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2: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服务区规划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指设置在高速公路上,主要为人、车提供服务的场所。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方便、快捷的重要配套设施。服务区设立的餐厅、商店、汽修、加油、住宿、停车、如厕等设施直接服务于每个司乘人员,间接服务于整个社会,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窗口”。 其设计理念、选点、总体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产业的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
1、设计理念
服务区的设计理念是服务区总体规划的指南,直接关系到服务区内各设施日后能否完全发挥出其功能,因此设计理念是合理进行服务区规划设计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进行服务区设计应遵循如下理念:
(1)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与司乘人员活动规律相一致,贯彻“人车分离、客货分离”理念。
(2)注重土地节约利用,保护环境,贯彻可持续原则
(3)服务区规模设计要有发展的意识。在服务区布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服务区后期的扩展需要,为远期扩建留有余地,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4)要因地制宜,灵活布设,要与地理和自然地形条件相结合,要与周边景观相融合。
2、选址
服务区的具置应根据服务区所在路段的交通区位、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城镇分布、环境、道路条件、交通状况等情况综合确定。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较大交通量路段;(2)较大的城镇附近;(3)交通枢纽地点;(4)合适的地形路段;(5)满足养护、管理条件;(6)交通技术条件良好;(7)水、电量满足服务需求;(8)景观的要求,尽量选择风景秀丽的地方;(9)与高速公路网相协调;(10)土地使用应符合国家土地和环保政策,少占耕地,宜减少拆迁和填挖方工程量。
3、总体布局
3.1 功能组成
服务区功能设施分为三部分:
(1)为车服务的设施:包括停车场、道路、加油站、修理所、降温池、加水设施、交通信息告示牌、交通导向标志、场区监控、照明等设施。
(2)为人服务的设施:包括公共厕所、客房、餐饮区、购物区、商务中心(含电话、传真、问讯等服务)、医疗救护、室内外休息场所等设施。
(3)附属设施:包括管理用房、职工用房、配电间、水泵房,以及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
3.2总图布置
服务区总图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务区的总体布置形式根据地形、周边环境和与主线的关系,分为双侧分离式、单侧集中式和主线下穿式三种类别。服务区宜采用双侧分离式,可对称布设或非对称布设;若地形条件受限时,亦可采用集中式或其他形式。
(2)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明确,可分为综合服务区、车辆停放区、车辆加油区、车辆加水维修区、后勤服务区和休闲绿化区。各功能分区应做到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流线简捷。
(3)服务区总平面布置应充分考虑流线设计,车行与人行流线分开,过境加油车与停车流线分开,加长车和小车停车流线分开,应做到互不干扰,流线畅通。
(4)综合楼与高速公路主线的安全距离宜大于50m。
(5)公共厕所应靠近停车场布置,独立设置的大型公厕宜附设小卖部,也可与综合楼合并设置。
(6)加油站宜设置在场区出口处,并独立成区,四周环形路贯通,且必须按规范要求与周围建筑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7)修理所、降温池、加水设施宜设置在场区入口处。
(8)附属建筑的位置应隐蔽,且应符合卫生要求。
3.3道路广场
3.3.1 场地道路的平面应按照如下原则设计:
(1)在满足车行条件下,应结合自然条件及建筑物的布局,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具体方向及位置。
(2)应根据不同车型选择合理的曲线半径,并解决好直线与曲线的衔接。
(3)在道路转折处线形应采用圆曲线,且保持一定的行车视距。
3.3.2场地道路的纵断面应按照如下原则设计:
(1)纵断面设计要求线型平顺,尽量减小工程量,并保证道路及两侧建筑用地的排水要求和满足地下管线的敷设要求。
(2)道路的纵坡应能适应路面上自然排水,纵坡值应根据现状地形、当地雨季降水量大小、降水强度、路面类型等因素确定,纵坡应大于0.2%。
3.4停车场
3.4.1停车场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
(1)停车场分区:大客车区、小客车区、货车及超长车区、特种车区(家禽、牲畜)、危险品车区。
(2)货车、客车的停车场应尽量分开布置。客车停车区宜靠近主要建筑物设置,距离公共卫生间、餐饮、休息等主要设施较近的位置,货车停车区宜设置在主要建筑物后侧,或远离主要建筑物设置。
(3)应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并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其停车位坡度不应大于2%,一侧设宽不小于1.2m的轮椅通道,并设置较明显标识。
3.4.2停车场竖向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
(1)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停车场宜设在同一标高上,若高差太大,可考虑把停车场设置成台地形式。
(2)停放车辆的纵向坡度应小于2%,横向坡度应小于3%。
3.4室外环境
服务区内公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在靠近主要建筑物处设置休息场地,通过步行道、室外小品、绿地的组织,提供一个室外休息、散步、活动和观景的场所。
(2)在休息场地内应设置饮水设施,应考虑其防冻、防盗和防损措施。
(3)在主要建筑物周围应设置垃圾箱,平均间距为1处/100米。
(4)服务区处于长下坡路段,应考虑设置降温池。
(5)服务区出入口处应考虑预留交通信息公告牌和广告牌位置。
4、结语
随着我国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完善,服务区的设计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通过不断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充分使用其服务功能,发挥高速公路的最大效益,对高速公路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北京2011.
[2] 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JTGD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规范[S].
