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时间:2023-06-06 09:01: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

篇1

由于年龄、性别、爱好的差异,学生喜欢的书籍也有差异,如男生喜欢看历史、地理方面的书,女生喜欢看情感细腻或充满幻想的书。教师要根据这种差异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和各种有益的报刊。

二、指导做笔记的方法

(一)摘录式。主要是积累词语、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一开始,可让学生看到一个摘抄一个,让他们觉得比较容易做,培养兴趣为主;渐渐地,要求学会用筛选、整合、分析、比较的方法来摘抄。这样,学生对词句就会更敏感,更有捕捉力。摘录笔记做多了,经常读一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起点可以低一些,以课内带动课外。(二)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久而久之,学生写起文章来就能笔下生花。如下面学生对名人名言的摘抄仿写。

1.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就愈感觉失去时间的痛苦。(但丁)

仿写:一个人愈知道失败的痛苦,就愈能体会到成功的甘美。一个人愈知道亲情的珍贵,就愈感觉失去亲情的孤独。

2.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雨果)

仿写:学习好比打仗,努力是打仗的武器,失去武器,就只好投降。

3.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做自己的主人。(罗曼·罗兰)

仿写:学习而不为学习捕获,做学习的朋友。

4.河床越深,水面越平静。(莎士比亚)

仿写:落叶越松脆,经历越沧桑。

(三)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这样可以学会在阅读时思考,质疑,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如一学生看了《三国演义》后的读书笔记

人们都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被神化的人物。的确,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有胆识有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是因为他重视实践。如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的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象”,几次“锦囊妙计”。“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作者这样写,其实是他主观上的一种政治思想的表露。

(四)心得式。就是扼要地写一写读书后的心得感受,也称随感或读后感,它不拘泥于文体、格式,写起来可长可短。这是读书笔记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做法,因为在写心得的时候,要注重捕捉思想火花,使思想接受洗礼,联想和想象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如一学生读了三毛的文章后写下的文字:

我要随着三毛的足迹也去访遍千山万水。我要去非洲看看那里工人的劳动,我想尝尝五月花的苦涩;我要带上我全部的积蓄,为尽可能多的黑奴赎身;我要带着录音机去记录那小岛上纯美的口哨声,让它伴着我的药箱沿路为贫穷的人治病。我要把我的心捧在手心,让它在阿根廷那与海天相接的草原上晃荡,晃荡,一直到它累了,落下来,躺在矮矮的软软的草地上。就这样,时间停止般地躺着,直到心与土地化成一个整体……

很明显,他被三毛笔下的风土人情感染了,吸引了,感动了,这文字几乎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

三、培养做读书笔记的持久热情

做读书笔记对语文学习功不可没,也比较简单,但是,这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并不会立刻就见效果,时间久了,学生可能会懈怠。要让学生保持做读书笔记的持久热情,确实需要动一番脑筋。

首先,教师要定期检查,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并展览,奖励学生,使学生有成就感。

篇2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我平时教学注重抓好课内这个基础。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课前,学生搜集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人间奇迹”的理解,课外拓展阅读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对诗歌的解读也有很好的帮助。

2.课中授人以渔,注重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诵读、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同时能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教学《夹竹桃》一文,我设计这样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让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我从第一自然段入手,领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最后感悟文本首尾呼应的写法洋溢出的浓重的情感。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学校和班级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开好“班级读书会”。班级每周或两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2.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给每学期定个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3.发挥有效的宣传平台。有效利用学校广播站等平台,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有了学校、教师的重视与引导,有了表现自我的舞台,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读写有效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1.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拥有一本摘抄本,随时摘抄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甚至佳作。这种积累为打好学生的文字基础提供了帮助。

2.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篇3

不要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其实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和提高,课内阅读是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前提和基础。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在四年级到初二下学期。这一阶段为最佳阅读期,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可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而到初二下学期,学校会为中考而改变教学,没有时间进行阅读,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的一个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如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若阅读的缺乏会带来明显的后劲不足,表现为,许多大、中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下降,尤其表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方面,使许多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中束手无策,不仅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且影响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的成绩。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兴趣和习惯相结合

