业决策层和股东,推动项目顺利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应全面罗列财务服务中心的各种直接、间接效益产出及所需资源,权衡比较确立最终建设规划。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
首先,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及架构。项目团队应在前期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方法合理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及架构,详细制定KPI考核指标。企业集团应对原有的财务框架进行优化重组,依据会计政策和规范将财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集中串联可重复性的财务职能。其次,实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可采取多种途径,如内部自行组建、“交钥匙”工程外包、联合组建等。在采取工程外包模式过程中,项目团队应承担起建立职责,协调内部资源配合建设。最后,做好过渡期的相关工作及人员转移。过渡期工作转移包含原财务人员、服务、业务、场地及设备等的转移,以及依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前期流程及KPI的再修订,并据此确定最终SLA协议。工作转移应充分考虑人员的稳定性和业务的对口性,对于因上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出现的冗员,应予以合理安置,难以安置的应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过程中注重遵守法律法规政策,以人为本。同时,对留用的业务人员和新招募的财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加强系统操作演练和实践。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 中心建设工作完成以后,开始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此时,前期的项目团队应逐渐淡出管理,让位于中心自身的管理团队。企业集团可以在吸纳前期项目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中心正式的管理团队,缩短磨合期。管理团队应认真执行之前的业务设计流程及SLA协议,确保中心运营稳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集团正式上线运营后,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资源将迅速向中心靠拢,实现同原各部门、子(分)公司的快速剥离,提高集团经营效率,降低集团运营成本。首先,运营管理期间,企业集团及中心管理团队应从保障共享中心正常运转的角度,从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绩效考核、内部稽查等多个角度加强对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控制。共享中心运营团队应及时搜集服务中心运营中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研究解决。其次,对财务服务共享中心进行后期完善。后期的完善主要包括对运行期间问题的集中搜集与解决,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与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及人员的招募与培训等。运营团队应定期就共享中心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和稽查,依据企业战略调整和经营变动等情况及时作出流程优化和调整。
三、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面临的风险
(一)系统自身风险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投资成本较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期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包括人员差旅费用、工程建设费用、人员设备转移费用等,同时伴随有因财务服务中心选址而衍生的地区差异费用及场地建设费用等。即使到了后期也仍然面临设备维护、信息系统更新等费用,成本投入较大,却不一定能带来预期效益甚至将企业集团拖入债务危机。其次,实行财务共享集中管理后,财务人员由业务前端转为后端,业务敏感性和紧迫性下降,容易滋生官僚作风,中心与子公司等交互模式客观上造成了业务迟滞,而信息高度集成化也存在管理漏洞。最后,共享服务中心运营后,信息处理的高度集成化加大了责任认定和追究的难度。一旦出现问题,企业需要通过来回查阅资料,调阅影像,ERP问询等才能确定责任人。
(二)人员管理风险
首先,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财务集中化管理,财务人员离开一线前端,将逐渐与子(分)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具体业务脱离联系,难以掌握具体的业务情况,仅能从数字上去研究和判别,一线业务能力逐渐萎缩。其次,财务共享中心实行的是标准化管理,其业务流程犹如车间生产的流水线,财务人员每天将疲于应付各种索然无味的财务数据、凭证、报表等,业务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作内容枯燥,财务人员容易失去耐心和激情,产生厌烦心理。最后,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流动比率较大,财务人员跳槽另谋出路的比比皆是。这样容易导致业务处理中断或产生新的磨合期,如发票不能及时入账或新人需要重新熟悉业务等,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稳定。
(三)法律政策风险
企业集团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其子(分)公司必然分布于全国各地,而各地政策在实际规则和操作过程中却千差万别,存在地区政策差异。而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很可能因为对财务活动发生所在地的财务政策认识不够,导致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加剧了信息流通和处理的难度。财务人员由于长期居于共享服务中心所在地,缺乏前线业务经验,同时也与各地地税部门稽核人员缺乏沟通和联系,在处理税务问题上产生偏差,易引发法律风险。
(四)信息安全风险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数据信息量激增,信息访问、交换、处理、分析的业务吞吐量较以往呈几何级数增长。企业集团建成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将集团财务业务集中处理,更是加剧了企业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流量,这容易导致信息量过大引发信息通路的拥堵。同时,也会由于信息量过大引发传输、处理的延迟。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10万TB级别数据的处理量,其数据过滤、筛选和分析功能将显得更为重要。而目前信息数据过滤、筛选和分析仍处于半智能化状态,仅能适应简单的信息过滤、筛选与分析需求,无法应对复杂信息处理与交换需求。信息时代由于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与不稳定性,容易发生信息泄露和病毒入侵事件,一旦造成信息泄露或病毒入侵使得系统瘫痪,将对企业集团的运营管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与管理
(一)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集团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制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投入、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集团全体上下的通力配合和不菲的资源消耗,企业集团应谨慎对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风险和效益评估,科学决策。共享中心建成运营后,应及时开展绩效评价,明确投资收益。其次,科学制定共享中心的管理制度,建立稳定运营的保障机制。共享中心建成运营后,由于涉及中心人员与前端业务人员之间的权责及业务往来,往往存在利益纠葛及推诿现象。企业集团应统一协调各方关系,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明确业务前端与中心之间的业务处理流程、权责关系,如会计凭证影像处理的要求、责任人等。最后,应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业务前端与中心人员之间的联系,减少沟通不畅引起的业务故障。
(二)推进使命文化建设,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企业应定期组织中心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心流程规范及前端业务介绍,在提高中心人员规范操作意识的同时,加强其对前端业务的熟悉和认识。其次,企业集团应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中心人员的使命感和光荣感。中心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教育和活动,在流程化管理之中融入人性化的思想,减少员工的挫折感和迷茫感。最后,应完善中心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健全目标激励机制。企业集团应根据岗位特点设置合理的目标任务,并制定详细的奖励措施,通过物质刺激和精神奖励多途径提高中心人员的积极性。
(三)强化流程标准管理,优化ERP系统
首先,建立集团内部统一的会计标准,实现会计数据接口的标准化。企业集团应在对内部会计数据、财务工作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方便、快捷、准确、全面的原则设计会计数据标准接口,规范会计数据信息传递。其次,共享中心联合其他业务部门加强对流程标准化的改进和完善。共享中心是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的系统,尤其是业务标准化流程,需要 集团内部各部门尤其是前端业务部门的配合。共享中心应统筹协调各部门依据实际拟定标准化流程,再依据实际完善部署实施。最后,加强对业务覆盖地法律法规的遵守。共享中心必须认真研究业务覆盖地的法律法规,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应注意各地法律的差异,及时与前端业务部门及地方税务部门沟通联系,业务凭证保存备查。
(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防范信息风险
首先,加强平台建设,提高系统的应用可靠能力。企业集团应加大对财务共享中心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强巡检和维护,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其次,创新数据挖掘方式,构建智能化共享中心。大数据时代的共享中心,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是关键。企业集团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数据过滤、挖掘分析技术,建设数据仓库,按照业务需求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共享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按照数据传递原则进行归口负责管理,明确安全责任人。同时,积极构建网络防御体系,应用数字签名认证等安全技术。同时积极建立备用系统和应急预案,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和管理,防范网络灾害。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对于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然而财务共享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企业集团应持客观心态,内外并举、上下齐心,审慎缓步推进共享中心建设,确保共享中心运营稳定有效,达到提高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目的。
参考文献:
二、公允价值概述
1.内涵
所谓的公允价值,就是当天交易产品或资产所需要支付的价值。公允价值在会计报告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投资者参考的依据。在核算公允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对产品或资产的交易环境进行测评,判断买卖双方的交易意愿。在公平交易的背景下,二者所?f调的价格,就是最终的公允价值。
2.来源
对公允价值的来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允价值主要源自市场价格和未来的现金流量贴现。市场价格比较容易把握,在获取市场价格时,需要对市场报价进行获取和验证,将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基础。现金流量贴现的难度比较大,在现金流量贴现的过程中,需要计算产品或资产的折现率,以及市场价格的亏损率等等。
三、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企业的必要性
1.优化企业会计报告
首先,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优化企业会计报告。在企业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合约成为重要的交易形式,产品或资本被记录在合约之中,不再具有实体形态,传统的历史成本逐渐落后于时展的潮流。如果在此时应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只能在合约真正具备法律效率时,才能计入会计报告之中,但是在合约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出现亏损情况。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之后,可以在合约未履行之前,把合约期间发生的业务计入到会计报告之中,对资本或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判断,实现合作双方的信息互通。
