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同组学员细心交流,我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认识到了素质教育改革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课改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教师要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结合我校英语教学实际,及学生现状,特制定以下教学整改计划:
1 提高素质,更新观念
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想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新课程提出的挑战,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强调前沿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只有永远置身于英语教学的前沿,密切追踪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给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新方法,才能真正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加强集体备课,目标要明确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中之重。坚持集体备课。每单元由主备课人主讲,其他人补充,讨论后集体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使学生的头脑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成为被点燃的火把。
3 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促进积极思维的主观因素,强烈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基石。兴趣的提升也是靠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展现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该一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很聪明的,关键是我们要去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将学习任务和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逐渐扩大。
4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中虽然能保证使用多媒体教学,但要达到课件的精美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还需提高制作的技术和技巧。
5 小组合作要注重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大学生语言实践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互相帮助、培养团队意识。然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有时由于整节课安排的机动时间不够,多数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还有合作效果反馈也是不够的,有时即使反馈也是草草了事,但在缺乏监控的状态下,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合作学习时的自由和无序。因此,这样的合作是流于形式的。
6 深入研究学生,优化教法
中图分类号:G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15-01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职教育被部分学生和家长所忽略。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与较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在这个培养目标下,就决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操作技能。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所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决定他们将来的就业。目前,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教师在授课时存在一定难度,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非常困难。对此种情况,在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一、首先应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入手
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旧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发展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应明确,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是要让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问题,训练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据此,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拿到自主获取知识的金钥匙。
二、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不好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态度决定成败”。作为中职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要让学生主动支学习。在课堂上做个好老师,课下要与学生做朋友。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心去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思想也不够成熟,惰性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老师不应只是教授知识和技能,更要从思想上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从而将这种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先喜欢老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计算机课堂上,学生以实训操作为主,相对于枯燥的理论课来说难度要低一些。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项目、实例来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训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反复练习。只有亲自做的多了,才会印象深刻。例如:在photoshop这门课程上,以学生处理一寸照片为例,可以让学生现场为拍照,并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照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
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精神需要
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去,就应该在课程一开始快速建立他们对课程的精神需要,只有建立了精神需要,学生才会热心于接触、学习这门课程,甚至会去探索其奥秘。如笔者在上网页设计这一门课程,在开学第一堂课,我并不急于给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而是带着他们上人才网,搜索计算机相关技能人才的招聘信息,让学生知道要从事这一职业,必须学好这门课,学不好就找不到工作。从而使我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
(二)深化认识,培养情感
