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7 09:04: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慢性结肠治疗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

篇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的特异性炎症疾病,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粘膜和粘膜层[1]。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受伤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慢性复发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辨证多属肝郁脾虚之证。临床上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27~54岁;病程1~3年40例,3~6年20例;均伴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电子结肠镜检查:直肠及结肠粘膜有多发行浅溃疡,伴充血、水肿54例,肠粘膜仅有轻度水肿、充血6例。其中病变于直肠者7例,直乙状结肠者35例,左半结肠者10例,广泛性者8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993)[2],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既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经治疗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患者每日大便数次(均不超过6次),大便清稀或为粘或赤白相间。可伴有下腹坠胀或腹痛,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弦。纤维结肠镜检查:发作期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发作间期肠粘膜仅有轻度水肿、充血。

2 治疗方法

加减痛泻要方基本组成:白术、苍术、肉豆蔻、白芍、诃子、陈皮、防风、党参、黄芩、儿茶等。加减:不欲饮食者加乌梅20g以和胃生津;腹泻严重者诃子可用至10g;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以清热;不寐、多梦者加酸枣仁以滋阴除烦。上药水煎取汁300ml,每日2次饭后口服,7d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粘膜病变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善[3]。

3.2 疗效分析

完全缓解11例,占18.33%;有效46例,占76.67%;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痢疾”、“便血”、“肠氵辟”、“泄泻”等范畴,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也是优势所在,治则以抑肝扶脾宜肝为主,如张景岳、叶天士认为“治痢之大法,不过通塞二义,肝脾并重。”可谓深得治痢要旨[4]。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益气健脾疏肝等中药,有减轻肠粘膜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和组织修复的作用。方中白术甘温补气,苦燥湿浊,可补益脾气兼有止泻之功;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陈皮芳香和中化湿,既助白术以健脾祛湿,又助白芍以顺肝疏泄之势;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肉豆蔻温中降气,苍术燥湿宽中,诃子敛涩泄火,儿茶燥湿止痛,4药均具止泻之功;黄芩清热燥湿;党参补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药症相符,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近远期疗效均佳。

参考文献

[1]赵天平,吴焕淦.从《伤寒论》辨析溃疡性结肠炎[J].江西中医药,2006,37()2):16-17.

篇2

[关键词] 中医;参苓白术散;慢性结肠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132-03

Shenling Baizhu Powder Together Tongxie Decoction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Colitis

DAI Ming-jun

Department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Jilin Provincial People s Hospital,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hen Ling Bai Zhu Powder together Tong Xie Yao Fang in Chronic colitis.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128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rom March 2014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Which group included 64 cases. We compared the therapeutic group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ith control group in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39 cases were (60.94%) cured in therapeutic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is 90.63%. while 27 cases (42.19%) were cured i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is 70.32%.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herapeutic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8.40,P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henlingbaishu;Chronic colitis;Treatment

慢性Y肠炎是一种反复性、多发性、慢性以结肠、直肠及乙状结肠为发病部位的肛肠疾病,该病也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类疾病。目前多认为与遗传、免疫、过敏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便伴有腹部下坠感明显等。另外该病也具有病情轻重不一、病程较长、极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于该病的治疗,在西医范围内缺乏特效药物。近年来随着研究者对中医药领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发现中医药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方面极具优势。该研究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12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该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4例,男32例,女32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5.6±6.1)岁,病程0.5~1年;对照组64例,男33例,女31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5.4±7.2)岁,病程0.5~0.8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方法(治疗组) ①脾虚肝旺型。临床症状:阵发性腹痛加剧、腹泻伴肠鸣音增强、频繁排泄脓血便、胸闷、嗳气、睡眠不佳、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治法:健脾益气、止泻治疗。方用:痛泻要方为主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焦白术20 g,茯苓10 g,陈皮10 g,党参15 g,枳壳10 g,白扁豆15 g,防风15 g,薏苡仁20 g,砂仁10 g,莲子肉10 g,炒白芍15 g,桔梗10 g,山药20 g,木香10 g,甘草10 g。②脾虚湿盛型。临床症状:腹痛加剧、大便溏泻并带有脓血和粘液、腹胀、频繁纳差、面色青黄、舌淡胖、脉滑数。治法:稳中健脾、清热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为主合痛泻要方,药物组成:茯苓20 g,莲子肉20 g,山药20 g,药用党参30 g,扁豆20 g,炒白芍15 g,防风15 g,焦白术20 g,薏苡仁20 g,陈皮10 g,肉豆蔻10 g,砂仁10 g,葛根10 g。以上中药水煎服,1剂/d,2次/d。

