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信念范文

时间:2023-06-07 09:04: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发展信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发展信念

篇1

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经营管理问题,必须在目标、资源和市场机会三者之间找到最佳的配合方式,从而赢得有利的市场地位。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会进入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瓶颈期。前有行业巨头打压,后有后起之秀追赶,正是一个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关键时刻。企业自身情况变了,企业环境变了,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应该变化。如果固守创业伊始的经营思路,来从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期的经营,企业早晚会进退维谷,陷人困境。

1营销战略的形成

营销战略是指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市场,完成定位、商业模式、角色以及方法和程序。可见,市场是营销战略思考的出发点;营销战略则指导企业采取正确、有效的市场行动。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们强调营销战略的重要性,是为了提高中国企业的战略意识、战略思考和战略创新能力,但决不意味着忽略市场层面、客户层面、消费者层面。好的策略一定要符合效率化、效益化原则,能帮助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赚更多的钱,甚至是更稳定、更持续地赚钱,理论越接近真理,对实践的指导性就越强。为此,营销战略的形成要深人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预见性。预见和远见不完全一样,远见看到未来,预见不但要看到未来,还要预测主动行为所引发的格局变化,充分显示营销战略的主导性,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一个典范。营销战略不仅要合乎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更要合乎消费大趋势,引导消费趋势,甚至改变、影响消费趋势。

(2)应变性。商场如战场,风云多变。好战略同时也必须包括考虑到各种变化的可能以及应变的预案。要特别强调的是,好战略要有破坏力,也就是主动改变格局的结构性破坏能力。

2营销观念的创新

20世纪的中国企业营销,应该说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道路。改革开放的20年来,西方企业营销理论与方法从引进传播到推广应用,多数企业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进人21世纪后,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的先导。21世纪的中国企业,不能以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为满足,而应追求与21世纪相适应的新营销观念。新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特别强调:

(4)绿色营销观念。自本世纪70年代初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拉开人类环境保护的序幕以来,绿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席卷全球,将把21世纪变成一个绿色世纪。绿色浪潮的兴起带来绿色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绿色市场的蓬勃发展。绿色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企业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尽力满足各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3营销战略发展与观念创新的关系

关于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家已经作过精辟阐述,说“发展”是质变。经济发展是经济质变,企业发展是企业质变。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怎样变的谋略,不是对企业怎样干的谋略。研究企业发展,就是研究企业发展的内容、方向、目标、步骤、措施。不少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不是研究怎样变,而是研究怎样干。他们往往抱定原来的经营管理或技术产品框架,只是研究怎样在这些框架内干得更好一点,这样就不会研究出一个好的企业发展战略来。事随境迁,企业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都在迅速地变化,如果研究出来的东西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怎能指望它指导企业发展呢!因此,企业要调整发展战略,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观念的创新。首先是认识到老思路要改变,然后再去寻找改变的方法。

“战略发展”与“观念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 “战略发展”是针对客体而言的,“观念创新”是针对主体而言的。战略发展离不开观念创新,观念创新为的是战略发展。既然二者具有这种内在联系,那么也可以把企业发展战略理解为对企业创新的谋略。因为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创新的谋略,所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全面研究企业创新问题,要是不把企业创新间题作为研究的中心,那么研究结果就不会是一个好的企业市场发展战略。为使两者协调发展要做到精心谋划、理念净化、管理细化。

高明的解决办法应该是新颖、先进、实际、奇特、简单的解决办法。解决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基本间题的办法要新颖,要突破原来的旧框框,否则就不是企业发展战略,就不可能指导企业发展;解决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基本问题的办法要先进,提出的发展内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发展措施都要先进,要争取走在其他企业前面,否则就摆脱不了被动局面;解决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基本间题的办法要实际,要有可行性,要经过努力能够做到,否则那套先进的办法就会落空;解决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基本间题的办法要奇特,要打破常规,否则就不可能大幅度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速度;解决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基本问题的办法要简单,要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容易传播、容易操作,否则就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谋划靠什么?靠智慧。智慧是对各种资源的灵活利用,是对各种知识的灵活应用,是对各种信息的灵活使用,是对各种变化的灵活反应。企业领导为了研究好企业发展战略,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集中集体的智慧,收集员工的智慧,借用外脑的智慧。

(2)理念是战略发展与观念创新的根本。所谓营销理念是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经营者所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思维方式。从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来看,企业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导向、产品导向、营销导向和战略营销导向四个逐步演进与发展的过程,相应的经营理念就是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与社会营销观念和战略营销观念。战略营销最重要的创新就是要求企业真正要从关心自身生产和产品转移到关注消费者和需求的满足,关注如何为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从请消费者注意转变到请注意消费者上来。

篇2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理念;长效机制

1、零溪镇工业企业现状

自2008年以来,零溪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通过发挥地域优势,找准了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通过配套基础设施,营建了商贾云集的“聚宝盆”;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打造了招商引资的“黄金链”;通过长期真诚服务,构筑了企业发展的“安乐窝”,实现了全镇工业企业较好的发展。迄今为止,全镇工业企业已达到56家。其中投资上百万的企业23家,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7家,实现了工业总产值过亿元,解决就业2589人。2012年全镇GDP达到2.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镇域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经济社会保持一片和谐稳定的局面。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全面

基础设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硬环境,零溪镇有着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但由于经费缺乏、集镇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以水、电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此外,零溪集镇虽已通过国家级生态镇的验收,净化、绿化方面不存在问题,但美化、亮化等配套硬件设施还未能跟上。

 

