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09: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力知识科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单就劳动密集型这一大特点,许多制造企业决策者就头疼不已。员工是制造企业,特别是非自动化企业生存的基石。如何管理好庞大的员工队伍,从薪酬福利,到人事考勤,到升职奖惩,培训等人事事务可谓环环相扣。因此,如此多的流程如果都单靠人力去完成,对员工过万的制造企业而言,结果可想而知。
普思电子,这家在全球数据通讯及电源供应技术方面占据领先地位的美国企业,在解决中国地区HR信息化改造问题上采取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去借鉴。
现实的尴尬
现任普思电子有限公司(Pulse)(以下简称“普思电子”)亚太区资讯科技部总监的张松时常会感到兴奋,因为许多外资制造企业在国内还停留在廉价劳动力的利用上,对借助自动化手段提升生产效率的方式重视不足。因此,在如何更好地利用IT技术带动业务发展方面,IT部门有很大地尝试空间。无奈地是,在IT投资上,企业往往不愿做过多投资。为获取相关支持,张松总要额外耗费许多精力在沟通上。
1985年,普思电子在深圳宝安开设第一家工厂。20多年来,其业务及生产规模不断增长,在中国内地拥有多家全资生产基地。2005年前后业务最高峰时多达十几家工厂,员工人数超过20000人。这造成东莞集团总部无法及时、准确地进行人力成本计算,HR部门大部分工作都在从事繁重的薪酬核算、统计、发放等事务性工作。
此外,随着公司规模和业务的扩大,原有系统已无法满足HR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公司战略要求,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各自独立的系统彼此存在明显的断层,形成一座座信息孤岛。且迫于公司战略需要,必须将原有各分公司单独分散应用升级到一套统一的系统中集中管理,同时也必须使HR部门的日常管理流程及标准得到固化,便于管理。
说到早年普思电子的薪资考勤系统,1996年张松加盟之初,公司HR部门根本就没有信息化可言,包括考勤都是用纸打卡,用手计算考勤,单机版计算薪资。当时的自动化改善方案是升级到网络版薪资考勤系统平台,利用智能卡读取数据,实现自动传输,自动计算考勤及薪资。这在15年前都还是极少有的事情。
到2004年、2005年,生产厂扩大到十几个,网络版系统应付能力有限。总部HR系统在管理和性能上遇到很多问题。
因此,2005、2006年,张松所在IT部门开始探讨集中化管理的可能性。他们的构想是:在后台建立专门的薪资作业处理中心,以一个中心系统覆盖全国所有子公司。不管员工在何处,考勤都可以记录到。但实现这个构想却一直等到了2007、2008年。
不破不立
“光拿预算,就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张松无奈地说,“美国公司最难过的就是预算关。”
2007年前后,HR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开始启动。张松原本预计10个月内就全部测试完成的想法却遇了干扰,最终耗时一年半才完成。
主要原因在于张松在项目运作实施的判断上出了岔子。“我个人觉得一个好系统一定是用户做主导才会成功。因此,毫不例外由人事部做主导去推荐。”结果在需求环节就出了问题。“花了4个多月时间,需求还没做出来。最失败的是需求已脱离了我们的概念,跑出很多孤岛来。”整个计划因故延迟了半年。最终张松不得不插手,单方面收回主动权,直接跟服务商万古科技探讨可行性方案。
此外,IT的集中化管理在实施中也遇到了各分公司的直接抗拒。试想,将各分公司的IT需求制度及流程逐步标准化,并收回各部门的IT预算权,事关各方利益,难度可想而知。
张松的做法是:首先,要废除公司各部门各自为政的IT预算环节,所有IT科目预算资金审批权全由张松所在IT部门掌握;其次,杜绝所有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自行寻找IT解决方案。为此,张松从财务部门入手。无论何种渠道获得资金,最后采购订单过财务部时,没有IT部门签章就会被拦截,返回IT部门重审。
对如何获取来自最上层的支持,张松认为,关键是要启发团队的思维积极性与创新性,主动做些成绩为IT部门争取在公司中的重要地位。
而对造成信息孤岛的原因,张松认为,首先每个分公司系统都是独立的。由此会出现各厂自定制度,IT部门无法做到统一规划,系统维护上因此出现很多问题。最大问题是统一报表难做,比如公司想看到底有多少员工、工资分布情况如何。而实现这个需求要花1~2个星期,因为孤岛问题,每个系统要先做表格,再用人工做统一报表,耗时又费力,还很不准确;其次,初期网络系统设计缺乏对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的考虑,许多地方无法应付业务扩张后的需求。
为此,IT部门重做规划,而张松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也被证明是正确的—2000年后,新信息孤岛的情况基本再难见到。
优化选择
前期先扫清内部管理上的障碍后,接下来项目进展就顺利许多。根据普思电子员工数量居多,集团单位多,年底、月底总要统一报表的特殊情况,当时在系统设计上普思在多数据库和单数据库方案中选择了后者,以方便实现统一报表的功能。
那么由谁做又是个问题。IT部门几套方案是:一客户化;二全部外包给别人去做;三选择现成系统,由IT部门自行管理。几经比较,最终选择在市场上找一套较成熟规范的系统对普思电子固有的需求做客户化开发。结果万古科技系统方案被采用。
此次系统设计首先要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整个系统架构设计是先有一个已从网络及设备方面做过多重化的集成存储装置,保证不间断;存储层搭建的是数据库管理群,应用层主要是万古eHR系统。
其中几个亮点尤为突出:比如如何解决普思电子人员的频繁调动,而工资由原厂统计发放的问题?办法是用单一工号。员工在任何一个厂的设备读卡,系统马上可以辨别发薪资单位在何处,并将考勤记录传输到原单位;以前要花一、两个星期才能做出的统一报表,现在人事部半个小时内马上就可以提供详细内容。
另一个亮点是新增了“预提”功能。公司薪资发放和ERP计算之间存在时间差。过去系统无法将应发工资在ERP财务上体现。新系统实现了薪资发放前一、两个星期有一个预提交给ERP系统,表明当月应发工资,准确度达95%,方便财务结帐。
最终,系统实现普思电子中国地区的人事部条款、规则的全部标准化,不再存在以前每个厂有自己不同的补贴、不同的工资计算法、不同的排班法等问题。
部署过程,普思做法是先攻下第一个厂,标准化后,进展非常快,每月都有一个厂上线。部署中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问题上,张松采取了平行运作手法有效避免许多公司在系统切割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情况。平行运作一次比对结果不理想,就再推迟运行一个月,前后一共推了两次,第三次平行运作的数据达到既定百分比,数据非常准确,当月就进行了系统切换。
漫漫征途
一、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的特点
(一)孩子是学与玩的主体
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孩子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科普教育活动都是为孩子服务,不仅绝对尊重孩子学习的意愿,而且以孩子活动的兴趣度和强度作为科普教育活动组织者进行方案调整的指挥棒。
(二)多向互动
青少年、博物馆之间按照活动方案内容进行积极的多向互动,在活动中,博物馆以提供尽可能完美的服务为宗旨;必须尊重孩子和爱护孩子,积极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普教育活动中去。
(三)寓教于乐
科普教育设计活动需以“爱”作为活动原则。活动环节和内容的设计必须让孩子的学习激情具有生命力――让教育和生命一起成长。在教、学与习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对科普知识的热爱,并且促进孩子间的合作与关怀,互动和交流,以及博物馆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提升。
(四)活动具有连贯性,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延伸性
青少年通过博物馆举行的科普教育活动,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给了他们,而且能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博物馆要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能促进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而且在活动互动过程中还能促进青少年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二、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
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吸引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结构的青少年踊跃参加。根据活动形式的内在相似性,可以把科普活动分成五大类:一是会议类(主题班会、队会、团会等);二是传授类(专题报告、讲座、游艺等);三是实践类(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实验等);四是竞技类(竞赛、评比、操作等);五是宣传类(演讲、展示、辩论、传播等)。
下面,笔者以中国铁道博物馆为例,举例论述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团队以“铁路、火车”为主线,成功开展了周边社区、学校等各类青少年参与互动式的系列科普教学活动。
(一)“今天我来当动车组司机”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今天我来当火车司机”属于会议类科普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通过他们亲自参与操作演示活动,亲身在一个模拟的场景中扮演一个角色,主动地了解现代化铁路的科技知识。