当学生对课程的精神需要建立起来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深化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继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情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变得更浓厚。如笔者在上photoshop课程时,了解到学生对这一软件不熟悉,根本不知道这个软件有什么作用,更不用说为什么要学这个软件了。根据这一情况,为了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内容,在开学第二堂课,我就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经photoshop软件处理过的图片作品和未经处理的原图片,经过比较,学生开始对这一软件有了认识,更对它的强大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师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以师生这情为基础,利用师爱的效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高生很容易感情用事,与教师关系融洽的学生,多数偏爱你所教的学科。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打成一片,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把微笑带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当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的时候,就较自然地过渡到喜欢我所教的学科,高兴地接受我的严格管理和教育了,从而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评价机制,注重精神奖励
对于学生来说,有效的评价,适当的精神激励能起到很大作用。网络就像是一块磁铁,对学生吸引力很大。因此,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发挥一下网络优势,让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来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样也能够看到自己的差距,上课时学习的主动性会提高些。
总之,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网络资源;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当然,教师也应该不断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
结果: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9.37%、21.26%、14.83%、11.84%;男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脂、血糖、血尿酸总趋势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40岁以上人群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人群,高尿酸血症人群年龄提前,从40岁年龄段开始就应重视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关键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血尿酸调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12-01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城镇居民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紊乱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已成为我国城市中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了解南通地区人群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及异常情况,本文就来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共计6351例,其中男性2387例,女性3964例,年龄15-96岁,平均(44.0±16.5)岁。
1.2检测方法:晨静脉抽血5ml,分离血清,采用奥林巴斯公司产AU8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血尿酸 (UA)。
1.3诊断标准:高血脂TG>1.71mmol/L,TC>5.72mmol/L;高GLU>6.1mmol/L;高UA,男性>420umol/L,女性>350umol/L[1]。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Excel软件录入,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总检出率:见表1,高TG、高TC、高GLU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UA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2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检出率与年龄关系:见表2,高血脂、高血糖在大于40岁以上出现显著增高,与40岁以下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3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关系:见表3,经线性相关检验,TG、TC、GLU、UA总趋势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
3讨论
从本资料中可见,高TG检出率29.37%、高TC 21.26%、高GLU 14.83%、高UA 11.84%,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紊乱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与高血糖、高尿酸相比,高血脂的总检出率最高。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脂代谢紊乱与心脑血管病,尤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份之一,还有报道脂代谢紊乱影响糖代谢,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故广泛宣传高脂血症的预防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高脂血症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使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WHO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糖尿病已成为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疾病,而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患病率为9.7%,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4%。本资料显示血糖从40岁开始增高,故预防糖尿病的重点是中老年人和易感人群(肥胖者、有家族遗传史、产妇等),在健康体检中增加空腹血糖测定,早期发现糖尿病人和高危人群,其预防措施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以防止和减轻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高尿酸的总检出率相对较低,为11.84%。本资料显示男性高尿酸检出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饮酒、应酬、进食高嘌呤食物较多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同时血尿酸增高的年龄有所提前,这很可能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等有关,同时还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密切相关。长期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组织内沉积引起痛风。有报告指出[3],血清尿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防治高尿酸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本文结果显示:TG、TC、GLU及UA均有随着年龄增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40岁以上年龄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其原因除与遗传、膳食、肥胖等因素有关外,可能还与心理压力及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提示从40岁年龄段开始就应重视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避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
参考文献
近年来, 因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改变,糖尿病呈上升的趋势,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病变范围较广泛。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1]。现将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9~81岁,平均62.5岁。糖尿病病程2~32年,其中合并高血压28例、冠心病21例、高脂血症26例、合并糖尿病性肾病6例、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素1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6例。发病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38例,发病后确诊为12例,入院时空腹血糖3.6~28.5 mmol/L。根据WHO 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梗死。
