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09: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产量调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各职能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具体负责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的落实及情况综合上报工作。3月20日,专题召开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会议,部署专项整治和执法年活动及例行监测工作。**局长参加会议并讲话,要求各镇(乡)、街道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检查。
二、突出工作重点,细化整治方案
3月19日,局下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农林发〔**〕18号),确定种植业产品、饲料、兽药及畜产品、认证“三品”农产品和农资打假五项专项整治,分别由农技中心、林特中心、畜牧兽医总站、检测中心和农业执法大队负责牵头。各任务牵头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责任追究、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
先后开展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养殖场(户)、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三品”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调查摸底。经查,我县共有县级以上龙头农产品生产企业19家,其中种植业(包括林业)13家,以茶叶、水果、桔子罐头、果蔬脆片、果酒等为主导产品,畜牧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家,其中种植业(包括林业)54家,畜牧业6家;畜牧业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共存栏**白鹅45万羽、蛋鸡84万羽、生猪2.66万头、特种野猪1.2万头、特种灰天鹅30万羽;2008年农业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11.53亿元,销售收入9.46亿元。鱼粉生产企业18家,主要生产鱼粉、鱼油、乌贼膏、乌贼粉等饲料产品,以小鱼及鱼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各种产品,年生产鱼粉5万吨左右;饲料生产企业3家,以生产南美白对虾饲料为主,年生产对虾饲料1300吨。生猪规模养殖场274个,兽药经营30家,无兽药生产企业。肥料生产企业1家,农资经营网点244个,无农药生产企业。无奶牛养殖场和生鲜乳收购站。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6个,无公害农产品42个;绿色食品企业15家,产品18只;有机食品企业5家,产品9只。
四、开展自查自纠,加强监管力度
(一)加强对养殖环节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监管
以生猪等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对规模养殖场、无公害畜禽基地开展养殖档案检查,做好畜禽产品中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规范畜产品加工环节添加剂的使用和登记管理。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饲料生产企业依法生产,严厉打击在饲料生产、销售中使用三聚氰胺、苏丹红等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
1、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对全县21家鱼粉及成品饲料生产企业进行重点督查,对其原料进货产品销售等台帐记录和原料仓库等进行仔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以出书面形式告知,要求其进一步完善生产记录、产品留样、原料进出厂检验等质量安全制度,彻底解决饲料生产企业疏于原料监管问题。共出动执法人员10人次,填发了巡查记录21份,发现并整改问题13个。
2、对畜禽养殖环节的监管。督促规模养殖场和无公害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畜禽场内环境管理,严格防疫规程,科学使用饲料、兽药及其他投入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兽药和药物添加剂,遵守用药剂量和休药期,谨慎使用抗生素,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状况,应用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对饲料、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严把“源头关”和“进口关”。积极开发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引进推广优质牧草新品种。督促规模养殖场和无公害基地落实动物防疫综合防治措施,并与之签订自行免疫协议,要求规模养殖场和无公害基地饲养动态、免疫台帐、免疫标识、疫苗领取使用量、产地检疫数量间实现帐、物、证相符。出动执法人员62人次,检查规模养殖场274个,兽药经营企业30家,畜禽养殖企业6家,畜禽养殖农民合作社6家,发现并整改问题16个。
3、加大检测力度。为确保不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蛋白精”等违禁药物,对生猪存栏100头以上、家禽存栏2000羽以上的养殖场签订了告知承诺书,共签定告知承诺书404户;对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猪场进行定期尿样抽检,在全县9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全面实施宰前瘦肉精快速检测,对每批次生猪都进行抽样检测。截至26日,定点屠宰检疫生猪32556头,共实施宰前瘦肉精快速检测1798头次,监测结果均正常。
(二)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环节的监管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记录和生产档案执法检查,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库进行检查,大力整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违法使用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的行为。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监管,做好我县地产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工作,组织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工作。
1、做好宁波市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确定了***新桥镇下七里无公害红茄基地和***燕国食用菌基地作为蔬菜和食用菌产地准出规范化管理试点,两者均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蔬菜基地还配备了农残快速检测仪,目前该基地蔬菜上市前的自检工作已正常开展。下一步将按照产地准出的要求开展对食用菌基地的监管。
2、开展蔬菜质量例行监测。根据《**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农林发〔**〕15号)文件要求,开展了蔬菜质量例行监测工作。4月份,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11个镇(乡)、街道的蔬菜进行了监测,共抽检蔬菜样品195个,农药残留合格率97.4%,未检出禁用农药,蔬菜总体质量较好。
3、加强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截至2008年底,我县共有66个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2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为加强认证“三品”农产品的监管,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生产监管力度,重点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使用、种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化实施、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等基础性工作;二是加大标志使用管理力度,规范产品包装印刷,严格控制用标范围;三是实施年检,重点对到期的产品(产品)进行复查换证;四是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产地环境和产品安全。开展对6个到期的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出动人员
24人次,抽检无公害农产品8个,合格率100%。
