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8:45: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个人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教师个人反思范文一这个学期开始的几个星期,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都无精打采,都疲倦不堪,上课的时候,学生听得很辛苦,老师上得也很是辛苦。为此,我尝试着各种的方法,想尽快调动他们的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兴趣。而我自己也要求付出在短时间内能收到成效。有时自己也会感到疲累,因为老不见太大的成效。但心里更多的是焦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后,我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慢慢地,我发现学生真的在进步了。而我,也突然领悟,原来自己在前段时间里一直缺乏对学生的耐心和信心。教育需要耐心和信心作为调味,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这个月里,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第六单元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在学习〈王二械的时候,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使学生在悲切的氛围中感受二小的伟大;在学习〈快乐的节日〉时,我又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歌唱〈快乐的节日〉,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使得课堂变得很活跃,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融入课文的情境,从而促进对课文的学习。
在这个月中,我也尽量给时间学生思考,给学生信心,给学生耐心。比如说,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因此我们班分了8个小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合作起来总是很乱,每当这时候,我总是皱起眉头,然后喊停,然后重新说一次要求。慢慢地,学生们基本上可以适应这种合作方式,而且他们会自发地选出一个负责人,在我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小组互助学习。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我也在从中认识到,自己一味追求眼前的成效,没有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果,都是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中逐步成长完善。
信心和耐心,往往创造出美好的效果。
小学教师个人反思范文二这一学期将要过去,可以说既紧张忙碌又收获颇多,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反思。总体看来,我热爱并能认真干好本职工作,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积极转变思想,探索、改进课堂教学。在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又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把这一学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感悟人生的价值。课前精心备课,把握重难点,认真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过程的切身体会和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或困惑。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要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提高,学中有收获。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作为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学习的正确评价,既关注了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我在对学生创新评价的同时,既注意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结果,又注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狠抓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加强了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性,做到课堂作业的堂堂清。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班级管理。
在这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教师的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又促进了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较好的学风的形成。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灵活的教学思路,不但考虑知识的相关联系,而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既突出重点,又突出难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大胆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既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考虑学生的实际,突出层次性,作业批改及时,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多的认真分析,集体讲评。
总之,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每一位学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每一位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无悔于我的事业。这一学期,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方面、信息基础教学的应用方面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上等。今后我将取长补短,学习优秀教师的优点,力争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好令人满意的成绩。
小学教师个人反思范文三一学期匆匆而过,还来不及驻足观赏一路上的风景,学期已尽。回忆这一学期,不禁想好好的回顾:什么自己抓住了,什么自己错过了……
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学生喜欢充满快乐的课堂,欢迎亲切幽默的老师,向往实用生动的知识。所以,我在班里组织竞赛,给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自学在前面尝试完成作业,评选进步奖。并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努力做好“教学六认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备课方面,我没有以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去写教案,而是注重了教材的格式与内容,教后反思也没有及时的去写而且认真的去写,缺少教师应有的备课能力与生活素养。
在上课方面,尤其是板书设计这一环节还不怎么理想,对学困生的教导也有一定的忽视,使他们对自我分析该问题的机会少之又少;单元检测也做得不及时,没有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忽视不见。
在听课方面,学校对我们新青年教师实施了“青蓝”工程,要多向师傅请教与学习,可是我嘴上说的多实际上却做得少,言出没有必行,这不应该是一个人民教师的作风,我离这一名称还差的很远很远。
在教育学生方面,我方法欠缺,对少部分学生缺乏耐心。有时候或许是自我情绪的影响,在上课时对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进行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我可以大胆的承认这是我的错误,我不应该带着私人的情绪去上课,更不应该以这种情绪去对我的学生。
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不管是书面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量可能有点多,听学生说比上学期的多多了,尤其是书面作业;对部分学生课后辅导做得也不及时。
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我就我个人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自我剖析:
1、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一直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在为人师表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按照师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坚持原则,诚实正直,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具有良好的职业审美情感。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修饰打扮适合教师身份,做到了仪表端庄,整洁得体。4、在团结协作方面,我总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谦虚谨慎,尊重同事,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讨论,探索教学规律。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事,热爱集体,对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园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年级组教研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业务工作能力
