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09: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临床教学实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片面思维:一些学生在进行病例分析时,不能全面细致地对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分析,过分看重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忽视系统分析,考虑问题局限、狭窄。
1.2简化思维:一些学生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盲目相信某些先进检查方法提供的数据或图像护理论文,直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1.3表面思维:把现象当作本质,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运用医学的基本理论,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使临床症状体征表面化,缺乏综合判断的能力。
1.4印象思维: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符合自己印象的病史、体征或辅助检查资料感兴趣,对资料进行任意取舍,把一些支持自己论点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临床判断的资料任意删去,做出偏面的诊断,制订出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治疗方案。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客观规律。
2对策
毕业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实践最多的一年,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笔者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供同道参考。
2.1在带教过程中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加强床边教学:查房时应针对病人,应用新的医学模式,讲解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一定要重视用系统化整体观综合分析,不能停留在更改医嘱、对症处理。对给予的处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当观察员、记录员,应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并注意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实习效果。
2.1.2增补临床专业新知识,重视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定期举行讲座。目前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故应举办专题讲座,疑难病案、大手术病案、死亡病案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参加会诊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与经验,扩展视野,增强责任心。在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带教老师引导,使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在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转变观念,不能只依赖现代技术设备,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医学事业的人道主义本质。随着社会进步,疾病谱的演变,对医护卫生保健服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后者包括保健康复需求的扩大。医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技能、价值及态度的获得和发展,要让医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职业能力和价值观,并重视以下能力的培养。
a)临床技能:是要求医学生掌握的最核心的技能。除进行诊断学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应加强人际交往技能、职业行为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机械操作。
b)学习技能:医学生不能满足书本知识,套用书本知识,应养成主动地、自觉地更新知识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随着国际间医疗合作的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外国之间的医疗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呈现密集化的趋势。我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目前已经有来自60个不同生源国的近2000名留学生在我校就读[1]。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单位,承担着来华留学的教学和临床实习工作,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及该学科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医学教育专家指出[2],目前制约教学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有:①学生;②师资;③教材。我们的实践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可行技术对以上问题各个击破。
1 我校留学生的特点
作为国内较早接受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院校,我校的留学生生源构成有着独有的特点:生源广、口音重、无汉语基础。他们大多发音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口语发音不太标准,致使授课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沟通困难。有些留学生自费留学,这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就差。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学生语言文字水平与自身学习能力不平衡的问题。
留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素质参差不齐,这对留学生教学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部分留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积极性差、不能严格约束自己。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较差,比较自由散漫。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留学生主动学习的性格,注意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学习。
2 我科教师特点
我院骨科带教老师均有高年资的主治和主任医师组成,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扎实,其中大部分带教老师有过出国学习的经历,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由于教师平时更多的是面对国内学生,对国际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能力了解相对较少,其教学思维很难转变,因此会降低教学效率。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应仅限于课堂之上,课下更需要交流与沟通,但由于带教老师工作较忙,语言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师生之间缺少课下的交流。留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需因材施教。
3 教材选择
教材是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中文教材与国外教材有许多的不同。英文教材内容详细.适合自学,并且处于具有学术研究的前沿,语言规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中文教材,由于多年来,受到前俄罗斯地区学术风气的影响,医学教材多为纲领性结构,条理清晰,内容全.便于记忆。但大多数内容都是该学科的入门阶段。而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教科书。我们组织临床一线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综合国内外骨科教材,统一编写留学生骨科教材部分,重点突出解剖学基础、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以便于留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 教学理念模式选择
骨科学为一种综合的学科,专业性非常强,学科中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其涉及外科、生物力学、放射学、病理学、解剖学等专业知识。
4.1 CPBL(case+problem)教学理念的应用 为了能让外籍学生更好地理解骨科学的知识,并提供学生可以自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我们结合了CBL和PBL的教学方法,应用CPBL(case+problem)科学理念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CPBL理念是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对传统的教学法不断进行分析、批判、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通过在我科临床病例中选择个性化案例典型病例或者生活中的常见病案,根据教学大纲选取,以科学、典型、完整、规范为原则,并兼顾知识内容的覆盖面和讨论负荷量的大小。也可通过C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来巩固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如巧妙设计问题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是CPBL教学法的核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掌握知识;于问题需切合临床实际,有助于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并作出诊断,例如colles骨折的损伤机制和损伤后的症状表现,如何治疗等。
