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0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院绩效分配方案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科室 绩效工资 二次分配
随着医疗结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院管理模式和水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绩效分配作为医院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今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建立公平科室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机制,来衡量科室医护人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如何在成本核算中反映和计量无形技术劳务价值,并与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相联系,一直是困扰各科室主任、护士长难题,因此深入了解绩效二次分配在科室管理中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起公平科室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制度,对于医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研究意义。
一、目前医院科室二次分配现状及缺陷分析
目前国内多数医院采取绩效工资的两级分配模式,首先由医院把绩效工资总额分配到各科室,然后由科室自主进行二次分配。科室自主分配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弊端:第一,科主任、护士长既是科室二次分配主导者,又是科室二次分配获取者,扮演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角色,这种分配模式从流程和组织上存在漏洞,往往会造成科内分配不公。第二,科主任、护士长分配方法不当,很多科主任、护士长不能够按照医生或护士实际工作业绩来进行分配,影响了科室医护人员积极性。第三,科主任、护士长的分配依据不足,科主任、护士长日常工作中不能完整收集医生、护士完成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有关数据,导致在实际进行绩效工资分配时,只能依靠个人主观印象。
二、建立公平的科室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机制
科室不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二次分配机制,将会引发一线医护人员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到医护人员积极性发挥和科室医疗服务正常运行。如何建立公平科室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机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科室二次分配的管理组织
科室二次分配管理角色应该分为两个,一个是设计者,一个是监督者。科室二次分配机制设计者一般是科主任和护士长,他们对科室的业务特点和具体情况更清楚,因此完全能够胜任这个角色。成立科室二次分配机制的监督部门,对科主任和护士长提出科室二次分配方案应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国家医改精神、不符合本院绩效分配策略的科室二次分配方案不予通过;在科室绩效工资发放的过程中,还要履行起监督的职能,以免科室二次分配方案不能严格执行。
2.科主任、护士长绩效分配模式
科主任、护士长绩效直接由医院支付,科主任和护士长不能自己给自己分配绩效工资。由医院单独制定科主任、护士长考核实施细则,由医院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核科主任、护士长的科室管理、技术水平、风险,结合科室效率效益,根据业绩量化考核的结果计算每位科主任、护士长的绩效工资,真正体现向高技术、高分险岗位倾斜,达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效果。
3.科室二次分配的科学机制
科室二次分配中要能够充分体现职工个人能力的价值,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医护人员能力、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工作效率、业绩成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让优秀医护人员获得一流绩效工资。
4.真实、可靠的科室二次分配数据来源
科学的科室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方案实施,依赖于准确、全面数据支持。在医院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今天,采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主要工具,可以有效解决科室二次分配数据来源问题。从医生工作量来说,主要指标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台次等指标具体数据,都可以从HIS系统中提取;从医生工作质量来说,主要指标有药品占比、材料占比,医院HIS系统都可以从门诊系统、住院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和病案系统中提取有关数据。医院各信息系统中数据真实、客观、准确性,是确保科室二次分配公平性重要依据。
公平科室绩效二次分配制度能够及时对医护人员业绩和效益进行评价,因此建立公平的科室绩效二次分配机制不但增强了管理者职能和责任,也将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具体到了个体,使得提高科室核心竞争力就不单纯是管理者事情。统一管理目标将是全体医护人员共同追求,在实现过程中每个人都发挥个体能动性,为患者提供高效满意医疗服务,主动学习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从而使得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不断推动医学专业发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科室核心竞争力目的。
关键词 绩效分配 问题及对策
开展工资绩效分配体系是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医院为了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广大职工积极性而使用的一种合理分配医院内部资源的方法。在众多的医院中,实际的绩效分配方法各不相同,差异很大,绩效分配方案存在散而乱的局面,没有一种科学规划、方法统筹的分配体系。特别是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时代背景下,国有医院绩效分配如何更加完善,本人拟谈几点意见。
一、国有医院绩效分配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分配体系单一,缺乏科学的核算途径。按收入计提绩效工资发放额方法虽简便,但却无法计划和控制医院奖金发放额,无法控制和降低成本,且易造成主观分配的情况,失去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性。按收支结余计提绩效工资发放额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达到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但由于收支结余反映的是实际收益而不是效益,结余的增长额亦不一定等于效益增长率高,脱离了效益是奖金分配的考核标准要求。
(二)绩效分配制度失衡,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在一些医院,“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未开展科室成本核算的单位和基础较差的医院,由于一些考核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受一些局限因素的影响,奖金仍然存在按职工人头平均分配现象,甚至超额完成工作量在资金分配方案中政策体现不明显,导致有些职工上班闲却有奖金,超额劳动的职工资金未必多的现象,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三)绩效分配办法过激,缺乏合理的考核标准。一是在奖金的分配问题上经济指标考核占考核体系过重的话,就变相促使医务人员给患者进行重复检查、重复化验、多开药、开贵药等方式增加个人奖金量,加重了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二是奖金是把“双刃剑”,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在医院处于发展期时能起到一定的促进良性循环作用,而在医院发展到一定层次高度时,经济增长不明显,奖金的增长幅度不高或下降时,而职工对于奖金的期望并没有减少时,相反会认为医院管理层分配不公,产生怠工情绪,问题随之产生。
(四)绩效分配方案错套,缺乏最终的激励目标。奖金分配与医务人员的总工资分割开来,特别是在工资改革之后,医院工资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医院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奖金在工资改革之前作为补偿医务人员收入的作用减弱。应该把医院的工资与奖金一起统筹分配,才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
二、对国有医院绩效分配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评估目标,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并重。指标选择则应注重未来取向与成果取向,专注于员工的成就与医院的关键任务。在制订评估指标时可以引进关键指标法。其次要引进全方位反馈评价体系。它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易于为评估者所接受,同时也有助于被评估者重视团队协作关系,激励整体进步。对于医院的整体目标而言,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动态地管理员工的绩效,更好地调整组织的绩效和绩效目标。
(二)采取有效的分配制度改革。为了全面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一是提高认识,增强改革的紧迫感。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农合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的成熟完善,迫使卫生行政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推进医疗卫生单位的各项制度改革。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如医疗卫生单位的主要领导、高层次特殊人才是否可试行年薪制或特殊奖励。三是要集中精力,加强指导,督促落实。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到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分配,关系到医疗机构在社会大环境下内部机制转换的成败,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集中精力,加强指导,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贯彻落实。
(三)引导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应该包括观察与讨论两个步骤。首先要以亲自观察或报告、会议等来进行,讨论则需要通过实际的交谈与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应在一种相互尊重和相互鼓励的氛围中,肯定员工的有效业绩,并和员工一起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达成共识。制订具体的绩效改善目标,确定检查改善进度的日期。在绩效激励机制执行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行为上或结果上,避免对员工的个人价值提出疑问,尽量少批评,多指导,促进绩效改进。
(四)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目标。国有医院在今后的绩效分配操作中,要修订好奖金分配的考核指标,处理好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关系,政策在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要放开医疗机构使用资金、投资策略、财产处置的权力,使医疗机构管好用活资金,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利益,要按照企业管理的办法,保证医疗机构积累增长的前提下,给医疗机构灵活的资金分配使用权。要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张玉韩.医院管理者树立经营理念之我见.中国卫生资源.2004(5).
