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综述范文

时间:2023-06-08 09:09: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儿科护理综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儿科护理综述

篇1

2、护患沟通的内容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着重留意那些可能出现问题苗头的家属,对其进行沟通要及时、全面。护理人员要及时发放患儿的每日费用清单,如果家属对医疗费用存有疑问,护理人员要向其详细解释具体费用。如果患儿需要进行高额检查或医疗手段,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家属沟通并征求其意见,在沟通过程中,要详细讲解其治疗目的和实施方式,患儿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家属,特别是用药后不可预知的风险。部分患者会恐惧治疗,护理人员也要耐心进行心理诱导和沟通,争取使患儿配合治疗。

3、护患沟通的方式

在医疗过程中,书面沟通是护患沟通的必要形式,也能够增进护患沟通。首先是整体护理的实施,根据患儿的相关疾病护理人员要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包括有儿童生长发育和婴幼儿家庭护理等问题和知识。为了起到宣传和疾病预防作用,可以制作漫画版的宣传小册子和壁画,以孩子容易看懂的角度表现和宣传枯燥难懂的疾病防护知识。书面沟通可以比较集中地对家长共同关心的护理问题进行解答,也避免了重复回答,节约了护理人员的医疗实践,对宣传效果也是一种提升。为了保证护患沟通的效果,必须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语言交流也是护患之间进行沟通的主要形式。考虑到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与患儿交流的同时,要注意与心情焦灼的患儿家属沟通。但是护理人员在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

(1)预防性沟通: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前,要能够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家属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等,向患儿及家属做自我介绍,使其感觉亲切。然后再向家属说明患儿的初步诊断结果、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需要进行的相关检查和目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预防性沟通的目的是要使患儿及家属信任护理人员,也能够让家属详细了解患儿的治疗措施、护理过程和用药反应。

(2)护理性沟通:因为家属对患儿的疼爱,所以会对护理人员进行比较苛刻的要求。例如,很多家长都要求护理人员进行静脉注射时,进针必须一次成功,一旦出现护理操作不成功,就会出现吵闹。虽然护理人员的基本工作包括有输液、穿刺、打针等操作,但是因护理人员所面临的病患个体有所差异,并不能够完全保证所有操作均能够准确无误。为了有效避免护理措施不当引起的护患关系紧张,护理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要与患儿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护理人员要向家长表明心愿,作为护士是十分希望能够一次成功的,但在某些原因影响下是会存在操作失败情况的,以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也有利于促进护理操作的成功。

(3)个性化沟通:因为患儿及家属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征不同,在与其进行沟通时要留意观察他们的表现以揣摩其性格,并据此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一般来讲,与信赖医务工作者的患儿家属沟通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与自尊心和自我评价较高的患儿家属沟通就比较困难。如果患儿家属性格比较急躁,那护理人员与其进行沟通时就必须要冷静沉着,向患儿家属说明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不理解医疗行为而采取过激行为。对那些性格温柔又比较理智的患儿家属,护理人员要保持自身的热情态度,回答家长提问一定要耐心,然后向患儿家属讲解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让家长安抚好患儿。

4、儿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意义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与患儿及家属接触最多的就是护理人员,不仅进行主治医师、病房、疾病情况的介绍,还为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帮助患儿消除紧张和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使家长建立战胜疾病的信息。这可有效弥补医患沟通的不足,同时儿科护理中进行护患沟通也是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和患儿安全,护理人员必须要取得患儿及家长的理解支持;良好的护患沟通,也让患儿和家属更加全面了解患儿的治疗和护理过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逐渐增加。

篇2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R473.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5-01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临床治疗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技术操作。但是,儿科对于输液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常采用哭闹等方式拒绝治疗,同时患者家长关心患儿,多希望穿刺一次成功,这给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我院近年来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儿科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7月于我院儿科病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35例,女265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2±1.6)岁;对照组中男227例,女273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2±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儿正常接待,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接待热情,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了解病情,将患者及家属安排妥当。同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并征求意见,充分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并尽量满足。通过语言、心理等各方面交流,促使患儿最快时间内适应医院环境。

②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非常重要。在输液室内,布置符合儿童心理的装饰,比如墙面均使用带卡通图案且色彩较温馨;在输液室的墙壁上贴挂各种贴画;建立玩具箱,并对玩具进行严格的消毒,保证玩具类型适合各年龄段的患儿;输液室内配备有电视、录音机等,可供患儿看电视、听音乐等。

