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供应商指的是那些向买方提品或服务并相应收取货币作为报酬的实体。供应商管理是指对供应商的了解、选择、开发、使用和控制等综合性管理工作的总称,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管理机制。属于一种合作的关系,供应商管理最先是在口本企业中采用。它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共同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当客户关系处于供应链环管理环境下时,属于一种战略性的合作关系,提倡双赢。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供应商与买方的关系开始发生战略性的变化。供应商管理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价格谈判的范畴。二十一世纪初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业绩领先的公司集中采购和最优价格法两项传统方法只占总成本节约的41%,其他很大部分与采用更先进的供应商管理模式有关。本文通过对企业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改善企业供应商管理的水平。
一、供应商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
供应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管理机制。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在实现准时化采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传统企业的关系表现可以分为三种:竞争性关系、合同性关系以及合作性关系。而且存在于企业之间更多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属于一种是非合作性竞争。供应商管理能够维护客户关系,以确保成功的合作关系。从购买方与供应商关系的转变过程来看,供应商管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此阶段,供应商与采购的双方处于对立的立场,利益才是他们的核心。而且,双方的关系并不长久,并且不稳定。此时,采购方一般会忽略供应商的利益。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问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管理体系。
(2)供应链管理阶段。此阶段,供应商与采购的双方开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这个阶段采购方开始与供应商一起努力改进质量、成本和交货期。
(3)战略协同阶段。此阶段,采购方更加重视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业务以及流程都以实现一体化,提高里双方的合作效率。双方有一致的战略和政策,并且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最终建立坚实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企业供应商管理中的问题
就当前企业而言,供应商管理的水平是有差别的,而且是参差不齐的。只有很少企业达到了战略协同管理阶段,大多数仍处于供应链管理层面,且其总体水平不高。企业供应商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
(1)供应商库管理方式不正确。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具有了供应商数据库,而且根据一定的原则对供应商库进行了分级管理,但是在对供应商库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缺乏动态管理;盲口减少供应商数量。有的采购管理者错误地以为战略供应商管理就是单纯的减少数量,但单纯减少供应商数量导致供应商竞争力的降低,会影响服务性价比,因此不能单纯减少供应商数量。
(2)对供应商没有实现有效分类管理因为要包含潜在合作供应商,企业供应商库内存档数量都很多。许多企业对所有供应商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仅仅对供应商日常入库审核已经使得管理人员眼花缭乱,就更不用说对供应商的进行价值的管理。虽然某些企业对供应商也进行了简单分类,但其分类方法却欠科学,不能辨别出核心供应商,不能保证供应商贡献最大价值。
(3)缺乏有效的供应商评价和激励机制。对于供应商的控制和监督也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由于供应商在企业外部,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觉察供应商的变化。对供应商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和有效的激励对保持双方长期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现实中,企业在这方面上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导致对供应商的评价不全面、不具体。或者虽然进行了评价但是采用的反馈方或激励方法不当,大大打击了供应商的积极性,或者导致成本的上升并引起供应商的不满。这些做法都影响供应商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供应商管理的对策
(1)供应商库要实现动态管理:要动态管理供应商库进行供应商库的建立主要是完成供应商的调查工作,利用调供应信息锁定选择的供应商范围。还需要随时了解供应商的情况变化,不断加入好的供应商,排出不合格的供应商。从而规避了供应商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可能导致的管理风险,并且更好的解决在紧急情况下,任意选取供应商的做法,降低风险,提高了采购效率;供应商数量的控制要合理供应商管理的本质是保持供应源的“竞争和择优”,避免随意大量增加供应商而导致降低企业的供应商管理能力,或者企业单纯减少供应商则会致使自身竞争力下降。因此,企业要在保持适度地竞争的原则上慎重地控制供应商数量。此外,还要具有全面的评价机制对供应商的价格、准确交货、财务状况、合格率、信息技术等进行合理的评价。
(2)对供应商要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首先对于供应商的分类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两种分类法:一是通过供应商供应风险和供应数量四格矩阵分类方法,来判断供应商的属性。二是采用ABC分类管理方法按照供应品的重要性将供应商进行分类,将供应商按照不同比例划分类别。例如某一供应品对企业非常重要,那么将其定义为A类商品,那么对应的供应商就是A类供应商。B类供应商和C类供应商类似。
(3)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评价和激励机制。一般情况下,仅凭合同协议等文件就能够对短期供应商进行很好的控制与监督;而对于长期型的供应商,由于缺乏合同的约束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很难实现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因此,对于后者实施有效监督与控制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评价和激励机制,及时了解供应商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而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供应商的发展状况,进而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提供供应商总体服务水平。企业可以通过价格管理机制、增加定单、更多的内部参与机会、更多的分享信息等方式调动供应商的积极性,让其体会到合作共赢的好处。当然这种奖励和惩罚的做法一定要体现及时、公平的原则。
四、结论
供应商管理对于企业能否得到长期的发展是至关非常重要的。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供应链管理环节中的供应商管理的竞争。良好的供应商管理能够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维持长久的供应商关系,实现双赢。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供应商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如亮.浅谈烟草企业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
[2]孙万岭,李湘琼.浅谈企业供应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
[3]方思若.基于层次分析法对TK公司运输服务供应商选择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
[4]刘国庆.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8.