[2]温星来,冯伟动,贺英.应用秩和比对医院职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中国医院统计.1997(2).
[3]殷段玉.对医院分配制度改革中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4).
二、加强卫生机构财务队伍建设
现有卫生医疗单位的财务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财务人员学历低、年龄老化的问题,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许多卫生院的财务人员由于年龄原因连电脑都不会使用,根本无法适应现代财务工作的要求,针对财务人员水平的提高的问题,应更多的加强培训、参观学习及新鲜血液的引进,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三、加大专项资金检查力度
针对国债项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基本药物补助等资金使用情况,加强专项资金检查督导力度,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专项检查,采取定期上报资金状况、定期汇报项目进度、定期组织自查自纠的管理方式,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确保医院的稳定及医改的正常运行。
四、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搞好内涵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
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在XX年对各卫生单位原有账面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将各单位已经报废处理和无法使用的资产及时清理,确实落实好各单位的资产情况。搞好内涵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推进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管理工作。
五、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科学合理安排经费预算
健全规章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努力增收节支,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突出重点,控制一般性支出,精打细算,克服花钱大手大脚现象,创建节约型机关,确保“四项费用”:公车、会议、接待及办公费用均比上年有所减少,下降幅度均超hnust%以上。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考核方案,不断完善经济运行评价制度
定期分析各单位财务状况,做到及时、准确、真实的分析各单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的问题,通过对资产负债、资金周转、偿债能力、资产利用率、收支增速比等一系列指标的分析讲评,促进增收节支,改善收支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完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建立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以医疗改革为契机,规范卫生系统职工收入分配秩序。要单位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分配方案,提高分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职工收入与岗位性质、技术含量、风险程度、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等工作业绩紧密挂钩。绩效工资分配要以年初制定的单位目标管理分配方案为依据,注重体现公平性、合理性、竞争性、激励性。
八、完善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价格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为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价格,保证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将对各医疗单位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综合检查评比,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奖惩,以确保切实做到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及用药安全的需求。
九、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参与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按时完成和上报有关项目资料。积极争取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为基层招商引资服好务。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协调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进一步抓好配套资金落实,并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三是,多渠道融资发展卫生事业,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性贷款工作。
二、加强卫生机构财务队伍建设
现有卫生医疗单位的财务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财务人员学历低、年龄老化的问题,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许多卫生院的财务人员由于年龄原因连电脑都不会使用,根本无法适应现代财务工作的要求,针对财务人员水平的提高的问题,应更多的加强培训、参观学习及新鲜血液的引进,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三、加大专项资金检查力度
针对国债项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基本药物补助等资金使用情况,加强专项资金检查督导力度,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专项检查,采取定期上报资金状况、定期汇报项目进度、定期组织自查自纠的管理方式,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确保医院的稳定及医改的正常运行。
四、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搞好内涵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
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在XX年对各卫生单位原有账面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将各单位已经报废处理和无法使用的资产及时清理,确实落实好各单位的资产情况。搞好内涵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推进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管理工作。
五、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科学合理安排经费预算
健全规章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努力增收节支,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突出重点,控制一般性支出,精打细算,克服花钱大手大脚现象,创建节约型机关,确保“四项费用”:公车、会议、接待及办公费用均比上年有所减少,下降幅度均超5%以上。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考核方案,不断完善经济运行评价制度
定期分析各单位财务状况,做到及时、准确、真实的分析各单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的问题,通过对资产负债、资金周转、偿债能力、资产利用率、收支增速比等一系列指标的分析讲评,促进增收节支,改善收支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完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建立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以医疗改革为契机,规范卫生系统职工收入分配秩序。要单位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分配方案,提高分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职工收入与岗位性质、技术含量、风险程度、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等工作业绩紧密挂钩。绩效工资分配要以年初制定的单位目标管理分配方案为依据,注重体现公平性、合理性、竞争性、激励性。
八、完善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价格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为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价格,保证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将对各医疗单位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综合检查评比,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奖惩,以确保切实做到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及用药安全的需求。
九、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参与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按时完成和上报有关项目资料。积极争取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为基层招商引资服好务。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协调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进一步抓好配套资金落实,并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三是,多渠道融资发展卫生事业,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性贷款工作。
十、建议及意见
1、加强财务队伍的培训,对基层单位多引进招聘高学历的技术人才。
绩效工资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1.实行绩效工资的必要性
1.1当前医院存在的问题
当前公立医疗单位资源利用低下,经营机制落后,缺乏运营观念。竞争意识有所增强,但对经营层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手段,医护人员待遇不合理。社会对医院满意度低,医患矛盾突出,医院收入结构不合理等。
1.2医院面临的挑战
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加快我国中外合资医院、私立医院、高级私人诊所的发展进程。医疗服务市场开放与国外、私营资本的进入为市场多元化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大中城市将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在新的医疗保障制度配合下,医疗服务将呈现多层次化,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医院管理模式的竞争:国际化医院管理的先进经验及运营模式已逐步引入中国的医疗市场,如医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应用专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医院运营,在医院推行企业化管理,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完成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推行量化管理,控制成本支出。而国内医疗行业管理体制还没有改革,与国际医院管理水平相比相距甚远。
