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当前人们最为关注和害怕的疾病就是"三高"问题,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现在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达到了接近10%。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经调查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大约是非糖尿病产生高血压的1.5~2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较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总体增加4倍[1]。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疾病预防,我们医院从2009年9月开始对入院的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强化干预性护理研究,截止2012年9月共有85例患者纳入干预研究组,75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患者160例均符合糖尿病(按1997年ADA标准)和高血压(1999年WHO-ISH第1、2级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其中研究组85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平均年龄49.8岁,对照组7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1.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仅实施一般护理方式,包括:入院常规宣教、发放相关资料及常规护理病房巡视。
1.2.1研究组 根据文献资料制定相关干预及护理措施[2,3],包括①依从性监督: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监督患者生活方式调节,做好记录,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免患者因擅自停药或者加大剂量,而产生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时需减量、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反复告知患者在治疗中不宜随便停药,避免产生酮症酸中毒和抗药性。应用胍已啶和扩血管药物时,需注意产生性低血压,患者应在睡前服药;②非药物治疗干预及护理:包括教育患者正常处理应激反应及心理护理(临床的应激状态会引发血糖及血压的急剧波动,因此在平时宣教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上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进行疏导工作。尽量避免患者愤怒、恐惧、紧张等可能出现的应激性情绪波动,适当时候予以音乐放松及心理干预)、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依据患者年龄、气候等因素逐渐提高每天的运动量,不一定必须参加剧烈运动,适当的中等运动已经足够。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通常进行散步、慢跑,爬山、游泳或太极拳等方式,坚持20~30min/d。运动应安排餐后1h,不要在餐前进行运动,以防止运动过程中产生低血糖反应)、规范的饮食宣教(例如:改变生方式与纠正饮食习惯、平衡膳食;降低糖类的摄人,减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减轻胰岛细胞负担,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用低盐(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低于5g),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与低动物脂肪食物为主、适当减肥、戒烟戒酒及其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4 统计指标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知识接受情况、满意度调查、血糖及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6.38±1.4)mmol/L、(7.83±2.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5±1.8)mmol/L、(10.23±2.1)mmol/L。对照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40/90mmHg)以下的人数为45例(占对照组60%),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4.7%。此外,研究组医嘱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均是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doublerisks)。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4~6]。通过本研究再次证实,加大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及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可以让患者认识到病情的控制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等,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并且可以降低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教育与管理必须是终身的。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到各方面,影响到各系统的疾病,我们护理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糖尿病、心血管、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空间,才能够适应患者的需求,并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荣健.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近况[J].中国疗养医学,2001, 10(3): 32-33.
[2]张启薪.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59.
[3]张玉梅. 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学,2011,(4):1544.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方向,大量的作业、枯燥的记忆和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没有生命力、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学生情感价值的缺损,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策略,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教师的努力方向。为落实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用趣味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步骤。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新课教学的导入环节,一贯采用“开门见山、直接讲解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给人一种课堂氛围严谨、枯燥的的感觉学生下意识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对教学内容没有缺少探究的热情,没有学习的兴趣点和探究的动力,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导入法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采用漫画导入法。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两幅图画:一副是一个白须老翁带领一群乡下人在凿石运土,汗流浃背。另外一幅图则是一个开着小轿车的年轻人直接从山中的隧道疾驶而过。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想:“愚公到底该不该去移山?”这时,学生会对图中老翁和年轻人的两种行为展开热烈讨论,积极思考和讨论两者行为的心态,探究他们不同行为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导入,既可以缓解学生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又可以以趣味漫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课前的讨论和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启发式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古代启发式教育的精髓,也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一贯主张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是一种形式,与其花费精力去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还不如直接让学生记住答案更方便有效。学生只会一味地去背去写,不会思考答案的原因和过程,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也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落实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海燕》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海燕吗?海燕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作者在描写海燕的同时,还描写了海鸥、海鸭等海边生物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等。这时,学生根据老师问题的引导,则会改变直接从老师嘴里得到的答案,调动起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层层推进地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从而在一环扣一环的思考和讨论中,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既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用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摆脱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罗布泊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们的乱砍滥伐和肆意索取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千疮百孔。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村庄周围的一些环境破坏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一些保护自然,阻止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危害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等。这样,学生可以从学习中了解到人类自私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接着让写学生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环境,这样又训练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转变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升学和考试”的错误观念,拉近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提高自身的社会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55-02
一、课堂观察中发现问题
1.学生学习参与度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熏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一些高年段的语文教学课堂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课堂是否有效,然而目前的高年段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明显有所降低,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望慢慢减弱。过去,学生们很乐于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而如今,高年段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思考缺乏深度和灵活性,语文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2.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在学习同样的知识时,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把握和感受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知识点的关键,而有的学生反反复复都掌握不了一个知识点。
