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2: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275-02
近年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直不敢有丝毫懈怠和放松,但对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到位、保障不到位等普遍问题[1-4],造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下降。为详细掌握张家口市宣化区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情况,有效解决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笔者于近期开始对全区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发现诸多问题。现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促进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1 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现状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宣化区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工作由区农业委员会负责总体部署安排,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及其他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成立宣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法负责3个乡1个镇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合设成立宣化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动物疫病防控、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技术支持保障工作)、宣化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基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同时承担兽药、动物诊疗、生鲜乳收购、动物防疫条件等环节管理、相关证照审核发放及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备案管理等工作。
宣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区农业委员会下属国有全额事业股级单位,现在编人员共计19人,实际在岗人员16人,非在岗人员为编制调剂安插及上级借调人员,非在编雇佣人员6人。办公场所为租用性质,无自有办公用房。下辖3个派出机构:河子西动物防检监督分站、春光动物防检监督分站(办公场所为租用性质)、庞家堡动物防检监督分站。3个分站均为国有全额事业股级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共计9人。侯家庙乡暂未成立防检分站(无办公场所),其工作人员3人为宣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雇佣人员。
2 存在的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到位
突出表现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设置不到位。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核定过少或未设,人员编制实际到位数不足,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承担工作强度的需要;部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不是独立的法人,存在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的问题;还存在检疫工作由乡镇兽医站人员(雇佣)承担情况,其实际上是不具备动物检疫的法定资格,导致执法监管难以依法有效落实;目前各乡镇站在编人员大多年龄偏大(50岁以上5人,占56%),新老人员更替无法落实,在编人员退休后,乡镇站将面临无在编人员的窘境。
2.2 机构高度整合导致职能繁杂
该所因3个部门合设,在履行日常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责同时还需组织、实施数万牲畜、10余万只禽类、多个病种的强制免疫、疫情调查、疫病抽样监测、临床诊断等工作,还包括承担生鲜乳监管、兽医医政、药政及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其中部分工作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一岗多责导致人力分配与实际工作强度间矛盾突出。
2.3 条件保障不到位
基层财政保障不到位:政府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导致执法条件差,装备缺乏或落后,部分乡镇站甚至无执法车辆和固定办公地点,工作靠租车,检疫靠经验,经费“打白条”现象常见。尤其是实行动物卫生监督与“瘦肉精”监管一岗双责、检疫检测同步实施以来,检测经费支出增加,无专项资金保障,导致经费缺口加大,难以保障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同时,随着全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暴露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的缺陷:缺乏快速、简易的检测定性手段,快速检测仪器等相关设备不能配置到位,不能为执法工作提供科学切实的技术保障和依据。导致只能依靠感官分析,缺失了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
2.4 执法人员素质不到位
目前,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人员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法律知识缺乏、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少数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甚至存在违法执法的问题。现今,该所及乡镇分站所有在岗检疫人员25人中本专业正规大专以上人员只有9人,占36%。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的瓶颈。
3 建议
3.1 继续深化改革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体系改革。重点协调解决部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等关键问题,规范和理顺执法主体资格,做到机构名称(包括派出机构)统一、执法主体资格合法(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独立的办公场所、独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职能配置规范、职责任务明确、保障措施到位、工作运转有序、监督执法有力。同时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分设管理,形成统一、稳定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机构。
3.2 加强人员管理
优化监督执法人员结构,提升畜牧、兽医、法律及相近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队伍,全面达到“三有”工作目标,即执法队伍“有学历、有资质、有编制”,实行财政全额拨款管理,充分体现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公权力和权威性。同时新建协检员队伍,制定协检员管理办法,明确协检员岗位职责,加强协检员岗前培训,形成配合有力、工作有序的动物产地检疫队伍。逐级建立并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电子档案。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稽查制度。
3.3 加强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和行风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技术培训,做到全员培训,切实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健全考试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服务环境,做到执法严谨、程序规范、语言文明、态度和蔼,树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新形象。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执法公正、行为规范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3.4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充实监督执法设施设备。实现执法装备“三有三统一”,即“执法有车辆,取证有设备,留置有设施;统一执法机构户外标识,统一执法车辆执法标识,统一司法文书执法标识”。切实加强采样诊断室建设,配备现场调查取证、快速检测等设施设备。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动物卫生监督网站建设,逐步实现市、县、乡三级动物卫生监督网络全面链接,通过研发文件收发、经营单位监督、证章标志、人员、培训考试等管理软件,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有关工作的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查询和统计,初步实现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逐步使业务工作通过内部网络进行管理,实现网上办公,提高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4 参考文献
[1] 骆双庆.我省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现状及努力方向[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9,30(4):5-6,12.
