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4: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幼儿园教育的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受训学员情况参差不齐,教师需求难满足
按照此次培训的要求,参训者主要为幼儿园转岗教师,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并非为转岗教师,不符合此次培训的参训人员基本要求;对参训的转岗教师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参训人员的年龄跨度较大,分布从20岁到50岁;受训教师的最终学历和专业也差异很大,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转岗教师凤毛麟角;转岗后教龄也从刚转岗不到一年至八年不等,可见受训学员情况参差不齐。不同年龄、转岗教龄、教育背景的学员对于培训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者都有个人的偏好,众口难调,因此很难满足所有学员的培训需求。
2.培训内容理论性太强,难以学以致用
转岗教师普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教育领域,面对一个不熟悉的教学群体大都难以适应,即使工作几年的转岗教师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幼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培训的课程多以学术理论为主,对于如何实施活动设计,如何调整转岗教师心理状态,如何进行家园沟通,如何处理幼儿园突发事件等实用性的内容没有相应的培训课程,使得培训的理论性、学术性太强,但是在工作中难以和实践相结合。
3.缺乏后续跟踪服务
短期培训的时间仅仅两周,时间安排密集并且培训课程任务量较大,这对于大多数转岗教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想要在两周的时间内把所学的内容完全掌握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是不太现实的。一些理论上的知识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用才能体现出理论的价值,但是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问题,一旦问题无法解决,或者实践过程不正确则培训的成效无法实现。缺乏后续跟踪指导工作是如今很多培训的通病,也是影响培训长效性的关键。没有长期的后续指导使得很多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培训所学习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
二、分析成因
1.参训学员的遴选失准
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不同于往常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幼儿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是转岗教师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他们差异性较大,并且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没有系统的认识,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组织转岗教师培训如果没有细致参训人员条件要求,只要符合转岗教师的身份即可,则培训的成效一定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各个幼儿园在派选参训教师过程中不乏敷衍之势,安排一些年龄较大的非骨干教师来参加培训,以便不影响幼儿园各个班级正常教学,可见有些幼儿园并没有认识到职后培训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培训的意义,浪费了培训资源。
2.训前调研工作不到位
通过对一些转岗教师了解发现,他们已参加过的许多培训难以满足他们对于培训的期望,培训内容对于转岗教师日常工作帮助不大。这一方面反映了培训组织者对于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培训成效不理想。很多培训过于形式化,缺乏整体的培训计划,前期调研工作不完善或者仅仅照搬原有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忽略了倾听参加培训转岗教师的心声,从而导致了培训效果不理想。
3.培训机制不健全
由于培训机制的不健全,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造成了培训过程中的混乱以及最终成效的不理想。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已经开展很长时间,但是转岗教师的培训与幼儿教师的培训差异性较大,培训内容应该不宜过难、过于复杂,培训形式应该更加贴近转岗教师的工作状态,多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对于培训前期、过程、后期安排专家进行分析并形成理论为日后的培训积累经验,不断健全培训机制。
三、思考与建议
1.严格学员遴选工作
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首先明确培训目的和主体,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目的的开展培训,制定详细的参训人员资质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筛选参训教师;幼儿园方面也应该明确培训通知要求,派选符合条件、有潜力的转岗教师参加培训,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避免出现培训对象派选不当或重复培训的现象,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参加培训的转岗教师也应该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意识,珍惜培训机会,并有效利用培训完善自身不足,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发挥出所学习的知识,起到带头作用。
2.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现代培训理论认为,只有在培训前对被培训者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培训才有针对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2]要想有效的开展培训,就要在培训初期对参训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通过调查问卷或者访谈等形式对参训人的培训意愿进行了解,并且根据调查结果安排培训课程,这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学员的需求。笔者认为我省“幼师国培”可以借鉴国内外好的做法。国外在每次培训开始前,都会先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这样方便培训机构进行课程的设置、形式的选择,从而使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培训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国内的许多人员培训也都采取了相类似的做法,旨在提高培训成效。在培训之初也要与培训课程主讲人进行沟通,把转岗教师关心的问题和需求传达给主讲人,以便主讲人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充分了解参训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并最大限度的帮助转岗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健全跟踪服务制度
短期且高强度的培训使得转岗教师难以快速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培训的组织者应建立后期跟踪服务制度,比如建立学员和主讲教师交流的公共平台,把培训内容材料和课件共享给参训教师,定期安排学员答疑活动等。培训结束后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一个QQ群,学员和培训主讲老师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探讨问题、答疑解惑,学员们之间也可以沟通交流。如果缺乏后期的跟踪指导,一些幼儿教师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点阻碍和困难就会放弃不再坚持。这种跟踪服务制度保障了参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和理解,提高了培训的长效行,同时也能及时把学前方面最新的咨询传递给转岗教师。只有切实做好后期的跟踪指导工作,才能督促转岗教师真正按照培训中所学到的去实践,也能够指导转岗教师解决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真正使“幼师国培”落到实处,发挥其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一)教育体育教育观念落后。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受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化很深,评判学生的标准一般只看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错误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幼儿的教育存在很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拉拢学生的家长,扭曲的教育的本质,让幼儿的教育完全变成小学教育的前期学习,不适合幼儿心里和身体的健康发展。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转变教学理念,还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对体育活动兴趣和体育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无法达到教学的的真正目的。
(二)设计活动缺乏难度。目前,我国的幼儿体育教学,学校对于体育活动的设计都缺乏难度和创新,教学活动模式比较单一,不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质的增强。尽管,幼师与幼儿朝夕相处,每天都照顾着幼儿的饮食起居,但是幼儿园的学生的数量比较多,教师的园内事物比较繁多,所以教师容易忽视对幼儿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的了解,不了解每一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也不清楚幼儿真正的学习需要和对知识真正的了解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授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理解不了的也不去引导,让学生长期处沉闷,枯燥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参与度不高,挖掘不了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特点,达到不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教师过分保护幼儿。在幼儿园的体育课上,教师对幼儿过分的保护,不能释放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他们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无法控制自已的行为,甚至没有自我控制的意识,所以就需要要求教师确保幼儿的安全,于是,教师就对幼儿实施全面的保护,时时刻刻小心的照看着,将孩子放在眼前,制止孩子自行的在范围外活动。虽然,老师负责和谨慎的态度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但是如此一来,教师就限制了孩子的自主行为,让孩子自已去认知新事物,束缚了孩子的创新思维。
