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4: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镇项目建设流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76-01
1 何为流程及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1.1 软件开发的目的
在进行软件项目开发活动中,要实现很多目标,比如关于项目的范围、成本、时间以及质量等,项目协调也是要完成的目标。项目协调可以满足项目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伴随软件规模和它所涉及领域的扩展,软件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大的增加了管理难度,造成这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不能管理其过程如果管理项目在无纪律混乱的情况下,那么项目组织就很难总结出好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就更不用说从中获益了。管理严谨的好处不仅能够就检查和改进在阶段内出现的偏差,还可以及时的终止项目。甚至还可以避免人才的来去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想要有效的对过程进行控制,就不得不对项目管理流程更加明确。
1.2 软件项目的构成
一系列活动有机构成流程。而个人与团体构成基本活动,基本活动的构成不需要来自其他活动的转换。流程的每个活动间都有着自己的独有的流向,在流程过程中包含着明显的开始与结束,所以这是一个非静止的概念。从结构方面可以看出,流程由四个基本因素构成:活动及活动的逻辑关系、承担着、实现办法。流程管理所包含的不但有管理技术,还有现代管理的理想,以前的职能管理凭借的是控制、塔式组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当今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分工理论为主的管理理论已经使用了几百年,目前又返回到系统和整合上面。
1.3 软件项目生命周期的一系列的开发过程是各种各样的流程活动
软件项目是由各种各样活动流程活动组成的,具体包括如下,软件项目的计划编制、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码、测试与维护等活动过程都属于流程活动:制定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当我们在制度项目管理流程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一下几点:(1)流程的制定可以将项目逐步引至成功,(2)流程的制定可以适应软件的开发,(3)流程的制定对项目开发可以起到指导作用,(4)流程制定是使用流程图表示的,可以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够清楚的明白管理过程与开发过程之间的关系,(5)流程过程中的参评要有明确的定义、标准和方法。
2 软件项目管理大体过程设计
2.1 软件项目管理的构成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项目构思、项目立项、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可以使用P1、P2、P3、P4、P5代替。同时也可以划分为五个里程碑,分别是:完成立项、签订合同、定义功用、产品开发、投入市场,可以用TM1、Tm2、Tm3、TM4、TM5代替。
2.2 软件项目管理的流程分析
项目管理的大体流程分析,项目搜寻是项目开始的前提,其阶段主要任务包括收集市场信息、客户需求、以及潜在的需求。项目立项阶段就是可行性的研究阶段,就是讨论成本与效益的可行性。项目售前阶段是项目立项与签订项目合同的这段时间,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与客户介绍交了的计划、对产品的销售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以及客户对项目感兴趣的原因和对产品的要求。合同生成阶段要做的是对项目方案的比较与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认识,以及对合同的评估以及签订合同。合同执行阶段是项目管理流程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软件的开发、测试、验收、系统的维护等过程。
3 软件项目失败的原因和软件项目管理方法的探究
3.1 软件项目失败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目前国内外的软件行业企业可以看出,“软件危机”的影响仍持续着软件行业。软件项目的实施情况也总是很难令人满意。经过研究发现,软件项目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应用项目发展难以控制;二是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管理工作的认识掌握还不成熟。实践证明,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是致使软件项目失控的直接原因。
3.2 制定项目的任务
软件项目计划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协调其他计划的,协调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控制和执行可操作文件。它这是对客户需要的理解表现,是开展项目活动的开始,也是开展其他工作的依据,项目计划由全局计划和下属计划构成。在下属计划制定时,项目经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谁负责那一部分工作,那部分的计划就有谁来制定,项目经理只需审批就行。
3.3 开发过程的制定
软件开发之所以存在较大风险,最主要原因是软件过程能力低,这是因为管理软件过程十分困难,为此就非常有必要在软件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方面加强。不同的软件项目有着不同的过程,虽然项目计划与执行是互相交叉的,其主要部分是相似的,但是不同的项目的每个过程它所包含的具体活动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且由于不同的制定者所使用的开发技术和技术路线的不同,所导致的侧重点就不可能相同了。项目经理在计划制定前就必须根据开发软件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稳定性好、可控的软件开发模型。
3.4 加强过程控制
软件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总是处于动态之中,这种动态是持久的、永恒无止境的,世上不存在静止的软件项目。需求、技术、系统结构、代码都会发生变化,就算是连环计都会发生变化,项目经理在做好了计划和准备后,最重要的任务就转换到过程的控制上来了。过程管理和变更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部分。配置管理是一个软件项目能否顺利执行的前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比如会出现很多的附加产品,比如代码、一系列文档、数据等等,这些产品是有用的。而且随着软件项目的改变这些产品都会发生变法生产出不同的版本,试想一下,如果配置管理失效,项目工作人员势必会深陷配置项的“泥潭”。很明显我们应该加强项目过程的任何部分细节。
4 结束语
在本文设计的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及相关技术,目前已经十分成熟了,在软件项目的研发和管理中已经大量的采用了。流程管理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使用,降低了软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增加了软件项目的成功率。事实也证明,根据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软件项目的实施步骤,确定产品的用处,指明各阶段的开始条件和终止条件,进行有效的流程控制与管理,这样将会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降低项目的失败率。
参考文献
[1]罗铁清,王如龙,软件项目管理的研究及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项目管理技术2005,3:66-70
1、建立涵盖全市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系统。
2、建立具有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3、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府基础信息和电子监察信息数据库。
二、建设原则
按照“集中统一、整合共享、联合协同、安全高效”的总体要求,坚持“四统一”原则,即“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统一监察、统一运维”。
统一网络:依托全省政务信息网,建设市本级和乡镇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系统建设效率,节省大量网络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统一软件:全省开发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软件,供市本级和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使用,既可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业务协同,又能节省软件开发经费。
统一监察:全省开发统一的电子监察系统软件,供市本级监察局和下设各级监察部门使用,实现对跨地区、跨部门审批、处罚等行政行为的实时动态数据监察;建设全省统一的视频监察系统,使用同一个屏幕实现对全省各地各部门行政服务中心和审批大厅的全程视频监察。
统一运维:由市信息中心承担各级网上应用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的运维服务,保障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节约运行维护成本。
三、建设规划
项目一期(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主要建设市本级和各乡镇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视频监察系统、实现全市各乡镇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各级监察部门实现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时、动态、全程电子监察。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各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作为网上审批系统的使用终端。
项目二期(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一步在市本级部署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事项进行网上办理和电子数据监察、视频监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各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所作为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使用终端。第二步,开发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强制等其他行政行为的网上办理系统,实现各级监察部门对各级行政部门行政行为的电子监察。
四、建设内容
(一)项目一期建设内容:依托全省政务信息网,建设“一个平台,三个系统”和配套项目。
“一个平台”指建设全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数据交换平台。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省市县各部门之间、省与设区市、市与下属县(区)、县与下属乡镇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省市县监察部门可对横向各部门、纵向各下级机构进行全面的电子监察。
“三个系统”指网上审批系统、电子数据监察系统、视频监察系统。