课内教材与课外读本相结合,学生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相结合。简单地说,课外阅读的内容应与课外教材保持一致性或相近性,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册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的目的。因此,利用好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根据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并结合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若放任学生去找任何书籍去阅读,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还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把描写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一划,圈一圈,自己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的领悟以及读书时的体会、疑问等,在句子旁边批注。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也养成了边读边批划的好习惯。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基础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活的思想自由翱翔,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读过一本读物后,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摘抄下来,让学生有感而发,写读后的感想、写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仿写、续写片段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掌握好课外阅读的三个原则

1.课外读本与课内教材相匹配。若匹配课外阅读就能延续课堂教学,例如:学习《陈涉世家》,就让学生学习课外读本的《项羽本纪》选文,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英雄不同的风范。通过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增无减,因为在课本之外会发现有更多的东西和书上的内容一样精彩,内容匹配之外还要注意量的匹配,不要贪多。

篇4

开设自由阅读课,适应了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符合语文教学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主要论据是:

1.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矗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

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2.大量阅读是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多读多写便是秘诀,正如大纲所强调的“课外阅读是经常的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大量阅读具有极强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则是促进质变的广阔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的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

4.大量阅读是一条成熟的历史经验。孔子有“博学”之说,冰心有“多写”之言,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古今中外名人没有不是从小多读书的。布鲁姆主张:“要重视把儿童从为了课堂目标而阅读的距囿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为了乐趣和自身的目的而阅读。只有这样,阅读才有可能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开展自由阅读课教学模式正是在上述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广泛地开展自由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改善和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为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找到一条限时、大量、高效、低耗的成功之路。

(二)功能目标

通过自由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1.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写作效益。在自由阅读中,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素材、思维材料、写作知识等,达到快速“自能作文”的境界。

4.启智效益。孔子曰:“多学近于智”。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涉猎知识,以形成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力、判断力,并促进其它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效益。在自由阅读中,增长了知识,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生活,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丑恶的憎恨,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

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

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该方法主要靠阅读教学培养,在自由阅读课中实践运用。所谓“泛读法”,即粗泛的读。对大量的一般性的书籍采用泛读法。有时,泛读可与精读结合进行,即精华精读,其它部分泛读。所谓“浏览法”,其要旨是:“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可以看目录、读前言、阅后记、看要点,兴之所致,随意翻之。该法可用于选择图书、报刊等。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阅读的时候,要训练他们阅读速度。三年级学生每小时要求读5000字,

四、五年级学生达到每小时10000字。同时,还要提倡学生边读边想、细读精思,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概括大意和中心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等。

(四)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注意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和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规性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

是自由阅读课的核心环节,要辅导学生写好下列四种类型的笔记:

(1)摘抄型:摘抄名人警句、优美句段、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作文积累大量材料。

(2)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等,是分析与综合的具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3)感想型:即读后感。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等。

(4)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真或伪,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这四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指导学生练写。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旁及其他;四年级以感想为主,兼顾别类;五年级以评价为主,综合其它。同时要求每篇读书笔记均配有插图,力求图文并茂。

(五)集体欣赏品评

为避免学生读书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食而不知其味”,要指导学生认真摘录,独立思考。每次阅读课用10~15分钟的时间集体欣赏品评。精读欣赏优美片断,老师给以评价,让学生心领神会,发挥集体互补启发、激励等合作效应,鼓励学生对作品持有独特见解。

(六)教师反馈回授

一般安排在每次交流之后,采用5~1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阅读的情况、写读书笔记的情况,加以小结。目的是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发扬学生正确思想,不断提高阅读的层次性。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3.地点落实:根据本校的条件,阅读可在阅读室进行,也可在各自的教室进行,但必须保证阅读的质量。

4.辅导落实: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辅导。

5.笔记落实:引导督促学生要读写有机结合,二者的时间比例大致为2∶1。防止学生只读不写或不读光写。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阅读时要保证一定的读写量。具体要求是三年级全年读40万字,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级全年读6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年级全年读5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