2.2服务保障工作存在困难

服务工作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软环境,对工业企业发展起着保障作用。零溪镇目前面临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服务能力不强。多数干部在抓招商引资、企业征地工作时会遇到比较尖锐和复杂的矛盾,感到难以应对。二是人员力量有待充实。作为工业重镇的零溪镇,人员编制有限,长期繁重的日常业务工作使领导干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充分时间指导工业企业项目建设。同时,大部分干部都非科班出身,不懂得工业经济的基本知识,工作思路不够开拓,对企业的服务缺乏有效指导。

 

2.3基础产业的结构不够优化

一是从产业结构看,全镇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造成的环保问题突出,治理费用相当大,高新技术企业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从企业结构看,规模普遍偏小。优势产业企业规模都不大,整体竞争力弱,没有一家产值过亿的企业,所以没有能力带动相关行业。三是从产品结构看,高附加值和高税率的产品少。现有优势企业中,产品大多是原材料、半成品,处于初步加工阶段。

 

3、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

3.1提升“工业走廊”的环境竞争实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紧抓新农村建设机遇,坚持基础设施配套企业发展的思路,对排水、供电、道路美化亮化、通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造,营造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化组织保障。要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按照“联产业、抓企业、促项目”的要求,组建专门班子,安排相关领导牵头负责,切实加大引导企业发展的力度。三是规范招商引资政策。在招商、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税务等方面向上级争取更大的政策倾斜,更多的优惠,不能单纯的向干部下任务、派指标。

 

3.2做好“优势资源”的深层加工利用

零溪镇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现有的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发挥资源优势,做好农产品的精挖深加工文章尤为重要。按照“发挥资源优势,实施集约经营,打造特色品牌”的思路,在建基地、引项目、创品牌三个方面下功夫,瞄准农产品加工强镇目标,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突破口,重点引进发展柑橘深加工,魔芋深加工,蔬菜、果品深加工,肉食品深加工等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财政收入。

 

3.3探索“企业技改”的持续发展思路

零溪镇目前的经济结构单一,高新技术产业数量还很少,落后产业占有极高的比重。要提升企业生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引进新技术,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技术创新机制。二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向镇域企业流动,搞好企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和职工职业技能开发和鉴定工作。三是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逐步淘汰落后设备,严格限制或禁止能源消耗高、原材料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品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行业和产品。四是把节能降耗和实现清洁生产放在优先地位,通过集中连片发展和规模生产,实现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篇3

1、市场观念。企业筹集资金,购买原材料、设备、销售产品,都离不开广阔的市场。企业上规模,进行资金投入,更要预测市场变化。企业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就很难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西藏乡镇企业的理财活动,首先要树立市场观念。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法人的“血”,而资金运动则是法人的“脉”。乡镇企业的理财活动,实质上就是对资金的跟踪活动。西藏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企业自身和农民集资,另外就是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数量很小,满足不了乡镇企业的需要。投资不足,流动资金缺乏,是当前西藏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所谓企业资金,归根到底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问题。目前,西藏乡镇企业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陈旧滞后,一些乡镇企业负责人不是花大精力去进行市场调研,而是忙着找政府要钱。二是乡镇企业受到民族小手工业观念的制约,从规模和产品上都没有大的革新,多数乡镇企业只满足于墨守陈规,赚一点算一点,企业规模小,市场应变力差,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一些乡镇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乏力,有钱时无计划乱花钱,遇到困难就缺乏后劲,一蹶不振。由于企业没有进入市场,造成乡镇企业三部分资金(即产成品,发出商品,应收及预付款)占用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寄生在乡镇企业身上的一颗恶性“肿瘤”,不解决市场问题,银行资金投入越多,占压越多,浪费就越大。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应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市场观念,实现乡镇企业与市场的有效结合。走向市场,是西藏乡镇企业的根本出路。为此,乡镇企业应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市场,摸清市场需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并以此获取最大利润。因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是经营,经营的关键是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在预测,预测的前提是市场调查和,正如美国著名管家杜拉克所说的:“一个企业的成功主要不在于内部的组织力量,因为它不能给你利润,只能给你工作。只有通过外部顾客的需求,内部工作或成本才能变成利润”。商品经济是信誉经济,只有以市场为中心,全心全意去满足多层次的不同市场需求,才能有效地提高西藏乡镇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效益观念。乡镇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其最终目标是以尽量小的耗费获取尽量多的收效,提高经济效益,即尽可能做到投入少产出多,这集中体现在企业获利多少上。对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乡镇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应视同企业理财活动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说乡镇企业理财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讲求成本效益,都应通过核算来反映情况,所提供的数据都要靠企业理财去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筹措资金时,要讲求筹资的成本效益,以尽量少的代价获取尽量多的资金使用权;运用资金时,以尽量少的耗费创造尽量多的收益,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收益率;收回资金时,收回速度越快越好。一句话,应做到不浪费使用一分资金,不闲置一分资金,每耗费一分资财必有所图。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从西藏乡镇企业内部来说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做好降低产品成本这篇大文章,不仅要明确规定成本管理的目标、动力和考核标准,而且在经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控制;要由从前事后记帐,算帐报帐和分析,转变为事前预算、决策、计划、确定目标成本,进行目标控制,最终达到考核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目的。要把企业职工纳入成本管理的行列,以实现全员成本控制为目标,使企业产品成本达到最优化。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应吸取西方管理会计中的有益成分,从而使成本决策达到更大范围的系统优化,要加强宏观成本管理研究,力求从宏观上解决诸如物价上涨等因素对企业微观成本的,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有序进行。二是要加强控制期间费用。期间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对企业各种期间费用,必须采取各职能部门提出,财务部门核定,厂级会议审批,财务部门监督与反映要以系统管理来控制。企业要用系统观念来进行该项工作。

