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时间:2023-06-06 09:01: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100-02

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同时也是一种疾病。继呼吸、体温、脉搏和血压之后疼痛被确认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一直以来人们对儿童特别是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存在着误区,缺少足够的重视。研究发现新生儿对疼痛有生物学感知能力,与成人相比这种感知更加强烈、持久,新生儿对疼痛存在记忆,且因疼痛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是长期存在的[1]。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不良影响。本文就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3月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53例,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中男27例,女26例,其中足月儿34例,早产儿19例,平均胎龄(37.6±3.5)周,新生儿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平均体重(3095±556)g;对照组中男30例,女23例,其中足月儿32例,早产儿21例,平均胎龄(36.8±3.9)周,平均体重(3125±574)g。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体重等具有可比性,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对所有患儿进行严密监控生命体征变化(每隔3 h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严格隔离,护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护理人员动作宜温柔,态度和缓,给新生儿给予足够的体贴和关爱。

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①改善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床单改用暖色调,可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调节适宜的光线强度和室温。尽量为新生儿营造较为舒适的环境以利于休息。②护理:协助新生儿保持舒适的,如侧位、卧位为佳,屈曲为佳,新生儿保持屈曲可以放松机体。同时,给予新生儿襁褓进行包裹,营造温暖的生存环境。③抚触:将新生儿抱在怀中轻柔的摇晃,或者通过肌肤接触给予新生儿温和的按摩。④非营养性吸吮:致痛操作前先于新生儿口中放置无孔安慰进行非营养性吸吮,然后再进行操作,直至操作完成后,安慰始终保持在新生儿口中[2]。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新生儿接受致痛操作后尽快停止哭泣,恢复平静。⑤口服蔗糖水:疼痛刺激后喂食2 mL30%葡萄糖液,一方面增加了吸吮动作,有利于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同时可以通过刺激甜味味觉达到激活体内内源性阿片的作用,产生镇痛效果。采用以上干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接受疼痛刺激时急性疼痛评分结果。观察两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的面部表情、肢体活动以及声音表现,填写急性疼痛评分量表[3],总分为10分,0~3分表示轻度疼痛,4~7分表示中度疼痛,8~10分表示重度疼痛。

观察两组疼痛刺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 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刺激时急性疼痛评分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轻度疼痛例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5.781 8,P < 0.05;重度疼痛病例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970 3,P < 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执行护理干预前、后执行疼痛操作的生命体征

结果显示:采取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针对实验组新生儿采用以上干预护理操作后再行疼痛性操作,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平稳,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疼痛刺激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疼痛刺激前两组新生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疼痛刺激后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更快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是最为脆弱的个体,机体神经系统及其他各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处于内环境发育不稳定且还未完全适应外环境的时期。不同来源、不同种类的疼痛刺激均会对新生儿造成近期或远期的影响。建立客观的新生儿疼痛评估系统,采取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改善新生儿特护病室的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等护理干预后,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儿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较平稳,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给予襁褓包裹,使新生儿感觉到温暖、安全,可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缓解疼痛。有研究显示,襁褓包裹可以显著减轻新生儿足采血时产生的疼痛,且作用持续时间长。保持侧位、卧位,四肢屈曲是新生儿最舒适、最放松的睡眠姿势,保持适宜,可增加新生儿疼痛承受力。轻柔抚摸,可以增进医护人员与新生儿的感情,使新生儿消除孤独、恐惧的不良情绪,产生安全感,以减少哭闹、促进睡眠。非营养性吮吸,可以分散新生儿注意力,减少新生儿疼痛操作时的激惹状态,而非营养性吮吸可以减缓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口服蔗糖,不仅可以预防性控制疼痛,还可缩短啼哭时间。

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疼痛刺激时,血氧饱和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心率、血压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疼痛刺激对新生儿具有明显的近期影响[4]。我院在新生儿救治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轻度疼痛病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病例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且疼痛刺激后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更快恢复正常。可见在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新生儿的各种应激反应,有助于患儿生命体征尽快恢复正常[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生儿的康复,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因此,临床应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普及,树立正确的护理态度,加强人文关怀。在执行疼痛性操作时,选择新生儿最佳状态,或提前执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将避免或减轻操作性疼痛。此外,将所采取的日常干预措施纳入到临床工作指南当中,是新生儿监护室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内容[6]。

[参考文献]

[1] 陈颖,楼建华,章雅青. 对新生儿疼痛护理的探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2):2080-2082.

[2] 唐晓燕,甄宏,韦玉华,等. 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医疗操作性疼痛的干预研究[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6):574-576.

[3] Merboth M K,Barnason S. Managing pain: the fifth vital sign[J]. 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75-383.

[4] 陈梦莹. 新生儿疼痛对机体的近期和远期影响[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37(2):112-115.