4.2 3Wh法 3Wh法(Why,What,How)在创新中十分重要,是由美国人提出,通过列举和设问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可能性、可行性、经济性等因素做出创新。即首先提出要思考的题目或问题,然后就此提问,从而解决问题。3Wh法在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中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要不断培养医学生不仅仅会解决问题,更要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创新永远是医学发展的源动力,在这点上,外国留学生往往比中国学生表现的更出色,充分调动留学生的这种特点。
5 考核模式
合理的考核办法,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通过与留学生的交谈,考察留学生们基础与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评他们如何对待患者,如何收集病情,分析病病情,归纳病情,总结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诊疗计划等,也考察他们的基本操作能力。测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学期总成绩的50%。
近年在从事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主动寻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一知半解,而带教老师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有效的临床思维训练。并且目前的医疗环境复杂,医患矛盾比较突出,实习医师参与诊疗活动受到限制,一些诊断性穿刺,如腹穿、胸穿等,学生很难有机会亲自去实践,以上各种因素使实习生不能真正投入到医生的角色中。学生责任感不强,对实习失去兴趣,导致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不高,同时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诊治疾病,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医生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用最佳的临床证据指导医疗和教学,所以在临床中引入循证医学是很有必要的。
2循证医学在普通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教学强调对一个问题的综合思考和决策,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并需要寻找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答案。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如下:提出问题查询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1]。首先是根据一个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得出结论,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结论进行分级,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采用最好的有循证医学根据的结论来指导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循证医学及其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而这也正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2临床教学与实践的现状与弊端
临床教学与实践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科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将来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
多年的医学教育传统延伸下来的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2],即依教学大纲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见习为辅进行教学。由于课堂授课学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中少有机会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而学生也缺乏主动思考,难于发现或提出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的熏陶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得到了检验。
其优势是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但其弊端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学习依赖性较强,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教与学不能相长,造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偏低,与病人的沟通技巧欠缺,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显然是不能适应现行的医疗环境的需要。
3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类先进的新信息不断地冲击传统医学教育的观念,循证医学的迅速崛起及其对临床医学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促使我们必须对现行医学教育方式进行反思[3]。如何将最新、最好、最科学的循证医学的证据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医学理论知识是临床教学与实践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非常值得探索[4]。
3.1更新理论,积极培养临床循证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临床思维能力主要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运筹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象。在临床教学与实践中要坚持循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重。循证思维是临床思维的基石,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人体的整体观,不断产生问题从而不断激励创新;而创新思维成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成为新的证据,由此推动临床医学向前发展[5]。
3.2教师是推行循证医学教育的先行者
实施循证医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各种检查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2)按照解决问题的需要查询现有最好的相关证据。(3)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4)运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指导医疗决策。(5)评价上述实践的效果和效益[6]。
这五个步骤需要临床医师不断总结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更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并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予以正确评价,才能掌授人以渔,以后终生受益;少部分学生忙于应考研究生等等,不安心临床实习,但给与明确的“三基”要求后,这些学生可以柔性安排实习计划,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掌握“三基”的基本要求,完成医学本科实习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医学本科毕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28-0092-01
医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是实现医学教育理论和临床建立关系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临床中的观摩和学习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在临床的观摩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临床思维的监督,让学生能够实现初步的诊疗,将临床实践和学习作为学生临床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技能的重要内容,只有初步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医学诊疗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妇产科教学的模式
就当前妇产科的教学模式而言,理论和课间实习的模式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在医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往往以医学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课间只需要做到聆听即可。整体教学质量在逐渐扩大的医学生招生规模下无法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妇产科实践操作教学中,无法在病人身上反复操作,亦无法与医学其他课程具有比拟性,可以在学生身上相互练习。
(二)妇产科临床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在妇产科的临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更需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展开以大课为主,临床的启发相对较为欠缺,而实际情况是相较于大课教学,教师的临床经验更加丰富,教师在查房过程中形式的构建也较为枯燥,查房过程中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展开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对医学理论的兴趣自然消减。
(三)学生就业、考研影响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及质量
医学生本科五年制度的临床学习期间会同时面临考研和就业两个方面的压力,但是临床实习学习与考研以及就业时间上有严重的冲突,该种冲突性会造成学生在医院的临床实习阶段需要同时准备考研或者就业相关的事宜。时间上的不可磨合性让学生在临床学习过程中更将临床学习作为辅助内容,时间上的冲突削弱了临床实习的教育性,学生在有关事宜的准备过程中会自觉地将就业或者考研作为重点内容,将临床实习学习作为该时间段的次要内容,从而影响临床教学。
二、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法研究现状