老龄化;老龄产业;老龄地产;养老社区;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1. 老龄产业发展背景
我国自1981年至1999年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仍在加快,呈现高速、高龄等特点。未来老龄消费市场巨大,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2. 老龄居住产业发展背景及老年社区设计现状
作为老年人生活的基础及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龄房地产业暨各类老年社区是解决老年人居住、服务需求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解决和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针对老年社区规划设计特点和基本原则的研究刚刚起步,老年社区的建设标准也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开发建设需求,亟需在规划设计层面研究和总结,以指导越来越多的老年社区建设。
3. 老年社区的特点
老年社区相较普通社区的最根本区别在于:老年社区是硬件物理空间充分结合适老化软件服务的综合性、经营性社区。老年社区除了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其身心特点的居住空间外,还必须为其提供完善、系统的适老化软件服务。
因此,老年社区需建设更多的居家、社区乃至机构型老年服务设施,会存在大量的后期管理与服务运营工作。由此可见,养老社区在居民入住后,将面临更加复杂、繁重的服务经营压力。
社区除了传统认知上的无障碍、适老化和设施设备的植入外,更重要的是将物理空间与软件服务充分结合,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及管理服务人员的运营需求。因此,养老社区的重点在于服务,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的重点在于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
4. 老年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原则
1) 老年人需求及社区服务的分类:
老年社区中配套服务设施的业态和产品类型定位应围绕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及服务进行。
老年人独特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决定社区所提供服务的门类,配套服务设施应满足服务的空间需要。
2) 老年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原则
a) 向心化原则
老年社区中,配套设施是支撑社区内外老年人各类所需服务的物理载体。应保障对社区内老年人有较均衡的服务半径,使其能较快捷地到达并享受各类养老服务。同时使服务运营人员能够有效、快速地到达老年人家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因此,社区配套设施应在总体规划布局中相对居中布置。
向心化的布局形式能够缩短老年人到服务核心的路径,在身体机能允许的情况下获取所需服务。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服务运营者的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进而提升服务品质。
b) 多核化原则
配套服务设施所面临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尽相同,如健康医疗配套主要服务于身体机能明显下降或需要护理的介助、介护型老年人,而日常生活服务、情感及育乐型配套等主要服务于活跃健康型老年人,甚至社区内部非老年人。
因此,配套服务设施的经营业态、服务对象、服务团队、运营模式均不尽相同。根据其自身特点将服务核心多点布局,有针对性地对配套周边人群提供服务,则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品质。
c) 网络化原则
服务应满足社区内老年人“随时、随地、随意”地获取所需服务。配套设施以等级划分并合理布局,有利于获得较短的服务路径、较快的服务效率及有针对性的服务功能。多级配套形成的网络化布局,可避免集中化服务配套设施造成的路径长、效率低等弊端。
d) 庭园化原则
大型配套综合体有利于集约功能、降低建造成本和时间。但老年人的方向辨识感逐步退化,大型建筑空间复杂,不利于老年人寻求所需服务空间。
同时,老年人在利用配套空间的行为上与年轻人有本质区别,可能将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消磨在各类配套服务设施中。
此外,社区后期运营中,如何让老年人充分利用和享受配套设施并在产生更多的消费,形成社区长期稳定的经济回报,也是老年社区区别于普通社区盈利模式的重点。
因此,配套服务设施的首先应与用地内外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充分结合,将服务载体纳入到景观环境中,形成园林化的服务空间,提升服务空间品质。
各单体以院落形式布局,有利于将进行同类活动的老年人聚集起来,提升社区及本配套设施的人气和活力。院落形成的半私密空间,有利于避免各类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干扰并限定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益。
e) 聚落化原则
老年人的活动一般具备明显的初始目的性和临时转换特征。即需要某种服务的时候比较明确地前往服务空间,中途可能在不同服务空间转换。
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应根据服务业态种类相对集中地布局,方便老年人辨识和记忆、明确方向,较快地到达初始服务需求空间。同时提供方便的建筑内外交通联系路径,供老年人方便地进行服务转换,保证可达性和舒适性。
f) 分置化原则
配套服务设施根据等级差别,在服务半径、对象及方式上有明显差异性。
一级配套服务半径较大,往往内外服务兼顾且服务人数量多;二级配套服务半径适中,主要服务于社区内部人群;三级配套服务半径最小,主要服务组团内部人群,服务强度最小。因此,在规划布局中必须注重这些差异性。
一级配套设施应布局在社区与城市的交界面上,方便内外兼顾服务,发挥配套的最大效益。同时,使如医疗护理等设施中的人群不会与社区内部其他人叉,造成不良影响。这些设施中的老年人出现意外情况,也能相对快速便利地转介到社区外部,并最小限度影响社区。
二级配套设施应布局在各生活组团群相对核心的位置,便于健康独立生活老年人充分利用和享受设施空间及服务。
三级配套设施应布局在各组团核心或组团出入口,以最小服务半径和最便捷的服务支持组团内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g) 配套服务设施的复用性原则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二五”节能环保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要形成20个产业配套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服务保障水平高的节能环保集聚区。深入推进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培育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凝聚新动能,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充分激发节能环保市场活力。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先后出台了《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方案》、《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同意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不断推进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目前已陆续开展了五批试点,为探索创新环保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和机制提供有力参考。我省环保“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大对环保产业集聚区支持力度,支持环保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开展产业集聚区环保服务业试点。
2.产业规模快速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环保服务业在国际环境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已成为环保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根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服务业发展报告》,我国环保服务业发展迅速,2004-2014年的十年间,营业收入规模年均增长率为30.6%,2015年环保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约4900亿,首次超过环保产品,在环保产业中占比达到51.04%,占据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拉动环保产业成长的核心力量。作为新兴经济支柱产业,辽宁环保产业近年来呈现喷井式发展,产业总产值每年以30%增速递增。2014年10月,环保部下发《关于同意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的通知》,把辽宁、江苏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省,我省环保服务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3.技术创新实力增强。辽宁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环保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国家水专项等重大项目开展过程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环保技术公关能力,而且积累了经验,奠定了辽宁环保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技术基础。
4.地缘优势比较明显。辽宁濒临渤海与黄海,是我国东北地区和内蒙东部的唯一沿海省份;背幅广袤的东北老工业腹地,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汽车、航空、纺织、轻工、石化,电力、钢铁、建材,煤炭等工业门类齐全,环境污染历史欠账多、环境治理力度大、环保产业发展迅猛,为环境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示范空间。同时,集聚区坐落在辽宁身行政文化办公中心——沈阳市皇姑区,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近百家;自然环境优美,是投资兴业的绝佳之地;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给予皇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省环保产业优势,逐步形成机制活跃、政策充分、结构优化、自主发展的环保服务业体系,建设成为具有国家示范作用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产值不断提高;初步完成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基本实现产业集聚效益,加快现有企业整合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环保服务业龙头企业。
三、规划设计方案
基于“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的重点和要求出发,结合辽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省建设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题,以打造环保产业强省为目标,以节能环保服务业为突破口,以建设“东北最大、全国最好”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为定位点,以7920平方米省环保厅原址办公楼为载体,打造三个平台(“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平台、节能环保投融资服务平台、节能环保检测认证平台)、三个中心(技术成果展示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环保管家服务中心)的“3+3”产业发展模式。按照“政府指导、企业承担、市场运作”原则,通过政企合作、内外互通、上下联动,打造一体化、多方位、全链式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
1.“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重点建设网上环保博览会、环保产品交易、环境信息、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企事业及公众提供环境公共服务,实现互联网与节能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节能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成果转化和孵化、实体环博会、环保装备研发基地等线下环保服务线上化、平台化、可视化,打造线上展示交流、线下洽谈交易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2.节能环保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入金融服务机构入驻集聚区,以国家资金和本地配套资金为母基金,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环保投资基金,促进环保投资基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融资租赁等各种融资平台建设,为集聚区内企业提供直接的投融资服务。环保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集聚区内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等领域,为环保企业搭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桥梁。
