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堂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3-06-06 09:01: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在线课堂的优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线课堂的优势

篇1

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的可汗学院红遍全球。原因是他的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与此同时,一些老师也把可汗学院的视频加入自己的教室里的翻转教学中,告诉学生教学视频链接地址。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在线视频的普及,翻转课堂在学校落地生根,快速生长。

今天,网络教育技术正逐渐成为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学习研究的首要任务。

在我们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同意,教育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氛围。总的来说,网上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网络教育技术是有必要的。然而,作为教师,面对喧闹的“翻转课堂”,应该冷静地思考它给我们教学带来哪些优势,又会产生哪些不足。

一、翻转课堂带来的改变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并能根据自己的状态来调整安排学习。通过在家或一个基于在线视频平台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这使他们能够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课堂知识点而不用顾忌全班的学习进度快或慢。学生可以停止、暂停、快退、快进视频内容,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使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学习。

2.“翻转”增加了课堂的互动。实施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通过课下观看知识点讲解视频,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老师在课堂上“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把有相当疑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给予讲授。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辅导者,我们参与学生的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通过看视频上的知识点的划分,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教师1对1“在线课堂沟通”,也可以把有疑问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学习。教师的角色已经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了,我们参与学生讨论,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个别指导。当教师在与一些学生交流时,学生利用自己的合作小组展开学习。

3.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以前更多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个别学生可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听和观看视频来反复学习。你想要学习一个知识,可以借鉴不同类型(可汗学院)影像和图片。

4.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关注的内容。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表现,将不再是我们主要关注的内容。在翻转课堂中,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当他们出现疑惑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料提出问题,并能与同学和老师在课堂讨论中得出结论。

二、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位学生,并非所有的学生和学校都具备了使用的技术水平和条件,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对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低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能没有翻转课堂教学需要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访问条件。真正的关键在于并非每一个学生具备访问所需要的个人设备和技术水平。这根本就不是某个学生或某个地区的个别现象。部分没有计算机设备或家中未接入互联网的学生,他们将被迫去网吧或在学校完成学习资料的下载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学习的自由度。翻转课堂的魅力在于学生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针对疑问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参与师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而在网吧或学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都会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学习的需求,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翻转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适应,并非如大家所吹捧的那样。首先,翻转课堂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通过5~10分钟的视频来讲解课堂知识点。但是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差,很难持续性观看和认真学习,老师不能要求小学生像成人那样学习。所以,如果教学设计没有趣味性,将不会吸引小学生来学习。其次,因为小学生的专注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足,所以不能像成人那样在家独自学习,需要家长或者老师对其学习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

3.在计算机上观看学习资料和完成课堂讨论所需要的问题,这将意味着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时间,而当前学生课后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应付家庭作业和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那么翻转课堂的实际意义便失去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国家正在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将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但在现阶段它还不够成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地变革和实践,让其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

篇2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带进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1.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增加有限时间内的学习内容

老师可以结合PPT的内容与书本上的知识点,然后通过手的划动模拟在黑板上的讲解制作成一个视频,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或在家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能够把授课的环节在课外完成,课内的时间就完全可以拿来讨论学生们感兴趣的历史事迹或者崇拜的历史人物,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比如说课上可以就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的政治远见和性格特征结合史实展开一场辩论。老师也同样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们的眼界。

2.翻转课堂便于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成长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时期,当然也是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我们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和游戏的方式,上课之前进行学前预习,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条件允许可以准备角色扮演,让历史情境在课堂上重现。这种形式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充分锻炼每一个人的能力。中学历史本来就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门课程,再加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更能自主的掌控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自主决断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在参与游戏活动时,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翻转课堂的理念与历史教学结合之后,完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翻转课堂不仅重视知识的掌握,也兼顾了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充分结合了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法,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翻转课堂这一新形式刚好解决了二者的缺陷,并将其完美结合。在学习中学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入个性化的元素,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课前预习阶段,历史老师为学生准备的知识点视频一定要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中学阶段已经不再是小学,他们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他们有能力将新知识进行同化,也有那个能力对新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能够有自己的思考,联系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交流讨论又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而老师只起一个引导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总之,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是在学习中促进能力的提升,在能力提升的同时又促进了高效的学习。

4.翻转课堂有利于保持班级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均衡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上课时老师兼顾不了所有的学生,课堂效率高的学生学的东西多,而学生课堂效率低的学生自然学到的知识就相对较少。老师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只能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来决定上课的进度,这也就难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够,然后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就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差,到最后只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学习中学历史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提前观看视频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将要学习的重点提前掌握,一遍不懂还可以再学一遍。而且这些视频还可以保存,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查看。在一次历史课结束之前,还应当适当地对学生加以练习,下发自主学习单,以此检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以便学生能及时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孔子早就说过:“有教无类”,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便倒是可以真正实现这一教育理想,自然而然,每位学生都将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二、中学历史教学穿插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要想直接把从国外引进来的新模式直接运用到本土教育当中还是有些难度的,毕竟我们自身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就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具体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大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上至《学记》、孔子,下到新课程改革,形式上在不断地尝试新奇,但是换汤不换药内容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变。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老师是课堂中的主体,所以通常还是遵循老师上课讲授,然后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课堂学习。学生从小到大在学习过程中也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总是去被动地接受,而不是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这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改变。

