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06 09:02: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篇1

(二)团队后续发展能力不足现如今大学生们在项目的选择、团队成员的吸纳、日常运营管理方面普遍缺乏经验。据调查显示:40%的创业学生没有创业的经验,有80%的创业成员来自同一班级或者学院,这显然不利于形成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互补。因团队受限于资金资源不足,并不能为团队成员提供相应的培训或参观学习的机会,再加之部分成员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以及在校活动繁杂,学习时间有限,这就导致了团队成员素质与团队发展不相适应。另外由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组织结构上稳定性不强,很难进行系统一致的后续学习,团队成员的中途退出也给团队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因而导致团队后劲不足,甚至阻碍团队的后续发展,严重可致团队解散。

(三)团队制度建设不完善在团队的建设管理过程中,仅有团队领军人物的“人治”是不足以推动团队的长远高效发展的,唯有通过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成员的行为,将岗位职责划分清晰,从而达到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使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积极配合团队目标的实现。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扩大融资渠道,政府学校给予相应支持面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资金紧张这一情况,团队内部成员应尽力扩大自身融资渠道,如招募更多成员以壮大资金来源、寻找亲戚支持、朋友借贷、利用政府或银行提供的大学生小额贷款或寻找天使投资人注资等。而政府和高校则应该给予大学生创业优惠,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廉价场地、制定更多优惠政策,高校应该放开制度限制,鼓励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校内的试运营等。唯有如此,才能鼓励更多学生投身于创业创新当中,激发潜力,才能为有前景的创业团队保驾护航,避免其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二)建立稳固的组织结构,构建共同的目标愿景,保证沟通的流畅一是招贤纳士,招募有共同决心目标和价值观的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制定符合团队发展的组织结构,根据各成员的特长与性格特点将团队成员合理安排在各岗位上。二是建设符合本团队的团队文化,制定团队发展愿景和团队价值观与创业理念,并将团队文化书面化,融入到团队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中去,以此对团队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建立赏罚分明的内部奖惩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标准作为一个创业团队,必须拥有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内部激励机制并制定明细的奖惩制度来确保考核标准的实施。对于工作出色的成员应给予激励,对于消极怠工的成员应给予惩罚。同时应以法律文本形式确定一个清晰的利润分配方案,将最基本的责权利界定清楚,其中包括增资、撤资、利益分配等与团队成员利益紧密相关的事项,以保证团队不会因利润分配而产生矛盾,从而危及团队及项目发展。

篇2

大学生团队的创建有为同一兴趣的,如摄影协会;有为学术追求的,如数学建模;有为创新公益活动的,如杭电创行团队等,而以寝室室友为基础的大学生团队,也普遍存在。大学室友之间有一份超出商业利益的友情,这种友情对于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共同的爱好、兴趣、探索目标,对于以后的成长有很多的益处。

1.团队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大意义

在许多国外名校里,大学生的创新灵感不是来自课堂的知识传授,而是由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社团、聚会等自发性地组织在一起,对各种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和沟通,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每个学生除了获得知识的累积外,还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各自的知识结构。

“尺有所短,存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个人和团队融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实现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团队的发展,兴趣是这群年轻人撬动梦想的最好支点。闲暇之时,成员之间彼此讲讲开心的事,说说开心的话,充分调动情绪,营造欢乐气氛,保持乐观和谐的局面,有助于高效工作,又助于身心健康。一个和谐的团队,可以使团队工作高效、气氛活跃,充满勃勃生机,创造出1+1>2的效能。

2.室友关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作用

目前,众多高校开始关注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并纷纷出台了关于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的思路和办法,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团队的建设首先要培养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精神既强调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又强调与人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必须通过实践得以提高。而寝室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直接基地,大学生每天在寝室的时间至少有8小时甚至更多,和谐的室友关系不仅可以消除自卑、自傲等不健康心理,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寝室为单位的各种活动是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友好、融洽的室友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使寝室成为一个和睦的小家庭。“家和万事兴”,彼此尊重、信任、关怀,互相理解、谦让、进步,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对团队建设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近年来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如数学建模、创行团队、电子设计、杭电迪喜之光团队等团队建设已取得不小的成功,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习到了团队协助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自2011年开始基于寝室室友关系的大学生团队建设实践,已经取得了国家和省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奖项,取得过国家和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资助,2011年他们又自主成立了创业公司,在短短的2个月内目前该企业已拿到20万元的订单,销售额超过10万元。随着2008级本科生的毕业,目前该团队又自发地扩充了5名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同学,扩充了2名研二的研究生。在团队成员组成方面,由于团队成员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组团的,其中不同学院的同学由同学自己寻找与老师介绍相结合。从运行的情况来看,团队同学之间没有发现矛盾和隔阂,同学关系非常融洽。

3.室友关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消极作用及解决方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关系最密切的是寝室室友,这种关系在开始时主要靠共同的取向和相互谦让来维系。但时间长了,在有摩擦的情况下,难以控制情绪的事情经常发生,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之余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在寝室相互交流时间比较长,如果没有事“填充”,容易形成精神上的“空虚状态”和寂寞感。

从2013年开始学工和公寓老师联合开展了如下的调查,对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心理状态与非团队成员心理发展状态的分析、邻近寝室的团队成员与非团队成员关系状况。数据显示,在调查中有部分团队成员与其室友关系不是很融洽,往往因为生活习惯、性格原因、利益关系等各种因素导致出现矛盾,有如下特点:

第一,新生寝室矛盾多。因为新生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不同背景的同学和新的集体生活,需要适应过程。第二,女生寝室矛盾多。女生一般都比较敏感,爱计较,所以容易产生矛盾。第三,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活行为习惯、起居时间等方面不能融合。

寝室产生矛盾时,单单靠同学内部之间很难协调,需要外界的干预,如思政辅导员和公寓生活指导老师等的教育和引导。具体如下:

3.1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团队意识和信念,把寝室作为一个团队。更好地融入寝室集体生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3.2遵守寝室公约 制定寝室规章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室规是寝室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 在这里,“室规”是一种包括寝室清洁卫生、寝室精神、成员考核、自主学习、值日分工、应急预防与处理等制度以体现寝室成员核心团队价值观念的总细则。寝室内成员应自觉遵守室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选好寝室的带头人

寝室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寝室长的作用和能力。因此选好寝室长很有必要,要选择学习成绩较好、能力突出、性格较为外向并且喜欢与人沟通和合作的人。

3.4多开展同学喜闻乐见的团体活动

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如寝室内务评比、寝室设计大赛、公寓趣味运动会等,要求寝室所有的成员均要积极参加。寓教育于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4.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对室友团队的主动引导

公寓文化是公寓中全部活动的精神表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文化对学生的室友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引导和教育同学培养积极健康的面貌。对教育学生的成才有两种作用:一是无意识调节,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对个性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二是有意识调节,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引导和规范化管理,对学生的个性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培养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篇3

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大多数人没有创业经验,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关系着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团队选择和管理好了,至少成功了一半,团队有问题再好的项目也会失败。

一、创业团队的组建

大学生创业团队,包括总的运营人、股东、员工和企业顾问,在人员的配置和选择上,有很多技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总运营人的选择

总运营人既团队的负责人或领头人,这个人相当于公司的大脑,所以这个人的选择是关键,一定要挑选合适的人才能保障团队的成功,作为团队的总运营人,负责人要有能承担以下职责的能力:

(1)开发创意,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必须知轻重,必须知先后,必须要有目标,还要有具体的行动计划,要有步步为营的准备。

(2)带领团队实施计划。设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高效地执行,其要具备带领团队共同执行的能力,绝对不能是纸上将军,只说不练。

(3)确保计划执行并达到预期。计划的执行要有一整套制度保障,通过有效的执行,来达到预期。

2.股东或合伙人的选择

如果一个创业项目比较复杂,一个人无法完成,这时候你需要找个合作伙伴即股东或合伙人。这些合伙人或股东将与总运营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合伙人或股东的选择最好能互补,在分工上可以一个人负责销售,另一个负责采购,还有一个抓管理。

要管理好一家合伙制企业,合伙人之间的交流务必要透明和诚恳。合伙人的选择十分关键,合伙人务必具备诚信、踏实、能干等基本素质。为了保障合作有序,有法可依,有必要准备一份书面合作协议,明文规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3.员工的选择

如果一个创业项目,仅靠运营人和股东无法完成繁重的工作,或者团队成员都不具备某项技能时,就务必招聘员工。小企业可能只需要雇1-2个临时工就可以了,有的企业则需要雇用更多的员工,雇佣的员工不能人浮于事,必须是能够完成某种具体工作的必要人选;招聘前,务必对员工进行考察和设定员工职责。

4.企业顾问的选择

创业要想成功,必须边干边学,但是每个人的精力、能力、经验是有限的,这时候你就需要“外脑”来进行补充了,这个“外脑”就是企业顾问。

各种咨询意见对创业团队都有意义。因为你的团队不可能精通所有企业事务,找准那些对你有过帮助或者将来可能扶持你的行业专家、企业家,包括商会会员、会计师 、银行信贷员、律师和政府部门公务员等,聘请他们成为你创业团队的企业顾问。

二、创业团队的管理

创业团队建立后,要根据每个创业团队成员的特长,规定其职责,做好职责分工,避免团队管理混乱。最好把岗位的工作职责制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规定了某一特定领域里要做的工作,这个分工就更具体了。如果需要员工,就要根据岗位职责来聘用企业员工,尽量雇用到有适当技能、有工作积极性的员工,在录用员工之前,要面试所有应聘的人选;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和雇佣必要的员工并对其职责进行划分,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务实的团队。

结 语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项目的选择、团队的组建,到人员的分工,到员工的聘用,再到创业顾问的寻找,每个步骤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从创业创意的产生,到创意的计划撰写,再到创意的执行,每一个步骤都步步惊心,创业拼的不仅仅是金钱、不仅是创意,更重要的是团队。

【参考文献】

[1] 周纯,王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09).

[2] 魏东初.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 2013(07).

[3] 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07).

篇4

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社会当下所需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潜力。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成为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大量的创新思潮会流行于高校,这将会成为高校内的新风景。中国的教育模式也要不断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动力的源泉。创建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至关重要,可以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对团队成员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对整个学校其他学生也有很好的辐射作用。

1 创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

首先要建立起团队框架,定位大概的创新方向,主要的成员由学生自发提交申请,再通过专业老师把关选出,而真正的团队由最初的这几个同学通过招募队员来组建。创新团队和其他的学校社团组织是有严格区别的,兴趣、特长、纪律、合作是这个团队成员的共同点。

1.1团队成员的招募

对专业的创新团队来说,专业还是要有严格要求的,创新项目要对所修专业有辅助作用,能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在招募条件上,以招募本系或本学院的学生为主,当然要根据项目需要,以项目为导向。对团队成员要求能保证参与时间,比如一些同学参与了社团就不建议招募进来,否则会拖累项目的进行,而且很难管理。对招募到的团队成员给予一定时期的适应,在适应期可以自动退出,在项目推进前把团队成员稳定下来。根据实际项目来确立团队框架,比如有组长、分组长、秘书等。