(一)教研工作
本人积极参加大班组的教研工作,认真听各位教师的教育活动课,并记录下来讨论,帮助了别人,也丰富了自己的已有经验。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的任务,努力将工作做好。所有的老师都以最积极的态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上网搜集相应的教研资料。大家积极踊跃进行交流,畅所欲言,每一位老师都非常积极。教研组通过这种集体交流学习的方式以及观摩教师的活动让我们从中获取了不少的知识经验,很是受益匪浅,同时也提高了老师自身进一步的认识以及深层的理解。
(二)教学工作
1.细致耐心的做好个别幼儿工作。按照一日活动常规的要求,进行教育活动,着重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根据季节变化,幼儿体质差异以及户外活动时活动量大小,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和更换被褥,避免幼儿受热或着凉。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敢于在陌生人面前展示自己,使自己的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
2.环境创设: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环境创设,我们班的主色调是以绿色为主,所以进入我班教室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就是绿色的主色调。比如:孩子对表演由衷热爱,所以我们创设了“大舞台”供幼儿自由的玩耍。还有美工区、图书区等,在开展主题活动方面。我们还根据季节的变化以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设计了主题《端午粽飘香》和《我要上小学》等,让幼儿也参与到主题活动中去。
3.常规教育:在常规教育中我们与幼儿家长保持了一定的联系,让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在家中也进行一定的常规教育。如:幼儿常有打人的情况,我们通过与家长共同教育,使孩子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4.认真填写周、月计划及各种表格;认真做好特殊儿童的个案记录,做到有分析、有目标、有记录、有反馈。根据制定的活动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
(三)保育工作
保育员老师是幼儿园工作的永久之重,幼儿在天气变化时候很容易生病,对此,我们几位老师非常重视保育工作。
经过班级教师的共同配合,幼儿的身体及健康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物质环境,清洁卫生和生活环境。还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四)家长工作
1.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利用了晨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
2.使用掌心宝贝、电话多种形式进行访问。这能让老师更加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使我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能促使我跟家长的相互理解,使关系更密切。
3.让家长参与到我的工作中。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我开展了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园观察孩子,和孩子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这活动不仅能促进我与家长的关系,而且还能让家长更了解我的工作。与个别儿童的家长密切联系,使记录得到较好的结果,真正的帮助到幼儿。
4.与家长进行了密切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科学育儿知识,提高了家长对幼教工作的了解与认识,配合幼儿园做好保教工作。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于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思路。为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11—20的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及读写数三大块。采用“学生操作—反馈展示—评价讨论—归纳点拔”这样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过程。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为了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各环节的设计,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戏。如“考眼力”游戏、排队游戏、猜数游戏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另外,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考眼力”游戏:分别出示四种动物,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小动物的个数,并把数填在方框里。
2、引入新课:
师:这些数都是几以内的数?
生:10
师:比10大的数还有哪些?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1:11
生2:15
生3:100
……
师:是啊,比10大的数多得数也数不完,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1—20各数。
二、探索讨论,展开新授
1、 出示主题图
师:快乐的周末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李奶奶家帮忙做好事。(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哎,这是什么地方?
生:马路。
师:马路上这一条条白色的是什么线?
生:斑马线。
师: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学生过马路,他们多遵守交通规则啊!赶快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几人?生:(异口同声)10人。
师:周围这些人在干什么? 生:骑车。
师: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数的时候可以先数马路这边,再数马路那边)接着师生一起数。
师: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抢着说)19
师:再加上一个人是多少人? 生:20
师:多少人加上1是20? 生:19
师:小朋友再看看图上还有什么?
生:树、汽车……
师:赶快数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2、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及组成
师: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考眼力”游戏,看看这一次谁的眼睛最亮?
(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小棒,马上消失。)
师:猜一猜一共有几根小棒?
生1:15
生2:20
生3:11
……
(数一数:验证哪些小朋友猜得最准确?)
师:小朋友猜得都不一样,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
生: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小棒)
师:(让生想一想)为什么这一次不容易猜准?
生1:太快了。
生2:太乱了。
师:怎么摆能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
(摆一摆:让每个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可以自己摆一摆,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朋友自由摆)
反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画面,然后消失。(学生有一根一根摆、两根两根摆、十根一捆的摆……)
师: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摆法?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看的很清楚。
师(随手拿起一捆小棒):这一捆就是一个几?
生:一个十。
师:这个十里有几个一? 生:10
师:刚刚摆的是多少 生:11
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个十和一个一。
师:那11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生: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
师:(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师:如果要摆13根小棒怎么摆?
生:再加两根小棒。
师:那么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个十和7个一能组成几?再加一根是多少?(18)1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再加一根呢? (19)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生:19是由一个十和9个一组成。
师:(小结)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9再加一根是多少? (20)20应该怎么摆?
生(想了想说):两个1捆。
3、联系生活,理解数的顺序及大小
(1)出示尺子
师:老师家隔壁的小弟弟非常顽皮,弄坏了尺子,你能帮忙把数字补起来吗?
师:(补好后)老师代表小弟弟感谢大家的帮忙,还要告诉小弟弟要爱护东西。现在从0开始按顺序数一数?
生:0、1、2、3、4、5、6……(从小到大)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从大到小
师:刚刚是一个一个数,还可以怎么数?
生:2个2个数一起数。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5个5个数
……
师:在尺子上陈老师能提这样的问题:16比15大几?谁也会提?
生:20比几?