1.2 临床表现 无明显症状者21例、偏瘫18例、肢体单侧瘫5例、仅肢体麻木3例,仅头晕4例,言语含糊9例,意识障碍2例。住院时瘫痪病例程度肌力1~4级。
1.3 头颅CT检查 基底节区梗死6例、脑叶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左侧或右侧腔隙性脑梗死12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8例。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控制血糖、血压及常规脱水,给予改善脑动脉供血和脑细胞代谢、抗血小板聚集、解除血管痉挛用药,梗死面积大者急性期给予消除脑水肿。根据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情况给予胰岛素或口服药物降糖,注意葡萄糖液体少用或配合胰岛素使用,纠正酮症酸中毒,肝功正常时给予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口服,防治泌尿系和呼吸道感染。同时予扩血管、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控制血压、调脂、纠正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得到积极诊治,经治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为延误病情,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较多,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高血黏度均是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TC、TG、LDL升高,HDL下降可引起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脂肪在动脉管壁沉积,为动脉硬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糖尿病的脑血管病变不仅具有与高血压相似的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在毛细血管有管壁基底膜增厚的改变及深部白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底膜糖类沉积,脂肪样和透明样变性,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继而血管狭窄闭塞。过高的血糖还可加重脑组织损害,造成脑细胞缺血坏死,另外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异常,致红细胞聚集功能增强,变形能力减弱,纤维蛋白原增多,使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而加重微循环障碍,最终促成了糖尿病易于发生脑梗死的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须严格控制血糖,对口服降糖药疗效差者应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加口服药联合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5.6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2]。由于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高血糖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在受损内皮细胞上黏附聚集,血液流经已经狭窄的脑动脉时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2型糖尿病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以上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易形成血栓。高血糖是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组”指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阶段其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是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组”指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阶段其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目前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致残率和病列率均高,愈来愈受到重视。由于糖尿病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对其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平时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可望预防、延缓及治疗脑梗死发生,可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对于高血糖患者、过于消瘦或者关节处皮下组织极少的患者来说,手术中发生压疮的可能性更大,手术压疮一旦形成,不仅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还会影响医患关系,对来我院实施手术的84例患者实施护理性预防干预后,有效降低了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几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此次研究所选用的168例患者均为在我院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和对照组各84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2~67岁,平均(43±2.3)岁,其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1.3)h(手术时间计算方式为从患者开始麻醉至患者手术结束、从手术台转运回病房的时间段),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4~66岁,平均(41±1.7)岁,其中有男43例,女4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3±1.2)h。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和平均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所有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此项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排除不愿意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给予手术室护理的常规护理,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手术压疮的护理性干预措施。
1.3.1 手术室的常规护理 ①术前准备,术前交流方面:护理人员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到病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沟通,获取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信息,并通过直观的观察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为手术做好准备。手术室准备方面:术前调整好手术室环境温度,使温度宜人,并充分做好消毒准备工作。②术中护理,在手术中协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同时使患者保持合理姿势。③术后护理,对于全麻患者要待患者复苏后再转移到病房,转运过程注意动作要避免刺激患者伤口。
1.3.2 对于预防手术中压疮的护理性干预措施 在进行术前探视时要充分观察每一位患者的身体情况,也就是说护理性预防措施的工作在术前就已经开始了,我们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预防性措施,询问既往史,有无压疮的发生,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是否为肌肤敏感性患者,对于既往有压疮发生的患者和高血糖患者要尤其注意,更要充分做好准备措施,至于具体措施:如患者在将要实施的的手术中采取什么,相应下人体哪些部分为着力点,既患者会在接下来的手术中极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部位,对这些部位,可以根据受压面积和着力点,准备相应的凝胶垫,盐水袋和加厚海绵垫。在手术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有利于呼吸通畅和血液循环,不可暴力牵拉,造成患者的软组织损伤,或者压迫神经。以柔软棉布衬于患者皮肤后再行捆绑固定带,其松紧程度可参照捆绑完成后能伸入一个指头为宜,术中要注意对患者骨性凸出的防护,如患者为仰卧位,则护理重点为患者的骶尾部和足跟,在这两处可根据情况选择垫凝胶垫和盐水袋,使用前适度升温,使之接近人体表皮温度,避免温度过低引起患者不适。