1.2.2 西药治疗方法(对照组) 选择柳氮磺胺吡啶(国药准字H31020840),用量为:初始口服剂量为2~3 g/d分3~4次口服,如无肠胃道反应或过敏反应,则逐日增至4~6 g/d分4次服用,待症状好转后,可逐渐减至维持量,1.5 g/d,分3次/d服用,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1.3 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如腹胀、腹痛、肛鸣、肝门下坠感等消失,查体可见下腹部压痛感消失,大便、舌及脉等恢复正常,便常规连续3次检查均显示正常,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情况,结果显示正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如腹胀、腹痛、肛鸣、肝门下坠感等基本消失,间或发作,查体可见下腹部压痛感基本消失,大便、舌及脉等恢复正常,便常规连续3次检查均提示正常,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情况,可达2级以上。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无缓解,查体未见好转,便常规及内镜检查均无改善或病情加重[1]。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经χ2检验,P

2 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32%,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P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属于属于中医学中的“内疡”“泄泻”“肠风”“肠荨薄傲〖病钡确冻耄其发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感受外邪等导致[2]。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中医主要采用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止泻治疗等方法,具体做法为①脾虚肝旺型。焦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之功效,茯苓则健脾利水渗湿,其中焦白术与茯苓配伍具有除湿运脾之功效,二者联用可以使脾气充足,有化湿之力湿浊去则自有健脾之功,脾健湿除而泻自止;山药益气补脾,莲子肉补脾涩肠,又可健脾开胃,使食欲增加,二药联用有助于焦白术健脾益气,厚肠止泻;扁豆和薏苡仁可健脾化湿,添加二者有助于焦白术和茯苓发挥渗湿止泻之功效。桔梗宣肺可通利水道。处方可随症加减,肝旺者加枳壳、桔梗、木香、甘草。②脾虚湿盛型。焦白术兼具补气健脾燥湿之功效,茯苓可健脾利水,二者联用可除湿运脾;薏苡仁和扁豆可健脾化湿热;莲子肉可开胃健脾,山药益气补脾,二药配伍可增强健脾益气之功效;白芍酸寒,缓急止痛,养血柔肝,兼敛脾阴;陈皮辛苦而温,醒脾和胃,理气燥湿,有助于焦白术的健脾功效;防风舒脾升阳,兼散肝郁,防风与陈皮联用可消除嗳气、胸胁胀满等。处方可随症加减,湿盛型者可加肉豆蔻和葛根。剂型使用汤剂,原因在于汤剂可被胃肠道较快吸收,有助于快速发挥药效,也利用随着症状及时调整药物使用,既满足辩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也方便易携,为患者带来了方便[3]。

该研究通过对慢性结肠炎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④甙资跎⒑贤葱阂方治疗组总有效为90.23%,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8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40,P

该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方面虽然具有很大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医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机制尚不明确;中治疗方法缺乏统一、规范的辨证论治标准。所以对中医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和实验研究,深入探索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机制,使得该病的治疗有据可循;需要制定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仅需要重视祖国医药对疾病治疗的发展,也应与现代医学和实验研究想结合,使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不断发展,为追求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超.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365.

[2] 田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2):104.

[3] 井小会.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2014,34(1):178.

[4] 侯杏.加味左金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5] 王羽丰.八味结肠汤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6] 张承红.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学院,2015.

篇3

Clinical effect of colon hydrotherapy combin Dexamethasone and shuang huang lian injection retenion enema to treat ulcerative colitis

LIU Hui jun,TIAN Xi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n Rongqi Hospital,Shunde district Guangdong,foshan 528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sing Dexamethasone and 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 retention enema after colon hydrotherapy.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ularative co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fwhich 8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using cral adminis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sulfur yellow pyrimidine(SASP); treament group 80 cases,colon hydrotherapy,based on the pairs with dexamethasone and Coptis reteation enema for ulcerative colitis.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80 cases.64 cases markedly efffective in 14 cases,2cases,the tatal effective rate 97.5%; control group,80 cases,effective in 52cases,effective rate 77.5%.Conclusion Colon hydrotherapy,the effects of dexamethasome and shuanghuanglian retention enema for ulcerative colitis clinical certainly n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Colon hydrotherapy; Dexamethasone and shuanghuanglian; Reteationenema