③对患儿表扬与奖励:护理人员准确掌握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稳定其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患儿家长信任及理解。多给予患儿鼓励表扬,可采用暗示性语言,比如勇敢、坚强这些带有鼓励性的词。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想办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可在操作时询问患儿的生活学习等情况,缓解穿刺时患儿的疼痛感。穿刺成功后给予患儿一定的表扬及奖励,比如小红花、小饰品等,满足患儿自尊心,并增加荣誉感。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顺从性采用文字描述法进行评定:

有效率=(积极配合例数+配合总例数)/总例数。①积极配合:患儿可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②配合:患儿可出现哭闹,但不妨碍静脉穿刺的进行。③不配合:患儿出现哭闹、挣扎等行为,无法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率:记录并统计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时首次穿刺成功次数,计算穿刺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顺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顺从性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4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而逐渐增强的,自我评价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儿童的行为、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诱导,所以,采用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诱导,可使患儿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本次研究中,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有利于取得家属的信任,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及抵触情绪,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医院环境,可以使患儿的注意力有所转移,尽快融入到医院环境之中,减轻恐惧、紧张感。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基础上,应提高自身技能,穿刺时一针见血,尽量避免多次穿刺。同时在工作中,增强责任心,端正态度,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协调护患关系。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中顺从性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46.00%(P

综上所述,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费信果.自着性弹力包带在急诊休克病人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45.

[2] 田浩,杨新凤,余健,等.白萝卜局部外敷治疗儿科输液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101.

篇3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wards Deming)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1]。由于其运转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适用于各类管理,被国内外各行业应用。这一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在我国广大护理工作者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和健康护理等诸多方面。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将PDCA理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最先提出的。PDCA循环包括4个阶段和8个步骤[2]。4个阶段包括策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8个步骤是①分析和评价现状;②确定目标;③寻找改进办法;④评价改进办法;⑤实施改进办法;⑥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⑦实施改进;⑧对结果进行审阅[2]。

2PDCA理论的特点

2.1PDCA循环过程是周而复始的过程,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一部分问题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个时候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

2.2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一个组织的整体运行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有机逻辑组合体。

2.3PDCA循环是阶梯式上升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3PDCA在护理教学的应用

3.1PDCA理论在社区护理学的应用李峰[4]等通过对《社区护理学》目标教学的应用中分析得出,PDCA理论在五个方面有较好的特点:①突出教学目标,运用PDCA循环于课程教学,从计划、实施、检查到处理每一阶段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2]。②优化课堂教学;③强化参与意识;④规范教学管理;⑤提高教学质量[3]。教师运用PDCA理论对教学方法、内容及学生情况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等方面及时总结、调整和修改每一个教学循环多有好处,并能提高教学质量。

3.2PDCA理论在内科护理学的应用戴红双[5]等通过比较PDCA循环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差别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及总成绩明显升高,对教学情况满意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PDCA理论在外科护理学的应用肖新丽[6]将PDCA理论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当中,研究结果表明,班级平均成绩提高8分,护生满意度由82%提高到93%。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提高[6]。护生实习阶段的临床适应期由原来的8周缩短为4周[6]。

3.4PDCA理论在儿科护理学的应用曾华[7]在儿科护理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对教学进行管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CA循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以及有利于儿科护理专业能力的形成。本研究发现通过PDCA循环来进行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儿科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和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5-187.

[2]宿春礼,Fred H.全球顶级企业运用的9种生产与运作管理方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231-232.

[3]田武,李亨.实战2000版ISO 9001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1.

[4]李峰,李明,王承芳,等.PDCA循环在《社区护理学》目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233-235.

篇4

儿科患者多为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小,意外事件多,责任风险大,在服务范畴属于弱势群体,且病情变化快,护理项目多,在入院评估后有病情变化时需要随时记录。另外,由于语言不能很好沟通,代之的只是家属或陪护人员与医护人员的交流,有些工作是用特别的方式才能影响到家属的信任。为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护患纠纷,在不增加护士工作负担的基础上,护士长根据病区的特殊需要,自行设计了温馨提示卡,减少了安全隐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方法