1.2团队创新项目的申报

针对项目的组成和团队组建初衷来申报项目,比如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这类的项目很多学校都有经费支持,这很重要,至少可以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拉赞助,集中精神来搞创新。对项目的创新性要经过严格的调研,写一些本行业的综述,咨询相关教师,来建立和调整科研目标。所以这里需要大量的文献检索和学习资讯,对团队成员的学习领悟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按期完成,需要哪些工具材料软件,采购渠道等需要项目组做大量的论证工作。这个往往是很多大学生创新团队缺乏的,经常有虎头蛇尾的现象,就算项目申请到了,却不知道怎么使用经费,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最终导致失败。这个时期去咨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尤其重要。

1.3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整个创新团队的组建到项目申报项目推进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离不开负责任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专业方向要有所建树,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机械传授,而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潜心做一些创新项目的组织和推进。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的作用和直接传授知识是完全不同的方法方式。好的教师不再纯粹是要求学生把知识“学会”,而是引导学生“会学”,“会学”的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反过来对教师而言,花时间来在自己的科研领域搞些研究的同时能和学生的创新项目很好地结合,两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更容易出成果。

1.4 团队的日常管理

对团队的日常考勤、学习计划、项目总结等还是要规范起来,注重沟通,指导教师也要经常创造机会参加他们的活动,尽可能让他们在没有思想压力的情况下畅所欲言,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实行组长负责,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工作进度,不断完善团队管理制度。

2 创新团队的发展建设

2.1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尤其对传统的思维定式,要敢于否定,善于假设,大胆思考。假如一个人学习非常好,各门功课成绩也很好,但只是会考试,会做题目,没有考虑知识的实际应用,那么读书只能是读死书。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很好方法。

2.2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离不开日常的知识积累,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基础不扎实,想到的创新思路没有根基,如海市蜃楼一样,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不可靠的幻想,所以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是个专业知识渊博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重视“兴趣”结合,“兴趣”是人在认识、探索某个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兴趣,很难有战胜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定期总结经验,反馈问题

团队成员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定期对项目阶段作总结并且反馈自己任务的问题,有利于项目的良性发展,而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更有利于毕业后进行更大的项目。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体现项目团队目标的要求,否则激励将偏离实现团队目标的方向。目标设置还必须能满足团队成员个人的需要,否则无法提高团队成员的目标效应,达不到满意的激励强度。只有将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好,使团队目标包含较多的个人目标,使个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为实现团队目标所做的努力,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培养团队精神对大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大有裨益,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一个很好的预演,有利于培养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2.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创新成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和评价,最好的创新人才和成果会脱颖而出。优秀的指导教师要不吝表扬,这样能最大地鼓舞学生创新的热情。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奖项来表彰在创新过程中的优秀学生,或者可以通过减少专业学分、提前毕业的形式给予鼓励。当然要建立起学生创新评价的专家组,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2.5职业素质的培养

从目前大多数公司对入职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来看,基本的团队精神和毕业的职业技能是很重要的两个考量的地方。通过大学生的创新团队的专业项目培养,学生会参与一个项目的运作流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解决问题的思路等体验。这样能够很好培养起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缩短了入职教育期间,对后面进一步培养非常有利。

3 结语

大学的教育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重要影响,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创新重要改变就在学校。过去的传统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创新团队的建设是长远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将学生融于团队,将大学生的创新团队融于国家建设,这样才能给国家经济提供持续的强大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报,2011(3).

[2]魏天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1).

篇5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总理在近年的两会上提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以下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及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从而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1.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分析

这些年随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不断扩招,能够进入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新办法、新途径。《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比2013届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高09个百分点。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为20%,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2014届大学生中约有191万人选择了创业。但是据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总体的成功率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03%,广东地区为1%,而这一数据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约为20%,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可以看出困扰我们的是创业成功率普遍偏低,我们应该在校内时期加强培养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这也有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2.1 创业环境

2.1.1 行政环境

国家为了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于大学毕业生不同的创业经营单位,分别不同形式的免征企业所得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各种服务。

2.1.2 融资环境

尽管国内的融资渠道还不是很健全,但方式比较多,主要是:(1)政府贷款;(2)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3)发行债券;(4)风险投资;(5)合资、合作、外资企业融资渠道;(6)发行股票;(7)转让经营权;(8)bot融资。多渠道的比较与选择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效率。

2.1.3 教育与培训环境

教育与培训环境对大学生的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鼓励 支持大学生创业,高等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注重创业课程建设,培养大学生基础的创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训。

2.2 创业网络

随着创业的发展,创业者与外部之间的联系也会影响到创业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创业网络对创业的影响。随着创业过程的不断深入,创业网络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构建创业网络,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影响创业网络演变方向及进程的各类要素,有效发挥创业网络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创业活动与创业网络的共同发展。

2.3 创业团队

团队建设是在现代管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团队成员彼此是否信任,是否相互理解与坦诚将影响到团队建设的好坏。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团队建设,努力将创业团队建设成优秀团队。优秀的团队建设应该做到有合理的团队规模和结构、相互信任彼此合作的团队精神、可持续的行之有效的团队培训、与之呼应的企业文化等。所以“团队建设”是指以实现团队的共同效益及让团队达到最大利益化为目标,建设相关方面如团队结构、体制、奖惩制度、企业文化、激励办法等团队行为,团队建设是大家有效的沟通过程,该过程中彼此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对。

2.4 创业执行力

对于创业企业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反应了企业的执行力。现在创业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符合自身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非常关键,决定了每项决策是否执行到位。

3.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合理化建议

3.1 国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创业环境

国家的大环境对大学生的创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积极宣传国家的创业政策和优惠措施,广泛宣扬创业精神和创业成功案例,营造全民族“全社会崇尚创业、认同创业、支持创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

3.2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部分原因在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和滞后,学校应转变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优势,确定自己的创业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从新生入校起就对其普及创业相关知识。优化配置创业师资,提高大学生专业水平。