2.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其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在未应用公允价值前,企业在核算经营效益时,需要计算收入与投资费用的差额。事实上,企业除了交易环节会产生费用和收益外,资产流动环节也会产生成本和效益。应用公允价值后,企业在核算经营效益时更加全面,财务会计不仅要计算收入成本差额,还要计算交易资产或产品的公允价值,以及在市场价格发生变化之后,公允价值的增幅和降幅。经过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的精确性将大大提升,企业根据会计报告,可以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竞争实力,降低财务风险。
3.维护企业实物资本
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维护企业实物资本。不同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尽相同,为了实现企业的循环生产,需要把投入的生产能力进行大规模回收。在应用传统历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时,生产能力并没有计入到核算范围之内。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之后,生产能力是重要的核算内容,需要对生产能力的市场价格进行预估,并根据生产能力的市场价格制定回收方案,保障企业的有效权益。
4.解决收益分配问题
此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解决收益分配问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收益分配不均问题,导致企业和投资者发生矛盾,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些非实物资产,我国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划分标准,企业只能按照历史成本进行估算,根据资产的历史成本进行划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上述分配原则很容易导致利益超分配的问题出现。在调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得到了凸显。公允价值可以计算资产的实时价值,优化资产分配。
5.提高会计决策质量
对此,浪潮对财务共享发展已有预判:2017年是财务共享年。
浪潮是云计算管理和行业ERP供应商,是集团财务和集团管控领导者,为中国航天科技等大型企业提供服务。作为最早的财务软件厂商,浪潮见证中国财务信息化历程:在PC时代,以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为主;到了互联网时代,则以集团财务为重点,支撑规模化经营和集团管控;进入云计算、大数据时代,财务的管理模式和工作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管控服务型的财务共享和管理会计为代表,通过流程的变革、职能的转型、专业化的分工,财务管理进入了共享服务的新时代。
财务共享成为浪潮近年来布局的重点。在2000年的时候,浪潮第一次提出集团财务、集中式财务管理。2013年,浪潮正式浪潮财务云,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步入云端。2015年,浪潮在业界首次提出“管控服务型财务共享”理念,以“柔性共享、精细管控”为核心,帮助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今年,浪潮为帮助集团企业顺利完成财务管理的华丽转身,又提出“新财务 大共享”的理念。
4月26日至27日,浪潮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主题为“新财务 大共享”的集团企业财务共享高峰论坛,全面展示大共享时代,针对集团企业创新财务管理这一命题,浪潮给出的实现路径、产品支撑和最佳应用实践等。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表示:“新财务的‘新’,主要表现在财务职能上,和以往相比经历了几个转变,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从管控到管控与服务并重,从格式报告到智能决策,从业务监督到战略指引,从业务记录到价值创造。集团企业为应对市场、技术、风险内控等带来的挑战,共享服务是必然趋势,未来业务财务一体化下的共享中心将是大共享趋势。”
王兴山断言,财务共享理念会逐步成为大中型集团企业的标配。
财务共享的五级成熟度模型
综观中国集团企业财务共享多年的应用实践,浪潮认为,财务共享在企业的应用模式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核算共享、报账共享、标准财务共享、业财一体财务共享,以及大共享。其中,核算共享和报账共享是共享的初级阶段,只是解决了财务人员成本大量投入的问题;从平台化财务共享模式以后,企业成立独立的财务共享中心,组织、人员等发生根本性变革;在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实现了管控前移,降低了财务风险,可以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和内控落地;而大共享则是将企业内部的财务、采购、人力资源等集中进行共享。大共享是财务共享中心的未来模式,业务财务一体化下的共享中心不仅涵盖财务业务,而且人力资源、集中采购、市场管理、信息技术等都将纳入共享中心的管理范畴。
管控与服务并重是财务共享建设的首要目的,而财务共享作为共享服务的先行者,也将统领未来大共享的发展。在浪潮看来,集团企业要结合当前管理现状、业务需求,选择适合的财务共享模式,并明确未来优化方向。
财务共享必须是服务管控型的财务云。众多企业把财务共享作为财务转型重要抓手,把财务共享作为“互联网+”行动在企业当中落地和切入的点,这非常像在二三十年前的时候,企业信息化从财务开始一样。 所以,现在谈大共享,需从财务共享出发。
“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从财务电算化开始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生命线,几乎所有企I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体现都是以财务为核心。”王兴山表示,集团企业管理要有大共享思维,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要以共享理念为统领。财务共享先行,人力共享、采购共享、法务共享、IT共享、研发共享等,都是今后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以财务大数据为核心的大财务、大共享、业财融合是未来的趋势。集团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管理现状、业务需求,从财务共享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共享模式,并明确未来的路线图。
推动共享中心向财务大数据中心转变
近年来,云、物、移、大、智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是财务共享的基础支撑,大数据、电子发票、会计电子档案,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让财务工作进一步数字化,会计处理自动化,业财税一体化成为趋势。
在这样的变革中,财务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互联网+管理会计”,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财务与大数据的融合,财务共享中心拉动业财一体化,并向大数据中心转变,这也是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环节。财务共享中心应把财务大数据作为建设目标。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要把财务大数据作为重要目标。”王兴山表示,财务与大数据的融合是“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最重要的特征。财务共享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是“互联网+财务”的切入点。
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四个价值
通过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浪潮为企业带来了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推动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和财务职能转变,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从手工记账到电子档案,是“互联网+财务”的切入点;二是推动业财税一体化,加速财务向业务渗透,合同、物资、项目、资金等业务系统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接;三是支持组织柔性化变革,共享服务提供了横向的矩阵管理模式,完善了单一树状结构的集团管控模式,能够在刚性管控的基础上提供柔性化服务,基于大数据提供多维度内部报告(按法人、项目、区域、事业部),更加适应管理会计需求;四是强化集团管控,基于财务大数据推动集团管控模式向精准、可视、智能分析转变。
实现财务共享的意义是什么?浪潮通过共享中心可以解决财务效率低、财务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体系之下如何提升能力和效益,实现管理提升。具体来看,第一,围绕企业战略,对共享的定位是围绕企业战略进行提升,提升管控能力;第二,是要把财务共享进行标准化,高度重复性的、非核心的业务删除,从而节省大量资源去做管理转型。
集团企业管理进入大共享时代,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大共享一定基于IT平台,结合现在的市场形式、企业实际的情况,对架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共享整合。
第二个层面,整个管理延伸至所有业务,尽可能向前端延伸,从财务视角把风险控制融入到财务当中,实现价值链的整合。
第三个层面,财务人员很多时候是生产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真正利用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是大大被低估的,而真正驾驭数据的能力就是共享的能力。
目前,浪潮财务共享方案在建筑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实践,并成功应用于中国铁塔、中海石油气电集团、鲁商集团等大型集团企业,获得客户和业界的一致认可。
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理念,主要指将企业的多个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通过系统、标准、完整的共享服务集中起来,这个组织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它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是目前公认的财务部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经常运用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一、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
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总账核算、资产管理、存货核算、工程核算、费用报销、资金集中管理、集中财务报告等一些基础性的业务。它的最大优点就是最大化地通过标准化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其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实现财务信息的整合
企业的基础性财务工作都是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具有专业水平的会计人员实行,可以减小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把重心转移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上。另外,在财务预算管理、资金核算以及制定运用政策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
(二)强化监督控制
大多数企业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都受到人际关系和内部环境的潜在影响。在运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以后,由于其直接属于总部管理,同时财务工作程序的不同,使得业务掌握在不同财务工作人员的手中,财务工作面对的不是固定的业务工作者,这样就可以减小的可能性。
(三)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管理水平
在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时,其财务工作量也会随之增大,这时运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实行统一管理,财务工作就会保持稳定。如果成立新的分公司或者是收购其他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可以为其提供财务支持,降低财务审计支出,节约培训资金等。
(四)提高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的准确率和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加专业,因而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财务信息管理服务。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事务信息系统主要处理和解决公司的财务业务,其经常是由几个作用不相同的分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会处理自身特定的会计数据,它们之间相互传递信息和储存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处理系统。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主要处理企业的结构化财务问题,使其更加规范,形成固定的处理模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有关财务处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作为其处理的依据,对公司的财务结构化问题实行自动或者是半自动的处理,它的主要目标是把企业的目光引向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发展方向。