3.节能环保检测认证平台。引入国家级的检测认证机构,按照“产品检验+工厂(现场)检查+认证后监督”的模式,针对水污染治理产品、空气污染治理产品、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产品、环境监测仪器、环保药剂及材料等各类环保产品提供全方位认证服务。
4.技术成果展示中心。以水专项技术为主体,兼顾节能环保领域其他技术成果,设立节能环保特别是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展示中心,通过图片、立体沙盘、视频演示等,同步实体展示节能环保相关技术、设备、工艺、示范工程、产业化推广等成果、业绩。同时还可利用中心开展产学研活动交流,探讨环境科研相关问题,组织召开论坛沙龙、成果推介等公益或商业化活动。
5.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成立由科研专家、产业专家、企业专家等联合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以节能环保领域技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村镇污水治理技术、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等成果技术和代表节能环保行业市场发展需求的污染治理技术为重点,建立从孵化—成果转化—展示、从技术—产品—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商业模式,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创新创业企业落户中心。中心将不断扩大孵化基地规模,建立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引领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升级,为建立产业联盟、打造高精尖骨干企业提供支撑。
6.环保管家服务中心。以省环保集团为龙头,以环保特色优势企业为依托,采用合作联盟的组织机制,集成与整合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要素资源,构建从环境诊断、方案计划、工程总承包到运营管理“一站式”环境综合服务的环保管家服务中心,对接区域节能环保市场,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态。用户可将节能环保问题直接或通过产业化推广平台向管家中心寻求解决方案,中心通过咨询专家库特长专家、企业联盟、产业集聚区创新骨干企业、科技论坛、设置专项攻关课题等方式,为用户提供“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
四、工作计划
近年来,在财政经营上市场型度假中心要胜过定向型度假中心,对于想在周边地区活动的旅游者来说,市场型旅游购物中心比那些高端的商厦更具吸引力。
以郑石高速石人山服务北区设计为例,其占地229.65亩,座落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山丘上,通过吊桥,与主线隔河相望。温泉、水库、大佛、青山绿水、灵韵秀色,为规划建筑设计提供了优美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 。
规划设计理念为:
和谐
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山、水、人、林、路和谐共生。
气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顺乘生气,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故人聚之而不散。
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建筑。于此人们能够得到悠闲、自在、轻松和充满人情味的精神体验,回到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去,减轻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压抑感、紧张感。
意
“空山飞虹幽林碧,曲径漫徊别洞天;
月明山青水弹琴,云逸风清鸟唱歌。”
营造出了一种意境;一种有别于闹市喧嚣的建筑;融会自然之小夜曲。
透
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将建筑与环境的绿化、广场、城市建筑等联系在一起,为山中的城、城中的水、城市的人勾勒一幅山水城的互为渗透的画卷,创造出一种舒适、愉悦,可亲可近、寄托心灵的休闲空间。
二、总体构思:
海市蜃楼:
尊从自然,依山就水,楼借山势,水趁仙境,路随山走,形成“海市蜃楼”胜景,又保持了山林的原有风貌。
灵动:
在空间处理上从根本上抓住了山的脉络,进行灵动化处理,建筑似贝壳、似琴键、环撒着点点珍珠;似飞鸟、像凤凰,与高速路蜿蜒的巨龙遥相呼映,呈现出一幅龙凤呈祥的壮丽景观。
相趁互容:
“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依山就势,绿树郁郁葱葱,建筑层层叠叠,半隐半现于山林之中。
三、讲求8性:(此处主要从建筑方案设计着手)
1、功能性:住宿、就餐、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功能齐全,各项功能较为完善。
2、实用性: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有高、中、低档客房配置。
3、舒适性:各功能布局合理,服务方便、舒适、快捷。
4、趣味性:空间构成丰富多变,互相渗透,左右呼应;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曲径通幽。戏水、垂钓、野饮、游艇,富有生活情趣。
5、景观性:建筑融入环境,环境衬托建筑,又有山景、水景映衬,景观走廊魔幻通畅。
6、私密性:各项功能分合自如;每栋建筑用绿化分隔,每个空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7、均好性:根据山地建筑特点,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建筑物背阴向阳,背山面水,日照、采光、通风良好,视线开阔。
8、可持发展性:可分期实施,可分组建设,不断延续,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分区
尊重自然原始风貌,减少土方量,注意满足功能需求,不对环境造成过多负担是本方岸的主要着眼点。根据区位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温泉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管网布置情况,分为5区,分别为:滨河观景区、星级酒店区、商务度假区、温泉嬉游区、户外活动区。
占地40亩,河岸布置亲水平台、小型的休闲广场、亭台竹榭等,满足各个层次人群、各年龄阶段的需求。
2、星级酒店区:在用地地理位置及形态的视觉中心布置一星级酒店,占地70亩。提供各种商务服务,如大型的企业会议,娱乐竞赛,休闲度假等等,同时使居住在酒店中的游客最大视角的观赏景区猗人的风光。
建筑设计:设计依山就势,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大填大挖;能分期建设,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建筑物背阴向阳,背山面水,视线通畅;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协调。
主体建筑随坡就势,层叠式布置,在中部为酒店大堂,人流交通的枢纽,空间开畅,视线通透,通过扶梯和步梯与后侧会议室,培训教室和休闲娱乐空间相连,西侧通过连廊与客房层层相连,东侧通过连廊与餐厅相连,整体建筑分区明确,交通顺畅。
建筑空间:依山就势,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空间组合简约又不简单,平面功能明确又不失丰富。
建设规摸:高档综合型140床,每床面积控制在100m2以内;中档综合型100床,每床面积控制在80m2以内;培训教室设4个,培训人数160人;设450人大餐厅、清真餐厅和西餐厅、风味餐厅,操作间分别设置。职工有单独的宿舍、餐厅、洗浴设备。配套功能、设施按比例设置。
建筑设备:每个高于四层的使用单元均考虑设置或予留电梯;每个用水点有冷、热供水系统。桑拿、戏水池要有净化、消毒。有分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和中水系统。电力系统一级负荷,考虑有景观照明。分区设地温中央空调;建筑考虑了保温节能、节水、节电。
建筑造型:高中低搭配,轮廓线丰富,较符合原生态的环境。外装内装及材料符合建筑造型和地域特点。
3、商务度假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建筑占地60亩,主要为单体别墅度假,均为三层建筑,15栋196床,每栋450m2以内,有400座大会议室一个和单独的150座小会议室。围绕星级酒店,面向河流,依山而建,地势高差较大处,设置石梯,种植大量花草、树木,放置各种景石、路灯。
4、温泉嬉游区:占地15亩,碧水蓝天,温情嬉戏。
5、户外活动区:占地20亩,动静皆宜,驻步其中。
五、功能分析:
高档、中档客房部、复式单元客房,高中、低结合;主楼居中设置,服务半径短,朝向好,景观好,强调了主体。综合楼:住宿、餐饮、休闲、会议、培训功能齐全。除满足300余人就餐、住宿等需求外。还考虑青山、绿水、大佛等元素,把绿色餐饮、旅游、野炊、垂钓、温泉、休闲、娱乐、健身、培训、观佛平台等功能融入设计中;
六、道路组织:
北区路网区域内环形布置,人车流线便捷,高速路切入顺畅,南北区连接大桥,跨度较短位置适中;每个使用单元均有足够的停车位。交通流线合理,东西向高速路的切入顺畅,管理方便,有充余的停车场地。
七、景观分析:
背阴向阳,背山面水,景观视线走廊通畅,景中有我,我中有景,结合戏水、桑拿的中水处理,在主体建筑间设一曲径小溪,层层叠叠,饶有情趣。绿化树种:高中低立体组合,以乔木为主,以遮挡需求为原则;沿路网布置灌木、绿篱引导;草坪拾遗补缺,配合功能;名贵树种点缀其中供人观赏。
八、灯光设想:
泛光灯,草坪灯,轮廊灯,点线面结合。夜晚从高速路远望象仙境,如“海市蜃楼”。
参考文献:
1 引言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由北京出发的七条放射状路线之一,是东北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东北地区南下西进入关的重要通道。京哈高速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以下简称沈山高速)作为京哈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三省与关内相互联系的最便捷通道,在东北、华北区域高速公路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辽宁省高速公路网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基本功能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以高速公路上运行车辆及司乘人员、被运送物资为服务对象的基础设施。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全立交、严格控制出入的公路运输设施,在高速公路的中途需要加油、检修的车辆,需要休息缓解疲劳的驾驶人员,需要如厕、就餐、购物或观光的旅客,需要维护保养的物资等,就只能依靠高速公路服务区来满足需求。因此,服务区能否满足道路使用者的上述需求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整体功能发挥。
3 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
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而言,高效、合理的提供各功能服务设施,有效满足服务区的服务需求,是保证高速公路有效运行、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关键条件。影响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3.1 服务区密度
在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中,首先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量、交通流的性质,合理的确定服务区(包括停车区)的总体设置间距;其次设计中应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特别是缓解驾驶员的疲劳、紧张的生理等方面需求;再次应该综合考虑靠近沿线的城市位置和大小,以及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如有的区域地理环境特殊,公路沿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可以增加服务区数量及缩短间距,使其既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又是理想的度假和旅游景点,以确定服务区的合理密度。
3.2 服务区规模
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ITG B01-2003),对于服务设施做了进一步的规定,最关键的是对于服务区设施和间距做了规定:“A级服务区应提供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修理所、餐饮、与小卖部等设施,平均间距应为50km”,但是对于服务区的规模、具体规划、内部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法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要求。