3.3 提高创业者的素质

主动学习,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其在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发展,尤其是培养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场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具备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社交公关“风险承受”创新等能力#充分了解企业注册“税收优惠”小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这些政策,节省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脚踏实地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创业能力。

3.4 培养创业者的个人特性

拥有自信,自信的人有勇气敞开胸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点。自信的人敢于面对别人在观点上的挑战;风险感知,有能力面对风险的人才能迎接挑战,同时应该具备科学规避风险的能力;要有警觉性,要善于发现市场机会、挖掘市场的价值。在市场中具有洞察力是不能缺少的,要努力培养能够抓住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的洞察力。

总之,学生在决定选择自主创业的同时,要以对市场的调查为依据,以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为导向,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创业项目,给自己做一个客观的评价。明确什么适合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也会增加创业成功可能性,国家的支持,学校的教育,个人素质的提升等方面的努力才会进一步提升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 艳.全国创业观察中国报告[N].科技日报,2013-01-09(008)

篇6

20世纪末期,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和亨利・埃兹科维茨几乎同时提出“创业型大学”这个概念。他们各自系统地研究了欧洲与美国的创业型大学问题,虽然两人的研究视角不同( 前者从大学组织系统转变的角度,后者则从大学与产业界合作的角度) ,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创业型大学研究的基调。美国著名学者伯顿・克拉克将这种具有积极进取、富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称之为“创业型大学”(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1]。以“创业型大学”为背景,本文主要探索大学生创业团队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创业型大学”的内涵、特征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内涵

“创业型大学”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丰富的创新研究成果,与传统大学相比具有更强的科研实力、团队合作精神、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资源获取的能力、教学与研究更注重面向实际问题和更为有效的知识转移运作机制。它们与政府和企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更直接地参与研究成果商业化活动,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特征

“创业型大学”具有以下特征:以研究型大学为基础;项目研究和跨学科组织的构建;技术转移中的制度保证;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多元化的资金获得;创业文化的形成等。

(三)人才培养目标

“创业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出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二、“创业型大学”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点

创业团队建设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重点内容,大学生创业团队是指具有共同目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形成的,一起从事创业活动、完成项目的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具有以下特点:

(一)团队成员可以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团队成员之间高度依赖

大学生创业团队是为了完成项目而组建的,所以团队成员可以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从团队组建上实现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从创业团队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创业团队成员之间是高度相互依赖的,不仅表现在所拥有的资源和技能的互补性,而且在成员分工协作的职能上也是高度相互依赖。一个成员工作的开展往往离不开其他成员的协作

(二)缺乏团队建设与管理经验,还需教师指导。由于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经验、时间、精力、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他们又很难以个人的力量去进行创业直至获得创业的成功。如何更好的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三)创业团队受带头人及制度规范性影响,稳定性不足。创业团队带头人的性格特点对团队生存与发展影响较大。创业团队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带头人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稳定人心的人格魅力,创业团队可能会走向消亡。此外,创业团队的带头人几年内就将毕业,创业团队如果没有高效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利益分配方案、奖惩制度、考核标准、激励措施等)[2]以及继承人培养机制,创业团队也将不复存在。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对“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以项目为载体,组建创业团队,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融合。项目来自于行业、企业等真实组织生存与发展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为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融合,教师根据项目需求及学生的自身素质,指导其组成若干创业团队。好的团队其成员性格能力互补,关系融洽,团队带头人能够管理团队成员,对成员具有一定影响力。

团队组建后,团队成员按项目质量、成本、进度等管理标准,共同制定项目完成计划,并按计划开展项目研究与实施工作。

将项目引入大学,组建相关创业团队,指导团队完成项目,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融合。而且有了创业团队这个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载体“创业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有效地完成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任务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的毕业生,因为中考、高考的压力,大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与人竞争的单兵训练教育,因此团队合作能力成为大学阶段亟需培养的能力。

组建创业团队后,学生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他们在调研项目需求基础上,制定项目完成计划,讨论完成项目的方法,按照既定的方案实施项目,分工协作,进行成本控制与质量监测,有效地培养了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能够将个体培养寓于团队培育之中,有效地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一个创业团队就是一个企业的雏型,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不仅能使这个团队成员走向成功,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培养学生、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基层组织。依托项目组建的创业团队完成一个项目后,还可以继续寻找新项目,不断地培养团队成员的职业素养,提升成员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这个团队的部分学生毕业了走向社会,还会有新人加入,创业团队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组织。

综上所述,创业团队在“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创业团队能够让大学生有组织地承接项目、分工协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篇7

引言

大学生创业者不同于身经百战的连续创业者,在社会经验、人脉资源和管理能力上多有不足,本文从分析当下上海大学生创业孵化生态系统入手,立足于校园孵化器和商业孵化器两个基本调研区间,从大学生创业团队特点和孵化器类型特点两个维度展开。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孵化生态系统分析

(一)概述

大学生孵化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内层:创业团队、孵化基地;外层:上下游合作企业、天使投资人、孵化基金、媒体公关。

内层中创业团队是孵化生态的直接参与者,是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基础;而孵化基地则是凭借自有资源帮助项目做出产品原型、获取天使用户、验证产品逻辑的有力扶持。外层则是帮助团队进一步推广产品的关键。承担着推广、复制甚至扩张的辅助功能。本报告逐层展开,在大量调研和对比后对当下大学生创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

(二)上海大学生孵化基地创业团队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者主要活跃在两类孵化器:高校孵化器和商业孵化器。

本文调查小组选取这两类孵化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家:代表大学园区的上海金融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和上海交大金桥科技园,以及代表商业孵化器的杨浦区创智空间innospace创业加速器。采用历年项目统计分析和优秀项目负责人专访两种方式得出上海大学生孵化基地现状调查报告:

