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范文

时间:2023-06-07 09:0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篇1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势力,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三板上市公司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代表,对其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成长。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这意味着新三板正式扩容至全国,也进一步凸显了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因此,科学、合理地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创新绩效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根据数据收集特征,采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将以湖北省为例,从新三板上46家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中挑选出26家符合数据要求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着绩效指标的系统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分别从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产出等方面选择相应的11个评价指标:年总销售收入(X1)、科研人员素质比例(X2)、研发人员投入情况(X3)、研发资金投入强度(X4)、销售人员比重(X5)、营销渠道建设情况(X6)、销售力度(X7)、政府支持力度(X8)、年利润总额(X9)、专利开发数(X10)、与外部组织合作程度(X11)。

四、实证分析

1、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运用SPSS得出相关矩阵后,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KMO值为0.532,根据统计学家给出的分析,基本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表明:Bartlett值=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其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2、因子提取

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该方法假设变量是因子的纯线性组合,第一成分有最大的方差,后续成分可解释的方差逐渐递减,计算出主成分特征根及其贡献率见表3。选前4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这4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2.981,2.414,1.927,1.350,贡献率分别为27.102%,21.945%,

17.515%,12.268%,累计贡献率达到78.831%。

提取了4个主因子后,各因子分析的初始解见表4。从表4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变量共同度都在80%~90%以上,说明提取的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

3、建立因子模型

由于后两个公因子在标准化的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值不太好解释,所以就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选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使每个因子上的具有最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小以简化对因子的解释,得到表5。

表5显示了因子载荷矩阵,通过分析相应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我们用4个公因子来代替其反映的创新能力。公因子F1替代了科研人员素质比例(X2)、研发人员投入情况(X3)、研发资金投入强度(X4),可以作为企业研发能力的体现;F2替代了销售人员比重(X5)、营销渠道建设情况(X6)、销售力度(X7),可以作为企业销售能力的体现;F3替代了年总销售收入(X1)、年利润总额(X9)、专利开发数(X10),可以作为企业创新产出能力的体现;F4替代了政府支持力度(X8)和与外部组织合作程度(X11),可以作为创新环境的体现。

4、企业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及排名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阵,求出各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从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基于企业各项因子的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进一步计算企业各因子的得分(见表6),公式如下:

F=(27.102F1+21.945F2+17.515F3+12.268F4)/78.831

5、因子分析结果解释

对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情况进行因子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时代地智、亿通文教创新绩效明显高于其他公司,其综合得分分别是1.13、1.01,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在统计初始数据时,时代地智在研发资金投入上明显高于其他公司,亿通文教的专利开发数明显高于其他公司,两者在政府支持力度系数上都非常低,说明在研发投入上其非常主动,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比较依赖政府补贴,因此综合得分也高。

五、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价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热门问题,其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与其创新绩效紧密相关,只有在研发上把握主动,更积极地投入研发资金,并创造好的研发环境、高效的营销体制,企业才能在未来走得更好更远。因子分析法从侧面客观地分析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因子得分揭示出每个企业的薄弱环节,从而促使企业对症下药,加以改正提升。但在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创新绩效评价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体现在评价指标大多来自企业公布的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失真现象,这就对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产生了一定干扰。此外,定性评价指标在进行打分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给比较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注:基金项目:1、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3012);2、2012年湖北省软科学项目“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2GDA01802)。)

【参考文献】

篇2

1.2协同创新的模式在产业集群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的合作对象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其他企业,这里企业包括产业链上游的供货商,产业链下游的顾客,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供应商能够帮助企业明确潜在的技术问题、现存的技术困境,帮助企业获取产品开发与改进等相关的关键技术信息。顾客反馈则能使企业迅速捕捉到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趋势,从而降低企业创新的市场风险。另外,同行业竞争对手之间通过分享知识与技巧,能够减少创新实践的风险;同时企业也应当通过衡量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与技术战略,形成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化发展,使自身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通过评价自身所处产业集群的背景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种协同创新模式:一是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产业联盟的协同创新模式。这其中包括沿产业链纵向结合,以及与同行开展横向联盟。这种协同创新模式要求联盟内部的企业之间具有创新资源的互补性,使得创新资源能够在企业之间共享。例如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以泰克通信、雷克微波、泽仕通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组建了泉州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二是中小企业依附于集群中大型骨干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中小企业可以从合作过程中亦最低成本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术,风险在于中小企业不易获得创新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最终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丧失。例如,以海尔、海信等知名大型企业为中心、相关配套企业为基础聚集形成的青岛数字化家电产业集群;以东风汽车集团为核心,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十堰商用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三是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高校与科研院所不但能产生新知识与新技术,还能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例如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集群,以中地数码、适普软件、武大吉奥、立得空间、华正空间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不能忽视的是,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也发挥着极大作用,这其中包括研发投入、科研人员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方面。在集群内各创新主体进行合作时,政府能够通过提供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为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创造条件;同时还能够通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协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创新成本。政府还通过竞争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制度改革等手段为集群内市场机制的发挥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有义务纠正创新系统的缺陷,建立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并为企业提供各种战略性信息。同时,科学的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也能够产生正向引导作用,帮助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

2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集群虽然发展迅猛,成效显著,但是我国产业集群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许多政府主导的集群发展模式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但有一些产业集群在形成过程中仍然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出现了所谓的“形象集群”,缺乏核心的集群主导产业和产品,只是“物理”上的集聚而非真正意义上产业协同网络下的产业集群,支持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也不够完善,因此这样的产业集群不能真正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2.2产业集群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与活力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内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明显不足,集群内各类主体创新合作的意识相对淡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低。目前我国产业集群的情况是,大型企业缺乏创新动力,满足于已有市场,虽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但是不愿冒风险进行创新;而中小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抱有强烈的创新意愿,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做强做大,但却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以及多样化的创新资源。中小企业希望能与大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也希望能获得来自政府的资助,但缺乏可靠的引导与有力的支撑。

2.3集群内中科技型小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面对产业集群内多元化的创新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针对自身发展阶段与特点选择合作对象与相匹配的协同发展模式。同时,如何引导大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敞开大门,与小企业进行创新技术与资源的合理对接,是一个主要问题。产、学、研各个主体之间充分合作,才能真正实现集群的协同发展。

2.4产业集群缺乏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产业集群内各个主体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合作共赢、良性竞争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发展。现在一些地方的集群缺乏合作精神,企业之间不愿进行合作,集群内充斥不良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的氛围,主要是由于缺乏协同创新精神,和根植于本地区的合作共赢氛围。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要引导各地的产业集群营造一个像硅谷一样的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乐于合作的区域创新文化环境。