如服务区规模过小,即供小于求,则服务区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使得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服务规模过大,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则造成了资源闲置。在服务区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按需投入和分期修建的原则。对于沿线经济欠发达、车流量较小的路段,服务区可适当延缓部分项目建设或适当压缩规模,但征地应一次到位。
4 沈山高速公路服务区改扩建要求
4.1 服务区数量及间距的设置
公路出行的发展趋势,包括公路交通量的发展、车型比例结构和外部交通量(过境交通量与对外交通量之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间距的确定。如公路出行交通量的增长速度与趋势决定了一定时期内服务区的布设密度;另外,对于车型比例结构,大型车与小型车对服务区的间距要求是不同的,一般大型车对服务区的设置间距的要求要比小型车小一些,在确定服务区的设置间距时应区别对待。
京哈高速公路沈山段高速公路目前共设置5处服务区,分别为:万家服务区、绥中服务区、兴城服务区、塔山服务区、凌海服务区,服务区之间最大间距61km,最小间距38.5km。
4.2 沈山服务区建设规模
通过对服务区规模构成的分析,运用规范中建立的服务设施模型,在参数选取时充分结合沈山高速的自身特点,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调查问卷,以及充分的数据分析整理,计算得出沈山高速服务区的占地规模和建筑规模,并通过沈山高速现有服务区的使用状况进行佐证,对于公共厕所、餐厅等与使用者关系密切的服务设施通过模型计算法和实际工程经验法两种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并结合使用者、管理者、经营者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得出符合沈山高速实际需求的服务设施房建规模。
本次服务规模研究立足于沈山高速自身的特点,切合沈山高速服务区的实际需求,能够用于指导沈山高速服务区的改扩建工程。
4.3 沈山服务区布局创新
改扩建计划的沈山高速公路与目前国内其他高速公路的最显著区别是客货分离式路基和大交通量。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而言,客货分离式路基无疑对服务区与主线之间的衔接以及其内部车行流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交通量又为服务区带来了增长的车流和人流,这就意味着服务区需要更大的场区、更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和更高效的管理,这些都是沈山高速服务区区别于其它服务区的关键点所在。
沈山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分期建设的具体实施,需要与沈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主要控制性因素就是预测交通量。通过对交通量的分析,合理的确定特征年的交通量,从而准确的计算出沈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实际需求,合理的确定分期开发的规模。
结束语
沈山高速公路作为全国高速路网重要的一环,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服务区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最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专项研究成果,对改扩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要求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进一步推进并深化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改扩建工程提升的研究,促进紧跟时代要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标准,以提高服务区整体的服务品质与运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鸿博.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蔡赫.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Meng Na
(Excellence Property Group Limited Shanghai Branch,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ose parks need relevant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for guida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features of such parks,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contents for the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have a direct guidance on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concept and features;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and design contents
近年?恚?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以促进农业生态园走上功能充分发挥的健康规范发展之路,是值得探求的一个重大问题[1]。
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内涵
1.1 基本概念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及教育培训为产业,研发并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设施,从而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2]。它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农业技术示范与教育培训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1.2 一般特征
依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如刘钻石[3]、苗志艳等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特征的描述及分析,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特征:
1.2.1 高科技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注重农业高新科技的研发、引进及推广;积极运用信息化栽培、雨水收集、低碳能源技术等多样化新型农业高新技术,努力为园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2 创新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响应国家创新的政策,注重研发并推广使用创新科学技术,吸收引进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企业创汇能力[4]。
1.2.3 多效益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兼顾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进而使园区能够健康、长久、持续发展下去。
1.2.4 多功能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其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研发推广、展示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
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
2.1 规划设计原则
2.1.1 科技先行。引进并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并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和完善高效循环的园区产业链,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示范项目的引进及开发,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2 以人为本。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从园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工作者的日常活动到游客的观光休闲活动,在充分考虑这些活动能得以有序开展进行的基础之上,对园区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及游览线路等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
2.1.3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基地的详细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园区本身以及园区周边区域的资源条件等,如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耕生态文化、农业设施等各个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土优势及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促使园区达到与众不同。
2.1.4 统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进行可持续规划,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综合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兼顾考虑园区发展的生态效益及文化效益,从而发挥园区的综合作用。
2.2 规划前期分析
2.2.1 背景条件。近些年,国家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推动,国家农业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深入分析园区所在政府相应的政策方针,对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2.2 基地资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全方面收集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资源,分析其优势资源及劣势资源,充分挖掘其特色资源,规避其劣势资源,可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对园区进行产业定位,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园区。
2.2.3 基地现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地现状,指的是其农业及相关联的现状条件,包括:园区与城区的位置关系,原有用地状况,园区地块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园区所在地未来发展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以期指导园区稳健持续发展下去。
2.3 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2.3.1 功能分区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功能特征,可将园区分为农业生产区、科技示范区、娱乐休闲区及管理服务区,各区的规划内容各有相应的侧重,并始终以“科技示范性”为主题。