3.企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在目前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大都是半结构化或者是非结构化的,这些问题都比较难以精准预测,而且对其的处理方法也不是固定的,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就需要企业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处理这些问题。这一系统是一种变换性很强的交互式IT财务系统,财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模型,详细提供各种方案,为企业管理层制定符合实际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4.集团企业组织互联系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互联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以及相关信息互动连接起来,保证集团企业的生产、决策、经营各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特征
1.采用先进的现代财务管理技术。企业财务管理运用远程网络化财务管理等多种先进管理技术,利用信息平台和现代网络技术把不同地区的分公司运用网络连接起来,就可以完成财务数据信息的远程处理,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远程财务审计和监控等业务都可以同步实现。
2.合理有效的集团财务管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包括财务会计核算、还有运营成本、财务信息分析和统计、集团财务管理等多项不同的作用。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进行数据的集中处理和解决,进而能够实现合理有效地财务信息管理。
3.运用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交互式极强的信息系统,它可以将财务会计事务处理系统、管理处理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协助财务管理人员识别存在的问题,还可以运用把辅助信息资源和实际状况相结合的方式,使财务管理人员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寻求机会。
三、建设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共享服务中心的对策
当前,许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流程和会计核算制度基本都实现了集中统一,为了进一步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更深层次地变革财务管理流程,就需要基于共享服务理念,建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便能够为多个不同的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专业化。集团公司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具体对策如下:
(一)构建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的总体结构,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
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总体结构可以根据如下的步骤构建:一级结构是集团总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二级结构根据企业的最重要财务业务类别,可以分成主要经营业务一、主要经营业务二、信息化、标准化共享服务中心。如果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已经在使用ERP信息系统,依据其每种业务的不同模块,还可以在不同的二级服务中心下再详细设立三级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有:企业物资、运营成本、总资产、财务会计、股权、风险控制、财务预算等多个子中心。这样一来,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就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有效支持财务管理的运营。另外,借助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总部的每项发展战略和财务管理都能够及时传递到不同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层,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二)构建实业集团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与制度体系,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
要实现集团公司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就要进一步健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和制度体系,这需要涉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内部流程,还要结合与流程有关的所有财务管理,并进行科学调整,运用ERP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和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流程规范、岗位职责、财务管理方式、财务考核制度。财务流程规范是指主要业务程序和操作规范,业务审批程序等,同时将内部控制的有关规范融入在ERP系统中。财务工作岗位职责指根据企业流水线生产以后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范围和生产要求。财务管理方式主要是指企业工作人员的报账管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以及有关配套制度的规范。财务考核制度主要有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时的具体评价和内部考核制度等。
(三)借助IT技术支持,实现集团公司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要使集团公司财务的管理实现信息化,就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把财务会计系统、资金系统、以及ERP等系统连接起来,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相关财务规范都渗透到这些系统当中。一方面就是处理实物票据和财务工作单据之间的传递问题,运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把实物票据传递给各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在EPR运行以后,财务业务单据都可以用电子版来传递,这样就可以为集团公司的远程审核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就是财务绩效测评问题的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要和不同分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及时沟通交流,同时为其做好相应的财务支持和服务,进一步实行绩效测评系统,增强财务服务意识,进而实现集团公司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四、结束语
伴随着共享服务理念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各大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也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系统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因此,集团公司就要充分发挥共享服务理念的作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思路,处理财务工作在现代网路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集团公司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玉静.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3,(1):210.
[2]马殷春.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对策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3,(4):46-48.
[3]费春勇,顾治国.财务共享中心IT系统解决方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31-33.
[4]陈莲子,杨美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探究[J].企业导报,2014,(24):83-83,70.
一、基础性共享服务模式
(一)目标:1、企业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 由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日常事务性业务。比如财务专业人士,可以集中精力服务于战略性的财务咨询服务, 而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处理中解脱出来。2、降低经营成本。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消除大量重复性建设成本; 将大量同质的事务一起处理, 以达到规模经济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
(二) 特征
1、集中处理日常事务。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布,统一的标准流程和规模经营为迎接挑战做好了准备。一些日常的全球各地事务如应付工资和应收应付账款等非常适合集中处理。后台服务从分散走向集中的趋势变为明显, 而电话服务中心(Call Center)、电子银行(e-banking)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更为集中服务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具有多种语言的工作人员可以向全球各个地方的客户提供非常便利的服务: 这些都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和语言的障碍。
2、客户为导向。客户就是有共享服务中心的上帝,作为服务机构,共享中心必须时时刻刻为想客户所想,把自己的重点放在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就是中心所必须有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使命感。
3、通过服务收费弥补成本。处于基础阶段的共享服务中心,财务目标是收支平衡, 其服务收费要求能够弥补其成本,它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服务定价的基础可以按天收费,也可以基于服务量,或是基于年度服务项目合同, 由双方协商制定。中心向客户提的各种服务项目,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特定的服务产品,也可以由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并且,服务产品进行分类定价,不做捆绑销售,内部客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档次。比如常规服务是每周付款一次, 而有些业务单位要求每周两次付款,那么两者的成本显然是不同的,要求每周两次付款的事业单位显然要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
二、 共享服务的市场模式
(一)目标。1、共享服务的市场模式的目标是在基础性共享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提供跨领域的高质量专业咨询服务, 它们可以涵盖到: 法律、人力资源、公共事务、物业管理、金融及业务分析、信息安全咨询等等。市场模式会根据各个共享服务中心的愿景来制定目标。
(二)特征:1.控制活动与支持服务相分离。共享服务市场模式与基础模式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控制活动与支持服务的彻底分离。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后台服务机构一方面要建立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又要提供支持服务。 比如财务部门既要参与差旅费费用标准的制定和审核,同时又向员工提供差旅费报销服务。这种情况称作“通过服务进行控制”。双重的身份让财务部门倍感压力。在市场模式中,同样的服务提供者不再扮演政策监督者的角色,支持服务部门就能专注于客户服务。将控制活动与服务活动相分离,确保了共享服务向市场模式的真正转变。在共享服务中,当共享服务专员收到费用支付申请后,只要看到有授权的经理签字,就可以根据相应流程处理这笔支付请求,而不用再去查找公司政策的相应规定,从而脱离了政策监督者的角色。这种改变可能引起习惯于传统操作者的担心和不安,我们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做好培训和沟通工作,以便人们逐渐接受模式的转换。
2、从控制监督活动中解放出来的服务部门可以把精力完全集中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通过学习曲线提高服务效率, 降低成本;从事更多的战略性咨询服务:财务分析、融资筹资、收购兼并、投资分析、系统流程改进等等,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升自身价值。在市场模式中,将会有专门的控制团队,在公司高管所制定的控制环境中执行一系列的控制活动,使公司业务在安全、低风险的环境里高效的运营。
三、共享服务的高级市场模式
(一)目标:使内部客户拥有可以选择的,效率最高和最有价值的服务提供者。
(二)特征:1、内部服务收费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在高级市场模式中,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无论内部机构的成本是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只要有外部市场价格存在,内部服务收费就必须以市场价格作为基础。 如果内部服务因为高成本以至于服务收费高于市场价格,业务部门就很有可能从外部选取服务提供。在高级市场模式中,共享服务中心者别无选择,要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与外部服务者竞争,要么眼看着客户流失。
2、拥有客户选择权。共享服务发展进入高级市场模式后,业务部门有权对服务提供者进行选择。 如果业务部门对内部后台服务机构的服务数量或质量不满意,他们可以从外部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
3、内部服务商业化。在满足了内部需求后,共享服务机构可以寻找外部优质客户,争取更大的赢利。
