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

时间:2023-06-06 09:01: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篇1

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都应该把数学工具书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数学中的疑难。”数学工具书在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但在实际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比较懒,怕费事,要么盲目轻信,要么轻易放过,要么只做自己能做的题,时间一长,债台高筑,影响学习。因此,应在平时要求学生看书、多做题、记忆数学公式等,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建议学生随时随地及时的、有意识地记一记数学公式和定理,并告诉他们: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一举三得,不仅帮助你理解了不懂的内容,又能增加新的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我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见,自古以来,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知识的巩固。因此,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别处获得新知识后,一定要复习。通过复习,旧东西能有新理解,理解不深的东西可以加深理解,零散的东西会变得系统。教师可以抓住作业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两个主要环节,对已学知识复习巩固。教学中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与讲评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让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技巧。

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有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力量无穷的人。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很重要,世界上许多成果就是思考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先认真想一想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通过教材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对于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或向教师、父母寻求答案的学生,不要代他们解答难题,而要用坚定的眼神鼓励他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敢攻克困难。

五、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学问学问,有学必问。在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表现,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设疑是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勇于设疑、提问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应大力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幼稚的问题,不应埋怨他们什么都不懂,更不能斥责,要鼓励他们提出什么地方不懂,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弄清楚疑问。

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我从一年级起,就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七、培养学生多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

篇2

课题主研者:牙丽娜杨凤娥陈光平黄蔚琳韦秋花罗彩莲牙祖毅班华跃

韦邺韦荣文黄雅珍韦丰年覃玉朗覃燕明韩丽娟

本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结合学校发展的要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1、运用激励性评价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激励性评价方法有多种表现方式,例如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等。

(1)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

语言激励性评价方法,就表现形式而言,包括及时评语、学科评语、作业评语、试卷评语、口(周)记评语等多种评语形式。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学习习惯形成俄各个时期,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应用该评价方法时,应注意:其一,语言,提倡谈心式的第二人称,要尊重、真诚,切忌辞藻华丽,无针对性。其二,内容要具体、明确,并能符合学生的独特个性和I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独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其二,结构应采用“肯定加鼓励”的模式。以肯定作为评语的切入点,以鼓励、引导为主旋律。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尊重他们的自尊为前提,在鼓励中可以为学生找出他们所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如:“你的这篇文章开头两段写得很好尤其是最后一段写的更逼真!中间一段要是写得再简练一些会更好”。

(2)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

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基础上的,按不同标准和等级进行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更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

在同一个班级,如果用同一标准所有学生的学习习惯,会使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因达不到标准,不能得到好的发展性评判而失望,也会使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标准偏低,没能展示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满足。有的学生只处在第一层不自觉的学习行为状态(上课时根本不听讲,尽作小动作),有的学生则处在第二层自觉学习行为状态(上课时认真听讲,大胆设问,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考虑问题,寻求一题多解),对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用同样的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分层设定标准。对学生学习习惯还处在较低阶段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要让他们从点滴的成功中获得自信,完善第一层,接近第二层;对学习习惯处在较高层次的学生,应提高更高的要求。

另外,还可采用个体差异的评价方法,即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或评价对象个体的一个方面与若干个侧面进行比较,对评价对象发展的变化进行评判。分层激励性评价是一种以评价对象个体发展变化为参照点的评价类型,它不与其他对象横向比较,易于反映评价对象在原有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状态。

进行分层激励性评价时,切忌不要用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学生学习习惯进步快慢的标准,同时应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调配合;作为班主任应保持与各科教师及时沟通,最好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习惯档案,这样可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取得不断进步。班主任、各科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否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3)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教师用什么标准评价学生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而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所以情感性激励评价方法对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评价方式,以肢体语言为最佳,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等。

应注意该评价方法产生良好作用的时机:一是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思维进入状态;二是实施时的环境氛围浓重。只有这样,才能使被评价者得心灵受到震撼,评价才会越真诚、越实在、越动人、越有效。