3.教师教学行为异化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深入对话,然而很多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教学技巧,导致高年段的课堂停留在了一教一学的模式上,这使得学生很难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有深度的理解。教师们缺乏课堂教学目标,任意而为,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最后使得学生们在教学中迷失自我。有的教师用课件上课,有的教师盲目拓展知识点,更有教师完全脱离课本教学,种种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年段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而言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若干策略
1.创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年段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在课堂上较之以前更为严肃,这使得高年段的语文课堂变得沉闷而压抑,这种氛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阔性,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高年段语文教师要学活活跃课堂氛围,多与学生互动,通过给学生讲故事、新鲜有趣的事件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心情。教师应当想尽办法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享受的状态下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更加高效。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受欢迎的教师通常都是课堂上幽默搞笑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保持微笑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学习主动性和热情自然就会高涨。
2.让学生动起来
另外,高年段学生在语文课上不爱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教师改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主动发言,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各项教学安排呢?首先,语文教师要避免学生的紧张和过多的顾虑,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不爱动的原因,然而针对性解决。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害怕别人的否定和嘲笑,那么教师就应该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课堂的活动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3.增加课堂调味剂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基本需求。适当地在课堂中讲笑话、小故事或者玩小游戏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及时搜集一些新鲜好玩的事情,或结合当下时事来展开教学,既可以增加课堂乐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
4.强化目标意识
高效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作为高年段语文教师,强烈的责任感是最为基本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师要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其存在的价值,学会在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作为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强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品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带着高年段的学生们一起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意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随时思考每个地方的知识点。在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点拨,同时还要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简约教学
简约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行业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更多是一个引导者和解答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上课环节占了学生大部分时间,而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教学意义。简约教学则是对不必要教学环节的一个抛弃和完善,争取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容纳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空间。高年段语文课堂更加注重课堂的知识容纳量,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明确教学流程,把握教学重难点,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注重思维拓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结论
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至为关键,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更多的技巧,将语文课堂打造得更加活泼生动,着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当高中生产生知识疑问时而产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且这个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问,能够有效丰富高中生有意义学习的经验,促使高中生更好地把握学好语文的技巧与规律。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理的自学指导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优化个人学法,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减轻教学负担,明确探究任务,促使高效教学的顺利生成。就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调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写作背景,了解《红楼梦》这本名著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通读《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片段,概述《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人物、事件起因、发生过程与结果,概述本文内容;分析小说语言,根据相应的写作手法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描写一个人的行踪、见闻与环境来表现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等级、礼仪制度与奢侈生活的。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以团体形式引导高中生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为中心。在高效教学理念下,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天性发展,所以利用合作探究来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通过合作探究,高中生也能够借助集体智慧优化个人学习思维,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积极交流的好习惯。就如《蜀道难》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将5个异质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本诗的情感基调、行文线索与诗歌特色。为了提高合作效率,笔者提出了几个阅读问题:文章是从哪几个层面来写“蜀道难”的?本诗开篇所感叹的“蜀道难”对整篇古诗有什么作用?诗人为何要引用五丁开山神话?诗人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描述蜀道之险峻特色的?第二段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描写了什么内容?在第二段中,哪一句话连接着上下层次?第三段可分成几个层次,而其中文本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些阅读问题可以引导高中生按照古诗行文脉络展开深层阅读,真正理解蜀道之难、难在哪里。在小组探究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合作任务,且学生要在各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简要记录本组成员的参与情况,以便及时获取学习反馈。
三、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反思应该伴随学习活动发生,只是高中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忽视了学习反思,无法及时确定个人知识疑问,导致语文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下。在高效教学理念中,学生应该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要遗留问题、隐藏不足,而是要及时反思、客观纠正、查漏补缺,从而全面优化自己的学习质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促使高中生在反思中实现学习进步。就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课堂检测检验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课堂检测基本上是以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翻译等理论知识为主的,需要学生灵活迁移课堂所学。根据课堂检测结果反馈,高中生要自主反思与审视自己的语文水平变化,从进步与不足两方面展开客观的自我评价,由此确定课后复习、语文练习的重点内容。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不仅是为了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轻松地应对各个考试任务,还是为了发挥语文课程的长期教育功效,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高效课堂理念下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总结等活动优化高中生的思维意识,全面优化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结构。
高效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它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全面协调的发展。狭义概念则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界掀起“增效减负”的呼声。为更好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师队伍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
一、明确学习目标确立课文重点