篇2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我院实行择期手术[4]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整体全面的手术室护理,满足每个患者的各项要求。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值进行记录,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生命体征,术后调查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1.2.1术前护理

手术护士在接到医生的手术通知单之后,首先需要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及检查数据如血压、呼吸、心率等是否正常。对患者的病情和情况要有所了解,同时自己制定对患者的术前访谈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自己负责手术整个过程并自我介绍,基本工作做好之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术前注意事项,手术麻醉的过程和术后各种行为的训练指导如翻身、咳嗽、排便等,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让患者对手术的过程和麻醉的目的、过程、意义有所了解,同时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增强患者身体对于手术的耐受能力,减轻乃至消除患者的术前紧张心理。

1.2.2术中护理

再次核对患者的病历及基本病情和手术的房间号,以免出现意外,对待患者要积极热情,患者如有紧张心理需及时安慰以平复其心情,对手术室的设备及设置向患者做简单介绍,重点向患者讲述手术过程中与麻醉的配合及注意的事项,手术过程患者的安排,手术过程中创造适宜的手术室环境,温度调整在21~25℃,湿度保持在50%左右,操作过程需要做到轻、准、稳,应避免声响过大而影响患者,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即使交谈也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手术时手机应关机或调静音,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术中巡回护士需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面部表情及呼气的幅度,并做好记录,同时询问患者是否不适,如有问题及时处理,让患者舒适放心[4]。

1.2.3术后护理

手术过后送患者回病房,两天后,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关心患者的伤口、饮食、心理及精神状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效果及愈合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早日恢复的信心,并且诚恳的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整个手术室护理进行满意度的测试。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生命体征、护理的满意度等三方面的调查,心理方面;术前术后用同一种焦虑自评量测表[5]来测量患者的焦虑值,将其换算为标准分,其得分越高表明焦虑越明显。生命体征:术前,术中,术后分别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满意度:由巡回护士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可分为相当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患者可凭此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和术后焦虑值比较

对照组术前焦虑值(35.5±3.40)分,术后焦虑值(12.8±2.42)分,焦虑差值(20.7±1.23)分;观察组术前焦虑值(25.6±2.99)分,术后焦虑值(4.2±2.34)分,焦虑差值(21.4±2.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生命体征较术前改变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满意度调查比较

观察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也变得愈发严重,导致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对人们的工作及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患有呼吸内科重症的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的能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因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降低病死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7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研究探讨适合该疾病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我i小红男35例,女37例,年龄24~80岁,平均(48.2±1.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消失,呼吸通畅,身体各项指标有较大程度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消失,呼吸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在一个稳定状态,身体各项指标得到一定的恢复,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未消失,呼吸困难症状较严重,病情不断加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严重制约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4.4%,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护理

3.1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疾病一般均能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及经济上的负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及恐惧的情绪。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解,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真心为患者着想的思想,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向患者相关疾病的知识,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要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注意与患者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心声,致力于为患者排忧解难,获取患者信赖,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治愈率。

3.2生命体征监测

由于疾病的干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及一系列的生命体征,对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缓解患者痛苦,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深度、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情况,并定时做好数据记录,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3.3氧疗护理

呼吸困难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容易出现休克症状,严重的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氧疗护理,在患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缺氧症状时,或者是表现出呼吸困难的情况时给予其合理的吸氧治疗,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方法供氧。氧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正确的使用气雾剂,为避免感染尤其要注意消毒处理。

3.4机械通气护理

篇4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7~2009年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77例,男70例,女5例;年龄6~73岁;脾破裂34例,肝破裂6例,肝挫伤2例,肾挫伤15例,肾破裂2例,腹膜后血肿1例,小肠穿孔15例,小肠横断1例,肠系膜裂伤1例。手术治疗59例,本组经抢救死亡1例,其余痊愈出院。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有腹内脏器损伤[1]:①早期出现休克;②持续性腹痛并有加重趋势;③有固定的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④呕血、便血或尿血;⑤腹部有移动性浊音。

护 理

急救护理:①护理措施:使用18号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道快速输液、输血。取仰卧中凹位,经鼻道管给氧,氧流量6L/分,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行心电监护。②术前准备:大部分患者需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在密切观察和积极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导尿、胃肠减压。

病情观察:①严密观察全身情况:每隔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1次,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皮肤色泽、末梢循环、体温、尿量,做好记录。若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下降提示休克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手术准备。本组病例合并休克43例,经仔细观察、及时处理、精心护理,仅1例抢救无效死亡。②密切观察腹部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立即通知医生决定手术治疗: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穿或灌洗阳性;腹腔有游离气体;胃肠道出血;持续性低血压难以用腹部以外的情况解释的。③禁食、禁饮:因腹部损伤患者可能有胃肠穿孔或肠麻痹,诊断未明确前应绝对禁食、禁水、禁灌肠,以防肠内容物漏出增加并加重腹痛和病情[2]。④:绝对卧床休息,禁止随意搬动伤员,以免加重腹痛;协助采取舒适的,如腹部剧痛、面色苍白、恶心呕出冷汗,应让其平卧屈膝,以使腹部肌肉松弛,减轻疼痛。⑤处理:明确诊断后的处理主要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手术治疗59例,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非手术治疗18例,其护理观察措施: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复查X线、B超CT检查,了解治疗效果。17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

