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06-08 09:09: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

篇1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联课题: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关系研究(2010C028);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SGH10125)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联合各部门,共同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向社会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指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国家规定一些职位必须经过职业培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则主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灵活采用政府、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主体等各种有效渠道,力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0年我国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此外,据西安几所高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学生处资料汇总统计,连续几年来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均呈下滑趋势,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本科差距缩小,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就业率提高较快,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职业技能对大学就业力的影响。

二、以西安市为例进行的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前培训的需求,我们以西市作为案例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一)西安市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调查

1、见习培训。符合相关条件并自愿提出申请的大学生,经审核毕业后可在见习基地进行3~6个月的培训,且可以享受免费人事和就业推荐,而对于那些在基层履行完服务年限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时给予倾斜。

2、免费就业培训。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群都可以在享受包括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择业指导及其他适应性在内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3、技能培训班。西安市劳动保障局按照培训―鉴定―职介―就业“四位一体”的模式,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积极搭建大学生培训、就业平台。

(二)西安市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问卷调查。我们对西安市5所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进行了调查,随机抽取了陕西科技大学50名本科毕业生和西安工业大学、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各40名高职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收回163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问卷收回率为95.9%,问卷有效率为98.8%。

1、大学生普遍感觉实践能力缺乏。调查研究表明:36.03%的学生感觉学校条件有限,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30.88%的学生觉得对企业的用人及运作完全不了解,学和用完全脱节。目前大学生感觉最欠缺实践经验,虽然已具备学历要求,但缺乏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不符合企业用工的需要。这才出现了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受欢迎,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现象。

2、大学生出于就业目的对于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旺盛。通过对“大学毕业生需不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调查发现,有91%的毕业生认为“十分需要”或“需要”,认为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可有可无的只占7%,认为不需要的为2%。通过对“参加培训的原因的调查”,有62.7%的被调查者是出于“帮助今后更好地就业”的原因,36.02%的被调查者是出于“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15.5%的被调查者只是“考了再说,以备不时之需”,14.2%的被调查者是因为“很多人都考证,自己若不考会没有竞争优势”;通过对“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的调查,选择“提高就业能力”的占41.7%,选择“培养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占52.8%。这说明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有必要的,而且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与素质。

3、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及方式需求多样。大学生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比较广泛,相对而言,在实践能力、应聘技巧、人文修养等方面表现比较集中,分别占63.35%、27.9%、20.8%。另外,45.24%的学生愿意选择参加通过求职活动实践,43%的学生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这说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得到了一部分学生的认可,已成为拓宽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渠道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新视角:一条主线三个结合

(一)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线,开辟大学生就业新出路。就业力不足,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成为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直接招收大学生员工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调查成果显示:98%以上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自身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只能是“半成品”。在国外,不管你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都要参加职业学院的培训。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出现本科生不如职业培训生畅销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本科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素质教育,而对于职业培训来说,更注重对工作技能方面的培养,更注重实际操作,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高等教育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并且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线,将高校教育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职业技能认证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不仅能为应届毕业生开辟出一条就业的新出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赋予学生一种目标明确的职业规划能力,使大学生不仅有素质、有理论,更有职业技能,那么庞大的大学生就业人群也就不会被冷落。

(二)高校教育与企业需要相结合

1、借助桥梁连接学校教育与实际应用。国家卓越计划要求必须“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应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种连接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毕业生供给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结构性矛盾的产物,它是以弥补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为目的,立足点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职业技能培训所连接的两方面,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技能培训。

2、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和特色学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已经逐步把就业指导课列为正式课程,但是基本上还只局限于告诉学生如何写求职申请、简历,面试应对技巧、着装要求等。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所学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高校必须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运用自身雄厚的师资、设备、经费和无形资产,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其次,利用自身学科众多、专业门类齐全的特点,进行学科整合,实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再次,发掘普通高校职业技能教育的潜力和国际交流广泛的办学条件,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国际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开发出职业适应性更强的继续教育项目,提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高校可以依托自身教育资源和特色学科发挥自身的优势,将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运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在社会化和实践性上的不足。