(2)当今在教学中担任主要教学的历史老师大多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他们就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产物,一种模式影响了自己几十年,没有接受过更多新思想的洗礼,所以他们也正在用影响他们的模式在影响着下一代人,要想一时间改变这一代老师的结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就决定了我国教育模式的相对稳定性。

(3)学生的自主意识仍然很欠缺,不足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节奏。我们国家的教育长期都是实行的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了接受老师的安排。如果不是书面作业的话大多都只是走形式,并没有严格落实。如果让他们突然转变为自主学习的方式,恐怕他们一时间难以把控好这个度。

2.历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有限掌握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性因素

通过不完全调查统计,我国的历史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优秀教师的比例相对偏低。现在的历史老师大多数都是文科生出身,他们没有经历过比较系统的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对信息技术手段掌握的不多,所以让他们每次上课之前独自制作出学习视频比较困难,尤其是课程较多的话,时间也安排不过来,这的确严重影响到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篇3

课堂教学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培养优秀品质的主要渠道,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我们深感以学生为中心,伴随着多样活动的课堂教学其实并没取得很好的效果,新模式的变化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教师采用多种现代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大家为此感到惊奇,因为这些都是传统课堂中从来不会出现的场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方式。

一、教师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也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机会,但学生还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学习,练习语言知识,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宰者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成为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既不能成为课堂主体,又要掌握全局,而且整个课堂呈现出动态的多层次的复杂局面,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的流程设计、动态生成等方面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较强的驾御能力,不重视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辅助工具,不重视活动中各环节的紧密性,课堂教学的效果会在不知不觉中打折扣,甚至会低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这就使得新的英语课堂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更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课改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方面,是教师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相当强的惯性,习惯于控制教学活动的进展。新的学习模式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随之发生变化。但不少教师总不放心学生的合作学习,担心学生讲不清楚,耽误了教学时间,从而干扰性地介入,或打断学生思路,或左右学生思维,这就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课堂组织模式在我国缺少经验的积累,许多教师面对新的学习模式,只是学了个形式,而涉及到分组的方法,激励评价的操作,活动任务的设计和教师的监控和引导都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因此许多教师教学过程中滥用小组讨论,不管什么课都分组讨论。还有的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合作学习,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话语权。如有的教师提供一个话题(有时甚至指令不明确)就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不论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和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活动时,自己在旁观看,不做任何指导或帮助。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无疑是低效的。交际类活动教学途径只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一定效果的途径之一,有条件者可以采用,无条件不可生搬,如果教学还没有驾御能力,还是少用为好。

二、滥用课件、忽略实效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索性。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因能呈现色彩缤纷的图像和画面,使很多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逼真,在视听方面也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产生动态效果。

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等方面有极好的辅助作用。

三、课堂组织节奏松散、效率低下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一讲到底,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组织管理非常简单。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要在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上下功夫。但是教师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堂调控经验和能力,课堂进程就会凌乱松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指令语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教师指令语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有的太过罗嗦,学生活动的时间还没有布置任务的时间长。

(二)现场调节能力不强造成课堂凌乱,甚至失控。由于学生活动的明显增多,课堂的生成也相应增多。有时候,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讨论时间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计;还有的时候,学生对某项活动的操作出现困难。这时候,教师若没有随机的调控和应变能力,不仅教学环节被搞乱,还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

(三)课堂教学节奏松散。教师和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分组、演示、维持纪律等方面。课堂中,教学环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一堂课学生没掌握多少“有价值”的语言知识,用来操作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课堂管理能力,才能保证课堂的有序、高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科学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好相关活动,巧妙地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恰当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堂中搭建一个无形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释放学习热情,务实知识基础,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而那些为求新求异求课改名分,滥用媒体课件,不切实际,故弄玄虚的课堂表现出的只是虚假的繁荣,师生耗时费力,收效却不大。

四、从长远角度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不断提高

新的课堂模式对外语教师的素养及课堂管理监控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一方面,教师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服务意识,时时刻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把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放在首位,还应学会尊重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教师要有全学科融合的知识储备,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对于这种多维、动态的课堂的监控能力,保证教学结构的严谨性和英语教学环节的紧凑性,实现英语课堂的快节奏、大容量、高容度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时间,达到提高教学实效,解决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46-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趋势、新模式、新优势。美术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在视觉上有较高要求,要学好美术,仅仅依靠平面的视觉还不够,还要学会将整个物体进行立体的解剖和构思。而现代信息技术是集图像、视频、3D技术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技术,将其引进初中美术课堂可以极大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美术技术。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美术教学的立体感