术后护理:术后平卧6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过后取半卧位。尽量让腹腔残留液体流入盆腔,预防膈下血肿及膈下气肿的形成,尽早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有利于恢复胃肠功能。观察生命体征及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严重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多个重要脏器损伤,患者病情凶猛,往往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及家属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根据其心理特征,我们接诊时,要主动快速安排就诊和治疗,本组病例均安置在抢救室,形成医护人员围着病人转的局面,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帮助解决就医中的问题,向他们详细讲解有关病情和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结 果

经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76例治愈出院,1例因肝、脾破裂,伤势严重死亡,其他无并发症。

讨 论

经上述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情变化快,有些症状隐匿、体征较轻,不能及时诊断。如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细致观察、及时明确诊断,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动态变化,能尽早发现内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为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合理依据。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恢复。

篇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04-01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例脑卒中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急救与护理后患者的生命指征变化情况。结果 误吸后1h患者体温升高与误吸后48h相比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其它各项生命体征与误吸后48h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显性误吸;呼吸衰竭;临床急救;护理

误吸在临床中是指液体、食物以及唾液等经声带裂隙而进入到气管当中的情况[1]。误吸可分为显性误吸与隐性误吸两种,并发咳嗽症状的误吸称之为显性误吸,未并发咳嗽症状的误吸被称为隐性误吸。误吸可导致引入性肺炎、窒息以及呼吸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本次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救治的12例脑卒中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从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回顾性分析涉及资料为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救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共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为72~89岁,平均79.56±3.27岁;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73~88岁。全部患者均有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史,脑卒中病情稳定后遗留有吞咽反射障碍、进食饮水咳呛等症状;脑卒中后并发意识模糊者5例。

1.2 方法

1.2.1 急救与护理 急救时应及时去除误吸诱因[3],给予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除法清除气道内的异物与分泌物,清除误吸的异物后给予吸氧治疗以及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的具体症状并对症处理,给予脏器功能支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对于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应注意及时给予利尿、强心以及扩张血管的综合治疗[4]。

急救过程中配合医生行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除术,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持续高热、呛咳及生命体征指标超过或低于正常值范围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汇报,并给予相应处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注意预防再误吸的发生。

1.2.2 统计学处理 对比误吸后1h时与给予急救护理后即误吸后48h及误吸后5d时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及SPO2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48h与5d时的数据分别与1h数据进行对比,采取t检验,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误吸后1h患者体温升高与误吸后48h相比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其它各项生命体征与误吸后48h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误吸后不同时段患者生命体征统计对比表(x±s)

3. 讨论

急救时应尽快将吸入物吸出,尽快恢复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尽早吸出吸入的异物以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可有效改善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具体操作时可使患者取侧卧位,采取震荡法与叩击法将肺叶当中的异物吸引出来。本组中急救患者于急救6分钟后苏醒。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监护患者的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吸引成功后注意对吸出物的性质与量进行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显性误吸后主要临床特征有体温升高,咳脓性痰或者咳痰量显著增加,呼吸频率加快,呼吸窘迫,低氧合分数,出现低氧血症,血气分析显示为急性的I型呼吸衰竭,肺部可见新湿音,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或者中性粒细胞数增加,胸部X片可见肺部的新浸润性阴影,阴影部位与发生误吸时的有关。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及时掌握患者相关化验、检查的结果,以正确判断是否出现误吸。喂食过程当中发生误吸的比较容易判定,但应注意对留置胃管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并结合鼻饲的时间、量、及、进食过程中是否出现呛咳、是否有胃内容物反流、呕吐等情况作出基本判断。

急救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以及严密的病情观察,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体温、心率、痰、咳嗽情况、意识状况、循环状态及血氧饱和度。定时测量患者体温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发热症状有无缓解。本组病例于显性误吸发生后的6h内发生肺炎合并细菌性感染,进而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于1内发生,于24h内可达峰值。经过急救与护理后大部分的患者病情于48h内出现好转,生命体征显著改善,5d左右病情趋于稳定。于病情稳定后给予重点监护,预防再误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雪英.11例误吸致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1):126-127.

篇6

1 一般资料

9例病人中,有抑郁症病史两人,有两次以上自杀行为的1人,9例病人来我院急诊时均为昏迷状态,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气分析提示多伴有呼吸衰竭。

2抢救及护理

2.1立即洗胃,排除毒物

患者来院时病情危重,有效时间内彻底洗胃是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对昏迷病人结合血气常先给予气管插管后给予洗胃,以防浅昏迷病人躁动或深昏迷呼吸形态改变,导致病人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2血液灌流,排除血液中的毒素

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具有高效、广谱解毒效应吸附装置,来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尤其适用于脂溶性高,体内分布量大,易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或毒物[1]。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血液灌流是清除毒物有效手段。本组9例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但严密监护下血液灌流,行呼吸机辅助呼吸3例,上述例1病人在血液灌流中,血压下降并不断抽搐,给予多巴胺维持血压、苯巴比妥抗抽搐治疗。因此在灌流过程注意①生命体征观察:观察患者BP P R SPO2 等变化,及时吸痰,维持呼吸功能;密切观察瞳孔、神志、监测水、电解质、尿量变化,记录出入量,为抢救提供依据;②观察深静脉穿刺点有无液体外渗,保持通路通常,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准确。③基础护理:由于患者意识不清,且行导泻,保持床单位、皮肤清洁防褥疮。④每次灌流约2-3h,第一次灌流后和清除血中大量毒物,但由于部分进入组织的毒物还会不断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中毒症状再次加重[2]因此根据患者行第二次或第三次血液灌流。本组病人均行两次血液灌流。