1.创始团队人数分析

从数据上看,两类孵化器孵化项目在创始人团队人数上呈现出以下相同点:三人团队是最多的,其次5人同队同样略高于4人,5人以上团队在综合统计中不超过10%。

分析:大学生初创团队人员募集渠道有:同学室友、社团部门前后辈。其中,因为客观学习生活条件上的便利,这三类人群较为容易相处了解,而且创业之前有过磨合期,团队凝聚力较为强劲。

团队人数同样反映出当前团队建设的现状:3人是标配,以『产品、推广、运营三部分为核心,创始人往往身兼多职,内部分工并不够明晰。5人团队是相当完备和科学的分工体系,也是大多数坚持到现在的成熟团队所采取的分工模式。具体是在三人基础上添加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体统筹,相较于3人团队,5人团队具有分工上的优越性。

2.创业项目领域分析

商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项目调查分析:

Innospace已经顺利结束了前三期的孵化,报名721个项目,成功孵化共计32个项目。其中,企业服务类创业项目连续三期占据份额榜首,其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变革类项目紧随其后。

当下大学生创业项目总体分为3类模式:校外已有品牌引进、改良引进成功案例以及独立品牌。

3.上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背景分析

当前有四个孵化器背景来源:政府、学校、地产、基金。本文立足于其中与学生创业相关性较大的两项――学校和地产进行简要分析:

(1)学校驱动力:品牌塑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现在上海基本所有的大学内部都配套有孵化器。国内大学涉足孵化器都是从各类创业大赛发源。上海金融学院作为沪上创业孵化基地的佼佼者,很早就组织发起类似创业比赛的活动。也拿出一些场地面积支持类孵化器项目。其他如同济大学中芬中心、上海交大金桥科技园、复旦大学创新中心等。

优势:调查发现,做的较好的校园孵化基地,除了免费场地、启动资金等硬件设施之外,还可以提供导师对接、『上海金融学院创客训练营等提升创业者内在实力的服务。

不足:其局限在于想要获得帮助必须经过学校立项、各项大赛筛选,程序较为冗杂,宣传不及时到位等问题突出。另外相关大赛报名端口并非常年开放,故而相关创业团队也就主动放弃了学校支持。

(2)地产驱动力:差异化

现在包括瑞安、华夏、SOHO中国等大型开发商都在将触角伸向孵化器或联合办公场地。

优势:地产背景下的innospace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拥有完善而专业的内部支持人员。从项目筛选到注册公司、后续融资都为创业团队配备专业技术支持。

不足:商业孵化器的进入门槛太高,对innospace运营总监的专访中我们了解到,每年报名的500多个项目中学生团队占到60%以上,然而每期训练营最终进入孵化的12个项目中只有1到2个学生项目。

(3)两类孵化器差异比较

场地:两类孵化器都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免费或价格相对低廉的办公场地,校园孵化器更具优势。

运营指导:校园孵化器的相对简单,主要是给予政策优惠,部分团队可以获得有限的校园渠道宣发。商业孵化器则从法务、财务、宣发、人力资源、物业管理等多个角度为创业团队提供服务,基本涵盖创业初期所需的全部服务项目。

资金:校园孵化器一般采取大赛招募的方式,优胜者会给予5000―3万不等的启动资金。商业孵化器会采取股份置换、天使投资等有偿方式,首轮投资数额一般不会超过50万。

孵化时间:校园孵化器贯穿项目始终,校办各类大赛比赛周期通常是一年或一学期,比赛重点主要集中于商业计划书和初期路演阶段。商业孵化器以3个月―18个月快速训练营为主。

4.上海市大学生孵化生态系统外层现状调查分析

孵化生态系统外层生态:上下游合作企业、天使投资人、孵化基金、媒体公关四个方面。

上下游合作企业: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创业团队往往充当市场推广的急先锋,上游企业会为团队提供完整的配送、宣发服务,但由于缺乏相关合同约束,学生团队在项目平稳落地后都会主动或被动退出项目的运营。由于背靠成功企业和完备的运营流程,成功几率较大。

天使投资人和孵化基金:位于校园孵化器的学生项目启动资金来源排序:亲友自筹52%、上游企业支持22%、学校支持16%、导师或导师引荐天使投资人10%。

媒体公关:宣发途径主要体现在学生社团、机构公众号、校内宣传栏等途径,主要面向学校内部,在产品宣发方面卓有成效。商业孵化器可以提供传统媒体报道之外的新媒体渠道,传播更为及时有效。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孵化需求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对三类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创始团队进行采访调查后,我们发现分别存在以下四大问题:市场推广、团队建设、融资困难、财务法务。

1.创始团队建设存在问题

关注重点:创始人之间的关系、创始人心智成熟程度、团队完整度。

存在问题:初创成员经验不足,分工模糊,职能交叉,专业化程度低下。

创业过程中,难免发生产品开发或运营方向上的争吵。其次,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团队完成程度低下。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创业团体除了一个总负责之外,其余的几位创始人往往没有明确分工,职务相互交叉,各自在团队中定位不明晰。容易出现有力无处使,有错无人认的状况。度过一开始的热血期之后,团队往往会由于分工不明陷入运营瓶颈。当然早期团队一般一位创始人会身兼数职。

2.融资困难现状

关注重点:融资渠道、融资方案、资金使用的规范化。

主要问题:后续资金支持不足,融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资金使用不狗规范透明。

3.市场推广

关注重点:营销手段、推广渠道、用户粘性、同质化竞争。

主要问题:营销手段杂而无章,缺乏专业推广人员,用户粘性较低,抄袭、同质化竞争严重。

4.财务法务等综合服务空缺

关注重点:媒体宣发、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管理、上下游伙伴资源。

主要问题:专业运营服务人员缺乏、产品初期推广困难。

三、大学生孵化需求与高校孵化器提供服务间的痛点

(一)调查问卷结论

学生团队建设经验不足、市场营销和融资困难、上下游合作资源紧缺、高校孵化器综合运营管理缺位。

首先,商业孵化器和校园孵化器在团队建设方面都止步于导师对接,并不能够给出更为详尽的创业人员综合实力提升指导,更加谈不上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团队建设。这也呼应本调查反应出来的目前高校孵化器在团队建设支持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但却不可或缺的问题。

