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06-06 09:02: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学教育心理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教育心理学

篇1

本人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做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努力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反复钻研教材,区分教学重点,认清主要和本质的东西,同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分析加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采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利用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适当的实验去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是我们教师教好物理,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我就要求学生回去自己通过实验验证摆的等时性,重现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用长短不同的绳子和轻重不同的石块研究摆动规律,并做实验记录。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有的分组实验有的家长协助,虽然所得结果略有出入,记录方法各有不同,但学生通过此次实验初歩体验了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实验技巧,他们的判断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人的感知与思维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对物理现象亦是如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每章后配有的学生实验,选择适当的实验布置给学生回家实践,如在热学中可让同学自测自己一天中早,中,晚的体温,了解人的体温的变化规律;光学中可自制针孔相机,了解小孔成像原理及特点等。这些我都让学生做过,收效都不错,学生积极性很高。如在做小孔成像时,书上是个圆筒,可生活中很难找到,在我布置实验的第二天很多同学拿给我的有方型,三角型,做得很成功。

二、精心设疑,激发思维

人们的思维活动,求知欲望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改以往满堂灌的疲劳教学法。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可先将一硬币放入碗中,让两位同学各找一个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保持不动,然后向碗中加水,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重见硬币的现象,并由此引入新课,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调动起来,便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情去关注老师的教学,在获得新知解决问题后,学生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觉得学物理挺有意思,再由学生的亲身体会讨论解释为何在游泳时看见池水很浅而实际下水却很深这一现象,进一步解释碗中筷子弯折现象,达到巩固新知目的。再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中,可先提问为何我们吃的田螺要剪掉尾部?为何家中吸盘式挂衣钩能悬挂一定重物?由此引入大气压强的教学,解开学生心中疑问。这种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学生熟悉生活现象设置悬念,激发思维,即由旧知引入新知,从“熟”引入“生”的教学方法是符合认知过程中循序渐进原则的,也为很多教师所采用。

三、适当应用正反对比方法引发学生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在与它的对立面作斗争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编写典型错例,引起争论,让同学们在争论过程中辨明事非,明确概念。例如:在讲功的计算时,可举二例,(1)某人用一只手托着一只鸡蛋(50克)在水平方向移动1米,问此人做了多少功?(2)某人用100牛的力将一球踢出30米远,试计算此人的脚做了多少功?同学们有的或计算或讨论,这时可由回答正确的同学指出别人的错误讲明自己的观点,老师同时正确引导,进一步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知道有力作用而在力的方向上未通过距离属“劳而无功”,而虽移动距离却在此移动方向中上无力作用属“不劳无功”。这种做法可以达到以反面强调正面,分析错的树立正确概念的作用,不但学生思维活跃,理解深刻而透彻,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四、讲练结合,以练促思,切忌欲速而不达

目前,由于学生试卷等复习资料太多,且学生分不清哪些是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纲要求有所取舍地选编习题,注意易错易忘,易遗漏易混淆之处,注意规范解题格式,教学生抓住解题要领,明确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分清重点主次,切忌欲速而不达。这一点在我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就犯过急躁的毛病。在考前复习过程中,给学生的试卷太多而未加选择,学生囫囵吞枣而没来得急消化,这样既占用学生时间又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得吸取教训,做到教学有轻有重而忌面面俱到急于求成。另外,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应重点训练,如有许多学生遇到简答以及实验题时往往显得思维无序而混乱,理不出头绪,不能切重问题要害本质。如某些实验题要求用相关字母表示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此类题型时,很多同学感到棘手,可经过类似专题训练后他们应用物理概念的概括总结和公式推导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从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可看出我国的古代教育也一直比较重视每个人的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来施教。现代教育心理学提出学习风格理论,从个体差异的方面来看待学习问题,从何进行教育教学。虽然说法不同,但是核心的思想是一致的。无论出于生理的、心理的,还是社会环境的因素,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个人接受教育和教学之中。学习风格理论有很大的理论贡献,推动了教育和教学的进步。因此,将其应用于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之中,从而推动教育心理学教学的改革,发挥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对教育和教学实践过程良好的实际意义,都是大有裨益的。

1浅述学习风格理论

“学习风格理论”是1954年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最先提出来的。旨在关注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体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它与传统的中国儒家提倡的“因材施教”有相似之处,都是在从人的个体差异方面来开展教育和教学实践过程。它把现代教育心理学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也带来了教育方式的变化。由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和人生的阅历、受教育的背景等都是不同的,也就让我们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有的人爱学习,有的人不爱学习。国外学者根据每个人学习的差异和实际情况将学习风格总体上分为四类:经验型学习者、反思型学习者、理论型学习者和应用型学习者。由于这种学习风格的差异,那么在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中便要考虑个体的差异,在教育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这种差异的存在,从而关注个体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终才是能够收到实效的。而国内的学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对学习风格进行了综合的划分,其情况各不相同。从生理因素来讲,我们的智商、生理状况的好坏(这包括是否有先天缺陷、该阶段的生理状况是否良好等)、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反应状况等都会对我们的学习风格造成影响。简单的说,一个有听力生理缺陷的和一个听力能力正常的人的学习风格显然是不同的。在心理因素方面,每个人的学习风格很不相同。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特征、情感态度和意志都是有区别的。每个人对于一件事物的态度和情感都各不相同,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心理方式来面对,从而导致不同的个体行为。有的人似乎从心理上就接受学习,而有的人却往往觉得厌恶学习。同样,在学习方面的意志和态度也不一样的。有的学习者秉持“书山题海”、“读万卷书”的精神状态,而有的则是“一曝十寒”。这种心理因素的差异十分明显,就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再者,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学习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在高考的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的学习风格和大学教育下的人的学习风格是不同的。这是由社会的大环境所导致的。人毕竟是群体的和社会性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征都有重大影响。我们强调个体差异,不能够仅从个体去思考,社会环境的因素对于个体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也需要将对个体风格的分析置于其中。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习风格理论有着各自的理论看法。随着这种教育和教学实践的进步,这种理论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学习风格理论已经很大地应用到各种人才培养的教学中。重点是的我们提出了理论的进步,也要将其应用于教学和教育的实践中去。

