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7 09:0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血糖预防方法

篇1

当前人们最为关注和害怕的疾病就是"三高"问题,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现在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达到了接近10%。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经调查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大约是非糖尿病产生高血压的1.5~2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较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总体增加4倍[1]。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疾病预防,我们医院从2009年9月开始对入院的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强化干预性护理研究,截止2012年9月共有85例患者纳入干预研究组,75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患者160例均符合糖尿病(按1997年ADA标准)和高血压(1999年WHO-ISH第1、2级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其中研究组85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平均年龄49.8岁,对照组7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1.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仅实施一般护理方式,包括:入院常规宣教、发放相关资料及常规护理病房巡视。

1.2.1研究组 根据文献资料制定相关干预及护理措施[2,3],包括①依从性监督: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监督患者生活方式调节,做好记录,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免患者因擅自停药或者加大剂量,而产生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时需减量、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反复告知患者在治疗中不宜随便停药,避免产生酮症酸中毒和抗药性。应用胍已啶和扩血管药物时,需注意产生性低血压,患者应在睡前服药;②非药物治疗干预及护理:包括教育患者正常处理应激反应及心理护理(临床的应激状态会引发血糖及血压的急剧波动,因此在平时宣教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上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进行疏导工作。尽量避免患者愤怒、恐惧、紧张等可能出现的应激性情绪波动,适当时候予以音乐放松及心理干预)、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依据患者年龄、气候等因素逐渐提高每天的运动量,不一定必须参加剧烈运动,适当的中等运动已经足够。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通常进行散步、慢跑,爬山、游泳或太极拳等方式,坚持20~30min/d。运动应安排餐后1h,不要在餐前进行运动,以防止运动过程中产生低血糖反应)、规范的饮食宣教(例如:改变生方式与纠正饮食习惯、平衡膳食;降低糖类的摄人,减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减轻胰岛细胞负担,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用低盐(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低于5g),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与低动物脂肪食物为主、适当减肥、戒烟戒酒及其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4 统计指标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知识接受情况、满意度调查、血糖及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6.38±1.4)mmol/L、(7.83±2.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5±1.8)mmol/L、(10.23±2.1)mmol/L。对照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40/90mmHg)以下的人数为45例(占对照组60%),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4.7%。此外,研究组医嘱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均是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doublerisks)。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4~6]。通过本研究再次证实,加大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及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可以让患者认识到病情的控制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等,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并且可以降低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教育与管理必须是终身的。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到各方面,影响到各系统的疾病,我们护理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糖尿病、心血管、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空间,才能够适应患者的需求,并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荣健.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近况[J].中国疗养医学,2001, 10(3): 32-33.

[2]张启薪.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59.

[3]张玉梅. 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学,2011,(4):1544.

篇2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方向,大量的作业、枯燥的记忆和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没有生命力、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学生情感价值的缺损,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策略,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教师的努力方向。为落实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用趣味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步骤。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新课教学的导入环节,一贯采用“开门见山、直接讲解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给人一种课堂氛围严谨、枯燥的的感觉学生下意识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对教学内容没有缺少探究的热情,没有学习的兴趣点和探究的动力,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导入法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采用漫画导入法。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两幅图画:一副是一个白须老翁带领一群乡下人在凿石运土,汗流浃背。另外一幅图则是一个开着小轿车的年轻人直接从山中的隧道疾驶而过。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想:“愚公到底该不该去移山?”这时,学生会对图中老翁和年轻人的两种行为展开热烈讨论,积极思考和讨论两者行为的心态,探究他们不同行为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导入,既可以缓解学生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又可以以趣味漫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课前的讨论和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启发式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古代启发式教育的精髓,也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一贯主张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是一种形式,与其花费精力去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还不如直接让学生记住答案更方便有效。学生只会一味地去背去写,不会思考答案的原因和过程,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也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落实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海燕》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海燕吗?海燕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作者在描写海燕的同时,还描写了海鸥、海鸭等海边生物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等。这时,学生根据老师问题的引导,则会改变直接从老师嘴里得到的答案,调动起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层层推进地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从而在一环扣一环的思考和讨论中,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既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用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摆脱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罗布泊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们的乱砍滥伐和肆意索取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千疮百孔。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村庄周围的一些环境破坏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一些保护自然,阻止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危害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等。这样,学生可以从学习中了解到人类自私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接着让写学生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环境,这样又训练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转变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升学和考试”的错误观念,拉近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提高自身的社会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55-02