(三)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结合“打击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和“小农资店专项整治”,已对全县244家农资经销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通过市场巡查,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品的监管,严查农产品生产中非法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禁用农药的行为,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现**,并将218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纳入了信用管理数据库。
五、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自查发现,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情况是好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饲料(鱼粉)生产企业问题相对突出,鱼粉普遍是黑袋包装的半成品;大多数企业对原料、产品等检测意识不强,技术人员没到岗到位,没有检测留样和检测报告。
2、农产品生产者素质存在差异,质量安全意识也不尽相同,对生产档案记录重视程度不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户)未建立生产档案或记录不完善。小规模生产体制不健全,生产仍处于自发状态,生产操作不规范,对农药品种的选择、安全间隔期的控制等并未严格控制。
3、养殖企业的养殖记录不全,特别是兽药使用记录,往往只有使用日期、没有停用日期;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销售记录过于简单,特别是进货记录,缺少供货方的资料、验货等记录。
针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下一步的整改措施是: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它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到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区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质量监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检测检验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现状
1.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 近年来,区政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责任单位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镇街,形成了区政府牵头抓,有关部门协助抓,镇街、基地、村居层层抓的工作格局。
1.2 广泛进行宣传,增强了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印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电视上看得到,农村、基地、农资市场和超市见得到,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1.3 严格市场监管,净化了农业投入品源头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加大农资市场管理力度。在农资经营的关键季节,组织集中开展了种子、化肥和农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经营农资的单位和门店进行拉网式检查,将禁止销售的农资彻底清理出市场。二是实行高毒剧毒农药定点经营,推行农药“购销台账”制度。在全区农资经营门店推行农药“购销台账”和“诚信卡”制度,全面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
1.4 狠抓标准化生产,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一是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入手,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制订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实施“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项目,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增强了农业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产品质量,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搞好标准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1.5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2003年成立区农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购置了农产品药残速测仪器等设备;近年来又配备了价值近40万元的检测仪器,使区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基本达到了定性定量检测的水平。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公示制度,区农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每月二至四次对基地和城区超市的蔬菜、水果进行药残检测,检测结果及时公布,确保了供应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目前正在争取申报省级资质认证。
2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齐抓共管,部门之间在有些环节职能重叠或模糊,难以分清主次,影响了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三是农产品检测力量薄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区农业质量检测中心未通过资质认证,检测运行经费少,难以维持正常工作的开展;检测设施较少,对基地上市产品和外地流入产品仅限于抽检,难以达到批批检测,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难以保证百分之百不出问题。
3 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下一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四点:
3.1 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 坚持以法律法规引导人、以科技知识教育人、以典型事例说服人,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多种形式举办不同层次培训班,做到送知识到基层、到市场、到基地、到农户,全面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养成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人人维护农产品质量的行为习惯。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农副产品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食品,其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但其质量问题所引发的健康问题,也影响了农业的有序发展。
盈江县是农业大县,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每年对外销售的农产品高达35万t。拥有这么大的外销数量源于盈江县农产品重视质量和安全,2013年监督检测的3114个样品中,合格样品2987个,合格率接近95.9%。整体来看,盈江县农产品的质量很好,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该县人民的收入利益,促进盈江县农业的继续发展,应该对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仔细地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2.1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农村生产的条件极其有限,农民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独立生产,规模不但小,统一管理也不方便,要实行检测就更困难,因此分散的经营模式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并且,农村受到地理条件和经济技术的限制,很多高科技设备不能很好地直接引入。盈江县处于边疆地区,经济条件差、技术落后、教育不足,所以当地的农民不注重病虫的防治和技术的学习,致使农民重视产量而忽略了安全问题。
2.2交易类型
经济的发展促使农产品的销售由单一的市场转向专业化的大型市场,在开放性的市场中,农产品的质量和检测就会带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检测。低质量的农产品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他们就会减少投入,这样农产品就会滞销,时间久了,原本好的农产品就会因积压而腐烂,造成农产品的浪费。盈江县的农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在质量、认可、检测方面还较薄弱,就算是一些大型的产业化企业也还没有认证的农产品品牌。