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资金、资产管理为对象,以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教职工、学生、资产、资金为总资源框架,依托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实施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同时对现有的财务运行模式和资源整合重组,以提高各种经济资源使用效益的综合系统。
二、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以日常办公、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基建、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完整的财务项目库体系。
(一)有利于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包含管理体制、内控制度、操作流程、规范程序等综合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制度化建设,规范相关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使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高效化运行。
(二)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要求教职工全T参与,确立新的管理工作理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遵守财经法规及财务资产管理规定,接受财务信息化和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新知识,促进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财政体制改革日新月异,财政支出要求日趋严格,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问题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令教职工和学生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人事劳资、教学、教辅、财务等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信息缺乏共享,影响教学管理水平,如何有效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孤立的、表面的、不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突破信息收集、传递及处理过程中的“瓶颈”,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
(四)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教育经费内控监督平台,实现以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紧密集成、数据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系统客户端网络,实现全体财务、业务人员在一体化的工作平台上协同办公,为业务人员服务;通过对外服务窗口并结合数据中心,不仅业务人员可以实时获取财务信息,教职工也可以获取学生收费、个人工资等信息,为教职工服务;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实现财务资金及各类资源信息,为各单位、部门服务。
三、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原则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新事物,需要教职工的全面参与,由于对财务业务的不了解,可能存在畏难情绪,要加强宣传工作,让教职工切实认识到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好处,要看到项目的实施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是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项目的实施涉及到高校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因此,项目的实施要结合高校实际,首先实施基本及容易使用的模块,待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再逐步使用其他模块,务求做到需要一个使用一个,使用一个成功一个,最终实现高校全面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高校实际,制定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的远景规划,建立整体框架,包含各类基础信息、接口标准、工作流、人员权限等;其次要分清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报销管理、票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各个子系统的轻重缓急,逐项稳步推进。
四、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步骤
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次才是信息技术,要建立以学校为项目实施主体,业务部门唱主角的项目组织机构。
(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系统的实施涉及教学、教辅、党政部门等各个环节,需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单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实施的,需成立包括高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项目领导小组,协调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二)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财务信息化专业性强,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实施小组主要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他们掌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只有他们理解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更有效率的运用。
切实履行卫生监督职能,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卫生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卫生监督工作包括医疗服务监督,还包括食品、职业、放射、环境和学校等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特性,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当前,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职业病危害与辐射防护和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医疗服务市场形势依然严峻,医疗和血液安全监管亟待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相当繁重,对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水平已成为当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行政监管能力,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监督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卫生监督体系,提高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和水平,为有效实施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通过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投入,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健全卫生监督监测网络,提升健康危害因素风险评估水平,规范卫生检验检测工作,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理顺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运行机制,形成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其他社会资源参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职责明确、队伍精干、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的卫生监督技术支持体系。
三、职责与任务
(一)主要职责。
