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6-08 09:09: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子电工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子电工论文

篇1

2.注重学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动脑。在演示实验中,可以不拘束于教材的安排,由自己动手。比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器材,自主决定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可以自主寻找解决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和知识记忆。让学生充分运用大脑进行大胆的猜想和独立的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学习,并通过实验得到正确的理论,从而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念。

3.充分利用多媒体,形成多元模拟课件

电子电工基础内容作为进一步研究电能技术的专门课程,更是一项十分抽象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复杂图像以及相关电路路线的思维运转培养。如果学生缺少抽象思维能力,将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在对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的时候,也就十分困难了。与此同时,一些实验需要进行演示,但是演示的过程中无法进行观察,变化情况也相对较小,学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直观感受,也就不能深入理解。例如,学生在整流电路的过程中,实验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但是波形失真比较久很难进行观察。利用Flssh制作教程动画,将实验教学内容整体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够将教学当中抽象化的部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同时,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篇2

二、硬件编程模型

在系统启动后,应用程序通过调用设备驱动程序,首先对硬件进行了初始化处理,此时,硬件寄存器被应用程序直接进行了写操作,这种方式被称为阻塞式通信方式或者称之为同步通信方式,它的特点是:软件在硬件寄存器被正确写入后返回。但这不是应用程序控制硬件的唯一的方式,另一种方式为异步通信方式,或者称之为缓冲式通信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寄存器操作后通过回调函数来通知应用程序。系统正常启动运行后,通过异步通信方式,应用程序对硬件进行操作,比如,通过驱动任务,来完成关于EPROM2的读写操作触发硬件中断的原因可能是硬件产生异常,或者是上层软件需要处理时,此时需要调用中断处理函数。硬件终端函数需要找出中断产生的原因,即先判断中断源,然后再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处理。随后,它把信息发送到了驱动程序任务的信息队列中,或通过调用回调函数交给应用程序处理。几乎所有的中断处理函数都需要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向应用程序发送信息。通过采用单独的嵌入式处理器,主机编程接口对系统作整体控制,在Conexant数字电视解决方案中采用了ARM7架构的CPU核。系统启动时,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被主编程接口进行了初始化,在启动完成后,系统便进入了工作状态,主机编程接口收到了来自各个模块的消息,然后进行处理,对相应的模块进行处理。图1图片为数字电视的简单的硬件编程模型。图中每个版块都是编程得来的。应用程序对主机编程接口进行了控制,而驱动程序控制其他的硬件模块。此外,像音频解码器、视频解码器、解复用器等专门的DSP固件来控制。信道解调器是在数字状态下工作的,但是由高频头输出的查分信号为模拟信号,所以在信道解调器的内部要对差分信号进行变换,根据信号不同的调制方式,卫星信号采用QPSK方式进行解调,有线信号则采用QAM方式进行解调。这个功能是通过一个数字匹配滤波器实现的,接下来解调器还要进行信号的纠错解码。此后,解调器输出便是基带的MPEG-2传输流,可通过并行或串行的方式输出到解复用器当中。数字电视解码器的OSD模块事实上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图形处理器。软件对它进行编程操作时,可直接控制硬件,比如,控制调色板和显示控制器内存等。软件在写显示控制器内存时,由于程序指令速度过慢出现图形显示不流畅现象,因此,有些图形处理器常借助图形加速协处理器,使用硬件直接写显存,此操作成为硬件blitter。目前为止,在大多数场合下,数字电视还是通过使用模拟电视的AV输入来收看,所以数字电视解码器必须将音频、视频等图文信息,在模拟电视制式的基础上进行视频编码。视频编码器接受现实控制器模块所输出的视频图像信息,并进行视频编码根据具体的电视制式,最终输出特殊接收终端所需要的分量视频信号或复合视频信号。音频输出可直接从音频解码器中获得。