2.3灌流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症变化。患者因毒物对组织器官损害,生命体症及不稳定并仍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症监护尤为重要。病人BP 10.7/5.73 P 160次分,R 28次分,口鼻涌出淡红色液体,血气分析ph7.09、pco29.06。出现明显急性肺损伤,酸中毒症状。立即升压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大剂量激素及有效抗生素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

(2)掌握药物机理,认真执行各项治疗措施 在抢救重症安眠药药物中毒中纳洛酮已作为催醒的药物,但在临床使用中,护士应了解用药机理,认真执行医嘱,并作好交接班,以防止纳洛酮的使用对抽搐病人造成不利影响。

(3)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 血液灌流时流量慢易发生凝血,流量快则吸附不彻底易吸附肝素,故血液灌流所用肝素剂量不好掌握,所以随时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鼻钮、深静脉置管无渗血渗液等现象。

(4)注意尿量变化,掌握利尿剂的使用时机 在治疗中,利尿促进毒物排泄,也是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而在病人血压不稳、低钾等不宜利尿。因此应观察病人血压、尿量及水、电解质的情况,掌握利尿剂使用时机。

2.4呼吸衰竭抢救和护理

镇静安眠药口服后迅速吸收,抑制呼吸中枢同时药物毒性作用引起心、肝肾各脏器功能损害,导致肺水肿并不同程度肺部感染。9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肺部感染,上述两例病人呼吸机设置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做好气道湿化,及时吸痰,严密监测血气,呼吸机运转情况,同时积极抗感染治疗及各项对症治疗,患者两天后出现7-9次/分的自主呼吸,改为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模式,5天后脱机。

2.5昏迷病人的护理

9例重症病人最长昏迷时间为172小时,均无褥疮等并发症发生。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护士须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其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地救治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护士应定时翻身扣背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气管插管刻度、气囊定时检查并做好交接班防止脱出或移位。

(3)保持各导管通畅 昏迷病人身上一般会有尿管胃管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护士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4) 昏迷病人苏醒期的护理 昏迷苏醒期病人会出现嗜睡、谵妄、躁动等现象,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以防病人拔除气管插管等护理管道,合理使用约束带等保护具并注意观察四肢的末梢循环,防止意外发生。

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在急救护理中女性服毒是男性的4.5倍。这除了给予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外,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外,要注意积极采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如表情、眼神、手势、体态语言和其他沟通方式(如图像写字板等)以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给患者提供希望,关爱。同时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病中的表现,训练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让患者学会如何去适应社会,鼓励患者树立正向人生观。[3]

结论 迅速阻止毒物吸收,有效排毒,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实施各项急救措施和精心的护理是成功救治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病人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7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迟发性脾破裂患者10例,其中有3例为女性患者,7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27岁-63岁之间,平均为45.0岁。10例患者汇总,有4例患者为左下胸部外伤,6例患者为腹部外伤;9例患者为脾包膜下破裂,1例为中央性脾破裂;对10例患者分别行以CT检查和B超检查,有7例得到B超证实,3例得到CT证实,对患者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有3例患者血液不凝固。

1.2护理方法

对患者行严密性急诊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询问既往病史、动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与腹部症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基础护理以及术前准备等,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10例迟发性脾破裂患者中,不存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概率为0%,且病死率为0%,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1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表示满意,有8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不存在不满意情况,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迟发性脾破裂患者行以严密性急诊观察与护理,10例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以及病死情况,护理效果非常显著,而且护理满意度较好,与张红宇[2]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

急诊观察护理过程中,首先,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由于留观室患者在腹部外伤的基础上,多伴有其它损伤情况,例如,不明显错位四肢骨折、肋骨骨折、皮肤裂伤以及皮肤擦伤等,患者极易因这些损伤造成的不适,或是疼痛转移自身注意力,而且迟发性脾破裂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特征,或是腹部症状,极易漏诊。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损伤原因、损伤地点、损伤时间、外力方向、外力大小、外力性质以及身体着力部位、检查与治疗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如果患者为高处坠落损伤,要对患者的着地姿势、坠落高度进行准确把握[3]。

其次,动态观察患者的特征以及腹部症状:一般情况下,留观室患者均接受了详细检查,但护理人员不能因为患者的检查结果呈现为阴性,便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腹痛情况、部位、性质、疼痛是否存突变、疼痛范围、是否存在腹膜刺激症状、刺激程度、刺激范围以及头晕、皮肤湿冷、心慌、心悸与口渴等早期伴随休克症状。

再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如果患者病情无法确诊,需要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测主要有:间隔20min,测量并对比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指标;对患者的心率、脉压给予高度重视。早期迟发性脾破裂并不存在失血量过大的情况,相对于血压而言,脉压、心率指标更具敏感性,如果患者血压下降、脉压降低、心率加快,极易出现早期休克;间隔30min,对患者的腹部体征进行检查,观察腹膜刺激症程度与范围;定期检测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量以及血空细胞计数;观察患者出入液量以及尿量变化情况。