性溃疡性结肠炎(Ularativecot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病,但众多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激发因素和免疫介导组织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关[1]。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成连续性非阶段性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偶尔涉及回肠末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病可缓渐或突然发生,多数患者可反复发生。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采用大肠水疗后,地塞米松和双黄连粉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60例,均为本科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收治患者。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9岁。病史1~2年,个别患者病史可达10余年,具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部分有脓血便,下腹部压痛,少数有发热、脉速等全身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结肠黏膜有充血水肿,部分有溃疡。病历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的诊断标准。病变范围:仅直肠30例(18.8%),直肠、乙状结肠62例(38.8%),降结肠51例(31.9%),全结肠11例(10.5%);临床严重程度:轻度86例(53.8%)。中度63例(39.4%),重度11例(6.8%)。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分组 降160例患者随即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①SASP:4~6 g/d,分四次口服,根据病情逐渐减量为2 g/d,3次/d连续六周;②常规资料的基础上,给予大肠水疗,地塞米松10 mg和双黄连粉针剂2支。生理盐水100 ml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次/周,连续6周。

1.2.2 治疗方法 笔者首先侧卧位,把水疗机的管子的头端用液体石蜡后,排尽管内的空气后,轻轻缓慢插入约20 cm左右,启动水疗机,将37℃的低渗透压纯净水及药物注入整个肠道,进行分段清洗,供需45 min,再取地塞米松10 mg+双黄连粉针剂2支+生理盐水100 ml保留灌肠,灌入的药液在肠道内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好,灌肠后应侧卧并适当抬高患者臀部。确保药液在肠内的保存时间。使药液在肠内充分吸收,对有痔疮患者,水疗时应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损伤肠黏膜。

1.3 标准 按1993年全国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疗效标准评价。①显效(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用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性反映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80例。显效6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80例,显效5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arativecot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病,但众多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饮食失调,感染、劳累及精神刺激因素有关。目前多认为与肠黏膜正常防御功能被削弱,导致免疫调节失常,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有关。使一般不易通过肠黏膜及对人体无害的肠道共生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通过肠黏膜。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根据病情的不同,可有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

国内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及采用SASP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 g/d,最大剂量每天8 g ,适合于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型患者的活动性期治疗。该药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结肠菌分解为5 ASA和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有效成份,它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清除氧自由基而减轻炎性反应;抑制免疫细胞毒免疫反应等。国内外还有应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但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确切。患者难以坚持。

大肠水疗法是通过水疗机将将37℃的低渗透压纯净水及药物注入整个肠道,进行分段清洗,在肠腔内建立了行之有效透析系统,提高了肠腔内毒素物质的清除,使附着在肠腔黏膜上正在侵袭。繁殖的病原体及其毒物、毒素得以清除,易于黏膜的修复和愈合,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抑制免疫,抗菌消炎,减轻肠黏膜的充血水肿,45 min/次。本方法操作简便,经济,疗效显著。选用双黄连粉针剂和小剂量地塞米松,理论基础:今年研究发现,双黄连除具有抗菌和清热解毒作用外,另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3]。其治疗UC的机理可能为:①通过抗菌和清热解毒的作用治疗UC继发的肠道感染。减轻UC坏死组织吸收中毒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③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病变部位的免疫反应,并增强非特异免疫力而起到治疗作用,地塞米松作为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磷酸二酯酶A2,阻滞细胞膜磷脂结合花生四烯酸转变成游离花生四烯酸,减少炎性反应介质的产生,并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性,减轻细胞毒性,减轻炎症性肠病的炎症反应,缓解中毒症状。因为用量小,但局部浓度高,既起到治疗的作用,又防止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产生。大肠水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开展不久,据初步的临床观察,及对大肠水疗、地塞米松和双黄连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门诊或住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8例。男102例,女9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2.5岁。初发者128例,复发70例。病史10个月~15年,平均病史3.5年。将1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间断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质为粘液稀便或粘液血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结肠镜检查:病变连续性分布,肠黏膜有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下树枝状小血管模糊不清或消失,黏膜面粗糙或呈颗粒状。浅表、多发密集无规律分布,糜烂、溃疡和假肉。