三、数字机顶盒硬件系统分析

数字电视机顶盒能够接收MPEG-2数字电视传输流和各种数据信息,通过解调、解复用、解码和视音频编码,在模拟彩色电视机上观看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目前,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基本功能是接收数字电视广播节目,同时具有所有广播和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功能。数字电视机顶盒硬件组成有很多。一是网络接口模块(NIM):网络接口模块完成信道解调和信道解码功能,送出包含视音频和其他数据信息的传输流(TS)。二是信源数据传输流解复用器:传送流中一般包含多个音视频流及一些数据信息,传输流解复用器用来区分不同的节目,提取相应的音视频流和数据流,送入视音频解码器和相应的解析软件。三是条件接收模块:对于付费电视,条件接收模块还对音视频流实施解扰,并采用含有识别用户和记忆功能的智能卡,保证合法用户正常收看。四是视音频解码器和后处理:MPEG-2解码器完成对音视频信号的解压缩,经视频编码器和音频D/A变换,还原出模拟音视频信号,在模拟电视机上显示高质量图像,并提供多声道立体声节目。五是嵌入式CPU与存储器模块和接口电路:嵌入式CPU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心脏,它与存储器模块用来存储和运行软件系统,并对各个硬件模块进行控制。接口电路提供丰富的外部接口,包括通用串行接口USB,以太网接口及RS232,模拟、数字视音频接口,数据接口等。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各项功能将更加完善,尤其是单片PC技术的发展将会在物理结构上促进电视机顶盒各部分硬件的高度集成,形成STB核心芯片,从而降低成本,减小体积,提高性能。外部接口更加丰富,可以通过USB接口与数码相机连接,也可以通过IDE接口挂接硬盘实现节目存储。交互式机顶盒将会成为数字电视机机顶盒的主流,用户在模拟彩色电视机上不仅能够收看数字电视,还能实现娱乐和上网等功能。

篇3

二、电工电子教学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电工电子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应首先明确电工电子的教学目的,进而再不断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生活经验,不断加强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输送给社会以及国家都满意的电工电子方面的高等技术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电工电子学科的主要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着力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分清轻重关系,有所侧重,切不可样样通、样样松。

(二)电工电子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当前,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加紧进行教育改革。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前提下,将所学教材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重组和归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具体,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基于电工电子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篇4

传统教学中,课前教师和学生准备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学生,只能根据教材进行知识预习,单调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然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前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根据学校实习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准备器材、项目任务书、网络学习平台等学习资源,提出课堂预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资源库中寻找答案,让学生乐学。

2.课堂实施

学生和教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开始项目的实施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有价值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在电工电子实训室,每组学生发一块MF—47型万用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前所学进行电压、电流的简单测量,对万用表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创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拆卸万用表,观察表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教学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表的组成元件和电路结构从感官认识到原理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培养实践能力。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后,以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实施任务。首先,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制订学习计划。该阶段是学生分组自主协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各小组实施情况,并加以指导。然后,学生根据计划进行万用表组装与调试。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到项目中,和学生交流、探讨,言传身教。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积极搭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协商解决各种难题,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实践能力。

(3)汇报点评,增强学习信心。学生完成作品后,首先由小组内部自我评价和组内成员相互评价。然后各小组组长进行成果的汇报展示,小组间进行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摒弃传统的一考定成败的评价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可忽略教师的指导、监控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效果

以往,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感到枯燥乏味,即使较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会动手实践。在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后,此种情况大为改善,学生能正确理解课程的学习方向。通过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融入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入维修服务单、维修工作票等企业元素,综合运用仿真软件、考试系统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形象丰富,解决了评价不及时、反馈难统计等问题。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应变、交流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篇5

二、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我的控制能力也差”。如果把所有的课程知识都放在教室里,以课堂板书的模式来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而针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显然不能只在教室里进行,需要配合大量的实训内容来达到实践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充分的利用实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很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如果能利适当的运用项目式的实训教学,利用一个个的设计项目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力争完成每一个项目,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途中遇到问题的地方也会相应增多,这就让学生求知欲望增强,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一旦知道答案是如此简单,必然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实训能够有效的训练操作技能