3结语及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针对我国产业集群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政策完善与落实,着力提升产业集群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与效率。

3.1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政策协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应逐步从“决定者”变成“引导者”,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考虑产业的区域禀赋优势,而非“一厢情愿”的“圈地运动”。要积极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和培育良好的软环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用地、企业注册、项目申报等方面开辟“一站式服务”。要重视高水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入,发挥“领头羊”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和集聚发展效应。此外,还应加强科技、产业、财税等政策在产业集群中的协同和落实力度,激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

3.2不断完善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研发水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面临“有活力、没能力”的普遍现象,在研发资源、检验检测等方面存在“短板”。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投入力度,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硬件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投入力度,通过“创新券”等财政补贴支持方式,引导公共科技服务机构、大型企业等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篇3

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创新性,已成为支撑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有生力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缺乏抵押物、投融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从传统金融体系中获得融资,融资难已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适度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以杭州6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对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并对引入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模式创新的三家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相关建议。

一、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研分析

(一)样本简介

本研究对杭州市6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样本信息如图1所示。

(二)融资现状

1.融资难问题仍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在67家样本企业中有64家企业认为公司目前存在融资困难,占比95.52%。其中,有57家企业认为资金困难是公司目前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在存在融资困难的样本企业中,中型企业占比3.13%,小型企业占比38.59%,微型企业占比58.28%。可见,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2.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的困难相对较大。在67家样本企业中获得过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有21家,占比31.34%,其中中型企业13家,占比61.91%;小型企业6家,占比28.57%;微型企业2家,占比9.52%。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型企业。3.中型企业仍以传统融资模式为主,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显现。将样本企业按规模分成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不同规模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如图2所示。其中,中型企业的融资模式以银行贷款融资、风险投资和股权融资模式为主,分别占到64.29%、14.29%和14.29%,传统融资模式仍占有主导地位。小型企业除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模式占63.64%,其中互联网平台融资占13.64%。而微型企业除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模式占93.55%,其中互联网平台融资占29.03%。可见,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融资的助力已充分显现。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企业的融资状况有所改善。样本企业中有近60%的企业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企业的融资状况有所改善。在这近六成的企业中,中型企业占3.52%,小型企业占31.14%,微型企业占65.34%。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的融资状况改善更为明显。

二、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1.自身基础薄弱。样本企业中,67.86%的企业是以引进的技术为创新基础创办起来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的开发就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能力。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有38.25%的企业认为不能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盈利水平达不到银行的要求,有56.84%的企业认为不能获得风险投资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人对企业的持续盈利增长能力没有信心。2.可供抵押资产数目较少。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例较高;甚至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己固定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其大型机器设备和厂房一般采取租赁的形式获得,因此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而且,即使中小企业拿出一定的固定资产抵押,由于金融机构所设定的抵押率,通常在折抵后中小企业最终能够取得的资金对于其资金流动周转的频率来说也只能一时解决问题,后续资金问题的出现仍然无法解决。3.财务信息不透明。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属于私人企业,财务信息基本都不公开、私有化,所签合同只需与对接的企业之间签署即可,所以银行难以从公开渠道来获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而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不需要通过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所以金融机构无法判断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导致无法判断企业的经营质量,不给予贷款。另外,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也无法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明。

(二)外部原因

1.实际可操作的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融资从理论上而言有多种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可使用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虽然,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但债券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力还偏弱,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到资本市场给其带来的融资渠道,这使得我国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在外部融资过程中只能选择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所供选择的融资渠道狭窄自然也就无法让中小企业获取到更多的融资方式。2.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阶段。现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平台参差不齐,而且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了规避相应的风险,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给予单一企业提供大量的贷款,造成互联网金融对于浙江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型企业的帮助作用下降,难以给予企业所需要的融资额度,并且互联网金融由于近些年发展乱象频发,尤其是P2P平台跑路事件频出,导致许多投资者对于互联网金融不信任,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效率也出现下降态势。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型科技企业只依靠传统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的困境,必须利用互联网金融环境对融资模式进行创新。本文以杭州三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为例,提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可操作性建议。

(一)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案例研究

1.股权众筹融资模式。杭州南广影视制作公司成立于1998年,其主营业务为影视剧及电影等的制作,属于园区创新型试点企业。2014年起,公司拟扩大业务范围,开设摄影产品研发及制作公司。为解决资金缺口,在2014年12月,公司向人人投平台提出申请,希望借助人人投平台为其开设摄影产品研发及制作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在规划书中提出预期整体资金投入需要90万元,其中企业出资30万元,其他的60万元准备通过人人投平台进行融资,其企业占股权为51%。人人投平台接到杭州南广影视制作的融资申请后对企业征信及项目进行考核,判断摄影产品研发及制作项目前景良好,具备可行性,同意其项目申请,向公众开放进行融资,在1个工作日内便达到60万元的资金申购目标。在第一个营业年度,摄影公司就获利48.92万元,投资人的年回报率达到39.95%,投融双方取得双赢(如图3)。2.P2P融资模式。杭州敏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其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天气雷达系统的DIFR系列宽带数字中频接收机。为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和市场占有率,公司准备研制激光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研发费用预计会达到50万元以上,这对于一家新成立5年的公司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其2014年所有研发费用总预算不过110万元,因此公司准备对外融资。经多方比较,最终选择宜人贷作为融资平台。由于研发工作到投入量产大概需要6~9个月的时间,所以公司在宜人贷上于2014年7月40万元为期1年的融资活动,融资利率成本为11%。宜人贷在对公司近些年营业收入报表等进行验收和实际调查后判定该项目可行,于是挂牌上架,在不到3天时间内获取到40万元,经过7个月的研发,公司研制成功激光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在2015年的3~6月,该项目所获得的营业收入就达到70万元,迅速成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正是因为宜人贷给予了其研发费用支持,并且借款时间长达1年,才使得该业务得以研制成功,而且所付出的利率仅为年化11%,虽然与银行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相较于18%的民间贷款融资成本大幅降低,缓解了杭州敏探科技的利息支付压力(如图4)。3.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小额风险融资。杭州房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是一家新兴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房侣科技致力于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创新变革传统房地产营销模式,公司依托阿里大数据、联合淘宝房产、开发淘经纪、淘房云拓客、淘房宝、云选房、云拍卖等N种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与“绿城”“万科”“融信”“金地”等全国多家百强房企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公司成立初期由于抵押物匮乏、盈利状况不确定,很难从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融资,经过多番寻找向“投哪儿”互联网金融平台提出融资需求。“投哪儿”平台对房侣科技进行调查后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为其提供了天使轮融资。经过一年半的快速发展,房侣科技已于2016年12月获得千万级A轮融资(如图5)。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了让互联网金融更好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在完善企业自身因素的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监管也是关键。1.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基础薄弱、抵押物匮乏、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征信因素将成为资金提供方为企业提供融资时的首要参考。因此,可利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的特征,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融资信息、还款信息、财务信息等信息汇总起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2.提升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监管水平。目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然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水平已刻不容缓。监管部门不仅要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资本金核准,还应该对公司的治理、财务制度、风控制度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监管水平。3.提高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机构投资的风险意识。目前,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阶段,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例如,投资大众受高回报驱使进行投资,而对以众筹、P2P为主要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知之甚少。在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的同时,应向投资大众广泛宣传其运作机理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韩俊华,干胜道.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4).