网上审批和电子数据监察系统建设按照《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市县设备配置要求》的通知、《关于采购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基础软件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支持配合应用软件上线试运行版和数据交换平台部署实施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实施建设。可到省公务员门户网站的“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专栏”和“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专栏”里下载具体文件。
视频监察系统:视频监察系统通过全省统一组织招标的方式,选用一家运营商现有的监控平台进行建设,我市按照招标价格,每年支付分摊线路和监控设备租金。审批大厅内的视频监控建设经费由当地自行解决。
配套项目:横向联网、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局域网建设、电子印章和CA认证系统。
横向联网:市信息中心要在8月上旬完成政务信息专网扩容工作,确保市政务信息网纵向的足够带宽用于承载全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市行政服务中心、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8月中旬之前必须联入本市政务信息网。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局域网建设:每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都要建设局域网,确保便民服务中心大厅的所有电脑都能方便接入政务网。
电子印章和CA认证系统:电子印章是实现网上审批的关键环节,CA认证是确保网上审批系统信息安全的必要手段。为降低总建设成本,又能形成统一技术规范,方便今后使用和管理。全市电子印章和CA认证建设将统一进行招标建设。
(二)项目二期建设内容:主要为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处罚平台等项目,待今后市下发建设方案后遵照实施。
五、建设思路
在省、市审改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下,依托市政务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市已有的网路、通信、设备、机房等资源,全市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分期分步实施,配合市建设覆盖市、乡镇街道两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业务平台。
六、部署模式
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按照省里统一要求采用省、市、县分级部署模式,即我市本级需建一套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软硬件系统平台。
我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业务平台部署在市政务网络中心机房中。
七、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我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有关部门牵头组织。
(二)4个专项工作组职责分工。
1、综合协调组。市监察局牵头组织。主要任务是负责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及有关情况汇总;组织项目申报立项;会同市信息中心制定系统需求方案及招标采购方案;制定相关制度文件;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对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工作。
2、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规范组。市政府法制办、审改办牵头组织。主要任务是根据软件开发要求,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市直部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审核和规范,负责这些事项的流程再造和办理时限的缩减,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等。
3、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技术支持组。市信息中心牵头组织。主要任务是负责按照全省统一规范编制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方案,会同市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做好政务网联网等技术服务工作,对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系统运行维护保障工作。
4、招标建设组。市发改委(信息中心)会同市监察局牵头组织。主要任务是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按照全省统一规范编制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招标采购方案,负责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招标,系统建设的设备物资采购以及组织实施。
(三)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
1、市发改委负责对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进行项目立项审查。
2、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内设机构职能进行审核,避免职能交叉。
3、市财政局负责对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4、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规范。根据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标准规范要求提供本部门系统接口,配合各专业工作组做好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
(四)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在实施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期间,要求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市监察局、政府办、行政服务中心、法制办、信息中心等单位组成,下设有总联络员、业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
总联络员由市监察局副局长姚红宇同志担任,主要负责系统建设期间具体事宜的协调、汇总、报告等工作。
业务管理员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张慰同志担任,主要工作职责是配合软件开发公司做好需求调研、各类材料收集和整理;参与本级审批事项流程绘制与;负责系统权限分配与管理;对使用人员进行操作指导等工作。
系统管理员由市信息中心童樑同志担任,主要工作职责是配合软件开发公司做好软件、系统安装调试、政务网、服务器稳定运行和系统安全保障工作。
八、系统培训工作
为了方便各地各部门有关人员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能,做好系统管理和运维,拟分期、分批、分类、集中对全市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工作。
培训对象:培训主要分为业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窗口操作人员三类,其中窗口操作人员是各审批单位派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主要工作职责是熟练使用、操作网上审批软件。
培训方式:业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采用市级集中培训方式;窗口工作人员采用现场集中培训方式。
九、一期项目建设步骤
按照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进行建设,全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一期建设分为前期筹备、组织实施、验收评估三个阶段。
1、前期筹备阶段(2010年1月-8月):主要任务是做好项目清理和流程梳理工作,制定市本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方案,报市发改委立项,筹集资金到位。
2、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8月-9月):主要任务是完成市本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相关招标工作;按照省、市的要求完成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一期工程的所有建设内容。
3、验收调试阶段(2010年9月-10月):主要任务是完成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平台的调测和试运行,组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使用。
十、一期项目建设经费估算
按照赣审《关于印发﹤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市县设备配置要求﹥的通知》和《关于采购全省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基础软件有关事项的通知》,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机房等资源,坚持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进行估算,全市第一期工程投资需要263.05万元(详情见附件),主要用于采购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上线必配的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安全设备、数据交换前置机、视频监察系统、电子印章和CA认证系统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向乡镇延伸等。
建成后,每年还需要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维护费18万元。
十一、建设模式
我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在建设模式采用市财政投资建设模式,市里分别分期分步筹集资金,在市审改办的指导下分头建设。
抓项目开展环节,注重政策宣传和业务、技术培训。在政策宣传方面,各项目县区充分发挥当地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分阶段对项目建设的意义、政策及实施的步骤、程序进行宣传,使国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有的县区针对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居住地域相对分散的实际,逐乡镇、分层次组织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并制作“明白卡”发放到乡镇、村社,让广大农民熟悉惠民政策组织实施流程、技术建造标准、补助资金额度及兑现形式等。在技术支撑方面,省农财两厅积极协调有关业务和技术单位力量,依托省种子管理局、省果业办分别组织实施马铃薯和苹果贮藏设施建设项目,将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并聘请马铃薯、苹果产业体系专家全程参与方案制定、技术培训、项目督查和考核验收等环节。在技术培训方面,由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管理办公室牵头,抽调项目实施部门和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服务专家组成培训指导小组,逐县(区)组织开展专项技术与业务指导培训,同时指导项目县区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机构,督促县区对建设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在技术服务方面,省里统一制作技术要点张贴图,悬挂在补助设施适当位置,汇编印制《马铃薯贮藏管理技术基本要点》和《果品(蔬菜)贮藏管理技术基本要点》发放给农户。县区依据农业部的技术方案,精心筛选确定施工图纸设计单位,结合实际,组织设计本县(区)的补助设施结构和施工图纸。还有的县区针对项目建设点多、线长的实际,成立多个指导小组,包干负责,分头指导,坚持边建设、边指导、边整改,增强建设贮藏设施的积极性和时效性。