1.3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炎性反应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1],排除肠结核、感染性结肠炎、阿米巴肠炎、细菌性痢疾、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及肠淋巴瘤等区别。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1.0 g口服,4次/d,症状好转后给予维持量,0.5 g/次,3次/d。培菲康胶囊2粒3次/d(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疗程8周。综合治疗组采用对照组治疗加中药灌肠:苦参、黄连、败酱草、白头翁、秦皮、广木香、槐花、赤石脂、乌梅、地榆、党参、白术、茯苓、五倍子、蒲公英、山药。浓煎至150 ml,温度35℃时,于每晚睡前排空大便,药液保留灌肠,1次/d,8周为一个疗程。

2.2 临床疗效评价[2]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有效/总例数

3 结果

经治疗一疗程后依据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综合治疗组10076240100

对照组9848401089.79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总有效率比较P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在我国报告病例明显增加,推算的患病率为11.6/105,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氧自由基、一氧化氮以及环氧化酶有关。病理表现为病变部位局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可向近端结肠蔓延以致遍及全结肠[3]。临床表现为间断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质为粘液稀便或粘液血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fic acid)制剂临床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临床上常用的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包括的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及近年来发展的偶氮键前药奥柳氮与巴柳氮;美沙拉秦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抑制机体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局部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及抑制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等综合作用[4]。

促生态制剂的应用于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正常肠道菌群是机体的肠道重要防御系统,应用促生态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机制:益生菌在肠道中促进肠道正常肠道菌群生长,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并可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提高内源性防御屏障,有效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并且有效的与致病菌竞争性黏附与上皮细胞,促进上皮细胞分秘黏液使其在黏膜和微生物之间形成保护层[5],防止致病菌易位。

本病属中医“痢疾、泄泻”“肠风”“脏毒”等范畴,我们通过中药灌肠,方用清热解毒、敛肠止泄、理气止痛、消痈散结;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凉血化瘀、生肌收敛之剂。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较高综合治疗组100%,对照组89.79%。两组在总有效率比较P

参考文献

[1] 欧阳钦等.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5 23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医学杂志,2001,40(2):138 141.

篇5

结果:82例慢性肾衰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无明显变化。

结论:结肠透析联合甘露醇保留灌肠可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疗效优于尿毒清保留灌肠。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 结肠透析 甘露醇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64-0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局,如何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仍是目前科研及临床治疗的难题。早期预防、延缓或阻止慢性肾衰竭病情的进展,对于慢性肾衰患者至关重要。如何更有效、更经济的治疗慢性肾衰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常规结肠透析后应用甘露醇保留灌肠在慢性肾衰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肾衰竭3、4期,并且无严重的心力衰竭,无合并感染及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近期无肠道及肛区出血的患者,给予结肠透析治疗,共82例,男55例,女27例;年龄38-70岁,平均(54土15)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痛风性肾病、肾小动脉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入选患者采用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44例,分别为慢性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8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梗阻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2例,高血压肾损害2例,尿酸性肾病1例。对照组为38例,分别为慢性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高血压肾损害3例,尿酸性肾病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慢性肾衰竭基础治疗,如饮食治疗,控制血压、调整血糖,纠正贫血及酸中毒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仪器。治疗仪器为JS-308F型结肠透析机(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2.2 结肠透析步骤。①肠道清洗:透析治疗前用清水清洗肠道,用水量10-20L,直至无粪便排出。②结肠透析:利用浓缩的透析液按比例配置成透析液进行结肠透析,利用结肠透析机反复更换透析液,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透析液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约2h左右。③观察组采用甘露醇稀释后保留灌肠,保留时间尽可能长,对照组采用中药尿毒清颗粒30g进行肠道内保留灌肠。

1.2.3 临床检查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20次),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中BUN, SCr, UA的水平;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K+、Na+、Cl-,Ca2+水平及体重等指标的变化。