课前预习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许多教学任务可以课前完成。通过学生的预习,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老师的课前备课抓住重点,全面把握课文的纲要性问题,使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从容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并生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即时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要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明确学生课前预习目标,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学习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通过预习疏理环节,基本上可以确立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课文层次的疏导上。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理清课文脉络,在脉络层次上进行有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脉络层次理清后,就简明扼要地进行语言锤炼,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围绕主要内容,精读一部分课文内容。
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
正确解读课文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做到多元化地解读课文。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超越性地解读课文。超越性地解读课文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灵活的方法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14页)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根据自己的优势形成个性化的教风
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
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各种方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1、探究教学法
所谓初中英语探究教学法,主要是指初中生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形成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激发出学生们探究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与感悟,进而增强思考力与创造力。这一方法要求在学生独立进行研究的前提之下,由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在探究性教学方法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由教师有选择地将社会生活当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加以研究,从而让课堂成为问题的展示平台与讨论场所。要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就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旦带着探究问题的强烈意愿去学习知识,其大脑就会进行积极的活动,他们所能学到的知识就十分深刻和扎实。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感叹句,比如,What a clever boy he is!/What beautiful flowers they are!/What bad weather it is!/How clever the boy is!/How beautiful flowers are!/How bad the weather is!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去观察以上句子的结构,并开展分组讨论,探究这些句子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尽管都是感叹句,但为何句子的引导词有所不同?前三句均以what开头,但是为何后面一些用冠词,而有的却不用?为何会出现如此差异?what与how能不能进行替换?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凝练,作出必要的阐释。在这一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开展观察与讨论,并互相补充。在学生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随时准备对学生进行帮助。此后,由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作出汇报,其他成员可随时作出补充,最后再由英语教师作出总结,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充分肯定,点出不足之处,希望学生加以改进。
2、创新思维教学法
有研究证明,讨论式与质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积极探索求异,从而坚持独立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善于挖掘书本中所蕴含的创新性因素,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给予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地发散与创造。比如,在过去进行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出示一幅简笔画,主要内容是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则有他的爸爸正在看报。在出示这一图片时,教师可先将这位学生在干什么遮掉一半,随后就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那么,此时学生们就会进行想象,并进行积极发言,从而为其提供发散思维之机会。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设计出一些新颖别致,并能引发学生们共鸣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进行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开展集体讨论,也可用其所教知识,让学生们进行自由求异发散,并编写出新内容,让学生们相互启发与交流,从而用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探讨与解决新问题,并掌握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3、求异思维教学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们去打破思维定势,多侧面和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应当经常运用课堂讨论这一形式。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具备创造能力之前提,以英语词语为例:king一般意思为国王,但是从中文意思国王的方面继续考虑,国王是一个国家的元首,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因此,king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首屈一指者,最重要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去打破常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运用英语知识进行大胆思考与创新。例如,在上英语对话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去听录音,随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最后再设置出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这样不仅能巩固旧知识,而且也能学习到新知识。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教学生学会求异思维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使用多媒体,能够提升视听教学的效果。要通过增加教学的容量,营造出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大量的实践充分证明,学生最喜欢接受也最容易接受的信息就是已经形象化了的信息。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法以强化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要用直观而具体的内容来感染学生,我国的教学体制,使得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尚属入门阶段。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学生在传统方法下学习英语的时候仍很吃力。随着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师可以把国外符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的英文影像,歌曲下载存储到电脑中,以画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画面情景结合英文语言的刺激,学生更易进入角色,从而强化英文记忆,拉近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距离。
此外,在多媒体教学方法下,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等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初中英语教学其实就是情景创造。教与学双方均处在活化状态。借助于多媒体,教师能够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英语教学情境,从而调动起初中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初中生的参与愿望。所以,要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教学方法,而是要利用好多媒体手段,创造出集真实性、交际性及趣味性等一体的英语语言环境,并运用大量信息的刺激,让学生们学好英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还是一种探究的过程。英语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唯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紧密结合,注重探索课堂教学当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高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初中生的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12-01
根据心理学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紧张、死板的课堂氛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自我探究的积极性,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主动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数学课堂参与度。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在大多数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不同,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都是听众的角色,没有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好学生就已经把结果公布出来了[1]。另外,有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害怕影响教学效果,经常会选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使成绩差的学生无法很好地融入在课堂讨论中。
课堂教学以完成教案为主要目的。在我国的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一定要根据教师的教案有进度有计划地进行,教师教案的课时任务必须每节课都要完成。而且,教案的内容过于单调乏味,只是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不结合学生在实际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具体地撰写教案。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
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
