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08 09:09: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技项目管理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技项目管理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58-01

引言

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是一项计划性、系统性较高的工作,要很好的做好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推进科技项目的科学管理,最终提高科技项目的效率和效益,使科技项目真正成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促进行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科技项目是我国科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科技项目管理不同于其他科技项目,有其特点和原则。本文分析了企业科技项目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科技项目管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考核体系存在不足。

目前,企业科技项目主要是以技术方案的研发为主,所以企业在对各项目组成员的考核过程中主要以课题约定内容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考虑的只是项目任务的完成程度,没有体现出对课题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方法等内容的创新性,项目组成员在研发工作中所产生的创新难以反映到考核内容之中,这样会影响到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另外,许多企业的科技项目考核结果与薪资福利相关性不大,不论考核结果的好坏,绩效工资照发,只是在年终时各成员所获得年终奖金有所不同而已。项目成果鉴定、验收体制不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导向作用偏离生产力转化目标,不能体现对项目成果推广工作的推动作用。

2.缺乏风险防范措施

科技项目与一般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在研发工作中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对于这种风险,企业目前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未能充分体现出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没有制定出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更没有专门适用于科技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难以充分估计出项目的风险因素,容易造成项目实施的目标受到影响,甚至中途失败。

3.科技项目管理人才储备短缺

(1)科技项目选派的项目经理,大多是技术出身,专业技术能力很强,能够帮助项目组成员克服技术研究上的难题,很少或从未从事过专门的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项目中途因资源配置不善、人员内部不协调或进度控制不合理而失败。

(2)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滞后因素。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无论从人员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尽管技术外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研发力量薄弱,但是合作创新中因为信息交流延迟、利益不统一等问题,造成技术创新率低,从长期看并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完善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

1.健全项目考核体系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应该结合项目长与课题长对科技研发人员的职能划分与科技项目工作内容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1)完善对研发工作人员绩效的考核体系。首先,作为科技项目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发工作,工作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都比一般项目要高,所以研发工作人员个人的工作成果应该是从整个项目的成果之中才能反映出来,对个人工作的考核也应该建立在整个研发项目团队的基础之上。在建立考核体系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将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实反应出考核成绩。其次,考核的内容单从结果一方面来考虑,过于片面,科技项目研发工作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成功率也比较低,而且单从结果也难以反映出科技项目的创新性,因为科技项目的结果具有模糊性,难以明确,所以单从结果来评价仍有不足。(2)健全项目成果中创新性能力的评价。科技项目成果的不确定会导致研发工作后结果出现偏差,或者研发工作产生新的进展出现更好的研发成果。若只是凭借以前的工作计划及任务内容来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价,研发工作的创新性成果将难以体现出来,所以项目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善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并邀请技术专家以及实际工作者来对项目成果的创新性以及其实用性进行评价考核。并且还应该将该考核结果与研发工作人员的激励制度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加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应该采取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研发风险管理体系。

(1) 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意识,实施科技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整个项目管理应该包括风险规划、风险控制二个阶段,具体到实施操作中,采取定期评审的方法,对风险的征兆进行跟踪,在每一阶段进行项目评审时都必须同时附上科技项目风险管理的执行报告,并分析风险要素的原因,判断其发展和蔓延趋势,对超出预警指标的迹象采取权宜措施化解。同时还要建立风险反馈的渠道,风险一旦被识别,必须尽快反映给项目组长,以便科技项目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对项目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2)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管理。项目论证时,要明确风险指标,要求申报单位根据管理经验和教训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的风险以及导致这种风险的因素,对重要风险进行标定,并制定应对方案。同时,在签订科技项目合同时保留附加条款,对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做出详细的规定,做到风险限定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整体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风险源的严密监控,对于研发方向变更、新增大额支出或调整关键负责人等重大事项必须向科技主管部门申请。

3.加强项目管理培训工作

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增进项目的整体效益,促进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对企业科研开发工作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项目管理培训包括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资金筹措、商务谈判、招标投标、设备采购安装、项目竣工运行以及项目设计能力及水平达标等各项内容,涉及行业技术、经济、财务、组织机构、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方法。

从科技管理制度上创造条件,加快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的步伐,鼓励广大技术人员自主创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创新活力。制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激励政策,按创收效益的一定比例提成,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三、结语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经营理念的战略核心,是通过重构管理及采用特殊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达到更好地控制、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目的,其在各领域各行业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企业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创新,只有用发展的项目管理思维看待各项工作,才能在企业重复的工作中看到区别,才会有更新的发展、发现和创造,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军工科研项目是指国防科工局安排使用财政科研经费的国防科研项目,经费包括财政拨款和其它配套资金。军工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实质就是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保证军工科研项目研究顺利开展,意义重大。目前,相当部分军工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科研项目的开展和结题验收。本文重点就如何规范军工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展开论述。

一、军工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军工科研单位多数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问题。在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上,还存在如下不足:

(一)经费预算不合理。项目任务书由项目组技术人员编写,经费开支预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项目执行时,经常出现项目费用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为了使经费开支与任务书保持一致性以利于顺利通过验收,财务人员只能在后期帐务处理上进行了项目间调账、串用、挪用、虚列支出等“技术处理”。

(二)经费使用监管缺失。事前未能对经费项目开支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事中不能严格划分各个科研项目之间的支出,存在不同研究项目之间混支、不能合理分摊间接费用的现象;事后缺乏对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进行计量、管理等情况;财务风险较高。

(三)忽视过程记录。项目组没有做好工时记录、物品领用登记等基础工作,造成财务部门难以合理分摊、归集费用。项目验收审计时,只能临时调账、核销经费,造成账目混乱。

(四)人为选择财务制度现象普遍。国防科研项目要求按照《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规定进行核算,而属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又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同一单位执行两套不同制度。

(五)在取得军工科研经费和享受研发税收优惠之间左右为难。军工科研经费执行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与税务机关对享受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口径不一致,使科研单位在财务核算上既要顾及项目的管理制度,又要顾及税务政策,往往出现账目混乱、科研经费核算不规范的情况。

二、加强军工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对策

军工科研单位实行预算拨款、决算核销的财务管理体制。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解决:

(一)构建良好财务平台,做好科研项目的事前控制工作。

1.加强学习,健全制度。军工科研单位应在《企业会计准则》、《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统帅下,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流动、人员配置等情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做好科研项目管理的事前控制提供政策保证。