一、网点通项目简介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设备已经走入广大客户的身边,这说明手机银行软件的发展势不可挡,我们可以通过对手机银行软件的完善来解决排号长,减少大量微利甚至无利赔本的业务挤占了银行大量柜台资源的问题。
(一)平台介绍
此项目是依照工商银行手机银行软件建立起来的,属于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功能的一种,我们知道已有的手机银行软件中含有“附近网点查询”的功能,而此项研究是对其功能的完善与补充,从而将其所研发功能一并合成为“网点通”,从而拥有附近网点查询、优先网点推荐、网店预约排号,预约排号的同时对于简单业务引领客户手动自主解决业务等,此产品是基于手机银行软件进行发展起来的,拥有一个很大的平台和极高的可行性。
(二)项目创新特色介绍
我们可以通过对网点各项业务解决所需要时间进行一个统计分析,提供给客户,使客户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在客户用手机银行预约排号,选择业务时,对于那些可以用服务台或者网络银行自行解决的,手机银行软件可以给予提示,避免客户排长队,浪费柜台资源。此项目也可以使同一地区的各个工商银行分行相互联系起来,当网点办理业务的人数较多时可以及时对人员进行分配和调整,从而加大了银行的额工作效率,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
(三)项目对银行所产生的利益
一是避免了银行柜台资源浪费。当用户通过“网点通”选择所办理业务时,对于简单业务办理,“网点通”可以通过与手机银行原有的功能对用户进行提示,让用户能够在手机银行中解决所要办理的业务。从而避免了网点因为简单业务办理而浪费柜台资源。二是可以对人员进行正确的分配。当网点内办理业务的用户较多时,银行网点可以通过“网点通”来对同地区的其他银行显示的动态办理业务人数来进行合理分配工作人员,或者正确引领用户去其他支行进行办理业务,从而大大减少银行网点人多时办理业务的压力。三是能使手机银行软件被更多的用户了解和运用。四是能够提高银行对客户的服务,提高因银行工作效率,从而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用户来银行办理业务,提高银行的收益。
二、网点通项目的设计
在现有的工商银行手机软件里添加“网点通”(取缔“附近网点查询);在打开此产品时,会出现“附近网点选择”;会给你主动推荐附近正在进行业务较少的网点;选择好网点后会出现“选择所办理业务”;对于客户所办理的业务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或者服务台进行解决的,此产品会给予提示,进行操作;选择过后,会显示目前此网点“排号人数”,和到你排号时“到达时间计时”。然后点击“确定排号”此时该动态显示在你前还有多少排号,和到你办理业务时所剩余的时间;当在你前面排号的客户还剩下两位时,手机银行软件会对你进行短信提醒,如果你在此前已到网点,可以点击“已到网点”来取消对你的短信提醒;当你进入网点时可以通过手机,手机银行绑定的身份证或银行卡在取票机里进行取票;一个客户只能一次性对附近一家网点进行预约排号,在所预约的排号取消前,不能预约同个银行的第二个网点;当客户预约后没有按时到达,排号会在30秒后自动取消。
三、项目的构思
对于以上功能的设计以现有的技术都可以实现,对于所有的“动态时间提醒”可以根据各个支行办理每项业务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来计算,合成,来对用户进行提醒。综上所述,此产品的研发成本地,技术含量小,产生效率大,是以后银行服务的一种趋势,谁先拥有,谁便先占领服务行业的市场。
四、市场调查与分析
(一)市场前景
随着银行用户的不断增多,到网点办理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从而面临着网点排队时间长,柜台资源浪费的问题。与此同时,越来越的人拥有智能手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截至到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平均每人拥有1.5部手机。可以预见的是,以智能手机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移动媒体在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手机银行,电子商务也会迅速发展起来。
(二)市场特征
想要增加工商银行手机银行软件用户的使用量,提高银行网点的服务状态,减少柜台资源浪费,人员逗留网点的问题,就需要了解用户的市场特征。首先,用户不能预知网点正在办理业务的人数,而直接到银行网点进行办理业务,导致网点办理业务人数过多。其次,对于简单的业务,可以用手机银行软件进行办理的,用户不知道如何自助办理,而去网点柜台办理,从而浪费了银行柜台资源。最后,工商银行手机银行软件功能比较繁杂,用户不能很好的了解使用和接触此软件,从而使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用户使用量增加缓慢。
(三)市场调查
对正在使用工商银行300名用户调查分析表示,我们了解到有40%的用户对银行排队时间长不满意,30%用户对办理简单业务花费大量时间不满意,90%的用户对此项目感兴趣,60%的用户会因为此项目而增加对手机银行的使用,30%的用户会因为此项目而下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由此可知此项目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五、项目实施成果与规划
(一)项目实施成果
此项目是依靠已有的“工行手机银行”软件为基础,进行对软件完善的一个产品。由于它的实用功能,可以解决客户到网点办理业务排队时间长,能够帮助客户更好更方便的解决简单的业务,也可以使客户更多的了解银行其他的业务上的优惠,比如投资、理财等功能。可以增加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会解决银行网点柜台资源浪费,提高银行网点工作效率。随着银行服务质量的提高,会增加更多新的工商银行客户,从而为银行带来更大的效益,得到双赢的结果。
一、工行上海分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1.观念旧,对中间业务的认识不够
对银行员工来讲,银行资产、负债主营业务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业务综合效益还未完全体现。对客户来讲,对中间业务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代收代付业务收费还需有个认同的过程。
2.银行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是管理人员和员工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是专业素质随着同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要求进一步提高。
3.中间业务品种少,缺乏多样性
当前,社会信用关系多元化、多边化趋势日益明显,客户对银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虽然目前中央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有13类上百个品种,但基层商业银行基本上恪守着传统的结算、代收代付等有限的几个中间业务品种,很难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需求。
4.中间业务层次低,附加值不高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都停留在一般性的服务项目,如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资金汇划业务等,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优势,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的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造成高层次、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收入明显不足,也难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据调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中间业务服务整体水平较低,且存在过度竞争现象。
5.内部管理机制不佳
一方面,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现有的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银行卡与中间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分属不同职能部门,对中间业务没有一个从策划、组织、实施到反馈的协调机构。由此形成了中间业务分散,机构分设、职能不全、管理不到位的现状,特别是多数中间业务的开展需要科技部门的协调配合,银行项目开发所涉及的环节较多,时间较长,科技手段落后,致使部分业务的开发时间过长。在推广中间业务方面,各部门协调难度大,环节较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上级行对基层行普遍加大了考核力度,但大都是采取只罚不奖的态度,造成中间业务开办得越多。
二、工行上海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a
1.更新传统观念,强化中间业务创新意识
一方面,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要转变经营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和规模优势,把握发展机遇,提升金融中间业务在银行经营业务的比重,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工具,拓展基层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空间,使金融中间业务逐渐成为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另一方面,银行监督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更新监督理念,切实做到从金融管制向金融监督的转变,从合理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的转变,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业务交叉、渗透和协作,提升商业银行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2.加快队伍建设,培育中间业务创新人才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现有员工大多不具备金融中间业务知识,在中间业务创新上缺乏战略眼光,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业务创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银行尽快完善内部员工知识结构,组建一支既熟悉传统业务、又精通创新中间业务的人才队伍。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效率高。
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中间业务服务水平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要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完善科技支持体系,积极开拓高端银行业务。如通过扩大ATM自动提款机、CDM自动存款机、POS消费系统、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银行卡和特约商,努力提高银行卡的发行量、存款额及使用范围、使用频率和持卡交易额,努力提高中间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4.加强宣传引导,营造优质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要加快金融中间业务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金融中间业务创新实施细则;其次要加大金融创新业务的宣传力度,使中间业务成为吸引客户、联系客户、服务客户的桥梁和纽带;最后,要正确处理好政府职能部门、银行监管部门和基层商业银行三者关系,加强三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力促政府职能部门、银行监管部门为基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保驾护航。
5.健全组织机构,加大中间业务管理力度
中间业务范围广、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大对中间业务的管理力度,协调处理各部门关系,进一步推动中间业务稳步发展。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对完成任务出色、工作有思路、有创新且收效显著的人员应给予重奖,充分调动银行员工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中间业务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喜梅:《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的思考》.《中国知识经济》,2006.7
[2]刘立伟:《资本充足率管理与银行业风险覆盖》.《中国知识经济》,2006.8