活动规则是: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可以充当一次“和谐号”动车组司机,体验模拟驾驶的乐趣,车速都可以通过模拟器来控制,这样的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游戏中真切了解司机作业流程、线路信号特点、司机操作设施等许多铁路科普的相关知识。从驾驶舱出来后,再给每个孩子一张“动车司机你来问我来答”问答卷,这张问答卷上包含了不少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车组有多快?”、“动车司机操纵台上的电话是干什么用的?”、“动车组有几节车厢?”孩子可以根据填写好的问答卷交到“司机测评通过站”。如果“小司机”们通过测评,博物馆会为他们每个人制作一张贴有孩子自己照片的,属于他们独有的“动车组小司机”的胸章。孩子们通过充当“动车组司机”这种实在的全身感官体验接触,自己操作、探索,让青少年体会到现代化铁路科技的乐趣和魅力。
(二)“铁路藏宝图”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藏宝图”属于传授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会领取到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铁路藏宝图”。目前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会设计印刷展览的手册、折页,引导、方便观众参观学习。而“铁路藏宝图”则与成人的不同,它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设计的,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这张“铁路藏宝图”是根据博物馆的陈展情况,选择重点文物和展品制作的寻宝游戏,通俗讲就是一张博物馆的“藏宝图”,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拿着这张“藏宝图”参观博物馆,每找到一件铁路藏品就在图中标注一次,了解每件藏品的相关知识,直到他们参观结束时,可以数一数在博物馆一共找到了多少“宝贝”。这样的寻宝游戏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找寻文物、破解问题的同时,通过讲解员专业的解说掌握每件“宝贝”所涵盖的科技知识。找到全部藏品后,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这张“铁路藏宝图”标注的文物数量,到博物馆设立的“鉴宝处”领取一份火车纪念品。通过这种科普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摸、去想,让他们在边看边玩边学的轻松愉快环境下获得趣味盎然的铁路科普知识。
(三)“动手拼装小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动手拼装小火车”是属于竞技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领取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在这张纸板上分布了有火车的各种零部件,比如车轮、连杆、气缸、轨道、座椅等,每一个零部件都可以单独拆下来,并和其它的零部件拼装在一起,这份“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不仅有古老的蒸汽机车,还有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最新型的动车组。孩子们可以剪下“火车的家庭聚会”上的部件,涂上喜欢的颜色图案,再将它们组合成火车的立体模型,并且可以在每列拼装好的火车上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变成“某某号”机车,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火车。孩子们通过组装、拆卸这些结构简单的东西可以了解很多火车相关知识,这样的“动手拼装小火车”动手体验活动富有趣味性,让青少年们既能收获知识,又能玩得开心。
(四)“铁路趣味乐园”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趣味乐园”属于实践类科普教育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来到博物馆的多媒体互动区,这里是孩子们的铁路趣味乐园。火车头拼图互动设备,可以让孩子们在竞技游戏中了解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外貌和特点;火车调车演示屏幕能让孩子们充当一回车站列车调度员,体验调车、编组列车的乐趣,这种游戏可以自己设立货车到达不同地方的车站、自己编组列车、自己调车到站场的不同股道,有趣之中了解了铁路运输基础知识。博物馆里的百事通、电子翻书、火车头拼图等寓教于乐的互动设施也深受孩子们欢迎,百事通让孩子们可以查阅铁路各行业相关的知识及图片,他们只需用手在书上轻轻晃动,电子翻书器像书一样翻开每一页。通过这样的科学互动展览、丰富的游戏体验装置,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探索.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探索.火车”属于宣传类科普教育活动,针对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我心中的蒸汽机车”、“我的火车情结”、“如果我是火车司机”等主题演讲科普活动。活动规则:根据有关“探索.火车”的主题,针对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某件藏品或某项铁路科技创新内容进行5分钟的演讲比赛。活动包括事先的准备和现场的表达两个阶段。演讲有四种方式:即席发言、凭记忆讲、有准备的脱稿讲、照稿宣讲。如果有一定的准备时间,最好选择有准备的脱稿讲。在这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他们需要收集资料、查找文献、确定标题等一系列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这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好锻炼,同时,对铁路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整合学校教育的有效资源,走出博物馆,举办校外儿童课堂、例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在2011年举行的“科普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以“弘扬铁路文化,践行北京精神”为主题,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不同的展览内容制作成幻灯片,配合专业有趣的讲解,在中小学巡回讲解。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北京科技周”和学生寒暑假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主题参观、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做一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火车模型”,这些生动逼真的机车模型设备齐全,灯光设备完善,有的模型通电后随着道岔转动,还能前后不停的走到各条轨道线路上,使孩子们在博物馆中实现与火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也让孩子感到非常新奇。在游戏的互动和欢笑中,孩子们逐渐熟悉和了解铁路,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科技知识。
三、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一)活动设计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特点,让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特点,激发他们的发现、探索、创造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挖掘青少年的学习潜能。比如:针对低年级孩子需要激发他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中年级的孩子要注重课堂知识与博物馆科普知识的结合和拓展,要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潜力,培养对科普活动持久的关注;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孩子需要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在科普活动中要注重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博物馆科普团队的建设,促进活动参与者的共同成长
博物馆是科普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求科普教育团队成员对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要仔细研究和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和设计,让“寓教于乐”成为青少年喜欢参与活动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对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把握
夏季是雷电多发的季节,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繁,为了使群众具备一定的防雷能力,气象部门应该做好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基层的气象工作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求通过气象部门的防雷宣传,使群众掌握一定的防灾减灾能力。