我在我校初一年级听课时,一位语文老师利用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的例子。班上一名学生语文成绩属于中上等,但该同学最大的特点是不爱说话,朗读水平差,连很短的语句也不能完整朗读。只要语文教师让他朗读课文,他就用各种方式抵触。根据这种情况,这位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与他一起预习,最后达到熟练朗读这篇课文的程度。在班级正式上课时,下面坐着很多听课老师,课上不仅多给他发言的机会,还让他大声朗读整篇课文。整节课他的表现非常好,再加之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您的朗读非常有感情!”,并走到他面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该学生在下课后非常兴奋,首先走到老师跟前,小声说“我以后一定要在课前熟读课文”。后来这位老师告诉我,这个学生不仅课上大胆发言,而还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如果我们选择好时机,很好地利用情感激励性评价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方面创设条件,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充分认识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大力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习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的自觉性,在学校掀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热潮。

尽快制定学生学习习惯操作规范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同时各学科教研组还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本学科特点,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2)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加强校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继续开设早晚自习课,增设研究型课程,大力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篇3

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初中生智力并不低,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作为学生,学习就是他们的天职,必须将学习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农村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阶段,课程的增多,知识的复杂,使大多数学生感觉到学习很吃力,因此,尽快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非常重要。

一、学习习惯的含义

习惯是一种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固定行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经常性和自动化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如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学习中善于思考,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地复习功课;坏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如:上课时不听讲,课前课后不预习功课,经常考试作弊,抄袭别人的作业等。

二、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发现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初中学生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没有养成计划性的学习习惯;二是学生不习惯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三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写、听、说的习惯,这与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关;四是在学习中不善于总结和做笔记,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五是不善于用新华词典等工具书,缺少课外阅读的资料和阅读的习惯;六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两耳不听课堂事;七是学习懒散,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作业;八是不善于思考,甚至在学习中没有思考的习惯。以上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给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三、农村初中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

1.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发育时期,青少年的思想不稳定,容易被外部思想左右,在做事方面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搞好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农村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还处于应试教育的理念中,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是能够看得见的客观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成绩,轻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足,从而使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家庭因素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下,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顾。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由于其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也由于隔代关系和亲疏远近的原因,在孩子的管理上主要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后学生在学习成绩的压力下产生懒惰的心理,甚至出现逃学或者退学的现象。

3.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计划生育的严格实施,农村很多初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生活习惯,不爱劳动、怕吃苦、不爱动手,平时父母亲的惯养使孩子形成霸道和懒散的心理,将家里的生活习惯带到学校中去,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养成。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小学时候就开始,这样在进入初中时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初中课程的学习。但是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了培养的难度。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做到:

1.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学习要有成果必须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好坏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成绩上,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在学习中指点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懂得了课前预习、课中思考和课后复习等基本的学习路径,

2.约束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形成

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对各种诱惑的抵制力比较差,不能克制自己长久从事某种行为,因此,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学习制度约束学生是不可缺少的。学校要重视校规的实施,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促使教师和学生认真执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很多在小学时就已养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就必须矫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即所谓“破旧立新”,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因此,在每学年初一新生入学后,学校教师在教学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重视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克服困难,自觉地培养。

参考文献:

篇4

在所有的数学发现与数学创造中,通过推广而获得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新的发现与创造至少占半数以上。数学推广可使数学结论(或概念)更具抽象性和统一性,从而更加揭示数学对象的本质及不同对象间的联系。而对数学对象本质的揭示正是数学发现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实践证明,迅速掌握了推广的方法,就等于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推广,学会数学推广。

2 培养数学猜想的思维习惯。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猜想是数学创造由隐到显的中介,提出数学猜想的过程本质上仍然是数学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因此,加强数学猜想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出数学猜想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多,想象力越丰富,提出数学猜想的方法掌握的越熟练,猜想的置信度就越高。

3 培养数学反驳的思维习惯。  反驳也是一种数学创造,是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把批判的思想引入数学学习之中,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反驳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4 拓广学生知识面。  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造就未来数学创造型人才,应当拓广学生知识面,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又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法,还有一定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的人。

二、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1 激发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

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口,这已成为21世纪教育和心理学家们的一个信条。学习动机是认知学习的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之一,是用来说明学生发动和维持某种学习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一般说来,它涉及到兴趣、需要、驱力、诱因等现象。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也是由动机引起的,因而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激发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如激起学习数学的欲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等,最后还要帮助学生维持数学学习的动机。