(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与学历证书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双证(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成了表明从业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并且国家各权威部委已经全面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从业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所以它是从业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从业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对就业有帮助,且社会各单位对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的合格证书认可度较高,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既能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又能得到职业资格的认可。这对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国外经验与国内实情相结合。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应以我国实际国情为依据,并学习国外政府成功参与职业能力开发的经验。首先,依靠政府建立和健全整个国家职业能力开发与培训的法规、机制,把涉及职业能力开发的组织、经费、基地、实施程序等重大问题以法律条文形式加以规定。其次,通过政府的介入,让学生有接受职业能力提高的机会,在高等院校中设立职业能力开发专业。培养职业能力开发指导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再次,通过各种政策,建立一个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减免企业税收、表彰奖励高技能人才及所属企业等政策,鼓励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协调职能。对于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以及职业培训机构资质的考核要严格把关,确实做好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能力比学历更重要的社会,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里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而缺乏社会的实践,因此许许多多的应届毕业生面对就业选择缺乏自信,怨声载道,感觉所学理论没有太大用处。就此笔者对艺术类学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如下:

(一)缺乏实践能力,做事眼高手低据调查,市场聘用人才不仅对学历有要求,而且对能力也有要求,尤其对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人员优先聘用,学生对此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近41个百分点的学生感觉学过的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尤其对岗位的设置及运作流程知之甚少,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近32个百分点的学生感觉在校期间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走进社会后,虽然学历能达到企业或公司的需求,但职业技能方面却大打折扣,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有旺盛的职业技能实践的需求为了学生将来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笔者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对职业技能培训是否需求、需求原因及培训的主要目的”这一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参加技能培训是必须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有将近一成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培训是不必须的,是可有可无的;只有为数很少的学生感觉不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他们意识到当今就业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技能培训方式与内容的多样化培训的方式多种,例如学徒培训、职工培训、学校正规方式培训、就业培训等。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培训,培训哪些内容更加适合学生,对此进行了调查。调查培训方式的结果显示出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学校正规培训方式来提高实践能力;而不到半数的学生愿意选择通过企业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所有的被调查者当中普遍希望职业培训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协助,并通过政府能够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通过这一调查说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政府为支持、学校为纽带、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

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艺术类大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必要的,培训过程和结果显示,仅仅学生意识到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培训需要社会、政府、企业还有家长等各界支持和共同努力,因此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培训的重要性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大学生显得十分重要,职业技能培训是为学生跨进社会的第一步,但有些学生和家长对此认识不够,参加培训也只是那些能力低的才会参加,这种社会舆论也给培训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培训信息渠道少当今社会就业门槛的提高,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一些单位要求必须有从业资格证才可能被聘用,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又是一道屏障。而且调查中发现,在校的大学生不了解社会需求情况,对于持证上岗更是知之甚少,相应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三)培训体系不健全有些高职类院校虽然意识到艺术生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但是绝大多数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培训教师,绝大多数的培训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教师,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其培训专业知识不足,实践操作性也差。

(四)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服务及管理不规范艺术类学生意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伴随需求应运而生。但是实际上,有些社会培训机构也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只是打听到学生的需求的内容,顺应社会的需求纷纷开设与需求“相符合”课程,聘请一些与开设课程相关的教师授课,授课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水平不一。

三、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似乎是由各个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增多、各用人单位没有空闲职位造成的。笔者为验证这些原因是否属实,进行了调查。

(一)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方面的分析笔者对88家企业进行了调查与访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需求旺盛的是专业性的技能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少,至少要经过适当的培训,才能培训出企业所需求的,不仅耗时、耗资、耗力,而且培训成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后,可能会面临跳槽,因此,多数企业宁愿高新聘请一个专业性技能人才,而不愿培养一个专业性技能人才。同时,从侧面了解到,企业大工作人员有七层属于普通工人,而技术性人员还达不到总数的两成,因此,企业所空缺的岗位基本上都是技术性专业人员和专业管理岗位人才。

(二)对企业所设岗位结构的调查一个企业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发展靠的是高素质人才,企业对高学历,高技能的要求是很高的。企业中含有的管理型人员、研发型人员及专业技能型人员的数量,表明了企业的实力及发展力。据调查,在企业中研发型人员仅占企业总职工数的5%左右,而管理型人员占10%左右,技术性人员占企业总职工人数的20%左右,而剩下的都是普通工人。其中研发人员过半数都是来自于社会而非正式的本科院校毕业生,而管理人员和技术性人员中有半数也是来自于社会而非高等院校毕业生。这一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三)企业的人才评价及人才开发途径据调查,企业所聘用的技能型人才和研发型人才的途径主要有社会招聘、网络信息招聘、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以及各大名校的招聘。其中高职类院校是企业招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满意度并不是太高。多数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感觉一般,仅有一成的企业感觉比较满意,对大学生技能型人才感觉很满意的企业可以说是没有。