二是重点项目投资加大。20*—20*年,县政府直接调度的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56亿元,占四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量的33%;列入省“861”、市“1346”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分别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39亿元,其中20*年、2006年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建设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市“1346”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20*年被评为全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三是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围绕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依托*新区、龙岗开发区以及五个乡镇工业聚集区,20*—20*年,全县完成的工业投资由5.*亿元增长到30.7亿元,增长5.1倍,年增长率达14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7.6%增长到37.9%,三年内提高了20.3个百分点。
四是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强力推进“大建设”,县城建设投入加大、项目增多、亮点纷呈,高标准建成八斗路和八斗路桥并通车,改造了公园路,开工建设南环路污水联络管等管网工程,完成店埠河综合治理二、三期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县城的形象、品位和档次。结合新农村建设,精心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成石长路一期工程并通车,开工建设范栏路、石高路,农村道路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了一批小型水库,切实增强了水利对农业的保障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绿化县城,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检查验收;大力实施生态创建工程,建成了一批省、市、县级生态示范村。此外,坚持把各项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20*年,全县累计投入12项民生工程资金1.3亿元,努力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县的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与省内“十强县”第一梯队、发达地区还有不小差距,与我们县坚持思想大解放、奋力推进大跨越的根本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是抓项目建设与投资工作的意识不够强。近年来,我们在多种场合、不同会议上不厌其烦地强调抓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出台了考核办法、措施,把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列入各乡镇、各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对推进全县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也有少数地方、少数部门和单位静不下心来、沉不下身子,不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往往是口上说说,不见行动,有唱功、无做功;工作思路不清、主动性不强、氛围不浓,缺乏钻劲、韧劲、拼劲;精力分散、热情不高、措施不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项目谋划、储备、争取,进而也影响了全县的整体工作。
二是抓项目建设与投资工作的水平不够高。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作成效。近几年,围绕项目谋划、编制、申报和国家投资政策、基本建设程序等诸多内容,我们县组织了几次专题培训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和省、市发改委有关领导进行讲解、辅导,对指导全县项目建设与投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总体而言,由于我县项目研究、策划、包装和工程咨询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停留于有什么、抓什么的模式,谋划项目缺少预见性和超前性,不善于设计和包装项目,不善于做“无中生有”的文章;由于项目谋划跟不上,除了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项目外,很难提出其它方面的项目了,在招商引资时缺乏“选资”的平台,往往是“捡到篮子都是菜”。项目编制粗糙,有的项目仅仅只有几张薄纸,显得十分单薄,我看也就起到个简介的作用,即使下力气、下劲头编制了项目的可研文本,但由于缺少项目编制的专业知识,编制出来的项目可研材料往往难以达到专业水准和要求,缺乏可操作性,使一些项目在向上申报、争取资金和招商引资中错失机遇。全县项目库建设不能及时跟进且质量不高,项目“总盘子”欠大,少数项目只是挂个名,不见建设内容,有名无实;大项目的数量尚待进一步增加,项目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破解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度还不大、招数还不多,特别是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严把土地和信贷“闸门”,实行必要条件规范新开工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背景下,一些乡镇和县直部门往往一筹莫展、谨小慎微,不愿动脑筋、想办法,致使不少项目因前期工作不充分、不扎实,难以开工建设,形成不了实际投资。
三是抓项目建设与投资工作的服务不够优。从服务领域看,我们更多的是侧重服务政府直接调度的重点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主导的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而对那些民间投资项目、新兴产业项目怎么去规划、引导和服务,考虑的相对少些。在有关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项目安排、资金投向等方面的信息上,也只是刚起步,省、市、县之间的投资项目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正在谋划筹建中,县与乡镇、开发园区之间也还未建立起来,致使向企业和公众提供投资信息服务还不及时,投资信息难以获得。全县新开工项目管理的联动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县直部门与县直部门之间、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还未形成有序、有效的机制,在项目设计、前期工作推进、对上争取、对上报批等环节,还存在各自为阵现象,影响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的效率。在提供审批服务时,少数部门和单位搞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肠梗阻”现象还未根本杜绝,有些具体经办人员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可能还会“吃拿卡要”。
四是抓项目建设与投资工作的环境不够好。尽管省、市和我们县都出台了项目建设、投资工作、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得到全面落实,还存在一定的打折扣现象。在行政执法上,一些职能部门大局观念淡薄,只强调自身利益,巧立名目、暗箱操作、变换花样乱收、滥收、违规收费;一些执法人员利用职位的便利,做“夹子”、设“卡子”、敲“杠子”,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奉行“检查就是找茬,执法就是治人”,县委、县政府“开门招商”,他们“关门宰客”,严重损坏*形象。一些地方势力以“坐地虎”、“地头蛇”自居,强装、强卸、强揽工程,严重干扰项目建设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一些地方,一些人为追求不正当利益,顶风违章建设,“隔夜楼”等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的成本和难度。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从客观方面来讲,主要是近年来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处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中,给我们把握项目编报方向、争取资金增加了难度;但更重要的,还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我们抓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的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式不活、服务环境不优。对此,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应对措施,坚决加以解决。
二、要进一步提高谋划项目和运作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在当前形势下谋划项目建设与投资工作,必须综合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国内经济走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全省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自身潜力优势,进一步明确用力方向,找准工作重点。
一要扩大项目储备。随着我们县一批重点项目的陆续建成,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愈显突出,扩大项目储备规模迫在眉捷。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把项目储备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全力加以推进。谋划项目,方向要明确。要立足国家产业政策和支持重点谋划项目,瞄准国家“保”的方面充实项目储备,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重点加大对“三农”、节能减排、环保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必须尽快围绕这些方面编制项目;“压”的方面,也不是一点作为的空间都没有,只要能降低单位能耗水平、走循环经济路子、吃干榨尽“三废”,高能耗、高排放“两高”行业项目也可以编制。要紧抓省里清理充实“861”行动计划项目储备的有利时机,尽快谋划储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依托省里构建“省会经济圈”和合肥市作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县、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跻身“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申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大建设”等多项有利机遇,加大产业配套、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项目编制。充分发挥我们县城郊县和资源丰富等方面优势,组织编制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方面的项目。谋划项目,方法要灵活。必须全面发挥政府、企业、专业组织在项目谋划中的作用,特别是要突出企业作为项目主体的作用,善于通过扩大开放拓展项目源,把招商引资与充实项目库有机结合起来;要谋划好特色产业聚集区,推动项目引进,更好地吸引外来项目。同时,尽可能多争取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在我县布局布点。谋划项目,投入要舍得。从20*年起,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项目库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全县项目前期推进、人员培训、重大项目工作经费补助等。今后,随着全县财政收入的增长,将进一步增加这方面的工作经费。各乡镇、开发园区、县直有关部门也要克服困难,安排一定的项目建设专项资金,通过加大投入,真正确保建设项目的正常接替、滚动发展、梯度推进。