2学习风格论在教学中应用状况

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对个人的注重,在教育领域也强调对个体差异的关注。自五十年代提出这种理论之后,已经成为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成了许多理论分析。而且这些理论又让教学实践和教育创新得到了进步。与此同时,中国儒家传统虽然提倡“因材施教”,但是强调三六九等的这种等级差异,势必导致对个体差异的不平等对待,也就无法真正做到注重个体的差异。注重集体的传统和实用价值主义的思维,使得当前国内对于学习风格理论的注重不够,更多的是强调应试教育下的教育心理研究。随着近年来多数人对于我国应试教育和大学教育模式都十分有意见,教育改革也要应时启动。那么注重学习风格,根据个体差异来实现个体的学习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教育要改革,学习风格理论也受到关注,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得到发展。虽然如此,但是教育心理学对于学习风格理论的关注依旧很浅显。关于风格理论的教育心理学书籍中论及个体差异也多数是从普通学习心理的研究成果中套取,而没有真正从学习风格的理论整体和综合全面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这就导致了学习风格理论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滞后。那么把学习风格理论应用到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3如何将其应用到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去

将学习风格理论应用到教育心理学教学当中去,这不仅仅是教育心理学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的一大进步,而且能够有效推动教育理论的开拓创新和新型的教育人才的培养。那么,重点是如何将学习风格理论应用到教育心理学教学之中去。我将从二个方面给出思考和建议:将学习风格理论具体转化为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内容。这也是最为之简单的做法。理论的学习是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掌握理论的内容和其主旨,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应用。我们国内当前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籍也强调对个人差异的关注,但这这些概念显得十分抽象而不可具体实施。因此,要将学习风格理论关于个体差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转化到教材理论中,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重要才能让学习者全面掌握这一理论,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一理论;将学习风格理论应用到教学心理学的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推动教学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重要的,将学习风格理论应用于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个体差异来合理地安排课程、学生的作业任务等,而不能一概而论。教育者需要区别不同的学生,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教育心理学的改革创新,也才能破除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困境,推动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总的来说,学习风格理论就是看到了每个人的差异和学习的不同,从而个人的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上来对其进行。这种方式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我国当前应试教育的困境以及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学习风格理论教育十分有必要。将学习风格理论在教育心理学教学当中应用实践,是一种教育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等的理论进步,实现理论的创新,开拓新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学习风格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也能够培养出能够根据个体特征来开展教育的教育者,这也是一种人才的创新。因此,将学习风格理论具体转化为教材内容和融入教学实践,这对于教育心理学的改革创新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孙亚军,聂广星.学习风格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1(21):71-71

篇3

英语是一门实践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英语,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记忆和操练。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外界的刺激和反应有一个联结,学习的实质是情景与反应的联结。根据这一学说,我认为在学生第一次接受英语新知识时,一定要让这个刺激在他脑海里有一个强烈的反应,即深刻的印象。老师可以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或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或运用有声、有图画、有动感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挂图、简笔画等多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一下子就会被吸引住,并且久久难忘。同时桑代克又指出,学习是不断地尝试错误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率不断加强、失用率不断减弱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我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让学生把平时练习和小测试做错的题归纳总结到一个本子上,反复琢磨、领悟,直至掌握。每次考试前,让学生再重新复习一下错题本上的题,使其尝试错误的重复率大大降低,考试时准确率大大提高。

二、兴趣教学

1、引入竞赛

中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把比赛引入课堂,并贯穿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师可把班级分成若干组,用比赛积分的方式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比赛内容可以包括必答题、抢答题材、对话表演、单词背诵等。在每一节课结束前进行总结。比赛的优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而落后者也会不甘示弱,他们会在下一次比赛中发奋努力,表现更好。在比赛过程中,每位同学为了整个组集体的荣誉,都会积极准备,上课很少出现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赛,也给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2、直观教学

上课利用实物、挂图、简笔画、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让语言更加真实和具体,创造学习英语的气氛,让学生沉浸其中,在无意识中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比如,初一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易混且难以掌握,我们既可以利用一些挂图,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练习Who’sthis?He’s/She’s…What’shis/hername?也可以在班级指定几个同学来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

3、英语歌曲

利用琅琅上口,简单易学的歌曲旋律来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不失为一种巩固知识、增加趣味的好方法。例如用《找朋友》、《丢手绢》、《两只老虎》等旋律把课本的重点、难点编成歌词,让学生在歌声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感到趣味无穷。

4、课外活动

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不应该固定在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收看英语节目,排练英语小品,猜谜语,快速反应,击鼓传花等。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玩得开心,又轻轻松松的复习和巩固了英语知识。这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

