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7 09:04: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3-0051-02

1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处于人员伤亡事故多发状态,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人数长期位居我国生产性行业第二位。

1.1我国建筑施工的特点

我国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生产的流动性及受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多促使建筑施工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连续性、分工性、露天高处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等热点,从而要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面广、具有动态性、协调性与严谨性。

1.2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中伤亡事故多发

从我国伤亡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看,近年来,虽然总体施工伤亡事故和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年均死亡数仍然有千人左右。

1.3我国施工项目事故类别多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基本划分为高处坠落事故、施工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和机具伤害事故五大类别。

1.4我国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建筑行业中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不仅在我国形式严峻,而且在发达国家依然很突出。从事故发生类型与特点来看,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一致性。

2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隐患的因素

在我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其根本在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问题严重,部分原因在于施工项目自身特点。

2.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缺乏严密性,落实不到位

工程建设主体的安全责任难以有效落实,而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不好操作。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责任不够明确,责任不能到人,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到位。

2.2安全投入不足,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未制定出完善高效的应急预案

一些施工单位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厚此薄彼,对安全进行投入不多,甚至挪用挤占安全生产费用以减少生产成本,使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更新和保养,安全人员得不到教育和培训,造成安全隐患居高不下,时有发生。此外,缺少必要的训练和救援设备,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应对。

2.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尚未有效全面展开

安全生产方法缺乏多样化与有效性,局限于安全制度书面规定,不能真正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实际管理中,个别监督执法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有的甚至,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对事故隐患查处不力, 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埋下了隐患是种子。

2.4建筑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未形成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随着建筑施工生产的发展,日益暴露出不少缺陷和问题。具体适用到施工阶段的法规太少,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且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容易造成相互扯皮与无人管理。

2.5建筑本身特点、施工人员安全观念薄弱以及相关环境因素

造成建筑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的高空、露天、劳动力密集型、复杂性有关,受气候、温度、地形条件影响,还与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劳动者文化素质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滞后、施工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3 加强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3.1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将其落实到实处

建立安全责任制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需将重点放在安全责任的落实上,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针对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注重并进行全面检查,实施奖惩制度,进行认真总结,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2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转变管理者错误理念,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使其明确安全责任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从而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加大安全投入,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3.3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政府与社会监督力度,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的追究力度,管理者应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确定可行性方案,从而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3.4规范相应制度,完善相关法规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并积极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治理,提高事故防范的能力。

3.5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培训。注重安全教育的实效,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保证,提高施工质量,进而提高施工总体安全水平。

4 结论

施工中的安全维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关乎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并关系到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大局。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我国目前施工中首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只有坚持安全生产与工程效益并重,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人民的生命与国家财产安全,进而为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蒋忠伟.建筑施工与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张宇.建筑市场安全施工调查分析[M].建筑科技出版社,2007.

篇2

中途分类号: TQ6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规模建筑生产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安全管理必须做到科学化、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建筑工程安全问题我们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前做好对建筑工程安全的预防工作。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大、事故发生频繁、危险性系数高的行业,建筑工程十分复杂,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多个主体、很多环节,也会消耗大量的物资,需要各种各样施工活动的参与。建筑工程施工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各种影响因素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位置是固定的,体积较大,各个项目的地点不同,不具有规范化生产工艺、固定的流水线、先进的检测技术、稳定的生产条件、成套的生产设备,所以,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着施工安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重大问题。例如,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微小变化、机械设备的磨损或者环境的微小波动,都可能引起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安全事故。一旦建筑工程建成以后,才发现一些安全隐患,但是却无法像在施工中那样去拆卸产品、解体更换配件,也无法进行“包换”、“退款”。

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存在安全的隐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体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特点

1、死亡人数较多

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中伤亡事故多发。从我国近年来的伤亡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看,最近这几年,虽然建筑施工总体施工伤亡事故和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年均死亡数仍然有近千人左右。