一、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统计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及其社会责任报告,选取2011年、2012年、2013年这三年来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通过阅读分析,总结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和形式,从而得出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并对如何建设和完备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自从山东太阳纸业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开始重视社会责任报告,每年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量也在增长。尽管报告在数量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形式不尽相同,报告的质量也参差不齐。通过在巨潮资讯网上下载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2008 年山东省第一份民营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2009 年山东省社会责任报告的民营上市公司有 2 家,2010 年明显增加为 8 家,2011 年几乎翻了一番增长至 14 家,2012 年、2013 年稳步增加,分别为 17、19 家。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段,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也在全力积极的配合。而坚持科学发展观,加速企业转型,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山东省在此取得的效果显著。2011 年山东省同韩国开展了第一次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论坛交流会,促进了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建设。2011年期间,发生了枣庄防备煤矿火灾、潍坊正东铁矿透水、威海交运客车爆燃事件,保障生产安全,关爱职工的健康和安全,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2010 年底山东省国资委下达了《关于省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这也将极大的促进了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进度。
二、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动力不足
和国有企业相比,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几乎都对员工的信息有所披露,但是绝大多数是简单地文字描述,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在统计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对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也有所披露,这和捐赠在我国是强制性披露密切相关,而且我国的公益活动途径相对较少,社会公益能增加企业形象、个人形象,所以大多企业还是偏好对其进行披露。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不够灵活
公司在进行社会责任披露的时候一般会采用三种方式,即文字描述法、报表附注及项目添加法、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从下载的报告内容形式来看,采用文字描述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公司占大部分。当然,在采用文字描述的同时,也有少部分的民营上市公司会插入图片和图表。单一的描述性社会责任报告并不能给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三)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内容不够充分
通过分析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 2011 年、2012 年、2013 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项目主要是股东和债权人利益、职工的利益、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利益、生态环境以及社区和社会捐赠几个方面。但整体来说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不够充分。
三、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和关注度
1.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的素质
在社会责任披露这项活动中,企业是主体,只有企业自身达到要求,披露活动才能取得进一步的提升。第一,民营上市公司应不断学习,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达到更深的认识。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经营有着推动作用,而且能够增强民营公司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只有对社会责任披露的重要性达到更深的认识,企业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第二,企业应当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想要做好社会责任披露,就得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社会责任是公司在新时代战略的组成版块,社会责任的履行渗入到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个角落。
2.引导民营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深交所和上交所的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范文件,基本都是要求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既然是自愿披露,企业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考虑披露的内容。在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宣传力度的同时,应该正确积极地引导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二)分行业进行不同的社会责任披露模式
根据第 3 章的数据统计,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比例差距很大,制造业占到76.92%。而制造业属于重污染企业,重污染行业的民营上市企业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使得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水平和质量都高于其他非重污染行业,所以不同行业的民营上市公司的披露要求并不能统一而论。
(三)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1.加强对社会责任信息计量的研究
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时普遍采用文字叙述,仅有少部分企业会运用些数据、图表,没有公司会把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作为披露的主体。公司的社会成本、社会收益及社会净收益并没有在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体现出来,所以,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价值并不能向利益相关者展现。
2.统一社会责任报告规范
标准统一的社会责任报告,有利于增强其可比性和一致性,便于社会责任信息的解读。社会会责任报告的规范文件现在主要是国资委、深交所、上交所制定的,但是因为指定的文件的存在差异,所以导致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差异。
(四)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随着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企业进行监管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主要是以政府制定的法律为基础,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监督。
参考文献:
[1]徐晓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2]牟芳华.山东省经济区域划分及区域经济差距的测度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6,07:119123
公司规模不大但客户数量可以说是很多的,特别是1万元以下这样的客户竟然达到了100家,占客户总量的45%,但是应收占用额才为2%,这样的状况就给企业的应收账款带来的一定的难度,数量多而且比较分散。
一、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
1.信用管理薄弱
山上香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是由于销售人员没有对于赊销的风险没有意识到位,在进行对外销售时没有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评估分析,并且企业也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于客户的风险评估工作都由销售人员自己来进行,说合格就合格,没有一个部门来进行监管,销售人员为了自己的销售量能够提高也没有按照公司所设置的信用标准进行客户考核,就是根据自己的了解,自己的经验进行赊销。
2.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山上香食品有限公司目前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可以说是比较粗糙的,就是把企业日常所经常发生的事项进行了规定,而对于特殊的事项并没有说明,同时在进行处罚处理时也没有列明具体的标准,另外在这个管理制度中也没有看到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的一个联系,在整体的销售风险方面和信用管理方面也没有具体的说明,只是提到了要进行调查,并没有规定一个具体调查的标准。
3.缺乏部门间的核对和监控
应收账款的管理涉及到很多个部门,目前山上香食品公司的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还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事情,并且这两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对于一些不是大量销售的情况,销售人员在接到订单后并没有告知财务部,而是采取了先进行发货,等到完成送货后才把相应的一些票据送回财务部门,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延误了收款的时机,一旦产品售出发生质量问题的时候,相关部门就会进行协调进行解决,财务人员也是在过了很久才开始收款,往往是质量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货款还没有收到。
二、解决山上香食品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公司应该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抽调一些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人员,另外再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几名在信用管理上有经验的人员组成信用管理部门,之后对企业的客户进行整理,评价资信等级等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客户资信档案
首先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偿债能力以及与本企业业务往来等情况,其次将客户的这些资料进行划分,基本信息和往来信息,基本信息记录相关的企业指标,往来信息记录与本企业业务往来的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做到对客户进行动态追踪管理。
(2)对客户资信进行风险评估
客户的资信度取决于以下五个方面:信用品质、偿付能力(流动比率)、资本实力、抵押品的变现能力、经济状况,即常说的“5C”评定法。山上香食品公司应该成立专门评信小组,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技术和模型,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和交易记录进行整理、分析、评定信用等级。