更好地进行直观性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知识相对来讲比较抽象,仅靠语言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就应该利用多种直观教学的手段,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与形象的茅盾。例如在讲解《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把正方体积木的六面都用纸糊上,把两个对立面用相同颜色的纸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例如:正方体共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糊的面,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把正确的结果说出来。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其它特征,学生就会积极地发言,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把正方体的特征完整的叙述出来,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2]。
设置愉快的情境教学环境,提供课堂参与度。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与学生的心理状态相关。所以,教师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单调地用语言传授知识,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课程,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年、月、日”这一节时,可以设置一个引导语:我们中间有一个小朋友现在已经11岁了,可是呢,他只过了4个生日,你们觉得是真的吗?大家把今天的“年、月、日”学习后就会知道了。之后学生就会很好奇,为什么他11年只过了4个生日,而我一年过一次生日?好奇心就会引导他们进入今天的课堂,产生求知的欲望,认真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运用在课堂上做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更善于通过形象进行记忆,思维的活动需要有具体可以感知的形象物体来支持[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手、眼、耳、口、脑多个感官都加入到教学过程钟来。比如在讲解对《圆角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这个概念有所接触,就不会引起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设置一个游戏:争当优秀售货员”,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选取商品,自己动脑计算价格、再回答应该支付的金额和剩余的金额,这就使学生对货币的认识更加形象,积极性就会提高。
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把数学的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时“长度单位”这一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长尺子和卷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测量自己和周边同学的身高,在学习“比和比例“这一节后,可以测量和计算旗杆的高度,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不断地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结语
总体而言,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以传授给学生知识为主,而是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要重视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学习方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70-02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工科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对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学生能否学好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关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文章有很多,很多专家及学者已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方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形势的发展,高等数学教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地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人结合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一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1.从社会形势来看,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需要尽快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时代。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觉得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全用不上,尤其是高等数学,更是毫无用处。这就影响了在校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就可以。因此,在校学生普遍轻视高等数学。
2.从课程安排看,高等数学课时少、内容多、容量大。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都开设了很多门课程,但学生的上课时间有限,于是对于像高等数学这样的公共课,就尽可能的压缩课时。而高等数学的理论内容非常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讲完是不可能的,即使讲完也只能是少部分内容的重点,而大部分内容则是“蜻蜓点水式”地讲,一带而过,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很多情况下只能讲部分内容,剩下的内容让学生自学,事实上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地自学。因此,即使学生通过了数学考试修到了学分,数学能力及与数学相关的能力依然很差。
3.从学生方面看,由于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潮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及精神世界构成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渗透到校园;另一方面就业压力大、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下降,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心浮气躁、功利心强,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尤其是对高等数学这门公共课程,很多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门课程而拿到该课程的学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数学的作用,不了解数学思维方式对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帮助,不了解数学教育的目的。
4.从教师方面看,各高校都将科研工作量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标准,因此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工作上,相应地在教学上投入较少,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上述所分析的高等数学教学现状,下面仅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课堂教学方法。
1.让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高等数学的教育目的,让他们知道数学教育的重点不是教给人如何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而是教给人以科学观点和科学法,也就是塑造人的科学世界观。其次从高等数学的内容介绍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可以将数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数学对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学生明确了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作为一种负担去承受。
2.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教授。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有极限、连续、导数、微分与积分等,这些概念是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高等数学内容的本质,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多花些时间将这些概念讲清楚。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概念,就可以理解、自学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比如极限,既是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也是高等数学研究问题的基本工具。掌握了这一概念,学习连续和导数知识时就比较容易,在实际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可以利用极限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再比如理解了微分这一概念,就可以知道微分知识的应用及常用函数表格的来源,在了解了这些知识源头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激起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理解掌握了定积分的定义,可以进一步拓展,将其推广到二重积分、三重积等。在高等数学中,不仅有理论知识,更多的是数学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方法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古谚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时,不能一味地将所有知识讲授给学生,这是“填鸭式”的教育,会抑制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发展,更多的是要教给学生数学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他们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对于获取知识本身来说,前者对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的影响更大。
3.运用实例教学。对工科学生来说,更关心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适当的采用实例来教学。在法学和医学教学中有一种新的教学叫范例教学,大致是对一门课程,不直接给学生教授知识,而是只给学生实际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及能力。目前,大学里基本都还是靠教师讲授来传授知识,高等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但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及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授,这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讲解微分这部分内容,可结合相机分辨率的发展情况进行讲解,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工具及方法。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遇到相同的问题也知道如何去解决了。
4.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有利也有弊,已有许多专家与学者探讨过。本人根据专家与学者的学术研究结果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不能过多的使用多媒体,但也不能完全不用多媒体。高等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理论知识,必须将详细的推理过程和演算过程讲解、演示给学生,学生才能很好的理解并掌握。如果只是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给学生,可能会由于速度过快或者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失去倾听的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不好,如果长时间这样,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实用性的知识及与图像相关的知识,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知道图像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将图像准确、形象地演示给学生,学生则可以很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对于实用性的知识,借助多媒体将实际事例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演示、讲解给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还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关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的革新,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那我们怎样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呢?对此,我将自己在实践中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粗略认识浅谈如下。