3、负债经营观念。企业负债经营是在负债的状态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负债经营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适度的负债经营,能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的收益能力。一个合格的理财工作者,除应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外,还应具备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及时抓住市场上的有利时机,有效地筹措外来资金,保证企业理想的盈利水平。因为,借入资金能为企业带来一笔额外收益,这笔额外收益无疑增加了自有资金的获利总额,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负债经营也有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一面,一旦经营失误,市场转向,营业毛利率低于贷款利率时,则负债就将使企业承受一笔额外损失;若负债比率过高,也会使企业无力偿还本金及利息,而陷入倒闭困境之中。因此,企业不能盲目地负债经营,而应根据企业经济发展周期变化的实际而定。当经济景气时期产品销路畅通,利用贷款扩大生产规模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只靠企业自我积累和从利润中提取折旧费的方法进行扩大再生产,就会失去竞争机会,市场占有率也要下降。所以,即使这时贷款利率高于平时,依靠贷款进行设备投资也是值得的,因为销售额和生产规模成比例地增长,所获得的利润会大大超过利息。在经济低速度发展时期,产品销售遇到障碍,就要实行减量经营,这时就应避开贷款的依赖,主要依靠企业自我积累进行投资,以减少风险和增强应变能力。

4、资金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是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资价值货币表现,是表现再生产过程中物资的价值运动或运动中的价值量,它既不同于货币,也不同于物资。资金虽是物资的货币表现,但不等于货币。没有投入再生产过程的货币只能是货币,只有投入再生产过程,并与物资紧密结合的货币才能转化为资金,资金虽然是物资的表现,但并非所有的物资都是资金,只有经过货币交换投入生产的物资,垫支了货币资金的物资,其价值表现才是资金。企业资金运动的初期,要靠把货币资金投入生产,启动生产和价值的运动。从静态看,企业的资金运动主要指筹集资金、运用资金、收回资金和分配资金的全过程。从动态来看,企业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金由国家无偿供给,企业不考虑占用资金的利息问题,也不考虑多占用资金闲置不用的浪费问题,认为资金只要保存在企业就没有损失,使用资金只要不亏本就是合理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资金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如借入资金必须按一定的利率支付利息,接受投资必须支付利润,而企业的多余资金可以对外投资,获得投资收益。那么,同样的资金量在不同的时间取得或支付,具有不同的价值。企业所从事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以资金作保证,都是与时间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用经济学眼光看时间是一种财富,时间是企业经营中极其重要的资源,企业拥有的资金,能否发挥效用,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把握好最好的资金配置时机。企业市场竞争,说到底也是一种时间上的竞争,谁得到的信息快,谁的分析路子准,谁的投资对头,谁就占据优势。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指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增值。企业的理财只有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才能正确地筹集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将有助于理财者比较各种资金的取得成本,各种投资方案的成本效益,以有利于地进行财务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资金营运决策。

5、风险观念。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乡镇企业的供销体制统购统销,财务体制统收统支,乡镇企业无任何风险可言。企业理财者只是对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的支出进行记录、汇总,对未实现的收入和未发生的支出不予考虑,形成了一种不过问风险,不敢冒风险的保守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机制的运行使乡镇企业的理财活动客观上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是一种与损失相联系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的或可能发生的损失。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它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和不易量化的特征。理财风险是在各项理财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原因的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简言之,理财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表现。乡镇企业的风险包括:产品销路风险,长期投资收回的风险,应收帐款拖欠的风险,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等。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在财务上都会有所体现。面对风险,企业既不应退缩,也不能轻举妄动,厌恶风险,逃避风险都是不现实的,不客观的,而为了获取更大收益去盲目冒风险也是不可取的。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勇于正视风险,妥善处理风险,敢冒风险。从理财上讲,风险往往同收益成正比,风险与收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般而言,风险性愈大,风险收益也可能愈大;风险性愈小,风险收益也可能愈小。只要企业立足于市场,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在风险发生时才能使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西藏乡镇企业应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一套风险防范机制。当产成品库存数量过多,或新产品销路不畅,资金周转不灵时,除一方面广开销售门路外,财务部门还要从筹资和挖潜两方面着手,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以避免产品积压的风险;当应收帐款长期被拖欠时,应以各种灵活的方式收回帐款,同时,进行产品销售时应对购货方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合理利用现金折扣手段使客户及时付款,同时还要加强对销售贷款的催收,以减少应收帐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当企业举债比重过高时,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做好定性与定量分析,测算环境变化带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以减少失误带来的风险等。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藏乡镇企业必须具有风险与收益意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细微、周密的工作(如概率系统等数学方法),绕过风险,分散风险,使损失最小,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来增加和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