4、长期的、不断的发展过程。通常,从市场模式向高级市场模式的转化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共享服务组织需要对成本和质量进行控制,剔除不赢利和客户不满意的产品,以赢得良好的服务声誉,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四、共享服务的独立经营模式
(一)目标:获得利润,实现良性进步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5日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与挑战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集团创立、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要求财务管理必须适应集团的发展需要。因此,随着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在全国多个地区和城市,乃至不同国家建立多个分、子公司。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与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有了很大不同,呈现出新的特征,并随之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战略性。企业集团在实行分工、分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是把集团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以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目标。因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不同于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它是对集团的主要经营目标、经营方向、重大经营方针和实施步骤所做的长远、系统规划。财务管理具有战略性特征。
集团财务管理的战略性就要求集团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和政策,统一协调机制,合理配置集团资源,并正确评价集团成员的经营绩效,提高集团整体经营绩效和核心竞争力,这对于集团的重大战略性部署来说显得尤为明显。
(二)财务主体多元性。企业集团不同于单个大企业和一般经济联合体,它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联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它是若干具有相对独立经济利益的内部单位构成的总体,从而表明企业集团财务主体构成上具有多元化特征。
企业集团的各个分、子公司的财务组织,负责组织各自财务核算工作,为了方便各自业务活动也会建立一套财务信息系统,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各个分、子公司将其财务报表层层上报、汇总、合并,企业集团总部财务以此方式总括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然而,建立在信息孤岛上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虽然体现了多元化特征,但是这种传统的财务管理思路是否能满足企业集团战略管理的要求,如何贯彻集团统一的财务制度和政策、是否能够保证整个集团财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正确性,这些都对企业集团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财务监控多层次性。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集团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是资产纽带关系,母公司作为投资者,对子公司享有股东权益,如选择经营者、决定重大决策、获取资产收益的权利等。从资财关系上分析,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资金、财务活动的监控。但子公司也是独立法人,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律主体地位,财务活动既要服务于本企业管理活动,接受本企业监管部门的监督,又要接受母公司的财务调控,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具有多层次性。
如何安排好财务控制权的“集权”与“分权”,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实现对分、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实现母子公司财务战略目标的协同性和一致性,这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影响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执行的关键动因
通过上述分析,这种以各个法人实体为中心的分散财务管理就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集团财务管理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个信息孤岛上,从集团总部与成员单位之间财务信息下达、收集、组织、挑选、合成、分配、分布等活动也建立在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一个个信息孤岛上,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企业集团财务必然出现许多问题。
(一)如何有效贯彻统一的财务制度和政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战略性,要求应该在集团层面制定统一的财务战略,即与集团战略相一致的财务制度、财务流程、控制机制和评价体系。分、子公司在集团整体财务战略的框架下,层层体现“集权”和“分权”的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集团的边际效益优势、产业链组合优势、复制扩张优势。但是,当集团和成员单位之间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系统的控制条件下,集团总部以红头文件形式将财务制度和政策下发给集团成员单位时,难以保证其在分、子公司中的有效贯彻执行。此时,集团成为了统一财务制度和政策的倡导者,而无法保证统一的财务制度和政策在成员中贯彻执行。
(二)如何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真实、准确、有效性。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是由集团一个个成员单位汇聚而成,因此每一个成员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集团财务信息的质量。然而,企业集团财务监控的多层次性,使得各个分、子公司跨越不同城市的地理分布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集团不可能及时了解每个成员单位财务信息的产生和处理过程。在信息不透明的环境下,集团成员就有可能从各自的利益角度出发,不真实,报喜不报忧,假数据真做账,真数据假做账;同时,如果社会审计走过场的话,使得集团汇总起来的信息必然失真。
(三)如何有效对分、子公司进行财务监控。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母公司作为投资者,对子公司的监控主要是通过资金和财务活动的监控,而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具有多层次性。从理论上讲,集团对分、子公司的信息有知情权,但当集团和成员单位之间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系统的控制条件下,通过动态获取分、子公司的财务监控非常弱化,资金的流向和流速无法掌控,财务监控只能是事后监控,动态监控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和概念上。由于信息不透明、不及时等原因,集团财务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畅,监控的基础不具备,固然无法及时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并实施有效的控制。
(四)如何正确评价和绩效激励各成员单位和个人为集团创造价值。每年企业集团需要向股东、经营者、投资者展现不同的成员单位、行业板块、责任中心等的经营绩效、经营风险、财务状况、获利能力等,并需要通过多视角评价体系评价其绩效。但是在集团和成员单位信息孤岛环境中,面对企业集团庞大的组织结构和复杂的层级关系,面对自下而上层层收集汇总信息的状况,无法组合、分配、分布满足多视角分析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使得集团很难从多视角客观评价绩效,从而影响了集团成员单位和个人为集团创造价值的动力,集团也无法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影响了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分析,这种以各个法人实体为中心的分散财务管理就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集团的财务管理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个信息孤岛上,也清晰地认识到导致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执行弱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信息孤岛治理的缺失。因此,建立集团财务管理过程信息下达、收集、组织、挑选、合成、分配、等的信息集成环境至关重要。
三、IT环境下运用软件资源优化信息集成规划策略
结合软件公司提供的软件模块进行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重要内容的软件资源规划,使得IT环境能够真正支持企业集团有效运作,最大限度地解决集团财务战略执行的关键问题,并保证母子公司财务战略目标的协同性、一致性;有效贯彻统一的财务制度和政策,保证整个集团财务信息的及时、真实、准确、有效,集团总部可以集中于咫尺之内,监控于天涯之外并且可以根据成员单位、业务板块、产品线、经营区域等多视角进行绩效评价,激励各成员单位和个人为集团创造价值,进行正确绩效考核。
(一)创建实时集中的信息共享IT平台。集团总部将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层层“下达”,集团成员单位将财务信息层层上传、汇总等活动的协同性、及时性、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导致整个集团运作效率低下,运行成本增加,以及制约集团对分、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和执行力。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集团总部与分、子公司的集成信息环境就成为了首要问题。
建议选择B/S结构技术构建集团总部与成员单位之间的实时信息集成共享IT平台,将整个集团分为总部和下属成员单位两个成员,传统的多层信息管理的组织关系不存在了,集团总部与下属成员单位的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集团企业的多层次性大幅缩短,使得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信息使用的有效性得以保证,为财务战略共享和共识奠定了基础。
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三层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速度快、效果优。
(二)财务制度与软件资源有机融合。集团的财务管理更具有战略性,需要集团财务管理团队对全集团进行深入调研、归纳、总结、提炼,形成集团统一的财务制度(如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客商管理体系、财务流程、控制机制等)。在此基础上,为了使统一的财务制度在全集团共识、共享和有效贯彻执行,要对IT平台进行软件资源规划。
通过配置战略定义组件将集团统一的制度固化在共享数据库中;对下属分、子公司配置财务权限,即对不同层级的分、子公司配置科目的修改权、筹资活动权、投资活动权、资产处置权、内部交易客户的分配权等,其目的是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共享财务战略时的权利和义务,并将结果保存在共享数据库中,支持利益相关者达成战略共识和共享;其次下属分、子公司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不同公司性质,财务战略各有不同,会计科目体系也各有不同,通过配置战略映射组件把集团的统一制度和政策按照成员单位财务战略的差异性进行分解和映射。如集团的会计科目体系能够涵盖集团所有经营业务,但就具体的分、子公司而言,其会计科目体系只要涵盖本公司的经济业务即可。分、子公司会计科目仅仅是集团会计科目的子集,需要通过映射组件将子集科目体系映射到具体的分、子公司。这样的体现利益相关群体战略协同和一致的同时,确保集团财务战略在各个层级利益相关者有效贯彻,保证了集团成员的财务能够在统一的规则下运作,达成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有效性。
企业集团通过优化后的信息集成环境,集团总部变为财务战略的设计者和控制者,下属公司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战略的执行者和使用者。此外,通过层层细化的权限管理,每个岗位人员只能够在系统中操作自己权限范围内的经济业务内容,确保经营业务规范、统一。通过应用战略映射组件等软件资源,实现集团企业财务制度和政策的快速复制功能,从而保证集团扩张和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财务控制体系与软件资源有机融合。在新环境下需要集团企业制定统一的财务监控体系,如资金账户监控、资产账户监控、资产账户监控、重大异常事项的预警监控等,并对IT平台进行软件资源规划,配合信息收集与监控组件,来实现集团对分、子公司的实时监控。在信息收集与监控组件的支持下,不同层次的分、子公司按照共享数据库中规定的财务流程,客观、正确地获取经济业务信息,并通过网络跨越时空直接将信息传递到共享数据库中,无论分、子公司在何处,财务战略执行信息都直接传递到总部的共享数据库中,废除财务报表的层次汇总、上报,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正确性。集团总部可以坐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实时监控下属公司资金的流量和流速,动态掌握其经济业务活动,确保财务能够真实地反映业务活动;审计工作可以实时通过网络“一查到底”,不给违规操作以喘息机会,大大降低虚假财务的可能性。
统一的财务监控体系让集团的财务战略得以贯彻落实,通过信息系统集团总部可以随时收集到下属成员单位的信息,确保协同运作。