第一,农业生产区:该区域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形、气候、土壤条件较好并方便排水及灌溉的区域,一般应远离园区的出入口、规划在园区的外围。与一般农业园相比,农业科技示范园更注重新型农业品种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农业生产区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区及农业养殖区。其中,农业种植区又可分为露地栽培区及设施栽培区。露地栽培区一般种植时令植物,注重作物间的轮作及间作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区常选用温室大棚进行规模化集中生产,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温室设施管控措施。农业养殖区包括畜禽养殖区及水产养殖区,对园区有一定的污染,应规划在娱乐休闲区的边角地段和下风方向,并进行适当地隔离,远离游客的活动范围。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是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农业科普示范及农业科学研究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光照水分较为充裕的区域,可规划与农业生产区较近,可有效利用?r业生产区的农业设施资源等;该区域的示范性项目可考虑规划在游客的主要游览线路周边,便于吸引游客进行参观学习,并能体现园区的科技示范主题。科技示范区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科技展示区和科普教育区。科技研发区是进行农业高新品种、农业技术研发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必不可少的场所。科技展示区展示农业科技、科技示范农业品种及立体栽培、循环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区常设有农业知识长廊、科普厅等,展示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是开展观光休闲活动的区域,是作为景区或景点最为丰富、最具乐趣的区域,一般较能吸引较多游客,因此常规划在靠近园区出入口,选择地形多变、景观层次多样化的区域,需要规划足够的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娱乐休闲区主要包括陆地活动区和水上活动区。陆地活动区,常建设小木屋、休闲竹楼等具有古朴农业风格的景观建筑,可充分利用农业新品种如葡萄等攀援植物,形成纳凉赏景的休闲空间。水上活动区围绕景观用水规划,可考虑开发水上垂钓、水上捕捞、水上划船等休闲项目。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是园区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区域,并能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住宿等入园活动活动的区域,规划时应考虑该区域与园区主干道有方便的联系。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配套服务区及办公展销区。配套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游览、餐饮及住宿等服务,可考虑建设服务站、餐厅、住宿点。办公展销区包括园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园区农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一般规划在园区的主入口附近。
2.3.2 绿化设计。本文研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设计,指的是园区园林绿化植物规划,不包括园区农作物的规划。规划时在满足植物布局规划美观的基础上,应以不影响农业设施功能为前提。园区绿化设计应与各区的农业作物保持协调统一,不同的功能分区其绿化的布局与种类选择也不尽相同。
第一,农业生产区:农业作物生产区、温室大棚周边及生产道路两侧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以不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为前提,一般考虑选择种植小乔木和低矮耐成活花灌木,再合理搭配种植地被草花植物,以形成丰富的“上木-中木-下木”景观效果,在保证其绿化美观效果的基础之上,所选植物所需养分应不与农作物所需养分进行竞争。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的绿化树种选择相对于农业生产区应更加多样化,综合考虑色彩化、香味化和美观化,考虑与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搭配,烘托农业设施的科技先进性,共同展示其科技性、趣味性及观赏性以吸引游客,并兼顾对园区绿化季相变化的考虑。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的绿化规划可根据园区的主题,打造出不同意境的绿化景观效果。在游人活动较多的区域,需规划一定的开敞空间以保证游客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考虑规划开阔的草坪,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形成林荫效果。另外,该区域可考虑营建不同造型的花、果、菜和大花篮景观,从而展示园区的景观丰富度。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绿化设计较为多样化,既可以种植高大乔木并结合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也可考虑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并搭配彩叶树种,以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对于后勤管理,其周围可种植高大乔木进行遮挡。
2.3.3 道路设计及水体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道路系统是连接园区各个功能分区的纽带,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基地原有道路状况,有效与自然地形、地势高差相结合,以达到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的道路系统不仅担负着景观序列的组织作用,还能突出园区的生态功能,如廊道效应。同时,还应考虑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进行串联,便于游客的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水体设计可以分为生产用水体系设计及景观用水体系设计。生产用水,包括水渠、水沟,结合原有地形进行开挖和改造。景观用水,多为水池、河湖,周边可开发一定区域的垂钓区。农业生产区附近水系设计以满足农业生产主要功能,同时可兼顾水系的景观效果应兼顾生产及景观功能;娱乐休闲区可仅仅考虑规划景观用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整个水体规划设计需充分利用园区原有水体状况,并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结合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
2.3.4 景观游憩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游憩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游憩项目、游憩服务设施及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与一般农业风景园的游憩规划设计比较相似,但各个项目更加突出于园区农业的“科技示范”主题。游憩项目的设置加重农业科普教育类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农业科普展示长廊、农业技术培训教室等场所,开展农业科技的讲解与推广、传统农业文化的普及农事工具的识别,也可以考虑开发采摘、种植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体验项目,从而实现游憩空间与科技示范有效组合与渗透。游憩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览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住宿设施、管理设施及宣传设施,规划时其具体设施项目可参阅下表1所示。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On the basis of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highway service area,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ervice area is explored.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way development,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people orien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will be applied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area.
Keywords: highways;service area;pres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
1 前言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服务区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车辆保有量的急速增长和城市道路交通的日益拥挤,以停车换乘方式进入市区将是外来车辆管理的一种必然选择。同时,人们的出行目的和方式呈现多样化要求服务区提供多样性、灵活性和差异的要求更加强烈。因此,高速公路服务区如何通过更新理念,提供完善的运营服务和高效的服务质量,不仅是高速公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社会功能地位,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2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现状
2.1 建设规划及经营概况
从经营模式来看,服务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通信、加油、汽车修理等经营性项目大都采用对外承包的经营方式,对于公益性设施,则采取自营的经营方式。从经营内容来看,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90%以上的服务区设有加油站(不足10%服务区仅有临时停车场和卫生间),65%左右的服务区经营快餐店;75%左右服务区设置日常零用的小卖部,其中不足30%的服务区配置了特色产品销售区。从经营效益来看,目前处于赢利状态、盈亏平衡和亏损状态的服务区大约各占1/3。总之,服务区功能缺乏差异性与针对性,同时,垄断经营还使服务区商品和服务价格偏高,驾乘人员对服务区的满意度不高[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加大,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内部设施建设逐步向“标准化、等级化、舒适化”阶段发展,服务区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旅客及司机最基本停车、加油、餐饮、休息、如厕等基本功能,有些服务区还着重拓展功能的配置、体现地域特色、追求独特设计风格等。服务区服务设施的建设配置呈现多功能化、特色化等特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2 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服务区内部设施布局不尽合理,设计缺乏灵活性。我国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长大货车较多,停车时间较长,而服务区的设施设置对大型车辆的考虑不足,出入口匝道曲线半径较小,大型货车停车位少,造成路面承载力低、违规停车现象突出;同时,服务区部分设施设计中缺乏灵活性,占地规模无法满足高峰时期旅客使用的需求。
(2)高速服务区内配套设施功能不完善,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强。随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样化要求服务区提供多样性、灵活性和差异的要求更加强烈。高速公路的全封闭性阻碍了沿线区域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交通发展的转型,要求高速公路服务区打破传统的形式,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3)服务区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尚待提高。一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加油等经营项目大都采用对外承包经营方式,对于分块租赁的经营模式来说,经营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二是管理主体与经营主体追求目标存在差异。经营主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利润的经营性设施上,而管理主体更关心服务区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尤其是公益性设施的服务水平。三是运营主体多,模式复杂,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长效的激励制度[12]。
3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未来发展趋势
按照高速公路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加强对服务区的综合开发利用,在考虑资源的集约化同时,实现社会、企业、公众效益最大化[8]。因此,将高速公路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有机结合,将高速公路大动脉和整个微循环网有机结合,将成为未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方向。
3.1以人为本,生态环保为原则
要点 规划设计内容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充分结合当地的交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对服务区规划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充分加以考虑。服务区规模的设计应考虑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一次设计分期实施,预留发展空间[4]。