2.专人负责,归口管理。为防止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人人参与、无人负责等局面,财务部门应指定人员对各个科研项目开支情况、资金使用程度进行归口管理、跟踪,为项目的及时有效管理提供保证。

3.提前介入,加强审核。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阶段,由有经验的财务人员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参与任务书中经费开支预算部分的编写。并组织相关部门做好项目预算的审核工作,杜绝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加强培训、完善基础工作。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项目组人员的财务意识,做好项目的工时登记和原材料的领用登记,以便于合理分摊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做好基础工作。(二)加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监管,做好事中控制。

1.完善财务的建帐工作,保证科研项目单独建帐,单独管理。通过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建立三级辅助帐等方式,在帐务处理上实时保证科研项目独立成帐,专款专用,以利于项目管理和项目验收。

2.提高审核把关能力,保证项目开支合规合法。从发票审核入手,确认费用开支的真实性。根据任务书的开支预算,严格按计划列支,防止对科研经费的挤占挪用。对客观原因造成开支不符合计划预算的,应提请经费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后再报销。

3.完善成本核算,合理分摊项目间接费用。财务部门应统一口径,做好科研项目与生产经营之间、各个科研项目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费用和成本划分,合理分摊间接费用。

4.定期考评,及时跟进项目开展。对各项目定期分析考评,将项目考评情况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帮助项目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项目的合理推进。

(三)加强项目形成资产的后续管理、注重项目的财务分析,加强项目执行情况的内部审计,完善项目的事后管理。

1.加强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的管理。科研项目结题后,往往形成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财务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责,对无形资产进行备查登记;对无形资产产生的价值及时进行核算,防止无形资产发生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对科研资金的运转情况、科研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判断项目资金运转是否合理,收入及支出是否相匹配,项目经费支出结构、数额与预算是否相适应,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以后工作。

3.做好科研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进一步分析。从项目的经费投入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因素着手,对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程度、科研人员的培养情况、科学技术新领域的开拓和学科的发展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确定本单位的研发优势,增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3

科研项目经费是科研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经费管理在科研单位管理体系中十分重要,也极为特殊,它需要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共同参与,从而确保科研经费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地运用,提高其使用效率,规避经费使用风险。然而在实际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实施状况,关系到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当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在科研项目申报的诸环节中,经费预算编制十分重要,它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开始,是此后各阶段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前一些科研单位在项目预算编制上存在合理性与准确性丧失的问题,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科研项目申报会围绕“科研”二字,技术因素会对申报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因而关注技术因素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科研人员的经费管理意识过于淡薄,加之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较为欠缺,这导致了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态度不端正、方法不规范,并使得预算编制结果不够准确和完整。

(二)项目经费支出考核缺失。在很多科研单位中,如果项目财务验收审计不严格,存有问题和不足的项目能够顺利通过,那么这些问题和不足会被隐藏起来形成隐患,项目组在财务验收通过后便不再努力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疏于对经费管理流程的反思与总结。

(三)对经费支出中形成资产的管理不够。一方面,就项目经费支出中出现的专用固定资产而言,不同科研单位的管理措施有很大不同,在有些机构的经费管理办法中核算办法较为明确,也有很多科研单位未将专用固定资产核查办法写入经费管理办法中。另一方面,针对经费支出时外购与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很多科研单位的经费管理办法中没有清晰的规定,尤其是未对是否将成本核算与核算资产同时进行加以说明。

二、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水平。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性管理,项目预算管理能够对经费使用及其使用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预算不合理不但会拖延科研进度、抑制项目的顺利开展,还可能造成成本的加重以及资金风险压力的增大,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引起管理部门、研究人员和各课题小组之间矛盾和不满。因此,科研单位要以项目研究任务为中心,从实际成本出发,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考虑科研项目开展的实际需要,遵循并综合考虑经济合理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等基本原则,对经费预算进行准确合理地编制,准确得出项目预算,合理分配既定的科研项目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保障项目的正常开展。

(二)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机制。要极力避免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不清楚、科研人员对经费管理不了解的问题,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课题小组要加强协调配合,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上相互监督,保证经费收支手续内容真实有效、数目齐全;要减少核算失误,增强经费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如果出现违规现象,应在发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公平公正;应严厉禁止擅自挪用科研经费的状况,禁止通过科研经费谋取私利,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科研项目上;科研经费支出必须符合项目预算和合同约定。

(三)实施追踪问效、绩效考评。在科研项目开展中,应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由专门的负责人综合把握项目实施情况。要规范财务部门审核,报销对于科研经费报销,应首先由项目负责人核准,继而需经过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并且要通过院所领导的审批。对任意一笔经费,无论数额大小,都应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和追踪问效。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禁止虚假报销项目。与此同时,要完善综合绩效考评制度,以科研项目的综合运行效果、科研支出目标完成状况、投入与产出对比状况等作为评价参考内容,而不单以其经济效益和审计验收结论为标准,从而加强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优化经费整体架构。

篇4

(1)实用性.、立体性。由于工程经济是一门涵盖了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的立体性学科,在分祈具体项目时,经济因素只是一彳、方面,其社会因素也需要充分考量.此外,通过工程经济的深人研究还能为已有的经济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进而指导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工作,所以说工程经济具有着实用性和立体性的特点.

(2)比选性.、定量性。工程经济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定量分祈的方式,并辅以定性分祈,其评估的对象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整f建设过程中所有的经济行为,评估过程都会使用相应的指标来进行表示.此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与施工计划的含理性.、科学性也可通过工程经济分祈的方式来进行进一步检验。

(3)预测性。一般而言,工程经济的相关分祈都是在工程项目特定工序之前进行的,所以其具有的预测性的特点也非常重要.在实际建设工程项目时,工程经济分祈需要结含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含分祈,并预测可能引发的结果,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使建筑企业能够对项目有着更好的把控与掌握。

2工程经济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工程经济指的就是工程造价与成本核算等与资金相关的概念,其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工程经济本身就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经济的管理与完善实际上就是对项目的管理与完善;另一方面,若将工程经济独立于项目之外来看,其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建筑企业承接工程项目,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获利,以便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而工程经济可以说与经济利润时时相关,提升项目的工程经济管理水平必然能够使工程成本及造价得到更好的控制,进而实现工程效益的提升,最终为企业赚取更多利益.此外,从建筑市场这一更高的层面来说,只有对工程经济重点关注,才能确保具备经济性的项目真正具有更高的可行性,由此推动建筑业的继续向前发展.

