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资金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7 09:04: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研课题资金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研课题资金管理

篇1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资金融通需求的增加等原因,P2P网贷平台获得高速发展,但伴随着平台数量的增长,以e租宝为代表的平台倒闭、老板跑路等事件逐渐增多,其中原因主要是涉及非法集资、挪用客户资金、资金链断裂等。截至2016年7月末,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4160家(含停业及问题平台),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281家,环比下降2.89%。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1879家,新增停业及问题平台101家。政府及社会开始审视对待P2P网贷平台监管和发展问题,尤其是客户资金管理方面。因此,有必要对P2P网贷平台客户资金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P2P网贷平台客户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以网贷之家网站截至2016年7月末成交量排名前30的P2P网贷平台①作为样本,对客户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根据P2P网贷平台账户是否与投资人账户隔离、平台自有资金是否与投资人交易资金分开管理的情况进行分类,客户资金管理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如表1)。(一)网关支付模式(即无存管)投资人通过线下汇款,或者通过第三方支付链接银行网关将资金付款到P2P网贷平台的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只是作为资金通道工具,资金由双方银行通过清算系统直接清算。在此模式下,网贷平台的自有资金、客户资金不能有效隔离,并且网贷平台可以直接支取客户资金。目前,陆金所、红岭创投等22家P2P网贷平台采用此种模式。(二)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备付金账户模式P2P网贷平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投资人和借款人在注册P2P网贷平台账户的同时,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设独立的资金管理账户,并关联到各自的银行账户,每笔交易均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划转。在投资过程中,资金由投资人的银行账户转至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备用金账户,再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银行账户转至借款人的银行账户。在此过程中,网贷平台无法碰触客户资金。目前,采取此模式的有小赢理财、金票通等4家平台。(三)银行直接存管模式目前,银行直接存管模式是监管部门鼓励的一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类似,投资人和借款人在注册P2P网贷平台账户的同时在银行开立子账户。资金通过投资人的银行账户转至P2P网贷平台银行账户下的对应二级银行子账户。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管的有宜人贷、积木盒子等4家平台。

二、当前P2P网贷平台客户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资金无存管,违反规定要求《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第十四条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但调查显示,30家样本P2P网贷平台中,8家采取客户资金存管模式,其中仅有4家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管客户资金。(二)信息不透明,难以判断存管真实情况一方面是存管模式信息不透明。部分P2P网贷平台只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银行进行资金渠道的合作,尚未进行资金存管,却对外宣称已经进行客户资金存管,误导投资人。如团贷网宣称与财付通进行全方位合作,其中包括客户资金存管,但实际上财付通本身并不具备存管能力,没有开展存管业务。另一方面是存管项目信息不透明。部分P2P网贷平台实际上只是存管风险准备金而非客户资金,然而平台不公开具体的存管项目情况,使得投资者无法判断是否真实存管客户资金。如微贷网、PPmoney、你我贷等。(三)第三方支付公司存管能力不足,客户资金存在风险首先是挪用客户资金。P2P网贷平台选择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客户资金存管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平台的客户资金通过备付金的形式统一存放在以其名义开具的银行账户里,第三方支付公司存在挪用资金的可能性。如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因为大量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被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其次是风险叠加。P2P网贷平台采用这种存管模式,很可能风险没有降低,反而因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存管平台太多,形成两层存管风险,即平台风险和支付公司风险。如东方汇,其资金存管机构是汇付天下。汇付天下目前存管700多家P2P网贷平台,约占行业市场的三分之一,其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或者倒闭,大量网贷平台会受到牵连。(四)“资金池”情况突出,平台跑路问题频发在无存管的情况下,客户资金流入P2P网贷平台的账户,形成“资金池”。P2P网贷平台通过“资金池”进行短债长投等套利行为,也面临期限和资金双重错配的风险。在平台风控薄弱、外部监管不足的情况下,“资金池”容易引发平台虚构标的自融、兑付危机、挪用客户资金等情况,所以“资金池”是造成平台跑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东方创投通过平台虚假信息自融资金用于自有地产物业的投资,将平台当作企业的“资金池”,但后续因为运作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无法运营,老板跑路。

三、相关建议

(一)实现银行存管,确保平台客户资金安全第一是要求P2P网贷平台改变客户资金管理模式,停止将客户资金流入平台账户,改为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存管。第二是明确银行直接存管,禁止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存管机构,同时也要避免第三方支付公司以联合存管的名义与银行合作,参与客户资金存管。第三是要求银行提高对P2P网贷平台客户资金流向的监管水平,开发相应的标的报备和资金核验系统,验证平台借款人的真实性。(二)强化存管信息披露,及时做好风险提示首先是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构建信息披露流程,确保P2P网贷平台在网站中公布存管机构的基本信息,并详细披露存管合作的项目、方式和协议。其次是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提示,明确投资人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存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使投资人更加关注平台和融资项目本身存在的风险。(三)尽快落实行业行为准则,加强部门监管力度一是尽快出台P2P网贷平台存管细则,明确平台客户的资金管理模式,规范平台资金管理,促进平台与银行合作,完善银行存管机制。二是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以银监会为主导、其他政府部门合作监管的模式,多部门联合解决“资金池”、非法集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哲宇.野蛮式生长后P2P资金存管模式分析与监管展望[J].新金融,2016(6):31-35.

[2]梅臻.网贷平台客户资金银行存管模式解读[J].大众理财顾问,2015(12):66-68.

[3]谢凯,黄丹.筑起第三方支付客户资金安全的新防线[J].中国金融,2011(4):34-36.

篇2

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要求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成为这些依托单位获得上级或同级财政拨入资金的硬性条件,对于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金,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看,现行的配套资金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弊端有四:

一、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缺乏为项目配套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硬性配套要求

科研项目依托单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大都为全额或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其收入的绝大部分为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科研事业收入等,这些收入来源均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或要求专款专用,不能作为配套资金使用,所以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根本无法按要求提供配套资金。加之,某些基础性科学研究单位所从事研究对象的理论性和探索性较强,离实际应用领域较远,很难从研究成果中获取经济利益,其创收能力、积累能力都很弱,因此,更加没有能力提供项目配套资金。

二、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科研项目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等虚假配套问题

从近年了解的情况看,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科研项目审批单位要求依托单位提供配套资金,并以此作为立项的条件,这些依托单位在无法满足配套资金要求的情况下,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采取夸大编制预算以致无需使用配套资金的违规做法,变相弥补项目配套资金的不足;为了通过科研项目验收,采取虚列支出作为配套资金,将不属于该项目的支出当作是对该项目垫付的资金而视为配套资金,或采取虚报决算等方式,以满足科研审批单位对项目配套资金验收的需要。

三、科研项目重复设置,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我国现行的科研机构体系,条块分割比较严重,研究领域划分不十分明晰,经费来源存在多个渠道,相互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造成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为科研项目的多头申报提供了便利,同一个人、同一研究内容,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经费支持,同一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各方面交账,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所获财政资金相互做配套。

四、配套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

在配套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依托单位为了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采取科研项目之间互相挤占,或者是挪用依托单位其他科研项目专项经费来补充配套资金的不足,被挪用项目发生经费不足时,又会挤占、挪用另外一些专项经费,长此以往,这种互相挤占、挪用的恶性循环,结果很可能导致后续科研项目因为经费不足而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和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将会大幅度增加,而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由于缺乏项目配套资金来源,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使得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长期以来只能在“违规”的边缘从事科研工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效。因此,完善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对于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完善国家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制度

一是针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与落实视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操作灵活的约束制度,以使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科研审批单位要对科研项目依托单位和配套资金出资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和慎重选择。在核定配套资金比例时,要充分考虑依托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配套资金的来源和性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要求依托单位提供确保配套资金到位的依据支撑,对于确实没有配套资金来源但有特殊科研实力的单位,适当降低配套资金比例或者不做配套资金要求。三是建立科研依托单位诚信档案库,提高依托单位对配套资金重要性的认识,对于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虚假配套和违规配套等问题,与以后申请科研项目相挂钩,情节严重的给予严肃处理。