三、分层次教学

孔子很重视因材施教,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应研究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程度和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分层次教学。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按照量力和可接受性原则,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成绩好的学生做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让中等学生做有把握的练习,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让成绩差的学生做一些比较容易的练习,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每位学生都有了实践外语的机会。在课外辅导和作业要求方面,也应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要求不同,对中等以上的同学,要求做些课外的练习题,鼓励多读英文原著,以扩展知识面。对一些学习能力欠佳,成绩稍差的同学同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上最基本的单词、词组、句型,总之,对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采取“放开走”、“拉着走”、“抱着走”的策略,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偏爱”,因为要想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差生的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上,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平等看待。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课下,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在知识的技能上的缺欠,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满腔热情地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

四、激发动机,强化记忆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习阶段分为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联合会——记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其中动机阶段列在学习阶段的首位,可见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英语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其学习目的。当前社会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以及出国留学深造等,这些都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因素,而学生的主观意愿、需要是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求知欲望,那么学习就很被动,成绩就很差。因此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思想观念,通过英语学习,增强国际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学习的第五阶段为记忆阶段,而英语需要记忆的内容又很多,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这了强化记忆,克服遗忘,我做了以下尝试:

1、小步子,快节奏

平常记忆的内容要控制量和度。量多了,消化不了,反复少了,记不住。所以要进行适当的集中和反复循环。在教学过程中,课前5分钟听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把前一天学习的知识简单的归纳总结后,第二天及时听写,时间不长,量也不大,学生容易记住。

2、趣味记忆

趣味记忆法就是将疑难知识加以高度概括后,再用诗歌、顺口溜的形式将其要点、规则、变化规律等串联起来,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巩固记忆。比如在教序数词构词法时,我教给学生“一、二、三,特殊记,八去t,九去e,ty变成tie,遇着ve变f,再加th,寥寥几句,把从第一到无穷大的序数词构词细则都包罗在内了。再比如在教可跟不加to的动词不定式做宾语不足语的动词时,我用例句逐字逐句讲解了“一感(feel),二听(listen,hear),三让(let,make,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还有一帮助(help)”这句简单的话。其实这是个出错率很高的知识点,也一直是一个让我非常头疼的难题,几乎届届如此,现在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它痛快地解决了,容易记且不易忘。

3、发挥内隐记忆力

心理学认为人的内隐记忆力即无意识记忆力很重要,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隐记忆力。平时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内容可涉猎各种各样的语言资料,既可以读教科书,也可以增加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如果能力许可,可以读英文原著,总之要加大阅读量,使信息量的输入要大,这对培养学生语感很有帮助。

篇4

初中语文是一门富含创造性的学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仅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还体现出蓬勃的生机,能够有效地契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地分析心理学理论,针对学生的心理展开更为细致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课本中,许多文章都能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将教育心理学融入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还能够帮助学生健全心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心理学内容

新课改出台后,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在学习生活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地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教师利用课文营造心理教育氛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还能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动力。教师在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心理教育因素,深入地钻研,更好地发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例如,《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虽然不是以白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文言文精练的文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课文之中主人公具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是当代学生所缺乏的,因此,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对文章中人物的话语进行揣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创设“论学”的情境,让学生自行根据文章进行表演,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还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而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具体的分析,剖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精心设计初中语文教学环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教育心理学,需要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并且在学习的同时获得更加美好的学习体验,塑造科学的心理,创造和谐的环境。1.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引用部分英雄人物及其事迹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在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文章进行感悟,深入了解其内涵,在英雄精神的熏陶下,学生的心理体验也会随之增强。例如,在《芦花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针对文章中对“老头子”的动作细节描写进行分析,还能够品味其神情和语言等,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品读和想象,随之产生敬佩之情,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渡过程,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点拨,针对学生品读后的感悟进行升华。2.合理利用事例进行心理引导为了帮助学生塑造科学的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合理的引导。例如,在展开《木兰诗》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用文章中主人公替父从军的故事表达花木兰的品质,不仅展现出木兰的勇敢和善良,还展现出其对家人的爱。教师将花木兰的年代作为背景,深度地剖析人物心理,挖掘出花木兰在当时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3.创设相应的心理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的心理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心理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创设适宜的情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划分为多个小组,让不同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来诠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角色的理解,还能够展开自我反省,看看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否也犯下虚荣的错误,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塑造良好的品格。

三、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需要从自身的教学观念出发,对课堂的心理教学环境不断地进行优化,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摒弃传统教学中不重视心理教学的想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在定下教学目标之后,要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学生才能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放松地学习,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平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接近心理教育的目标。综上所述,要想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智基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有效应用,利用教育心理学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学生有这样的特点: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必须走在各种新事物的前列,相对于观念的前沿,观念的新颖性,敢于对旧观念说不,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对自己的地位不满足现状,但也有攀比与崇尚名牌等坏习惯。随着“90后”和“00后”的成长,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生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当前的教育要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全面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教育。为了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当前一线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教育心理学的概述及其对高中学生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现象。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高中生来说,高中阶段的学习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面对着一堆繁忙的课程没有头绪。此时,由于家庭压力等因素,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轻者会影响学习的效率或者是心情、重者就会出现不可估量的以外,所以不良情绪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同时,及时开展以学生生活和学习为重点的心理教育,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上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人生中对于困难与挫折的正式,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二、高中心理学教育影响教育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学生教育工作者,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觉得学生工作做起来很困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中生虽然身体发育已经接近尾声但是他们的思想发育刚刚起步,对事对人的看法与成人还有很大的差别,虽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遇事考虑不够周全,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思考与活动的能力但是对外界事物诱惑的抵抗力不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解决的问题,通过运用正确的心理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改掉不良行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作为教师要掌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

