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业务特色及亮点范文

时间:2023-06-08 09:09: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妇科业务特色及亮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妇科业务特色及亮点

篇1

去年以来,该院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努力塑造医院新形象,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整合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有效的促发展措施,如:成立了门诊导医咨询组,方便患者就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创办《*健康信息》报,公开院务,普及健康知识,树立医院形象,社会反映良好;妇科主动开设门诊夜班,受到了患者赞扬;组建专业体检队,安排高级职称专家负责体检业务,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体检人数比上年增加45%,收入增加了50%;成立了经济管理领导小组,改革奖金分配方案,推行绩效考核和成本核算,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组织职能部门对临床科室实行行政大查房,扬长抑短,提高了管理效益。与此同时,根据群众的需要,及时推出新业务,如: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技术治疗宫外孕、无痛胃肠镜治疗等等,都填补该院的空白;还成立了新生儿病区,设病床13张,使该院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设立了“婴儿游泳与抚触中心”,为婴儿健康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该院委托*市医学会协助对所有中层干部进行了为时三天的医院管理、营销等内容的培训,为医院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组织中层管理干部拓展学习一周,使中层管理者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增强了改革的信心。还先后派出医务人员12人次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升了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2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47

我院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精神,自2005年以来,按照“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指导思想,以及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与红安县中医医院结成了对口帮扶关系,对该院开展了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医疗支援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受援单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将我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1工作业绩及做法

1.1重点专科蓬勃发展

2005年红安县中医医院只有脑病专科开始启动湖北省“十五”中医重点专科的申报工作,但对如何创建、如何抓内涵建设、如何提高中医治疗、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尚不十分明确。为协助其重点专科创建工作,我院安排脑病科学科带头人亲自带队指导,并由医务部负责组织落实,一方面安排红安县中医医院工作人员到我院医务部、脑病科、针灸科等相关科室学习临床业务和管理技能,并从基础设施如中医治疗仪、中医电针治疗仪配备,到中医特色优势发挥等专科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对其进行辅导;另一方面,医院协助其开展了“针刺联合弃杖丸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专科创建打下了良好基础。经双方的共同努力,红安县中医医院脑病科的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有了质的提升,专科内涵持续深化,并于2008年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评审验收,晋级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其省级科研项目“针刺联合弃杖丸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于2012年通过专家组鉴定,课题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成为红安县卫生系统第一个取得省级科研成果的单位。目前,该院脑病科已成为红安地区医疗卫生的龙头科室和亮点工程,对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我院曾先后派出5名骨干赴红安中医院骨科进行帮扶,通过坐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2011年,骨伤科被评为黄冈市中医重点专科,2012年,创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科创建中,从文字资料的准备到科研课题的选择,我院选派骨科主任、技术督导和科研博士前往该院,对其专科建设予以辅导。2012年6月,该院骨伤科已成功地申报为湖北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康复科是黄冈市中医院重点专科,康复科虽然建科时间长,但一直以门诊工作为主,2012年6月正式开设病房之初,我院医务人员支援期间,将科室内部医疗质控管理、病历书写、质量控制一系列重任扛在肩上,夜以继日的工作,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就将科室工作理顺,使康复科工作迅速步入正轨,2011年顺利通过了黄冈市中医院重点专科评审验收。

现在红安中医院重点专科发展已初规模。2008年6月脑病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五”中医重点专科,2011年8月康复科、骨伤科被评为黄冈市中医重点专科,2012年8月儿科被评为黄冈市中医重点专科,2012年6月骨伤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3年8月儿科通过了湖北省县级中医重点专科初评,2013年9月肿瘤科、普外科、妇产科、麻醉科、五官科、护理部申报红安县县级重点专科。