1.1温馨提示卡的制作

护士长与院宣传科协调,由护士长设计好内容、注意事项,选择防水塑胶粘纸,做成彩色卡通图案,图案不拘一格,有动物、人物、儿童图案,上面内容针对护士办公室、抢救监护室、输液处置室、热食间、走廊、电视室、治疗室、配药室、儿童游乐场所等;内容包括:1)这是我的卧室,请你不要大声说话;2)为了我的健康,请你不要吸烟哦;3)为了你的安全,请你不要坐在走廊上;4)到时间休息了,请把电视机关好;5)加药前后,你做到三查七对了吗?6)为了你的安全,请你务必用平底锅热食;7)小心滑倒;8)你做好办公室的清洁了吗;9)打针前后,你洗手了没有?10)外出病人回病房后请及时告诉护士;11)请你不要自行调滴速等。

1.2温馨提示卡的应用

应用范围为监护室、普通病房、走廊、特殊用药的病人,做好温馨提示卡后,由护士长张贴到特定的明显的地方,让家属看到,图画颜色鲜艳、美观,让家属在病房里一目了然,引起各班护士及家属的注意。

2体会

2.1温馨提示卡突出了人性化

儿科温馨提示卡的应用突出了人性化管理的特点,即各科需求不同,让护士在进入病房时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责任心,更加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杜绝医疗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2.2有利于医护沟通

篇5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独立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临床工作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方式学习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理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PBL教学模式从现象上看教师无须再围绕某个知识点讲细讲透,实际上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提出中心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甚至知识网。因而PBI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培训。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本生的特点,PBL教学需要的师资较多。在培训师资时可以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参与教学的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本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包括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疾病转归等。

    同时还包括对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出现相应的临床问题时如何考虑和分析。通过PBL教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及日后在见习中的主动学习,同时对护生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l.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教学模块,实现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l临床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做临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实用角度去认识概念,加强概念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开展模块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开展。另外,临床病例的选择和病情观察与处理也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篇6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是指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护士作为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研究发现,当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发生率较高。因此,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护理学专家及心理学专家对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各个角度、层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本文对此项相关研究做以综述,从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的现状、原因、对策3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现状,探讨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措施。现报道如下。

1 护士心理健康现状

1.1 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多数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某些心理问题在护士中是普遍存在的,如运用SCL-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惧、精神症状等[2]。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长期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表现为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护士职业压力最主要的表现,具体可描述为:心理上的焦虑、抑郁、失落、缺乏自信、对工作不满等;消极行为增多,如冲动、迟到旷工、服务态度差、操作不当、改行离职等。护士人群中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高,如焦虑占15.1%,压抑占22.6%,失眠占12.9%[3]。

1.2 特殊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科室护士:急诊科、ICU、和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检出率最高,总体水平低于普通科室护士,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1)急诊科护士 急诊科主要处理各种千变万化的急症患者,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着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和焦虑。(2)ICU护士 ICU是对急性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和强有力护理的场所,护理任务重,病情危重,护士承受很强的压力,有对其工作压力的问卷调查结果认为ICU护士评分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存在着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3)儿科护士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由于护患沟通有难度,患儿不配合,病情变化快,部分家长挑剔、不理解护士的工作等因素,致使儿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 原因分析

2.1 职业压力大:职业压力也称为工作压力,是指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和工作者发生交互作用,因而改变工作者的身心状态,以致失去正常功能;是表示环境对个人的直接影响,与个人对压力源反应得现象;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某些特点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烦恼的事件,导致其从业人员的身心紧张状态[4]。护理工作繁重、琐碎,护士配备不足、护士超时工作现象时有发生,护士经常倒夜班、生物钟紊乱,经常面临急症抢救、生离死别的场面,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接受医院频繁的考核,这些都是造成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压力源。护士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主要于应激程度有关。在危重患者多、抢救多、变化快、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的科室工作,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

2.2 工作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方面。社会环境有涵盖医院环境、工作应激等。当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人们对护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对护士的管理严格、考核频繁,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的仪器设备不足,护士工作时间不固定,睡眠质量较差,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2.3 护士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国内现任护士中系统接受过心理学教育的较少,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会科学的进行自我情绪调节。自我情绪调节是一种重要的应对方式,良好的调节能促进心理健康。

2.4 社会支持度低:护士是关爱、照顾他人的职业,却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使护士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认可和肯定,造成心理不平衡。另外,职称晋升难、进修深造机会少、福利待遇不公平等因素,容易使护士产生自卑、失望等不良情绪。

3 对策

3.1 增加编制,科学配置护士 临床要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缓解护士因工作繁重、休息时间少而造成的压力。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护士配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检查医疗机构中床护比例及护理队伍结构状况,在此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机构合理,动态合理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配置护士,逐步实现以实际护理需要为基础的配置方案。

