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概念范文

时间:2023-06-05 08:45: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护理安全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安全概念

篇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护理不安全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医疗成本上升,物质消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2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2.1接诊分诊处

分诊护士理论知识缺乏,经验积累不足,只询问病人症状,没亲自给病人做体检,导致分诊不准确,使病人认为各科间“踢皮球”;多数非急诊病人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病人不悦而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未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或未见病人就分诊,延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接诊护士责任心不强,不在岗在位,以致危重病人到来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分诊不准确而发生事故或纠纷;病人或家属急切的心情与实际病情不符及医护人员不够及时到位易引发纠纷。

2.2抢救室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怠慢,用语不当造成患者心理伤害;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执行错病人;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洗胃时,一次吸入量过大致胃破裂。输血时不严格查对,引起溶血反应,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致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吸痰时间过长造成病人窒息死亡。

2.3治疗室

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致拿错药配错液体,基础理论不扎实致皮试判断失误,因忙于其他治疗错过看皮试时间致病人再次重做皮试;关心解释不够,皮试或肌注前未询问是否空腹及有无过敏史,当患者发生晕针或过敏性休克时,引起病人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皮试时常取坐位,有反应时易跌伤头部,当医嘱不详,如医生处方开的药物剂量和病历上的剂量不符,用法不清楚,而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物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药理知识不扎实,未交待用药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注射山莨菪碱后可出现口渴、脸红,引起病人猜疑用错药,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而引发纠纷,护士带着不快的情绪上班,服务态度差,语调过重,没有及时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而引发纠纷。

2.4观察室

由于观察室病人周转快,病人擅自调换床位,而护士和护生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换液体时,有配伍禁忌的两种液体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出现絮状物,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现病人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3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

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病人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制度管理。护理规章制度,常规操作规程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从护理实践来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护理行为管理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它们是指导具体操作的。在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时,这是最好的判断标准。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和应急预案,如急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急诊护士语言、行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和规范,护送危重病人规范,急危重病的医护配合流程,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等,保证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安全有效。

急诊护士的选择∶急救护理的对象是人,鉴于病人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年龄差距大,以及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的特点,急诊急救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急诊护理的业务范围涉及多种病情凶险而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监护的病种,如心跳骤停,各种类型休克,多系统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等急危重症病人,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因而要求护理人员为训练有素的专业急诊护士,经正规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具备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能配合医师开展各种危重病人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急诊护士除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掌握急救和监护技术。主要包括对院前急救和急诊室病人实施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除颤,洗胃等急救技术和对急诊ICU病人实施生命体征、心电、神志以及各器官系统功能监测的技术。

分诊护士的选择∶分诊护士应选急诊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和护士,实习生或卫生员均不能担任,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备机智,有主见及有礼貌的品质,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来自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度的急救意识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就诊患者按轻、重、缓、急预检分诊,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及做好记录,简要询问病史,准确记录病人来院时间,认真做好就诊病人的信息登记工作,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紧急处理,开通绿色通道。然后补办挂号手续及费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病人,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病人快速有效的救治,对非急诊病人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求得理解与配合。具有熟练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做好与辅助科室及相关科室的沟通联系工作,以便病人能及时做检查或住院治疗。

急诊抢救室的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认真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抢救仪器完好率达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病人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切忌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手忙脚乱,注意讲话艺术。抢救时突出一个“快”字,争分夺秒抢救病人。尊重病人的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应记录病人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内容包括病情动态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生命体征的记录尤为重要。对于病人或家属拒绝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要请病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以便确认。超级秘书网

篇2

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诞生已有20余年,引起医学界极大重视,各大医院纷纷组织学习和实践,并且产生了积极效应,但在一些基层医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将围手术期的概念、内容和重要性加以归纳,以期与同行探讨并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1 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概念

1.1 围手术期概念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一词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历史文献中,1981年Doland.s医学词典对该词加以诠释,称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因需手术治疗住院时起至出院时止的期限”。

1.2 围手术期护理概念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文章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界对围手术期护理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围手术期护理亦指“从病人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病人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直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2]。另外有文章指出,围手术期护理是指病人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但是,围手术过程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3]。参考围手术期的概念,时间同样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2 围手术期护理内容