其次,投资方面。学校的资金绝大多数以比赛奖金和立项启动资金两种无偿形式输入,团队缺少资金使用经验,往往没有长远规划,一旦资金链断裂,就陷入运营瓶颈。面对创业团队面临的推广困难,大部分高校的校级优秀传播渠道都是不会面向学生创业团队开放的。

四、优秀孵化器运行借鉴以及高校孵化器转型的合理化建议

(一)优秀商业孵化器运营模式的几点启示

1.配套孵化基金,解决融资难题,实现资金循环

孵化基金,如创新工场,后面都会配套有一个天使基金和VC基金。前线的孵化基金,主要为了其它几支基金后期的优先投资权。每期孵化器所有项目的无差别投资,目的是帮助所有项目完善产品,获取天使用户。后期孵化跟投则是对每期完成孵化周期的项目中比较优秀的一些项目持续跟投,目的是进一步打磨和完善产品。

孵化项目的退出时间点,一般有3个:天使轮、A轮、B轮。从退出的概率上,时间点越往后退出溢价越高,但是概率越小。每期的孵化项目,后期成功退出的总体概率能够达到50%,已经非常高。

2.多重投资模式,解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后继乏力问题

商业孵化器有多重投资模式,国外出现的独立品牌创业指导顾问,如Rocket Internet给予创始团队从创意到运营、推广全方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初创团队一般以股份换取。资源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期的场地和服务、中期的经验和人脉、后期的投资关系扩展。多层投资模式解决了创业者在各个阶段的燃眉之急,保证了项目平稳健康发展。

3.集体路演、充分发挥媒体效果,解决产品初期曝光度不足问题

大部分商业孵化器都会为结束创初期训练、初步成型的产品举行集体路演“Demo day”。利用孵化器本身影响力往往会吸引一大批科技媒体和天使投资人,为项目从原型到产品顺利过度打下基础。

(二)高校孵化器运行以及转型的合理化建议

综合上文中优秀孵化器的有益尝试以及本组调查报告,我们对未来高校孵化器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希望从一个侧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1.丰富创业活动形式、开展创业训练营。保持创业立项申请端口常年开放

当前大学创业活动开展基本都以大赛形式展开,大都停留在撰写商业计划书和模拟路演阶段,对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提升有所局限,应开展深层次创业训练,丰富学生创业经验,提升学生创业实力。大赛周期一般为一年或者一学期,一旦错过申报,端口即关闭,导致许多学生错过申请。

2.促进资金进入向投资转换,建立配套孵化基金,实现资金循环,树立学校品牌

高校孵化器应借鉴商业孵化器『股权置换、设立『孵化基金等多种投资方式。同时以投资所得补充孵化基金,改变单一依赖财政拨款的资金结构,扩充资金来源,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校园孵化器应加强投放资金监管,给予创业团队资金使用建议。

3.开展校园“Demo day”,利用导师资源,吸引天使投资

校园孵化器可充分利用学校导师资源,依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面向社会开展孵化项目集体路演活动。

4.加强财务法务、人力资源专业支持

篇8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共青团创新创业工作,2013年3月,经学校研究决定,将学校创新创业中心调整至校团委,专门负责《大学生KAB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及学术科技活动等工作,这标志着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2014年3月,学校决定每年专项拨款10万元,用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开设专门课程,紧抓课程建设

为适应创业教育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需要,开设了普及班与种子班。KAB普及班针对全校学生开设普选,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开拓创业思维、提高创业意识;KAB种子班学生从完成普及班学习的优秀学生中挑选,继续深入学习更为系统的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

2011年4月,昆明冶专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2013年,课程被学校列为学校人文素质选修课重点建设课程。共有9名授课教师取得大学生KAB创业教育课程讲师证书。课程全程参与式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模式,为想要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同学们提供了共同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深受同学欢迎。

举办专项活动,开展实践教学

学校连续举办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奖赛。将大赛一等奖的奖金提高到8000元,吸引学生参赛,扩大参与面,邀请省内知名企业家、创业导师举办专题讲座,同时为参赛团队配备指导教师。让参赛同学在竞赛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和掌握创业知识,更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该项赛事成为昆明冶专影响力最大,学生参与人数最多,获奖级别最高的品牌赛事。

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团委还结合KAB创业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圣诞嘉年华购物节”、“致青春购物节”等不同主体的短期实践经营活动。

进行项目扶持,给予经费支持

对于进入创业计划大赛的复赛的创业计划项目以及开展实践经营活动的团队给予经费扶持,补助创业团队开展市场调研,为创业团队提供一对一创业导师指导。

注重团队建设,提供交流平台

篇9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11-02

创业团队管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员的成长必经之路,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学习管理和做好团队建设,致力于组织发展,当今管理方式可以说是合作式管理。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队伍当中,笔者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笔者相信包括其在内的大学生创业爱好者将成为大众创业、f众创新的一股巨大力量。

1 建设团队精神世界

(1)统一思维方式。蒙牛的牛根生曾经说过:“创业其实没有什么,就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事就行。”你做成功某件事就可能树立一种企业思维方式,而企业或者团队一旦有了统一的思维方式,再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创业者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2)形成自发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所谓的没有态度根本做不成创业就是源于每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和一丝不苟。创业即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团队成员切忌等着别人给自己安排工作,总是服从分配被动工作,而应不断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1]。也就是说管理者在创业的初期就要以此目标来考核成员而精减士兵。

