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7 09:04: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市场调查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一、调查背景

自2011年1月21日诞生至今,微信一直在飞速发展,其用户群体数量更是在不断快速增长。微信不断从一款社交工具转向个人通讯工具。也使得运营商的付费语音业务与短信业务双双受到冲击。微信未来的发展由此引发更多的猜想。

二、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包括两种网上调查和纸质问卷。其中分别针对不同群体的年龄、使用微信原因、情况、使用功能等多项指标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3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87%。

三、市场调查数据分析

1.年龄结构

被调查人群年龄中35岁以上的仅占6.57%,20岁以下的人数占13.13%,26~35岁之间的占18.69%,而高达61.62%的使用者年龄介于20-25岁之间,这是因为年轻人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导致微信目前偏年轻化。因此微信的主要使用群体定位应该在年龄在20~25岁之间。

2.微信使用情况

90.40%的人在使用微信,仅有9.60%的调查者表示不使用微信。说明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不使用微信的人还是少数。

3.微信功能偏好

对于微信现有的功能,除了我们最为熟悉的聊天和插件功能(两项高达61.78%),排在第三位占据21.27%的二维码是最火的功能,订阅公众号占8.35%,而其他仅占3.8%。由此可见,合理利用二维码是微信的必须盈利手段。

4.使用微信原因

从结果来看,相对于好奇、体验新鲜占据的16.17%,无聊打发时间占据13.53%,节省话费占据的16.45%,其他占据的1.33%,有27.85%的人是因为身边人都用才用微信的,更有24.14%的人为了娱乐。微信是靠其娱乐性和新鲜性吸引大批用户使用,所以日后更要保证其功能及内容的新鲜娱乐性。

5.绑定银行卡情况

最新版的微信已支持微信在线支付,但是目前只有13.30%的用户绑定银行卡,尽管有86.7%的人还未开通此功能。有人尝试就意味着它有发展的空间。新兴方式还是需要给受众一个接受时间。

6.对微信收费的看法

从调查结果来看,受众并不完全排斥微信收费,11.58%的人表示收费仍会继续使用,此外有47.89%的人表示会看收费情况。40.53%的人排斥微信收费。所以微信未来是否应该收费,收费尺度等问题还需要谨慎操作。

7.同类软件的冲击

据调查,有58.4%的人表示可能会在同类软件出现后摒弃微信,7.37%的用户选择会摒弃微信,但仍有34.21%的坚持会用。而且就整个问卷结果分析,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同类软件对微信的冲击不会太大,但是微信应该居安思危,找好定位,确定其适合的营销模式和营销价值。

8.二维码的使用

32.97%的人不会扫描二维码参与活动,而接近70%的人表示会这样做,扫一扫开启了“O2O”模式。扫描二维码即可获赠会员卡,并可享受商家提供的会员折扣和服务。可见,二维码是线上转化为线下的关键。①未来我们可以将二维码用到更多的行业。

9.公众号的订阅

52.13%的用户订阅了公众号,公众号的门槛并不高,所以这是很多个人,网络热门主页,甚至企业最好的选择,当然微信要求公众号每天不能发送超过三条消息,这就对公众号发送的内容质量有了很大的要求。

10.公众号的类别

公众对娱乐性的公众号关注度达到36.45%,紧随其后的是高达30.3%的饮食。对购物的关注也占23.68%,其他占9.35%,由此可见公众号的主要营销价值应在娱乐、饮食等方面体现。公众号可以利用广告盈利,微信广告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增加用户对产品的新鲜体验,提高广告接受度。②因为公众号是用户自主选择的,微信的推送又是一对一的,所以使公众号发送的信息的有效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11.是否会响应微信推广

超过一半的调查者表示会因为微信的促销信息而光顾所推广的网店或实体店。微信只要合理其营销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降低商家推广费用。但是企业的推送内容要有新意才不会引得受众反感。

12.哪项商业化功能最吸引人

在各项商业化功能中,商家服务推送占15.82%,消费者社区互动占7.24%,线下服务体验占6.43%,移动在线支付占8.04%,查找附近商家优惠占29.22%,而二维码从众多的商业化功能中脱颖而出,占据了30.56%,

13.微信是否会成为未来通信主要工具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近86%的被调查者选择很可能会,微信对通讯行业的冲击展露无遗,它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通信的主要工具。

四、总结

根据所有调查结果显示,微信市场潜能巨大,二维码、公众号和LBS功能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想要利用微信成功盈利,就要懂得客户群体划分,了解用户行为,尽最大所能去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分析微信的利弊,找到营销价值和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做好推广和宣传,是微信的当务之急。同时要追随每一个时代节点的更新,怎样更简单的去实现微信价值,正是受众所期望的也是微信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篇2