病人手术治疗如果想要得到满意的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也要有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护理水平,三者缺一不可。这其中,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较普通的护理技巧更为重要。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不同时间段对病人的评估、环境准备、心理准备、身体准备、器械与药品准备、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从整体的观念来考虑的,这与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吻合。有了这些才能确保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不仅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而且不造成心理阴影。概括起来,围手术期护理分三个阶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手术前期护理

2.1.1 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现病史和既往史,过敏史,心理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各项化验和检查结果,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

2.1.2 手术前期病人护理内容

2.1.2.1 心理准备 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者疑问,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疏导。

2.1.2.2 环境准备 病房温度应适宜,保持在18℃-20℃,湿度50%-60%为最佳,减少陪护。对于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让病人了解病区环境

2.1.2.3 身体准备 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皮肤准备: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呼吸道准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胃肠道准备:禁食禁饮、灌肠、放置胃管或肠管、排便练习。

2.1.2.4 手术晨护理 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准备情况。嘱患者排尿,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准确及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2.1.3 手术前病人健康教育 术前病人应掌握的术后基本活动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改变和肢体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

2.2 手术中期护理

2.2.1 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室应邻近手术科室和相关科室。手术室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适宜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2.2 手术中病人的护理内容

2.2.2.1 手术的要求 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手术区域,方便术者操作;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小;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肢体不可悬空放置,应有托架支撑。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2.2.2.2 手术野皮肤消毒 清洁区手术从中心向顺序消毒,污染伤口从周围清洁区开始,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区域一定面积。

2.2.2.3 手术过程中的观察 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或意外情况并迅速采取处理,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完成。

2.3 手术后期护理

2.3.1 手术后期护理评估内容 病人的麻醉恢复情况,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伤口恢复及引流物情况,情绪状态。

2.3.2 手术后期护理内容 生命体征与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异常情况的观察。术后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康复训练技术实施与管理。维持内稳态平衡与良好的代谢支持。病人出院健康教育与家属康复知识实施教育,护士对所做护理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提高护理质量[5]。

3 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的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是从手术前准备与手术后护理发展起来的,但是许多护理问题贯穿于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割,因此,现已从手术前后护理扩展到手术前、中、后―围手术期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既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

[2] 王美德,安之壁.现代护理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0:7.

篇3

1.1对象

1.1.1研究小组和预咨询专家

研究小组包括1名护理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负责本研究概念框架的制定,函询问卷的设计和函询结果的处理分析。预咨询专家包括5名具有5年以上护士长工作经验的护理管理专家,负责正式函询前,问卷内容的修订。

1.1.2函询专家

从全国17所三甲医院选取护理管理专家43人,从2所医学院校选择护理教育专家7人,共50人。专家的入选标准:①护理管理专家具有10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年限,以及5年以上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教育专家具有10年以上护理教育经验。②中级及以上职称。两轮函询后,有44名专家完成本研究,均为女性,年龄34~60(46.02±5.99)岁;护理工作年限14~40年,护理管理工作年限6~32年,护理教育工作年限14~34年;职务:护士长18人,科护士长6人,护理部副主任3人,护理部主任10人,教师4人,副院长2人,院长1人;职称:中级3人,副高级22人,高级19人;学历:大专1人,本科12人,硕士27人,博士4人。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操作性定义和概念框架的拟定

根据文献查阅法、小组讨论法和预咨询法拟定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列举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构成因素。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将“管理能力”的含义[8-10],即知识、技能和态度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中,并将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定义为护理人员(包括护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为控制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运用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的能力。根据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主要包括护理风险基础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知识两部分。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11-13]划分为护理风险识别技能、护理风险评估技能、护理风险处理(预防和处置)技能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技能。根据态度含义[14],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划分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心理认知、护理风险管理的情感倾向和护理风险管理的意向行为。

1.2.2问卷函询

函询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向专家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形成概念框架的依据。第二部分列举概念框架的构成,包括3项一级因素和10项二级因素。专家运用Likert5等级评分法选择“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5个等级对以上各级内容进行打分,并在相应位置填写修改意见。第三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判断依据评分表和熟悉程度评分表。问卷发放采用亲自发放、电子邮件和邮寄的形式进行。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进行第1轮函询,问卷回收后,研究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结果,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于2014年4~6月进行第2轮函询。