6、管理决策观念。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要人、财、物由国家供应,企业生产产品由国家包销,企业实现利润全部上交,理财者不过是企业财产的“保管员”而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本质上要求其人、财、物、产、销自主,需要理财者回归企业,同所在企业溶为一体,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当好厂长经理的参谋助手。比如,参与企业经营目标决策。在市场经济中,由独家经营变为多家经营同一产品,竞争激烈,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企业必须对经营目标进行决策。理财人员应积极参与市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运用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从经济效益上进行测算、论证,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供厂长经理。又如,参与企业资金筹集与运用决策,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活动理财人员应根据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与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结构,以便既能稳定财务状况,又能提高盈利能力。合理安排企业资金运用,以提高资金的综合收益水平。再如参与成本控制及分配决策。降低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途径。理财人员参与价值式程流动,制定标准成本,以控制成本的发生和成本的降低。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是一个最敏感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理财者应参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形成,承包指标,考核方法与分配方案的制定,建立健全各职能科室的核算制度,使之与内部经济责任紧密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7、理财工作即创造财富的观念。应该承认,西藏乡镇企业的广大理财人员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某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因此,目前西藏乡镇企业的理财思想和方法还比较落后,其职能并未能得到充分展示;一些人也忽视理财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视理财为雕虫小技,无学识可言。理财工作者成为“小气”的代名词,理财工作创造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理财不被重视的深层原因是理财工作不创造财富的观念所致。这是一种误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理财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搞商品经济,就要讲市场运作,讲究经济效益,讲究成本利润,讲究公平交易,平等竞争,而这一切都和理财工作分不开。理财工作者根据其所掌握的财务资料,不但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可以控制成本的发生,减少浪费,可以通过观测,为企业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筹集资金时,比较不同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选择耗费成本最小的方案;产品生产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成本,控制生产成本的发生;产品销售时,通过市场预测,制定科学的销售价格,选择适当的销售方式。可见,理财工作绝不是简单的写写算算,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增加利润,创造财富。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除了采取各种可行措施和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理财管理的水平外,更要在思想上摆脱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积极理财,讲求效益,理财工作创造企业财富的新观念。

篇4

造成企业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制度根源、科技根源、观念根源等,观念问题是首要的制约因素。人是制度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是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和运用者,是企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者,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如果人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必然导致行为的非理性化。当前,在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上,人们的思维方式一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的对象,由追求“天人合一”的协调转变到实现“人定胜天”的目的。在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上,仅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认识其价值与功能,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进行资源配置;“资源大国”意识比较严重,缺少忧患意识。这些已成为制约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要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观念创新。

一、企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和谐伦理。即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彻底转变过去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物的无知观念,注意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二是统筹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的关系,在资源环境利用问题上,不能牺牲其他地区或其他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而换取本地区或本集团的发展。应当在考虑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适当克制对企业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而追求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此,需处理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原料集中产地和深加工工业集中地区、内地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工业中心城市与其受污染的周围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较好与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大江大河的上游、中游、下游和三角洲地区、先富起来的阶层和相对贫困的阶层、来华投资的外商同其所在公司职工、国有企业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之间等十个方面的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是每一代人在发展企业经济和耗用资源环境时,都既要考虑当代人的眼前利益,又要着眼于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使今世的经济发展也着眼于后世的经济发展,为后世代的生存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环境,绝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片面追求当代人的发展。

二、自然资源价值观念的更新

要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经济、环境、生态三个角度全面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与功能:一是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与功能。表现为自然资源是存在于生态系统(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劳动和生产工具转变为产品(或商品)的物质资源(或叫生产要素)。二是自然资源具有环境价值与功能。即自然资源还是一种能净化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的环境资源。正是自然资源的环境功能,才使自然资源的经济功能得以延续,否则自然资源的经济功能就会被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功能创造财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所摧毁。三是自然资源具有生命支持功能,即存在价值。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部分(有机的、无机的)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构成生命存在与发展的环境,称为生命支持功能,这个功能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无论人类多么能干,都不能违背大自然法则,都无法改变自己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事实,没有自然资源构成的生命支持功能就无法生存。自然资源的三大功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自然资源的存在价值,它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便无从谈起。

三、企业一定要树立全球观念

篇5

然而,理性地看,奇迹并不存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早在1994年就认为,东亚奇迹完全可以归功于劳动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大幅度投入,而不是因为生产力的提升。纵观中国建国六十年经济历史,我们的"奇迹"首先来自1978年之前计划经济所造成的物质极大短缺,导致市场机会无处不在,企业不必形成核心价值理念、独特的专利技术、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甚至不需要太在意产品质量,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客户无处不在。

随着产品的逐渐丰富,简单生产的道路开始变窄。企业对此的应对之策应当是产品升级换代,以优质产品取胜,进而取得实质性的竞争优势,同时带动整个产业升级;另外一条路是通过流程创新和新技术应用降低生产成本,以价格取胜。同是以廉价起家的戴尔,其在简化流程方面的专利至今已多达数百项。但此时的中国企业放弃了产品升级和新技术开发与流程创新,而是以充分利用计划经济时代释放出的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这种方式在当时无可厚非,流程创新、新技术开发均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而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至少在表面上达到同样效果。

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中国企业开始着手"营销"。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的一个特点,营销的本质是以此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必要的手段,使消费者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得企业及产品信息,从而为自身的购买与消费做出有效抉择。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是营销的重点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升级的基础。然而,中国企业此时的营销,不是着重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而是看准了消费者信息匮乏这一特点,玩起"概念"营销,开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此前不知营销为何物的中国消费者对此毫无抵御能力。因此,中国企业似乎只需恪守"广告轰炸+低成本制造"模式,就无往而不胜了。

随着物质极大丰富,短缺经济已经过渡成丰饶经济。似乎无止境的廉价劳动力开始短缺,日渐精明的消费者对广告轰炸也开始麻木。习惯了老套路的中国企业,面对这种状况开始显得笨拙无力。2008年,政府集中出台劳工保护、环境保护等政策。前期已基本丧失技术优势与客户服务优势的众多中国企业顿时陷入了窘境。

与此同时,由于沿用以前成功模式而造成的大量低层次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致使中国产品大量过剩。更重要的是,面对国门大开后蜂拥而入的西方同类商品,国货显得越来越不入消费者的"法眼"。国内消费占国民经济比重持续下滑,"出口创汇"成为这些过剩产品唯一出路。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及西方经济持续繁荣近20年从另一个侧面成就了中国奇迹,使得众多中国企业能够在国内市场日渐停滞的情况下持续沿用短缺经济时期的成功模式的话,那么,2008年的西方金融风暴就成了众多中国企业创新惰性的终结。