1.2新业务、新技术优势明显

1.2.1“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业务是帮扶开展最好的新技术,从2005年至今冬病夏治业务从最初不到100人发展到2013年1600余人,在红安县广大病患者中有极大影响,业务已辐射到麻城、大悟等周边地区,还有部分在外务工人员,让家人购药邮寄到外地使用。每年无偿提供林氏祖传秘方研制的未用敷贴膏药,派专业人员进行敷贴并对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敷贴穴位以及敷贴宣传等细节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每年冬病夏治工作,都有专家亲临现场答疑解惑、指导工作。

1.2.2“冬季膏方进补”。妇科教授田洁支援期间,指导冬季膏方进补工作,使之逐步规范,她首先从妇科病人开始,宣传“冬膏方进补”的好处并应用于临床,在临床获得较好疗效后,对红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冬季进补工作一年一个台阶的向前发展。

1.2.3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2005年至2008年红安中医院基本没有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陈一平护师支援期间,积极鼓励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6项,2008年至今先后接受6名护理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临床各科护理人员都能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每科开展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不少于2项,今年准备每科开展 4项,脑病科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护病区先进病房”。

1.2.4中药制剂规范。2010年药剂科主任朱道勤支援期间,先后在制剂室、中药房、中药库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在中药制剂方面存在的不足,他悉心指导制剂人员,对丸、散、膏方的制作制定了一整套规范的流程和技术操作规范,使中药自制制剂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3技术梯队不断优化

医院要发展,首先要人才。从2005年至2013年间,我院先后红安县中医医院14名医师、6名护师、2名药师和5名管理人员前来进修学习,并派驻教授前往当地进行中医、中药、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临床经验讲课,达34期。不仅有效提升了红安县中医医院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更为其优化技术梯队形成了长效机制,为增强其自身造血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1.4科研创新跃上新台阶

科研创新一直是当地医院发展短板,没有人才、没有方向、没有思路,想搞科研无从下手。2006年,在支援期间,我们专门安排了医院的科研力量前往该院开展工作,从科研最基础知识讲课,如何选题、如何临床研究、如何结题、如何查新等等。通过帮扶,2005年至今红安中医院荣获黄冈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红安县科技进步奖四项,成功完成一项省级科研课题,2013年8月骨伤科和儿科分别申报湖北省“十二五”中西结合科研课题一项。

1.5公益形象品牌牢固树立

对口帮扶工作使我医院与红安县中医医院结成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在我院的参与下,协助红安县中医医院开展了多项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面向农村等多项义诊。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当地老百姓能切身体会到上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而且有效提升了受援单位的公益服务形象和社会效益。

2体会

2.1领导重视是关键

对口支援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医院领导对顶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领导的重视,才能带动全院职工,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受援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展好对口支援工作。我院在与红安县中医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单位后,即成立了以医院院长为组长,业务院长为副组长,医务部、党务部、院务部、后勤服务部、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负责日常工作,使对口支援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保证其高质高效推进。

2.2精心组织是保证

对口支援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2],涉及到医疗、护理、药学、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只有精心的组织,才能形成广泛的意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投身到对口支援工作去,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加强沟通是重点

对口支援的目的是要提升受援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因此,在推进此项工作中尤其要切合受援单位的工作实际,要解决其实际需求[3]。我院在对口支援红安县中医医院中,双方密切联系,通过交流,了解了当地的基本状况及医疗情况,广泛的征求了其当时的医疗需求,并由院领导带队,医疗、护理、后勤等相关工作组深入调研,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扶持工作作好了准备,并经过双方共同磋商,达成了对口帮扶中长期工作意向,为后续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2009年的最后一天,杜成林由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职位上调任至巴州医院担任院长。重返之时,环境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作为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大型地州级综合性医院,在医改新形势下如何又好又快、科学持续地发展是他思考的问题。

行业的前沿趋势如何?杜成林抓紧补课,先后利用出差的机会拜访了自治区医院、北京九家大医院和深圳的四家医院,虚心取经学习。以此为基础,经多方论证调研,结合区情、州情、院情以及过去十几年他在医院工作的体会,提出了医院十年发展战略目标。