1以防雷宣传为手段,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气象灾害频发,气象灾害已经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在雷雨多发的夏季,雷电对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的破坏更是致命的。气象部门要结合地方的工作实际,联合电力部门做好防雷安全检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防雷知识的宣传,使普通民众能够掌握一定的防雷基础知识,从根本上降低雷电带来的经济损失。
基层的气象部门在科普知识的宣传上,应该以民众的需求为目标,面向地方实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气象知识的宣传效果,防雷知识的宣传上也是如此。为了增强群众的防雷减灾能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气象部门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宣传,通过张贴防雷的公益广告以及印发免费的宣传手册为手段,同时也要配合基层的政府机构和电力部门,做好群众防雷工作的技术支持,提供相关的气象资料配合民众进行建筑的防雷改造。
2目前基层防雷宣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全国各地的气象部门在防雷宣传的进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宣传经验,有比较多的开展方式,例如:在固定的气象宣传日一般都会举办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对防雷知识的了解;在雷暴高发的夏季发放防雷宣传小册子;进入校园给广大中小学生普及防雷知识等,都有不错的宣传效果。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气象宣传工作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无法满足各界民众对气象知识的需求,还存在有不少问题。
2.1宣传形势较为单一,缺乏实效
防雷知识的宣传应该是持续进行的,传统的宣传形式比较单一,仅仅依靠世界气象日的单一时间,并不能真正起到加强群众对防雷安全的重视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应该对日常的防雷工作有足够的重视,气象部门应该在针对雷电多发的季节,以及容易被雷电威胁的地域进行重点宣传,注意创新宣传方式,达到提高防雷宣传效果的目的。
2.2宣传人员不足,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气象部门的防雷宣传工作,一般由专业的气象专家进行,然而他们的工作中心大部分都在科研上,不能专职进行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因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宣传人员,气象部门大力开展气象宣传工作往往成为空话。基层的气象部门应该结合地方工作的实际,建立其完善的气象宣传队伍,以专家的知识储备为基础,以专业的宣传人员为骨干,加上业余的兼职宣传人员共通组成,使气象宣传工作规范化,提升宣传工作的效率。
3改进基层气象防雷宣传现状的有效措施
经济的发展使电气设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城市和农村的防雷任务都比以往要艰巨得多,公众对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需求也在增加,农民需要掌握房屋建筑的防雷措施,城市居民需要掌握日常用电中的防雷应急手段,为了改进基层气象防雷知识的宣传现状,气象部门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3.1严格执行防雷减灾条例的有关规定
针对我国各地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国家推出了防雷减灾条例,气象部门在宣传防雷措施时,需要向群众讲解防雷减灾条例中的操作规范,在气象部门发出雷电天气的预警之后,群众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尽可能降低雷电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气象部门要督促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做好公共设施的防雷保护工作,不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3.2建设完善的气象宣传队伍
基层的气象科普知识任务繁重,普通民众缺乏对气象知识的了解,缺乏对基本的防雷知识的掌握,要想高效地进行防雷工作的宣传,就要依托与完善的气象宣传队伍。基层的气象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明确宣传队伍的工作任务,通过专家讲座和进修学习的方式,提升队伍内骨干人员的业务水平,积极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推动气象宣传工作的快速进步。
3.3以多样化的宣传形式改善防雷宣传的效果
因为防雷工作对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对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应该是持续进行的,不仅仅是世界气象日的宣传工作,气象部门在平时也应该进行有效的防雷宣传,以多样化的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在宣传防雷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多采用实际的防雷事故例子引起群众的警惕,引导群众以科学的防雷手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多种媒体形式相结合
在网络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气象部门的防雷宣传工作也应该采用比较先进的形式,利用新媒体进行有效的宣传,在雷电高发的季节及时进行预警,通过网络媒体资源以及通信服务的平台,将雷电预警信息及有效的防雷手段及时传达给群众,提醒群众加强对雷电的防护,提高防雷工作的工作效率。
4针对农村防雷宣传工作的构思
在我国城乡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的防雷要求一般比较严格,然而在雷击事故高发的农村,尚缺乏有效的建筑防雷要求和电网防雷要求的规范化,不少农村地区的群众甚至认为雷电的伤害事故是不可预防的,因此未来的防雷宣传工作应该深入基层,到群众中间去,做好农村地区的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农村的防雷宣传任务区别与城市,在雷电高发的夏季,正是农村的三夏时节,农民一般都在户外活动,容易引发雷击事故,在宣传过程中,要引导群众在恶劣天气时避免户外活动,避免停留在高处,以免遭受雷击。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防雷措施,要引导群众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家用电器,在不用电器时要拔下插头,在雷雨天气时候,要切断家里的总电源,以避免雷电对家用电气的破坏。
农村的防雷宣传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气象部门要给予农村建设单位以设计意见,提倡房屋的安全选址,尽量避免在高出周围地貌的地址上建房,避免潮湿地区以及下方有金属矿产的地域,不能在高压输电线路的附近进行施工,这些地方都比较容易发生雷电事故。在建造房屋之前即注重防雷考虑,能够有效避免居住之后的防雷事故。
5结语
在雷电严重危害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情况下,基层的气象部门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推动气象科普工作的不断进步。基层的防雷宣传工作应该逐步展开,以主城区的宣传为重点,兼顾农村的防雷宣传,以集中教育为手段,依托于学校、医院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群众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重点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如网络平台以及手机通信平台,进行广泛的防雷科普知识宣传。
参考资料:
[1]孙阳.农村防雷宣传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3).
[2]金雯晴.基层防雷安全宣传策略[J].科技资讯,2012(06).
引言
近年来,广大农村成了雷击致人伤亡的高发区域,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破解农村防御雷击灾害难题、保障农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已成为当下之紧迫事项。本人在农村从事多年防雷减灾工作,对提高农村的防雷减灾能力,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思考如下:
1、农村雷电灾害防御难的原因分析
1.1农民防御雷电的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不懂得科学解释雷电现象,更不知道进行科学防御。
1.2农村缺乏防雷宣传教育。大多数农民连最起码的防雷避险常识都不懂,遇到雷暴就不知所措,有的农民照样在电闪雷中挥动“金属工具”劳作或到无防雷装置的树下、凉亭避雨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常见。
1.3农村民房防雷设施缺乏。广大农村住宅的建筑物防雷设施几乎被忽略,水泥钢筋屋面也无钢筋柱、引下线,不仅如此,大多数民房上安装金属电视接收天线、金属装饰物还成了可怕的“引雷针”。