二、幼儿体育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以体育兴趣为先导。对于处在幼儿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还处在一个认知的阶段,所以做为幼儿的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引导,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理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孩子学习的热情,使孩子在兴趣的推动下爱学、乐学和好学,培养孩子学习的热情,不断的增强孩子的体质和综合素质。
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就决定了孩子学习体育的特殊性,孩子对于学习体育还处在兴趣的推动下,不会知道说学习体育会增强他的身体,强壮体魄。所以,教育者们应该将体育的教学方式多样化,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幼儿体育的独特魅力。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富有童趣的教学场景,先引起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编排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孩子在其中扮演一些角色,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让幼儿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层层的体育锻炼。譬如,在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的时候,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动物的玩具布偶,布置出森林的场景,让孩子穿过平衡木将小动物送回家的活动,要让孩子知道平衡木下是一条河,小动物们都不会游泳,所以应该小心的穿过平衡木,不要让小动物掉到河里去了,在这种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中,可以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同时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体育的锻炼,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进行体育的学习。
“标准”的具体内容一目了然,在《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条款中有部分涉及,其中的不少条款教师早已知晓,但为什么许多教师仍然没有按其执行呢?主要问题不在于教师,而在于相关的教育体制与监督机制甚至社会体制还有待于完善,至少我们的评价机制仍然不够健全,起不到激励教师工作与成长的作用,反而使不少教师消极怠教、心游业外。如果教育上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发不了,此“标准”一出,只能增添一纸空文,而收不到规范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成效。
事实上,对教师的规范与完善机制已然不少,只是看不见、摸不着罢了。比如社会及民众对教师的认识观与期望值,认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这些标准无形中构筑起对教师舆论监督的文化氛围。教师在社会上“如履薄冰”,生怕触及师德问题,无形的标准俨然内化成教师对自我的监督与定位。实际上,仍有不少教师迷失了方向。其中存在诸多原因,教师成长的制度环境应当是重要的方面。如今“标准”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尴尬的现状,还会有许多教师无所适从,或不屑遵从,因为它并没有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没有从教师职业幸福的层面衡量,反而平添了一些新的矛盾。
为什么无论是无形的“标准”,还是明文“标准”,往往都不能从实际上激励与规范教师的工作与成长呢?是标准出了问题吗?当然不是。而是评价机制没有紧随“标准”的脚步。那么如何完善评价机制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尝试:第一,取消校长负责制,采取民主集中制。因为由某人或某个班子裁定,无疑仍是“人治”,难免有失公允,假如校长一人说了算,还要“标准“何用?第二,规范以学评教机制。产品好坏与否,得客户说了算,所以教师是否“达标”,主要得引导学生和家长评价。第三,奖罚分明,优胜劣汰。这是激励教师进步与成长的有效方法,如能科学实施,合理利用,定会收到积极成效。
因此,我认为,出台“标准”理应是好事,让广大教师有了方向感,但如何让教师拥有动力、充满信心地循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前进,还应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出台较科学的评价机制,一定要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操作,否则教师只能“望‘标准’兴叹”。能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感的“标准”将是公认的科学标准。我们将在“标准”之外期待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几点建议 张阿龙
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教育教学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欣喜之余,我们不难看到,它还不是十分完善。为此,我们有必要去思考如何改进。下面,我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例,谈谈我的想法。
一、标准的目标
该标准中主要强调了两点: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我认为这不够全面,在该标准中的基本理念部分已经提出了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可见,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不能因为标准是教师专业标准而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目标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如果目标或者方向偏颇、失当,那么很容易出现实施过程中的浅尝辄止。我们不妨加上一点,就是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标准的内容
我们的标准主要由四大理念和三大基本内容构成,系统地勾勒出了未来教师的专业形象,明确了未来教师的专业追求和取向,但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它比较宏观、模糊、笼统,可能对于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教龄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存在一定难度。通过我们这个标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全局性、统一性、综合性,而缺乏针对性。参考国外教师专业标准,我们应该进一步细化标准的类别和层次。比如美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有30多套,其中22套已经成文。他们的专业标准非常详细,充分兼顾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澳大利亚的教师专业标准规定了教师教学专业技能达到的层级水平,为教师的自身规划和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
三、标准的语言
作为国家的教师专业标准应该严密而系统,用词必须精练扼要,而在审视此套标准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些许问题。
(一)产生歧义比如“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这一句,此句想表达的意思是要学习先进的中学教育方面的理论,但不仔细考量,很容易理解为学习先进中学的教育理论。
(二)用词不当比如“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一句,尊重一般是对人而言,而对于规律我们不仅要尊重,而且要按规律办事,所以改为“遵循”较好。
(三)笼统烦琐比如“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这一句,这与一些中小学校的学风何其相似,但出现在专业标准中却让人感觉一头雾水,学习什么内容是否有必要交代一下?再比如“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确实体现了发展中的螺旋上升规律,但出现在专业标准中却显烦琐,不如改为“坚持不断实践与反思”。
(四)标点失当比如“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这一句,渗透应用并不是一个词组,或渗透或应用。所以应该在两词之间加个顿号,意思就出来了。
我国的出台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这里我只是提出一己之见,期望我们的“标准”能够给教师专业化带来更多的契机。
教师标准,定位需要更明晰 张德仁
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一种从业规范,我认为,首先应定位它的目标标准,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有目标的,而且这个目标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其次才是过程标准。目标标准应该明确,这是全体教师坚定不移的追求:过程标准应该是宽泛的,这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具体实际,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社会及学校教师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使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调动各方面资源,形成教育发展的内驱力。
就教师专业标准而言,它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
习“的目标,这是科学完善的。其又提到该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使人想到是不是帽子扣得有些太大了?教师职业有其准入的目标方法和标准,培训和考核应结合实际各有侧重。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地区发展还不是很平衡的中国,如果想找到一种一劳永逸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我想这无异于自欺欺人。
文中强调”生本”。我想,这应该从考核上强调。其实,于教育发展而言,还是要“师本”。因为,没有好的老师引导,就不能更大限度、更大范围地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没有教师的高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只能是一个想象而已。所以,既然是教师从业标准。就应该把它从课程标准和学生评价标准中区分开来,分别对待。要明确它们的目标、方法以及作用,使它们互相衔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促进教育发展的合力。就如我们教师给学生上课一样。目标要明确,过程要留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的余地。切入点越是细小,形成的效果越是深远。这就又重新回到了刚才提的因各种差异而允许有目标层次的差异,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不同。依据目标,制定相应的前瞻性、发展性评价标准,这应该是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的准则。