就是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生产实践,是生产实习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在掌握本工种(专业)所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应用与实践操作时,都必须在实习教师的知道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生到熟,由不准确到准确而逐步获得的,并能够运用知识,独立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理论练习实践的学风,因此,学生的实践实习是技能训练的核心并对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习教学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也是不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条件。

篇6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电工电子技术涉及的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具体讲解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电路的结点和支路时,可以把结点和支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马路和十字路口作比喻,一条马路就是一条支路,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就是一个结点等等,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在讲到功率时可以联系家用电器,每个家用电器用电功率是多少,再联系到所在教室空调功率是多少,根据空调功率的大小让学生计算上两节课的耗电量,由于有实际例子,所以对于用电量的计算公式很容易记忆,再根据当前电价计算出上两节课所需支付的电费,进而鼓励学生要认真学习,节约用电,做到下课关灯关空调的好习惯。在讲到RC电路的应用时,RC电路可作为滤波器,在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实际生活。先抛出一个问题:现在学生都有手机,他们手机有的用中国移动网络、有的用中国联通网络、还有的用中国电信网络,并且每个运营商又有2G网络、3G网络,但为什么打电话没有出现彼此相互干扰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先让他们思考一会,然后请学生回答一下原因,再结合实际回答情况给出答案,即滤波器起了作用。国家给每个网络运营商都分配了固定的频带范围,每个网络都有自己的基站,基站有滤波器,会自动滤除不属于自己频带范围的信号。而讲到三相电路时,可以联系具体家庭用电知识,更好地掌握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特点及计算方法,尤其对于星形联结方式还分为有中线(也称作地线或零线)即三相四线制和没有中线即三相三线制的情况,结合我们照明电路,让学生思考照明电路能否去掉中线?再根据理论分析,可以从理论上完全得出结论:照明电路是不能去掉中线的,也就是说我们实际民用负载一定要采用三相四线制,这样才能保证负载都能正常工作;在学习用电常识时可以联系当前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事故或触电事故,和同学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用电常识,甚至可以延伸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的避难常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

3.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兴趣的问题,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在讲到暂态分析时,就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开始,先让学生思考白炽灯、日光灯打开和关闭时的特点,这时学生注意力就吸引过来了,开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但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要注意课堂效果,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新鲜好奇上,每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紧紧结合教学内容。几分钟时间后,教师就可以总结出白炽灯、日光灯打开和关闭时的特点,白炽灯开关一打开就马上亮起来,一关闭就马上熄灭;而日光灯不管在打开还是关闭时都有一个过程,那为什么同样是照明负载,他们现象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紧接着这个问题后就可以引出本次授课的知识点:暂态过程。

4.总结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新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总结所学知识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新内容。例如在讲到电路分析中的电源等效变换方法时就可总结出三要素法,可以强调等效变换过程中时刻注意三个要素:内阻不变、电压源的大小等于电流源的大小乘以电阻的大小、电压源的正方向为电流源电流流出的方向。而在讲到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容易混淆,怎样分别记忆他们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关系呢?引导学生只需要记住关于电感和电容电压电流的伏安关系式即可。从伏安关系式就可以看出,电容电流是电压的微分,所以电流超前电压90°;电感电压是电流的微分,所以电压超前电流90°。也就是说针对这两种单一参数元件,哪个电量是另一个电量的微分,哪个电量就超前另一个电量90°。通过总结知识点,让学生知道重点和难点,在课后复习时也能抓大放小,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组织好实验教学,为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做铺垫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展示其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做下铺垫。例如在学习电路分析方法中的叠加原理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不作用的电源处理方法,把恒压源和恒流源处理方法记反,通过实验可以掌握不作用的恒压源的处理方法,而恒流源处理方法则相反,这样就不会在学习中混淆,更好地掌握了该方法。

三、开展考试改革,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以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删繁就简,使理论分析重点突出、概念清楚、实用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进行电工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电类各学科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针对目前大学现状,再加上该门课程有关知识点比较抽象,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除了在课堂上提高效率之外,还要从纪律上约束学生,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分数比重。例如增加平时练习的机会,把练习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另外,对于课堂发言积极的学生、勇于上台练习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奖励平时成绩的政策。这样,双管齐下,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这门课程学好。