1.卫生监督技术支持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健康危害因素风险评估、检验出证、技术仲裁、技术咨询以及参与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宣传。
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技术支持工作的组织管理,负责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的规划布局、认定授权、检查评估。卫生部负责国家及区域性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的认定授权。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的认定授权工作。
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切实承担起卫生监督技术支持的职能并加强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资源,为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市(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承担与卫生监督相关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检验出证和技术咨询工作。国家、省级(含副省级及计划单列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承担与卫生监督相关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风险评估、技术仲裁、技术咨询、参与法规标准制定和检验出证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承担规定的技术支持工作。
4.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卫生监督快速检测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技术能力和水平,承担现场卫生监督检测工作。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加强食品污染物及食源性疾病、化妆品不良反应、饮用水水质及水性疾病、职业病危害等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全国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规范监测工作,做好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促进监测信息的交流和应用,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2.提高健康危害因素风险评估能力。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当根据卫生监督工作需要,组织开展食品、化妆品、饮用水、辐射防护和职业卫生等健康危害因素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对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规范检验出证工作。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当根据卫生监督工作要求,组织开展食品、化妆品、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辐射防护和职业卫生等检验出证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规范技术人员行为,不断提高卫生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保证执法检验出证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4.加强技术仲裁的规范管理。卫生监督技术仲裁适用于卫生监督相关的检验评价、诊断鉴定结果发生争议时,由当事人双方自愿提交第三方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做出技术裁决的情形。承担卫生监督技术仲裁的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组织开展技术仲裁工作,保证技术仲裁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5.做好技术咨询工作。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当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食品、化妆品、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辐射防护、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监督相关的技术咨询。
6.积极参与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宣传。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发挥技术优势,参与卫生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宣传工作。
四、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的领导,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在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间建立规范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的检查考核,保证卫生监督技术支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将食品、化妆品、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辐射防护和职业卫生等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提高技术检验和评价能力。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卫生监督相关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风险评估和检验出证等工作所需经费、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现场卫生监督检测所需经费,都应当按照国家财政有关规定纳入政府预算,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三)加强卫生监督技术支持队伍建设。
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重视食品、化妆品、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辐射防护和职业卫生等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努力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按照市卫生局总体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推进我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启动区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自估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积极做好我区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卫生监督装备水平,做好省下拨的各项卫生监督装备的管理、使用工作。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制度建设,使卫生监督网络整体执法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围绕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卫生监督工作
(一)继续抓好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以“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鉴,按照卫生部门的职责,狠抓各项食品卫生监管措施的落实,做好全区餐饮消费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打击私屠滥宰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工作,探索建立我区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加强与教育部门的配合,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农村乡镇中小学校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二)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以存在粉尘、铅、镉、有机溶剂等职业危害的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依法查处未履行法定责任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放射诊疗管理办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及健康监护管理。