二要优化投资结构。要把握优化投资结构的契入点,结合编制全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围绕打造“百亿元产业”、“百亿元园区”、“百亿元乡镇”和“十亿元企业”,重点在优化项目建设的产业结构和规划布局上下功夫,突出工业经济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以投资结构的调整推动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产业,是国家政策支持的一个重点,我们县在能源(电力)、冶金、建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要坚持“上大”和“压小”结合、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结合,坚持高起点推进相关项目建设。现代服务业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作用尤为显著,要抓住国家、省、市出台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业,谋划储备和新上一批项目。抓住国家实施新休假制度的契机,加快推进全县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开拓我县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要提高融资能力。融资是投资的有机组成部分,抓好融资是做好投资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我们县各项建设的不断加快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融资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就需要各地、各部门密切关注金融形势和政策变化,进一步强化融资工作,努力实现由单纯抓投资向抓投资与融资并重转变。要继续加强银政企的合作,依托省里每年举办“861”行动计划项目与资本对接活动这个平台,引导信贷资金投入,特别是针对一些大项目建设需要,积极采取银团贷款、特别授信贷款等灵活方式,确保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积极开展直接融资,全力做好服务,支持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有关企业做好上市工作;针对目前资本市场相对活跃、流动性过剩特点和县内各金融机构急需投放信贷资金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县内金融机构和省、市投融资平台的合作与联系,使诚信度高的企业和效益好的项目优先获得县内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真正做好“信贷融资”;积极“跑上”,尽力争取政策性贷款、国债资金和上级专项资金;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全力引进外来资金;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宽松的创业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拓宽用资视野,积极引进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参与县内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储备、信用担保、项目代建等配套措施,采取资产注入、债权转让、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张资本,增强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县级投融资平台功能。
四要推进大项目、大工程、大建设。今年全县“361”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150个,总投资295.7亿元,2008年计划投资51.7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额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30个,抓好这些大项目建设,对完成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乡镇、县直部门必须紧紧抓在手上,积极主动为项目建设单位、企业做好服务,确保顺利推进,完成今年投资目标任务。
实施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安徽省利用国家开展“三河三湖”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问题的重大工程,省里已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个宝贵机遇,按照省里治理工作的总体方向和安排,依据《*县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重点围绕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等方面,邀请有资质的项目研究咨询单位,认真组织编制一批高质量、操作性强的大项目,积极向上申报,争取资金支持,精心实施项目。
强力推进大建设,加快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141”东部组团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与市里的对接,着力抓好合店路拓宽改造、新安江路等一批道路建设,畅通与省城的通道;把握省城供气、供热、污水管网等设施向县域城镇延伸的机会,主动搞好对接,共享城市资源;围绕实现县城向城市的转变,扎实推进“大建设”9大项43小项工程,突出抓好县城沿河东路北段旧城改造等工程;紧跟省里整合省级用于支持县域开发区发展的各类贴息和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贴息和补助的政策,抓住市里大建设工程向开发园区延伸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县内开发园区、乡镇工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吸引力和集聚力。
三、要进一步形成项目建设与投资工作合力
推进项目建设,抓好投资工作,是涉及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为全县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必须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将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竣工、储备等各个环节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乡镇、开发园区、县直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必须强化日常协调制度,县项目建设和投资主管部门要坚持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进一步加强与乡镇、开发园区、县直相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的协调配合,积极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领导牵头联系制度,对重点建设项目,由县四大班子领导按照工作分工分别牵头联系,并确定相应的责任单位和协同配合单位进行协调、推动。乡镇开发园区、县直相关部门也要形成有效的推进机制,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要改善投资项目服务。针对国家提出的新开工项目必须符合“八项必要条件”的要求,建立完善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落实必要的项目建设条件,确保列入今年计划的新开工项目按期开工建设,确保实现全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的目标。县发改、规划、土地、环保、建设、建管、安监等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和吃透“八项必要条件”的政策规定,明确审批、核准、备案制下本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对县里可以核准和备案的项目,要建立和完善公开制度;对需要上级审批、核准的项目,县直有关部门要做到各负其责,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建议书的催批、国土部门负责土地计划的落实、环保部门负责环评报告的催批,主动做好服务。县行政服务中心要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行预约服务和流动审批服务,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要严格执行《*县外来投资者绿卡服务制度实施办法》,坚持对有突出贡献的外来投资者颁发“绿卡”,真正使他们在就医、子女入学、融资贷款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推行县直部门负责人到一线当办事员工作制度,全面掌握本部门、本单位内设各科室、下设机构的基础工作和具体环节,着力消除“中梗阻”现象。
三要破解“瓶颈”制约难题。近年来,土地、资金、环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们抓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的手脚,也是项目责任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反映较为集中和突出的问题。5月6日至8日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26条意见,非常有含金量,其中对土地问题、环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县土地、环保等部门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积极有所作为。要抓住省里对县级政府组织开发未利用地和复垦废弃地为耕地的、经认定后从省土地复垦费等经费中每亩补助5000元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进一步完善县内土地供应调度的办法和盘活存量土地的措施,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和建设用地置换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地位,严把投资强度关,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指导需要新增使用土地的项目单位及时办理用地申报手续,对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要及时安排用地计划;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招拍挂制度,对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投资项目,要积极帮助和指导项目单位做好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抓住省里下放环保管理权限、除必须由国家和省级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在保留监督权的前提下,实行“同级环评审批制度”的有利时机,切实服务好全县项目建设的环评工作,及时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事宜;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逐步放开环评市场,降低环评成本,提高环评效率。