2 渗透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激起数学学习的欲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颜其鹏先生以大学和社会生活中理科的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科的工程、电工、无线电,文科的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农科的农业、林业、渔业、地理以及经济学等专业和行业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发现:数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专业方向。从卫星到核电站,从天气预报到家居生活,高技术、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高质量、高效率等特点,无一不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控制来实现的。产品、工程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质量控制,经济和科技中的预测和管理,信息处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经济决策等,无一不需要数学的应用。另外,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也处处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首先兴趣来自于注意。关于“注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凡包含了新的元素,或使人有一定程度的陌生感的某些要素在内的对象,都会引起学习者的注意,然而可以引起我们最大兴趣的事物是知与未知的混合物。

其次,注意来.自“问题”的出现。研究还表明,新的未知的要素与学生旧有经验、旧有知识与技能、习惯性思维方式与活动方式之间存在矛盾,面临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强烈的兴趣并能积极地进行探究与思考。

再次,问题来自情景。好的情景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思考的状态。

4 倡导成功教育,维持数学学习的动机。  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很容易被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挫败。成功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作用。成功教育是建立在“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可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的基本思想之上的。  首先,打破成功神秘感,树立成功信心。打破成功神秘感的关键,是让学生正确对待自我。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原有水平存在着差异,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数学学习是否成功是不公平的。如有不慎,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引导学生将教育结果的立足点确定在与学生原有水平的比较上发现和认定自我的进步和成就。需进一步指出的是,即便是最小的进步和成就,教师都应实施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评估自己的力量,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更大的成功。特别是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这种鼓励和肯定对其后继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次,正确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失败。事实证明,没有一定的失败和挫折就不会有大的成就,所以在肯定成功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对待失败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让学生意识到“我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决不意味着我与成功无缘,在走向成功之路的许多可能与不可能之中,我已经排除了一种不可能,实际上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不过我需要调整,让我继续努力并且比原来更加努力,迟早我会成功。”那么学生就会维持甚至增强学习数学的动机,鼓起勇气另辟奚径。相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数学学习的动机就不会消失,更会不断地努力。

篇5

首先,培养学生分析讨论的习惯,从讨论中学结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对学过知识的的分析论证。我认为师生间的讨论,以及学生直接互相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学习数学知识。只有通过讨论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理解的误区,并及时予以纠正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我在课堂中倾向于采用提出某些代表性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我的问题进行回答,有任何问题与我进行讨论分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我可以很好的看到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某些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也可以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我同时也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这种讨论的方式,可以养成学生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优良方法。现在我将举一些课堂实例。

例:如图所示,己知四边形ABCD中,AB=DC、AC=DB 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此题是有关“梯形’,知识内容的一道数学问题,此题的日的和意图是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掌握梯形问题辅助线添加的基木方法、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梯形知识性质,该问题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进行解答?”接着让学生进行探讨活动,学生在相互讨论活动中意识到,此题实际是考查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要证明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一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作一边的平行线,证明平行四边形;另一种就是通过证角相等,证明AD∥BC,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问题的证明。通过这种师生讨论的形式我们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四边形问题中的一些典型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思考的好习惯。

又如,在讲授三角型相似这一章时我在课堂上给同学留下一些课堂讨论问题。“问题一: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二: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三: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四: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问题五: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这些问题,在学生刚刚接触三角形相似问题时会是学生的困惑。在同学的讨论过程中可以认真的思考问题,养成这一习惯对日后接受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都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初中阶段的数学,很多时候已经不是那么简明易懂。仅仅依靠课堂的讲课与练习,是不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达到大纲要求的。对此,我认为,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以及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学生在课前,可以有重点的预习内容,将自己预习时的困惑标记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听课。这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使教学更加清新。而课后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学生是可以接受课堂新内容的。但是,如果脱离了课前的预习,我发现,学生对掌握的知识会变得生涩,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倾向于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以的习惯。

例如,在介绍与轴对称有关的相关知识前,我会提前留下相关课堂作业。让同学自行预习轴对称的有关性质,并通过阅读书本和网络等作为参考,自己动手画下几个轴对称图形。通过这种预习我发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困惑,并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种教学,有利于我们在课上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同时能更好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帮助。在我留下几个课堂作业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养成自己在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对初中数学教学有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针对课后复习,我则通常为学生留下相关知识点的练习内容。只有学生自己肯动手做题,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才能学好数学。其实课后练习不在多,而在典型。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挑选出典型例题。这样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在学生做题的同时从一道习题中了解并掌握这类题的典型做法,并能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都知道,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日后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因而,我在课后经常为学生总结相关的典型例题。下题是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简单而典型的应用例题。