(二)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杜绝多头申报并相互配套

由有关的科技归口管理部门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库,进一步理顺同类科技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杜绝多头管理,将国家现有的各项科研项目计划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统筹规划、统筹协调和统筹管理。此外,也要同步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合理设置预算科目,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制度,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杜绝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篇3

1颗粒脂肪的获取方式

Peer经过一系列人脂肪移植实验后认为,抽吸脂肪的存活率不如整块脂肪移植体[4],因为整块脂肪移植体内血管基本上没有破坏,比较容易建立宿主与移植体间的早期血管吻合,而抽吸时对脂肪细胞造成的损伤易引起移植后较多的脂肪细胞降解。而Ellenbogen认为[5],将脂肪切成直径为4~6mm的珠状,能提高移植体与宿主组织的接触面积,其存活率高而吸收率低。高负压吸引(接近一个大气压)后脂肪组织仅有10%的细胞形态完整,注射器法采用肿胀技术所获得的脂肪大约有70%以上的脂肪细胞形态完整。用20ml医用注射器完全回抽其负压为-61.3~-62.7kpa,在抽吸时随着抽吸混合物进入注射器,其负压逐渐接近至零,加上混合液的缓冲作用,对脂肪细胞的损害较小,而且细胞之间彼此分离,其体积/面积比率增加,形成类似于细胞培养的方式,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和分化[6],是目前较好的脂肪获得方式。如采用负压吸引器,压力应控制在560mmHg左右,如果超过此压力,在室温下可使脂肪达到煮沸状态,影响细胞的成活率。电动式获取的脂肪细胞大多死亡,仅有约20%的细胞存活[7]。

2供区因素

人体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存在明显差异[8]。脂蛋白脂肪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核心的甘油三酯分解为脂肪酸和单酸甘油酯,以供组织氧化供能和贮存。脂蛋白脂肪酶还参与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之间的载脂蛋白和磷脂的转换。例如股部脂肪组织的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高于其他部位,有利于移植后脂肪细胞的存活。有学者认为,口服过减肥药物的受术者,不仅抽吸脂肪较困难,而且抽出的脂肪中白色条索状组织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脂肪细胞的成活率,其原因可能与药物影响脂肪代谢有关。浅层脂肪含量少、颗粒小而均匀;深层脂肪含量多、颗粒大而厚薄不一,在这些部位深层抽脂,既可抽取脂肪,又可避免抽吸导致的皮肤凹凸不平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另外,有实验证实,抽吸后的脂肪组织回植到原抽吸部位其存活情况好于移植于其他部位。

3受区因素

Guerrerosantos 通过动物实验证实[9],注射在肌肉内的脂肪颗粒存活率较高,其次注射层为接近真皮深面的皮下脂肪、肌肉内及骨膜表面,在面部应注射在SMAS 深面或骨膜浅面。在脂肪组织缺乏的部位,脂肪组织移植后不易存活,可能的原因是缺乏成熟脂肪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对移植脂肪细胞的调节作用;另外,血运、营养不良的部位也不利于移植物的存活。移植于肌肉间或筋膜下的脂肪颗粒存活率高于移植于真皮下的脂肪颗粒,可能与局部血运有关。新近形成的凹陷脂肪颗粒移植后的存活率高于形成时间较长的凹陷,可能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粘连有关。

4对脂肪颗粒的处理

4.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FGF[10]是一具有广泛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b-FGF中加入能促进纤维细胞生长的二乙氨乙基-葡聚糖凝胶(DEAE葡聚糖凝胶)作为b-FGF的运载工具对脂肪组织颗粒进行处理后[11],移植后的脂肪组织可基本保持不变,无明显吸收。另外,b-FGF可促进前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的增生。脂肪组织移植成活的关键在于血供的再建,有实验证实 b-FGF能促进再血管化的过程,有利于脂肪细胞的成活[12]。bFGF应用的有效剂量尚待进一步研究[13]。

4.2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可促进脂类合成并抑制其水解的激素,并有促进前脂肪细胞“拾起”脂肪细胞分解释放的脂滴形成新的脂肪细胞的功能,而且还能够抑制肾上腺素的脂解作用。胰岛素还具有支持其他药物脂肪聚集的作用[14]。因此,将采集到的脂肪颗粒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胰岛素液外用处理,然后再把颗粒脂肪移植到受区可有效维持移植物的体积。I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调控因子,对多种组织器官有生物学作用。IGF结构类似胰岛素,可作用于胰岛素的全部靶组织(包括脂肪组织),产生胰岛素样作用。在大鼠、猪、兔,鸡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培养中均发现IGF可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15]。IGF对脂肪分解的作用与浓度有关,高浓度的IGF能激活胰岛素受体,发挥抑制脂肪分解作用。而低浓度的IGF可以促进脂肪分解。

4.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移植早期脂肪组织能否成活主要与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否及时有效地建立有关。VEGF 中的分泌型可溶性蛋白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实验证实[16],在颗粒脂肪移植部位注入VEGF,实验侧较对照侧血管数明显增多。虽然VEGF 有上述的作用, 但尚无直接用于临床移植的报道, 考虑可能与其作用不持久, 也可能与价格较贵有关。

4.4血管生成素-1(Ang-1):Ang-1 是Davis在1996 年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发现的一种由498 个氨基酸所组成、分子量为70 000 kd 的糖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其他血管周围细胞表达。Ang-1的作用在于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成熟及稳定,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可促进其出芽及分支。Ang-1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出芽、迁移、趋化和聚集,形成原始的管状结构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维持并稳定血管及抗炎作用[17]。与其结合的Tie-2 受体是特异性表达于内皮细胞和某些造血祖细胞酪氨酸激酶型受体。研究表明,Tie-2 在各级血管内皮细胞中均表达,尤其是在卵泡成熟、创伤修复等血管生成活跃的部位大量表达,其作用在于维持成熟血管的稳定,并参与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化过程。

4.5 前列腺素(PGI)类药物:前列腺素类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作用十分多样化。某些前列腺素是强烈的促血管生成物质。脂肪细胞既可合成前列腺素,又具有多种前列腺素的受体。前列腺素类药物与受体结合可升高环磷腺苷(cAMP)及Ca2+浓度,从而引起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使前脂肪细胞呈增生态。朱晓海等[18]通过实验证实在脂肪移植中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和卡前列甲酯,可促进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抵抗细胞内脂肪的分解,并结合其促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望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率。

4.6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GF-β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PDGF具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在组织修复过程中促进功能性血管网建立的作用。细胞外基质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它完整时是血管生长的屏障,当受血管形成信号的刺激时,内皮细胞就会在VEGF、b-FGF 辅助下产生胶原酶,发生蛋白溶解。从而减少机械阻力,使迁移的内皮细胞发育生长,释放内皮生长因子,有利于血管的形成[19],从而促进移植脂肪组织存活。

4.7 瘦素(leptin):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的能量代谢调节激素,它除了能够调节机体脂肪代谢外,还具有促进脂肪细胞成熟分化的功能。王友彬等[20]通过实验证实,血管内皮细胞上具有瘦素受体,是瘦素的靶细胞之一。瘦素通过作用于中枢靶细胞发挥促进脂肪代谢的功能,同时又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加速局部血管增生、增加局部血供,使脂肪代谢得以有效进行。另外,瘦素还具有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但瘦素对颗粒脂肪的作用可能只维持在混合后较短的一段时间,随着移植组织内处理液浓度因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它对颗粒脂肪的作用也会随之减弱或消失。

4.8 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有学者认为[21],儿茶酚胺类药物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导前脂肪细胞和原始脂肪细胞的分化,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移植脂肪体积的维持。

4.9 抗生素:移植脂肪组织感染是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移植脂肪组织部分液化坏死,在受区形成液化或坏死灶后对感染的对抗力更为减弱。一个有效的措施是在移植脂肪颗粒中加入抗生素进行处理。但有学者报道抗生素可降低前脂肪细胞的活性,且容易导致耐药菌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等不良后果[22],故术者亦应慎重考虑。