1.2.4 统计学分析。采用SA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采用X±S,组间资料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治疗方法比较: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比较见表1。序贯结肠透析治疗82例慢性肾衰3、4期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2.2 治疗前后电解质变化比较在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K+、 Na+,C1-、Ca2+水平和体重等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除有轻度腹胀外,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肾衰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我国有95%的终末期肾衰患者得不到有效医治,大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死亡[1]。因此寻找一个经济有效的延缓肾衰进展的治疗方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清洁肠道的方法减少毒素的吸收,对于慢性肾衰患者治疗尤为重要,临床学者根据此原理,采用结肠透析疗法,利用透析液中离子浓度的不同,使体内有毒代谢产物排出,同时将透析液中对人体需要的物质吸收人血液,既清除体内毒素,又改善机体内环境。肠内容物的渗透压是制约肠吸收的重要因素,同种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愈大,吸收愈慢;浓度过高(高渗溶液)时,出现反渗透现象,水分由血液进入肠腔,使内容物的渗透压降低至等渗时,才被吸收。甘露醇溶液对肠壁具有反渗透作用,并且较难吸收,致使肠腔水分大量增加,具有导泻作用。利用这个原理我们设计结肠透析后采用稀释甘露醇保留灌肠法治疗3-4期慢性肾衰患者,取得比较理想效果,这和黄远航等[2]研究结果相符,明显优于采用尿毒清保留灌肠疗法。因此,结肠透析甘露醇保留灌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晚期有一定疗效,对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有一定的作用。本方法较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有明显的优势,如治疗费用较低,原材料价廉易得,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无明显副反应,适用于轻、中度氮质血症的患者及不宜进行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的患者,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篇6

溃疡性结肠炎是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十分明确的慢性结肠炎症。病程易反复,主要累及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以溃疡表现为主,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重者遍布整个结肠。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腹痛。本研究采用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8例,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度)患者38例,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排除肠道结核、肿瘤、慢性血吸虫、慢性痢疾等疾病患者。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用药期间停服一切影响本研究的药物。A组口服柳氮磺吡啶1.0g/日,治疗30天。B组在口服柳氮磺吡啶的基础上给以中药保留灌肠:苦参30g,白及30g,白术15g,白芍15g,枳壳15g,罂粟壳15g,炮姜10g。胃肠湿热者去炮姜加地榆,白芍改赤芍;脾胃阳虚者加吴茱萸、补骨脂。煎药液至100ml,药温37℃左右,排空大便,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15cm,药液灌注完毕后变换,使充分涂布患病部位,保留30分钟,7天1个疗程,间隔1天做下1个疗程,共计4个疗程。

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粪常规、电子肠镜结果判定: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粪常规正常、电子结肠镜检查黏膜糜烂充血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大便常规基本正常,电子结肠镜检查黏膜较前明显改善;③无效:症状、体征、粪常规、结肠镜检查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结 果

A组总有效率73%,B组总有效率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与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现在认为一般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西药治疗主要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短期内可以获得明显改善,但服用西药治疗疗程长、停药后易复发,而且病情迁延、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部分顽固患者疗效也不理想。

柳氮磺吡啶是目前西药中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本病为脾气受损,导致脾肾阳虚,脾虚为本病发病之本[2]。在治疗上注重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止泻止血,标本兼顾[3]。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修复溃疡面,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渗出,减少分泌物对肠壁的恶性循环,建立药膜性保护层,对溃疡性结肠炎特别是左半结肠炎的效果是明显的。方剂中,白及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促进溃疡愈合;苦参凉血解毒,防腐生肌;白芍养血柔肝;米壳收涩止泻;枳壳宽胸利气,消胀除湿。诸药合用,使药物直达病所,止血而不留瘀加速疾病之痊愈。本研究显示柳氮磺吡啶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单用柳氮磺吡啶效果好,同时也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总之,柳氮磺吡啶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无明显不良反应,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篇7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3-0040-02

芪黄栓是以中药组方研制的一种直肠内给药的栓剂,笔者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5例,临床观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0例,男52例,女58例;年龄18~77岁,平均42岁;病程6个月~20a,平均4.2a。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制定的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标准[1]。根据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或病理检查确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无其它并发症。110例均为2007~2010年在本科门诊及住院期间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全部病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活检。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芪黄栓治疗组、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初发型5例,慢性复发型39例,慢性持续型11例;对照组初发型4例,慢性复发型38例,慢性持续型13例。治疗组直乙结肠型36例,左半结肠型15例,全结肠型4例;对照组直乙结肠型35例,左半结肠型17例,全结肠型3例。2组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内窥镜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病情严重者给予流质饮食或者暂禁食,按需从静脉补充能量。

1.2.1芪黄栓治疗组采用本科研制的中药制剂芪黄栓(药物组成:黄芪、蒲黄、白术、五灵脂、槐花、川芎、薏苡仁、败酱草、白头翁、当归、白及,由本院制剂室按制剂标准加工制成栓剂)治疗。给药方法:每日3次,每次1枚(10g),塞入保留。