1.4农村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防雷不规范。农村的电力、电话、电视接收天线等架空线长距离架设直接入户,而且这些线路入户时均无采取防雷措施。
2、农村防雷思考
根据农村雷电灾害防御难的原因分析,本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从以下几方面进防御雷电灾害,以最经济的模式达到最大的防雷减灾效果。
2.1加强防雷科普宣传
农民普遍缺乏雷电知识,防御能力低,不懂自我保护,因此加强防雷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农民防雷减灾意识是当务之急。
2.2加强雷电灾害调查、监测和预警
在还没有普及防雷装置的农村“躲藏、避让”雷电更现实、更有效,要使农村农民达到“躲、避”效果,对农村加强雷电灾害预警预报很重要。
2.2.1气象部门要开发出针对农村的雷电预报产品,建立雷电监测网,并做出较准确的雷电灾害预报,及时发出雷电灾害预警。
2.2.2雷电预警信息要有提示农民必要的防雷知识,让农民及时采取简要的防雷击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灾事故发生。
2.2.3要调查掌握本地雷击规律,不断提高雷电预警预报水平。
3、农村防雷保护的措施
农村和农民的经济条件不能与城市里的单位相比较,农村的防雷,不可能购买和安装价格昂贵的防雷避雷设备。因此,为农村做防雷保护方案时要实用易行,尽可能做到投资少,收益大。
3.1农村房舍的防雷措施
3.1.1农村房舍位置的选择。在农村,从减少遭雷电袭击的角度来看,应该将房舍的位置选定在“非易击雷区”,避开“易击雷区”,此外房舍位置的选择还要避开电力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不宜将房舍建在高压输电线路的下面和近旁,而应离开一定的距离。
3.1.2对已出现雷击事故的自然村:要实地查看,详细分析雷击原因,弄清该村的地形地貌、雷电路径等。根据调查情况提出经济可行的防雷方案:首先在该村迎风面,雷电路径处,制高点设置独立避雷针;其次对已遭遇过雷击的建筑物或雷灾处设置避雷针或网;不需要对自然村每栋房屋设置避雷针或网;对村内的电源线路及信号线路、房屋上的各金属天线或装饰物进行整理,并做稳妥处理。
3.1.3对因装了电源、电话、电视等线路后有雷击事故的自然村,需对电源线路进行了防雷改造,对电源线路在入户前进行相应处理,减少雷电灾害很有必要。
3.2对农村房舍的防直击雷
3.2.1对于钢筋砖混凝土结构的房舍,通常不需要安装避雷针。只需在建房时要将楼面钢筋接地,接了地的板钢筋就会成为防雷保护的最佳屏障。但是,由于农村房基普遍不深,不能达到自然接地体防雷地阻要求,所以农村房舍接地极要进行简易制作,如采用5-6根长2.5m,规格50×50mm的角钢,相距5m,离开房舍后墙1m左右,打入地下泥土中,并将楼面板钢筋通过引下线与之电焊接牢。
3.2.2对于农村砖瓦木结构房防雷:这种结构的房屋,农村最高也就2层,如果处在不显处,可以不设避雷针。如果在较突出位置(空旷地带、制高点等),要按装独立避雷针。
3.2.3对空旷田野、路边避雨亭子,山上瓜果园看护房防雷,对新建的田野或路边避雨亭子,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顶层设避雷针或带,并进行接地。
3.3农村雷雨季节注意事项
3.3.1家用电器的使用:在雷暴时,尽可能不使用家用电器。平时不使用时,宜将它们的插头拔起来。建议在家用电器的供电线路上,装一个闸刀开关,不用时,或雷雨天气时,或看天色有可能打雷时,将开关拉开。
3.3.2农村房屋墙壁一般比较潮湿,床的安放不宜太靠近墙,最好在床与墙之间留一个小空气间隙。人在睡觉时,或在座时,打雷时不要直接靠在墙上。
3.3.3增强避雷的意识:在雷电来临时,首先考虑的是寻找一个可以避雷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最好是具有防雷和避雷设施的房屋内,如果周围没有这样的房屋,可以找结构良好的永久式建筑,或地形低矮的地方。
3.4未来新农村防雷减灾工作
3.4.1逐步规范农村建筑物防雷装置:从现在开始就要规划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今后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建筑物防雷设计,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逐步完善农村的防雷装置,为今后农村向城镇发展打下好的基础,不留隐患。农村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的六项重要因素,即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屏蔽作用、均衡电位、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线。
3.4.2加强农村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工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防雷安全工作;编制农村雷击易发区雷击灾害防御规划和雷击风险区划,加快农村地区雷击监测预警设施的建设;将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建(构)筑物严格实施雷电防御装置图纸设计审核、施工监测和竣工验收,严格执行雷电防御行政许可规定,从源头上强化雷电防御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在2014年8月28日的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上,提出坚持对科学的追求,向中国梦起航,明确指出保持探索未知的科学兴趣,给广大的青少年科技工作者,再次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从多年辅导和培养课内外科技活动的工作经验来看,注重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十分重要,因为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疆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学生们外出要带手套,在打闹与玩耍时,手套很容易丢失。依据这一现状,科技小组杜航同学在我的指导下,完成了连衣手套的科技小发明,这真正是做了生活的有心人,科学的有心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并保护他们的科学兴趣的童心有多么重要。就是他们提出了可笑的问题,也应表扬并正确的引导,是学生不断增强科学意识,科学探索精神。
学校的科技教育以普及与特色共存,活动与书本同在为指导理念,并利用科技节、科普宣传图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研究性课外小发明等方式,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性,很好的抓住了每次科普时机,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普不仅是宣传科学,科普本身就是科学”所以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参与互动,体验中深刻感知科学的原理与应用,增强科学意识,科学方法和探究型的学习习惯,“把科学用在生活中”这一理念,是我常常向学生讲的口头禅。费兰西斯・培根曾说:“知识是一种快乐,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在课内外中的大量应用下,学生的灵感也被激活。乌鲁木齐市八十中科技小组的郑钰鸥同学就在课下提出了一个小问题:“老师擦黑板时粉尘的污染能解决吗?”相信自己的力量,同科技小组的伙伴去商议吧。几天以后,用一个饮料瓶做成的“环保水性板擦”诞生了。经过我们的创新改装之后,它既美观又实用,只要往瓶口注入适当的水,使海绵保持潮湿,用它擦黑板,不但解决了粉尘污染问题,也是废物利用的典型收获。
活动增智慧,比赛长见识。在2004年乌鲁木齐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展中,我与学生制作的《电子钟》获得一等奖;辅导学生发明的《洗瓶器》荣获一等奖;2006年乌鲁木齐地区青少年风筝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07年乌鲁木齐地区青少年车船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9年“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新疆总决赛中获创新型优秀教师奖;2011年“尚德电力杯”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新疆总决赛中再获优秀辅导员奖等等。这些都是我与科技小组学生的创作结晶。一次次的活动与比赛,让我的视野更开阔,也更加坚信:“沟通,批判性思维,合作和创造力是二十一世纪学习的基石”。所以在综合实践科技创新活动中,我很重视学生的科技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沟通,接受,合作完成等方式,在自由的空间,充分体现出个人的聪明与集体的合作精神,从而最大程度上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更充分的得以发挥。如乌鲁木齐八十中的科技小组韩子豪同学,他的父母很喜欢打羽毛球,但冬季的乌鲁木齐天黑得太早了。在我的启发下,他同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加一加”的原理把微型发光器加在羽毛球中,在空中飞舞,人们可以不受天黑的影响准确无误的接打羽毛球了。
学生通过手脑并用,主动探究来自觉得形成了知识体系,从而学会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创新思维,提升了科学素养。这样学生们在综合实践科技课中,学中做,做中玩,在得到一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同步的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生活习惯,真正做到了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远离迷信。用科技教育,点燃学生的科学梦想,向中国梦起航!