[2]王亮亮.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J].中国金融,2014(24).

[3]刘俊棋.互联网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学术探索,2014(12):124-131.

[4]陈跃平.互联网金融助力传统融资模式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金融经济,2014(12).

篇4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特征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中小企业只有16万家,尽管数量不多,但全国约有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市场活力,极富创新力,堪称中国创新型经济的生力军。与传统领域的中小企业相比,高科技中小企业产品具有成长性强、生产周期短、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市场渗透能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面临着比传统中小企业更高的财务风险。由于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发明专利、创新技术和研发新产品等方面,不太重视企业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意识不强。因此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其中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重视技术创新,轻视管理创新这一现象表现严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管理生产效率,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的财务制度漏洞百出,风险影响较大,这些因素阻碍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之路。

1)忽略财务的管理作用。行业竞争的压力,发展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生产订单的首要问题,如何更好地宣传产品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竞争压力下侧重于开拓产品市场,关注销售及利润的数字增长,只是应用了会计工作最基础的记账和披露信息的作用,没有重视到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应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企业管理工作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被动。

2)财务制度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心在于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技术人员较多,而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相对匮乏,普遍存在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监管和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制度,财务工作仅停留在对经济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上面,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做的很不够,并没有对会计信息的详细的分析,单纯认为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就是会计报表,各项情况已经反映清楚,没有意识到进行分析预测的重要性。

3)融资渠道狭窄、项目融资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投资趋于理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受到资金流的影响和制约。资金紧张已经成为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绊脚石。其原因主要在于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单一、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抵押担保物不充足、无法确切落实担保主体、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其与银行的合作和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项目融资的难度。

4)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不多,银行因其风险大和业绩不稳定等因素,不放心对其投放长期贷款。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通常取得的贷款多为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研发产品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对资金的需求具备长期性,因此一些企业就将短期流动资金借款用于投资回收期比较长的项目投资,在支付方面导致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发展危机。另外,在中小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相互担保的现象,进一步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进而不断抬高整体的负债率,使得资金链条过紧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5)企业缺失凝聚力。对于科技型小企业来说,通常是由投资人和科技人员通过合作的方式成立,使得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虽然经营者精通技术,但是却缺乏管理知识。这种企业一般采用个人集权的方式进行经营,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对员工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太注重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重视美化自身的外在形象,忽略了培养企业精神和价值观,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制约了企业的管理创新。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创新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培育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的凝聚力。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因而忽视了管理创新,从而使其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之路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要通过以下路径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形象。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树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的全员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是财务管理,将被动服从式的财务管理工作,转变为全员主动参与的管理活动。第二,强化信用意识,树立企业信誉。良好的企业信誉,能够使企业获取优质的市场资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提供有利的帮助,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观念的更新,在企业管理中,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核心地位,积极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改善其财务管理状况,就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就像企业的纲,内部控制像企业的网,只要网住了,企业财务就不会出大的问题。预算管理其实就是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是指在企业目标指导下,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项目投资活动及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和企业活动做的详细安排;同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对比预算目标与企业实际完成情况,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脱离预算的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目标。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制定一套程序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使其有效开展节流和开源来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3)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能够从银行取得信用贷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要选择,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运作透明度低以及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从银行取得信贷具有极大的风险。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从银行取得贷款外,还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其他融资工具,如通过典当、商业票据、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进行资金融通,进一步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流畅性。另外,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出现的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系统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潜力。其中,反映资产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反映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通过检测这些营运指标有异常变动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同时对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或降低财务风险。

5)筑建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凝聚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拥有特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发展的灵魂,就像夜间远航的一盏明灯,员工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就是这种企业文化的来源,借助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创立和完善自身的基本价值观,通过不断培育企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与社会和谐宗旨进行结合,最终建立起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筑建企业文化。

篇5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是广大科技人员投身市场经济、依靠技术创新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举,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范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是活跃科技市场的基本力量,也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成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二、创新型人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创新。创新型人才掌握企业的技术秘密。如果发生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创新型人才流失,会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带给企业的将是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当这些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或另起炉灶时,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

创新型人才流失不仅会带走企业的商业、技术秘密,而且还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干扰企业工作绩效,破坏企业凝聚力,削弱企业员工士气,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由于创新型人才掌握某种专门技能,所以一旦他们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人选,那么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空缺,造成企业创新项目中断。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表1 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人才管理策略

1.明晰人力资源战略,夯实HR管理基础

(1)科学制定HR战略,指导HR各模块管理。清晰的HR战略是指导人力资源各模块协调有序运作的指南针。中小企业在制定HR战略时应充分考虑企业文化、企业缘起,然后通过对“行业对HR的要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对HR的要求”、“中小企业HR现状”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对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标分析”,最终提炼出中小企业核心战略。

(2)健全职位管理体系,奠定HR管理基础。创新型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之所以非常普遍,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并未进行系统的职位分析和职位价值评估。同时,在组织设计和部门职位设置上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因人设岗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为了保持人才,吸引人才,中小企业要在HR战略的指引下,进行系统的职位管理体系梳理和重建。

2.解析付薪因素,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

面对企业中的特殊人才——创新型人才,管理者应首先从岗位出发,系统梳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岗位体系,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并结合公司行业的特性设计岗位评估模型,对岗位进行价值评估。

(1)权衡职位相对价值,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不仅关心自己薪酬的多少,还会关心薪酬的公平性。一旦感到薪酬分配不公平,员工便会降低工作的努力程度,甚至离开企业。通过对各个职位在知识技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位责任承担等方面对任职者的要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确定不同岗位之间、职位之间相对价值的大小,从而建立企业的职位价值序列。职位价值序列的建立为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提供了基础。价值序列高的职位,所得薪酬就高;价值序列低的职位,所得薪酬也低;价值序列相同的职位,所得薪酬持平。

