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4: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慢性结肠治疗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的特异性炎症疾病,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粘膜和粘膜层[1]。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受伤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慢性复发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辨证多属肝郁脾虚之证。临床上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27~54岁;病程1~3年40例,3~6年20例;均伴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电子结肠镜检查:直肠及结肠粘膜有多发行浅溃疡,伴充血、水肿54例,肠粘膜仅有轻度水肿、充血6例。其中病变于直肠者7例,直乙状结肠者35例,左半结肠者10例,广泛性者8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993)[2],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既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经治疗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患者每日大便数次(均不超过6次),大便清稀或为粘或赤白相间。可伴有下腹坠胀或腹痛,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弦。纤维结肠镜检查:发作期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发作间期肠粘膜仅有轻度水肿、充血。
2 治疗方法
加减痛泻要方基本组成:白术、苍术、肉豆蔻、白芍、诃子、陈皮、防风、党参、黄芩、儿茶等。加减:不欲饮食者加乌梅20g以和胃生津;腹泻严重者诃子可用至10g;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以清热;不寐、多梦者加酸枣仁以滋阴除烦。上药水煎取汁300ml,每日2次饭后口服,7d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粘膜病变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善[3]。
3.2 疗效分析
完全缓解11例,占18.33%;有效46例,占76.67%;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痢疾”、“便血”、“肠氵辟”、“泄泻”等范畴,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也是优势所在,治则以抑肝扶脾宜肝为主,如张景岳、叶天士认为“治痢之大法,不过通塞二义,肝脾并重。”可谓深得治痢要旨[4]。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益气健脾疏肝等中药,有减轻肠粘膜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和组织修复的作用。方中白术甘温补气,苦燥湿浊,可补益脾气兼有止泻之功;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陈皮芳香和中化湿,既助白术以健脾祛湿,又助白芍以顺肝疏泄之势;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肉豆蔻温中降气,苍术燥湿宽中,诃子敛涩泄火,儿茶燥湿止痛,4药均具止泻之功;黄芩清热燥湿;党参补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药症相符,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近远期疗效均佳。
参考文献
[1]赵天平,吴焕淦.从《伤寒论》辨析溃疡性结肠炎[J].江西中医药,2006,37()2):16-17.
[关键词] 中医;参苓白术散;慢性结肠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132-03
Shenling Baizhu Powder Together Tongxie Decoction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Colitis
DAI Ming-jun
Department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Jilin Provincial People s Hospital,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hen Ling Bai Zhu Powder together Tong Xie Yao Fang in Chronic colitis.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128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rom March 2014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Which group included 64 cases. We compared the therapeutic group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ith control group in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39 cases were (60.94%) cured in therapeutic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is 90.63%. while 27 cases (42.19%) were cured i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is 70.32%.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herapeutic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8.40,P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henlingbaishu;Chronic colitis;Treatment
慢性Y肠炎是一种反复性、多发性、慢性以结肠、直肠及乙状结肠为发病部位的肛肠疾病,该病也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类疾病。目前多认为与遗传、免疫、过敏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便伴有腹部下坠感明显等。另外该病也具有病情轻重不一、病程较长、极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于该病的治疗,在西医范围内缺乏特效药物。近年来随着研究者对中医药领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发现中医药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方面极具优势。该研究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12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该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4例,男32例,女32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5.6±6.1)岁,病程0.5~1年;对照组64例,男33例,女31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5.4±7.2)岁,病程0.5~0.8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方法(治疗组) ①脾虚肝旺型。临床症状:阵发性腹痛加剧、腹泻伴肠鸣音增强、频繁排泄脓血便、胸闷、嗳气、睡眠不佳、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治法:健脾益气、止泻治疗。方用:痛泻要方为主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焦白术20 g,茯苓10 g,陈皮10 g,党参15 g,枳壳10 g,白扁豆15 g,防风15 g,薏苡仁20 g,砂仁10 g,莲子肉10 g,炒白芍15 g,桔梗10 g,山药20 g,木香10 g,甘草10 g。②脾虚湿盛型。临床症状:腹痛加剧、大便溏泻并带有脓血和粘液、腹胀、频繁纳差、面色青黄、舌淡胖、脉滑数。治法:稳中健脾、清热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为主合痛泻要方,药物组成:茯苓20 g,莲子肉20 g,山药20 g,药用党参30 g,扁豆20 g,炒白芍15 g,防风15 g,焦白术20 g,薏苡仁20 g,陈皮10 g,肉豆蔻10 g,砂仁10 g,葛根10 g。以上中药水煎服,1剂/d,2次/d。
1.2.2 西药治疗方法(对照组) 选择柳氮磺胺吡啶(国药准字H31020840),用量为:初始口服剂量为2~3 g/d分3~4次口服,如无肠胃道反应或过敏反应,则逐日增至4~6 g/d分4次服用,待症状好转后,可逐渐减至维持量,1.5 g/d,分3次/d服用,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1.3 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如腹胀、腹痛、肛鸣、肝门下坠感等消失,查体可见下腹部压痛感消失,大便、舌及脉等恢复正常,便常规连续3次检查均显示正常,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情况,结果显示正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如腹胀、腹痛、肛鸣、肝门下坠感等基本消失,间或发作,查体可见下腹部压痛感基本消失,大便、舌及脉等恢复正常,便常规连续3次检查均提示正常,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情况,可达2级以上。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无缓解,查体未见好转,便常规及内镜检查均无改善或病情加重[1]。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经χ2检验,P