对于侧卧位的患者,则要重点护理患者的双膝盖内外侧、肩膀、耳廓,和髂前上棘的部位,在患者的双膝盖间可垫脱脂棉球,肩膀和髂前上棘的部位垫海绵垫。由于精神紧张可造成患者肾上腺激素的升高,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的身体状态对手术会造成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可以保证高血糖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内。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预防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
1.4 判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压疮的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全部84例患者中无发生手术中压疮的患者,对照组全部84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手术中压疮,其中有4例患者体型较为消瘦,皮下脂肪极少,另外3例患者体型正常但术前生化检查结果表明有高血糖,这就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体形消瘦患者和高血糖患者的术中压疮的护理性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对于患者术中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对于可能发生压疮部位压力的缓解。理想的预防压疮支撑工具的特征:有效缓解皮肤组织承受的过大压力;减轻剪切力及摩擦力;透气、散热性能佳[2]。除此之外,及时发现患者受压部位的缺血状态并及时纠正,对于预防术中压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在术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如骨隆突处的长时间受压、皮肤温湿度、循环灌注不足、术中低体温、加温毯的使用等,及时予以处理[3]。以上研究表明,术前准确的评估患者状态并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护理性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一般指患者大脑中负责控制记忆和推理的区域发生了病变,临床和病理进行性退化,导致脑功能的逐渐衰退,即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辨认等方面的障碍,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症(AD),占老年痴呆的一半以上。许多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会逐年上升,所以,老年痴呆是国际上公认的危害老年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且到目前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老年痴呆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痴呆受年龄、性别、遗传、疾病和自我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是影响老年痴呆发病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会逐年上升。此外,老年痴呆还受环境、自身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饮食预防
老年痴呆在饮食上的预防和其它老年疾病的预防大致相同,即多食水果、蔬菜、坚果、豆类、谷类,适量鱼类、肉类、禽类和乳类产品,食用油以菜子油和橄榄油为主,用餐时辅以适量葡萄酒等。这也是现在流行的“地中海饮食”方案。此外,在饭后可以引用适量的绿茶,在使用做饭用的器皿上要避免铝制品的使用。
二、对血糖血压的控制
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有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等。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和高血糖能诱发老年痴呆症。王林通过对216名老年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老年痴呆的常规预防和控制血糖血压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两年的随访发现观察组(即控制血糖血压组)的AD发生率为1.85%,对照组的AD发生率为5.56%,观察组的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此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AD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单纯糖尿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血糖的发生率为0%,各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说,控制血压血糖是预防老年痴呆的有效措施。
三、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预防各种老年疾病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合理的体育锻炼能降低与脑相关疾病的风险,能有效的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周勇等通过研究表明太极柔力球和慢跑运动对老年痴呆的预防有很大的作用。还有一些研究证明力量和柔韧练习对AD的预防也有很大的效果。所以,老年人不仅要参加体育项目,而且要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此外,邹华国等通过对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问卷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与不参加的人相比心情更加活跃且情绪波动小。这也说明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来延缓智力的衰退。
四、社区干预
老年痴呆的预防关键还在老年人的自身预防,但是老年人自己都缺乏相关的知识,所以需要社区的相关普及干预。国内许多研究表明经过社区对老年人的认知干预,老年人对老年痴呆的预防相关知识有很大的了解,对他们的日常护理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认知功能的提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老年痴呆知识、态度和行为上都有所提高。这就能合理有效的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五、认知能力的锻炼干预
认知能力锻炼主要是指脑功能锻炼,包括多动脑、多学习,尽量多参与社会活动及复杂的职业活动。郑伟通过对108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对54名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干预治疗,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康复干预,包括计算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等能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痴呆患者功能障碍程度,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所以,老年人及其家庭应该注意老年人这方面的锻炼和训练,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老年痴呆。
六、6个人及家庭的预防
研究表明,个人背景对老年痴呆有很大的影响。张强等对129名AD病人和129名健康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经济条件差、性格孤僻、离婚及婚姻不幸福、文化程度低等都是AD的诱发因素,相反则能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年轻或者中年时有以上个人因素的人到了老年更要加强对老年痴呆病的预防。
七、其他预防措施
除上述预防措施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相关研究已经证明环境因素是老年痴呆发病的因素之一。此外,老年人还要注意肥胖的发生,以及情绪的控制,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切忌大悲大喜。
总之,研究认为像年龄、遗传、性别等不可逆因素可以通过长时间的饮食和运动来推迟其发病时间,有时甚至是到生命的最后都没有发病;而对于可逆的危险因素完全可以通过早期的饮食和体育锻炼等预防。
参考文献:
[1] 张利英.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6:130-131.