总之,标准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希望与要求。要把国家的这种需要同具体操作结合起来,需要科学缜密地制定目标,需要科学有效地实施,更需要连续不断的目标跟进,不断在更高目标的指引下科学向前。适应时代、地区以及教育本身发展的要求,使教育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教师专业标准可增设等级制 刘进春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能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改善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能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从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如今,我国新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不能只是单纯追求一致的标准尺度,而要考虑教师专业标准的普遍性与教师个人素质、地区教育状况的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教师专业标准可增设等级制。
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一方面。内容要详细,层次要清晰:另一方面,要有较强的操作性与适用性,要考虑教师、学校与地区的差异等情况,能真正适合各个地方学生的成长需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差异、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差异、先进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异。只有在充分考虑上述差异的基础上,才能使标准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如今公布的“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四个,即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该理念先进。要求明确,导向鲜明;而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部分概括性过强,表述不够明确,在具体操作上会有一些困难,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阐释过于细致,可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的行为上,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的等级。等级规定要具有实践意义,其规定要简约、明确,突出重点。当然,也不能把评定等级的标准定得过细。
制定合理的“教师专业标准”,会有利于教师时时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是否符合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达到了哪一级标准,从而正确地认清自我,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如新教师对照专业标准。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会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在对照借鉴中不断完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发展自己,在反思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武装自己。如果有不同的标准等级,教师就可以在等级的上升中增强自信心,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在此,笔者建议把“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内容与要求加入“教师标准”,充实不同等级的内容,使之更有可操作性,更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增设教师专业标准的等级体系,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个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划分等级的教师专业标准,能明确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更好地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会促进我国教师专业水平的逐步提高。
提升师德水平要以“师”为本 范肖朋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把“师德为先”当做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基本内容中还对师德的行为作出了具体的规范,例如”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等。“师德”在专业标准中成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基本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师德观念,教师这一职业历来都要求德才兼备。尊师重教这一良好的社会氛围。正是由于古往今来无数“春蚕……“蜡烛”默默地奉献所营造出来的。然而在今天,像“绿领巾””补习班”“红校服”等教育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道德的标准,这都让一个个本来不是话题的话题最终于又成为了话题。
“师德”成为关键词的原因。从大的方面来看,是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在这个过程中,过于追求效率与功利,让师德落在了后面。现在重提师德,无疑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的。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如何评价,以及如何在培训中使教师适应新标准中提出的师德要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如何评价师德就是一件难事。所谓“修台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老师们干的是良心活,大多数老师对师德都是高度遵守与自觉追求的,但也不乏有害群之马。但是,谁有资格作出评价,用什么方法作出客观的评价是需要探索的。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师德的过程中简单粗暴,唯领导的好恶是从,说你好你就好,说你不好你就不好。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很难让师德水平真正得到提升。要想真正提升师德水平,就要从改革评价方式上入手,把评价权下放到老师自己手中和学生手中,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让学生、家长、同事和自己都参与评价,真正做到客观公正,让老师在评价中得到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而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
幼儿美术教育不应是枯燥的美术知识灌输和美术技能训练,而应是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大胆想象并进行创作活动。因此,为了配合课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在班中创设了专门的课题活动美术创作区,如:编织区、沙盘画区、粉笔画区、工艺品制作区等,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各个区域感受用不同材料进行美术创造的乐趣。江南女孩美如水,班里的小姑娘们个个爱美,通过编织区的编辫子游戏,他们掌握了编辫子的基本方法,通过穿鞋带游戏学打漂亮的蝴蝶结,对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小肌肉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在工艺品制作区,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如一次性纸杯、旧报纸、妈妈的丝巾、围巾、奶奶种的各种豆子等等,为自己设计出“蝴蝶造型”,做出“种子贴画”“树叶书签”等。
二、在生活中挖掘适合开展美术活动的各类材料
大自然是最好的活教材,平时我们注意引导幼儿去感受幼儿园、小区的环境,午餐后带他们去校园里散步,感受幼儿园的童趣美。秋天,我们带领孩子们去常熟郊区新造的公园――“南湖湿地公园”里秋游,领略家乡美景。孩子们穿过一座座弯弯曲曲的小木桥,走过凹凸不平的十字路,到湖边的树林里休憩、分享美食,感受家乡美。春天,我们带着孩子去雕塑广场春游,雕塑广场的雕塑形态各异,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春游结束之后我们也请幼儿进行回忆,并当一回设计师用橡皮泥捏出各种雕塑。我们在平时也会挖掘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又适合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如:收集秋天的各种落叶制作“树叶拼贴画”“叶子书签”等;收集粗细不一的毛线自己学织围巾、杯垫、给蜘蛛结网等;春天用剥下的笋皮作画、笋做成小船工艺品等;夏天用池塘里的荷叶当成小伞玩扮演游戏。这些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材料让幼儿的美g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深受幼儿的喜爱。
三、整合课程中结合课题内容,让美术活动丰富多彩
课题的研究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该互为补充、互相依托。我们充分挖掘课题资源,努力寻找两者的最佳交融点。在《拜访大树》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与颜色,根据这些不同特点进行设计、想象,制作出漂亮又充满创意的“树叶拼贴画”。《盖房子》主题活动中有不少有关家乡及美术有关的内容,我们将这些活动进一步分析,修改设计教案内容,使幼儿能得到更多有关我们家乡文化方面的经验。比如,社会活动《各种用途的房子》中,我们寻找了一些常熟比较著名的建筑图片,虽然这些房子孩子们平常见过,但对它们的认识并不全面,我们与孩子一起猜测、了解它们的用途,让幼儿对家乡有了更多认识。
四、在区域游戏和自主性游戏中渗透课题内容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中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各类幼儿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依据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我们的家乡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物产丰富,作为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发挥本土特色的优势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成为游戏实践的迫切需要。
2.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
3.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4.促进我国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
5.聚焦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6.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内容与生成
7.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表现性评价——以幼儿园过程性质量评价为例
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
9.规模与质量:集团化幼儿园发展的现实诉求
10.幼儿教师教学责任的内涵、冲突及其实现——兼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规避