医学人才的竞争:包括医学研究人才、临床医学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的竞争。全球一体化,参与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由于中外合资、私立医院的出现,医院管理机制、人才机制将会的根本的变化。外资背景医院的分配机制对现有的医生收入状况将造成巨大的冲击。就像其他行业一样,一旦有外资介入,他们将以高薪聘请最优秀的人才,而后加以培养,使之国际人才接轨。这样对优秀人才将是巨大的吸引,而没有相应人才机制的国有医院将面临人才短缺或人才老化的滞后局面。
绩效工资分配实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高精尖人才的去留,影响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同时将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
2.绩效分配方案的设计
2.1临床科室绩效
临床科室绩效=∑科室医疗项目×绩效单价×(医疗管理评价得分+护理评价得分)±可控成本差异×奖惩比例±其他奖惩
医疗、护理管理质控评估得分由医务部和护理部组织专家进行,考核指标可根据每月或某段时间的医疗工作重点进行设计,固定与变动相结合。
绩效单价是每项医疗服务项目奖励标准,不含药品项目。
可控成本差异:根据上年可控成本标准核定下年度可控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差异金额按一例奖惩。
2.2病区护理人员超劳奖励
为了体现病区护理人员的劳务价值,对于有床位设置,日常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超劳奖励按重症护理床日数计算。
重症监护和I级护理≥规定床日的,超过部份每床日给予奖励。
2.3医技科室绩效
科室绩效=(科室服务量×绩效单价)×医疗质控得分±可控成本差异×奖惩比例±其他奖惩
(医技科室实发绩效不得大于科室收支结余。)
可以上年平均每月服务量为依据,下浮20%作为核定医技科室每月基本服务量。
低于基本服务量的部分,按基本奖励单价计算,
高于基本服务量的部分,按基本奖励单价×一定倍数计算。
其他奖惩:医院其他部门规定的奖惩,如:质控、院感指标等
可控成本标准差异金额按月分析,按5%奖惩,每半年结算一次。
每个月奖励总额预留10%,作为半年成本和指标考核后多还少补。
2.4行政岗位绩效
行政后勤一般岗位绩效,实行岗位分值制。各岗位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经重、涉及面大小等设计岗位分值。
每分值奖励绩效=每月绩效总额/全院岗位总分值
岗位绩效奖励=每分值绩效奖励×岗位分值×综合评分(自我评分50%+科主管50%)±奖惩项目
行政评分指标如:工作效率、配合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与方法、考勤。
2.5药剂岗位绩效
药剂岗位绩效=∑处方剂数×绩效单价×综合评价指标得分
药剂岗位考核指标:
a、调剂准确率
b、药品月平均库存量不得超过一个月的正常消耗量
c、每季度药房、药库盘点的损耗率中药≤1%,西、成药≤0.5%之内
2.6单项绩效
鼓励医护人员努力提高医疗水平,确保病历书写质量,同时体现医疗难度、强度、技术水平的区别,医院设立急危重症病历、疑难杂症病例管理奖。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节假日、晚上来院就诊,鼓励科室在节假日、晚上派医生到门诊上班,按节假日加班工资标准奖励。
门诊导诊护士绩效奖励结合导诊人次数、病人预约人次、服务态度和病人投诉次数指标考核后发放。
2.7绩效总量控制办法和二级分配办法
a、绩效分为综合奖励绩效与单项奖励相结合,以综合绩效为主。
b、绩效总额:控制在上级部门定核范围内,其中: 90%用于全院绩效发放;10%按规定考核后用于全院调控,特别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高、科室工作量、效益增长快而奖励绩效偏少的科室。科室在分配护士奖金时,应向值夜班的护士倾斜。
3.绩效工资改革的建议
3.1目前医院还属差额拨款单位,但实质自收自支的成分占绝对的比重。医院在不断追求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理念,已跟经营企业没多大区别。政府应在医疗执业行为的方面严格监管,而对自收自支的医疗行业职工分配不能管太紧,管太紧会失去活力和发展动力。
3.2绩效总量(含国家规定的津补贴、基础性绩效和绩效)根据各家医院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核定,各种类型的医院可以有所不同比例。医院当年职工人数变动,但全年的绩效总量也不能突破核定的比例。
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大多采用以收支结余为主导的全成本核算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弊端不断显现。国家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要求公立医院绩效分配不能和收入、处方挂钩,建立以工作数量、效率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替代传统的收支结余为基础的绩效体系。建立一套以工作数量、质量、风险、技术等要素考核为基础的绩效体系,就要对医生的劳动强度、技术要素、风险要素进行考核。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在国内较早地建立了以RBRVS为基础的工作量绩效考核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山东省省立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和山东省肿瘤医院基于RBRVS为基础的工作量绩效体系也在推进过程中。
一、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理论RBRVS
RBRVS,全称为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中文名称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考虑到当时的医疗服务市场失灵,医疗收费价格已被扭曲,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旨在改革当时备受争议的医疗付费办法。此项改革的焦点就是采用以资源投入成本支付取代以收费项目为基础的支付办法。在国会的支持下,哈佛大学于1985年至1992年间展开了全国性的以资源投入为基础的相对价值研究,即我们所说的RBRVS。
在RBRVS体系中,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所需资源投入主要有三种:
第一,医生的工作量:包含工作时间、服务的复杂度,即所需要的技巧和强度;第二,医疗项目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办公室房租、设备折旧、水、电、人员工资等;第三,责任成本:指可能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所造成的机会成本。
其具体公式如下:RBRV=(TW)(1+RPC)(1+AST)
TW代表医生劳动投入总量,RPC为不同专科的相对医疗成本指数,而AST是专科训练成本的年金指数。这个评估体系的主旨是衡量出不同医疗项目的相对资源投入量。比如,在心外科,将并不复杂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选为参考项目,并指定其所需劳动量为100。如外科医生判断“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劳动量是“动脉导管修补术”的4.5倍,即可估定“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劳动量为450。在得到医疗服务项目的相对价值量后,再乘以货币转换因数计算出医疗费。
二、基于RBRVS以工作量为基础绩效工资方案的特点
建立以医院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工作量为评价基础,统筹效率、质量、成本的绩效工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服务医院战略,体现正确导向。绩效工资改革方案要以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鼓励扩大服务量、提升效率、优化病种结构。
2.符合政策约束,创新分配机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的颁布,绩效工资与收入不再挂钩,所有的绩效工资与收费金额不再产生直接关联关系。
3.满足公平,实现结构优化调整。通过绩效工资增量,依据本院的历史因素和行业发展规律调整各岗位的分配结构。
4.劳动价值主导,统筹学科发展。依据工作量、工作质量(劳动强度、技术含量、风险程度)、直接成本、关键业绩指标结果进行绩效工资分配,统筹考量绩效制度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导向作用,将原成本核算口径作为绩效工资扣除项直接纳入新方案,计算公式如下:
绩效绩效工资=(工作项目×数量×项目分值×项目每分值的价格D直接成本)×综合目标考核结果%
成本口径上体现资源消耗与占用,鼓励职工节约并提高效益、效率。成本包括设备使用费、人力成本、材料等。本次实施中区分计价材料与非计价材料的成本。在医护分开中,能确认给医或护的成本,分别确认。计价材料收支节余为负数的由医生承担,其余不能确认的各负担一半。
三、基于RBRVS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一)总体原则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依据医院总体发展目标,根据工作任务不同,结合工作数量、质量优劣和满意度等不同情况,恰当拉开分配档次,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同时考虑客观情况导致的不合理,给予相应科室适当的政策照顾。
2.总量控制、持续发展。每年年初根据医院发展目标和财务年度预算,预测工资总额及绩效奖金总额及在业务支出所占比例,确定绩效总量。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
3.循序渐进、平稳过渡。按照医院总体发展战略,绩效管理改革实施分阶段进行,实现改革平稳过渡。
4.合理分档、倾斜一线。按岗位分为医师类、护理类、医技类和行政后勤类四大类,各类别又根据岗位职责、技术含量、风险程度分为若干小类。如医师类分为内科医师、外科医师、医技医师三小类。合理确定奖金分配权重,比如医师:护理:医技=1:0.6:0.5。
(二)实施步骤
1.分解目标,建立科室工作目标列表,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级负责人责任。首先,基于医院发展目标,将医院发展目标逐层分解到每个科室及相关人员,明确业绩衡量方法,全面实施业绩评价,进而持续提高单位绩效水平,从而保证医院目标的实现。同时,逐步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服务和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2.设立各类别关键考核指标KPI,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强化日常考核。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如医疗工作综合目标控制体系、门诊、医技工作综合目标控制体系、护理工作综合目标控制体系、精神文明建议综合目标控制体系、科室管理综合目标控制体系、医院感染综合目标控制体系、科研教学综合目标控制体系、医疗保险综合目标控制体系、效率、效益综合目标控制体系、医院质量、安全与服务的监督考核等。分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及时与科室负责人沟通,以帮助科室改正提高为目的。
3.坚持推进科室二次分配科室,给科室二次分配自。依据医院分配原则,集合科室业务特点,制定科室二次分配方案。科室分配方案体现工作量、临床质量、病人满意度、职称、制度落实、劳动纪律、科研教学、新技术等因素,明确奖金的基础来源,增加奖金的透明度。门诊和手术奖金分配至人、病房奖金分配到医疗组。同时兼顾科、组、成员,既确保对医疗组专业学术权威的劳动所得的高度,又确保组员积极性的提升。
(三)绩效方案设计
1.医师绩效
按医疗项目统计工作量计算医师绩效费,扣除科室可控成本后与质量控制指标综合计算。
医师绩效=(医师工作量×绩效费率D可控成本)×质量考核分数
医疗组绩效奖金=(医疗项目1×(RVS1)+项目2×(RVS2)+…)D医师可控直接成本
“可控成本”为临床科室在日常工作中控制能力较强的成本。包括不计价卫生材料、办公用品、被服、通讯费等。
“质量考核分数”为每月根据药品比例、百元卫生材料支出等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得出的考核分数,满分为1000分。如果临床科室的上述指标超标,将扣除相应分数。最终得分直接与当月绩效挂钩。