杜成林认定医生护士是决定医院的核心,医疗技术水平、医德医风优劣决定着医院的层次,而办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为各族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为保证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他带领相关人员运用SWOT认真分析医院历史、现状,全面客观评价医院优劣短长,明确医院的历史定位,充分借鉴上述兄弟医院的经验,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紧扣内涵主线,制定出《巴州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包括战略目标、人才发展、基础建设等六大部分。

杜成林成长于大漠深处的一个兵工厂,半军事化的成长环境成就了他雷厉风行的领导风格。科学的战略和强大执行力成就了医院管理的显著成绩。

五年来,医院服务门急诊增长30%,服务出院患者增长27.9%,手术增长23.2%,平均住院日下降1.9天,日均在院患者增长39.2%,住院药品收入比例由51.27%降至36.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09年的70DDD降至2014年的39.47。人力成本总额由0.653亿元增至1.83亿元,人均年收入由3.8万元/年增至6.4万元/年;业务收入由2.9亿元增至6.4亿元。2014年6月,医院在第二轮地州(市)级等级医院评审中,以优良成绩首家通过评审。

以人为本改绩效

掌舵医院五年,医院各项业务指标强劲突破。这得益于杜成林的高瞻远瞩,更得益于其倡导的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

围绕人才为核心,杜成林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为深化薪酬人事制度改革,明确打破大锅饭,“以事业、待遇、感情留人”的综合发展思路。“我们搞薪酬改革,就要向临床一线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医护人员和一线员工倾斜。”杜成林在医院办公会上反复强调。

人事制度的改革,这样拉开序幕:通过续聘、竞聘、组织选聘三种方式及严格的选聘程序,选聘46名专业上初露头角、管理上有潜质、人品上得公认的同志为中层干部。之后,采取了如下五方面举措。

――每年根据需要以岗选人,又有36人选拔担任科室领导,11人担任护士长,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中、青年骨干担当重任,薄弱部门力量得到充实,人员组合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更趋合理。

――规范人员聘用程序,深化岗位管理。建立能进能出、依法自愿、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按照“依法依规、总量控制、分类计划、严格标准、规范进出”的选人用人原则,仅目前就聘用各类人员887人。

――完善岗位设置。规范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推荐评审,对重点专业的科技人才、临床医护人员及急诊、儿科、感染科等科室倾斜,正高、副高、中级职称结构已接近1:3:6。

――努力提高员工待遇。按照“确保略高最低工资,及时兑现职称工资,非专业发院龄工资,结合院情量力而行,逐年递发绩效阳光工资”的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原则。2011年,取消了将包括聘用人员在内的每人拿出466元工资用于绩效二次分配的做法;2012年,按不同年限、岗位,对聘用人员兑现不同比例的绩效工资;2013年,按不同年限、岗位,对聘用人员兑现不同比例的阳光工资;2014年,对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产科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聘用人员实行特殊待遇,绩效工资,阳光工资均按100%发放。

――完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确定了“以科室核算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质量控制为依据,以系数分配为杠杆,以技术职务晋升为激励,以分段提成加权重”的收入分配模式。针对儿科、感染科、门诊治疗室、急诊医学科等公益性岗位在绩效工资分配模式上给予了特殊倾斜政策。根据全院各科室工作量及工作性质不同将值班费划分为四个档次对值班人员进行补助,节日值班补助增加1倍。为体现职工忠诚度,提高职工服务年限的绩效工资系数。

细化资产管理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解决好人人能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问题后,他又同步实施了第二举措―出台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尤其是经营理财方法,概括起来,就是积极倡导践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开源节流。他主持建立起了医院会审制度,建立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制度,严格规范经济活动。

逐步完善物价管理流程,优化病历审核登记、价格投诉登记等工作。指定专人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求所有重大资产采购项目严格按照申请可行性论证集体决策询价审批等程序执行,成立招标采购管理委员会和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招标采购项目进行全程监督。