一、课堂观察中发现问题

1.学生学习参与度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熏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一些高年段的语文教学课堂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课堂是否有效,然而目前的高年段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明显有所降低,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望慢慢减弱。过去,学生们很乐于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而如今,高年段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思考缺乏深度和灵活性,语文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2.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在学习同样的知识时,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把握和感受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知识点的关键,而有的学生反反复复都掌握不了一个知识点。

3.教师教学行为异化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深入对话,然而很多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教学技巧,导致高年段的课堂停留在了一教一学的模式上,这使得学生很难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有深度的理解。教师们缺乏课堂教学目标,任意而为,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最后使得学生们在教学中迷失自我。有的教师用课件上课,有的教师盲目拓展知识点,更有教师完全脱离课本教学,种种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年段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而言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若干策略

1.创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年段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在课堂上较之以前更为严肃,这使得高年段的语文课堂变得沉闷而压抑,这种氛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阔性,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高年段语文教师要学活活跃课堂氛围,多与学生互动,通过给学生讲故事、新鲜有趣的事件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心情。教师应当想尽办法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享受的状态下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更加高效。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受欢迎的教师通常都是课堂上幽默搞笑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保持微笑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学习主动性和热情自然就会高涨。

2.让学生动起来

另外,高年段学生在语文课上不爱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教师改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主动发言,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各项教学安排呢?首先,语文教师要避免学生的紧张和过多的顾虑,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不爱动的原因,然而针对性解决。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害怕别人的否定和嘲笑,那么教师就应该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课堂的活动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3.增加课堂调味剂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基本需求。适当地在课堂中讲笑话、小故事或者玩小游戏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及时搜集一些新鲜好玩的事情,或结合当下时事来展开教学,既可以增加课堂乐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

4.强化目标意识

高效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作为高年段语文教师,强烈的责任感是最为基本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师要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其存在的价值,学会在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作为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强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品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带着高年段的学生们一起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意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随时思考每个地方的知识点。在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点拨,同时还要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简约教学

简约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行业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更多是一个引导者和解答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上课环节占了学生大部分时间,而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教学意义。简约教学则是对不必要教学环节的一个抛弃和完善,争取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容纳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空间。高年段语文课堂更加注重课堂的知识容纳量,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明确教学流程,把握教学重难点,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注重思维拓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结论

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至为关键,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更多的技巧,将语文课堂打造得更加活泼生动,着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当高中生产生知识疑问时而产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且这个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问,能够有效丰富高中生有意义学习的经验,促使高中生更好地把握学好语文的技巧与规律。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理的自学指导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优化个人学法,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减轻教学负担,明确探究任务,促使高效教学的顺利生成。就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调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写作背景,了解《红楼梦》这本名著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通读《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片段,概述《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人物、事件起因、发生过程与结果,概述本文内容;分析小说语言,根据相应的写作手法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描写一个人的行踪、见闻与环境来表现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等级、礼仪制度与奢侈生活的。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以团体形式引导高中生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为中心。在高效教学理念下,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天性发展,所以利用合作探究来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通过合作探究,高中生也能够借助集体智慧优化个人学习思维,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积极交流的好习惯。就如《蜀道难》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将5个异质学生分成一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本诗的情感基调、行文线索与诗歌特色。为了提高合作效率,笔者提出了几个阅读问题:文章是从哪几个层面来写“蜀道难”的?本诗开篇所感叹的“蜀道难”对整篇古诗有什么作用?诗人为何要引用五丁开山神话?诗人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描述蜀道之险峻特色的?第二段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描写了什么内容?在第二段中,哪一句话连接着上下层次?第三段可分成几个层次,而其中文本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些阅读问题可以引导高中生按照古诗行文脉络展开深层阅读,真正理解蜀道之难、难在哪里。在小组探究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合作任务,且学生要在各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简要记录本组成员的参与情况,以便及时获取学习反馈。

三、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反思应该伴随学习活动发生,只是高中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忽视了学习反思,无法及时确定个人知识疑问,导致语文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下。在高效教学理念中,学生应该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要遗留问题、隐藏不足,而是要及时反思、客观纠正、查漏补缺,从而全面优化自己的学习质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促使高中生在反思中实现学习进步。就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课堂检测检验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课堂检测基本上是以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翻译等理论知识为主的,需要学生灵活迁移课堂所学。根据课堂检测结果反馈,高中生要自主反思与审视自己的语文水平变化,从进步与不足两方面展开客观的自我评价,由此确定课后复习、语文练习的重点内容。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不仅是为了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轻松地应对各个考试任务,还是为了发挥语文课程的长期教育功效,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高效课堂理念下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总结等活动优化高中生的思维意识,全面优化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