2、我国施工项目事故类别多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基本划分为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施工坍塌事故、触电事故和机具伤害事故五大类别。

3、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建筑行业中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不仅在我国形式严峻,而且在发达国家依然很突出。从事故发生类型与特点来看,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一致性。

三、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大都是露天和高空作业, 而且还是多种工种交叉作业,而且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工程又很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其他工作单位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具体来说,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的自身特点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周期较长,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过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就容易引发工作人员的安全事故。再有就是建筑工程企业方面的问题,如某些建筑工程企业的安全设施不够齐全,不能保证施工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再有就是建筑商只顾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而忽略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培训。这些问题就给建筑工程安全带来了隐患。

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能够具体适用到施工阶段的法规太少,而且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随着建筑施工生产的发展,日益暴露出很多缺陷和问题,而且与此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且多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容易造成无人管理。

安全生产方法缺乏多样化与有效性,局限于安全制度书面规定,不能切实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实际管理中,个别执法监督人员的思想素质不高,导致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有的监管人员甚至,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对事故隐患查处不力,这些现象都埋下了种种不良隐患。

3、承包商利润问题

建筑工程的承包商因为利润问题,从中减少对施工人员安全保护的资金,最终导致建筑商拿不出资金来对施工人员安全保护的资金,而导致这因素的原因有:第一、低价投标。各个工程承包企业为了拿到项目,竞相压低报价,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投标。第二、分包转包。实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工程,由于总承包商和中间承包商层层分包,层层收取管理费,大大压缩了一线施工队伍的利润空间。第三、业主欠工程款项。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十分普遍。第四、工期得不到保障。很多私人业主为了投资项目尽早竣工,经常无理要求承包商压缩工期,迫使承包商日夜赶工。合理的工期得不到保障,建筑工人超负荷工作、疲劳作业,必然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4、外界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以季节气候的角度出发,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的工期都是一年,甚至几年,这样一来,不同的季节就会对工程和相应的施工作业人员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多风、多雨和过热、过冷的气候。以施工人员的角度出发,要特别注意农忙时段与疲劳时段,对于这些时段施工人员的精神特点与精力进行综合考虑,并具有针对性的实施安全管理。

四、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与目标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工程施工需要遵循安全施工,人人有责的原则,制定完善的安全责任与目标体系,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指标。安全管理目标确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层层分解与落实,在各个环节和岗位都制定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目标,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宣传以及安全培训等环节应当承担的责任,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与综合素质。

2、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培训。在培训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培训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和阶梯性,并借助一些奖罚制度来激励员工的学习欲望,确保安全培训的效果和有效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满足工程安全施工的需求。注重安全教育的实效,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保证,提高施工质量,进而提高施工总体安全水平。只要有效做好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 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以及其他安全隐患的控制能力,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水平。

3、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建筑工程的承包商和建筑商应该密切配合,建立建筑工程安全预警机制,来达到对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目的,第一我们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部分进行安全评估,对施工的管理人员下达安全预警报告,让管理人员能够认识到建筑工程的哪方面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力度。第二,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应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流动监测,时刻关注着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同时加强政府与社会监督力度,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的追究力度,管理者应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确定可行性方案,从而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4、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确保建筑工程优质、高效施工的前提下,应当制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规定建筑工程的主要管理工作及其各个环节的施工内容,还要制定一套约束施工行为、组织施工活动的相关规范,并结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需要,及时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责任的划分,明确各职能部门 !相关领导及其施工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全面地开展和实施。此外,为了避免安全管理制度的流于形式,或者出现安全监管上空白,需要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中进行不断的完善,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先进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需要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行认真落实,认真遵守安全法规的规定进行安全生产, 同时采取多样化的现场施工监督管理手段,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运行,对安全管理的责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与落实,重视安全标准与安全规范的约束作用,强化安全监督与检查,才能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Construction is a very complicated process, many dangerous source, prone to security issues. Therefore,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we mus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perations staff safety awareness and quality, build perfec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measures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安全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行生产至关重要。保证安全生产,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当前形势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泛,如工作面分散,涉及工种多,人员多,项目功能也不尽相同,工程环境千差万别等。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的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形作业有关,还与近来年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施工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1.1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业虽已形成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三级格局,但结构不尽合理,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资质体系尚未形成。建筑市场较为混乱,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不健全,跟上不形热发展的需机,对安全事故查处不利。