(四)企业对所招聘人员技能培训情况分析再所调查的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建立“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一体化”机制,但是企业为了使招聘的人员适合本企业需要,大部分企业设置了专项经费,用于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表明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调查中发现企业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对毕业生进行入职前培训。

四、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

(一)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有效信息平台,互补优势资源如果大学生在在校期间,能够参与企业的培训,势必会少走许多弯路。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经常联系,互通信息,学校尽可能地把企业需要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教授于学生,以更好地使学生满足企业需要。而企业应将自己所需及时地与学校沟通。这样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主动性和目的性增强了。

(二)政府对于培训该技能技术人才加大扶持力度在调查中发现,企业招聘人员后,有相当一部分入职员工需要企业对他们进行培训,才能达到企业所要的结果。企业是人才培训的一个重要力量。如果由政府参与,他们好好利用企业所设的培训机构,挖掘培训潜能,加大企业培训机构的利用率,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员工的简单培训。政府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对表现优秀的培训生,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这样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重视技能培训。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要求培训机构或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并将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里。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政府介入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实施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什么样的,从而提高培训质量。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刺激社会各界与提高大学生技能建立开发体系。政府各级领导要定期验收培训成果,积极解决培训中所遇到的难题;要适时地添加技能实训和坚定的新功能,以提高技能型人才从无知到初级再到高级的全面推进。

(三)发挥高校学科特色优势,实施“双证书”制度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人才,那么社会上仅具有技能而没有理论,碰到问题不会分析,这种情况也让企业苦恼。所以高校大学生如果能够加强技能培训,正好符合了企业需求。因此校方就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培养,同时充分挖掘高校特色资源。在师资力量、设备和经费上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结合理论发展学生的技能培训。发掘学校自身的教育潜能,对学生开展国际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高应用型人才数量与质量,利用学校的自身资源优势,弥补学生课堂上的不足。也就实现了毕业证和从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

篇3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农村劳动力经济收入目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结合起来。按照“乡村宣传发动,县里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培训,保证农民受益”的工作机制,运用扶持政策和市场规划,依托教育培训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建设全面小康进程。

目标要求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突出重点,分步开展计划从今年开始,力争用3~5年时间把现有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未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动员其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一技之长,都能实现就业,都有稳定的收入,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扶持政策

为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今年,对报名参加我县指定的技能培训学校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学员按文件精神给予补助,其中又是贫困户的学员,在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学校参加培训并合格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老区扶贫部门按规定每人给予补助400元;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确有困难的贫困户学员,可申请小额信贷资金1000~2000元予以扶持;各定点培训学校对农村学员及贫困户学员也相应的给予照顾,减免费用。

培训方法

篇4

2019年至2021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5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0.45万人次以上;

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技能劳动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达30%以上。

二、培训人员

(一)培训对象

全市各类企业职工,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

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含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下同)、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下同)、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下同)、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含强制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下同)等就业重点群体;

确有培训需求、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培训次数,同一人不同工种不同层次培训不受限制,分别计算人次。同时,总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单位具有专项培训资金,在开展本部门服务对象培训的,可以纳入全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总数进行计算。

(二)培训种类

1.企业职工。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职工开展培训,其中对我市热点产业塑料加工、亚麻产业、林木加工、森工林业等行业组织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严格执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合格后上岗。

2.重点产业。坚持以企业用工需求为主导的培训政策,对园区企业、重点工业项目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重点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大对煤炭、食用菌、种植、养殖业等重点产业的培训力度,以满足用工需求。

3.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双创培训”。对本年度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本年度毕业的大学生,要结合其专业背景,组织其参加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就业能力;

对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人员,组织参加创业培训,促进其自主创业。

4.电子商务。大力推广网络创业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和实际操作培训力度,实现技能带动创业就业。

5.农民工创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对失去工作返回家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点产业项目的需求,重点围绕国家支持的铁路、交通、建设、电力等领域以及劳务输出的订单需求,组织相应的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

三、培训主体、内容

(一)培训主体

1.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主体包括具有培训能力的企业、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高中、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

2.充分发挥我市公共培训机构的作用,如:石管家、晨辉、洪伟等培训机构专业涉及面广,其中包含育婴员、保育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中式面点、中式烹调培训、电子商务等相关培训内容,积极鼓励公共培训机构承办职业技能培训。