对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加大监管力度,实行院内集体按招标采购规定采购,招标采购时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相关科室专家、招标办、审计及监督委员会的人员参加,通过集体决策最终选定质量最优、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或承建商),对所有经济活动实行相关各方逐层逐条逐项现场签字确认;结合实际,有计划地推行平衡计分卡、全成本核算;邀请第三方对医院近年来账务逐年进行外部审计,查找漏洞与不足,针对性改进等等。各项财务指标优良,在财政总拨款每年仅有2050万元,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投入高达4.3亿,年人力成本高达1.83亿元的情况下,医院尚有1.2亿以上的资金储备。

在此基础上,杜成林开始发展信息化稳固、提升改革成效。医院自2010年以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改建、新建(异地)信息机房,扩容虚拟化服务器,提高了信息系统整体的可靠性。投入1092万元上线(升级)新农合结算系统、远程医疗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PACS)、HIS系统、LIS系统、“银医一卡通”系统、合理用药系统、领导决策支持系统、院感管理系统、OA系统、麻醉重症管理系统、心电网络系统等,尤其是HIS、PACS系统的上线及LIS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升级,使巴州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由以前的0级提升为3+级。

借等级评审提升质量

等级医院评审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量,也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实现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自2010年11月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杜成林倡导摒弃为创建而创建的思想和做法,始终坚持将评审标准贯穿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之中,牢牢把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指导方针,按照PDCA循环等科学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全面落实、密集召开会议将质量理念渗透至全院全体员工;选派人员到疆内外进行专项培训、参观学习,先后邀请上级评审专家来院专题培训、对口指导;组织全院应知应会考试、专项考试考核;梳理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分阶段进行院内模拟自评3次,邀请自治区专家组咨询2次。2014年6月29日,医院一次性通过自治区卫生厅等级医院正式评审,被肯定工作亮点18个方面,好的做法141项,获得了一致高度的评价。通过近四年创建,医院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在等级医院创建过程中,为了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落到实处,在他的主持下,医院修订完善了包括一系列涉及医疗质量、安全保障、服务水准、执业要求等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规范标准、操作流程60余项;对临床、医技人员、手术医师实施分级授权管理,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从事诊疗活动,杜绝超范围手术及跨专业实施手术,及时检查协调,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开展各类主题的品管活动,全员参与,不断改进患者安全各项措施。

做为首批自治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目前医院责任到人护理模式的科室有20个,实行责任组包干工作模式的科室有5个。通过实施护理服务品牌科室申报,新开展护理服务亮点73项;2013年在第三届全疆医护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医院还建立了南疆首个PICC专科护士门诊,急诊科为自治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4年更被批准为自治区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也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等级评审中系列活动的开展,临床不合理用药有效遏制,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已健全完善。

杜成林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历程中,我们对如何建设、发展公立医院有了更深的认识,并确定只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秉持公益性宗旨不动摇,就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始终抓住医疗质量优质服务这个核心,走内涵发展之路,就能具备持之以恒的竞争实力;始终注重维护好发展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下凝聚团结一心,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始终遵循科学发展,认真抓好经营绩效和精细化管理,就能保证医院运行规范高效;始终关注并持续改进群众的就医感受,优化服务流程,就能赢得社会的理解和群众的信赖。

固本强学科

巴州医院是巴州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虽然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设备、人才实力在本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如何才能形成更显著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学科,推动医院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杜成林深知答案就在学科建设、人力资源总体水平的提升上,“名医带名科,名科促名院”战略,是他带领医院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

巴州医院在全疆率先启动“五五十”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成立院内外导师、内培生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邀请疆内外5名知名专家担任院外导师,确定5名院外导生,10名院内导师,10名内培生,推行“一帮一”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纳入学科建设规划。在他的主持下,医院制定了《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按照“综合为本、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目标,筛选确定了院内脊柱手足外科、普外科等5个重点科室,妇科、麻醉科等5个重点扶持科室,关节创伤外科、内分泌等5个潜力科室,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2014年,阿依都・阿不都热依木、王红燕等5位同志被授予自治州第一批优秀专家,心血管内科、妇科、儿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临床护理6个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医、名科战略初见成效。