(一)开展了急救服务进社区活动。为提高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我单位先后到电力路、米山,组织开展社区急救服务,积极探索、拓展急救知识在社区普及的途径,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建设文明社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作出贡献。
(二)进行了全民急救培训。今年7月20日,我们在司法警官学校开展了全省监狱系统新民警急救培训;8月1日建军节期间,我们到镇江武警支队五中队进行了军营急救科普培训。同时,我们还多次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为市民们进行了生活中应急急救知识培训,讲授了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及急救的方法和技巧,并利用人体模特现场演示。看到急救知识进社区这个活动如此受市民们的欢迎,我们与多个单位建立广泛联系,让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通过活动的开展,实实在在为市民提供了学习急救常识的机会,提高市民的生活生存质量,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今年截至目前,共举办市民急救培训18期1065人次。
(三)积极参与重大活动。今年8月4日,我们与浙江绍兴120开展两地急救文化研讨会,广泛交流了急救科普经验,提高了两地急救文化水平。我们还认真做好了重大活动保障工作,8月7日全民健身日期间,做好了市民急救保障工作,切实维护了市民生命健康安全。
(四)启动急救安全生产年活动。今年伊始,急救安全生产年活动启动,以“细节决定安危”的安全生产文化主题活动在7月末8月初各科室拉开帷幕,9月中旬,我们组织参加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1年,急救工作任务仍很繁重。我们将在市科协和市卫生局党委的领导下,重点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强凝聚力上下功夫,以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手段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坚持不懈地开展健康教育科普工作,确保完成急救知识科普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的体会与特色
在推广普及急救技能与知识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特色:
(一)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是基础。今年以来,我们针对为什么要推广急救知识,推广急救知识的必要性,怎样普及急救知识等一系列问题都向相关单位和社会相关人群做了详实的宣传。特别是利用各种急救服务和培训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提高了社会各界的急救意识,使我市普通百姓都能掌握基本的紧急自救与救人的能力,从而促进安全意识的提高,为进一步促进“平安镇江”、“和谐镇江”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提高急救师资水平是关键。随着急救培训业务的不断扩展,我中心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派出专门的现场急救经验丰富的医生前往省救护培训中心进行救护培训师培训,提高主讲与操作水平。在急救培训中,为了激发市民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我们打破以往传统讲学式的培训方式,结合急救知识,自编自排了精彩活泼而又极具生活化的情景剧,采用了生动逼真的人物模型等手段,培训形式可谓丰富多彩。为了让市民们能更好的亲身体验急救技能,我们还专门购买了高仿真的人体模型供大家演练,指导居民进行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清除,创伤救护四项技术等项救护操作,以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使居民在遇到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自救或互救,提高急救效果,将伤残降到最低的目的。由于活动形式的新颖生动,我们每到一处,精彩的急救培训都能引起市民们的热烈反响,活动现场总是掌声不断,好评如潮。
(三)为全民搞好服务是目标。在急救培训过程中,我中心坚持公益性的原则,以服务方便于民。对市民自愿报名学习急救知识免费培训;对市民关心的日常保健知识,随堂讲解;对课后没听明白、要求实践操作的市民,手把手的重新教,并且保证讲课质量。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深知急救知识科普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实现急救网络社会化,抢救技能普及化、现场急救全民化的理想社会目标,我们先后开展了“急救知识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活动,并制成光盘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培训让市民知道在突发疾病的关键时刻该怎样自救、怎样救人。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我们的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称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宣传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使人们遇到紧急状况时,能够减轻痛苦,挽救生命。
三、对我市“十二五”全面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建议
“十二五”期间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的第三阶段的前五年,也是关键性的五年,为切实做好全面科学素质教育落实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培训科学学科教师,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加强科普教材建设,根据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需求,组织征订科普教材和自编科普读物,自制科普课件;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急救等知识培训提供基础条件。
(二)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和交流,进行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按照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创建科普信息资源使用环境,保护科普信息和课件制作人的利益。
科普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科普资源是科普社会实践和科普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一切有用物质,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知识、信息和组织制度等。狭义的科普资源指科普活动、科普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及组合资源,如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载体、产品、活动、信息等,其内涵包括科普项目或活动中所涉及的媒介和科普内容。要开发科普资源,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科普资源,正如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钟琪女士说:科学知识就好比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一只蚂蚁在上面爬来爬去,无从下口,这时如果有一只大手在苹果上轻轻掀开一点点皮,蚂蚁尝到甜头,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蚂蚁好比学生,科普就是那双大手去掀开那一点皮。科普资源并不是将科学知识讲授给受众的资源,而是引导受众去品尝科学知识的“甜头”的资源。使用这些科普资源的过程,也就是在科普工作的过程中再通过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方式,适当的将包括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传递给受众。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受众的求知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受众关于所讲解问题的基本认识,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所以开发科普资源要开发的并不是科学知识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的琼浆”,而只是“掀开这个苹果那一点儿皮的大手”。
高校物理实验室科普资源开发的步骤
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有它原本的任务和价值,而要将其用于科普工作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发,必要时还要做适当的改动和创新。科普资源开发的一般步骤为:豍分析实验资源,包括实验原理、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材质、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豎找出实验资源的关键点,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结果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什么?豏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目录,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方向;豐根据目录确定科普资源的形式、确定资源面对的对象;豑分目录开发,根据确定的不同形式,分项开发;豒整合形成资源包,将分项开发的资源再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可以交叉使用的资源包。下面我们根据步骤,结合案例具体论述。
分析实验资源
一个实验的实验资源包含很多内容,应该从实验设备入手,逐次进行分析,包括实验原理、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材质、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根据分析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辉光盘和辉光球实验中经过分析提出的问题有:辉光盘盘面的小颗粒和辉光球球体内部为什么会产生辉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颜色的辉光?辉光盘盘中心和盘面边缘、辉光球球心和球面内表面有什么关系?调节钮调节的是什么?手放在辉光盘和辉光球上为什么会改变辉光?
找出实验资源的关键点
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结果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什么?这些关键点就是科普资源开发的切入点,通过对第一步中提出的问题的解析,将实验资源的关键点标定清楚。
例如,辉光盘和辉光球能够产生辉光的原因是:豍辉光盘盘面小颗粒及辉光球体内充有惰性气体;豎辉光盘盘中心和盘面边缘、辉光球球心和球面之间有电势差,而且要足够使电子逃逸,形成电子流。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是由于充装的惰性气体不同。调节钮调节的是电势差。导体的介入会影响电场,所以手放上去会改变辉光分布。日常生活中灯管通电之后能够亮起来就是辉光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辉光盘和辉光球实验的关键点有:
(1)惰性气体的作用;
(2)形成电子流的条件;
(3)导体对电场的影响。
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目录
因为一个实验资源涉及到的关键点可能有若干个,根据不同的关键点,可以开发出不同的资源,所以确定实验室资源的科普目录是有必要的,确定了目录也就确定了科普资源开发的方向。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科普并不是把一个实验原理简单阐述清楚,它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活动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以科普资源的开发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1)能解释什么现象?
(2)能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怎样制作类似的东西?
在辉光盘和辉光球科普资源开发中,可以确定以下几个目录:
(1)美丽的霓虹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2)极光是辉光原理吗?
(3)神奇的人体辉光
(4)怎样让不接电源的白炽灯管亮起来?
(5)辉光的用处有哪些?
根据目录确定科普资源的形式,以及针对的对象
由于科普形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开发的科普资源也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要根据目录的情况,开发不同形式的资源。
在辉光盘和辉光球资源的目录中,
(1)美丽的霓虹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解释清楚霓虹灯为什么能够亮起来?霓虹灯的变化是怎么实现的?所以主要采用PPT课件讲解的形式,辅以辉光盘的演示。
(2)极光是辉光原理吗?
(3)神奇的人体辉光
由于极光和人体辉光无法制作,平常也很难见到,只能通过讲解,并且通过辉光原理直接引入极光和人体辉光的概念跨度较大,只能作为一个介绍性的课件,所以这部分是以讲解为主。
(4)怎样让不接电源的白炽灯管亮起来?
这个题目可以作为一个主题活动,以“不直接接电源,让白炽灯管亮起来”为课题,设计实验活动,引导受众理解辉光原理、提高动手能力。
(5)辉光的用处有哪些?
这个题目主要是讲解辉光原理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以引导介绍为主,可以作讲授课件,也可以制作展板,辅助相关的讲解和活动。
分目录开发
根据确定的目录和资源形式,结合查找的相关资料,分项开发。
例如,在辉光盘和辉光球科普资源开发案例中,神奇的极光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让人们对极光的特点以及极光现象发生的地点有初步的了解。
(2)使人们对极光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并知道它与辉光盘和辉光球的原理是一样的。
(3)使人们了解到极光的危害以及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并激发人们去思考如何避免极光的危害和利用其蕴含的巨大能量。
二、教学过程
1、引入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光是无处不在的。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世界;有了光,植物才能生长,鲜花才会盛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光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平时我们都见过那些光呢?
展示幻灯片:很好,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种光。那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你们见过这种光吗?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光呢?