(1)“罗森塔尔效应”的有力把握

罗森塔尔效应也可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所谓的教师期望是一支巨大的、潜在的教学力量。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会从行为和表现上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努力是否信任,如果教师对他们努力是很定的学生则会采取更加积极的行为来学习甚至在不用老师强调的情况下就能认清自己的缺点,努力向好说学习,改掉不良行为,如果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是否定的,那么他对老师采取消极甚至消极的态度。这种消极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导致学生拒绝老师的要求。有些内向的学生,如果老师的态度不好,很可能会留下阴影,影响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最后,正如老师所预料的那样,学生的成绩下降了,他的行为也恶化了。因此,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特别是内心没有经历过波折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2)巧妙的应用心理暗示

什么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一般指人或环境将某些信息无意中传递给个人的心理现象,而个人则受到此类信息的无意影响而相应地做出反应。暗示的效果是积极和有效的,无论是对高中阶段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对成绩差的学生。课堂教师或班主任对学生教育时可以用有效的语言或表达方式给予学生有效的归纳和建议,使学生逐渐改变原有的自卑情结和不良态度,达到学生能够向老师说明自己内心的状态的效果,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这种方法对内向的学生有较明显的影响。

(3)善于应用鼓励的语言

在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中,如果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无意的行为和言语的伤害,那么这个学生就不会喜欢老师的课程,甚至会恨老师。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相反,消极的语言也会伤害学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因此,班主任要善于鼓励学生的语言,给学生信心,在同学面前表扬,对学生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态度。因此,班主任必须明白这一点。

(4)关爱心理效应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特福德认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示学生愿意从心底里为自己喜爱的老师付出努力,以得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后者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这两个动机对于学生学习自学和自主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心理对还是以这两种动机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5)与学生的精神交流

当学生抱怨生活中的烦恼和学习中的消极情绪时,班主任扮演着精神病医生的角色。首先,课堂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烦恼,让学生在这里放下所有的负担,然后根据自己问题的特点逐一启发他们。事实上,教师往往只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们就会说出自己的烦恼,而在说话的过程中,问题基本上是一半就解决了,然后老师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这个过程。因此,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教师,我们必须耐心倾听学生们的烦恼和烦恼。

(6)有效、合理地运用情感教育

可以说,在西方学者的基本定义中,情感教育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来说,情感教育意味着学生可以接受快乐的教育。因此,情感教育对提高课堂教师或辅导员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的具体理论和方法在学生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为了使教育更加科学,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三、高中心理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高中心理学教育对教育者自身的影响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教育中,树立良好的教师道德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自身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与学生一起学习、与教师一起学习、拥有一定的心理知识上。因此,教师应先学习自己的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所谓高尚的品德、丰富的情感、自我生活的态度、情感的交流等品质,都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来感知的。一旦教师掌握了心理知识,学生的教育的郭昌宗就会升华原来的教育方法。善于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问题,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是心理教育的最好体现。尤其是对班主任来说,掌握心理知识尤其重要,这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因为除了教授其他课程外,班主任还必须管理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可以说,班主任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里形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高中心理学教育对教法的影响

心理教育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这是师生保持和建立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教师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运用适当的沟通方式与学生沟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帮助。在这一阶段,许多中学生在个性发展、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念。如果一个学生犯了一个小错误。老师没有正确分析生产中的问题,学生受到严厉的惩罚,盲目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这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心理,而且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行为产生憎恨和抵制。但如果你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分析错误的原因,分析错误后学生的心理状态,耐心聆听,承认错误,正确教导学生,并与他们沟通。这样的教育成就常常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心理。此外,老师理解心理学。然后,在教学方法中,根据学生的心理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就大大提高了。

(3)高中心理学教育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

篇6

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从教学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它的理论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人们也将它的理论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并在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育教学管理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同语文教育教学管理相结合,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认知、智力、思维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1]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他们渴望获得老师、家长以及同学的肯定。因此,这一特点有时候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便获得他们的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他们也具有比较强的叛逆性。如果教师逼他们去学习,他们的叛逆性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表现中获得“荣誉”。这可以转换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晓之以理,而不是一味逼学生去学习语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叛逆心理,进而厌恶语文学习。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授学生科学记忆方法

教学心理学中的记忆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受教育者掌握所学知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记忆起了重要的作用。学生没有办法很好记忆古诗词以及古文白话文解释,将无法有效学习古代文学。[2]例如,学生如果没有记住古文中“于”字的不同用法,就很难区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这两句中“于”字意思的区别。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记忆的规律,教授他们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他们更好掌握所学语文知识。例如,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也就是说,他们在学习知识之后,一开始知识的遗忘会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程,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又如,人们在记忆过程中存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根据这一记忆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如古诗词安排在复习的开始和末尾,把不太需要应用记忆功能的现代文阅读练习放在复习的中间。

3.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

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知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通过迁移,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防止原有经验的惰性化。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可以为找一些名家的文章供学生阅读。通过阅读的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得以提高。而在训练过程中,名家的写作思路以及写作技巧也影响了学生,对提高他们作文写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3]又如,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将古代文学的的知识迁移到现代文学习之中。词汇“古今异义”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的重要手段。