3.2 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真心关爱护士。要及时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解决护士的需求,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护士保持心情舒畅。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时,要倾听其宣泄,帮助分析,协助其恢复心理平衡。用生物节律安排工作时间,合理排班,尽量减轻长期上夜班对神经、心理方面的影响。

3.3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倡导奉献精神,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进行心理健康专门训练,增强其对职业应激的心理承受力,使其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技巧,应用各种减压对策。尤其要关注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3.4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社会支持度:护士应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练就过硬的技术水平,提高个人修养,赢得社会的理解和肯定。强调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在晋升职称、学习进修、福利待遇方面下功夫,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完善支持系统,将不属于护士工作范畴的工作,尽量安排相关人员去完成。针对目前聘用护士已成为医院护士有机组成部分的现实,制定政策保证聘用护士的福利待遇,做到同工同酬,稳定护理队伍。使护士这一特殊群体从生理到心理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为我国护理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4

[2] 刘志宇,刘瑞玲.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6(8):807

篇7

中国实用医药(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 issn:1673-7555 cn:11-5547/r 邮发代号:80-600 周期: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中国实用医药期刊简介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由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社出版发行。

主要栏目

设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论坛、专题报道、综述、临床医学、药物与临床、实验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案例、中医中药、药物研究与鉴定、药物质量控制、药品检验、药物经济学、卫生论坛、检验论坛、诊治分析、误诊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医院建设与管理、医药教学、康复论坛;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肿瘤科疾病、血液内分泌疾病;医技检查与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结核病、呼吸系及胸部疾病、老年疾病、骨科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皮肤性病;药学进展、药物制剂、药事管理、呼吸系统用药专栏、神经科药物专栏、循环系统用药专栏、感染科用药专栏、 儿科用药专栏、中药及天然药物专栏、妇产科用药专栏、消化系统用药专栏、泌尿系统用药专栏、精神科用药专栏、五官科用药专栏、皮肤性病科用药专栏、代谢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专栏、男科及泌尿系统用药专栏、抗病毒药物专栏、传染病药物专栏、抗结核病药物专栏、老年病药物专栏、心血管系统药物专栏、中西医结合用药专栏、抗艾滋病及感染性疾病药物专栏、生物制品专栏、抗微生物药物专栏、激素及影响内分泌的药物专栏、用药指南、药事组织、制剂技术、调查研究与分析、临床医学信息学、医院数字化、临床与护理工程、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医学图书与情报、护理园地、医院建设与管理、经验荟萃等栏目。

篇8

在医疗工作中,护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常出现在护理工作某个细环节问题上,因此要真正理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理念转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种特殊群体性工作,患儿是情感表露坦率,对自身疾病不会表达,年龄不一,性格不一;家属文化程度不一,经济条件不一,道德修养不一,随着人民的需求越来越高,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儿科护士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涵养,以严肃、认真、谨慎、耐心的态度为患儿、为家属做好每个护理细节工作,满足其心理需求,减少护患纠纷。

1儿科护理细节影响的纠纷

1.1人员配备和环境影响

护理队伍配备不足,是目前护理一大问题,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影响护理质量,尤其是儿科护理工作,随着季节性的发病率增多,工作量大。医院无限制地加床不加人,严重导致护士缺编,由于人力不足所致的超负荷劳动,致使基础护理不到位,更不用谈做好细节工作,有时某个细节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护患关系。影响护理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引起的纠纷。

1.2护士的言行举止对家属的影响

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儿及家属很有影响力。患儿及家属刚到医院,本来对医院就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对患儿的病情焦急,望医护人员尽快给予治疗,护士常处于患儿哭闹的嘈杂环境中,除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身心疲惫,此时护理人员用冷漠的表情,生硬的态度,以及不恰当的语气对待患儿家属,患儿家属就对你评价为态度恶劣,不可信任的护士。使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极坏的影响,从此纠纷就出现了。

1.3心理素质差,基本技能不熟练

儿科的护理工作对象是一种特殊群体性工作,他们之中都是独生子女多,一个患儿住院就有1-4人陪护,患儿身体娇嫩,又处于无知无助,适应能力弱,见到穿白大衣的医务人员就哭闹不愿接受各种治疗,加之家人的宠爱,心痛小孩痛苦,同时对护理人员期望值过高,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无信赖感,造成挑剔、否定拒绝的态度,为将患儿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要求护士操作一针见血、一次到位。此时,无形中造成护士精神高度紧张,加上护士心理素质差,技术操作不够熟练,操作时未达到家人的期望,给小孩带来痛苦与恐惧而引起纠纷。