(3)培养艰苦卓绝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意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跟苦难做伴,与艰辛为伍,风餐露宿时时有,荣华富贵只是子虚乌有。创业者唯有运筹帷幄、奋发图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2]。

以笔者在创业的时候的经历和得到的一些数据来说,社会和市场经济是异常残酷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其实真正在创业大军中的成功率仅仅占2%~5%。就拿创业环境和国家政策支持比较好的浙江大学来说,去年11月,总理到访浙江大学时,曾勉励同学们用创新成果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随后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 创业学院的意见》,提出2017年建立30所示范创业学院,形成10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根据跟踪调查统计,2014届浙大毕业生创业率达到5.04%,高于全国高校水平[3]。

究其根源,除了大学生创业经验、销售、推广等不足,还在于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没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所以,管理者应树立团队的艰苦卓绝精神和坚持不懈意志。很多创业者虽然能独善其身,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短板,于是笔者总结了一些解决团队管理误区的措施,希望我们携手创业,共同进步。

2 团队创新开发管理方法

(1)精减团队成员,留住精英。创业团队唯有做到人尽其力才能与时俱进,成员过多则会三五成群、高谈嬉笑,淡忘最初的创业目标,丢失步履维艰的创业过程。假若当中存在几个纨绔子弟,好逸恶劳的风气便会悄悄滋长,日新月异无从谈起,固步自封成为常态。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创业通常是以技术创新为主,因此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高素质。对于项目核心技术人员,要舍得花投资选聘最优秀的专业人才。曾经就有人说,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可以抵得过100个普通的程序员,对于数量极少的这种人才,应当在薪酬、员工期权等方面尽可能予以优厚待遇。

(2)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创业团队要制定一个发展目标,根据现状进行细化分解,让每个团队成员都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统一思路,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即使日后运营出现问题,团队成员也能够齐心协力去解决。

(3)提高团队的开发能力。所谓创业,“创”字当头,因而团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是团队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强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的整体决策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团队专业技能培训也很重要。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成员能够很快进入角色,企业建设蒸蒸日上。如果团队内部能力有限,也要调动资源,聘请专业老师顾问帮忙。因为很多时候,外来的和尚能念经。

3 矛盾解决方法

(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作为团队管理者要站在不同成员的位置思考问题,不能忽略处于执行位置员工的处境。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4]。具体制定良好的沟通机制:第一,就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如周会、月会和座谈会。第二,就是通过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如电子邮件、周末聚餐、短途出游等。旨在建立融洽的关系和稳固的友谊,即通过情感交流以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还有唐太宗关于下级向上级进言就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随时协调关系提高效率。如果团队运行机制不灵活,就无法达到继续激活团队成员斗志的作用。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效率问题就会凸显。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降低,没有了创业的激情,始终无法实现创业的宏图大志。因此我们要注意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的最大化。关注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使其形成一致的方向相互促进发展。

管理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者或者说是决策者。管理者和团队成员或团队之间要取得微妙的平衡。管理者不能推脱团队业绩最终的责任,授权并不意味着放弃控制。给团队成员越多的自治和自由,他们遵守共同的目标就显得越重要。好的团队是灵活的,他们可以在管理者的决策和最适合的团队解决方案之间取得平衡[5]。实际上,在功能完善的团队,成员相互之间具有高度的信任感,管理者在做出某些决定时不必讨论,也不必解释。相反,无效的团队中缺乏信任感,即使管理者做最明白的事情或无关紧要的建议,团队成员都要质疑并提出疑问。

终极意义上来说,团队成长过程也是文化磨合和道德认同的过程。通过精神建设,创新开发管理方法,解决团队内部矛盾,在此过程中团队建设和企业规模日就月将,继而创业者功成名就,企业屹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 王晓晔.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5

(15):105-106.

[3] 王颖,刘清月.浅析大学生创业团队[J].教育论坛,2012,9

篇1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路发展统计报告(2015年2月)[EB/OL].http://.cn/hlwfzyj/hlwxzbg/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

[3]王丽敏,肖昆,韦福雷,胡彩梅.基于企业创业网络视角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J].商场现代化,2015(5):275-276.

[4]王晓哗.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106-108.

[5]陈娇.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研究[J].科教导刊,2013(1上):201-210.

[6]王成,王h,陈澄波.从培训到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威廉・J・罗思韦尔.CEO 期望的公司培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Research on the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and Cultiv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Teams in the Internet + Era

XU Ming

篇11

中图分类号:[F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04-01

一、创业型大学及其与创业团队的关系

创业型大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亨利。埃茨科威兹教授的《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一书中,当时的创业型大学还被定位为有产出成果的研究型大学范畴,始终没有脱离研究型大学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研与教育存在模式。

最新的理论成果应该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于2012年总结出的创业型大学必须承担的两个使命原则: 第一, 它必须训练未来的企业家,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事业并具有创业的精神;第二,它必须以企业化的方式操作, 建立孵化器、技术园并使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机构帮助学生和毕业生成就事业。

上述理论成果明确地阐明了:创业型大学是为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的,他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以一种机构(团队)的模式运行以达到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的。

这样,创业型大学及其创业团队的关系就明晰下来,创业型大学是创业团队的母体,创业团队是创业型大学的成果的孵化器。二者是统一和互为表达的关系。

二、创业型大学的建设特点

(一)创业型大学应具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在深入而广泛的参与市场竞争的创业型大学里,其组织目标明确,重视效率,追求利益,它必须对外界的各种变化做出比传统大学更迅速、更灵活的反应。为此,成熟的创业型大学应通过改善领导结构、加强核心领导来强化集中管理。行政领导力量的加强将让创业型大学应对外部变化的措施更加得当有力,运转更加灵活,这让大学更有企业的特征。