例:甲、乙两车长度均为180米,若两列车相对行驶,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12秒;若同向行驶,从甲车头遇到乙车尾,到甲车尾超过乙车头需60秒,车的速度不变,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解:二车的速度和是:[180*2]/12=30米/秒

设甲速度是X,则乙的速度是30-X

80*2=60[X-(30-X)] 有X=18

篇6

学生刚学英语时,自控力较差,上课容易走神,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增加自己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学生以积极态度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应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思路始终随着老师转,并积极地参与思考,把老师讲的生、难点都详细地记下。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自己紧跟老师,不至走神;另一方面,又练习了写的能力。

二、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学生所学学科较多,课业较差,所以所学知识很容易被遗忘。老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每天课后都要复习当天的内容。如词汇、重点日常用语或句型和语言规则等。过一阶段还要进行阶段复习,使觉得的知识在脑子里扎下根。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克服抄袭现象。在做作业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并且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学生总是依赖教师是不行的。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老师教给学生学法,让他们养成自学习惯。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知识对英语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知识只有从自学中才能获得。因此在获得英语单词拼读能力后,应鼓励他们积极地自学,养成自学的习惯。如:可以让学生阅读《英语辅导报》等英语报刊,必要时让他们借助于工具书阅读。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既可以学到许多各方面的知识,又能培养自己阅读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四、给学生听说练习的机会,养成听说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的习惯,能让人一生收益,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 ”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初中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 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

培养良好学生说的习惯。要求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初中学生较之高中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现行的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初一年级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养成经常开口的习惯

说可以被认为是听技能的一面镜子,说如听一样,属于口语能力,因为说也是一种将信息传给其他人的手段和用英语交际的基本形式。说是指口头用英语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说的能力包括内容(有话可说)和形式(有话会说)两个方面,学生说英语水平的高低,主要时要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英语是一门语言,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如果我们不养成常开口的习惯,要想说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我们只存在英语运用中,才能学到英语,使学生养成开口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存在这种现象自己想说但又怕说错被别人答话。所以老师必须转变学生这种思想观念,鼓励他们大声去说,说错就改。同时也要告诫学生之间应互相鼓励和帮助。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18-02

学生常常向我提出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我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我的回答就是:“要学好英语,关键是你要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乌申斯基曾感叹道:“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存在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对此,叶圣陶一言以蔽之:“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坏习惯是一种势力,好习惯是一种力量。改变坏习惯,习惯好习惯,这才是教育的美好结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播种行为,收获的是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的是命运。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针对英语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五个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超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达尔文认为:“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在《论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学会超前预习,再根据学生超前预习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在实践中,我主要采用“指导―自主”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指导―自主”学习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超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我觉得超前预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前期自我建构的过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彻底发生了变化,亦即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服务员,因此能从心底里激荡起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渴望。而学生倘若进行了超前预习,在预习中做到动口、动脑、动手,其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无疑会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在学生进行超前预习新课时,我还常常列出一些富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问题提纲,让学生带着疑虑,带着目标去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在上课带着问题去学习。如,在教授牛津8B Unit1 Past and Present 之前,我从交通工具、建筑设施、环境变化及人文情怀等方面预设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和联系所知过去作出回答。然后总结性的问题Is life much better now than before?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或是采用辩论的形式对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一剂良好的催化剂。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Rodger指出,只有当人们掌握了学习,学会了应变和自我调节才称得上是受到了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为目标,主动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如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习惯。另外,“处处留心皆学问”也是一种主动学习习惯的体现。例如,进入“WTO”后,出现了很多用英语书写的商标、说明书,像Fun牌(牛仔衣)、adidas牌(运动衣)、crocodile牌(皮带)等;公共场所中的一些标志,像No Smoking(禁止吸烟)、HophDt(禁止拍照)、W・C (厕所)等;现在流行的派对(Party聚会)、打的(TAXT 出租车)等,在趣味竞赛中,我常常将这些单词有意识地融进题中进行检验,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当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小故事比赛、学唱英文歌曲、开办英语角、英语辩论、英语晚会等,都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我在班级中建立了六人学习小组,基本每堂课我都采取形式多样的竞赛,如听英文解释说单词,猜谜语等,对优胜者实行加分,每周统计评选出最佳小组和个人标兵。随着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高涨,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正应验了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培养学生勤学敢说的良好习惯