2.护理绩效
护理绩效=(实际占用床日数×护理时数×床日单价+医疗收入×上年度可控成本率D当月领用可控成本)×质量考核分数
公式中,“实际占用床日数×护理时数”部分为工作量指标。“床日单价”根据三年来护理系统的绩效奖金发放情况和工作量情况测算得出。
“医疗收入×上年度可控成本率-当月领用可控成本”部分用以控制护理病区的耗材支出。其中,“上年度可控成本率”为根据历史数据测算得出的病区可控成本占同期病区医疗收入的比率,反映的是病区在一段时间内可控成本的平均支出水平。该部分的计算结果如果是正数,表明当月可控成本小于平均水平,这一部分将奖励给病区。反之,将从病区绩效中扣除。
3.技师绩效
技师绩效=(工作量指标×单位绩效费D科室可控成本)×质量考核分数
以药剂科为例,以处方量为绩效指标,乘以每单位绩效费得出绩效工资。这样就避免了药品价格对绩效工资的影响。同样,检验科的化验项目数、影像科的拍片数量、心电图室的检查人数等等,都可以设计成绩效指标。公式中的单位绩效费可以使用各医技科室以前年度绩效工资发放情况和工作量情况测算得到。
4.质量考核
没有考核的绩效是注定要失败的。质量考核控制是绩效分配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手段。绩效考评及分配机制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励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但其也具有两面性:一是考评分配的细化有可能造成医护人员个体之间缺乏协作沟通,二是有可能造成医护人员对功利的过度追逐。因此必须辅之以一定控制体系。控制体系是以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形式实现的,将各职能部门具体管理职责及临床管理的重点关键指标进行量化,以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各科室。责任书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效率效益、科研教学、科室管理等四大类多项指标,满分可以设置为1000分,分为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尤其加强对患者花费与满意度的考评分值,并将考核结果与月(年)度绩效奖金挂钩(科室当月实得奖金为:绩效奖金×综合评价分数),这样有效的把激励与控制、功利性与公益性、个体与整体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从而确保了医护个体、科室与医院、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各方利益都能在医疗过程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黄鹤妹.从年终考核到绩效管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绩效工资改革纪实[J].中国卫生人才,2010(1).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检查实际工作、衡量工作业绩、根据业绩进行奖罚和制定未来业绩提升计划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活动[1-2]。护理绩效管理是医院体制改革和优质护理的重要研究内容[3-4]。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消毒供应中心自2016年1月开始,参照医院绩效分配方案,结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性质,工作岗位风险性、技术性以及工龄和技术职称等要点进行反复讨论和修订,形成整套绩效管理方案,经过6个月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该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800张,每天手术量150台左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有33名,职称分别为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5名,护士3名,技术工人3名,普通工人10名。
1.2方法
1.2.1成立绩效考核小组确定绩效方案绩效考核小组由护士长和两位年资高的护士组成,小组成员负责每月科室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工作,根据考核情况计算每位工作人员的绩效系数,算出每个人绩效。本研究在文献归纳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原有传统绩效方案[5],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性质、工作量、岗位风险性、技术性以及工作人员的工龄和技术职称确定绩效分配方案由岗位绩效、技术职称绩效、工龄绩效及科室基金4项内容,权重依次为47.5%、23.75%、23.75%、5%。1.2.2绩效考核方法1.2.2.1岗位绩效考核方法分别由工作量30%,工作质量25%,风险程度、技术25%,临床满意度10%,护理教学5%,护士培训5%等要素组成。岗位绩效95%~100%的系数为1.0,90%~94%的系数为0.96,85%~89%的系数为0.92,80%~84%的系数为0.88,80%以下的系数为0.80,每月由考核组成员对每位工作人员从这六方面进行考核,月底总结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绩效系数。1.2.2.2技术职称绩效考核方法实行按技术职称定分值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分配方法,达到责、权、利相统一[6]。技术职称分值分别为初级职称护士、初级技工系数0.92;初级职称护师、中级技工系0.96;中级职称主管护师、高级技工系1.0;高级职称副主任护师1.04;高级职称主任护师1.08。1.2.2.3工龄绩效考核方法5年以下工龄系数为0.94,6~10年工龄系数为0.96,11~15年工龄系数为0.98,16~20年工龄系数为1.0,21~25年工龄系数为1.02,26年以上工龄系数为1.04。1.2.2.4科室基金绩效考核方法主要包括获得省卫计委和医院的相关比赛奖项、省科技厅和卫计委的课题立项、、申报继续教育项目及科室承担组长和质控等相关项目,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奖励标准,绩效考核成员每月统计所有的奖励金额为当月的科室基金,计算每个人当月科室基金奖励。1.2.3绩效计算方法科室总岗位绩效=(科室总绩效数-科室基金)/2,科室总工龄绩效(或科室总技术职称绩效)=(科室总绩效数-科室基金)/2,每个人的岗位绩效=(科室总岗位绩效/科室总岗位绩效系数)×个人岗位绩效系数;每个人的工龄绩效=(科室总工龄绩效/科室总工龄绩效系数)×个人工龄绩效系数;每个人的技术职称绩效=(科室总技术职称绩效/科室总技术职称绩效系数)×个人技术职称绩效系数;个人每月总绩效=每个人的岗位绩效+每个人的工龄绩效+每个人的技术职称绩效+个人科室基金奖励。1.2.4质量标准清洗质量、包装完好率、湿包发生率的质量考评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卫计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WS310.1-2009、WS310.2-2009、WS310.3-2009的相关要求[7-9]。1.2.5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每人每月负责到自己所分管的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和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临床科室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室质控小组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将处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临床科室。1.2.6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绩效管理实施前后科室质量比较见绩效管理实施前后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查比较。
3讨论
3.1绩效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士岗位管理的要求[10],护理绩效管理更趋向全面、客观、科学和个体化。绩效考核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公平、合理是每个人期望得到的待遇,也是产生凝聚力的前提[11]。在传统的“吃大锅饭”薪酬制度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工作不积极主动,工作中经常出现差错。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是激发护士积极性的有效手段[12-13]。实施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后,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绩效由工作量、工作质量等决定,这样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工作时相互推诿情况的发生。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实施绩效考核管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工作中的差错,针对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严谨性和器械清洗、包装质量,降低湿包发生率,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从表1可见,实施绩效管理前后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的完好率及湿包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实施绩效管理提高了临床科室的满意度
转变观念是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的关键[14],绩效管理方法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绩效平均分配的现象,改变了个别人员工作中懒散、推诿的现象,增强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质量的好坏和工作量的多少直接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严谨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第一时间了解临床科室的需求,减少了与临床之间的矛盾和误会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从表2可见,临床满意度由实施绩效管理前的89.6%提高到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绩效管理可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因工作内容与临床知识相关性盛少,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绩效考核方法的实施后,加强了相关基础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小组成员通过每周不定期提问和每月技能及理论考核方式,督促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从而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保障了工作质量。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价值导向、是激励与贡献相对称,符合价值要求的做法[15],绩效考核管理方法,能够起到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作用,通过多劳多得的薪酬方式,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保障了工作质量,使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质量的各项指标,增强责任意识[16],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同时绩效管理充分体现同工同酬,优劳优得,兼顾公平,向高风险、高技术岗位倾斜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廖建桥.中国式绩效管理:特点、问题及发展方式[J].管理学报,2013,10(6):781-788.