2忽略某个护理细节工作

做好护理某个细节工作是体现护理人员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护患纠纷的环节之一,细节工作是比责任心更细致的一层工作,也是对病人关心照顾周到一种体现,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在护理工作不要忽略某件小事,如患者入院时,由于其特殊性,家人大包小包的拿来,护理人员给予帮忙,也会令其感激。细节也是体现一个人的作风优劣和职业道德、修养和行为。忽略了他家人就产生一种不信赖,不安全,不满意的表现,从此纠纷就出现了。

例如:

2.1人员编制问题

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加上工作琐碎,工作量大,从病儿进到住院部住院至护理人员完成对患儿的各项操作治疗,需要一连串的手续及需一定的时间,患儿入院后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产生焦虑,引起争执。或因输液过程中,输液针口肿,拔针后未及时给予重穿刺输液和接液体不及时,有的患儿只有一个人陪护,在各种生活问题上无法照应,护理人员无法关心、帮助、照顾到位而引起的纠纷。

2.2护患沟通问题

儿科工作是一种特殊性工作,而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要求越趋严格,心理素质差,操作不熟练,在进行儿科静脉穿刺,特别是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操作前未与家长做好细节解释工作,一旦穿刺不成功,家人就对你产生不满意、不信赖,以为你把他的患儿作练习、作试验而引起纠纷。在无菌操作方面不注意某个细环节的消毒,家人产生质疑而引起纠纷。输液点滴速度根据小儿年龄大小、体重、病种、病情而调节点滴速度,由于护理人员未交带好速度快慢理由及注意事项。家人不理解而引起纠纷。输完点滴后拔针,因小儿特殊,粘贴的固定胶布较多,而且有部分粘贴在头发上,护理人员匆匆忙忙的拔针,不注意某个细节动作,引起小孩的疼痛哭闹,家长的不理解引起家人反感而产生纠纷等等。

2.3患儿家属问题

由于家属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缺乏医学知识,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易造成挑剔,有的经济条件好的,认为出了钱给医院,就要求护理人员由他摆布,不听从解释,不理解医护工作,影响各项工作及沟通的工作进行。

3纠纷对医院、对护患双方的影响

一旦发生护患纠纷,不仅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增加了医院经济负担,损害了医院合法的经济效益,挫伤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医院和医护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同时处理和调节医疗纠纷相当棘手、而且具有难度大、技术性强,环节多,工作量大,不论何种原因,何种类型引起的最终采取的方式以解决的纠纷,均会对社会、对护患双方造成很大的影响。

4防范

4.1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壮大护理队伍,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加强临床一线护士的配备,特别是儿科护理人员的配备,合理调配人员,合理排班,改变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做细,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4.2加强护士业务素质提高

过硬的技术是架起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在儿科护理人员没有过硬高超的护理技术,是通过平日锻炼培养的结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总结经验,特别是年轻护士,要虚心学习,虚心请教,年轻护士向高年资护士学习,有过硬的本领,才赢得病儿及家属的称赞和信任,才能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4.3恰当语言沟通与细节观察

在沟通交流中护理人员态度和蔼、热情、关心、同情心,应用恰当的语言,注意语言上的某个细节谈话,对患儿语言温柔,清晰易懂。赞美,称呼尽量用小名和昵称。对家属语言规范礼貌,多用解释性语言,对家属提出的疑问,给予合理的解答,同时提供微笑服务如高雅脱俗的言谈,诚挚温馨的笑容,亲切谦逊的态度,融洽护患关系,并观察家人的细节表现如何,是高兴、焦虑、抑郁等。对此细微观察做出判断,根据情况予以安慰。并用手轻轻抚摸患儿的额头,握握小手,当家人照顾不便时给予帮助解决。取得其配合和认可,杜绝护患纠纷。超级秘书网

4.4具有良好形象

护士个人形象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也代表着护理队伍群体形象,护理人员除着装得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大方得体给患儿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外,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取得家属的宽容、谅解信任,所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工作、护理质量好坏的一个尺杆,护理细节之处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护理人员更要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做好护理细节工作,任劳任怨。俗话讲:细微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见作风,细微之处树形象。细节工作决定护理人员服务工作作风,质量水平和效率。