(3)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是在进行资信风险评估后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并且所制定出的信用政策也要考虑到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所发生的一些情况变化。
2.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1)建立赊销申报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赊销的申报制度,在客户需要采取赊销方式采购时销售人员要向信用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单,信用部门人员要对这个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经信用审核后才能做出是否赊销的决策,然后要在申请单上签名盖章,用以明确经济责任。应收账款列账后,申报部门的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就成了该笔款项的责任人,并在信用部门的配合、监督下对款项的回收负全责。
(2)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
在经过以上程序后,对于每一笔赊销的款项已经明确了经济责任,一旦发现哪一部分应收账款出现了危险的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坏账的产生。同时一定要明确货款的催收工作不能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要将货款的回收情况纳入到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中,不能他们就只往外卖而不考虑收款。如果相关责任人不能及时回收而产生坏账的话就要有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3.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1)信用管理部门进行动态追踪
信用管理部们要对企业的全部赊销客户进行动态追踪管理,一旦发现哪些客户出现财务危机问题时要及时的通知财务部门,然后由财务人员督促销售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催收货款,并要由财务部门进行监督,避免出现销售人员不进行催收或者催收力度不大应付表现现象的问题,并要把这部门纳入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里。在这三个部门中要不断的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对每一个客户都了如指掌,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
(2)财务部门定期寄送对账单
对于企业所有的赊销客户,财务部门要定期与其进行账务核对,保证在数额、方式、期限的一致性,对于客户在某一个方面提出的异议要加以重视,并进行调查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做到万无一失。
(3)销售部门随时关注赊销客户信息
销售部门是赊销客户的直接接触者,是最了解赊销客户的,所以一定要随时对这些客户进行关注,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偿债能力、现金流等方面进行把握,并要及时的把这些信息传递给信用部门,以便于信用部门进行判断,并对原有的赊销政策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作用下,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因此大力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必然趋势。对于工商管理来说,对其专业特性和人才需求特点进行认真研究,重新设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方法和目标,可对当前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1]。而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能够促进其对社会需求更好适应。
一、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在其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不足的课程设置
现阶段,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我国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教学体系,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内容虽在教学计划中涵盖。但此课程设置方式的专业性不足。大量的专业知识虽在课程设置中包含,但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对其浅层涵义进行了解,在某一方向无法实现深入学习,从而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2]。实际来说,针对应用型人才,他们需要擅长于某类专业知识,且具有较好的基础。
(二)缺乏高实践能力教师
对于国外高校来说,其工商管理专业的开设均具有较高的配套实践技能,且教师理论知识深厚,此类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同时具有丰富的任职经验。我国高校虽对高素质教师广泛招聘,但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均不符合相关要求。因此,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但在我国严重缺乏该类人才[3]。
(三)与理论学习相比,实践过程较为落后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来说,因其存在较晚的起步时间,与医学、机械等专业相比,它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具有较少的实习机会和实践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困扰问题包括实习难和实践难等问题。注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实习和实践问题加强重视。对于单纯的理论教学方式来说,其存在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过程存在一定困难,企业是学生实习的主要单位,但与企业的合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实践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毕业后对口工作很难找到
相关就业统计结果显示[4],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存在较为分散的就业岗位。对外贸易类、销售类、财务会计类及文秘类等工作是主要就业去向,大部分学生对企业管理工作并未从事。在找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少的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同时不符合学生自身实际能力。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措施
(一)对培养目标积极明确
现阶段,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高校对其进行了有效划分,其中包括精英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精英人才主要包括高精尖人才和高等人才;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大的人才需求量,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中小企业是其主要就业对象。在培养目标上,与精英人才培养相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全面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策。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服务、建设及生产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工作任务,为此,应准确定义人才培养目标:其具备的理论知识基础主要有法律、经济及管理等企业管理内容,同时对相关专业技能应用较好,对相关教学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能够胜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明确,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5]。
(二)积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高校应逐渐改革实践教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专业课程过程中,将实践教学课程适当增加,将实践教学比重不断增加。此外,应对实践教学方法积极改变,使学生技能实践训练不断增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模式可运用“自学+实践+创新”的模式,为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积极改变。在实践课堂过程中,也需要理论精讲,对学生思考过程积极引导,指导其动手操作,教师可对相关案例进行选择,并将其制作成CAI的形式,并进行简单讲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并使其探索意识和探索精神得到显著培养[6]。对于校内实践来说,具有局限性,因此需要对社会实践活动适当安排,学校可协调合作单位,使学生获得学习、考察的机会。在暑假期间可对社会实践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此外,对学生学习体系积极完善,学校应当与企业积极合作,从而使学生获得适合的学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创新力、应用力、应变力及适应力等综合素质积极锻炼。
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学校可对选修课积极开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技能锻炼和学习。选修课选择的方向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及思想道德等,为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励,应将选修课成绩计入学分中。
(三)对师资队伍加强建设
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期間,教师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针对教学条件,在其突出问题改善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其关键内容。因此,应促进教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现阶段,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多数教师的实际经验均存在不足的情况。因此,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来说,应鼓励其对管理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并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针对工商企业的实际状况,能够促进教师对其实现全面认识,从而对学生的良好学习提供有效指导。此外,应对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家积极聘请,使他们可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现更好地学习。对于外聘教师来说,他们的实践经验均是十分丰富,可以传授给学生自己在以往工商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经验,促进学生对有效的工作经验积极掌握,从而可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在其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应对市场需求这一导向积极坚持,全面分析学校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按照社会需求的实际状况,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促进其应用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应与企业单位加强交流合作。在定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使得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作者:李陶