1.2.2SASP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每日2次,每次2g口服。

2组均治疗2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观察方法每日记录临床症状,隔7d查大便常规1次,2个疗程后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病理活检恢复正常;大便常规镜检连续3次均正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舌、脉基本正常;肠镜检查病灶明显减少或缩小,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一级以上(+++++或+++);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每高倍镜视野在5个以下;无效:临床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内镜检查病灶无减少或缩小,粘膜病变未恢复,达不到有效标准。

2.2治疗结果治疗组55例,临床治愈23例,占41.82%;有效25例,占45.45%;无效7例,占12.73%。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55例,临床治愈10例,占18.18%;有效26例,占47.27%;无效19例,占34.55%。总有效率为6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症,其发病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溶菌酶、过敏等因素有关。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其病变主要发生于结肠的黏膜,且以黏膜的出血、糜烂、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便、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病情迁延。常反复发作。本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西医主要用柳氮磺胺嘧啶、氨基水杨酸、甲硝唑、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虽然有疗效,但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辨证施治,采用汤剂内服、药物保留灌肠、针灸等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与栓剂相比仍有应用不便的缺点。

本病属中医“泄泻”、“痢疾”、“腹泻”、“肠风”、“脏毒”等范畴,病位在脾胃、大肠,病邪以湿邪为主。其病因病机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肝木克土,导致脾胃损伤,传导失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蕴肠,肠络受损,血腐肉败化为脓血,从而形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治疗上急性期应重在治标,缓解期应重在治本。本药组方中黄芪、白术、薏苡仁健脾益气化湿,蒲黄、川芎、五灵脂行气活血止痛,白头翁、败酱草清热解毒燥湿,消痈排脓,凉血止痢,白及、当归、槐花收敛止血、祛腐生肌,诸药相配标本兼治,切中病机。

本组采用中医传统组方,经多年临床筛选,研制成药物栓剂芪黄栓,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而病变局限于直肠,且以便血、脓血便、黏液便、泻泄为主症的患者,临床观察疗效较好。经直肠给药,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此种给药途径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减少了治疗的不便,与以往的治疗方法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进一步研究亦表明,芪黄栓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尤其表现为对病位在直肠、乙状结肠者疗效显著,对病位在左半结肠者以及中度的慢性间歇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亦十分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文献中并无此名,据具临床表现可属:“腹泻”“痢疾”等范畴,其病变在大肠黏膜和粘膜下层,且以溃疡为主要,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治法以灌肠结合内服药,取得较好效果,中药灌肠能抑制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殖,以减弱免疫反应并可解除肠道痉挛,抑制肠蠕动,另外有学者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进行药理实验,结构证明,健脾阳中药具有明显作用,并有促进凝血、改善微循环和调节平滑肌张力作用,以上均提示中医内服及灌肠是多方面的协同作用。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2009年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均有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血便,粪便阿米巴、血吸虫、痢疾杆菌培养阴性,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在30-60岁,严均年龄40岁,粘液便50例,脓血便40例,病程3个月至数年。

2 方法

2.1 口服中药:健脾蔬肾,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2.1.1 基础方:焦三仙各15g薏仁12g黄芪15g白芍12g山药12g栀子9g菟丝于15g灌肠;

2.1.1.1 粘液便组:吴茱萸30g,生大黄15g藕粉30g金银花30g败酱草15g煎后取汁,内加云南白药粉一支,保留灌肠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

2.1.1.2 脓血便组:蒲黄15g白芨15g赤石脂15g白头翁15g败酱草30g穿心莲30g黄柏15g马齿苋15g地榆炭15g赤小豆60g煎后取汁,保留灌肠,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用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

3 结果

篇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性反应,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1]。笔者采用综合疗法对57例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男31例、女26例,年龄25~61岁,以腹痛、腹泻反复发作为主诉,大便为黏液脓血便、无病原体,结肠镜表现为黏膜粗糙、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血管模糊,黏膜活检病理呈炎性反应。均根据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2]确诊。

1.2 治疗方法 对本组患者给予易消化、低纤维、富营养食物,忌食海鲜及奶制品。病情严重者禁食,给予肠外营养,并适当休息。同时采用美沙拉嗪抗炎、复方白芨液灌肠、复方谷氨酰胺胶囊促进肠黏膜康复、抗感染及对症等治疗。同时,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 ml静脉滴注,1次/d,应用10~14 d。