1.2.3因素的筛选

各级因素的筛选标准为:重要性均数>3.50,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参考护理专家的函询意见,最终由研究小组讨论后进行筛选。

1.2.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Excel2013软件统计分析函询结果的各项内容,包括各级构成因素的重要性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满分比、权重、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Cr)和协调系数(W)。一级因素的权重值由优序图法测得,二级因素的权重值由重要性均值法得出。

2结果

2.1专家参与情况

2.1.1专家积极性第1轮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第2轮发放问卷47份,有效回收44份,有效回收率为93.62%。2.1.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Cr)由专家的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均数计算得出,大于0.7代表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本次专家Ca=0.860,Cs=0.796,Cr=0.828。2.1.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协调系数(W)是指函询专家对各级因素的评判意见的协调程度,范围为0~1,数值越大表示专家对概念框架的认同程度越高,结果越可靠。两轮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1。

2.2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

第1轮函询中,2名专家表示,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划分较模糊,另有2名专家建议将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划分为护理风险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护理风险知识主要包括直接影响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相关知识,如风险概念、风险种类和风险理论。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主要指具有间接影响作用的相关知识,如沟通理论、心理学知识和伦理学知识。研究小组同意采纳此建议。有3名专家建议将二级因素的各项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改为“能力”。研究小组讨论认为,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是本研究的主题概念,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若将“技能”改为“能力”,将会存在含义重复,并且与二级因素的“知识”、“态度”不平衡。所以,此建议没有被采纳。有4名专家询问本研究概念框架的依据,研究小组进一步修改问卷内容,将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过程进行说明,并列举管理能力含义、态度含义、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知识范畴的来源。经过反馈,第2轮函询时,专家表示无异议。第2轮函询结束时,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函询专家对于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二级划分结构给予支持,各项因素都达到保留标准。

2.3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的函询结果

各级因素的重要性均值为4.091~4.932,变异系数为0.052~0.157,满分比为88.7%~100%,说明专家意见较集中。结果见表2。

3讨论

3.1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参与本研究的函询专家来自全国17所三甲医院及2所医学院校,管理及教学工作经验丰富,职称、学历都处于较高水平,能够代表国内护理理念的先进水平。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4.00%和93.62%,说明函询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程度0.828,大于临界值0.7,说明专家可靠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由第1轮的0.197增加至第2轮的0.320,说明经过两轮函询,专家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本研究结果可靠性较高。

3.2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分析

本研究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一级因素包括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掌握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和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理论基础,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外在表现,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是护理人员改进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函询结果显示,护理专家对这一因素的合理性给予肯定。各构成因素的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0.410)、护理风险管理技能(0.390)和护理风险管理知识(0.200)。函询专家的意见表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与技能的重要性大于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参考这一结果得出,重视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能动作用,在这一作用下,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有效培训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3.2.1护理风险管理态度

有研究表明,态度能够反映管理者的信念水平[15],决定主体是否“应该”处理风险,以及是否“能够”控制风险[16],最终影响到护理风险管理决策。另有研究证实:从改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入手,把改变传统的认知、情感、行为作为培训的重点,有效减少了护理风险,不良事件上报率降低[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重要性均值为4.886,满分比为100%,权重值为0.410,说明其是最重要的一级因素。这可能表示,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点在于改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态度是驱使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在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可通过改变护理人员的风险认知,调节护理人员的行为倾向,达到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的目的。

3.2.2护理风险管理技能

护理风险管理技能的权重为0.390,处于较高水平。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能够显示工作目标的行为,也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知识的外在体现,能够直接作用于系统环境,影响护理绩效。所以,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效果最终体现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否提升。此外,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中,权重组合最高的是护理风险识别技能和护理风险预防技能,均为0.082。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识别的风险越多,风险被消除或减轻的比例就越大;风险识别的越早,就越便于早期实施干预方案[20],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的数量。Vincent[21]提出的风险和安全分析框架指出,护理风险能否发展成为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护理风险是否被成功预防;完善的护理风险预防技能能够从制度背景、组织管理、临床工作环境、团队、工作人员、任务、以及患者自身7个方面阻止护理风险转变为不良事件,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2.3护理风险管理知识