在临床急诊手术中,常遇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经多年临床实践,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4例,年龄59~76岁,所有病例均有明确的糖尿病史。其中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15例。急诊手术中,急性胆囊炎8例,胃穿孔4例,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各3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股骨干开放性骨折3例。24例病人在家均自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治疗。术前查血糖8.4~11.1mmol/L 10例,>11.1mmol/L 14例。尿糖均在(+++)以上,酮体均为阴性。
1.2 麻醉方法 全麻6例,硬膜外麻醉9例,硬膜外麻醉加全麻9例。
1.3 处理方法 凡手术能在1h内完成,而血糖1h、血糖>11.1mmol/L者,术中除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外,还需专管加入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胰岛素用量与葡萄糖按1U∶5g比例加入液体中恒速滴入。
手术若1h内完成者,术中复查血糖、尿糖、尿酮。手术时间超过1h者,每小时及术毕复查1次,与术前比较,血糖均有升高。对血糖明显升高者,按升高的血糖量适当增加胰岛素用量,以对抗升高的血糖,使其控制在10mmol/L左右为宜。
2 结果
2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尿酮体阴性,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及低血糖症发生。
3 讨论
3.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病人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不足明显加重,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而导致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综合征[1]。应激反应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系统,释放儿茶酚胺等应激激素,引起血糖升高[2]。所以,防治的关键是控制血糖和降低应激反应。围手术期以把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尿酮体阴性为宜。对于血糖升高明显者或出现尿酮阳性者,应适当增加胰岛素用量。
3.2 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常发生在输入大量葡萄糖液而未用足量胰岛素者。麻醉与手术应激反应使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血糖增高而诱发高血糖昏迷[3]。如在术前常规检测血糖与尿糖,即能发现原来未发现的糖尿病病人,从而在围术期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防止此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均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术前检测了血糖与尿糖,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无此并发症发生。
3.3 术中或术后并发低血糖症,甚至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应用过量所致。另外,葡萄糖补充不足也可引起低血糖症。对术前血糖在8.4~11.1mmol/L而手术时间长于1h或血糖>11.1mmol/L者,术中除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外,还专管滴入一定比例的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这样既可补充足够的热量,防止低血糖症,又防止了血糖过度升高。
3.4 糖尿病人急诊手术时,应及时获取血糖数据,可预防与检测上述急性并发症。我们采用快速微量血糖计(强生)检测血糖,保证了监测工作的进行,从而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杜绝了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使手术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近年来,因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可以合并许多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程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现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入院的8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均为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病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8~82岁;糖尿病病程1~31年,其中合并高血压32例,冠心病31例,高脂血症38例,合并糖尿病性肾病8例,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素2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8例;发病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51例,发病后确诊为29例,入院时空腹血糖3.6~28.5 mmol/L;根据WHO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梗死;本组无明显症状者29例,偏瘫24例,肢体单侧瘫7例,仅肢体麻木5例,仅头晕6例,言语含糊15例,意识障碍5例;住院时瘫痪病例程度肌力1~4级;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梗塞14例,脑叶梗塞7例,脑干梗塞2例,左侧或右侧腔隙性脑梗死21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36例。
1.2 治疗及转归 本组105例患者,根据血糖及并发症情况给予胰岛素或口服药物降糖,肝功正常时给予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口服,防治泌尿系和呼吸道感染。同时予扩血管、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控制血压、调脂、纠正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有脑水肿表现者给予脱水剂。经治疗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1级以上51例;症状和体征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21例;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在1级以下6例;死亡2例,均死于心肌梗死。