……
师:(小结)在尺子上我们还可以提好多好多的问题?小朋友回家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提问题?
(2)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11—20的数,用水彩笔写在放大的田字格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1:(学生发言积极)我喜欢20,因为它最大。
生2:我喜欢15,因为它正好是10—20的中间。
……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理由。接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然后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学生自由活动,非常投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上讲台:16先上来(小朋友高举自己的数上讲台)
一个一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两个两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师:你写的数这里有吗?如果没有,你手中的数应该排在哪个位置?(小朋友都急着看自己的数,想上台排队)
三、练习反思,巩固新知
(1)读卡片,并说出数字的组成
师:(出示漂亮的水果)小白兔准备了一堆水果要送给大家,但它有一个要求:你得读准水果后面的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才能拿走苹果,你行吗?(学生兴致高昂,教室里只听到“我来我来”的声音)
(2)猜数游戏
师:没奖到水果的小朋友不要泄气,看过李泳叔叔的幸运52吗?只要你猜出卡片上的数,就可以拿到奖品。(师读卡片上的条件,小朋友来猜。如:比11大1的数;比14大比16小的数;与19相邻的两个数;由2个十组成的数等。)(小朋友的兴致依旧很高)
(3)说一句话,让别人猜一猜你手中的这个数。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觉得谁的表现特别好?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2.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在工作中,处处维护党的利益。热爱党,热爱教育,更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四化建设的接班人。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强盛,我要把对教育的热忱渗入生命,与教书育人融为一体。
二、服从领导分配。
工作中,领导分配的实际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不找主观理由,不埋怨工作环境,实实在在,诚信做人。做为一名教职员工,就应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着想,抛弃私心杂念,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
三、钻研教材,坚持学习。
工作之余,刻苦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教学中能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在学习上,永远不知道满足,孜孜不倦,争取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团结同志,乐于助人。
在学校中,我们单位一共有9位教职员工,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能够与每一位老师友好相处,互相帮助。有的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不求报酬,不记名利,只求问心无愧。我们学校中,有一些中年教师由于年龄大,接触新鲜事物较少,所以在利用微机打字,以及学说普通话时,遇到困惑时,我总是热情而耐心地帮助他们。
第二课堂在教育中与第一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升华,是培养学生巩固知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项目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展效果,要想办好学生的第二教学重地必须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目的、作用和重要性,还要联系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学校学生的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最后要采取多样化、多元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于常规教学中学不到或者学得不深刻的知识,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中职校第二课堂现存的主要问题
1.第二课堂教学管理缺乏规划性
目前,中职校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中大都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以学生自发性体验为主,认识常常停留于感性阶段,对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纪律、目标等缺乏检查、衡量、评价的标准;二是活动偏向于即兴性,没有建立稳定、长效的组织领导机构以及职责,也就难以对其任务内容、目标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2.第二课堂师资配备缺乏稳定性
中职生课余时间较多,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和强化个人兴趣和特长。然而,第二课堂的师资队伍配备严重不足。有不少学校对第二课堂的重视不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就是学生自娱自乐、消磨时间的一种手段,没有在第二课堂中配备稳定、专业的指导老师。即便有些配备了指导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指导老师往往也只能不定期地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因此,也就难以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第二课堂各阶段的活动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策划与实施,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大打折扣。同时,第二课堂大都是多头管理,很少有组织者有意识地主动地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教学对接、统一起来。为此,很多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后,会发现自己不知道在这里做什么、怎么做、做了会不会有效果、对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帮助,很多第二课堂开办之初风风火火,但是后来却因学生(会员)的流失而不得不停办。
3.第二课堂活动资源供应不足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校办学规模大幅扩大。然而,大多数中职校的校园面积有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与办学规模的扩大未成正比。面对这种形势,所有活动场地、教学资源都必须先满足第一课堂的教学已经成为基本共识,这也就客观地造成了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缺乏长效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学生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也必将大为降低。
二、“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理论依据
“工作室”制的教学思想的形成要归功于包豪斯教育。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艺术素质的培养。包豪斯提出了“作坊式”的教学方式,作坊里不再用老师与学生的称谓,而是师傅与学徒的关系,教学强调技术的传承以及直接经验的学习。在《包豪斯宣言》以及同时拟定的《魏玛的国立包豪斯教学大纲》里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三个目标的意义:一是把艺术理论融于工艺制作的学习过程中,使其相互统一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二是强调工艺学习的重要性,让它与“设计”平起平坐。三是教学的各方面效仿企业做法建立持久的校企联系。学校不是远离尘世的象牙塔,在包豪斯里有一个重要思想,认为工艺和技术是能教会的,而艺术创造能力只能是启发出来的。所以学生都会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他们还要与企业里有经验的人合作,通过“作坊”车间来完成教学设想。早期的作坊教育是现代工作室形式的雏形,作坊与作坊大师是包豪斯时代的教育特色。