针对现阶段常规医学见习的方式,通常存在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不能与实践相结合,临床脱节,同时,忽视作为学生(未来医生)团队协作的培养,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病床为单位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深入临床实践对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利,以病床为单位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可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医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将全体学生集中在某一时段和某一空间内展开集体式的培训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该种方式并不适合应用于妇科专业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師可以让学生模拟主管医生,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撰写与患者相关的书面材料或者报告,整理患者的病历等,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医疗文献的阅读和学习提高学生对科研的探索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在学生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将病床作为基本单位展开对患者疾病的诊治,能够直接提高学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熟悉临床医疗工作的基本过程,从而让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查房、病程记录、病历分析等工作能够直接锻炼学生的临床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具有对病情的基本诊断能力。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与各级医生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医疗工作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型;实践教学;改革
社会需求的是实践能力强的医学人才,具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背景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更是社会需求的热点。我们应在人才培养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构建应用型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应用型人才。笔者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与管理多年,对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略有思考,现阐述如下。
1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着眼于“以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着眼于三基一创(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有创新思维)。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西医学临床的基本诊疗方法与实践技能,具有中西医结合理念,能够对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并具有对急、难、重症进行常规诊疗的能力,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重点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1],中西医结合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式,继承中医宏观、整体的思维优势,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相关工作,解决临床医学的常见诊疗问题。培养过程中必须强调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并重,因此重视临床实践教学成为当下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2]。
2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摸索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了“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经过我校多年的这种培养模式经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目前比较适合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模式。现在该培养模式已在全国十多所医药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中得到了应用,受到了全国从事中西医结合教育工作者的肯定。无可置疑,“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培养模式是目前比较适合于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发现,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专业学制较短,只有五年。
短学制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系统地传授中西医学知识,学生也无法全面地掌握中西医学的知识。结果就导致了学生“中医没学好,西医也没有学好”的局面。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临床医疗工作的专业人才成为各医学院校培养的难点[3]。
2.2部分医学院校由于没有固定的实践教学附属医院
一线任课教师长期脱离临床,临床课的授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临床经验缺乏,教学质量低下。
2.3在实践教学方面
目前在全国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还不多,而在中医医院,虽然绝大部分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方法,但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能很好地为学生传授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同时,在学生的临床实习中,由于绝大部分是在中医医院实习,不能充分地接受到现代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训练,导致学生中医、西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牢固,动手能力不强。
2.4求职和备考研究生对临床实践产生影响。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本科毕业生在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将大部分精力、时间花费在求职或备考研究生上。实习期间,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研究生考前辅导班,不能安心在临床实习,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的效果[4]。
3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思考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进一步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能中会西、具有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应用型中西医结合高级专门人才。
3.1增加临床课程的比重
在课程体系中,增强中西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学力度,特别是增大中医临床课程的比重。加强学生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培养,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西医学的临床基本技能。
3.2增强临床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
建议将各临床教研室教师医师资格证注册在实践教学附属医院。以两年为一阶段,根据教学培养的实际需要,各教研室青年教师进入实践教学附属医院进行轮科或专科培训,实践教学附属医院科教科监督并协助青年教师完成培训。培训期间,医院按照同等职称的临床医师薪酬待遇,教师待遇,青年教师达到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考核要求的,可以进行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并聘任。实践教学老师熟悉医院、医生、病人情况,有利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
3.3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授课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5],深入开展中西医临床案例教学、PBL教学、床边教学工作[6]。加大临床实习基地的开拓力度,扩大床边临床教学的科目及规模。
3.4对实习计划进行调整
建议实习安排如下。中医院和西医院各实习半年。西医院实习六个月,其中西医内科(在两个不同的三级学科)实习2个月(每个三级学科实习1个月),西医急诊科实习1个月,西医外科(在两个不同的三级学科)实习2个月(每个三级学科实习1个月),功能科实习1个月(B超、心电图、放射科)。中医院实习6个月,其中中医内科(在两个不同的三级学科)实习2个月(每个三级学科实习1个月),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科各实习1个月,另外1个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眼、耳鼻喉、骨伤科中自行选择实习1个月。
总之,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我们要注重后期临床实践教学,采取各种措施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使其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实用型人才。
作者:王国佐 杨梅 成绍武 廖君 刘林 龚盛强 葛金文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参考文献
[1]万生芳,李应东.中西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西部中医药,2012,25(3):41-43.
[2]雷鸣,杨雪,黄海斌.论医学院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131.
[3]田锋.临床实践教学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145.