2 讨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较多,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高血粘度均是危险因素,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两者合并存在更易导致和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2]。糖尿病患者TC、TG、LDL升高,HDL下降可引起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脂肪在动脉管壁沉积,为动脉硬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糖尿病的脑血管病变不仅具有与高血压相似的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且在毛细血管有管壁基底膜增厚的改变及深部白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底膜糖类沉积,脂肪样和透明样变性,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继而血管狭窄闭塞,过高的血糖还可加重脑组织损害,造成脑细胞缺血坏死;另外,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有利于脂质在动脉内膜的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易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3]。脑梗死是上述因素长期慢性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除了严格控制高血糖及高血脂外,严格控制血压也同样重要。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以老年人为多见,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要经常测定尿糖、血糖、血脂。平时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应低脂饮食、口服降脂药、积极锻炼身体,降低血脂及血钻滞度,加快血流,改善脑组织供血及供氧。当出现轻微脑梗死症状时,则应及早做脑部CT或磁共振检查。老年人糖尿病多存在着弥漫性脑血管病变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当血糖水平控制不良时,血液粘稠度居高不下,从而影响到梗塞区的侧支循环,易于使梗塞灶进一步扩大,加重临床症状[4]。
高血糖使梗死面积扩大,加重脑水肿,这是因为脑缺血时糖的无氧醉解增加,在高血糖状态下其乳酸的产生更多,造成局部脑组织酸中毒,破坏血脑屏障,加重脑水肿,更加促进脑细胞死亡[5]。因此脑梗死伴高血糖者病死率高于正常血糖者;2型糖尿病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机制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高胰岛素可刺激脂肪合成。其典型表现为血清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增高,亦可正常,但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多,脂质在动脉损伤的内皮下沉积,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将减慢把外周组织内过量的脂质送往肝脏代谢排除的过程。以上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易形成血栓。高血糖是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组”指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其关系密切,且发现糖尿病者在糖耐量降低阶段其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是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协作组还指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阶段其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综上,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适当给予抗凝及抗血小板等治疗,积极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陈.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死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医师进修杂志, 2004, 27(2):25.
[2] 黄卫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5):655.
化疗虽然挽救及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命,但却可能引起患者血糖的异常波动,诱发并加重糖尿病并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最近国外的研究表明肿瘤与糖尿病这两种疾病共存时可以相互影响使病情持续恶化。近年来有关研究逐渐增多,说明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由于血糖波动而带来的病情恶化,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究的问题。在此就化疗引起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做出如下综述。
1.引起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
1.1机体应激状态 肿瘤和化疗本身是一种应激状态,会引起葡萄糖耐量减低,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胰岛素反向调节激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和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发生机制。
1.2化疗药物 在王朝华等关于不同化疗药对大鼠血糖代谢的影响研究中显示,化疗可致胰岛分泌功能被损害,紫杉醇和卡铂作用较轻,紫杉醇和顺铂可导致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升高。Hickish 等研究指出39 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产生了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而致血糖升高。由此看来某些化疗药物会导致血糖升高是不容置疑的。
1.3糖皮质激素因素 临床上使用最多的糖皮质激素是地塞米松,地塞米松通过影响蛋白质、脂肪和糖等三大代谢途径而引起血糖升高,并可诱发酮症酸中毒。
1.4恶性肿瘤种类 内分泌肿瘤,如生长抑素瘤、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由于涉及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对人体的血糖代谢产生影响也是很有可能的。
1.5饮食不易控制性 朱玉婷[1]的研究中提到化疗常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引起低钾血症的发生,使糖耐量异常加重,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饮食不易控制不仅导致高血糖,还会致低血糖的发生。徐灵莉等[2]的研究中出现的8例低血糖患者,3例因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3例因化疗恶心呕吐进食不够仍按原方案进行降糖所致。说明由于化疗所致的饮食不易控制性,不仅引起了血糖不易控制,还影响了某些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正常运行。