[2]徐文娟,黄文斌,朱玉叶,等.绩效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11):10-12.
[3]盛桂兰,江震.护理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试点病区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8):3370-3372.
[4]南锐伶,白庆琳,陈桂兰,等.国内护理绩效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41-43.
[5]周健,倪彬.建立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动态管理体系的探索[J].现代医院,2010,10(7):141-142.
[6]林兴凤,赵升田.以责任制护理为切入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中国医院,2014,14(11):19-21.
[7]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8]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9]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10]吴欣娟.护士岗位管理与培训实践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7-9.
我院产科共有病区2个,其中一病区床位36张,护士15人,床护比1∶0.4,其中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5人,护士8人;正式护士3人,合同护士12人;本科4人,大专11人;年龄22岁~39岁,工作时间5年以上护士7人,3年~5年2人,3年以下6人;月收治患者120~180例。二病区床位22张,护士9人,床护比1∶0.4,其中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4人;正式护士2人,合同护士7人;本科2人,大专7人;年龄22岁~36岁,工作时间5年以上护士4人,3年~5年1人,3年以下4人;月收治患者60~100例。
1.2方法
1.2.1建立绩效考核方案根据“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点内容要求及医院制定的各项质量标准,结合产科具体工作特点制定二级考核指标10项。
1.2.2实施方法工作量由工作人员每日自行填写,夜间工作量由白班审核,护士长最后审核。质控小组成员按科室要求逐项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并随时记录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平时护理质量。夜查房及护理部抽查,季度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均纳入考核。护士长制定专科调查表并亲自发放记录结果。
1.2.3分配方案将护士绩效奖金按职称发放40%,其余60%总金额除以全体护士总得分后再与每个护士得分相乘,加上职称发放部分即为每位护士绩效工资总数。另有加分项目:如、合理化建议、科室有困难时主动加班、表扬信者加2~5分。
2结果
将2011年6月初次考核与2012年6月同期进行比较。2011年6月为对照组,2012年6月为观察组,将月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得分进行对比。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护理质量有较大提升。
3讨论
3.1确保了质量改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管理的精髓。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评估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解决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通过绩效考核的方法对全科护理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控制,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定期和不定期以及反复检查、督察的方式,找出了护士工作中易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整改。
3.2考核可操作性强,考核面广,能反映大多数护士的工作质量,得到护士的认可
绩效考核质量标准细致,考核涉及范围广,做到了凡有护理操作、质量体现的地方均纳入考核内容,避免了护理管理“死角”的存在。同时,护理绩效考核体现了绝大多数护士的意愿,考核方法公开、透明,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及时反馈,使护士能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绩和发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和学习方式、方法和态度,从主观上和客观上改变个人平时工作中一些不良习惯,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F2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57-03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保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铺开,“一床难求”已成为省会各大医院“看病难”的一个普遍现象。作为湖南省肿瘤专科医院,我院担负着全省肿瘤防治的重任,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0多万人,患者住院排队等候现象日趋严重。为缓解患者住院难问题,提高医院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较大幅度降低肿瘤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我院进行了认真调研和论证,于2011年开设了日间治疗中心,主要收治那些情况较好、需要治疗又可以不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
一、日间化疗病房基本情况及诊疗模式
我院日间治疗中心是以日间化疗病房为基础,包括门急诊留观、家庭病床的一个综合性的治疗区。中心计划配备医务人员7名,护理人员11名。日间化疗病房拥有正规病床48张,治疗躺椅10张。较高级的床位还有独立卫生间、电视机等设施。患者白天治疗、晚上回家,不占固定床位。由于床位费便宜、日间治疗项目规范,患者人均费用比住院患者下降5 000余元,住院日降至3天左右。日间治疗中心的开设,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治疗便利,而且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等候时间,患者们纷纷称赞为医院的“惠民工程”。目前,继日间化疗病房后医院又开设了日间放疗病房。日间治疗中心能够不断发展,实现“患者、医院、社会”多赢的效果,得益于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与医院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分不开的。
二、日间化疗病房绩效考核模式演变
日间化疗病房成立之初,医院考虑到其特殊性,为科室设立了单独的护理单元,按标准配备了护理人员,但没有配备单独的医师。医院规定,每个内科病房须派一名医师到日间化疗病房协助工作。自2011年病房成立至今,该科室的绩效分配方式经历了三次调整。
1.收支节余分配方式严重制约日间化疗病房的发展。日间化疗病房成立时,医院的收入分配是采用传统的收支节余方式。即将科室当期取得的门诊、住院医药总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后作为计算该科室奖金的收入,科室奖金=[(计奖收入-成本-收益计划)×奖励系数]×0.7。
收支节余方式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指标,易造成医院一味追求高收入、高增长,加重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也加剧了医院内部的矛盾。这种收入分配模式对于医疗业务刚起步、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偏低的日间化疗病房来说是极不合理的,科室员工颇有抱怨,科室主任无法安心工作。为此,医院采取了临时方案:病房医师的奖金回原科室分配,病房护士拿院平均奖金的方法。
为鼓励内科病房派医师到日间化疗病房工作,医院将日间化疗的收入分给了各个内科病房。由于当时信息化水平不高,经管办的核算工作基本靠手工完成,日间化疗病房的收入只能采取简均分配的办法,将收入平摊到全院6个内科病房。这种不计医师工作量、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的做法,导致内科病房派出医师和转送病人至日间化疗病房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到后来,只剩下两个内科病房愿意派出医师到日间化疗病房工作(其中一个医师是担任日间化疗病房的主任),其他病房则纷纷以工作忙、人手少为由不再安排医师。这样一来,日间化疗病房医师严重不足,病人收治不满,病房床位空置率大大提高,日间化疗病房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方式为日间化疗病房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012年,医院在经过充分的酝酿、较完善的设计论证后,引进现代管理理念,进行制度创新,改变了十多年来的传统分配模式,在全院范围内实施绩效管理改革。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完全摒弃了收支节余方式,考核内容与核算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淡化了经济指标,突出了按工作量考核,引入了平衡计分卡指标,将考核分为服务质量与安全、服务工作量、科室管理、成本控制四大部分,使考核更具有操作性。