参照欧洲、北美的有关模式,开展“标准化病人”项目,培养出60余位标准化病人志愿者,广泛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课程与考试。由于标准化病人胜任“病史与体检提供者”“评估者”和“反馈者”等多重教学角色,对学生临床思维、知识掌握、临床技能、职业化程度、人文关怀素养等能力的教学与评估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医学在线考试与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发与使用
在交大生命学院的帮助下,设计并形成一套利用网络终端的考试与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测试,并得到反馈。通过对知识掌握的评估,了解自己的程度及对知识盲点的及时提醒。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程度的医学生,均可利用该系统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式学习。
(三)人文类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等的开设与发展
2006年起,关注医学生特定能力的人文类课程纳入交大医学院的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课程在职业礼仪、医疗情景中的沟通、不同医疗阶段的伦理特征、发声和语言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形体塑造课程则关注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与理解、日常形体姿势等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设置与推广
随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各模块的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考试可以根据具体的能力要求设置考站内容与规模,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平、全面的评估,并且考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都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五)虚拟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Virtualreality)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兴教学模式,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的模具和在线考试系统,虚拟仿真有其明显优势,例如:高仿真可以提高操作的真实感,计算机系统可以记录并统计操作中的所有记录和数据等等。
(六)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形成
在原有临床实习模式基础上,增设以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内容(心肺听诊、影像学读片、心电图阅读、化验单阅读)为主的实习前培训,并实施实习前考核;同时,在入科培训后增设实习入科考核。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效果
(一)评估模式的改变,为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和测量手段
用“结果性评价(OutcomeEvaluation)”逐渐取代“过程性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为医学教育评鉴的主流,关注医学教育“产出”的趋势也进一步导向着对环节质量(即医学生基本能力)的注重。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样突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序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符合临床医学教学规律
根据正常的学习遗忘规律和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完成临床课程的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许多在一年多前学习的临床必须的基本知识已经生疏,直接进入病区工作会因无法迅速有效进入角色,从而减少了有效实习时间,也会对临床医疗安全形成一定的隐患。同时,对带教老师而言,只有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才能向其传授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影响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在临床期间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实习医师基本能力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入实习前进行集中培训,符合教学规律中的重复原则;也使学生临床技能明显得到提升,以更高的初始水平开始实习,也必然会实现更迅速、更显著的成长,从而达到更高的程度,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78-02
我院是一所拥有住院床位100张,日门诊量430人次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每年有医学院口腔专科、本科、硕士、留学毕业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作为科教工作者,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如何把临床教学实践做的更好,更完善,培养出具有实用性、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加以总结。
1 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的目的
通过理论课实习,使同学们对口腔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工作方法,为临床毕业实习打下基础。
2 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的特点
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多、时间紧、难度大、工作量大的特点。如口腔内科学的实习中要用到大量专业理论知识和多种临床操作技术,如各种器械的识别及应用,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牙体、牙周、根尖周病、黏膜病、儿童牙病的诊断及治疗等等。此外,诊疗工作独立性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治疗操作多,必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
3 用引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1 引入启发式教学法 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灌输式填鸭为主动思考, 使学生无论学哪一个科目都要抓住一条主线,灵活掌握,学以致用。
3.2 利用误诊、误治病例引导教学 利用同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已学知识达到复习和巩固的目的。
3.3 通过病历临床教学 让带教老师用心选择既有代表性、又有一定深度及难度的临床病例。通过引入一个病历,让学生从疾病的病因、分类、治疗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所学内容。通过类似病历让学生回过头去查资料、复习,提出新问题,并准备书面发言提纲,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这样既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又启发学生认识疾病的能力,同时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
3.4 加强实验室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强实验室课程,为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以技能性、实践性极强的口腔修复学科为例,此学科历来有“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说法。虽然实验课的实习内容已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但离临床上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在完成原实习课的基础上,增加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强化技能训练,同时采取提前进入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由教师示教,从接诊病人到书写病历,从诊治处理病人到修复体配戴全过程,将课堂设在诊室,实现抽象性到具体性的转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视野,增加临床意识,并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章节的实践和消化,缩短了实验室与临床的距离,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医生角色
强化责任意识对学生由校园步人医院,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从这一刻起,自己将成为一名医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要努力参加临床教学与实践课程,临床实践是临床教学的结果,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胜任一名名副其实的口腔医生。而且口腔医生未来肩负着人类健康卫士的使命,为以后能文明行医,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必须夯实临床实践工作。
4 结束语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其临床实习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把临床教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就要转变旧的观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努力实践,把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卫生事业与教育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口腔医疗卫生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力求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108-02
临床教学实习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阶段;是继续完成和达到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目标的最后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作为临床学科之一,在学习儿科学时普遍感到不仅专业知识难学、难记,而且临床操作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够有真正的动手操作机会。因而影响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故近年来我院针对影响儿科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找出对策,加大对儿科实习生的管理,增强儿科带教安全意识,尽可能提高儿科临床教学质量。