一、掌握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认真钻研教材”应做到“五读”:一读教材;二读《教师教学用书》;三读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问哪些问题,有什么地方需要重点备的内容);四读辅助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去上好课);五读环境。
(2)“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应做到“五精”:一是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二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三是精心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少而精;四是精心设计指导(包括指导学生思考、教师示范、教师讲解);五是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我想,这就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2.继承优良传统,改革创新意识,求真务实精神
语文的实质是――口头说话为语,书面写作为文。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必须得到传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俗话说“熟读精思”,读书“三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知行结合,躬身实践……这些都是被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很好地去继承和发扬。再如有人提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读味(动情朗读、静心朗读)、说味(交流讨论、复述问答)、写味(勾画标注、摘抄书写)、品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思味(发挥想象,遐思默会)等等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好好去探究学习的。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语文课文的文字都是抽象的符号,当它反映鲜灵活生的大千世界时,就必定受到许多限制,对于一个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学生来说,让他去理解那些含有哲理的句子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学生去理解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就更困难了。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遐想,能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去发挥想象,难免挂一漏万,很难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例如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有这样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学生没有过在幽静的山乡之中生活的经验,很难理解这样幽静的景象。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幽静的景象播放出来,让学生在声像作用下,感受诗歌的意境,更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借助多媒体的信息辐射,增大课堂深度和广度
(1)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课堂教学对时间的利用率,从而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课堂上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园中的瑰宝,同时再播放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的视频,昔日的美丽园林已经化成灰烬。这样,学生全面了解了圆明园之前的美丽景致,又充分感受到了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后的野蛮、贪婪和行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它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能够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往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运用多媒体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景象转化为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能以其富有声、像的信息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促其乐学深思。如上面提到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播放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视频。
(3)多管齐下,强化记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能诱导、激励、唤起学生感悟;图、文、声、像并茂,立体式的信息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器官,强化学生的记忆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给学生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雪中送炭”。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炭”要送得及时,给别人以温暖。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个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体育教学也是一样,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把握到把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进步。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要符合体育课特点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身体练习是主要途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是主要内容。教师要根据此特性,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2.1 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同一教材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同的。如低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次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的重复练习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投掷教学,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野鸭" 、"打标靶"、 "投远"、"投准"等这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既达到激趣的目的,又进行思想教育和环保教育,正所谓一举两得,寓教于乐。
2.2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分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分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生动活泼、游戏性较强的内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学科,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学生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有一点"风吹草动", 注意力马上转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在队列练习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更轻易吸引学生,练习起来注意力更轻易集中。在进行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兴奋起来往往就自得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出现在地上打滚,你追我、我追你的现象等等。这时,教师要利用在中,学生最想扮演的人物来调动其积极性,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留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运用体育器械布局的环境美、队列队形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唤起学生的运动激情。如教投掷小沙包时,可以在小沙包上缝上彩带,让学生在投掷小沙包时如空中出现了道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激发学生的投掷爱好。又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呼啦圈套在海绵垫上成一个岩穴,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但把握了团身的重点,又进步了学生练习的爱好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因此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以为"假如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假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要时常以"表扬式"的[(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进到学习中。在对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像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预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发令"时像离弦之箭;"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既精通专业技能,又懂英语”,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阐述如下:
一、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我们教授语言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语言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造更多地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地掌握语言。
2.层次性原则。交际教学活动按照认知规律需遵循以下三个层次:纯语言活动,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三个层次依次递进,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学生的创造性由小到大,教师的控制由大到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逐渐平衡。
3.环境性原则。英语课堂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能在自然的听、说语言环境中得到更多练习,感受到英语是一种真正用来交流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门知识。