三、“工作室”制第二课堂教学理念
建立“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目标是校企联合策划和打造一个以“工作室”为载体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以企业提供的有现实生产价值的项目任务为主线,在一个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的带领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参与项目、反思等方式,获得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探索和实践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科技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工作室制”与“工作室”的概念的区别:“工作室制”的核心是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建立以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业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制。当然,工作室是实行“工作室制”的重要硬件设施,但“工作室制”绝不仅仅是工作室那些“房间”的概念。“工作室”主要是进行基于企业岗位的、任务驱动的生产性实训,进行校内外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场所。
“工作室”与教室的区别:“工作室”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模拟的设计公司,学生除了公共课程的学习,所有的专业课程将在工作室里完成。学生们没有了平常所谓的教室,“工作室”就是他们的教室,也是他们的“公司”,本来的教室就是学生们校内的职训工场。
四、“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实施
1.实施思路
2.“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建立原则
其建立原则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拓展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结合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是第一课堂常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引申与延续。二是规范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引入和执行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又保留了充足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潜移默化成长为“职业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三是规划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配备有相对稳定的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领路,活动侧重于计划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四是实践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运行模式以导师指导与自我实践相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技师示范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以团队合作为主。
3.“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功能的确立
“工作室”的功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与实战相结合,能补差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创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们要对补差内容、学生兴趣范围、任课教师对第二课堂的推荐、学生就业需要和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同时,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充分发挥各自的场地、设备和人才资源等优势,共建“工作室”。“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将被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工作室”的任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指导教师以任务作为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能力。目前我们建立了两个工作室,分别是动漫衍生产品工作室、动漫形象设计工作室。
4.“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管理模式
“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引入并严格执行企业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工作室管理规定、操作规程、标语、警示标志、物品摆放要求、着装要求等,既营造了企业文化氛围,又确保了充足的教学空间,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遵循企业制度和文化的习惯,成长为“职业人”。工作室是开放的教学空间,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实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
5.“工作室”制下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
(1)补差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所谓“补差”,就是让那些在第一课堂没有学好或者没有跟上进度的同学获取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弥补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成绩差异。这一作用往往被忽视了,很多人总认为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基地。其实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理解和消化常规教学中的知识,即使是基础知识,也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对于这样的学生,会有对第一课堂的再次需求,当我们在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能力提升的基础,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有能力去培养创新。第二课堂同第一课堂一样,教育的对象也是所有的学生,所以不能只重视接受能力较强的教育对象,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接受知识能力不高的学生要给予他们再次接受第一课堂教育的机会。当然,并不是将第一课堂的内容从头到尾再讲一遍,而是针对常规教学中比较难理解或者难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巩固,直到达到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为止。
(2)突出实践技能训练。要结合专业要求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用大量具体的工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如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第一课堂中只能专注于学习和实践制作动漫或游戏人物形象、剧情,而相关的衍生品、周边产品的制作则在第二课堂中进行,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要有兴趣、有相关特长就能参与其中。