5脂肪颗粒的纯化

抽吸的脂肪颗粒中夹杂过多的血块或其他杂质,势必影响脂肪颗粒注射操作和增加手术后移植脂肪颗粒的吸收率[23]。因此,在脂肪抽吸过程中,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血液及其他杂质,使所得到的脂肪颗粒尽可能纯化。纯化脂肪的方法目前主要有冲洗纯化法、分层纯化法及捞取纯化法等。部分学者认为,离心后可获得更为纯净的脂肪颗粒,离心转速应小于1 500r/min,以免造成脂肪细胞破裂[24]。

6存储方式

有学者报道,为矫正脂肪组织移植后的吸收,减轻对供区组织的损伤及提高移植脂肪颗粒的存活率,可采用“一次抽脂,多次注射”的方法进行移植。该方法的特点是,预先估计移植脂肪颗粒的总量,从含足量脂肪组织的供区部位一次抽取,然后分次注射到受区,时间间隔以60~90天为宜,每次注射后将剩余的脂肪颗粒暂存储。此时,应对剩余脂肪颗粒的存储方式慎重选择,尽可能提高移植脂肪的存活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冷冻法,有实验证实冷冻脂肪与新鲜脂肪移植后的效果无明显差异[25],常用的冷冻温度有-80℃和-196℃两种[26]。具体存储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7移植注射操作技术

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必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27],B型超声、电子、共振吸脂会使大量的脂肪损伤,细胞破裂或磨损,活性降低[28]。从脂肪抽吸时即应注意,术前详细询问病情,细测凹陷性瘢痕的部位、范围、大小及程度,并于术前1天注射生理盐水试验以确定是否适合该术式及脂肪移植的数量。注射前应注意先用粗针头皮下松解瘢痕粘连,脂肪注射操作时,脂肪应被注射呈扇形“线”状小粒,避免注射成较大的团块状,以免血运不佳脂肪被液化吸收或形成囊肿;在注射过程中常会发生“卡壳”现象,此时应检查一下注射器口是否被纤维结缔组织或脂肪颗粒所阻塞,将之剔除即可顺利注射,也可用小剪刀将其剪碎再行注射。还可用较细的针头进行抽吸,用较粗的针头注射。另外,有学者认为,一条隧道的长度和在其中注射的脂肪量与注射后脂肪的成活率密切相关,在23cm 的隧道内注射0.3~1ml 的脂肪,可使脂肪的成活率达90%[7]。脂肪移植注射时应过度矫正约30%~40%,以抵消脂肪移植后的吸收[29]。

8脂肪移植后的处理

颗粒脂肪移植注射后,48h内可冷敷或冰敷。24h内可进行局部按摩塑形,禁忌持续暴力按摩,以免脂肪液化,术后3~7天采用理疗以促进水肿的吸收,24h后若脂肪液化后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可给予抗生素,必要时可用注射器抽出液化的脂肪,一般无需切开引流。术后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也不需输液,理疗等,患者可从事正常的工作及生活,但应避免过度疲劳。

总之,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后的存活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整形外科医师必须熟悉并掌握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颗粒脂肪移植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Billings Ejr,May Wjr.Historical review and present status of free fat graft autotransplantation in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J].Plast Reconstr Surg,1989,83:368-378.

[2]Neuber GA.Fat transplantation[J].Dtseh Ges Ghir,1893,36:640-643.

[3]Illouz YG. The fat cell “graft”: a new technique to fill depressions[J]. Plast Reconstr Surg,1986,78:118-126.

[4]Peer LA.Loss of weight and volume in human fat grafts[J].Plast Reconstr Surg,1950,5: 217-219.

[5]Gryskiewicz JM.Submental suction-assisted lipectomy without platysmaplasty: pushing the (skin) envelope to avoid a face lift for unsuitable candidates[J].Plast Reconstr Surg, 2003,112(5):1393-1405.

[6]张新合,高建华. 取脂方法及吸脂压力对脂肪细胞损伤程度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10:254-257.

[7]冯国平,李太颖,孙广慈.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64-1365.

[8]Hudson D,Lambert EV,Bloch CE.Site election for autotransplantation:some observations[J].Aesthetic Plast Surg,1990,14:195-200.

[9]戚可名,薛富善.整形外科特色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48-249.

[10]杜学亮,罗少军,郝新光,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颗粒脂肪移植后血运重建过程的作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2):128-131.

[11]Krukouski M,Shively R,Osdoby P,et al.Stimulation of craniofacial and intramedullary bone formation by negatively charged beads [J].Oral Maxillofal Surg ,1990 ,48 :468-475.

[12Folkman J,Kiagsbrum M. Angiogenicfactors[J].Science,1987,235:442-445.

[13]廖无安,谢富生,王琼超,等.小颗粒脂肪移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缓释剂浓度的正交筛选[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283-285.

[14]廖天安.减少自体游离脂肪移植吸收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1997,3(1):75-77.

[15]Boone C,Gregoire F,Remacle C.Culture of porcine stromal- vascular cells in serum- free medium: differential action of various hormonal agents on adipose conversion[J].Anim Sci, 2000,878-885.

[16]钟晓春,倪有娣,何晓升,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移植脂肪质量保持率的影响[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1):36-39.

[17]郭杰,马 乐,郑大伟,等.血管生成素-1对移植颗粒脂肪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4):317-318.

[18]朱晓海,何清濂,林子豪,等,前列腺素类药物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55-57.

[19]Li J,Zhang YP,Kirsner RS.Angiogenesis in wound repair: angiogenic growth factors and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J].Microsc Res Tech,2003,60(1):107-114.

[20]王友彬,戚可名,赵 敏,等. 瘦素促进移植颗粒脂肪成活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 (5):366-368.

[21]Smas CM,Chen I,Zhao L,et al.Transcroptional repression of pref21 by glucoco rticoid p romo tes 3T32L 1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J].J Bio l Chem,1999,274(6):12632-12641.

[22]戚可名,王 阳,宫 辉,等,整形外科抗生素应用原则的初步探讨[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6):450-452.

[23]Boschert MT,Beckert BW,Puckett CL,et al.Analysis of lipocyte viability after liposuc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2,109(2):761-765.

[25]Chajehir A,Benzaqueen I.F-grafting injection for soft tissue augment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1989,84:921-923.

[24]Toledo LS,Mauad R.Fat injection:a 20-year revision[J].Clin Plast Surg,2006,33:47-53.

[25]陈 静,刘冠兰.冷冻脂肪与新鲜脂肪注射移植的疗效观察[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14(3):140-141.

[26]肖 斌,刘 毅,张绪生,等.脂肪颗粒组织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冻存后活力分析及移植成活率测定[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2):97-100.

[27]Meyers H,Brown2Elliott BA,Moore D,et al. An outbreak of mycobacterium chelonae infection following liposuc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1,107:608-613.

篇4

2015年4月19日,由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包国宪教授主持的国家白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研讨会上,包国宪从项目的学术思想与立论基础、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团队与基础、研究思考与问题等方面详细汇报了项口的基本情况和研究计划,希望与会专家从项目了课题的研究路径、项目组纵、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应用、项目调研和校内外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围绕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的完善与表达、项目知识创新的路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的中国化、研究如何服务与国家需求等宏观方面提出了建议,并就公共价值的生成和传导机制、公共价值与政府职能的关系、政府绩效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评估等项目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这一项目将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沦研究、实践推进和学科建设作山突出贡献,并表示将对项日实施给予火力协助,共同高质量完成这一具有高度使命感的研究,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研究》由包国宪教授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提出选题建议,并被列入2014年重点项目指南。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包国宪教授带领下经过认真准备,顺利通过初审和终审答辩,项目于2014年获得批准,执行期为2015-2019年。该课题主要研究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社会价值构建和公共价值生成、政府绩效管理组织演化与战略路径、政府绩效治理基础与机制、政府绩效领导与可持续性问题、政府绩效管理中的信息小对称问题和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范式、政府非营利性投资的绩效管理等。在建立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基础上,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绩效管理研究>足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也是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的获批允分体现了兰州大学在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领域的领军地位和学科优势。   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大学、清华人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民族人学等单位的十余名专家参加了丌题研讨会。研讨会上,王学军将兰州入学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共建的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过去十年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