(三)加大打击非法行医的工作力度,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以往整治成果,加大打击力度,防止非法行医现象出现反弹。以开展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加强督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对外承包、出租科室、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以及违法违规开展性病、医疗美容等违法行为。重视群众投诉举报调查处理工作,依法保护群众的监督权利和健康权益,及时曝光大案要案、违法医疗广告和“医托”等欺诈群众的违法行为。
二、工作目标
(一)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卫生监督协管和信息报告体系建立健全,区卫生监督局办公楼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全区卫生监督体系规范建设基本完成;卫生监督队伍监督检查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监督文书质量全面提高;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二)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卫生行政审批规范管理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检查与案件查处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卫生法制教育成效有新提高。医疗卫生人员依法从业进一步规范。
(四)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医疗市场、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卫生监督体系规范建设
1.完善工作体系。全面实施村卫生室卫生监督信息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工作职责和程序;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体系达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和工作制度;认真实施区卫生监督局办公楼建设项目,加强基本设备配备。
2.提升队伍能力。进一步完善首席监督员和责任监督员制度并坚持实行,坚持实施卫生监督员“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工作制度;采取理论培训和技能比武及演练相结合形式,积极开展各项相关法规和制度培训;加强工作稽查,强化卫生监督协管员执法行为管理;加强卫生监督员综合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综合素养。
3.强化工作指导。加强卫生监督局卫生监督协管项目指导办规范建设,完善设施,健全制度,规范程序。
(二)不断完善卫生监督工作机制
1.健全工作机制。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建立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办法,个体诊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60%,学校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50%;建立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规范,明确监督检查频次、内容,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建设。
2.完善审批管理。加强卫生行政审批窗口规范管理,落实卫生行政审批“三集中”。规范卫生行政审批层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卫生监督局和龙泉卫生院卫生行政审批事项及范围,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审批登记程序。医疗机构校验率要达到100%。
3.规范行政处罚。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定,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行政处罚程序、职责权限,确保依法行政。全年办理案件要达到80件以上,结案率要达到80%以上。
4.强化监管质量。制定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规范和督导考核细则,完善卫生监督协管稽查和工作考核规范管理;加强卫生监督文书管理,卫生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和卫生行政处罚文书合格率均要达到95%以上,乡镇卫生监督协管文书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进一步强化投诉举报案件的查处及回复机制,群众投诉案件查处回复率100%。
(三)深入推进卫生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卫。坚持按照“六五”普法计划安排和省市区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卫生系统法制教育活动,突出加强民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及相关法规培训。
二是加强卫生法制教育。积极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12.4”法制教育日等,组织开展卫生法律法规进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等教育活动,大力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饮用水卫生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是加强卫生法制宣传。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大力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和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宣传,加大违法行为曝光力度,积极营造卫生执法良好社会氛围。
(四)强化医疗卫生监督执法检查
1.强化医疗机构监管。医疗机构信息登记率要达到100%;政府办和民营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村卫生室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医疗机构感染监测要全面落实;认真组织开展医疗广告监测管理,加强社会保健机构非法涉医行为监督检查及查处。
2.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治监管。学校和托幼机构登记率要达到100%;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措施监督检查,各级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
(一)动物防疫体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最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频繁发生,在一些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呈较快蔓延趋势,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稳定发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二)毗邻浙江,属市郊农业大区,也是畜禽养殖业重要区域,生产的畜禽产品在本市占较大比重,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任务艰巨,压力增大。现行防疫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防疫队伍不稳定、镇级弱化、村级断层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的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强和完善防疫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善动物卫生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各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总体水平,努力构建与我区公共卫生水平相配套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区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区农委作为区政府在农业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动物卫生行政管理职能,按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要求,合理调整内设机构,将畜牧水产办公室更名为畜牧兽医水产办公室。