2.3垄断组织给农产品带来的影响
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不是单一的环境,经常会有垄断组织在市场中活跃,所以产品的买入者不是真正的需求者,他们仅仅是中间人,低价从市场上购买农产品,然后又以农产品的正常价格卖给大众消费者。中间流程的出现,使农产品在垄断者那里堆积,他们在意利益,根本不在意农产品的质量,有的垄断者就算知道农产品出问题,也会欺骗购买者,导致可信度降低。
2.4政府监督力度不够
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体现着它自身的价值,包括食用性、可靠性等。然而中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已经明确做了规定和划分,但是政府部门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对农产品进行检查和管理,或者执法不严格,出现漏洞,所以农产品的质量没有提高,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也没得到保障。盈江县虽然已经成立了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但由于缺乏经费,监管人员少,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被政府大量调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人员较少,这样的情况会影响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农产品出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质的变化,购买中出现现成的农产品大不如从前,农药的富集越来越严重,引发的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多。
3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3.1注重宣传
加大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就要从人民群众的认识开始,让每一位农民群众了解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全过程,这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可以通过电视台、网络、广播等传播媒体来进行宣传,向大众传播相关基本知识。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实行奖励举报的方式,鼓励大众将那些损害农产品质量的现象举报给政府部门,以便及时纠正。
3.2实现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技术指导
农产品的质量与先天的生存环境以及后天的管理关系密切。比如说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各自的生活习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种植农产品时,分析各地的气候、温度,选择什么样的物种适合种植。引进大量先进仪器实现大规模生产,使整个农业生产变得科学化、自动化。同时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指导,尤其是那些主要环节。政府部门例如农业科技部门和监督部门给予
高度地重视,严格把控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化肥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施用适度的化肥可以保证农产品早期的生长状况。农药在早期的种子、初期的幼苗、终期的成熟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过过多农药的农产品给食用者的生命带来隐患。
3.3提高执法力度
在执行法律时,根据以往或预测的违法和不规范的地方,用明文警示大家,具体比如在使用农药时,按照规定的使用量进行除虫,每次都要登记在案,食品管理部门根据纪律登记并公示。只有通过公开的方式和至始至终的贯彻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改善目前的执法情况。对于假冒伪劣农产品,应该给予生产者或者肇事者严厉的惩处,不能只是走走形式,睁眼闭眼就马虎过去了,这个时候执法人员和监督人员不能受贿行贿,让假冒产品存在在市场中,置人民群众的生命于度外。损害大众利益之人目无法纪,聚万贯家财,必须严厉惩处。
3.4政府加大各方面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各地区的需求,加大投入,例如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专业人员等。发达的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节约化肥,促进农业向着绿色的方向发展。
4结语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日益出现的问题受到大众的关注,为了维持农业的持续发展,保障人们的健康,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督的力度以及严格执行法律,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配备专业的研究人员,才能使农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质量完全问题也才能逐渐解决。
参考文献:
为促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加强在用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农业部决定在2012年开展玉米收获机械产品质量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国玉米收获机销量前20家企业及其40个型号产品,调查内容包括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售后服务状况等方面。
自2008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将玉米收获机纳入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范围,广大农户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国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由2007年末2.65万台,增长到2011年末的17万台,增加了5.4倍。全国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由2008年的6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100多家,产品技术日趋成熟,结构型式和功能更加丰富。2011年“三秋”期间,全国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7亿亩,玉米机收水平达到33.6%,比2007年增长了26个百分点。
但随着玉米收获机械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一些技术尚不成熟、质量水平较低的产品也进入了市场,致使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增加。据统计,2010年全国各级投诉监督机构共收到玉米收获机质量投诉案件346件,占收获机械类投诉案件的71.9%。2011年玉米收获机质量投诉案件669件,占收获机械类投诉案件的81.1%。数据表明,玉米收获机投诉量和投诉占比均呈增长态势,成为当前农机质量投诉的热点领域。
此次质量调查工作委托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承担,有关农机鉴定机构参与实施。调查区域为玉米种植主产区中机具生产和使用较多的河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和河南5个省份。调查对象为2011年全国玉米收获机销量位居前20名的生产企业及其主导产品,并且被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的40个型号的产品。每个型号的产品至少调查20个今年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的用户,调查内容包括产品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4个方面的满意程度以及若干影响因素。
今年“三秋”玉米收获后,有关单位将完成玉米收获机质量调查活动。农业部将依据《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规定的程序,通过有关媒体玉米收获机质量调查结果,准确反映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导生产企业制定改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玉米收获机行业健康发展。
(一)基层领导干部缺乏统计意识,对农村统计调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农村统计调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乡镇政府有一种说法,叫做“一年四季抓企业,关键时候抓农业”。然而,这个“关键时候抓农业”,仅仅是指抓农业生产。对于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乡镇领导很少关心,有的乡镇领导甚至不了解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究竟有哪些项目,有哪些报表,有哪些指标,到年底要上报指标时,才开始安排乡镇统计人员按照领导们的意图或者是年初计划“编报”指标。