四要强化相关基础工作。抓住省里开发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契机,依托我县现有项目库资源,尽快开发与省、市联网的全县投资项目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县投资主管部门与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开发园区信息共享、管理有效的投资管理平台,公开项目的谋划、开工、竣工、投产、储备等基本信息,特别是要建立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档案,实现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投资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县投资运行监测和预警,县发改部门与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新开工项目沟通渠道,提高投资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定期开展投资形势分析,密切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运行中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做好服务。继续加强项目培训,组织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和开发园区有关负责人、新开工项目负责人、项目与投资信息统计员,就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环评、土地预审程序和要求、国家投资政策和投资领域等开展培训,规范项目前期工作,提高投资工作水平。切实做好项目后评价工作,对全县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要加快建立后评价制度,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实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办法,加大对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开发园区的项目开工率、竣工率、项目投资序时进度、项目储备等重要指标的考核,逐时段、逐项目跟踪督查,注重平时工作的量化和突击性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结合今年省里“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考核延伸到县和考核奖励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县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新规定,加大对我县列入省“861”、市“1346”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的考核,将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开发园区为其提供服务的情况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的一项内容,提高各有关方面的责任意识。
关于环保工作我想强调三句话:
(一)把握文件精神。认学学习省新农村办领导讲话,抓住补助范围、申报原则、项目总类、时间安排四个重点,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成功。
(二)抓住项目申报的程序和手续这个重点环节。严格按照省里的要求逐项进行研究、落实。制定下发了蛟河市新农村项目建设工作管理流程,工作的每一步都留存佐证,为年末的绩效档案奠定了基础。
(三)做好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是项目申报的重中之重。为了达到省里要求的精确做好项目预算,我们对照项目种类,与市财政局评审中心、市移民办、农发办进行沟通、协调,掌握各相关部门的工程单价,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蛟河市各重点村的项目单价,然后指导各重点村按照统一单价加运距价确定本村项目单价,进行填报项目,做到了全市同类项目单价基本一致,不会出现较大差价的情况,做到了工程造价合理,工程绩效目标只能增加不能缩水的良好局面。
二、统一组织项目设计、评审和招投标,帮办不包办
(一)明确项目主体。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始终把握住项目村是实施主体这一原则,所有的甲方签字、盖章都是重点村,新农村办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只是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帮办不包办,督办不代办。
(二)帮助重点村选定设计单位。新农村办帮助重点村提供2家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召开会议由11个重点村法人投票选定设计单位,农业局纪检委同志全程监督。达到了选定过程公开透明,设计标准一致,降低设计费用,能够在计划时限内完成设计任务的良好效果。
(三)统一进行项目评审。由新农村办将设计文件统一交由市财政评审中心免费进行评审。免去了各重点村报送材料参差不齐,有晚报和迟报的现象,节约了时间,降低了公务费用。
(四)统一进行招投标。将以重点村为单位的项目评审报告和以重点村为单位进行的政府采购手续,统一报送到招投标部门。要求招投标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投投标工作,方便管理,项目开工、建成时间基本一致,同时也方便了新农村办和监理单位的日常监管。
三、明确职责,多措并举,加强项目监管
项目监管是新农村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虽然项目小,但监管起来和大项目一样,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监管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只能看外表,不能正确判断真实的施工质量。为此在项目监管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统一选定聘用项目监理,由专业公司进行项目监管。由11个重点村法人投票选定项目监理,签订监理合同。选定过程依然由农业局纪检部门全程监督选定。施工时,监理公司与施工单位同时进驻施工现场。工程完工时,由监理公司出具监理日记、监理报告,无监理报告的项目,财政局不予签字拨款,对于项目监管起到了较大督促作用。
(二)重点村成立质量监督小组进行全程监管。由村委会、监委会、村民代表3~5人成立的监督小组,对重点村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弥补监理单位不在现场的空当。
(三)新农村办和财政局的定期下乡监管。施工过程中,新农村办与财政局农财科一同进行项目监管,对照项目申报书,对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内容、监理公司、村民监理小组等方面进行监管,同时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项目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四)抓住关键环节,注重事先指导。签订中标合同后,市新农村办组织项目设计单位、中标单位、监理单位、财政局、重点村召开项目建设联席会议,设计单位讲清楚设计标准,监理单位讲清监理过程与要点,中标单位也要充分清楚的认识到不按工程设计标准和规模施工造成的严重后果。明确告之工程施工标准要与设计标准一致,避免出现验收时工程质量不合格或规模不达标的情况出现,签字有责任,不签字工程款不能拨付,不能按时完成省里的绩效目标考核,所以我们更加注重事先的指导,并且事先的指导比事后的整改有很多好处,做到没有问题或有问题也好解决的局面。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进一步创新服务,加强行政审批监管,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提了3个方面的建议:
1、要着力抓好窗口建设,工作人员服务要更热情,审批要更快,努力提升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服务水平。
2、要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扩大窗口受理、网上审批范围,强化
“一网式”服务方式,实现网上办公。
3、要逐步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提高办件效率。要将行政服务中心变成真正的便民服务中心,不要让老百姓到服务中心来办事时办不成或办得不完全,而后又让老百姓到主管局到处跑,摸不着头脑。
(二)要进一步提高协调服务质量,更好为全市项目建设、小康建设及经济快速发展服好务。
(三)要加强经济发展环境监管,加强窗口部门服务经济工作的监督,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更好规范各单位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行政服务提速增效;还要一些部门办事的具体流程。
(四)推进阳光政务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
(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二、整改措施
(一)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开展审批流程再造工作,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及时清理和取消上级明文规定的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充分授权窗口人员办理。
2、扩大网上审批办件,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对不需现场查勘、专家论证、公开听证和领导集体研究的审批事项逐步实现网上审批。
3、加强行政审批监管,优化服务质量。坚持电子监察和人员巡查相结合。充分应用绩效评估、预警纠错、指纹考勤等功能的结果,按季通报各单位,不断提高办件质量。
4、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窗口人员素质。坚持半月一次例会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继续开展“优胜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的评选活动,努力实现审批大厅“六个零”的优质服务目标。
5、加强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指导,完善相关制度。
(二)更新服务理念,提高项目协调服务效能。
1、及时调整和组建项目协调专班,明确项目协调任务。对新引进和续建重点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计划和办公会议要求,及时组建市级协调专班,督促相关部门、乡镇(处)、村相应成立协调专班,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
2、完善协调专班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协调服务质量。一是严格责任状考核制度,强化专班责任。二是坚持定期办公会制度,提高协调效率。三是坚持日常督察和定期督查制度,促进项目建设。
3、创新项目协调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和借鉴外地征地拆迁成功经验,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当参谋,争取在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推行自主拆迁的奖励政策。
(三)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提高窗口民主管理的水平。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强化窗口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按照“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的标准,加强对窗口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对窗口人员违纪违规的予以严肃查处,不断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的作用,今年对窗口和部门服务质量组织两次评议,并作为部门服务经济工作考评的依据。
