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8:45: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对档案管理的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第一,随着技工院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逐渐上升,在编人员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和管理的工作需要。在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之前,很难通过增加编制的途径为学院解决问题,因此,聘用编外人员的方法成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最佳方案。
第二,因为学院需要不同种类的人员,编外聘用人员的组成复杂,流动性强,管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于他们的人事档案,学院大多采取自管或由当地机构保管的方式。
二、机构保管编外人员档案情况的分析
第一,新生成的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编外人员的具体管理在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却在机构,因此他们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奖励处罚以及后续学历等材料不能及时传递给机构,给档案的完整性带来了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与编外聘用人员之间没有人事关系,往往会忽略他们人事档案的生成。
第二,C构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薄弱。部分机构建立和健全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但大部分没有真正落实;不少机构在档案归档、检查核对、转递、保密等管理环节缺少规范。
第三,机构缺少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机构的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性差、流动频繁,缺少相应业务的培训学习,知识更新慢。
第四,机构档案室设施落后,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大多机构为节省资金,办公场所、设施陈旧,难以保证档案室的通风、采光、保湿、防虫等多方面的要求。有的机构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没有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第五,人员流动频繁,档案转递不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员思想意识不断开放,流动性日趋频繁。有些单位为了留住技术人员,对其档案的转递设置重重障碍;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或是辞职人员,档案无处接收;一些三资企业,以无权档案为由,拒绝接收档案;有些单位或机构在转递档案时,非常随便,甚至非常不严肃地采用由本人携带的形式,造成档案材料丢失、不全或档案遗失。
三、如何做好技工院校编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第一,机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档案制作是一项非常严肃、重要的工作,机构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深入研究,建立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照章办事。
第二,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程度。机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要进行电子管理,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在查找档案信息时尽量通过电脑,不需要实际打开档案就可以查阅档案信息,既节省了时间,又保护了档案。
第三,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档案使用提供服务。人事档案信息是技工院校选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是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在机构众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端正服务态度,把工作做实、做细,才能博得流动人员和用人单位的信任,才能为技工院校推荐真正优秀的教育人才,最终自身得到发展。
第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机构中管理档案的人员应当通过业务部门的专项培训,经过严格的考核,持证上岗。机构要选拔、引进高素质的档案人才,同时也应注重对现有档案人员的后续培训。通过不断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低
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许多企业长期以来重“藏”轻“用”,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因此使企业员工对档案利用效益知之甚少。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如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文件资料堆积如山,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丢失严重;借出的档案不履行借阅手续,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还有些人借此机会在档案资料上做文章,私自涂改文字或数据用来作自己有利的证据,这样严重损害了企业档案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
(三)档案硬件投入及经费不足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管理中广泛运用,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企业较少,基本还采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企业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档案柜陈旧老化,档案保管条件简陋。
(四)档案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企业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展的要求悬殊较大。表现为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普遍偏低,现代科学知识贫乏,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较少,这些情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档案事业发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档案管理水平。
二、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档案工作,努力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建设法规制度完备、管理体制科学、基础设施健全、信息化技术普及、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企业档案管理体系。
(二)规范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
建立科学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职能,将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与企业工作同步考核、同步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是开展企业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关键和保证。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如登记、统计、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其次,要建立继续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地参加定期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1.加强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涉猎广博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2.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前,档案材料的形成从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到定稿打印、传阅、整理、归档都是以手工抄写为主。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文件的形成、运行、转换等各个环节与自动化办公衔接起来,这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操作管理技术,都迫切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必然方向。所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文化的学习掌握上,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3.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档案汇集着大量的指示,也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人工立卷时,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件进行分类,尽管都仿照统一的标准,但因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对同一个文件有不同的分类,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分类不准的现象,影响案卷的质量,给利用工作带来不便。而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立卷,然后按类别将属于条目的内容打印出来,作为以前的那种以“卷”为单位时案卷目录这一检索工具的替代物,也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三、发挥专职档案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