1 加强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院是一所公益性教学医院,除了具有救死扶伤的共性任务之外,还具有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责任。一直以来,我院在教、医、研三个方面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并始终坚持重教强医、科技兴院的办院方针,把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放在首位。选派教学意识强、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负责、思想端正的教师承担实习生教学任务,并且分出承担大学、大专、中专医学生教学任务的层次,并与职称聘任挂钩。另外,对带教老师实行聘任和任期制,每年对带教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资格考核,评学评教,在已设立优秀教学科室奖、优秀带教老师奖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力度,提高老师的带教积极性,从而鼓励带教老师不断进步。
近年来,针对临床老师带教工作出现的问题,相继修订出台了《临床教学管理制度》、《临床带教与住院医师培训导师职责》、《临床教学工作考核标准》、《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考核标准》,以及《学生入科带教流程》、《科教外事科教学查房流程》、《住院医师培训督查流程》等规章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规章制度,使临床教师认识到,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合格人才的塑造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医院必须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认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鼓励教师多学写论文,把教学质量作为年度考核奖惩的重要标准。加强教学查房,每次查房做到有督导,有改进。从而调动了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提高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
2 加强素质培养和管理
一是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和改善临床实践教学。各科室严格按照实纲的技能训练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某些基本操作。加强日常带教中对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分别以笔试、口试和实践操作的形式对实习生逐一考核。要求学生撰写不少于2份的住院大病历,按照指标逐项评分,提高其病历书写能力。通过典型病例、疑难病例的临床教学,提高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的横向和纵向分析能力,提升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科教科及有关科室参加与实习生一起讨论是否完成了实习目标,同时总结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之处与需改进的部分,尽力为实习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医患互动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个临床医生的必备能力。因此,如何与带教老师、护理人员、患者进行交流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在学生刚来院实习时带教老师就要积极鼓励和指导他们与医、护、技工作人员积极交流,使他们了解医疗工作中与各岗位人员的相互协调和合作关系,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能与各岗位人员顺利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要求学生尊重带教老师的同时又能主动积极与老师保持沟通,保持与老师的平等对话,能与老师共同探讨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医疗活动中学会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需求,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3 加强医患关系的管理沟通
医患关系一直是儿科临床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2004年,我院率先在山东省成立第一家医院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更大程度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客服中心成立后建立了医院沟通制,及时解决在服务流程、服务环节和细节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医院服务承诺实施方案》,开通“客户服务投诉”和“儿童医疗保健咨询”2部热线。为方便患儿家长、医院职工及医院领导之间沟通,制定了院领导接访日制度,将过去多头管理的工作归纳到客户服务中心,由专人进行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医患沟通制》、《医疗纠纷预警方案》、《服务流程》等规范化文件,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使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医院实行的标准化管理,为规范标准化教学构造了良好的平台。
我院要求带教老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平时多与患儿在一起,主动关心、爱护患儿,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使患儿对医生有良好的信任及亲和感,这样以便在临床操作中使之配合。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尽可能地与患儿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操作完成后,让学生总结经验、谈体会,与其他学生交流,提高临床操作成功率和信心。
4 加强医风医德教育培养
我院2005年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奖惩条例》和《医院内部管理条例》补充细则,制定“职业道德积分管理制度”,为全院每一名职工建立职业道德电子档案,将个人及科室的奖惩情况随时记录,与年终考评、行风建设及各种检查提供重要依据。2006年实施《处理意见反馈》制度,将投诉时间及内容填写在处理意见反馈表中,被投诉科室写出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及科室处罚意见,主管部门签字后客服存档。同时建立服务预警机制,开展“无缺陷”感动服务,收到明显成效,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2007年达到96.7%,率同期下降72.78%,有21个科室实现了“零投诉、零纠纷”。
在学生整个临床实习的阶段,通过开展医德、医风培养专题工作,介绍一些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和我院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以他们为楷模,激发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形成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思想。同时开展评选“优秀实习生”的创优活动,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医德医风的氛围,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5 几点思考
一是迫切需要优化临床带教方式。尽管我院在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极尽所能,然则仍然存在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教学方式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常言讲的好,“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更加注意方式方法问题,而不能始终停留在填鸭式教学阶段。二是引导突破心理障碍。儿科临床教学中往往因为“小太阳”和“小皇帝”们的特殊地位,学生在临床学习中畏首畏脚,不敢也不能动手实践。医院应当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使其更快进入到正常的临床学习状态中去。三是和谐处理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有时候更甚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影响。医院应当从儿科临床教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医患关系相关问题的教育,使能够正确看待医患关系,在思想上重视医患关系,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引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树军,朱凤莲.儿科学临床实习1:1带教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113-114.
[2]杭敏,韩瑞珠.儿科见习教学的改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144.
[摘要]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对影响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3(a)-0026-03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Clinical Teaching base
YE Yanrong NIU Weigang GUO Yanxing WANG Bin
Teaching Division of Henan Province Luoyang Traumatological -Orthopedic Hospital Henan provincial Orthopedic Hospital,Luoyang , Henan 471000,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s who are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 are the core carrie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inical teaching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managers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clinical teachers’ construction, the essay dissected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叶艳蓉(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初级,研究方向:中医骨伤专业教学管理与改革。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临床教师梯队,是构筑临床教学基地的重中之重。着眼于目前临床教学基地医学生培养工作的现状,思考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该研究结合该院数年来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经验的累积,认为: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是改进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举措。
1 临床教学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转变为职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Diane M. Bilings认为临床教学教师应具有:学术造诣、教学技巧、师德师风、个人特征4个特征[1]。在临床教学基地,临床教师担负着医疗、科研、教学三重任务。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制定的全球本科生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涵盖了: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2]。这就对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较弱