4.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动机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将学习动机这一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鼓噪,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4]在教《天净沙秋思》时,语文老师可以播放二胡曲《江河水》,让学生更好获得“断肠人在天涯”的心理感受,使其了解作者写作意图。除了改变单一教学模式外,语文老师还可以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教学心理学是主要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主要侧重于正常学生群体的心理规律的研究,考察这些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是如何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中学语文教学管理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可以从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授学生科学记忆方法、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以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动机四个方面开展教学工作。

篇7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在整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学生有着如下的特点都有这样的特征:生活在快节奏的21世纪,对于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认知的速度快,思想相对活跃和敏捷,观念前卫,敢于否定旧的事物和落后的理念。但是这一代人的缺点也比较的多,攀比吃穿、讲究名牌这些都是比较普遍的毛病。现阶段的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掌握好、应用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具体细致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战胜各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的挑战。

二、当前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问题及相关现状

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许多学生教育工作者都感觉学生工作难做,这是目前最普遍的现象。当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时,学生的心里还不是非常的成熟也可以说还是处于在一个非常底的水平上,他们的个性特征还不是非常的明显,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相对比较是比较弱的。所以我们说教育工作者最主要掌握的就是心理学知识,还要知道怎样的运用教育教学的工作。要是教育心理学具体的理论能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那是再好不过了,这样更会提高教学的效率目的。

三、提出相关措施

1.“罗森塔尔效应”的有力把握

“罗森塔尔效应”也可叫做“教师期望效应”,所谓教师期望是一种非常大而且潜力十足的教育教学力量。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从教师的行为与表情中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不信任,从而会以不积极甚至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这种消极态度时间长了,有可能导致学生一点点的拒绝老师的要求。也有些学生的性格是比较内向,老师的一次态度不好,就会给他留下一些阴影,就会对学生的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影响。到最后这学生的成绩就会和老师预料的一样,学习成绩就会自然而然的下降,品行也就随之会一点点的变坏。

2.巧妙的应用心理暗示

什么是暗示?暗示一般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在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反应的心理现象。不管是对在班级中学习好或成绩不好的学生,暗示的作用都是积极有效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如老师或辅导员可以用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学生有效的诱导和暗示,从而使学生逐渐改变原有的自卑感和不好的态度,达到学生向自己说自己心里话的目的,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在这提出的是,这一方法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作用更加明显。

3.善于应用鼓励的语言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在不经意间某一个行为或者是语言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这个学生就会慢慢地不喜欢这个老师上的课程,有时候会更加的讨厌这个老师。这样就会非常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的语言对学生影响大。相反,消极的语言也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因此,老师就应该多给学生们语言上的鼓励给予信息,在同龄人面前得到表扬,对学生自身影响巨大,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态度也影响巨大,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明白这点。

4.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有时候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苦恼和学习上带来的情绪对老师诉苦时候,老师就会成为一个新的角色就是心理治疗老师。首先老师一定要认真的听同学烦恼,让自己的学生在老师这里把所有的烦恼都放下,然后根据他们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一开导。其实有时候教师主要耐心的听,教师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烦恼都说出来,达到一个倾诉的过程,这样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了,接下来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与开导过程了。在新时代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就必须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烦恼与困扰。

5.对情感教育的有效和合理的应用

我们还可以说,“情感教育”一词在西方学者的基本定义中,它一般是指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主要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总的来说,情感教育主要就是指学生能够在受教育的同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快乐和愉悦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运用情感教育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感教育就是一种思想转化,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对老师产生信任和认同,才会接受老师的意见和观点。相反,如果学生认为老师的行为和观点不是发自内心的关心自己时便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表先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反抗的情绪和不接受。因此,老师有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教师充分应用情感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对学习、还有就是一些思想上面有些落后的一些学生,要让学生们亲身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这样他们对老师的情绪就会慢慢减少了,这时的教育工作就会非常顺利的完成。所以,在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正是老师的关爱和相信在才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情感教育的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综上所述,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必须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这样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可以让学生的自身素质随之也提升起来。因此,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学化,就必须学会如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校教育工作者的作用真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8

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点课题,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制定相对合理的教学应用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的现象,以及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变化,在此基础上揭示教育教学活动中,受教育者接受知识、技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在教育情境中,人类的学习、教学心理、教育干预的效果、学校组织等,其重点是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心理学可以发现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关注学生怎样学习,在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排解困扰、获得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有比较有效的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能够对人类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也能够对处在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当前很多教学机构都已经成立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机构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我国学生的学业负担较为繁重,如果心理状态得不到科学的调节,将会导致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难以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培养。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我国社会的很多层面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处在受教育阶段的学生,因此,将教育心理学更大程度上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成长有更为科学的引导,以便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具备较高水平的判断能力,自觉屏蔽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健康成长。学生在成长阶段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科学的运用教育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可以使学生自愿加入到心理教育活动当中,获得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育心理学的有效用可以很在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受教主体,只有保障学生健康的心理,才能顺利的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切实有效的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教育心理学对学校整体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无论在哪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当重要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进展和成效。尤其是在心理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作用更加重要。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融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定期播放师生情感沟通的宣传片,教师在课前课后要真诚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在心理教育的授课中教师要保持有效亲和力,学生要主动发掘心理对教师求知的潜意识。

(二)巧妙的运用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在心理教学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巧妙的运用心理暗示可以让教学过程非常轻松和有效。针对偏于内向、调皮和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仔细揣摩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心理暗示的引导,巧妙的设定暗示性的心理行为,把学生带入健康正常的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心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针对相对内向的学生,以自己为对象讲述自己过去内向的经历,让内向学生和话题产生共鸣,并使其产生发言的欲望,从而顺利的把内向的学生带入健康的心理教学当中。