3工程经济存在的问题

(1)对于成本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深。由于成本高低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因此绝对不能将质量与成本割裂开来.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否则极易出现盲目追求低成本而致使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水平不达标的现象,不一R将带来高昂的额外成本,还将对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破坏。不一R如此,如果一味强调工程质量,却不重视工程项目的成本问题,极易致使成本随质量的提高而迅速增加,难以获取到预期的经济利润,导致企业发展和资本积累的速度减缓.高度关注工程经济并不等同于轻视工程质量,实际上二音必须得到同等的重视r

(2)缺乏完备的成本管控体系。众所周知,但凡企业承包项目时工作不到位,将很难构建起兼顾利益.、权利.、责任三音的完善的项目成立管理体系,而企业的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这一体系,否则将导致项目管理音有机会运用管理漏洞谋取私利,进而诱发工程项目中各种不可抗因素.不仅加此,相当一部分管理者还会将低效的成本管理.、高额的成本管理开销.、收益较低的项目等问题全都归咎于经理部,经理部则又会将责任推到项目成本管理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头上,类似的责任推倭相当常见,造成了责任承担人的难于区分。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企业的最高领导.、各部门的中层领导以及基层员工之间必须建立起完备且高效的权.、责.、利管控体系,在多彳、部门以及上下级之间构筑起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性关系T就目前来说,我国建筑业各级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普遍都未能深刻认识到工程经济对于项目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体化也未能得到足够多的认可。

4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可行性措施

(1)构筑完备的管理体系与制度r建立起嫿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首先要使旧有的混乱体系与制度完善化,从而为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完善重点在于两方面含理设置组织机构,将责任精确到人,尽可能避免组织混乱,结含工程经济项目的内容设置相应的工作人员;制定约束与激励制度,只有确保此类制度足够完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工程经济的重要作用,进而实现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2)含理运用成本核算r在建筑企业中,专业的管理人才不一丨又需要定期对工程项目的经济状况进行检测,还需要做到对项目进度的把控和掌握,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激励。不仅如此,成本的核算与人力资源控制的角色也需要他们来扮演。在完成当天工作之前,管理人员必须需对内部作业做整体的成本核算,并统一通过内部的局域网络汇总核算结果,最后上报部门和企业领导,为后续的施工计划和成本管控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在这f过程中,不一R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员工也得到了磨砺和锻炼.因此,企业对于工程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维护,不一定使成本核算的结果更加完备.、更加含理,也大幅度提升了建筑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

(3)注重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r当然,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工程经济本身,不一R如此,二音之间还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际上,工程质量管控水平的提升过程实际上也是在规避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风险与损失,这对于工程经济管理而言也是一种有力的促进与提高。

(4)强化对于工期的把握r在施工之前,建筑企业都会进行施工规划的预先制定,若管理人员凭自身的经验或好恶随意修改工期,必然会大幅提升工期成本,进而严重影响到项目的工程经济管理。因此,我们在进行施工时必须都对工期做到严格控制,并协调好其与工程建筑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尽可能避免混乱工期影响到工程整体进展的状况出现。

篇5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85-02

一、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的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基本上都已实施课题制管理,由于其科技项目主要是以勘探开发等技术研发为主的项目,其项目本身就具有技术研发的高度复杂性和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实施课题制项目管理办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对以往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但是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缺乏专门的科技项目管理人才和技术工具。石油企业科技管理部门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主要是采用课题长负责制。这样对课题长的素质要求就会很高,既需要课题长能够具备一定的技术专业知识,又要求课题长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及时地对人员、资源以及进度等方面进行协调和控制。而石油企业选派的项目课题长大多是技术岗出身,技术专业能力很强,能够帮助项目组成员克服技术研究上的各种难题,但是在项目管理方面较为欠缺,石油企业在课题长层面也缺乏相应的系统的项目管理培训,课题长们在以前的岗位中也很少或从未从事过专门的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项目的中途因资源配置不善、人员内部不协调或进度控制不合理而失败。

2.项目人员管理中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科技项目组成员主要以技术研发型人才为主,技术研发型人才具有通常具有很高的学历,个性比较突出,具有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他们在进行科技项目研发工作时,难以接受传统的管理方式,不愿意受到外界的干扰和约束,而希望项目管理者能够需要给予他们极大的空间和活动自由,以及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安排,这样能够让他们保持工作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能够以更加富有激情地参与研发工作。此外,作为知识型人才更看重的是事业的前景、工作中的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单一的薪酬和奖金激励方式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3.项目考核体系存在不足。目前,石油企业科技项目主要是以技术方案的研发为主,所以企业在对各项目组成员的考核过程中主要以课题约定内容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考虑的只是项目任务的完成程度,没有体现出对课题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方法等内容的创新性,项目组成员在研发工作中所产生的创新难以反映到考核内容之中,这样会影响到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另外,许多石油企业的科技项目考核结果与薪资福利相关性不大,不论考核结果的好坏,绩效工资照发,只是在年终时各成员所获得年终奖金有所不同而已。项目成果鉴定、验收体制不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导向作用偏离生产力转化目标,不能体现对项目成果推广工作的推动作用。

4.缺乏风险防范措施。科技项目与一般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在研发工作中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对于这种风险,石油企业目前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未能充分体现出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没有制定出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更没有专门适用于科技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难以充分估计出项目的风险因素,容易造成项目实施的目标受到影响,甚至中途失败。

二、完善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

1.加强项目管理者培训。石油企业对科技项目的管理者主要采取内部选拔的制度,而企业内部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能够管理好项目的复合型人才,容易出现因管理不利而导致项目失败等问题。石油企业目前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外聘专家进行咨询,但是外部咨询的次数不可能太多,而且外部专家对项目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也不是很熟悉,难以完全地解决项目管理的薄弱问题。可见缺少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制约科技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所以石油企业应该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对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培训,对科技项目管理者进行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举办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资源管理、项目控制方法等各项内容的培训班,考核有关经济管理、合同、法律方面的知识,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科技项目管理者进行培训,不但有利于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水平,增进科技项目的整体效益,而且可以促进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培养出高素质、复合知识型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

2.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激励制度。对科技项目研发人员的激励,如果只是在薪酬和奖金上进行体现是不够的。石油企业应该根据科技项目研发工作人员的特点,建立专门的激励制度。首先,在工作设计上,应该给予工作人员更大的空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工作,采用工作丰富化,给予更大的自,并鼓励他们参与项目管理工作当中,并建立弹性的工作制度。其次,重视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充分了解人员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的结合,员工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竭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并且石油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