与教学医院不同,担负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任务的医院重心大多还停留在医疗层面,教学只是其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临床教师仍走医疗序列,仍需以医疗、科研工作成果作为其考评的标准。教学工作量对其整体工作表现的贡献停留在有名无实的地位,换而言之,当临床医师医疗、科研工作获得满堂彩时,教学工作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当医疗、科研工作仍占据临床医师绝大部分的精力时,教学工作就成为了临床医师额外的工作,在其有限的精力下,教学质量的保证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2.2 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结合临床实践给学生讲授课程的临床任课教师,另一类是在临床实践中給予学生指导与帮助的临床带教老师。临床任课教师中不乏富有经验,充满教学热情,能够深入浅出、结合临床实践教授课程内容的优秀教师,但不容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临床医师均为医学类专业科班出身,虽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却缺乏系统专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培训,不能完全正确把握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在授课实践中,仅凭自身经验授课,存在授课大纲、教学计划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强的情况,此外,有些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弱,不够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致使教学效果一般。
同样,临床带教老师也存在缺乏规范化带教工作的培训,大多数带教老师能够手把手教学生实践操作,却在医德医风、学生实习工作总结与拔高方面缺乏重视,使得培养的医学生只能成为“匠”而非“师”。
2.3 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合理化
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3]。职称结构反映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学历结构是反映出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和科研的水平及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反映出教师的基本训练水平和教师发展的潜力;年龄结构是教师队伍教学与科研活力及其兴衰标志;学缘结构反映了教师队伍学术互补、知识构成情况及学术活跃程度。但根据笔者对其他兄弟医院教学情况的了解,大多数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以初、中级职称医师居多,该阶段的医师教学热情一般高于高级职称医师,且相对便于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虽有其优点,但临床经验相对缺少、对学生整体学习影响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2.4 教师队伍稳定性欠佳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在进行教师遴选时,大多采取由个人自愿报名、科室同意推荐、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程序进行,教师队伍虽经临床科室及教学管理部门共同核审确定,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还是取决于临床医师的个人意愿。当教学任务与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或个人需求发生改变,教学工作可能随时放弃,会出现私自调课、缺课,甚至终止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大,稳定性欠佳,即便有规章制度,也难以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教师队伍不稳,不仅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教师梯队后继乏人,又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2.5 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考评机制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中,临床医师的工资、奖金与临床效益挂钩,职称晋升与科研紧密相关的现状还未改变,同时,教师授课补助偏低,授课的好坏、多少与职称晋升相关度不高,也使得教学工作与临床医疗、科研工作没有实质利益上的比较优势,对教师队伍的激励作用有限。
除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教师考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直接造成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队伍的辨识度降低,限制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对于那些自身教学热情高、教学能力强、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自身成就感的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教师考评机制可将此类教师区分出来,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重点维护的群体,该群体的稳定有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教师考评可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考评结果对教师进行反馈、也有助于从考评结果中入手,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从而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笔者所工作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同样也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随着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及各层次骨伤人才培养经验的积累,及医院“以弘扬正骨医术、培养骨伤人才为己任”战略的指导,医院不断调整相应政策,以期从强大教师队伍入手,将医学人才临床教学的培养质量落到实处。以下,笔者将结合本院在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几点做法进行讨论,以期对其他医学生培养单位有所裨益。
3.1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就是要求医院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不仅要有“重视教学、尊重教师”的理念,还要切实从教师所处环境及需求出发,多站在教师角度考虑问题。以本院为例,目前医院采取的是“手术日制度”,简言之,即在医院层面固定各临床科室每周手术日期,据此,教学管理部门在为临床授课教师排课时,会提前联系教师确定其有效空闲时间,尽量避免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临床工作与教学工作发生时间冲突;同时,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结合授课教师所需,建立了小型图书馆和教具室,供授课教师选择参考教材及教学用品,为教师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同样,在学生临床见习带教方面,教学管理部门提前做好本年度临床科室见习带教计划,通过科室秘书例会发放给科室,科室可根据见习安排提前做好科室带教人员分配,不仅便于带教老师提前做好时间安排,提前备课,学生也可提前预习,带着问题见老师,大大避免了老师带教时因分散精力顾及临床工作而影响带教效果情况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设置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以确保临床教学基地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4]。医院制定了“医、教、研、产、文”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层面提高了对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视度,并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各相关临床科室、行政科室负责人任委员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学位管理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旨在对临床教学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监测,以推动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其次,在教学工作具体管理实施方面,医院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成立教学部,安排5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协调临床教师各项管理工作。
3.3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我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管理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备课要求》《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试讲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学事故界定与处理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优秀任课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涵盖临床任课教师管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平乐正骨传承实验班导师管理、实习生管理、见习生管理、岗前培训等各方面内容。通过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使得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3.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
在无法短时间内转变为教学医院的大环境下,医院为推动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除将教学工作提升至医院发展战略层面上以外,正在逐步落实、完善与临床医师带教工作量相匹配的薪酬补偿机制,探索临床教学工作量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挂钩的聘任机制。同时,对于理论水平高、带教能力强、态度好的医师,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优先分配实习生,并通过评选“优秀临床带教老师”、“优秀任课老师”等荣誉称号予以奖励,以期不断激发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5]。
在教师考评机制方面,医院目前采取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学生“三位一体”的考评方式。教学督导委员会不定期对临床教师理论授课、临床带教、教学查房等方面进行全面督导和评估,并及时反馈信息;教学部负责落实临床教师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学生负责填写日常教学日志,定期填写理论授课教师及临床带教老师考核评分表,并及时汇总结果向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及教师反馈,通过较为完善的教师考评机制确保学生培养质量。