(三)鼓励性语言的穿插

语言可以引导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心理学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穿插鼓励性语言,科学有节奏的运用鼓励性语言,能直接调动学生的积极心态,提升学生在心理教学课程中的兴趣和自我心态修正。例如,在心理教学课中,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效率并不是很高,产生了自卑心理,成绩下滑,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每次课堂上都对这些学生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你一定能行的’等鼓励性语言,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篇9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 学生教育

引言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纽带的作用。当代学生都有这样的特征:生活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各种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思维相对靠前,观念比较新颖,敢于向旧观念说不,勇于创新,善于质疑,对自身当前现状不满意等,但是他们也有攀比、崇尚名牌这些比较大众的毛病。随着“90后”“00后”的长大,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教育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变。当前的教育要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掌握好、应用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战胜各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的挑战。 

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问题及相关现状 

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许多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中小学)或辅导员(大学以上)都感觉学生工作难做,这是当前存在的现实。小学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生理上发育还不成熟,心理上也不太成熟或是说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个性特征不明显,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相对中学生都比较弱。所以说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懂得合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教育心理学具体理论恰到好处地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通过作者本人在西安带家教对孩子的了解以及参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这一现状的存在及其严峻性。 

二、提出相关措施 

具体做好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有力把握 

“罗森塔尔效应”也可叫做“教师期望效应”,所谓教师期望是一种非常大而且潜力十足的教育教学力量。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从教师的行为与表情中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不信任,从而会以不积极甚至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这种消极态度的日积月累,会导致学生拒绝老师的要求。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的一次态度不好,很可能会给其留下阴影,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最后这些学生常常和教师所预料的那样,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品行也一天天变坏。这样不是说教师当时自己的看法对,而是自己的看法影响了一个小孩的以后发展。所以说老师的期望对学生至关重要,尤其是未经世面的小学生。在这里作者简单地举一个例子,我带家教的小孩是西安红星小学三年级学生,她特别希望自己在班里当个班干部,因为班主任对班干部比较偏爱,比起普通的学生更加关心。这就是学生期望的得到老师的积极期望。有一次发生了这样的事,班主任未经班级体学生投票,就私自指认了一个学生做班干部。于是,这个小孩非常不服气,因为她觉得那小孩没自己学习好。在这指出的是这个班主任就这件事而言没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公平公正的形象。很可能,这样以后,班级的学生都会认为老师偏心,在同学们心目中树立起不好的形象。在这,我想说,老师是个良心活,小孩真的特别需要老师的信心、赞扬、鼓励。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学会好好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认真鼓励与关怀每一个学生,切实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值,从而使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努力地克服自身的自卑感。最终,使他们成为老师与同学眼中的好学生。 

(二)巧妙的应用心理暗示 

什么是暗示?暗示一般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在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反应的心理现象。不管是对在班级中学习好或成绩不好的学生,暗示的作用都是积极有效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用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学生有效的诱导和暗示,从而使学生逐渐改变原有的自卑感和不好的态度,达到学生向自己说自己心里话的目的,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在这提出的是,这一方法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作用更加明显。 

(三)善于应用鼓励的语言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无意间的行为与言语伤害到某个学生的自尊心,这个学生就会不喜欢这名老师的课程,甚至讨厌这位老师。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的语言对学生影响大,

相反,消极的语言也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就这一点作者可以拿本人做个真实的例子。作者本人从小胆子小,性格比较内向,上课轻易不敢发言。有一次全县统考,本人拿了第三名。那个新来的班主任对本人格外好,也可能有那次第三名的影响,以后作者本人成绩一直表现很好,后来还做了班长,因为我知道老师欣赏本人,相信本人。因此作者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待。试想,如果新来的班主任还是拿以前的眼光看作者本人,本人一定一直还是那个胆小的女孩。因此,班主任应该善于用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信心,在同龄人面前得到表扬,对学生自身影响巨大,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态度也影响巨大,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明白这点。 

(四)关爱心理效应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是这样认为的,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可分为两种,其中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就是荣誉动机。前一种表现出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他自己所喜欢的老师而发奋努力学习,从而获得老师的关心与信任;后一种就是希望自己能获得他人的认同、赞扬等方面,而且这两种动机对学生学习自学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应该要经常表扬自己的学生,多抽出点时间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切实地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心上想到自己是得到老师的“关心”与“信任”的,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今社会下小学生的压力和负担都比较重,使他们缺乏一些自信心,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又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的中心地位,到学校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心理上会有较大的落差,学习不自觉,就不自信了。鉴于小学生的这些学习心理特点,班主任就更应该从关心学生出发,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主动爱护、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因此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去。

(五)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当学生对班主任或辅导员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恼和学习中消极的情绪时,班主任就担当起了心理治疗师的角色。首先班主任要注意细心倾听学生的烦恼,让学生在这里可以放下自己的所有包袱,然后根据他们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一开导。其实往往教师只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将自己烦恼都说出来,达到一个倾诉的过程,问题基本就解决了一半了,接下来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与开导过程了。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一个合格老师一定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与困扰。 