对于村社的统计工作,领导们更是漠不关心。一方面,村社统计人员(或者调查员)的待遇偏低,或者完全是尽义务,根本没有报酬可言。另一方面,村社统计人员经常更换,有的乡镇甚至干脆把原来的村社统计人员撤掉,随便找一个村干部来应付。这些村干部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统计知识更是一知半解,上报统计数据全凭感觉,这无形中加大了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二)农村统计调查手段落后,缺乏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影响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准确性
对于农产量调查,特别是对于非农产量抽样调查区县、乡镇,其农产量调查结果基本上通过估计得来,有的在每个村调查15户农户,询问每一季农作物的产量,借以推算全村产量。但是,一方面现在的行政村规模较大,一个村一般有几百上千户农户,仅仅调查15户农户,样本太小,缺乏代表性,推算数据出入较大;另一方面,即使对15户进行调查,也基本上没有对农产量进行认真的、科学的计量,所得数据也不准确。
对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现行的普遍办法是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签订的合同面积,也就是农村的习惯面积。然而习惯面积和丈量面积有较大的出入。即使是丈量面积,仅凭农民用竹竿丈量也不准确。此外,乡镇在上报耕地面积的变化、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时随意性较大,导致农产量、单位产量等指标基本靠“统计加估计”,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三)农村统计调查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连续性
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统计机构的设立呈现几起几落的态势。虽然2008年重庆多数区县恢复设立了统计管理办公室,但农业统计人员经常被调换工作。往往出现年报刚培训过的统计人员,几天后便被调换至其他工作岗位,新接替的统计人员不懂统计业务,原来的统计人员离开统计岗位后不愿再从事统计工作,对新任统计人员没有发挥“传帮带”作用,造成“会搞统计的人不搞统计、不会搞统计的人乱搞统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对村社而言,统计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特别是农村住户调查的辅助调查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有的调查员年龄甚至高达70多岁。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难以接受统计专业知识。
(四)农村统计调查指标设计复杂、部分指标设计落后,影响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实用性
现行的农村统计调查制度大体分为农林牧渔业统计制度、农业产值综合报表制度、农产量抽样调查制度、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乡村社会经济调查制度等,每一种制度都包括几种报表,几十上百个指标。有的指标完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不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同时,对反映当前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民生、农民工等方面的指标却又不足。调查得来的数据不能满足各级政府的决策需要。
(五)农村统计调查网点严重老化,样本代表性不强,影响农村统计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农村统计调查网点,特别是农村住户调查网点,已经严重老化。一方面,农村住户家中多数都是老年人在家,受文化程度、年龄等限制,记账质量普遍不高,不能真实反映农村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给付的记账补助不高,不能充分调动记账户的积极性,绝大多数农户已经不愿意记账,导致网点维护困难。再次,调查网点的设置只考虑了全市需要,没有考虑区县需要,样本偏小,不能充分代表区县实际情况。
二、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基层领导干部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
由于现行考核体制的弊端,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只围绕考核目标做工作。当受自身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时,部分领导便采取“工作不够、数字来凑”的办法,授意、甚至强迫统计人员玩数字游戏。有的领导甚至认为,统计工作完全太简单,只需要按照年初上级下达的任务把报表编好就行。在这种情形下,基层统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上报真实数据吧,基层领导要干涉,甚至打击报复;按照领导的意图上报数据吧,又违背了统计职业道德,担心受到处分。
(二)国家统计改革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改革力度不够
统计改革一直在提倡,但是改革的力度却明显不够,显得有些谨小慎微。一方面,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暴露出弊端,已经严重干扰了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咨询、统计监督的职权,严重干扰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呈现越改革越复杂,越改革报表越多、指标越多的趋势。原有的指标舍不得删减,新增指标迅速增加。统计系统内部每年都在清理报表,却是越清理越多,越清理基层任务越重。
(三)统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业务钻研不够
2007年全市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统计工作人员待遇提高了,但又引发了另一个具体问题,由于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加上统计工作不容易看见成绩,领导不重视,工作压力大,导致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意长期搞统计工作,不愿意钻研业务。
(四)统计调查对象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配合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利益主体呈多元化变化趋势,人们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程度也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农村居民,许多人不知道统计工作是怎么回事,大家的小农思想、怕露富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进行调查时,大多数人不愿意配合。比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人们都有“为什么选我而不选别人”的顾虑。导致农村住户调查户记账过程中,出现千方百计隐瞒自己的收入,不认真记录自己的开支,不真实上报整个家庭的收支情况等现象。
三、改进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统计意识培养,促进“依法统计”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让领导们懂统计、会统计,了解统计工作内容和统计工作程序,真正理解统计工作的内涵;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采取措施加快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不在统计数字上做游戏;三是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不只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考核内容,还应该把老百姓对政府工作、部门工作以及个人敬业状况等的评价作为考核的内容,逐步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四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法律知识的培训。通过县委党校、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统计。
(二)加强农村统计调查手段改革,促进“科学统计”
一是应用遥感、卫星定位系统、电子记账器、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调查手段;二是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一系列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加强对农村统计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认证;三是建立新的报表收集方法。改革现行“自上而下布置报表,自下而上报数据”的数据收集方法,建立一整套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投入、农村生活环境等抽样调查网络体系,推行以乡镇为总体的抽样调查为主的数据调查方法;四是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凡是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统计任务,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农业主管部门,均在这一平台上实现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交换等工作任务,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各方需要。