11.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政策建议
1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兼谈幼儿园教师专业觉醒
13.不同类型幼儿园办学经费中地方政府分担比例及投入差异——基于3省25县的微观数据
14.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
1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
16.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对策
17.《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
18.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
19.开封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积累及健康风险
20.某城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21.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22.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
2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24.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25.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
26.我国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27.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8.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
29.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
30.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现状及分析
31.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现状考察与批判——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
32.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研究
33.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为例
34.“人事”:一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模式
35.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与现状分析
36.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
37.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
38.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
39.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园长培训课程构建
40.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
41.完善我国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思考
42.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3.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
44.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幼儿园为例
45.开封市幼儿园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及潜在生态风险
46.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47.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8.学前教育“保教并重”基本原则的反思与重构
49.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50.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比较
51.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
52.河南省不同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建议
53.长株潭三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54.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
55.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56.初任幼儿园教师入职适应状况及其对职业承诺的影响
57.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
58.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以山西省幼儿园为例
59.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60.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评价——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
61.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
62.国外幼儿园装备规范的比较研究
63.美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及其启示
64.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行为类型及其推进策略
65.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
66.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67.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68.我国幼儿园教师地位政策的可行性、执行情况及效用度分析
69.山东省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70.工作投入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71.中儿园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的比较
72.幼儿园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
73.不同主体视野中“好幼儿园”标准的比较
74.课程改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75.《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
76.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的解读
77.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78.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与开发
79.困境与出路:民办幼儿园发展问题探究
80.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生均投入、生均成本的关系研究
81.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环境研究——基于武汉市某幼儿园的调查与实验
82.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的基本结构与理论模型
83.1996-2013年我国幼儿园学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4.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问题探析
86.普通幼儿园殊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
87.扬州市幼儿园空间布局优化探讨
88.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园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比较研究
89.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90.对把家长满意度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最主要依据的质疑
91.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综述
92.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
93.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新方式:母亲会所
94.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社区资源的整合
95.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96.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97.武汉市幼儿园降尘Pb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幼儿教育直接关乎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程度等事宜,做好幼儿教育更是义务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内幼儿教育中各幼儿园作为实际主体在课程开发与课程选择上都具有较大自主性,而这也使得课程开发成为了当前幼儿教育机构的常规教学工作之一。家长助教是近几年幼儿教育中较为新颖的一种形式,依托家长逐渐进行课程开发本身也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但如何将家长助教这一行为本社对课程开发的促进作用彰显出来则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家长助教的现实意义
家长助教本身是一种幼儿教育形式上的创新,家长助教能够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较好融合且家长助教对于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也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家长助教参与幼儿园教育能够增进家长与幼儿的互相了解,家长亲身体验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后也能更好的对幼儿园教育相关实践活动进行理解。此外,家长助教这一形式也能加强家长同幼儿园教师间的联系,这对于幼儿园系列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家长助教参与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现实难度
家长助教这一形式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开发本身也具有一定现实难度,特别是城市中幼儿家长本身工作较为繁忙的背景下,家长助教在实施的频率上和质量上难以得到保障,部分家长缺乏一般性的教育知识更是导致家长助教本身在实施上具备难度。此外,部分家长即使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好助教角色,但其对于课程开发所能够提供的实际帮助相对较小。不同受教育程度及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不同都会导致家长对于课程开发的意见等出现不统一,而家长助教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积极作用的体现也要对此类问题予以较好解决。