篇6

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日益普及,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必须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和谐管理模式,通过企业内、外关系―企业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及公众之间诸关系的协调,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促使企业取得效率和效果的和谐。因而,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活动之一的营销活动也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战略模式―和谐营销,使企业在实施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在兼顾企业及其所处的内、外环境中的一切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企业、 社会、自然环境的长期最佳利益。

一、和谐营销理念的内涵剖析

近年来,环境恶化加剧、资源日益短缺、人口迅速膨胀、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的不的频繁出现以及社会服务被忽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短视行为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不和谐营销,不但损害了顾客、消费团体的利益也损害了组织的自身利益。企业盲目追求扩张的简单营销仅仅着眼于顾客短期利益,忽视顾客长期利益,导致了大量的资源被损耗、环境被污染、社会生态和谐被破坏。大多数企业在营销战略制定上趋于片面化、短期化,认为竞争是惟一的,主要依靠价格战、广告战等。因此,传统营销观念越来越受到挑战,21世纪的现代企业应该树立和谐营销战略,坚持采取可持续的营销模式。和谐,意味着相互依赖,提供他人所需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求,实现自身的目标。席酉民教授于1989年出版的专著《和谐理论与战略》中,强调了“和谐”的概念;在此,我们将其强调并应用于营销管理中。如果说营销是供求双方的沟通,那么,和谐营销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和谐态)的过程。称之为战略,则体现其全局性、长期性和统领性的特征。和谐营销就是企业肩负社会责任,以追求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为目的,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构建与参与各方的和谐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目标,从而形成兼顾企业、顾客、社会和其它伙伴各方利益的营销模式。同时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员工、政府机构以及公众互动作用,寻求利益结构和谐、竞争优势和谐的过程。和谐营销是在继承传统营销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坚持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强调社会责任感,注重引导顾客需求,用系统和谐的方法处理内外环境中的一切因素。所以,企业在营销战略的制定上,既要坚持竞争又要提倡合作,追求共生共赢目标的实现。特别的,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营销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企业和谐营销战略构建的基本思路

现代企业发展的潮流就是努力成为“和谐企业”。所谓和谐企业实质是通过调整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股东、员工、竞争者、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企业与利益各方之间和睦相处、公平公正、相互促进的关系。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企业利益方只有企业的股东和员工,按照和谐的理想这是不完整的。在现代营销中,企业应以新的思想、伦理和文化为基础,充分认识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股东、员工、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媒体、社会公众等。现代企业要构筑“和谐”营销,必须坚持诚信、公平、公正,合理处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1.构建企业与环境、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树立绿色营销观

过去,企业在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单纯为了市场高度膨胀的需求进行生产,无视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益损耗和枯竭,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不和谐。而绿色营销观念正是在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不能解决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矛盾时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它强调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倡导环保意识,协调好需求、环境、资源和企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企业持续经营的目标。绿色营销的目标和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相一致的:绿色营销要求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协调好经济效益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树立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资源,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使人类拥有更好的身心健康。因此和谐营销战略的贯彻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构建和谐营销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2.实现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和谐

(1)尊重员工,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营销团队

企业应积极开展内部营销,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应坚持“和谐”的思想,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企业应树立员工至上理念,营造学习氛围,不断开发和培养员工的技能,积极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绩效、团队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的统一。通过忠诚的员工坚定不移地执行企业使命和战略,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能正确处理顾客、社会、竞争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以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坚持顾客导向,积极引导顾客并不断满足顾客需求

顾客是企业的“上帝”,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一定要处理好与顾客,以及广大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近几年企业与消费者冲突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消费权益保护与过度刺激消费;企业侵害消费者利益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也要树立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维护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切实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应以“顾客为中心”,坚持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坚持顾客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应致力于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企业应通过宣传和教育以及营销沟通等,帮助顾客树立绿色消费的意识,帮助顾客认识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将顾客的需求引向可持续消费的产品和服务。

(3)坚持竞争与合作并存,追求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竞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规律,商业竞争是有目的的活动。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竞争也不意味着“你争我夺”、“打败对手”,而意味着自我超越,基于现实,科学谋划企业的未来。要实现企业与竞争者的和谐,企业必须以自律为基础,以道德和法律约束为基本手段。具体地说:一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重视公平交易,不打击、排斥竞争者;二要坚持平等原则,促进企业与竞争者之间从对立到合作,避免两败俱伤;三是坚持互利互惠,实现企业之间的双赢;四是通过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胜人自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现代经济呈现出市场需求动态差异化、技术复合化、生产柔性化的发展趋势。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坚持在竞争的同时提倡合作,既把竞争者当对手看待,又把竞争者当朋友看待。企业在竞争与合作的反复循环发展中,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创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坚持系统化管理,强调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和谐

企业实施和谐营销战略,主要要发挥企业资源的协同作用。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必须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整合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将顾客意识贯穿于首位一体化的业务流程。企业应强化营销活动的协调与统一,使企业的营销能力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尤其是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组合战略随着环境的变化能及时调整相匹配,使企业始终处在和谐的环境中。

由于现代营销活动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互动的过程,正确处理和维护企业与这些组织及个人的和谐关系是现代企业营销的核心,因此企业与相关组织及个人相互沟通和互动就成了现代营销的新焦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营销组合的重心在于如何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在这里,市场营销组合是一种面向各方关系相互间的动态组合。其中任何一个方向的变化都会牵动其它组合关系的变化。因此,以互动为中心的动态营销组合模式是一个扩大了的、开放的、动态的、互动的、营销组合,同时更是一种整体的、和谐的战略模式;它要求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组合时必须具有全局观和长期性思想,以便能从战略的角度把握现代营销组合理念。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构成市场营销组合的各因素是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因此,互动的市场营销组合真正重要的含义就在于它们的互动、合理和和谐,即把企业的内部因素置于与外部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环境之中,组合成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方案。总之,这种和谐营销战略模式既不是简单地以卖方为中心,也不是单纯地以买方为中心,而是以双方的互动为中心,形成各方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赢利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企业实施和谐营销战略的出发点