(二)建立区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更名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医饲料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指导本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三)建立区级动物卫生技术机构。将区畜牧兽医站更名为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监督、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兽药饲料技术检测工作,指导镇、村动物卫生防疫工作。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四)加强镇级动物防疫力量。在各镇、工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增设镇级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管理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工作,根据各镇、工业区动物饲养量和动物产品流通量配备人员5-7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经考核上岗。
(五)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村级防疫员队伍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解决村级防疫断层断线的突出问题。规划属农业区域的村都要配备防疫员,非农业区域的行政村,但仍有一定的动物养殖可配备兼职防疫员,或由镇、工业区畜牧兽医站派人负责防疫工作。区级动物防疫技术部门在对防疫员技术业务培训后,实行持证上岗;镇级动物防疫检疫站应加强对防疫员的业务指导。镇、村两级在加强对防疫员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对其所从事公益性工作实行必要补贴,对防疫员日常管理纳入村级农业综合服务队范围。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52-02
泰州市地处苏中,毗邻盐城、东临南通、西接扬州,是苏中入海达江5条航道交汇处,地域面积5 797平方公里,辖4 个县(市、区),3个区,总人口508 万[1]。2002年底,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有卫生监督员312名。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省卫生厅的关心、支持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克服了办公条件简陋、工作经费短缺、工作环境艰苦等困难,在加快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分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职能调整及工资绩效改革后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低落、工作负荷重、面临执法难等,严重影响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
1 现状
1.1 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与卫生监督工作的需求不配套
主要表现在卫生监督所工作经费预算资金支持很少,在执法收入上偏低。在卫生体制改革中,一些收费项目均已取消,卫监部门靠执法收入生存的历史不复存在。如卫监所和乡镇卫生院均属于卫生局的下属机构,医疗执法举步维艰;再就是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甚少,各卫生监督所生存状况堪忧,更严重制约了全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发展。
1.2 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能与法律赋予的权利不协调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起步晚,体制改革仍在探索阶段[2]。据基层卫生监督部门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是医疗执法困境重重。卫生监督所和各乡镇卫生院均属卫生局的下属单位,卫生监督所在医疗监督执法中,有同室操戈、相煎太急的嫌疑,卫生局在扮演家长的角色中也很难摆平感情和工作的砝码,医疗执法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是食品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相互脱节,监督质量得不到保障。食品的源头已由质监部门负责,流通环节已由工商部门监管,餐饮业划归食品药品监督局管理,如人的身体被强行分肢解体,有利三家争,出事三家踢皮球,无法进行高效的综合监管。三是交叉重复监管严重。以学校卫生方面的监督检查为例,不仅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要介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负责监督,即使餐饮监督职能划归药监局,学校的生活饮用水和传染病防治仍归卫监所监管。卫生监管的交叉重复,造成学校接待检查不胜其烦,监督检查成本和效率也令人深思。
1.3 人员编制的配备与实际执法力量需求有差距
我市存在的普遍情况是:编办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给予卫生监督所重新核编,乡镇和各行政村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几乎空白,满足不了新的工作需求。按照有关匹配,全市508万人口,应配备执法人员至少达到508名以上,但就目前的312人来讲,还有不少的差距。
1.4 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政府执法形象有影响
各地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之时,随职能的划分原卫生防疫站一部分干部职工到卫监所工作。除个别干部调动外,因编制等原因,10年来引进的专业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不足,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严重缺乏新鲜血液[3]。
2 思考与对策
2.1 领导重视是做好卫生监督工作的关键
要把卫监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与社会综合治理、安全工作一样的高度,并纳入各地社会管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落实好各级领导卫生安全“一票否决”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予以考核,加强社会联动。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提高大家的卫生安全意识,切实保障人民大众的卫生健康安全。
2.2 财政支持是稳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前提
目前,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尚在进行中,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和人员编制少成为制约卫监工作发展的瓶颈。建议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卫生监督工作的经费投入,并全额返还执法收入款项,以保障卫生监督的办公费、卫生执法和体系建设等支出。在人员编制上,人事部门和编办根据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其人员编制长远发展纲要,确保人员编制的合理建设。
2.3 机制创新是全面依法履行监管职能的核心
一是要推行卫生“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监管模式,创建市(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并在可能的基础上组建乡镇级卫生监督所,力争监督执法真正能沉到底、覆盖到边。二是建立学习培训机制,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应定期举办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班,学习卫生专业基础知识、卫生法律知识等相关知识,探讨、剖析监督执法中的疑难案件。使执法人员能熟练掌握运用语言表达、文书书写、案卷汇总、信息报送、信息录入、信息利用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执法能力。三是引用先进的社会管理方法,如脸谱公示、量化分级管理、五常法等[4-6],提高执法效率和效能。
[参考文献]
[1] 泰州市史志档案办公室. 泰州年鉴(2011)[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 [2] 朱霞惠,孙正太,陈东周,等. 2007年泰州市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执法现状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0):888-889.
[3] 朱霞惠,孙正太,浦政轶,等. 新形势下做好当前卫生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8):92-93.
[4] 陈东周. 以务实创新带动卫生监督工作上台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0):50-51.
