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06 09:01: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德育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德育存在的问题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较大困扰,中学德育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工作重点。研究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而且对我国道德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1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工作过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了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大多数教师所讲的德育内容仅局限于政治教育,强调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一味给学生讲社会主义理论,忽视了中学生的实际需求,中学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另外,大多数中学德育工作缺乏对学生情感、生活问题的重视,德育内容过于空洞。中学德育内容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学德育的质量。

1.2德育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中学德育工作普遍采用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缺乏学生的实践锻炼,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德育工作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且学生只了解德育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德育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另外,理论灌输式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中学德育效果不明显。

1.3德育评价方式滞后

现阶段,我国中学德育方式普遍落后。大多数中学德育工作依然采用试卷评价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德育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实际道德素养的评价。另外,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大多数学校的“三好学生”按照学生的成绩排名进行评选,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无法发挥德育评价对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中学德育评价方式滞后严重阻碍了中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2.中学德育的对策

2.1学生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比教师引导教育的效果更好。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为此,学校应积极宣传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其次,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习惯。知行统一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要重视德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实现德育理论知识与社会实现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2教师方面

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德育教育的质量。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应积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德育教育质量。首先,学校应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组织教师参加德育讲座和德育培训,加强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其次,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德育教育有着直接影响,学生会以教师的道德修养为参照,制定道德目标。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应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最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应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根据时代要求改进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进而实现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2.3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首先,重视道德习惯的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习惯很大程度上是从家人身上模仿来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提高家人的道德修养,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其次,重视亲情教育。亲情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提高孩子的道德素养。因此,家庭教育应重视亲情教育。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亲情教育,使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去爱别人,尊重别人。

2.4学校方面

首先,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积极开设德育教育课程,重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其次,丰富德育内容。学校应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在德育教育中加入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提高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应积极改进传统的德育评价方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素质的重视,采用客观公平的方法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评价,提高德育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小结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学德育工作张存在着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德育方式单一、德育评价方式滞后等问题。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需要学生、教师、家庭和学校的积极配合。因此,文章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家庭方面和学校方面对中学德育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索。开展中学德育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高环伟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永湖中学

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2—0024—01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通过笔者广泛深入的调查发现,很多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较差,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必须花大力气重视和解决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落后局面。本文就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做以简单分析。

一、跟不上社会转型的需要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各方面变化巨大。农村中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而广大的中学生在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象,对待书本中的现成的理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不同的想法,对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规律,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回答,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实践和需要相脱节。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当今世界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

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作为社会中的学校,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因此,学校的整体德育工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既尊重个人权益又提倡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既鼓励公平竞争,又不忘互助;既不懈求是务实,又富有远大理想;既鼓励通过正当途径发财致富,又不忘他人和国家利益。

二、跟不上学生自我实践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由认识支配的,并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是德育的重要功能和职责。德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成长发展得更好。

我们从事德育工作,既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项任务,更不能把它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中学德育存在着专门化和知识化的倾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这样,高尚的道德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从而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道德成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客观知识对象。这种客观和外在的知识对象与学生当下正在进行的生活无法发生意义联系,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这种灌输性的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这样的道德教育其实效当然不高。

三、跟不上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需要

篇3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94-01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教育方针中,素质教育的推行,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包括教育界在内的共识,素质教育是为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做出优化的基础教育。其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点,是高中教育中的关键学科,对于各高中学校来说,德育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德育教育是满足现代化发展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要保障。在新课标中指出,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及质量,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做出有效的教育,还要对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纪律教育,强调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兴衰的关键,且高度评价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主要方针,积极研究及分析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师和学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二、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匮乏。在对本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中笔者发现,德育的教材脱离实际,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没有对生活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精神集中,也没能对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做出积极地反应、回答。在实际的问题中,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关注和行为做出改变的内容少之又少,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难找出可以涉及社会热门话题、热点新闻的案例内容。对于这种匮乏内容的德育教材,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就更别说达到教育目标,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单一。在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分析、价值观、道德观的直接授教。讨论课,也变成了学生之间的“课间休息”,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发言,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德育课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点是课堂。德育课的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教师用严肃的态度步上讲台,在学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下进行,就算展开德育实践课,教师也只是出于形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当前,各个高中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方针,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学校对德育课的授教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部分的学校及教师都把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应试化、按每个考核所需内容让学生进行吸收,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于学生,把德育变成单纯的考试知识点来迎接考核的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的评估在措施、制度、条件等方面都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变得无章可循。

三、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成效有效途径。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利用环境、情景的氛围来融入教学,可用情境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富有一定感情情绪的场景。如在本班中,教师把学生带到英雄纪念馆中参观历史英雄的雄姿,在过程中以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现身述说,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

篇4

德育教育对于中学生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对中学生的思想发挥着指导作用。德育教育是中学生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很多学校也开始对德育教育进行学习和实践 ,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由于我国传统德育教育中容易重说教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因此,要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开展素质教学,就需要改进德育教育的方式,让德育真正在中学生成长阶段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阶段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德育指导青少年思想的作用,只有认清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促进德育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德育内容过于抽象

在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学校领导片面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全部内容。于是很容易将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等宏观的思想意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以指导。在教学内容过多的强调理论,导致中学生没有珍重的领悟,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实践。在教学上德育教师也没有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以至于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一贯采用的方式就是填鸭式的教育,这种方式单一,课程枯燥,这样的课程妨碍了学生自主性的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简单的灌输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受到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无法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条式的教育无法指导学生的言行,也就不能提升他们的品德。

(三)德育定位缺乏实效

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还不能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导致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仅仅是凭借思想品德课的成绩来界定开展德育教育的成果,也根据此来评价学校的好坏,似乎考分越高的学校学生的品德就好,这实际是个非常错误的定论。现在教师只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课,学生也只是记忆书上的知识点,追求较高的分数。

二、加强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明确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促进每个人都能持续全面的发展。德育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第一,要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要遵纪守法,这是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第二,要让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这对学生又提高了要求,除了让学生遵纪守法外还要遵守社会道德规则,这是培养学生要有公德心。第三,有利他主义精神,德育讲究要付出,为他人付出,这是道德教育的高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第四,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做德智体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优化德育教育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是对思想的引导,除了让学生接受教育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言行,要积极引导他们,注重心灵上的感触和真实体验。可用情感陶冶法,要创造文明的校园环境,这样学生在无形中会受到感染。可以运用榜样模仿法,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将身边的模范树立起来,这种方式就将抽象的道德价值观变为形象的、具体的,对学生的言行发挥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还可以运用行为训练法,一方面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加强主体的作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形成对道德的深刻认知,从而转化成行为习惯。

(三)强化教育队伍,建立德育基地

德育教育如想很好的开展,也需要一直思想业务和专业素质均高的教师队伍,德育教师要以身作则,针对性的对中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指导。德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关注他们的个性需求,树立与现代化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了更好促进德育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集合三方的力量,营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德育环境。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品德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运用各种活动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挖掘青少年真正的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另外,社会的环境也不可忽视,尤其是面对着互联网所带来的大量的信息轰炸,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结论

总之,面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我们必须将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切实的给予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导,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优势,促进青少年德育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发挥效果,为构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2]冯菊香.德育问题在非编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与对策[J].大众科技,2013(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