和谐营销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长期的利益。因此,企业更多的是强调合作与互动,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在顾客、员工、供应商方面以让渡价值最大化、赢得忠诚为目标,在公众、政府机构方面以获得满意为使命,在竞争对手方面以提倡合作、建立信任为方针。首先,企业按照营销理论中的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然后选择企业总体战略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企业目标市场。企业在确定方向和目标市场时,应当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兼顾社会责任和社会利益,比较权衡定位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定位是否和谐;如果定位不和谐,企业应该及时进行调整,重新进行定位。其次,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环境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及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与威胁进行SWOT分析,确立企业现在究竟处于何处,分析企业的目标市场选择是否量力而行。再次,企业应当制定能达到目标地的战略和策略,这些战略和策略必须围绕企业目标市场进行,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员工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供应商在配套时的互惠互利,终极目标是赢得这三者的忠诚并不断提升其忠诚度。同时,企业的战略和策略选择必须考虑到公众和政府机构的利益,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不能以牺牲社会公众的长期利益为代价,必须符合政府的法律和法规,终极目标是赢得这两方面力量的满意。在竞争战略的选择上,企业应与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双方建立信任级关系。最后,企业围绕目标市场的战略和策略进行实施和控制,借鉴和谐管理思想,重点做好营销组织结构的设计,营销决策的柔性化,营销的迅速响应,营销核心能力的培育,从而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席酉民韩巍尚玉钒: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理论的概念、原则及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3(4)

[2]曹学:现代企业的和谐营销战略[J].理论界,2005(11)

篇7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是对现代历史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概括,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管理理念

1.科学发展观决定了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必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当代社会发展中人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的必然反映,也是对过去片面发展观所付出代价反思的结果。它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仅要加速发展经济、建立物质富裕的社会,也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以促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实现人在经济物质领域的需求,更要重视、实现人的政治、文化、精神、 社会等诸多领域中的需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价值目标。同时,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基础,它突破了原有企业管理理念的局限,确立了企业管理理论的本质特征和价值目标,规范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管理必须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从而决定了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必然。

2.科学发展观决定了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基本内涵

西方管理实践的发展表明,以西方为代表的人类管理理论一直将人的问题置于重要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等人以“经济人”为理论前提创立了古典管理理论,实现了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后,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前提,注重在管理中对人的关注,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古典管理论;而“管理丛林”时代及至21世纪的各个管理学派,以“自我实现人”、“复杂人”、“观念人”为理论前提,都更多地关注了管理中人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更多地是从政治范畴审视人的地位与作用。在严格意义的企业管理中,管理主要以物为中心,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对于西方的管理理论,以及对人的关注一般予以排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企业管理理念开始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和变革,但这种创新和变革还未真正将人作为管理活动中首要和基本的对象。而对于西方管理理论及其人本管理的借鉴,又因为管理理论的二重性而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且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也决定了西方管理理论无法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思想基础。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得企业管理创新获得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基本内涵。企业管理的宗旨是运用科学方法、合理配置相关资源,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生产经营产品,并获取最大盈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实现管理宗旨,必须突破企业自身封闭的系统,面向和依赖市场。因为市场是交换关系的总和,只有经由这种交换关系,使劳动产品成为商品进入消费领域,企业才可以由让渡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并获得盈利。由此可以发现,这种市场的商品交换关系,涉及着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商品消费者两个方面,而且只有劳动产品作为商品为消费者认同和接受,完成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企业才获得盈利,达到生产经营劳动产品的目的。以科学发展观观照企业管理过程,决定了企业管理首要和基本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满足消费的需要者,实现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企业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将颠覆 “以物为本”的传统管理观念,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产品的审美价值

1.劳动产品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把握市场交换关系中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的特性,开发、生产、销售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能充分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产品,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其中,审美价值作为劳动产品的重要属性是必然涉及到的问题。

劳动产品是人类劳动生产实践的结果。而人类的劳动生产,从来都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统一,单纯和绝对的物质生产从来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是以社会属性为本质的类的存在物,不仅有物质生存的肉体需要,而且还有意识和思维,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从本质上讲,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是为了满足人的包括精神需要在内的需求而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展开和发挥自己肉体和精神的本质力量;而人在享用劳动产品时,就不只是享用其物质功利,还要得到精神和情感的享用,由是而得到需求的全面满足。人类面对劳动产品,不仅只有生理的、实用功利的物质需要,还会生发强烈的精神――审美价值的需求。固然,劳动产品的实用功利价值是审美价值的基础,并且往往先于审美价值为人发现,人类首先以实用功利的观点,要求产品具有一定的功能、内容和质量。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必然会在实用功利基础上,生发对于产品的精神和审美的需求,并且要用这种需求苛求产品具有完备的结构、功能和形象,要求产品外在感性形式美的丰富。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发展,劳动产品越丰富,人的需求也越是丰富,人对于劳动产品的精神的、审美的需求也就会越加强烈,由此导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日趋转向对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的满足,导致企业管理日趋关注人的需求与发展。

2.人的需要与人本管理

篇8

一、引言

近年来,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成为各个企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企业逐渐把服务青年、凝聚青年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引导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与企业共同成长。