3.针对开发区重点企业如林木加工业、矿产业、绿色食品等用工需求,本着储备人才的原则,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本产业的需求培养定向型技能人才,为企业长久发展积蓄力量。

4.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总工会、市城乡社区工作局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根据不同部门掌握的人群需求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确保覆盖面更广,满足更多人群需求,激励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二)培训内容

1、以增强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为目的开展综合性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实用技术知识、消防安全生产知识、企业文化等。

2、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开展突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和项目按省人社厅、财政厅公布的《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确定,主要培训机械操作、机械维修、煤炭、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及网络、钳工、焊工、纺织、亚麻、塑编、阀门、冶炼、木材加工、石墨、食品加工、建筑工、种植业、养殖业、绿色食品、商贸餐饮服务等工种。本着实用、实效为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参训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四、培训补贴政策

(一)免费培训

1.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个人或培训主体补贴。

2.贫困劳动力、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参加项目制培训的,培训费拨付承担项目制培训的主体。

3.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由管理部门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培训主体补贴。

(二)培训补贴

1.对企业职工参加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2000元/人、2500元/人、3000元/人培训补贴;

对企业职工参加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200元/人、1800元/人、2500元/人、3500元/人、4500元/人培训补贴;

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的培训补贴。

2.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含安全技能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培训补贴。

3.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上述生产经营主体和参保企业每人每月500元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生活费补贴

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给予个人15元/天生活费补贴。

(四)完善补贴政策

1.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含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职业培训补贴,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2.对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承担项目制培训的,可向其先行拨付不低于50%的培训补贴资金。

3.对就业重点群体参加培训后6个月内,由培训主体推荐在省内实现就业的,给予培训主体200元/人的就业服务补助。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9月11—11月20日)

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制定出台《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及配套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开展培训需求预测分析,摸清培训主体底数,分解落实培训任务。召开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协调推进会议,部署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对培训主体进行政策宣讲解读。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11月21日—2021年12月31日)

各责任部门按分工各负其责抓好《方案》贯彻落实培训任务。市人社局负责市职教中心、域外中高职院校、市直企业培训中心、两个森工林业局和市域各培训机构等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市人社局工作专班对培训过程、培训质量依法实施监管,每半月汇总培训统计表,每月上报培训和任务完成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5日)

市直各相关部门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总结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办法、流程,研究制定2020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方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六、保障措施

1.各乡镇、开发区、市直相关部门、八面通林业局劳动局、穆棱林业局劳动局、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承担主体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参与同步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严格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明确资金申领程序、拨付方式等。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依法依规主动接受配合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责任追究问责,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纪予以严惩,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先行先试或探索试验开展培训过程中,因缺乏经验、无意过失的行为按规定给予宽容。

3.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放管服”改革。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公布培训项目(课时)目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加大培训主体和培训质量监管力度,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积极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可采取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购买培训和评价服务,评估工作所需经费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和培训“全程写实”制度,依托市“金保工程”平台,通过建立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简化流程,减少证明材料,提高服务效率。

4.实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半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各市直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5.各成员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三进三送”活动(政策宣讲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提升行动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提升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强化技能人才激励,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技能成才的深厚氛围。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和运行协调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分工,制定工作措施,完善考核办法。分解下达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立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此次培训工作。

组长:王俭雄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篇5

唐山市振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唐山市首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始建于1988年,是一所集机械、电脑、烹饪等多专业的综合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学校选聘优秀高级工程师和高级讲师任教,学校始终坚持“以严治校、以德育人、以趣帮教、以新促学”的教育方针,形成了“团结、文明、勤奋、求实”的校风;“热爱学生、刻苦钻研、执教严谨、教书育人”的教风;“勤学苦练、生动活泼、精益求精、踏实奋进”的学风。

学校实行半封闭的规范化管理,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技能水平、良好的道德修养、综合的职业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们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百分百。

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优化,使学校由一所专业单一设施简陋的学校发展成为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多次被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外,比如欧美一些大学,他们在本科教育阶段还有一种主修,即要求学生在进入某职业以前,在本科阶段就完成该领域所需要的技能和操作,这种主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某种具体的职业领域。相对于国外大学而言,我国的大学教育恰好缺乏这一阶段的培训。