篇7

改革与创新

为了使电子工艺实习满足时展的需要,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需要,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1)改变了以焊接等基础训练为重点,而转向培养学生对机电系统的整体认识,了解系统设计的过程,包括资料检索、设计、器件购买、制作、组装和调试等。从而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研发与制作中各环节中所需的工作任务及相互关系,并且在制作及调试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把实习内容与工设专业所开的另一门电类课程———实用电工技术紧密地结合。由于实用电工技术中讲授了简单易学的PLC基础及编程知识,因此在电子工艺实习中,我们提供小型PLC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并介绍了几种常用传感器、小型直流电机及LED灯的原理及控制方法。(3)强调结合专业特点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采用了开放实习内容的模式,学生自由选题,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既启发了创新精神,又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为了确保作品的顺利完成,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实验室的条件最后把关。

成果

篇8

2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1使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一体化与机械化得以实现

诚如人们知道的,所谓自动化技术,就是全面解放发展生产力,用机械运作来代替人工操作,最大化的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自动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原因。以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工作的人员角度来看,要想更好的工作,不仅需要全面的掌握电子设计的原理,还需要了解一切与信息工程设计有关的计算机应用理论。从电子信息工程本身具有的特色来看,其本质就是将计算机、信息以及电子技术相融合产生的一项事物,这就使得其设计工作不论是对机械化的程度,还是自动化程度,都有十分高的要求。所以,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到当前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中,不仅能够促进设计工作的机电一体化,有效的转变当前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情况,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最大化的发挥电子信息工程在设计工作上的优势,准确的反映出设计工作的多元化以及功能的标准化。

2.2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智能化快速实现

在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中,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处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开发、设计、集成与应用的,工作效率十分缓慢,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工业化发展对于信息的需求。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之中,能够从根本上变革当前工业生产对于信息的处理、开发、设计、集成与应用的方式,极大的提高电子信息工程在设计方面的智能化水平[2]。通过将计算机、信息以及网络等自动化技术的融合,能够为处理和应用大批量、高频率和密度的信息提供一条更加便捷的途径,从而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设计水平,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智能化建设,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3推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整体的进步

首先,自动化技术本身就是一种集多项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为一身的,具有较高优势的现代技术,这种优势不仅是其他各种单一类型的技术或者技巧无法到达的境界,也是当前电子信息工程在设计时需要依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原因。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对于对信息的处理、运用以及控制技术的精确度要求极高,这一要求是无法依靠人力资源来实现的,所以就需要自动化技术来辅助完成。例如:在设计信号与系统时,设计师必须要全面的掌握信号的分解与信息系统的分析等相关技术,这就需要设计工作必须具备极高的精度,此时,设计师就必须要以自动化技术来提高设计整体的水平,提高精确度[3]。由此不难看出,自动化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设计以及精确度水平的提高,具有的重要作用。

3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表现

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其在该领域的应用范围被不断的扩大,应用效果也不断提高。总体来看,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电子信息的设计中,主要别用于以下几大方面:一是,电路分析的设计和计算机的控制领域,这也是整个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核心所在。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此领域,可以提高其三相电路、双口网络以及含有点感电路等方面的工作效率,促进设计整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4]。二是,计算机的辅助设计领域,所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综合的应用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等,促进设计整体的有效完成。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其中后,设计这只需要将相关数据输入其中,计算机就可以自行分析计算,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设计的精确度。

篇9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它影响着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利益。研究国际分工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对于制定国家外贸政策和外贸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分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万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2002年)认为“信息革命的真正革命性影响才刚刚被人们感觉到。而激起或助长这一影响的不是‘信息’,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计算机或数据处理对决策、政策或战略所发生的作用。它是电子商务,即互联网作为推销渠道的出现。这是10年前或15年前人们实际上始料不及的事情,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市场和产业结构;改变着消费才细分、消费者价值和消费者行为,岗位和劳动市场。”德鲁克指出,电子商务对信息革命的意义与铁路对工业革命的意义相似。徐正华和马智胜(2004年)认为电子商务是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廖玉麟(2000年)认为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本文拟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分工的特点和我国的对策。