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都是依靠临摹书本或者教师所提供的物体模型进行作画,而教师的授课工具也是以黑板为主,各种线条、色彩、构图的教授都是通过教师的口传以及黑板的演示进行的。粉笔是教师黑板授课的主要工具,其固定的颜色就只有常见的几种,而美术课所需要的色彩是纷繁复杂的,略微的颜色差异有可能导致极大的效果反差。美术课堂教学的这一局限性,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便能够迎刃而解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制作PPT,将不同色彩的搭配、混合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一种直观可见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上细微不同所产生的巨大差异。例如:在讲授颜色搭配和由于光线变化所导致的颜色差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摄大自然中的五颜六色,以及不同日照下所产生的不同颜色效果,将美术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立体感受,还能教会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学习美术,去发现美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3D效果解剖图指导学生作画。当学生在对某一模型或者人物进行素描的时候,如果仅仅依靠对模型或者模特的分析,学生在对该物体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最后的作品出现比例不协调或者与实物相去甚远的情况。而教师通过展示人物的立体结构,例如:肌肉组织、骨骼构成等,可以让学生对所要绘画的物体有个直观的感受,就能做到胸有成足,下笔如有神。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师授课的立体感,在借助图片、视频、PPT等技术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绘画有个直观立体的感受,能够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激发起学生对美术课堂的极大兴趣,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机能正在逐渐发展,他们对一项事物很容易产生兴趣,也很容易丧失兴趣。美术课堂如果仅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那么四十分钟的授课时间,学生所能集中精神的时间和所能汲取的知识都是极其有限的。现代信息技术是集文本、图像、视频、Flash等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初中美术课堂,将学生的目光从模型—黑板转移到模型—黑板—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授课,首先,可以极大减小学生上课走神的几率。例如:在讲授鉴赏课时,学生面对一幅作品可能只能粗略地感受和领悟到其笔法、构图,但却没办法理解作者的心中意境和感情。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文本、图片、视频将作者在完成这幅画时的背景、经历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去感受作者在完成这幅画时的各种心路历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和简单地去理解一幅画中每一笔的绘制都是有感情和思想情愫的。教师在上《清明上河图》的鉴赏课时,可以提前收集资料,将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等交代清楚,并将精彩之处加以标记,典型人物构图加以讲解,在帮助学生进行鉴赏时还可以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够融入图画中,将声—图—文结合在一起,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主性

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并没有改变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在持续着,大多学生和家长都是着眼于语数英等考试科目的学习,旨在于考上重点高中,从而顺利迈入大学门槛。因此,除去由于兴趣学习美术的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初中生都是将时间用于必考科目的学习上,加上兴趣的缺乏,使得初中美术课形同虚设。对美术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也是草草应付了事,毕竟美术课的分数在初中升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微乎其微的。一旦脱离了美术课堂,美术书本能被摆在课桌上的机会接近于零,学生能够培养起对美术兴趣的机会也大大减弱了。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让这种兴趣最大化,将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制作成PPT或者视频,再穿作品的背景介绍、画法构思和构图分配等,让学生将这些材料拷贝回家,在学习之余可以作为休闲娱乐项目进行美术课堂外的自主学习。传统的美术课堂授课方式,下课之后学生很少有机会再进行系统的美术学习,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有了很大便利。美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即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学生在不断更新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美术学习的创新性

美术是一门集造型和视觉为一体的艺术,是不言而喻的,一门艺术的核心和生命在于创新。中规中矩、没有个性是称不上艺术的。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仅凭几幅挂画、几张图片为学生传授美术知识,通过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学生所能接受和理解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往往一堂课下来教师是讲得慷慨激昂,而学生是听得云里雾里。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获取各种信息并非最终目的,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将吸收和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重构,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拥有自己风格和独立个性的作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编辑、整理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将所教知识的主线细化,将搜集到的教学资源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首先能够实现美术创作工具上的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诞生之前,学生作画和创作的主要工具即是笔和纸张,而现代信息技术拥有越来越成熟的图像作画技术,学生可以跳出纸张的局限,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其次,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美术教学工具上的创新。有时候一幅名画的真实大小能够长达几米甚至十几米,而搬到美术课本上或者挂画上便被缩小至以厘米为单位。教师并不能准确清晰地为学生讲解出画法的精湛之处,学生也不能理解作者细微之处的画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作品搬上多媒体,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局部放大的手段为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解,学生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是美术教育发展必然的一个趋势,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对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大有裨益的。在美术教学中合理、有计划地整合进现代信息技术,学生不但不会因此淡化传统美术,相反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知识领域、创新学习工具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中更加有活力、有兴趣、更自主地学习美术,使得美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