1.3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检查肠黏膜检查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内镜检查肠黏膜检查较前明显改善,大便检查少量红细胞、白细胞;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本组57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痊愈32例,痊愈率56.1%;好转25例,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非阶段分布,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发发作或加重症状。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有左下腹轻压痛。大便呈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可见病变呈连续性分布,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有多发性浅溃疡,后期可形成炎肉。黏膜病理活检呈炎性反应,可有糜烂、溃疡、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重型,预后较差,癌变机会将增加,故应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为了探讨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对本组57例患者给予易消化、低纤维、富营养食物,忌食海鲜及奶制品。病情严重者禁食,给予肠外营养,并适当休息。同时采用美沙拉嗪抗炎、复方白芨液灌肠、复方谷氨酰胺胶囊促进肠黏膜康复、抗感染及对症等治疗。同时,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应用10~14 d。结果表明,经综合治疗后,痊愈32例,痊愈率56.1%;好转25例,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美沙拉嗪主要是通过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E及自由基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提取的复方制剂,研究证明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减少GPⅡb/Ⅲa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血小板的聚集[4],改善微循环改善肠黏膜缺氧、促进肠黏膜康复、预防微循环血液淤滞、抑制肠道微静脉血栓形成,从而有效改善局部肠血流。同时,丹红注射液还可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本文结果提示,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加用丹红注射液的综合疗法用于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田士军.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进展.医学综述,2009,15(17):2612-2615.

篇10

【关键词】中药;灌肠;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直肠和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常常累及远端结肠和直肠,其致病因素仍然不是很清楚,而且多迁延难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1]。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研究中,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连续治疗8周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符合WHO相关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6.3~61.2岁;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5.8~62.3岁。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口服美沙拉嗪,每日1g,每日4次,连用8周。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中药处方为:黄芪、乌贼骨、赤石脂、白头翁、黄连、大黄等,水煎取汁150mL,保留灌肠,5天是一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2天,连续治疗8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连续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均接受结肠内镜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

1.3.1 疗效标准[2]:(1)完全缓解:没有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每日大便次数≤2次,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2)有效:轻度腹泻、腹痛症状,每日大便次数

1.3.2 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1)

1.3.3 结肠镜检查等级标准:(1)0级:肠道黏膜正常;(2)I级:肠道黏膜轻度充血,血管模糊;(3)II~III级:肠道黏膜出血;(4)IV级:肠道黏膜存在溃疡斑块。

1.3.4 病理学分级标准[3]:(1)0级:没有中性粒细胞浸润;(2)I级: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3)II级: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4)III级: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伴脓肿;(5)IV级:肠黏膜溃疡形成。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比(8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7.5%),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2.2.1 两组患者治疗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n=15),观察组症状缓解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

2.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等级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n=20),观察组处于0~I级的患者例数明显增加(n=27),P

2.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学分级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n=17),观察组病理学分级处于0~I级的例数明显增加(n=23),P

3 讨论

目前,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能完全明确,认为可能是各种微生物抗原刺激,激活体内免疫系统,破坏细胞因子的平衡,活化各种炎症细胞,导致肠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4]。所以,当前的治疗,要以抗炎、改善肠道内环境、平衡各系统平衡为主。

美沙拉嗪是当前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美沙拉嗪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激活,阻断炎症部位的血流,减轻肠黏膜的组织病理损伤有关[5]。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肠游”的范畴,以脾虚湿热瘀阻而致其发病。中药灌肠治疗可直接治疗病所,方中有白头翁主赤白痢疾,乌贼骨固涩,赤石脂止血化瘀,黄连解毒,大黄使邪去正安,药效迅捷。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东.13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3(8):827-828.

[2] 王天宇,刘元庆.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18-118.

[3] 王小琴,孔超美,张予蜀.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血清ICAM-1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9):66-67,70.