三、发挥家长助教对幼儿园课程开发促进作用的建议
(一)教师参与家长助教给予科学指导
发挥家长助教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促进作用需要幼儿园教师参与到家长助教活动之中并在家长助教系列活动开展时及时给予家长科学指导,增强家长助教这一形式本身对于幼儿教育的正向影响。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到家长助教活动开展之中并拟定出具体教案以供家长进行使用。在课堂教育或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辅助家长进行秩序维护以及幼儿引导也能大大降低家长在扮演助教角色时的现实难度。此外,通过幼儿教师全程参与不间断的指导能够不断提升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了解程度和熟悉程度,在这一背景下家长不仅可以具备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也具备了参与课程开发的实际能力,而幼儿教师与家长间良好协作关系的养成对于课程开发中的各种事宜沟通也具有现实意义。
(二)征求家长意见进行课程修整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积极作用的显现要求幼儿园注重家长意见的征求与采集,并结合幼儿教育实际进行课程开发(修整)意见的具体应用。在家长助教存在于幼儿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同时幼儿园应当在每位家长结束助教尝试后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听取家长对于当前幼儿园课程所具有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在征求了数量可观的建议后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则应当对于有价值且具有可行性的课程开发建议进行应用并对于新开发的课程能否适用于幼儿教育中进行有效评估。鉴于不同家长对于课程本身会存在不同的看法,幼儿园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也要坚持以幼儿教育优先这一原则,坚持教育本身方向正确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对于家长助教意见和建议进行采纳。
(三)进行家长助教效果评价调整参与方式
将家长助教效果评价体系引入到幼儿园新课程开发中也能发挥家长助教对课程开发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内应当对于不同家长助教的实际效果M行评价并重点聆听助教效果较好家长关于课程开发的系列建议。家长助教效果评价体系的引入更加能够发现家长助教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对此类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也能为家长助教更好进行提供较好帮助。家长助教本身与幼儿园课程开发之间可以互相产生较好的影响,而此类积极影响的发挥则要求家长助教本身的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将脚掌助教效果引入到其中是较为可行的一种办法,部分家长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结果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助教能力及参与新课程开发的能力,这也是效果评价体系积极作用发挥的一种体现。
四、结语
家长助教对幼儿园课程开发所具备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应当得到认可,国内幼儿园更是要注重在应用家长助教这一形式时将其与课程开发之间进行更为紧密的联系。家长助教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较好的利用下其对于创新幼儿教育形式,幼儿园课程开发等都具有正向价值,但对家长助教认识和应用能力上的不足也极容易导致幼儿园教学质量受到负面影响。鉴于此,幼儿园在应用家长助教这一新新式时也要最好具体规划,有目的性的进行家长助教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特殊幼儿融合教育(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是主张每一位幼儿都应在教育主流里,若需特殊教育就必须将其所需的相关服务或支持系统带进幼儿园或教室给幼儿。特殊幼儿在普通幼儿园里是否能得到真正适合的有益的教育,特殊幼儿在普通幼儿园融合教育的现状如何,正是本课题研究问题之一。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幼儿园园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及观念,以了解目前有语言发展迟缓、沟通障碍、行为或情绪异常、认知发展落后、不合群等特征的特殊幼儿是否被幼儿园所接受;普通幼儿园中相关人员如园长、教师、普通幼儿及家长对特殊幼儿是否接纳;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幼儿园园长对特殊教育专业介入所持的态度。从此调查研究结果中了解重庆市幼儿阶段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为重庆市特殊幼儿教育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以重庆市普通幼儿园的园长为调查对象,样本构成为重庆市66名幼儿园园长,45名来自市区,21名来自郊区。
2.2 问卷调查表的构成
本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分为四个部分:(1)普通幼儿园接纳特殊幼儿情况;(2)普通幼儿园相关人员对特殊幼儿接纳态度;(3)幼儿园园长对特殊教育专业介入积极性;(4)幼儿园接纳特殊幼儿最需要解决问题。
3 结果与分析
3.1 普通幼儿园对特殊幼儿接纳情况
从问卷中可知,85%的幼儿园接收过特殊需要幼儿。这说明,无论普通幼儿园有没有接纳条件及融合教育实施条件,普通幼儿园接收或接收过特殊幼儿事实存在;对于普通幼儿园接受特殊幼儿的原因,63%的园长认为是为了满足特殊幼儿教育权利,大多数幼儿园园长对幼儿享有平等的教育权持有认同态度;对幼儿园没有收过特殊幼儿的原因调查,38%的园长承认专业不足不能接收,这说明部分幼儿园园长已意识到特殊幼儿需要足够的专业能力才能够接纳;对特殊幼儿在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成功率,有58%园长认为有较好成效,这反应了目前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学习成效状况;对特殊幼儿合适的安置形式上,49%的园长认为特殊幼儿应该安置在幼儿园附设的特殊班级里上学,24%的园长认为在特殊及普通幼儿园设置的资源教室,只有3%的园长认为可安置在普通幼儿园。
3.2 普通幼儿园对特殊幼儿接纳情况分析
幼儿园教师、普通幼儿家长和普通幼儿是特殊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最直接相关的重要人物。这说明特殊幼儿要进入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还会面临到教师、家长及普通幼儿接纳度不高的影响;64%的园长认为相关管理部门对特殊幼儿有支持,管理部门对特殊幼儿的支持涉及到行政力量、经费、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因素,对特殊幼儿享受教育权利有直接的影响;41%的园长认为目前特殊幼儿在普通幼儿园入学能得到相关帮助如资源教室、资源教师、咨询及适应教材,说明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得到的支持程度还比较低,还不能满足特殊幼儿入读普通幼儿园的特殊教育需求。这也是特殊幼儿能在普通幼儿园享受到平等有益的教育条件障碍之一。
3.3 对特殊教育专业介入积极性分析
调查中发现,多数园长(80%)有意愿寻求特殊教育专业的协助来解决目前幼儿园事实存在特殊幼儿但教育上存在的困境,希望能更好满足特殊教育需求幼儿的教育需求;如果有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介入的话,大部分(87%)园长愿意接收特殊幼儿入园学习;如果有相关特殊幼儿的科研课题需要在幼儿园开展,大部分(85%)的幼儿园园长愿意参与科研课题,以解决现实教育环境中遇到的特殊幼儿教育问题,带动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发展。
3.4 幼儿园接受特殊幼儿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如果幼儿园需要接受特殊幼儿,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如下,行政支持占48%,教师专业能力占19%,经费保障占17%,特别的教学设计占12%,特别课程安排占4%。这说明,行政力量对普通幼儿园接受特殊幼儿占了很大的比重,政策法规的制定对普通幼儿园接纳特殊幼儿具体落实是基本保障。次重要的是专业能力和经费保障。
4 讨论和建议
4.1 在社区里进行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宣传
特殊幼儿的融合教育最终是教育机构和社区的接纳度问题。建议当地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针对幼儿教师开设特殊教育相关专业课程,开展特殊教育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提高普通幼儿教师对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对特殊幼儿的接纳度和特殊教育能力。建议当地政府发动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有关人士,以社区为单位,与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相关单位合作,共同开展特殊婴幼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教育、早训练的医疗、教养知识的讲座,辅以图片展示,引导社区增进对特殊婴幼儿及特殊人群的了解,继而接纳特殊群体,建构和谐社区。
4.2 争取更多行政力量和特殊幼儿经费的支持
建议特殊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从行政文件上切实保证让特殊幼儿有教育安置措施,增加行政支持力度与经费的配置。可以借鉴上海市的做法,上海市有20所幼儿园招收特殊幼儿入园,同时给予相应行政、经费及专业力量的支持,保证特殊幼儿能够进入到学前教育机构进行适当的教育。
4.3 加强幼儿园和特殊教育相关机构的合作
建议在重庆市确定2―3所合作意愿较强的普通幼儿园作为融合教育实验幼儿园,与特殊教育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由政府决策部门给政策,提供一定经费,保障研究人员与临床人员共同教育与实践,研究适合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法模式,发展一套适合重庆市本土发展的特殊幼儿融合教育模式,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面向重庆市每个区各个幼儿园推广,以满足特殊幼儿就读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的实际需求。
4.4 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专业团队的建立
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不仅需要相关教育人员的协作,更需要多学科,如医学、语言学、康复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合作。重庆市相关专业人员在成长过程中,目前还没能整合成一个为特教老师提供支持的专业团队。建议在本市由一个具有行政力量的单位牵头,集合如医院、幼儿保健院、康复部、心理学专业等单位的有关专业人员,聚合成重庆市融合教育专业团队,开展特殊幼儿从出生开始的一系列服务,共同解决重庆市特殊幼儿入学及早期干预的问题。
本研究为重庆市科委课题《重庆市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世钰.认识学前融合教育.台北: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1992.9.
