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09: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听力课的技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英语测试题是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以中考为准绳的综合试题。试题的内容一般由听力部分、单项选择题部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完成句子、任务型阅读、补全对话及书面表达组成。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在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中,听是先锋。它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词汇知识、语音语调等语言知识、句型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做听力时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听力内容不难但是做起题目来没把握。问题就出在听力解题技巧不够或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做好以下三件事:预读,掌握关键词和关键句,听关键词或信息词。
一、预读
听力之前要求学生把听力部分的所有试题预读一遍以做到心中有数,听的时候胸有成竹,做起来得心应手。比如西安市碑林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八年级英语试题听力部分的第一题“听句子选答语”的5个小题:
( ) 1. A. The Teens Clothes Store B. Dumpling House C. Time Cinema
( ) 2. A. Eat more meat B. Drink more water C. Exercise more every day
( ) 3. A. I am free B. Yes, sure C. No, thanks
( ) 4. A. Two days B. Twice a month C. For two days
( ) 5. A. I am going to exercise every day B. I am going to eat more vegetables C.
I am going to study really hard.
根据各题的每个选项的答语,可以大体猜出问句的内容。如第1题的四个选项给的都是地点,预读的时候把所给的三个地点名称熟悉一下。第2题的A选项回答是吃的,问句肯定是关于食物的;B选项回答的是喝的,问句肯定是关于饮料的;C选项是关于锻炼方面的。第3题的A选项没用Yes或No回答问题,说明问句不是一般疑问句,可能是选择疑问句或其他的句子,B,C选项用的是Yes和No来回答问题,说明问句是一般疑问句,从B项的Yes, sure来判断,问句可能是类似提出能否帮忙的话题,从C项的No, thanks来判断,问句可能是问对方还要不要再吃点什么或喝点什么的话题。第4题的三个选项都是关于时间的,选项A的two days是时间段,但前面没有用for来引导,从语法上就可以排除;选项B是关于频率的,问句肯定是以how often开头,C项回答是时间段,问句会是以How long开头。第5题回答的是打算做某事。这样预读分析之后,听起来就简单容易得多。
二、掌握关键词和关键句
这种做法是指听短文,选答案可以用得到。比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七年级英语试题的听力部分的第三大题“听短文,选答案”的五个题目:
( ) 1. Is Maria’s birthday August 9th?
A. Yes,it is B. No, it isn’t C. We don’t know
( ) 2. Does Maria go to the clothes store with her father?
A. Yes, she does B. No, she doesn’t C. We don’t know
( ) 3. What does Maria buy in the morning?
A. A green skirt B. A red skirt C. A green sweater
( ) 4. What does Maria do in the afternoon?
A. She goes to a clothes store B. She stays at home C. She goes to the movies
其次,对于教材的深入处理。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要着眼于课本上的知识,必须要放眼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让你的课堂不仅仅是上英语课,而是充满了英语文化的氛围。这单元的生词是很难处理的,如果你直接把生词处理,听力A2就等于是完全呈现出来。无法完成听力的基本要求。我通过风筝的习俗,以及风筝的基本历史引出生词。超出课本又来源于课本。让学生学会新单词,了解历史的同时,能够顺利过渡到A2部分。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对于风筝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枯燥的知识。
第三,对于听力技巧的处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Integrated Skills的要求是听说为主。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每次听力中提高自己,除了不断听,不断总结,另外听力的技巧点拨也很重要。在每次的综合技能训练中,老师应该逐步地为学生灌输相应的技巧。本节课只涉及一个技巧,就是通过常识来推断答案,这样可以明显的降低听力难度。在进行听力前,我反复强调这个技巧。在课堂上A2部分对于很多学生已经不成问题。A3内容很长,学生可以通过A2完成大部分的空格,也就是实际上学生只需要听三个空格就可以了,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听力难度。教师应该在每次听力课前自己总结本节课相关的技巧,对学生进行技巧的输入,然后通过听力输出,从而形成学生系统化的听力体系。
第四,对于教学目标的处理。我一直认为,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上没有必要进行知识点的全盘轰炸,除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同样是重中之重。在本课中,对于知识目标的处理,我采取了两种方式。对于非四会单词,让学生重点会读,了解意思,对于四会单词,首先让学生会读,了解语音构成规律。其次,让学生在课堂自己进行讨论,把本文中重点的词组自己先处理,重点带读,特别的难点留在第二课时处理。其次,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目标是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感受到真善美。针对本节课的主题是户外运动,我设计的主题是让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多做更多的户外运动,让自己更加健康。在这个地方,我设置了很多关于户外的图片,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知识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依照这个思路,一节课上下来,整体效果很好。本课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实现任务型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Integrated Skills教学中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76-02