4.创造性原则。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在对原有知识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难度适中或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增加自信心。
二、抓住兴趣关键,注重新课导入环节
随着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提倡教师必须加快教学观念的更新,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发展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新教学方法。学习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使输入方式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是英语教师努力钻研的重要课题。课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教师仅寥寥数语便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新课导入是教师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和起点。新课引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设计一些饶有兴趣的导入语,创设恰当的氛围、情境,使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角色,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兴趣盎然。
在导入新课时,笔者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导入:
1.创疑导入。根据授课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简单且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提问方式导入。通过巧妙的问题情景设置,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他们的想象力。
2.图画导入。笔者从教多年来利用简笔画教学,把本来很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是一种极富诗意的导入。
3.音乐导入。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它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事件导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关心时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课堂阅读教学中,以EXPO为题,讲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以唤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加发奋读书。
5.表演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时机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总之,导入语要贴近当堂内容,以有利于课程内容为原则。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是教师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
三、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
俗话说:“Well began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要取得教学的圆满成功,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抓住兴趣关键,为学生提供轻松活跃的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在课上采用pair work,group work,角色扮演,辩论,话题讨论,谈感想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并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形象直观的图像和逼真的声音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体现了快乐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配对活动(Pair work)和小组活动(Group work)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语言学家认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
”坚持开展小组口语活动和配对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和焦虑感,做到畅所欲言,可以鼓励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角色扮演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把课堂当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较为真实的情景,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性练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而且有情有景进入角色,使学生记忆深刻。
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4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what would you do?为例,课上让学生看《百万英磅》录像带,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演,每三人一组进行表演,有要买房、买车的,但大部分的人更愿意捐给慈善机构,愿意帮助更多的人。表演结束后,师生共同评选最佳男女演员。通过这一活动,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授者,而是根据需要具有多元的特征,如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进行活动时的指导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与评价者,甚至是学生小组活动的参与者等等,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课堂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增强参与意识,坚持创造性原则、环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激发,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发现式学习,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语言环境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它冲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能更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多媒体声音、图像的刺激下,充分调动他们的听觉、视觉,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通过音像结合的直观性,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实现语言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视屏把有关身势语配上相应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如nod(点头), handshake(握手), disagreement(不赞同), sit with one’s feet pointing at another person(坐着把脚尖指向别人)等。
在讲授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时,利用电脑课件,把不同国家的见面方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课件以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滑稽的动作,快速便捷地表达出教师所要叙述的知识,学生一目了然。为了配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信息量,笔者还节选一些其他国家有关身势语方面的知识内容,如:不同民族的不同握手方式,在英国表示羞辱人的手势和表示胜利手势的区别等,视屏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了世界各地的风俗文化,使学生的眼、耳、脑、口等各种器官参与感知,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供事实、呈现过程、展示范例,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感知、分析、比较、演绎和归纳,加强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使师生合作更为默契,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势不可挡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多媒体技术将对学校的全面工作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
五、结束语
多年的教改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新课改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探析和双边交流的统一结合体。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活动的组织者、策略的设计者、方法的选择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直接“实践者”,是重要的“体验者”。所以要营造融洽氛围快乐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观念现代化,就是要学生主动参与。只有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才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精神。”于是可知,小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是有效教学是否成功的试金石。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数学教师在实践探索中,要不拘一格,创新教学方式,将学生关注度“吸引”到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上来,将学生主观能动性“黏附”到探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来,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学”与“教”的深入互动,共同提升。
一、构建有趣生活情境,促发学生由境生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是努力汲取新知识、解答新问题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学习注意力、课堂参与度、接入主动性等方面,必然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深刻影响。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抓住恰当时机构建与学生生活、知识背景关系密切、兴趣浓厚的学习情境,推动学生借助切身体验感受着数学学习过程的乐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进发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主动积极性,富有成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持之以恒,久久为攻,必然能够杜绝学生出现课堂参与程度较低、课堂参与深度不理想等方面的现象。所以,打造有效、有趣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重要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数学即量化的生活,毋庸置疑服务于生活,具有鲜明的生活特质。数学知识的演绎发展进程,产生了不少的富于启发、引人深思、经典隽永的名人轶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好新课的导人“生活化”,使新课的导入成为乐章的优美“序曲”;可以设计数学例题“生活化”,使数学例题成为乐章的优美主旋律;知识运用设计“生活化”,使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成为赏心悦目的“交响乐”。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和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前往附近的生活超市购物,并要求学生将购物小票拿到课堂上来,向同学简要介绍自己购买的物品,同时提出问题,邀请同学一道解决。这里展示的是同学A的购物小票。
学生A提出的问题是:(1)丹麦牛角酥和培根芝士包和一共多少钱?