2、强化对部门服务的规范管理。继续抓好三大制度,规范服务。一是严格实行《企业缴费明白卡》制度,将覆盖面扩大到40家。二是严格执行“到企业检查收费许可”制度,对未经许可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的,按规定予以通报。三是强化“交事通知单”制度。对经协调工作专班多次协调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以“交事单”形式交给相关部门办理,并由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督办落实,作为相关单位年终考评的依据。
3、强化对经营者和公众举报投诉的办理。一是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投诉窗口建设,利用举报箱,举报电话,网上投诉信箱等工具,收集群众和客商的意见,实行专人受理,专门登记,专班办理,力求结案率达到100%。二是及时查处企业反映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四是建立市直部门和乡镇处服务重点项目登记台账,实行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评。
(四)转变施政方式,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1、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一是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二是合理确定公开时限,常年性工作要长期公开,动态性工作要及时公开,固定性工作要定期公开。促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
2、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平台作用。二是不断拓展公开方式。三是进一步规范为民办事大厅的建设管理。指导乡镇(处)为民办事服务中心的建设,不断改进和规范村级便民服务室的管理。
3、进一步加大对政务公开工作督查力度。加强加大对政务公开工作日常检查和指导。按照市政府要求,建立监督、整改、反馈机制,组织专班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4、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各项制度。严格按照政务公开预审制度、告示制度、听证制度、评议制度、投诉和责任任追究制度办事,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流程,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
(五)强化自身建设,树立良好机关形象。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层级管理,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
2、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坚持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努力创建群众满意机关和文明机关。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进一步创新服务,加强行政审批监管,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提了3个方面的建议:
1、要着力抓好窗口建设,工作人员服务要更热情,审批要更快,努力提升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服务水平。
2、要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扩大窗口受理、网上审批范围,强化
“一网式”服务方式,实现网上办公。
3、要逐步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提高办件效率。要将行政服务中心变成真正的便民服务中心,不要让老百姓到服务中心来办事时办不成或办得不完全,而后又让老百姓到主管局到处跑,摸不着头脑。
(二)要进一步提高协调服务质量,更好为全市项目建设、小康建设及经济快速发展服好务。
(三)要加强经济发展环境监管,加强窗口部门服务经济工作的监督,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更好规范各单位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为__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行政服务提速增效;还要一些部门办事的具体流程。
(四)推进阳光政务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
(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二、整改措施
(一)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开展审批流程再造工作,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及时清理和取消上级明文规定的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充分授权窗口人员办理。
2、扩大网上审批办件,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对不需现场查勘、专家论证、公开听证和领导集体研究的审批事项逐步实现网上审批。
3、加强行政审批监管,优化服务质量。坚持电子监察和人员巡查相结合。充分应用绩效评估、预警纠错、指纹考勤等功能的结果,按季通报各单位,不断提高办件质量。
4、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窗口人员素质。坚持半月一次例会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继续开展“优胜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的评选活动,努力实现审批大厅“六个零”的优质服务目标。
5、加强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指导,完善相关制度。
(二)更新服务理念,提高项目协调服务效能。
1、及时调整和组建项目协调专班,明确项目协调任务。对新引进和续建重点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计划和办公会议要求,及时组建市级协调专班,督促相关部门、乡镇(处)、村相应成立协调专班,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
2、完善协调专班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协调服务质量。一是严格责任状考核制度,强化专班责任。二是坚持定期办公会制度,提高协调效率。三是坚持日常督察和定期督查制度,促进项目建设。
3、创新项目协调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和借鉴外地征地拆迁成功经验,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当参谋,争取在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推行自主拆迁的奖励政策。
(三)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提高窗口民主管理的水平。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强化窗口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按照“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的标准,加强对窗口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对窗口人员违纪违规的予以严肃查处,不断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的作用,今年对窗口和部门服务质量组织两次评议,并作为部门服务经济工作考评的依据。
2、强化对部门服务的规范管理。继续抓好三大制度,规范服务。一是严格实行《企业缴费明白卡》制度,将覆盖面扩大到40家。二是严格执行“到企业检查收费许可”制度,对未经许可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的,按规定予以通报。三是强化“交事通知单”制度。对经协调工作专班多次协调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以“交事单”形式交给相关部门办理,并由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督办落实,作为相关单位年终考评的依据。
3、强化对经营者和公众举报投诉的办理。一是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投诉窗口建设,利用举报箱,举报电话,网上投诉信箱等工具,收集群众和客商的意见,实行专人受理,专门登记,专班办理,力求结案率达到100%。二是及时查处企业反映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四是建立市直部门和乡镇处服务重点项目登记台账,实行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评。
(四)转变施政方式,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1、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一是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二是合理确定公开时限,常年性工作要长期公开,动态性工作要及时公开,固定 性工作要定期公开。促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
2、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平台作用。二是不断拓展公开方式。三是进一步规范为民办事大厅的建设管理。指导乡镇(处)为民办事服务中心的建设,不断改进和规范村级便民服务室的管理。
3、进一步加大对政务公开工作督查力度。加强加大对政务公开工作日常检查和指导。按照市政府要求,建立监督、整改、反馈机制,组织专班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4、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各项制度。严格按照政务公开预审制度、告示制度、听证制度、评议制度、投诉和责任任追究制度办事,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流程,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
(五)强化自身建设,树立良好机关形象。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层级管理,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
2、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坚持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努力创建群众满意机关和文明机关。
莒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依托小农水、发展大水利、取得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公益性和实效性,确保实现项目资金和工程效益“两个最大化”。具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项目选择坚持“灌区改造节水、流域增量蓄水、高效自压节水”的原则,突出解决山丘区供水用水矛盾;二是工程建设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注重规模”的原则,力求项目资金集中连续投入,确保实施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精品工程,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力求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构建新的支撑平台。截至2012年,莒县三年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先后建成青峰岭和仕峤两个灌区末级渠系节水示范片,以及小店、夏庄等7个高效自压节水示范片,累计完成投资9190.53万元,衬砌渠道282条、126.53公里,铺设管道 337.31公里,实施节水改造面积 10.6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3万亩。建设成效得到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等领导的充分肯定,连续两年在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组织的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和验收中获得优秀位次。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县建设启动会议在莒县召开,滨州、新疆喀什等50多个省内外市县先后来观摩学习。