(四)绩效评价体系与软件资源有机融合。为了有效地评价战略执行情况,需要制定集团财务战略评价规则,与此同时对支持评价的软件资源进行规划。一方面运用分析与评价组件支持集团的财务战略评价规则,并保存在集团信息集成共享IT平台;另一方面利用分析与评价组件自动从数据库中获取成员单位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评价规则生成评价结果。无论集团管理层从产品维度、区域维度,还是经营板块维度等要求的评价报告,都可以通过这种评价规则与软件资源有机融合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实时提供评价报告,为激励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以及集团的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财政部的一项研究(2006)勾勒出财务组织的未来: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以股东价值创造为基础参与公司战略,财务变革呈现出以决策支持为导向、面向经营提供服务、优化财务组织降低成本等趋势,并最终构筑出一套高效精简的企业财务系统。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正是这些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必然导致企业财务体系、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变化,引导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变革。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变化分析
一般认为,财务共享是成立专门内部机构(即财务共享服务机构,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以下简称 “FSSC”),在企业内部提供标准化、高效率的财务服务――基于企业集中处理规模化交易的成本效应。吴一平(2009)进一步认为,除了提供基于规模成本效应的事务性处理功能为主的服务外,财务共享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还应包括以提高价值为主的专业建议,如税务、资金管理等。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具有广泛意义,其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降低成本;除此以外,还可以使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强化核心能力等(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2008)。
2005年,由于急剧扩张带来的管理压力,国内大企业集团中兴通信等开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开始风行。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财务组织中的推行,为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带来重要变化。
1.从会计档案的管理体系上看,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往往导致财务管理体制重心从原来依赖经营实体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变迁到依赖FSSC构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新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可能会对传统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特别是属地化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形成冲击。
2.国内大部分FSSC建立的财务共享模式大多借鉴西方模式,即依赖建设影像系统远程提供的影像资料(电子会计档案)进行操作,纸质会计档案在形成影像资料后受重视程度降低,其收集、整理、保管方式及时间安排,以及与FSSC生成的记账凭证是否匹配装订等问题既受国内相关法规管理,也受企业建立共享模式后的成本预算约束。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在完整性、合规性方面受到考验。
3.从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上看,会计档案形成链条正在加长。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从横向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过渡到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会计档案的形成从单纯在属地变成从属地一直延伸到FSSC,过程长、环节多、链条长,其间介入多种岗位角色如收集、影像化、审核、传递、稽核、归档、整理、成档等岗位增多,而各岗位和职责可能分别隶属于FSSC或属地主体,存在交叉现象,使原来基于属地主体的管理责任开始模糊,甚至随着财务变革和共享模式建立过程出现缺失。属地化管理可以轻易发现剔除的风险问题往往到会计档案归档或归档环节后才发现,甚或一直无法发现。
4.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和责任主体发生变化,FSSC作为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最终主体参与到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中,并对会计档案质量承担整体责任,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已经成为FSSC加强内部控制并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重要环节。
5.除纸质媒介外,会计档案的形成、保管、调阅环节还出现了电子媒介会计档案。生成电子会计档案可以为会计档案信息存储、利用等方面创造条件,但也产生了诸如新内控防范点设置、会计档案完全数据化(影像化)难度、电子文档存储利用合法合规性、大量自动或半自动生成的过多集成、系统、清账凭证等新问题。
二、环境变迁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内涵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的变迁,导致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1.从工作地点上看,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建立是变横向的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为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为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会计档案装订、完整性等要求,并满足企业基于共享模式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行情况的内控要求,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会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完成其空间转移过程,无论其转移发生时间是会计档案发生当期还是以后各期。
2.从工作范围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的过程还伴随发生会计档案收集整理、数据化(影像化,扫描)、流转过程管理、质量管理、风险控制、成档等多项工作。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范围与从前局限在成档后的纸质会计档案管理相比,又向前延伸到会计档案成档前的多个环节;从以前仅仅局限于某属地,进一步延伸到FSSC提供财务共享服务的全范围。
3.从工作内容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是事后收集整理,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标准制订和执行监督工作,还包括组织、协调会计档案流转各个环节对会计档案中可能体现、包含的各种风险进行甄别、处理、控制,包括会计档案信息的整合及多角度、全方位、长距离的充分、有效利用,包括会计档案存储保管模式、标准的研制与革新。
4.从政策条件配合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对管理观念、归档手段、存储方式等的改革要求与现行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要一定时期的磨合;政策方面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方式、范围、观念、要求等方面缺乏认识,短期内难以突破和创新。
5.会计档案介质从传统的纸质媒介为主转向纸质和电子媒介并重,从属地化纸质会计档案流转走向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流转并行且日趋分离。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下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日趋分离的会计档案并行流转流程实际上成为会计稽核体系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重构的客观条件。
(二)财务共字模式下,会计栏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根据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变迁的认识,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变化。财务共享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应该跳出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观念,从会计档案的纵向流程和成档链条上的多环节、多岗位角度考虑,从风险控制、质量保证和会计档案基础服务三方面重新确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1.财务共享模式下,原来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下的会计稽核责任被取消并由FSSC取而代之,FSSC核算会计依赖影像系统会计资料进行局部会计稽核,进入FSSC的各种纸质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其与相关影像资料是否保持一致,是否遵循统一的法律法规或内部规定,对原来不相一致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档案标准重新标准化等问题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面对的新的内控防范点,不加以防范可能会影响核算整体质量并造成支付风险。
因此,风险控制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一项,主要解决随会计档案流转进入FSSC的外部风险。
2.财务共享模式是基于流程化、标准化的基础业务规模化处理,以求节约成本。大量存在均衡性、标准化差异的会计档案进入FSSC进行处理,其处理结果和质量是否能保持基本一致、并且在对外输出时不影响核算质量及内控监管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质量保证就是希望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手段控制在FSSC内部流转的会计档案的加工处理质量,防止处理偏差,防范自身操作失误可能带来的风险,最终保证财务共享整体服务质量。
因此,质量保证是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二项,主要解决FSSC内部会计档案处理质量瑕疵、失误或不一致性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出现的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存情形,使保证双方品质和一致性并得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认可成为日后推广以电子会计档案调阅为主、纸质会计档案调阅为补充的档案使用模式的基础。
3.剔除和控制会计档案外部风险和内部质量问题后需要考虑的是集中化管理会计档案服务质量和感知如何提升、延伸和革新会计档案基础和规范管理等问题,具体包括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存储、备份、日常保管、调阅及远程调用、整合利用,以及原有存储模式革新和低碳化问题等。
会计档案基础服务属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但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低碳化、远程调阅和决策支撑等行业变化新趋势,这项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
究其实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其实就是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各类会计档案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及档案信息综合利用,是基于会计档案生成、流转等环节形成的会计稽核和内控系统。
三、未来之路:基于共享模式的判断
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缓慢,为追求成本节约,福特汽车在欧洲设立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那时起,财务共享模式成为全球绝大多数跨国公司、500强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工具,经济全球化及网络经济推动了这一趋势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对节约企业成本、增强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力度等方面也有很大好处,但由于传统管理理念以及特殊的发票管理体制等原因,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同时也面对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工作更加严格的管理,构成了中国推行财务共享模式不可避免的成本。
既然不可避免,就要努力转化。可能路径有:
(一)扩大处理规模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模式下,进一步整合与会计档案各环节相关联的会计基础工作,在综合平衡寄送、存储、沟通的成本基础上,建设统一的会计档案标准化、数字化处理平台,通过规模效应平衡与会计档案处理工作相关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而在规模基础上的标准化形成国家及行业标准后,大型企业FSSC会计档案基础处理能力甚至可以考虑对外承接更多会计档案标准化、数据化处理工作,加快回收建设FSSC所投入的成本。