为保障全市人民的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市卫生系统在公共卫生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平安__”的建设,现根据市委办《关于报送平安__建设有关材料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卫生工作情况,将有关材料上报如下:
一、近年来,我们以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架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着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经过不懈的努力,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架构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二)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开展村级防保员的专业培训工作,重点抓好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规范计划免疫管理,完善艾滋病防控体系,健全精神病社区康复网络,针对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监测薄弱环节,加大了工作力度。
(三)妇幼保健工作又上新台阶。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培训,推动免费婚检实施,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狠抓医院产科规范建设,0-5岁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健全覆盖全市各个镇区的妇幼卫生信息报告体系。
(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落实新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做好《食品卫生许可证》更换工作。开展针对重要节日、重点行业和高危食品的卫生许可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承担起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能,做好城镇及农村流动酒席加工业的监督管理。全面提高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全面开展公共场所卫生、医疗机构监管和传染病防治管理等卫生综合执法,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违法行为。
(五)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依托市人民医院的市“120”急救中心,下设包括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在内的28家医院急救站,形成市、镇(区)二级急救网络,覆盖全市各个区域。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了现代化的指挥调度系统,中心与28个急救站之间实行微机联网,全面实现微机化调度。
二、在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水平,加快推进“平安__”建设,今年我市卫生系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进程,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目前新建的市疾控中心项目已进入最后装修阶段,可于近期内实施搬迁;市__医院(传染病院)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内可以投入使用。
(二)健全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加强内涵建设。逐步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健全职能、转换机制、落实责任、提高水平、改善服务上来。通过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规范化管理制度,转变服务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各级防保机构要严把人员准入关。市疾控中心、市博爱医院、埠湖医院、结防所等市级防保机构要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对镇村防保机构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工作质量监控职能,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防保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进一步加强重点疾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分析预测工作,加强人禽流感、非典等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落实遏制艾滋病防治措施,从疫情监测、宣传教育、行为干预、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等各个环节全面加强防治工作;继续加强鼠疫、霍乱、登革热、乙肝、结核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动物以及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阻断动物传染病向人传播;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工作,加强计划免疫,强化流动人口免疫接种;做好碘缺乏病、肝吸虫病等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促进精神病社区防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继续加强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四)以产科质量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妇幼保健工作。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妇幼保健工作责任制,提高母婴保健服务能力。以“降消”项目为契机,提高镇区医院产科、儿科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继续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的管理。大力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五)进一步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全市范围内职业危害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加强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督促相关企业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职业危害从业人员职业性体检的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职业病的识别能力和专业防治机构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扩散,从根本上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防疫、检疫、监督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采集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四大业务环节的信息,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平台汇集到中央数据中心。遵循“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质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方针。尽而达到疫病监控和防治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搞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由张玉光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方法和措施:
2009年根据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在总结2008年田园、温泉、卡斯、柯街4个乡(镇)共8个村,32个合作社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春、秋两防同步在全县开展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完成生猪佩带率达100%,牛、羊任务数100%。
(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具体实施动物标识及溯源体系建设,确定信息员。负责县、乡、村人员培训;负责检查指导乡(镇)二维码耳标佩带及识读工作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二)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规范使用溯源设备。做好二维码耳标佩带、防疫、检疫等相关工作信息的录入和传送。
(三)08年非试点的乡(镇),要采取试点,形成以点带面开展此项工作。
(四)在年末完成任务数100%。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确定一名信息管理员,确定后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四、保障措施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崭新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工作涉及面广、法规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繁琐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29个试点县之一,因此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要高度重视,要认真按照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一)组织保障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是溯源试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要具体组织实施。为确保溯源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乡镇要成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各乡镇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一)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深入贯彻《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各地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以及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体系三年建设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好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改善执法条件,完善保障措施,提高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建设。贯彻落实《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国家和省级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开发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等业务应用软件。建立国家卫生监督基础数据库。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落实统计报告制度,加强职业病、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化妆品不良反应等监测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统计、处理和卫生监督信息。