二、注重“四项创新”,全面提高小农水项目建设质量
(一)创新质量监管措施,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督”与社会监督员相结合的质量监管模式。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督”与社会监督员相结合的质量监管模式,通过明确政府、部门、村庄和群众的责权利关系,构建了一个无缝隙、无盲区、全覆盖的质量监督、监控网络,有效解决了分散施工监控难的问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其中,社会监督员以公开招聘与受益群众公推相结合的形式产生,他们不仅监督建设过程,还监督建设、管理及有关单位作为情况,增强了受益群众在工程建设中的全方位监督功能。
(二)创新资金监管方式,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制定出台了《莒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工程资金拨付使用流程、管理要求作了明确规定。设立了小农水建设资金财政专户,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封闭运行。借鉴城市重点工程全程监管的成功做法,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并委托两家中介机构分别对两个项目区施工情况全程跟踪评审。严格执行报账提款制度,根据工程进度核拨资金,由监理单位及工程造价审核单位核实后,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将项目进展及资金管理情况及时公开,接受监督,杜绝了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实现了有序、规范运转。
(三)创新工程应用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在青峰岭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中,采用了渠道水位自动遥测系统,提高了灌区测水量水精度,减轻了田间水量匹配工作量,便于用水户协会按用水方量收费,为推行终端水价改革奠定了基础。在小店镇实施了以多库串联、自压供水、封闭输水为主要特点的“多库串联自压节水灌溉”模式,取得了“不用电,不用油,水流到地头”的理想效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水利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称其为解决山丘区灌溉难题的有效途径,并要求在全省推广。2011年以来,该模式在全县得到进一步推广,以小店、寨里河等5处连线山丘区乡镇的7个示范片为基础,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大区建设初具规模。同时,还注重提升工程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先后推广应用了渠道水位自动遥测系统、土壤墒情及管道压力流量信息采集系统等多项新技术,独立研制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出水口闸阀控制室也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创新工程管理制度,扩大项目建设综合效益。我县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做好重点县工程与水管体制改革的结合文章,建立项目运行管护机制,探索实行了水库管理、农村供水、灌区灌溉“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主体,做到了责、权、利相统一,从根本上化解了水库防洪、综合利用与农村供水、农田灌溉的矛盾。鼓励和扶持用水户协会、供水公司发展,成立了青峰岭灌区用水户协会、莒县招贤镇用水户协会和莒县小店镇用水户协会,通过协会让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及早进入管理角色,用市场机制调节水利工程运行、经营管理,扭转了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局面。在青峰岭灌区探索实行了用水经纪人配水制度,制订了《莒县青峰岭灌区用水经纪试行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用水纠纷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对较多农户受益的小型农村公共水利工程,推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对农村供水工程,积极推广“协会+公司”的运营模式;在所有斗渠进水口处安装测水量水设施及无线监控设备,提高了灌区管护自动化水平,为终端水价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三、完善“四项机制”,推进小农水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一)政府强力推动机制。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列为全县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实行县级领导督导制、立项督查制和定期通报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全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莒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组建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处,相关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协调推进和督查调度。县政府与有关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奖惩与责任追究办法。
(二)部门联动运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相关乡镇和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利益、保证施工不受影响。针对新挖渠道占地问题,有关乡镇和国土、农业等部门及时会同村委做好土地流转等工作;针对施工中损害部分农作物,造成部分道路、电力暂时中断问题,有关乡镇和国土、财政、农业、交通、电力等部门及时到位,做好赔青、补偿与协调等工作。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施工单位,优先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三)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面对全县财力紧张、收支矛盾突出的发展形势,我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统筹财政支出,足额落实了配套资金290万元。启动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予以奖励补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先后投资和投劳折资550万元。充分发挥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优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等涉水资金1091万元,这些资金的成功运作,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通过项目实施,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相对集中独立统一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提供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技术服务。在全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齐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的诊疗设备,提供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项目范围及内容
(一)项目范围
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项目内容
1、加强基层中医药基础建设。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室、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布局流程符合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形成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便于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门扇可挂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对联,走廊、诊室张贴中医药知识和方法的宣传栏、宣传图片等,突出传统文化特色,注重人文关怀,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同时向群众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2、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配备火罐、刮痧、推拿、艾灸、熏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设备,在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上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的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在最基层开展中医基本诊疗和养生保健服务,向基层群众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3、提高基层中医药技术水平。基层单位要有计划的安排中医药人员到二、三级中医院参加培训和跟师学习,二、三级中医院要主动与基层单位对接,安排专家到基层坐诊、讲课和义诊,现场帮助、规范和指导基层中医药工作。
4、加强基层中医首诊工作。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基层中医首诊作用,基层利用中医能够诊疗的病人应留在基层治疗,基层中医诊疗不了的,既可向二、三级中医院求援专家下基层诊疗,也可介绍到二、三级中医院诊疗,形成中医人才技术上下流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机制,更好地用中医造福百姓健康。
三、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1季度,市卫计委制定下发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季度,各县(区)卫计委指导基层单位规范体系、设备、人才队伍、制度和业务建设。
第三阶段:3季度,市、县(区)卫计委组织调研,督查建设情况,推动工作开展。
第四阶段:4季度,组织专家检查验收项目建设情况。
四、项目要求
(一)现金管理隐患多
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大额提取现金的情况,个别地方还出现有出纳大额支出原始凭证丢失或收入没有入账等问题,给财政资金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有的将不合理支出长期用白条虚顶现金。借条长期不入账,账款不符,形成长期挪用。很多地方违反现金结算纪律,超限额、超范围使用现金结算,逃避银行等有关部门的监督。
(二)随意扩大支出范围
个别乡镇甚至巧立名目,或改头换面套取资金,以弄虚作假的方式,为职工发补助。有的乡镇将购买礼品的不合法支出换以劳务费票据在单位账内列支。
(三)专项资金管理混乱