在我国,大学阶段所受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主要依靠书本知识,而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有较多的欠缺,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的现象:一方面,大批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费尽心思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说明高校教育还不能适应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要求持证上岗的工种越来越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中国已在90个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采取了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职场中人获得职位晋升及扩展事业的重要砝码,我们认为21世纪是职业证书的时代。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大都是在经过千辛万苦的找到工作以后,在工作过程当中经过考试才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随着我国成为WTO成员国,许多职业的就业标准开始国际化。一些外国教育培训机构瞄准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开设考点,使国际认证变得炙手可热。我国的大学教育应该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相关教育人士指出,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国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关键是要通过一定的人才储备,培养出熟悉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管理体制和标准的本土化人才。面对教育行业的新生事物,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更希望能够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我们正规的教学当中。

本研究是对培养高素质、培养适合国情的工科毕业生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提高学生的职业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拿到一张正规的全国承认的执业资格证书,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正规实践操作水平。

本研究把职业技能培训和现有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结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纳入教学计划中,成为一门必修课。将职业技能培训长期化、制度化,使更多的专业和更多的学生受益。将此项技能培养以及其它实践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和发展。

开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完善建立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让学生在完成“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之前,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学生―工人-工程师三步走的第二步,使学生达到家用电器维修中级工(或高级工)水平,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2)在已取得的“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 “单件生产模式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利用单件生产模式的产品的设计,发挥和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即可进行加工制造、装配、检验、测试等,完成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的全过程。

(3)将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与“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单件生产模式制冷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充分整合,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中专或专科学校的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4)大学生职业资格标准的特点的研究。

①职业分类要体现岗位群特色: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中的职业分类并不是针对某一现行职业岗位“而是一个大职业分类”是面向一个广阔的职业群或岗位群,如电气控制类,汽车类等,因此,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的也是一个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要深入研究岗位群所涉及的职业技能的共性,并结合大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特点,加以概括、抽象。职业分类的岗位群特色,要求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要同以往劳动部门对单一工种的技能考核加以区别。

②鉴定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职业资格鉴定要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特点,考核学生掌握一个或多个岗位工种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鉴定时间内和有限的设备条件下,要充分鉴定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比较困难的,鉴定内容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分类,制定若干操作技能型和理论分析型鉴定考核模块,并规定合理的比例,不断加强题库的标准化建设,合理制定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标准、合格标准和评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能力的培训和学习。

篇7

关键词: 职业;技能鉴定;措施

Key words: occupation;skill appraisal;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208-01

0引言

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职业技能鉴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

1国外现状

进入 21 世纪,国际上提出了培养“关键能力”和“技术人文者”的概念。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特色。德国“双元制”模式:就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各类中学毕业生要谋求某一个职业岗位,就必须首先通过申请成为某一个企事业机构的学徒。学生由企业依照国家标准招收,然后送入双元制大学学习。培养目标是:学士―工程师,即既有大学理论知识,又有从事工程师工作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能担当起工程师岗位的工作,不需要企业再进行适应性培训。这是区别于传统大学之处。韩国政府大力提倡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1994 年韩国实施了“2+1 制”,即学生头两年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第三年在企业接受一年的现场实习培训。1998 年建立了 40 所“2+1制”示范学校。澳大利亚的学校,将教室和实验室甚至生产车间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教学,还有现代远程教学。实践教学则在实验室或车间进行,完全按实际工作要求操作。由此可见,技能教育是全球化教育趋势。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特殊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目前各大企业越来越看重“两证型人才”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大学生在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通过学习培训再考一两个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毕业生尽快就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2我国全日制本科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企业内实施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开始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两证并重,学科性教育和职业型教育两教并举,已成为社会共识,近些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各大高校得以顺利开展,参加培训鉴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据资料显示,我省近三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本科生占学生总数的51%,普通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把它作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有的大学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至少获一门职业资格证书;有的大学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门必修课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计学分,有的学校创造条件,提供信息,鼓励学生参加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无论是哪种形式,目的都非常明确,希望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技之长,学以致用,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认识在加深,热情不断高涨,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大学生所拥有的技术和技能的凭证,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

3改变职业技能鉴定现状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认识刚走进校门的大学生弄不清我国职业资格制度,不知道为什么在取得本科文凭同时还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职业技能培训的含义和作用,搭建各种交流平台,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学历”加上“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将来就业最有效的通行证。

3.2 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缺乏规范性,试题库试题陈旧我国1997年开始试验试题库的开发,但是职业技能鉴定中出自国家题库的试题所占比例较少,试题不规范、不科学,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3.3 考评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考评员队伍的基本情况看,无论是文化技术水平上,还是人员的分布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要大力开发和增加题库的工种量、试题量,保证试题客观、科学、规范。

3.4 资金投入不足,鉴定设施不够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鉴定的核心内容是技能操作,应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技能鉴定站往往存在着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实验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更新程度都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技能考核和鉴定的需要,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争取财政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尽早购置健全相应的职业鉴定所需的必要设备,以保证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高等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又有意义的系统性工作,“两证”用人制度已被广泛采用,企业偏爱既有理论知识又会操作技能的大学生,聘用之后能马上上岗,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政策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效应会越来越大。因此面对高校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提出一定的改良措施必将推动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并提高高校对人才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崔雪梅.对普通高校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21).