(三)规范卫生监督检验检测工作。组织开展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规范研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标准,提高执法技术能力。在调研基础上做好国家和地方的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认定、命名、授权工作,强化规范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员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各级卫生监督员的管理。组织修订《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贯彻《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卫生监督员国家级师资库。按照新的《卫生监督员培训大纲》和《卫生监督员培训系列教材》组织开展国家级师资培训和省级卫生监督员骨干培训。开展全国卫生监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
(五)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卫生监督稽查工作,逐步健全卫生监督稽查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规范稽查行为,建立稽查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专项稽查,不断深化稽查工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一)加强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监督执法工作。
1.继续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医疗服务监督制度建设,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监督的长效机制。注重投诉举报,加大执法力度,狠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非法行医大要案、典型案件的查处,严格责任追究。组织开展对医疗服务监督人员的培训,加强卫生监督人员能力建设。加强对地方执法和办案工作的指导。加大正面宣传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提高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
2.继续开展全国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安全监督检查,尤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采供血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基层卫生监督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对血液安全依法监督责任意识和执法监督水平,加强社会监督,逐步规范血液安全监督的内容与方式,积极探索与建立血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积极稳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
制定《卫生部**年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卫生部关于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暂行规定(试行)》等配套文件,逐步规范巡查工作流程,继续深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组建巡查队伍,培训巡查人员。督促、指导和推动大型医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整改提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医疗服务问题,发现优秀典型,弘扬高尚医德医风。
(三)完善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法规和技术规范,严格健康相关产品及生产企业的许可,深入开展食品和化妆品专项整治工作。
1.做好《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化妆品卫生规范》(**年版)的颁布准备;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拟定《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协查通报暂行规定》,修订《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指南及评分表;加强危险性分析方法在食品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应用,做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工作;开展食品卫生法规宣贯和《食品卫生法》宣传周工作;认真履行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职责,做好食品法典相关工作。
2.规范涉水产品监管审批范围,逐步建立统一的化妆品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国产涉水产品的许可程序、条件和要求;以戊二醛和次氯酸钠类消毒剂的卫生许可改革为切入点,探索消毒产品审批改革模式;加强对检验机构的动态监督管理,开展对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的飞行检查,严肃处理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的检验机构。
3.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对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三类产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卫生信誉度管理。严格实施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进一步提高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条件和自身管理水平。对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试点工作。
4.进一步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水平。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食用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使用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对餐饮业全面实施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对农村的学校食堂和餐饮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公共卫生管理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农家乐旅游点、农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管措施。
5.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健康相关产品国家抽检工作,开展对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违法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围绕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落实好**年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的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计划,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结合**年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计划的要求,对餐饮业原料使用和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批号及标签标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实施《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四)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管理。
1.紧紧围绕各地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危害人群,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行业,开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的监督检查,狠抓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处。职业卫生以煤矿、制药行业、农药生产企业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为重点,放射卫生以放射诊疗机构和核设施为重点,采取自查、交叉检查和重点督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情况。
2.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取得各级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管理,规范诊断鉴定活动。
3.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工作,采取措施扩大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群体的监护覆盖面。继续做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地区初期评估工作,适时开展阶段总结和交流。继续做好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审工作,制订管理办法,完善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发挥示范企业的示范作用。
4.加强放射防护监督管理,规范放射诊疗机构许可工作,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监督检查。开展对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的重点监督检查。查处一批、曝光一批不合格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
(五)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力度,做好生活饮用水和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1.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组织制定重点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公共场所经营行为;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修订工作。