毋庸置疑,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宗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以英语为工具,帮助学生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浅显易懂诸如科普类、文献类文章,我通常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调查的方式进行相关研究,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排演舞台剧。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分组选定题目,深入探讨,在本课教学后再让各个小组上讲台用英语展示他们的成果。例如,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国人要说出标准英语,谈何容易,这如同老外学中文一般,要让老外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当然困难重重。然而,出于语言交际需要,我们就得下决心掌握较为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正是学习语音语调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段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则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我在语言实践中,坚持鼓励学生用心模仿英语标准读音,反复听、反复纠正,抓住一切时机高声朗读,发扬李阳热爱丢脸的精神,以让学生在听说的体验中逐步接近标准英语的语音语调。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每学的课文都要进行朗读竞赛,经过几轮淘汰,最终确定出“朗读之星”;有时我还临时从杂志里选出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段落来让学生当堂阅读。可见,学习英语,就应该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为了应对中考,发音糟糕,却在那里心无旁骛地刻苦钻研语法,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这样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又有何益,说到底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因为语法今后是可以学好的,但标准的发音和良好的口语能力过了一定年龄段就难以弥补了。

4.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良好习惯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世界本身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分类而发生任何变化,依旧浑然一体。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英语的知识点相当零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收集、整理、总结上下功夫,平时听老师提到或是在参考书上看到的一些零碎的小知识,也应该及时记录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用。近年来英语试题的难度逐渐增大,试题的触角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从初一开始就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以求开阔视野,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例如学习词汇可以采用“归类”的办法。因为英语单词中有同一条规律的词往往就有好几个,可设法作为普遍法则来归纳。比如名词中常用的不可数名词为:advice, weather, progress, news, information, furniture。名词加了“s”意思不同的有:good (goods), sand (sands), thing(things), time(times), work(works), sky(skies), brain(brains)等等。归类可以使学生对此类词汇的特点有更清楚地认识,并对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别有明晰的认识。

5.培养学生自觉实践的良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英语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时必须为学生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多听多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并持之以恒,英语水平才能提高。(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听说活动,不但要仔细听英语录音带和老师说的英语,而且还要仔细听其他学生说的英语,听懂之后应有所反应, 尽可能设法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不要怕说错而闭口不言;(2)注重课外英语听说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的选择,广播、电视、互联网、录音录像带、原版电影、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和夏令营等活动等均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强化自身周围的听说氛围十分必要;(3)多看课外读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阅读的好处是能够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力,巩固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有力地推进听说写能力。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与做试卷时看几个段落和短篇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一种泛读,一种休闲式的欣赏,一种大多数情况下效果更好的无意学习,可建议学生去书店选购适合自己水平的简易读物。当然阅读时碰到生词和新的结构,这不要紧,跳一跳,便能摘下果子,这反而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兴趣,增强理解能力。另外阅读之后作些摘记,留下一些新词汇,新句型和信息,作为自己实践的足迹,供日后再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

不过,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教师绝不能抱有急功近利和一蹴而就的思想。教师只有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逐渐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享受学习,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存在的问题,不是填鸭式教学,不是被动式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去动手、探索、实践、获得知识过程。初中数学知识固有的特点:初一知识点多、初二难点多、初三考点多。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如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等影响,普遍表现出学习习惯较差,并且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如何打好基础,谈一谈个人几年来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一线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被动化。农村中学一般都是镇属初级中学,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课后作业马虎甚至不做。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不自觉,基本不复习。练习、作业中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反复更正评讲但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求知欲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学生缺乏忧患意识,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整天无所事事,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

3、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上中学后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由于学习科目、内容、要求的明显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大多数学生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

4.、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两极化。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课改后许多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要么教学方式两极分化,要么教学方法今天改明儿变,学生无法适从。

5、对学生评价观念落后,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轻视过程,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间接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最终势必影响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课堂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课堂上数学学习的习惯主要是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不管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产生学习的前提.尤其是数学,比其他学科似乎更需要专心.注意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着数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针对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进而升华为有意后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如在进行《分式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设计如下问题:......。对于以上的问题,学生是熟悉的。而对于等问题,学生是新事物,即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为解决等问题,我们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从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引导学生向有意注意转化。

培养注意听讲从两个方面培养:

①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要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研究表明,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注意的稳定性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是有差别的.例如将注意集中在教师授课内容上的时间,小学生为15-20分钟,中学生为20-40分钟,现在的小学生实行的是"快乐教学",不要学习成绩,可是到了初中还是要中考,是和成绩挂钩的,小学的数学教学是玩中学,注意听讲不是主流,所以,在初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听讲时很重要的.