1、专职档案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专职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档案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专职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守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与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摒弃“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主动找婆家、找市场,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不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
2、专职档案人员应当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专职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专职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专职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专职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专职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3、专职档案人员应当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办公条件的完善,在我国交通系统各项工作和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大量声像档案,这些档案是交通行业的重大历史写照,是全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交通系统声像档案实际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以及利用率,如何更好的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已成为当前交通系统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交通系统声像档案管理中的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1 交通系统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
根据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在交通系统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交通系统声像档案采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员为各业务部门的兼职人员,采录技术较低,工作时间较短,还有一些声像档案信息采集人员在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档案就是上级来文或红头文件,没有对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影像、录音等信息的保存给予重视,另外,为了个人或部门内部的方便,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将声像档案移交到档案室统一保存,特别是随着人员的变动和机构的调整,造成大量声像档案的管理失控或流失,对档案的利用和保护带来了不利影响。第二,从整体上看,交通系统对声像档案管理设备和系统的资金投入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一些单位没有制定基于声像档案管理的制度和使用要求,管理较混乱,导致大量设备被闲置、没有专人会用、设备存于个人或部门内部、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等现象普遍存在,设备添置多、利用率少,不利于交通系统声像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之,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于其他门类的档案管理,在管理意识、管理制度以及保存条件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2 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2.1 树立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观意识
从信息资源角度来看,交通系统中形成的声像档案是最真实、最可靠也最权威的原生信息,其具备以文字为载体的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交通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信息与纸质的文书、科技档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档案资源体系,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历史和现实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观意识,实行统一管理,做到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形成工作协调一致的交通系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络。
2.2 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
要想改变交通系统当前声像档案管理工作混乱的局面,就必须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来实现对该项工作的规范。各个立档单位都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声像信息从产生、收集、归档、保存到移交档案室的统一管理,防止信息的分散或流失,杜绝将声像档案归为个人和部门内部所有。明确规定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和借阅利用,对于那些永久保存的档案,应定期向交通主管部门或专业档案馆移交,与此同时,明确责任,制定并落实各项配套措施,做到依法管理,有章可循,使声像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项自觉的行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档案利用率和完整性。
2.3 采取切实有效的前端控制方法
前端控制是交通系统声像档案管理的基础。首先,针对当前声像档案管理现状,交通行业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将声像档案管理纳入档案目标管理和年度执法检查中。针对不同单位的工作现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指导,疏通收集渠道,全面提升整体水平,比如对于那些在人员、设备和管理方面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而相反的则应在依法管理和规章建制上下功夫;比如对于本单位或部门的一般档案,要及时移交到上级主管部门或专业部门,对于重点部门或科室产生的比较集中的声像档案应强化收集,及时沟通。另外,人是做好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人员方面,应选派有工作经验和高度工作责任心、懂拍摄的人员担任信息采录人员,提高声像档案工作的专业水平;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声像信息采录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提高声像档案人员的归档意识,将散存于个人和部门内部的资料收集起来,使档案人员逐渐学会自觉行动,为交通系统声像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4 加强声像档案编研
交通行业各个单位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声像档案价值的认识,努力转变观念,使声像档案的编撰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善于依托档案馆藏资源优势,尽量编撰出能够突出交通系统特色的文献资源,提高档案工作知名度。档案编研工作要由单一型的低层次开发逐步向多元化的高水平发展,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和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开发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最大限度缩短信息加工时间,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打破传统的“关门编研”现状,为各个工作中心和部门提供生动形象的声像资料,使声像档案宣传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3 结束语
做好交通系统的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事,还是各个立档单位和全社会的事,我们必须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树立声像档案信息资源观意识,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采取可行前端控制方法,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将声像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管理好,使声像档案的价值在交通系统中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高校档案是学校在从事基建、科研、人事、教学、资产、党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原始材料,它不仅作为各项工作的查考凭证,保证了高校运行的延续性,而且能为高校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今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招生规模连续数年大幅度扩充,办学指导方针由“扩规模”转为“抓质量”,在这一趋势下,高等教育学校为了提高办学质量的任务,在管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构改革等方面均要实行大规模的改革。这些变化无疑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各职能不断深化和提升的今天,如何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有效保障和必然要求。