(二)增加处理事项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流程上,综合利用会计档案的生成、流转等环节增加提取或处理审计、风险控制、其它业务管理等部门所需要的基础信息或事项并进行初步加工,作为上述部门日常管理和发现问题的数据来源,减少上述部门日常基础检查工作成本及频繁调用会计档案导致的成本。比如在档案形成后进行档案稽核,不仅可以检查以前环节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统计手段和标准化方式提取、记录、整理会计档案中体现的、不同业务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瑕疵或征兆,寻找业务风险点,并定期出具检查结果报告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共享。
在中国特定国情下推行的财务共享模式,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从原来横向、属地化处理特征转化为纵向、流程化处理特征,并与纵向处理流程各环节进一步融合。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都已发生变化,需要以新的眼光审视和积极把握。在财务共享模式刚刚起步的今天,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探索并推出基于新环境、新内涵的会计档案基础工作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为胜任的CFO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将于2014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强调: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真正提高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使财务信息及时、准确、透明。这体现了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做好内部监督,更好地做到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传统的日常事务交给系统来做,提高失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我国政府已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值得各方关注。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含义。事业单位财务是事业单位在行使政府职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政资金流转及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以行使政府职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为基础,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财务信息的实效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与国库支付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等实行实时链接,事业单位的每一项财务处理工作在其他系统中都会有反应,并且,财务信息同步于财务活动,这就为数据统计、预算控制、财务监督等活动提供最新的信息。
数据资源的共享性。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一般由上级部门维护,但下级单位只要通过单位内的客户端就可以从系统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也能在国库支付等系统中显示,所以,资源的共享性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工作流程的可视性。财务管理系统通过电子签章认证、财务审批等方法在网上作业,以扫描的方式把财务信息输入到系统内,领导只要在该系统内登录相应的办公区域,就可以查阅到发生了或者将要发生的财务活动,并能掌握财务关系产生的整个流程。
这些特征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财务管理实行信息化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信息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财务信息共享困难。财务信息具有共享性,但实现共享还有困难待解决。其一,“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导致上下级之间难以共享信息。“信息孤岛”是指一些事业单位拒绝提供较多的真实的财务信息,甚至截留信息,这就导致上级部门无法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其二,财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的不良衔接导致事业单位内部难以共享信息。目前,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旨在财务部门内部使用,其他部门难以介入。这些都影响了领导者的决策以及事业单位工作的效率。
2.财务信息化的制度不健全。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工作不相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大不相同,这就增加了统一的、规范的制度化建设的难度。目前从总体上来讲,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组织架构设计不规范,信息安全保障、信息资源库、信息共享等制度缺乏系统性、实效性。同时,已存在的制度随时代更新的步伐缓慢,很多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3.财务信息化的需求不明确。财务信息化的需求不明确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通过信息化管理应该具有的功能和要解决的问题存在模糊。我国财务工作人员习惯于手工操作的工作方式,改用信息系统的工作方式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适应过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构架是什么,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建设思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能够解决哪些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无法想象的,也就提不出有价值、可操作的对策。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规范体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情况较为复杂。必须从全局角度,充分考虑大至国家,小至一个具体的事业单位的不同需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下而上的财务信息共享问题。从现状来看,尽管统一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子系统尚且存在较大的困难,但也必须对子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规范性要求,以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
2.明确财务信息化的需求。实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完成财务方面的工作,高效率地解决财务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传统习惯”而模糊财务信息化的需求。我们要根据财务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对财务管理的各项流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加以优化,依靠信息化的优势去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
3.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制度。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都需要相应的制度做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事业单位的“硬件”,需要制度这一“软件”与之相配套,比如,各种财务规章制度、账目上报流程制度等。对于程序化的工作,相应的制度能保障工作严格按照规范、高效率地完成,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面对非程序化的工作,也就是事业单位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制度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面对某些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管理制度“强硬”地解决,以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结论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虽然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财务信息难以共享、制度不健全、财务需求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各级事业单位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站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力争把我国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油田企业;财务共享;会计核算;ERP系统;流程设计
随着企业对职能成本优势到财务资源整合要求的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作为财务环节的执行层,通过制定统一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已成为推动财务管理变革与转型的重要动力,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目标做出贡献。本文重点介绍了财务共享服务的产生原因和宏观环境特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条件以及如何购建一个成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变革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人员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公司内部各财务流程的精简化,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谈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规划,首先我们会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集中处理中心,基于报销审核、会计核算、报表出具、信息数据维护等基础职能。在此完善后,可以作为内部运营主体,向跨地区各内部部门和组织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业务完全成熟后则成为公司对外盈利部门,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它需要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ERP 系统、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财务制度等来实现。借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建设,必须围绕以下关键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具体包括:地点选择、流程设计、组织调整、政策法规、信息技术支持五个方面。
1 地点选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办公选址问题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共享服务质量和效率,且制约业务执行情况。决定将共享服务中心的办公地点设立在哪个城市,是相当复杂的一环,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因素,对所有候选城市进行评估。(1)成本:人员成本、通信成本、办公场所等固定成本;(2)环境:政府环境、发展能力、城市竞争能力;(3)人力资源:人员技能、人员知识水平、人员流动性、教育和培训有效性;(4)基础设施:IT、通信设备可靠性、国际便利度、基础设施质量。企业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在大城市或者其周边地区,呈现出与本地优势行业紧密关联的特点。公司在选址会首先考虑人力成本问题,将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人力成本较低地区,但同时也应考虑到人员基础素质以及该地区对公司整体业务的支持度。所以在共享服务中心初建时,公司也会选择与总部在同一地点或较近地区,总部人员可以随时协助和规范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业务部门也较容易接受和沟通。
2 流程设计
流程管理需要支持流程战略的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流程也不例外。通过对现有流程的充分理解,找到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瓶颈,有针对性的开展流程设计工作。流程设计是流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共享服务中心采用的是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将引发流程传统流程的变革。看一下财务共享服务流程会涉及哪些模块?财务核算各项内容是紧密联系的,一般包括:总账管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总账管理:包括总账类型记账、凭证过账、余额暂估、外币汇兑、出具财务单体报表。应收管理:订单及收入确认、发票开具、应收账龄分析、客户对账、坏账计提。应付管理:费用报销、生产性资金付款、员工借还款管理、供应商对账。资产管理:资产购置、转移和报废管理、月度折旧摊销、减值测试、盘点组织。成本管理:成本核算、非合同预提、人力成本、费用分摊、移动平均价维护。资金管理:收款核算、付款核算、资金调拨、贷款利息、银行账户管理。