(三)加强农村统计调查队伍建设,促进“和谐统计”
一是要高度重视统计人员的待遇问题。在政治上要保证统计人员享有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学习深造、交流轮岗等机会;在经济上要保证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不低于同一乡镇、同一级别其他人员的待遇;在工作量上要做到尽量平衡、兼顾重点。二是要尽量保持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统计机构应该认真执行《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统计人员的变动,应征得上一级统计主管部门的同意。有利于保护统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三是要加强统计人员的教育培训。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促使统计人员忠于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针对专业开展专业知识、专业统计工作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加强统计人员把握宏观经济、服务政府决策能力的培训,促使其能够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统计数据,撰写统计分析,为当地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四是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人文关怀。统计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工作比较枯燥,长期从事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各级领导要经常关心统计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地干好统计工作。
(四)加快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促进“务实统计”
(一)基础报表齐全。1、农业报表及镇卡、县卡等为逐级汇总上报,统计报表齐全,数据来源可靠;2、农村住户资料由专业人员按月逐户进行督促记帐和收集,确保了数据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做到了帐册齐全,帐实相符;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采取全面报表和住户调查资料推算而成,数据较为准确;4、农产量调查及其它调查主要依据农村住户样本点开展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上报程序符合要求。各类报表的上报都要经主管领导审核把关,对一些重要数据,如:农业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产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都要经过认真评估以后方能上报,确保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本区实际。
存在的问题
(1)样本点地块登记表;
(2)样本点基本情况调查表;
2、播种面积表:
(3)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台帐);
(4)秋收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台帐);
3、单位面积调查表:
(5)实测作物逐块估产面积核实表;
(6)实测作物放样实测地块样本分布表;
(7)样本标签;
(8)实测作物放样实测位置图;
(9)农产量抽样调查放样实测作物卡片(小麦、中稻、玉米);
(10)非实测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表;
4、基层综合表:
(11)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情况基点汇总表。
5、报表时间、方式
见附件:报表时间、方式。若有变动,另行通知。
二、上报工作材料
有工作安排意见,半年有小结,年末有工作总结,有信息4条,有调研分析2篇.
三、数据质量要求
1、严格按《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实施方案》执行,坚持现场调查,实割实测必须按方案、程序进行,实割实测必须保留、上报现场照片;
2、所有表册要数出有据,实事求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不得弄虚作假,同时要审核改错;
3、户主编号、户主姓名、大地块编码要填写完整;
4、按时上报电子档和纸质档,纸质档必须要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四、乡镇辅助调查员职责
1、做好粮食调查相关表册的填写、录入工作,做到机表一致;
2、按时参加县局的业务培训会议,上传下达及时无误;
3、按时上报调查表,确保数据质量,不得迟报、虚报、瞒报、拒报;
4、所有资料、表册按时归档;
5、按要求做好年终报表及其他相关工作。
五、调查补贴
党的以后,在农村中实行了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北京市的农村统计对象一下子由原来实行统一经营的3995个生产大队转变为113个联合体、11298个专业户和90多万个分散经营的农户。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在粮食的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和销售渠道上都不一样。因此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准确、及时地反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国家统计局于1984年2月正式组建了农村抽样调查总队,同年6月北京市也组建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前身之一――北京市农村抽样调查队。从统计内容、统计方式到统计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粮食产量统计上采用抽样调查实割实测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方法减少了调查工作量,缩短了调查时间,提高了数据质量,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在抽样调查初期,许多人(包括统计系统的人员)对抽样调查的方法不理解。昌平区有个乡镇统计员,不太相信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于是,就在当年搞了一个试验,组织对全乡的粮食产量进行检斤过秤,结果采用实割实测调查出来的亩产与检斤过秤的亩产只相差1公斤,从此他成为了抽样调查的倡导者和宣传员。通过几年的实践,抽样调查方法已被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广泛认可,调查数据为各级政府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每年一到6月和9月,1000多名调查员头戴草帽、手拿测框和测绳活跃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有的推着小车,有的测量距离,有的收割样本,有的纪录数据,远远望去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北京市综合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粮食产量调查工作又迎来了一个前从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3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北京市将原农调队、城调队、企调队合并,组建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同时采取与市统计局融合的模式,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北京一号”小卫星发射成功,为统计部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调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北京市正在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建设生态城市,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调查提到了统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抽样调查工作内部,由于粮食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使粮食收获和播种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也给抽样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北京统计人借机构改革的东风,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研究用遥感(RS)测量方法代替抽样调查方法进行粮食产量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过三年的实践,获得了成功,并从2009年夏粮产量调查开始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绿色覆盖面积、农业设施面积等调查。通过改革,开拓了调查领域,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现势性、客观性、空间性等优势,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快速统计;节约了人力和调查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调查的数据质量。同时,调查手段也有了一个大的提高,测量面积用上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及时监测农业的发展变化,还建立了农业生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回顾调查总队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笔者有三点体会:
一是调查总队是为改革开放而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前身――市农调队和市城调队组建于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6月,在此之前北京市就开展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城市和农村住户调查,编制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队组建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989年4月为了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将农村、城市抽样调查队更名为农村、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开始编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1998年7月为了加强企业调查工作又新成立了北京市企调队,开始建立工业企业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制度和开展大企业大集团调查;2006年3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又将三支调查队合并,成立了北京调查总队,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查队系统的抽样调查体系。从这些发展的历程看,每一次机构改革都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都是为改革开放服务的。今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北京调查总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XX同志不断追求进步,显示出较高的政治素养。作为一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同志,XX身上特有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90后的新想法和做法能够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张欢同志作风扎实,不漂浮,具有勇于创新、敢于负责的精神,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得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较出色地完成一些任务。该同志进入角色比较快,悟性比较好,能够大胆工作,勇于挑担子,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张欢同志还能够与同事融洽相处,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指导和建议,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并兼顾了XX的业务分工,在工作中起了榜样作用。
今年的农业生产是在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首先是入春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高l一3度,降水偏少4成至l倍,种植业生产开局困难,粮油作物不能适时播种,加之种植业结构调整导致播种面积锐减;其次是全省农作物生长期的大范围“卡脖子”旱对正值出苗、分萦和拔节的农作物构成极大威胁,使旱作粮油作物出苗严重不足,特别是7月中旬的持续高温酷暑,对已遭受“卡脖子”旱的农作物雪上加霜,旱情不断加剧,灾情越来越重,浅山区绝收面积不断增加,导致粮油大幅度减产。针对不利的气候条件,全省各地全力以赴,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和复种面积,增加科技投入,狠抓田问管理,努力使全年粮油的损失率降到最低程度。
(一)粮油生产全面减产
据全省巧个调查县180个村农产量抽样调查预计资料推算,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81.3万吨(不包括复种),比上年减少22.3万吨,下降21.5%;油料总产量19.5万吨,比上年减产9万吨,下降31.6%。
l、高温干旱是影响单产减少的主要原因。自3月下旬以来,我省主要农业区降水稀少,气温偏高,大风沙尘天气增多,上壤失商严重,含水量急剧下降,无有效降水时间连续长达70一90天,山早地出现了严重的“卡脖子”早。尽管到5月下旬开始出现降水过程,6月中旬各地普降了透雨,但受旱农作物未来得及恢复元气,又出现一个月的无有效降水天气过程,特别是7月中旬的持续高温酷暑,使早情急剧加重,旱作区农作物绝收面积不断增加。据抽样调查预计资料表明,今年全省粮食平均亩产168.9公斤,比上年减少31.5公斤,下降巧.8%,由此影响总产减少15.2万吨,占减产总量的68.2%;油料平均亩产68.3公斤,比上年减少32.2公斤,下降32%,由此影响总产减少8.71万吨,占减产总址的96.78%。2、粮油播种面积减少是影响总产量减少的又一主要原因。由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干旱的影响,我省粮油播种面积减少。据全面统计,今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1.3万亩,比上年减少35.5万亩,下降6.9%,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影响总产减少7.1万吨,占减产总量的31.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5.6万亩,比上年减少2.9万亩,下降1%,因油料播种面积减少影响总产下降0.29万吨,占减产总量的3.22%。二、农收民收人将有所下降今年由于严重的干早使我省种植业生产萎缩,粮油减产已成定局,这对我省种植业收入占整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37%的省份来说,将会直接影响到农牧民收入的增加。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预计全省农牧民纯收入与去年相比将有所下降,增加农牧民收入难度较大。
(一)有利因素
1、劳务收入增加,预计拉动农牧民收入增加50元左右。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加之严重的干早,各地千方百计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以劳务收入弥补农业的损失。根据上半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的增长幅度预测,预计全年劳务收入增长4个百分点,可拉动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左右。
2、畜牧业生产预计拉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收•40元左右。从目前调查掌握的情况看,虽然农区畜牧业受干早和去年疫病的影响生产萎缩。但是,牧区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羊毛、皮张等畜产品价格回升,只要抓好流通服务,疏通畜产品绿色通道,加大出栏力度,提高畜产品商品率,畜牧业收入增加有望实现。根据上半年畜牧业抽样调查资料看,牛、羊存栏头数比去年年末多5%万只羊单位,出栏按20%计算,每只羊按120元计算,增加收入14304万元,人均可增收40元左右。
3、农牧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三产业收入增加,预计可拉动农牧民增收10元左右,从今年上半年住户调查资料看,由于农牧民家庭经营中的个体建筑业,不具备合法经营的手续,承包的建筑项目减少,致使家庭经营中的建筑业收入大幅度下降,同时第二产业现金收入中工业收入也呈下降趋势。但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三产业收入增长19.7%,预计全年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三产业收入可拉动农牧民人均增收10元左右。
4、蔬菜面积增加,预计拉动农牧民人均增收30元左右。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全省蔬菜面积2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按去年每亩产量2697公斤计算,增加收入10788万元(每公斤0.80元)计算,人均增收30元左右。