(六)对情感教育的有效和合理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情感教育一词在西方学者的基本定义中,它一般是指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它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总的来说,情感教育就是指学生可以接受到愉快、开心的教育。因此,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情感教育就是一种思想转化,班主任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学生只有真正产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才会对班主任的建议和要求产生认同感进而接受。相反,如果学生认为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行为与建议不是对自己真正的关心时,学生就会有行为上的不接受。因此,只有班主任或辅导员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关心,教师充分应用情感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对学习、思想上比较后进的学生,使他们亲身感受到来自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关爱与温暖,他们就会渐渐消除对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对立情绪,这时,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学习与思想上进步就更容易了。所以,在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正是由于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才会使他们进步,可见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讲述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因此,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学化,就必须学会如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就西安而言,大多家长格外关注小孩的初期教育及小学教育,辅导班就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学生放学后要上各种各类的辅导班,周末还要上奥数、奥语、英语补习班。所以说,小学生虽然在校压力小了,但是择校考试是他们不得不上越来越多的补习班,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说,虽然补习班的出现相对减轻了学校班主任及代课老师在成绩等方面的压力,但是班主任依然是小学生主要思想与学习的教育者,可以说,如果在校老师可以有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就可以在学校高效率地进行学习,这样以后就不用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了。所以说,在校教育工作者的作用真是任重而道远。西安小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5大名校是他们的最高目标。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

要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要求我们班主任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学习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及如何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岗英.管理心理学新论[j].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 

[2]纪秋发.北京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状况[m].当代教育研究,2005.7. 

[3]华东六省一市教育学院编著.教育心理学[j].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12. 

[4]辽宁等四省编.儿童教育心理学[j].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7. 

篇10

一、数学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数学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是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点,寻找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途径,探讨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探索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其任务就是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

二、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对于一个数学教师来说,自觉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把握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已经成为搞好数学教学的先决条件。数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数学学科的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之基本规律的科学。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心理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培养数学兴趣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爱好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意向。人的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满意与愉快之感)的心理现象,是一个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所以学习兴趣是完成任务的向导,是提高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是补充智力发展不足的有效途径。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当采取生动、活泼又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把教材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欲望需要。

首先,应当让学生积极加入数学活动,因为数学教学,其实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讨、操作和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概念和知识。要改变呆板的课堂气氛,要开放课堂教学,淡化过分严谨的形式化体系;要丰富数学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而又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作初步的市场调查统计,去计算购买有价证券的利润、银行储蓄存款的利息和年金等。也可以去工厂和建筑工地,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有关几何和识图方面的知识,以此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从而产生兴趣。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中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正如著名教育家先生所说:“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因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生自感有无穷之兴趣。”数学美体现在简洁的数学语言、对称的数学关系、和谐的数学结构、奇异的数学联系上,通过学生熟悉的对象定义、定理、公式、图形等,来展示数学美的这些客观内容,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的内在美与形式美。同时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这主要包括优美的课堂设计、优美的教学语言、优美的板书板图、优美的教态风度等。教师还应当有强烈的事业心,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即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兴趣之情。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才能使学生受到熏陶,产生共鸣,激起兴趣,体会到数学的美。体会到了美才能热爱它、追求它。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应当营造一种能使问题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和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升华学生的求知欲。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为了控制课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那种方法都要做到科学适度,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回答不畅,给予引导,期待情感,起到激励效应;回答正确,给予赞许的情感,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他们更强的成功欲望,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

创设悬念情境,应有“意外刺激”的效果,又有“真有其事”的疑虑,这样学生才能激情昂扬地去思考、去探究。一般说来,悬念设置于课头或课尾。设置于课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惑;悬念设置于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在講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之后,可让学生判别方程1992x2-427x-37=0的根的符号情况,这时学生马上推算出来,但发现都很麻烦,这时老师说:“其实推算很容易,结果是一正根一负根,且正根的绝对值较大,怎样推算出来的呢?待下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你们就知道了。”这样学生就会急切盼望下节课的到来。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105-02

在高中学习阶段,大多数同学认为物理课是较难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物理课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这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教好物理课?如何让学生接受并理解物理知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认为,老师除应有一个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知识结构、学生心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教学。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强化学习、学习迁移、遗忘曲线、学习成败归因等理论,以指导物理课程的教学。

一 强化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如食物、温暖、考试分数、好的评估语、社会接纳、微笑、奖品等。斯金纳把强化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他认为,老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要进行连续强化,随着学习的深入,可转化为间隔强化。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较明显的表现,如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提高了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他们就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更高。如果学生的学习得不到相应认可或表扬,他们就不会产生学习动机,甚至有可能逃避学习。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每一个进步都要进行表扬,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如在加速度概念教学中,初学者很容易将加速度与速度的概念混为一谈,一旦混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首先从速度的变化量开始讲解,讲透加速度的物理含义,让学生充分理解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快慢的物理量。同时列举大量的实例,让学生说明速度的快慢和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其次用数学表达式进行分析讲解,说明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另外,说明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最后,强调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

把加速度的概念细分成多个单元,构成由易到难的多个层次,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地进行学习。对每个层次和单元的学习分别采用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最终达到学生掌握加速度这一概念的目的。

二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我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由此及彼”等教学思想,其内含也是学习迁移。

物理实验是学习迁移的一种实例。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看到的物理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得到一种“玩耍”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由此迁移到物理理论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质量的概念、质量与重量的区别,很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概念混为一谈。我们可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弹簧秤测量重量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实例很多,包括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等。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经过认真地思索总结出来的。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同时要让他们把在实验中的乐趣迁移到理论课的学习中来。