一、国际分工理论

分工产生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对经济效率的追求,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的好处在于获得分工经济和专业化经济,从而得到生产效率的提高。他的“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分工能给贸易双方带来好处。

分工的外在动力是科技进步。科技革命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工业发达国家不得不向国外寻找和建立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市场,扩大了国际分工。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又为这种分工提供了物质条件。

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大小。斯密提出“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范围”的观点(即斯密定理),他认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扬格进一步深化了斯密定理,提出了“劳动分工取决于劳动分工的水平”,即扬格定理。这不是同义反复,因为首先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即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足够大时,中间产品才可能被分离出来,这是斯密定理的内容。但同时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因为一方面市场很依赖于购买力,即实际的收入水平,这种收入水平又依赖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依赖于分工的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分工使生产链条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企业,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中间产品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生产链条的环节之间也在相互促进,从而使市场规模扩大。在这种劳动分工与市场规模的相互促进、循环演进的过程中,引起了报酬递增并最终导致经济进步。

劳动分工的水平还受到交易效率的制约。一方面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另一方面产品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交易是需要费用的。分工越发达,交易次数及总交易费用越高。人们必须比较交易费用与分工的好处。如果交易费用超出分工的好处,人们不如自己生产而不分工。交易费用是由交易效率决定的,交易的效率越高,费用越低,反之,交易费用就高。因此,交易效率越高,分工的水平也越高。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电子商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企业所讲电子商务是狭义的,一般是指人们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从整个社会讲的电子商务是广义的,它是指各行各业种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分析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般从广义来分析。电子商务具有虚拟化、低成本、效率高和透明的特点。电子商务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深入到生产、交换、消费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经济。所谓电子商务经济,简单的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要素为主要驱动要素,网络为基本工具的生产方式。从经济特征和技术背景来说,电子商务经济就是“网络经济”;从国民经济构成和主导产业的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从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的知识的作用上来说,电子商务就是“知识经济”;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特征来看,电子商务经济就是“数字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社会经济形态。

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因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范围扩大了,交易效率提高了。

首先,电子商务推动“无国界”全球大市场的形成。电子商务地出现,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格局,在全球形成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以Internet为载体的“无国界”全球化大市场。这种市场被称为虚拟市场。一方面,世界各地的客商可以汇集在这个虚拟市场中,消除了距离的障碍,使各国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到大大加强。另一方面,虚拟市场的形成使得商品与服务等有关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充分、自由的流动。其次,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费用。一笔交易包括三种流,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与传统交易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可以通过网络瞬间完成。首先是文件处理成本的节约。通过调查表明,在传统的辅导贸易业务中,一笔进出口业务需要处理相关单据约200份~350份,业务流程可长达数月,而纸张打印及差错的总费用约用货值的7%。如果应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简化数据处理程序、缩短文件处理周期,而且可以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对称,大大降低成本。新加坡贸易网在运用之前每次报关需要3天,花费12新元~25新元,应用EDI以后,每次报关只需15分钟、1新元~2新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新加坡节省6亿美元文件处理费用。其次可节省传统业务中往返、住宿等许多交易中的人员费用。再次,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速度更快。企业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规避市场不确定性,应对快速的技术变革和不断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纷纷开始通过外包和全球采购等方式剥离加工制造等非核心价值环节,甚至直接出售国内外的生产性分支机构,形成价值链模块化。所谓价值链模块化,即某一行业一体化的价值链结构逐渐裂变成若干独立的价值节点,通过各节点间的横向集中、整合以及功能的增强,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价值模块制造者以及若干规则设计与集成者的产业动态分化、整合过程。价值链模块化的过程也是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分工的深化主要表现在分工的精细化和水平化。国际分工的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转变。所谓垂直型国际分工就是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工体系。水平型国际分工就是工业品生产的专业化协作,而且是有层次的。产品内分工的特征是某个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供应过程的不同的工序、不同的区段、不同的环节在不同的空间区位完成,它是区别于在一个工厂内部完成整个工序流程的一种生产方式。国际的产品内分工是把不同的工序、区段和环节展开到不同的国家,是构成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础要素。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一个是比较优势,一个是规模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产业内分工提供了条件。