引言: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作为知识获取、文化渲染的主要途径,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获得多元化情感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情趣,进而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使之受益终生。
1绘本区域活动概述
所谓的绘本,即是指通过图文并茂形式展示儿童生活的图书。最早的绘本起源于日本浮世绘,发展至今,其所涵括的概念十分广泛,包括图画书、插画书、字母书以及玩具书等。顾名思义,绘本教学就是指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利用绘本资源,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根据学者陈雪梅的论述,区域活动是指在明确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意识地分割活动区域空间,并有选择性地投放绘本材料,进而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喜好集体活动。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有效地触发了幼儿主观能动性,重在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则可更直观地了解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从而作定向指导,建立师幼双方和谐关系。
2对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面发展幼儿已然成为了各阶段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及任务。在此目标任务指导下,结合幼儿园教育需求实际,对开展绘本区域活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2.1优化组织环境:绘本区域活动开展的载体是绘本,其数量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此项工作成效。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绘本区域活动主要是借助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力发挥作用,重视幼儿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幼儿目标。因此,优化组织环境,对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到绘本教学的功能价值,合理整合及调配资源,适当加大此工作投入力度,从“数”和“类”两方面丰富藏书,包括不同主题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国家的,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服务。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需加强对绘本区域的管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并有针对性地摆放图书,将志趣相投的幼儿聚集在一起,引导他们相互成长。此外,幼儿园应重视文化氛围塑造,创设基础书香环境,如阅读室、书架等,激发幼儿参与热情。2.2完善活动设计: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组织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完善各环节设计,为后续工作开展保驾护航。对于教师而言,其职能定位于引导幼儿发展,应切实做到尊重幼儿个性差异,丰富自身知识涵养,提高综合教学技能,以辅助幼儿自主阅读。具体而言,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目标设计,必须要涵括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表征形式上要量化行为目标及表现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组织设计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发展,认真审视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予以改进,最大限度地提高活动服务与幼儿需求的匹配度。因此,还需完善绘本区域活动评价机制,有机地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整合在一起,客观反映幼儿成长实际,有针对性地作出指导。2.3促进家庭参与:家庭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主体之一,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伴其一生。正如《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一书中提到,“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而父母显然是引领幼儿进入奇妙书世界的第一人选。相比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时间更加充沛,其所具备的资源及发挥的功能与幼儿园教育优势互补。因此,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应重视家庭单位参与,全方位整合有效资源,积极组织亲子类阅读活动,如:故事爸妈,即利用美好的晨光组织家长到园开展陪读活动。同时,幼儿园仔细观察每个家庭单位的阅读指导情况,给予家长一定建议或方法,协同提高育儿效力,实现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此外,建议家庭建立温馨阅读书房,为孩子营造独属阅读空间。总而言之,开展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十分重要和必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学术界对幼儿园绘本区域活动组织的研究将持续,以追求其功能效益最大化。因此,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参与绘本区域活动研究,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开展建议,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幼儿园绘本阅读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16,29:252-253.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作为课程的体现也越来越重要。但为防止幼儿园教学 “小学化”,各省纷纷出台"釜底抽薪"的禁令――严禁使用幼儿园教材。但面对实践的检验时,这项措施否是最佳的解决途径仍有待商榷。本文以武汉市几所幼儿园教材使用状况为依据,探讨幼儿园教材的选择与现状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一、幼儿园教材使用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口号兴起,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许多不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摧残着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1]更有不法商家利用契机,编订琳琅满目的 “贵、乱、差”教科书吸引家长眼球。再加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幼儿园教材编写的审定委员会和依据评价指标,故没有全国统一的幼儿园教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这是由幼儿阶段的身心特点所决定的。为最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各省市教育机构颁布使用教材的禁令,情有可原。而幼儿这个特殊阶段是否就真不需要教材,什么样的教材才适宜幼儿,[2]在调查这一措施的现实情况后,来进行逐步分析。
在这项“一刀切”禁令实施以后,深入到武汉市多家幼儿园了解情况。某园长曾吐露说:“现在幼儿园教材的取消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幼儿园也不得不去花更多的精力组织幼儿园教研活动。”多位带班教师也抱怨现在带课压力大,每天得花更多时间去专门准备教学避免单调。调查发现幼儿园门口的课程培训班剧增,甚至高价宣称:只要使用他们的教材,幼儿就会变神童。但仍有家长爱子心切,在没有标准揠苗助长的当下重金报名。而更多的家长不懂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没有指导前提下在家欲速则不达的补习小学课程。幼儿是无声的,他们只能接受来自经销商、幼儿园和家长抛来的球。
二、幼儿园教材的选择
从上面对现状可以总结出的一个观点是,幼儿园需要适宜的教材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材使用混乱,教材难以抉择和把握,适宜性低的问题。一位有教专家曾指出:“幼儿教材市场是混乱了一点,但问题的关键是禁什么。在一些主题活动中,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材是非常需要并且有益的活动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综合知识的立体平台,引导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去动手操所。规范市场的当物之急是建立一个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专家指导下的幼儿教材选用体系,坚决杜绝应试教材。要向幼儿园推荐一系列优质教材,并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以便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幼儿教材的教育理念。而不是不管就乱,或者一贯就一刀切的办法。”[3]幼儿教材是教育的重要工具,而非教育目的。