2.学生的读书笔记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年级不同,读书笔记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要局限于文学范畴,还要深入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领域。随年龄的增长,所配插图与记笔记内容要逐渐对应,力求达到图文并茂。

3.学生要逐渐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精选读物的习惯,按计划阅读的习惯,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善用工具书的习惯,虚心求师问友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

附:教案示例

小学高年级自由阅读课教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以饱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书籍的作用和它的丰富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精选书籍

1.课前教师和图书管理员预先选好一定数量的书籍分放在各个阅读桌上,每桌配备字典一本。精选书籍的内容要广泛: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散文、诗歌、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以供学生自由博览。

2.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新购书籍,如少年版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程,推荐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笔荟萃》等。

三、加强读法指导

本次阅读重点训练学生的速度。指导步骤大致如下:

1.首先向学生传授速读的方法和意义。

2.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阅读速度。

3.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学生阅读,自行写读书笔记

1.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本次阅读重点训练评价型和感想型的读书笔记。要求对名著中的人物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另外,结合课内阅读进程的单元读写重点,剖析文章,写读后感。

2.教师巡回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好读书笔记。

3.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执笔姿势。

篇5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努力探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下面是值得借鉴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推荐优秀读物,介绍主要内容

例如,教完《孔明借箭》后,学生对孔明的神机妙算深感佩服,于是我趁机介绍《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和“三顾茅庐”,并提出:“你们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喜爱课外阅读的学生纷纷给出了答案:“空城计”“三英战吕布”“七擒孟获”等。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致大增,达到了良好的引导效果。

2.以教师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我讲述了自己初中时期阅读了《海底两万里》,至今仍印象深刻,书中一一介绍了无穷大海中的各种鱼类、植物,以及地中海下的神奇隧道等。结果,学生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时,争着要借《海底两万里》。

3.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殿堂

我找来一些名人撰写的关于读书经历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学生爱上读书。例如,我读到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一套名著作的前言,马上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一个教育家的阅读经历,激起学生对阅读这个美好天地的向往。

4.提供优秀的阅读平台,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果没有优秀的适合学生的读物为载体,学生是不可能喜欢上阅读的,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这个优秀的阅读平台。

前年我到一个较偏僻的农村小学支教,我积极地在班级里开展读书活动,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特点,为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全班学生阅读的热情空前高涨。有一个男生在作文里写道:“以前我很讨厌读书,可是当我读了从图书馆借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之后,我发现原来书里有这么多有趣的内容,从此我爱读书了。”

二、引导学生选择经典书籍阅读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说过:“如果我建议,我建议去读经典,经典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充满前人的智慧。能成为经典的必是好书。”因而,我向学生推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阅读书目和新阅读研究所在国家图书馆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这些经典书籍能够成为小学生的精神支柱,能够让他们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该很乐意地去当这位引路人!

三、教给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方法

1.学会精读

我经常为学生开设阅读赏析课,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

2.学会写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并教给方法:

(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文积累。

(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写读后感。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人物、事件、语言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确保读书时间

我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确保每天认真阅读30分钟以上。我还利用每天下午的20分钟自习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日积月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提供课外阅读的展示平台

1.开展读书交流会

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摘抄的优美词句、读到的新鲜有趣的故事或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分享。这个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非常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发言时常常博得同学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一批喜爱阅读的优秀学生带动起全班同学的阅读热情,阅读的浓厚氛围就建立起来了。

2.开辟“好书推荐”专栏

我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了“好书推荐”专栏,由教师或学生在该专栏张贴推荐内容,专人负责审核,要求把所推荐书籍的大概内容介绍出来,若附上推荐理由则更好。这样,班级里关于阅读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3.优秀读书笔记展评

篇6

二、活动主题:读经典的书,做知书达礼的人

活动口号:行走书香世界,塑造智慧人生

三、活动内容与具体要求:

(一)教师读书活动

1.精心研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籍,切实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认真选读有关的优秀书籍,自觉开展“各读各的书”活动。既要读教育教学专著,也要读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业务类书籍,也要读理论类书籍。

2.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并积极组织交流,将读书摘抄及读书心得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3.语文组进一步确立大语文教育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要在备课上有所体现。