三、结论和启示

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这种发民表现在产业内分工和水平型分工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演进为产业链条和产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在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每一个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收缩自己的业务领域,从事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工序。任何企业,也只有融入某一价值链并在价值链中准确定位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对发达国家而言,在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它们必然寻求在成本最低的国家或地区去组织生产,由于劳动成本方面较大的区位差异,不仅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在内的海外转移是势所必然,从而为发展中国家介入新兴产业、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也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上。在产业链条层次,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的转移是增值能力和分工地位提升的显著标志;在生产环节,越接近于上游的生产其技术含量越高,附加值越大,越接近于下游的生产其知识技能的要求越低,附加值也越小。这就意味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果我国继续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外贸条件会不断恶化,外贸利益会不断减少。要争取有利的外贸条件就要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和装备制造能力。

篇10

2电力工程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1)盲目引进自动化设备,没有针对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大展,很多自动化设备出现在电力工程现场。电力部门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多样性的过程,因此仅靠人力难以实现全方位的工程管理,难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隐患,通过全面检测也只能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通过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对系统的全方位监测,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

(2)电力工程自动化装置缺乏人性化电力工程设备具有高度集成电力系统控制能力,很多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操作具有一定难度,电力部门技术人员在未受到专业培训的情况下难以掌握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方法。电力部门没有针对建立一个完善快捷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人员往往无法掌握自动化技术的精髓,无法将自动化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自动化系统建设缺乏人性化,没有从便于操作的角度进行设计。自动化是为了便于管理而引进的现代化设备,而实际过程却是无法发挥自动化的功能,自动化设备本身却带来了在操作上的难题,适得其反。

(3)电力工程自动化数据传输问题自动化设备对电力工程的控制主要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与传统人为管理方式一样,只是自动化设备具备反应迅速、高效快捷等优点。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准确传输,保证智能处理系统得到的数据是有效的。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传输存在一定误差。由于电力工程引进的自动化设备并非完全定制,而是采购市面上通用的自动化设备,因此在实际运用时可能与电力工程系统存在兼容性问题,一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数据无法准确传输,因此导致系统出现一定错误率,甚至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故障。

3提高电力工程自动化有效性的措施

(1)针对性引进自动化设备电力部门在引进自动化之前需要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组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解决各个问题的具体措施,看是否有必要引进自动化设备。对迫切需要的部分进行自动化方案探讨,针对问题引进有效的自动化设施,保证自动化设施在电力工程能发挥实际效益,避免盲目跟风造成资金浪费。

(2)建立人性化自动化操作系统自动化设备引进后,应该请专门的人员编写相关程序,从便于操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系统最好采用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让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掌握并熟练操作。在自动化操作过程中应该进行一定的防护作用,例如进对一些具有一定后果的操作设置问题选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操作时会有问题弹出,请操作人员确认是否继续操作,避免操作人员的疏忽导致自动化系统紊乱。

(3)采用竞标方式引进定制自动化系统目前从事开发自动化系统与设施的企业众多,竞争颇为激烈,因此电力部门在引进自动化时可以采用竞标的方式购买自动化定制产品,让众多企业参与进来,选择性价比适中的企业。定制的自动化系统能够避免与电力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所有功能针对电力系统而建立,因此数据传输基本不受影响,得到的分析结果准确,真正达到自动化管理的目的。