篇11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4-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和溃疡性病变[1],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期呈上升趋势,我们自2009年09月至2010年09月采取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作为病例选择对象:(1)符合1996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均有肠镜及组织学检查。(2)活动期:轻、中、重型病例。符合上述条件者5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5~58岁,按病情轻、中、重三型:轻型25例,中型13例,重型12例;按病变范围:位于直肠32例,直乙结肠12例,左半结肠(结肠脾曲以下)6例。初发者39例,复发11例。1.2药物组成 5-氨基水杨酸2g,替硝唑0.4 g,庆大霉素24万U,地塞米松10mg, 锡类散3g,2%利多卡因3ml加入生理盐水混匀配成200ml的混合液。

1.2治疗方法 :治疗前检查肝、肾功能及血糖等,在常规休息、少渣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灌肠前先排空大便,灌肠液温度38℃左右,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将灌肠管插入10cm,药物进入肠道30min后改膝胸位,臀部尽量抬高,30min后改右侧卧位。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间隔10天,共行2个疗程。用药期间记录症状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症状改善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1.3 疗效判定: 停止药物灌肠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无复发迹象为近期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纤维结肠镜复查及病理检查无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和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停药6个月观察:50例患者中,近期治愈38例(76%),有效7例(14%),无效5例(10%),总有效率(近期治愈率加有效率)为90%,除3例无效外,其余患者用药2~4次后起效,便血及大便频繁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12例初发患者用药2次后,临床症状就得到明显改善,病程长,病情重者,则疗效较差,5例无效中2例治疗结束后半月复发仍按无效计算。所有患者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变,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一,常呈慢性病程而反复发作,加重患者生理和心理负担,进而诱发和加重病情。目前治疗UC主要是柳氮磺胺吡啶(SASP)、5-氨基水杨酸(5-ASA)的口服用药,但口服用药易被小肠吸收,结肠内浓度低,胃肠道刺激性大;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多在直肠和结肠,此部位血液循环不丰富,静脉给药到肠壁的血液浓度差;采用药物保留灌肠一方面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且保持较高浓度,对病变部位起到直接治疗作用,同时清洁肠道及恢复肠粘膜正常生理机能。另一方面,直肠给药避免了药物被胃肠道酸碱及消化酶破坏和肝脏的解毒作用。灌肠液中配伍利多卡因起效快,弥散力强[2],可缓解肠痉挛,加适量地塞米松能促进抗生素渗透到黏膜下,并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的炎症和渗出,有效地改善微循环,解除炎症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促进局部水肿及炎症的吸收而产生止痛作用[3]。替硝唑、5-氨基水杨酸、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对肠道需氧菌、厌氧菌有强大抗菌能力,增强疗效。锡类散有收敛、减少溃疡面的作用。从本组资料看,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抗菌谱广,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便宜、安全。对于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患者也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篇12

UC病因为明,临床缺乏理想治疗方法,笔者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UC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为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资料完整的门诊病人,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8至63岁,病程1、5月至5年。根据1993年6月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UC诊断标准[1-2]:16例均有持续或反复粘液便或/和脓血便,大多伴有腹痛,大便检查无病原菌或病原体。结合纤维结肠镜资料:检查所见为粘膜糜烂、浅表小溃疡、增生、炎肉,病理检查排除肠道肿瘤、肠结核、肠阿米巴病及克隆病,确诊为UC。病态分期及分型:16例均为活动期,其中初发1例,慢性复发型5例,慢性持续型10例;病情程度:轻度11例,中度5例;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炎10例,左半结肠炎6例。

1.2治疗方法 中西药物组成:0.5%甲硝唑100ml,硫酸庆大霉素24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珠黄散(胡庆余堂制药厂)1g,云南白药4g,上药混合调匀。患者排便后常规清洗消毒,按病变部位深浅插入导尿管,用注射器抽取药液缓缓注入,保留灌肠,每晚1次,10~14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调整药量及疗程,一般1~3疗程,显效或1疗程后可改为每周3~4次。

1.3疗效评定标准[2]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近期治愈9例(56.25%),有效6例(37.50%),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

3 讨论

UC因病因未明,故又称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3],可能的原因包括家属或遗传因素、感染、免疫和精神因素,病变可累及结肠各段,但以直肠(95%)乙状结肠为主,偶见于回肠,常规治疗药物主要为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PASP),及糖皮质激素,但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难于治愈,且需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重,患者常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

笔者根据本病“溃疡”、“炎症”两大病理特征,受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启发,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试用于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

灌肠液药物组成中:地塞米松具有抗免疫、抗炎作用;庆大霉素用于控制、预防肠道感染;珠黄散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作用;云南白药具有止血、排脓去毒的功效;诸药合用既可抗炎抗免疫,又可促进溃疡愈合。

采用本方法治疗UC,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毒副作用轻微,且价廉、方法简便,可指导患者及家属自行治疗,疗效确切,特别对病变局限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者尤为显著,本组1例无效,为病变累及横结肠者,可能药液未及病变部位而治疗失败。

参 考 文 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