承载文化,彰显内涵 作为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可考虑选择靠近具有文明遗存城镇、自然环境优美、著名旅游景区的点位[10],与本地旅游规划相依托进行专业的旅游开发,推广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配套服务和旅游产品。
绿色生态,节能环保 体现绿色、生态、环保的主题,服务区的绿化应注重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加强立体绿化,扩大绿化面积[6];运用节能环保技术,比如利用太阳能集热,空气源热泵和地热能,废水循环和再生系统的使用等,将对缓解自然资源紧缺,保护生态环境起到良好推动作用]11]。
3.2服务群众,发展经济为目标
(1)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方便高速公路用户。随着人们出行频率和需求的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借助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充分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扩宽经营范围,开发沿线资源,提供差异[7]。
(2)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物流系统。大力推广当地农优产品的销售,借助创意农业理念,打造一批高端化的观光农业旅游景点和乡村度假旅游产品。高速公路服务区汇聚了人流、车流、信息流,将其拓展成为区域物流节点,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将服务区的建设与城乡交通规划相结合,考虑在有条件的服务区内设置客运中转站与停车换乘枢纽[9],通过本地交通与公共交通枢纽结合,推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和交通一体化。
表3-1 服务区功能配置一览表
备注:表中符号代表“应当具备”,代表“可考虑具备”,“—”代表“不需要具备”
3.3科学管理,信息技术为手段
引言:在当代的经济大潮之中,买方市场逐渐形成,而商家所要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关注度,进而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其中,舒适的商业环境很重要,在购物过程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催化和促进作用,使消费者感受到购物的乐趣,并享受在购物之中。
一、项目定位
广佛肇空港物流综合园围绕肇庆高新区产业发展及广佛肇一体化的物流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空港物流为载体,国际采购交易、电子商务、物联网、物流总部商务为依托,建立集展示交易、仓储配送、商务结算为一体的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形成立足肇庆高新区,服务广佛肇,连接珠三角地区物流服务网络,促进广佛肇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97.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12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4、《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5、《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10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7、《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8、《肇庆高新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划(GB50045-95)(2005年版)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1、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汽车库建筑设计(JGJ100-98)
13、自动喷火灭火配置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江大道,项目基地位于肇庆大旺国际汽车场以东,南面是大旺海关检查站以及是北江特大桥。规划总占地174340平方米,地块内计算容积率建筑总面积为212507平方米,建筑密度为35%,容积率为1.22。
依托有利的交通,地理等优势,肇庆地区近二十年来外向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国际物流服务的强劲需求,迫切需要能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强的物流服务。由于历史原因,肇庆市对外向型经济向深层次发展,沿海经济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肇庆正在成为许多跨国公司重要生产基地、采购基地和分销、研发基地。该项目的建立极大地满足肇庆对外向型企业物流高效运作的需要,促进对外招商引资和肇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产业升级。
三、总体规划布局
地块呈不规则的梯形,在总体规划上将按照物流综合园的功能要求设置,根据各自的功能要求与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总平面的规划与设计。归纳为一园;四区;六中心。
一园:广佛肇空港物流园。
四区:即四大功能分区,包括总部商务功能区、国际采购交易功能区、航空物流功能区、后勤服务功能区。
六中心:即园区重点发展功能,包括展示交易中心、总部商务中心、物联网示范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公共外库中心。
建筑立面造型在整体园区平稳形象中寻求变化,且高差变化错落有致,避免这种一线形布局带来的单调感,并且为肇庆大旺大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建筑风景。
1.功能布局
在园区内规划一条道路南北贯穿场地,把场地分隔成东西两大片,在场地西侧即临近大旺大道一侧为物流展示交易办公区、总部商业办公区与后勤服务区。区内按照功能要求规划设计有物流展示、交易功能建筑以及高层总部办公楼,为物流展示交易提供一流的成熟平台。
后勤服务区规划设计可满足一定人员的生活居住需求,优美的居住环境也更好地美化物流园区内的景观环境。
区内东侧为物流仓储配送区,区内集中布置大中型货车停车场地,有效组织了场内物流交通的流线,围绕停车场周边按照仓储标准布置仓储仓库、冷库与轻加工用房等,流程简单明了。基地交通规划规整有序,功能服务配套上相互呼应,整体物流园区效果也是错落有致。
物流三大功能块在总图布局里呈现出三角形式的功能联系形式,如此布置能合理安排园区的交通,并能达到各功能用房之间的紧密联系。
2.道路交通系统
基地西边是60米宽的城市道路,南边是40米宽的城市道路,基地内靠展示交易区一侧设有9米宽道路,方便地下停车库的车辆进出与疏散商业大量人流。广场设置的基地的西南角,通过与物流展示交易区的结合,形成基地的主要步行出入口。物流仓储配送区为基地交通最为繁忙的地方,为此设置了2个出入口解决该仓储配送区的交通问题,一个位于南侧,面向场地规划路,一个位于东侧,面向滨江路。行人和车辆通过具有高差变化的广场和人行道路实现分流。另外,各功能区还分别设置了各自出入口,行人和车辆均可方便快捷地到达各栋建筑。各栋建筑物均有至少两个长边设置了4米以上的消防车道或交通广场,满足消防要求。
3.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规划将该空港物流综合园设计为绿色的物流园区,设计充分利用园区内的自然景观,营造多种绿化开敞空间,强调生态绿地对园区的凝聚作用。物流仓储配送区周边种植各种植物,既可以隔绝车辆的噪音,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园区内的舒适性。物流展示交易区前设置大型绿化广场,屋顶绿化等,物流办公区也有各式各样的绿化广场与垂直绿化,创造出优美的办公环境。北面生活配套区种植各种植物,形成幽雅别致的园林景观。该地块内绿地率达到30%,满足规划要求。
4.竖向规划
地块的现状地形为北面高,南面低,东侧地势较高。竖向设计上尽量利用现状地形优势,减少土方的填挖。
四、建筑设计
1、整个物流园区最为显眼的建筑为总部办公区,办公大楼整体平面呈规整矩形,经济宜人的平面柱网,立面造型上配以简洁,明快的手法突出总部办公大楼端庄大气与现代科技感并存的办公效果。在总部办公楼下部设计有地下停车场,按照规划指标安排停车数量。
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河北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经过高速发展,已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与其配套的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建筑设计创新围绕“以人为本”这一主题,在个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等方面不断涌现新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对未来高速公路房建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速公路服务区是设置在高速公路上,主要为人、车提供服务的场所。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以人为本,为人、车提供良好的服务。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总体设计是保证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的基础。
工程概况
西柏坡高速公路是联系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和中国革命的圣地-西柏坡的一条重要高速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将完善石家庄市周边高速公路网络、使其交通组织更为合理,实现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与西柏坡的便捷联系,对促进石家庄市“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促进石家庄市平山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加河北省的文化软实力,提升石家庄对外及对内开放的程度,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石家庄至革命圣地西柏坡快速直达,有效的拉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西柏坡高速公路北沟至西柏坡段全长19.21公里,路线基本为东西走向,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3m。全线房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服务区1处,停车区1处,养护工区3处,西柏坡主线收费站1处,寺家沟匝道收费站1处,完善北沟匝道收费站1处,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用房总建筑面积16860㎡。岗南服务区为西柏坡高速公路北沟至西柏坡段沿线服务设施,中心桩号K8+818,服务区东、西区总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7559平方米。
二、总平面布局与交通流线组织
服务区总平面设计均采用沿主线两侧分离式外向型对称布局。即两侧均设置对外服务功能,住宿及内部人员办公、设备用房。
服务区总平面设计将主体建筑群落置于整个场区的后部,设计从进入服务区开始依次按照服务对象设汽修、公厕、超市、大餐厅、客房、办公等场所,利用风雨敝廊、凉亭的穿插,将各单体建筑有机结合起来,使各单体建筑即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及庭园景观。内部管理用房置于场区中部,形成独立的区域,避免互相干扰,加油站设在出口处,分别独立设置的大小车加油等候区。通过专用通道使大小车加油都能便捷抵达出口,做到大小车分流,服务区的总体布局环境优美,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安全舒适、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附属用房设在主楼的场地边角位置,以保证停车场完整。
服务区的总体布局以人为本,站在司乘人员的角度去考虑布局、规划和建设,以合理组织车流和人流,满足使用者的功能和心理需要为准则。由于服务区是为高速公路的车和人提供服务的,因此在总体布局上特别注重处理好为车服务的设施与为人服务的设施以及室外休息庭院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避免相互干扰,为人的活动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作为全线封闭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监控管理中心等高速公路配套房建工程,与普通的公共民用建筑有较大的区别,尤其在总平面交通流线和规划布局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性。如何组织其总平面的交通流线,对全线封闭的高速公路配套服务建筑的总体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个性化设计
河北省高速公路房建设计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设计手法由早期的“粗放型” 设计逐渐转变为根据个体差异而进行的“精细化”设计的过程。这里的“个体差异”,主要指设计环境的差异。