(3)设计系统科学的教学活动。为了让活动能有序进行,首先要配备相对稳定的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工作室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能承接项目,担负工作室的各项任务。随后,由导师带头拟定活动宗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目标等,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评价。
6.“工作室”制下第二课堂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建立
要制定科学、系统、规范、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要体现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全面性,既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目标、兼顾各项任务内容,又要保证体系简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分别赋予它们不同的分值。在实施评价中,主要使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企业综合评价等手段进行,能用数量确定评价等级的用定量标准,不能用或不易用数量确定评价等级的则可通过一定的操作(如观察、比较等)给出定性评价。
参考文献
1、无资质人员驾驶工程抢险车,违章作业
2、驾驶员未提出存在身体疲劳等因素、未拒绝违章指挥,出现单方交通肇事。
3、管理人员违章许可无驾驶资格人员使用工程抢险车。
4、工程抢险车管理员审批交由其他人员管理
5、部门日常管理中未对车辆钥匙进行实际控制
6、当日施工组织松懈,未携带设备室钥匙
7、未在作业前对所要携带进入作业地点的安全用具、设备、物料、备件、工机具、劳动防护用品等进行检查和清点,并在《线路出清检查表》中记录。
8、值班工程师得知机电员工驾驶工程抢险车发生交通肇事并有人员受伤后未通知大兴机场线应急工程师,也未赶赴现场进一步了解情况、处理问题。
发生交通意外后,机电维修工程师电话无人接听,突发事件未响应。
事件感想:
1、要严格执行车辆审批制度,谁申请谁驾驶。严禁没有驾驶工程车资格人员驾驶工程车。
2、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
3、密切关注施工人员身体状况,出现身体状况不良的人员,不要安排重要工作,必要时可安排调休。
4、对上级安排的违章行为当面拒绝。
5、清晰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并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将自己的工作交由其他人做。
6、时刻铭记安全,出现突发事件要重视,响应要快。
车辆段接触网漏停电接地二级事件
存在问题:
1.车辆段控制中心调度长未详细阅读接触网供电需求的内容。在施工开展前,未核对施工计划,关键作业未按计划要求实施,玩忽职守、违章作业。
2.供电专业施工负责人对施工区域需停电的条件不清楚,日常业务水平未覆盖该技术内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也未能将该业务内容作为重点予以关注,专业技能、施工管理能力低下。
3、磁各庄车辆段施工计划管理的供电分区不能有效包含区域内所有设备,施工计划内容不严谨,施工管理存在较多漏洞。
4、车辆段施工管理现行制度未按公司要求开展
5、现阶段车辆段施工管理中存在场区未完成停电发出施工许可证的情况。未对施工许可证发出时间进行有效管理,施工作业人员可能在停电前开展施工作业,车辆段施工管理严重缺失,
6、事发后的抢险抢修作业未依据《施工管理规定》流程管理
7、安全交底会在停电前召开,如出现作业条件变化将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8、验电器存在显示不准确情况,安全隐患未进行有效管控
9、同类事件首次出现时未采取改善措施
10、现行《停电通知单》对供电分区划分与实际接线方式不符,存在安全隐患
11、技术交底流于形式
12、各级人员对此事件信息通报存在严重违章行为,严重性、迫切性认识不足
事件感想:
1、担任施工负责人时,认真核对施工计划,了解本次施工的各项细节(计划范围、实际里程、登消记地点、有无配合,对线路有无影响等)。
2、施工计划要严谨,对施工计划不严谨的地方要及时提出。
3、要确认线路断电后,做好登记手续方可进入线路。
4、安全交底会要在停电以后召开。
5、认真检查探伤仪性能,保证电量充足。
6、严格执行《施工管理办法》、《线路出清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在司法实践中,侦查程序一直备受重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权只能由依法具有侦查权的机关即法定侦查机关行使;依法不具有侦查权的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被禁止行使侦查权。而且“只有通过犯罪侦查,才能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分子,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并为人民法院的审判提供充分的材料租根据”。从某种层面上讲,真正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命运的程序不是审判,而是侦查。由此,侦查机关便享有了进行专门的调查工作和针对犯罪嫌疑人实行强制措施的权力,如搜查、拘传、拘留、逮捕、扣押等一系列的处分权。然而,从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作效果来看,却存在许多不足和缺憾。无论是之:甫沸沸扬扬的“孙志刚案件”,或是时下网络热词“躲猫猫”,侦查机关随意施暴,超期羁押,甚至还有嫌疑人惨死在审讯室里或者被讯刑后跳楼自杀的情况却是屡禁不止,这就不能不让人去反思我国的侦查程序制度是否存在着缺陷?笔者试图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侦查制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建立法院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才是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建构一个使犯罪嫌疑人等利害关系人有效、平等对抗国家权力空间的有效途径。
一、侦查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实践视角
目前,不同层面的理论界对侦查行为的审查制度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1.由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不仅逮捕的权力应当划归法院,而且搜查、扣押等强制侦查措施,原则上也应当经过法院批准,侦查机关只享有紧急情况下的拘捕权和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权力,且事后也必须经过法院的审查确认。2.将公安机关适用的搜查、扣押和拘留等交由检察机关批准;对于逮捕的决定,应当赋予当事人申请法院审查的权利。3.将部分案件强制性措施的审批权由检察院行使,只是检察院批准实施的侦查措施最终仍需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笔者认为,由于检察监督自身的局限和法院司法审查的合理性,决定了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由法院行使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将是一个从理论视野逐步纳入到司法实践的合理路径。
(一)检察监督的局限性。
立法层面上,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6条、第87条等条文中不难看出,对该类问题的规定都过于原则,如对监督的权利、责任、义务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与此同时,人民检察院使用的《检察建议书》、《纠正违法通知书》、口头纠正意见等纠正违法的方式,也并没有在《刑事诉讼法》或相关司法解释中对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保障措施等作出具体的规定。由于法律没有明确侦查活动监督的法律效力和保障措施,监督制度往往因缺乏严肃性、权威性和实效性而难以有效地落实。
司法实践层面上,目前,检察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即通过查侦查机关报送的刑事案件材料来获取侦查活动监督线索,而且检查工作也只是对卷宗材料进行书面审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观念淡薄,或惧怕心理等诸多原因,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刑讯逼供、引供、诱供等违法行为,检察机关是难以发现的,即使开展调查,也丧失了最佳查证的时机。另外,从结构上看,侦查是控诉的准备阶段,侦查职能实际上是控诉职能的一部分,两者在性质上都属于刑事诉讼控、辩、审“三方组合”中的控诉方,因此,站在辩方立场上看,检察监督本质上是一种同体监督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公安随意拘留、非法搜查、扣押等违法侦查行为得以普遍存在。