海南确立了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因此在产业选择上海南只选择那些污染少、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产业,而文化产业正好符合这一特征。为此,海南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市场繁荣的政策。2011年海南省《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繁荣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包括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文化主题公园,或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较强的新兴文化产业。2013年11月,海南省出台《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为海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更好地了解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海南未来文化产业规划提供对策建议。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海南文化产业中的演出市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年份是2012年~2014年,数据由海南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本文对增加值的计算采用的是收入法,即对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进行加总。对演出市场的评估主要包括评估演出团体和演出场馆两个维度。本文不考虑演出经纪公司和演出票务公司的相关业务行为,尤其未能考虑旅游市场对演出市场的分账能力。

1演出市场总体状况

全省演出团体2012年实现增加值110157千元,2013年实现增加值149847千元,2014年实现增加值64282千元,年均增长-23.61%;其中,事业团体2012年增加值为49147千元,2013年增加值为50629千元,2014年增加值为15874千元,年均增长-43.17%;企业团体2012年增加值为61010千元,2013年增加值为99218千元,2014年增加值为48408千元,年均增长-10.93%。全省演出场馆2012年实现增加值68386千元,2013年实现增加值11635千元,2014年实现增加值7784千元,年均增长-66.26%;其中,事业团体2012年增加值为4053千元,2013年增加值为7567千元,2014年增加值为7349千元,年均增长34.66%;企业团体2012年增加值为64333千元,2013年增加值为4068千元,2014年增加值为435千元,年均增长-91.78%。据访谈了解,2012年归口于企业性质的部分演出团体和演出场馆,2013年更改为归口事业性质。在此前提下,由于演出场馆的收入是刚性的,无论事业团体和企业团体,只要在该场馆演出,演出场馆即产生收入。因此事业性质的演出场馆2013年增加值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86.70%)。但同时期事业性质的演出团体在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的增加值增长则仅为3.02%,而企业性质的演出团体在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增加值仍实现了62.63%的同比增长。可见企业性质的演出团体仍为演出市场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业务迅速崛起的“三亚千古情”就是其中的矫矫者。海南演出市场和其他文化市场一样,体制改革尚不彻底。相当部分过去国有的演出团体和演出场馆仍享有财政拨款,主要领导仍由上级任命,创业与创新冲动不足。2012年,海南演出团体和演出场馆实现增加值总计178543千元,2013年总计161482千元,2014年总计72066千元,年均增长-36.47%。

2演出团体状况

全省演出团体剧团数2012年为61个,2013年为67个,2014年为40个,年均增长-19.02%;从业人员2012年为23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12人,包括正高级职称人才44人、副高级职称人才41人、中级职称人才288人。2013年,全省演出团体从业人员总数为280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23人,包括正高级职称人才9人,副高级职称人才37人,中级职称人才160人。到了2014年,全省演出团体从业人员总数为11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10人,包括正高级职称人才0人,副高级职称人才9人,中级职称人才25人。从2012年到2014年这三年间,海南省演出团体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总数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9.56%和-25.22%。2013年中高级职称演出人才的减少,包括了退休等自然减员和人才流失等原因。全省演出团体2012年共演出837场,2013年演出952场,2014年演出585场,年均增长-16.40%。2012年演出观众413048人次,2013年为972293人次,2014年为533587人次,年均增长13.66%。2012年全省演出团体财政拨款和演出收入分别为81411千元和108629千元,201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到105073千元和154805千元,2014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1098千元和30581千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9.09%和-46.94%。2012年全省演出团体资产总计220735千元,2013年资产总计645881千元,2014年资产总计248201千元,年均增长6.04%。

篇3

观赏鱼产业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应运而生。现代人想提高生活质量,免不了重视休闲生活品位,而观赏鱼养殖能够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1]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近年来,重庆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有关重庆地区的观赏鱼市场发展状况还未见报道。笔者于2016年6月至8月在重庆主城九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北碚区)随机选取46户观赏鱼商家作了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观赏鱼种类和价位情况分析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重庆市各主城区都拥有自己的水族市场,并且商家销售的观赏品种分布情况,其中以淡水鱼品种为主(占93%),海水鱼品种极少(占7%)。在淡水鱼品种中,大部分为金鱼和锦鲤等,也包括鹦鹉鱼、孔雀鱼、地图鱼等上百种热带鱼品种。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观赏鱼的喜爱因素主要在于外观与价格方面。市场销售的观赏鱼主要有:金鱼、锦鲤、锦鲫、鹦鹉鱼、孔雀鱼、地图鱼、罗汉、元宝、银龙鱼、金龙、接吻鱼、红绿灯(霓虹灯)、彩裙鱼、清道夫、剑尾鱼、蓝曼龙、黑裙鱼、斗鱼、虎鲨、皮球和玛丽鱼等。而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如图1所示,1元到10元的价格区间是大多数消费者最能接受的价位,而在此价位中的观赏鱼是体型较小的品种。