院级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也成效显著。2010-2014年,全院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56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华级2篇,国家级256篇;取得州级以上科研成果49项,其中自治区级3项,有些项目不仅填补了巴州空白,在自治区也处于先进或领先水平。2010年,医院被认定为自治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目前已承担5期培训任务,成为疆内示范品牌。2013年2月,医院正式成为全疆第一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五年内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81个(其中国家级25期,自治区级108期,自治州级248期),继续教育活动的参加率达到90%以上,承办继续教育项目的学科覆盖率达到93.75%,在巴州各县、市区域覆盖面达到90%以上,每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完成率达到100%。

医患鱼水情

杜成林经常对医院的干部职工说:“患者是因病痛来医院的,服务不好对患者是雪上加霜。”一次医院收治了一名白血病女孩,当得知女孩家境贫困,无力支付高昂的治疗费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谁都有儿女,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帮这个孩子”,当即带头捐款并动员职工募捐。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他还积极争取民政白内障复明项目、肝包虫治疗免费项目等。五年间,受益者千余人,医院配套垫付资金近百万元。

着眼改善服务实务,在医院床位十分紧张、现实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杜成林多次深入科室调研,统筹协调,压缩办公用房,先后为妇科、儿科、中医科、介入科、不孕不育科、心电图室调整了房间,使布局更科学,在拆除旧门诊医疗建设面积减少4800平方米的情况下,床位却净增160张。

针对住院病历出科时间较长,县市患者结算、复印病历不方便的问题,责成医务部、财务科、经管办、病案信息科等职能部门调研,制定了《住院病人预约出院有关问题的规定》及《出院病历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实现了外地患者出院当日结清账目,深受群众欢迎。医院除增设便民服务门诊、提供系列便民服务外,还将陪送陪检中心、送药组整合为护理外勤组,全年陪检患者15 705人,送药42 875次,预约检查单42 335张。

巴州首府库尔勒市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巴州全境48万平方公里,境内众多事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及相应的大型企业,有部队、兵团等众多驻州单位,加之人口流动规模和速率持续攀升,地域大、民族多,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极大。

篇4

1、宣传有氛围。此次活动月,县、乡两级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对“单独两孩”、社会抚养费征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利益导向及技术服务方面的政策和知识进行了宣传。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放计生政策一个月;县人口计生委抽调骨干力量组成4个宣讲团,在全体乡村干部中集中巡回宣讲;统一印制了《致全县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的公开信》进村入户发放到对象手中;各乡镇至少配备了两辆流动宣传车,每天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巡回播放,营造了较浓的计生工作氛围。

2、难点有突破。活动期间,各乡(场)通过建立有奖举报、加强孕情跟踪摸底及制定各种奖励激励机制,深挖“两非”案源,取得明显成效,均提供了1例有效“两非”线索,为全年“两非”任务完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非诉执行工作力度及长效机制完善方面有新推动,明确了每年度4月份为非诉执行工作集中服务月,确定坚持每季度召开磋商碰头会推进工作,县法院加大力量调配,力求贴近基层开展工作,非诉执行案件的力度对社会抚养费征收难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3、服务有提升。此次活动月,采取了一男孩上环任务点对点下达,上环真实有效,杜绝了以往“机上环”的现象。要求符合条件的对象必须持结婚证才能享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也坚决杜绝了“拉郎配”临时组合,为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的行为。

二、存在问题要积极应对

尽管春季服务月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但从调研、督查及市通报的情况来看,完成的很吃力,存在不少问题:

1、思想认识有缺位。一是政策理解不透。有一些计生干部自身存在对当前机构改革,政策调整的理解偏差,思想有波动,对今后的计生工作也感到方向不明,存在等待观望态度和“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工作激情明显消退;直接导致开展工作无底气。二是主动意识不强。没有借春季服务月的势头,落实好重难点工作,打好全年基础。无论是四项手术还是“非诉”案件执行,除乡和镇等极少数乡镇部分项目超任务完成外,其他乡镇都只就任务完成任务,与去年同期比主动意识明显下降。