三 帮助学生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首要条件,没有记忆,所有概念、物理量及其含义都搞不清楚,更谈不上学习,知识的保持和遗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由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因此要求老师在上新课前,最好能用5~10分钟的时间,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防止学习遗忘。在每一章节之后进行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这种复习,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

在复习中,老师要强调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主要内容包含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物理应用三类。对于物理知识,我们需要记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模型、相关物理学史、物理概念及其公式、物理规律及其表达方式、一些物理常数、物理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还有物理知识结构。对于物理方法,我们则需要记忆物理学方法、实验方法和解题方法。物理应用包括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仪器、机械、元件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解题模式。同时告诉学生物理知识的记忆方法,大致有实验记忆法,归纳、总结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缩略记忆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感知物理现象是记忆的基础,理解物理知识是记忆的关键,把不同部分的学习内容对比联系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形成知识结构是记忆的升华,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

四 学习成败归因

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一心理过程就是归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人们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常常将其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维纳认为,一个人的归因倾向会影响其未来活动的选择、坚持性和动机强度。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结为努力程度,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失败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并相信将来一定能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把失败归结为能力,那么他就不会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也就不会再努力学习。由于努力程度可受个人意志的控制,因此当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时,就会增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内容要完善和科学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一个正确态度,老师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新的物理知识,教学内容要讲得通俗易懂,教学课程不要太难,不要让学生认为我不是学物理的料,使学生将学习物理的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行。例如,质点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学生由于受到视觉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于质点的概念中所说的“质点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作用,或者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而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近似地把该物体看做是一个具有质量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的理想物体,称为质点”。这个概念不好理解,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引导学生慢慢建立一个物理学习模型,从现实和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举例说明,让学生充分理解质点这个概念,使他们认识到抽象的概念是可以学好的,自己的能力是完全可以胜任学习物理知识的。

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让同学们认识到,物理不是只有那些非常聪明、智力水平非常高的同学才能学好的。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代价的。高中物理知识,是符合学生这个年龄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只要以正确的心理状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取得理想成绩。

五 结束语

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有效地采用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开阔自己的视野,把自己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12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正如现代语言学博士H.H.Stern指出“没有可以不懂得心理学教学理论而教授语言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学以致用。

一、介绍

(一)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和教育学科交叉的产物,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及其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其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主要侧重于正常学生群体的心理规律的研究,考察这些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是如何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因此,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高职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英语教学

高职是和本科教育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等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随着近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拓展及今后的就业留学都有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兴趣不浓厚,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缺乏明确目标,学习上非常被动,学习习惯差,有的甚至自卑感较强,不敢开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不小难度。

二、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是由二十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教育界处于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还有著名教育家华生、斯金纳等。其主要贡献是对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对客观的研究和分析,对学习的规律、动机、实质进行大量研究,提出一系列理论及学说。如斯金纳曾提出“操作性条件作为一科学系统应用在日常教学当中”,对促进世界传统教学的发展与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最早发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该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一套完形说,与当时的联结说形成对立。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有著名学者贾德、布鲁纳、奥苏泊尔等。该学派建立了“完形———理解、领悟、认知———发现科学学习说”理论,肯定了认知及意识的能动作用。现代认知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即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相对立,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及马斯洛。此学习理论基于自然人性论,主张人格或人的自我实现,相比于理论学习,他们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熏陶及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中曾说最持久且最深入的学习模式为自发学习,马斯洛在《心理学的依据和人的价值》中指出,个人人格的有效形成往往来源于自我压力。

三、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果

(一)运用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效果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刺激———反应为原理的机械性语言操练,即为学习者提供语料输入,然后使他们能运用所掌握的语料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无论是强调语言机械训练,认为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的听说法,还是把外语学习归结为刺激———反应过程,强调图像和录音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而达到语言习得目的的视听法,都频繁用到听、说这两种输入和输出的技能。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可以运用视、听、说等手段积极刺激学生,引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且用情景法和交际法强化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化为自己英语运用的能力。

(二)运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知识重新建构自己新的认知体系。而人们进行阅读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对新信息进行理解;二是借助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和有关专业知识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信息的再加工达到深层次理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广泛接触世界各国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知识,拓宽视野,扩大知识容量,调整知识结构,弥补学生词汇量不够的短板。另外,教师与学生积极交流,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以便最大限度使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影响教学效果。

(三)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高英语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外部因素都是通过学生这个内因起作用。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学生的自身兴趣及由此所产生的求知欲,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尽量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学习压力和负面情绪的环境,敢于表达自己,勇于改错,主动表现自己,最终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智力因素一般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内容,非智力因素包括态度、意志、刻苦性、信心、心态等内容。诚然,英语学习好坏与智力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但是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于英语的成功掌握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不怕困苦;培养学生集体的观念,互助合作;培养师生和谐的关系,教学相长。只有多管其下,英语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一些著名理论干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马斯洛需求动机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安全的需求,被认可的需求,归属感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与学习者需求相关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自我实现,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进程并不均匀,起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量先大后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此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巩固和复习当天的知识,对于需要大量记忆的英语学科来说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率。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核心理念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和期望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激励,以此提升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可以大力鼓励学生,给予正面表扬,多注重进步的方面,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良性发展。

四、结语

21世纪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的飞速发展必将促进跨语言跨文化的人际交流,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积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深入研究英语教学理论,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孙丽娟.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高职英语教学[J].语数外学习,2013,02.

[3]张子一.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高职英语教学.[J].中国信息化,2013,05.

[4]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王琦.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