(2)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确保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财务状况往往是不一样的,流动资金拥有量也就大不相同。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薪酬战略。表1为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适宜采取的薪酬战略设计和不同的薪酬结构设计。

(3)应用三种薪酬比例模式,确定各职位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流失的案例中,员工固定工资的比例过大,只有少数职位设置了绩效工资,而且,其绩效工资的比例也未能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积极性低落,企业缺乏活力。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运用“M-R”模型,从“工作的可客观的衡量性”与“职位的责任”两个维度,对不同职位的工作性质与特点进行分析,并把三种薪酬比例模式应用于不同的职位,从而确定各职位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第一,高弹性薪酬模式。这是一种激励性很强的薪酬模式,员工的薪酬主要依据其绩效来决定,并不是处于同一级别的员工都能保证拿到相同数额的薪酬,优点是具备很高的激励效果。第二,稳定性薪酬模式。员工的薪酬与实际的绩效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年功及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员工的薪酬相对稳定,薪酬中基本工资的比重相当大,而变动工资的发放则根据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而定,优点是能给员工充分的安全感,促进团队的团结。第三,混合型薪酬模式。既有高弹性成分,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又有高稳定的成分,以促使员工注意长远目标。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创新型人才的独特特点——高流动性与稀缺性,为了保持在企业内部保持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对创新型人才的薪酬结构比较适宜采取高弹性薪酬和混合型薪酬。

3.打造科学的培训体系,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力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人才使用上都存在一定的“短视”行为,只使用,不培训,不开发。实际上,科技型企业的技术特性决定了企业应该将培训和学习视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以此形成企业的整体优势。

此外,科技型企业创新员工也有强烈的求知渴望,重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如果企业能够给员工提供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提供员工自我实现所需的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员工的流动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摒弃“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小农心态,制定切实的、全面可行的、长远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在人才培养上不局限于某项业务技能,而是全面地提高员工的智力水平、产业技能、品行道德,挖掘员工潜力。企业如果能为员工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就能不断吸引优秀人才,获得稳定而忠诚的员工队伍,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塑造中小企业的精神支柱,提高创新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1)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科技型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员工的创新,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在企业里形成有利于员工创新的氛围,保持企业的创新动力。高素质高智力的核心员工有创新的能力和欲望,他们需要以不断创新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企业应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主创新的权利和机会,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创新领域,或者保持一定程度的自由选择权。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要根据员工的知识、技能、兴趣和爱好为员工提供有意义和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充当向导、协调员和服务员,为员工实现工作目标提供良好的支持。

(2)建立包容型的企业文化。包容型的企业文化除了能够将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统一起来以外,还应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宽容失败。容忍失败的企业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缓解创造失败所造成的负罪感、紧张感。二是竞合适当。没有竞争,创新与发展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合作,创新与发展又会陷入机械和僵化。唯有在竞争中的合作和在合作中的竞争,才能保持最大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创建一个创新求异、宽容失败和竞合适当的企业文化,创新型人才才有了生存的“土壤”,才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能够使创新型人才产生更高的工作卷入度与更强的组织承诺,因而能对创新型人才产生持续长久的激励。

参考文献:

[1]马美英.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07,7(8)

[2]王艳子.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型人才实施自助式薪酬模式的探索[C].经济论坛,2008,3

[3]陈静.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留人之道”[J].商业现代化,2007,5

[4]高其勋,马辉.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遏制中小企业人才流失[J].乡镇经济,2006,7

[5]姚岳军.高科技企业研发人才流失的动机与激励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210-211

[6]黎群.企业文化建设100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效率;信息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是高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整个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换和销售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决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Roberts(1999)在回答创新的重要性时说,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利润,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是高风险的,其中创新的信息不足是创新高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1.1信息的经济效用分析

信息经济学认为,资源配置效率的获得同时伴随着信息效率。信息效率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使用者获得信息的效率。二是使用者对于可获得信息的使用效率。信息效率(E)等于实际平均信息量与最大平均信息量之比。其中E在0与1之间,假定市场最大平均信息量不变,E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际平均信息量,E越大,说明使用者拥有的信息越多,使用水平越高。竞争越有优势。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技术创新信息越多,若能有效使用这些技术创新信息,它的风险就越小,竞争也越有优势。

1.2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在今天竞争的环境里。有效地共同享有信息是成功的关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要特别重视信息的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收益和信息效率关系图(见图1)。

根据图1:纵轴R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收益,横轴表示信息效率。曲线A表示,从长期来看,企业不仅要注重当前的收益,更要重视创新,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曲线B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获取有效创新信息与有效利用信息,可以提高创新收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即创新收益和信息效率成正相关关系。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充分处理获取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提高创新决策水平及其成功率,降低创新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一旦商业化,则收益会增加,同时信息获取也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的进步,降低其他开支。

技术创新的效果与信息效率(E)息息相关,E可以作为经济控制参数,也可以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参数,资源配置的最优本身意味着最优信息效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以说是对相关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人能力与条件及其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个人工作绩效。因此,创新收益(绩效)大小与创新者创新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信息对创新资源进行配置的水平有密切关系。

1.2.1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信息的支持

创新能力不仅指个人的创新能力,而且包括团队(或组织)的创新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一般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创新不仅需要个人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如需要经常沟通信息、方法、经验,以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优秀创新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创新方向把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和资源配置水平。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但需要主动搜寻、分析研究及其处理加工相关信息。还需要通过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有效流动来实现。

1.2.2有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配置最优本身意味最优信息效率,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需要有效信息来支持。创新的资源不仅指本企业拥有的资源,还包括与本企业相关的企业(或组织)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企业间的充分合作,创新组织之间的合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企业在合作中可以充分识别各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相关利益者优势资源合理配置,形成优势互补。集成创新理论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各种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实现优势的综合集成,才能使创新的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改变,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该协同作用的发挥需要信息系统来支持。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理论说明信息系统对内可以改进经营和管理工作,提高决策水平:对外可以提供信息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独自完成技术创新和实现预期目标,必须与其他组织(如:供应商、客户、竞争者等)发生联系,交换各种知识、信息和其他资源,从而获得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冯・希普(Erie Von Hippel)等人的研究表明:产品用户、产品制造商以及与创新有关的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都是重要的创新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来源中,40%多一点的信息来源于参观本地市场、参观其他相关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交流,可见与相关企业、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流是企业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2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识别

影响创新信息的因素是多维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唐纳德・马奎斯认为影响公司创新思想的产生并导致答案出现的关键信息来源大部分出自公司内部。实际上外部环境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信息的重要来源:

2.1 不能完全了解消费者未来需求及偏好信息

消费者需求偏好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不断发生变化,而且人的需求偏好具有内隐性,只有在具体的消费中才能看出来,因此,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不容易把握的,也不能完全了解,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风险的重要来源。如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或者喜欢,技术创新不仅要考虑创新出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当前的需求偏好,同时要研究新产品的未来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高、产品生命周期短,进入和退出市场速度都很快,创新者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了解呈现很大的不对称性。

2.2不能准确预测国家宏观政策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动趋势

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可以采取包括投入、政策、服务等多种措施。但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内容和

发展前景受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变化的影响。“863”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等,这些大的方针、政策引导了产业发展方向,加速了重点产业发展速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契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市场化成功率很低,从研发到上市销售应该有稳定的相关政策,但国家宏观政策及宏观形势多变性,准确预测是不可能的,如一些地区的局部动荡会影响整个国家(世界)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

2.3不能完全了解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竞争对手行为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受产业结构变动和竞争对手的影响。产业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行为都是很难全面了解,产业结构的未来变动趋势是多因素的,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方面的影响,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经济收入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也会引起新产业部门的产生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落,同样供给和国际贸易也会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变化。

信息风险不仅来源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而且来源于对竞争对手的不完全了解,根据波特(M.E.Porter)五种竞争力模型理论:五种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竞争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获利的最终潜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业面临着行业性竞争,不同行业的技术创新竞争程度不相同,其创新的风险状况和出现概率也不一样,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一般很难全面了解、准确预测。

2.4不能准确预期技术发展趋势

技术的发展一般是渐进的,但有时会产生突变,并且技术的发展会受到宏观政策、产业结构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要准确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若能科学地预测引领未来需求的技术,快速地跟进,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这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巨大商机。获得“2005创新数字生活最时尚产品奖”的海尔流媒体电视,就是海尔彩电凭借网络时代最具竞争力的流媒体技术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以及国际化品牌的影响力冲破层层壁垒,最终顺利进入日本、韩国市场,是中国彩电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为生命力,但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偏差,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使用效率。

2.5不能准确估算技术创新项目的技术难点、新技术产品的市场转化成本

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大部分风险因素是定性的,难以衡量,且新技术产品的转化成本和市场转化率更是难以估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估能力总体比大企业低、主观性强,对技术创新项目的技术难度及其新技术产品的市场转化成本估计与实际之间可能差距很大。这种难以准确的估算是技术创新意外的损失原因之一,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风险来源之一。

3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防范对策

科技型种小企业创新风险受多种因素(政治、社会、经济、技术、信息等)的影响,其中信息短缺是影响创新高风险的重要因素,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认识这些因素,保证多渠道获取更多信息,以便有效利用获取的信息,降低创新风险。

3.1 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目前信息化成为大企业控制市场的手段,当信息化成为市场准人的一个方面的时候,中小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信息化成为他们生存的首要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风险很高,如何把高风险转化为高回报是它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根据创新的收益与信息效率的正相关性,虽然其他因素对创新的风险也有防范作用,但与信息相比,在强度和持续性上差了很多,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特别重视信息的作用。重视信息,不是不考虑信息风险大小,而是研究一种合理投入和获取方式。比如,通过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渠道来获取创新信息,这种渠道成本低,很有效。

企业对信息获取的重视,不是要弱化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发挥政府的辅助功能作用。

3.2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正确理解信息效用。科学评估获取信息的风险

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德鲁克所说: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已经变为信息和知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要信息支持,信息可以催化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商业化快速实现,经济信息和市场信号能够消除或减少创新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创新自身收益,但错误信息也可能给创新造成很大损失。

信息的有效利用能减少创新的不确定因素,使创新者的决策方案更科学。但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非对称性、市场分割、信息传播系统和人类的“有限理性”因素的限制,因此人们有交易信息的可能和必要,创新者所需的信息并不能被免费无偿获得。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都需要付出成本,由使用创新信息给创新带来新的收益与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之间的偏差,它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风险。如图1所示:假设获取、使用信息 的成本是C,应用信息资源 给技术创新增加的收益为 若 ,表示获取、使用信息 的成本大于应用信息资源 给创新增加的收益, 越大,信息风险越大;若 ,表示应用信息资源 给创新增加的收益大于获取、使用信息 的成本, 越小,信息风险小; ,则获取、使用信息成本等于由于利用信息带来增加的创新收益。

创新的收益大小来源与对创新相关资源的配置水平有关,从信息资源处理的角度来看创新是基于信息过程分析、利用来研究创新商业化的过程。因此,创新的决策要客观评估信息成本C和由于使用信息给创新增加的收益 ,同时要考虑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科学地分析、控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风险。

3.3信息获取、有效利用要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结合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作用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如果不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那就导致低信息效率使用,不能有效防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和对获取的信息有效利用,企业运作是一个整体,一些简单的信息在企业里按照传统形式流动,对预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高风险、提高创新的收益是不明显的。因此,企业要把信息收集、处理和流通与业务部门流程整合结合起来,探索一种高信息效率和新业务运作的整合模式。这种整合可能要付出高成本,但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降低创新风险,并会产生明显的增长效益。

3.4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建立技术创新预警系统。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一个系统。风险就是由于这个系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了系统的人、财、物及信息流的正常运行,从而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造成了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预警系统应对企业各种类型的风险提供警示。比如该体系中可以建立一个子系统以进行技术创新预警,根据国内外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的变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警示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能够对超常规的技术创新风险起到预警或者预报的作用,早做防范工作。

预警系统的建立应该结合决策阶段、技术阶段、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的不同风险特点进行信息预报,有针对性地预防已经出现的和潜在的风险。

篇7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面对历史大潮,各类组织都不同程度经受着时代的考验。”(相飞,2015)。其中,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尤为突显。该类企业以从事或推进农业新品种、新设备技术、新生产工艺为主,利用自身研发成果,吸收外来技术以持续创新,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速度,保证农业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知识员工聚集作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活力之源。按照相飞(2015)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及其效应研究》对知识型员工的判定准则,“该类员工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受教育程度较高,这表明其对新知识的吸收、消化、转化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其专业资质的提升,以及包括个人智商、情商、修养等在内综合素质的提高。”。可见,知识员工作为一种可流动的资源,受科技投入、人才政策等因素影响,会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聚集。而“复杂多变的外部任务环境致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运作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员流动性趋于频繁。”(相飞,2015)。人员流动则引起复杂的经济效应。本文的知识员工聚集及其效应指农业科技人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形成的内在关联机制,通过组织协同作用集中在一起,突出表现为聚集作用大于各自独立所发挥的加总效应。这里所指的知识员工聚集的主体是长期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及实用技术的人员,其运用知识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是企业创新主体。通过聚集,促进了个体间隐形知识传播,优化知识结构,能更多获取行业信息,实现相互协作,从而使自身潜能得到发挥,企业得以创新。

二、理论基础

篇8

【Abstract】 High-tech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igh-tech SM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ch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enhancing China's industrial R&D capabilities and speeding up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shortage of funds and the financing problems seriously restrict and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SMEs, which have become a key factor hindering.Currently, both theory community and business community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propos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High-tech SME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fo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High-tech SMEs, in order to research innovative debt financing model of High-tech SMEs, which has a good reference to High-tech SMEs about proposing proper financing model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expand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roving the financing capacity.