篇9

1.1一般资料: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早产低体重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入选标准:(1)早产儿适于胎龄儿,(2)出生6小时内入院,(3)体重体质量1200~2000克,胎龄28~34周,(4)需间断经胃管喂养及静脉营养,(5)出生Apgar评分1min 、 5min均≥8分,(6)患儿父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患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2)患儿先天性遗传性疾病,(3)呼吸系统支持治疗。

1. 2 护理

1. 2. 1干预: 患儿置入暖箱中,床头抬高15-20度,采用仰卧位,侧位喂奶。喂奶30分钟后,采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四肢呈蛙状)。该保持至下次喂奶前5min。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氧分压[2]。而反复的呼吸暂停可以加重早产儿胃肠道缺血缺氧,增加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因此,头部抬高15-20度的俯卧位,即能改善早产儿呼吸功能,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又能促进胃内容物的排空,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1. 2. 2喂养方法: 采取微量间断喂养,并于生后3~6小时开始给予从口腔插入规格F6硅胶胃管,回抽无咖啡样物后,则予母乳或多美滋早产儿配方奶。奶量:出生体重1200~1500克早产儿,开始0.5~1ml次,体重大于1500克早产儿,开始1~2ml次,并严格观察喂养耐受情况,如耐受,之后每天增加2~4ml。遵医嘱将所需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按量及速度用微量均速入,持续30min~1h,停2h。用注射器抽取每次所需奶量,连上接管,排尽空气,连接胃管,用微量固定好注射器,调节速度,使奶量在30min~1h内均匀注入。

1.2.3抚触: 患儿俯卧至下一次喂养前给予抚触5min。每天两次,用婴儿润肤油手掌,用力均匀,力度适宜。先抚触头面部、背部、上下肢,再抚触腹部。活动四肢。同时用手指指腹轻揉左侧小腹部8~10次,开始动作轻柔,逐渐稍加压力,并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烦躁哭闹、肤色发绀应暂停。

1. 2. 4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观察喂养不耐受情况。喂养不耐受参照董梅[3]等诊断标准,有以下表现1项或1项以上者即为喂养不耐受:(1)腹胀,24h腹围增加1.5cm伴肠型;(2)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3)胃残留量超过喂入奶量的30%;(4)胃内有咖啡样物;(5)超过2次被下达禁食医嘱;(6)出生第2周末每次喂入量<10ml∕kg。

1.3小结: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而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加上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与消化和吸收功能发育相对迟缓,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很常见[4]。特别是胎龄<34周早产儿由于没有协调及有效的吸吮和吞咽动作,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胃排空迟缓,易导致胆汁瘀积性肝炎、肾功能损害、代谢紊乱,甚至败血症的发生[5]。因此喂养后采取俯卧位,能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质量,缩短胃管留置的时间及肠道外静脉营养的时间,尽快恢复经口喂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操作简单,容易在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张志群、朱建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进展 [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6):592-596.

[2]牛世平. 张玉梅.王小虎 .对早产儿血气指标的影响[J]. 山东医学. 2008.48(7):90-91

篇10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临床上简称为乙脑,该疾病具有传染性,致病原因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一种名为乙型脑炎病毒的感染和侵害,临床上患儿主要表现的症状为脑部发生炎症,这种流行性传染病主要的发病对象为儿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的甚至导致患儿致残。据统计,这类疾病的死亡率为25%,而造成患儿身体残疾的概率则高达40%~60%,给国家和社会都造成了多方面的压力和负担[1]。现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乙型脑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38例,均为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乙型脑炎患儿,其中男孩23例,女孩15例;年龄1.1~12岁,平均年龄(5.2±2.3)岁;此次研究的所有患儿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热和意识问题,少数患儿有抽搐现象,还有部分患儿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障碍等现象。所有患儿家属在术前都签订了书面知情协议,且此次研究得到了院相关部门的批准。

1.2诊断标准 此次研究的所有患儿的病症都达到了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的标准,即患儿体内流行性乙脑炎血清和/或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呈现阳性,其他各项指标数据记录完整[2]。

1.3方法 此次研究的患儿,都接受了脱水、降温、抗病毒的治疗,同时也进行了抗感染方面的治疗。对于出现抽搐现象的患儿,我院采用了安定和苯巴比妥钠的治疗方法。对于体温过高的患儿,采用了物理降温与药物协助治疗的方法。对于出现意识混乱的患儿,采用了供氧、吸痰、抗感染等治疗方法。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儿,采取了气管切开和呼吸兴奋剂等方法处理。