(二)学生读书活动

1.开展创意读书卡评比活动。

2.结合上级部门,开展“读书”系列征文活动。发动全校学生撰写美文,并进行评奖。

3.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和中华古诗词默写活动。

4.举办国学小名士选拔活动。

5.开展五分钟高效诵写活动。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学生背诵一首古诗,在黑板上积累两个成语。

6.作好“读书笔记”。各年级学生均需配备由学生个性化命名的“读书笔记”一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统一格式将读书过程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每学期不少于20篇。

7.认真组织“主题阅读”读书活动。读书主题由学校、年段、班级共同确定,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有机结合。

8.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创评工作。各年级要及时推荐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具体由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负责落实推荐书目,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要求每学期每位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籍不少于5本。 “书香班级”将进行评比表彰。

五、本学年活动安排:

一月份:

1. 策划寒假经典导读读书活动。

二月份:

2.策划寒假经典导读读书活动。

3.进行以“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为读书活动

三月份:

4.开展以“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5.推荐“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演讲选手参加区级比赛

6.开展初一级部假期“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7. 组织学生参加全省第七届地科杯“珍惜资源 爱我国土”有奖征文活动。

四月份:

8.开展2018“泰山国学小名士”选拔赛

9.开展第七届“小哥白尼杯” 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五月份:

10.开展集体经典诵读比赛。

11.开展高效诵写活动。

六月份:

12.检查验收高效诵写活动情况。

13.布置假期读书活动

七八月份:

14. 开展教师“同读一本书”活动

15.开展学生假期经典导读读书活动。

九月份:

16.教师读书笔记检查验收。

17.开展区第十届系列读书活动。

十月份:

18.组织红色征文。

十一月份:

19.读书交流会

十二月份:

20.评选书香班级

六、具体实施:

1.要提高认识,要把它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2.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老师们要用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3.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篇7

1.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2.大量阅读是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多读多写便是秘诀,正如大纲所强调的“课外阅读是经常的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大量阅读具有极强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则是促进质变的广阔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的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

4.大量阅读是一条成熟的历史经验。孔子有“博学”之说,冰心有“多写”之言,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古今中外名人没有不是从小多读书的。布鲁姆主张:“要重视把儿童从为了课堂目标而阅读的距囿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为了乐趣和自身的目的而阅读。只有这样,阅读才有可能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开展自由阅读课教学模式正是在上述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广泛地开展自由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改善和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为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找到一条限时、大量、高效、低耗的成功之路。

(二)功能目标

1.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写作效益。在自由阅读中,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素材、思维材料、写作知识等,达到快速“自能作文”的境界。

4.启智效益。孔子曰:“多学近于智”。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涉猎知识,以形成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力、判断力,并促进其它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效益。在自由阅读中,增长了知识,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生活,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丑恶的憎恨,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该方法主要靠阅读教学培养,在自由阅读课中实践运用。所谓“泛读法”,即粗泛的读。对大量的一般性的书籍采用泛读法。有时,泛读可与精读结合进行,即精华精读,其它部分泛读。所谓“浏览法”,其要旨是:“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可以看目录、读前言、阅后记、看要点,兴之所致,随意翻之。该法可用于选择图书、报刊等。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阅读的时候,要训练他们阅读速度。三年级学生每小时要求读5000字,四、五年级学生达到每小时10000字。同时,还要提倡学生边读边想、细读精思,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概括大意和中心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等。

(四)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注意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和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规性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自由阅读课的核心环节,要辅导学生写好下列四种类型的笔记:(1)摘抄型:摘抄名人警句、优美句段、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作文积累大量材料。(2)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等,是分析与综合的具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3)感想型:即读后感。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等。(4)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真或伪,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这四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指导学生练写。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旁及其他;四年级以感想为主,兼顾别类;五年级以评价为主,综合其它。同时要求每篇读书笔记均配有插图,力求图文并茂。

(五)集体欣赏品评。为避免学生读书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食而不知其味”,要指导学生认真摘录,独立思考。每次阅读课用10~15分钟的时间集体欣赏品评。精读欣赏优美片断,老师给以评价,让学生心领神会,发挥集体互补启发、激励等合作效应,鼓励学生对作品持有独特见解。