又次,患者观察阶段,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出现不必要活动,并告知患者观察阶段不能使用镇痛药,避免患者实际病情被掩盖,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如果患者的腹痛情况逐渐加重,或是突然减缓;血压不稳或下降;腹腔穿刺血液不凝固;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逐渐减少;脉压缩小;心率增快;病况恶化;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腹胀;腹膜刺激征范围扩大等情况,要及时上报医生,准本急诊手术。

篇8

【关键词】颅脑外察护理

颅脑损失的病人,病情急、伤势严重、威胁生命。如何做好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护理上需要十分细心、周到全面、全神贯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协助每位患者达到最佳康复。

1病情观察

1.1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观察意识是否清醒,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演变过程,通过病人对语言的回答,眼睛的活动,定位动作来判断病人是否清醒、昏睡、浅昏迷、深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协助辨别脑损伤的轻重,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及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观察病人意识状态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程度及变化。

1.2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直径为2.5-4.0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瞳孔等大正圆,一侧瞳孔散大可能是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亦可能是颅内占位性病变或小脑幕切迹压迫动眼神经所致;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脑疝晚期或脑干缺氧的表现,看瞳孔变化时应了解瞳孔变化的发展过程,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神经体征等是否异常,才能评价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1.3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症状。是机体内压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集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的控制。正常状态下,应该维持在一定范围且互相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生命体征能反映身心的微小变异。通过观察生命体征可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于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4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头痛,头痛的程度和性质,一般颅脑外伤患者具有头痛、呕吐。如果发现头痛为搏动性,呕吐呈喷射性有视力模糊,最好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降低颅内压,高流量氧气吸入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气流量达到3-4升/分,以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1.5肢体活动的情况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瘫痪程度等。出现一侧瘫痪或两侧肢体不详,提示颅内高压的可能。反复头痛、呕吐伴偏瘫,颅内血肿、脑出血,需要及时手术降压。由安静转入躁动,由躁动转入安静,需要查CT,是否有病情恶化趋势。

2基础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深昏迷病人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口腔内分泌物排除。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不能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呕吐时将头转向一侧以免误吸。深昏迷病人应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短期不能清醒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要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和湿度,湿化气道,避免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同时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有效的供给药物。

2.2中枢性高热病人的护理中枢性高热病人做好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分为局部降温和冷疗两种。冷疗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与原发的物理作用使体温降低。药物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退热

2.3防治发生继发感染长期卧床及昏迷的病人,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尤应注意骶尾部、足跟、耳部等骨隆突部位,消瘦者伤后初期及高热者常需每小时翻身,长期昏迷的一般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昏迷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短暂尿滁留后继以尿床。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感染的主要原因。必须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导尿过程中,加强会护理,夹闭导尿管并定时,以训练膀胱贮尿功能;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5天,已减少泌尿系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眼睑闭合不全者,给予眼药膏保护;无需随时观察瞳孔时,可用纱布遮盖上眼睑。脑损伤病人因意识不清或肢体功能障碍,可发生关节挛缩和肌萎缩,应保持病人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作四肢关节被活动及肌按摩2-3次,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

2.4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意外伤害,疼痛的刺激及伤后有后遗症的顾虑,往往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性格改变,需保证患者充分睡眠,增加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鼓励他们要有信心敢于面对现实,积极接受治疗。

2.5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交代家属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严禁喧哗,减少探视,做好患者的清洁卫生,让患者舒适,多食蔬菜水果,预防便秘,遵医嘱按时服口服药,合理膳食指导,因人而异,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适量锻炼身体,有意识障碍及偏瘫者应注意安全,床上翻身活动,行走时需要有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病人出院后语言肢体功能锻炼是一个持续过程,家属应持之以恒,通过学习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在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前,少去公共场所,注意自我保护,防止感染其他疾病,使患者在一个快乐温馨的环境中生活。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62-0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的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以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对提高脑疝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136例脑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收到了较好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36例,男性91人,女性45人;年龄6~88岁,平均年龄50.9岁。按病因分组,脑血管意外49例(36.03%),颅内肿瘤3例(2.21%),颅脑外伤84例(61.76%);按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组,6~7分45例(33.09%),4~5分61例(44.85%),3分30例(22.06%);按术前瞳孔情况分组,单侧瞳孔散大101例(74.26%),双侧瞳孔散大35例(25.74%)。

1.2治疗情况:所有病例经过临床表现和头颅CT扫描检查予以确诊。术前给予以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及静脉推注速尿20~40mg等措施进行处理。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术进行手术;术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脱水脑保护、营养支持、控制感染、止血等综合性处理,并严密观察颅内压(ICP)波动情况,其中ICP监测87例(63.97%),术后亚低温治疗53例(38.97%),术后行气管切开26例(19.12%)。