2 结果

38例患儿经过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治愈32例,好转6例,治愈率达84.21%。

3 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患儿的病房应保持安静且通风性良好,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尽量保持在30℃以内,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护理,以便医生掌握实时的病情状况。病房内要备好相应的抢救设施和药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进食困难,应及时采取下胃管、导尿等措施,以保证患者可以顺利进食和服用药物。注意定期清洁患儿五官处的皮肤,尤其是口腔的清洁工作。至少进行2次/d口腔护理,可以针对具体情况选择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等清洁剂进行护理。如果患儿出现眼睛无法闭合的情况时,应采用凡士林纱布来遮盖患儿的眼睛。最后,医护人员应定时帮助患儿翻身,以保持患儿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出现褥疮。

3.2高热的观察及护理 乙脑患者有三种主要的病症,分别是体温过高、惊厥和呼吸困难,这三种症状还会互相影响,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对于出现高热现象的患儿,一定要注意观察并及时处理。此类患儿的体温通常会保持在40℃以上,且持续周期长,降温效果差,即使体温出现下降,也只是暂时性的。长时间的高热可能会引发患儿出现抽搐或脑部缺氧等现象,所以,一旦发生此类问题,一定要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及时对患儿进行降温,避免病情恶化。

3.3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据统计,呼吸衰竭是此类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责任护士应加强对患儿的观察,观察患儿有无痰鸣音,检测并记录患儿的体温和脉搏情况,另外还应注意患儿有无异常表现。另外,医护人员应注意清理患儿呼吸道中的杂物,以免影响患儿呼吸[3]。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借助吸痰管进行吸痰,在进行此操作时一定要格外注意,避免造成患儿的口腔黏膜感染。对于出现呼吸肌痉挛或停止呼吸的患儿,一定要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处理,避免患儿因缺氧死亡。

3.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通常,感染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的患儿都会出现一定的意识问题。如果患儿不能自行活动,护理人员应每隔2h帮助患儿翻一次身,以免患儿出现褥疮。对于出现高热现象的患儿,应进行2次/d口腔的护理工作。如果患儿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应把口腔护理次数增加到3~4次,以免出现感染。对于这类患儿,护士应使用生理盐水纱布遮盖患儿眼睛,以免患儿出现干眼症。

3.5康复期的观察及护理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还可能会引发一些其他的身体功能问题,比如肢体无法正常活动等问题。如果出现此类问题,责任护士一定要做好患儿家属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了解如何协助做好患儿护理工作。对于有肢体障碍的患儿,一定要定期运动,以保持患儿肢体的灵活性。

总而言之,要让患儿及家属了解正确的护理方法,并给与他们足够的信心,使得患儿的康复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repeated intermittent and continuous cold light source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150 cases of full-term delivery of newborns with disease of jaundice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73) and control group (n=77) according to the light source.All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cold light source blue light irradiation,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ultiple intermittent cold light source.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TBIL) and direct bilirubin (DBIL)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during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BIL and DBIL before treatment (P>0.05).After treatment,TBIL,DBIL concentr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TBIL,DBIL concentr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7%,in control group 32.5%,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ly of two groups (P

长时间的蓝光持续照射,容易导致患儿烦躁不安,依从性较差,导致护理难度增加,患儿康复效果差,形成恶性循环[12];且研究显示持续照射蓝光还可能损伤新生儿染色体[13]。间歇蓝光照射符合黄疸的组织分布,待深部胆红素转移至体表并达到一定浓度后进行光照,每次光照治疗效率高,可以有效消除新生儿皮肤\表组织间隙中的间接胆红素,达到降低体内总胆红素水平的目的[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BIL、DBI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两种蓝光照射方式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相近的情况下对患儿进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crafford CG,Mullany LC,Katz J,et al.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neonatal jaundice among newborns in southern Nepal[J].Tropical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TM and IH,2013,18(11):1317-1328.

[2] 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等.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3] 王林送.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预后多因素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7):1178-1179.

[4] 杨璇.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指标的调节作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189-192.

[5]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6] 施旭红,林海芳.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62-3763.

[7] 刘备,马国.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15-1519.

[8] 陈海英,刘玉惠.两种护理方式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132-134.

[9] 孟娥,朱彦.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857-2859.