3 组织的调整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必须进行财务组织结构的深度变革。对原来财务机构和人员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涵盖的职能范围进行内部组织设计,包括架构、关键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本身的架构设计通常以职能作为主线,以流程、产品和地域作为补充考虑现有财务组织的调整和衔接考虑人员角色和职能的转变考虑培训计划。财务组织结构的变革,使本地财务人员可能仅会被保留下一小部分,譬如负责报销单据审核的人员,将大部分迁移至共享服务中心所在地。采用总部专业人员派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指导业务模式,直接在当地组建共享团队,同时按财务业务类型将同质业务归并。该公司将重复性较强的日常费用报销作为共享先锋开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报销业务实现向共享服务中心转移后,总部和各子公司财务报销审核人员显著减少,而由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替代,从而改变公司财务核算团队的人员组织分布。
4 政策法规的遵循
共享服务中心必须对业务所覆盖地域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研究,并定期收集地方政策法规以更新信息库,这个因素也是在地点选择时应该注意考虑的。包括财税法规的要求,资金、外汇等其它法规的要求,各地的差异性条款,如何应对相关审查等。
5 信息技术的支持
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和保障,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实现共享服务的关键环节。统一的信息系统是保证共享服务平台顺利搭建的关键因素,同时还需完成共享服务平台中各财务系统的对接。如财务共享的费用报销系统与影像扫描系统、资金管理平台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移动终端应用等相对接,实现各信息系统的业务集成和数据共享。
6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
现状
据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见下页图表),共享服务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或跨国企业的中国分支机构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运用,已为企业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共享服务的实施起点和业务范围从调查样本中得知,已实施和准备实施的样本企业主要立足于财务会计业务,与业务本身的易标准化程度和实施共享后的规模效应等因素相关。在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样本企业中,对下一步进行共享的业务聚焦在IT服务、人力资源、数据处理等具有企业平台性职能的业务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国的创建时期,从调研结果发现,2007年出现小幅的增长高峰,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尝试自建或寻求外部协助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调研结果显示,已经实施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多数建立在上海、北京、大连等一线城市;在筹划实施的样本企业中已开始将选择范围投向了西安、成都等内地城市,也反映出近年来综合成本、人才需求在西安等内地城市逐渐凸显优势,成为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热门城市。
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总结实施经验,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及困难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的制约、流程优化程度、人员转型安置等方面,在中兴通讯为客户实施咨询项目的过程中,客户在财务共享推进进度上受到的较大风险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尤其是信息系统功能新建、改造进度对财务共享的整体上线进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后,样本企业运用了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工具,关注度最高的是绩效管理和质量管理。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对效率提升、业务标准化、内部控制的效用认同度最高,其中有82.35%的企业指出,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70.59%的企业认为加强了总部的管理和监控。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未来的业务发展规划,此次调研的样本企业多数处于自建共享中心后运行时间在5年以内的,因此大部分企业选择暂不考虑外包,有少数企业考虑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共享中心或考虑承接外包服务业务。在筹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样本企业中,对通过财务共享整合资源、减低成本、提高效率与加强管控的诉求最为突出。有一半的调研对象计划部分借助咨询公司的专业方案筹建。
趋势
共享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保证并促进包含企业、公共事业部门在内的广大组织良性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并提高其重要地位。从成功企业的实践来看,共享服务中心在未来呈现如下四大发展趋势:
1“共享服务中心”从区域性的中心向全球性的中心发展。
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共享服务中心”还是分地域的,如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建立三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覆盖其全球业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共享服务中心”将跨更大的地域提供统一的服务,甚至会出现服务全球业务的“共享服务中心”。
2“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展。
随着地域概念的模糊,IT系统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预计将逐渐拓展至供应链从客户端到供应商的整个过程,继续着重于强化企业信息流的管理,使得管理层更迅速地得到高质量的业务数据。
3将“共享服务中心”外包。
更多的公司会将其“共享服务中心”外包给第三方专业公司,就像公司将货运、仓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一样,目前在欧洲,此趋势已逐渐显露。
4虚拟“共享服务中心”。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的IT系统使得“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可以分布在各地,解决语言、招募优秀人才的问题,“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数将进一步减少,运作成本可再降低,但前期在IT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投入更多。
影响
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财务行业的发展。今天,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开始主动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这些国内企业的佼佼者,在不断为国家、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积极地实践着先进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财务共享服务改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结构。财务共享服务对财务业务的流程和处理效率带来了质的改变。在共享服务模式下,从事共享业务的人员能力要求能够有效地降低。大规模的生产模式,使得很多业务在财务生产线上作为产品来生产。诸多优秀财务人员能够从基础业务中解脱,投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
酒店业数据信息共享软件系统的应用,进一步为酒店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科学的运用大数据技术,更是为酒店业数据信息共享软件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因此,在分析酒店业数据信息共享软件系统过程,要基于大数据背景,科学的进行实践分析,从而不断加强研究能力。
1大数据下酒店业数据信息共享软件通信系统协议及CAN地址分配
Basiccan与Pelican均属于CAN总线协议,CAN控制器看分别支持上述两种协议通信。Basiccan有11位标识符,占2B,可支持标准帧的格式。Pelican的标识符有29位,占4B,同时支持标准帧和扩展帧两种。基于Pelican通信协议具有灵活与可扩充的优势作用,酒店客房实施智能化的客户终端总线协议可使用该种类型。但该种协议在使用期间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弊端,主要为:标识符与标准帧相比多占两个字节,因此其通信时间更长。酒店客房系统客户端的CAN总线通信波特率可达400b/s。多占的两个字节,即16bit所占用的时间为39μs。可见上述因素对通信速率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1]。CAN总线地址分配如表1所示,在寄存器方面,CAN地址分配主要有ACR和AMR两种情况。地址识别所涉及到的Pelican29位标识符还存在一定的分配使用问题。可使用ID28~ID21高8位对楼层的ID进行准确识别,可识别的总楼层数量可为256层。使用ID20~ID0对客房终端的ID进行识别。将CAN转化为以太网转换器CANET-200时可设置不同的TCP/IP地址。可使用一台转换器分别连接多个客户终端地址进行有效识别。在配置分层式的CAN地址时,同时将CAN转换器的TCP/IP地址进行转化,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发生故障的终端进行锁定,此后采取更为有效的维护手段。
2大数据下酒店业数据信息共享软件终端软硬件设计
2.1客户终端硬件。客房智能化客户终端使用STC89C58单片机当作节点的微处理设备,共涉及六个部分的硬件电路,主要为多控制按键、CAN总线传输、ADC采集设计等。具体的硬件构成如图1。多按键中断的设计模式使用两片74LS48及一片74HC08组成大数据下酒店业数据信息共享软件系统的分析刘德凤(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德州市253000)编码电路,可输入16路按键、4位BCD编码和一个中断输出。在中断的程序中对按键的具体状态进行识别。设计多继电器的驱动电路时,可运用串联3片74HC595来完成24路输出工作,其中可通过使用片UN2003来驱动16个继电器完成16路的输出。8路输出则可对服务状态的指示灯进行合理控制。设计CAN总线电路时,可使用“独立CAN总线通信控制器SJA1000”等芯片类型。同时为提升其抗干扰能力,可使用6N137高速光耦等共同形成光电隔离的电路[2]。2.2系统软件及数据库设计。首先是对数据层进行设计。技术人员可使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以分布式数据搜集和整理的方法,将酒店所掌握的用户信息、各类业务数据等统一保存到数据库中。管理人员可依据具体的管理目标,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查询和调取。此外以数据库资源为基础,能够保存更多的数据内容,提升酒店信息资源管理的时效性,从而优化酒店管理的质量,控制酒店在管理期间在信息传递方面所付出的时间成本[3]。其次,在设计浏览器等期间,技术人员可搭建“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通过使用网络设备、服务器构建等手段,将酒店管理和业务方面的数据统一上传到云端。此后系统的登录界面便可同时向用户和管理人员提供不同的登录通道。用户可对酒店的信息进行浏览,全面掌握酒店的具体服务与管理水平。管理者则可通过全面了解酒店信息后,对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全面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如在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完善期间,用户可针对平台显示的娱乐、宴会等服务内容进行预订,管理者则可通过服务层进入系统,获得用户的预订信息,以便及时为用户提供咨询等服务内容。此后为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顺畅性,在设计软件时,还需增加设置联动装置及上传信息的相关程序内容。在客户完成预订后,该程序便可将相应信息自动上传到管理界面,管理者便可依据提示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
3大数据下酒店业数据信息共享软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架构
酒店行业需全面考虑自身的情况来构建财务共享中心,高度重视架构中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结合大数据技术,形成具有层次性和自主性特征的架构体系。整个架构由财务共享中心构成,主要构成要素为战略管理、流程管理和信息系统等内容。财务共享中心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3.1费用控制模块。费用控制模块可作为酒店财务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资金合理运转的前提。主要有总账、质量和绩效管理等多种内容。该模块可顺利完成酒店的基础财务管理工作,通过人为设置权限和控制范围等,顺利完成自动核对总账、跟踪异常往来款项等工作内容。实施质量和绩效管理工作,主要是结合酒店的内外部评价标准,运用财务共享服务中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绩效进行动态管理,客观引导和评价员工的工作行为,纠正员工出现的错误,改善以往财务工作的实施方式,从而对财务工作程序进行优化[4]。3.2影像管理模块。影像管理便是运用云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票据的无纸化处理,也是酒店行业搭建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模块内容。影响管理部分主要通过软件对影像进行识别,并将获得的影像信息通过TWAIN协议等发送到服务器中。在传输影像资料时,可自动对错票和废票进行筛选,工作人员则可将未达到要求的材料进行统一的调整和纠正。大量的数据内容可依据酒店的实际情况存储在DB2关系型数据库中,或者是HBase分布式数据库中。酒店管理者还可通过使用网络技术或者移动终端技术对影像桌面终端、移动端应用等进行全面的开发,从而保证可对影像资料进行单一、组合查阅、原始数据查阅和在线分析等,并可在网络平台对数据进行浏览。3.3管理决策支持模块。该模块可作为财务共享中心的核心部分。在酒店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会产生更多的财务业务和数据方面的积累,但酒店难以从上述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和管理。各职能中心则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再使用爬虫技术来获取支持酒店决策的相关数据信息,依据电子绩效看板、费用控制系统、投融资和流行性分析等功能,对酒店实施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4大数据下酒店业数据信息共享软件系统的实现