篇6

一、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具有申报容易、审批迅速、有全面支持的特点,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是审核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研究项目或课题的可行性,然后需要在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监控,尤其是针对操作困难、容易出?F漏洞的环节更应当加强监控。若是在监控的过程中发现异常问题,则应当立即与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协调,必要时则需要开启预警体系,以便保证科研项目在合法、预先进度过程中顺利完成,并且保证了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科研项目资金浪费,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顺利完成考核和评估。由此可知,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能够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真正发挥监控和督促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既往研究资料可以将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结如下,首先是运行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层次管理的作用不够充分,缺乏良好的目标管理机制,科研项目责任制不够明确,且其中的责任、权力和利益把控作用并不够理想,评估和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对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不良影响较为严重,很容易导致科研项目管理落后,不仅影响管理成效,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方面也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其中主要有部分工作人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并且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很难真正愿意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做实事,并且难以保证国有企业的科研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并且很容易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也是影响科研项目管理成效的重要问题。另外,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相关技术了解不够全面、综合素质和水平仍不够理想也是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方面常见的问题。

三、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

在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两项原则,即责任制原则以及权力、利益和责任综合平衡的原则。其中,责任制原则只要是指对专门的部门赋予特定的责任,并且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设置特有的科研项目小组并且通过设置负责人执行整个项目以及小组成员的管理工作。因此,遵循责任制原则的情况下,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首先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且将管理责任进行分散化和明确化,具体明确科研项目质量、时间进度以及科研经费等细节的负责人,真正增强科研小组成员与管理成员责任明确的状态,并且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有效完成。另一方面,权力、利益和责任综合平衡的原则也是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中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首先需要使管理成员和项目负责成员意识到做好项目管理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责任,所有的员工均应当以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应使员工的实际工作量与项目收益相结合,增强管理人员和项目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集思广益,鼓励管理成员充分引入现代化管理方法,最终达到促进项目顺利完成、改善社会效益的目的。

四、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当引入并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管理成效和水平的目的。

1. 引入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的引入不仅能够改善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绩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科研项目小组成员的整体技术能力,最终实现总体目标。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的环节主要包括战略研究、综合评估、项目立题、课题申请、专家评估、实施与检查、阶段和进度评审、调整目标、验收成果、课题结题等,在每个流程中均引入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成效。

2. 引入并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

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引入和健全是保证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的基础措施,也是改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步骤。首先应该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制度,才能达到更好提升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效果的目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公平、公开和公正,另外还需要考虑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建立真正符合现实、真正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五、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措施

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并完善管理规章体系、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以下是笔者根据既往工作经验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强化措施进行的分析,以期能够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1. 建立并完善管理规章体系

根据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制定《科研项目管理细则》、《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细则》、《科研项目进度和阶段管理规范》等条项,以保证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加强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另外,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制定考核制度,请有关专家设置考核项目和问题,分别对科研小组成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定期开展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与工作绩效等挂钩。

2. 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

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是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另一项重要措施。科研奖励机制应当包括奖励形式和奖励标准,以及不同工作贡献下的相关奖励规范。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而且还有助于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真正达到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目的。相反地,若是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或者失职的情况,应当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加以惩戒。

3. 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80-01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管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晰的大项目, 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认识,并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知识体系。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项目管理” 风靡全球。在国际上和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目前“项目管理”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外或国内,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执行好每个项目,保证其成功,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做深入研究,再编制《规划纲要》,而后凝练和论证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或缺失,都将导致宏观战略目标半途而废。据国外信息,“战略有效制定出来后,得以有效执行的不到10%”,“72%的CEO相信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大多数案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到位” .项目是规划成功的基石,项目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 这是一个很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忽视的结果导致许多的战略计划失败。

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问题探讨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体通过两类层次,一类是宏观项目层次,即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设立不同的科技计划,本文称为“计划层”。另一个是微观项目层次,即以主题、专题、项目、课题这类名称为代表的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本文称为“课题层”。

近年来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一直在探索科技计划的改革与创新之路,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但是以“项目管理”的思路看,我国现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从观念到措施都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没有“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和制度

任何机构都有常规性工作和一次性工作。项目类工作是一次性工作,要经历从创意开始到结果完成的一个过程,称为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收尾等不同阶段。

对于“课题层”的项目,现行科技计划的项目管理没有按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律明确划分阶段性,在管理上也没有遵循该规律的具体操作要求和制度规定,在项目设计上缺乏针对各个阶段的刚性的检查评价尺度。按项目一般规律,在不同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的管理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管理,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

2、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和干系人错位

现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如攻关计划主要依托各行政部门管理,863和973计划主要依托专家管理。而在实际执行当中,不管哪种模式,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一组专职管理人员从事项目管理,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从事项目管理的专职人员是对谁负责,代表哪一方的利益。在中国现实国情下,计划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交织在一起,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担方的项目管理机构交织在一起,部门利益、院所利益交织在一起,由于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中,许多项目管理实体混淆了位置,“裁判员当了运动员”,或是“运动员当了裁判员”,导致了责任和义务的混淆。

3、采购管理欠规范

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项目执行中需要通过购买从外部获得各类资源的管理过程。采购的内容有设备和服务等各种形式的资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采购规划,采购的准备,合同管理,合同收尾。所用的技术方法有采购需求分析,合同类型选择,选择供方,加权选择体系,独立估算,合同谈判,合同变更控制系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日益走向法制化道路,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相关科技发展的研究项目,都属于政府采购范畴。但是按照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则仍有欠缺和不规范之处,如:项目申报和招投标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渠道少,时间短,实际操作性差;申报/投标渠道以行政管理系统为主,没有对非国有机构全面开放。

三、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

与其他一些行业的应用进展情况相比,目前在科技计划中采用“项目管理”的情况还不尽人意,尽管科技计划项目的探索性特点使其不同于一般性的建设项目,但它也有确定目标,通过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一丝不苟的管理,只能更有效地贴近目标,实现目标,提高项目成功率。

随着科技发展规划日近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创新也成为日近紧迫的任务,根据国内外经验,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可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改善的办法,推进“项目管理”方法的实施:

一是把“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作为一项要求,列入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给予正式“名分”,为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在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提出职业项目管理人概念和要求,并对现有项目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通过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项目经理人队伍后,再逐步建立认证、选拔、聘用、评估等制度。随着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分工的细化,必将促进相应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

三是在一些易于操作的节点,先局部采用一些“项目管理”技术方法,比如目前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国际常用的“逻辑设计表”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方法,使用这一方法,保证项目设计的全局性、逻辑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篇8

1.1可行性分析不到位

科技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不到位,科技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主要是对项目的可行、可靠、是否先进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论证,目前科技项目论证不足主要是因为科技项目管理人员没有对科技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急功近利,没有对科技项目的承担单位进行科学、全面以及细致的考察,不了解相关单位的经营条件、信用以及组织管理等。而且一些项目管理人员的自我预期比较高,盲目扩大预期的目标,对自身技术水平评价过高。

1.2缺乏科学的项目监控

由于科技项目比较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完成一个科技项目,在科技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需要调动不同经历以及组织人员实现科技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然而目前科技项目管理人员不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成本以及质量等,即使有些项目进行了节点控制,但是由于节点设计和控制数量过多,使其已经与原有的控制相偏离,不能对科技项目进行科学的控制,使得项目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

1.3科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不到位

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能够促进科技项目管理效果以及水平的提升,实现科技成果的共享和应用。当前,网络信息化的管理已经在大部分市级以上的科技项目中得到了应用,能够实现网上申请、提交、沟通、评议等管理,实现了科技项目信息的科学收集与分析,促进项目评估、跟踪以及管理的科学进行。作为科技项目的企业也需要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解决好科技资料丢失、分散,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避免影响科技项目的进度以及管理质量,阻碍科技成果的应用。

1.险管理认识不足

当前,很多企业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科技项目立项后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后续工作开展受到严重的制约,科技项目管理也受到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是在领导的指示下对科技项目进行简单的验收,科技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意识不足,风险管理的计划不到位,项目分析和识别的技术方法缺失,导致科技项目管理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得不到有效地评估,影响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2现代科技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2.1创新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

要积极转变现有的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使管理方式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应从战略目标出发,对科技项目进行战略性的规划与管理,做好科技项目的立项以及项目撤销等工作,对科技项目的进度以及成本等进行科学的评审。对于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决定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不同的科技项目情况,其相应的规范标准要根据项目的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以及人员考核等进行确定。实现以科技项目为主的管理,建立完善组织管理模式。同时应根据科技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更好的促进科技项目管理效果的实现。

2.2完善科技项目监控机制

在科技项目管理中,应有的完善科技项目监控机制,实现科技项目的全面监管,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科技项目的运行情况,为科技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科技项目管理中,项目实施要受到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的限制,使得科技项目的管理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提高科技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促进项目管理质量的提升,积极发挥人的作用,完善岗位责任以及工作的规范标准等,保证科技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机制,这是促进科技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明确科技项目管理中各个机构以及人员的责权利,使每一位项目管理人员都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将质量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此外,还应加强成本控制,由于科技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不高,因此,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也不强,需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促进成本管理效果的顺利实现。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利用计算机对成本进行科学的计算和控制,缩短科技项目互动的时间以及费用,节约成本支出。

2.3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要针对科技项目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避免科技项目受到风险的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科技项目的成功率。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科技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做好风险规划、控制以及监测工作,定期评审,跟踪风险,对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报告,完善风险反馈机制,将识别的风险反馈给项目管理负责人,并采取科学的措施对科技项目进行及时的调整。强化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不仅要对科技项目参与者的教育培训与考核,还需要对科技项目人员的身体情况、实际的工作能力、对职位的满意度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科技项目管理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事先的估计,然后明确人员流动的理由,在风险控制中明确人员流动的原因,完善档案管理,避免技术人员跳槽带来风险。同时强化人员的问责制,保证科技项目人员能够认真工作。

2.4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应努力实现信息化的科技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促进管理效果的顺利实现。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为系统的长期保管提供基础,促进系统管理的完整。同时强化科技项目信息以及财务管理,实现合同、资源、质量以及风险管理等,实现科技项目的全面管理。

篇9

施工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总体战略是在八十年代末,这是将国外目管理引进我国施工企业的开始。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企业由固定建制式转向工程项目管理,这是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而以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它带来了企业体制、承包方式、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外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和巨大的进步。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建筑施工领域。因此,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把项目管理技术理作为施工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二)项目管理的基本涵义

众所周知,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期望目标。这里所说的资源即:人、材料、机械、资金、信息、科学技术和市场等。项目通常分为若干阶段,其包括:启动、规划(计划)、实施(执行和控制)、结尾。各阶段都有其实施特点,它们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用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对项目管理的这些组成部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三)项目管理在我国工程施工中的巨大作用

项目管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经营者也将其广泛地应用到了施工的具体环节中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的市政工程大中型项目的平均工作量强度大约达到每天10万元至50万元。这就是说,工期提前或滞后一天,意味着经济方面的重大得失。虽然,项目管理的效果有时往往是非显现性的,容易为人们所忽略,但这种效果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资料分析表明,同期、同环境、同结构形式,各工程项目每工日完成工作量差异率可达10%-50%。在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可大大降低成本,不仅使施工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而且能使生产有序、稳定、协调地发展。实践中的成功实例主要有:鲁布格水电站引水系统施工、小浪底工程。应用项目管理技术,使施工指挥者有总体概念,目标明确,能定量分析问题,为正确决策创造了条件。

二、知识经济对项目管理的挑战及当前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一)知识经济对项目管理的要求

正如人们所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已愈来愈明显,知识推动已成为现实现象。而中国传统项目管理是传统估算,盲目施工,多退少补的模式,其既不能将项目概算、预算、决算等重要的控制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它又显得缺乏活力。

知识经济的挑战,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以高新技术来武装传统工艺,从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施工的工业化。其次,项目管理要全面转向信息化,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反馈”活动的重要性。美国管理专家西蒙说:“没有反馈就没有管理”,反馈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特征。再次,要善于运用知识化的资源来缓解工艺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运用等。最后,在项目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具体的经济指标相结合,达到项目管理最佳经济效益值。