2、内容
(1)通过前面的提问和幻灯片的展示引入极光的概念,使学生知道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种光叫做极光。
(2)极光发生的地域。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知道了极光的存在,然后继续设问:我们为什么把这种光叫做极光呢?然后给出答案:因为它发生在地球两极地区,并且在靠近地球两极的很多地方都发生过极光现象。
(3)在学生了解了极光的概念及产生地区以后,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介绍极光的特点,并且介绍极光的五种主要的形态:极光片、极光幔、极光带、极光芒、极光弧。
(4)通过前面介绍极光的特点促使学生去思考这样美丽绚烂,多姿多彩的极光是怎样产生的?在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给出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它的两极磁性最强,来自太阳活动的微观粒子被吸引到地球的两极的上空以很大的速度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就发出了极光。就像两个小石子碰撞会产生火花一样。通过这样的解释使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一切现象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并且了解到类比的思维方法。
然后通过辉光盘和辉光球展示,让学生了解到他们的原理是一样的并且获得直观的体验。
(5)最后,介绍一下极光的危害(包括干扰通信和电力传输)以及其中蕴涵的巨大能量,促使学生去思考如何避免其危害,联系目前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思考如何利用其巨大能量。
三、知识拓展
(1)让学生上网自己去了解关于极光的更多的知识。
(2)让学生去了解其他关于辉光的应用,比如日光灯等。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很多事物的外在表现不同,但是它们却具有相同的本质。
将分项开发的资源再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可以交叉使用的资源包。分项开发完成后,由于开发出来的资源多种多样,有很多资源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将用到的素材,如文献、图片等,也要收录到资源包中,为资源包使用者再次开发提供方便。
关键词农村;防雷;原因;对策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全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呈急剧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的4/5以上发生在农村。台山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地形复杂,受海洋天气影响显著,气候多变,雷暴活动频繁,年平均雷暴日为86d,是强雷区,由于该市防雷减灾工作管理意识和雷电的防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存在人员、措施、设施不到位等现象,留下了极大的防雷隐患。
1雷电灾害发生原因
1.1农村房屋没有采取防雷措施
台山市辖广海湾工业园区、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华侨农场,台山境内海(岛)岸线长达649.2km,海湾、港湾119个,土地面积主要以山地、丘陵和滩涂地为主,农村的房屋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农村建房由于经济原因,没有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对所建房屋的选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没有考虑防雷,没有安装基本的防雷措施(避雷带、避雷针)。框架结构的建筑立柱内钢筋基本没有直通屋顶,竖直的主筋电气连接也不是很好,无法起到防雷引下线的作用;也没有安装接地网。2005年7月20日16时17分,台山市某民宅遭雷击起火,火灾现场为3层楼房,由于顶楼房间内存放了稻谷、木材等易燃物品,遭到雷击后引发火灾。
1.2电力、通信等防雷装置安装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冰箱等各种家用电器已经普及,但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等在居住区布线凌乱,且线路上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2005年6月12日13时许,雷电击中了台山市某厂房之间的架空电缆,导致雷电波侵入,使该厂房的配电箱起火爆炸。另外,在农村线路入户处既没有安装防感应雷的浪涌保护器也没有采取线路套铁管来减弱雷电波的防护措施,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或自制的电视天线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这些都是造成农村雷击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1.3田间、林区空旷区易遭雷击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山区(或丘陵)的田地有一部分在山坡、山顶或湖泊、水塘等附近多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易发生雷击,但又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而农民缺少雷电知识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了遭雷击的概率。
2农村防雷减灾对策
2.1农村建筑的防雷措施
近年来,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盖了很多新房屋,在这些新房屋中,广泛采用水泥预制板做屋顶或楼板,必须对其进行接地处理。对于已建房屋的防雷改造是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并做好接地网。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或水箱的应安装避雷针保护,并与避雷针有一定安全距离[2]。屋顶有电线的,应置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房屋长度小于25m时,可在房屋两端设立两根避雷引下线,如果房屋长度超过30m,需采用四根避雷引下线,分别设在房屋四角。从减少遭雷电灾害的角度来看,应该将房屋的位置选定在“非易雷击区”,而不应该选定在“易雷击区”。“易雷击区”主要特点: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邻近潮湿和水草地区;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
2.2农村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到雷电流的情况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防雷效果不好[3]。一般情况下,线路在入户前套15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l5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入地[4]。应注意的是电视线路和电话线路不能和电源线路同管,并保持≥0.5m的安全距离,然后在入户处安装浪涌保护器,将雷电流彻底引入地下,保护室内的人员和电器安全。另外,室内电器和插座都应安装接地线。对于村内的室外线路防雷措施:一是室外架空线路安装避雷线保护,避免雷电直接击中线路;二是在村内线路的电线杆上安装室外线路浪涌保护器。
3小结
农村防雷工作艰巨,需要加大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宣传,稳步推进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首先普及简易的防雷措施,树立典型,带动全局。其次建立相关合理的农村防雷组织、法律与制度体系。三是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防雷减灾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 罗金平,林苗苗,孙俊艳,等.南阳市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46.
1 引言
电网企业模拟竞争的沙盘是在手工沙盘的基础上设计出来,本套沙盘预计的功能是是使用者可以通过联网对抗的方式实现电网企业沙盘的学习。本套电网企业沙盘模拟训练是通过模拟电网企业整体运营过程,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安全生产、服务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领悟科学管理规律,提高电网企业全面运营管理能力。它可以帮助参加培训的学员深刻理解电网企业的战略管理、电网建设、电网运营、安全管理、团队建设、电力营销,并能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战略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营销意识。
2 电子沙盘的设计思路
该软件主目录包含:主页、决策、结果、电力科普。
2.1 主页
这一部分主要小组成员负责人的信息、小组成员和小组简介。目的是增加各小组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增强各小组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2 决策
包括:市场前景、需求预测、生产与投资、营销、财务、运营管理等六个模块。
2.2.1 市场前景以及需求预测模块
用户根据市场前景作出相应的需求预测。
定性分析电力需求主要因素:(1)电价对需求的影响。(2)电力投资对电力需求的影响。(3)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电力需求的影响。(4)互补商品(煤炭等)替代能源(太阳能等)对电力需求的影响。(5)需求侧管理对电力需求的影响。(6)新经济对电力需求的影响。(7)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对需求的影响。(8)消费者的偏好、对价格的预期对于需求的影响。
定量分析电力需求——预测模型包括电力弹性系数法,该方法是一种宏观预测方法,着重研究经济发展与电力发展的关系,对于国民经济规划有一定参考价值;以及自回归法(AR)、移动平均(MR)自回归移动平均法(ARMA)和自回归整体移动平均(ARIMA)和一般指数平滑等一系列方法,至今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及模型,并取得更加精准的结果。
2.2.2 生产与投资模块
主要包括生产安排和购电以及投资三部分。
变电容量是衡量电力公司的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这一模块用户要预测最高用电负荷利用小时,推测出最高用电负荷。再根据容载比的要求推算出现期和预期变电容量的大小,已决定现期的生产能力分配和未来的投资计划。
在购电环节中,根据在需求预测中预测出的售电量再根据一定的线损率预测出购电量。在根据购电量的大小推算出各电厂的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以调控水电站和火电产的发电活动。
目前中国主要有火力发电和水利发电为主,两者比例基本为7:3。并且水电具有季节性差异。夏秋发电多,冬春发电少。
2.2.3 营销、财务、运营管理模块
首先要解决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电力行业不需要市场营销。其实不然,虽然电网公司虽属于自然垄断,它也需要进行市场营销。能源市场主要的竞争者有:自备发电厂的工业企业、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但电网公司的销售电价受政府管制,所以电网公司的营销活动主要表现在扩大售电量方面。在提高售电量方面电网公司努力地方面:服务营销,提高电力产品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增加广告费,增加市场营销人员,增加检修维护人员。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任何活动的支撑。财务融资的主要方式有:贴现、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三种方式的融资方式的利息及还款方式各不相同。
运营管理主要的费用支出有:行政管理费用、安全监管费用、运营维护费用、技术研发费用、成本控制费用、风险管理费用等。增加这些费用的投入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提高公司的售电量,并且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损耗,降低线损率,增加公司的利润,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2.3 结果
结果界面主要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电网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电网公司的指标体系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根据杜邦分析体系,主要有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非财务指标主要有:线损率、供电可靠率、用电负荷率。
2.4 电力科普
该界面主要用来普及电力知识,加深大家对电力行业以及电力系统的理解把握。通过链接一系列的电力系统知识的网站,使同学们对电力方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加强了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意义。网站主要包括:国家电网网站、南方电网网站、电力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国电集团网站、华能集团网站等一系列电力发输配变系统的公司以及行业的网站。