4.1应用技术分析。在酒店的管理系统中,若想顺利发挥各项管理职能,便需充分利用大数据、PLC自动化控制等技术手段。依据当前酒店管理的工作特征,管理系统的功能可在软件设计的同时,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此后通过应用硬件设备来为数据库、软件程序等提供支撑,进一步对酒店管理的系统进行优化。此外实现不同的系统功能时,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如对于酒店的信息和服务管理方面来讲。其功能发挥的主要渠道在于通过使用数据库获取信息,对相关的业务进行调整,对酒店的服务内容进行优化升级。以此为基础,工作人员还可基于酒店的具体管理内容和系统进行综合的设计,应用行业前沿的管理技术对系统功能进行合理开发。此后在设计个功能模块时,还需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细致的测试,保证其功能达到理想的可靠性水平。4.2系统实现的软件技术。在对酒店搭建信息管理系统期间,所使用的技术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因此需通过MIDAS技术来构建数据库。在具体使用该项技术时,可通过技术组件的形式,在酒店信息采集中发挥多层数据库的功能,此外还可针对酒店的信息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搭建信息传输的渠道。本文所提及的酒店信息系统,开发者基于MIDAS技术,使用Delphi对程序进行开发,将软件技术中的ClientDataSet进行更新设计。此后通过deha数据包将酒店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在对各类功能软件进行连接时,MIDAS技术还可完成连接与定位服务器的工作。此外还可在IAppServer接口对酒店所有的预订、咨询等信息进行获取,系统使用DCOMConnection来运行系统的远程数据模块,从而为服务器功能的发挥提供前提。
5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大数据技术,探索了大数据下酒店业数据信息共享软件系统的构建方式,作为相关技术人员,应深入酒店行业实际,科学的加强系统设计能力,从而不断优化系统应用方式,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聿哲.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长租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湖南大学,2019.
[2]方敏.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酒店业经营效率的测度与评价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0(03):94-99.
网络财务是在当代网络技术推动下,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经营方式、动作手段等方面的重大发展。它从技术应用上代表了21世纪财务管理的方式,标志着一个新的财务管理时代即将到来。本文试就网络财务产生的必然性、特征、功能及其实现的阶段作一探讨。
一、网络财务产生的必然性
1、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络是网络财务实现的一个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互联网已将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实现了电脑互联,信息共享。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动财务及企业管理技术手段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企业的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形成了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会计电算化带来一个技术革新的机遇,是财务管理继pc机、windows平台之后的又一次技术变革,为网络财务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正是网络时代呼唤网络财务。
2、日益发展的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将会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
3、企业经济走向电子商务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习惯于用e-mail进行书信交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将更多地依赖日益发达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企业的营销方式将是电子商务e-business,商业方式也将是e-commerce,企业经济更趋向于电子化、网络化,财务管理向网络化发展是形势使然。
二、网络财务的特征
我们可以将网络财务分为网络财务软件和网上理财服务。网络财务软件具有如下一般特征:一是基于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二是基于网络计算的技术架构;三是软件产品与服务网站实现无缝连接;四是用户化的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网上理财服务包括提供网络财务应用服务、专业网站的经营和财务数据安全保密机制等。
具体来说,网络财务相对于传统的桌面财务,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网络财务信息共享。由于网络财务是基于发达的网络系统,其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能协同处理财务事项,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了网络分布式并发处理企业的各项财务事项,由其形成的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可以共享,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可轻松地点击鼠标而获得或利用所需的财务信息。
2、在线处理。在网络财务方式下,财会人员可在一个开放的财务网络上处理各项财务事项,几乎所有的财务处理工作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将根本上改变过去财会人员独立和封闭的工作单元。可进行网上财务审批、在线更新财务制度、在线服务支持、在线会计教育、在线资金调度、在线维护软件、在线咨询、在线版本更新等。
3、集中式管理。集团公司为整合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资源,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网络财务软件,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中式管理,可克服过去对下属子公司控制不力的局面,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
4、财务管理与业务处理的协同。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有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和内部业务的协同。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很多,如以购销链为主的物流,以生产管理为主的生产流,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的人流。在这些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需要和资金流管理相连,一旦产生财务信息,要并行送入财务系统进行加工、存贮和处理,财务系统同样应及时将产生的有关数据送给业务系统,从而保证财务与业务步调一致,协同前进。二是财务和外部业务的协同,外部业务包括客户的销售催帐业务、供应商的询价采购业务、银行的结算业务、股市的行情业务等,在企业经营的供应链上,每一个业务活动的产生如果伴随着财务信息就必须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外部业务流程,实现与外部业务的协同。
5、动态核算。网络财务可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处理发展到事中的动态处理,财务管理从静态管理走向动态动态,财务监控从间歇性的监控至实现持续性的监控。能即时处理业务,即时提供的动态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已突破了传统会计分期理论的制约,使得财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财务信息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6、远程处理。在网络时代,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个结点,企业间、企业同客户间的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集团总部与下属的子公司之间可以实现远程处理业务、远程报帐、远程报表、远程查帐、远程审计、远程仓库数据查询、远程销售记录查询等业务。
7、网络化财会工作方式。电子商务的运用,一改传统的纸质发票而出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的出现,使网上支付和网上结算成为可能,由此提高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数据的报送方式,也从过去的纸质数据,到磁盘数据,再到网络的网页数据,将显著增强信息的时效性,还可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实现移动办公、移动采购、移动销售。
8、网络财务管理。以往手工方式下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都可以在网络财务中进行,网络财务能给企业管理、预测和决策等活动带来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三、网络财务的主要功能
网络财务的功能是多样化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管理功能上,网络财务采用在线管理和集中式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企业的整体管理,网络消除了物理距离和时差概念,高效快速地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同时能够实现业务协同、动态管理、及时控制、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在线管理等等模式。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并能充分利用资源和集团内部真正的信息共享,提高投资回报,保障整个企业在有序状态下高速发展。
2、在财务功能上,网络财务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上的财务管理软件,因此它不仅能够实现桌面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功能,而且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数据的及时传递、远程报帐、远程报表、远程查帐、远程审核以及远程财务监控等。
3、在集成功能上,网络财务软件在实现网络管理以及财务功能的同时,集成了许多相关功能,诸如网上结算、网上催帐、网上支付、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报送、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报税、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网上外汇买卖、网上教育、网上法规以及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等。
五、网络财务实现的四个阶段
网络财务体系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网络的支持,是分阶段实现的。具体来说,从企业财务到网络财务应经过下面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首先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或者叫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要求企业会计抛弃手工操作,用计算机来管理财务,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第二个阶段,企业财务与业务实现一体化。这里面包括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协同,以及一个集团型企业各子公司和集团公司的业务协同,这是过渡到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基础。
第三个阶段,利用电子商务实现网上交易。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交易方式将主要是上网交易,同时还包括网上结算,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移动办公等业务,具有网上业务的一些功能。
第四个阶段,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财务。此时的网络财务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企业进入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时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