参考文献
[1]严佳琪.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5,(3):70-70.
[2]王丽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的分析[J].时代教育,2015,(13):178-178,180.
[3]李国鹏.“高职任务导向型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12):36-38.
供应链管理方法是以电子信息化有效信息发展的企业管理的有效使用方法,通过电子商务形式有效地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保证电子商务数据的准确性。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问题,通过对电力商务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认识电子商务经营环境中供应链商务管理的实际应用方法,从而确认供应链管理的相关问题,需求较为合理的解决对策。
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情况
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方法逐步得到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合理的电子管理,通过吸收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思想,逐步形成具有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电子商务企业。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问题上发展较为缓慢,在实际电子商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供应链管理是随着商业供应环境的出现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对供应链中各类产品的合理组织和管理,对各个部门的物流进行协调和控制,从而优化整个电子商务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增加供应链管理的净利润水平,加强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的效率,从而提高商业管理的有效运作。供应链管理对实物、信息和资金三大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强了电子商务管理过程中各项问题之间的管理控制关系。供应链的管理理念是为了电子商务可以在物流管理、思想内容、良性竞争等问题上有效的协调共存,其中供应的管理范围包括采购、供应、运营、仓储几大部分。
电子商务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合理的商业买卖,它不但对实际商品进行实物买卖,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利润水平分析,确定生产的商品实际需求,确保销售份额、用户产品服务和业务协调等问题的有效处理,改变了商业原有的工作模式,对商业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拓展并提出更高的信息技术管理要求。
二、电子商务经营下的供应链管理
1.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之间的联系
供应链的管理主要任务是保证链接作用,即将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二者的关系进行有效的链接,保证商务管理关系的一致性,保证电子数据的同步记录、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管理关系等。在链接信息处理平台上,协调管理是保证供需的网络信息有效共享的关键。合理有效的信息共享、有效管理、状态更新是保证电子商务信息化发展有效的技术手段。电子商务在数字技术网络管理上进行合理的网络化供应管理,实施合理的企业管理平台控制,对企业的技术信息、供应管理进行有效的发展,提高电子商务与供应链之间的紧密联系,保证在新形势网络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有效快速发展,提高供应链管理问题实际的各项管理问题的协调性,完成新网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发展是有利的方法,电子商务通过对供应链进行网络信息管理控制,增加了商务在电子平台上的买卖形式,改变了原有商品的物流管理模式,以更加快速系统性的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控制电子商务信息、物资分配和资金控制,从而保证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性,合理有效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物流控制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以供给和需求作为商业残品电子流控制管理平台,从而有效的结合供货方、销售方和整个物流的合理性,构成较为合理的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平台,加快企业营销的速度,降低企业销售成本,控制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供应管理关系状况,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子商务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2.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优势
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供应链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通过电力商务控制供应管理的相关数据,加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电子商务市场的拓展,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的最大化供应链控制,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快速需求,增强企业的电子商务竞争力。
(1)记录良好的商务消费管理关系
在电子商务中合理有效地记录供应链相关数据,提高供应链消费群体的统计工作,有针对性地保留和控制消费群体和原有消费客户,以电子商务形式便捷地完成低成本运营模式营销,保证与客户在商品促销信息的有效沟通,提升客户对于商品的认识程度和信任程度,及时通过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的联系,以直观的方法在网络信息化平台上进行沟通,从而满足客户的基础供货需求。
(2)提高了电子商务的业务量
电子商务管理控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保证供应链系统下各个环节的销售企业、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和信息反馈,以电子数据形式进行网络化信息管理,提升供应链系统的有效组织形式,在电子化平台上进行有效的统一化管理,减少物流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工作效率,控制供应链管理水平,完成企业电子商务数据业务的快速有效发展。
(3)加强电子商务客户管理和业务控制
通过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业务量,保证了供需电子系统的监控,保留原有的基础客户,加快更加全面的电子商业管理功能和业务,逐步形成新形式喜爱的供应链管理控制业务。通过电子商务管理控制供应链管理线上业务处理,对于企业还是客户都从中获得了一定量的收益,从而增加了新业务的发展基础份额,降低了技术成本,从而获得整体客户与企业的同步效益。
(4)信息共享带动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的进步
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交易和管理平台是对企业产品、数据信息和资金的有效管理。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企业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有效处理加强电力供应链系统的交易方法,提高电子商业企业各类供需数据的有效性,从而及时完成客户的需求,保证供应商供货的准确性。
(5)保证了企业的销售成本的有效控制
电子商务通过控制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周期,对企业供应商、物流、分销商和销售平台管理。客户进行有效的时间消耗分析,从而加快信息数据与产品信息的有效发展,缩短了电子商品供需的销售周期,提高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于电子商务的有效组织控制,进行有效的系统化统一管理,从而保证供需过程环节的有效性,保证发展过程中各个商业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企业的销售效率,保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控制,促进企业各项业务的有效快速发展。
三、电子商务管理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应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化信息平台的营销管理系统,通过实际的企业电子商务经营,在实际发展使用过程中认识到供应链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合理的控制供应链系统销售管理与信息数据同步化因素,提高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平台中供应链系统的管理,从而有效的实现电子商务业务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模式。
1.加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完善
在电子商务管理控制下,网络化信息的管理与资金的转移通过信息数据的控制可以进行有效的传递,加强物流数据的管理和控制,缩短供应链物流耗费的时间,加强物流信息管理与资金数据的需求,建立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督促,从而加强供应链中各个环节数据的评测,保证最优化的供需采购、业务管理和资金控制,完成整体电子商务数据业务报表的整体数据提升,防止因其中一个环节的失误造成整体供应链进度的不平衡。
2.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问题
在电子商务消费市场中对于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合理的控制,一旦发生微笑变化,影响供应链系统相互连接的每一个环节,放大可能微小的数据反应现象。企业在信息与物流的传递和控制过程中,通过数据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判断较为合理的需求数据,确定销售订单的数据信息的合理性,保证及时发现可能产生的订单问题,如供应链货期时间不足、预期的大量订货等,通过信息数据的不同阶段分析,确保信息数据的有效化传递,保证供应链电子商务管理下供货效率的有效实施。
3.电子商务信息数据的环境管理
电子商务信息数据的管理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合理的匹配,保证硬件与软件的有效功能环节控制,从而提高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协调控制作用,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协调运作。硬件数据管理环境是指网络数据技术信息可以在电力商务管理系统中完成应有的供应链管理运行。通过电子商务技术的实际运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数据优化和提升,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有效研究,为供应链的快速技术提升提供有效的实证。在不同的电子商务技术管理下,合理地控制供应链管理问题上的数据信息,保证链接数据方式和效率,保证供应链实际信息环境的有效性问题。
4.供应链系统的协同管理方法
供应链的管理是依靠传统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针对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下,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但在实际的供应链系统管理中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在供应链的发展中的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性限制了双方的合作关系,降低了二者的收益。加强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最优化发展,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管理的发展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整体形势,完成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控制。