丹麦牛角酥比培根芝士包少多少钱?
随着学生A的提问,各个小组积极讨论,列出了算式。
接着学生B:请问这几种食品的价钱是不是与计算机算出的价钱正好相等?
接着学生C:我想帮学生A验证一下售货阿姨找的钱对不对。
随着学生提问、回答,黑板上出现了不同的算式,同学们也讲出了算式的道理,并能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张购物小票,就可以为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带来生活的气息,使得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下,计算教学变得鲜活起来。
生活与生产就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生活与生产中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鲜活教材。教师要做有心人,不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要为学生构建以生活素材为主体的学习情境,让生活融人课堂,让学生情感与教学内容“同步”“共鸣”。
二、创造探究实践机会,在课堂中实现“做数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而做是指手脑并用。”学生课堂参与度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自身未能掌握问题探索、解析的策略和方法,教学是学生与教师间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是学生高效与主动地学,找到有效的探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针对重点难点,构建有效的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相互合作,有利于发挥其长处,推动同学们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弥补,彼此借鉴,以期形成全方位、交互的思维网络,就会产生1+1>2的效益;而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亲自动手,相互合作,更会发展其创造力。皮亚杰说,动作是智慧的根源。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取了知识与技能,学会了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方法,领悟了不怕失败、勤于思考、敢于坚持的学习态度,体会到因成功而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然后小组探究,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A组:我们小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实物演示为:
因为上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b)x h,所以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a+b)×h÷2
BM:我们小组把梯形分成三角形①和三角形②。实物演示为:
因为三角形①的面积=ah÷2,三角形②的面积=bh÷2,所以梯形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a+b)×h÷2
C组:我们小组把一个梯形割补成一个三角形。实物演示为: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a+b)x h÷2,所以梯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a+b)×h÷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其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不同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等活动,促使学生发现规律,给足学生操作空间、探索时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突破重点难点,学习才可能走向真正自觉和自悟。
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将培养分析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提供观察、动手操作、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学生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并归纳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美国教育家柯普兰指出:“儿童对数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M足的源泉。”课堂中设置游戏体现了学生好动贪玩的特点,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持久,还使学生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数学游戏中,孩子的情绪始终很高涨,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
如在学习“数对”时,我把它设计成一节活动课。把全班42人分成6行7列这样,然后把42个座位编号放在一个纸箱进行抽签,让每个学生上来抽一个座位编号,看自己抽到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按抽到的座位编号坐到相应的位置上。开始竞赛,学生抽签后,就按图坐座位,坐对一次得10分,错的得0分。第一轮,大部分学生还未弄清楚列和行的区别,所以一个座位有两个或几个人坐在一起。如坐在4行3列的学生和抽到第3行4列的学生坐在一起,而有些座位又没有人坐。这时,我就让坐在一起的几个人讨论,哪个坐对了,哪个坐错了,明确自己的座位,坐错的学生重新找出自己正确的座位。经过几轮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正确的座位,到最后一轮,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比赛完毕,每个人统计自己的得分情况。这样通过直观的游戏活动,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全体同学参与,一边游戏一边感知了抽象的知识。
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掌握了解答问题的策略方法,给深人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三、设置交流辩论,让学生主动参与研习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