2.护理措施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整个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包含有PDCA循环式风险管理策略(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模式);个体化处置式风险控制方法和化疗全疗程式风险预防措施(包括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的监护)三大板块。
2.2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化疗致患者血糖波动表现的隐匿性增加了对患者不良反应早期识别和护理的难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是很重要的。
2.3高血糖患者的饮食与营养支持 化疗前,对高血糖患者给予饮食控制指导,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调整糖类化合物的摄入量。化疗期间,加强营养支持,给予其容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类食物。同时蔗糖、蜂蜜等食物要严格禁止摄入。
2型糖尿病;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453100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急诊科
近年来,糖尿病呈上升的趋势,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脑梗死的病变范围较广泛。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病死率高[1]。本组对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中,男69例,女41例,年龄44~81岁,平均63.5岁。糖尿病病程0~29年,合并、高脂血症59例,高血压42例、冠心病39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19例。发病前已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者67例,发病后确诊者43例,入院时空腹血糖3.9~27.6 mmol/L。根据WHO1997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梗死。
1.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昏、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语言障碍、意识不清、病理征等。头颅CT检查 所有脑梗死按下述标准分类:①单发脑梗死,梗死直径>15 mm。②腔隙性脑梗死,梗死区直径15 mm。②腔隙性脑梗死,梗死区直径
1.3 治疗方法 根据血糖水平给予降糖治疗,空腹血糖>10 mmol/L可使用胰岛素降糖,空腹血糖
2 结果
本组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均得到及时正确诊断和积极有效治疗,经治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48例,好转5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4.5%。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高血糖的存在,
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高血糖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在受损内皮细胞上黏附聚集,血液流经已经狭窄的脑动脉时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引起缺血性脑卒中[3]。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是:梗塞以中小灶梗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梗塞多见。本组这与糖尿病患者微小动脉病变较为严重有关,而较大面积梗塞多与继发性粥样硬化有关,因为这些患者多数同时患有冠心病和(或)高血压病[4]。由于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高血糖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在受损内皮细胞上黏附聚集,血液流经已经狭窄的脑动脉时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引起缺血性脑卒中[3]。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代谢综合征,而胰岛素抵抗是该综合征基本病理生理现象,胰岛素抵抗是引起血脂异常、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5]。高血糖是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组”指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阶段其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是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组”指出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阶段其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6]。总之, 对于糖尿病患者平时应积极治疗,注意饮食疗法、有效控制血糖、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可望预防延缓脑梗死的发生。遇到脑梗死患者,要注意询问病史、急查血糖,明确是否合并糖尿病,避免仅按一般的脑梗死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孟晓梅,董耀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K.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 2(3): 2526.
[2] 罗锦娇,谭文琪,廖国猛.2型糖尿病并发多发性脑梗死75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2):4849.
[3] 于爽,谢华,丁长青.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 2(3): 41.
护士随即给我测了一下血糖:3.21毫摩尔/升。“血糖太低了!”护士惊叫起来,“赶紧吃块糖吧。”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叫我赶紧吃下,又嘱咐我找一点含糖的食物或饮料吃下。我赶紧又找了一盒含糖的牛奶喝了,过了一会,心慌才逐渐缓解,冷汗也就不再出了。
护士叮嘱我:“暂时不要睡着了,过一会,我再来测血糖,待血糖升上来后,才能睡。”
过了大概一二十分钟,护士又过来给我测血糖,发现我的血糖已升到5毫摩尔/升后,才放下心来道:“血糖升上来了,你可以睡了。”
但我却睡不着,我像来初潮那样感到忐忑不安,因为我感到了低血糖的来势汹汹。
第二天早上,医生查房时,我把昨晚发生低血糖的情况告诉了医生,医生随即给我减少了注射胰岛素的用量,并且告诉我:“发生低血糖的状况是坏事也是好事,好事是说明你的胰腺功能在逐渐恢复,肝脏转化糖的功能也不错。当然,对低血糖的情况你也要重视起来,这也是你今后不可避免会发生的现象,因为你出院后要长期靠注射胰岛素来降血糖。低血糖也是很可怕的,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你以后一定要买个血糖仪,随时检测自己的血糖,根据血糖的高低来增减注射胰岛素用量。”
医生的话给我敲了一个警钟,看来,我今后不仅要控制高血糖的发生,还要避免低血糖呀!