3 电子沙盘在教学中的意义
沙盘模拟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展现,通过模拟体验,可以使学员在以下几方面获益:
学员将学会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业务和经营,保证业务与战略的一致,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多地获取战略性成功而非机会性成功;学员将学会如何分析市场、制订营销战略、定位目标市场,制订并有效实施销售计划,最终达成企业战略目标。学员将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中获取新知;团队成员将清晰掌握财务报表的结构;掌握资本流转如何影响损益;解读企业经营的全局;以最佳方式筹资,控制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结论
沙盘模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仿真教学系统还可以用于综合素质训练,使学员在以下方面获益: 1、树立共赢理念;2、全局观念与团队合作;3、保持诚信,是一个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本。4、个性与职业定位,在分组对抗中,有的小组轰轰烈烈,有的小组稳扎稳打,还有的小组则不知所措。通过沙盘的教学可以使学员了解自己的问题,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以便将来做出自己正确的职业选择; 5、感悟人生,在市场的残酷与企业经营风险面前,是“轻言放弃”还是“坚持到底”,这不仅是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更是在人生中不断需要抉择的问题,经营自己的人生与经营一个企业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在沙盘模拟中,学员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上升过程,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宝贵实践经验转化为全面的理论模型。学员借助沙盘推演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思路,每一次基于现场的案例分析及基于数据分析的企业诊断,都会使学员受益非浅,达到磨炼商业决策敏感度,提升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俞义樵. 将ERP沙盘对抗引入高校实验教学的尝试[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6):93-95
微排地球战略是被誉为中国太阳能之父的黄鸣在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上率先提出的一个新城市发展战略,其主旨就是将其经过实践并完善的未来微排城市模板,大面积向全球复制推进,共同应对能源和环境两大全球难题。
从太阳能到洁能
2010年9月16日-19日,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在中国德州举办,被誉为中国太阳能之父的黄鸣在会上了“微排地球战略”,皇明,将不再仅仅是太阳能热水器,而是全面跨入洁能领域。在大会期间,英国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勋爵一行16人,走进世界太阳能领军企业的德州中国皇明太阳谷。
已经落成的中国皇明太阳谷――集洁能微排产业、生活娱乐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蔚来城”, 取意“未来”谐音, 被誉为21世纪未来城市的模板。
这个城市模板在综合利用14种自主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汇聚了超过400多种的世界前沿低碳洁能科技,耗用近10年的时间,通过充分应用太阳能等多项清洁能源技术实现了生活娱乐、交通旅游、工业生产等全方位的微排化。皇明太阳谷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太阳能利用的示范,其范畴已经涵盖了传统工业区的低碳微排改造、绿色微排生活娱乐和产业一体化城市的建设,通过对37项可再生能源科技成果、130多种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实现了社区的总建筑节能达到90%以上水平,生活热水、照明、空调、采暖等能耗由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提供,雨水回收、中水处理、垃圾焚烧、跨季蓄能、太阳房、温屏节能玻璃实现了社区的微排 。
从十二五规划可以很清晰看到,低碳已从一个简单的口号开始上升到国家的一个战略层面,皇明太阳能就是国家对节能减排及清洁能源产业的重视和扶持的重点企业。
五个“1+1”模式
皇明集团进入太阳能领域时,整个产业内无参照、外无引进,工业体系的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注定要走一条完全创造之路。
皇明人的梦想就是,把中国太阳能的成功模式推向全世界。有专家为皇明总结出皇明科普体系五个“1+1”模式:即太阳谷+各地科普园、销售终端+样板科普、电视科普频道+广告媒体科普、科普网站+科普发行物、专家科普+科普行推广。
皇明始终坚信,所谓创新,所谓核心竞争力,决不是孤立的某一个技术点、某一条生产线甚至企业某一个方面的突破,而是整个体系、整个环境的综合创新,是一个不断给木桶补短板的过程。只有在这样持续提升的过程中,企业才能逐步获得更大的发展势能,全面超越竞争对手。打造核心竞争力,就象制作一个容量不断增大、势能不断增强的木桶――皇明称之为“势能桶”。
皇明“势能桶”
说明:
①桶底:代表市场需求。按照“零距离”战略,企业所有一切工作、一切岗位、一切流程,都要与市场对接,以市场是否需要为基础而设立;
②桶板:代表工业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市场分析、技术研发、工艺、工装、设备、大规模自动生产线、标准、检测、SOD标准操作程序、网络建设、上游产业链控制、管理、营销、市场策划、物流、服务等。按照好用战略、“稀缺理论”和以客户为中心的“CSP”文化,市场上、行业内、企业中哪块板最短最缺,工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集中力量补齐这个短板;
③桶箍与粘合剂:代表文化、机制及制度。这是企业一切行动的指南针,是所有员工和所有工作沟通交流的共同语言;
④提手:代表创新执行与品牌传播。补短板是企业各个时期工作执行的重心,也是对内外对传播、弘扬竞争优势、抑制竞争对手的“卖点”;
⑤容量: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即所处竞争平台势能的高低,最终可以用企业的品牌价值来衡量。
“三循环模式”解析
在中国太阳能产业的皇明模式里,主体既不是政府,也不是非赢利的中介组织,而始终是企业――具有持续商业化盈利能力的企业;政府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它的主要职能是顺应社会发展及产业需要,不断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宏观环境;中介组织的职能则是加强行业管理,包括产业发展方向的协同,行业标准的制订,行业规则的完善;社会公众起初是太阳能知识的被传播者、然后是用户,最终却转化为主动的传播者与支持者。相关利益各方彼此促进、形成三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三个循环的第一推动力,一部分来自于政府的战略引导。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企业,即皇明集团,同时它也是产业之集大成者。
循环一 ――企业与市场:“利润流”的反射效应。
循环二――企业与产业:“同频体”的共振效应。
循环三――企业与环境:“意识流”的蝴蝶效应。
承载全球厚望
2008年,皇明曾一度计划海外上市但最终搁浅,后更改上市计划转战A股。“之所以选择国内,是因为皇明的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在国内上市,将会获得更高市盈率,同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国内知名度,而不同于光伏,主要市场在海外。” 黄鸣表示。
在推进上市融资的同时,这家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也正在积极筹划转型。按照黄鸣的规划,皇明太阳能要从传统的制造商,不断转型为现代制造业加现代服务商。其中,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是黄鸣给皇明太阳能设定的最新定位。
国际权威杂志《世界可再生能源》评价说,“中国太阳能保有量占整个世界的76%,中国已悄然成为世界上太阳能集热器最大的生产国和使用国”。另一专业杂志《风能和太阳能》,则称中国为“巨无霸太阳能市场”,是“绝对的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据国家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太阳能集热器总保有量达到7500万平方米,覆盖约4000万家庭的近2亿人口。按每平方米集热器折合电力装机0.4KW计算(欧洲标准是0.7KW),相当于电力装机3000万KW,累计为国家节煤1.7多亿吨,减少相应污染物排放约1.7亿吨。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将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迅速派出,交通和通讯能够保持畅通,灾民能够尽快得到妥善安置,社会能够尽快恢复稳定。
(一)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区消防大队作为我区突发灾害紧急求援的主要力量,要加强救援力量的建设,配备基本的搜救装备,应有侧重地配置重要专用装备,配备能实施搜救倒塌楼房被埋人员的救援装备;
(二)提高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区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已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重要工业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工作,尤其是1990年以前建设的多层砖房、预制板房等建筑物要进行抗震性能普查或抽样调查,对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的,要加快实施加固或改造。新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49号)要求或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三)加强地震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区建设、规划、文体、教育、水务、供电、地震等有关部门要在现有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等设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疏散场地的规划,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建设,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区民政、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特别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帐篷、衣被、药品、设备等专用物资储备。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建立食品、医疗等物资应建立平战结合的流动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种应急物资资源。
(四)积极做好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区国土、安监、水务、环保、经贸、建设、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震后容易引发水库溃坝、尾矿库、泥石流、山体滑坡、地基塌陷、环境污染、易燃易爆等次生灾害源的专项普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登记建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和防范。
二、增强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防震减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重视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一)认真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各镇(街道)、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在6月20日前完成制定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各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要负责督促指导。地震应急预案完成制订后必须报送区地震办备案,区政府将统一汇编。