2 脑疝患者术后的护理对策

术后24~48h是颅内继发性出血最常发生的时间,需持续心电监护,动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骨窗张力、ICP及神经系统体征等,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2.1骨窗张力的观察:本组病例均进行了标准的大骨瓣减压手术,对未行ICP监测的患者,骨窗张力的变化可直接反应颅内压的状况。去骨瓣减压术后,我们不仅要保护和护理好骨窗,同时也应动态的观察骨窗张力。骨窗张力应作为床旁交接班的重点工作之一,双方一起轻轻触摸骨瓣部位共同感受骨窗的张力。如果张力逐渐降低,说明患者处于恢复期;如果张力逐渐升高,同时伴有患者意识加深、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血肿,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处理。本组病例通过骨窗张力、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发现3例迟发性血肿,经第2次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均预后良好。

2.2 ICP监测的管理:ICP增高将引起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此,ICP应结合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准确的判断,抓住微妙变化的时刻,即抓住了抢救时机。

2.2.1当ICP

2.2.2 在ICP监测过程中,应排除影响ICP的因素:在监测过程中发现ICP缓慢升高,伴有呼吸困难,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但患者意识、瞳孔未发生变化,应考虑有呼吸道阻塞,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一定的高度,防止引流管的扭曲、堵塞、脱出,如发现ICP增高,而引流袋内引流量较少,应检查是否有堵塞、脱出。

2.3 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

2.3.1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进食后抬高床头,防止食物逆流而引起肺部感染。

2.3.2加强翻身拍背,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2.3.3颅脑损伤后能反射性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并及时处理。

2.3.4部分患者因丘脑下部受损,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出现中枢性高热,应尽早行亚低温治疗,以减轻脑组织的耗氧量,防止脑水肿。在亚低温治疗期间,使体温控制在32 ℃~34 ℃为宜,降温、复温过程应平稳缓慢进行,以保证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特别对老人和儿童,体温不可降得过快、过低(>33℃)。

3 对脑疝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疝患者虽病情危重,但并非“不治之症”。本组病例中残及恢复良好的高达71.32%,说明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解除脑疝状态,病人能恢复良好。而术后的观察与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护神”,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1医护人员在临床救治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及前瞻性,能熟练的应对病情变化。

3.2重视临床体征:脑疝患者虽然病情重,发展快,但存在一个过程。护士作为病情观察的前哨卫兵,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是在护理人员相对较少时间段,应防止因巡视不及时而延误抢救时机。

3.3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病情观察与处理能力、急救动手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才能为抢救工作赢取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救治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总之,ICP监测能准确反应ICP的变化,结合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能及时准确判断和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发展,为术后的治疗护理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脑疝患者的生命虽然得到了救治,但后期的生存质量也是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24-01

引言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中常见的导致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其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导致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科中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失血性休克,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导致救治困难[1]。本文主要是回顾总结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休克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死亡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产妇共27例。产妇年龄在24岁到32岁之间,其中初产妇为19例,经产妇8例。入选孕妇均符合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产妇的血小板均少于100×109/L,凝血酶原凝血时间均在3min以上。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小于125g/L。

1.2 病因分析:导致患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有15例,占55.6%;胎盘因素6例,占22.2%;软产道受损4例;占14.8%;2例凝血障碍,占7.41%。

2 抢救和护理

2.1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在产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阴道流血量增加,并且情绪烦躁,脸色苍白等表观症状时,需要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其血压和脉象等,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与此同时,需要给患者给予正压的高流量吸氧操作,并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工作的开展。需要观察患者的每小时的尿量,以及患者是否有出现有溶血变态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有腰痛以及皮疹等。

2.2 抢救护理:由于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患者大量失血导致患者体内的血容量不足而发生休克。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生理指标等进行严密观察。对于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首要的抢救工作是查找失血性休克的原因,迅速补充血容量。为了避免患者的器质性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应该在患者发生休克的4小时内改善其微循环障碍。护理工作人员要协助医生估计患者的出血量,可以通过在产妇臀部垫接血器收集计算患者的出血量。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观察,是否出现凝固等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治疗。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各种的并发症。例如患者是否有出现内脏的血栓,一般患者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整个抢救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在抢救时的用药情况和用药剂量等。

2.3 基础护理:要将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产妇的摆置于平卧位,使得患者的脑部能有一定的血液供应,避免休克对于患者脑部缺氧的损伤。另外由于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应该将患者的头偏向于一侧放置,这样能避免患者因为舌根后坠而出现窒息等。休克还会使得患者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出现衰减,因此必要时需要给患者进行吸痰操作,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注意给患者进行保暖,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患者流失大量的血液,其机体的体温等会有所下降,而且其机体的免疫力也同时下降,容易感染细菌引发疾病。常见的感染是呼吸道感染。因此需要给患者进行保暖护理。协助进行患者切口的护理以及会阴护理等。要及时更换患者切口辅料,保持患者切口处保证干爽。另外对患者的会阴处需要进行消毒清洁处理。可以用碘伏对尿道外口进行搽拭消毒,对会阴进行搽洗,避免发生感染。患者在48小时后可以拔除尿管,并且可以叮嘱患者多喝水,保证尿液充足,避免尿路感染。另外需要观察患者的体温以及其他生命体征等情况,需要及时将患者的贫血症进行纠正,保证电解质平衡。一旦患者发生体温升高,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出现感染,需要及时报告医生。患者的情况稳定后,可以鼓励患者早日下床进行运动,避免卧床时间太长。在患者身体允许情况允许下,鼓励患者进行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的知识及产后健康教育等。