篇8

    2完成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专业调研工作

    项目组先后到浙江机电学校、南京技师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浙江天煌教仪有限公司、浙江求是教仪有限公司等设备厂家,内蒙联邦制药有限公司、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银川大河机床有限公司、共享集团等区内各大企业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学习兄弟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参观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实验实训相关设备,了解企业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并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并听取了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形成“项目驱动,技能级进”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通过与银川大河机床有限公司、吴忠富盛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目标,采取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共建“准就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相融合。同时,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运行管理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技能评价体系,坚持以学生技能培训为主线,开展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按照机械制造与加工不同职业工种和等级,校企共同开发项目,技能的培训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以项目驱动完成技能的级进,初步构建“项目驱动、技能级进”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专业“项目驱动、技能级进”人才培训模式。

    4具体培训过程

篇9

1、产品及市场定位:

项目产品及服务: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金融保险职业咨询、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课件教材

培训形式:实地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卫星电视广播远程培训、网络在线培训、函授自学

目标用户群:在校大中专学生、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有志进入金融行业的社会人员

2、市场现状:

市场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金融业的竞争本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中国入世后,高级金融人才明显不足。

目前,政策金融的人才需求已经饱和,而且还在不断膨胀,个人金融国内还没有生成其生长发展的土壤,原因主要是:国内居民金融意识不强,所以在个人金融方面只有一些很基本的业务,所需求的人也只是一些很普通的,薪水很低的员工。

而公司金融则不同,大量的企业的金融意识在迅速强化,而且目前国内缺乏大量的这方面人才,主要有资产评估,风险评估,项目评估,风险投资,证券投资,融资业务,财务规划等方面的人才,而这些职位目前大部分由一些金融意识落后的“老人”们把持,当然公司金融和个人金融又很大一部分可以重合,比如投资理财,所以,随着国内人们金融意识的提高,这个领域的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随着世界排名前200位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对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看涨。预计到“十五”期末,国内金融从业人员总量将比目前增加29%,需要补充一大批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金融人才。

金融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目前金融培训品种单一的现状与国内金融业的大环境以及金融产品的缺乏不无关系。但随着国内金融行业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金融业务必将逐渐趋向多样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语言能力、业务操作能力都将提出全新要求,这自然会催生出多样化的培训市场。因而国内的金融培训市场潜力巨大,培训机构面临着不可多得的“淘金”机遇。

3、市场竞争分析

目前,我国金融培训的操作机构可以分为四大类:

1、金融机构所属的培训部门,主要针对内部职工进行培训;

2、大专院校下属的金融培训机构,一般面向社会招生;

3、社会培训公司,大多针对证书考试进行培训;

4、“海外兵团”国际金融培训认证机构,国际认可度高,国际影响力大,较为权威,但由于国内外金融财务规范目前还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国际培训认证缺乏本土化优势,此外,国际培训认证费用偏高,非普通个人及中小企业用户所能接受。

虽然目前国内外金融培训的操作机构不在少数,但涉及到以提升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本土权威培训认证机构几乎没有,因此该项目具有如下竞争优势:

背景优势——该项目依托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是金融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建设、运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各高等学校和各类用人单位必须配合执行。

篇10

我办于2008年11月对x××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部门,采取深入实地走访座谈、听取建议意见、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显示,我县劳动力实际特点是:一是新增劳动力保持上升势头。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高峰再次涌现;二是根据人口调查资料显示劳动力现状是,就业需求最活跃年龄段人口(18--35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4.16%;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8.9%,女劳动力占41.1%;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占62.3%,高中、中专以上文,占36.7%,大专以上占1%。

综合以上因素,近几年随着我县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我县的城乡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压力较前几年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以下现状:一是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企业用人需求与我县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突现。二是行政区化面积大,村、乡镇之间距离较长给乡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三是我县属于一个以哈族居住为主的多民族县,民语专业教材和双语教师的相对缺乏,对乡镇民族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难度大。四是乡镇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后稳定就业率不高。