专项资金与乡镇其他资金含糊不清、混淆使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严重。个别地方把国家拨入的各种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中,用于列支各种费用。很多乡镇下拨村级的专款跟踪管理不到位,村级专项建设项目资金,不进行招投标,无工程预决算,结算无正规税务发票。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
乡镇财务管理不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普遍存在做账不及时的问题,几个月不做账,只管支钱走,发票摆在出纳处。极个别地方几年不做账,账务一片混乱。一些地方建账不规范,票据缺乏真实性、合法性。
(五)债权、债务不清
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债权债务不实,造成支出不明或个人长期占用公款等问题。时间长了有些债权债务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单位已无人知晓,有些往来款项账户,本来就记载不清,日积月累,部分已成为呆死账。
(六)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固定资产登记不规范、不完整。固定资产管理没落实责任,也没进行盘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严,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二、问题成因
(一)领导重视不够
在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乡镇领导往往存在错误的政绩观,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在收入紧张资金紧缺时,不管是财政资金,还是专项资金,不讲规矩,都用于救急,这是乡镇财务违规的主要原因。
(二)会计队伍不稳
乡镇财务人员缺岗严重,很多乡镇没有财务人员。虽然近几年招了几批,但由于乡镇条件艰苦,留不住人,有的找关系调走,有的凭本事考走,只能由乡镇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会计或出纳。?l镇人员多数身兼几个工人岗位,精力有限,加之没有专业的财会知识,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
(三)监督管理不力
领导班子相互监督不力,往往是书记或乡镇长一人说了算。民主监督不落实,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也未实现常态化。
(四)项目建设无序
项目招标不落实,存在“指定”现象。项目施工不规范,有的不签订合同,或随意增加工程项目。工程款支付不规范,有的不搞验收就付款,也有些项目实施了,但程序有问题,工程款一直付不了。
三、几点建议
(一)提升会计队伍
第一,加强镇乡财政机构及队伍建设,县上设立“乡镇财政管理中心”负责乡镇财政管理、业务指导及财政建设等工作。设立乡镇财政所,为乡镇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财政所设所长1名,并设会计、出纳岗位。乡财政所会计人员实行县财政局备案管理,人员岗位变动需报县财政局审查同意,以确保乡镇财政队伍稳定和工作顺利开展。第二,狠抓业务培训指导。坚持多措并举,建立业务工作培训常态机制,每年举办乡镇财政业务培训班,以切实提高其业务技能。第三,实施乡镇财政综合考核管理,将乡镇财政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并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乡镇财政建设与管理目标责任书,对乡镇财政增收节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财政规范化建设、财政资金监督、债务管理等内容实行量化考核,年终逗硬奖惩。
(二)推进标准化建设
第一,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乡镇财务内控制度,要建立《机关财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制度,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增强操作性。二是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办公用品购置等项目全部实行政府采购,“阳光”操作,增强支出透明度。三是严格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乡长,“一支笔”签批,财务支出情况必须在党委会议上公布,接受干部监督。第二,信息建设。县级财政明确落实1名信息管理员,负责网络维护和数据管理。构建财政内部、财政与金融网点之间网络支撑平台和畅通的信息渠道,确保上下级财政之间网络畅通和网络安全。
(三)健全监督机制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制定完善乡镇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一是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把好权力制约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稽核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并实施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财务和经济运行的透明度,以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强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县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财政财务的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起各司其职、信息共享、联系畅通、查处及时的工作机制。财政部门也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对财政财务的监督与管理。
2、申请:经大多数村民同意后,由村(场)委会向当地乡(镇)政府书面反馈用地选址征求意见情况,经建设、土地有关部门审核后并附相关村民户代表会表决同意地块租赁给建设鸡场的会议纪要和户代表签名(加盖手印),由乡(镇)统一汇总上报()公司。()公司收悉后,应及时作出决定,与村委会签订鸡场租赁用地协议书,并将上述所有资料报送乡(镇)备案。
3、规划:鸡场租赁用地协议签订后,项目建设部应及时组织人员会同用地协调小组成员对用地进行勘探测量,规划设计,绘制图纸,确定最佳建设方案。并按农业设施农用地报批程序,报送县国土、农业部门审核后,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使用。建设涉及林业用地,要办理林地审批手续。
4、放样:建设方案确定后,()公司根据鸡场平面布置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放样,定界桩,同时预留放坡的边界线。村(场)委会按照建设方案和用地合同要求,及时组织村民清理地面附着物,供()公司施工建设。同时,()公司应办理环评手续。
5、施工:鸡场建设班组进场施工,要举行简单的开工仪式,邀请用地协调小组成员和当地村民参加。施工过程中,如需对原方案变更,应征得当地村(场)委会和村(场)民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当地村民用工可优先安排,但必须事先提出并能承担的工种。
6、签订正式合同:鸡场建设完成后,()公司安排鸡场建设的二次测绘,村(场)委会派员参加现场勘界。根据二次测绘的成果,()公司与村(场)委会签订鸡场租赁用地的正式合同。
二、用地纠纷调处
1、成立用地协调小组:每个鸡场都要成立用地协调小组,组长由乡(镇)挂村领导担任,成员由乡(镇)公安派出所长、驻村干部、村(场)两委干部、村民群众代表等组成,并在鸡场路口制作统一工作牌,制定相应工作职责,主要负责沟通、协调鸡场建设过程中与农户之间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矛盾,及时调处和化解纠纷,确保鸡场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实行纠纷协调程序:村民如有问题,首先应向推荐的群众代表和村两委沟通反映,由村两委和群众代表共同沟通协商,如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一时无法解决的,可向用地协调小组反映,由乡(镇)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若村民对协调解决不服,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讼,由法院判决。在矛盾纠纷调处和诉讼期间,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影响和阻止项目施工。否则,公安等政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3、落实责任奖励机制:县委、县政府对积极支持项目建设的乡(镇)村,在乡镇创业竞赛考评中给予一定的奖励分值,县政府对每个新建鸡场给予乡(镇)10000元工作经费,对按期完成租赁任务再给予每个鸡场3000-6000元奖励;对尽职尽责做好建设用地协调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公司将在企农共建表彰会上给予重点奖励。
三、租赁用地期限和补偿标准
1、土地租用期限为50年,若涉及相关土地权证期限不满50年,各乡(镇)、村应无条件保证并协调出租方或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下一轮土地承包后,()公司续租,租金不变,不得以权证期限已满等理由拒绝与()公司续签。
2、农田耕地每年每亩的租金为500斤干稻谷,按当年国家公布的粮食收购晚稻最低保护价折算成人民币一次性支付。如遇国家取消粮食收购保护价,由县政府根据当地当年晚稻市场价决定价格。
3、山地在租赁期限内的租金按每亩3000元一次性补偿;地面附着物如松、杉、竹、果树、茶叶、油茶等经济林地和非经济林地的补偿标准详见附表。具体补偿地面附着物数量及规格以()公司项目建设部确认为准。
一、 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确保项目设施建设顺利
远程医疗作为一项新兴的医疗服务项目,全面考验我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应变力、接受力和执行力。为了顺利开展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卫生健康局和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各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远程医疗领导小组,卫生健康局组建工作专班,专门负责远程医疗全面建成工作,对远程医疗全面建成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卫生健康局深入督查,督促各级医疗机构成立远程医疗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目标,组织业务骨干多次深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指导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加以整改,并进行整改追踪,同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卫生计生工作年终考核。按时建成县级区域医疗中心,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室、远程心电室、远程检验、远程影像室、远程彩超室。
(二)制定方案、严格执行、确保远程服务有序开展
我县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制定印发《关于规范XX远程医疗中心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正卫计发﹝2018﹞44号)、《关于规范县级区域远程医疗中心服务流程的通知》(正卫计通﹝2018﹞138号)文件,用政策对远程医疗业务开展给予有力支撑,督促乡镇卫生院严格按照服务价格和服务流程为群众开展好远程医疗服务,督促县远程医疗中心及时响应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第一时间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反馈诊疗结果,让群众满意。
(三)转变观念、主动申请、确保远程诊疗效果明显
我县多次开展远程医疗调度会,深入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实地调研,让基层医生理解远程医疗开展的意义,督促乡镇卫生院向看病群众宣传远程医疗的好处,形成乡镇愿意,群众满意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