(二)创业型大学应具有活跃的基层学术组织。

学术研究水平是创业型大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术研究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的创业活动,只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才能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更强的师资力量和更好的生源质量。

(三)创业型大学应具有创新的组织结构。

为了更好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创业型大学在传统院系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跨学科研究组织。为了寻求来自市场的科研项目,并把学校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进行转移,创业型大学还应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组织。

(四)创业型大学具有多元的资金来源。

与传统大学不同,创业型大学具有三股资金来源,第一股来源于政府经常性财政拨款,第二股为创业型大学依靠研究实力竞争获得的补助与合同,第三股多为学校自己创业所得,可以自由支配。

(五)创业型大学具有浓厚的创业文化。

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创业型大学应积极营造一种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文化氛围,浓厚的创业文化将成为大学发展的内在信念和精神特征。另外,大学中的企业家精神不仅可以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还可以是群体的一种精神特质。

三、创业型大学模式下创业团队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 科学建设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激励机制

1、经济利益激励。

这种激励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创立初期资金缺乏问题而设立。学校主管学生社团的组织,如学校团委可根据学校的创业团队的状况设立创业基金,在这些团队创立初期给予的资金支持,在创业团队盈利后,可给予奖金奖励;而创业团队亏损,则给予撤资处罚。学校获得的利润用于学校社团管理,创业团队获得的利润用于自身发展,这也解决了创业团队自身资金短缺问题。

2、荣誉和职位的激励。

通常,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具有极强的进取精神,创业团队又通常是较为团结的组织。他们不仅仅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创业活动,也为了得到成就感以及荣誉和地位上的满足。这些荣誉、地位和社会认可度激励着这些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激情。

(二) 积极打造在校大学生学习型创业团队

1、建立学习型组织,保持团队的创造力和学习力。

当创业团队形成一定规模后,团队要发展,必定会扩大团队队伍,可能会出现原有团队成员退出和新成员加入的情况,这时候保持原有创业团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构建学习型创业组织可以增加团队的压力与动力,可以促进分工与协作,可以保创业团队的良好的创造力和学习力。

2、有效安排大学期间的课程学习时间,合理平衡创业团队活动与大学学业间的关系。

建设在校大学生学习型创业团队的个重要任务是要求创业团队每个成员需要有既保持自身学业的学习时间,也要保证创业团队内业务学习的时间,每个成员需要具有这样的能力。

3、创业团队要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以提升团队的创业能力。

创业团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公司,要保证其自身有效的运转,需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例如,技术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相关技术专业知识;市场的开拓,需要丰富的市场营销知识;资金的管理,需要扎实的公司理财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要求每个成员不光要学好自身的专业课程,要主动积极的学习与自身承担的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要不断提高整个团队的创业能力, 这也是保证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有效完善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开设适量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选取上要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多样性是指课程目标设置要在认知、情感、技能等领域都有所体现;层次性是指创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不同的目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兼顾,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要将创业活动的实际与创业学学科体系内在的逻辑兼顾,在课程的评价上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兼顾。

参考文献:

篇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更需要努力创新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的创业创新教育理念。

1 “以学生为本”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理念,主动了解学生,在解决学生最为关心的学业和就业、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等实际问题中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1.1 注重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创业创新教育关键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提高解决大学生学业、专业、就业等现实问题的针对性。比如帮助大学生以创新的观点和角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积极帮助大学生做好创业创新的准备工作,营造出“青春与创新共舞、创业书写灿烂人生”的激情与行动氛围,确实提高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1.2 注重被教育者的关注点。努力成才、健康成才、成就自己的梦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关注点,是每个大学生的共同心愿。创业创新教育应从帮助学生实现这一最大愿望出发,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例如,用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积极推进“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作品大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正视、剖析自身,制定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创业创新的价值。

1.3 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创业创新教育要特别注重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例如,利用大学生的心理和专业特点创意推出“最具创意的创业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和“在校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新手和专家谁更容易出成绩”等大讨论兼现场辩论赛等主题教育活动,由学生去描述、评判身边的人及自身的创业创新的观念和行为,通过描述、评判过程,去觉悟、去警醒,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创业创新意识。

1.4 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业创新教育要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业创新素质。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及时抓住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发掘和培养,因材施教。

2 实施创业创新教育团队建设工程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少创业创新教育知识和经验的情况,高职院校就应该积极实施创业创新教育团队建设工程,组建有志于参与创业创新教育的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专兼结合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师团队。

2.1 集中最优势的学术力量组建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高职院校可以运用行政指定、个别协商、择优竞争等的方式,在全校教师中组建一个高素质的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优秀的创业创新教育团队,需要高素质成员,尤其要有合理的学科和素质结构。因此,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团队要跨部门、跨专业、跨学科组建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团队成员的研究和实践应涉及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营销学等多项学科领域和专业人才,以形成互补效应。

2.2 定期举办创业创新教育训练班。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要通过广泛搜集各类机构或学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资料,认真研讨交流。同时根据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合理分工,分头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创新培训:不仅要传授有关知识,更要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其学习方式应多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任务情境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方法,按照创业创新能力素质的要求引导学员分析自己和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寻找市场机会,撰写创业计划。

2.3 逐步完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以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为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基本师资力量,聘请创业创新教育训练班的优秀教师组成创业创新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兼职指导教师团队,以创业创新教育训练班的运作方式作为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总结经验教训,拾遗补缺,尽力弥补课程知识内容、活动组织安排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优势,精选校外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较为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2.4 在校内各专业教学实训中推广创业创新教育实践训练。有了遍布全校各系、各专业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团队及课程的带动与熏陶,有助于渗透课程以及相关隐性课程的建立。有了较为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团队和创业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创业创新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可以积极帮助校内各系、各专业熟悉掌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模式的各个要素、运行环节及质量要求,促进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华. 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