3.5 构建合理稳定的人才梯队
合理的临床教师队伍需在考虑教师层次、职称、学历结构上予以构建。目前我院在医学生临床理论授课方面,形成了以资深主治医师和优秀住院医师授课为主,主任医师授课为辅,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进行专题约讲的授课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教学经验、结构合理的理论教师梯队。
其次,在医学生临床带教方面,近年来医院从门诊带教规范、病区带教规范、教学查房规范、病例书写规范、出科考核规范等内容入手,逐批开展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明确带教老师职责,灌输“培养学生,人人有责”的观念,目前,医院已建立了一支以各临床带教科室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博士学位临床医师为骨干的带教教师队伍。
3.6 加强交流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学生临床教学培养质量的高低与临床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切实提高本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医院内部,根据医院分科及教学科目设立教研室,由学科带头人担任教研室负责人,制定岗位职责,布置教学计划及检查实施情况,每年最少开展4次教学活动;在每学期末,教学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教学培训会、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师交流会,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讲课技巧,加强教师讲课心得和经验的交流,提升教师授课质量。除自我内部培训外,医院还着重采取“迈出去,引进来”的措施,每年有计划的组织教研室人员及教师代表与中医药高校和医院进行学术交流等教学活动,并聘请院外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教学查房等方式提教师的业务素质,并从人才培养、教书育人等角度开展系列专题讲座[6]。
4 结语
临床教学不仅是医学生转变为职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更是为国家大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医学生培养单位只有切实将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构筑临床教学基地的重中之重,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稳定方面下苦功,紧抓临床教学质量,才能早日实现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Diane MB.Teaching in Nursing[M].New York:W.B.Saunders Company,1998:139-206.
[2]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26.
[3] 黄晓洁.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 万可,曾巍,舒劲松,等.国内外临床教学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启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207-210.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只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护理教学中,通过推行实践教学法,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又能够增强临床护理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顺利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有效途径,也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根本方法。
一、增加临床教学课程安排
高?高专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任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要摒弃传统观念,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设计安排,突出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确定护理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根据临床上实际需要的技能确定课程结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确定护理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教学的时间分配,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同时,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护理教师的反应情况,及时完善调整教学安排,坚持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加强学生护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临床实践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的开展。一般情况下,在学习一个新章节知识前,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等,告知学生医院临床护理的重点和护理工作的难点、注意事项等问题,让学生从思想上进入到临床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教学环节中,还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情景演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前,教师要先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护理措施,切实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三、提高护理技能教学标准
医疗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命体,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规范的操作进行,不能有半点马虎和粗心,如果没有过硬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还会引起一系列护患纠纷。因此,在护理教学中更需要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内容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满足临床护理岗位上的需要。多列举临床护理的典型案例,在做示范的过程中动作要规范、标准,使学生听得懂、易接受、能操作。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电教片,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之要领后,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环节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技能水平。
四、改变护理教学考核方式
由于护理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增加实践考核成绩所占比重,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要注重日常实践课的作用,把实践随堂考核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考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考察实践操作技能,还要考察与护理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做到多种操作内容全面考核,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护理知识、护理技能、临床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
五、培育临床交流沟通能力
作为护理人员,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在临床上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护理学生的交流沟通技巧十分重要。对于护理学生来说,长期在学校环境中生活,缺乏社会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无所适从,不会与患者交流沟通,也不善于聆听患者的需求,导致临床护理效果打了折扣。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想理念,我们首先要从教育思想观念或教育哲学层面上去理解创新教育。应强调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目标转向;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向文化的革新功能转向;创新教育是一种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对创新教育系统设计的高屋建领。第二,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应注重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凡是体现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趋近这种教育目标的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应该有意识地吸纳其中的合理内核,使之成为创新教育改革方案的组成部分。
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模式设计
要研究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为临床医学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应从现代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思想的创新观念出发,围绕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操作程序、教学策略、评价标准等教学模式构成要素进行理论探索。
(一)指导思想。程体系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要重视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宏观背景,培养以人文性为先导、以综合型的智能结构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造性医学人才。
(二)目标内容
要建立与医学创新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其主要框架包括三个部分:(1)医学思维与创新的理论知i识通过创造学基础知识的构建,发展医学生的一般创造力。(2)临床专业与技能的指导。通过临床专业和技能的指导,发展学生的专业创造力(3)创新个性的素质培养及其社会实践该部分的课程设置将有利于医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
(三)操作程序。
提出问题(临床病例或社区专题卜搜集数据(诊断依据与调查资料h形成解释(可能结论h评估结果(讨论引导)—验证结果(实践检验)以上操作程序主要从学生见习病例报告撰写和社会问题调查报告两方面进行设计。
(四)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以认知、技能和素质三种不同的目标进行符号性、观察性和活动性三种方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第二课堂,以技能操作为主,教师将对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再现性操作示范,并为学生在课后进行提示性技能练习创造条件。第三课堂,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相结合,在实践应用中得以锻炼提高。教学部门还要导向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和社区医学从业岗位整体任务和局部内容训练,并进行持续性的反馈,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五)评估。