(二)司法审查的正当性。
首先,在我国,涉讼公民在侦查中的地位本就极其脆弱,而司法救济是其最可以信赖的、但又极为有限的权利救济途径之一,如果连这为数不多的救济途径也被切断,那么公民在侦查中的地位就会更加无助。由于缺乏法官介入侦查、控制侦查的司法审查机制,侦查程序的结构呈现出了一种侦查机关及其相对人的两方组合形态,侦查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完全控制着侦查程序的运行,而嫌疑人在侦查中的地位相对化、客体化。
其次,我国法律上对逮捕的理解上,不仅包含了强制到案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有较长时间剥夺自由的状态,实质上类似于西方国家的“羁押”。而决定羁押的权力,既不属于法律监督权,也不属于侦查权,而属于一种程序性裁判权,如果在赋予了检察机关崇高宪法地位的中国,再把拘留、搜查、扣押、逮捕等强制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全部交由检察机关行使,那不仅个人的人身自由难以获得有效的保障,而且整个社会的权益也将面临新的威胁!另外,即便法院在目前条件下并不比检察机关具有更高的社会信任度,但法院毕竟是公认的裁判机关,由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更加符合正当程序的精神。
二、侦查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现实图景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诉讼民主化的发展,两大法系在侦查程序的设计上牙始不断借鉴与吸收对方的有益经验,并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融合。在侦察行为司法审查制度上,主要表现出下列发展趋势:
1.普遍通过司法裁判程序对侦查活动进行制约。即法院通过当庭的直接、言词、辩论、集中的证据调查完成对事实的认定,作出独立自主的裁判,对侦查活动进行最终的司法审查。通过这种司法审查,使得侦查活动在法庭审判乃至司法救济阶段仍能受到司法机构的继续制约和控制。
2.将逮捕行为与逮捕后的羁押予以区分,前者被设计成保证嫌疑人到场或到庭的行为手段;而后者被作为一种羁押状态,且两者在适用条件和程序上严格分离,对审前羁押实施严格的司法控制,并确立了一系列旨在替代羁押的强制措施,如保释制度。
3.辩护律师在侦查中的参与范围不断扩大。除个别国家外,大多国家都允许和通知辩护律师在警察或检察官讯问嫌疑人时可以直接参与。而且,辩护律师有权与在押的嫌疑人进行秘密的会见与通讯、有权阅览案卷材料、有权独立开展一系列调查取证活动。
三、侦察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理想图景之重构
我们正处于一个以多元化、全球化为特征的高度复杂性与开放性的世界。在多元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与法治国家体系的确立,表明全权国家正逐渐退出在非常时期掌控本应属于市民社会生活的领域,对话将取代对抗,和谐共存原则将取代你死我活的复仇法则。法律并非一系列强加于所有法律客体之上的专制而横蛮的实体规则,而是为解决各种冲突的过程。事实上,生硬而严厉的刑事惩罚并不必然是消除危险行为、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种合适、有效方法,更好地考虑那些受影响的社会利益,重建社会关系才是最理想的维护良好公共秩序的主要手段。由此,法律也必须应加强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保障。通过对我国构建侦查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应该在结合中国司法实际,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真正树立司法中立理念。
即使在社会体制转型的今天,政治意志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统摄司法主体的理念,司法仍然难以与政治相区隔,总体上难有中立可言。另外,受传统文化、伦理等因素的影响,法官作为“官员”,往往还具有父母官的情结,对富人与贫民、集体与个人之间的诉讼,往往采取偏倚的态度,司法中立往往被边缘化。然而,“司法权作为裁判权是在两造间裁决的权力,它本身不能为两造中的任何一造所用,不应当成为两造中任何一造的工具,它应当是两造的‘公具’,而不应成为任何一造的‘私器’。因此,无论是纠纷的解决还是公正的实现,都必须存在一个基本的前提,即具有一个中立的裁判者。
因此,笔者认为,当司法独立被赋予过于浓厚的政治色彩而显得格外神秘、敏感之际,进一步将司法中立的理念制度落到实处,对于构建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制度无疑是个有效的路径。如在构建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机制时,明确侦查行为司法审查的范围和程序,不仅要把涉及限制和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侦查措施纳入审查的范围,也要把涉及对物和对公民隐私权的强制侦查措施纳入审查的范围;侦查机关采取任何涉及公民权利的强制侦查行为,都必须有侦查机关事先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签发许可令状,才可以实施,但如遇有实施严重犯罪行为的现行犯等紧急情况的,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强制侦查行为,但事后必立即向法院报告等。
(二)明确定位检查权范围。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对公安、法院和律师的定位都大致相同,但唯独对检察权的定位到目前却是最具争议的一个。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检察权”。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既行使公诉权义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算是当今世界较为特别的一个。
在现代法治国家中,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追诉犯罪,使罪犯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和维护公益、监督法律实施。从国外情况看,由于检察机关并不具有作为裁判官的基本特性——中立性、被动性、公开性等特征,所以,无论是英美还是法德,都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司法审查权。但在我国,将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并赋予其法律监督的职能,却是宪法的规定,并且已经实施了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是不现实的。由此,对于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与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之间的矛盾,仍需要我们结合国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设立侦查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配套措施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新组建的98级公关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152―02
一、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教师知识是教师回归教育生活的必要准备,它必须借助教学反思这一实践形式来完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依凭自己的实践知识来践行教学反思。
(一)教师知识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理性表达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知识是由学者、专家决定,教师不具备构建知识的能力。事实上,实践中的教师基于新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个人对教育事件的反思,已日渐成为生产知识的主体。“教育生活以知识为基础,教师以拥有知识为前提;教师与其他知识丰富者相区别之处,在于教师具有自己的实践知识”。教师知识已成为教师职业构成的基本元素,且理性表达了他们的教育生活:
1 教师知识包含教师个人的教学目的。教师作为一个育人育己的职业,在对自身知识管理与构建的过程中,教学目的通常融入到他们个人的知识结构之中。
2 教师知识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情景,教师必须在个人知识的基础上作出创造性的回答,以彰显职业的创造性和复杂性。