篇11

2我国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上出现的漏洞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的施工和建设、检修和维护、运行和调整等方面,是供电系统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准确发挥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设备被运用到供电系统当中,这在完善供电系统工作性能,提升供电系统工作效能上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供电系统的物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尽管我国部分供电部门在供电系统的物资管理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但在现代物流思想、施工物资管理体质上做得并不完善、并不科学,没能从根本上改善供电系统的物资管理。在施工设备设施的调配和建设上没有充分发挥设备和设施本身具有的功能,没能使供电系统在建设和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由于这种粗放的管理体制的缺陷,在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一些检测和维修部门在相关设备的配备上,出现严重的缺失,造成当遇到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设备,使问题不能被及时的解决,从而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人员素质上的严重问题尽管在需要电能作为基础能源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电力供应系统的发展态势却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来,供电系统在物资管理上出现了很严重的人员素质的问题,使得电力供应系统的发展脚步迈得十分迟缓。一些供电企业的人员,由于在系统物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物资的采购和调配上,没能把握住市场运行的动向,不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使其尽管在供电系统的运营商花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却没能受到满意的效果。类似的,一些物资采购人员,为了从采购资金中榨取些许利润,或者是为了照顾关系,在采购供应渠道的选择上,选择那些质量差、价格低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从模样上看似乎满足供电系统的运行要求,但其在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是没有保障的。另外,一些工作人员在对投入工作中的供电设施设备在管理时,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在出现的问题的处理上,也未能做到及时有效,从而给供电企业和用电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3.1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在使用性能和操纵性能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运用到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中后,信息和资源的传递、分析、处理的速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发展走向了一个信息化的道路。就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参考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管理上各方面的优势,供电系统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其实在早期的供电物资管理上,就已经出现了管理信息化的萌芽,只是在近十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的运用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信息化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够照搬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其他行业中运用的形势,要根据供电系统物资管理的特点,设计制造出有效的信息化系统。这个信息化的系统在内容上不仅要包括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同时在操纵方面也要尽量设计得便捷。

3.2系统管理人员的培养在对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物资管理的人员的选配和培养上,不仅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上,要对技术人员做出一定的要求,同时在思想道德品质上,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在供电系统物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科技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管理技术和设备要做及时的了解,并根据供电系统具体需要和企业的经济状况对这些新技术和设备进行必要的引进,以提升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

篇12

2电子商务时代带来挑战

2.1网络购物的特点

网络购物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通常是指B2C和C2C购物,主要针对的是消费者。网络购物活动主要是指用户借助手机、电脑等媒介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检索、查看相关产品的信息,并借助网上银行订购产品,最终通过快递公司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网络购物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流通环节少而降低产品成本。(2)产品展示不受场地和供货渠道限制,种类丰富。(3)用户浏览电商网站和购买活动自由,不受时间、地点限制。(4)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产品搜索更容易,信息更新也更快。

2.2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影响

依赖于互联网的的消费行为是全新的人类活动,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完全处于主动地位。在电子购物平台上,消费者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切换至不同的电商,自由地在不同店铺中穿梭,比对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甄别和处理,根据个人需求去寻找最符合需求的产品。他们可以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下选购商品,这使消费行为享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供货渠道,及电商之间为争夺消费群体而产生的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有足够吸引力的价格。而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活动完全是通过互联网的虚拟界面进行,这为消费行为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图2所示,线上购物流程比在实体购物场所更复杂,对消费者知识和认知技能的要求更高。消费者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和甄别,复杂的操作流程需要合理的引导,繁多的账号需要进行管理。而且,网络与生俱来的不真实性使消费者缺乏对产品的实物感知,不及实体店中“所见即所得”的消费体验。

2.3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产生的冲击

中国网购人数最近5年一直保持43.3%的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网购人数最多的国家。淘宝、京东等电商的百货平台正在超越苏宁、家乐福等传统零售业巨头,而且其增长的潜力似乎还可以不断挖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零售业要么与线上销售结合并进,要么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而对于制造业而言,减少了中间商的掣肘,通过互联网平台,制造商能够直接与消费者交易,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及时地市场反馈。但另一方面虽然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模式减少了成本,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情感、精神和个性化需求的凸显,对于柔性设计需求越来越强烈。网络的迅速反馈可以使企业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乃至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小批量个性化产品。而3D打印技术的推出和不断成熟,似乎可以彻底改变企业卖出的产品实物的概念,而是可以的出售“设计”。通过3D打印机,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设计师,成为自己产品的缔造者,到时轻轻按下一个键,产品就可以被直接打印出来。