②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除了"严格要求"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外,比较积极主动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天生具备的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公理体系基础上,一切结论都须要证明的科学,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指导学生写数学笔记:在课堂的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时间记录课堂上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例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起到了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进行阶段性复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不是立竿见影和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个细节上抓起,每一点,每一滴上抓起,不能只抓一时,而是应该在学习的处处方面都要认真的注意每一个问题。而数学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滞后。

参考文献

[1]唐伟红,《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篇9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作为一员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计划的帮助学生明确正确地学习目的,端正诚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较快、较熟练的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

预习、上课、作业、实验、复习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五个重要环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就要从这些环节着手,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1、预习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章节内容,归纳含义;“划”要划重点、要点、关键字、词、句,在章节内容上圈圈点点。“写”要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老师上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特性、公式、单位、应用等多温习几遍,记在脑子里或笔记里。

2、上课概括起来就是“眼到、耳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仔细看,养成仔细观察演示实验、直观教具、板书的好习惯。“耳到”就是要认真听,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心到”就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即学知识,又学方法,既要结论又要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手到”除了按照老师要求与规范完成课堂练习、实验操作外,还要记好课堂笔记,积极举手发言。此外还要培养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习惯等。

3、首先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消化,使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联系得到强化;其次要养成制定复习计划的习惯,整理复习提纲的习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演绎,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其规律,使知识“结构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1、抓好开端,从早做起,要求明确,贵在落实

万事开头难,开端是关键。第一节物理课,第一次物理实验,第一次物理作业都是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机,预习、上课、实验、作业、复习每一个环节都要讲清楚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训练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如物理计算题,必须有已知量、公式(或推导式),必须要带单位运算,单位必须统一(或者是国际主单位),必须有答案。要求明确了,解题规范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2、加强指导,传授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在培养每一种习惯之前都要讲清楚必要的道理,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教给具体的方法。如课前预习,教师要加强指导,布置预习提纲,明确预习要求:通读——找重点——划概念——圈关键字、词——记录疑难点。开始要有点强制性,及时检查、评价预习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又如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重点,传授观察的方法,先观察实验操作过程,最后观察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反映,在此基础上,再引导、督促学生去自觉实践或实验。再如整理复习提纲:开始可能是定义、公式、概念等简单的堆砌或照抄教科书的“内容提要”,因此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归纳、联系、比较等方法进行记录,使新旧知识能有机的联系起来,加以记忆和复习。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有些方法经过规范化之后,本身就成了一种习惯。

3、从小事着手,点滴抓起,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事着手,从单项着眼,从一点一滴抓起,严格训练,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由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渐形成全面的系列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实验操作规范的习惯,根据课本内容就有以下几个大致要求:一、仪器的性能、规格、使用要求等;二、实验装置的先后顺序;三、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四、实验故障的排除和分析;五、实验数据的读取;六、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误差分析;七、重复实验操作,重复读取数据的必要性;八、实验后对有关问题的思考、研究等。以上这些要求我们只能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具体、明确,一个要求一个要求的加以培养与训练,坚持不懈的抓下去,才能逐渐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及时检查,适时评价,表扬激励,习惯成自然

篇10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1]。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如学校教育、应试教育、家庭环境等,所以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数学学习成绩普遍不佳。

作为农村初中的一线数学教师,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探索研究,锐意改革,力求打破遏制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瓶颈,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作业和反思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整体得到有效提高。

一、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我校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西南渝川结合带的边陲小镇,距江津城区42千米,原有9个教学班436人。学校基础设施较差,上课基本仍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属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我校数学组教师2012年秋季开学初对我校所有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问题分年级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