【Key words】 High-tech SMEsDebt financingInnovative model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在数量、质量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因受到企业自身的规模小、投入高、风险大等特点以及金融改革不到位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多种因素的局限,融资难题一直严重制约和阻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本文研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特点、融资特点及融资现状,并分析了其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最后从债权性融资角度探讨了几种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性融资的创新模式,旨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债权性融资渠道,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特点及融资特点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一定科技人员,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提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1]

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特点

(1)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相比,追求科技研发、应用、创新是企业的特点。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出的高科技产品很可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这是由于产品拥有的技术含量是其核心价值体现,产品具有获得特许经营、得到知识产权保护等优势,一旦产品投入市场后并得到市场认可,科技型中小企业将会迅速发展壮大。

(2)高风险性。一方面,存在技术风险。第一,产品研发阶段存在技术风险:多数企业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产品性能,一旦出现未知、不可控的技术因素极有可能导致生产的直接失败。第二,企业在将其研发的科技投入到产品生产时,可能因受到技术能力的限制存在技术风险。第三,产品销售阶段同样存在技术风险:科技产品更新换代也是很快的,高科技产品在投入市场一段时间后极有可能被新型科技产品替代,因此企业就会面临科技创新的风险和压力。

另一方面,存在财务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时难免会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但由于其规模小、信用低、风险大等缺陷使得企业外部融资难度很大,最终可能会由于无法及时筹措到资金导致其无法正常运营甚至破产。

(3)高投入性。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阶段的资金投入量是非常大的,因为其首先需要进行的是科技的研发,此阶段成功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投入生产,而在研发时需要提供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同时研发阶段的资金投入的时间,受制于研发至成功的时间,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一般应尽量保证较长阶段的资金提供。另一方面,科技产品更新换代也是很快的,高科技产品在投入市场一段时间后可能被新型科技产品替代,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应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注重研发,在科研方面继续不断地投入,继续进行科技的创新。

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

(1)资金需求旺盛。一方面,在研发阶段、生产设备等资源购置、技术后续研发创新等时期,企业会面临资金的大量投入问题;另一方面,当技术投入高科技产品生产时,以及之后企业还需根据市场反应和回馈,不断改良产品的性能,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生产及改良产品的保障。

(2)资金需求具有时效性。首先,企业规模小而且风险应对能力也差,面对市场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资金短缺时需要及时补足才能降低经营风险;其次,企业产品容易受到新型科技产品的威胁,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还需要及时进行科技改良和创新,此时同样需要资金的及时筹集到位。

(3)单次融资数额不大。一方面,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能力、规模决定了其单次不太可能需要数额特别大的资金;另一方面,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虽然有资金需求,但更多的是需要科技人员的智力投入,因此单次的融资额同样不会很大。

2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篇9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各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1)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主体。根据国家发改委2004年6月25日的数据显示,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2)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到2003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12万家,比2002年增加14%。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4688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36%。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用于技术创新资源不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1)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虽然技术开发成本较高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了一定的疑虑,但大多数的企业决策者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产品的核心要素,是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力,并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优先发展战略。然而资金筹集困难引发的资金短缺成为影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现实障碍。同时,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过高也使得部分行业企业出现了流动资金短缺的状况,当企业的经营性资金存在困难时,也就更谈不上投入技术创新以寻求未来收益了。

(2)技术开发人员,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开发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技术创新,人才为本。科技人才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大部分新兴城市,由于经济总量较小,企业投资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等局限,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尚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较难留住中高级人才;同时,熟悉工艺技术的高级技工短缺更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3)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直到1999年才创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的对象主要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如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对其他类型(如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特别是工艺创新问题重视不够。对全国5万家不同企业的调查显示,有60%的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持乐观态度,但当让他们选择怎么干时,多达73.3%的企业选择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企业。这表明,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最急于投入的不是高新技术,而是如何在现有产品和技术上创新,以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功能。

2.信息不畅妨碍企业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

信息平台的缺乏影响了企业对于相关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从而妨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和转化活动。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企业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并不通畅,获取的行业技术信息不及时且较为凌乱;另一方面,技术交易平台的不完善也妨碍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再创新活动。

3.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外部学习能力较弱

开拓外部知识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评估和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吸收能力的强弱。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观念、传统行为习惯和创新行为模式的影响,往往不重视组织学习,或是一开始就选择依赖外部技术资源的路径,使企业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传统。其结果是,企业在技术与产品上都是国有企业的克隆,微观上与国有企业争资源、争市场,宏观上造成了产业结构雷同,投资则属于低水平的重复。

4.自身积累的薄弱使企业抵抗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很脆弱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高效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经济活动,这种风险可以分为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技术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能力较弱,只能进行单一技术产品的开发活动,很难从事多种途径的产品技术替代研究,一旦一种技术创新失败,则意味着整个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失败。在市场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将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能力有限,主要是由于资金的短缺和缺少市场经验,中小企业难以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实现技术开发投资的超额回报。

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分工协作的观点

为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改变其在资源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缺陷,若干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结合成合作创新体,或者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进行分工协作,能够对各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成本以及由技术创新所引起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结合成合作创新体之后,在合作创新过程中有利于隐性知识、先进技术等在合作主体间扩散,使其技术学习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合作创新能够形成整体优势,最终增强自身的科技实力,获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10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国与国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家竞争力的高低将不再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富贫,而是决定于该国的创新推进程度。企业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效率的部分,也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技术成果转化的直接载体,因此企业肩负着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而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它对吸纳城镇就业人口、创造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巨大。在美国,人们习惯把中小企业称为“经济的脊梁”。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和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因此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灵魂。