3电子商务时代工业设计的机遇与发展

工业设计师一直致力于成为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解决两者之间利益的冲突,并达到双赢的结果:使消费者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产品,而企业能够在生产活动中获益,为社会创造价值。电子商务改变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其中最为显著的体现在三个方面——网络化数据、网络化媒介和网络化产品,工业设计能够通过电子商务结合为消费者带来高效的、适合的、怡人的使用体验。

3.1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准确而真实的数据反馈。

“我设计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么?”这是设计师在开始设计工作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产品能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优秀的设计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的,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工作的第一部分就是进行市场研究,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所花费的时间周期较长,所需投入的成本也较高,而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却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现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产品的市场反馈信息则基于互联网,是对交易和评价的即时计算和分析,并且无偿开放的,其作用有如下几点:(1)网购平台商品检索功能提供了细致的类比信息,这些对比数据可以使设计师易于发现同类产品之间细微的差异。用户只要在电商网站的检索栏输入需要寻找商品的关键字,就可以得到相关产品的各方面信息检索条目,如图3所示为淘宝网的搜索界面。用户可以依据商品的各类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并可以对比哪些商品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或者哪些商品销量最好。这有利于设计师及时得到产品的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品牌认同度、同质化竞争情况等信息。(2)网购平台的“客户评价”功能便于设计师取得第一手用户反馈意见。消费者收到网购消费的货品后可以对产品进行评价,而这些评价的数据实时被更新,有利于其他消费者评估。如图4所示为京东商城的商品评价界面。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每件商品的好评率,“买家印象”说明了产品各方面特征,有哪些是最令消费者满意的,有哪些能够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这对设计师客观正确的评估产品的市场认同情况和售后信息反馈具很重要的意义。(3)网购平台为概念方案提供一种新的设计评价媒介。如果我们把网络购物平台的数据不是用于已投产的产品评估,而是用于概念设计的方案评价,将产品生产的环节置于销售之后,那么产品投入市场的风险可以被降低,也有利于产生一些有针对性的柔性设计。

3.2电子商务平台为设计服务提供了新媒介

如图1所示,在传统销售策略中,针对产品的包装、运输、陈列、展示、宣传等市场化环节,设计师需要满足其功能需求及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从而衍生出众多设计领域。而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网站界面(UI)及其所提供的信息在产品的市场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与购物行为的网站界面设计发展迅速。(1)在电子商务平台的界面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发展前景远大。数字化产品日趋扁平化,人和物之间的精神交流和意识交流变得越来越直接。人与产品交互不是简单的视觉沟通,而是在逻辑和行为层面的互动。购物网站的界面设计必须能够正确引导消费者行为,很难想象一个界面设计混乱、不协调的电子商务网站会吸引网络消费者的注意并进入浏览、购物。[7]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和成熟为交互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现在交互设计的思维正在向更多的产品设计领域深入。体验店成为线下销售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现有技术背景下,用户在线上购物时只能看到产品图片和其他用户的评价,无法获得直接的试用体验。而实体商店的优势就在于其资源配置和便利的地理条件,可以为用户提供品牌文化体验、产品试用体验、售后服务体验等方式,在用户试用产品的同时,加强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文化交流。体验店的设计为设计师提供了另一个平台,有利于为企业与用户之间建立更好地沟通桥梁,如图5为AOC在北京798的商品体验店。

3.3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产品设计新探索

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改变产品的营销渠道,而且可以赋予产品新的内涵。3D打印机的出现使“商品”可以完全实现非物质化,企业出售产品也许仅仅就是高精度的3D模型,用户购买后自己“生产”。更加贴近用户的商业模式是:由顾客提出设计要求,设计人员直接将方案发给用户——这种模式已经在部分医疗产品上在应用。在信息时代,产品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产品不再仅仅是物质上的存在,因为用户需要的不再是产品实物本身,虚拟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丰富而重要,这使得设计师不得不为新的产品而进行创新和思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