三、今后中的工作思路、措施

(一)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培训宣传。在掌握各用工单位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的同时,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长劳动力及六乡三镇73个行政村的农村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各类求职人员的就业动向和培训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深入全县各类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电视台《劳动保障在线》电视专栏深度宣传国家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培训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万户千家;通过县乡电视栏目、政府网、用人信息专栏,及时空岗用人信息,职业培训信息,更好地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等求职择业以及各类工种培训;充分发挥城乡各基层劳动保障站、所的作用,将就业培训政策宣传到户。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好的作法及先进典型。同时,要积极与乡镇加强联系,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在农牧区的宣传力度,使培训政策深入民心。积极引导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广大农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对各类人员普遍开展职业指导和引导性培训。要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形式,对新生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组织学习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促进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市场就业意识。

(二)强化就业准入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规范用工行为,各部门组成领导机构,共同实施劳动执法监察,对违反规定,随意招用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人员就业的,依据《劳动法》责令纠正并给予处罚。督促县内各类企业单位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要求,对本单位职工进行技能性培训和技能升级培训,今年重点对从事矿业企业的行车工、司炉工、电工、钳工、电焊工以及建筑行业的筑彻工、钢筋工等工种工作人员作为就业准入的突破口。劳动、安监、工商等主管部门进行联合监察,并对其严格要求,无证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经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会同工商、旅游个私协会加大对个体、私营业主,民营企业等县内各类企业的劳动监察力度,把重点放在宾馆、酒店、超市、商店等各类服务性行业中的无证从业人员中,促使他们参加本岗位的技能培训,经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三)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培训中心为基础的作用,走校企联合之路。定期招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与企业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人事、安监、国土、经贸、环保等部门,对县域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空缺岗位和计划用工情况的详实调查。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空岗信息,特别是新组建的企业和扩建企业的用工信息,根据企业所需岗位、工种开展定单委托培训和企业储备人才的培训,即:先拿“定单”,再招学员,然后输送到用人单位就业,明确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接收培训中心学员实行制度,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实行联合办学,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咨询、协调机制。可采取短、中、长期的培训模式,办学模根据企业需求而定。

组织深入开展企业用工培训需求调查。根据我县以工矿为主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我县现有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新引进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摸清底数,了解和掌握动态,并进行短期或中长期预测,组织开展定单培训培训。通过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制订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并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开展企业定单委托培训;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培训专业和人数,为企业输送符合需要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员工,力求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设置课程和培训内容,做到按需培训,并与劳动部门、劳动力场、劳动服务中介组织签定培训就业合同,双方按合同履行各自义务。

(四)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资源整合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配合我县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面启动送培训下乡工程,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参加培训。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点多线长、相对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把技能培训班扩展到乡镇、村,将技能知识和就业信息送到农户,提升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把就业的方向定位在矿业、建筑业、道路施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种养殖业,以及县内客房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根据各用工单位实际需求,以定向培训的方式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一般为30至90天。根据我县以工矿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主要以矿业职业技能为主。

(五)联合社会力量,加强创业培训。下大力气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倍增效益,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面向城乡创业者广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努力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创业培训由我县劳人事局牵头,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开展创业指导、优惠政策、项目运作、法律常识等专题讲座,从不同方面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要。在实践培训中重点锻炼劳动者的自主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促进他们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劳动人事局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主要做法是:通过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提供政策扶持,使其明确创业思路,掌握创业方法,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逐步实现自主创业。结合我县的实际,以阿苇菇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牛羊育肥、獭兔养殖,小店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力争创业成功率达到60%以上,每个成功创业者提供2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六)加快发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步伐,建设符合我县经济发展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劳动法》、《职教法》为依据,紧紧围绕我县工矿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市场化的办学行为和灵活办学机制的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扩大培训中心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本着“盯着市场办培训、瞄准岗位设课程、绑着企业办职教”的工作思路,开展“1+2”1+3”制学历教育培班,即,第一年在培训中心学习基础文化课;后两年在联合办学的院校学习专业课程,并进厂实践操作学习,学员合格毕业后将由院校推荐安置就业。重点对我县未能继续升学又有学习愿望的、因家庭困难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设学历教育和职业高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中职学历教育进一步加大与各院校合作,职业高中课程设置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学习期满经考核鉴定后发放相应的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重点确定几个与培训工种相适应的重点企业,将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作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培训实习基地,并建立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站。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继续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