二、常见鱼病与鱼药种类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对于鱼病的了解不多,而商家对于鱼病的了解和防治都颇有研究。在调查中统计的常见鱼病及鱼药的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白点病、烂鳍病、水霉病在观赏鱼的养殖过程中出现比例均大于50%;其他鱼类疾病如: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云眼病、头洞病等均有出现。[2]

根据图3则可以看出,消费者购买最多的鱼药制剂是万能药水,高达65%;其次则是白点治疗剂,达54%;然后是杀菌水,达50%;而水质稳定剂、消毒液、肠炎康均达到了24%,而硝化细菌水只达到了20%。从图2和图3则可以看出,白点病的出现率高,自然其对应的治疗药剂需求量也大。

三、观赏鱼配套产品种类及市场分析

调查发现,市场销售的观赏鱼配套产品包含:鱼食、鱼饰、鱼药、鱼缸、水族箱、水泵、水质清新剂、生化碳棉、恒温灯、空气压缩机等。涵盖相当丰富的产品,是观赏鱼市场中又一个拥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从调查中发现,鱼食与水草的市场比例分别占96%和91%,是观赏鱼市场中除观赏鱼以外最畅销的产品,主要原因在于鱼食是喂养观赏鱼的主要材料,而水草的更新快Q季快。其次是鱼药的比例(达89%),这可能与鱼病的发生频率有关。购买鱼缸与水族箱的比例分别是76%和70%,是属于潜力增长的市场比重。其他配套产品如水泵、灯、摆件也占有一部分的销售额。

四、商家进货、销售和宣传渠道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类型的商家,其进货渠道也存在差异。对于批发市场的商家,进货主要由观赏鱼养殖场直接提供或由厂家供应,极少数商家还拥有自己的繁育基地,直接培育观赏鱼幼苗。然而,普通的零售商家则是自己去批发市场批发订购。调查中发现,78%的商家的观赏鱼来源于观赏鱼养殖场,57%的商家也从批发市场购买观赏鱼,所以观赏鱼养殖场对于观赏鱼市场来说是基石,有了观赏鱼养殖场,整个观赏鱼市场才会正常运转。

另外,商家的销售途径大致可分为:现场销售、送货上门、消费者订购、网上销售及其他销售模式。[3]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店铺都通过现场销售模式来进行交易,这是一种既传统又经典的营销模式。而只有52%的商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并且只针对需求量大的客户。对于老客户来说,商家给予一定的订(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货方便,可以提前进行订购。最后,网上销售的营销模式仅有24%的商家实行,由于观赏鱼在运输过程中的特殊要求,网络销售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与难度,一时难以快速普及。

在调查中了解到商家的宣传方式有:顾客口碑、传单、广告及其他方法。调查中反映出91%的商家是靠顾客口碑进行宣传的,而广告与传单的宣传模式之和仅有20%,而其他类型的宣传方式达到了28%。从中可以看出在多种宣传模中运用顾客口碑进行宣传是大部分商家都会采取的一种主要途径。

五、周末与工作日的客流量分析

根据图4来看,周末的客流量较大,只有15%的商家在50人以下,28%的商家能达到50 ~ 100人的客流量,24%的商家能达到100 ~ 150人的客流量,13%的商家还能达到150 ~ 200人,更有20%的商家能达到200人以上;但工作日的客流量则不尽如人意,46%的商家客流量都在50人以下,17%的商家可以达到50 ~ 100人,也有22%的能达到100 ~ 150人,11%的商家能达到150 ~ 200人,仅有4%的商家可以达到200人以上。由此可见周末的客流量更为集中,而工作日的客流量更为分散。

六、总结与建议

第一,为了进一步维护当前观赏鱼市场的良好发展状况,建议商家在销售观赏鱼的同时,加强鱼病防治宣传。[4]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手册或传单等)对观赏鱼养殖的基本常识加强宣传,特别重视对于观赏鱼鱼病的防疫普及,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鱼病,并及时给予一定的技术帮助。

第二,在提升市场空间时,需要商家有足够的专业养殖知识储备,即提升经营主体素质。[5]以便应对销售-养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观赏鱼商家、观赏鱼养殖场和观赏鱼协会可与高校专业人员加强联系,加强合作交流。[6]通过各种方式(如讲座、研讨会和产学研合作等)充分利用整合资源,培育新品种,加强鱼病防治,满足消费者对观赏鱼养殖不断提高的需求。

(作者单位为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何璐璐(1992―),女,本科。李秀明,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鱼类生理生态和水产养殖。]

参考文献

[1] 柳丰.观赏鱼养殖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5(14):197.

[2] 宋迁红,赵永锋.观赏鱼产业现状介绍[J].科学养鱼,2013(5):009.