四、电子商务中处理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对策
1.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管理制度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目标是将供应链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其相互的协同发展,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系统效益。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需要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加强整体业务的网络协调发展模式,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将企业的外部供应链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内部供应链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提高供应商与客户的及时有效沟通,保证电子商务系统数据分销和产品服务的有效管理,保证企业在电子商务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另外,加强网络信息电子平台下,销售方、分销方、零售方、物流配送方和其他各个内部环节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2.供应链管理的时间控制对策
在电子商务网络数据信息的控制下,加强对于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时间控制,保证生产产品的各个环节的预估时间,为出现可能的问题设置滞留时间,防止因物资堆积、不足等问题造成电子商务企业的经济损失。通过供应链系统设置进行数据时间标准规定,及时汇总和分析时间数据信息问题,从而找寻产生时间因素造成数据问题,合理的有效控制销售成本、共组人员分配、物料供给等问题,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简化业务物流过程控制,加强企业生产环境的每一道供需的消耗时间,保证整体供应链管理控制时间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库存数据信息管理控制对策
在供应链的管理中,库存管理的有效性决定了供销是否合理。有效的处理库存管理问题,建立合理的供需合作目标,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系统对商品进行数据条码信息登记,汇总物资数据信息,统计整体库存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可以将库存管理的部分职能转移给物流来管理,降低企业的工作量,提高企业核心商务管理内容,保证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另外,还可以采用企业供应链利息协调管理机制,建立供应链内各个供应链管理销售环节的利润最大化,确保整体供应链系统的合理性,加强企业总体基础价值,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价值,保证企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有效合理结合,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最大化。通过电子商务的订单式供货方法,对电子数据的相关技术信息进行合理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各类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有效沟通,保证企业供应链管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完成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
五、结语
在电子商务的坏境下实施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方法,提高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供应链管理在商务事务发展中需要对信息平台、数据信息和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管理,增加企业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力。在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电子商务实际运作中逐步完成供应市场的管理,加强市场发展的多形式融合,推进电子商务信息化、产业化、网络化数据供应管理模式,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中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建立合理化电子商务新型供应链管理数据时代。
参考文献:
[1]田杰,乔东亮,秦必瑜.电子商务:模式系统及其运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崔立标.电子商务运营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57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107- 02
供应商管理是指对供应商的了解、选择、开发、使用和控制等综合性管理工作的总称,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货源供应持续稳定的途径,在采购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烟草局提出“精益管理”的理念,烟草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的重心逐渐从全面推行公开招标转向了供应商管理,并从制度、流程、标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硬约束。但在实践中发现,从宏观程序性的规定转化为实践操作层面的规范管理行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改进。笔者结合在烟草企业采购管理的工作经验,重点对如何有效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进行分析探讨。
1 烟草企业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对供应商的准入条件设置不合理。目前,烟草企业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来实现供应商的准入,准入条件在招标文件中进行设置。相比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多数烟草企业在招投标方面经验不足、专业性有所欠缺。在设置准入门槛时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地域性、排他性等不合理的条件,使得最终入选的供应商很多都是些所谓的“老面孔”,对企业优化供应商结构、增强竞争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 日常管理缺失,对供应商信息收集滞后。实际工作中,企业职能部门更多的是关注供应商的产生过程,一旦其入选成为企业的供应商,则很少通过建立信息联络制度或定期召开沟通会议的形式来了解、管理供应商。然而供应商的经营状况是经常变化的,可能会出现财务恶化、资质降低、生产能力下降等问题,在合作中加大违约风险。
(3) 缺乏有效的供应商评价和激励机制。没有合理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措施,将会影响双方长期合作关系的维持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烟草企业没有建立客观有效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有些虽已建立,但不完整,从而导致供应商的评价不全面;还有些进行了评价却没有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供应商的积极性。这些做法都影响了烟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 监管的介入深度不够。烟草企业的监管部门一般由监察、法规、审计、财务4个部门组成。从实际执行来看,对供应商管理的监管重点基本放在了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上,而对于准入资质的合理性、日常行为管理、动态评价方案、评价小组组成、评价结果应用等重点环节,或没有实质性介入,或对各自的监管内容不明确,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2 完善烟草企业供应商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标准,组建认证小组,开展准入资质认证
设置合理的准入条件是选择好供应商的第一步。一方面,采取“跳出烟草看烟草”的思路,在学习借鉴其他行业所设置的供应商资格条件基础上,从注册资本金、资质证书、质量体系、业绩水平、服务范围等角度,梳理出每一类供应商准入条件的标准文本,为不同的单位和人员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组织对资格条件进行认证。烟草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单位,有企业管理、经济信息、物流配送等部门,各自对所在的条线工作较为熟悉。在实施公开招标前,可以通过抽选对口人员组建供应商资质认证小组,从是否含有排他性、倾向性条款,是否有足够的竞争性,是否满足供货能力等方面对准入条件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2.2 归口管理,建立交流机制,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归口管理”即明确采购部门的管理权限与职责。供应商进入企业采购活动后,也需要采取归口管理的思路实施全方位管理。首先,应梳理每一类供应商所对应的管理部门,按照“线性组织”的模式,明确“一对一”的管理接口,避免管理职责交叉引起的相互推诿。其次,归口管理部门应与供应商建立重大事项联络机制,及时了解供应商的信息,包括供应商法人治理、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HSE控制体系、设施设备状况、员工培训与管理、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最后,应加强对供应商的档案管理,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收集整理并及时更新供应商的资质材料。
2.3 分类管理,量化评价体系,实行优胜劣汰
随着经济形势发展,烟草企业每年的采购量不断增加,涉及的供应商数量也在与日递增。如何构建一个公开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使供应商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循序渐进推进双赢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实施绩效评价的前提是做好供应商分类。比如,按照所提品的性质,将供应商分为办公后勤物资、信息化耗材、物流设备、安防设备等供应商,然后进行归类整合。供应商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始终围绕反映供应商质量、效率、价格、支持与配合等方面的指标,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分别设置,并尽可能量化所有指标。
同时,依据评价的结果,对供应商的不同表现可进行不同程度的激励,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供应商,可对其进行警告或惩罚;而对于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此来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与竞争力。
2.4 明确重点,加强过程监督,实现深度介入
供应商管理涉及采购活动的全周期,参与部门多、监管内容也多,在程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要梳理并明确职责、控制并把握重点、监督并抓住关键。一要理清监管权限。应建立以“监察部门牵头,法规、审计、财务等部门协同”的监管体系,逐一梳理各个监管部门的具体监管内容。二要确定监管标准。可以通过编制类似《供应商管理监管要点汇总表》的文本,明确监管的重点、合格标准及监管措施,促使监督管理游刃有余。三要养成主动监督的习惯。发挥好监督力量决不仅仅是进行事中监管,更要主动出击,加强事前与事后的监管。事前监管的重点是对预算、立项审批情况进行审核;事后监管注重对合同中的实质性内容、付款条件、物资验收等环节进行把关。通过以上3个措施,可以保障供应商管理全过程透明运行、阳光操作。
3 结 语
供应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烟草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总结经验,才能使供应商管理更加公正科学,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要及时把握市场动向,加强研究,大胆探索,及时分析供应商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保障企业根本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春艳. 供应商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 统计与咨询,2011(4).