借新方案的试行,医院经管办又对日间化疗病房的收入分配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借助新开发的绩效核算软件,进一步开发了日间化疗病房收入分配模块,利用先进的核算系统,自动从HIS系统中抓取原始收入数据,将日间化疗病房所有医生的开单收入按照医生工号和姓名分别划归该医师所在的原科室,同时按照每600元费用作为一个床日折算,增加原科室的月实际占用床日,从而提高原科室的床位使用率,达到增加原科室的工作量得分的目的。通过几个月的运行,效果十分显著:派出医师科室的工作量得分明显高于未派出科室,科室效益明显增强。此时,经管办及时向其他内科病房宣讲新的绩效考核方案,让大家了解医院对日间化疗病房的扶持政策。这样,新方案实施不久,各内科病房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安排医师到日间化疗病房工作,同时积极将本科室符合条件的患者转送日间化疗病房,不但缓解了本科室的住院压力,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按医师的工作量划拨相应收入后,派出的医师仍回原科室拿取绩效奖励,原科室也十分乐意。同时,为鼓励护士工作积极性,医院又尝试让日间化疗病房的护理人员拿取内科平均奖金,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和提升。
3.以工作量和成本考核为主的绩效考核模式的改革探索。日间化疗病房的医师来源得到了保障,大量的患者享受到了较低廉的费用和较好的医疗服务,科室得到了顺利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又逐渐凸显出来。日间化疗病房护士多次向医院经管办反映,内科平均奖金虽然较院平均奖金有所提高,但仍无法真实反映她们的工作量。因为日间化疗病房的特殊性,病人住院日平均在3~4天,低于其他内科病房,护士的工作量相应要高于其他病房。
作为主管绩效核算的部门,经管办也意识到现有的绩效分配方式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日间化疗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他们多次对日间化疗病房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如果对日间化疗病房采用现行的绩效考核方案有两大难点:(1)它比其他独立核算科室特殊。其他核算科室是将医生和护士作为一个整体来考核,而日间化疗病房中医师部分的收入已经划归原科室,单纯考核护士部分,现行的考核方案行不通;(2)绩效考核方案中工作量部分有两个指标是“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这两个指标的计算都需要用到编制床位,而医院并没有给定日间化疗病房床位编制,这两个指标不适用;(3)科室的收入剔除医师创造的部分,仅剩下护理收入,如何考核其成本是一个难题;(4)除化疗病人外,科室还要承担医院急诊、职工保健工作,这一块没有相应收入体现的工作如何处理值得探讨。鉴于以上几点,经管办和该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沟通,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现行的绩效考核方案,在对部分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后,决定采取如下考核方案。
考核分四个部分,总分100分,上不封顶:一是服务质量与安全部分,由医务、护理部门按月进行考核打分;二是工作量部分,改用三个指标:住院服务人次、临床护理、临床治疗。每个指标以前一年全年平均值作为基期标量,核算当月奖金时以当月该项指标实际完成量与基期对比,每增减1%加减相应分数,由绩效核算系统自动计算并打分。其中住院服务人次的统计,由绩效核算系统从原始收入数据中,查询执行科室=日间化疗护理单元的所有病人数;三是科室管理部分,包括门诊人次、住院床日平均费用、医保政策落实、合理收费、服务满意度、科研教学等考核项目,由相关部门进行考核打分;四是服务成本控制部分,有别于其他核算科室的是,此部分仅考核日间化疗病房的的直接成本与日间化疗护理单元的执行收入之比,每增减1%减或加相应分数;最后,对日间化疗病房承担的急诊、保健工作,经医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工作量给予补偿。
三、几点体会与思考
1.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必须与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医院绩效管理部门必须充分了解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通过对医院战略目标的分解,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方案,把工作任务量化。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应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指标应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获得病人的认可为标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根据医院的发展阶段不同而作出相应调整。
2.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注意把握考核指标的适用性。在绩效考核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考核指标设定是关键。考核指标的设定是否合理将影响到各科室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而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在设立指标时,应因地制宜,要简便、易操作、指标不宜过多。一般说来,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能够达到控制成本、改善员工行为、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就可以了。同时,绩效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全院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特别针对某些特殊科室,应结合科室发展现状,检查绩效考核指标是否切实可行,并及时进行分析、改进,边实施边完善。
3.绩效管理必须有一个好的绩效核算系统作支撑。信息化时代,医院的有效管理已经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医院内部管理与控制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目前我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门诊、住院收费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医技和病房的医嘱管理系统等。我院作为一家省级大型专科医院,规模大、病人多、信息量庞大,每月用于绩效核算的数据记录都在几百万条以上。新的绩效考核方案中包括一整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如果没有一个稳定、高效、可靠的绩效核算软件作技术支持,仅靠传统手工核算和半手工的绩效考核模式是无法实现绩效核算的。因此,2012年起,我院委托了一家专业软件公司来开发绩效核算软件。通过充分利用医院的信息系统和绩效核算系统,所有数据的采集、传输、整理、加工和分析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保证了各项数据统计取数的准确性,大大减轻了核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保证了核算的准确性。
4.建立有效的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在绩效管理中十分重要。绩效管理强调持续沟通,制定绩效目标和方案后,管理层必须重视与科室和员工持续不断的沟通,通过医院的内刊、宣传栏、局域网等媒介手段,使大家充分理解和接受医院的战略、计划、目标;在绩效目标实施阶段,通过沟通,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员工能及时调整行为,与医院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在绩效考核中,也需要不断沟通,及时化解矛盾,使科室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知道努力的方向。可以说,及时、准确的反馈机制,是促使科室和员工绩效持续改进、绩效管理获得成功的保证。
总之,绩效管理是一项不断完善和不断改进的工作,是一个管理创新、技术进步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医院来说,没有唯一不变的绩效分配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分配方案。只有将绩效考核内容与各科室、岗位、员工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才有可能从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才能真正发挥出绩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我院日间化疗病房的绩效考核模式的变化过程,也是我院绩效管理水平在实践摸索中不断提高、不断优化的过程。作为医院的绩效管理部门,有必要、有责任经常分析、不断总结、大胆探索、勇于改进,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医院的绩效目标与战略发展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戴艳萍.医院绩效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9,(9).
[2] 郭爱群,李志明.绩效管理与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卫生经济,2005,(2).
[3] 马水清,衷兴华.关于医院绩效管理的讨论[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7).
[4] 付冰,王阶,陈振酉,任亚平.创新医院绩效管理的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
[5] 李超.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5).
[6] 姜福康,高录涛,王军.实施绩效管理 推动医院快速可持续发展[J].中国卫生经济,2009,(5).
[7] 李凤.对医院绩效分配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7).
[8] 宋丽平.改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财务信息利用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1,(7).