2 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32%,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P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属于属于中医学中的“内疡”“泄泻”“肠风”“肠荨薄傲〖病钡确冻耄其发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感受外邪等导致[2]。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中医主要采用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止泻治疗等方法,具体做法为①脾虚肝旺型。焦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之功效,茯苓则健脾利水渗湿,其中焦白术与茯苓配伍具有除湿运脾之功效,二者联用可以使脾气充足,有化湿之力湿浊去则自有健脾之功,脾健湿除而泻自止;山药益气补脾,莲子肉补脾涩肠,又可健脾开胃,使食欲增加,二药联用有助于焦白术健脾益气,厚肠止泻;扁豆和薏苡仁可健脾化湿,添加二者有助于焦白术和茯苓发挥渗湿止泻之功效。桔梗宣肺可通利水道。处方可随症加减,肝旺者加枳壳、桔梗、木香、甘草。②脾虚湿盛型。焦白术兼具补气健脾燥湿之功效,茯苓可健脾利水,二者联用可除湿运脾;薏苡仁和扁豆可健脾化湿热;莲子肉可开胃健脾,山药益气补脾,二药配伍可增强健脾益气之功效;白芍酸寒,缓急止痛,养血柔肝,兼敛脾阴;陈皮辛苦而温,醒脾和胃,理气燥湿,有助于焦白术的健脾功效;防风舒脾升阳,兼散肝郁,防风与陈皮联用可消除嗳气、胸胁胀满等。处方可随症加减,湿盛型者可加肉豆蔻和葛根。剂型使用汤剂,原因在于汤剂可被胃肠道较快吸收,有助于快速发挥药效,也利用随着症状及时调整药物使用,既满足辩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也方便易携,为患者带来了方便[3]。
该研究通过对慢性结肠炎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④甙资跎⒑贤葱阂方治疗组总有效为90.23%,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8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40,P
该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方面虽然具有很大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医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机制尚不明确;中治疗方法缺乏统一、规范的辨证论治标准。所以对中医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和实验研究,深入探索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机制,使得该病的治疗有据可循;需要制定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仅需要重视祖国医药对疾病治疗的发展,也应与现代医学和实验研究想结合,使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不断发展,为追求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超.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365.
[2] 田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2):104.
[3] 井小会.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2014,34(1):178.
[4] 侯杏.加味左金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5] 王羽丰.八味结肠汤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6] 张承红.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学院,2015.
Clinical effect of colon hydrotherapy combin Dexamethasone and shuang huang lian injection retenion enema to treat ulcerative colitis
LIU Hui jun,TIAN Xi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n Rongqi Hospital,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foshan 528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sing Dexamethasone and 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 retention enema after colon hydrotherapy.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ularative co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fwhich 8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using cral adminis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sulfur yellow pyrimidine(SASP); treament group 80 cases,colon hydrotherapy,based on the pairs with dexamethasone and Coptis reteation enema for ulcerative colitis.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80 cases.64 cases markedly efffective in 14 cases,2cases,the tatal effective rate 97.5%; control group,80 cases,effective in 52cases,effective rate 77.5%.Conclusion Colon hydrotherapy,the effects of dexamethasome and shuanghuanglian retention enema for ulcerative colitis clinical certainly n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Colon hydrotherapy; Dexamethasone and shuanghuanglian; Reteationenema
性溃疡性结肠炎(Ularativecot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病,但众多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激发因素和免疫介导组织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关[1]。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成连续性非阶段性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偶尔涉及回肠末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病可缓渐或突然发生,多数患者可反复发生。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采用大肠水疗后,地塞米松和双黄连粉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60例,均为本科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收治患者。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9岁。病史1~2年,个别患者病史可达10余年,具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部分有脓血便,下腹部压痛,少数有发热、脉速等全身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结肠黏膜有充血水肿,部分有溃疡。病历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的诊断标准。病变范围:仅直肠30例(18.8%),直肠、乙状结肠62例(38.8%),降结肠51例(31.9%),全结肠11例(10.5%);临床严重程度:轻度86例(53.8%)。中度63例(39.4%),重度11例(6.8%)。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分组 降160例患者随即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①SASP:4~6 g/d,分四次口服,根据病情逐渐减量为2 g/d,3次/d连续六周;②常规资料的基础上,给予大肠水疗,地塞米松10 mg和双黄连粉针剂2支。生理盐水100 ml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次/周,连续6周。
1.2.2 治疗方法 笔者首先侧卧位,把水疗机的管子的头端用液体石蜡后,排尽管内的空气后,轻轻缓慢插入约20 cm左右,启动水疗机,将37℃的低渗透压纯净水及药物注入整个肠道,进行分段清洗,供需45 min,再取地塞米松10 mg+双黄连粉针剂2支+生理盐水100 ml保留灌肠,灌入的药液在肠道内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好,灌肠后应侧卧并适当抬高患者臀部。确保药液在肠内的保存时间。使药液在肠内充分吸收,对有痔疮患者,水疗时应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损伤肠黏膜。