总而言之,就是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这是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管理活动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当前项目管理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当前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项目决策者缺乏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者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科学的决策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当前的项目管理现状说明,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实践中的“干了再说”,花钱买教练的情况不在少数。项目决策人应从总体的大局出发,善于倾听不见意见,通过归纳假设演绎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据调查,不少企业的施工管理是粗放型的,投标时无可靠依据,施工中顺其自然。这使得企业在决策中无依据、具体施工管理活动中又无章法,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而就不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其次,项目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整体视角和长远眼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的发展要依托于社会,以资源的过分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带来了经济的快速飞跃,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管理思想。甚至有的企业不惜以牺牲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代价来达到所谓的经济目的。例如淮河流域小型造纸厂污染淮河水质问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观点应该坚决杜绝。

再次,决策者对现代科技理解不深刻、利用不恰当。决策者利用现代科技,片面追求所谓现代化,如许多中小城市也片面追高层建筑越多越好就是一例,管理者应正确看待科技,使用科技,使科技真正地成为管理的臂膀,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车轮。

三、全面提高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

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对现阶段项目管理所带来的挑战,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宏观上,把握系统管理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首先,要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项目管理的系统模型。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将一个项目看作一个系统,按系统的等级特性可以将之分为六个阶段,即六个子系统,它们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段、竣工后物业管理阶段和残值回收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项目各阶段内部有自己的最小成本值。同时,考虑到各阶段在系统状态下会互相影响,如设计阶段的成果,即对施工阶段有影响,也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在系统的各个阶段中,它们是作为相互先后的工序,共同存在于一个系统中,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优化,进而求出最佳成本。

其次,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害后代人的需求,以破坏较少、代价较小的发展来达到最终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必须考虑到后一阶段的实施。实际上它是项目经济、环境和各阶段协调的三位一体的发展。

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现代化项目管理是当今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标志。我们知道,一个项目从它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就必须有全局的观念、综合考虑。在规划每一阶段计划的过程中,必须留有相应的灵活性,以便在该阶段实施过程中能有充分利用进一步获得的信息做出更细更有效的决策;另一方面,在本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对下一个阶段实施的影响,达到最佳综合收益。

施工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探讨。如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原则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可以使用较少的资源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如施工中减少材料的二次倒运、落地灰的回收、废弃砖石作铺路材料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必将给项目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并产生一种全新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

(二)从实施主体上,项目管理者要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的变化

大规模协同合作的集团行为是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活动提出的崭新要求。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当前科技总体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加速化、社会化。其具体表现为科技的种类相互渗透,科技发展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在加速增长。科技内部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单兵独战转向需要大规模协同合作的集团行为。

项目决策者要尽快适应和学会三个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科技发展趋势,首先,项目决策人必须从专才向通才转变,这是科技综合发展的要求;第二,科技发展的加速化要求项目决策人要多掌握方法型知识,即从知识型学习走向智能型学习为重点;第三,科技发展社会化要求项目决策必须从纯粹科研转向社会型,利用科研与外部社会的相互影响,达到项目管理目标值的最佳实现。

为了适应这一转变的新要求,要提高项目决策人的素质,具体做法除了加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外,还要实行全员的终身岗位教育,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从实施手段上,要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项目管理现代化

项目管理要重视科学技术,利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通过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来保持技术优势,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

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并进行项目目标控制。进度、质量、投资三条主线对项目进行优化组合,科技先行提高决策水平。其次,要增加项目决策者的科技责任。一方面项目决策者要关注科技,但不能满足于纯枝术而要以科学人的基本素质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项目决策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杜绝“三拍”;同时,必须始终站在专业、科技应用的前沿,广泛应用、传播新科技,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另外,要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每一个项目都必须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管理中要创造有利于科技正面作用的社会环境,在物质方面给予支持,组织方面给予帮助,观念方面获得弘扬。

四、实践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实践来看,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因受企业内部环境以及项目部自身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从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建设工程的项目法施工对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特别是项目经营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的实行和完善,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但是项目施工是施工组织的最小机构,它的健全与完善取决于项目部自身的发展。我认为实践中具体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的矛盾,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企业与项目在管理上的关系还没理顺,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主体对项目的约束体系,一方面是因项目管理重心下,企业的管理职能有所减弱,致使项目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有些项目经理大权独揽,随意指控,分配不均,根本不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肃性、规范性,也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成为推进项目管理的必要环节。实行项目管理,目的是发挥项目短小精悍的优势,使企业从全面干预转向行使决策、监控、协调、指导、服务职能,保障项目经理顺利行使其职权,保证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推进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

(二)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

实行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有很多项目经理业务水平低,一个项目经理承包施工多个工程,或者是高资质项目经理承包工程而由低资质项目经理施工。这样不利于工程的系统和整体把握,从宏观上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推行项目管理,是促进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的一步,它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项目管理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项目的优越性,发挥项目管理小而精、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项目经理合格与否是保证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第一是实行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制度,要经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人尽其才;第二是实行项目经理答问制度,对任何工程的投标或承包施工,都应由评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提出问题让项目经理回答,再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是否中标或承担施工;第三是加强对项目经理的跟踪管理,通过详细、全面的资料,全面反映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把外部压力变为内部动力,促进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项目内部管理

项目内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更是工程质量好坏的落脚点。加强项目管理首先是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加强项目管理,就是要坚持施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位。其次是要求每个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分包监控体系和经济约束体系,把工程项目质量落到实

篇10

1、创新性

农业科技项目最主要的就是管理,不过其主要的就是其创新性,倘若整个项目从规划到最后的阶段没有一定的创新,那么开展农业项目科技在最初阶段也就没有动手实施的必要了,创新性是现在最能够体现科技和技术进步的标志,它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实践性等独特性能,项目科技管理在创新性上面体现的比较多样化,不仅包含的是整个项目实施的最终成果具有创新性,还主要体现在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差异性以及创新性,无论哪一种管理模式都不可能会有复古式的管理模式,往往是朝着前面发展的,并且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体现的不仅是具有不一样的新颖性,还应该体现出其管理突出的效果和作用[2]。

2、明确指向性

针对性显著这是农业科技项目在现在管理中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它的指向性体现的不仅仅是在论证方面,还主要包含在开始规划和着手的几个阶段,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遇到一些不能够应对的难题上面,能够顺利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便达到之前所预定的目的和收益[3]。

3、风险性与不确定性

在整个农业科技项目的进行全阶段,总是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项目不能够顺利的完成或者是完成的质量差等,这些具有风险的因素都说明了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农业科技项目活动是集创造与创新一体的工程,在完成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小偏差以及施工上的难度等而让工程终止[4],并且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资金周转不足等一系列的风险而让项目的完成进度推迟或者失败等,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项目实施到一半的基础上由于某个数据或者某个角度不符合要求而返工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些不受控制的因素往往是不能保证的,具有鲜明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5]。