(二)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相应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部门协同配合、有序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能力。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实施和大型企业以及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学校、医院、影院、商场等单位,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应加强指导,每年适时开展一次以上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民众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快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区地震办、团区委和区红十字会要按照《关于印发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震〔〕71号)要求,发挥新成立的“区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大队”的作用。6月底前,团区委和各镇(街道)团委要负责本行政区内各机关、学校、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区、村(居)等地震救援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队组建,区地震办、红十字会要负责组织对地震救援志愿者进行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演练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建立起震时迅速调集和组织动员地震志愿者队伍的机制。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医疗急救、卫生防疫、心理干预、建筑工程、电力通信等专业领域人才资源,逐步开展兼职志愿者准入登记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不同专业救援技能、能够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高效率开展救援行动的兼职志愿者。
(四)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要推广应用村镇建设抗震设计规范,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村镇建设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新建住宅特别是沿海广大地区的石结构房时采取抗震措施,对达不到抗震要求的住宅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不断提高农村防震保安能力。
三、努力提升地震监测和预报能力
区地震办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全区地震活动形势的跟踪分析,提高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测预报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好服务。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值得注意地区的震情动态,加强群测群防,凤凰山公园动物观测站、东圳水库水产养殖场鱼类观测站等5个地震前兆异常宏观观测站要加强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区地震办。大力推进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继续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以下简称地震“三网一员”)建设。各镇(街道)和区地震办要加大地震“三网一员”的培训、指导力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区地震办要切实提高地震“三网一员”地震信息速报的水平,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区地震办要第一时间深入调查核实,及时公布调查结果,防止地震谣传滋生。
(三)加快地震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区地震办要按照省地震局《关于推广应用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知》(震〔〕58号)要求,6月底前完成我区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与省、市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地震监测网和地震灾情速报网信息的实时传输,确保地震速报和地震灾情信息报送的及时、畅通,为抗震救灾和社会稳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于年底基本完成我区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任务。
四、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防震减灾科普队伍,充分发挥科普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宣传教育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高职水工类专业的水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传承及水文化知识成果通过传授、熏陶等,培养学生“兴利除害,造福人民” 的行业思想、“献身、负责、求实” 的行业精神、“科教兴水” 的行业职责,进一步增强水利事业接班人的认同感、归属感,使水工类学生更加热爱其所终生从事的水利行业。
1 高职水工类专业水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
当下,水文化研究教育虽然在各水利类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相比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水文化教育仍然不够受重视,水文化研究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水文化教育途径单一、水文化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水文化教育缺乏长期的系统规划等问题还是十分突出。
1.2 普及率不高
水文化课程体系还未完善,水文化相关课程大多限于公共选修课、参加水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数量有限、水文化相关宣传活动辐射范围小等问题造成水文化普及率不高,未普及到水工类专业的所有学生,更不用说其他专业的学生。
1.3 效果不明显
水文化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内容,其教育成效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方能显现,而且更多的是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体现,短期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容易使水文化教育的各项活动流于形式,难以持久进行。
2 高职水工类专业水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水利院校,紧紧围绕“水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水文化教育。我院的水工类专业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过程、学生社会活动、校园水文化建设、企业水文化与校园水文化结合等方面探索了水文化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1 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重视学生水文化素质培养
水利行业是个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行业,从业者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作周期长,因此高职水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一般专业高职教育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纳入水工类专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
2.2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水文化教育
2.2.1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水文化教育核心课程。在高职水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专门设置水文化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完善水文化课程体系,开设《水文化》、《水利形势》、《水与美学》、《水与人类文明》、《水与社会》、《水与地域文化》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水历史教育、水文化教育、水资源教育、水科普教育、水警示教育、水法规教育,通过专门的课程系统培训,尽早培育学生的水利情怀,使学生热爱水利这一行业。
2.2.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水文化教育。水工类专业课是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上要注意挖掘其文化因素,如在水工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结合工程实例,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例如当讲到无坝取水枢纽一节时,结合都江堰布置的无坝引水枢纽, 讲述调节水流的“鱼嘴” 的分流工程, 控制流量的“宝瓶口” 的引水工程, 以及泄洪排沙的“飞沙堰” 工程,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著名工程人水和谐的理念,把中国几千年的治水实践及水利名人的不朽事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水文化的影响力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2.2.3 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水文化。水文化教育等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体现在课堂里,还可以渗透到校内外文化活动之中,我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文化活动、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等), 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亲身感受和体验。我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社科普及周和科普周宣传活动、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水利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水文化作品展等一系列校园水文化活动,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既宣传了水利知识, 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2.3 通过校园水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水文化熏陶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水利院校,紧紧围绕“水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形式上校园建筑、景观建设充分展现以“水”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内涵上强化水文化研究,建设重庆市水利数字科技馆、水文化研究推广中心,积极打造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2.4 校园水文化教育与企业水文化的结合
加强校园水文化教育与企业水文化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水利行业。校园水文化教育与企业水文化的结合有以下两个途径,第一,高职水工类专业学生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深入企业,亲身感受水利企业文化。第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着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水文化社会传播基地、水文化培训教育基地、水文化研究推广基地,把水文化品牌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办学亮点。
3 结语
2011 年11 月,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出台,该纲要指出水文化教育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水工类专业加强水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水文化素质,用水文化、水精神滋养每一位水工类专业学子,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水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措施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郭振宇,朱岐武.素质教育在高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4(2):49-52
[2]李梅华,丁秀英.高职水工专业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66-67
[3]张建平.论水利院校学生水文化素质的培育[J].通识教育.2010(2):159-161
[4]秦素粉.水利高职院校水文化教育的创新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