博弈论研究的是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针对供应链上基于利益和契约合作的特点,企业间的合作实际是一种博弈关系,而违约风险在供应链中具有普遍存在性。基于此本文拟利用博弈论方法和模型,对供应商产品质量方面的违约风险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期对其产生机理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一、供应商违约博弈模型中的要素及其解释
1.博弈的局中人。本文讨论基于产品质量来自供应商的违约风险,考虑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因此选取一个供应商和一个生产商作为本模型中的局中人:
A――供应商;B――购买方,称为生产商
2.策略空间。
A:S1={守约,违约},此处守约为供应商如实向生产商通报产品质量信息,违约为恶意隐瞒产品质量问题。
B:S2={合作,不合作},合作表示接受供应商产品,继续合作;不合作表示生产商决定不再同供应商合作。
3.模型的假设。设A生产产品总量为G,产品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合格品的比率为t;假设不同质量的产品,其生产时成本相同,为C,价格为P,不合格品不应当出售给生产商,守约时其价格为零,违约时以合格品价格出售。
如B拒绝A提供的产品,即选择不合作,考虑长期合作关系对企业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帮助,以及重新寻找合作伙伴的费用和由于合作中断而对生产或销售的延误等,此时双方都将损失D。A的违约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f,按照双方事先签订的合作条款和惩罚措施,此时,A将遭受惩罚H;当B购买到质量合格产品时,效用值为购买产品所支付的价款,购买到不合格品时,损失也为该价款。
二、供应商――生产商博弈模型分析
1.模型的建立。供应商A守约时,合格品以价格P出售,单位产品利润为P-C,单位不合格品利润为-C,则总利润为R1=tG(P-C)-(1-t)GC;如A违约将所有产品都以合格品价格出售,此时单位不合格品利润亦为P-C,总利润为R2=G(P-C)。当A守约时,B购买到名符其实的产品,其期望效用U1=tGP;如A违约,B期望效用U2=tGP-(1-t)GP。当A违约被发现时预期将遭受的惩罚为-Hf。博弈模型为:
2.模型及均衡分析。当R2-Hf
当R2-Hf>R1,U2>-D时,模型有惟一纳什均衡解(违约,合作)。
当R2-Hf>R1,U2
A期望利润函数为:
u(p,1-p)=p[qR1+(1-q)(-D)]+(1-p)[q(R2-Hf)+(1-q)(-D-Hf)]
达到均衡的一阶条件为:
可知
可以看出,B接受A方产品的概率与A的违约行为被发现的概率f、被发现后遭受的损失H成正比。
B期望效用函数为:
v(q,1-q)=q[pU1+(1-p)U2]+(1-q)[p(-D)+(1-p)(-D)]
达到均衡的一阶条件为:
可知,A守约的概率与退出后所有成员所遭受的损失D成反比。
三、防止违约行为的对策
当R2-HfR2,为了提高f或H到足够大以满足此式,就应当加大监督力度,以提高发现成员违约行为的概率f,同时加大惩罚力度。H除了包括以上所提到的供应链的惩罚外,还包括市场上声誉机制的作用,在社会环境或至少相关企业界普遍总是商誉的条件下,成员违约行为一旦被识破,声誉上将遭受重大损失,为其以后的经营增加额外的成本和难度,必然体现在其现实的经济损失上,从而约束其行为。当R2-Hf>0时,若U2>-D,则模型有唯一纳什均衡解(违约,合作),D越大,U2>-D条件越容易满足,该纳什均衡解不利于供应链的合作和正常运行,故应尽量避免D值过大。
若U2
综上所述,供应链这一管理模式是通过成员间的密切合作来提高供应链整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当成员中有违约行为时,不但损害上下游企业的利益,也对供应链整体造成了破坏。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篇幅所限,仅从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对供应商违约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论述。对来自供应商其他方面的违约风险及销售商违约风险,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云会计的概念是由程平、何雪峰提出的,其定义为“构建于互联网上,并向企业提供在线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服务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说云会计就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和理念构建的会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然而纵观现有文献,很少有人切实全面的去分析我国企业在运用云会计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指出问题与其产出原因的基础上从各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通过发现现阶段我国企业在运用云会计过程中存在的这四大主要问题,着重分析其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企业在运用云会计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会计数据安全问题
云会计服务商对企业用户提供会计核算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决策系统等业务系统,以及数据库服务、会计信息化开发应用等应用平台。不管是服务系统还是应用平台都会涉及数据的存储问题。企业运用云会计,将财务决策等数据传输到云会计服务商提供的公共云、私有云或混合云中进行数据存储,接下来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最终企业根据数据的处理结果进行决策。出现数据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部黑客的攻击。二是云会计供应商在线服务器无法正常运作及不诚信。三是公司内部管理出现问题。
(二)对供应商的依赖过大
就目前调查来看,能够自行开发云会计系统并进行运用的企业还为数不多,都是以外购云会计服务为主。
(1)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还不能自行开发云会计信息系统。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占我国总企业的99%,这些中小企业如果要自行开发云会计系统,一方面在网络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自行开发云会计系统的费用比较高,资金也是一大难题。
(2)后续服务要由供应商提供。企业选择购买云会计供应商的云会计系统,其后续的升级和维护等工作都要由供应商来完成。
(三)云会计产品品种过于单一
我国云会计服务商所提供的以公共云平台为主,造成我国现阶段云会计产品品种单一的原因:
(1)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种类。我国现阶段云会计软件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并且在整个市场中的应用没有普及,云会计的市场占有率不高。
(2)技术问题。在开发、完善、维护云会计系统方面的技术还没有成熟。
(3)私有云等云会计服务价格高。私有云服务的价格相对于公共云服务的价格要高出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私有云服务在我国企业内进行推广。
(四)财务人员的观念和技术落后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样的变化却没有得到财务人员及时地、很好地消化。
(1)财务人员观念落后。云会计的出现时人们固有的思想会对云会计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接受云会计这一新方法还是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
(2)财务人员技术落后。云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时间还不是很久,也没有得到普及,而财务人员本身也存在着专业素质高低不齐的现象,对云会计系统的操作都没有很好地进行学习与培训,导致云会计在企业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运用。
二、企业更有效的利用云会计的对策
针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在运用云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企业更有效的利用云会计的对策可以从财务人员、企业管理本身、云会计服务供应商、政府部门的监管这四个方面着手:
(一)财务人员要与时俱进
财务人员应该积极地参加相关的在线实训,模拟真实行业在线记账以及云会计系统的操作都没有很好地进行学习与培训。企业应该从管理、心理、法律等方面来建设安全屏障,全方位的保障云会计的健康运行,增加财务人员对云会计的信任。财务人员应该有更高的觉悟明白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也将进一步与信息化相结合,云会计的使用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企业管理本身
(1)企业要把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首先,企业应慎重选择云会计服务提供商。其次,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2)谨慎选择供应商。企业一是要关注云会计供应商的经验规模。二是注重云会计供应商的咨询服务能力。三是云会计供应商提品的质量。四是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五是云会计产品的合规性。
(3)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对云会计平台的建设。有能力的自行建设符合自己企业的云会计平台。对于不能自行建设的企业,应综合运用政府推行的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补助和优惠措施切实的解决企业资金难问题。
(三)云会计服务供应商
云会计服务供应商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力的积累和培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研发出新的云会计服务系统。有能力根据企业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企业用户做好做优后续系统服务工作:加强用户数据的安全设置,为企业用户的数据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加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严格遵守与企业用户之间签订的各种保密协议等等。
(四)政府部门的监管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云会计市场的监管。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的需要,维护信息安全,为云会计的市场发展指明方向,待时机成熟时,再逐步出台、修订相关的实施细则,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以规范云会计市场。同时还应该做好云会计供应商的资格审查、资质评估等工作,实现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强制执行相关行业标准,保证用户自主选择供应商的权利,防止垄断,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结论
从上述对企业运用云会计时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也并不仅仅只靠企业单方面努力就可以解决的,任重而道远的一个过程,需要财务人员、企业、云会计服务供应商、政府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云会计是将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合理的运用云会计,它将给企业带来便捷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内外部的协同,提高企业内部核算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以实现公司目标。本文提出了企业在运用云会计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快适应云会计环境,并期望能够为企业在应用云会计时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为西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财务研究与开发,2011, 25(1):55-60.
[2] 《中国总会计师》编辑部.会计+云计算=“云 会计”[J].中国总会计师,2012(7):26-28.