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用地范围选择与建筑布局, 不但可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取得最优化结合,取得最佳景观效果,而且能够体现“集约化”设计思想,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降低工程造价。对于与环境结合这一设计要素,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确确实实落实在工程实例中。从建设用地的选择、建筑物位置、广场及停车场布局到道路的设置, 均能够体现紧密结合自然环境的个性化设计理念。
四、室内外空间设计
建筑师对功能组织和空间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把建筑空间形式和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设计,利用多种形式使空间变化有序,层次丰富,并根据建筑不同的功能而营造不同的空间体验和氛围。设计考虑居于建筑空间中的主体——人,不仅仅需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要看到自然的阳光,感受得到四季因时而异的变迁,鸟语花香,这一切要求建筑师去把握环境的营造,在建筑所围合出的空间中,创造出生机勃勃的光环境、绿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创造出宜人的、亲近自然的建筑空间。
服务区综合楼主入口前设有一个半围合的入口空间,该入口空间是一种室外“灰空间”,它不同于纯粹的室外空间,是室外与室内的过渡空间,是室外进入室内的前奏。室外开敞的长廊,成为公众休息活动的场所,蕴含着连续变化的空间和室外的视觉景观。在内部空间的处理上,注重空间的流动和渗透,建筑空间与光线设计自然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服务区综合楼的空间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公共空间过渡空间私密空间,服务区综合楼的中庭空间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的共享空间,该空间为一个二层通高的中庭空间;中庭空间与其他空间互相渗透,有利于室内空间的采光通风。
五、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的总体布局为舒缓夏季酷热的气温,在建筑的布局上应舒展开敞,有较大的窗洞开口,有利于自然通风。采用较深的门廊和铝合金百叶遮阳板有助于导风与降温。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建构。设计有影阴的户外或半户外的开敞空间,以及不同空间相互连通和渗透,有效的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问题。设计考虑到当地气候的因素,从建筑布局、室内空间采光通风的组织、建筑遮阳、围护结构等方面对建筑节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力图降低建筑能耗,创造建筑微气候,重点从空间形态、构造设计上来创作适应该地区气候的节能公共建筑。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高速公路房建配套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广大建设者和设计师的关注重视,该类建筑功能特殊,且目前我国还缺少有关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的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法规。设计师通过服务区规划设计的实践,从总平面的规划布局、交通流线的组织、建筑造型与空间的创作、建筑节能以及新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对高速公路配套房建工程的设计进行总结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以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规划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物流园区建设热潮,但是物流园区的建设是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一项工程,所以物流园区建设前的规划设计工作要符合市场定位、区域需求定位,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是园区成功建设的必要前提。
一、 国内物流园区(中心)发展现状
物流园区主要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仓储中心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数量多,发展迅猛,有“圈地”嫌疑
2006年到2008年我国物流园区数量翻一番,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对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的建设会有很多优惠性政策,所以一些单位可以低价将土地拿下来,但很多企事业单位会以物流园区为由申请用地,实属是想圈地。
2.园区建设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多,为了方便园区本身的自己需求,各园区在建设的时候功能很齐全,与园区辐射区域重叠,同质化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衔接好区域内的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布局将是一个突破口。
二、规划设计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物流园区规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流园区的可行性研究需要对园区技术、效益、商业、环境等进行多方面研究论证,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可行依据。第二阶段即中期规划与设计,主要是分析园区现状及需求,同时考虑规划区内交通及区位环境,确定园区的空间功能布局,具体工作包括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物流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物流园区的初步设计。最后一个阶段为物流园区的正式建设以及后期的招商与运营。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对物流园区建设提供指导作用,通过规划设计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空间、人员、设备,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搬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操作周期,为区内企业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工作和生活配套服务。
三、物流中心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影响物流中心合理规划的因素很多,在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
1.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工业、农业、商业、住宅布局规划;
2.交通运输网及物流设施现状。交通运输干线、多式联运小转站、货运站、港口、机场布局现状;
3.城市规划。城市人口增长率,产业结构与布局,物流中心选址不合适,往往会在主干线通道上造成交通阻塞、运距过长造成能源浪费、车辆空载率高、调度困难等问题;
4.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物流中心时应注意到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涉及到城市交通阻塞、物流中心选址,而且涉及到筹资组建与运营以及运输经营集约化等综合问题。
四、物流园区(中心)平面布局规划
物流园区平面布局规划对未来整个物流园区各个功能的运作效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物流园区的平面布局设计主要包括功能分区的设计(其中包括货物集疏运区设计、加工配送区设计、仓储分拣区规划设计、行政区规划设计、综合服务区规划设计、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等)、交通组织的设计、景观绿化体系的设计等,同时从园区内部角度考虑需遵守依关系密切程度布局原则,关系密切的功能区要尽量紧邻布局;还要遵守尽量减少园区内交通流量设计原则、功能扩展及互换原则、土地可扩展性原则。
五、 结论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经济的推进型产业,无疑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热火朝天的物流园区建设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使物流园区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并有效的避免陷入物流规划困境,科学合理的物流规划将成为摆脱困境的有力途径。
1引言
最近几年,各地陆续建成了富于特色的高速路服务区,具体在设计时也融入了地域特色与人文特征。伴随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某些独特的地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这种现状实质上并不利于保护珍贵的地域文化。这是由于,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地域文化已经融入了群众的思维与日常生活,进而对于行为方式与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服务区在进行视觉设计时如果能融入地域文化,那么就可以体现鲜明的服务区特色。由此可见,服务区设计与地域文化应当密切结合,从而赢得更多人对高速路服务区的认同和支持。
2视觉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讲,地域文化具体包含了社会制度、宗教与民俗、环境和当地景观等很多要素。因此,地域文化应当构成文化形态的重要部分,在这其中蕴含了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要素。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讲,地域文化都具备各异的特征,地域文化应当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高速路不能缺少服务区,近些年来的服务区设计也获得了显著改进。但是,某些服务区在进行设计时并没有达到完善,服务区的设计很可能影响到高速路整体的服务质量。设计人员应当认识到,各地高速路的服务区都应当具备特殊性与可识别性,因此在设计时也需要格外重视服务区之间的差异性。对于服务区只有进行综合性的全面设计,才能突显独特的地域文化,确保运用多样的设计模式来吸引受众并且提升满意度[2]。
3探求完善思路
近些年来,对于服务区也体现了更高的服务质量需求。驾乘人员经过较长时间的车辆驾驶之后,就要进入休息和缓解的阶段,而高速路设置的服务区具备了提供休息与服务的基本功能。同时,服务区也是高速路段上可供驾乘人员饮食与休息的重要场所[3]。从现状来看,很多高速路段设立的服务区都不再局限于单纯提供休憩与饮食的层面上。这是由于,驾乘人员与乘客不仅希望在服务区内获得足够的休息,在此基础上还希望欣赏到富于地域特色的优美景物。为此,对于服务区在完善视觉设计时应当依照如下思路:
3.1增加服务特色
富于地域特色的服务区建筑可以增强吸引力,这是因为地域建筑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各地都应当具备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之相应的服务区建设也要符合这种特色。具体在为驾乘人员提供基础时,应当致力于构建高速路沿线的特色化服务区,在栽培树木时优先选择当地易活并且易生长的树种。每条高速路在修建的过程中都会穿越很多地区,服务区设计也要融入沿线地区的地域文化。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尝试着在服务区内部增加休闲景观,通过这种方式来提供优质的人文体验,对于服务区的综合价值也进行了提高[4]。
3.2运用多样的材料与符号
视觉设计应当综合运用多样的材料,同时也需要布置独特的文化符号。各地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都是有差异的,对此只有运用个性化的文化符号才能进行表达。如果能在服务区设计中增加视觉符号,就可以增强服务区设计的新颖性,从而整合了现代与传统的两种符号类型。对于颜色搭配与材质选择都应当力求新颖性[5]。例如:服务区的屋顶可以设计为灰色的坡面形状,而在服务区内部增加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物等,通过这种设计方式来增强传统文化的气氛。这样做有利于提升服务区的综合效应,既可以为驾乘人员提供所需的基本服务,同时又能体验独特的当地文化。
4结论
各地都具有自身的地域特色,这种特色应当蕴含于高速路服务区的具体设计中。从现状来看,有必要完善对于服务区的建筑与景观设计,从而密切结合高速路的服务功能及其他功能。设计人员具体在布置高速路的服务区时,应当通过优化设计服务区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用户。截至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始做出相应的尝试,密切结合了视觉设计与地域文化。但是不应当忽视,高速路的服务区设计仍存在弊病与缺陷,因此亟待进行完善。未来在视觉设计的实践中,设计人员还需要摸索经验,在此前提下提升高速路服务区的整体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季文媚,戴慧.彰显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创新设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4):212~214.