二、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不足之处

1、在规划前期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不明确

农业科技项目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应该体现其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先进性、差异性、质量的可保障性等其它特性,现在农业科技的项目管理并不是面面俱到,整个实施过程存在着诸多的麻烦和问题,首先就包括了整个项目的责任人对项目还未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思考,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进度的实施与安排等都没有明确的分析和研究[6],对其缺乏全面性的评估,加之项目一下来之后,很多负责人为了最终的成果往往显得浮躁,急于求成,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最大的经济收益,所以总是容易造成项目漏洞,其次,对于项目的承担商根本就没有一定的了解,对其的质量、信誉以及一些方面的东西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必定也会让农业科技项目受到影响。最后就是项目负责人对自己设备能力预测过高,并且对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夸大其词,往往造成最后的质量效果失真[7]。

2、项目的开展缺乏完善的动态监督机制

由于没有完善的动态监督机制,项目的相关高层部门对整个项目的开展情况并不是了解深入,一些细节上的事情也不会察觉出来,势必会造成滥用项目费用、私自动用公款的情况,以及遇到一些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麻烦就不愿意返工而不按正常项目的要求进行等情况出现,并且现在在定下项目之前往往会签订合同,只有在具有完善的动态监督机制对其进行监督,才能预防随意更改合同的情况出现[8]。

3、缺乏相对的竞争机制

以前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死板,没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内部之间的竞争处于僵硬状态,在没有竞争的状况下,压力就会随即消失,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超越的竞争感,也没有大家齐心协力为项目的完成而努力和合作的团结感,使得大量的人才显得比较分散,没有凝聚力,加之现在我国的农业科技项目规模都比较小,并且水平有限,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导致最终的效益无法凸显出来[9]。

5、不完善的成果评定

在整个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和完善的整个过程,由于机制的不完善取得的成果不能进行充分的鉴定,或者由于鉴定不到位等导致最终的效益受到影响,并且在完成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一些创新点都能够也就不能体现出来[10]。

6、没有维护合同的权威性的法律制度

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与相应的客户进行签订合同之后,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来维护其合同的权威性,将会导致一系列人员随意的进行更改合同的情况,并且时常出现违约的情况,加之没有相应的具有约束性的制度对其进行防范,将会导致一系列的情况发生,造成社会混乱。

三、农业科技项目提升的措施

1、摒弃旧的观念,培养全新管理思维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等高端技术普遍用于生活中,那么农业科技项目也是一样的,要将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推向实处,就需要将过去的传统的管理方法抛弃,按照现在的科学发展观,将现代技术运用于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12],并且管理的方法也不能够单调,而是应该呈现出多渠道和样式的管理模式,并且在管理的过程要在专家的特别指点下进行,在不同的农业项目管理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并且针对其问题想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

2、完善整个项目的监控体系

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已经规划的目标、内容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在整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评价,以防一些私自挪用项目建设的费用以及一些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及时解决的情况,对于这些情况要及时的给予处分,另外对于在进行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一系列的多媒体网络体系,以便及时的传递信心和进行交流,定期选派人群进行管理培训和学习等,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相应的上级领导部门应该及时的做好每一阶段的评估和成果的预测,下级部门要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时不漏的上报给上级领导,以及时的提出建议和措施,在管理中出现的创新之处和对项目的进行有利的建议和想法都应该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人的竞争力。

3、提高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人员的技能

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不仅仅只是管理就好,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的手段和技能的高低,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倘若我们只遵循以前懂得的管理技术,势必会被社会淘汰,就应该定期的组织人群进行技能的培训,以便提高其管理的技能,主要就包括对进度的控制、成本的控制,以及开展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应对能力等的培养,以便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尽可能降低那些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素的可能性产生,定期进行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其管理的最终效应,还能够提高管理技术,凝聚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11]。

4、制定出项目首席负责人制

以前的项目负责人以及整个组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大家推荐的相关人员成立的,没有团队意识和经验,遇到问题时不能有效及时的解决,并且成本等也不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使得整个项目建设返工还会出现重新返工,概算不清不楚,投资力度永远不够等,但是最终的效益却并没有突出成就,但是实施首席负责人制则能够有效的控制整个生产的成本、进度以及投资的力度等,对提高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5、将网络体系运用于农业科技项目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等限制,往往出现沟通不及时,回报不明确的情况,但是倘若有效的建立起多媒体网络体系,则能够打破这些传统上的不足,提高效益,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上下级沟通不及时而误事的情况,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在内部建立起相应的系统平台,倘若建立起这种系统平台,那么将能够完成高校的信息传送和数据分析,另外还应该构建相应的财务网络体系,对进行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中的一些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其进行的开销的支出全部都记录再按,整理呈完整的信息库和财务预警系统,以防止偏离正常经营轨道而建立的报警和控制系统,它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为基础,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对各种财务数据资料的分析,对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财务危机及早警示,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对财务运营过程进行监控、预测,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在其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情况恶化造成更大的损失。以此来对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成一体的控制[12]。

6、健全科技项目的评估

长期以来,在农业科技项目的选取在主观判断上都是依靠管理者的意见,缺乏专家的指点,也导致项目选取存在较高的失误率。在选择科技项目的时候,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开发过程中的不明确性以及在决策上的失误而引发的风险,另外,还表现在了对于技术的复杂程度、费用支出以及收益等都难以估计。所以,对于农业科技项目体系的科学评估需要从管理的发展战略作为出发点,充分的考虑市场、经济、技术以及社会等会对项目选取造成的的影响,从而让选择更具科学性,尽可能的避开选择风险,让最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效益。

7、推行项目风险评估体系

农业科技项目不是一般的简单项目,关系重大,加之他本身就具有的一些特点,使得它的风险新和不确定性因素重重出现,从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相关资源的安全角度来分析可知,风险评估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估风险的来源和对管理的危害度,风险评估是保证其内部资源具有高的安全系数的主要措施,它将归类于资源的安全管理这一企业经营体系中。风险管理人员的目标就是在预测到风险的同时及时的发表建议并报告给上级部门,以便尽快解决目前威胁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既定目标的风险。

篇11

1.立项前期可行性论证不足

(1)对项目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

(2)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素质考察不严,对承担方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项目开发的基础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查。