1.3 标准 按1993年全国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疗效标准评价。①显效(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用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性反映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80例。显效6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80例,显效5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arativecot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病,但众多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饮食失调,感染、劳累及精神刺激因素有关。目前多认为与肠黏膜正常防御功能被削弱,导致免疫调节失常,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有关。使一般不易通过肠黏膜及对人体无害的肠道共生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通过肠黏膜。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根据病情的不同,可有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
国内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及采用SASP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 g/d,最大剂量每天8 g ,适合于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型患者的活动性期治疗。该药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结肠菌分解为5 ASA和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有效成份,它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清除氧自由基而减轻炎性反应;抑制免疫细胞毒免疫反应等。国内外还有应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但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确切。患者难以坚持。
大肠水疗法是通过水疗机将将37℃的低渗透压纯净水及药物注入整个肠道,进行分段清洗,在肠腔内建立了行之有效透析系统,提高了肠腔内毒素物质的清除,使附着在肠腔黏膜上正在侵袭。繁殖的病原体及其毒物、毒素得以清除,易于黏膜的修复和愈合,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抑制免疫,抗菌消炎,减轻肠黏膜的充血水肿,45 min/次。本方法操作简便,经济,疗效显著。选用双黄连粉针剂和小剂量地塞米松,理论基础:今年研究发现,双黄连除具有抗菌和清热解毒作用外,另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3]。其治疗UC的机理可能为:①通过抗菌和清热解毒的作用治疗UC继发的肠道感染。减轻UC坏死组织吸收中毒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③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病变部位的免疫反应,并增强非特异免疫力而起到治疗作用,地塞米松作为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磷酸二酯酶A2,阻滞细胞膜磷脂结合花生四烯酸转变成游离花生四烯酸,减少炎性反应介质的产生,并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性,减轻细胞毒性,减轻炎症性肠病的炎症反应,缓解中毒症状。因为用量小,但局部浓度高,既起到治疗的作用,又防止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产生。大肠水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开展不久,据初步的临床观察,及对大肠水疗、地塞米松和双黄连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门诊或住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8例。男102例,女9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2.5岁。初发者128例,复发70例。病史10个月~15年,平均病史3.5年。将1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间断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质为粘液稀便或粘液血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结肠镜检查:病变连续性分布,肠黏膜有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下树枝状小血管模糊不清或消失,黏膜面粗糙或呈颗粒状。浅表、多发密集无规律分布,糜烂、溃疡和假肉。
1.3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炎性反应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1],排除肠结核、感染性结肠炎、阿米巴肠炎、细菌性痢疾、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及肠淋巴瘤等区别。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1.0 g口服,4次/d,症状好转后给予维持量,0.5 g/次,3次/d。培菲康胶囊2粒3次/d(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疗程8周。综合治疗组采用对照组治疗加中药灌肠:苦参、黄连、败酱草、白头翁、秦皮、广木香、槐花、赤石脂、乌梅、地榆、党参、白术、茯苓、五倍子、蒲公英、山药。浓煎至150 ml,温度35℃时,于每晚睡前排空大便,药液保留灌肠,1次/d,8周为一个疗程。
2.2 临床疗效评价[2]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有效/总例数
3 结果
经治疗一疗程后依据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综合治疗组10076240100
对照组9848401089.79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总有效率比较P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在我国报告病例明显增加,推算的患病率为11.6/105,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氧自由基、一氧化氮以及环氧化酶有关。病理表现为病变部位局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可向近端结肠蔓延以致遍及全结肠[3]。临床表现为间断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质为粘液稀便或粘液血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fic acid)制剂临床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临床上常用的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包括的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及近年来发展的偶氮键前药奥柳氮与巴柳氮;美沙拉秦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抑制机体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局部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及抑制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等综合作用[4]。
促生态制剂的应用于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正常肠道菌群是机体的肠道重要防御系统,应用促生态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机制:益生菌在肠道中促进肠道正常肠道菌群生长,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并可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提高内源性防御屏障,有效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并且有效的与致病菌竞争性黏附与上皮细胞,促进上皮细胞分秘黏液使其在黏膜和微生物之间形成保护层[5],防止致病菌易位。
本病属中医“痢疾、泄泻”“肠风”“脏毒”等范畴,我们通过中药灌肠,方用清热解毒、敛肠止泄、理气止痛、消痈散结;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凉血化瘀、生肌收敛之剂。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较高综合治疗组100%,对照组89.79%。两组在总有效率比较P
参考文献
[1] 欧阳钦等.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5 23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医学杂志,2001,40(2):138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