5、采集捕猎收入及采金收入持平略减。受干旱影响,今年虫草产量减少,农牧民挖虫草收人下降,采金收入也不景气,预计全年农牧民采集浦猎收入及采金收入持平或略降。综合以上增收因素,预计全年农牧区人均可增收130元左右。
(二)不利因家
1、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减少,预计人均减收25元。由于干早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35.5万亩,按去年每亩200公斤计算减少粮食7100万公斤,减收7810万元,(按每公斤1.1元计算),人均减少23.40元;油料面积减少2.9万亩,按去年每亩99公斤计算减少油料0.29万公斤,减少545万元(按每公斤1.00元计算),人均减收1.印元。二项合计人均减收25元。
2、粮油因灾减产预计人均减收卯.61元。据全省农产量抽样调查预计产量推算,全省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产22.30万吨,扣除面积减少因素后,全年粮食总产量减少巧.20万吨,减收16720万元,人均减收50.60元;全省油料总产童比上年减产9万吨,扣除面积减收因素后,全年油料总产量减少8.71万吨,减收16549万元,人均减收49.55元。两项合计人均减收99.61元。
3、粮油价格下跌,预计人均减收56.51元左右。据上半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粮油综合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巧元、1.92元,同比下降0.05元、0.48元,粮油产量按去年实际产量计算,粮食减收5180万元,人均减收巧.51元;油料减收13680万元,人均减收41元。两项合计人均减收56.51元左右。综合以上减收因素,预计全年农牧民人均减收181.12元。增收和减收因素相抵后,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比上年降低51.12元。由此判断,今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目标很难实现,全年农牧民纯收入将有所下降。
三、粮食生产继去年减产甚础上今年又大幅度减产,给今冬至明年套夏季灾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由于农业生产连年不断遭灾,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去年减产24.6万吨的基础上,今年又减产22.3万吨,这对原本粮食不能自给,且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我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箱,灾害不仅给今冬明春灾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而且给明年春播生产和明年新粮下来以前灾民的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根据目前各地反映的情况,我省广大农区灾民口粮已出现严重不足。据对大通、平安、乐都、民和、徨中、徨源、互助、化隆、循化、尖扎十县农民缺粮情况调查,今年秋冬至明年春夏期间,这十县缺粮户达20.9万户,占十县乡村总户数的科.83%,粮食缺口达10214万公斤,户均粮食缺口达488.71公斤,可见救灾救济工作迫在眉睫。
四、努力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青海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生产又遭受严重的持续高温干早的影响,导致粮油产量大幅度减产,再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走底,春小麦收购价格在去年下调16.42%的基础上今年又下调8.9%以及新的增收渠道没有得到有效拓宽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今年农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农牧民收入要实现今年增收目标难度很大,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保证农牧民收入在大灾之年不出现大的下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狠抓后期田间管理,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全省各地要全力以赴,在认真做好川水、脑山增产的同时,加强秋季晚田作物的田间管理,促进作物生长,川水、沟岔地区,扩大复种面积,抓好以秋补夏工作,已收获的农作物要抓紧抓好秋收打碾工作,做到颖粒归仓,把粮油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确保农牧民收入增长。农业作为一个弱质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受市场风险制约,而且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制约,仅仅依靠农业收入没有保障。从历年我省农牧民的构成来看,农业收入占70%左右,其中种植业收入又占三分之一。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特别是粮食实行优质优价,我省粮食收购价格又连续两年下调,同时种植业生产连续遭灾,粮油生产跌入低谷,这给增加农牧民收入增添了很大压力。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再一次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和农村能人,全方位开展对外联系劳务业务,及时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事修路、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把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带出去,领出去,多挣票子多赚钱,力争使全省劳务收入和家庭第三产业收入有大的增加。今年牧业生产形势喜人,但各地要抓好牲畜的出栏率,提高商品率,保证农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最大限度增加牧业现金收入,以此弥补粮油减产导致农牧民增收减少,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3、进一步抓好农牧民减负增收工作。减负就是增收,各级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减负工作的特殊意义,把减轻农牧民负担这件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第一要严格执行农业税收法规政策,不得平摊农业税;第二要严格执行提留统筹政策;第三要禁止一切乱收费、乱发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第四要禁止强迫农牧民以资代劳;第五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在减负的基础上,对受灾较重的地区,实现减负税、粮政策,以保证农牧民收入的增长。
4、大力抓好科技兴农措施的落实,依靠科技增产、增效、增收。坚持科技兴农,把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到以质t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关键。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一是以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为目的的节本增效技术;二是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优化动植物品质技术;三是以扩大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四是以高效节约为目的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统计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此,乡政府对农村统计检查自查工作高度重视,认真领会自查工作精神,再次学习《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统计检查自查工作的重要性。
二、乡乡统计队伍建设
1、分管情况:XX乡党委委员、副书记XX具体分管统计工作。保证统计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管理。
2、统计机构健全、制度完整:乡政府确定专职统计员从事统计工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统计制度,要求统计人员按规定参加统计业务培训,按时参加统计年检,做到持证上岗,依法统计。
三、统计工作软、硬件建设
1、乡统计办公场所
乡党政领导在政府办公场所紧缺的情况下特意为统计办留置了一间全新、单独的办公室,并配置了专用的微机、打印机、档案柜等,有效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
2、制度建设
根据统计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数据质量抽查制度,规范各项统计报表工作记录和统计资料的存档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日常统计报表工作和资料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3、各类统计报表按要求实行网上直报,并建立完整的村级台帐,保证数据质量,实事求是。
四、数据来源
1、充分发挥广大乡、村干部主观能动性,认真开展统计基础工作调查。包括农产量抽样调查、畜牧抽样调查、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统计调查工作。