一、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
1、档案工作受重视程度偏低
目前在国内高校的教师群体中,大多数认为档案管理只不过是收集、整理、保存一些已经成为历史的资料,抓好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在短时期内见到成果,没什么实在意义,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面窄;领导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工作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导致教师平时也不注意收集、保存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原始资料,致使一些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流失;档案管理部门相比于其他行政部门、科研部门,没有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被认为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部门。
2、 基础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手段落后
物质基础是完善档案管理必不可少的前提,现代化的管理工作,无论是软硬件的设备购置,还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都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很多高校对档案投入经费不足,缺乏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没有配备防火、防盗、防虫的必要措施,这一相对滞后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一方面致使档案建设中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另一方面也致使档案管理人员在查阅档案时,用手工查找,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档案现代化管理举步维艰。
3、 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不健全,管理模式陈旧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职责规范、系统的考核流程,在法制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方面严重滞后;档案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档案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归档的档案意识,经常随意存放、草率处理,导致原始材料不可挽回;档案的交接手续不严密,如在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或调动工作时,未能按要求严格执行交接程序,导致了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
4、 档案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某些高校职能部门工作手段老套单一,不充分调取利用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而依旧采用传统方法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5、档案专业人才稀缺、素质不高,工作队伍稳定性差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属于兼职性质,没有受过专业档案管理的培训,专业技能低,职业素养不高;职称、待遇、工作时间等与其他行政部门相比偏低,致使档案管理人员不安于本职工作,很多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更是频繁的更换,档案管理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管理队伍不稳定,为高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增添了难度。
二、 加强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的建议
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发展规划,完善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高校管理者要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在制定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将档案工作纳入领导管理议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同时为了避免在具体工作中出现无章可循、草率行事的情况,需健全和完善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并且为档案部门提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档案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方向推进。
2、 加大基础建设经费投入力度,推动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手段
提高档案馆的硬件设备,购买专门保存档案的库房,增添防火、防盗、防有害生物的必要措施,随着信息数字化的迅猛发展,档案储存的载体也有传统的纸质转为了各种载体,如声像、图文影像等,因此,高校要配备相应的图文影像扫描设备、存储器、数码摄像机等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系统软件设施;借鉴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用数字工具完成高校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真正实现高效率、高精准、低成本的档案信息化管理。
3、 规范管理工作体系,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制定高校档案管理的职责规范、系统的考核流程,可以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由校级领导带头组成一个档案工作小组,各部门设立档案联络员,及时收集应归档的资料,各部门形成的档案定期移交到学校档案室集中管理,防止分散管理出现的弊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建档定级到责任追究都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明确规定因档案人员因失职而造成档案的流失或损坏的相关惩罚,完善档案激励机制;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开拓档案工作充满活力、创新的新局面。
4、 开发高校档案资料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利用价值
高校管理者做决策时,应该参考借鉴档案资料,实现高校事业科学有序地发展,如教务管理部门依据“课时两”“学生评教成绩”等资料,准确评估新进教师的教学情况,为学校教师的合理安排提供有力依据;再如,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可依据学生档案、基建档案,评估招生规模扩大的程度。
5、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进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通过提高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稳定人才队伍;在职称晋升工作中,加大档案管理中、高层人员的比例,可以吸引更多高学历的人才加入档案管理队伍之中;定期举办档案管理人员的交流会,分享心得,一方面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使从业人员有了工作的热情以及组织的归属感。二是引入培训计划,定期为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技能的培训,使管理队伍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业务技能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效率。三是引进具有档案学历的毕业生,他们有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对档案学科前沿、发展方向有敏锐的触觉,易接受新事物,改善落后的管理模式。四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忠于祖国、爱岗敬业、讲道德、守纪律、不计较个人利益,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刻苦专研,为高校档案工作作出贡献。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只有不断创新,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科学化、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建设,才能更好的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资料:
[1]靳婷,穆维新.现代通信交换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劳文微.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姚仲敏,陈国通.程控交换原理与软硬件设计,2003.
[4]高强,李峭,费礼.现代数字通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许珍花.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创新之路[J].高教高职研究,2010,(31).
[6]莫丽彬.高校教学档案的利用现状及思考[J].学校档案建设,2010,(2).
[7]杨萍.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学研究,2011,(3).
[8]吕游.对高校档案工作系统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信息技术,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