3 教师知识蕴涵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许多的方式来表达,但最直接、最客观的是以教师知识的形式来体现。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识成智,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个人知识。
4 教师知识凸显教师对自身知识的管理。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人才,现代教育更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能适应现实与未来需要的知识与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借助实践经验、在注重动态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反思。
(二)教学反思是教师知识的基本实践形式
在教师依凭个人知识实践有目的的课程情景、融合与之相关的知识过程中,需要借助教学反思,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生活。而作为教师知识管理的两个基本向度,其理论知识是学科知识中各概念具体化到教学领域而形成的一种知识表现形式,其实践知识则是教师特有的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在已有的个人知识基础之上对自身教学经验的体悟,是教师个人知识的一种动态表现形式,这种知识产生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教学实践,是一种需要反思的行动理论。
教师实践知识与教学反思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体现为知与行的相互转化关系。具体说。教师实践知识往往是在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它是教师关于课堂情境和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的知识,它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主动性,是一种体现教师鲜明个人特征和教学智能的知识。它实践了教师对教学的自我思考与经验探索,对教育理论进行内化,并用自己的方式和策略将知识转化成智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以实践知识的形式来表现教学反思的内涵,同时也获得、拥有和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教学反思提供知识基础。
二、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主要来自教师实践知识
教师实践知识本身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教学反思的视角,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类:
(一)如何理解教育的知识
“‘知识’是一种行动的工具,具有实践性和能动性”。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好”教育的标准又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师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诠释上述问题时往往通过自身的实践知识,并且以个人的教育信念表现出来。
(二)认识自我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包括教师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以及在对自我认识进行调节时体现出来的知识。在教学中认识自我的过程,主要体现为教师运用“自我”进行教学,了解自己知识结构的特点和教学风格,善于扬长避短,适度发展,并能从错误中获取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三)与学生相处的知识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教育生活最基本的动态形式。如何与学生相处既是一门学问,也是教师实践知识表现与发展的平台。在教学中,诸如教师关注学生、恰当地回应学生的质疑等,必须以实践知识来表现。同时,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也会努力表达与人相处时的一些实践知识。比如,对待学生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尊重他人等。
(四)教学机趣
教学机趣是教师教学机智、机敏与个人天趣、风趣的结合,它不是一种按步骤、分阶段的逻辑认识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感觉或无意识的行为。而是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学机趣本身是富有创造性的实践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与教学情境达成的一种默契,是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生成实践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帮助教师有效克服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个人知识。
(五)理解理论知识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对整合了上述领域的教学学科知识的把握,将原理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如比喻和类推),对所教科目及其目标的了解和理解,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安排,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实施,对教学方法和技术的采用,对特殊案例的处理,选择学生评估的标准和手段等。”这些知识主要是有关教师基于个人的经验和思考,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以具体的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多元的动态知识形式。
(六)反思性知识
“作为教师一种基本生活方式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宏旨,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理性审视并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这样一个过程”教学反思的实质是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本身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理性审视和分析,再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取得相应的改进教学策略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实践取向的反思,表现为“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的实践知识形式。
三、作为教学反思的教师实践知识的表现形式
(一)以隐性知识的形式
理论知识一般是显性的,而实践知识往往是隐性的。教师实践知识的潜隐性具体表现为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不易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再具体地说,教师实践知识首先是教师自己在对理论知识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教学行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个人知识形态。
(二)以个人知识的形式
如果说教师理论知识侧重强调知识的客观性、社会性、开放性,尤其是知识的复合主体性及其认识向度,那么,教师实践知识则侧重理解向度。强调知识的个体建构性,旨在从心理、精神、意义、价值等层面阐发知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特殊性和差异性。教师实践知识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它的单一主体性和理解向度,并以个人知识的形式来表达。
(三)以教师本身作为知识主体的形式
一线教师既是教师实践知识的主要载体,其教育生活又是教师实践知识的主要体现形式。这种知识主要通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建构、反思而生成,从生活经验中产生,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师教育生活本身包含教师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与体悟等。