(3)对项目承担方经营的综合成本、资金运作、市场预测与技术成果市场推广前景等缺乏科学、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4)预期目标虚高定位,项目承担单位主观夸大项目预期目标,效益指标预测失真,技术水平先进性评估过高。

2.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

项目管理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项目追踪、评估等动态监测手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投入情况、项目实施进度了解不细,项目实施单位存在任意改动攻关目标、不按合同要求使用科技经费、不能按合同要求期限结题等情况。

3.科技项目“小、散、低”,无法形成链条模型

科技项目规模小、课题孤立、目标分散、技术水平低,不能有效发挥项目承担单位原有的经济技术条件,难以体现科研在基础研究和成果开发方面的引导带动作用,更不能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实现理论上或技术上的突破,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

4.配套经费无法到位,总体经费严重不足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款能力差,计划的各种配套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某些单位的自筹款是以原有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重复折抵,没有额外资金投入。

5.没有引进竞争机制,难以组合一流团队

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封闭、僵化,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缺乏竞争与交流,无法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科研队伍组建受固有的部门隶属关系制约,不能聚合一流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造成科技项目的低水平重复,未形成项目链、产业链,项目实际效益不理想。

6.成果评价机制倒置,导向作用偏离初衷

项目成果鉴定、验收体制不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导向作用偏离生产力转化目标,项目验收结题工作不及时、不到位,不能体现对项目成果推广工作的推动作用。

7.履行合同缺乏法律约束,惩戒措施未建章立制

签订的科技项目合同法律约束力不强,对如何履行合同缺乏明确、清晰、有效的规章条款,实际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来保证项目承担方严格履行合同规定,违约后的惩戒措施无章可循。

二、科技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各地各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主要是争项目、争资金

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政出多门,以及科技管理部门资源和管理权限的制约,造成个别企业和地区,为了争项目,增加申报科技项目的数量,扩大科技项目的行业领域,造成科技投入分散,甚至重复建设,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科技项目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并没有清晰地定位和规划。企业科技项目建设必须要建立在规划的基础上。尽管已经对相关计划目标进行了凝练与集中,但是还有必要进一步收敛目标,集中几个更加具体的研究方向重点突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也能向社会传递出更加明确的信息,以调动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项目要求的目标。

3.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国内科研项目一直存“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其内容除了项目适用对象、申报程序的规定有实质可操作外,其他关于项目管理、监控、验收和产业化等内容几乎没有或者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在很多企业眼中,要项目就是要资金,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放松了科技项目的管理。

4.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审核评估机制不不存在,也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项目负责人预期目标虚高定位,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考察不细,要求不高,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研。

三、提高科技项目管理质量的对策分析

1.科技项目申报请进行科学论证

科技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科技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重点是先进性、可行性、可靠性、适应性和经济、社会效益等,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进行考察,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客观的调研。

企业科技管理部门要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设计出有竞争力的项目,并为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决策依据。

2.推广实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

以往项目小组往往是临时组建的,缺乏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手段,没有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专门组织对工程的技术、经济责任和全过程负责,工期、投资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项目建设期一拖再拖,概算一调再调,投资一增再增,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效益。

提高科技项目的投资效益,实施项目承包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招投标的办法择优选定承担单位,对项目实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进度、费用和质量的控制,从而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这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办法。

篇12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利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在保证工程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争取企业的最大利润。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改进的重点。

一、背景介绍

1、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资源的约束前提下,工程项目管理者对工程项目整个周期内从项目投资到工程结束的所有工作,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原理进行计划指挥、组织协调和控制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是在达到工程项目的预定目标的过程中控制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预期成本管理目标,管理者在成本耗费之前和使用过程中,对各方面影响成本的因素积极采取预防和调节措施进而实现预期成本管理目标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制定成本预测目标、编制成本计划、成本实施过程、成本核算以及成本评价分析等环节。制定成本预测目标是在历史数据、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成本进行推测和估算。编制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部依据成本目标,制定的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生产消耗的具体计划,是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指导依据。成本实施过程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周期,主要有施工前期投标、施工准备、编制预算,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检验成本与色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程序,也是进行成本控制考核的主要参考依据。成本评价分析主要是透过成本核算中的各种数据看清成本控制的本质,提高成本控制的透明度,增强可控性。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经常性地对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成本预测目标。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整个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控制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与物料资源,减少了非生产性的支出,即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物料消耗率,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工程项目的价格一般均是在估价和竞标之后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成本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促进企业进行再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3、推动企业实行战略性成本控制。将控制成本纳入企业的战略性规划,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以成本优势获取高额利润,不断积累资金,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的措施

1、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目标成本。

企业通过对劳动力成本和物料资源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目标成本,然后将目标成本中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分配到项目经理部和施工作业组,为明确责任,施工作业组需要与项目经理部签订经济责任合同,项目经理部需要与企业签订经济责任合同,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各层级加强管理。施工作业组对每一天的工作、每一施工工序的成本都要做好施工日志,同时加强与项目经理部的协调合作,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计划比较分析,严控成本差异,找出差异原因,积极改进。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1)有效控制因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的变化而引起的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必须要由监理工程师签发,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旦发生必定会加大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严格管理设计变更,明确变更签证的职权范围,对不可避免的变更应尽量提早进行,越早产生的损失越少。(2)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责任重大,需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实行,首先,对于物料的领取,管理人员应根据目标成本计划布置施工任务及物料领取限定额;其次对于工程项目中每一部分完成后,加强验收工作,认真核对实际耗工、实际消耗物料的数量,保证施工任务的符合工期、质量要求及结算资料准确无误;再次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要选用合格的材料、工具,施工方法既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又要经济合理、提高工程进度。

3、严格控制意外事件的发生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意外事件主要包括:施工技术不当引起的技术事故、采用新技术或新材料缺乏经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施工组织不力造成的人员怠工现象以及人员伤亡事故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要做好防护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费用支出建立行之有效的审批、报销程序。

4、工程竣工后,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工程项目竣工后很多企业不重视后期的总结评价工作,后评价是对是对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综合性评价总结,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首先对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数据及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据库,为以后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其次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回顾,总结出有效控制成本的经验和方法。

结语

总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降低各种费用成本,不断加强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仕华,赵红霞.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J].中外建筑,2009(02)

[2] 杨英桂,马彦玲,孔芳芳.谈目标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3] 李玉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