2、乡直有关部门上报各种报表及表册。如派出所提供的人口报表,畜牧站上报的畜牧生产季报表,农业服务中心上报的农村经济收入和农民负担调查表等。
3、乡统计人员到有关单位搜集相关的统计基础材料。统计人员到乡直管财政所、畜牧站、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搜集劳动情况及报表材料,到中心小学、卫生院等垂管单位搜集相关统计材料。
五、基础工作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能坚持认真学习《统计法》及工作中的有关法律法规,按时按规定参加统计工作会议、有关统计培训及统计执法考试等,提高了自身素质,适应了工作需要。
2、对统计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乡统计部门及时拟定了年初工作计划,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统计工作进度,乡党委、政府每年研究统计工作会议不少于2次,对统计工作早安排、早部署,保证了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坚持实事求是、严格统计执法,认真做好统计调查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了统计各类报表工作。
(1)乡统计人员每月都要抽出部分时间,深入农村及有关单位进行统计调查,搜集统计资料,了解辖区农业生产,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进一步核实统计数据,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严格统计执法,按时按规定上报各种报表。
(2)认真搞好档案管理。将统计资料及时装订成册,将重要统计资料整理归档。由于基础工作做得扎实,统计数据来源可靠,统计人员加强学习,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较好。因此,本乡历年农村统计工作没有发生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经核查,乡级上报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15笔,分村汇总66笔,差异率0%;乡级上报农作物产量数据12笔,分村汇总60笔,差异率0%;乡级上报生猪存栏数据1笔,分村汇总5笔,差异率0%;牛存栏数据1笔,分村汇总5笔,差异率0%;羊存栏数据1笔,分村汇总5笔,差异率0%;家禽存栏数据1笔,分村汇总5笔,差异率0%。
六、存在的不足
对村级统计人员培训较少,乡直有关单位统计报表不能及时上报乡统计站。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乡统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要认真学习与统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按规定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行的会议、培训、执法考试,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不断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需要。
2、加强对村级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搜集准备培训资料,拟定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对村级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次以上,使其统计业务素质有一定的提高。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进行农技培训时,多采用的是使用农技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式的培训,但农技培训人员与农民文化水平和交流方式上有差距,不利于农民在农技培训中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就导致了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力度不够等现象,因此,要想改变这种情形,使农技培训工作收到最好的效果,就要从根本上转换培训的方式,树立模范培训法,也就是要鼓励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高的农民,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说话,把模范农民的生产经验传播到其它农民的实际工作当中,这种用农民培训农民的方法,更易于广大农民的吸收,同时,模范农民讲述的都是自己身边实际发生的事情,也更容易让其它农民进行比较和学习,更有利于农民在思想观念上的改变。
二、结合农民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农民自身的条件,由于每个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同,其拥有的自然资源也不同,因此,在培训时不能“一风吹”、“一刀切”,而要结合实际根据农民的自身条件和自身优势定制良好的培训计划,例如一些拥有荒山,拥有广阔林地的农民,就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发展一些林业经济,也可以在林业经济下发展畜牧业、中草药、食用菌、花卉经济等,把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农民的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经济的竞争力,使农民富强起来。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在培训计划的制定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准确,并具体化、细致化地制定出每个月、每年农产量和产品需要达到的目标,并把具体内容和时间、方法等一一列举出来,而在培训计划制定之前,要综合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民的实际要求,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规划,另外在实际的培训中,也要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最后做好年末的总结和奖励工作,对于产量高,培训效果好的农民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其作业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农技培训体系,促进农业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健全农技培训体系不仅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更要在培训的师资力量和培训教材上下功夫,因为提高培训的师资力量是农技培训的关键,因此,要积极引入技术性强、能力够的优秀人才,并防止优秀的农技人员流失,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可以从高等农业学校中聘用优秀的毕业生和教职工,并积极促使农业院校的师生加入到农技培训的实践中去,充分利用学生实习、教师调研等学习机会,使高等学府的师生可以为实际的农技培训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农技培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使其不断充电,提高素质,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对农技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考核和进修学习,使其培训方法和理念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
四、加强对效益理念的培训
现如今的农技培训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对农业的技术进行宣传和讲授,而忽略了效益理念的培训,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在作业中只追求数量,而没有从根本上使农民的工作效益有所提高,这就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农民对培训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具体的培训中,要把技术花费的成本和将会带来的效益传授给农民,让农民了解使用这些新技术将给农产品带来多大的产出,这样能利用农民注重经济效益这个心理特点,使农民从心里接受培训,用最大的热情去吸收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增强农民的学习能力,提高培训效果,
结束语:
农技培训工作关系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程度和水平,同时也与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近些年,农技培训在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效益理念的灌输,才能使农民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技能,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林,刘功银.放下锄头进学堂,插上致富金翅膀,农技培训结硕果[J].农村.农业.农民,2005(01).
[2]侯翔贺,韩亚飞.农村留守劳动力农技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