1课前主动预习,

准备数学用品1课堂勤于思考,

主动交流学习1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查漏补缺1抄参考书或

从上述调查情况可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前不会主动预习,上课不善于思考交流,课后不愿独立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效率自然极其低下,致使厌学情绪不断高涨,学生数学成绩每况日下。特别对那些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加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自然难于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二、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形成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的原因

我校规模虽小,但也能折射出边远地区农村初中学生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使得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经过研究分析,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意识形态的缺失。由于初中学生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是非观和人生价值取向还未形成,社会上的许多歪风邪气和不良思想对学生极易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前农村人认为,读书是农村学生的唯一出路。但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和"拜金主义"的抬头,现实世界物欲横流,许多人认为读书可有可无。不少学生也受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腐蚀,致使他们人云也云,无心向学,对枯燥抽象的数学学科更是谈数色变,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知难而退,更有甚者严重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歪曲价值观的横行造成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家庭监督机制的缺乏。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较差,为了挣钱,很多学生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对自己的孩子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管督促。我校留守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68%,他们长期属于隔代抚养或亲属照管,甚至少数学生处于独立生活状态,致使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无人监督指导,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三)学校教师引导的缺位。农村初中由于条件的约束限制,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又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认识不足、指导不够。在可塑性最强的青少年时期,青少年自身的认知不成熟,自制能力较差,做事不能持之以恒,而学校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长效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当然难以形成。

(四)主动学习热情的缺少。现在农村初中学生虽家庭不算富裕,但子女相对较少,多数属隔代教育,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在长辈的溺爱下成长,非常懒惰、意志不坚、怕吃苦、不爱动手动脑。数学学科内容较多且抽象枯燥,连续性、逻辑性强,难度较大,学生由于意志薄弱,生活懒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上进的精神,从而逐渐失去主动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都影响和制约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2]这就要求我们农村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直面挑战,探寻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途径,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数学成绩。

三、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对策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我们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之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才知道怎么做。结合自己在农村初中一线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1、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满意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与"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成正比。如果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就有可能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势必影响到课堂的进度和教学的效率,学生学习的效益当然就无法得到保证[3]。因此,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和生活实际,认真编写导学案,在导学案中预设好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让学生了解本课的重难点和知识发生的过程,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课前一步一步的独立分析思考,要求对疑难点或弄不懂的地方作些标记,并主动相互讨论交流或提出疑问,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 "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什么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怎样总结出来的?自己试着说一说总结的过程?性质中的"分母不等于零"是什么意思?不加上这几个字行吗?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尝试解决练习中的问题。为了真正起到效果,学校还得充分发挥家校联动机制。教师可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指导家长(或监护人)督促子女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经常与教师联系沟通,保证预习质量。同时,教师坚持课前认真检查,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立即批评指正,形成长效机制,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建设有效课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利用导学案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学结果,在组长组织下对存在的疑惑、分析思考方法交流讨论,对解题步骤、规范程度相互检查,同时教师作为平等的参与者深入学生实际,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对学困生多加帮助指导,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待检查交流结束后,利用现在配备的"班班通"实物展示台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发问,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各抒己见,特别对那些不爱发表见解的学生,教师更应引导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完成预设问题的同时,教师还应创造机会激励学生提出问题,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因为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习惯。