2、方法创新有差距。一是经常不“常”。有些乡镇已形成人口计生工作常抓不懈的格局,在工作部署上思路清,方向明,提前谋划,措施得力,“四术二检”、社会抚养费征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工作任务完成较快。如蒲亭乡。有些乡镇尽管春季活动月任务都全面完成,但工作推进过程有明显差距,如镇在最后一天才完成任务。二是专干不“专”。据调研,一些先进村努力在软办法中想对策,其村专干总体上懂政策,底数清、业务熟,基本做到了“嘴勤、脚勤、头勤”,工作十分得力。而有些落后村一味强调任务重、对象外出、无强硬措施等客观上的困难,其村专干总体上底数不清,业务不熟,政策不明,甚至个别乡至今没有按要求配备女性专干。

3、工作措施有疏漏。一是宣传不深。如,据调研,98%以上的群众因计生科普知识缺乏,对落实结扎、上环手术有很强的抵触心理,认为落实结扎、上环会伤身体,会引起腰疼、妇科病等后遗症;90%的年青人认为没有做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必要。利益导向政策的宣传严重缺位,除了当事人,大多数群众不知晓;群众普遍对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不理解,认为征收过高。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及知识远未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服务不细。如,据调研,群众之所以对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有抵触,除避孕节育知识没有宣传到位外,在心理疏导上做得不够。对已经落实了结扎、上环的对象,大多数乡镇也仅做到了常规的术后随访,没有长期跟踪,嘘寒问暖。

4、整体工作有滑坡。一是“四术”力度下降。与去年同期比,各乡镇结扎下降率均在40%以上,爱民乡结扎数与同期减少一半,纯女户仅每个乡镇一例,整体任务却是到活动结束才勉强完成。反映的问题表面看是力度不够,根本症结在于各乡镇没有打好提前谋划,全面统筹的主动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完成任务而开展工作的思想一旦长久蔓延,必将为一方人口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这一点必须引起各乡镇高度重视和反思。二是孕情跟踪服务严重滞后。当前在孕录入率仅为23.94%,底数不清将进一步导致孕前检工作难以落实,同时也影响“两非”案源的排查。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力。尽管春季服务月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全面完成,但当年征收不尽人意,全县征收率仅为19.77%,当年零征收率达49.68%,(目标值20%以内)既说明大量政策外对象脱离监管,也说明各乡镇思想上把非诉执行当做任务而不是手段,和法院没有达到齐配合、共发力。

三、下步工作要倾力抓实

1、宣传要深入。一是形式上要拓展创新。县电视台开辟的《人口》做好做出质量;计生网站做到常报道,常更新;大型醒目的政策宣传广告牌要在县城闹市、集镇中心布点安置;要开通计生微信平台,要制作计生科普知识光盘及宣传图册,全方位、多角度切实提高群众计生政策知晓率、生育知识普及率。二是内容上要生动具体。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工作重点及群众关注问题有针对性的宣传,让基本政策在群众中入脑入心,利导政策实现“四两拨千斤”效果。

2、方法要推广。如高塘乡顾田村的“三结合”法,将计生工作与新农保、水务一体化、合作医疗等工作相结合,做到勤上门、巧摸底。乡村的抓焦点法,坚持从干部抓起,做到社会抚养费、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等各项工作的公正公平,达到“一碗水端平,群众无攀比”。镇紫荆村的“正反对比”法,通过给对象算一笔“生育经济账”,告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哪些好处,违反政策有哪些后果,直接触动群众思想。另外,乡源口村注重“困难帮扶”、乡岳山垅村注重“关爱走访”,镇村做到“三勤、三不怕、三到位”,即,“嘴勤、脚勤、头勤,不怕人、不怕苦、不怕事,学习要到位、认识要到位、服务要到位”,真正做到从软办法里找窍门、求实效。各乡镇要积极交流总结,互相带动促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