2.组织开展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有重点地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宣传培训,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水平;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要求,建立全国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监测网络。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一些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应该说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转变过程,特别是在经历了“非典”之后,这种转变就更为明显,由此也带来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区乡镇两级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确实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并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化,不断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一是自觉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入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组织,依法管理,定期督导,抓好落实;二是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增加了防保人员经费,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三是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较好地发挥了相关部门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一是健全了疾病防控网络。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区进一步健全了区、乡镇、村街三级疾病防控网络,其中区级3家,包括防病站、结防所、妇幼保健院;第二级为各乡镇医院、卫生院共计29家;防保组,共计41家;第三级为村级,全区目前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近500家,具体服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每个自然村分别由乡村医生兼管。在疾病防控网络建设中,我区重点抓了区防病站建设。几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280余万元,对区防病站的基础设施和议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有力提升了防病站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满足了卫生防病工作的需求。二是加强了公共卫生队伍建设。通过严把人员准入关和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公共卫生队伍的业务素质。对进入区卫生防病站的人员,要求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相关学历,基层防病业务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学历。凡从事防病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200学时以上的专业培训,并经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三是不断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全区年均完成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40万人次以上,切实加强各类传染病的日常监督检测,HIV初筛年均15000人次人次以上,一些高发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三)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我区医疗救治体系分为区、乡镇、村街三级。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1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启动实施,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全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区医疗机构有了很大发展,充实了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壮大了人才队伍,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并已经成为全区的医疗救治中心,不仅满足了日常医疗的需要,而且能够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与治疗的急需。乡镇医院和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多数乡镇医院和卫生院都进行了更新改造,更新了一批诊疗设备,改扩建了部分房屋,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我区于*年成立了“xx区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卫生执法监督力量;二是不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集中力量开展了食品卫生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业、超市、集贸市场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经常性卫生督查。同时,对美容美发、宾馆旅店、娱乐场所的环境质量、用具卫生指标等加强了监督检测;对全区医疗单位的隔离消毒制度和防止院内感染等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了监督检查,有效增强了医疗单位防范医源性感染的责任意识。
(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一是成立了xx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各乡镇街道也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政令畅通、领导到位。二是制定了xx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防治非典和禽流感预案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初步形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了疫情信息报告和监测制度,形成了区、乡镇、村街疫情报告网络,坚持直报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
二、存在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滞后。主要是防病机构办公用房面积不足,部分乡镇医院和卫生院基本设施设备还有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和预防保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二)公共卫生队伍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偏低,基层卫生防保人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村街一级的疫情信息上报速度和质量还不高,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应急救治队伍的现场处置设备和防治物资储备缺乏更换补充的资金保障渠道。(四)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较为普遍地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践行“*”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要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建设的协调和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良性工作机制。
浅析宠物诊疗纠纷调解处理现状
对当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门源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调查与分析报告
动物卫生监督活动中使用公证手段初探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科技在我国主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重在提升“六种能力”
浅议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卫生管理及对策
铁路兽医工作历史与现状的思考
榆中县对建立仔猪贩运人员监管体系的探索
立足可追溯管理,各环节检疫工作的探讨
首届中国兽医大会在京召开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星级管理、量化考核监管机制初探——焦作市养殖场动物防疫星级达标活动纪实
非洲猪瘟病毒K205R蛋白基因原核表达的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SCQ株M蛋白基因截断片段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
重组N蛋白抗原检测美洲型PRRS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全球马流感发生的风险状况研究
环境因素对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国际规则与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策略研究
中日韩三国在京通过行动计划共同应对流感大流行
一起客车运输无检疫证明鸽产品案的查处与体会
城市犬类管理制度探讨
奥地利首次发现蓝舌病
我市冻肉报验实行行政许可制度
浅析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及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政府采取强硬措施扑灭广西头号杀手狂犬病
养殖户养殖风险态度、防疫信念与政府动物疫病控制目标实现——基于湖北省228个养殖户的调查
动物健康体系建设与公共卫生一体化
瑞典、加拿大奶制品监管举措
如何加强信息技术在动物检疫监督管理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的选购、使用及注意事项
积极探索产地检疫新模式努力开创动物检疫新局面
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应纳入风险评估机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7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体外转录法制备小反刍兽疫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准阳性模板
不同的血清学方法对布病疫苗免疫绵羊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江西:提高母猪补贴额度稳定生猪生产供应
新疆出口鸡蛋抽检全部合格价格普降销量未减
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
一起私自印制动物产品检疫验讫标志案例的思考
当前动物屠宰检疫验讫印章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解读《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
对《魏某经营死因不明动物产品的查处与思考》一文的商榷
强制取缔一处非法生猪屠宰点后的启示
一起涂改检疫证明案件处罚的思考
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之设想
农区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黄石市采用抗体检测考评畜禽防疫质量
加快动检监督信息化建设促进动检工作再上新台阶
绿色畜禽产品——世纪的新要求
狠抓内部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甘肃省古浪县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经验介绍
处理重组牛朊蛋白对接种金黄地鼠脑组织朊蛋白的效应
乳酸杆菌DNA对鸡新城疫油苗和禽流感油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HPLC-ECD对尿中10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多残留检测
改进生猪屠宰检疫方式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