3、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由于每个学生受家庭教育、情商和智商的影响,势必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目标要求上有所不同。作为教师就必须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的作业就不能一视同仁,而应区别对待分层要求。教师先给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消除部分学生的自卑或消极心理,再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征求少数学生的意愿,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如成绩优秀的为"超越组",成绩中等的为"提高组",成绩较差的为"上进组",并每隔一定阶段根据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教师按《课标》和《中考考试说明》要求,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情况,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对应对学生进行布置。凡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超越组"不做,"提高组"和"上进组"人人要完成。在此基础上,将题目做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供"提高组"和"超越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便于"超越组"同学完成(不会也可以不做),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获学习的喜悦。同时,鼓励"上进组"的同学去思考和尝试"提高组"的作业,"提高组"的同学去尝试做"超越组"的作业,对他们大胆的尝试或取得的成功,给予大力的表扬和祝贺,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指导督促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和心理上的依赖,加强情感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完成作业的欲望。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对"上进组"学生的作业每次采取面批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准确了解作业的正确与否,错在哪里,有哪些是自己独特的方法或思想,知道教师对他作业的整体评价;对"提高组"学生的作业则可采取隔天面批的方式进行,而对"超越组"学生的作业则部分批阅,其余部分同学间互相批阅,教师适时抽查[4]。通过作业的分层设计和要求,势必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4、结合具体实际,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前后联系紧密,且呈现一种上升趋势,若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则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总结运用。每学完一部分,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力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应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例如,在八年级下期教学中,在学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后,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矩形对角线相等,等角对等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途径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在作业订正、试卷评析中,还应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易错题型及知识点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学生对于去分母、去括号都容易出错,教师就应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寻找总结易错点,并针对性地强化练习。通过对学生归纳总结习惯的培养,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去总结所学知识,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加强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农村地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随处可找,比比皆是。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将学习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有利于感悟数学所包融的价值观、实用观,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与班主任联系商量组织一次野炊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收集大量信息,深化统计的学习:让学生调查市场行情,亲自买米买菜,自行规划统筹安排;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买菜中的估算,人民币的支付,菜的搭配和选择等策略问题,教师此时不能插手,只作为旁观者,让学生商量讨论有序地思考,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又如在炎热的夏天,农村地区常常电力不足,可让学生分组调查所在村农户用电器使用情况,根据收集的数据核算本地区用电量的大小,了解附近所安装变压器的负荷,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合作写出一份调查报告,并给当地镇府和电力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改变本地区的用电现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不仅领悟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为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奠定基础,同时也有效宣传了学校,增强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改变人们对知识原有的不正确观念。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通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大多数学生课前能完成安排的预习任务,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发言,课后及时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具体实际,有针对性的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培养训练,最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11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很好的实现知识点的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知识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要求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在初中阶段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能够有效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探析。

一、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引起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有效把握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才能打好英语基础,为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英语学习搭桥铺路。想要使学生有效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引起重视。对于很多初中学生而言,由于进行英语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要看教师是否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英语教师,肩负着更加重要的教学使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较强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并掌握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初中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起重视。预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对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点有重要意义。

(一)预习为学生自主进行英语知识点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英语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不仅对学生有效进行英语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有很大帮助。预习阶段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大好时机,预习阶段学生对教师还没有讲解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勇敢的面对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而且对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二)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预习也为学生更好的把握课堂知识教学奠定了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如果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点的学习,难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果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就重点与难点知识能够提前熟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了有效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有效积累英语基础知识的好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更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积累英语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由于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对话等基础知识点较多,有些学生为了学好英语这门学科,就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虽然死记硬背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点,但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率及应用知识点方面却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基础知识点学习习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知识点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将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记忆,也才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下工夫,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

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好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自然十分重要,尤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作为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更是ε嘌学生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深刻的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都做出长时间努力的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其中应该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应用习惯。

就目前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来看,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点的过程中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在提升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却没有引起重视,这就使得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应用英语的习惯,才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英语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在课间与其他学生对话过程中应用英语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应用英语的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复习英语的好习惯

篇12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师每接一个新班的每一切语文课,都应向学生明确提出下列要求:不论是作业、课堂、笔记本或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不写繁体字,不写俗体字。通过摸底,了解全班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于书写基础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办求书写美观。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在加强基础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不厌其烦,不厌其细。除对学生高标准要求外,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另外,拿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举办写字展览,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愿望,在班内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种写规范汉字的习惯会逐步形成。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规定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要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必要时可以开展查字比赛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

所谓“媒体”就是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如日常人们使用的数字和文字、声像技术中的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都可以称为媒体。学生可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多媒体使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活泼。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然而,网络也不例外,它现已成为一个永不陌生的新话题,在网络上学习知识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网络项目。在网络上,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所讲不到的内容,能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能使学生们的眼睛更加开阔。网络的最大功能应该就是获取信息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覆盖全球,使庞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通过网络,能立刻知道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情,真可谓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因此,“神州六号”飞船,可以说是中国发生的最大一件事之一了,虽然这件事引起很大轰动,可还是有许多人不了解,那是因为他们不会使用工具,就算报纸上长篇大论的报道着,可毕竟还是有限的,这时候网络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任何最新消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你想看哪方面的,就看哪方面的,而且都介绍的十分详细。就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们利用网络去查找相关资料,这样一来,学生收获就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