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理论保障,理解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护理人员正确管理护理风险的首要步骤[22]。本研究中,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为0.200,满分比为100%,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虽然低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技能,但却是概念框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因素。Simonsen等[23]的研究表明,目前护理人员并没有充足的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以至于护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并阐明了这一知识体系对于有效管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所以,认识到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作用,并以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护理人员才能够正确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并掌握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合理应对护理风险。

篇4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7月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妇产科的护士共97名。入选标准: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③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疾病。排除标准:①返聘、退休护士;②进修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妇产科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编制等。(酣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ProfessionalSelfConceptofNursesInstrument,PSCNI):由ArthurLlo研制和发展,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其中文版已在国内注册护士和护生中进行了测试,Cronbacha系数为0.84。量表包括管理能力、灵活性、专业技能、满意度、沟通交流能力5个维度,共3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1-4分分别为不同意、倾向于不同意、倾向于同意、同意。平均分>2.5分表明自我概念趋向积极,量表总分>75分表明专业态度积极旧1。③离职意愿量表(TurnoverIntentionQuestionnaire)。由Michaels和Spector。43于1982年编制,修订后的中文版具有可靠的信度,Cmnbach§a系数为0.84"J。量表共6个条目,各条目评分为1-4级,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离职意愿越强烈。参照相关文献关于该量表的等级划分标准肺J,将离职意愿总分除以条目数换算成总均分,按总均分划分为4个等级,≤1分为“很低”、>1分且≤2分为“较低”、>2分且≤3分为“较高”、>3分为“很高”。

1.2.2问卷发放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调查者发放问卷,并向研究对象说明目的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问卷由研究对象以不记名方式自行填写后当场统一回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同收率为97.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与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等。2结果2.1一般资料97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51(28.034-8.02)岁,从事护理工作时间1—32年,中位数为4.00年,其他一般资料见表l。

2•2专业自我概念评分

调查对象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总得分为(88.72±9.96)分,条目均分为(2.96±0.33)分。各维度得分见表2,以2.5分为界,调查对象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趋向积极。均分最高的维度为专业技能,最低的维度为满意度。

2.3离职意愿评分

调杳对象离职意愿总分为(12.494-4.57)分,将总分除以条目数换算成总均分,得分为(2.08.4-0.76)分。离职意愿各等级人数及所占百分比详见表3。

2.4专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与离职意愿总分的相关性(见表4)

3讨论

3.1妇产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状况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是一种持久的自我态度,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被认为是护士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尊和自我接纳,有利于护士对自身和他人采取积极行为,对于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进护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一J。在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专业自我概念总分>75分,且各维度平均分均高于界值2.5分(见表2),其中“专业技能”维度均分最高,说明妇产科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总体趋向于积极,尤其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认同度较高。护理学是--t-J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技能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而妇产科护士的工作会直接关系到母婴双方的健康与安全,需要其运用知识和技能完成复杂的临床护理工作,因此,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对妇产科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本研究还表明,在专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中,“满意度”得分最低,说明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工作满意度越低,离职意愿越高。这与吴林静和姜冬九的研究结果一致。

3.2妇产科护士离职意愿状况

离职意愿是个体在~定时期内变换工作的可能性,是离职行为的前因变量,能很好地预测实际离职情况,且能更好地反映组织实际的管理水平∽J。护士的离职行为会对组织的成本、文化和凝聚力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可能造成医疗护理质量的下降,加重护士的短缺。本调查显示,在妇产科护士离职意愿水平分级中“较高”与“很高”者共占51.55%,说明超过半数的妇产科护士考虑过离开目前的工作岗位,应引起管理者重视。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具有负荷高、风险大、责任重等特殊性,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而长期高应激状态会导致较高的心身压力,影响工作的完成,继而出现离职意愿和离职行为。随着我国妇幼保健工作和分娩模式的转变,以及孕产妇和家属的期望值不断增高,应注重维护妇产科护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维护妇女健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