目前全国600多所高校都开设了口译课,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有数10万,但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口译工作的并不多,相当多的毕业生连一般的生活导游、旅游翻译工作都难以胜任,高校口译教学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口译课被上成了精读课、听力课口语课、或者口头的笔译课,原因就是因为口译教师没有注意到口译课与上述课程之间的区别。其实,精读课、听力课、口语课、笔译课都是口译课的基础课,这些基础课间接地决定了口译课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
一、口译课教学与基础课教学
口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跨学科专业,涉及语言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学科。“口译教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还是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有别于语言教学,这是口译自身规律所决定的。”(刘和平,2001) 口译的特点表现为即席性、现场交互性、个体操作性、综合性、信息交流的广泛性。
口译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口译教学完全不同于口语、听力、笔译、精读及高级英语的教学。专门进行跨学科实证研究的著名口译学者吉尔在其著作《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式》中,提出了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 Phase I:CI=L+N+M+C(连续传译第一阶段=听力与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协调),Phase II:CI=Rem+Read+P(连续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传达)(Gile,199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仲伟合教授提出了译员的知识结构板块,即:译员知识=双语知识+百科知识+技能(职业技能+艺术表达技能)。厦门大学的林郁如教授提出:成功的口译=口译技巧+理解+职业准则。由此可见听力理解、记忆能力、笔记能力、表达能力等口译技能以及口译技巧是口译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中提到口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述口译的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
1.口译课与综合英语课
在综合英语课上,由于学生不具备充分的语言语法基础,因此教学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传授语言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广泛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口译课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语法基础,达到或基本达到专业四级、或者大学四、六级的标准。口译教学的目标不是词汇、短语和语法,而是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其教学内容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以语言训练为辅。技能训练主要指听力理解、短期记忆、双语转换技巧、口译笔记、数字记忆、表达能力等各种口译技能的训练。口译的教学形式是以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实践练习为主。
2.口译课与口语课
二者都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应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都有口语化、涉及面广的特点。但口语课训练的是单语能力,具有主观随意性,松散性的特点。而口译课训练的是双语表达能力和转译能力,译员要准确地把源语译成目标语,要有责任感,要忠实于源语,不能随意草率翻译,不能胡乱译。
3.口译课与听力课
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听力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化生活的谈话,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因此听力课以听懂为目标。口译课常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难度与BBC或VOA及CCTV9接近或之上,有时还会带有不同的口音;口译不仅要求学生听懂,还要求译员完全记住所有内容不漏掉任何信息,及时、正确、流畅地进行语言转换。
4.口译课与笔译课
笔译课与口译课同属于翻译范畴,但是也有异同。笔译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笔译能力;教学内容为英汉汉英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词语、各种文体及长句子的翻译技巧;教学材料是文字材料。这些很显然与口译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有所不同,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口译课的教学材料,往往为鲜活的音频材料,练习时要求反应迅速,这也是同笔译的区别。
二、口译学习者素质
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口译技能。在口译的整个过程中,语言输入阶段的听力与分析及语言输出阶段的表达过程最为重要。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综合能力,才可以接受口译训练,否则语言能力欠佳会直接影响口译的教学效果,实现不了口译的教学目标。刘和平教授曾经说过,切忌在口译训练中随时纠正语言方面的错误(刘和平,2001)。因为这样会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同时影响口译表达的完整进行。口译课课时有限,如果再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的话,就无法实现口译训练的根本原则,即以口译技能为主的训练。
而在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文化知识面都不达不到口译学习要求的条件。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鲍川运院长曾指出:由于“大学本科学生接受口译训练的基本语言能力以及口译课程的时数和训练的难度和密度等,导致口译教学目的无法实现”(鲍川运,2004)。尤其在一些学生入学成绩仅仅刚达到本科线的高校,由于学生语言基础不强,语言错误频出,如不纠正,根本达不到口译的要求,教师无法坐视不管,不得不纠正学生的错误,进行语言能力教学,无法只强调技能训练。
三、英语基础课的一点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见,学生的语言水平低,成为影响口译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等语言综合能力对口译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听力、口语、综合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会直接影响口译教学的效果。为了解决学生听力、口语表达语言能力偏低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笔者提出如下拙见,供同人们参考。
1.听力课教学
笔者认为,针对学生听力薄弱的现状,应该增加听力课的课时,加强听力训练。由教学实践和学生们的反馈得知,听力能力差是口译的主要障碍。高校通常在大一和大二开听力课,每周只有两课时,而精读课每周有6课时,大三甚至大四每周还有6课时高级英语课。因此,课时不足是造成同学们听力困难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应当重视听力课训练,增加听力课课时,应该至少每周4课时,持续大学四年不间断,这样才能保证听力课堂训练的量。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选择最新的鲜活的资料,尤其应该多多练习英国BBC及美国VOA的新闻。随着课程的进展,还可选择一些有口音的音频材料,提高同学的实际场合的适应能力。听力训练的方式除了回答问题、选择答案、填空、概述大意等,还可进行精听训练,如听写练习、单语延迟复述练习、影子跟读练习、数字听译练习、甚至口译笔记等,有了这些保证,学生的听力关也就容易过了。