1.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安全观念,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领导者的安全观念强,就会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工程安全性就好。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安全操作水平,就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自觉抵制违章作业及冒险施工。因此,保证施工的安全首先要考虑到人的因素,人是施工工程的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涉及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他们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决定因素。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领导忽视安全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是屡见不鲜的。

1.3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

1.3.1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与施工安全相关材料的质量是安全施工的基础,材料不合格,安全就难以保证。由于建筑施工中所需的与安全有关的材料种类较多,用量较大,采取全数检查难于实现的,但采用抽检的方法,往往又会产生遗漏。加之有些承包商在工程中标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按安全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监理人员对进场的材料控制不严或未按有关规定对应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复试的材料不进行复试,致使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程施工中,留下了安全隐患。例如,塔机吊构失灵,吊斗失控落下,砸伤地面施工人员,塔臂组装螺栓强度不够,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断,造成塔臂失控,扯断钢萦落下,砸伤地下工作人员。

1.3.2施工机械的质量对安全的影响很大,由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施工机械的种类多,流动性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查的方法往往会产生遗漏。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不到位,重使用,轻管理,导致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加之部分安装人员素质不高,不按安装技术规程进行安装,使安装质量得不到保证,留下了安全隐患。

1.4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工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和施工组织设计。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安全施工方案,不能严格执行,不注意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了问题才去处理,影响了工程的施工安全。例如:非机械动力工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非电工乱拉扯电线,不通过漏电开关,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并不起作用,造成触电身亡;电工在接线时,不将电闸关闭,带电操作,造成触电身亡;民工不戴安全帽,穿拖鞋上脚手架进行操作作业,不小心失足,造成坠落死亡;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高空拆架拆模,架杆、模板往地上扔,扔不下就用脚踹,脚蹬空随之坠落;为抢工程进度,进行大规模施工,强令民工连续作业,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死亡。以上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的行为往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屡见不鲜,导致工程施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2.1规范制度,完善相应法规

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一个项目,严禁违法法宝、超越承包和违法分包等现象。严格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保证其有效实施;建立事故危险源档案,发现安全隐患,制定有效措施,定期整改。对于“三类人员”不到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招投标手续;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按相应规定扣减商务标书分值;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企业,酌情给予暂停投标或降低资质等级处分。

2.2规范监理行为,开展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规范监理行为,强化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理人员的质量安全行为。首先,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决策人要重视安全标准化工作;其次,要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再次,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标准管理体系。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各种规定设置合适的安全生产标准机构和人员,并根据施工条件、气候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施工标准和制度。

2.3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监理的程序、内容和标准,统一安全监理资料,不断规范安全监理行为,提高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水平,使监理人员安全监理意识到位、能力到位、监督到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一线人员的素质。狠抓基础工作,要抓好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不定期进行员工施工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知法、懂法、用法。特别是对特殊工种要针对建筑行业特点进行专门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2.4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

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一条重要的且行之有效的措施。近些年来,为预防建筑施工工地触电事故,采用最先进最安全的电线管路通道,都起到积极作用。淘汰有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采用自升式吊车、铁木跳板,对于防预起重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条件,使建筑施工作业事故从根本上降低。

3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及各项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遏制特重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建筑安全生产局面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篇4