关键词 :绩效管理 目标管理 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志码:B
实施医院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水平发展的新阶段,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方法和科学的战略管理工具,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先进标志。我院绩效分配模式自2000年起,经历了4个显著发展阶段:2000-2004年,以收支结余为基础,按比例计提的分配模式;2004-2008年,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结合综合考核指标等的绩效管理分配模式;2008-2011年,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结合核心指标、关键指标、综合考核指标等的绩效管理分配模式;2011至今,结合目标责任管理,按部门性质不同,差异化绩效管理评价分配模式。在绩效分配模式不断改革进步的今天,科学、可控、可持续发展的绩效管理为我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12年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7.94%、平均住院天数同比减少1.37天、院人数增长10.70%、前占床日同比减少0.64天、药品比例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疑难危重比例同比增长14.9个百分点。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在为期三个月的调研过程中,对我院现有的13个中心和护理部、门诊部、医院重症科室等进行了集中走访,以上部门涵盖了全院63个临床医技科室,占全部临床医技科室的68.48%,调研对象均为我院一线临床医、护、医技人员。调研资料真实反映了全院临床目标管理的基本情况,对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目标管理指标和医院绩效管理的修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研究内容
课题组本次调研主要为了解我院现行绩效管理方法的实践效果和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为问题解决寻找解决途径。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调研主要从万方数据平台、维普数据平台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绩效管理实践经验、国内大型综合公立医院绩效模型和绩效管理顶层设计等方面的资料,收集医院经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总结和报告。
(2)现场问卷调查。调研小组通过组织专家团队编写问卷调查表,在临床一线63个临床医技科室发放问卷调查表,对一线工作人员对我院绩效和科室绩效的认知程度、实施效果等情况进行摸底和了解。
(3)定性访谈。面访小组全院临床、医技、护理部门进行访谈,了解全院目标管理和绩效分配方面困扰科室和员工的主要问题,收集和整理一线人员对医院绩效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统计分析方法。问卷调查表使用Epidate3.1软件录入数据,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从五个部分对医院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调研。
二、研究结果
1.我院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
我院绩效管理分配体系构成:分为五大系统两个方面。五大系统即:临床系统、护理系统、医技系统、门诊系统、职能后勤系统;两个方面:学科建设、目标责任管理两个方面。
临床系统: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结合关键指标、核心指标、风险难度系数、综合考核指标、激励引导分配等绩效管理考核分配模式;护理系统:以工作量考核为基础,结合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科室岗位特点、综合考核指标等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考核分配模式;医技系统: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结合工作量、医技满意度、综合考核指标等绩效管理考核分配模式;门诊系统:以工作量为基础,结合门诊综合考核指标等绩效管理进行考核;职能后勤系统:以岗位评价为基础,结合综合考核指标等绩效管理考核分配模式;学科建设方面:以学科带头人岗位评价为基础,结合综合考核指标等进行绩效考核分配模式;目标责任管理:将医院战略目标按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解,采用个性化管理的原则,依据科室发展过程的历史数据为参考,为每个科室设计了差异化目标值,进行目标责任管理。
2.问卷调研结果
(1)调研人群结构。调研小组向全院发放调查问卷表30 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其中涉及男职工87人,女职工192人。高级职称74人(占26%),硕士以上学历113人(占40%),科室负责人24人(占8%)、护士长21人(7%)。
(2)问卷结果分析。本次问卷调查表从医院绩效管理与绩效分配、科主任绩效考核、医院薪酬和福利制度以及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从收回问卷的数量和被访者人群结构来说,问卷数据可以反映全院一般情况。第一,医院绩效管理与绩效分配。通过此次问卷调研发现,92.7%的医务工作者愿意了解医院的绩效管理,87.8%的科室都建立了科室绩效管理制度,大家还是比较支持绩效管理(88.8%),认为绩效管理具有激励性(73.7%)、对医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87.4%),同时,目前的绩效考核方案还比较符合科室实际(81%)。第二,绩效分配指标体系的权重。在绩效分配一级指标的权重方面,可以看到大家普遍认为“医疗质量”应该最高(4.22),其次依次为工作效率(3.88)、经济效益(3.75)、社会效益(3.44)、教学工作量(2.84)、科研能力(2.76)。这对我们进行一级指标权重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第三,医务人员对科主任在目标考核的做法及作用的看法。科主任在目标考核工作中的地位非常关键,通过近几年医院开展综合考核、目标考核,我们发现,科主任重视,对指标体系进行详细的研究,那么他所管理的科室在最终的考核一定名列前茅。通过调研发现,医务人员对科主任在目标考核的做法及作用的看法,验证了科主任在目标考核中的关键作用。第四,医务人员对科主任绩效考核的看法。对科主任设立绩效考核体系,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工作。通过调研发现医务人员认为对科主任进行绩效考核“有必要”的达到78%,同时认为将“员工评议”纳入科主任绩效考核占76.8%,这对今后的科主任绩效考核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第五,医务人员对薪酬水平的看法。我院医务人员对薪酬水平在社会各行处于适中水平的达到50.0%,处于较高水平的达到14.0%,说明目前对我院的薪酬水平认同度尚可。第六,医院员工离职及员工工作环境方面。本次调研还设计到关于离职原因的调研问题,在医院员工离职原因方面,前三位是薪金低(51.5%)、工作量大(51.1%)、福利不够(47.4%)。
三、讨论
1.加强绩效管理顶层设计,推动绩效分配体系改革
将绩效分配模式上升到绩效管理层面,加快我院绩效管理顶层设计,推动我院绩效管理由传统的绩效考核向全面的绩效管理模式发展,从以往的单一考核模式向多种绩效考核方式并存推进,建立完整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绩效管理循环,运用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360度绩效考核法、岗位评价法等多种管理工具,达到绩效管理的持续性改进。
2.设计科主任绩效考核体系
医院统一对科室负责人进行绩效分配,将科室负责人的绩效分配从临床科室中割裂出来,对于维护科室绩效二次分配的公平、公正,缓解科室上下级矛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科室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需要医院参考国内外科室负责人绩效分配的管理经验,既要考量我院院情,又要考虑负责人所在科室的效益、工作量等具体考核指标给予区别对待,避免简单的一刀切分配形式,通过科主任绩效分配充分激发临床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深挖临床科室发展潜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3.组织第三方委员会,修订护理人员绩效分配方案
我院护理人员的绩效分配采取的是护理部组织专家讨论,认定各专业分配等级,按级分配的原则。目前,护理绩效分配采取的是4档12级分配制,由护理专家按照各专业护理工作难易程度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系数分配。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大科护士长认为,该分配方法分配系数的确定缺少理论依据和专业委员会的监督。为此,我院经管部门计划组织由经管专家、护理专家、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委员会,对现有护理绩效考核体系重新核定,增加护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体现劳务分配的公平公正。
4.细化修订临床科室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动态调控机制
2011年,我院开始推行科室目标考核管理方法,从以往增人员、增设备、增床位的规模扩张,转向提高效率的内涵发展模式。在过去的一年,全院设置床位数从3300张,缩减到3000张,但各项核心指标运行较为良好。
5.整合医院数据报送系统,减少系统间误差
加强与信息中心合作,整合医院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统一数据输出规格,规范各单位上报数据流程及数据采集公式,减少信息系统间误差。
6.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将绩效评估纳入日常管理,促进全面绩效管理发展
全面的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循环,包含有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五个主要管理环节。为达到全面绩效管理的终极理念,我院绩效管理制度建设需参考已有国内外先进大型综合医院的管理模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院战略发展目标的绩效管理制度,从而在我院实行全面的绩效管理,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绩效管理是具有战略性高度的管理制度体系,医院绩效管理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适合我国的医疗国情和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目前,我院在绩效管理上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地区的前边,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但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巨大的差距。未来,我院绩效管理的发展目标就是紧跟国际、国内大型综合医院绩效管理发展步伐,突破绩效管理矛盾束缚,利用绩效管理科学方法,推动我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全疆、中亚乃至全国的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勤务中心是医院临床科室的后勤保障支持部门,主要承担我院急诊患者的接送、转运;临床科室标本收取运送;午间、夜间及节假日标本、药品、血制品的取送;床位周转工作。但在之前整体工作状况不容乐观,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量完成不达标,服务满意度低。如果能够提高勤务中心工作效率,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及时完成检查,缩短等待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解除后顾之忧;对于医护而言可以及早提供诊疗,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满意度,减少非专业劳动;对于医院而言可以提升服务品质,降低医院成本,增强竞争力,提供专业服务。因此,在2014年1月,科室组建品管圈,将品管方法运用到提高工作效率中。通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现有工作人员21名,其中正式职工13名,合同制职工1名,季节性用工人员8名,男性6名,女性15名,平均年龄49岁。