3 结果

27例发生产后失血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中,均没有发生死亡病例。其中有12例成功纠正DIC和失血性休克的状态,术后的生命体征稳定;有11例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术后的生命体征等恢复正常,切口等恢复良好。患者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00-03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相对于开放手术,其优点是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患者恢复快等特点,但由于手术原因,将给患者造成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心理和身体的舒适改变。为了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提高病人术后舒适程度,我科对2007年8月~2009年3月行TuRP手术患者98例,采取了术中的不同护理干预措施,术后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以分析影响患者生命体征及舒适程度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把病人的痛苦降低到最低程度。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经检查诊断符合TuRP手术指征,神志清楚,语言表达正确,术后自愿参加问卷调查男性患者98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5±11.3)岁,无明显心肺疾患及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根据患者手术安排的日期(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取手术间盖棉被,常规铺手术巾,膀胱冲洗液加温至37°C;对照组采取电热毯加温保暖,盖棉被,使用室温膀胱冲洗液,两组手术间室温维持在22°C~25°C。分别于手术前20min、手术开始30min、60min、术后1h,由巡回护士负责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及主观资料,以统计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根据我科以前积累的护理资料,制定了TuRP术后调查表,于术后第3天由专业组长进行发放,并当场收回,实际发放98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分析

术中采取方差分析,术后调查数据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对生命体征的比较

对照组在手术开始30min、60min体温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毕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体温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体温的变化。见表1。

2.2 术后影响病人舒适改变的原因分析

影响病人舒适程度的因素是:中度疼痛12例,占12.2%;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重度)17例,占17.3%;(重度)担心继发便秘、出血、管道脱落各9例,各占9.1%;重度血尿8例,占8.1%;见表2

表2 行TuRP98例患者术后影响舒适程度的原因

2.3 疾病认知程度对舒适程度的影响分析

从疾病认知程度对病员术后舒适程度的影响中可见:不了解23例,占23.4%;基本了解43例,占43.8%;完全了解29例,占29.6%。见表3

表3 疾病认知程度对舒适程度的影响分析

2.4 文化程度对病人术后舒适影响分析

文化程度对病人术后舒适程度影响密切相关,重度舒适改变中:大专及以上12例,占12.4%;中学10例,占10.2%;小 学及以下2例,占2.0%;用等级秩和检验:(HC=9.67,P<0.05)。见表4。

表4 文化程度对病人术后舒适程度的影响

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生命体征的稳定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生命体征变化会引起代谢功能紊乱甚至死亡。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原因为:(1)注入大量低温液体;(2)手术室温度偏低,冲洗液未加温;(3)麻醉肌肉松弛后机体产热减少,抑制温度调节的防御反应;(4)手术野的暴露。以上原因均可使术中热量散失而影响患者导致体温降低。

低体温使组织器官代谢降低,从而可对组织起保护作用;而另一方面,低体温抑制免疫功能,导致凝血机制紊乱等,可使循环系统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心脏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1]。结果:采用手术间加盖棉被及膀胱冲洗液加温维持在37℃的方法能使TuRP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保持相对稳定,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及术中寒战、躁动等低体温症状发生。

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加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 。护理学认为,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和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体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3]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在开展以人为本护理工作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病人的身心处在最佳接受治疗康复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能力。

通过表2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影响患者舒适程度的因素权重分值的前4位因素为:疼痛、活动受限与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管道脱落、继发便秘、出血及血尿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促进病人的康复、缩短住院天 数,减少医疗费用。

针对调查结果中反映出患者术后疼痛带来的不适:(1)加强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正确面对,加强心理疏通,消除紧张情绪,尤其是取得家属的配合与支持;(2)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对自控镇痛泵的使用,以达满意镇痛效果;(3)对留置尿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在术后要注意留置尿管的固定方法,防止因护理不当造成尿管对尿道的刺激而引起的疼痛;(4)严格预防感染。

因活动受限与生活不能自理所带来的不舒适,采用护理预防措施促进患者舒适:(1)可以使用气垫以减少身体局部受压来增加病人的舒适感;(2)介绍术后翻身的要点与方法,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6h可协助病人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翻身;术后12h可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抬高下肢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每次5min左右,减少下肢血栓形成,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担心便秘引起继发出血:(1)加强术后饮食指导,改变饮食结构,进食易消化,含纤维多的食物;(2)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使用福松等药物治疗;(3)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饮水量在2500ml/d以上,一方面,达到自然冲洗尿管,减少因尿管刺激引起的不适,另一方面促进肠道水分吸收,减少便秘引起继发出血的发生。

从疾病不同认知程度对舒适的影响分析中可看出(表2):不同认知程度对术后舒适的影响有明显差异(P<0.05)。基本了解知识的病人,对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效果信心不足,表现出过于担心而造成对舒适改变程度较重,对这类病人:(1)在与病人沟通过程中,护士要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术前应耐心向其讲解前列腺增生的有关知识和该手术优点及术中配合,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让其了解病情及手术治疗效果;(3)以实例进行介绍:选择病区内已行该手术患者向其介绍自身的感受与手术效果,以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4)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