[10] Liebmann J,Born M,Kolb Bachofen V,et al.Blue-light irradiation regulates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skin cells[J].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10,130(1):259-269.

[11] 付小红,鲁红.冷光源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177-178.

[12] 樊爱民.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5):503-505.

[13] 毛英.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篇12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正在开始被医学界重视。医学护理中倡导的人文护理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使他们在充满人性的关爱中安心治疗,施行人文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1 转变护理理念,树立人文观念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思考如何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护理观念,把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变为对病人全身心的护理,将护理工作回归人、回归社会、回归人文。也就是说医护人员要做的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而且要对病人实施关怀和照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人文服务知识,培养人文素质,将人文精神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去。

在人文护理中树立良好的人文理念,在实施护理实践中要多关心和关注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在护理程序中融入人文思想,护理人员要学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学会如何向病人问候,询问病情,认真倾听,指导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讲明治疗的必要性,征询病人的意见,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充分调动病人自身的主动性,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 人文化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重要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孩子一旦患病就医,家人的关注度非常高,这是对护理工作的更高要求。这时的患儿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疾病的痛苦,在心理上也较成人更加脆弱、不安和恐惧。所以,患儿仅有家人的细心照顾是不够的,同时需要医护人员更加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疾病护理和心理安慰,二者要并重。尤其在上岗工作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仪态,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反映在患儿心理感受中。仪表整洁、美观庄重、举止文雅、表情亲切、言辞得当都是在营造一种良好的就医环境,使患儿得到美好的心理体验。对于患儿家属也同样需要我们做全面的安抚和解释工作,使他们了解治疗的过程和理解治疗的必要性,消除他们的不安情绪,也是在另一方面消除很多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一种手段。我们需要用真诚的态度去关爱温暖他们,制造一种使患儿朝向健康发展的情绪环境,才能同医护配合完成诊疗护理的过程,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能够鼓励患儿尽早康复。

3 护理质量管理重视以人为本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以病人为中心是整体护理的首要任务,关心和关注病人的健康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种好的理念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使理念免于流于形式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该采取细化护理质量评定

标准,以病人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护理达到的效果作为准绳。例如,为护理人员建立工作评定体系,将护理工作的项目细化列出,病人可对工作进行评定并提出意见,这就对护理人员日后的工作起到了一种监督和改进的作用,并且可以将意见收集起来作为今后护理工作改革的标准,这就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有服务意识的护理工作,不仅是做而且做出了质量。

每次在为病人做护理工作时都应考虑病人接受程度,例如为病人做晨间护理时应注意患儿是否能接受,在取得病人同意和配合的情况下方能进行。将各个方面总结起来才真正是将护理工作质量的管理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效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4 人文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1)病房环境布置符合儿童特点。儿科病房的墙应采用悦目优美的色彩,最好是粉或黄色为基调,病房光线应稍暗,走廊的光线应相对明亮,这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病室的墙壁可挂一些卡通画,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让患儿没有陌生感。

(2)儿科病房还应有患儿活动室,内有图书、玩具等。以丰富患儿的住院生活

(3)在病室配备电视,播放动画片及儿童节目。

(4)护士穿着带色的护士服,如粉大衣、粉帽子,让患儿消除对白大衣的恐惧感。

5 利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护患沟通的意义,召开全体病区护理人员动员会,使大家认识到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对护士服务态度的管理一直比较严格,而对病区的护理员、清洁员可能有所忽略,因此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管理。

(2)根据科室患儿的特点,制定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规范流程,如新病人入院到病区就有工作人员主动热情接待,安排好床位,介绍病区环境、制度及医生、护士、护理员等情况。制定规范化语言,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自我介绍,如“您好,我是某某护士,给您的孩子做某某处置,请您和我配合一下,好吗?’’等。

(3)模拟示范表演。在整体护理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好的方法,并通过模拟的形式推广,在推广中发现更新的沟通方法,修正以前的方法,使护患沟通更加顺畅,护理实施更加顺利。

协助患儿维持希望。“每个患儿都是有希望的"一一这是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信念,并在同患儿的沟通中表达这个信息,协助病人维持希望。并为患儿提供和谐、安全、支持性的护理环境,充分调动患儿积极性,帮助他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这样病人才会

消除疑虑,增强治疗信心。反之,病人就会对自己的疾病丧失信心,导致恐惧及紧张情绪加重,甚至对治疗、护理过程产生敌对态度,最终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严重降低护理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