二、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举措

(一)转变理念,立足创新

科技型企业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科技型,即从要素投入来看,技术和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灵魂,技术一旦市场化,前景广阔;一旦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则可能惨遭淘汰。因此科技型企业必须打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状,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主动探求新的方式和方法,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培育自主品牌,不断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如果还是坚持“模仿比自己开发省钱省事”的经营理念,如果思维没有创新,其他创新活动都是徒劳。

(二)创新机制,勇于创新

科技型企业产品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性的特点。创新对科研能力、资金、技术储备要求也很高,我国的科技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设备老化超期运行,受资产专用性制约,设备难以满足开发新产品的要求,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与国际大企业同一层次开展创新竞争无优势可言。因此只有创新企业内部机制,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汇集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结合自身对市场需求信息反应程度快的特点,走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之路,以缩短技术创新周期,与此同时还要创新内部奖励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始终保持企业员工创新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奖励时既要注重物质层面又要重视精神层面,既要奖励成功者又要奖励未成功的努力者。因为失败是正常的,必须的,应该允许失败。

(三)国家扶持,服务创新

1、完善金融市场、优化融资环境。国家应尽快推进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允许银行通过合理自主的资金定价,补偿投资高风险行业的收益不确定性,使中小企业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家可以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选择其中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信用担保,通过引入第三方信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口问题。催生三板市场,畅通证券市场融资渠道。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并不发达,主板市场上市的1000多家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只有少数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企业和基础产业类的中小企业,上市审查条件非常严格。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块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由于它只是在主板市场内部,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二板市场,我国的二板市场并未建立。2006年1月,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由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尝试催生三板市场,解决企业的融资瓶颈。

2、健全服务体系。中小企业量广面大,对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有着广泛的需求。为了保证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必须创新各种企业服务体系。国家应该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种中介服务机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各种专业咨询评估机构,通过开展资信评估认定,切实防范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3、推行优惠的财税政策。国家可以通过实行税收优惠,比如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减免技术转让营业税、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直接补贴的方式,激发创新潜能,鼓励投资者向中小企业投资。

4、提业指导与人才培训。国家可以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制造持续创新的外部氛围。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都是集聚在中心城市或大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内,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科技型企业可以在产业园内开展信息交流、技术咨询,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也不得不与狼共舞,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小川.论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J].南京大学学报,2002(6).

2、廖亮.信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01(3).

3、黎海波.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模式[J].汕头科技,2006(2).

篇11

作为自主创新主体中最活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管是产品的研发还是成果的转化,长期以来都受到融资瓶颈的严重制约,对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间资源共享、相互合作的能力、知识流动的效率产生重大的阻碍。为此,须从多方面、多层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融资支持。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创新的理论分析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表示,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产业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

1.金融创新的概念及理论

所谓金融创新是指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发生的金融改革,其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既有微观层次的创新,又有宏观层次的变革。“制度改革论”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制度改革,与社会制度紧密相关。而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本身也构成了金融创新的内容,当微观主体的创新行为威胁到政府的管制时,政府必然会进行新的制度创新。

2.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早期成长期、高速成长期、稳定成长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融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资金需求量大。从企业最初的成立到形成一定产业规模,都是以大量资金投入为先导,且投资规模从研究阶段到规模化阶段越来越大;(2)融资风险高。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投入的初始阶段只是净收入,后阶段增大投入后才有可能产出;(3)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程度、收益状况、资金需求以及融资方式不同。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科技项目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潜在高回报的特性,致使高科技企业在发展中经常会遇到比传统产业更加多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研发的高投入使其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但该类科技产品所面临经营风险及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其融资更加困难。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从宏观层面分析

(1)国有大中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采取排斥态度: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为国有大型企业机构,对于中小企业,银行放贷意愿不强。

(2)国家仍然采取金融抑制政策,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小型金融机构尚不发达。

(3)创新基金、融资担保体系等尚处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4)社会化支撑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融资中介机构不规范、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等方面。

2.从微观层面分析

(1)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缺乏。

(2)企业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制度不健全。

(3)资金需求的“贷款急,次数多,单次贷款额度小”的特点也会使银行选择缓贷或不贷。

四、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1.融资工具的创新

(1)贷款证券化,使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贷款,改善资产质量,分散银行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2)金融期权,银行在贷款的同时购买企业的期权,从而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

(3)实行融资租赁。高科技产业在创业之初,通过融资性租赁解决资金短缺难题。

2.融资机构的创新

(1)发展并规范民营金融机构,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以便更好地为融资服务。

(2)进一步规范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3)合理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3.融资制度的创新

(1)利率市场化,使民营科技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平等融资,提高资金使用率。

(2)实现国有银行产权制度创新,建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国有银行通过股份制可以提高自由资金比率,一方面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使银行在经营决策、监督方面相互制约,从而更好地保证资金到位。

五、结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促进科技和金融的有机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与效率,通过金融创新,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侠:推动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创新【J】,金融时报,2009,(12):9

【2】邓长春:关于金融创新内容的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1)

篇12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049-04

0 引言

1912年Schumpeter[1]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而后,E. Mansfield[2]从产品创新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下了定义,“技术创新是第一次引进一个新产品或新过程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务、管理和市场诸步骤”。与此相对应,该定义也指限定在产品创新上,认为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Iansiti教授1998在其代表作“Technology Integration”中首先提出了技术集成的概念,即“通过组织过程把好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称为技术集成”[3]。而后在国际上很多学者对集成创新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近几年对“集成创新”的成因、模式、要素、机理等进行了研究,但对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路径的研究还很少。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从事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为主要业务的中小经济实体[4]。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研发资金的不足,人才储备不足,信息资源缺乏,以及专利等科技资料短缺,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缺乏活力,利用技术集成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方式,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模式,能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核心技术的提取和培训打开新的思路。

1 技术集成流程分析

技术集成是一个多阶段的、贯穿于整个产品开发和制造流程的复杂系统工程。企业实施技术集成,需要遵循技术集成的流程,一步一步由浅到深。产品化[5]就是把某种技术或服务通过标准规范的流程形成一种可大规模复制生产的产品,这种产品具有的特性是可复制性和可移植性。产品化的核心要点是将某种技术或者服务与独立的个体分开,形成一种不依赖于独立个体存在的能力,体现出可复制性和可移植性的特点。根据产品化的特点,本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技术集成的流程。

技术集成创新是以企业平台为基础,包括市场需求分析、技术评估、技术选择、技术集成和技术创新五个部分组成的技术集成流程。技术集成过程是一项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因此,技术集成创新应该从市场需求分析出发形成产品概念,以开放的技术评估来整合和选择各种技术,开发出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为了方便对企业技术集成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执行的质量和潜在绩效,以及企业技术集成活动实施的效果和企业商业绩效的贡献进行评价,又从技术集成绩效评价的角度,又将技术集成过程分为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两个部分。