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现状

1.1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管理存在错误认识。

在许多建筑企业中,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工作主要是企业质安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事,认为提高安全标准必然会增加工程造价。此外企业对施工安全认识不完整,不科学。片面认为建筑产品的最低使用年限一般都在50年以上,工程质量的好坏是起决定性的,而施工安全只是一种现场的、短期的、事中发生的,只要项目工程竣工,安全问题就自然消失了。

1.2 注重安全制度书面规定,轻视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许多施工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施工安全的各项措施、承诺,均符合招投标程序与甲方要求就行了,而对现场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只要应付一下,不出事就行了。此外有些企业认为安全员在施工现场检查、监督,总是在挑毛病,错误地认为安全隐患的整改只会延误工期,耽误进度,因此安全隐患的整改是被动的应付。

1.3 安全管理制度培训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比较滞后,导致大多数人未经培训就上岗。有的工地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资料虽然齐全,也记录了教育培训等内容,但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1.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存在管理缺失。

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实际管理中,个别监督执法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有的甚至。有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不积极主动执法,不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落实监督责任,不强化责任监督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日常巡查职责,致使规避监管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安全监督不能及时到位。已纳入监管的项目,对事故隐患查处不力,措施不坚决、整改不到位,致使各种安全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对策探析

2.1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大对事故责任的追究力度。

健全的安全制度管理体系的有效执行,主要依靠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去落实,因此建筑企业进一步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必须加强各级监督机构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监督管理执法队伍。企业每年初要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特殊工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按要求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培训,对新工人的岗前培训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对全体员工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地学习《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安全方面的有关标准及常用知识。同时,执法监察机构同时要打破过去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只管施工单位的单一管理模式,依据法律、法规,不但对施工单位实施监督,还要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实施监督、检查和处罚,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行为,落实他们的安全责任,使工地安全生产管理齐抓共管。

2.2 强化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转变管理者安全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项目安全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和安全质量生产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领导负总责、项目经理具体负责、专职安全质量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对现场负责、班组对施工区域负责、操作者对岗位工作负责的“五负责”制度,实行岗位安全质量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对项目部的工程安全质量实行包保责任。项目部经理等班子成员更要坚守在施工现场,把措施真正落实到施工现场,将各类隐患切实解决在施工现场。

2.3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加强企业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方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重点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做到安全生产组织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努力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一些专业管理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安全法规、劳动保护与消防、中小型机具、土方作业、现场临时用电、高空作业、垂直运输设备、模板工作、起重吊装、文明施工、现场急救等安全常识。

(2)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执行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根源。针对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等现状,充分利用民工学校等教学资源,对建筑工人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安全基本要求进行强制性培训。

(3)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劳务交易,规范劳务承发包行为,杜绝闲散零星劳力上门推销或无合同上岗现象。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时间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同时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抓好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的基本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要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

2.4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坚持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本企业所有在建项目进行自查自纠,针对薄弱环节,提出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特别要针对易发生事故的安全监管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进行重点检查,安全检查应做到全面彻底,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对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隐患要限期整改,对不及时整改的,必须果断处置。对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隐患要跟踪监督,直到彻底消除为止。检查结束后,要进行认真总结,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的项目要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安全工作做得差的项目要进行批评与处罚。总之,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的话题。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严峻的安全形势所带来的挑战,从而积极探索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创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中创造良好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

2.5 注重抓好施工现场和施工班组的安全活动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应当把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良好的形象结合起来,做到安全生产,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施工现场布置应周密策划,围墙、大门、办公室等应美观大方,现场料具堆放整齐,职工行为文明,材料设备标识清晰,安全标志醒目,并按规定标准的要求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和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制度,施工班组上岗前,还要按照当天的生产内容,针对作业环境、天气状况和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更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安全要求,确保所有上岗操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3、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发展了较为迅猛的阶段,然而施工安全质量问题是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建筑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强化施工过程中的领导责任、增强全员安全质量意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等破解安全问题的措施。可以大大的降低安全风险,有效控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 任宏.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