篇5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深入,高校的科研工作与国家各项经济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各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日益增多,科研经费的来源种类也呈多样化,科研经费金额逐年上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为118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科研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8%,高校科研经费以及科研专项资金支出已占高校年度支出总额的30%以上,如此大数目的资金和如此高的增幅,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高校的发展。

但是目前,各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相应配套管理办法,有些科研经费管理刚起步,各项管理还不完善。作为高校内审,需要在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承担起审计应有的职责,也是审计义不容辞的责任。找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关键环节,通过审计,达到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能够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升科研工作的水平,真正是审计工作成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探讨研究科学有效的“课题制”管理模式

由于当前科研课题多是采用了“课题制”的管理模式,传统的“课题制”在执行上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给予课题负责人以充分的自力,另一方面也为课题负责人滥用权力埋下隐患。课题负责人可以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自,即使是违规使用科研经费,通过变更资金使用名目,也可以堂而皇之的报销。甚至个别课题负责人在观念上就存在偏差,认为科研经费都是各级看在自己名誉、声望、水平的基础上争取来的,科研经费的支出就是花自己的钱,与其他人无关。

组织学校相关部门、课题负责人等研讨“课题制”管理模式,对原管理模式的有利方面予以发扬、保留,起到促进科研课题研究的良好作用,同时找出不利于科学研究、学校学术总体发展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因素。对其不利因素从管理模式上加以改进,研讨出一个既有效地促进学校总体科研、学术发展,又有利于规范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管理模式。既能够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可使学校能总体调动和安排经费的使用,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学校的学术水平得到尽快的提高。

二、深入有效地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

(一)选题是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关键

高校科研课题经费按经费来源的渠道不同,主要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选择什么样的项目作为审计的对象是实施好审计的关键之一,决定着审计的效果。首先要按照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来确定审计的选项类型,由于不同的项目类型,有着不同的经费来源,同时又有着不同的制度要求,如可以选择同类项目进行审计,但在同类型的项目中,众多数量的项目,从中如何筛选,也是审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所在。

(二)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效果

高校科研课题不仅包括纵向课题还包括横向课题,在审计过程中应把握以下重点:一是审查科研项目预算。主要审查预算的合理、合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二是审查经费管理。主要审查各类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合理,有无与国家相关制度相抵触矛盾的条款,能否有效执行,执行手续是否严密,各部门之间关于科研经费的合同是否能做到出发点一致而条款又相互补充,不存在矛盾现象。三是审查经费的来源。根据经费不同的取得来源,确定各自的审计重点。如:纵向科研经费,一般都经过国家、省或各个部的专家组严格审核,由上而下划拨的课题经费,所以纵向科研经费重点审查资金、配套费的到位情况。横向科研经费,一般是和企业通过平等协商制合同确定的经费,不一定都经过专家审核,故横向科研经费应重点审查该横向科研合同的合法性、保密性、经费使用方向、到位时间、科研成果归属等,以杜绝资金损失、浪费或挪用。四是审查经费的支出。主要审查各类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有效,真正为本科研课题服务。

(三)将科研经费审计关口前移

高校内部审计除重点关注支出内容的合法合理性外,还应变审计监督为提高管理效益,将科研经费的审计关口前移。以我校曾经开展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审计项目为例,内部审计人员对科研立项资料中的“本课题所需大型仪器设备采购” 是否真正为科研服务,与相关专家一起把关论证,同时还特别关注学校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问题,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

三、利用各类科研效益评价指标进行审计评价

如何衡量科研工作的效益,成为科研经费提供者最关注的问题。科研成果的效益主要依据在课题立项书中明确的各项经济、技术、社会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基本以定性描述为主,辅以定量指标。如:科研课题实现的利润、依托本课题培养人才的情况、项目组人员基于课题研究数、申请和本课题相关的专利情况、获得奖励情况等,但这些往往超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需要聘请各领域的专家,对定性指标做出判断和评价。审计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和专家意见,建立起一套用于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定量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开展审计工作,发现问题,评价各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

总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处于和谐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的使用科研课题经费,研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各项经济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科研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还未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效率效果,不仅是对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也能够促进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保证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顾旭蕾 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D].华东理工大学,2013

篇6

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加大,油田公司十分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因此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审计也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各油田公司的科技经费来源有国家拨款、集团公司拨款、股份公司款项和企业自筹。拨款包括科研项目投资性拨款、科研项目费用性拨款、科研机构经费拨款。对于油田内部各二级单位来说企业自筹包括油田内部下拨和所属各二级单位自筹两部分。科研经费支出主要用于科研项目计划实施、科研机构运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与维护和科研人才培养,包括科研机构支出和科研项目支出。本文主要探讨油田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的各类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一、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科研课题的立项审计

1.科研课题的立项依据的充分性:科技项目管理部门是否组织了科研项目预审会议,是否对已经列入计划或已经实施的科技项目进行了预审。

2.审查所有申报课题是否都进行了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否由相关专家进行,课题的研究方向、基本方案和方法是否正确、合理;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研究人员是否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已经批准立项的项目是否都签订了科技开发合同。

3.科研项目如需与外单位合作研究,承担单位是否在开题设计报告中明确外协内容、目标、合作单位及经费预算,在合同签订后组织实施。检查合作方是否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掌握有关核心技术、履约能力较强、资信良好的企业、院校或科研单位。

(二)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审计

1.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是否依据计划任务书制定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进度、人员等。承担科研课题的单位是否落实项目人员组织、所需设备、实(试)验条件和HSE管理等,保障科技项目实施。

2.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是否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科技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承担单位是否依据外协合同约定督促外协单位履行合同义务,顶起对外协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三)科研经费的管理及使用审计

1.确定年度预算和实际发生的科研经费金额,直接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金额,拨给所属科研单位的行政事业经费金额,事业经费的管理、使用和核算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2.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是否有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是否有依据;从各年计划及实际运作角度来看,科研经费总额是否与科技发展中长期计划相适应。

3.各科研项目是否编制了经费预算,预算内容是否合理、完整,是否纳入了科研项目计划,是否有审批程序;经费预算调整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有审批程序。

4.科研项目管理单位是否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及内控制度。获得成果的项目奖金提取比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经过审核确认。

5.科研项目经费是否按进度或计划拨款,资金是否到位;各项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合理。

6.科研项目经费是否按项目进行核算,费用归集是否正确,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乱挤、乱摊现象,是否存在与其他费用项目混淆问题;项目终结时是否进行了财务决算,是否有结余经费,结余经费存在形式和使用方式。

7.科研项目经费在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上是否准确,形成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是否已经纳入单位的资产管理,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四)科研课题的验收及成果管理审计

1.检查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是否依据计划任务书和批准的计划任务调整意见,在科技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组织验收。验收程序是否符合公司规定,验收内容是否完整。项目验收内容是否包括:计划任务及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成果与创新、对外协作研究情况、知识产权与技术有形化完成情况、成果应用情况及前景评价、科技经费决算及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综合评价情况等。

2.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及时提交验收评价报告及验收归档资料,经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对验收评价报告审核确认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成果登记,并完成验收资料归档。

3.成果管理。科研项目是否进行了成果验收或鉴定,应该申请专利的成果是否已经申请专利。同时依据项目任务书要求,审核项目实施是否达到任务书要求,结合项目成果分析项目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投入产出情况。项目涉及油水井措施实施时间及见效期,依据实际情况合理统计措施效果,以便更好的评价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此外,对于未达到项目任务书目标或未按要求时间完成进度的项目,分析原因,找出症结。

二、科技专项经费审计中应把握的原则、方法

(一)把握科研经费审计内容和重点环节

以科研项目支出为重点审计虚假项目重复申报,虚增预算支出,挤占挪用科技项目经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达到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科研经费的效益、效果审计为重点,审计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产出,是否转化为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否存在浪费科技资源的问题。

(二)把握在总体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1.围绕项目管理、计划管理、经费管理等,全面了解和掌握科研经费的各项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以此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2.围绕科研经费预算分配使用等环节,全面掌握预算分配及管理使用情况。从年初预算批复、分配入手,审计科研项目主管部门管理使用是否合规、及时,分配的科研经费是否合理、合法,二级单位对科研经费是否按预算严格执行。

3.围绕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上报审批等环节,检查科研项目立项是否严格按规定程序运行。