随后,我开始到一些病友那里了解低血糖的情况,病友们告诉我:“低血糖很可怕,如果不及时补充葡萄糖,严重时会休克,休克二十分钟如果没来得及抢救,甚至会变成植物人。”还有的病友甚至耸人听闻地说:“许多糖尿病人不是死在高血糖上,而是死在低血糖上。”病友们还告诫我:“出院后,一定要随身带糖果,睡觉时也要把含糖的饮料准备一瓶放在枕边,以备不时之需。”
病友们都对低血糖谈之色变,这也让我不免胆战心惊。
出院回家后,我一面按照医嘱每天注射胰岛素,一面买来血糖仪随时检测我的血糖情况,并根据血糖检测的情况来增减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即使这样,在出院一个星期后的一个半夜,我突然醒来,感觉心慌,身上也有冷汗沁出,我知道是低血糖了,赶紧将准备好的糖饮料喝了,然后静下来等十来分钟,再测一下血糖,待血糖升到5.1毫摩尔/升以上,再去睡。
出院半年来,我先后发生过三次低血糖,而且都是发生在半夜一点左右。渐渐地,我开始摸清了发生低血糖现象的原因,并加以采取措施,现在我已经基本上控制了低血糖现象。
医生点评: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过2.8毫摩尔/升的现象。此现象只发生在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期间。糖尿病人尤其要注意夜间低血糖,这种情况甚至会危害生命。町以采取如下措施:晚饭吃得比较少、做了运动后,睡觉前适当补充吃一些食物,甚至吃一点甜食。
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应充分认识低血糖的表现和危害性,掌握对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以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和危害。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应维持在4.4毫摩尔/升以上;特别对于高龄患者和儿童,血糖控制水平“宁高勿低”,以预防症状性低血,糖症及无知觉低血糖。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在上升到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第二和第三位,而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明显提高,且大多数集中在中老年人群,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该人群的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流行状况,笔者于2005年对柳州市机关离退休人员共3809人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柳州市机关离退休人员共3809人,年龄55~90岁,平均63.9岁,其中男2303人,女1506人,两性间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血压测量:依据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规定,测量血压时被测对象至少静息10min,采用汞柱式血压计量坐位右上臂血压3次,取平均值;采血方法:受检者清晨空腹抽取前臂静脉血3ml,放置试管中,1.5~2h内送医院检验中心,生化项目的检测由检验专业人员使用日本生产Au-1000型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判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提出的高血压新标准[1]:收缩压(SBP)≥ 18.6kPa或舒张压(DBP)≥12.0kPa。空腹血糖(FBG)≥7.0mmol/L,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根据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总胆固醇(TC)增高≥5.7mmol/L或甘油三酯(TG)≥1.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0.9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3.3mmol/L。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人员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检出率见表1。其中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男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性别人员血脂异常检出率,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本组人群中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达82.1%;其次为高血压,占38.6%;高血糖亦达11.2%。由此可见,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是本组人群常见病,定期健康体检将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文献报道,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5],本组人群中男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不能凭一次血糖诊断糖尿患者,但应高度重视患者血糖高的现象,进一步进行必要的各种有关糖尿病的确诊检查。有关调查表明:糖尿病常在发病5~10年后才被发现,大约20%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已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所以,不能忽视已有糖尿病并发症状或体征、尚未做出糖尿病诊断的患者的筛查工作[7]。本组人群中血脂异常检出率达82.1%,明显高于欧新华、陈晓报道结果[8,9],可能与年龄差异有关。男性和女性TC、TG,HDL和LDL检出率,分别是27.7%和38.8%,30.6%和32.7%,32.7%和11.8%,19.0%和20.7%,见表2。TC男性高于女性(P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我国人群高血压及其危害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通讯,2003,32(12):27.
[2] 方圻,王钟林,宁田海,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1.
[3] 史虹莉,徐一甄,沈稚舟,等.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3):157-159.
[4] 罗宏斌,黄丽青,冉燕雪,等.广州市荔湾区10800例糖尿病患病调查[J].广东医学,2004,25(10):1207-1208.
[5] 杨泽,郑宏,唐雷,等.衰老和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2):78.
[6] 陈琴,陈丽,孙彩云,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6,27(21):47-48.
[7] 张丽华.糖尿病发病趋势及预防措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4):187-188.
[8] 欧新荣,王艳,张兵.长沙市疾控系统离退人员血糖、血脂异常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2):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