(四)以教师践行理论知识的形式
教师实践知识始终与教师理论知识构成一个动态的教师个人知识建构模式。教师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理论知识通常表现出超越时空性与独立性,而实践知识的价值追求则主要体现为教师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本身虽然有其模糊性,但作为其重要表现主体的一线教师,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追求,并一直在反思如何使用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唐荣德,等,教师素质:自在教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杜,2007:33
[2][4]陈向明,实践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4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51-02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反思的意识,对反思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被理论证明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方法,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据统计,经常进行反思的教师只占30%左右,大部分教师没有把教学反思自觉纳入日常教学生活之中。有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考虑他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做,但是一般不参加正式的反思过程,也少将他们自己的反思记录成文。
(二)缺乏反思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反思
反思是教师自我审视和自我分析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思考的对象是自己的实践活动。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必须首先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状态。但有研究发现,目前有很多教师很难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找不到教学反思的切入点,常有教师感慨自己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也不知道反思的东西是否有价值。
(三)反思方式单一,反思水平较低
目前,教师的反思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反思方式单一,教学反思水平较低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反思的视角单一,主要集中在教学实践方面,而对教育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专业发展的反思、个人成长的反思等方面的反思较少被作为反思的内容。而这些恰恰是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支持教师教学反思的社会性软件分类
社会性软件是能够“支持人们在线交流、协作或建立社群,能够联合、分享、重用、重组以及促进联合,能够让人们容易的学习和利用他人知识与行为的软件”[1],具有个性化、参与、人际关系、对话和群体等特点。国内研究者毛向辉指出,社会性软件意味着“个人带着软件成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2]。
目前,典型的社会性软件有微博、博客、IM(即时通讯软件)、维基百科、社会性书签、社会性网络服务、播客、标签等。根据不同的社会性软件在教师教学反思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对社会性软件的分类见表1。
教师必须把教学反思、经验反思作为自身发展的手段。“做中学”,在教学中反思和探究、在反思和探究中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3]总之,在社会性软件为教师的创作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提供了更广泛灵活的解决途径,促进教师的理论性知识向实践性知识转化。社会性软件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一个多维的良好空间,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社会性软件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环境的构建
在某一特定情境中,教师经由关键事件的触发,外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与原有的教育信念、知识等内在结构的冲突,可以引发教师对各种作用因素关系的反思。教育困境是教学反思的前提,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学反思环境需要支持的核心,教学反思活动是由作为反思工具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资源和案例、反思实践共同体、反思支架和反思评价等要素共同支撑的,并且在一个有利于反思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同时,强调教师个体的独立反思与群体协作反思的结合,而技术的支持融入在教学反思活动过程的方方面面,通过技术的支持使支撑环境更加坚实,使文化环境更加和谐。
(一)教学反思活动
教学反思活动是整个教学反思环境的核心。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是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学习和科研的全过程之中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与关键。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从反思主体来看,主要有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大多是个体反思,围绕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的。个体反思的主要形式为个人撰写教后日记或教后札记,群体反思的组织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听评课以及校内外观摩等活动。
借助于社会性软件,更有利于教师的群体教学反思,如E-mail、BBS论坛、QQ等即时通讯工具以及专门开发的网络协作反思工具提供的较为有效的技术支持工具。
(二)社会性软件构建的支撑环境
通过积极的参与和思考才能实现最好的学习,这是人所共同的,教师发展同样也应是如此。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作为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发展活动中。
在我们构建的网络反思环境中,提供的教学反思资源主要是有关教学反思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类教学反思案例。这些资源目前主要是由作者从网络、印刷书籍、刊物等各种渠道搜集来的有关教学反思方面的学术论文和教学反思案例。
在教学反思资源的设计方面,我们特别强调建立和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教学反思资源和案例库与应用资源与案例库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比简单的应用更有价值。
(三)反思实践共同体
以社会性软件构成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平台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知识的分享和经验的交流,促进个人知识的显性化,打破对于传统的信息隔离。通过社会性网络连接个人、群组或组织,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知识的分享与创新。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互动、交流、分享、对话、实践的历程以拓展专业视野。
在社会性软件的支持下,共同体成员在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产生新的教学思想,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实践共同体中的教师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互动、共同研究中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