4.围绕科研经费管理环节,审计科技资源的宏观管理是否存在管理分散,部门分割,缺乏权责制衡机制,缺乏跟踪问效和绩效考评机制等。

三、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在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中发现, 挤占科研经费的问题普遍存在, 导致科研经费流失和科研成本失真。此外个别项目在立项、审批、预算经费、核算方式、外协手续及项目验收中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科研经费发放各种补贴、奖金。某单位无依据发放各种补贴***万元,发放奖金***万元。

2.公共费用分摊人为因素较多,无法分清单个明细项目的实际承担额。

3.科研项目外协费用超标。2012年油田公司分四批下达给11个单位科技项目累计94项,金额共计***万元。当年实际决算金额***万元,其中外协费用支出***万元,占当年预算经费的31.89%,占当年实际决算金额的57.04%。

4.存在跨期核算科研经费。某单位2012年某项科研项目结算中,经查凭证附件发现,均为2011年实施的项目费用,总计费用***万元。

5.普遍存在按照合同金额挂账,提前核销项目经费现象。2012年12月某项目付某单位技术服务费***万元,合同签订日为2012年12月11日,起止时间为2012年12~2014年5月31日,该项目当年只是进行了部分前期准备工作,技术服务事项并未真正实施,但技术服务费***万元当年已经计入费用化研发支出,并在年底予以核销。

6.经费预算编制和审批不严谨,存在个别科研课题预算金额与计划金额、费用核销表金额不一致以及对经费预算审核不严,导致经费预算明细表与项目预算总额数据不符等问题。

7.项目验收工作滞后,跨年项目多。某单位9个完工项目,虽然发了验收通知,但有关部门至审计之日还没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某单位当年有6个项目未组织实施,全部跨年。

8.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由于审计力量所限和科研项目类别多、行业广、专业性强等特点,审计人员未能全面和深入地开展科研项目建设及其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的审计,有的只注重审计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忽视了科研经费效益和效果的审计。审计监督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还没有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

对二级单位科研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开展定期检查与抽查来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科研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经费使用的效益性、科研设备购置和使用,以及科技成果转让等方面,进行重点审计。

(二)加大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审计

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过程和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视,必要时,开展预算编制情况审计和实施过程的期中审计。项目预算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从实际出发,以确保预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对超过一定额度的跨年科研项目,建议对其实施年度决算审计,以便监督科研专项经费的实时使用效果,及时发现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预算不真实、未按预算运行等问题。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审计部门人员结构

篇7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14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承担的科研课题项目越来越多,课题经费金额越来越大,然而模式简单、方法单一等原因,造成科研项目管理整体效率不高。如何管好这些科研项目,如何让这些科研项目完工后都能顺利验收、结题和获得预期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或推广应用,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是当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因此探讨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对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研事业单位科技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项目预算编制不详实,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科研项目在申报前期,一般是由科研项目承担者和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立项、申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书一般是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由于项目负责人缺乏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致使预算书编制得不规范、不科学、不全面,最终实际支出远远大于预算,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调整项目经费类别。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有些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按计划,或者无法按预算开支,有的项目经费支出未按执行标准和审批程序,随意增加或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财务部门在经费核算过程中,不能按经费合同书进行归集,致使科研项目无法结题,有时需要财务人员重新调整账务,有时需要整改后才能通过上级的验收。

2、无法掌握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一般课题申报成功,配套资金会按照1∶1的比例拨付,若是完全依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则资金管理上不存在漏洞。但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上却有一定的难度。关于课题的合理性上,许多课题负责人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这样会浪费大量的项目资金。

3、财务人员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缺少协调和沟通。项目承担者通常只注重申请项目,申请经费,申报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开题后,科研管理部门不负责和不审核项目经费使用,对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清楚或者监管不到位。项目承担者和财务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缺少沟通和协作,而财务人员不熟悉科研工作,也不了解科研进展情况,只是对经费收支进行简单的核算,这就形成了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造成项目经费不能按预算书实施,以致科研项目无法通过检查和审计,甚至无法验收、结题。

4、财务人员无法控制资金管理中的关系。在课题研究领域的各个环节,包括结题、中间验收和开题方面,都有一定的人情因素存在,财务人员不能真正的控制财务管理,所以为了使项目课题研究得到资金保障,有时会受到附加成本的侵蚀,浪费现象在所难免。目前针对这一类问题,报刊和网络上都有各种评论,但只是舆论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矛盾,主要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使用监管力度,所以使监管更多的流于形式。

5、科研经费未能正确核算。科研事业单位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或缺少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以致科研经费在核算过程中未能正确核算。财务人员有时没弄清项目结题时间,在项目审计或接近完工时,财务人员慌了手脚,才认真对照预算书调账或重新归集费用。这样的结果是科研经费管理不清晰、不规范,尤其是承担科研项目多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就发挥不了管理作用。

二、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科学合理的编报项目预算。项目申报部门经调研、分析、论证后,将本行业最有研究价值的项目,上报科研管理部门。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合格的项目,报财务部门负责审核其预算。将审核合格的项目上报主管领导。经单位统筹安排,将审核合格的项目上报上级审批部门。整个项目预算过程真正做到从严、从优上报科技项目,使科技资金切实花到地方。

2、设立科研项目专账管理、专人核算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先按经费来源专账管理、专人核算制度,设立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专账管理制度,准确归集与核算项目费用。如财务部门可以指定会计人员专门负责经费入账管理,然后按照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开题情况将拨款转给承担各项目的研究部门,平时要将经费到款情况进行整理,这样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保障了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行,给单位的管理决策者也能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当项目完成或可以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要通知项目负责人及时办理项目结算手续,并按规定编写项目结算情况表,如有结余经费,须按规定处理,避免长期挂账,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财务部门须按照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3、监管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对项目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行政管理部门要严必行,行必果,严格审批每个项目,杜绝鱼目混珠现象,重视科技资金的下拨。同时,加大对立项、执行、验收过程的监督。监督检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视其轻重程度,提出整改意见,加大对违规单位的震慑力度。

4、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财务制度。单位应定期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科研事业单位按照会计制度要求,制定、完善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和科技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独立核算每一个科技专项,严格审核原始票据。对于原始票据中单位名称、日期、金额、品目填写不清的,不能给予报销。对于购置专项设备的,要提供其具体型号,并与预算上报的采购计划相一致,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小英.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研究[J].财政监督,2013.29.

篇8

一、基层医院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科研立项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态度,只立项不出成果,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医院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把是否有科研课题作为对医务人员的考评标准之一。尽管课题获得立项,但态度不够严谨,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课题设计有问题,只得半途而废,造成科研资金的浪费。第二,科研经费的管理松懈,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课题负责人总认为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应该能够自由支配,加之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无法做到对经费进行严格审查,从而将一些不是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也在科研经费中报销。科研经费较多的用于劳务费、加班费、补助、差旅费等开支,用于购置设备、实验试剂、材料的支出比例较少。第三,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产出失衡,忽视科研成果的价值管理。大多数医院的科研人员出成果的意识很强烈,却忽视了科研的成本,造成高成本低收益。很多科研课题偏重于理论研究,而实用性和推广应用性较差,造成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同时,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只有对有形价值进行管理,而对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权、版权等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及监管措施,未对其价值进行管理。第四,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科研项目剩余经费结余问题有待规范。随着医院科研经费的不断增长,科研经费的沉淀现象也日趋严重,结题不结账是科研项目剩余经费管理存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医院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剩余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较为松懈,使得科研课题中的固定资产没能清理,结余资金未进行重新分配,使得剩余资金和固定资产未能发挥最大的价值。第五,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和配合。这两个部门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职能部门,只能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审批,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收支核算,两个部门间缺乏沟通的手段,这样科研管理部门很难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从而使审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审批时有超预算情况发生。财务部门不了解科研经费相关的管理制度,只能对报销票据进行审核,不能有效的监督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