不同文化程度对病人术后舒适程度的影响分析中显示(P<0.05,表4)。文化程度越高,舒适改变的程度越重,文化程度对病人的舒适改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对自身病情的关注和自理能力方面,知识分子 较其他人敏感。在病情允许条件下,尽量让病人参与生活护理,以减少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因手术后短期生活不能自理所带来的心理不适,护士在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应换位思考,进行心理疏导,亲切关心病人,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给予恰如其分的护理,这有助于促进护患双方相互理解、沟通,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达到满意的结果。

在TuRP中,患者的舒适程度及生命体征受较多因素影响,通过本组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膀胱冲洗液的温度维持在37°C,使之与人体温度接近,避免低体温对人体的刺激,是维持TuRP术中生命体征稳定的有效方法,术后采取提高病人舒适程度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得到了最佳的护理。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82-01

现代颅脑外科手术随着神经放射学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更加趋于准确和精细,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然而,开颅手术后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缝合时损伤脑皮层血管,病人躁动引起颅内压增高等原因极易引起颅内继发出血,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可以导致脑疝发生,从而危及病人生命,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出血多发生在手术后24~48小时内,因此术后的监护和防治对决定病人预后至关重要。从2011月至2012月我院收治39例颅脑手术病人,现将该病的监护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9例患者,男39例,女10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2岁,血肿碎吸术后2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12例,脑膜癌切除术后7例,术后出现颅内继发性出血2例,因细心观察及护理,除1例因出血过多而死亡外,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

2术后监护

2 .1意识状态监护

意识状态改变常是术后病情变化的早期信号,大多因为颅内压增高导致脑出血,脑疝或脑干受损。一般意识状态分为清醒、模糊、嗜睡、谵妄、昏睡、昏迷等几项,术后麻醉清醒后立即记录。因意识状态改变较突然.早期应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病情稳定后间隔可延长.镇静药干扰意识观察,应慎用并注意鉴别患者是正常睡眠还是病态的昏睡。本组1例患者术后1日意识状态由清醒转为嗜睡,护士及时发现,立即报告值班医生,经CT扫描确认为颅内继发性出血,立即开颅进行了颅内血肿清除术。

2.2生命体征监护

颅脑手术后应严密监护生命体征,每30分钟监测并记录一次,颅内压增高的急性期可伴有生命体征的特殊改变一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减慢,即cushing反应,术后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若出现此反应应考虑继发血肿,而且说明颅内压己重度升高,必须及时处理。

2.3瞳孔的观察

术后颅内血肿,特别是幕上血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会出现脑疝,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为其特征,术后应密切监护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情况,并详细记录,以便前后对比观察。正常瞳孔直径2.5~4.5cm,双侧若相差大干0.5mm则对诊断有意义,眼球损伤,应用某些升压药物可引起瞳孔散大,应予鉴别。

2.4引流液及伤口观察

颅脑手术后常在术区脑内、脑室内、硬膜外放置引流管,护理时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排液量、颜色,当有脑脊液混杂进,血性引流液可很多,而非真正的出血.可将标本滴于纱或吸水纸上,如见血迹外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则可判断有脑脊液。另一方面,有血肿形成时,故不能根据引流量诊断或排除血肿形成,应看伤口张力,有血肿时张力高,本组1例患者,术后2日内意识状态改变并发现伤口张力高,经检查发现为颅内血肿形成,做了及时处理,从而未延误抢救时机。

3术后护理

3.1一般术后应绝对卧床,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一切刺激。头置冰袋以防止出血。为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可将床头抬高30°。术后3天仍昏迷者行鼻饲,给高热量饮食。有脑室出血者早期行脑室引流,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吸氧等。定时翻身,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注意口腔护理,一般用1.5~2%的双氧水,盐水等清洗,1日2~3次,加强肢体护理,保持功能位,经常按摩以预防肌萎缩和足下垂。

3.2躁动的护理

躁动不安是颅脑手术后的常见表现,引起躁动不安是颅内血肿所致的颅内高压状态。当伤员突然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安静深睡时,应提高警惕,观察是否有伤情恶化。须仔细检查躁动原因并逐一加以解除。切勿轻率给予慎静剂,以防混淆观察,躁动都不能强加约束,以免过份挣扎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加大出血,可加床档以防坠床,必要时专人守护,勤剪指甲或戴手套以防抓伤,加强卫生处理,保持床被平整,以防皮肤擦伤。

3.3心理护理

颅脑手术病情严重,患者术后不仅疼痛,清醒后心理压力较大,再有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存在焦虑、恐惧心理。针列此种情况,术后应对患者多做解释安慰工作,讲解有关医疗知识,以免压力大引起血压增高,影响病情,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疾病尽早痊愈。

4结语

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多数伴有意识障碍,不能主诉病情,容易延误诊断,因此仔细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是神经外科护士极其重要的任务。通过对39例开颅手术后,患者的细心观察和护理,我们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说明颅脑手术后的护理在其愈后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与治疗,才能防止发生意外,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