[2]顾晓锋.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保护——以湖北杭瑞高速公路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交通标准化,2014(3):16~19.
[3]夏尊知,李静.地域文化指导下的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以合肥市新桥机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案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22):13588~13589+13593.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
就沿途考查的几处服务区来看,其总体规划、建筑功能布局及现场管理等普遍存在着缺陷,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其市场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具体到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就交通而谈规模
我国已建高速公路中,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情况并不完全一致,相关数据显示,沈大高速公路全长375km,沿线有6个服务区和6个停车区。平均约50km设置一处服务区,30km设置一处停车区。国内只有沈大高速等少数高速公路设立了停车区,大部分高速公路只建了综合区,未建停车区,像这种停车功能建设滞后的现象各地区均存在。
(2)服务区规划布局
国内服务区建筑及设施的布局大都采用内向布设;一字排开的主体建筑前部为集中停车区,后部为封闭的绿化区,规划内停车场、建筑、环境互相不融合;个别服务区停车场未进行明确的车位划分,货车、客车、私家车、载危险品车辆车位通长混合在一起。使得其内部设施布局较为散乱,交通组织流线关系欠缺合理性的分析,交通标志和标线普遍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为了让服务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能力,首先应着重考虑加油站和卫生间使用的便捷性。其次,国内高速公路以载货车多、超载车多、行车速慢及车况差为主要特点,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以上特点后再进行服务区规划布局,停车区可考虑多条道路分离式布置、分区停放。考查中发现货车的停泊时间因长于其它车辆因而影响到其它车辆的停泊,设计中可以考虑将货车泊车位布置在相对隐敝的位置,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服务区的交通布局的目的。
沿途已建的服务区中,无论规模大小几乎所有服务区都只具备停车场、加油站、超市、汽修间、餐厅、卫生间、住宿等基本服务设施,其对人流高峰期的应对措施不周全。另外,很少有服务区配建带凉棚的桌椅、信息板、咖啡厅、休息厅、婴幼儿服务设施等附加服务设施,“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现不明显。
(3)服务区建筑设计偏于简单、生态环境单一
第一,各地服务区风格趋同,缺乏特色,不能给人以深刻的第一印象。服务区内的建筑不能良好的反映当地人文环境和融入到周边的自然环境中,沿路服务区收费站也不能体现出共性。建筑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以后的建设、养护,后期运营管理等要求,实现建设、养护、运营管理一体化设计。
第二,内部各功能之间的交通组织设计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卫生间与厨房、食堂;超市、餐厅与客房等处,人流混杂,动、静分区布局混乱,既影响服务区的形象也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第三,生态环境单一。部分严寒、寒冷地区的服务区自身范围内的环境大多比较单调,构成元素多为大面积的铺地、少量的花坛、灌木丛,区内很少种植高大的乔木。从美观角度讲,各要素在色彩、形态上整体性体现不明显。
(二)对服务区设施种类及布局原则设想
通过考查学习到,在进行服务区内各种设施的规划布置时,人和汽车交通安全要予以充分地研究,使各设施之间有机地、有效地相互配合。服务区内部设施布局设计原则总结如下:
(1)规模合理、节约用地;
国土资源是发展之本,节约集约是可持续发展之基。在耕地稀缺、人口稠密的区域,服务设施要尽可能采用合理并紧凑的布局,以便缩小服务区占地规模,节约用地。而在未利用的荒地、场地开阔的区域,服务区可结合地形地貌,采用分散布局的形式,尽量减少对基地内自然状况的破坏,因地制宜、灵活布置、节约经营成本,并在服务区内形成良好的环境搭配。服务区的选址、用地规模,还应兼顾驶入率等影响因素。
(2)人性化的布局
高速公路服务区以服务为主要功能,沿路建设在高速公路上,为司乘人员提供旅途中需要各种服务,是服务的根本目所在,是服务质量的体现。根据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情况和思维方式等基本性能的基础上,确定服务功能并对服务设施进行优化,是设计者对设计工作的尊重也是对人文性、功能性统一的进一步深化。
服务区在满足高速公路车辆和使用者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之上,更应该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功能的完善。从各类型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服务。国外在服务区功能布局时,大都采用停车场分散布置、客货空间分离的形式,并注重人行横道和走廊的设计。另外,在功能配备上要充分考虑孕妇、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在设计工作中予以重视。
(3)园林式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呼应
服务区在远离城市的郊外,蓝天、白云、碧草丝丝、凉风习习,若配合上供旅客休息、观景的园林式建筑,或许会更加有一番独特的韵味。园林建筑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活动的需要、感官愉悦的价值,主体建筑、附属用房、景观小品及周边自然风景相融合,对应其服务的主题更趋利避害。建筑本应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来适应周边环境,特别是高速公路上服务区的建筑,应该是活的、有感觉的、应激性的有机体,对其所处的外界气候的周期性或地形的起伏变化应具有一定的应对手段。应变的最终目的即是以最高的利用率和最低的环境负荷来实现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我国东北部属于严寒、寒冷地区,部分地区与俄罗斯接壤的位置,部分地区全年3/4的时间处于寒冷季节,其冬季自然景观具有单一性,设计应着重考虑如何利用和丰富现有资源,使其更好的体现出地域性和人文气息。主体建筑形式可以俄罗斯的建筑风格相结合,以四坡屋顶为主要屋面形式,以古典主义和巴洛克为主要建筑风格,配上石材等装饰材料,运用轻盈精巧的设计手法,即富有浪漫主义情趣,又充满了人文色彩。
(四)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随着近年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设计日益受到重视,环境设计不再区于建筑与景观、怎样良好的融为一体,而应妥善解决交通、绿化、污梁一系列有关生产、生活的生态问题,做出更合理、客观、全面、科学的设计作品。环境设计由多个学科组成,以建筑学为基础,各个学科相互配合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