二、基层医院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第一,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实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科研从项目立项、项目申报、项目结题、项目鉴定到成果申报全过程,实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首先,医院成立“科研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委员会的主任,各科室主任担任委员,委员会设在科教科。项目在立项的时候,向委员会递交可行性报告,经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才可以立项。科教科作为医院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指导医院科研人员填写立项报告。根据项目进度表,对科研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督促项目按时完成。对没有按时结题的项目,该课题组三年内不得申报科研课题。项目完结时,及时组织鉴定及申报科技进步奖。第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健全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科教科参照医院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并报财务科统一执行。对科研经费的开支内容、范围、结算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所有渠道的科研经费不直接拨入课题组,而是由医院科研部门及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科教科严格按照制度审批各项费用的开支,尤其是对劳务费、加班费等的审核;财务科将各个项目的经费分别编号,及时了解各个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结余情况等,并通知科教科。第三,建立科研资产审核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经费审计。由审计部门牵头,设备科、总务科配合,制定《科研资产审核制度》。课题负责人根据项目需要,向设备科或总务科提交购买报告,由设备科或总务科统一招标购买。设备部门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同时跟踪设备的使用情况,从设备购置、使用、调拨、报废等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在项目完结验收后,由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最终审计。第四,加强科研成果的价值管理,提高科研人员的成本意识。当前,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实用新型发明等对经济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科研人员应加强成本意识,做到资源共享,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医院在加强科研经费的货币形态和实物形态管理同时,还要对科研成果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管理,对科研经费投入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纳入科研经费核算体系,为无形资产转让及综合测评提供可靠的依据。

201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这对于加强基层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重要的依据,使得医院科研经费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篇9

一、 科研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所提供的资料缺乏真实性

实际工作中不易划分清楚哪些是事业支出,哪些是经营支出,由此造成支出的核算处处带有人为因素的色彩,会计所提供的资料缺乏真实性。非营利性科研单位为适应改革的需要,其自身的活动领域、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内部组织结构等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推动非营利性科研单位从过去单一科研型向科研经营一体化转变,从只提供学术论文向学术成果及其应用转变,从单一的科研室向科研室与实验室、生产车间相结合转变。这种转变使机构发生的支出难以划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尤其是人员支出的划分困难更大。

2、归集的成本不十分准确

为适应科研单位拨款改革的需要,往往要求机构提供某一科研项目的成本,但按目前支出的划分归集项目成本根困难,而且归集的成本不十分准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科技投入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投入主体多元化,投入方式多元化、投入渠道多元化,如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等。不同投入渠道和投入方式虽然对投入的经费及其使用提出不同的要求,但基本上都要求科研单位报出有关科研项目的成本资料。为适应这一要求,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需要将已经归类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的支出重新归类计算各科研项目的成本,由此计算的成本缺乏准确性。

3、成本核算较为复杂,成本核算在实际执行中遇到问题

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科研单位中,如果需要计算科研项目成本时,应将劳务费、管理费等共同性的费用分摊到科研项目中,而事业支出与课题费用、合同预收款等在核算中重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科技信息的可比性。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科研单位中,课题项目经费又不包括人员、行政、人员的工资、津贴和补贴等。仪器设备等费用,需要与科研单位的事业支出合并在一起核算,没有一个完整的成本概念,不能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

二、科研单位成本管理中注意的对策

1、强化资金管理,拓宽筹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科研单位改革转制的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的资金管理由单一向多元化,由静态性领报向动态性循环,由消费性安排向经营性运转转变,说明一切经济活动都将受制于市场行为,科研单位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但要加强宏观资金管理,也要搞活微观资金使用。今后不能再把国家拨款作为解决资金不足的主渠道,而应将多渠道筹资作为资金管理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在资金管理方面,近年来我们深有体会。为了筹措资金,积极与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省科技厅条件处、省农业厅联系,争取条件经费,同时用自有资金匹配条件经费的不足,用于增加设备,提高了单位的硬件水平,为院内外做了很多分析测试样品,增加了收入。在内部资金运用方面,灵活运用借入资金,以满足科研开发工作的需要,经过合理测算,只要收益率高于利息率,就可继续负债经营,同时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回笼资金。加强内部资金的统一调配,使资金流向更趋合理化。

2、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加强各部门的协调

成本意识是现代成本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有了成本控制意识,对成本管理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控制成本。首先,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管理者根据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及时修订。其次,全体员工也需要有主人翁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转变观念陈旧的成本观念,从而提高全员对成本费用的认识,使员工了解成本费用高不但影响研究所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影响自己的收入。再次,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对成本进行共同管理,计划部门、研发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和财务部门之间,通过互通成本管理信息,相互支持与配合,交流成本管理经验,形成纵横一体的成本管理系统。

3、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由军工科研单位的特点可知,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所以盘活企业,首先是盘活人。盘活人重要的是激励和约束,只有机制到位,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潜能。劳动者获得的收入应与其承担的权利、义务、风险相对称,权责应与奖惩挂钩,其享有的权益和待遇应与其付出的劳动和贡献大小相匹配。无论是科研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无论是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还是变废为宝,还是减少费用开支,只要动脑筋了,有成效了,均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他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激励时,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此外,在实施激励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应降而不降,能降而不降,都要受到处罚。最后,在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时,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要尽可能的细化,并且直接与薪酬挂钩,这样才能彻底、有效地执行。

4、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是农业科研单位组织生产,搞好核算、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而当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会基础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如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等。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约束机制,强化财务监督,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如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使用和消耗制定一定标准等。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会计工作就比较扎实,在科研经济管理中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5、实施全成本核算

(1)全面贯彻以科研课题为对象进行核算的原则

各类科研单位要以科研课题为对象准确核算成本开支范围,以全面反映科研成本的投入,进而核算产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科研单位经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适应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科技经营管理的需要。

(2)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或使用费

为搞好课题核算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在用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或使用费的规定应积极推行。这样有助于合理使用仪器,设备和房屋,也是自我积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的一种补充,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可对固定资产全面实行折旧,折旧率由主管局(总公司)参考本行业审定,折旧方法可以用综合折旧、分类折旧或其它适合的方法。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也应试运行提取折旧。科研单位引入全成本核算,是深化科研单位财务改革的关键措施,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要统一认识,明确科研单位实行全成本核算的意义;二要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基础管理,建立科学而又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三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财政、审计、监督等部门要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的建立,做好指导、监督和促进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的大幅增加以及高校自身科研意识的增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而且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影响。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等4个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通知,不仅仅是要规范科研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保护高校中的一批科研精英。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不透明,科研机会不平等

在课题立项过程中,公平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课题申报者之间机会均等、条件平等,任何人不得拥有特权地位或其他便利条件,以获取课题申报的优待。实际上,此种公平机制在现实中很少实践。当前,我国大部分科研基金的评审流程基本上是“三步走”的模式: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但具体评委的情况、评审流程、评审标准及评审过程却没有合理的公开,课题申报成功与否,也没有公开的原因说明。在这种非透明的课题评审模式下,将不可避免地带有人为因素,甚至有些课题评审专家就是课题的申报者或参与者,科研立项评审机制缺乏透明性、公平性。

(二)科研经费预算制度不科学,科研经费流失严重

高校作为我国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愈发重要,现在更是成为我国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其科研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0%。然而,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时作了这样的描述: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课题、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课题突击花钱购买设备等问题。科研经费支出乱象丛生,各种腐败案件频频发生,围绕科研经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腐败生态链。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就在于科研经费预算制度不科学。一方面,当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直接费用项目设置过于粗放,与课题实际支出内容具有较大偏差,间接费用的预算管理方式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相脱节,高校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科研课题间接费用缺乏明确的计算分摊依据。另一方面,一般项目在立项时都有经费指导数,例如某类型的项目金额只能在20万元到30万元的范围内。教师申报经费预算时,在总量符合标准的基础上,明细数只能凭经验判断,立项审查时,因为缺乏合理的预算体系和标准,也难以把握课题申报的预算是否合理。