(六)教师反馈回授。一般安排在每次交流之后,采用5~1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阅读的情况、写读书笔记的情况,加以小结。目的是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发扬学生正确思想,不断提高阅读的层次性。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3.地点落实:根据本校的条件,阅读可在阅读室进行,也可在各自的教室进行,但必须保证阅读的质量。

4.辅导落实: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辅导。

5.笔记落实:引导督促学生要读写有机结合,二者的时间比例大致为2∶1。防止学生只读不写或不读光写。

(二)对学生的要求。

篇8

“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这是笔者在阅读时间上的基本思路。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我们可以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阅读时间的保证,带动了学生在课下的阅读。再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是书籍来源的保证,目前主要是学生自备书籍,课间、饭后,学生能够做到自带书籍,安静默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全年级、全班参与的读书活动,可有效促进心理环境的优化。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学生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安心阅读,静心思考,最终有所收获。名著有许许多多,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名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名人传》《凡高传》《童年》等作品;喜欢探究动物的学生,可以读《昆虫记》《自然史》等作品;喜欢旅游的学生,可以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自,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制定读书计划。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在其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切莫越俎代庖,否则,只能是越帮越忙。

二、诱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营养品。学生怎样阅读名著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且充分吸收作品中的精神营养呢?笔者认为,教师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后,还要想办法诱导学生深入阅读,如有些名著文字比较深奥,学生阅读有困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另外,要告诉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培养阅读感悟和思考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常用的笔记方式有: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札记,札记是读过以后,记下来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等思想亮点;做卡片,卡片式活页笔记,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批语。还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书上圈圈点点,作些夹注和眉批。这样,学生也就在评点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教师所应做的是定期对读书笔记进行阅览指导。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喜欢阅读

在对名著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摘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等并定期展览评比摘抄本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我吸收、自我积累的习惯。组织学生个人朗诵或集体朗诵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仿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有时笔者还组织名著朗诵竞赛或朗诵会,并鼓励优秀学生背诵名著中的名段。通过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朗诵,学生可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以及语言的浓厚感染。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智取生辰纲》等,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又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让学生根据名著改编、缩写、仿写、续写等文学再创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75-01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句话点出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应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作为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树立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打破课堂和课本的有限性,不仅强化课内教材之间的联系,更要强化课内教材与课外阅读资源的联系,以期带领学生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中遨游。

一、强化课内教材之间的联系

高中语文教材按照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每个单元的知识与课文都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单元课文。比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时,学生虽然读过一些现代诗,但对现代诗的发展史并不了解,所以就很有必要让学生学习现代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与古体诗有什么异同。另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重点是鉴赏意象,品味诗歌,这个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地渗透到本单元每首诗的教学中去。

不是同一单元的课文也可以重新编排,按照一个主题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比如《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三篇文章,都涉及秦统一六国直至灭亡的历史,我们可以选取这样一个共同点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阅读的主题可以设置为“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品都选取了秦统一直至灭亡的历史”,以此来切入对作者、对时代背景的分析和对主旨的分析。除此以外,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则材料,提取的角度不同,能揭示的主题就不同,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时对材料的多角度分析与运用。

二、强化课内教材与课外阅读资源的联系

1.课前补充阅读,夯实基础,训练阅读能力

教材中课文大多选取的都是名篇,不了解背景,学生在阅读时会存在很多障碍。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阅读。如教杜甫的诗歌时,先补充杜甫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这样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就能够更好地去读懂杜甫,读懂杜甫在时代动荡、百姓流离、自身困顿的境况下仍然葆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2.课后补充阅读,丰富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某些中长篇小说的节选。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学生会认为贾宝玉是个爱开玩笑的浪荡子弟,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红楼梦》开篇的木石前盟,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逼上梁山,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可以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章节,乃至整本书,去体会时代背景下那些英雄人物的挣扎与奋起。