三、幼儿园教材选择的建议
在了解到幼儿园教材使用现状以及幼儿需要的教材之后,发现幼儿园教材的选择不是由单方面决定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市场,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故提出以下几点粗浅建议。
第一,要建立专门的幼儿教材开发组织,实现幼儿教材编辑主体的多元化。当前我国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幼儿评审编排机构,造成幼儿教材的标准错乱市场混乱。专门的教材开发组织在钻研孩子们需求兴趣的前提下,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为指导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编订教材。同时,要倾听来自各方面对教材的声音,形成教材编辑者,幼儿以及教材之间的良好关系,鼓励一线教师提出经验与建议, 不能一意孤行。
第二, 要加强市场的监管与控制,防止各种不符合标准的教材扰乱市场秩序。首先要制定教材评定的标准,只有符合要求的才能进入市场;同时,对于已经进入市场的教材也要加强控制与监督,严把质量关.从授权幼儿教材开发,审批幼儿教材的目标,内容,形式,到幼儿教材的纸质字体等,全程监督。当然,这一行动需要多方联合完成。
第三,要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增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从更高层次上认识研读教材。能够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与认识。也鼓励幼儿园根模具自身教育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编订符合要求的园本教材。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学习交流势在必行,成为教材知识最有效的传递指引者。
总之,解决幼儿园教材的问题是当务之亟,需要政府,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只有出现适宜的教材,形成良好多教师-教材-幼儿关系,我们的幼儿才能更好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张晖.试论对幼儿园教材的价值审视[J].学前教育研究,2006:4.
[3]张海丽.对幼儿教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4.
15.6%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和其他幼儿园进行生源竞争,40.3%的教师认为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35.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适应小学入学考试的需要,7.8%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少,需要小学内容来补充,还有1.2%的教师认为是其他原因。同时,31.2%的教师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的课程很有必要,因为幼儿上小学需要入学考试,33.8%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但是不得不教,否则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可见,小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导致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关干“您所在幼儿园从哪个年龄段开始渗透小学内容"的调査,5%选择小班,29.5%选择中班,46.2%选择大班,19.2%选择学前班。可见,大部分幼儿园在中班或大班开始教授小学内容。而关于“您所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的调查,42.3%的教师选择童谣故事,依次是认读汉字(35.9%),汉语拼音(17.9%),书写汉字(3.9%),而大班语言教育的内容,14.1%的教师选择认读汉字/依次是汉语拼音(67.9%),书写汉字(18.0%)。可见,在大部分幼儿园中班开始将认读汉字作为语言的教育内容,而大班则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主。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内容‘数与数量关系’要达到的目标”的调查,39.7%的教师选择认读10以内的数字,学习10以内的序数,44.9%的教师选择书写数字1~10,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14.1%的教师选择学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1.3%的教师选择学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此部分内容要达到的目标=38.5%的教师选择学会1~10的书写以及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46.2%的教师选择学会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12.8%的教师选择学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2.6%的教师选择其他内容。按照《纲要》要求,中.大班数学此部分内容的目标分别都是第一条,可以看出,60%以上的幼儿园数学内容都偏深、偏难,不符合《纲要》要求。不仅如此,63.3%的教师反映幼儿园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只有36.7%的教师说不布置。
可见,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有“小学化”的特点。关于“幼儿在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的调査,35.9%的教师选择少于2小时,依次是大约2小时(48.7%),超过2小时(14.1%),3小时以上(1.3%),可见。60%以上的幼儿园能按照规程要求安排幼儿户外活动。关于“幼儿园活动室的游戏材料有多少种”的调査,7.5%的教师选择没有,而后依次是10种以下(43.8%),10-20种(27.5%),20种以上(21.3%),可见,大部分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管理理念不够科学,硬件设施不健全,也是导致“小学化”的重要因素。关于“对幼儿园开设小学内容的课程的态度?的调査,23.4%的教师表示赞成,53.2%的教师表示中立,23.4%的教师表示反对,可见,大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1)小学人学考试制度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从调査中我们发现,40.3%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是为了迎合家长心态,35.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适应小学入学考试的需要。在调查中,部分幼儿园园长也表示幼儿园不得不开设小学课程,主要是因为小学需要入学考试,导致家长将其作为衡量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指标。可见,目前,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2)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正确、不科学。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较低,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尽管接受调査的幼儿教师50%以上都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层次,但其总体文化素赝和专业水平都相对较低。据了解,接受调査的幼儿教师多数在私立园,各方面福利待遇较低,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流失率较高,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私立幼儿园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幼儿园管理理念以迎合家长需求为主,也较少注重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行为都不规范。据调查,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采用五大领域课程的教材,但没有教师按照教材去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随意性很大,以语言、数学的内容为主,而且不写教案不备课,教学方式单一,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大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不符合《纲要》要求。(3)幼儿园的办园思想不端正,办园理念不正确,硬件设施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T:“小学化”倾向。接、受调査的幼儿园绝大多数是私立园,园长大多都是聘请当‘地中小学的校长来担任.