(三)结题验收不严谨,重申报,轻验收

根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数为36.6万,通过各种渠道共获得科技经费544.4亿元,承担各类科技课题27.2万项。2007年全国高校共出版科技专著2 603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3万篇,鉴定科技成果8 200多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6 908项,当年实际收入13.2亿元。2007年高校申请专利近3万件,获得专利授权1.5万件,其中获国外专利授权45件。从上述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高校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经费,而取得的成果却与投入不成比例,“论文多、成果少”的事实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原因就在于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重申报、轻验收”的不良现象。在课题申报时,组织人员搜集材料、邀请专家反复评审论证等,然而在课题申报时,当前只有部分国家重大科研专项以及973等国家级的重大科研课题有着较为严格的中期检查和结题审计,其他大多数科研课题结题都是凭项目负责人的书面材料,缺乏进行实地验收和系统评估的标准,因此科研课题取得成果的真实性也就缺乏考证。

(四)部分科研人员信用缺失,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

年来,高校中频频发生各类科研腐败案件,最恶劣的莫过于上海交大“汉芯一号”涉嫌造假并骗取国家近亿元经费事件,西安交大因存在着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符合实际的问题而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课题等。被曝光的这些还只是各类科研腐败案件的冰山一角,当前高校中科研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科研课题负责人不按要求履行科研合同;随意开支科研经费,把科研经费当成个人支出、消费“小金库”;没有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而只是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课题延期以及课题结题不结账等问题。高校中之所以出现以上各类科研腐败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机制。当前科研课题评价多是采用专家评价结合论文数量和影响力的评价方式,据此来判断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意义。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主观上,会存在贿赂评审专家的可能性;二是客观上,因评审专家自身知识范围因素而造成的评价偏差,以及单纯的论文数量会引导科研人员更多的去关注科学的理论性而忽视了科研成果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二、解决对策

(一)建立透明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机制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应强调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而不是课题申请者的资历或职称。应鼓励新人、新思想,鼓励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改变当前科研课题重复研究、过度集中在少数“权威人士”手里而一般人员却资助不足甚至得不到资助的矛盾,要打破这种封闭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流程,实行课题评委网上公布和责任倒查的问责制度,及时公布科研立项时评委情况、评审的标准、评审流程及评审结果,创造一个公平的科研环境,使真正优秀的科研课题得到公正对待。 (二)实行弹性预算制度,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原《高校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加之科学研究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导致经费往往很难预料到,从而使得科研人员无法合理估算科研成本,使得经费预算与实际执行具有偏差。可以实行弹性预算制度,允许经费的执行在预算数上下合理范围内进行浮动,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由专业的评价机构对申报的经费预算进行合理性评估,不再设置预算限额,只要是能提出合理解释的预算,都可以批复,这样就不会出现预决算不符,致使科研经费流失的现象。

(三)加强结题验收管理,完善课题结题验收流程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近期召开的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视频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注重科技创新的质量和贡献。科学研究的价值及最终目的在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纸上谈兵”的科研成果不能切实转化为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的生产力。因此,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及高校内部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管理,制定规范的结题验收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善的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流程,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验收流程,一方面减轻科研负责人的验收负担,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可能发生的“走过场”现象。

(四)建立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和科研绩效评价机制

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高校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库。该库要详细记录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课题数量、科研经费量、科研成果及不良信用等。同时为保持科研评价的公平和可行,还应建立统一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各类科研课题以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基础,选取适合自身情况的评价指标,从而做到各类科研评价公平并具有可比性,达到进行科研评价的目的。

(五)建立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科研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要关注从科研课题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科研人员管理,如专家库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即各类科研经费预、决算及结余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如获奖情况、专利、著作和论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类统计报表管理,获奖比率统计、成果转化统计等;科研工作量管理,对科研人员统计其科研工作量,便于绩效考核等。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既方便各类信息的统计与公开,也为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和科研绩效评价提供了原始数据。

三、结束语

篇1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外发达国家经过探索和实践并且行之有效的一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我国从2004开始在全国高校推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高校的财务管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以及高校全面快速的发展,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科研实力已成为高校除教学水平之外又一综合实力的表现,科研经费的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高校应该深切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它的意义是一方面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拨付程序和方式,从层层转拨、分散支付到国库直接支付,避免了在拨付过程中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等现象的发生,降低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每笔资金的支付数量、支付对象、付款用途等信息都能进行实进监测和核查。财政监督发生了从事后审计到事前和事中监督的转变,有利于管理和监督,有效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客观上促使高校预算编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其中主要是影响了纵向课题经费的管理办法。原来课题经费是直接下达到高校基本户,经费下达较及时;支付程序简单,财务人员对原始票据审核、记账,然后依据复核后的记账凭证支付;财务处理灵活,各账户间通过划拨资金解决垫付资金问题,上级财政部门难于监督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后,由财政部门为高校开设零余额账户,高校需要使用财政资金时,必须按照审核批准的用款计划向财政支付部门提出申请,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将科研经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经费下拨滞后,垫付资金不能及时转回。大多高校科研项目在预算下达、经费到位前已经实施,做了前期大量调研准备工作,发生了支出。过去传统的分散支付方式,可以通过从其他账户划拨资金解决垫付资金问题,但现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规定,零余额账户不允许向本单位的其他任何账户划拨资金,造成高校已垫付资金累积在零余额账户中,而其他账户已垫付资金又不能归垫。如果不先从其他账户垫付,一些项目又因此要延期实施,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开展。另外,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后,课题经费将按照预算进度下达,当年度未使用完时,财政将会把剩余额度全部收回,以保证对财政资金的有力监督,而下一年度返还额度一般5、6月份才到,致使科研课题上半年不能有序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科研计划,制约了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

2、会计核算环节增加,付款时间延迟,支付程序变得复杂。会计人员对原始票据审核、记账,然后银行出纳填制支付申请书,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申请支付。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对支付申请审核批准后,办理支付业务。支付时分两种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是直接向商品或劳务供应方付款,财政授权支付是将资金下拨给高校零余额账户,然后再支付到收款人账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使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环节增加,付款时间延迟,支付程序较改革前变得复杂。

3、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集中性与国库集中支付项目支出须按进度的矛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高校到账户的是实拨资金,项目负责人随时有钱花。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则要求高校必须编制分月用款计划,项目支出的用款计划按实施进度编制。但高校本身的一个特点是年度按学年来划分,科研经费用款高峰集中在各学期初和学期末,另外加上项目负责人喜欢累积报销费用,造成实际支出进度不同于用款计划进度。当大量科研项目经费集中使用或出现突发性的情况时,还可能造成用款额度不够的情况,虽然可以追加分月用款计划,但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用款计划审批程序繁琐,支付流程复杂,将会影响科研活动的开展。

4、认识跟不上。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一般都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平时工作繁忙,对财经等相关制度了解不多,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又是一项全新业务,项目负责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仍然跟不上。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仍然左右着项目负责人的行为和思想,项目负责人对科研课题的前瞻性认识不够,甚至仍然认为科研课题是自己争取过来的,属于自己的经费,想怎么花什么时候花都可以,随意性大;对科研经费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不够,造成预算编制、用款进度和资金结存都不太合理,加大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

5、配套管理制度、网络信息系统还不完善。高校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预决算管理办法等财经法规制度显得相对滞后,网络信息系统也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需要。首先,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严格执行预算,科研经费管理对财务核算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财务软件功能设置上还不尽完善,如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对各项具体费用指标的控制,预算编制科目与财务记账的会计科目的匹配关系等等。其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工作缺少有效协调,尚未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平台。最后,有效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需依赖较先进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使财政、国库、银行、高校之间横向联网,保证资金的有效运作。目前虽然高校实现了网上传输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各高校也有自己的一套财务核算处理软件,但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与财务核算软件还不能实现互相联通。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1、加大宣传,建立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要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制度先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是 一项全新的工程,高校应做好各项宣传工作,转变项目负责人旧的观念,使其提高认识。高校应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充分考虑本校实际工作需要,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的问题,制定一整套规范的适应国库集中支付需要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特别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科研经费使用透明度增加,应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标准以及使用审批程序,做到有章可循,费用严格按预算执行,减少科研经费不合理使用,提高使用效益。

高校应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与上级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财政应充分考虑高校学年的特点以及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就年初预算下达前基本户垫付的资金,在得到批准后,允许高校零余额账户向基本户转账;就高校核算的特殊性,允许零余额账户向二级独立核算单位、二级学院等转账;就追加用款计划,在下达用款计划额度时,把时效性放第一位。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国库支付流程,充分保证财政资金及时到位。