[3] 徐玉文,李秀丽,罗宇航.广州增城市观赏鱼销售模式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15):299.

篇4

大部分消费者会去试是因为对于任何新鲜事物人们总是会非常好奇,或是想要去验证一下其好坏与否。作为营销人员,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心理打好第一仗,无论是油质、色泽、功能等方面都要给消费者留下最好的印象,从而稳固地抓住消费者。

关于山茶油的价格问题,69.2%的消费者愿意接受10元以下的单价,其中只有45.7%的消费者愿意接受更高一点,也就是10~13元的单价,对于高于13元的单价,大部分消费者觉得与普通食用油的差价太大而不能接受。现在市场上的茶油价格普遍较高,农村直接压榨不经过精加工的食用油都可以卖到12元左右,经过加工后的精制油至少也是13.8元左右,所以茶油的价格是一个很值得生产厂家注意的问题,价格太高消费者会难以接受。作为山茶油的生产商及销售商,必须从原料的购买到生产工艺的改进再到销售渠道的构建都应该注重成本的降低。尤其是生产工艺的改进,更是刻不容缓,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山茶油市场的开拓。

在销售渠道构建方面,65.7%的消费者愿意在临近的超市购买食用油。另外,对于专门的售油门市或者高档油专卖店和小区便利商店,有25%的消费者愿意从那里购买,所以在大方向上我们可以通过超市大力推进山茶油的销售。在问到关于茶油的售后关心事项时,出现了与我们统计的价格问题相矛盾的一面,71.4%的消费者表示最关心的是色泽和口感,40%则表示关心保健功能,只有20%表示关心价格,可价格实惠与否又是山茶油能否找得到市场的关键因素,所以,也许推出品质优异,具有保健等功能且价格低廉的山茶油将是广大厂家努力的方向。

对于如何提高山茶油产品的知名度,我们集取了消费者的建议,74.2%的消费者表示应该加大广告宣传力度。虽然现在社会广告泛滥,但是其作用还是不可小视的。播放频繁的广告让消费者认知和接受某种产品或品牌,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广告建设品牌,这是生产厂家建设品牌、推出品牌的手段之一。同时,有31.4%的消费者表示应该加大生产能力。建议增加和开发其保健功能的则占20%。现代社会的流行趋势是让广告以及商品遍布每一个角落,让消费者没有办法避开广告,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却是成本过高,并且在不确定市场前景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资金也是不明智的,所以我们必须另外寻找出路。适当地借鉴现代广告宣传并同时采取其他的宣传策略,当然这些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与研究。从被调查者容易接触的媒体来看,电视占到了54.3%,网络占37.1%,报纸占25.7%。(图2)

由此可见,传统的电视广告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但是,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网络以其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作为健康一代的食用油――山茶油,在市场知名度还较低的时候,应该依靠以上的三大媒体,尤其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广告,提高山茶油的市场知名度。

在对消费者是否会选择山茶油作为礼品赠送亲友进行统计后发现,60%的消费者会将山茶油作为礼品。可见,送礼送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山茶油的制造成本还很高,价格也高于一般的健康保健食品。一般的家庭不能接受其价格,不会经常性地食用,但是作为礼品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所以,在营销过程中需要强调其与丰富的营养、神奇的保健功效,弱化其价格因素,使人们认识到购买本产品物超所值。同时,人们对包装要求上档次,这也从侧面了解到人们对山茶油的保健功效不再持怀疑态度。

对于山茶油生产厂家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在受调查者中,82.9%的人选择金龙鱼,可见金龙鱼这个大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其余的如福临门占28.6%,全家福占20%,家乐占5.7%,金海狮占2.9%,金勺占2.9%(其中,家乐、全家福为虚拟品牌)。可见,带有”福”字和”家”字的品牌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字眼给人温馨和谐的家的感觉,家庭生活少不了生活必需的食用油,两者十分贴合,能够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山茶油市场推广的以下结论:

一是山茶油市场空白、机遇与挑战并存。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山茶油认知度偏低,在同类新品保健食用油(橄榄油、玉米油、棕榈油)中比重仅占到31.4%,远远低于橄榄油的57.1%和玉米油、棕榈油的34.3%。而消费者目前大量长期食用的食用油主要是:豆油、花生油占34.3%,菜籽油占62.9%,动物油5.7%(主要是西部地区数据)。(图3)

由此表明,山茶油市场目前还属于空白市场,而随着消费者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山茶油凭借强身、益智、美容等高品质优势,将会在我国食用油市场迅速发展。山茶油市场的巨大潜力将是山茶油开发的优势所在。从数据中我们也可看出,消费者对山茶油的认知度低于同类新品保健食用油中相对早期上市的橄榄油、玉米油和棕榈油。因此,在山茶油市场推广中,应注重对产品的宣传介绍,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产品功效、特质。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