2.口语课教学
口语学习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不仅应该增加口语课的课时,还应改革口语教材,增加其深度,扩大话题涉及的领域。刘和平、鲍刚曾经提倡“高级口语+口译”课程设置,即在正式上口译课之前,先开设一学期的“高级口语”或专题口语,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可掌握一些必要的专题知识,为口译课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对口语课教材的深度不满意。大学口语课教材理想的不多,可以说太少了,原因是内容过于简单,似乎是小学初中知识的复习,设计的题材也过于老三套,根本不适合大学生。口语教材应该与大学生所学的教材难度同步相当,题材也不能仅仅限于简单的招呼进餐等日常生活方面,应该更广泛,更有深度,涉及科技、文化、商务会谈、外交等方方面面,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口语表达有真正的提高,并对未来的口译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有真正的帮助。另外,开设演讲课,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3.大学综合英语课的选材
大学综合英语课教材也不应一如既往,偏重语言和文学方面,倾向于文学名家名著和生活感强的材料。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其选材应该涉及得更为广泛,应该倾向于题材广、专业性强、现实感强的材料,弥补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
4.相关专业选修课
在口译课之前,应该开笔译课,因为笔译中的英汉语言差异以及增词、拆句、合句、词性转换等翻译技巧不仅同样适用于口译,而且也有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口译课之前,还应开设报刊阅读课和国际贸易课,同时允许学生选修其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并经常举办一些专题讲座,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弥补学生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还促进了专题口译词汇的积累,有利于口译也有利于就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是这样做的。
高校是培养口译人才的摇篮,高校的口译教学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影响口译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很多,如学生基础、教师素质、教学材料选择、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加强英语专业听力课、口语课教学、改革英语精读课教学,开设与口译相关的一些课程及其他专业选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口译的基础,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Gile,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Company,1995.
[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翻译,2001,(2).
[4]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听力训练的特点是时空的限定性、信息接收的被动性和材料内容的保密性。听力材料速度是既定的,不因听话人的意志而改变。故学生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听的内容进行迅速的检索、预测、取舍。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可分为主、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音响效果的好坏、外界环境的干扰等。而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干扰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学习汉语的良好语言环境,对英语听力不适应,没有信心,因而产生畏难和焦虑的情绪,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也会产生怀疑。如果带着这种情绪去听,势必会影响其思维的活跃程度,造成思维闭塞、反应迟钝。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首先,学生应有较强的辨音能力,要能正确读好音标。比如区分merry与marry,fifty与fifteen等,熟悉音的同化、连读、失去爆破等发音技巧。还要能注意话语的轻重缓急,喜怒哀乐和说话者个体差异等特征。其次,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并能把听到的英文单词音义对应起来。学生应具备把听到的信息依靠语法和逻辑知识认定为某一个句子,并迅速确认句子各个词语间语法和逻辑关系的能力。例如当听到这一语音信息时,正确的理解为He has read the book,而不会误解成He is red the book。最后,学生应具备理解各句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整个语篇有透彻和整体的理解。
3.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指对听力材料中人物场景、主题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认识。了解背景知识,会对理解整个语篇大有帮助。
三、听力技巧
合适的听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听力难度,增强信心,并激发其听的欲望。常用的技巧如下:
1.听前预猜
听前预猜指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找出背景知识,缩小范围来预期和推测录音的内容。在听力材料播放前,抓紧时间看题,弄清楚问题的类型是问身份、地点还是问话题或其他。
2.抓主题句、关键词和信号词
主题句揭示整个语篇的主要内容。关键词通常指听力材料中的实义词。抓住关键词有利于加强对语篇的理解。信号词可分为表示转折的but,。however,yet等;表示顺序的first,second,then,finally,after,before等;表示原因和结果的because,as,for,as a result等;表示强调的indeed,in。fact等。
在听力测试中还应注意如果中途某处未听清而卡住,应立刻放弃这一题,集中精力对付下一题,否则会因跟不上语速而漏听许多内容。
四、听力训练方法
1.选择难易适度的材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进行听说结合训练,老师在听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听后回答,并就材料中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达到说的目的。
3.进行听写训练。教师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选取一些材料让学生听写一些发音相近的词及一些有同化、连读、省音和失去爆破等发音特点的句子。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能懂的简单符号、字母速写形式将材料中有关的人名、地名、时间或数字等记录下来,以提高听的准确度和写的速度。
4.既要听英式英语也要听美式英语材料。