一、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供应商不稳定
现如今,当以企业为主的经营理念转为供应链为主体后,单一的企业成本控制也逐渐向供应链控制转变,其主张突破彼此间的买卖关系,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分享数据信息,实现合作共赢。而现在很多企业恰恰缺乏这种稳定的供给关系。不稳定的供应商关系降低了企业的议价能力,尤其在货款支付方面商议余地较小,并且很难在货款支付期限上获得更多优惠,这样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情况下,公司在采购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损失。从企业材料采购现状来看不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风险。
(二)询价机制不健全
工业企业在物资采购定价方面往往采取询比价采购的方式,其目的是为防止企业采购价格混乱,降低采购成本。而就目前采购询价的现状来看,公司采取电话或邮件问询的方式单一,而且电话询价不存在双方书面凭证,可操作性较大,不利于对供应商报价的控制。询价选择供应商的不稳定也是询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工业企业目前所采用的是以实际耗用计量成本的方法,只是单单的将实际耗用计入成本,缺乏对成本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对于成本耗用没有明确的标准,实际耗用的生产成本节约和超支没有比较,实际的耗用就是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生产部门的节约意识,容易造成生产成本不稳定和生产浪费等问题。
二、工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找到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契合的供应商。供应商的选择应主要从之前合作关系良好,信用程度高的企业中筛选。并对筛选出的企业进行考察,对其经营风险,供货能力实行综合评估。必要时要求提供有关的生产数据,对供应商的生产成本进行合理估值,保证企业的采购成本。在确定合作关系,完成合同签署后,为企业正式确定长久合作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档案。每个企业对应唯一的供应商档案编号。供应商档案在审核无误后归档,交由档案部门管理。企业采购时必须在存档的供应商中选择,面对突发状况时强强联合更容易规避风险。从长久来看稳定了材料供应和获得合理的价格保障,减少原材料市场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为企业生产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支持。
(二)完善询价机制
在询价的问题上首先要求采购部门设立专门的询价人员,并由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各派一人进行监督。公司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后,材料采购询价时,应在建立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之间进行筛选,每次询价的对象不得少于3家,当特殊材料必须从某一家供应商中购进时必须由公司派专人监督,当其提供的报价高于市场价的百分之五时,询价的范围可不仅限于现有的供应商中。对一 些体积大、重量大的特殊材料在询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域的问题,采用就近原则减少运费,询价结束后由负责人出具询价报告,交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组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确定最后的材料供应商。
(三)成本管理与控制
1.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
运用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工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有选择性地采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科学准确地计算反映出产品所耗费的成本。通过使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及自动化系统,大力开发电算化件的管理、控制功能,充分挖掘电算化技术的潜力,在企业电算化管理中形成采购、生产、销售等多模块的综合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且有助于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企业及时掌握产品的成本信息及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思路,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
2.创新成本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降低成本,还必须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相联系,以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从成本的投入与价值产出之间的对比来分析评价成本投入的必要性,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从而实现成本与收益的配比,争取在企业的承受限度内实现企业收益的增加。
(四)规范售后服务流程、控制售后成本
针对售后服务程序不健全,技术人员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监督体系的问题。公司应加强对售后服务程序的建设。首先要规范记录被服务单位维修问题的信息反馈,缩减技术维修人员的权利。将售后问题的登记工作与实际到场维修技术人员相分离。公司要设立专门的售后问题信息处理职位,对出现的问题分类归纳,记录客户反映的基本信息,针对产品出现的问题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到场维修。同时要求维修人员对被服务单位出现的问题拍照留存影像信息,双重保障。从根本上控制企业维修成本,避免不必要的维修支出,杜绝企业维修阶段由管理不善造成的成本浪费。
政府采购,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为了开展政府活动的需要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 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 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集中采购目录内的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品、工程或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对采购程序、采购政策、采购过程和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高校物资设备采购使用的是国家下拨的财政性资金,理应执行政府采购。
1 高校实施政府采购优势分析
1.1 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政府采购主要通过询价议价、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供货商。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对高校而言,实施政府采购有利于规范高校采购行为,节约采购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1.2 简化采购流程,推行电子化采购
政府采购推行电子化采购,建立了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网,采购流程更加透明、清晰。就操作而言,与传统的询价采购程序相比,政府采购简化了采购流程。高校采购人首先填写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申请表,将申请表递交财政局采购管理处审核通过后,即可按照采购数目金额分类进行采购,数量分类小于10台或按金额分类小于10万元的协议供货品目产品,由高校采购人在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网上自行议价;分类大于10台(含)小于200台(含)或按金额分类大于10万元(含)小于50万元的协议供货品目产品提交政府采购中心采购;拟采购非协议供货目的的产品则需进行协议供货品目采购事项变更审批。
1.3 防止腐败现象,操作过程更透明
政府采购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制度和程序严格规范。实施政府采购,使得高校物资设备采购进一步规范化、电子化、阳光化。在采购流程中,避免了高校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的直接接触,加强了监督力度,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出现。
2 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存在问题
2.1 采购周期较长,缺乏灵活性
政府采购缺乏灵活性,采购周期长。高校采购部门经常会接到一些突发任务,申购部门因教学、科研、办公、大赛等需要,要求物资设备在短时间内到位,实施政府采购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采购任务。
此外,申购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时常是不在协议供货内的货品,拟购非协议供货内品牌的产品,需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二次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政府采购中心继续进行操作,由于采购数量、型号等问题,经常出现无人报价废标的情况,延长了采购周期。
2.2 评标方法单一,采购物资质量不理想
政府采购中物资设备采购使用的评标方法较为单一,通常采用最低价中标法。分类小于10台的货品采用的是同品牌型号竞价,使用最低价中标法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资金,而且操作简便,发挥了政府采购的优势。然而分类大于10台以上的货品政府采购中心采用3品牌竞争,但不同质量的品牌价格差距大,而竞价原则仍为最低价中标,可能会导致采购的物品虽然价格很低,但质量不理想的情况发生。例如在某高校需采购100台供学生使用的台式电脑,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要求三品牌竞争,但品牌选择面较窄,只能选择2中端品牌和1低端品牌,最后低端品牌电脑最低价中标。申购部门对此次采购的电脑品牌不满意,学生也反应电脑质量不佳。如何寻求质量与价格间的平衡是政府采购值得探究的问题。
2.3 供应商不足,缺乏供应商的管理体制
当采购数量分类小于10台或按金额分类小于10万元的协议供货品目产品,需高校采购人员登陆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网自行议价,在此环节中,部分货品协议供货商较少甚至无可选供应商,不能形成充分竞争。例如交换机一项,某市协议供货商为零,即该市范围内没有可供选择的供应商,使得交换机该项目无法完成政府采购。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路由器采购项目中。
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网上供应商评价一栏为空,政府采购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体制。一些供应商缺乏诚信,提供的物品质量差,售后服务也跟不上;部分供应商还控制货源,使得其他供应商无法拿到货品,以此抬高货品价格。然而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制约供应商,会助长这种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3 改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在采购方式上进行创新,增强采购的灵活性
政府采购周期往往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时间管理优先矩阵先将采购物品进行分类,如图1所示,根据紧急性及金额大小安排不同方法进行采购。
对于A类货品,即紧急、金额大的货品,政府采购管理处可适当简化采购程序,优化采购环节,加快将采购任务下达政府采购中心,中心接到任务后应立即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周期控制在两周内。
对于B类货品,即不紧急、金额大的货品,则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政府采购,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优势,采购周期也应控制在一个月内。
对于C类货品,即金额小,需求急的货品,高校与政府部门可相互配合协作,在政府采购管理处及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下,由学校自行询价采购,采购周期控制在一周内。型号不在协议供货内的物资设备采购也可采用此方法,这样便大大节约了采购时间,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做好物资保障。
对于D类货品,即不紧急、金额小的货品,则在政府采购管理处审批通过后,高校采购人在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网上进行自行议价,采购人也应将采购周期控制在两周内。
3.2 优化评标方法,寻求质量与价格的平衡
采购同型号数量少的货品时任可采用最低价中标法;但进行10台以上大批量采购时,应当采用综合评标法,细化评分内容,除价格因素外,产品质量、质保周期、售后服务、用户评价等也应纳入评标范围。若采购数量特别大的货品,可以让供应商提供样品。
3.3 增加优质的协议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
部分没有协议供货商的货品,应尽快补充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每项协议供货内的货品都具备充足的协议供货单位(一般在3家以上),使得竞争更充分,以节约更多的资金。
针对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网上供应商评价一栏为空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网络评价平台,以便高校对其购买产品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每次购买成功后,由高校使用部门对供应商诚信、产品质量、质保周期、售后服务等进行打分,并进行评价。对一些诚信度低、提供的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差的供应商应进行制裁,列入黑名单,清除出政府采购协议供货供应商之列。将评价优、质量高、服务好的供应商进行表彰,列入优质供应商之列。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地不断发展,高校规模将日益扩大,高校物资设备采购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将势在必行。政府、高校、供应商三方需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服务意识,高校应加强与政府沟通、积极配合政府,供应商应提高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以推进高校更好地实施政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