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用款计划是以预算为依据的,没有预算就没有支出,因此新形势下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显的非常重要。高校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国库支付改革需要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断细化和强化预算编制,财务和科研管理部门应当配合项目负责人做好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科研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就应按照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项目进度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需要特别注意科研经费使用的前瞻性和计划性,避免发生“年初没有钱花,年末突击花钱”的局面,使支出进度与用款计划尽量相对应。

3、建立能够兼容国库支付信息系统的科研经费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除了具备一个高水平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外,还必须完善已有的财务软件,搭建科研经费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一个能够兼容财政支付信息系统的较先进的科研经费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以适应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一方面加强财务软件功能的开发,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的开发设置,加强对各项具体费用指标的控制开发,能够实时统计各项指标当前已用多少金额,剩余多少金额,保证预算的严格执行;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查询、统计、分析,通过分析不但可以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为将来类似的经费使用提供基础,编制科学的经费预算。另一方面,搭建科研经费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连接国库支付系统、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等高校相关部门,能够快速获取各自需要的完整、准确的科研信息资料,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高效化、透明化。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后,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要切实做好业务培训工作,熟练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认真学习新形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就国库支付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总结、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总之,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严格预算执行,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其向着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科研经费管理[J].江苏科技信息,2009(5)

篇12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210-02

民办高校要提升自己在教育行业的竞争能力,首先就应当从其科研管理工作入手,确保民办高校的科研质量与科研力度。如何在各个民办高校自身的基础上来对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是当前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力量不集中

我国教育行业的改革导致了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很多民办高校都建立起了自己独有的科研队伍,但是目前的民办高校科研环境仍然不容乐观。由于科研力量不集中,很难发挥现有科研力量的作用,这对发挥科研团队的潜力有害无益。在本次调查中一共有100位教师员工的参与,这些教师有着不同数量的在研纵向科研课题。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民办高校难以保证这些教师的科研经费,很多科研项目已经处在了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在人文社会科学当中更是随处可见。在笔者参与的研究当中,发现很多科研人员并没有固定的科研团队,并且也很少开展具有实质性的合作,这种工作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科研工作效率。

(二)科研资金难以得到保证

由于民办高校自身原因以及周围科研环境因素,我国当前的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资金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导致科研资金一直难以达到要求。第一,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变,经济的增长给民办高校也带来了雄厚的资金,虽然我国经济起步较快,仍然处于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因此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极大的差距。在2001年到2007年这7年间,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总体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总量仍然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没有进行完善的后续管理

在一些民办高校的课题申报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课题申报制度。仅仅是接收到消息之后随之下达科研任务,通过一些渠道来对教师下发任务,难以对教师起到作用。并没有关注教师申报课题的创新性,难以有效解决教师团队在课题申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很多科研教师甚至不了解申报课题的重点,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来更好地研究选题,降低了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我们应该认识到,很多民办高校的自身办学质量与教学能力直接体现在其立项课题档次和数量上,因此学校应当充分重视起科研管理工作。在当前环境下,各个民办高校也确实重视起了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没有建立起后期过程的管理体系,科研工作的质量一直难以得到提升。例如在一个课题研究当中,一般在完成科研课题的立项之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来承担整个课题组的协议制定工作,这个协议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走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给管理部门造成了科研工作正在顺利进行的假象,使其管理工作难以找到切入点,课题的质量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下降。

二、民办高校科研管理问题的解决之策

科研管理一系列问题尚待解决,提高科研管理根本,优化科技资源,利用原始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实力这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服务观念,为科研合作牵线搭桥

民办高校是不仅仅培养大批的专业人才黄埔军校,还是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根据地。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学校科研的发展才能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是科研管理部门必须履行的责任:一是要优化管理科研环境,为给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其中包括这几个方面:营造适合的制度环境、充足的时间环境、有保障的经费环境等;要想打造附有创新意识的学术氛围环境,就要把提升不同单位、专业、领域的创新工作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作为重点改进的部分。二是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力,要对市场加以引导,我国民办高校科研种类很多,但能应用到市场和现实生活中的研究却很少。原因很明显,研究的课题没有结合到实际中来。所以,科研管理部门要提醒科研人员关注市场,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选题一定要结合市场、社会和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也才能体现科研的价值。三是要树立公民知识产权意识,民办高校科研成果不应该只是评价和鉴定,就结束了,知识产权保护加入到科研管理的环节很有必要,这样才能加强保护民办高校知识产权,要想提升成果管理的质量,则需要在管理形式和评价体系上下功夫。四是要有很强的信息观念,必须加强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这样才能为给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二)深化科研改革,培育“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就是科研水平,而科研竞争主要也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务必要把人才管理摆着首要位置。首先,科研管理部门“以人为本”原则坚决不动摇,深化科研管理措施,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利于创新的平台,结合科研队伍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老中青三代人长处。其次,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人机制。完善的用人机制,最根本的是坚持“任人唯贤”。要结合优秀人才特点,做到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的价值,更要重点关注人才环境和软件这两方面建设,在待遇、条件和感情上,构建一个优胜劣汰和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也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科研管理这方面,对青年科研人才的业务培训要有更大的力度。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是为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和大量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各类服务的后勤支持体系。科研管理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过程。在管理工作中,应清醒地认识到是科研人员的科研丁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如同“鱼与水”的关系,离开了教师和教师的科研工作。科研管理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阁。因此,为科研服务是科研管理部门及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摆正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信息工作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服务于教育科研,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科研信息情报决定着教育科研的发展。可以通过偏向网络的信息情报工作,建立教育科研信息情报中心和教育科研数据库,分享信息。也可以搭建教育科研活动的交流平台,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活动,为广大科研丁作者提供经验交流和与专家对话的机会和场所。科研管理者要广泛收集互联网等媒体的教育科研动态信息,使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最新的高教科研动向,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管理,打造教育科研信息平台,使之服务于教研工作。

(三)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经费管理机制

首先,关于拓宽融资渠道,我国民办高校相关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致力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科研经费怎么来、怎么用的供给与需求机制,从而科研人员不必为经费担心,充分满足他们的经费来源需求。那么,第一,科研机构应该做的就是激励从事科研的人员,鼓励他们去拓宽课题的覆盖面,申报不同课题,努力争取政府方面的科研资金来保障自己的科研。第二,这些科研机构应多与外面的企业以及各种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因为外部企业会给他们带来很多与实践相关的科研课题以及企业的投资经费。第三,不仅要争取政府科研经费,同时应利用好学校的优势,争取学校对科研的支持,可以通过学校这个有利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使得学校资源更合理分配。另外,解决经费问题还可以通过对经费的合理分配等管理上,以及资源优化的配置。

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关于经费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若要做好这一点,则需要拥有一套实用性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其中囊括以下几个方面:科研收入的透明化;将科研收入的资金管理统一由财务管理处统一管理,是管理科学化,减少资金流散;明确科研支出条件,严格审批,严禁经费的挪用,做到一款一用;强化管理无形资产,尤其是其评估核算,同时建立科研创新基金,鼓励民办高校参与科研,推动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另外,要控制科研成本管理。所以民办高校往往忽略管理成本的影响。因此,费用的支出明细则尤为必要,将科研进行过程中的费用明晰化,直接的材料费用,人工直接费用,场地使用费,设备支出费,仪器支出费,以及资料费的细化的费用项列入科研成本,以细化的成本分项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核算,真实地列出科研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建立完善项目责任制。首先应清晰划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科研组应明确自身的职权,务必如实使用科研资金,避免资金的分散,挪用和占用。这首先应了解国外的制度,学习国外经验,以风险共担,利用共享为准则,项目委托方和课题负责人来承担科研经费,清晰两方承担比例,同时,科研成果也应按比例飞配。以上措施,既能让项目委托方不必承担所有风险,同时能明确课题负责人的责任,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关于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管机构应该明确市场导向,紧跟市场步伐,强化科研立项与策划事宜,要充分保证对课题的全过程管理,检查和监督,同时认真完成结题验收和成果评价,成果鉴定,专利申请成果推广等后续工作。尤其要重视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完善好引导联络宣传推广等工作,引导科研成果转向现实生产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