三、营造阅读的环境

在班级建设图书角,让它成为了博览群书的阵地,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读书借阅制度,以自己课外阅读和全班集中阅读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走进书中,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到了书所带来的魅力。还可以利用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好胜心盛的特点,举办读书交流会,这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读书的机会和平台,能够与大家交流、共享。在这样的读书氛围中,学生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篇10

其次要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借鉴写作经验。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同学们还必须建立材料库。材料库充实,下笔写文章才会如有源之水,否则,搜肠括肚,也难写出好文章。怎样才能使材料库充实起来呢?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开阔视野,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这是很好的方法。

中学生的生活没有“丰富曲折”的经历,生活十分单调枯燥,很难碰上惊心动魄的事情,很难遇到觉得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很难产生独到的思想观点。那么大量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从中吸取营养,便成为了丰富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情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教育专家严凌君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是啊,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赏李白、杜甫,读屈原、陆游,走进“红楼”,探访“聊斋”,和鲁迅一同“呐喊”“彷徨”,与茅盾一起苦熬“子夜”……一是在阅读中触感。阅读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我们应该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感触。二是在阅读中借助语言。诗词典故或名言警句,就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在写作时适当使用,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

读书是吸收和积累,要想写得好,必须读得有效。有些同学在读书的时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这样读书的效果不好。读书应该要聚精会神,多思考,多咀嚼,才能取得“望表知里”的效果。读,要有一种深入探究的精神,对文章的词句篇章、来龙去脉不弄懂不罢休;读,不能书是书,我是我,而应该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展开想象,让字面上的景、物、人活起来、动起来,深入理解语言情境的奥妙;读,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拨动自己的心弦,激起共鸣,把握文中感情的脉搏,使文章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深入理解作者炼字炼句、构思组材的用心。

最后要求学生勤练笔。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破”,在于学生读懂读透,才能从中受益。另外,同学们读书不能局限于课堂,更要注意得益于课外。如果说,课内的读是“点”,那么课外的广泛阅读才能构成一定的知识面。同学们要自觉地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经常阅读文艺作品、科技读物,对报章杂志上的时文进行评价等,跟同学们经常交流读书心得。这里要提出的一点是同学们要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许多方法,如摘抄重要的句子段落,圈点勾画美好的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对文章进行分析后列出它的结构、提纲等。写读书笔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促使自己读得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留下一些重要资料,以备以后使用;可以进行练笔,提高叙述和说明的技巧等。写读书笔记其实就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篇11

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有效阅读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读过一本读物后,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摘抄下来,让学生有感而发,写读后的感想、写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仿写、续写片段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创造,丰富的阅读是创造的源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大量的语文资源,使他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的结合,既能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总之,通过指导、推荐、各种活动的开展,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书香充满校园,让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二、激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三、阅读需要推广人引导

那么,怎么改变当前小学生的阅读功利化现状?单纯呼吁并等待着人们的观念更新,显然行不通,必须有一两个可实际操作的方法才行。

朱永新认为,建立阅读推广人制度,加强阅读引导,是关键。

蓝琼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家长们选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些家长要求很小的孩子读文学名著,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消化得了这些名著,对于一、二年级学生,绘本图画书最适合他们,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字多图的桥梁书最适合他们,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成长的书,才能让他们感兴趣,也才能真正滋养他们的精神。还有的家长偏好文学类书籍,事实上,对于男孩子来说,科普读物可能更适合他们。所以,要让孩子们读书不功利,有个好的阅读胃口,让阅读推广人发挥起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阅读推广人可以由老师担任,也可以由家长担任,还可以由一些热心阅读的社会人士担任。由他们把那些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能够点燃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好书介绍给孩子们,甚至到学校读给孩子们听。例如深圳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的三叶草故事家庭,就是由故事妈妈组成的团体,到学校把最好的书读给孩子们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瘦身课时”轻松阅读

课内增量阅读要有成效,必须先减量不减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采用的是单元备课,比如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祖国在我心间》中的“图”和“国”的识字教学,就应该让学生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描一描,写一写”去区分,还有“语文天地”也提到本课教学。自读课文我一般也压缩了一半的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在课堂上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来体现课内增量阅读的实效性。

五、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篇12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

    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

    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

    三、读写结合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