他们的办园理念秉承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管理理念,显然是不科学的。同时,私立园主要以营利为目的,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根本无法保证幼儿各项活动的开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是进行游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可是,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在种类和数量上严重不fe,绝大多数幼儿园活动室内根本没有各种区角活动,有的幼儿园活动室仅有桌椅板凳,根本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1)取消小学入学考试制度。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加强宣传,让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宗旨,纠正错误认识,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取消入学考试制度,以此来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端正幼儿园办园思想和理念。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为幼儿园园长提供学习机会,让其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内容,领会《纲要》精神,转变办园理念,规范办园行为。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发[2010]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议幼儿园应配备充足的玩教具,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3)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规程》和《纲要》为指导,“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121从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w幼儿“教育”不是单纯的“教学”,也不是“主要为了学习知识”。这些理念应始终贯穿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因此,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入口关,健全幼儿教师准人制度,建议幼儿园要多为幼儿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多组织教研活动,多组织公开课,通过各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髙,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安惠敏 孙丽花 单位:泊头职业学院河北泊头
一、主要成绩
1、注重因地制宜,不断改善办园条件
近年来,镇政府、村委为幼儿园共投入18万元进行幼儿园的设备改建和添置。进行屋面翻新、改建厕所、铺设操场软地、人造草坪等,提高了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系数。室外有供幼儿活动的大型玩具,满足了幼儿户外活动的需求。目前班班有电视机、VCD、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电教设备,有钢琴、玩具柜、图书架、配套的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园内建立了幼儿游戏室、建构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并为各个专用室添置了相应的游戏活动材料等,另外还有清洁整齐的食堂、保健室等辅助用房。幼儿园整体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教师巧妙的将各类游戏材料制作成了“娃娃家”、“小菜场”、“美发店”、“小舞台”等幼儿活动的区角,根据幼儿活动需要自制了沙包、尾巴、飞盘、辫子、高跷等体育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着眼规范管理,保教水平稳步提升
万众幼儿园依托中心幼儿园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办园目标明确,制度健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注重安全管理网络的建设,食堂管理规范有序。
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定期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家长知识专题讲座、发放家长学习材料、开辟家长园地等形式,使家长了解最新的育儿知识;每月向家长发放家园联系卡,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半日活动,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并认真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每次活动做到有目标、有组织、有评析反馈。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参观安南警务站,参观老年活动室,参与老年门球活动,带领幼儿观察秋天的田野、参观蔬菜基地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把农村教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使活动体现农村幼儿园的特色。
3、强化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从抓教师职业道德入手,加强师德教育。定期参加中心幼儿园的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尊重儿童、心妈妈”的沙龙研讨会,进行“敬业爱岗、诚信育人”、“树师德形象,做新时代女性”的师德演讲会,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教师发展为先”的宗旨,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同时定期让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多次在村园教师好课评比及基本功比赛中获奖。目前4位教师学历合格为100%,其中本科学历1名,教师100%持证上岗。
二、问题与建议
1、配齐配足保教人员。根据《*市农村幼儿园评估方案》,教师按1∶15—20配备,目前幼儿园教师只有3名,没有保育员,教师工作量较大,不能满足保教工作的需要,幼儿园要积极争取镇政府的支持,尽快解决教师和保育员配备不足的问题。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园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载体,建议幼儿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的活动场地。目前幼儿园的水泥活动场地上有很多坑洼面,给幼儿户外活动带来不安全因素,建议户外场地能够修补好坑洼面或铺设塑胶软地。
目前,特别是镇乡幼儿园多为民办幼儿园,绝大部分是租用建筑物的底楼和其他民房办园,没有专门的户外活动场地,而小学附设园、公办建制园、极少数民办园虽有专门的户外活动场地,但由于“大班额”的普遍存在,生均2平方米的全园共用户外活动场地的要求根本无法达到,而各班专用的户外活动场地只有极少数新建幼儿园具备。
建议:合理规划,加大投入,确保户外活动场地建设。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改建和改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资金列为项目管理,合理配置户外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资金。幼儿园更要合理规划自有资金,设立中长期户外活动场地定投计划,确保户外活动场地的改建和改造。
问题二:场地类型单一
为防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因奔跑、弹跳、器械跌落等造成身体伤害,绝大部分幼儿园使用人造草地、拼接式塑胶等软化户外活动场地。为了便于保洁,其余地面基本用水泥硬化。人工材料软化保护性地面和水泥硬质地面是当前多数幼儿园的主要地面类型,比较单一。同时,场地基本类似与中小学的操场,平整而没有起伏变化。
建议:合理规划,增强户外活动场地的适用性。在设计户外活动场地时,必须要综合国家、各级省市在幼儿园建设方面的有关要求,充分考虑户外场地的空间布局、地面类型、地形变化、器材摆放、绿化策略、围墙装饰等,同时又要兼顾各种户外活动器械、设施符合幼儿的使用尺寸。
问题三:场地使用率低
一个大型固定组合器械,几乎是不少幼儿园通有的主要体育器械,体育活动器械呈模式化,中小型体育器械配置不平衡,只有少部分场地宽敞的幼儿园配有秋千、跷跷板、木马等中型器械,而体育器械也基本以球、绳、圈、沙包等小型体育器械为主,中型体育器械偏少,生均数量基本无法达三件及以上。由于缺少户外活动场地及对体育活动的不重视,户外活动基本以玩耍固定组合器械为主,极少开展各种中、小型体育器械的活动。
建议:合理调整布局,丰富户外活动场地类型。户外活动场地较窄的幼儿园,避免设置大型组合器械,尽量选择多个单一器械放于场地四周。利用周围墙壁,运用轮胎或木梯、布网等,自制攀爬运动组合。在户外场地四周设置土质或水泥面斜坡。运用藤条植物,弯曲扎成山洞。户外场地宽敞的幼儿园可重新打造,创设地道、土坡等地形。除塑胶软化固定器械地面和直跑道之外,增加自然草坪、泥地、鹅卵石地,沙地,在沙地或草坪上设置梅花桩、独木桥等。在墙壁上添置隔板、木架,或在天花板和窗户上,随季节变化放置、悬挂各种盆栽植物。
问题四:功能性场地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