(七)根据实际需求,做好实用技术培训。立足本县实际,配合我县“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结合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农村劳动力自身需求,利用时间差,开展适合我县农村的特色实用技术培训,如晚熟哈密瓜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食葵种植技术、打瓜种植技术、大棚阿魏菇种植技术、青贮玉米种植和獭免养殖等,使农村的种养殖逐步由小家庭人作坊式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机方面,围绕饲草料加工机械技术、激光平地机推广、联合收割机操作技术进行培训。三年拟培训实用技术人员2000人。

(八)以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翻译培训教材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学习技能的困难。少数民族的就业难问题是当前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难点,目前我县哈萨克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有近45%的少数民族没有汉语表达能力。因语言不通,缺乏就业技能,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因此解决少数民族的语言关、文字关是关系少数民族能否学好技术技能的关键所在。对有学习技能愿望的少数民族开展短期的基础汉语培训,以解决少数民族听课难的问题。尽可能订购哈语培训教材以便哈萨克参训人员方便学习知识,尽快掌握技能。

篇11

一是拓宽农牧业就业渠道。依托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扶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着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扩大就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二是以“五大基地”项目为龙头拉动就业。重点围绕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在实施重大项目时统筹考虑扩大就业问题,积极吸纳当地劳动者就业。制定政策措施,督促项目建设主体履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社会责任。在项目可行性论证环节,把吸纳就业作为主要论证内容;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有吸纳就业的具体安排;在项目开工建设时,明确吸纳就业的岗位和人数,并做好用工招聘、职业培训等工作;在企业生产运营时,督促企业及时兑现就业承诺并签订劳动合同。三是特色服务业促进就业。按照把自治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要求,着力推出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在景区建设、特色民族餐饮、旅游商品营销等环节扩大就业。

突出重点,健全完善不同层次群体创业就业帮扶机制

一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拓宽就业领域,鼓励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并纳入当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范围。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对贫困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二是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农牧民工在城镇就业、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农牧民工享受同城同工同酬待遇。加强区内外劳务协作,积极开辟劳务市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转移就业示范点的作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劳务输出品牌,扩大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推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规范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失地农牧民等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程序,建立健全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重点帮扶、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就业回访、岗位储备等制度,及时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多样化服务。适度开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四是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就业工作。鼓励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退役士兵,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贷款、户籍管理和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维护岗位和扶持建设项目的临时性、辅、替代性岗位,优先招录退役士兵。退役大学生士兵参加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享受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人员同等优惠政策。

优化服务,健全完善创业就业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规定公共服务平台的机构、人员、经费和建设标准。加强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继续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健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市场运行机制。二是优化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针对城乡劳动者求职就业需要,及时收集、岗位信息,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信息交流、能力测评、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各类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自治区重点实施扶持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家庭服务业信息公益平台、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设立实施“创业就业工程”专项奖励补贴资金,建立健全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模式。各地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当地就业状况和就业目标,加大创业就业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四是构建和谐劳动制度。健全完善劳务派遣制度、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健全政府、工会、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劳动保障专项执法监察和专项整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快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健全仲裁机构与司法机关的联动机制,加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处力度。

篇12

一、对大学生、农牧民、下岗职工、复员军人、残疾人(除建筑业、娱乐业、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及桑拿外)初始创业并具备独立企业法人的资格的,对其3年内所缴纳税收当地留成部分由市旗两级财政以奖励形式全额返还。

二、实施养老保险补贴政策。企业新招用籍大学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并为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经就业部门认定,对其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部分,给予50%的补贴,补贴期限为3年。所需资金由企业所在旗区财政承担。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补贴资金由市财政承担。企业新招用籍农牧民工、复员军人,与之签订1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并为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经就业部门认定,对其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部分,给予30%的补贴,补贴期限3年,所需资金由企业所在旗区财政承担。给予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农牧民养老保险金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和办法按照上述原则执行。

三、实施培训补贴政策。对于用人单位新招用籍员工,与之签订1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的,如用人单位组织新招用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暂按不超过800元/人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待“培训补贴目录”出台后,依据“目录”按比例给予补贴。

四、给予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籍大学毕业生到就业见习基地见习的,按照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其生活补贴,见习时间一般掌握在6—12个月。参加见习的大学毕业生凭《就业见习协议书》到生源地旗区领取生活费,所需资金由大学毕业生生源地旗区财政承担,各旗区要将此项支出列入预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