二、新时代青年职工的特点

青年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青年思想工作,引领青年发挥自身作用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当前企业新时代青年员工的诉求和特点。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青年员工队伍总体而言思想积极向上,带来的机遇;二是青年员工思想活跃,观念新颖,强调在工作中的主动权,自我调节能力强,自由民主意识普遍强烈;三是非常重视自身才能的展示和价值的体现,希望得到社会认可。

因此,我们要根据上述新时代青年员工的特点,实现青年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就必须坚持下述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二是循序渐进。按照中央共青团改革的方案,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青年员工系统地掌握技术技能,从而实现稳步提升和平稳发展。三是实事求是,按照新时代青年的特点,创造性开展接地狻⒂心谌莸那嗄旯ぷ鳎要按照青年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三、加强青年职工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青年员工队伍结构多样,人员综合素质不一,文化程度不同,工作表现也因人而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企业青年员工思想工作。

第一是强化思想理念教育。企业要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责,青年员工积极参与,根据青年员工的个体差异,为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搭建人人参与的平台。引导青年员工正确处理好企业与个人、个人与全局,让青年职工深度参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共同参与企业的共建共享。

第二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实施个性化管理,坚持人文情怀化。以人性化管点燃年轻职工的兴奋点,进而有效发挥青职工的积极性,提升青年职工的创造性,在自我超越中实现职工能力的提升,同时增强企业认同感。另一方面要为青年职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靠政策吸引人才,靠待遇激励人才,靠实力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年轻人才的创造潜能,为企业“共建高尊旗”注入不竭的动力。完善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要构建“规范”的企业文化,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地修订、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确立制度的权威性,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

第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要强化岗前教育。第一时间让青年员工了解企业状况,岗前教育各个阶段各种材料准备充分可以为青年员工展示企业良好形象,同时提振青年员工的信心。二是要建立人才信息库。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现阶段及未来所需的人才情况,做出招聘计划表,通过互联网、招聘会、报刊招聘广告、企业内部青年员工推荐等方式收集人才信息。四是要开展好“导师带徒”和“青蓝”计划。企业为每位青年员工选配业务技术骨干进行“导师带徒”,严格落实签订导师带徒计划,加强过程考核,为青年人才培养提速。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企业制定“青蓝”计划,“青蓝计划”运用现代人力资源颜色管理思路,利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人才数据库软件,对不同人才类别采用“绿、橙、红、蓝、紫”视觉色彩进行识别、甄选、入库,对应青年员工人才、初级技术人才、骨干技术人才、中层管理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今后,集团公司及公司选人用人、干部后备、评优评先、深造培训等,原则上从“青蓝计划”后备人才中择优选用。

第四是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的作用。共青团引导青年在生产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同时积极开展适合青年,具有时代特征的特色活动,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青年服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团委需要创新工作方法,使团委工作深入人心。

篇9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快,石油企业也逐步走向市场,同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更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压力,出现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新方向。如何优化石油企业管理,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是亟待解决的任务,其关键还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创新。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其实就是要结合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石油企业管理模式。本文针对我国石油企业管理现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关于石油企业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在今天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理念,其强调的重点在于经济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但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仍旧需要长时间的尝试与探索。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却不等同,而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不是不能调和的矛盾。对于石油企业来讲,如何实现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方法除了在生产方面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清洁生产之外,在管理上还应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调配。通过不断改善管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消除污染,从而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二、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关于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1)创新意识不强

整体而言,我国石油企业管理队伍的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创新经验,加上社会变化万千,管理队伍的技术知识不能适应这种社会变化的需求,达不到创新的要求。其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创新的理念,许多工作人员仍是抱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态度,对创新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2)参与主体狭窄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中,参与管理创新的人员主要是以管理专业为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知识的专业操作人员很少,造成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工作的展开。

(3)创新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当前的石油企业创新重点仅仅在于企业内部某些单一的领域内,没有将创新引入整个石油企业中,不能从根本上形成固定的管理创新制度。加上创新经验的缺乏,在创新方法上主要借鉴其他行业的创新方式,不具有独创特色。与其他具有先进管理的西方石油国家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缺乏灵活性。另外,创新能力不足,其实效性不强,严重阻碍了石油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中,难以适应具有激烈竞争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加之管理层只是重点强调技术创新,忽略了管理创新,难以形成管理创新的氛围。其表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石油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受其长时间的影响,大部分企业没有彻底地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企业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机构繁杂庞大,责任不明确,不能实现高度统一。加上人力资源利用的矛盾突出,各部门之间缺乏强有力的联系纽带,这些都制约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不灵活

管理机制不灵活主要表现在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管理创新部门多为行政部门,多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办事。这就造成被动的多余主动,制约了员工的积极性。另外,在创新上只是强调口号,实际工作落实得较少。

(3)员工思想意识问题

在石油企业中,员工普遍存在这样的思想:进入石油企业便是抓住了铁饭碗。市场竞争意识、改革意识不够强,认为企业就会包办员工的一切,根本没有树立危机意识,过于安于现状。

三、关于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1、管理思想上的创新

无论何种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前提便是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创新,员工是石油企业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内部加速人才的合理流动,拥有创新人才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石油企业的管理思想创新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创新经营目标,如今石油企业的社会性日益突出,这加大了石油企业在社会上的责任,所以,石油企业必须全面调整自己的经营目标。同追求最大化利润的传统企业相比,现代的石油企业经营目标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是战略目标的创新,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与企业实行合作、达成多赢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再次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人本思想、实施人力成本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这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

2、创新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是适应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石油企业进行重组改革后,其性质已成为股份制企业,在经济和行政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3、创新管理方法