主要通过建立三个领域的评估来实施:(1)认知领域临床医学决策思维能力考核(2)专业课程和思维科学相结合的理实践论文评审。(3)态度领域病人评议学生学风医德、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志愿者服务社会的价值评价等。
三、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实践
根据21世纪的医生培养目标要求全面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应当减少应试教育的痕迹,重视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医学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经验、教学双方的个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从现代教学论的要素结构出发,调整和改革现行的临床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模式,追求创新教育系统动力机制的整体优化
(一)目的是导向因素,临床医学创新教育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
我们要重视把教育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扩展到学生的人文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思维方式的教育。因此,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追求的是科技素质与专业素质的结合;人文观念与职业特征的结合;个性心理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的培植,强调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是核心因素,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改革从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动力。
高等医学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得以实现的。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其质量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课时条件和实践空间,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调整课程结构:(1)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开展了包括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在内的各种医学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实施以问题为引导的临床与社区医学教学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空出一定的学时数,增加实践课和自学选修课程。(2)加强实践技能训练w加强了医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实践和社区全科医学服务实践课程计划。例如,坚持授课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不低于1:1;加强临床见、实习带教老师的上岗培训工作,使其明确带教要求和操作规范;在严格执行病区专题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行内、外、妇、儿分科床边技能考核和毕业综合技能操作考试;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基层和专科教学医院、社区教学基地轮回实习,加强学生全科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初级卫生保徤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医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独立撰写科研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能力。(3)开设医学前沿理论选修i课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树立学习的综合意识、超前意识和终身意i识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卫生保徤需求的变化,调整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开设医学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讲究特色和因材施教是本科生选修课设置的基本原则。(4)开设引导掌握思维方法的相关课程为了使医学生在进入临床课程学习时,熟悉医学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已在九五~◦◦级的六届医学生临床课程阶括思维科学、医学思维与学习、创造性思维和技法训练、创造力培养与成功者品质修养、研究型实践学习习作等。(5)隐性课程的建设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显性课程教学活动而言的。隐性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考察和国情、创业教育,结合临床见、实习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等等隐性课程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来加强医学生的德育实践,并以此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
(三)方法是技术要素,积极探索结合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学新方法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探索和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面对21世纪知识的骤增,临床医学教育要强调方法教育,使医学生有能力区别重要和次要的知识,使其头脑留有持续学习的空间,提高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吸纳能力,这对于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积极鼓励临床教师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实施情境模拟法和标准化病例教学法,就是在创新教学方法上的有益探索。情境模拟法是通过一个具体临床情境的描述和演示,引导学生对特殊情境下的病例展开讨论和研究的教学方法。标准化病例教学法的开展动因源于临床上一些非常见病例的教学要求,临床教师将这一类非常见病例的典型体征、诊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是在见习带教中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示并参与诊治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两者都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要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病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到较好的效果,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情境之间的差距,能帮助学生体验从业环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方式方'法
(四)学生是根本因素,教师是关键因素,教与学互动机制为系统提供原动力和主导力。
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以创造型教师的培养为前提条件。创造型教师不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且要善于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在实践中编写了《临床教师与管理干部基本教育素质培训教程》,并分批对临床教师进行思维科学和创新意识培训,规定45岁以下教师必须以计算机辅助临床教学的要求,在客观上收到了一定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展新知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再发现的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可以反馈教学信息,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授课质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机制,定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教学工作的热情。例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无论是理论课、见习课还是实习阶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评教工作,与教师的评学工作一起,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环境是支持因素,教学环境和机制的整体优化是系统持续运行的保证^
要进一步发挥教师与学生在创新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制定和规范适宜的管理制度,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培育创新教育的新机制。目前,我们的做法是从七年制教育起步,逐步向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部分科研课题实践;开放电子阅览室,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社区全科医学服务中心,安排3~4周的全科医疗服务,并结合社区问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由专家负责指导。对于临床教师,我们加强了临床骨干师资创新能力的培训;建立和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的互评机制;建立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此外,为临床教师提供获取信息便捷途径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努力提高临床和结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我们还注意介绍相关的实验技能,如如何看电路图、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的连线技巧和各类电子元件的识别等。
第二阶段,以数字电路实验为主。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我们为实验准备了各类集成电路模块,让学生利用面包板,按实验线路图在数字实验箱上自行搭建线路,进行调试、观察及测量。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完成门电路、触发器、555振荡器、计数器、译码显示及A/DD/A转换等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又是理论部分的补充通过课堂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学生们对电子技术从模拟到数字、从分立元件到集成芯片、仪器设备体积由大到小、功能由单一到系统的飞速发展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初学时的各种抽象术语及名词如负反馈、脉冲、二进制等,就都变得简单易懂,激发了他们学好医学电子学的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