2 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动态路径

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结构中,可以看得出智力价值与物化劳动价值并存,但是这种物化劳动价值来源于或依靠于智力价值。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有:产品的多样性与衍生性,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品高风险与高收益,高投入与高成长并存等基本特点[6]。技术集成创新模式是以技术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为目标,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和技术评估来选择技术集成产品开发所需的技术。技术集成创新模式下,Iansiti提出了“技术研究―技术集成―产品开发”的三阶段模型,此模型增加了技术集成阶段,技术的研究、集成和产品的开发这三个阶段在时间流上是相互交叉的。技术创新链环―回路模式。罗森伯格认为技术创新过程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复杂性,线性模式实在是太简单化的模式。因此,他和克莱因等人共同提出了技术创新“链环―回路”模式,通过五条路径,论述了技术创新各阶段之间科学技术知识、技术创新以及市场的关系,揭示了技术创新过程是科学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经济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并且不断从自身和环境获得反馈信息以实现向更高的创新水平进化[7]。

通过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的特点,结合对技术集成创新的模式研究,发现技术创业企业能否成功的产品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开放式的创新与集成。在开放式创新的范式下,企业的产品化进程和新技术的开发过程是可相互渗透的。在技术集成过程中,企业产品逐步形成了从单一技术产品向多技术集成的产品发展创新的路径;企业技术逐步形成从单元技术向集成和成套技术集成的转变,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新型技术。根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开发和技术集成过程的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在技术形成产品的过程中,技术集成过程呈现出“集成―开发―再集成―再开发”的发展路径,而应用技术集成的方法将企业拥有的技术开发出产品的过程呈现出“集成―开发―集成”的动态循环路径。科技型中小企业基于一定的技术平台,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多种技术的选择和集成,进而开发出一个产品系列,这实现了技术集成产品化创新的一次循环。产品形成之后企业再对其进行开发研究并形成新技术,此时的技术平台实现了一次跃迁,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下一次技术集成将在升级后的新平台上,继续“技术―产品―技术”的循环,而其过程形成“集成―开发―集成”的动态发展路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如此循环往复,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技术进行集成产品开发。由于技术资源选择整合的多样性,从而出现了多条产品创新路径,使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路径呈现出了动态性、灵活性和多变性。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动态模型如图2所示。

在动态模型中,企业将现有技术集成形成一代产品1和一代产品2,然后在一代产品1和一代产品2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代新技术1和一代新技术2,然后再将一代新技术1和一代新技术2以及其他的新技术分别集成到一代产品1和一代产品2上,形成二代产品1和二代产品2,如此往复不断的开发出新的技术并形成新的产品。一代产品1和一代产品2是可以是通过不同的技术集成而成的两种产品,一代产品2也可以是在一代产品1的基础上加入外部新技术集成的产品。

3 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模式

企业的技术能力包括:核心技术、补充性技术、技术能力和基础性知识、外部可用技术知识,其中核心技术指的是企业最为突出的技术,它支撑了企业的关键产品的生产和加工[8]。核心技术具有技术领先性、难模拟性、不可速成性、生命周期性、市场垄断性、高风险性、高效益性、异质性、价值性、延展性和不可交易性的特征。例如Intel的光平板印刷技术,可口可乐的饮料配置技术等。补充性技术是对核心技术的补充,它为核心技术的产品化提供了可能,例如iPhone手机所用的ios系统是Apple公司的核心技术,而ios系统中的App store就是补充技术。补充技术是核心技术联系最密切的技术能力,往往对补充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就会产生新的核心技术。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R&D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进行转换能力的水平[9]。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将技术集成产品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技术,这些新技术也将会演变成下一代产品的核心技术,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动态路径中核心技术提取的过程[10]我们提出了三种有代表意义的技术集成创新模式。

3.1 突破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模式

在技术经济时代直接通过科学技术突破来获取竞争中的商业机会是很困难的,但是对现有的新的科学技术集成来获取核心技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突破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路径如图3所示。

突破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没有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为了向市场提供新产品,将现有技术和其它外部领域技术通过技术选择、集成形成具有主导地位的核心技术,结合补充技术进行产品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突破性产品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它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企业为了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来获得市场地位时作出的研发活动,二是单个技术在通过使用集成创新后而获得的意外效果。它带给企业的是第一种新技术和新产品,也产生了第一类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在补充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见企业在实现突破型技术集成创新之前必须具备完善的补充技术,而在企业集成创新建立核心技术后,补充技术也会随着核心技术的确立发生一定的改变。

3.2 标准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路径

标准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是在企业现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将现有核心技术同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外部技术通过技术选择、集成从而提炼出具有功能倍增性的核心技术,结合补充技术进行产品化形成系列产品的创新活动。标准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路径如图4所示。

标准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是对已有的突破性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的延续,在已形成的创新轨道的基础上对原有核心技术提升,通过产品化增加产品附加功能的创新活动。标准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路径是企业已有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中心位置受到威胁,企业为了维持或是扩大产品和技术的异质性和突出性而作出相应的创新活动。

3.3 跃迁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路径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长期束缚于现存创新路经的核心技术变得僵硬,使原有核心技术产品的竞争地位处于劣势状态,企业不得不通过选择外部技术的进行产品创新,从而跃迁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得以形成。跃迁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路径如图5所示。

跃迁型技术集成的产品化创新是指企业不再沿着原来的集成创新轨道而是另辟蹊径到新的轨道上开展的产品创新活动。此路径中,企业是将现有的核心技术与其他的异质性较大的外部技术进行集成形成新的核心技术,通过产品化形成新的产品。新产品的核心技术对原有产品的核心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拓展或技术提升,而是一种技术跨越,这种跨越在产品创新中表现为产品的核心技术轨道出现了拐点,核心技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出现了新的核心技术和全新产品。在此路径中,企业对外部技术的研究不再仅仅是注重深度,而更多的注重广度。

3.4 创新路径选择案例分析

本文以一家有色金属冶炼设备设计企业的矿冶高端工艺技术为背景,评估选择不同技术集成创新路径的产出绩效,最终为不同项目选择最佳优的创新集成路径。选取了该企业自主设计制造的铜电解阳极整形机组为案例,在对市场动向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明确该项目现有核心技术,通过专家评价法选择技术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及技术异质性作为权重因子。采用AHP法对选用的内部及外部技术进行过程绩效评估,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