随着竞争逐渐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我国石油企业除了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发展之外,还可以利用与他国合作的机遇,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自身。同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石油企业也提供了新的管理方式,石油企业只有根据这些变化,依靠技术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只有在充分认识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现状及问题之后,才能深入了解管理创新对石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石油企业自身特点,融合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定能找到我国石油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篇10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且各方面彼此关联,需要全盘考虑。篇幅所限,本文将主要围绕“技术创新”进行论述,希望能为全国线缆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一些经验。

技术创新是线缆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发展战略,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拥有知识产权的革命性的技术,获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投入是保证、机制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唯有通过成熟的技术逐步产业化并不断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才能让持续研发的新产品进军市场前沿,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远东电缆为例,公司投入巨资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对科研项目累计投入数亿元科研经费,使得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速度进一步加快,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为企业产品抢占国际领先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推动了行业的整体科研水平。此外,远东电缆积极搭建自主创新平台,组建电缆研究所,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并建成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以确保产品从设计到批量生产的整个流程都能达到高标准。远东先后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将高层次人才与公司的实际科研课题相结合,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吸纳和转化国内外的最新线缆技术,始终保持远东产品和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强劲的实力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

坚持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线缆企业须建立并不断升级电子商务平台及模式,整合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以“轻资产、平台化、全球化”为路径,做优做强电线电缆产业。远东电缆在全球首创“一网两平台”模式(即全球电缆行业门户网站“电缆网”,全球首个电缆交易平台“电缆买卖宝”,全球首个电缆材料交易平台“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有效促进了电缆全产业链、信息产业、物流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发展。通过“电缆网”为业内提供全面、及时、专业的信息资讯,分享资源,促进互动,推动全产业发展;通过“电缆买卖宝”为用户的短段电缆需求、库存电缆调剂、电缆附件配置提供信息、交易、物流、金融等快捷服务,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库存滞留和浪费,增强线缆企业之间的商务沟通,并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诚信交流;通过“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有效提升现货商品流通,合理配置资源,衔接产需、调剂供求,促进信息产业、物料产业、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有了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技术创新才能向前推进,创新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得以实现。企业创新,须坚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引进人才方面,不唯学历论,注重人才的实际技能和发展潜力,为企业招徕英才,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尊重、鼓励员工的能力和创造力,人尽其才并着重内部培养,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的价值,这是维持企业人才队伍稳定的内在动力。同时,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学习型企业,通过企业内训、外派培训及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创新不仅是企业提升效益的重要引擎,而且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电线电缆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活力源泉。我们应通过创新加快线缆行业从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现代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国元.《企业创新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篇11

传统的质量管理仅仅局限于技术管理,并没有强调质量与基本经济目标的联系,导致企业的发展不平衡。要跟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前进脚步,必须在不断地发展中找出适应企业自身经济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制定创新、合理的质量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发展进步,不落后于其他市场竞争者,走在社会市场的前方。

1.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企业质量管理已经从质量检验阶段,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企业管理的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依据实际现状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理念,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新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而且,检验把关仍然是许多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在质量管理发展的浪潮中,企业质量管理借鉴其他管理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也在探索中不断的寻求对自我认识、定位和管理的突破。

1.2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质量的同时,企业却越来越缺乏突破现有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探索热情。我国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以检验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由于质量管理的检验过程中人员因素的不稳定性,企业质量控制的严格性和有效性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1.3企业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的质量认证是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下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优于多种原因造成。企业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企业的产品的质量问题和顾客所反应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经济效益也没有显著的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革新方法缺乏持久性,没有做到长期坚持运行。质量管理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层面,没有全面的协调发展。

2.树立企业质量管理的新理念

2.1以质量发展进步为核心

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经济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迅速进步的现代社会,在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造以质量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理念,创新全球化市场,将质量与科技严谨的结合起来,深入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与质量水平。

2.2以顾客为先,开拓企业广阔前景

随着企业质量管理的环境、内容的不断变化发展,追求顾客满意和信赖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创新理念,顾客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与决定因素。顾客的认可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前进动力,是企业长期长远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与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必须围绕顾客为中心进行,并由顾客参与其中。企业随时关注顾客的需求和心理动态变化,打造顾客满意的产品与服务,为企业开拓长远的发展前景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诸多企业管理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灵魂,企业应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企业只有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才能推动企业的质量和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企业应当尽快转变质量管理理念,强化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精神支柱,提升企业管理文化,可以有效地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树立企业文化精神,激发企业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的理念不断创新进步,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3.1发挥企业最佳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的质量管理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在质量管理理念与技术创新为前提发展的今天,必须创造出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的质量管理水准,不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速度,发挥企业自身的最佳质量管理水平。

3.2以企业技术发展为核心

企业要发展,过硬的技术是关键,技术实力是让顾客满意、信服的最佳武器。结合社会市场的发展趋势,了解市场发展动向,随时准备革新创造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引进最先进、高科的技术设备,为企业的技术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好充分准备。

3.3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把握企业质量管理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完善企业质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明确提高和改善企业质量,迅速提高企业在全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动企业质量管理的深入实施和快速前进,相对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就自然而然的相对发展。

4.结语

企业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对质量管理给予重视,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发展的规章制度,创新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认清发展前进的方向,以顾客为先,创造企业长远发展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朱业霞.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5):64-65.

[2]李海燕.浅谈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如何突破传统改进[J].创新活力.2010(6):279.

篇12

一、要从实际出发,突出企业特色 要使创新创效落到实处,求得实效,企业团组织必须从实际出发,在企业最需要解决的环节入手,突出自己的特色,我们重点抓了“四个结合”:一是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我们研究本企业的实际状况,从解决企业最紧迫的问题来开展创新创效工作。通过技术创新改善工艺流程,发展生产力;通过管理创新挖潜提效,降低成本;通过营销创新拓宽市场,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服务创新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人际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