1.2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在科室会议上选出圈长1名,圈员6名,圈长由中心护士长担任,圈员为各小组长,护理部副主任担任辅导员。
1.2.2选定活动主题 召开圈员会议,按照重要性、迫切性等进行打分,累计比较,最终确定"提高勤务中心工作效率"为小组活动主题,并确定圈名为乐运圈,圈徽为两头舞动的大象,用长长的鼻子托起院徽,寓意着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促进医院的发展蒸蒸日上。
1.2.3 现状调查 2014年1月,通过现场跟踪及数据统计的方法,配合对临床,医技及检验科室的调查,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发现工作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工作内容单一,工作量增长不明显,工作质量提高不够。同时又将2013年的数据与2012年同期进行比较发现:人员数增长5%但工作总量仅增长 14%,科室绩效奖金数增长达62%。科室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人员工作与医院分配制度的改革精神有一定的差距,成本意识及经营管理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1.2.4原因分析及解析 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运用冰山图等QCC管理工具找出原因[1],通过制作冰山图得出:处置问题为辅助支持系统缺乏;治标问题为知识技能不熟练;过渡问题为流程不规范;治本问题①服务面窄,服务科室少;②人员因素,存在结构不合理,组织纪律差,部分人员慎独精神差[2],履职不到位等因素。
1.2.5 对策与实施 按照品管圈活动5W1H原理,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2.5.1加强制度学习及人员培训 重新制定科室工作制度、职责,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要求人人遵守,人人执行。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心肺复苏、正确搬运、安全转运等知识的学习,并针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保证人人掌握,人人过关。
1.2.5.2按照人员结构和能力,重新调整班次,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以保证工作持续正常开展。此外还采取自查与抽查的方法对工作质量与工作纪律进行监督与检查,邀请第三方参与监督。
1.2.5.3借鉴外院巴士站的方法,增加标本收取的频次,并逐步扩大至午间、夜间及节假日。同时将运输工具进行改革,统一标本的采集时间,放置地点及核对流程,缓解人员体力消耗,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时间浪费。
1.2.5.4 逐步扩大工作范围及内容 陪检工作由原来的只完成急诊患者的陪检逐步扩大至临床科室,统一陪检流程,科室之间经常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陪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通过腕带、床号、姓名,检查单等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详细介绍注意事项,确保安全转运。此外为了节约成本,达到资源共享,成立床位周转中心,将空闲床位进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实行24h电话入科服务,解决临床科室加床困难。
1.2.5.5积极执行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为了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以有效控制成本为目标,保证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潜能,按照医院绩效分配方案指导,结合自身特点,重新制定科室分配方案,严格细化个人工作量的统计,从行为规范、工作质量、工作指标、考勤、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最大限度体现多劳多得。
1.2.5.6加强科室间的沟通协调,制定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人员工作状况,定期召开会议,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对科室工作进行改进,奖勤罚懒。
1.3评价方法 活动结束后再次对工作量进行详细统计,同时采用护理部及科室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2013年护理部每月均向28个护理单元发放勤务中心满意度调查表,每个护理单元5份,其中医务人员2份,患者3份,回收率100%,活动实施后,仍沿用此种方式进行调查,同时还对实施前后的部分工作量完成情况进行比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实施前后的满意率采用配对四个表的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活动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科室服务,满意度提升明显 临床患者陪检工作的扎实开展,能够有效缓解护理压力,真正意义上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促进优质护理的更好开展。此外,明显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方便患者及时完成各种检查,缩短等待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属思想顾虑,避免患者因延误检查而引起不满及纠纷的发生。
3.2工作效率提升明显,2014年总体工作量完成较2013年同期增长50%,其中接送120患者5443人次,同比增长7%,送住院5517人次,同比增长25%;送留观静滴4112人次,同比增长20%;送CT等检查6383人次,同比增长32%;送放射检查4477人次,同比增长33%;送B超等检查10371人次,同比增长367%;收取标本152590个,同比增长32%;非工作时间取血、送药2693次,同比增长147%,完成床位周庄转534次。
3.3品管圈活动成果
3.3.1以上数据表明此次活动是有效的,科室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工作量增长超越医院原定的最低标准,目前已达到中等标准,今后的工作目标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3.3.2 此次品管圈活动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大家集思广益,献言献策,主动参与并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以点带面,促进科室人员不断进取,增强了团队意识及主人翁精神。
综上所述,中央运输是大型现代化医院科学发展的必要配套措施,是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和提升医院服务管理竞争力的重要举措[3]。勤务中心作为我院的运输部门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提升了勤务中心工作效率,满意度提升明显,培训效果明显,绩效作用发挥充分,但是在QCC手法的应用上有一定的欠缺,个人潜能未充分发挥,一些工作的流程不够优化,个别人员的依从性差。今后努力的方向,将服务范围全院覆盖,逐步增加服务内容,配合医院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主动预约,减少护士外出时间,已达到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2统计工作在人事制度改革
2.1选人用人公平、公正
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及职称动态管理,打破论资排辈的旧的用人体制,根据业务能力可以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在竞争中,通过竞争者的工作数量、工作效率、经济创收等情况的统计数据,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他在技术、知识、管理能力等无形资本绩效,让数字来说话,杜绝了“人情分”、“主观分”,真正体现了“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用人原则。由此可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以优质的服务、精专的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2岗位配置合理、高效
通过对全院人力资源的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各科室人员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发现有工作负荷不均衡的现象,尤其在护理工作中较为突出。为此,人事科与护理部以科室护理工作量统计数据为依据,制定并实施“护理动态岗”,对忙闲不均的人员进行动态调配,将人力资源流动起来,充分发挥出人员的效能,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统计工作参与契约化目标责任制管理改革
医院建立了以岗位要素为基础的科主任契约化管理体系,利用科学的统计预测方法,根据行政、临床、医技工作重点制定关键业绩指标(KPI)管理指标,制定出了每个科室年度的效率指标(包括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等)、质量指标(包括三日确诊率、抢救成功率、甲级病案率、抗生素合理使用率等)、服务指标(患者满意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等)、成本指标(包括业务收支结余率、百元物耗比、人均医疗收入等)、创新指标(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数、科研成果)等目标值,对每一个科室完成的情况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明确科主任权责利,进一步提高科室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整体目标的顺利达成。
4统计工作参与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医院改变原有以收支结余为基础的绩效分配方案,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保存量激增量”的分配原则,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优质产品产出为核心,与“岗位风险、责任大小、成本控制、工作质量、工作数量、考核结果相关联”,这就更突出了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所有考核数据均来自医院信息系统(HIS)及病历首页的信息,体现了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为绩效核算和分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5统计工作参与医疗管理改革
5.1开展统计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除做好常规的月、季、年统计报表外,我们针对深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如单病种专题分析、死亡病案专题分析、交通事故伤收治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分析、住院患者结构分析及门急诊患者结构分析等,为实现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了前提,并为医院管理者准确掌握医疗市场信息提供参考,从而能够及时确立服务主体,制定切实有效的服务措施,有效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